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17:29:30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審計的具體內容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1) 申請
當事人協議離婚時必須雙方親自到一方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不得委托他人。否則,婚姻登記機關不予受理。我國辦理離婚登記的機關,在城市是街道辦事處或市轄區、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在農村是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當事人申請離婚,應當持有下列證件和證明:①戶口證明;②居民身份證;③所在單位、村民委員會或居民委員會出具的介紹信;④離婚協議書;⑤結婚證。此外,還應當交付辦理離婚證及存檔所需的單人免冠照片(根據不同地區的要求提供),并按照婚姻登記機關的要求填寫《離婚申請書》。
(2) 審查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的工作人員在接受當事人離婚申請時,應把婚姻法及《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向當事人講清,而雙方當事人應如實回答婚姻登記管理人員的提問。工作人員應查明:①離婚申請人是否是合法夫妻;②離婚雙方申請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③離婚是否確實出于雙方自愿;④對子女問題的處理是否妥當;⑤對財產問題的處理是否妥當,等等。如登記機關發現離婚的當事人有違反婚姻法的行為,應給予批評教育或不準予登記。違反刑法的,要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為防止輕率離婚和假離婚,工作人員應對感情尚未完全破裂的當事人進行思想教育和調解和好工作。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對當事人的離婚申請應當進行認真審查,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一個月內,對符合離婚條件的,應當予以登記,發給離婚證,注銷結婚證。雖然這是法律為防止登記工作久拖不決而提出的時間要求,但客觀上也給申請離婚的當事人冷靜的進行考慮,在審查期內,如果雙方當事人對重歸于好取得共識,應準許當事人撤回離婚申請。
(3) 登記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經過審查后,對符合婚姻法和《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的離婚申請,予以登記并發給《離婚證》,注銷《結婚證》。當事人從取得離婚證起,解除夫妻關系。對不符合婚姻法和《離婚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不予登記。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對當事人的離婚登記申請不予登記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說明不予登記的理由。
關鍵詞:工程審計;質量關;把控
在建筑工程投資運行過程中,由于工程項目涉及面較廣,且實際的工程建筑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不確定因素,使得工程審計存在無法完全控制質量的現象。工程審計屬于建設工程總過程造價控制的最后階段,這一階段中要把控好工程審計的質量關,應做好相應的把控措施。本文為了分析把好工程審計質量關的相應措施,筆者針對建筑工程建設項目中的工程審計具體內容(建筑工程建設的規范問題、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間接費用問題、審查工程項目財務竣工結算問題、施工過程中原材料價格的審查問題等)進行了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建筑工程建設項目中的工程審計具體內容
建筑工程建設項目中的工程審計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具體為:a.建筑工程建設示范按照建筑設計圖紙及制定的相應施工要求進行,針對項目中存在的更換項目、將建筑規模及建筑面積擴大、將建設水平及要求提高、三個超過的問題等問題進行詳細的審查;b.針對間接使用的費用進行審查:針對建設工程使用過程中的費率具體數據、計算方式、獨立費用計取的方式等進行嚴格的審查;c.審查工程項目財務竣工決算報告與實際的工程支出是否一致,對于工程河段、項目實際支出、概算執行情況及資產轉移情況等進行審查;d.針對材料的價格進行審查:針對建筑工程中是否出現套用檔期材料價格、跨期高套現象、隨意抬高材料價格、將工程造價提高、將預算提高及不符合標準水平的定額單價等進行審查;e.
2把好工程審計質量關的具體措施
2.1建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監督措施及制度
針對項目建設資金的具體使用情況、資金流向、具體使用的時間節點、簽訂項目合同的具體時間、施工標準及過程、進程是否按照合同內簽訂的內容執行,在建設過程中涉及到的計量支付問題、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索賠問題及工程設計圖紙變更等問題進行詳細的審查,針對投資較大的、技術要求較為復雜的項目安排相應的工程監理及造價工程師負責監督檢查工作的執行,監理工程師的主要工作職責包括監督建筑建設過程中工程圖紙的匯審流程、施工之前制定相應的原材料使用標準及規定,針對具體情況修改合同、具體的施工操作及計算審核等操作,抽查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各種制度執行情況及工程總體質量問題,檢查項目規范性及標準化,在日常監督檢查過程中一旦發現存在違法違規的行為立即給予通報,并要求針對性進行處理。造價工程師的主要工作職責包括針對工程總體的施工過程進行全面的跟蹤式審計,針對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遭際進行合理控制,監督檢查工程項目的具體實施情況,針對建筑工程中出現的超預算現象應及時分析超預算的具體內容及超出的比例,并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補救,避免出現施工完成后的檢查較難現象的出現。在實施工程審計過程中,只有建立相應的監督檢查制度,根據工程實際建設情況及相應的標準工程結算資料等進行審計,才能提高工程審計的質量及成效。
2.2提高項目造價工程師的專業素養
高標準的工程審計要求高水平的造價工程師,在工程審計實施的過程中,造價工程師的綜合實力及專業素養直接影響著工程審計效果的好壞,造價工程師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應根據工程建筑建設的具體情況、在法律、法規及制度的指導下審查工程項目的預算及結算準確性、無誤性;根據建筑項目中制度的執行具體情況、項目施工過程中的管理問題及工程審計的具體操作情況等進行嚴格審查及監督。制定監督管理制度的審查人員應根據健全及完善的審查制度對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制度執行情況進行審查,因此,造價工程師應在日常工作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及技能水平,強化造價工程師在建筑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的各項制度的執行費力度,在實際的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將日后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盡量進行避免及合理、科學的解決,促進工程審計質量的提升及制度的落實。
2.3改善及優化工程審計大環境,把握好建設預結算審核
轉變現階段單一的監督職能,及時掌握新技術、新知識,向先進的審計方式學習,政府及相關建筑企業應提高各部門建筑工作人員對審計認識的程度,重視審計的重要性,提高內部審計的高度及地位,加強企業內部控制評審、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增加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避免風險的發生。在進行工程建設預結算審核過程中,應按照圖紙核實工程量,審核工程量中是否出現只增項、不減項,重復計算工程量、多計工程量及工程量計算過程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并采用相應的措施進行糾正。針對結算過程中是否按照合同相關約定、招投標規定過程中的計價定額、相應的計價方式、準則等進行審計;針對原材料價格及價差的具體情況進行審核,針對施工現場簽證管理的規范進行審核,避免出現結算價格高于中標價的現象出現,針對工程簽證相關工作內同是否包括在預算定額范圍內的現象進行審核,避免及突厥不符合相關規定的現場施工簽證現象,針對現場施工簽證的具體項目、主要內容及實際數量等進行審核,保證完整性。
2.4審查基建工程建設財務支出
針對工程資金的到位及入賬記錄等進行審核,審查工程資金的獲取渠道、資金是否到位、是否足額,對國債資金項目的使用情況,是否按照相關部門的規定實施了真正意義上的專賬河段,審核建設資金是否使用規范及合理,是否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截留、轉移、侵占、挪用資金、非法集資、攤派及亂收費等現象,針對工程財務的支出情況進行核查,針對承發包雙方的結算紀律、工程價款階段方法、工程建筑安裝費用、協議規定足額支付方式及完成力度等進行審查,核實工程建設費用是否符合規定等。
3結語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實施相應的工程審計質量控制措施顯得尤為重要,實施相應的建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監督措施及制度、提高項目造價工程師的專業素養、審查工程施工過程及竣工、審查基建工程建設財務支出等措施能樹立審計部門的權威,維護審計部門的聲譽,減少工程建設的使用資金,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陳香蘭.工程審計的質量控制[J].中國房地產業,2011,(03):374.
[2]姚署霖.工程審計質量剖析[J].山西建筑,2008,(02):267-268.
[3]王書占.提高工程審計質量控制水平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內部審計,2005,(02):27-29.
筆者認為審計人員按照審計實施方案進行現場審計時就應當每日編寫審計日記。雖然審前調查期間審計人員不必編寫審計日記,但應該編制審前調查記錄,記錄審前調查具體情況。
現場審計結束后,審計組成員一般不再編寫審計日記。如果部分審計人員又進行了補充取證等現場審計工作,則應該在當日編寫審計日記,如實記錄這些現場審計工作。如果審計人員在起草、修改審計報告、審計決定書、移送處理等文書期間,對前期工作成果作出重大修改,如改變審計查出問題的事實表述、定性、處理措施等,應該在當日編寫審計日記,記錄重大修改或重大決策的原因和過程。
現場審計期間,審計人員臨時從事其他工作或者請假的,應當從返回審計現場當日起續寫審計日記,并在其中注明此前沒有參加現場審計的原因。現場審計情況復雜,很可能遇有特殊情形不能當日編寫審計日記,則應當于次日補記。如,為取得審計證據,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人員一直從5日下午僵持至6日凌晨,那么審計人員確實無法在5日當日編寫審計日記,則應當在6日盡快補記5日的審計日記。
二、審計日記應記載的主要內容
按照6號令的要求,審計日記記載的審計工作具體內容包括:審計事項的名稱、實施審計的步驟和方法、審計查閱的資料名稱和數量、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和查證結果、其他需要記錄的情況。在具體內容上如:從事組織、管理、協調等工作的人員,應將上述工作記入本人的審計日記。比如,審計組組長、副組長或者主審召開小型碰頭會,通報各自工作進展情況和發展的疑點線索,分析研究,確定下一步工作重點,明確工作步驟和具體分工。這種小型碰頭會是審計現場進行決策的重要形式,對于保證審計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應該在審計日記中如實記載。即使在現場審計結束后,如果審計人員對前期工作成果作出重大修改,或者作出重大決策的,如從審計報告中刪掉一個問題,也應當將研究過程和結果如實記入審計日記。
三、有交叉審計事項如何編寫審計日記和工作底稿
筆者認為審計人員同時承擔多個審計項目,應該在不同審計項目的審計日記中分別記載;審計人員同時承擔同一審計項目的多個審計事項應當在同一審計日記中依次記載;多名審計人員共同承擔同一審計事項,應當在各自的審計日記中分別記載。
四、關于編寫審計事項的具體內容
根據國家審計署“6號令”的決定: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以及對審計結論有重要影響的審計事項,審計人員應都當在編寫審計日記的基礎上,認真編制好審計工作底稿。
特別是對違法違規問題、審計評價所涉及的重要事項、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的重要數據、群眾舉報事項等都應該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等。
五、要認真編寫好工作底稿編號
為了準確規范便于查找核對,依據“6號令”的要求審計工作底稿一定要統一編號,并要求“審計日記與審計證據審計工作底稿的對應頭等應當在審計日記中通過索引號加以注明。”而且要求在審計工作底稿中注明該底稿與審計日記的對應關系。為此,審計人員應及時指定專用專人按審計實施方案所列出的審計事項對應順序,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統一的流水編號,作為審計工作底稿的索引號。
六、怎樣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匯總表
筆者認為在以往的審計項目檔案中,審計工作底稿與審計實施方案、審計報告、審計決定書、移送處理書的對應關系不夠明確,難以相互核對。為方便查閱審計項目檔案,本人在工作實踐中體會到:審計組應當指定專人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匯總表”,反映審計報告所列事項與審計工作底稿的對應關系,審計工作底稿匯總表應作為證明類材料,歸入審計檔案,排列在審計工作底稿之前。
目前審計工作底稿匯總表還沒有統一格式,廣大審計工作者還可以大膽開拓創新。筆者建議首先看把審計工作底稿的統一流水編號排成一列,然后在每一行注明該審計工作底稿對應審計實施方案的哪一部份,對應審計報告的哪一部和對應審計決定書的哪一部分和對應移送處理書的哪一部分等。
七、審計報告應怎樣去征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
(一)中國內部審計質量評估體系概述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于2009年成立質量委員會,于2012年4月了《內部審計質量評估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和《中國內部審計質量評估手冊(試行)》(以下簡稱《手冊》),初步建立了我國內部審計質量評估體系。《手冊》是開展質量評估的技術指南,是依據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制定的內部審計準則及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以下簡稱《準則》)以及《辦法》等規定制定的,對質量評估程序、評估方法和評估要求提供具體指引。
(二)中國內部審計質量評估體系的具體內容
《手冊》包含四大部分:
1.內部審計質量評估概述。
明確定義質量評估是由具備專業勝任能力的人員,以《準則》為標準對組織的內部審計活動進行檢查,評價內部審計的管理和實施情況是否遵循《準則》。同時針對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建議,幫助內部審計機構更好地履行職責,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
2.內部審計質量評估流程。
包括組建評估組、制定評估方案、召開進點會、現場評估、匯總評估結果、召開出點會、出具質量評估報告七個步驟和具體要求。
3.內部審計質量評估標準。
以《準則》為基礎設計了涵蓋內部審計管理和實施全過程的標準體系。
4.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工具。
包括質量評估需準備的資料清單、調查問卷、訪談提綱、評估工作底稿以及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報告模板等多種評估工具。其中內部審計質量評估標準是質量評估的核心內容,也將是本文比較的重點。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制定的該標準體系將評估內容分為兩大類別,一是內部審計環境類,主要對照《準則》中內部審計管理方面的要求,對組織的內部審計環境和管理情況進行評估;二是內部審計業務類,主要對照《準則》中內部審計實施方面的要求,對組織的內部審計方法和流程進行評估。兩大類別分別細化,形成包含19個評估要素、34個評估要點的內部審計質量評估標準體系,詳見表1。表1列示的34個評估要點仍然非常寬泛,無法指導評估人員對組織的內部審計質量進行檢查、評價和提升。因此在《手冊》最后附有一份詳細的質量評估工作底稿,其中在34個評估要點之后分別引用《準則》中的具體條款作為評估依據,共約引用《準則》條款163條。評估人員通過逐一判斷內部審計活動是否遵循了這些準則條款,才能綜合評估各評估要點質量,最終匯總出組織內部審計活動質量的總體情況。
二、德國內部審計準則對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的要求
(一)德國內部審計質量評估體系概述
德國內部審計協會在2002年8月12日的《德國內部審計協會3號審計準則》(以下簡稱《3號準則》)對內部審計活動中的質量控制提出了要求。該準則闡述了內部審計活動的質量控制的定義和目的,并且列舉了質量控制工作包含的內容及質量控制體系在內部審計部門的建立。根據《3號準則》,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包括質量控制體系的建立、計劃、實施、持續監督和提升等。其中對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持續有效的監督包括內部質量評估和外部質量評估。而質量控制體系在內部審計部門中建立的基礎就是要設立合理的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標準,該質量標準同時也是進行內部和外部質量評估的依據。為了指導內部審計部門建立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德國內部審計協會在《3號準則》的基礎上開發了《質量評估實施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中詳細規定了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的流程和適用的質量評估標準。
(二)德國內部審計協會《質量評估實施指南》的具體內容
第一,債務重組審計具有交易事項的偶發性。債務重組在市場經濟中并不少見,但對于特定被審計單位的特定會計期間而言,畢竟是偶發的經濟業務,在審計方法上,宜采用詳查法,由經驗豐富的審計人員對所發生的該事項作全面審計,從而有效地降低審計風險。
第二,債務重組審計涉及面的廣泛性。債務重組事項關系到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利益,在債轉股中,涉及到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和企業等多方面的利益關系,在企業“內部人控制”問題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的情況下,企業可能通過做假帳等手段將盈利人為地制造為虧損,損害債權人的合法利益,審計作為綜合性的監督約束力量,理應發揮其作用。
第三,債務重組審計類型的多樣性。債務人處于正常生產經營條件下和處于清算或改組時,審計的內容不盡相同,這是由于不同條件下的會計計量、確認和披露的不同所決定的。前者屬于持續經營狀態,應遵循一般的會計核算原則和方法,后者屬于非持續經營狀態,應遵循特殊的會計準則。
債務重組審計的特殊性,決定其審計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了解控制環境,審查企業披露的債務重組事項是否確實存在或發生。內部控制是被審計單位對其經濟活動進行組織、制約、考核和調節的重要工具,內部控制制度對企業內部各種組織機構規定了相應的職責與權限,審計人員通過取得并審閱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管理當局會議記錄等,查明被審計單位在報告期內是否發生債務重組事項,以確定債務重組事項是否真實存在。
2、檢查企業債務重組的方式與具體內容。形成債務重組方案有以下幾種形式:(1)由債權人和債務人雙方訂立合同、協議形成;(2)由有關職能部門審批同意形成;(3)由法院裁決形成。通過檢查與此有關的合同、協議、批文和法院裁決文件等,查明債務重組事項的合法性,分析其中的關鍵條款,了解具體內容,確定債務重組的方式和債務重組日,對債務重組所涉及的重要資產或債務,可向有關方面發函詢證,要求核實被審計單位的帳面記錄是否正確,有無發生差錯或弄虛作假行為。
3、審查債務重組事項的會計記錄,確定其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具體來說:
(1)復核審查債務人以低于債務帳面價值的現金清償某項債務,債務人是否將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與支付的現金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如果作為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是否按規定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處理。復核審查債權人是否將重組債權的帳面價值與收到現金之間的差額,確認為當期損失,如果債權人計提了減值準備,檢查是否相應地沖減減值準備。
(2)復核審查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清償某項債務,債務人是否將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與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帳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之和的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或當期損失,有無按公允價值確認非現金資產的轉讓損益。檢查債權人是否按重組債權的帳面價值作為受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入帳價值,有無確認債務重組損失。版權所有
(3)復核審查債務人以債務轉為資本清償某項債務,債務人是否將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與債權人因放棄債權而享有的股權的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審計人員應當在研究、分析被審計單位的合法文件和具體內容的基礎上確定債務重組日以及被審計單位在債務重組事項中所處的身份,區別債務人是股份有限公司或其他企業,分別采用與債務人身份相對應的會計處理方法。檢查債務人有沒有按公允價值與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收益,如有,是否作追溯調整。審查債權人是否按重組債權的帳面價值作為受讓的股權入帳,查明債權人有無發生債務重組損失。
(4)復核審查債務人以修改其他債務條件進行債務重組,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大于將來應付金額,債務人是否將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減記將來應付金額,減記的金額是否確認為資本公積;如果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不大于將來應付金額,債務人是否作了帳務處理。對未發生的或有支出,查明債務人在結清債務時,是否確認為資本公積或債務重組收益。
如果重組債權的帳面價值大于將來應收金額,檢查債權人是否將重組債權的帳面價值減記將來應收金額,減記的金額是否確認為當期損失。還應查明,如果重組債權的帳面價值不大于將來應收金額,債權人是否作了帳務處理。對未發生的或有收益,應當查明債權人在計算將來應收金額時是否包含進去,或有收益收到時,是否作為當期收益處理。
(5)復核審查債務人以混合重組方式清償某項債務時,查明債務人是否先以應支付的現金、非現金資產的帳面價值,債權人享有股權的帳面價值沖減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然后再按前述相關的規定進行處理。查明債權人是否以先收到的現金沖減重組債權的帳面價值,再分別按受讓的非現金資產和股權的公允價值占其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對重組債權的帳面價值減去收到的現金后的余額進行分配,以確定非現金資產、股權的入帳價值。
要注意的是,以混合方式進行債務重組時,應當考慮相關的償債順序。一般來說,應當先以資產清償債務,最后考慮修改其他債務條件。如果以一部分現金清償債務,一部分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則先以現金清償,然后考慮以非現金資產清償。
4、檢查有關債務重組信息的披露是否恰當。被審計單位無論作為債務人還是債權人,都要按規定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債務重組的信息。檢查債務人是否披露債務重組方式,以及與實際發生的方式是否一致;檢查因債務重組而確認的資本公積總額是否披露,但不要求分別披露每項債務重組確認的資本公積;檢查將債務轉為資本所導致的股東(實收資本)增加額和因債務重組而產生的或有支出總額是否披露,但不要求分別披露每項債務重組所導致的股東(實收資本)增加額和每項或有支出金額。
〔關鍵詞〕企業;知識審計;審計活動;過程展示圖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3.003
〔中圖分類號〕F2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6)03-0017-05
〔Abstract〕Knowledge audit is the first step of 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ject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Based on 30 kinds of knowledge audit frameworks,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knowledge audit lists of activities and sub-activities and concept lis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and technique of Meta-process diagrams and Meta-deliverable diagrams of process-deliverable diagrams,and further revealed the inherent logical 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on of knowledge audit activities,then offered help and references for the modern enterprises to better cognize and implement knowledge audit and promoted to maximizing profits of knowledge audit.
〔Key words〕enterprise;knowledge audit;audit activity;process-deliverable diagram
知識審計(Knowledge Audit)作為一個橫跨知識管理與審計學的交叉研究領域,已經得到學界和業界的廣泛關注[1-3]。知識審計將審計理論的基本原理與企業知識管理活動有機結合,將審計思想與方法應用到企業知識管理之中,促進企業知識管理戰略制定與實施,對企業知識資產與運作流程的效率性審計與效果性審計,是對現代審計理念的延伸和發展。知識審計不僅是知識管理項目實施的首要步驟以及知識管理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且在企業戰略規劃、藍圖設計、系統實施和持續改進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4]。基于知識審計的重要意義和作用,許多研究機構和國內外學者基于知識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知識審計架構與方法,如FKM-Audit法、HyA-K-Audit法、KAA法、SEKAM法、Strategi Model法等,涵蓋概念性、過程性和測量性等多種性質的架構,但這些架構的關注焦點、實施步驟、具體內容、內在邏輯以及所使用的技術、基礎條件等都不盡相同,造成了實際應用的困難。由此,本文擬對這些知識審計架構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對其所包含的審計活動展開內容分析,并采用元建模技術中的過程展示圖(Process-deliverable Diagram)[5],深入揭示企業知識審計的運作機理,以及審計活動的內在邏輯關聯與相互作用關系,為現代企業更好地認知與實施知識審計,提升知識管理績效,促進審計效率與效果的最大化。
1 企業知識審計活動的性質與特性
基于組織理論觀點,組織活動可以被理解為工作單元或一組行動,具有活動主體、活動客體、主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目的性追求等基本構成要件,是致力于實現組織目標的系列行為過程[6]。審計活動是組織活動的類型之一,其獨特之處在于對審計的內涵與特征的體現,審計的深刻內涵和豐富外延都能夠在審計活動中得到體現。審計意味著獨立的審計人員對一定的領域進行鑒證、監督與評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審計在內涵和外延上得到極大豐富,在體系、范圍、內容、方技等方面都有所擴展和改變。知識審計活動即是知識審計過程的構成單元或具體節點,通過知識審計活動,可以調查企業進行知識管理的效率性和效果性,并對企業內部各種有關知識管理的規章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和合規性等進行評價。另外還能揭示企業對知識進行實際管理的優勢與劣勢,分析知識管理的環境、障礙以及促進因素,設計未來知識管理方法路線圖,并提供具有診斷性和咨詢性的審計報告,為企業高層管理者以及員工有效實施知識管理活動提供幫助[7]。
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收集整理出30種知識審計模型或架構(見圖1a),并對其所含有的知識審計活動進行分析,利用系統化流程優化設計方式,通過消除、簡化、整合、均衡等,最終確定出7個主要活動:審計準備、審計輔助、數據收集、審計處理、審計評價、審計結果與知識再審計,7個主要活動共計包含23個子活動(見圖1b),這些主要活動與子活動構成了元過程圖的主要內容。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知識審計是一個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知識再審計是非常必要的活動,但再審計的具體內容僅是上述活動的再次重復,因此其并未有實質內容和特征。
關鍵詞:會計信息披露
一、企業上市中的會計信息披露
依據規定,企業在上市公告書中應當及時披露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企業關聯方關系與企業的關聯方交易,另一個是企業的財務資料信息的披露,這兩部分信息基本都是引用了上市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的具體內容,兩者在內容和格式等方面差異不太大。
企業在信息披露過程中,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中的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的相關規定,對于企業發生的關聯交易以及企業存在的關聯方及其相應的關聯關系及時披露。同時企業的監事、董事、核心技術人員以及高級管理人員等也應當按照會計準則中的關聯方交易披露的要求和相關規定,及實地披露關聯方以及相應的關聯關系,并闡明所發生的關聯交易內容。
同時,對于相關財務資料的披露,企業在上市公告書中要披露之前在招股說明書中所闡述的并且經過審計的企業的會計報表及其相關的報表附注等,假設在之前的招股說明書中所披露的會計報表已經過了有效期限,則應當進一步補充某一時期內的經過審計的財務報表。另外,企業也應當在財務資料的披露中闡明會計師事務所所給與的會計報表審計意見情況,如果出具的是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則企業應當將其闡述在上市公告書中,假設出具的是非標準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則企業在進行財務資料披露時要將審計意見的全文進行闡述,并且對于與該計意見直接相關的會計報表附注也要進行披露,并說明公司董事與監事對審計意見的說明情況。
二、企業年度會計報告中的會計信息披露
企業的年度會計報告是企業最為重要的會計信息披露形式,也是企業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以及相應的企業監管機構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決策的重要依據,能夠反映企業整個會計年度內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企業年度會計報告中,企業應當披露如下幾個方面的具體內容,公司至少要對合并或者是母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以及現金流量表等相關會計報表進行信息披露。
同時還要披露企業會計報表的附注,披露企業在這一會計年度內企業的會計政策、會計核算方法以及會計估計與之前年度發生了什么變化,企業有無會計差錯,會計差錯的內容、金額、發生的原因及影響分別是什么等。企業的合并財務報表與之前年度相比較,合并范圍有無改變,假設有改變則進行詳細說明。同時假設企業在年度會計審計中,會計報表被出具了否定意見審計報告或者是無法出具意見審計報告,則需要企業在進行年度會計報告披露時及時公布整個審計意見全文以及會計報告和會計報表附注全文,假設被出具的審計意見類型一保留意見或者是強調事項的審計報告,企業要披露審計報告全文、會計報表以及保留意見或者強調事項審計意見所涉及的會計報表附注。
三、企業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企業的無形資產在年度會計報告中的披露內容不夠全面完整。不少企業只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對企業的無形資產進行分類,通常不會詳細闡述說明企業無形資產的每一項具體內容,這就出現年度會計報告中企業無形資產披露不全面完整的問題。但是無形資產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只有一個相關項目,只能反映其攤余價值,而且在現金流量表中僅僅設有構建無形資產所支付的現金以及處置無形資產所收到的現金等,將長期資產之外的其他所有非流動資產放在一起進行核算和披露,難以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變動情況。
其次,企業的研發費用在企業年度會計報告披露中的內容也不夠全面完整。投資者等廣大社會公眾對于企業會計年度信息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企業年度會計報表,企業投資者通過年度會計報告來研究分析企業的內在增長潛力和盈利能力,假設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較少或者是基本沒有,都會使得企業日后的競爭能力降低,進而影響企業的投資價值。假設企業在年度會計報告中沒有及時地對這一部分費用進行披露,則投資者就無法了解這些信息,因此,企業在日后的年度會計報告中應當進一步補充企業研發費用的信息披露,明確相關研發費用的使用情況,以及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等信息,進一步提升會計年度信息對科學決策的重要作用。
四、完善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建議
首先,進一步完善無形資產的信息披露。伴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無形資產在企業資產中的比重越來越大,無形資產對于企業的經營運行具有重要意義。企業在日后的信息披露中,應當進一步擴展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范圍,包括社會對于企業的認可度,企業的營銷渠道、長期客戶、銷售網絡、企業價值、企業品牌等,同時還要反映企業的專利使用合同、特許經營協議、經常性合同,及時披露企業所擁有的知識產權,包括高新技術等形成的精神產品產權形式。通過將這些內容擴充到無形資產的披露范圍中,增加企業無形資產的信息透明度。
其次,注重對企業實質性關聯關系的披露。不少企業存在較多的關聯關系,這其中應當尤其重視實質性關聯關系對企業的影響,這些關聯關系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對于投資者的投資有重要影響。因此企業在日后的會計信息披露中,要增加對投資者有用信息的披露,抓住重點,提供實質性的關鍵信息,避免之前僅僅披露關聯方的名稱、法人、注冊資金以及注冊地址等形式化的信息,在進行關聯方信息披露時加大實質性關聯信息的披露,及時披露諸如關聯價格的形成機制、關聯交易的交易類型等。
最后,注重風險提示會計信息的披露。企業在日常運營中面臨的風險因素較多,對于投資者的影響也較大,企業應當圍繞投資者的信息需求,在日后的會計信息披露中進行充分的企業經營風險提示,明確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不確定因素,并在明顯的位置進行公示和提醒,在利潤表中,披露企業所承擔的借貸利息等信息。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應收賬款;內部控制;措施
1前言
詢證函是由公司以公司名義或審計師(或其他鑒證業務執行人)以被審計者的名義向公司(或被審計者)的債權人和債務人發出的詢證函,用以檢查特定日期債權或債務的存在和權利或義務。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所有的銀行賬戶,包括審計期間內銷戶的賬戶都應當進行函證,對于重要的往來對象應當予以函證。公司加強管理時也需進行函證。根據被詢證人的不同,詢證函可以分為銀行詢證函、企業詢證函、律師詢證函、其他詢證函。詢證函是審計師審計工作底稿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公司加強款項管理的重要依據。但是,填寫詢證函是一項煩瑣的工作,如果能通過計算機自動生成詢證函,將大大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本文主要討論詢證函的自動生成辦法。
2詢證函生成辦法
詢證函的設計服從于企業管理或審計目標的需要,同時方便公司人員或審計人員的操作。本文以excel為工具,通過vba編寫審計人員填寫往來詢證函的自動生成工具。
首先,設置3個工作表,分別命名為“模板”、“往來信息表”、“詢證函”。其中“模板”用于設置詢證函的格式(如圖1所示),“往來信息表”用于設置需要函證的單位信息(如圖2所示),“詢證函”為最終自動生成的詢證函。
設置完“模板”和“企業信息表”后,我們開始編寫實現生成詢證函的宏。具體內容如下:
sub 詢證函()
dim d as range
dim totalrow, c, e, f,i,j
totalrow = 300′設置往來單位個數
c = 1
m = 1
for f = 1 to totalrow
if worksheets("往來信息表").range("b" & f + 4) = "" then
exit for
end if
if worksheets("往來信息表").range("b" & f + 4) = "√" then
worksheets("模板").range("a3").formula = "致" & worksheets("往來信息表").range("c" & f + 4) & ":"
worksheets("模板").range("d2").formula = "發函編號:" & worksheets("往來信息表").range("a" & f + 4)
end if
′設置詢證函表體內容,內容來自“模板”工作表
sheets("模板").select
range("a1:d8").select
selection.copy
sheets("詢證函").select
range("a" & c).select
activesheet.paste
range("a" & c).rowheight = 31.5
range("a" & c + 1).rowheight = 27
range("a" & c + 3).rowheight = 120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true
sheets("詢證函").select
range("a" & c + 1).select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false
c = c + 8
′載入往來單位信息
for e = 1 to 3
i = choose(e, "d", "e", "f")
j = choose(e, "b", "c", "d")
if worksheets("往來信息表").range(i & f + 4) <> "" then
worksheets("模板").range(j & 9).formula = worksheets("往來信息表").range(i & f + 4)
else
worksheets("模板").range(j & 9).formula = "無"
end if
next
sheets("模板").select
range("a9:d9").select
selection.copy
sheets("詢證函").select
range("a" & c).select
activesheet.paste
c = c + 1
′設置表體的簽章等內容
sheets("模板").select
range("a10:d26").select
selection.copy
sheets("詢證函").select
range("a" & c).select
activesheet.paste
range("a" & c + 1).rowheight = 39
range("a" & c + 14).rowheight = 39
c = c + 17
′插入分頁符
range("a" & c).select
activewindow.selectedsheets.hpagebreaks.add before:=activecell
′一個單位的詢證函生成完畢
next
自2001年安然等事件爆發以來,內部審計的地位得到提升,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公司治理、風險管理等結合得更加緊密,內部審計從企業后臺被推到前臺,并與董事會、高管層、外部審計共同構成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1]。內部審計地位的提升、范圍的擴展和審計重點的轉移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個人技能、審計工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我國內部審計正處在轉型的關鍵時期,內部審計人員能否適應從財務收支審計向內部控制審計的轉變、從經營層業務導向審計向戰略層治理導向審計的轉變、從事后審計向全程審計的轉變、從查錯防弊導向審計向價值增值導向審計的轉變,以及是否具備開展公司治理審計、內部控制審計和風險管理審計的職業勝任能力,決定著我國內部審計能否順利實現轉型。因此,要實現我國內部審計事業與國際同行業的盡快接軌,實現我國內部審計的順利轉型,當務之急是構建我國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框架。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并分析我國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的基本情況,并借鑒國內外關于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設計了我國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框架。
問卷調查與分析
(一)基本情況
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設計了《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調查問卷》,借鑒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發展研究中心的成果,問卷內容涉及我國內部審計人員對職業勝任能力的掌握情況,對我國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框架和培訓機制設計內容的相關建議等[2]。具體內容包括四大部分:(1)內部審計人員所在企業基本情況;(2)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情況;(3)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知識、個人技能、審計工具與技術素質;(4)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的提升情況。問卷調查采用網絡調查與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面向全國范圍內的內部審計人員共發放問卷600份,實際收回有效問卷550份,問卷有效率為9167%。本次問卷調查涉及的行業包括電信、金融、服務、教育、房地產、鋼鐵、電子、投資、生化、工業、農產品加工、酒、石油、制造業、綜合產業等,筆者對收回的有效問卷按照不同標準進行分類統計的情況如下:根據被調查對象所在企業的性質進行分類,有限責任公司的占4545%,國有獨資公司的占1818%,股份有限公司的占3636%;根據被調查對象所在企業的隸屬區域進行劃分,東部地區的占8364%,中部地區的占1273%,西部地區的占364%;根據被調查對象所在企業的規模進行分類,大型企業的占40%,中型企業的占5636%,小型企業的占364%。
(二)統計結果與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顯示,891%的調查對象所在企業設立了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機構隸屬情況如表1所示。本次問卷調查的一項內容是要求被調查對象根據其工作所涉及的審計類型按照工作量大小進行排序,再按照排列最先到排列最后的順序對選項分別賦值11分到1分,并對11個選項加總分后取平均數,最后得出主要審計類型的得分情況如表2所示。同時,本次問卷調查對被調查對象所在單位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構成也是通過排序方式進行的,各專業人數的平均得分如表3所示。 另外,本次問卷就被調查對象對專業知識重要程度的認識、個人技能、審計工具和技術以及職業道德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在被調查對象對專業知識重要程度的認識方面,會計學、計算機和管理學最受關注,財政學和經濟學次之,法學和工學再次之,外語受到的重視程度最低(如表4所示)。在個人技能方面,多數被調查者認為溝通協調能力、管理能力和專業判斷力很重要,理論聯系實際能力、變革能力、實際操作能力次之,寫作能力受到的重視程度最低(如表5所示)。在審計工具和技術方面,被調查者對內部控制工具運用的重視程度最高,而商業分析工具的使用受到的重視程度最低(如表6所示)。在職業道德方面,正直誠信、廉潔、保密這三項得到的重視程度較高,職業審慎、遵紀守法、社會責任、追求卓越等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視,但重視程度相對偏低(如表7所示)。
(三)調查結論對框架設計的作用
根據問卷調查的統計與分析結果,本文認為此次調查結論能對我國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框架的設計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1.在設計思路方面,由于我國多數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主要對公司經營行為進行審計,內部審計機構的總體地位、權力、獨立性和客觀性得以保證,因此框架基本可以按照內部審計機構設在董事會、監事會之下或與紀檢、監察部門合署辦公的情形進行設計。
2.在框架內容的分類方面,由于多數被調查對象持有注冊會計師或注冊內部審計師證書,因此在設計框架時可以根據注冊內部審計師、注冊會計師相關教材的知識結構對會計學、審計學的相關專業知識和審計技能進行相應的分類和規定。
3.在對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的具體要求方面:(1)由于傳統審計類型(如財務審計、內部控制審計、合規審計、經濟責任審計、舞弊審計等)仍然受到多數企業的重視,因此應對這些方面的職業勝任能力提出較高要求,同時,對在國際趨勢影響下日益受到重視的風險管理審計、投資項目審計也應提出一定程度的勝任要求,而對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的專項審計、IT審計等審計類型可在框架設計中暫時提出相對較低的要求。(2)根據內部審計人員對各類專業知識重要性認識的調查結果,在設計框架時應對會計學、管理學、計算機、財政學、經濟學等學科的專業知識提出相對較高的要求,對法律、建筑學、外語等學科的要求則不應過高。(3)根據內部審計人員對各項個人技能重要性的認識,在設計框架時應對溝通協調能力、管理能力、專業判斷能力、變革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提出較高要求,對實際操作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要求則不宜過高,但對寫作能力方面的要求應不僅僅限于內部審計人員能夠撰寫審計報告,而是應要求多數內部審計人員能夠結合工作實踐來撰寫論文并公開發表。(4)根據內部審計人員對各種內部審計工具重要性的評價結果,在設計框架時應對內部控制工具、風險管理工具、信息技術軟件和分析工具以及經營管理工具的使用提出更高要求,而對商業分析工具和計算機輔助審計工具則可以暫時不作要求。另外,在計算機使用要求(歸屬于信息技術軟件和分析工具)方面,本文也作了相應的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在設計框架時應對文字處理、INTERNET上網技術、EXCEL軟件、查詢數據編程語言提出相對較高的要求,對基本編程和獨立編程等難度較高的能力則不必過高要求。(5)在內部審計人員對各項職業道德重要性的評價結果中,盡管某些職業道德受到內部審計人員重視的程度較低,但本文認為這些職業道德仍然對我國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王棣華和張守鳳認為,內部審計人員應遵守廉潔自律、辦事嚴謹、遵紀守法、保守秘密等職業操守原則[3]。因此,本文認為正直誠信、廉潔、保密、職業審慎、遵紀守法、社會責任和追求卓越等七項職業道德均應當成為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備的職業素質,并且根據我國《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獨立性和客觀性也應列入其中。
我國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體系
國外大多數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框架將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分專業知識、個人技能、審計工具與技術三類。借鑒此分類方法和屈耀輝等人的觀點,本文將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劃分為專業知識、職業道德、個人技能、審計工具與技術四類[4]。這四類職業勝任能力在重要程度上有所區別,從而形成以專業知識為基礎,以個人技能、審計工具與技術為主體,以職業道德為普遍約束力的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這四類職業勝任能力構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辯證的統一體[5]。
(一)專業知識———基礎
專業知識是一個職業能夠得以正常運轉的基本要件,從業人員如果不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則工作無法正常進行,更無法產生工作成果,因此,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框架中的基礎內容是專業知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夠進一步探討個人技能和審計工具與技術。為方便查閱、使用我國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框架,本文依據問卷設計中的相關內容,將專業知識部分以學科作為分類標準,個別學科(如會計學、管理學)根據國家學科分類標準,下設分支學科進行具體規定,其中會計學下屬的審計學、財務管理等學科內容按照問卷分析的結果,依照注冊會計師和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輔導教材的分類方式進行分類。框架中學科的先后次序依據問卷調查所反映的內部審計人員對各學科重要程度的認識來排列,如表8所示。
(二)個人技能和審計工具與技術———主體
內部審計工作復雜性的特點決定了個人技能、審計工具與技術對內部審計人員的重要性。個人技能的高低對內部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溝通、對最新審計知識的學習或對上級機構的工作匯報都具有重要影響,對審計工具與技術的掌握程度則直接決定了內部審計人員能否運用適當的工具或技術進行正確而高效的審計工作。因此,個人技能或審計工具與技術的缺乏都會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正常進行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可以說,這兩類職業勝任能力是將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的必需素質,也是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的主體部分。本文對各種能力和審計工具與技術的分類依據問卷中的相關內容來確定,各種能力和審計工具與技術的先后次序依據問卷調查所反映的內部審計人員對各種執業能力重要程度的認識由重到輕進行排列,并借鑒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的相關調查結果予以確定[6],如表8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