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新生兒科護理質量管理優選九篇

時間:2023-10-08 10:20:22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新生兒科護理質量管理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新生兒科護理質量管理

第1篇

【關鍵詞】 PDCA循環法;新生兒科病房;護理質量管理

【中圖分類號】R19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3-0189-01

新生兒科是臨床高風險科室,為無陪護病房,護理工作繁瑣細致、責任重、難度大、風險高[1],如何進行一種有效、安全、優質的護理管理模式一直是我們護理管理人員關注的焦點。自2010年7月以來,我們將PDCA循環應用于新生兒病房護理質量管理中,實施后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新生兒科(NICU除外)共有床位56張,護理人員23人,主管護師及以上6人,護師8人,本科及以上學歷15人,專科8人,床護比為1:0.4。開展PDCA循環法質量管理前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84%。

1.2實施方法

1.2.1 P階段―全科動員,統一思想 在開展PDCA循環法前科室安排合理而足夠的人員配置,新增護理人員4人,召開全科護理人員動員大會,讓每一個護理人員都了解其目的及實施方案,做到人人知曉,人人參與,達到全員重視的目的。

1.2.2 D階段―調整步驟,重點突出,體現專科特點 ①制訂本科室護理工作年度、季度和月計劃、周安排、日重點和質量標準等具體目標;②健全并更新科室制度:調整各班職責內容、制定規范護理人員的操作程序、認真履行告知宣教義務、嚴格交接班制度;③成立新生兒護理質量監控小組,認真檢查并執行晨間護理常規、沐浴常規、喂奶常規、光療常規、高危兒護理常規及微量輸液泵、血糖監測儀等儀器的護理操作常規,特別是對重、危新生兒的護理要求觀察、管理到位,護士須給予重點監護;④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加強醫院感染監測,防止交叉感染;⑤注重安全管理,新生兒病房實行24 h封閉式管理,除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外,還必須嚴格核對腕帶標識,做到萬無一失,科內規定每周四下午為探視日,家屬可通過探視走道探視患兒1次;⑥加強設備管理,每臺設備責任人明確,建立設備登記和維修登記本,定時檢修,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及時維修,確保設備的安全使用;⑦重視宣教和溝通,我科每周集體對患兒健康宣教和嬰兒護理知識指導進行講解,解答家長疑問,了解家長需求,對家屬提出意見和建議整合上報,并作出回答,以增進了與家長的溝通;⑧對于新生兒的護理文件書,因新生兒會隨時發生各種變化,護理人員的必須嚴格觀察,詳細記錄新生兒的病情變化,避免遺漏、錯寫等情況[2]。⑨強化專科護理學習,提高專科技能及護理觀察能力,安排科室,每月舉行一次護理新技術,新業務小講課,有計劃地進行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與考核,如新生兒復蘇知識技能培訓與考核、新生兒疾病觀察與護理技能的培訓與考核等,每季度進行一次專科護理理論考試,每年進行“三基”和“??啤敝R考試兩次、操作考試兩次。從而讓護理工作有章可循,護理質量管理層層相疊,環環相扣,責任到個人,職責分明。

1.2.3 C階段― 三級質控,亦查亦修 科室實行逐級護理質量監控制度。由質控組長、護理小組長組成一級質量組負責對護理核心制度、等級護理、護理文件書寫和健康教育質量,每日進行分段檢查;二級質控由護士長和護理小組長組成負責對人員儀表、無菌操作、技術操作、規章制度進行檢查[3],對科室現存和潛在質量問題進行質量講評,讓全體護理人員吸取經驗教訓。三級檢查為科室與科室之間的的護理大查房,每月護理大查護理質量一次,每季全面檢查考評一次,使護理質量控制專項檢查與全面檢查相結合。并將質量控制的內容以簡明的要求,通過發放滿意度問卷調查表的形式向家屬作不定期的調查,讓患兒家屬真實地反映對護理工作的意見。

1.2.4 A階段―及時總結,獎懲并舉 在實施過程中,護士長每日督查、科室質控小組成員對每次檢查的護理工作質量結果和存在問題及時進行總結,點評,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限期整改,并將效率和效益與獎金、工資掛鉤、將工作業績記入檔案中作為晉升、提拔、進修的主要依據,或通過召開工休座談會對病人家屬提出表揚的護士給予獎勵,每季度將考核第一名的評為季度服務之星、二星護士,由醫院進行表彰,并張貼相片在專欄上向患者和社會公示。

2效果評價

自2010年7月新生兒病房開始應用PDCA循環進行護理質量管理后,科室護理各項護理質量標準合格率不斷上升,不僅建立了市重點、省重點??疲o理質量在創“三甲”、“質量管理年”、“百姓放心醫院”中各等項檢查評議中達到優秀水平。我科PDCA實施前后各類護理質控指標比較見附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經過統計學X2檢驗分析,2010年與2009年的護理總的質量合格率及家屬滿意度比較,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X2=18.7,P

3 討論

綜合上述,應用PDCA循環進行護理質量管理,不僅調動護士的積極性,提高新生兒護理工作質量,促進了護士長的管理工作,而且PDCA循環管理使護士增強了護士的自律性和操作的規范性,護理人員整體的素質也不斷增強,家屬滿意度也隨之提升。在新生兒科病房,新生兒病情變化快、家屬對護理要求的期望值高,這就要求我們護理人員必須有嚴格的制度管理和培養不斷增強的專業素質,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持續改進、持續進步才能做到萬無一失,才能為患兒提供優質的護理,取得家屬的信任。

參考文獻

[1] 汪秀華,宋立弟,劉戀.新生兒病區護理風險管理的方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1,04 :195.

第2篇

關鍵詞:護理管理;新生兒科;感染;措施;應用

院內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1]。新生兒是一類極其特殊的群體,其各個器官的發育還不是很完善,體內的正常菌群也還沒有完全建立,免疫功能較低,所以,新生兒患者是院內感染發生的高危人群[2]。隨著對健康知識了解的不斷提升,人們不再單純地關注醫療行為,對于醫療環境也越來越關注,對其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生兒作為一類特殊群體,其健康問題獲得了患兒家長的高度關注,甚至是過度關注。在以上因素影響下,近年來,由新生兒感染問題引發的醫患糾紛事件不斷增加,所以新生兒科的感染預防工作應該作為醫院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本研究采用加強新生兒科護理管理模式對2014年8月~2015年2月期間在余姚市第二人民醫院新生兒科進行治療的200例患兒護理管理情況進行干預,對新生兒科感染預防工作產生了一定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本研究選擇2014年1~7月在我院新生兒科進行治療的200例患兒作為對照組,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我院新生兒科進行治療的200例患兒作為干預組。納入標準:①新生兒。②患兒家長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早產兒、足月小樣兒、巨大兒、珍貴兒。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按照傳統護理管理模式進行新生兒護理工作,即新生兒到達科室后,護理人員在傳統護理管理模式方法對新生兒進行護理,護理質量管理小組負責對新生兒的護理質量進行監測,對新生兒的感染發生情況進行記錄,整理出患兒的呼吸系統感染發生率、消化系統感染發生率和其他系統感染發生率的詳細數據,并調查患兒家長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情況;干預組在加強護理管理模式下對新生兒進行護理工作,具體內容包括:制定新生兒科感染預防安全目標;建立新生兒科護理管理規范和護理操作規范;落實新的新生兒科護理管理制度的實施;全程質量監察等。

1.2.1制定新生兒科感染預防安全目標

加強新生兒各系統管理,確?;純焊鱾€系統感染發生率為零。加強患兒護理管理,提高護理效果,提升患兒家長的整體護理服務滿意度。嚴密監測新生兒護理工作,及時處理護理不良反應,消除傳染源與易感渠道。

1.2.2建立新生兒科護理管理規范和護理操作規范

(1)正確識別新生兒身份。正確識別新生兒的身份是避免操作失誤的第一步,因此它是有效護理管理的首要措施。新生兒入科后要及時建立新生兒管理腕帶,詳細填寫新生兒的身份信息,每次進行護理操作前后需認真核對新生兒腕帶上的信息,需與治療單上的信息相符合,并在護理操作前與患兒家長再次核對患兒信息,避免護理對象錯誤,造成護理差錯,從而進一步引發護患糾紛。(2)建立新生兒各項護理操作規范。建立新生兒各項護理操作規范,不僅是預防新生兒感染發生的有效方法,同時也可以避免由于操作方式不統一帶來的糾紛問題。操作規范主要內容包括:異常癥狀護理如新生兒黃疸、假月經腫大、口腔上皮珠等;基本生活護理如換尿布、穿衣、睡眠、洗澡等;治療性護理如靜脈輸液、肌肉注射、給口服藥等。對上述每一個護理操作的過程進行細化,對操作關鍵點進行詳細的標注,對易發生護理失誤的部分要重點標注,必要時可采取制定卡通的操作流程圖,利用形象記憶加深印象[3]。(3)加強新生兒科護理人員培訓。新生兒是一類特殊的人群,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結構,是感染發生的高危人群。因此對新生兒進行護理時務必仔細謹慎。但是在現實工作中,新生兒科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還有待提高,尤其是新入科的護理人員,安全防范與感染預防意識不高,容易造成護理差錯,造成患兒感染。針對這一問題,新生兒科需定期組織新生兒科護理知識與感染預防知識培訓工作。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對入科5年以內的新護士進行護理知識培訓,對容易造成護理差錯以及患兒感染的細節進行深入講解,對相關護理技能進行手把手的培訓,以促進新護士風險防范意識的提升及護理質量的提高[3]。(4)做好隔離工作。做好已經發生感染的患兒與未發生感染患兒之間的隔離工作,尤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隔離;對不同病種的患兒也要進行隔離;同一病房內適當增加床間距,以避免交叉感染發生[4]。(5)加強基礎護理?;A護理是減少各系統感染發生的基礎,所以護理人員應該加強新生兒口腔護理、臍帶護理、臀部護理以及眼部護理等基礎護理措施[4]。(6)強化考核機制。建立護理質量管理小組。小組成員由護士長、資深護士、責任護士組成,小組對新生兒的每班護理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包括護理護士、護理效果、護理不良反應的發生及處理效果等。對科室護理人員定期實行護理知識考核,包括理論考核和操作考核,將科室護士的護理記錄、護理考核成績與個人工作績效掛鉤,以提高護理質量,實現新生兒安全護理目標[5]。

1.3研究工具

采用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問卷共包含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工作責任心、護理質量等10個模塊,每個模塊10分,滿意度90分以上記為陽性指標。

1.4統計學方

采用SPSS19.0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統計頻數、頻率,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質量指標比較本研究對照組200例新生兒患者中,有21名新生兒發生呼吸系統感染,16名新生兒發生消化系統感染,13名新生兒出現其他系統感染;干預組對應的數據分別為5名、2名、2名。將對照組和干預組的呼吸系統感染發生率、消化系統感染發生率和其他系統感染發生率代入進行χ2檢驗,結果顯示兩組在這三個指標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2.2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比較護理滿意度方面,對照組有153例患兒家長總體評分為滿意,干預組有189名患兒家長總體評分為滿意,差異顯著(P<0.01)。見表2。

3討論

發達國家的研究顯示,每例醫院感染產生的額外費用為1000~4500美元(平均1800美元),但在兒科病房特別是新生兒病房額外費用可超過10000美元[6]。新生兒的家長是剛涉足社會的年輕人,高額的費用無疑會增加患兒家長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另一方面感染會導致患兒的病情進一步加重,甚至會影響新生兒的正常發育。因此,近年來新生兒科醫療糾紛屢屢發生,給醫院帶來嚴重損失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醫院的聲譽。在醫療衛生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無疑會給醫院的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加強新生兒科的護理管理工作后,新生兒的感染發生情況顯著好轉,新生兒的治療與康復效果得到了顯著提升,患兒家長的護理服務滿意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此結果提示加強護理管理對于新生兒科感染預防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者:魏萍 單位: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醫院

參考文獻

[1]馬微豐,岑雷音.新生兒院內感染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J].健康研究,2015,35(3):340-341.

[2]楊小艷.基層醫院新生兒病房控制醫院感染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7):1463.

[3]楊巧玲,于淑琴,軒杰.兒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監測與預防措施[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10(7):679.

[4]李有敏.新生兒病房醫院感染分析與控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11):2657-2659.

第3篇

計劃對工作既有指導作用,又有推動作用,搞好工作計劃,是建立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小編為大家準備了2021兒科醫生工作計劃范文參考,僅供大家查閱。

2021兒科醫生工作計劃范文參考一

20xx年是困難與機遇共存的一年,新的院領導班子重新考慮科學的分配方案,結合兒科目前實際情況,對今年全科工作做以下安排:

一、杜絕醫療事故、醫療糾紛的發生,提升醫院、科室形象。

1、加強醫護質量管理,完善醫患溝通制度,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2、繼續熟悉掌握并落實醫療核心制度,各級醫護人員崗位職責,防范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

3、提高服務意識,樹立全科醫護人員“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熱情接待患兒及家長,樹立兒科服務新形象。

二、加強業務學習

1、加強基本技能及操作的練習,特別是心肺復蘇操作的復習及鞏固,提高危重病兒的搶救能力;

2、學習兒科新知識新進展。充分利用醫院華西遠程教育平臺,爭取各種培訓及講座學習的機會,了解學科發展動態,讓科室診療技術盡快更新;

3、結合本科實際,著手對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規范的制定,推廣臨床路徑工作;

4、組織全科室醫生認真學習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逐漸拒絕濫用抗菌藥;

5、加強新生兒相關知識學習及技能培訓,爭取新生兒病房能投入使用。

三、開拓市場,加強宣傳,擴大兒科影響力。

1、加強霧化治療宣傳,擴建門診留診病房,方便患兒及家長就診方式選擇;

2、利用醫院宣傳平臺,多種方式下鄉及社區宣教,提高科室及醫院知名度。

四、學生帶教工作。

1、加強實習生管理,嚴格考勤;

2、強調帶教老師責任,相關知識認真講解,操作要放手不放眼;

3、帶教老師加強學習,以適應重醫教學基地角色。

總之,全科每位醫護人員都應端正態度,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加強學習,努力完成醫院及醫務科下達的各項任務。

2021兒科醫生工作計劃范文參考二

第一、認真學習黨的十三五規劃,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杜絕科室醫護人員收受紅包及藥品回扣,發現以上情況及時上報,并根據醫院規定從嚴處理。進一步推進業務能力、溝通能力、執行能力建設;進一步深化兒科改革,嚴格按照二甲標準建設,規范管理科室,做到科室持續改進。

第二、兒科今年仍存在合法執業醫師嚴重不足的情況,兒科醫師隊伍的建設仍是20xx年的重中之重,科室擬通過多渠道引進兒科人才,如:科室進一步加強培養科內兒科醫師隊伍,對需考證醫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與支持;向醫院爭取兒科專業醫生,在本縣或縣外醫院引進有證兒科專業醫生等;并向醫院爭取相關的優惠政策;條件成熟時向社會呼吁兒科醫師的緊迫性與必要性。

第三、加強業務學習,對疑難病例及多發病例,典型病例及時科內學習討論,堅持科內講課制度,一如既往的積極參加院內外各種學術活動,申請外派進修人員,引進新技術新療法。

樹立良好的學習風氣,使大家自覺自愿的在工作之余學習熟悉業務知識,開闊視野,涉獵兒科領域新近展。在新的一年里,積極拓展兒童保健門診,開展兒童CPAP輔助通氣,進一步加強新生兒病房的建設,探索開展新生兒相關業務,努力與產科溝通合作,在拓展兒科業務的同時為醫院產科保駕護航,也為我縣新生兒提供就醫方便。

進一步開展新生兒黃疸的光療,申請增加新生兒藍光治療儀,提高療效,進一步提高靜脈穿刺水平,繼續推廣靜脈留置針,減少患兒痛苦;條件許可,嘗試外周靜脈置管技術的開展,繼續不斷探索新技術、新療法。

2021兒科醫生工作計劃范文參考三

進一步鞏固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成效,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推進優質護理服務持續、深入開展,提高護理管理品質,根據優質護理服務規劃和優質護理服務評價細則的要求,按照醫院優護方案,擬定新生兒科優質護理工作計劃如下:

一、工作目標

以患者滿意為總體目標,夯實基礎,鞏固成果,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提升服務內涵,持續改進護理質量。使患兒家屬滿意度≥95%;健康教育知曉率≥85%。

二、實施措施

(一)繼續完善修訂科內各項規章制度、工作流程,繼續完善修訂質量控制標準,加強對護理不良事件督查整改制度,加強對危重病人的管理。

(二)全面提升職業素質、優化護理服務

1、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培訓和??浦R培訓,使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及專業能力得到提高,強化基礎護理及分級護理的落實并保證質量。

2、加強護理專業技術操作培訓。按照新生兒科培訓計劃分層對全科護士進行技能操作培訓,牢固掌握護理基本技能,夯實基本功底.

3、采取各種形式的學習培訓,以提高全院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護士觀察病情、落實護理措施、記錄護理文書的能力。

(三)嚴格遵守《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并按其要求規范管理。

1、新生兒科護士必須持證上崗,并經新生兒專業培訓,掌握新生兒常見疾病的護理技能,熟悉新生兒急救操作技術和新生兒病室醫院感染控制技術。

2、嚴格執行身份確認制度、查對制度,患兒住院期間必須配戴身份識別腕帶,如在沐浴、檢查、治療時損壞,應及時補戴,確保患兒身份正確。

3、嚴格限制非工作人員的進入,工作人員上班時要穿統一服裝、洗手,進行各項操作時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任何人在接觸患兒前后均應認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4、病室設備應當定期檢查、保養,保持性能良好,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設備、設施,防止發生火災事故。

5、按照規定建立醫院感染監控和報告制度,定期對空氣、物表、醫護人員手、使用中的消毒劑進行細菌學監測。病室的醫療廢棄物管理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有關規定進行分類、處理。

6、制定新生兒外出檢查、治療、轉科和出院安全流程并有效落實。制訂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處置流程,提高防范風險的能力,快速有效應對意外事件,確保醫療安全。

(四)夯實基礎護理,切實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工作,使護理工作更加規范化。保持病床整潔、無異味、無污跡,物品擺設整齊規范,輸液滴數與醫囑相符,勤巡視輸液患兒,防止或減少輸液外滲,善于觀察病人,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五)嚴格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

1、改變排班方法,實施責任制排班模式,彈性排班。

2、全面履行護士職責,責任護士從入院到出院的各種治療給藥、病情觀察、基礎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等為患兒提供連續、全程的工作,切實做好優質護理服務。

3、深化護士分層使用,依據患兒病情、護理難度和技術要求分配責任護士,危重患者由年資高、能力強的護士負責,體現能級對應。

(六)定期滿意度調查

1、患兒出院時發放滿意度調查,聽取家屬對優質護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2、定期堅持出院患兒電話隨訪,做好病情隨訪、健康宣教、意見反饋。

第4篇

【關鍵詞】 新生兒監護室護理安全 

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服務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1]。它是確保護理質量的基礎,是提高團隊協作精神的重要措施,是醫院社會經濟效益的保障。我院新生兒監護室于2010年2月成立,是無陪護的封閉式管理病房,采取24 h護士全程護理,主要收治出生后28 d內的患兒。這些患兒完全沒有自理能力及語言功能,病情危重及病情變化快,護理人員每日都在無患方監督的情況下工作,且搶救儀器復雜、護理操作多,存在很多隱患而影響醫療護理質量。在這樣的條件下,如何科學地實施護理安全管理,避免護理缺陷和差錯事故的發生,成為護理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視的問題。探討如下。

1護理工作常見護理安全隱患

1.1護理人員方面

1.1.1安全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

新生兒科的護士基本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里工作,缺乏患兒家屬的監督,一些護士缺乏慎獨精神,遇到疑難問題不請示、不匯報,不懂裝懂,對一些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認識不足。由于觀察不及時而導致靜脈輸注刺激性藥液外漏而發生的表皮壞死;喂奶不當引起嗆奶、誤吸甚至導致窒息及吸入性疾??;奶溫過高導致口腔黏膜損傷;蓋被或臥位不當造成口鼻呼吸受阻發生窒息;減少對病情相對穩定患兒的巡視次數,導致患兒的病情變化不能及時發現,失去搶救時機。

1.1.2法律意識淡漠,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新生兒監護室的護理記錄是患者病情變化最準確、最寶貴的記錄,一定要實事求是,它是患者與醫護人員處理糾紛重要證據,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在搶救過程中采取的具體護理措施要及時、準確、詳細記錄。如果記錄不及時、不規范,記錄中有涂改或與醫療記錄不相符,都會成為影響新生兒科護理安全的隱患。

1.1.3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差主要是由于護理人員技術水平低、經驗不足、協作能力不強等因素對病人安全構成的威脅。例如由于護理知識和經驗的欠缺,不能及時識別有些患兒病情轉危的早期變化,導致患兒失去搶救機會,甚至死亡;而隨著新技術、新項目大量引進與開發,護理工作中技術復雜程度不斷提高、對護理人員的技術要求不斷增加,護理安全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1.4違反護理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 護理工作中不嚴格執行護理制度(如交接班不仔細,不進行床邊交接班,遺忘特殊危重病人的特殊處理);違反沐浴護理操作常規,導致患兒燙傷;執行醫囑不嚴謹(如遺忘醫囑、錯誤執行醫囑、搶救過程中用藥記錄不詳),藥物擺放錯誤,觀察病情不仔細,不嚴格執行查對制度等,都可能導致差錯事故的發生。

1.2管理方面

1.2.1人員配備方面新生兒科護士人數不夠,床護比達不到要求,無法滿足等級護理的實施和患兒的安全及生活護理的需要。每天除要完成大量常規的治療、護理工作外,患兒的一切生活護理(如每天1次沐浴、每日8次~12次喂奶以及隨時更換尿布、污染的床單、圍巾、嬰兒衣等)均由護士來完成,護士的工作任務繁重,再加上倒班頻繁,往往會導致護士身心疲憊、情緒波動,注意力不能集中,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現護理安全問題。

1.2.2醫院感染管理 新生兒科病人多,病情復雜,患兒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抵抗力低, 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并引起交叉感染;如不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不嚴格掌握各設備及物品的消毒方法,不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都會引起醫院感染的發生。

1.2.3管理體制不完善、質量監控不嚴護理管理者對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和主動防范性,不能及時提醒護士們引起足夠重視,業務培訓不到位、職業道德教育不夠、管理監督不嚴等因素而影響護理安全組織的管理,這不僅是發生醫療糾紛和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對病人安全最大的威脅。

1.2.4病房管理不嚴謹: 病房管理不嚴謹或失控是影響護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如各種儀器設備保管不善、物資準備不充分。

2護理安全的措施

2. 1加強學習和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2. 1. 1加強護理業務的培訓從基礎護理入手,要求每個護士對嬰兒沐浴、配奶、喂奶、更換尿布、臍部護理、測體溫等基礎護理操作必須熟練掌握,并進行??萍夹g操作的培訓和考核。事實證明,只有精通基礎護理理論知識,掌握新生兒??谱o理技能,掌握搶救的程序、配合方法,各種常用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病情觀察等,才能在繁忙的新生兒護理工作中鎮定自若、有條不紊,保障患兒安全。

2.1.2重視繼續教育,全面提高護士專業知識素養

鼓勵護士對自己業務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爭當技術骨干;鼓勵護士積極參加護理大專及本科班學習,積極調整知識結構,提高知識層次,選送護理骨干外出參加各類學習班。執行學習報告制度,規定凡是外出參觀、學習、進修的護理人員回來后都要集中大家學習,傳授好經驗和新技術,使更多護士了解本行業、本專科的新發展和新動態,獲得新知識和新觀念,不斷地豐富專業理論知識,提高全體護士的專業水平。

2.1.3提高職業道德修養,保證護理質量

新生兒病房的護士必須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和慎獨精神,樹立“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用審慎、慎獨精神約束自己的工作行為,增強責任感。加強團隊精神,樹立集體意識,教育護士們要互相監督、提醒,達成科室所有護理工作人人有責的共識,防止遺漏和差錯事件發生。只有將護士職業道德貫穿于護理工作整個過程的護士,才能保證護理工作的質量,取得患兒家屬的信任和認可,保證醫療安全,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2.1.4強化護理人員法制觀念, 增強法律意識 根據科室特點,認真學習《醫療事故管理辦法》,提高護理文件記錄的法律性,熟悉業務與法的關系,做到防患于未然。

2.1.5嚴格執行各項護理制度及操作規程 加強重點時段(節假日、中、夜班) 和重點人群( 危重病人、早產兒、特殊用藥和治療的患兒)的管理,對重點時段和重點人群存在的安全隱患實行班班交接,引起護士的重視;每進行一項治療護理技術操作都要嚴格三查七對,必要時實行雙人核對雙簽名。

. 2嚴格管理,完善護理管理體制

2. 2. 1合理調配護理人力資源

新生兒病房的工作緊張,繁重。管理者要重視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對本科護士的年資、業務水平、工作能力、綜合素質要充分了解,工作中根據護理工作量實行彈性排班。醫院還應體現“以人為本”,為護士提供優良的工作環境,使護理人員以最佳狀態投入工作,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

2.2.2加強院感管理:工作人員入病室前更換清潔工作服?;純菏褂玫哪叹摺⒁挛?、尿布等一用一消毒;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及隔離制度,每護理一個患兒前后應洗手,工作人員患感染性疾病時應暫時調離。非探視人員及非本科室人員進入病區必須更衣換鞋、戴帽子和消毒手;以防交叉感染。病室保持清潔。感染性疾病與非感染性疾病病兒應分室居住,床位隔離,發生傳染病時應嚴格進行隔離,必要時病房進行檢疫消毒。

2.2. 3完善規章制度,加強護理質量管理

建立完整的新生兒病房護理工作制度,實行護理質量三級管理體系,堅持執行檢查、考評、反饋制度,設立質量可追溯機制,確保各項護理質量達到標準要求。重點監督護理核心制度的執行情況,加強對管理,定期對護理缺陷、護理投訴進行歸因分析,從中吸取教訓,提出防范和改進措施。對護理工作過程環節進行全程管理,加強細節管理,使新生兒科各項護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違章必究。使護理人員認識到護理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認識到護理安全是醫療護理質量的前提,使新生兒護理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的軌道。

2.2.4規范病房管理 規范儀器使用、保養及存放,所有儀器及設備均應做到定人保管、定點存放、定時維護,發現使用異常及時維修,保證使用。

3體會

新生兒科是一個高風險的科室, 具有患兒病情復雜、病情變化快,無陪人且患人無任何行為和語言能力,工作預見性差等特點。因此保證護理安全是新生兒監護病區護理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且護理安全管理與質量管理密不可分,只有加強了護理安全管理,運用現代化科學管理方法,使護理管理制度標準化、規范化,才能為患兒提供安全、滿意的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第5篇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對691例入院治療新生兒施行風險護理干預的情況。對新生兒病室潛在的和客觀存在的各種護理風險進行系統的連續性識別和歸類,分析產生護理風險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預防策略。

1.2 方法 在護士長負責下,根據新生兒科的特點細分不同風險管理小組,明確管理職責、范圍和內容,合理調配人力,彈性排班。其具體護理預防策略如下。

1.2.1 保持呼吸道通暢:在新生兒娩出后、開始呼吸前,應迅速清除新生兒口、鼻腔內的粘液及羊水。經常檢查患兒的鼻孔是否通暢清除鼻孔內的分泌物。保持新生兒適宜的,一般取右側臥位。避免隨意將物品阻擋新生兒口鼻腔或按壓其胸部。

1.2.2 注意新生兒監護:護理人員應密切注意新生兒的全身檢查,觀察新生兒的呼吸、心率、四肢活動肌張力、反應、哭聲、有無畸形、產傷、窒息、感染、臍帶出血、皮膚黏膜顏色變化以及大小便情況等,發現異常,應立即報告醫生,并協助處理。

1.2.3 預防感染:正確洗手、徹底的手衛生預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洗手目前在現在醫院通常被忽視。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盡量保持患兒皮膚的完整性,對于妊娠<28周的患兒不建議用酒精洗必泰,應減少對患兒皮膚的刺激。新生兒的內衣應以柔軟且易于吸水的棉織品為主,最好不要用化纖或印染織品,以免對新生兒皮膚造成損傷。避免病房過度擁擠,限制探視每個新生兒的家長數量。無菌操作過程中 盡量控制圍觀人員的數量。當導管不需要時,應及時拔出。新生兒監護病房的工作人員,如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以及傳染性皮膚問題時,不能直接接觸患兒。將感染的患兒相對集中,與未感染患兒隔離開,避免交叉感染。早期喂養可增強新生兒免疫力,降低發生敗血癥的風險[2]。

1.2.4 科學喂養:應做到提早哺乳、母乳喂養、定時監測。足月兒和體重大于1500g的早產兒、病情相對穩定者可于出生后12h內開始喂養;有窒息、臍動脈插管或超低出生體重兒可適當延遲喂養24-48h;絕大多數均在出生后5d內開奶。在給新生兒進行喂食時,應將患兒取仰臥位或右側臥位有利于胃排空,減少每次喂食的量而增加喂養次數,若有必要可遵醫囑給予適當胃動力藥以及腸道微生態制劑。對于喂養困難的患者應給予腸外營養。

1.2.5 預防液體外滲措施:1)穿刺者應經靜脈穿刺培訓、考核合格后方能進行靜脈穿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2)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如穿刺前應洗手,并使用適當的皮膚消毒劑;3)避免選擇感染、創傷的血管及近期內發生過滲液部位血管,盡量選擇較粗大、彈性佳且皮下脂肪較多的血管。避開關節部位穿刺;4)操作過程中如送管有阻力,不要強行操作,否則會造成導管打折、彎曲。避免反復退針造成血管壁損傷,引起液體外滲;5)定時觀察輸液部位有無紅、腫、皮膚顏色發白等,以及液體外滲現象發生,并及時處理;6)一般外周靜脈留置時間應為72~96h;7)當腐蝕性藥物滲出后,肢體遠端的部位不能再留置導管[3]。

1.2.6 維持體溫穩定:護理人員應每日測量患兒體溫兩次,測體重一次。將新生兒室的室溫保持在25~28攝氏度之間,同時為新生兒做好恰當的保暖措施,但應防止燙傷。盛夏時可適當降溫。

2 結果

實施護理風險預防策略后,本組691例新生兒的家長對護理質量滿意度明顯提高,護理滿意度達100%;護理投訴糾紛率明顯下降。新生兒住院期間無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硬腫癥、皮膚感染等護理風險事件發生。

3 討論

由于新生兒存在解剖和生理特殊性,容易并發各種護理風險。因此,加強風險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產婦以及新生兒的安全、直接影響醫院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醫院功能的直接發回以及醫護人員的自身安全。

基層醫院新生兒室的潛在護理風險有如下幾點。

(1) 感染的風險: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缺乏IgA、IgM,容易患者消化道感染和敗血癥。新生兒皮膚不成熟,皮膚黏膜的屏障功能差,不正確的使用和去除敷料和膠貼常導致新生兒皮膚受損、醫務人員頻繁接觸患兒以及在治療過程中要置管等操作,容易導致新生兒皮膚受到感染的威脅。(2) 喂養風險:由于新生兒胃腸道功能尚未完善,胃呈水平位,賁門括約肌發育差,腸壁較薄,通透性高,肝葡萄糖醛酸轉換酶的活性差,新生兒進食后容易出現喂養不耐受的風險。表現為腹脹和腹壁較硬,腸鳴音增強或減弱,嘔吐,胃殘留量增多,血便或大便潛血陽性。患兒有窒息的危險,這與嗆奶、嘔吐等有關。(3) 液體外滲的風險:在進行靜脈穿刺、藥物注射等時,由于新生兒皮膚解剖特殊性,新生兒有液體外滲的風險。大部分液體外滲僅有局部疼痛、水腫、發紅等,嚴重的外滲很可能會導致患兒出現水泡、潰瘍、壞死以及對周圍皮膚結構如肌腱、神經、肌肉損傷,甚至會造成瘢痕、攣縮、截肢等嚴重并發癥。

綜上所述,新生兒護士在進行護理工作時應做到“六及時”:及時巡視、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處理、及時記錄、及時溝通。做到以預防為主,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對現有和現在的護理風險進行識別、評估、評價和處理,有組織、系統地消除或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及風險對患者和醫院的危害及經濟損失,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學管理方法,促進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1] 李亞潔,張立穎,李瑛,等.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2):918.

第6篇

關鍵詞: 護理風險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1-0107-02

護理風險是護理實踐中客觀存在的一種具有不確定性、損害性事件,它不僅給對病人帶來危險,而且也給醫院帶來不利影響。新生兒病房是高風險科室,護理中存在著許多風險因素與護理缺陷。自2007年年底醫院成立以來,新生兒病房的急、危、重癥患兒數量不斷攀升。剛出生的新生兒就住新生兒病房,給患兒家長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而在住院期間一旦發生患兒死亡,將會給嬰兒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與損失。由于新生兒病房為無家屬陪護病房,護理工作具有責任重、難度大、風險高、工作量大、工作繁瑣等特點,醫護人員在工作中背負著巨大的壓力及風險。因此加強新生兒病房的風險管理是防范各種護理缺陷、提高新生兒護理管理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F對我院2007年-2008年中的護理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風險因素提出防范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護理差錯,保證護理質量,為病人提供安全優質有效的服務。

1新生兒病房的相關風險因素

1.1患兒方面因素:

由于新生兒患病后代償能力差、疾病變化快、無自我保護能力和語言功能,細微的病情變化都需要護士通過密切的觀察來發現;再加上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早產、先天畸形、產傷、感染、窒息較為多見,均對新生兒護理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相對地增加了護理風險。

1.2護理人員因素

1.2.1護理人員配置不足或不合理:

在新生兒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不僅要完成患兒日常的治療工作,還要完成大量的新生兒喂養和基礎護理工作。合理而足夠的人員配置是降低護理風險、減少護理缺陷、提高護理質量的基本條件。

1.2.2護理人員自身因素:

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無慎獨精神、過于自信、經驗不足、技術水平低、過度疲勞、情緒的影響等,均可增加護理風險。

1.3管理因素:包括制度的不健全、護理人員職責分工不明確、安排人力不合理 、管理者危機意識淡薄等。

1.4環境因素:

病房結構和設置不合理、通風不良、消毒不到位等。

2對策

2.1不斷強化新生兒病房制度建設與質量監控:

周密詳盡的規章制度是做好各項護理工作的保證。成立新生兒護理質量監控小組、制定風險管理制度、規范各項護理工作流程,讓護理工作有章可循,護理質量管理層層相疊,環環相扣,責任到個人,職責分明。

2.2更新制度,調整職責內容:

首先管理中要制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調整各班職責內容等;其次,管理者要樹立危機意識,樹立人性化的服務理念,并且看到自己管理上的缺陷,尋找改變現狀的辦法。

2.3強化危機和風險意識:

在護理工作中,護理危機的發生隨時存在,有些可以預料,有些卻在意料之外。因此,管理者做好預防工作至關重要。每月進行護理安全教育及缺陷分析,強化危機和風險意識。

2.4強化專科護理學習,提高??萍寄芗白o理觀察能力:

新生兒科護士不應只有"三基"(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礎操作),還必須精通"三專"(專科理論、??浦R、專科操作),以不斷促進新生兒科護理質量。有計劃地進行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與考核,如新生兒復蘇知識技能培訓與考核、新生兒疾病觀察與護理技能的培訓與考核等。加強對護士業務能力培訓,通過多形式、多途徑學習有關知識和操作技能,提高護士專業技術水平。

2.5實行人性化管理,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管理者要關愛護士,不應把排班當作行使權力的手段,而應把它作為合理安排護士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時間表,盡可能照顧護士在生活和學習等方面的需求,以免失去安排的合理性以致影響護士的工作熱情和身體健康。另外,護士長應掌握科室每位護士的人格特征,有目的加以指導和監督檢查。在工作中轉變護士的服務觀念,強調以人為中心。制訂語言、行為服務規范,實行首問負責制,普及護理服務用語,進行護士禮儀培訓,使之貫穿到日常護理工作中。加強病房環境及病人衛生管理,爭取病區嬰兒清潔,病室環境美化,減少噪聲及其他污染。

2.6杜絕慣性思維以及"想當然"的做法:

在臨床工作中,年資較長的護士往往因出現慣性思維對特殊情況的估計不足而出現護理差錯事故。護士應提高對疾病的評估能力,以及對疾病發展的可預見性,及時糾正日常工作中的偏差 ,強調以預防為主。

2.7建立重、危新生兒護理觀察管理制度:

重、危新生兒病情危重、疾病變化快,對于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雙胎、新生兒窒息、重度缺氧缺血性腦病等,在病房內護士給予重點監護。

2.8做好消毒隔離工作:

設立相對獨立的新生兒病室,分設普通新生兒病房、新生兒監護室、隔離室、沐浴室、治療室等;嚴格劃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區域間標識明確。工作人員進入病室要戴口罩、帽子,穿潔凈工作服,每次工作前后認真洗手。非本室工作人員不得隨意入內。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所有用具1次或2次(門把手、床頭柜、桌凳等);地面每天濕式清掃3次,有污染時及時用消毒液擦拭;病房內空氣循環風消毒機每隔2 h自動消毒1 h,每月定期做空氣、物表、醫務人員的手等環境衛生學監測,監測結果做好登記;新生兒均使用紙尿褲、衣服、被子、被單等,使用前必須高壓滅菌,并設專用柜存放;新生兒喂奶及沐浴用品必須一嬰一用,并經過高壓蒸汽消毒;新生兒患傳染病者,應分室隔離,床欄應掛標記;遇有醫院感染時應嚴格執行分組護理的隔離技術;尿布、污物用后切勿隨意拋落地面,換下的尿布、衣物及時放入黃色污物袋內,污物袋每2 h更換1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加強醫院感染監測。

2.9加強安全管理:

工作人員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在進行交接班和做治療時嚴格核對腕帶(EDA掃描),做到萬無一失;嚴格探視制度,我科規定每周三下午為探視日,家屬可通過探視走道探視患兒1次;充分利用門禁系統,新生兒病房實行24 h封閉式管理,嚴禁外人入內,防止新生兒丟失。

2.10加強與家屬的溝通:

主要是做好健康宣教和嬰兒護理知識指導;抓好住院前、住院中、出院時的健康教育。

2.11做好新生兒護理文件書寫:

自《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以來,病人及家屬的維權意識的提高,舉證倒置法律原則的出現,使醫療護理文件的記錄成為醫療官司的證據記錄。在新生兒的護理文件中,新生兒的護理記錄單成為新生兒護理文件的重中之重,因新生兒會隨時發生各種變化,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嚴密詳細記錄新生兒的病情變化、培養護理人員的觀察能力及書寫能力,避免遺漏、錯寫等情況。

3小結

新生兒科是臨床的高風險科室,通過進行風險教育及強化風險管理的各項措施的落實,提高了護士對風險管理的認識及抗風險的技能,使護士明白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護理操作,并加強自律,用人性化的服務理念進行護理工作,從而提高了護理質量。總之,新生兒護理風險因素來自于諸多方面,護士長除抓好質量管理外,還要注重細節管理,搜集并總結日常工作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有效地減少新生兒差錯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潘紹山,孫方敏,黃始振.現代護理管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349.

第7篇

總結危機管理在危重新生兒外出檢查安全管理中的應用體會。回顧性分析258例外出檢查的危重新生兒出現危機事件的原因,提出危機管理的方法,即組織開展危機培訓課程、建立危機管理制度、定期進行急救技能培訓考核、充分做好轉運前準備等。經過兩年危機管理的實踐,危機事件發生率明顯減少。

關鍵詞:

新生兒;危機管理;安全管理;外出檢查

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新生兒尤其是危重新生兒住院期間,需到輔助科室行相關檢查,對需要持續監護或生命體征維持的危重新生兒來說,從病房轉運到檢查科室并接受檢查的過程中,隨時會出現病情變化或發生不安全事件。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維持新生兒生命體征的穩定、減少并發癥,并安全順利地完成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危機管理是對危機事件進行預測分析,對各種危機情況進行規劃、調整等一系列活動過程,其目的在于減少和避免危機因素帶來的威脅[1-2]。本院新生兒科自2013年初將危機管理應用在新生兒外出檢查的安全管理中,通過危機前的預防及控制進行管理,兩年來在安全、質量和護患關系等方面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F報告如下。

1方法

1.1新生兒外出檢查危機因素分析

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外出檢查的258例危重新生兒,原發病有新生兒窒息、新生兒低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顱內出血、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肺炎、先天性心臟病、消化道畸形等,外出檢查過程共發生新生兒窒息2例、呼吸暫停6例、嘔吐5例、低體溫26例、鎮靜無效12例、設備物品故障4例。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對出現的危機事件進行原因分析。

1.1.1患兒因素

新生兒由于剛脫離母體,身體各組織和器官功能發育不成熟,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和調節性差,呼吸、循環、體溫等尚不穩定,病情危重,變化快,隨時有生命危險,而且同時做多項檢查(如CT、MRI、彩超、腦電圖、胃腸道鋇餐等),需要輾轉多個科室,而這些檢查又多要求新生兒處于安靜狀態下才能完成。因此,新生兒外出檢查對鎮靜的需求也顯著增加,然而新生兒臟器功能不完善,鎮靜藥物易在體內蓄積,產生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發生[3]。

1.1.2疾病因素

外出檢查新生兒原發疾病有新生兒窒息、新生兒低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顱內出血、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肺炎、先天性心臟病、消化道畸形等,由于病情危重、復雜且進展迅速,易在檢查過程中出現面色紫紺、呼吸暫停、嘔吐或口鼻腔分泌物所致的呼吸道堵塞、呼吸心搏驟停、低體溫等危機表現。

1.1.3護士因素

轉運護士的資格和能力是確保轉運成功的基礎[4]。本科室護士的平均年齡為28歲,護齡在3年以下的占40%,護士普遍年輕,經驗不足,預見性差,缺乏良好的溝通技巧,理論知識缺乏或急救技術不熟練,同時法律觀念淡薄,不了解“醫療風險無處不在”這一特殊的職業特性,護理工作稍有疏忽或溝通不到位,極有可能誘發危機。外出檢查前護士未與相關檢查科室、途經電梯及護送工人溝通協調,導致患兒等候時間過長,或鎮靜超時失效,結果未順利完成檢查。

1.1.4設備物品因素

由于在轉運途中一般用氧氣袋供氧,流量調節欠準確,另外由于對轉運患兒所需時間估計不足,未多準備氧氣袋,都可造成氧氣供給不足導致患兒出現經皮氧飽和度(SpO2)下降。由于危重患兒帶有各種儀器如呼吸機、微泵注射儀、便攜式氧飽和儀等,在轉運途中無交流電,只能依靠儀器中的內置電池供電,內置電池供電量不足而導致儀器低電壓報警。另外,護士對患兒檢查可能出現的危機預見性不夠,未攜帶所需使用的藥品和物品也是可能的因素之一。

1.2危機管理的方法

1.2.1組織開展危機培訓課程

科室組織開展專門的危機培訓課程,要求護理人員參加培訓,樹立危機意識。設置的課程包括危機管理的重要性、危機管理理論、危機的發生與發展、處理危機的方法等。同時告知護理人員盡管危機很難預測,但大多數危機并非突然發生,而是有預兆、有過程的,并通過多途徑、多形式來強化護理人員的防范意識[5]。提高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護理警訊事件與案例剖析,不斷提高護理安全意識。

1.2.2建立危機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和護理制度是保障危機管理順利實施的基礎[6]??剖页闪①|量管理小組,分工到位,明確護理人員的責任,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及時對科室潛在的危機作出分析、評估和預測。制定危重新生兒外出檢查制度及護理應急預案,如突發呼吸心搏驟停、窒息、低體溫、意外拔管、停氧、停電等事件發生時的處理預案,患兒家屬投訴處理預案等。

1.2.3定期進行急救技能培訓考核

對3年以下護理人員重點培訓窒息復蘇、心肺復蘇等各種急救技能,開展各種急救儀器、急救藥物使用的培訓與考核。定期進行各種患兒轉運途中發生意外的應急模擬演練,當場點評,通過案例的學習與分享,讓護理人員充分了解外出檢查安全隱患的相關危險因素,從而增強新生兒科護理人員的急救意識,提高急救水平。另一方面,根據新生兒科??铺攸c及疾病特點,制定??婆嘤栍媱潱⒍ㄆ趯λ鶎W知識進行考核,促進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水平及前瞻性預防危機發生能力的提高。

1.2.4充分做好轉運前的準備工作

1.2.4.1準確評估病情

危重新生兒病情兇險、變化快。嚴格遵循“轉運前盡可能使患兒病情達到最佳穩定狀態”這一基本原則[7]。護理人員在轉送前對患兒進行全面的病情評估,著重評估呼吸、循環系統,預見性掌握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針對性給予吸痰、胃腸減壓、擴肛、鎮靜止驚、止血、保暖、糾酸等相應的處理。需氣管插管者,配合醫生進行氣管插管并妥善固定;必要時抽吸凈胃內容物,防止轉運途中因嘔吐而窒息。使用靜脈留置針為患兒建立靜脈通道,便于轉運途中靜脈輸液和搶救用藥,對需要安靜睡眠狀態檢查者按醫囑使用鎮靜劑誘導入睡,動態監測心電和SpO2。

1.2.4.2轉運人員配備

為確保轉運途中的安全,轉運護理人員必須由具有新生兒搶救經驗的護師或主管護師擔任,以使對新生兒病情有正確估計,對途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足夠認識,并能積極采取相應的急救與預防措施。

1.2.4.3轉運設備物品的配備

搶救儀器由專人負責,定時充電、班班檢查,保證處于良好的備用狀態。估計檢查所需時間,備足氧氣袋供氧、連接便攜式監護儀監護,攜帶簡易呼吸氣囊及便攜式的急救箱備用,內置相應的急救用物,如腎上腺素、多巴胺等搶救藥品,注射器和吸痰管等。

1.2.4.4鼓勵家長陪同

通知患兒家長,向家長交代患兒病情、檢查的目的和必要性,以及途中可能出現的變化,取得患兒家長最大的理解和配合,并陪同完成檢查。

1.2.4.5與各部門有效溝通協調

外出檢查前與各相關部門有效溝通協調,包括檢查科室相應人員及科室的相應準備、沿途各關口(如電梯等),以減少患兒在轉運途中不必要的等待。告知檢查科室患兒的基本情況,包括初步診斷、目前生命體征、鎮靜效果等,需要準備的搶救藥物和儀器,并應配備氧氣筒和足夠多的電插座以備儀器使用;冬春季節通知檢查科室先開空調預熱,保持室內足夠的溫度,避免在檢查過程中松衣被而受涼。

1.2.5轉運過程的處理與救護

1.2.5.1安置合適

視不同病情采取不同。呼吸道分泌物多者采取側臥位,防止嘔吐時誤吸,病情穩定者采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搬動患兒時注意動作輕柔,盡可能減輕震蕩。

1.2.5.2呼吸道管理

轉運途中密切觀察患兒SpO2變化等,保持呼吸道通暢,隨時觀察氣管插管的位置,聽診兩肺呼吸音是否對稱,防止氣管堵塞、氣胸等異常情況發生。

1.2.5.3注意保暖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基礎代謝低,產熱少,而體表面積相對大,當環境溫度較低,保溫措施不全時極易發生低體溫。低體溫不僅可引起患兒皮膚硬腫,還可使其體內各重要臟器組織損傷,甚至死亡。為了減少患兒低體溫的發生,轉運途中可使用棉被包裹患兒,由家長或護理人員抱于懷中取暖。

1.2.5.4病情觀察

轉運途中密切觀察新生兒膚色,因其可綜合反映呼吸、心搏和周圍循環狀況。盡管檢查前已清理呼吸道,但在途中仍有可能出現嘔吐致呼吸道堵塞,一旦出現,立即以紗布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或吸痰,窒息者按窒息復蘇處理,予托背、拍打足底刺激患兒,如患兒出現口唇紫紺、呼吸困難、SpO2下降,予皮囊加壓給氧;心率<60次/min,予正壓人工呼吸同時胸外心臟按壓,維持呼吸、循環功能,就地處理后如需進一步復蘇應立即返回病房,做好進一步搶救工作,恢復正常后安慰患兒家長,穩定緊張情緒。

2結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將危機管理方法應用于危重新生兒外出檢查中,進行事前的預防和控制,期間共有362例危重新生兒外出檢查,發生呼吸暫停1例、嘔吐2例、低體溫5例、鎮靜無效2例,未發生新生兒窒息及設備物品故障,危機管理后危機事件發生率明顯減少。

3體會

危重新生兒的檢查過程是一個連續監護和治療的過程,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外出檢查制度和流程,降低風險的發生率[8-9]。充分做好轉送前的評估和準備、途中監測和必要的處理以及急救是確保危重患兒安全轉運和成功檢查的重要保證,只有做好以上各項工作,才能保證危重新生兒安全、順利地完成各項檢查。危機管理是指組織對所有危機發生因素的預測、分析、化解、防范等而采取的行動,是為應對各種危機情景進行的正確決策的動態調整,以消除或降低危機所帶來的威脅[9]。而化解危機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要使危機管理更加完善,需不斷培訓護士防范護理危機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健全護理管理制度,有效地推進科學化、系統化、制度化的護理質量管理工作,真正為患兒提供安全、有序、優質的護理。本院新生兒科將危機管理理念引入到危重新生兒外出檢查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僅歷練了護士預防危機的能力,也減少了不安全事件的發生。

作者:朱惠仙 林美玉 單位:浙江省嘉興市第二醫院

參考文獻:

[1]洪燕玲,葉麗君,季雙美.危機管理理論在呼吸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13):96-98.

[2]胡祝紅,羅艷,葉會玲.危機管理理論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3,12(3):264-266.

[3]金立紅,陳煜.兒科鎮靜的安全問題[J].麻醉與監護論壇,2011,18(5):390-393.

[4]萬玲燕,潘麗慧,劉寅素.危重新生兒轉運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1,10(4):332-333.

[5]夏欣蓉,宋云平.危機管理在老干部病房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醫藥雜志,2011,23(4):210-211.

[6]黃文祥.危機管理在急診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藥物與人,2014,6(9):258.

[7]金漢珍,黃德泯.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43-147.

第8篇

關鍵詞:全程監測干預管理; 新生兒黃疸; 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0-0337-01

隨著醫療護理模式的改變,以人為本、系統化服務理念越來越多的運用到臨床中。根據全程護理管理模式的啟發[1],借鑒國外醫院先進的管理經驗,制定出新生兒黃疸全程管理流程,探索一套比較完善的新生兒黃疸篩查、監測、干預和治療臨床管理路徑,現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選擇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醫院產科門診建立孕期保健檔案的孕婦722l例,共出生活產新生兒7199例,其中男3699例,女3500例。

1.2方法:以新生兒科為管理平臺,產科、輸血科、檢驗科多科合作,制定全程監測和干預治療新生兒黃疸管理流程。參與全程管理的工作人員按照流程實施監測干預,并及時將信息反饋至新生兒科,不斷修正完善新生兒黃疸全程監測干預管理流程。

2結果

全程式管理為規范醫療行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全程。管理以患者為中心設計出的工作流程,探索了新生兒黃疸篩查、監測、干預和治療臨床管理路徑,規范了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整合和強調部門之間的橫向聯系與溝通,突出了各項處置活動及治療的時間性[2]。醫護人員在全程監測和干預治療新生兒黃疸管理流程中,職責明確,各司其責,有效避免了重復性檢查,實現了資源共享,確保了醫療資源的實效性。如產科主要負責孕期教育、產前檢查和高危孕婦的干預治療以及產后新生兒黃疸的監測、高膽新生兒相關資料的及時轉送;輸血科負責產前相關抗體檢測和新生兒出生后溶血檢查;兒童保健科負責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等檢查。這些對及早發現誘發高膽的病理因素,為臨床在短時間內對新生兒黃疸程度的預測、診斷和治療做出正確的決策提供準確證據。全程管理模式簡便易行,可操作性強,簡化了科室之間的工作程序,杜絕了科室之間推諉現象,保證了患者獲得最佳的治療時機。實施新生兒黃疸全程管理以來,72h新生兒高膽診斷率明顯提高。無一例膽紅素腦病發生。平均住院口由以前的5.8d縮短至3.4d,減少廠醫療資源,降低了醫療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全程式管理為醫院提出了一種新的臨床實踐模式。傳統的醫學學科分類切斷了內在之間的聯系,造成了臨床治療研究單一,不易有所突破和進一步產生合力[3]。全程管理新生兒黃疸的丁作模式,改變了傳統的醫院服務方式及管理方法,打破了科室之問的框架,整合了檢查、檢驗、診斷、治療和護理等各種處置措施。使個體的醫學資料信息更加科學,完整。參與全程管理的各類人員按照流程進行各項活動及評價結果的同時,及時反饋臨床實踐信息,有利于持續改進醫療護理質量。在運作過程中,由于多科合作,進一步促進了醫療團隊合作和組織溝通,推動了學科的優化組合和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學科的整體效能水平,能夠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程釗.美國護理實施系統的最新模式-全程護理管理[J].巾國醫院管理,2000,20(5):15

第9篇

【關鍵詞】新生兒;重癥監護;護理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

新生兒重癥監護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簡稱NICU,是以救治各類重癥及多系統功能衰竭的患兒為主的診療系統,它集中新生兒病區的專業醫生及專門訓練的護士,對重癥新生兒集中加強治療和護理。加強NICU的人員培訓、制度管理、急救藥品設備及病室的管理、質量控制,對提高新生兒重癥監護的搶救成功率至關重要。筆者所在的醫院是一所綜合性三級甲等教學醫院,并在新生兒科工作了多年,積累了一定的新生兒重癥監護管理經驗?,F就我院新生兒重癥監護管理系統設立及運用現狀進行初步探討與分析。

1 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基本情況

1.1 醫院的基本情況

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成立于1950年,前身為川南醫院。占地面積14萬平米,編制床位900張,開放床位1000張,服務人口約2000萬。設有臨床、醫技科室60個,年門診人次100余萬,收治住院病人6萬余人次,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康復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臨床教學醫院。

1.2 醫院新生兒科基本情況

我院新生兒科建科27年,每年收治危重新生兒達1500人次,病床使用率保持在100%左右,低出生體重兒的存活率達92%。在新生兒窒息復蘇及窒息后多器官障礙綜合癥的診治、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病原體監測、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診治、早產兒的監護、管理及并發癥的處理、危重新生兒院前急救等方面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率先在省內開展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和亞低溫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率先在川南地區開展換血療法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等新技術,完成了四川省首例聯體嬰兒分離術前醫護工作。目前,該科醫療工作的目標已由降低新生兒病死率轉變為最大限度地減少致殘率、提高患兒生命質量。

2 我院NICU管理現狀

2.1 人員配置

我院NICU現有科主任2名、護士長1名、副主任護師3名、主管護師4名、護師6名、護士14名,基本滿足了我院輻射范圍患者的需要。

2.2 管理制度

科主任和護士長負責組織管理,指揮并參加重大搶救及質量檢查,對NICU的管理負總責。我科先后建立健全了NICU規章制度:如危重病人搶救制度、儀器設備的檢查維修制度及藥品管理制度、醫囑查對制度、院內感染控制制度、監護記錄與總結制度、交接班制度、查房制度及人員的監督管理制度等。每月組織一次全面質量檢查,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考核,實行了規范化、制度化管理。

2.3 儀器設備配置

我院新生兒科擁有常頻和高頻呼吸機、長頸鹿暖箱、遠紅外輻射臺、早產兒培養箱、藍光治療箱、多功能監護儀、亞低溫治療儀、黃疸監測儀、血糖監測儀、血氣分析儀、人工呼吸機氣囊、微量輸液泵、腦肺功能監測儀、空氧混合儀等儀器設備。病室內配有中央空調、空氣消毒機、中心供氧、中心負壓吸引裝置,每個床單位都配有足夠的墻壁插座,滿足了臨床患兒的需求。

2.4 病區設置

我院NICU為獨立病區,室內光線充足且有層流裝置,溫度控制在24℃―26℃、濕度在55%―60%之間。分為早產兒病區、足月兒病區、重癥監護室,另設有輔助房間。病區分布比較科學合理。

3 我院NICU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人員配備與住院患兒劇增的矛盾

我院NICU現有護理人員27人,只能基本滿足患兒需求。但隨著患兒人數的逐年增加,醫護人員的數量配備已顯得不足,應進行加強以保證醫療護理的質量,保證醫療安全。特別是近幾年來,我院NICU每年收治重癥患兒都在1500人左右,每月收治重癥患兒都在100人以上,NICU醫護人員配備與患兒數量的劇增存在一定矛盾。

3.2 護理人員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醫學的飛速發展,一方面要求護理人員不斷地更新醫護知識和提高醫學護理水平。另一方面,當NICU人員配備出現不能完全滿足重癥患兒護理管理的需要時,須從其他科室臨時調配醫護人員進行補充。此時調配人員的素質會出現參差不齊,不能及時適應工作的情況,因此護理人員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使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進一步提高,更好的為患兒服務。

3.3 管理制度方面問題

NICU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提高管理質量,對每個環節的管理必須做到精細化、標準化、規范化。

3.3.1 藥品管理的問題。

NICU藥品種類多,在日常管理中,管理混亂會造成藥品配備不全、出現過期、變質、失效藥品。

3.3.2 搶救工作制度管理的問題

NICU患兒病情都是比較危重的,需要隨時搶救。如果搶救工作制度不明確,搶救工作不及時,就會影響搶救成功率,危及患兒生命。因此,在工作中必須使每個NICU的醫護人員明確工作的制度、職責,做到精細化管理。我院NICU管理質量較高,但在各個環節具體管理中仍然需要注意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3.4 儀器設備保養維護和安全防范等管理問題

NICU的儀器設備密集,管理不好輕則會造成設備損壞,縮短儀器設備的使用年限,重則可能造成設備的損失及搶救工作的失敗。由于在管理使用過程中存在不按常規操作或操作不規范等問題,這就成為儀器設備主件損壞的主要原因?,F代的醫療設備多為高科技產品,集多種功能于一體,許多功能不經常使用等條件的限制,只能進行常規常用的操作,造成很大功能的閑置,儀器設備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許多進口設備多采用英文界面,有些護理人員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還有造成儀器設備損壞和危及安全的潛在問題。因此,要加強儀器設備的保養維護和安全等管理工作,防止儀器設備的損壞遺失,使醫療護理工作正常運行。

3.5 病區消毒隔離管理問題

NICU是危重患兒集中的地方,極低出生體重兒多,患兒的免疫力低,尤其是早產兒,機體各組織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對疾病的抵抗力弱,感染后發病迅速,病死率高。如果不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制度,易發生院內交叉感染。

4 對策與建議

4.1 科學合理配備NICU護理人員數量,滿足人力資源的需求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是集中治療危重新生兒的病室,全面提高護理管理質量,需要較高的醫護技術力量,現代化儀器設備和眾多的護理人員。為了滿足工作的需要,要科學合理的配備護理人員的數量,也可以考慮在其他科室定向培訓一定數量的護理人員,以備在急需的時候,及時調用。護理人員配備要求是:按護理所需時間的總和以及每周實際工作時間而定。一般認為護士數∶病人數為2.5∶1。

4.2 樹立人才意識,全面提高素質

4.2.1 NICU的護理人員標準

NICU的人員應選擇品德、業務、身體各方面素質優秀的人員。既要有新生兒臨床護理經驗和一般護理技能,還應熟練掌握各種搶救技術操作和急救護理,熟悉臨床監護指標,綜合觀察病情變化,不機械執行醫囑,有超前的搶救意識。護理人員培訓要求是:進入NICU工作的護士,必須經過培訓,并在工作中不斷接受繼續教育。培訓內容除一般新生兒疾病知識外,著重培訓新生兒急救技術與護理。

4.2.2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思想素質

由于患兒無法表述及沒有家屬陪護,需要護理人員嚴密監護和細心護理。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樹立救死扶傷的信念,耐心細致,關心愛護患兒。NICU應選擇工作責任心強,專業技術水平高,有良好心理素質和職業道德的護士在NICU工作。NICU護士必須有慎獨精神,高度的責任心及對患兒要有仁愛之心。護士必須有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較強的鑒別能力,敏銳的觀察力,面對較多的危重患者及搶救儀器做到忙而不亂,沉著應對,并對病情的變化有預見能力。護士長經常組織護理人員學習護理心理學、倫理學、各種法律法規以及人文科學知識,努力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

4.2.3 組織培訓,提高業務素質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醫療事業的迅猛發展,護理技術技能也在不斷發生新的變化。新生兒暖箱、新生兒輻射臺、人工呼吸機、各種監護儀和透析機的臨床應用給患兒帶來了希望。因此,新生兒科護士熟悉正確使用這些儀器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使用不當或不能正確使用,就會給患兒帶來生命威脅。如暖箱的有機體外罩、呼吸機的螺紋管等物品消毒不徹底,就容易引起醫源性感染。護士長應規范技術操作規程,加強三基訓練及急救技術操作培訓,熟練掌握和運用各類急救儀器材。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新生兒監護手冊,護理應急預案及程序,重要護理操作前后的告知制度等。護士長可參考國內NICU要求,確定培訓目標,根據目標制定培訓計劃,組織人員到省內外進修學習。如學習新生兒評價、新生兒病理生理和急重癥有關的基本知識、搶救程序和各項監測的新理論、新技術的發展動態。使護理人員熟練掌握新生兒窒息的ABC復蘇技術,熟練正確的使用人工呼機氣囊,掌握常見急重病的發病機理,臨床表現及搶救。還有各種急救藥物的藥理作用、使用方法、劑量、濃度、液體的電解質攝入量的計算。心電圖的識別,各種搶救儀器的使用,各種監護參數和報警線的設置等。熟練地進行氣管插管,深淺靜脈穿刺等護理技術。

4.2.4 內培外引,推陳出新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要適應新的形勢發展需要,只有加強學習,隨時“充電”,更新知識。一要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在科室內、醫院內廣泛開展護理技術、醫學學術交流活動,在行業內廣泛開展護理技術、醫學學術討論交流,拓展技術、學術交流領域。二要鼓勵再次深造,向雙學歷、多學歷方向發展。三是制定優惠政策引進學科帶頭人,打造行業認可、群眾信賴的知名專家。在護理技術、醫學學術上不斷推陳出新。努力實現一科室一個品牌的發展目標。

4.3 加強NICU制度精細化管理

4.3.1 藥品管理

嚴格執行藥品管理規定,劇毒、品加鎖專人保管,每班交接,做好登記。各類急救藥品要齊備完好,做到“四定”管理。即定品種數量,定位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檢查消毒。做到無過期、無變質、無失效藥品,并及時檢查、及時補充。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各類急救藥品的劑量、濃度、使用方法、使用途徑、配伍禁忌、副作用、保管等。

4.3.2 搶救工作制度的管理

NICU患兒病情都是比較危重的,需要隨時搶救。如果搶救工作制度不明確,搶救工作不及時,就會影響搶救成功率,危及患兒生命。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搶救環節的精細化管理,做到及時、精確、無誤,提高重癥患兒的搶救成功率。參加搶救人員應全力以赴、分工明確、緊密配合、聽從指揮,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時、準確執行醫囑,用藥處置正確無誤。急救器材藥品齊備完好。各級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相關搶救技術和搶救用藥,熟悉各種搶救儀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4.4 強化儀器設備保養維護措施,充分發揮其施救作用

醫院新生兒科屬于儀器設備密集型科室,如何管理使用好這些儀器設備,充分發揮好作用,對提高重癥患兒搶救成功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一些急救器材的管理和運用更應引起科室高度重視。隨著現代醫學技術國際化發展趨勢和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一種急救器材集多種運用功能為一體,要求器材管理和使用者必須認真研究,掌握其多種功能,并在實踐中正確運用。因此要強化儀器設備保養維護措施,制定日常管護措施,專人負責保管,定期檢查和維護,保持性能良好。并做好清理和清潔,終末按常規消毒后加罩備用。新儀器使用前應由專業人員講解儀器的使用、保管、注意事項,并示范操作。儀器工作的環境應通風、電壓穩定,避免強光強電磁場干擾及劇烈振動。此外,醫護人員要加強業務素質的培訓,定期組織業務學習和技術操作,鼓勵工作人員參加業務學習和自學考試,提高理論水平,同時還要加強專業醫學英語的學習,以充分發揮儀器設備的施救作用,避免功能閑置和損壞。

4.5 NICU消毒隔離管理

4.5.1 探視人員和醫護人員消毒隔離管理

NICU實現全程無陪護護理,除少數生命垂危的患兒家屬可以探視外,其余探視一律每周2次,每次限一人。探視時更換為隔離衣,消毒鞋。醫護每年定時查體,有感染性疾病時,必須立即撤離NICU,另外安排醫護人員頂崗。進入NICU的醫護人員一律穿專用工作服,換鞋,戴口罩、帽子,洗手,剪短指甲,并不準戴任何手飾。在接觸不同患兒或進行不同部位的操作前后均應用消毒液認真洗手,必須戴手套。實踐證明,洗手是預防醫院感染最簡單有效的.措施[1]。據有關文獻報道,醫護人員的手是造成醫院感染最直接的傳播途徑,感染率為2.26%[2]。NICU的醫護人員必須學習醫院感染管理知識,樹立無菌觀念,嚴格執行醫院消毒隔離管理制度。

4.5.2 加強消毒管理,切斷傳播途徑

新生兒病房的各類物品應專用,嚴禁借出或非本室物品帶入室內。凡接觸過的新生兒用物都要采取擦拭、浸泡、高壓蒸氣等消毒滅菌。堅持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各種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創操作的醫療器具一人一用一滅菌。病室陽光充足,室內每日常規用空氣凈化器早晚各消毒一次,每次2小時,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室溫宜保持在24-26°C,相對濕度在55%-65%。病室每天早晚濕掃衛生各一次,每周進行一次徹底打掃,病室注意通風。同時加強清潔工人的培訓,講解室內清潔與消毒的關系、清潔工具的分區使用以及自我防護等內容[3]。配奶臺、操作臺、輻射保暖臺、暖箱、光療箱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各種管道及儀器設備每日清潔1次,每周大消毒1次,每月對病房空氣物體表面、醫療用品、生活用品、使用中的消毒液、各種管道進行細菌培養,及時反饋培養結果,將細菌菌落數控制在小于或等于5cfu/C。對不合格的檢測對象,查找原因,及時整改,直至檢測合格為止?;純河刑厥飧腥炯翱梢蓚魅静≌邞胱「綦x室,必要時轉傳染科治療。出院或死亡嚴格按照終末消毒處理。醫療廢棄物分類收集處理,感染性醫療廢棄物置黃色塑料袋內,損傷性廢棄物置損傷性容器內,廢棄針頭置于銳器盒內,標識清楚、交接登記,密閉運送、無害化處理。特殊感染性廢棄物放入指定容器中密封,焚燒處理。生活垃圾置黑色塑料袋內。實踐證明,要想有效地控制NICU的院內感染,不但需要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還要有嚴格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及抗感染意識將之列入常規工作日程,做到人人重視。[4]醫護人員要要牢固樹立觀念,嚴格執行消毒滅菌常規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有關消毒滅菌的新方法及各種新型消毒劑的藥理作用及使用方法,分析存在的問題,制定出預防性措施,[5]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NICU室內的患兒多屬急重患兒,急需進行及時、正確、有效地搶救和監護,如有延誤即會加重病情,甚至會失去搶救最佳良機,危急患兒生命。我院新生兒科在醫院“科技興院,人才強院”辦院宗旨指引下,建科27年來取得了豐碩成果。新生兒科診療技術在全省乃至全國都處于領先水平。實踐充分證明,只要我們充分利用好NICU室內訓練有素的護理人員和先進的儀器設備,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提高新生兒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而且還能減少致殘率、提高患兒生命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10):1123周敏,劉濱.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醫院感染分析[J].

[2] 王瑩,溫玉娥.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的預防與護理管理[J].現代護理雜志,2006,4,3(11).

[3] 張德遼.提高醫院感染管理的做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8,8(9):29-30.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 看片网站推荐 | 乱码一码二码三码四码公司 | 欧美成人性视频在线黑白配 | 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内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 色婷婷狠狠干 | 嫩草影院黄 | 久久精品在这里 | 99热最新 | 久青草久青草高清在线播放 | 天天躁日日2018躁狠狠躁 | 日韩在线不卡 | 欧美色老太太 | 色婷婷电影网 | 婷丁六月| 成人污视频在线观看 |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 短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 久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亚洲无线 |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99热成人精品国产 | 天天综合久久久网 | 伊人成人在线观看 | 欧美性生活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五区六区七区 | 四虎网址| 六月成人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免费免播放器在线视频观看 | 日本免费a视频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人妖 | 黄色工厂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 激情综合五月天丁香婷婷 | 欧美日韩不卡码一区二区三区 | 2021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 欧美 日韩 国产 在线 |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九九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