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西方的民俗文化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26 09:27:3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西方的民俗文化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第1篇

【關鍵詞】地方戲曲;當地民俗文化;密切關系;粵劇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6-0043-01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地方戲曲是源自于民間風俗文化的土壤開始萌芽生長,同時伴隨著當地的民間風俗而不斷發展和成熟。而地方戲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斷豐富了當地的民俗文化。由此可見,當地民俗文化與地方戲曲有著密切的關系,兩者相輔相成,而又相互作用。

一、當地民俗之于地方戲曲

從我國戲曲的發展史來看,在戲曲的發展過程中曾多次受到了正統階層的反對與禁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戲曲演出的特點。從當時的情況看來,戲曲的演出不僅會浪費錢財,而且還具有傷風敗俗、影響農事的情況發生。特別是從元代時期開始,對戲曲頒布了禁止的法令。但戲曲卻依然在群眾中廣泛傳播,由此可見,戲曲的產生與民間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同時也體現出了當地的民俗文化構成了勞動人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地方戲曲依附于當地的民俗文化。每一個地方的民俗文化都蘊含了當地勞動人民豐富的生活文化,而戲曲中文化的產生很多時候都是由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鑄就的。在面向社會的戲曲中,有很多的內容都與當地的民俗文化相關聯,通過對大量民俗文化內容的借鑒,從而使得戲曲染上了深厚的民俗色彩。以粵劇為例,其最初源自于南戲,不僅融合了廣東的昆山腔、梆子等民間音樂形式,同時也有著唱念做打、戲臺服飾等的表演藝術元素。再如廣州荔枝灣所設立的一個傳統粵劇戲臺,不僅有效地把地方戲曲與當地的民俗文化進行了延伸,而且對于傳統的優秀文化也是一種傳承。

(二)戲曲文化中滲透著當地民俗文化。地方戲曲活動在演出過程中,往往會融入很多當地的民俗活動,而且當地的民俗文化是構成地方戲曲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在地方戲曲中對當地方言俗語的大量使用也是比較明顯的一個特點,因而使得地方戲曲具有了深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二、地方戲曲之于當地民俗

我國古代戲劇的演出多是在民間的重要節日里,其中以農村表現得最為明顯。戲劇的演出往往需要很多的觀眾,否則將會影響戲曲的演出。而對于居住比較分散、交通不方便的農村,只有靠時代所傳承下來的民間節日方能產生巨大的號召力。因此,民間的節日為地方戲曲提供了便捷的演出平臺,同時,戲曲節目又豐富的民間的節日。

(一)儀式戲劇的產生。反映搬仙、送子等情節比較簡單的節目,往往是與當地的民俗活動結合在一起進行喜慶演出的。通過在節日里增加戲曲節目表演,更能夠營造出喜慶的氣氛,再加上一些祝福的吉祥語,這些儀式劇的產生,有效地增強了當地民俗節日文化的儀式感與莊重感,并使得這些儀式節目成為了節日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營造熱鬧的氛圍。地方戲曲的演出主要面對的群體是民間老百姓,由于觀眾群體的特殊性,使得地方戲曲表演時一般會選擇在廣場或者廟會上。廟會通常情況下是為祭祀神靈而設立,選擇在廟會上表演地方戲曲,多為突出節日的喜慶、廟會的熱鬧景象。同時,對于地方戲曲的表演,也多采用夸張的表演形式,例如高亢的唱腔,熱烈的鑼鼓,從而營造出一種熱鬧的演出氛圍,以此來吸引更多的觀眾。

(三)地域性差異。由于我國的民族多、地域遼闊等特點,因而使得中國民俗文化也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地域性差異。正是由于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差異為地方戲曲藝術的發展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中國的戲曲具有劇種多樣、地方特色鮮明等特點。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三百多個戲曲劇種被傳承下來,而地方戲曲的形成融合了政治、經濟等眾多方面的因素。例如粵劇,也被稱為了廣東梆子、廣東大戲,是廣東省具有代表性的戲曲之一,在粵劇的發展過程中,受到了漢劇、微劇等不同劇種的影響,經過多種劇種的融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并與傳統的蚯文化一脈相承,從而使得粵劇具有了濃厚的嶺南文化色彩。

三、結語

地方戲曲的形成往往都具有非常鮮明的民俗文化色彩,粵劇經過了三百多年的發展,不僅具有了獨特的唱腔與表演風格,同時也沉淀了本身的民俗文化傳統。由粵劇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每一種地方戲曲都是在當地民俗文化的肥沃土壤中漸漸形成,并隨著民俗文化而得到了廣泛傳播。與此同時,地方戲曲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也豐富了當地的民俗文化,地方戲曲與當地民俗文化呈現出相互作用、相互輔助的密切關系。

參考文獻:

[1]毛建舟.地方戲曲的傳承與發展探討[J].黃河之聲,2013(22).

第2篇

【關鍵詞】溫泉;天水;民俗文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已經成了人們休閑度假的主要方式,民俗旅游已經是和自然風光、名勝古跡旅游一起構成了頗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產品,主要目的是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向外來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游資源。

天水市作為甘肅省致命的旅游城市之一,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十大節慶”活動之一,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甘肅省獨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之一。除此之外還有麥積山石窟,也是屬于天水市地方特色資源,世紀已經比較成熟的旅游資源。

近些年,人們養生健康的旅游意識越來越強烈,溫泉旅游逐漸成為民俗旅游的新興力量。溫泉文化早在“神農”時代就已經出現,封建社會的歷朝代的帝王對于溫泉都情有獨鐘。據史料記載,溫泉發現于唐朝的初年,距今大概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明代寧遠州刺史湯伊安曾在溫泉修建一座“致爽亭”,以備達官貴人游樂觀景之用;清代溫泉都建有湯泉寺,設有男、女浴室,十分興旺。溫泉,古稀“湯泉”。溫泉是因地下溶巖的作用而形成的天然礦泉。泉水清澈透底,無色無臭,水溫67度左右,酸堿度為7.4,泉水比重為1.006,屬于高溫弱堿性食鹽礦泉。泉水中含有鉀、鈉、鈣、銨、硫、鎂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還有一定數量的放射性元素氡和鐳。泉水可口服、沖洗和浸浴。對風濕性關節炎、大骨節病、神經衰弱、高血壓、皮膚病和慢性婦科病以及外科手術后恢復,均有顯著的療效。健康人沐浴溫泉,可以爽身擔神,解除疲勞。

例如華清池溫泉形成于二、三百萬年以前,6000年前就為姜寨先民所利用。周、秦、漢、唐以來,歷代帝王均在此修建湯池沐浴,使其逐漸成為皇家御用溫泉,朝中大臣能在此沐浴也是一種恩賜。現華清池院內夕佳樓處有一溫泉古源,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由此可見華清池溫泉利用之早。

全國各地都有屬于自己的溫泉資源,甘肅境內通渭、天水都有溫泉資源,而天水溫泉分布的更為廣泛一些,在武山、清水、街亭均有分布。本文重點分析天水溫泉產業發展的優勢劣勢,為天水溫泉旅游快速發展尋求路徑。

一、天水溫泉資源的優勢

1.文化悠久,武山溫泉療養院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國家級療養院,始建于1954年,曾為636名抗美援朝志愿軍傷員提供康復療養服務,位于寧遠古鎮,歷史悠久。清水溫泉度假村位于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海拔1420米,1957年建院,原名為清水工人溫泉療養院。街亭溫泉療養院位于街亭古鎮4公里的溫泉峽口,位于街亭古鎮4公里的溫泉峽口,而街亭因是三國的古戰場遺址而譽滿華夏的。

2.交通方便,天水每處溫泉均離市區不遠,在天水火車站乘車,基本都是一個多小時便可到達,因此在天水市可當天往返。

3.周邊旅游景點豐富,街亭溫泉南臨萬龕千寶麥積山,北依杜甫草堂,西迎石門奇峰,東眺伏羲始祖卦臺山。三處溫泉以世界聞名的麥積山石窟為中心分布。武山溫泉附近還有萬象山、水簾洞等旅游景點。

4.天水市已經有非常成熟的旅游資源,伏羲文化旅游節已成為世界性的旅游品牌,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游客專門來參加此項活動。

二、天水溫泉的劣勢

1.知名度不高,溫泉資源分布都距麥積山距離不遠,但是麥積山舉世聞名,周圍的景點卻沒有一處讓游客可以慕名而來的。現在去度假村的基本還是天水本地游客,或者是甘肅本省的游客。

2.設施不完善,武山溫泉、街亭溫泉、清水溫泉都是近兩年內才完善了洗浴、住宿、餐飲等系列休閑娛樂設施,而早在完善設施之前,這幾處溫泉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水質渾濁不堪,換衣間客房簡陋破舊,沒有就餐地點,沒有停車場,沒有直達車等問題,溫泉度假村更像是一個老式“澡堂子”,一個池子大家泡。而2010年,南方一些有溫泉資源的地區早已將溫泉資源最大限度開發成為度假村,一個度假村有100多個風格不同的湯池,整個度假村碧草繁花,更像一個公園。

3.收費不透明,到目前為止,去溫泉度假的,大部分采取自駕的形式,沒去過的人,對于景區的門票、住宿、餐費標準都一無所知,甚至沒有地方可以查詢,因此造成了游客的擔憂,可能會減少游客的數量。

三、應對的措施

1.加大宣傳力度,尤其是借助麥積山、伏羲文化旅游節這樣已經知名的旅游品牌,可以在麥積山景區道路沿線廣告宣傳,也可以在伏羲文化節期間制作專門的宣傳片或者是彩頁,來宣傳溫泉度假村。

2.從2012年起,溫泉度假村都經過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在硬件的設施完善上有非常大的改觀,但是,改變不能只從表面著手,更重要的在于服務人員的準也技術、綜合素質等。

3.可以在“美團”、“大眾點評”等在全國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團購網站上做不同程度的優惠活動,通過優惠讓大家先切身體驗和了解,再通過口碑相傳,擴大影響力,提高知名度。在“途牛”、“去哪兒”等旅游網站上有專門的介紹和旅游觀光線路。與旅行社聯合做專線旅游。

綜上所述,天水的溫泉旅游,完全可以成為繼伏羲祭祖文化、麥積山藝術文化旅游之后的又一民俗旅游支柱,除了吸引不同地方的游客前來休閑旅游還可以帶動天水本地絲毯、制陶、辣椒等特具民俗特色產品的外銷數量,不僅銷往全國,更能夠出口。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紅樓夢 民俗文化 文化傾向 翻譯目的

一、引言

眾所周知,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至為密切,語言在本質上是文化性的,誠如薩皮爾所說,從根本上,語言具有一種“文化功能”(劉宓慶,1999:31)。隨著語言研究中這種人文意識的加強,翻譯研究也出現了“文化轉向”,文化學派的興起就是這一新的研究方向的最佳代言人。《紅樓夢》是我國歷史上最優秀的古典小說,也是一部杰出的民俗文化典籍。圍繞著一個貴族家庭的興衰成敗,此書為我們展開了一幅當時真實的生活畫卷,包括衣食住行、園林建筑、禮俗往來等等,處處彰顯著中華民族語言文化的特色。其譯本中,目前大家公認的全譯本是楊憲益、戴乃迭夫婦和大衛?霍克斯的譯本,二者各有特色、不分伯仲。本文試將楊譯、霍譯中的民俗文化部分譯例加以對比,在此基礎上對二者的翻譯目的及文化取向試作探討分析。

二、《紅樓夢》民俗文化英譯對比分析:

根據我國民俗學家仲富蘭教授的定義,“民俗”是溝通民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間社區和集體的人群意愿,并主要通過人作為載體進行世代相習和傳承的生生不息的一種文化現象;“民俗文化學”的研究對象既包括物質生活民俗,又包括精神生活民俗和社會行為民俗等(仲富蘭,1997:17-18),范圍廣闊,綜合性很強。這就使得民俗文化具有一種獨特的民族性、地域性、因襲性,翻譯時不僅要準確地傳達語義,還要注意反映其中包含的民俗事象、民族地域特色、文化心理積淀等深層次內容。

下面我們就以此為據,分三方面將《紅樓夢》楊譯、霍譯中一些具體的民俗譯例進行對比,試作分析:

1. 物質生活民俗類(包括衣食住行、生產貿易等)(陶立,2003:57):

例1.第24回有這么一句話:“即使是巧媳婦也做不出沒米的粥來。”(第二十四回)

楊譯: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

霍譯: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粥”作為我國居家飲食習俗的一部分,源遠流長,且雅俗共賞,俗稱“稀飯”、“水飯”等,并有藥粥、養顏粥、供粥等類別,主要以大米、小米、玉米、糯米等為主料,添水文火煮成,西方不曾有。楊將“無米的粥”譯作“a meal without rice,”基本傳達了做“粥”的要領,而霍譯處理成“bread without flour”,則把我國傳統飲食喝粥的習慣,歸化為西方日常生活中吃面包的習慣,前者保留了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內容,后者則因背景知識的缺乏,或因翻譯目的不同而影響了這一民俗的傳達。

例2.(鳳姐兒家常)穿著桃紅撒花襖,石青刻絲灰鼠披風,大紅洋縐銀鼠皮裙(第六回)

楊譯:She was also wearing a peach-red flowered jacket, a turquoise cape lined with grey squirrel and a skirt of crimson foreign crepe lined with snow-weasel fur.

霍譯: She was dressed in a sprigged peach gown, with an ermine-lined skirt of dark-red foreign underneath it, and a cloak of slate-blue silk with colored insets and lining of grey squirrel around her shoulders.

“襖、裙”是我國婦女傳統日常服飾的一種。在清代,漢族婦女服飾風俗一般為上衣下裙,外穿披風里穿襖,襖又有大襖小襖之分,其基本形制為立領、連肩袖、右大襟、開衩擺,是特具東方風格的民族服裝之一。楊譯中的“jacket”在西方泛指“上衣,”包括夾克衫、夾襖、皮襖等類型的上衣,可以說是“襖”的上義詞;而霍譯中的“gown”常指特殊場合穿的長服,用以表明身份或職業,袍子居多,如“a BA gown(學士服)”(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1997:645),所以這里對鳳姐家常上衣的處理,楊譯雖未細致描畫出款式,但歸類是正確的,可謂基本傳達了“家常上衣”的原意,而霍譯則顯然有所違背。

例3.那薛老大也是“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第十六回)

楊譯:Hsueh Pan is another of those greedy-guys who keep one eye on the bowl and the other on the pan.

霍譯:You know what cousin Xue is like: always “one eye on the dish and the other on the sauce pan.”

這里的“碗、鍋”反映了我國傳統的家居飲食中餐具的特色。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國,飲食以五谷雜糧為主,制作方法多為煎、炒、烹、炸、煮、蒸等,炊具多為平鍋或炒勺,圓底、內深、把兒短,餐具多為杯、盤、碗、碟、筷、匙等;而西方則以肉食為主,多烤、蒸、煮,炊具多為煎盤或煎鍋,即平底煎鍋,餐具多為杯、盤、盅、碟、刀、叉等。很顯然,此處霍克斯用碟子“dish”代替了碗“bowl”,平底煎鍋“saucepan”代替了圓底平鍋“pan”,將典型的中餐風俗改成了西方的習慣,而楊譯則較好地保留了中國飲食文化的風俗習慣。

2. 精神生活民俗類(包括宗教俗信、神化傳說、口承文藝等)(陶立,2003:57-58):

例4.第六回里劉姥姥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六回)

楊譯: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霍譯: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這里的“天”牽涉到我國民間傳統的俗神信仰,亦稱非(陶立)。自有史以來,中華民族即表現為信仰一位至高的尊神,這位尊神被稱為帝,又稱為天,如商朝書經中的《湯誓》篇云:“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詩經》大小雅中更是把這一尊神稱呼為“上天、皇天、昊天、天、蒼天、帝”等等,用有形質的天,來代替無形而有位格的上天,我國歷代帝王以及民間“祭天”的儀式大典便是這一信仰流傳的結果(羅光,1977:80);但這一“帝”并非西方信仰中的“上帝”,西方人多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因而他們心中的“上帝”多指耶穌,與中國人心目中的老天爺是截然不同的。可見,楊譯的處理“Heaven”保留了這一信仰中“有形的天”代替“無形的天”的痕跡,但霍譯的處理“God”顯然破壞了這一風俗的原樣,用西方人的神代替了中國人信仰中的“天”,很容易造成信仰上的誤解。

例5.寶玉笑道:“阿彌陀佛!寧可好了罷。”紫鵑笑道:“你也念起佛來,真是新聞!”(第五十七回)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楊譯:“Amida Buddha! I do hope she soon gets well.” “Really, this is news to me! Since when have you started invoking Buddha?” she teased.

霍譯:“Thank the Lord for that!”said Bao-yu fervently. “If only she could shake it off altogether!”Nightingale looked up at him with amusement,“It’s not often we hear you calling on the Lord!”

“阿彌陀佛”是梵語“amitabha”音譯。中國民間以釋、道為主,其中“釋”指佛家信仰。“阿彌陀佛”即“南無阿彌陀佛”,指有無量功德的覺悟者“如來”,也即“釋迦牟尼”,口念此佛,表示向有覺悟的人致敬的意思。楊譯的處理“Amida Buddha”采用了音譯,保留了這一佛祖稱號的原樣,而霍譯的處理“Thank the Lord”,很明顯地采用了西方天主教或基督教的禱告詞“感謝主”的改譯,也就改變了這一風俗的原樣。

例6.好,這一去,可定是“蟾宮折桂”了。(第九回)

楊譯:So you’re going to “pluck fragrant osmanthus in the palace of the moon.”

霍譯:Good. I wish you every success.

“蟾宮折桂”這一成語在我國是有著美好神話傳說的。“蟾宮”即月宮,傳說嫦娥因吃了王母娘娘賞給后羿的長生不老藥,冉冉飛升而飄入月宮,因月宮中有蟾蜍,所以又叫“蟾宮”,又因月中有桂,便以“折桂”比喻高中,因此“蟾宮折桂”,便成為舊中國人們仕途得志、飛黃騰達的代名詞。很明顯,這里楊譯是直譯的,有意保留這一登科之典的原意,而霍譯則是意譯,一筆帶過的,顯得有些過于隨便。

3.社會行為民俗類(包括歲時節令、人生儀禮、家族親族等)(陶立,2003:57):

例7.眾人笑道:“那里能年下就有了?只怕明年端陽有了”。(第五十回)(曹雪芹:346)

楊譯:“By New Year?”they exclaimed. “Not likely! It probably won’t be ready till the Dragon-Boat Festival”

霍譯:“New Year?” said the others, laughing, “You’ll be lucky if she finishes it by midsummer!”

“端陽”是我國兩千多年舊習俗中的一個節日,相傳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投江的日子,人們會在每年農歷五月五日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葉菖蒲等,亦稱端午節,常譯作“Dragon-Boat Festival”,楊譯保留了這一節日的風格,而霍譯中的“midsummer”指“仲夏,夏至,”來源于西方的“仲夏節”,在每年6月22日前后,原是祭祀水、火與植物、凈化靈魂的日子,與端午節在時間上有所偏頗,對原有節日風俗的傳達就更談不上了。

例8.“……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第三回)

楊譯:“Her whole air is so distinguished. 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 but looks more like a Jia. No wonder our Old Ancestress couldn’t put you out of her mind and was forever talking or thinking about you.”

霍譯: “And everything about her so distingue! She doesn’t take after your sick of the family, Grannie. She’s more like Jia.”

“老祖宗”是漢語中對長輩或年齡最大的親屬的傳統稱謂。由于中國歷來有 “尊老敬老”的崇尚,所以常在親屬稱謂或姓氏前加“老”字以表示尊敬,如“老爺爺”、“老奶奶”、“老張”、“老王”等;“祖宗”指家族中的上輩或長者,或民族的祖先,常常暗示著權威或威望;“老祖宗”是《紅樓夢》賈府中的唯一稱呼,這里不僅指最高的輩分,而且暗指這一富貴人家眾所尊崇的最高統治者。楊譯的處理反映了中國這一稱謂中包含的文化心理,揭示出了賈母本人在當時賈家的地位與權威,保留了原有習俗的傳達,而霍譯的處理“Grannie”,是西方文化中對所有親屬中父親的母親輩婦女的非正式稱呼,僅表示親近,過于隨便,對其中隱含的富貴人家所重視的輩分等級禮教風俗內容,傳達得顯然不夠。

例9.(榜上大書:)……四大部州至中之地、奉天承運太平之國,總理虛無寂靜教門僧錄司正堂萬虛、總理元始三一教門道錄司正堂葉生等,敬謹修齋,朝天叩佛......(第十三回)

楊譯:In this land of peace and empire ruled according to the will of heaven, in the center of the four continents, we Chief Buddhist Abbot Wang Hsu, Controller of the School of the Void and Asceticism, and Chief Taoist Abbot Yeh Sheng, Controller of the Primordial school of the trinity, having reverently purified ourselves raise our eyes to Heaven and kowtow to Buddha...

霍譯:...We, The Very Reverend Wan-xu, Co-President of the Board of Commissioners having authority over all monks and clergy of the Incorporeal, Ever-tranquil Church of the Lord-Buddha, and, the Venerable Ye-sheng, Co-President of the Board of Commissioners having authority over all priests and practitioners of the Primordial, All-unifying Church of the Heavenly Tao, HAVE, with all due reverence and care, prepared offices for the salvation of all departed souls, supplicating Heaven and calling upon the Name of the Lord Buddha...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敬謹修齋”是我國道教中的齋戒語,后用于喪葬儀式中:“修齋”,亦稱“齋,”乃道家用語,即齋戒、潔凈,就是指在祭祀前,必須沐浴更衣,不食葷酒,不居內寢,以表示祈禱祭祀者的莊嚴和虔誠,喪葬中主要指沐浴潔身,素食清心,以請司職道士等作醮科,后人將“齋”“醮”合稱為“齋醮法事”。楊譯的處理“purify”傾向于“齋”的原意“潔身清心”,而霍譯的處理“prepared offices for the salvation of all departed souls”,即“為亡魂贖救而作禱告”,表面看來有“醮”之意,事實上卻是在迎合西方基督教中的禮儀,因為“Office”專指基督徒的禱告禮儀,而中國的僧、道教派也變成了基督教的教派和派別――“Church”,可見二

者的傾向是有所不同的。

三、簡析及總結

從以上三方面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對于同一部《紅樓夢》中的民俗文化翻譯,譯者是有主觀能動性的,因而二人的傾向性會有所不同:楊譯主要采用直譯,以保留原作的風貌,而霍譯多采用意譯,盡量以英美文化中能接受的習慣和說法來代替;從文化翻譯的角度來說,則楊譯多用異化法,而霍譯傾向于歸化法。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1.二者翻譯目的不同,楊立足于中國文化的傳播,而霍多慮及英美接受者以供欣賞;2.二者的文化取向不同,楊根植于中國文化,崇尚中國文化,處處以傳播中國文化為己任,霍根植于英美文化,崇尚英美文化,處處以英美文化為參照;3.二者背景知識不同,楊生長于中國,具有深厚的中國文化背景知識,故翻譯時易于辨認文化風俗而能傳其原貌,霍成長于西方,對于中國的文化背景知識,了解認識得顯然不如楊充分,翻譯時難免有意無意地漏譯、轉譯甚至誤譯。總之,取向不同,結果也就不同。

因此,帶有濃厚民族色彩的民俗文化的古典文學的翻譯,要充分展示它的原貌,可以說是文化翻譯中的難中之難。它要求我們要根據不同的翻譯目的,面向不同的讀者,對原語及譯語均能作多層次多維度的分析,做到既能準確地傳達語意,又能盡可能地保留民族色彩,這便是對廣大翻譯工作者的巨大挑戰,更是對譯者提高文化素質、增強文化意識及語言知識,以更好地發揮主體作用、弘揚中華文化的希望。

參考文獻:

[1]Hawkes, David trans. The Story of the Stone[M]. By Cao Xueqin.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1973.

[2]Yang, Xianyi & Glady Yang tran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M]. By Cao Xueqi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78-1980.

[3]曹雪芹.紅樓夢[M].濟南:齊魯書社出版社,1992.

[4]霍恩比.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5]劉宓慶.文化翻譯論綱[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6]羅光.中國對帝――天的信仰.輔仁大學神學論集[M].臺中:光啟出版社,1979:77-105.

[7]陶立.民俗學[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

[8]仲富蘭.民俗學的淵源和民俗文化學的興起[J].東方文化,1997,(6):17-21.

第4篇

【關鍵詞】湘西民俗;文化翻譯;《邊城》英譯本

一、理解民俗

1、民俗的定義

西方歷史上對于民俗的概念存在四種觀點:文化遺留物說、精神文化說、民間文學說和傳統文化說,其中傳統文化說是西方普遍流行的觀點,即把民俗僅限于傳統之中,將生活中不斷涌現出來的新民俗排斥在外。在前蘇聯,民俗僅指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在中國,由于種種原因,過去研究得比較多的民俗現象,也主要是民間文學。(鐘敬文 1998:緒論4)

美國民俗學家多爾遜(Richard Dorson)1973年把民俗(folklore)的“俗”界定為可用“民間文化”、“口頭文化”、“傳統文化”、“非官方文化”等范疇來表達的對象。“俗”(lore)一詞指人民群眾在社會生活中世代傳承、相沿成習的生活模式,它是一個杜會群體在語言、行為和心理上的集體習慣。(鐘敬文 1998:緒論1,2)英語中“民俗”一詞的“民”即民眾,民俗的“俗”即通俗;由薩克遜語中的folk和lore合成的,意思是“民眾的知識”或“民眾的智慧”(烏丙安 1999: 1)。民俗是各種群體的基本的文化構成,是人們日常的、年復一年的、以至時代相傳的生活方式,是人們的基本活動的文化模式;即民俗是群體內模式化的生活文化。(高丙中 2009:導論7)

2、民俗的分類

關于民俗文化的分類有兩種分類方法:綱目式,按照邏輯以大綱同屬細目;平列式,按材料分量定類,不管類與類之間是否具有邏輯并列關系。

中國著名民俗學家烏丙安(1999)將民俗分為:經濟的民俗、社會的民俗、信仰的民俗和游藝的民俗。高丙中(2009)將民俗分為三大類8部分:1)物質生活民俗,包括生產民俗、工商業民俗、生活民俗;2)社會生活民俗,包括社會組織民俗、歲時節日民俗、人生禮俗;3)精神生活民俗,包括游藝民俗和民俗觀念。

二、民俗文化的英譯

沈從文作為中國現代鄉土文學作家,他的小說生動真實、豐富具體地體現了湘西古樸獨特的風俗畫卷;可以說離開了湘西民俗,沈從文小說的魅力就會大打折扣。在他的文字里,我們不難從中找到那屬于湘西特有的影子,那里的山清水秀,沉淀著湘西多年文化的風俗民情,涉及到湘西苗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湘西民俗世界,同時也真實鮮活地體現著湘西世界“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本文將根據高丙中教授的三分法,選取湘西特色的衣食住行、社會習俗、價值觀念三個方面的實例,對比戴乃迭和金介甫的譯本,探討湘西民俗文化的翻譯問題。

1、衣食住行

物質生活民俗方面在《邊城》中主要體現在衣食住行上,比如湘西的本土服飾文化以“尚銀,繡花”為代表;服飾是精神的外在符號,銀飾在湘西服飾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潔白無暇的銀質飾器品,象征著苗家姑娘的心地純凈善良,質樸無暇美好,也是家庭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征。

比如食物“燒酒”是與邊城的人們形影不離的,戴譯作rice wine,金譯作clear liquor,“燒酒”是指以谷物為原料發酵而成的純色酒,在西方沒有這種釀酒方式,屬于中華特色文化,譯作wine即葡萄或者水果發酵的飲品勉強可以接受;而liquor指的是烈性酒,一般是蒸餾得來的,酒精含量很高,當地人民生產水平有限,不能制造出如同西方的“liquor”,金介甫的翻譯不能體現出湘西人民的生產生活。

《邊城》中描寫湘西人家的住房是吊腳樓建筑,戴乃迭將其譯為house built on stilts overhanging the water,再現了這種建筑的構造,讓讀者很容易想象出真實的圖景,認識到當地人民居住環境的特點,再現了他們的生活方式;而金介甫譯成dangling-foot houses,會讓讀者不知所云,不理解何為“懸掛著腳的房屋”,無法傳遞當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點。

2、社會習俗

在嫁娶方面,沈從文以天保和儺送對翠翠的求婚向我們展示了湘西提親走車路和走馬路的兩種習俗,天保選擇走車路,即由他的父親順順做主,請了媒人提了紅紙封的點心很正式的到老船夫家里說媒;而走馬路就是像儺送那樣由自己做主,站在渡口對溪高崖上,為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一切由翠翠做主。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求親方式,一種代表了封建的最普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制度,而后一種卻比較人性化,更接近于我們現代社會的自由戀愛,而且更具浪漫色彩。

例:車是車路,馬是馬路,各有走法。(沈從文 2011: 107)

戴譯本:Chess has its rules: the castles and knights have to move in different ways. (ibid: 106)

金譯本:In a game of chess, the chariot---the rook---moves one way and the horseman---the knight---another. (Kinkley 2009: 90,91)

“車路”和“馬路”源自中國象棋的說法,與象棋中的走法沒有太大關聯。戴乃迭將其歸化為國際象棋中的名稱,便于英文讀者接受,雖然傳達了意義,但多少流失了中國文化特色,不利于文化特色的保留;金介甫采取中國象棋的譯法,并加以國際象棋的解釋,既利于讀者接受,又能保持特色文化身份,兩全其美。

3、價值觀念

湘西人民拜儺公和儺婆為人類始祖,為人類帶來平安、五谷豐登、兒孫滿堂、凡事興旺的福星,而信奉倍至。依照當地習俗,如遇家有兇事或遇豬瘟、雞瘟、家人多病,便祈求儺神佑福,年終隆重祭祀。《邊城》中船總順順為兒子取名就體現了其中的信仰崇拜。

例:由于這點不自覺的死心,他把長子取名天保,次子取名儺送。天保佑的在人事上或不免有齟齬處,至于儺神所送來的,照當地習氣,人便不能稍加輕視了。(沈從文 2011: 29)

戴譯本:He had a soft spot in his heart for the younger, giving him the name Nuosong, his brother that of Tianbao. (ibid: 28)

金譯本:This unconscious preference led him to name the elder son Tianbao (Heaven-protected), and his younger brother Nuosong (Sent by the Nuo Gods). He who was protected by Heaven might not be so favored in the worldly affairs of humans, but he who was sent by the Nuo gods, according to local understanding, must not be underestimated. (Kinkley 2009: 28, 29)

戴乃迭直接翻譯這兩個人名,并省譯文中關于人名的解釋,這樣在西方讀者看來,這兩個名字僅僅是普通的名字,不會體會到其中深層次的含義,更不會聯系到當地人民的民俗信仰上,無疑是沒有傳遞原文的文化內涵,再現湘西人民的文化身份。而金介甫的翻譯,拼音直譯兩人名,其后添加解釋說明其深層意義,并闡釋這種思想的根源,使得西方讀者能夠體會到當地獨特的民族信仰和習氣,這樣的翻譯很好地保留了湘西民族的文化特色。

三、總結

不斷交流與融合的世界文化使人類共性的認識逐步擴大,民族間的差異逐步減少,容易使民俗的文化特色變得模糊,尤其是如同“邊城”之類的處于“邊緣”的少數民族少數人群文化。在世界全球化和文化的趨同過程中保持民族文化固有的個性和特征、保持民俗文化的清晰度,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要保持民族文化,首要是保護文化的核心價值不受到損壞(李慶本 2004)。在民俗的翻譯上,譯者不能隨心所欲地把西方民族民俗移植到中華民族民俗中,否則就會造成文化身份模糊、錯位的后果(蔣紅紅 2003),反之亦然。為了避免文化替換和篡改,直譯是常用的翻譯方法,適當時候加以解釋說明。然而,民俗鮮明的文化個性及其濃郁的民族特色給民俗文化的翻譯帶來重重困難。明辨文化特色是基礎,這樣才能確保采取恰當的策略,避免文化移植;聯系文化語境,通曉文化背景,再現出民俗文化獨特的韻味特征,重構民俗文化。

【參考文獻】

[1]Kinkley, Jeffrey C. (2009) Border Town,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高丙中.中國民俗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蔣紅紅.民俗文化翻譯探索[J].國外外語教學,2007(3):52-57.

[4]李慶本.全球化語境下文化身份的認同與建構[J].東方叢刊,2003(2).

[5]沈從文.邊城:英漢對照(The Border Town)[M].楊憲益,戴乃迭,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第5篇

關鍵詞:李安;家庭三部曲;民俗文化

一、“家庭三部曲”中民俗元素的運用

“民俗”一般也被稱為民間風俗,是一個國家的民眾所創造的一種可供傳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化符號象征。例如當我們看見“旗袍”“太極”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中國,當我們品嘗壽司和觀賞櫻花時就會想到日本。民俗毫無疑問最能夠代表一個民族的精神內涵和外在表達,在電影中加入民俗元素,可以提升影片的觀賞趣味,增加人文內涵,通過電影影像的記錄可以使本民族文化得以傳承和傳播。出身于臺灣書香門第的李安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在家里逢年過節還要行跪拜禮,他就是在這樣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中長大。他兒童和少年時期在臺灣學習生活,接受的是中國文化的熏陶。大學之后在美國留學和生活,李安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思想教育,在他電影作品中具有中西方文化內涵,因此能夠得到中西方觀眾的認可。“家庭三部曲”是李安導演早期拍攝探討家庭的倫理情感和中西文化碰撞的三部電影,李安巧妙地把中國民俗事項融入到這三部電影中,從《推手》中父親的太極拳,到《喜宴》中隆重且繁瑣的婚禮習俗,再到《飲食男女》中父親為女兒們準備的精美的中國民間家宴,都展現出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①

二、民俗文化在“家庭三部曲”中的主要作用

(一)深化主題,營造意境

在“家庭三部曲”中,民俗事項雖然不是主體部分,也不是敘事的主體部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民俗文化在影片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也營造出了文化意境。在中國,人們都說民以食為天,飲食從古至今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中國人提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觀念,講究飲食中的食材要根據地點、季節等來烹飪,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因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民俗文化,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重視“吃”的國家。李安導演的“家庭三部曲”形象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在《飲食男女》中,飲食民俗出現在影片中,不僅提高了影片的審美情趣,同時也展現了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飲食在影片中成為父親與女兒之間情感的聯系和溝通方式。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父親和三個受到西方文化價值觀念影響的女兒之間的故事。在電影的開始部分,父親為了迎接女兒回家,在廚房大展身手,進行瑣碎且繁雜的烹飪。在電影中,導演巧妙地把飲食和父親的味覺聯系在了一起。影片出現多次家宴場景,但是每一次都是不歡而散,在飯桌上女兒們挑剔父親做的飯菜的缺點,不斷地頂撞他。父親的味覺是消失的,父親對女兒也是一種不愛搭理的狀態,父親與女兒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到電影最后,大女兒和三女兒陸續搬離了家,二女兒偶然在醫院看見年邁的父親獨自在看病,頓時心疼父親的隱忍和不易,認識到了父親多年獨自把三個女兒拉扯長大的艱辛。父親也在女兒們陸續離家之后感受到了孤獨,也認識到就算女兒們在家和他吵鬧拌嘴,也是真正的家。當父親和女兒之間相互理解之后,父親的味覺也突然間得到了恢復。影片中的飲食不僅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更是與影片的主題緊密結合,家庭情感和飲食民俗融入到影片的主題思想感情中。

(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吸引觀眾注意力

民俗事項在電影中具有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它在影片中的運用讓電影更具真實性,同時也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在影片《推手》的開始,“父親”朱師傅在從容地打著太極拳,而“洋媳婦”瑪莎則是在電腦面前匆忙地打字。在這里,太極代表著傳統中國文化的符號象征,而電腦則代表西方文化的符號象征。兩種文化符號在影片中交相展示,表現出了中西文明的相互碰撞和匯合。影片中的太極拳不僅僅只是可以強身健體的體育運動,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化身,導演的用意是表達在西方的環境之下,中國文化展現出的一種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精神。太極作為一種中國傳統文化,包含著李安導演的隱藏用意,成為貫穿整個影片的主體。在影片中,朱師傅在餐館里打敗了美國的地痞流氓和警察,表現出了太極的外柔內剛,雖然太極的表現形式看起來比較軟弱,但是一旦爆發就有著強大的力量。影片的最后,父親認識到了兒子所在的美國的“家”并不是中國傳統意識中的那個“家”,他做出了進一步的包容與退步,決定獨自搬到單人公寓,用一種包容的心態接受一切。“太極”在李安的鏡頭下,貫穿影片始終,從一開始被洋媳婦認為是一種暴力的象征,再到最后父親博大寬容的胸懷,“太極”的展演推動著影片的情節發展,同時也展現出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博大精深,調動了觀眾的觀影注意力。②

(三)刻畫人物形象,凸顯人物心理

電影作為一種生活式的藝術,民俗文化在影片中展現生活,同時也呈現出了不同國家民族的人物形象,通過民俗事項的展演,可以揭示出影片中的人物心理活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每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民族性格,民俗文化呈現的是一種民族所共有的集體性。民俗文化在電影中的展現,能夠反映出其民族的性格特征。在中國,對一個家庭來講,婚禮和喪禮都是重要的民俗儀式,相比較而言,婚禮比喪禮更為隆重,因為婚姻的結合不僅是兩個人的結合,更是兩個家庭的結合,也是延續香火的重要事情。在《喜宴》中,兒子偉同是同性戀,為了滿足父母的愿望,偉同和女主角威威假結婚,結果沒有想到父母居然不遠萬里從臺灣趕到了美國。在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偉同和威威突如其來說當天就要去教堂結婚,父親非常生氣,憤怒地摔下碗筷離開。可是當在飯店吃飯時意外遇到了父親的老部下,老部下想給偉同和威威張羅婚禮,父親又笑逐顏開。通過婚禮民俗在電影中的展演,反映了父親作為傳統中國人物形象對于婚禮的重視程度。李安導演運用民俗事項來展現劇中人物心理,反映人物性格,巧妙地把民俗事項和電影中的人物有機地聯系在一起。③

三、“家庭三部曲”中民俗文化呈現的意義

“家庭三部曲”中民俗文化的展演,表達了中西文化之間的碰撞,電影的結局體現了李安導演對其的態度,展現了中華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內核。在《喜宴》的結尾,高偉同和威威假結婚了,威威意外懷孕,高偉同父母只能假裝糊涂,默認高偉同和賽門之間的關系,因為老夫妻兩人更希望看到兒子能夠傳宗接代,在這里,西方文化的自由戀愛精神和中國文化中的傳宗接代達到了一定的平衡。影片《推手》中的父親最終拒絕了兒子與他一起同住的邀請,決定搬到唐人街自己住,在美國這種環境之下,西方文化占據著主導地位,固有傳統中國家庭思想的父親艱難地做了讓步,結局也體現出了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結果。電影《飲食男女》中父親和女兒身份設置更為巧妙,父親擁護著中國傳統文化,而三個女兒受到了西方文化價值觀的影響。但是父親最終與大女兒的同學錦榮相愛,這種忘年之戀有違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而在影片追求西方文化中自由主義的二兒女,最終留在了父親的身邊,依舊繼承著“家宴”這種中國家庭傳統民俗,展現出了這個時代,中西文化融合的趨勢和兼收并蓄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四、結語

第6篇

油畫藝術從西方傳入中國,自始至今一直處在東西方兩種文化的矛盾之中,不同的文化中又共同存在有現代與傳統的對立和交融,形成了中外古今錯綜復雜的狀態,中國現當代油畫工作者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程度對民俗民間藝術借鑒與利用,其目的不單是傳承民間藝術,而更在乎更加個性化的藝術樣式凸現個人情懷及民族精神。并且,逐步對其內在的精神進行探索,與原始的民俗文化審美意蘊對接,復現人們對生命永恒這一主題的追求與探索。

關鍵詞:

民俗民間藝術;元素;油畫;借鑒

現代工業文明高度發達,中西方出現一股厭煩工業都市的情感傾向,提出了藝術回歸自然原始,從而產生了對原始民藝的向往與獵奇,追求稚拙、純樸的初始情趣,追求原始藝術的神秘與真摯的野性。而中國有著豐富而獨特的東方民間藝術寶藏,為中國現當代油畫家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程度對民俗民間藝術借鑒與利用提供源泉和動力。民間藝術的最初始功能是非審美性的,而是人類生產生活“實用性”的最初表現-即民俗活動。而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民間藝術恰恰體現在民俗活動中,這種文化的創造精神,其價值遠遠超過了民間藝術本身。“忽視民間藝術,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民族文化及其基本精神。不將民間藝術當作民俗現象來考察,不研究它與其他民俗活動的聯系,也就是民間藝術失去了依托,不可能對民間藝術有深層次的了解。”我國多民族交融,民俗活動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各具特色,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內在動力。積極的向上的民間藝術永遠充滿生命活力,寄寓著人們美好的愿望,承裁著人們真誠的祈盼,按自己的想象和認知去自由創作。造型樣式上都是生機盎然,他們心安理得地簡化概括,隨心所欲的移動視點,拋開我們學院派教學中所認知的透視比例,突破空間時間的概念,重點夸張內心印象深刻的事物。審美意蘊上神秘與直白,稚拙與成熟,粗獷與細膩,質樸與柔媚。在構圖上飽滿充實、極具張力。在色彩上鮮明強烈,絢麗燦爛,生機勃勃。面對如此豐盛繁賾的民間藝術造型世界,我為其綺麗多姿的形態而傾倒,為其奇古獨特的藝術魅力所感染,深深震撼了我的靈魂。油畫作為外來藝術一直處在東西方兩種文化的矛盾之中,不同文化中又共同存在現代與傳統的對立和交融,形成了中外古今錯綜復雜的狀態。當今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畫家在借鑒和運用民間藝術的傳統造型樣式時,應把它賦予時代的精神進行新的創造,使傳統的民俗文化精神或造型手段,以新的樣式呈現。對于癡迷探索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精髓的藝術工作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在接納西方藝術的同時,還要與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不斷的融合與對話。在這種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我們必須向更深的層次去探索研究。新的呈現指的不僅僅是外在語言樣式,還需如何去呈現并升華這種民族精神。不知哪位哲學家曾說過“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現代的,最幼稚的往往也是最成熟的”這也許就是藝術規律的一種自然循環。民間藝術是人對自然和人類自身的崇拜并將之物化為具體樣式和形態的行為結果,從古至今,在其發展過程中又轉化為自身的精神體現,接著成為人們祈禱、祝愿美好生活的實現。在傳統的民間藝術中如繪畫、雕塑、布藝、刺繡、面具等作品中,無不滲透出神秘、質樸、夸張、稚拙、直白、莊重、詼諧的意蘊,這些意蘊無一不呈現“現代的元素”。然而這些民間藝術造型的審美意蘊啟示著我,在油畫創作中探索質樸與真實,呈現那種對生命的謳歌、對生活的詠唱,通過勞動人民的民俗活動體現出向上的積極的氣氛。表述出傳統民俗在今天依舊時尚、璀璨。作品《盛世》從選題上,描述的是正月里在鑼鼓、嗩吶有節奏的韻律中,人們滿載著喜悅與收獲的激情,帶著對來年的祈望,頭頂花冠濃妝艷抹載歌載舞。這是人們樸實與直白的呈現,也是古老民俗的傳承,更是令我深深思戀和神往的民間。民間藝術給我創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在我完成《盛世》的制作后又連續創作了《冰雪節》《新水滸故事•武松打虎NO.1》等作品。在創作中,民俗活動成了我傳達情感的方式,在博大精深的傳統民間藝術中我感到了傳統文化的厚重與滄桑,使我的創作方向與追求得到了本質的升華。我的創作從民間藝術中借鑒質樸而強烈、稚拙而簡潔的造型樣式,同時也從現代西方抽象表現藝術中感悟西方色彩與構成在造型藝術中的重要。西方的抽象表現藝術與傳統的民間藝術有著相似的相通的藝術樣式,如造型的隨意性、概括性、平面性、裝飾性、主觀性、原始性等。然而當今中國油畫的發展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民間藝術質樸率真的藝術表現形式何嘗又不是現代藝術所追求的呢!當然,一幅作品的存在不是單方面的,他會包含很多因素,有中國的,有西方的,有民間藝術的,有油畫特有的,也有傳統造型上的,還有當代流行的,等等這一切綜合起來,便是我的語言樣式,但還需加上我自己對自身性情的偏執,然后融通一起呈現出的一種造型觀念。我認為,這種融合借鑒的實質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從材料、語言樣式的視覺上,完成民間藝術與油畫藝術的融合,這種融合首要的是時代性,同時要具有中國民間藝術的特質,還要有西方油畫的傳統技巧。可以從造型元素中借鑒民間藝術的語言樣式,如色彩、線條等。運用民間藝術特有的樣式并與油畫語言相融合。創作出中國當代油畫的新的形式,使這種表現形式具裝飾性、平面性、觀念性、及原始性。其次是從中國民間藝術所承載的民俗文化以及獨特的審美現象方面為切入口,在其造型的審美意蘊中尋幽探秘,并融入在油畫的創作之中,只有這種結合才是真真正正把握油畫藝術創作的靈魂,才能讓油畫藝術在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視覺表述之時沒有絲毫的牽強,同時也能呈現油畫藝術具有東方精神的獨特魅力。近百年來,當代中國的油畫創作中已有很多成功范例。羅中立的《巴山夜雨》系列、宮立龍的《舞蹈》、顧黎明的《楊家埠門神》系列等等,很多優秀的作品都是從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民俗生活的時代變遷來呈現生命力的滄桑感和厚重感。由此可見,民間藝術的獨特的造型樣式及審美意蘊有力地強化了當代油畫的審美意識,非常直接地使描繪對象與油畫表現形式之間形成內在的聯系。因此,把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語言樣式與造型觀念作為一種途徑融入油畫創作中,會使作品具有民間藝術那種神秘、質樸、粗獷、稚拙、詼諧的豐富多樣性,又有油畫藝術的那種視覺深度和強度。總之,在油畫的東方精神和境界的創作活動中,當代油畫藝術對傳統民間藝術的借鑒運用,不是完整地嫁接后再附上當代的題材,應該說是與民間藝術造型觀念及審美意蘊的相融合,是與傳統血脈的相融相通,這種融通會發生質的變化,會成為中國油畫藝術一種新的創作思路,也是世界油畫創作的新方向。

參考文獻:

[1]左漢中著.中國民間美術造型[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3月.

[2]顏新元著.中國當代新民間藝術[M].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年8月.

[3]李澤厚著.美的歷程[M].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年5月.

[4]呂品田著.中國民間美術觀念[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7月.

[5]顧丞峰著.現代化與百年中國美術[M].河北美術出版社,2008年6月.

第7篇

關鍵詞:日本現代設計;設計影響;日本文化

雖然日本的現代設計在當今世界上的影響力非常巨大,引導著世界設計理念和風格的發展方向,但即使在明治維新的早期其任然采用固有的設計方式和風格應用到其設計及藝術領域。雖然日本設計在明治維新后受到西方新藝術運動和工藝美術運動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但是對日本設計的現狀并沒有發生根本性質上的影響。在1953年以后,日本的經濟快速復蘇并且作為美國的扶持國在其巨大的影響下,其現代設計高速發展并為之后的成功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這一過程中日本設計從對西方發達國家的模仿和融合中逐漸鉆研出了一種與本國傳統文化相互包容的設計風格,從西方國家的設計中汲取設計理念、工藝技法和表現形式等元素并結合本國的民俗文化,最終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設計風格。

一、日本傳統設計特點

自然樸素和繁復奢華的對立性,抽象浪漫的形態與現實主義色彩的兩面性造就了日本設計獨特的之處。其的本土的民俗文化的單一特點使得社會各個階層都能包容和理解,具有高度的社會統一性和辨識程度,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能較為容易保留其獨特性和文化特征,同時也能夠方便與外來文化間的相互交叉融合。

二、日本現代設計的發展背景

二戰過后,日本戰敗成為美國的扶持對象,綜合國力嚴重倒退同時物資資源匱乏,因此對外貿易便成為了其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所以國家的經濟命脈直接同設計的好壞相掛鉤。日本政府認識到,在經濟發展中的設計的重要助推作用,因此制定了相關的政策舉措以此來刺激設計的發展。日本現代設計的發展背景與西方相比而言差異性很大,對當時的日本而言經濟發展的動力就是直接來源與設計。戰后為了開拓海外市場,日本政府必須發展其現代設計以迎合國際市場的需要。

三、日本現代設計發展的關鍵原因

日本現代設計的發展過程中政府具有重要的主導地位,政府利用設計來促進經濟發展,并讓其成為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其實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為日本現代設計的發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和基礎。在社會經濟和設計的發展中,國家充分認識到設計人才和設計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為培養大批優秀的設計人才,政府建立了完善的設計教育體制,讓設計師具有重要的社會地位,也為設計界的長遠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動力。二戰后日本作為美國的扶持國,其現代設計受到美國的影響非常巨大,從設計方面來講美國的文化輸出對日本的現代設計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同時在發展過程中,日本設計對于科技技術的重視和利用,讓其工業設計發展迅速,設計和科技的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四、日本現代設計的特點

日本的經濟、政治和設計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使得政府與民間的合作十分密切,為設計界的發展營造了一系列良好的環境和政策。雖然受到西方國家的影響比較深刻,但是其現代藝術、設計和文化等諸多方面仍是基于本國民俗文化基礎上同外國文化相融合,并沒有完全照搬西方的設計理念和風格。日本設計發展與其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經濟密切相關,具有十分鮮明的地域特色。日本民眾喜愛制造標準化、功能多樣、設計簡潔的產品這是由狹小居住空間所決定的,這恰恰與現代設計的需求相契合。日本的資源匱乏以及內在的資源危機也使日本人形成了很強的環保意識,因此最大限度的利用資源和綠色環保的理念成為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重要的思考領域。日本人善于對傳統民俗文化和西方的設計理念進行相互融合和繼承,把西方現代設計的優勢與自己的傳統文化相互融會貫通,對外來文化的汲取包容,并結合自身實際的需要,形成東西文化相輔相成的獨特設計特點。日本設計師非常重視科技對設計的影響,對科技的推崇和運用使日本設計具有高度科技智能化的特點,讓功能和審美高度結合從而使設計始終與社會發展緊密關聯在一起而具有強勁的生命力。

五、日本設計當前時代特點

80年代中期日本的經濟發展逐漸進入低谷,日本的現代藝術設計師們開始關注設計的本質和社會性的問題,并努力通過設計來改善人們的生活觀念,為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積極探索。探索現代生活的新需求,突破傳統與束縛。他們將各種領域的先進的思想相提取出來并融入到設計中,去思考設計的本質,去思考設計與人性、設計與生活的關系。

六、結語

經濟發展促使日本現代設計的發展,從借鑒到自成體系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才開始具有本國的獨特的人本理念進和取得在設計界的重要地位。其成功的發展及風格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國際環境的影響,也有本國政策的因素,設計促進了日本社會經濟的繁榮,同時也為其社會環境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在發展進程中,沒有摒棄傳統也沒有停滯不前,堅持現代與傳統有機結合相互依托,這是是日本現代設計最重要的成功因素也是最引人矚目的特點。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吳文佳.日本現代設計與日本傳統文化精神[J].藝術百家,2007.

第8篇

“老炮”的咬文嚼食

馮小剛的電影《老炮》中,講述北京胡同人對“理”的執著。位于胡同里的紅墻小院,也秉承了這個“理”的執著,每一道菜都要講個“理”,都是“有故事的菜”。

細心的人會發現,這里的菜沒有骨頭,尊重就餐者對儀容儀表的講究。這種充滿儀式感的就餐方式,其實是吸取了西方文化,講的“敬客如己”的理。這僅僅是其中的一個細節。

如果細看菜單,會發現西方食客可以從前菜一直點到餐后甜品,而中國客人也可以四菜一湯其樂融融。菜品的設計,走創意路線,既有西餐注重的營養學,也兼顧了中國的養生文化。比如蘑菇清炒銀杏菜心,低脂低熱量又清爽可口,蘑菇增強免疫力銀杏養心菜心補充維生素,一道看似簡單,實則營養加分的菜。這講的是“福壽延年”的理。

紅墻小院的主要客群是異國人和中國人小資,所以在餐食上尊重了這個群體的需求。西方的儀式感、營養學和東方的養生文化相結合。

味蕾旅行,宴遇街頭文化

紅墻小院的菜單里,專門有一個系列叫“街邊美食”,南方的桂林米粉、北方的手抓餅都能看見蹤影。當然這里的街邊小食,都被精工細做。以手抓餅為例,研制階段廚師們分兵幾路,走遍北京大街小巷,只為品嘗一款小食“手抓餅”,回來之后再仔細研究,制作出來之后。還要請美食家再度用味蕾來品鑒。桂林米粉更是成為紅墻小院人見人愛的一款主打菜品。

這里不僅有路邊美食,同時還能夠“宴遇”街頭民俗文化。紅墻小院不定期地展示包括皮影戲、變臉、京劇、街頭叫賣表演等在內的中國傳統藝術表演,食客甚至還可與表演者現場互動,更有機會參與表演,置身于傳統音樂和文化表演之中,感受傳承兩千多年的古老中華文明。前不久,更是和藝術機構合作,教食客用干花制作藝術品,然后掛在墻上展示。

沒有菜單的私人定制

和堂食不同的是,紅墻小院的包房中沒有餐單,完全私人定制的感覺。紅墻小院有三個包間,最大的包間可以容納20人。菜系、定制菜單,帶來獨特的美食盛會。

當食客要想要宴請賓朋的時候,只要說出心理價位和朋友們的喜好與忌口。廚師長就會訂制出一個讓你驚艷又貼心的菜單。這頗有幾分家宴的感覺,先生要想要宴請朋友,賢妻就會根據有限的預算做同超乎想象的美食。而食材的搭配,不僅僅是只是美味,更是會考慮到中醫學的養生論理并結合時令。比如,冬季菜中的紅酒燉羊排,借鑒西式烹飪方法,用紅葡萄酒入菜,去除羊肉膻味的同時,也是天然的著色劑,使菜品更加鮮艷亮麗。燉至軟爛的羊排鮮美香濃,回味有淡淡的酒香。冬筍臘味丁更是與眾不同,冬筍是筍類中最有營養的,也是湖南人極為喜愛的時令菜。此菜臘肉香軟,冬筍鮮脆,塞入松脆飄香的面包囊中,造型獨特且別具風味。

私人包間在餐具的選擇上,反而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以白瓷盤為主。“留白天地寬”,干凈潔白的食器有家的感覺,同時也讓餐食靜靜的綻放視覺美。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葡萄酒也會盛于陶瓷杯中,獨特的設計將酒保持在最適宜飲用的溫度。

倘佯在紅墻小院,東方傳統與西方的時尚相遇,文化從未老去,美味彌留心間!

第9篇

關鍵詞:民俗文化;當代價值;旅游開發與保護;寶山石頭城;納西族

一、民俗文化的內涵及基本特征

民俗文化,是產生并轉承于民間的、世代相襲的文化事項,是在普通人民(相對于官方)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質的、精神的文化現象。民俗文化因其核心要素民俗是集體遵從的、反復演示的、不斷實行的,所以具有有增強民族的認同,強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由于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差別,民俗常常會呈現出錯綜復雜的特點,但其也有一些穩定的特征。一般民俗都具有社會性、地域性、變異性、轉承性、規范性等特征。

二、民俗文化的當代價值

民俗是民族文化之根,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民俗,就沒有傳統,也就沒有民族文化。民俗的傳承,保證了民族文化的持續發展繁榮和長久性;民俗的變遷,是民族文化適應當代社會的需要,也是民俗自身發展的要求。傳統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影響著人們的社會心理、價值觀念、道德標準、審美追求,在現代社會,民俗文化成為民族認同的載體、社會團結的紐帶,其和諧價值觀正日益成為全球化時代人類的核心價值,在當代仍然有其極重要的價值,仍然發揮著積極的不可替代作用。

(一)傳承中華文化,是傳統文化載體

傳統民俗是各種民族民間文化最重要的綜合載體。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戲曲、民間美術、交際禮節、人生儀式、娛樂游戲、藝術技能、信仰心理等等,內容豐富,包羅萬象,無一不在傳統民俗中得到存活和賡續。我們弘揚了民俗文化,也就使它們所承載的豐富文化得到了延續。

(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認同感

在民間,深藏著博大雄沉的優秀文化因子,構成了綿延不斷的歷史信息鏈,無所不包地傳遞著中華民族心理的密碼,它們是民族個性特征和獨特精神的重要表征,為民族精神提供著無盡的營養、彰明的昭示和有益的啟迪。其中,文化信息承載最為密集、情感色彩最為濃烈、道德教化作用最為深刻、記憶傳承最為有力的,當屬中華民俗文化。

(三)維系民族團結,團結中華民族

民俗的維系功能,指民俗統一群體的行為與思想,使社會生活保持穩定,使群體內所有成員保持向心力與凝聚力。

(四)寄托民眾情感,調節大眾心情

傳統的民俗活動,常常融入了人們的各種情感,通過民俗活動中的娛樂、宣泄、補償等方式,使人類社會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調劑的功能。如教化人心、匡正風氣等功能。

(五)現代產業利用的資源

民俗文化作為一種傳統的文化資源,早已為旅游業所利用,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同時,它也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解決了部分人的就業問題。

三、我國目前民俗文化的現狀

民俗變遷總的狀況是:表層變化迅速,深層觀念盡管變遷緩慢,但很多傳統觀念也都面臨被打破的命運。傳統民俗文化發生變遷或變革或消失,這是民俗發展的一種正常趨勢,而且,在一些民俗文化的變遷過程中,我們的確感受到了現代化的魅力。但不管物質層面還是觀念層面,民俗文化的變遷還有一些負面的效應。

(一)傳統文化價值流失

在民俗文化的變遷中,有一個現象特別需要我們的注意,那就是傳統文化價值的流失,它包括無形文化的流失和有形文化的流失這兩個方面。在無形方面主要表現在隨著西方圣誕節,愚人節、情人節、父親節、母親節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很多年輕人都喜歡西方的這些節日,但對我國傳統的節日如端午節、農歷七月十四、重陽節等越來越冷淡。即對我國的傳統節日味道淡化和洋節越過越熱鬧。在有形方面主要表現在我們民俗文化的傳統活動逐漸減少,有的甚至消失了。這些傳統活動有的需要有專業的人員,而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對這些活動缺少興趣,更不會參與,這樣就造成這些活動后來無人。

(二)民俗文化開發中的不足

雖然我國在民俗旅游開發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應,我們采用“人創民俗文化村、實地民俗文化村、民俗博物館、節慶活動方式、民族生態博物館、民俗專題旅游”等民俗旅游開發模式,使民俗旅游健康穩步發展。但在開發的過程中也存在不少不容樂觀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1.保護力度不夠,保護方式不完善

在保護民俗文化的立法不足,使得民俗文化“無法可依”,沒有培訓好民俗文化接班人,使民俗文化面臨“后繼無人”的尷尬境界,大部分保護措施都據有“滯后性”,即民俗文化遭受破壞后才采取保護措施。

2.把民俗文化當成“搖錢樹”

很多地方民俗文化被注冊成商標并運用于商業操作。例如被稱為“銅鼓之鄉”的河池沒有注冊銅鼓商標,但遠在北京、上海、廣州就紛紛有人搶著注冊銅鼓商標。采取“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開發模式,使民俗文化和經濟建設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有了民俗文化商業化的趨勢。這種開發模式弊大于利,正如馮驥才所說“繼續拿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產生的危害可能在10年以后才看到”。

3.民俗文化開發中偽造、破壞、同化嚴重

為了吸引廣大了旅客,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有的地方不斷模仿經典民俗文化創造文化,有的地方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有的地方竟然表演一些低俗的文化。

4.粗俗文化遺毒未盡

有些地區把糟粕當精華,甚至有封建迷信活動,損害地區民俗文化形象,影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四、寶山石頭城納西族民俗文化資源

寶山石頭城是全國不多見的建在石頭上的城市,也是納西人最原始的聚集地。這里有著豐富的獨特的民俗文化資源。

納西族的男人一般是漢人打扮,只是腳上穿的是馬靴,但女人們穿的都是納西族的典型服式――“披星戴月”。所謂“披星戴月”,就是頭上帶著七個手工縫制圓形墊子,代表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后背披一塊羊皮,前面系圍裙,加上各種顏色的花邊修飾,華麗但不張揚。

寶山石頭城的傳統文化十分豐富。就東巴文化而言,東巴教有“四大派”之說,其中的一派就是“寶山派”,指如今麗江寶山、奉科、鳴音、大具這幾個鄉的東巴文化,因上述地區在歷史上屬于寶山州,因此稱為“寶山派”。在這些區域里,很少受到佛教、道教等外來宗教的影響,納西族的傳統文化習俗保留得比較完整,因此,“寶山派”對納西族東巴教的發展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1950年以前,僅寶山行政村(今寶山村民委員會)就有40多個東巴祭司。

石頭城的居民十分重視祭祖,一年祭祀兩次,在農歷六月的祭祀稱為“塔補”,農歷七月半舉行的祭祀稱為“波敬”。

除了祭天、祭大自然神“署”等這些納西族傳統的節日外,寶山石頭城的納西人還保留著一些豐富多彩的節慶,如“洗牛角”, “喊谷魂”等。

在石頭城的夜晚,經常聽到歌聲,那是一種舞蹈伴奏音,而這種舞蹈,納西語叫“打跳”,是納西族特有的一種舞蹈,以前主要是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而納西族年輕的姑娘和小伙子們也是通過“打跳”這樣的方式相互認識甚至私定終生。現在有游客到村子觀光旅游了,所以村民不定期地會自發組織到一起進行表演,作為一個旅游項目。

一塊0.5平方公里的巨石承載著納西族1300多年的歷史。在風雨洗刷后,更清晰地表達著納西族的點點滴滴。自納西族先民在石頭城聚居,完成了從游牧到畜牧農耕文化的轉變,到經濟發達、信息暢通的今天,石頭城依然以它原始的面貌屹立于此。

五、寶山石頭城納西民俗文化旅游開發與保護

寶山石頭城擁有豐富的獨特的民俗文化資源,如何開發和保護這些資源,將成為政府重要的任務。

政府應該將民俗文化的發展作為一項重要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在實施總體規劃時又將文化事業的發展逐一落實,政府更加注重通過政策和立法手段來保護傳承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使得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工作迅速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

尊重民間文化傳人,加強培訓,建設好隊伍,建立人才庫。面對瀕臨失轉的民俗文化,文化傳人應在政府的主導下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進行搶救和保護。被世界公認“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的東巴文面臨著使用人數越來越少的尷尬境界,政府應該鼓勵支持學校在中小學階段創建雙語教學班并創建納西東巴文化藝術教育基地,讓學生從小就了解納西于東巴文化。

關注生態建設,建立民俗文化“保護區”,建立民族文化生態博物館。應在石頭城周邊建立寶山石頭城納西文化民族博物館,建成以后成為云南納西人民文化中心。建議在寶山石頭城、麗江、玉龍等納西人民聚居的地方建立“納西族自然生態保護區”,對納西族民俗文化進行集中式保護。

政府應該經常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到寶山石頭城實地考查,參加民俗文化發展規劃,為石頭城開發保護民俗文化獻策獻計。與大專院校(特別是民族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聯合建立研究基地,一方面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進行系統挖掘和記錄,另一方面也對當地文化生態、文化遺產保護以及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出有益的建議;積極開展文化交流和學術交流,擴大環江民俗文化在外界的影響。

結論

民俗文化是我國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民俗文化的現狀卻不容樂觀,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跟應該注重保護好我國的民俗文化,注重經濟效應的同時更要注重文化效應,注重精神文明建設,發揚我國優秀的民俗文化。要通過立法來保護好我國的民俗文化,使民俗文化保護有法可依,讓民俗文化健康發展。相信通過各方的積極參與及努力,我國的民俗文化開發保護肯定做得很好!(沈陽師范大學2008級旅游英語;遼寧;沈陽;110034)

參考文獻:

[1] 高俊成.《民俗文化》.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

[2] 中國民族報.《長陽民族文化遺產保護轉承模式啟示》.2009年12月4日.總893期

[3]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若干意見》. 百度百科

[4] 馮驥才《關于文化遺產的產業開發要通過專家審定的提案》.穿墻網

[5] 國家民委網――《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05-2010年)》

[6] 馬樹春《論民歌文化資源整體性保護模式》.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9卷第2期

[7] 中國民族報《民族地區文化亮點:探索轉承保護新路》.2009年12月15日.總896期

[8] 大河網-河南日報――《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之根》

[9] 刁統菊,曲洪,劉愛昕《我國民俗文化的現狀分析》.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9月.第29卷第5期

[10] 南國早報――《警惕“民俗”被“低俗”化》

[11] 天添資源網――《反思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一级毛片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 欧美a免费| 色老头免费视频精品三区 | 日韩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 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精品一久久 | 国产a毛片高清视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麻豆 | 99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久影院 | 天天爱天天做久久天天狠狼 | 五月婷婷综合基地 | 精品久久久久不卡无毒 | 你懂的在线免费视频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 | 91av国产精品 | 五月综合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男人的天堂 |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 夜久久 |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 成人丁香婷婷 | www.成人| 久久久精品麻豆 |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 五月网站 | 污污的视频网站 |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 特送在线观看完整高清免费版 |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 | 国产网站免费 | 试看120秒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 免费一级在线观看 | 日一下影院 | 你懂的视频导航 |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 成人激情综合 | 国产桃色精品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