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7 16:12:16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公司所屬各部室、隊組:
為進一步加強和提高本礦職工的安全風險意識,根據煤礦《安全規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等有關規定對各部室、隊組進行安全分級管控專項培訓。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訓目標
使參與辨識評估的人員掌握科學評價安全風險的方法,提高日常安全風險意識,為做好安全基礎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使每位崗位工熟記、理解所在崗位存在的風險,力爭達到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實用管用的培訓效果,確保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的科學性、實效性。
二、培訓對象
公司各部室、隊組人員。
三、培訓主要內容
(一)雙重預防機制基礎知識;
(二)雙控機制對安全管理的促進作用;
(三)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主要特點;
(四)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條文解讀;
(五)2019年度重大風險管控措施及落實情況。
四、時間安排
2019年4月2日開始培訓,每周二至周四利用下午培訓兩個隊組或部室,先從隊組開始培訓。具體培訓時間如下:
通風隊、瓦斯隊:2019年4月2日;機電隊:2019年4月3日;
運輸隊:2019年4月4日;綜采隊:2019年4月9日;
綜掘隊:2019年4月11日
探水隊:2019年4月12日;
調度室:2019年4月16日;技術部:2019年4月17日;
信息部:2019年4月18日;通風區:2019年4月23日;
地測部:2019年4月24日;機電部:2019年4月25日。
五、培訓人員
由安監**分別對各部室、隊組進行培訓。
六、培訓地點
各部室、隊組辦公室。
七、培訓要求
(一)各部室、區隊負責人統籌安排,在不影響生產實際的情況下,要求職工全部參加培訓。
(二)所有培訓人員積極按時學習,認真聽講做好記錄,對于不遵守培訓紀律的行為,按照公司培訓考核相關制度執行。
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實現綠色安全生產的管理目標,依據國家安全生產方針及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規范,上級公司規定,結合我項目部實際,全面體現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思想,實現對風險的超前預控,持續排查和消除安全隱患,特制訂本制度。
第二條
安全隱患與安全風險的區別,本制度所稱安全隱患,是指生產經營單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規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可能導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發生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就會導致事故的發生;而安全風險是指某一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損失的組合,它是通過評估手段進行分級管控,使生產經營活動中風險降低到能容忍程度。
第三條
各分包單位要把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預控作為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預控、建檔監控等制度,逐級建立并落實從主要負責人到每位員工的隱患排查治理、風險預控和監控責任制。
第四條
實施安全隱患和風險預控分級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對安全隱患和風險要分類定級,制定措施,落實責任,落實到人,限時整改或預控,使隱患整改和風險預控做到“責任、措施、資金、時間、預案”五落實。
第五條
實施安全隱患和風險預控閉環管理,建立完善的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預控工作機制,落實隱患排查、建檔、評估、整改、驗收閉環管理,對重大安全隱患實行掛牌督辦、跟蹤治理、逐項銷項制度;落實危險源辯識、風險評估、分級、分責、監控、預警、預報制度。
第六條
對于新開工工程、新工藝、新設備、新設施的投入或生產安全環境有變化時,未進行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或未對風險、隱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冒險作業和施工。
第七條
安全隱患治理應堅持“及時有效、先急后緩、先重點后一般、先安全后生產”的原則,風險預控應做到使安全風險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原則,做到不安全不生產,安全風險不掌握不生產。
第二章
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與風險預控職責
第八條
項目部及各所屬分包單位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預控管理的責任主體。
第九條
項目經理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整改和風險預控管理的第一責任人;生產副經理,對分管范圍內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預控管理過程負領導責任;項目總工程師負責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進行評審,確定安全隱患級別,并對分管范圍內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以及風險預控管理負技術領導責任;安全員對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預控管理負監督管理責任。
第十條
項目名業務口對分管業務范圍內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以及風險預控管理負管控責任;安全員對安全隱患治理以及風險預控管理負監督、巡查、歸檔責任。
第十一條
各分包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預控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安全員對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復查及風險管控負監督檢查責任;分管負責人(工長、班組長)對分管范圍內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預控管理負領導責任,負責組織制定分管范圍內安全隱患整改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是分管范圍內高級風險的管理責任人;項目、分包單位總工程師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和辨識出的風險負責組織評審分級,確定治理措施,并將評審結果落實到各責任人;安全員對分管業務范圍內的安全隱患排查和風險辨識及其治理負監督管理責任;對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以及風險預控管理負有監督、歸檔、分析和上報的責任;分包單位負責人,對班組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以及風險預控管理負全面責任;分包單位技術負責人,對本分包單位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負技術管理責任,負責制定整改的安全技術措施,指導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班組長,對本班組生產作業場所存在的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及風險預控負直接責任;職工個人對本崗位作業場所存在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及風險預控負直接責任。
第十一條
項目部,各分包單位應保證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及風險預控所需的資金,安全費用應優先用于安全隱患的治理與風險的控制。
第十二條
分包單位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設備,應承租單位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并在協議中明確各方對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預控的管理職責。項目部對承包、承租單位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預控負有統一協調和監督管理的職責。
第三章
隱患排查治理
第一節
隱患分級分類
第十三條
根據安全隱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難度大小,安全隱患分為一般安全隱患和重大安全隱患。
一般安全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后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
重大安全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并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項目部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
第十四條
對查出的安全隱患要及時梳理出一般安全隱患和重大安全隱患,落實隱患治理責任人。按照安全隱患的嚴重程度分為重大安全隱患和一般安全隱患,按照解決的難易程度分為A、B、C、D四個等級。
A級:難度很大,項目部解決不了,須由公司或屬地政府主管部門協調解決的安全隱患。
B級:難度較大,項目部解決不了,須由公司協調解決的安全隱患。
C級:難度大,分包單位解決不了,須由項目部解決的安全隱患。
D級:班組、項目部安全部門能夠自行解決的安全隱患。
第十五條
對安全隱患應及時梳理分類,匯總分析。從生產(管理)部門和專業角度對安全隱患進行分類。施工安全隱患分類:管理、臨邊、洞口、機電、腳手架、消防、作業平臺,其它安全隱患分類由各分包單位確定。
第二節
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辦法
第十六條
安全隱患排查分四級:分包單位、班組、職能科室、項目部。
事故隱患排查流程圖
班組排查
職能科室
項目職能部門排查
項目部排查
項目部技術評審定級
項目經理確認
ABC級事故隱患上報公司
公司安全、行保部排查
事故隱患治理流程圖
事故隱患檔案
一般事故隱患中的A級
一般事故隱患中的B級
一般事故隱患中的C、D級
重大事故隱患
治理的時限和要求,應急預案
治理目標和任務,采取的方法與措施
進行整改落實
項目部制定整改計劃和方案
項目部組織驗收,合格與不合格
隱患整改復查
銷檔
第十七條
各分包單位應結合實際和專業特點,從人、機、環、管四方編制隱患排查表,避免隱患排查治事理過程中的人為失誤。
第十八條
項目部每月排查二次安全隱患;項目部各業務口每周排查一次安全隱患并檢查治理情況;分包單位每日排查不少于二次安全隱患并將排查治理情況報項目部安全部門備查。
第十九條
對嚴重違章行為、習慣性違章現象和重復發生的隱患作為安全隱患一并排查治理。
第二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在任何時間發現安全隱患,均有權有責任有義務向項目部安全部門匯報。
第二十一條
分包單位對每周、日排查出的安全隱患必須堅持“誰主管、誰治理,誰驗收、誰負責”原則,確定責任人、隱患等級、治理措施,進行登記,上報項目部安全部門。
第二十二條
班組排查出的安全隱患必須當班整改消除,并做好記錄。當班確實解決不了的安全隱患應及時向項目部安安全部門匯報,并制定具體措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組織生產。
第二十三條
一般安全隱患中的C級和D級由本單位按照“五落實”即:落實整改目標、落實整改措施、落實整改時限、落實整改責任、落實整改資金,的要求制定整改計劃和方案,責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并下達整改通知書。對限期整改的隱患,及時建檔編號,由整改責任人負責監督檢查和整改驗收,驗收合格后報本項目部主要負責人審核簽字、銷項,安全員對C、D級安全隱患的整改驗收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
第二十四條
項目部各專業部室要經常了解各分包單位施工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并督促整改。對安全隱患項目部按相關要求實行掛牌跟蹤管理,由專人監督落實。A級隱患上報公司,按公司要求整改;B級隱患由公司分管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負責落實,明確整改負責人,各分包單位根據主管部室處理意見制定初步整改方案和措施報相關部室,由相關部室組織審批確定后按照“五落實”即:落實整改目標、落實整改措施、落實整改時限、落實整改責任、落實整改資金的要求進行整改,由項目部首先對整改情況組織驗收,合格后報請公司相關部室組織驗收。對隱患進行閉環、銷項,安全部對B級隱患排查治理及整改驗收情況組織檢查;C級隱患由項目經理負責落實,由項目部明確各職能部門整改負責人;D級隱患由各分包單位負責整改落實。
第二十五條
項目部及各分包單位要把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工作納入施工管理責任范圍,并根據安全隱患治理要求,由各分包負責人負責有關隱患治理措施及落實工作。
第二十六條
重大安全隱患的整改,由公司相關部門組織項目部相關負責人制定并實施安全隱患治理方案。重大安全隱患治理方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治理的目標和任務;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經費和物資的落實;
(四)負責治理的部門和人員;
(五)治理的時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
第二十七條
對重大安全隱患由公司實行掛牌督辦,項目部負責具體牽頭落實,重大安全隱患整改結束后,由相關專業部室組織驗收、銷項。公司安全部對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工作進行監察、復查。
第二十八條
重大安全隱患治理結束后,項目部與各分包單位應對治理情況進行評估,編寫評估報告,并將評估報告送報公司相關部門及安全部。
第二十九條
對于因自然災害可能導致事故災難的隱患,應及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預防措施,制定應急預案。在接到有關自然災害預報時,應及時發出預警通知;發生自然災害可能危及人員安全的情況時,項目部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及時向公司相關部室報告。
第三十條
在安全隱患治理過程中,應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發生。安全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員,設置警戒標志,暫時停工或者停止使用;對暫時難以停工或者停止使用的相關施工生產、設施、設備,應制定并落實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發生。
第五章
信息報告
第三十一條
對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隱患,各相關業務口及分包單位應當及時向項目部安全部門報告。
重大安全隱患報告內容應包括:
(一)隱患的現狀及其產生原因;
(二)隱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難易程度分析;
(三)隱患的治理初步方案。
第三十二條
各分包單位及項目部各業務口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隱患和一般安全隱患中的A、B、C級安全隱患,匯總后于當日報項目部安全部門;各分包單位及專業分包單位,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隱患和一般安全隱患中的A、B、C級安全隱患應及時向項目部安全部門匯總;各分包單位及專業分包單位上報的安全隱患A、B級隱患及排查出的A、B級隱患和重大安全隱患,于當日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長。安全隱患在未整改完成前必須每日上報,直至安全隱患整改完成。
第三十三條
每周、每月、每季對本單位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分別于第二日前報項目部,由項目部安全部門匯總分析并分別于第二日統計分析送報項目部主要負責人簽字。
第三十四條
項目部成立安全隱患檢查評審組,每月負責對各分包單位上報的重大安全隱患和A級、B級隱患進行最終評審定級。對列入A級安全隱患須由公司協調解決的,由公司以正式文件向項目部提交隱患整改書面通知書。
風險預控管理
各分包單位應建立健全安全風險預控管理制度,從“人、機、環、管”四個方面全面辨識本單位施工生產作業活動中的各種危險源,明確危險源可能產生的風險及其后果,對危險源進行分級、分類、監測、預警、控制,預防事故的發生。
一、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
各分包單位應組織員工對危險源進行全面、全員、全過程的辨識和風險評估,并確保:
1、危險源辨識前要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
2、辨識范圍覆蓋所有施工活動及區域;
3、風險評估采用LEC評價法,從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值),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值),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值),
確定D值即危險程度,D值大于160為高級風險,責任人為分生管施工生產領導,
D值在70~160之間為中級風險,責任人為職能部門負責人,D值小于70為低級風險,責任人分包單位負責人。
4、每季項目部、分包單位根據下季度生產計劃安排從“人、機、環、管”四個方面進行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制定風險預控措施,項目部編制風險預控手冊,分包單位編制風險預控明細清單,各崗位工種編制風險預控卡,職能業務口管控風險預控手冊,各崗位工種持風險預控卡上崗。
5、每月職能科室對分管分部、分項工程重新進行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分包單位重新對作業場所進行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并更新風險預控明細清單。
6、各生產班組每班召開班前講話(教育)會,組織員工進行班前、作業前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對風險采取措施予于消除,對大的風險及時匯報。
7、凡是有新設計、新工藝、新環境、新設備、新設施時,必須要進行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
8、項目部各分包單位應組織相關專業,班組長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對風險預控手冊進行修訂和完善。
二、危險源監測
項目部各分包單位應采取措施對危險源進行監測,以確定其是否處于受控狀態。
并確保:
1、危險源監測方法適宜,并在風險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確;
2、危險源監測設備(確實需要的情況下)定期檢驗,確保靈敏、可靠;
3、危險源監測信息傳遞暢通、及時,相關信息能及時錄入管理臺帳。
三、風險預警
項目部各分包單位應采取措施對危險源產生的風險進行預警,使項目管理層和責任人能夠及時獲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1)針對不同級別、類別的危險源和不同程度的風險,制定相應的預警方法;
(2)建立完備的信息流通渠道(微信、QQ群),使預警信息傳遞暢通、及時。
四、風險控制
項目部各分包單位應執行政府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中對風險管理的要求,建立風險控制程序,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
(1)對危險源及其風險的控制遵循消除、預防、減弱、隔離、聯動、反映、警示的原則;
(2)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風險管理標準與措施制定及隱患消除、控制效果評價等環節符合施工生產的運行模式;
(3)制定年、季、月度生產作業計劃時應以上年、季、月度風險評估報告為依據,充分考慮本年、季、月度計劃實施時潛在風險;
(4)編制《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措施計劃、方案》、《應急預案》及其它專項安全技術措施應對危險源進行有效控制。
(5)在高級風險范圍內進行作業時,必須編制專門的安全措施,并明確安全施工管控程序。
五、信息與溝通
項目部各分包單位應建立信息溝通程序,以確保員工與相關方能夠及時獲取風險預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溝通、告知,(微信、QQ群),單位應確保:
(1)員工參與風險預控管理和制定、評審;
(2)員工參與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及風險管控標準、管理措施的制定;
(3)員工了解誰是現場或當班安全風險負責人;
(4)組織員工進行班前、作業前風險評估,并留有記錄(班前教育記錄并簽到)。
六、財政保障
項目部各分包單位應根據存在的風險制定安技措施投入計劃,保障管控風險的投入、降低安全生產風險,并應做到:
(1)建立《事故費用評估報告》及年度《安全生產風險評估報告》并對降低風險的投入進行相關分析;
(2)對單位年度事故損失進行分類統計、分析,記錄齊全;
(3)對單位年度安技措施費用投入計劃、完成情況進行分類統計、對未按計劃完成的投入進行分析,記錄齊全。
七、評審
項目部各分包單位應按規定的時間間隔對風險預控管理進行評審,以確保風險預管理體系的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1、每年年底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組織相關人員、工程師對各分包單位辨識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確定風險級別、落實責任人、確定預控措施,印發風險預控手冊;
2、每月各分管技術負責人組織相關人員對本施工范圍內的危險源再進行辨識和評估,對新的或升級的風險重新確定風險級別、落實責任人、確定預控措施,如有變化重新修訂風險預控明細清單;
3、每月各職能口,組織相關人員對各分包單位分管范圍內的危險源再進行辨識和評估,對新的或升級的風險重新確定風險級別、落實責任人、確定預控措施,如有變化重新修訂風險預控明細清單;
4、班組每天早班組織員工進行班前、作業前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審。
北京城建七
項目部
2018年
月
日
—
為加強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安全風險的管控措施,加大隱患排查治理力度,根據上級部門《關于推進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實施方案》文件精神,在太原市文湃苑小區3#樓項目部施工現場范圍內推行雙重預防機制,現結合太原市文湃苑小區3#樓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
堅持源頭管控、標本兼治,通過識別風險、控制風險,及時治理風險管控過程出現的缺失、漏洞及失效環節等形成的事故隱患,實現把風險管控在隱患前面、把隱患消除在事故發生前面,有效提升安全生產整體防控能力,夯實遏制較大以上的安全事故的基礎。
二、工作目標
全面推行隱患排查治理、風險分級管控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識別分析生產作業區域的安全風險,落實風險分級管控,加強隱患排查力度,實現雙重預防機制落實到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實現閉環管理,切實加強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工作,提高本質安全水平。
三、實施步驟
(一)
準備階段2020年9月—10月
1、成立雙重預防機制推進小組。
組長:張杰
副組長:林元宏
組員:黃華
周孝富
牟順意
陳德強
劉月娥
項目負責人負責制定雙重機制建設的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實施內容、工作要求及督促各單位建設工作。
小組成員根據自身專業特點,負責對應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
各單位是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具體實施單位,根據總實施方案,牽頭組織開展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由單位負責人督促工作進度
雙重預防機制推進小組成員及職責表
職
務
姓
名
職責分工
聯系電話
組
長
張
杰
主持全面工作,明確工作目標,實施內容,督促各單位建設工作
18281351888
副組長
林元宏
負責牽頭組織開展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督促工作進度
18835124270
組
員
陳德強
負責施工現場生產安全后勤材料保障
13990037422
組
員
黃
華
負責施工現場安全隱患的排查和記錄,落實整改責任人,督促整改
13388336320
組
員
牟順意
施工現場質量巡查監督,并如實記錄
18708303909
組
員
周孝富
施工現場技術指導并監督
18681319060
組
員
劉月娥
現場資料搜集整理
19935142778
2、開展全員培訓。
對全體人員開展關于風險管控和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等內容的培訓,掌握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相關知識、具備參與風險辨識、評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強化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使其具備辨別工作場所的危害與風險、并將相關知識和理念傳播給全體員工的能力,確保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二)風險評估階段2020年9月—12月
1、合理劃分風險單元。
各施工班組根據本班組的生產工藝流程或作業活動、設備設施等劃分風險辨識和評估單元,其中崗位單元是風險評估的最基本單元。在劃分作業活動時,要特別注意設備檢修、調試,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用品是否按照規定進行操作、佩戴。
2、全面辨識各類風險。
發動全體人員圍繞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作業環境的缺陷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進行全面的安全風險辨識。
3、開展風險評估分級。
在全面辨識安全風險的基礎上,要認真分析風險導致事故的條件、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嚴重程度,采用LEC評價方法,通過定性或定量的風險評估方法確定每一項安全風險的等級。安全風險等級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級風險四級,分別采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識。
4、制定風險管控措施。
針對辨識出的每一項安全風險,從技術、管理、制度、應急等方面綜合考慮,通過消除、終止、替代、隔離等措施消減或采用管理和監控手段管控風險,確保每一項安全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
(三)風險管控階段2020年9月開始
1、實施風險分級管控。
明確各等級風險管控責任人,明確各責任人管理職責。要重點關注和管控較大以上安全風險,確保管控措施落實到位,有效遏制較大事故。
2強化檢查督促落實。
項目部對各單位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和責任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確保各項風險管控措施落到實處。
3、加強變更風險管控。
凡是生產工藝流程、關鍵設備、設施等出現變化,要重新開展全面的風險辨識,完善風險管控措施。凡是組長機構發生變化,要對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等管理制度、責任體系重新制定并完善。凡是發生傷亡事故,一律要對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運行情況重新評估,針對事故原因修訂完善雙重預防機制的各個環節。
4、開展公示教育。
根據風險辨識評估和分級管控情況,建立安全風險清單,繪制安全風險四色圖。進一步修訂完善安全操作規程或作用指導書,加強風險教育和技能培訓,在醒目位置和重點區域設施工安全風險公告欄,公示安全風險分布圖,制作崗位危險因素告知卡,標明崗位安全操作要點、主要安全風險、可能引發的事故類別、管控措施及應急措施等內容,便于施工人員隨時進行安全風險確認,指導員工安全規范操作。
(四)深化隱患排查治理2020年9月開始
1、編制隱患排查清單。
各單位針對每一風險裝訂符合實際的風險防控檢查與隱患排查治理相統一的清單,明確和細化隱患排查的事項、內容。
2實施隱患排查治理。
按照公司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和辦法,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隱患排查治理臺賬,實施隱患排查、登記、評估、治理、驗收等持續改進的閉環管理。
3隱患排查治理公示。
對每次排查出的隱患治理情況進行公示。
四、工作要求
(一)思想高度重視。
項目部將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作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周密安排部署,明確專人負責,確保工作任務落實到位。
(二)強化宣傳培訓。
施工現場管理人員、班組長及員工開展風險管理知識、危險因素辨識方法、風險評估方法等內容培訓,提升風險管控意識和能力。
(三)督促工作進度。
施工現場管理人員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制定工作計劃,明確各項任務負責人,完成期限。
四川明昊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Abstract: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is the foundation industry, its safety concerns not only itself, but also social stability and other industry; so it's very important to introduce risk management into power enterprises safety production. Through analysing safety situation of electric power production and experts investigation, to identify risks of safety production; safety risk factor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includ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other risk. Using AHP method to rank the importance of risk factors, get the key risk factors with human factors, emergency plans, function design,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n risk control, expec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guarantee system on China'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safety production.
關鍵詞:電力企業;安全生產;風險識別;層次分析法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safety production;risk identificatio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8-0026-04
0 引言
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統計數據,2016年全國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6萬起,死亡4.1萬人,其中電力行業較大安全生產事故45起[1],近幾年電力安全生產事故情況如圖1[2]所示,縱觀整個電力生產行業,安全事故仍然不斷發生。
這些事故在造成重大損失的同時,也反映出電力企業在安全生產風險管理水平上有待進一步提升。如何降低和消除安全生產風險,建立完善的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是電力企業完成安全生產目標,維護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轉所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3]。
1 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的風險識別
1.1 安全生產的范圍界定
電力安全生產主要包括電力生產安全、力基本建設安全、電力多種經營安全三大部分[4],本文研究的電力企業安全生產主要指電力生產安全。
1.2 風險識別
本文采用專家調查法進行電力企業安全生產領域的風險識別,調研的多位具有電力行業專業背景的專家,其中包括45%的工程師、55%的高級工程師,工齡少則6年多則17年,分別來自電力行業的不同領域,包括技術支持、運行生產、財務及行政管理等;專家單位或者主營電力生產,或者承包電力工程,或者電力多種經營,充分保證了調研對象的廣域性、全面性、權威性。
結合文獻研究和專家訪談的方式,了解到電力企業安全生產存在的風險問題主要有人身傷亡事故風險、設備事故風險、電網事故風險等。通過對訪談結果和文獻研究的整理,歸納出主要影響電力企業生產的安全風險因素有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勞動管理失誤、違章指揮、交叉作業管理混亂等二十多個,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調查問卷,進行細化調研。
根據調研結果,結合電力企業的安全生產特性(系統整體性、過程連續性、勞動環境復雜性、高度密集性等),進行歸納整理,可將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的風險分為技術風險、管理風險、經濟風險、環境風險、其他風險等五大類。
2 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的風險分析
2.1 技術風險
安全生產過程中因設備、工藝技術等引起的風險統稱為技術風險。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工藝流程,生產工藝自身未有充分的安全保障,人機界面設計是否符合人因工程原理,工藝規程有缺陷以及再設計及變更可能導致人身、電網、設備等的事故;功能設計,主要包括抗震設計、強電設計、暖通設計等;設備系統,指生產設備尤其是關鍵設備,如變壓器設備、開關設備、調度自動化設備等,因具有一定的壽命周期,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隱患等危險;應急預案,指對潛在的或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的類別和影響程度而事先設計出的應急處置方案,必須保證它的科學性、針對性、時效性。
2.2 管理風險
安全生產過程中因管理不善、人的不安全行為可能導致管理風險。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人力因素(生理及心理),例如作業人員的身體素質、作業能力、行為方式、隨機應變能力等會直接左右作業人員的工作狀態,影響工作效率,嚴重時引發安全事故;管理組織,管理者需具備溝通、協調、決策等的能力,應注意防止出現管理決策失誤、違章指揮等問題;規章制度,不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責任制度和操作程序會直接影響企業的安全生產;安全文化,包括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模式等,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懂,都記的清楚,也不可能永遠保持警醒狀態,安全意識差,憑老經驗辦事、僥幸心理的存在以及員工教育與培訓的落后,員工風險防范意識的薄弱,以上因素均有可能引發安全事故。
2.3 環境風險
安全生產是一個連續動態的過程,期間必然受來自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自然環境,指不可抗因素,如地震、洪水、臺風等惡劣氣候條件;作業環境,包括空氣狀況(有害氣體、固體粉塵、放射性物質等)、噪聲狀況和微氣候等因素,而作業現場涉及的高壓和低壓電氣設備多,高速旋轉機械多(如發電機、風機等),特種作業多(如高處作業、焊接作業等),因工作場地光線不足或光線太強,容易使視線受阻而引發操作失誤等風險;市場環境,主要指行業競爭和市場消費需求變動引起的風險。政治環境,國家的政治環境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產穩定性,一旦涉及到企業,就會使企業發生十分迅速和明顯的變動,而這一變動是企業掌控不了的。
2.4 經濟風險
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及其嚴重程度與經濟發展的變化密切相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利率,法規,匯率。外匯匯率引起的人民幣貶值和通貨膨脹等會直接或間接促使電力企業調整生產進度而可能引起生產風險。目前國家相關的安全生產法規并不健全,其中甚至出現一些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現象,導致我國電網事故頻頻發生。
2.5 其他風險
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資金風險,能源風險,合同風險。相當一部分電力事故發生是因為企業資金鏈的短路、合同管理的不規范,雇傭缺乏專業知識的臨時工,采購劣質個體防護用具等;電力生產的能源類型有火電、風電、核電、水電等,客觀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
3 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的風險評估
基于上面風險識別、分析的結果,本文采用AHP法[5,6]進行風險因素的重要度排序,建立電力企業安全生產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并提出相應的風險管控措施。
3.1 建立風險評估層次結構
結合以上風險分析結果得出一級指標有5個,分別為環境性風險、技術性風險、管理性風險、經濟性風險、其他風險;二級指標為18個,建立電力企業安全生產風險評估層次結構圖,如圖2所示。
3.2 判斷矩陣和相對權重的確定
抽樣選取調研專家中的部分專家(50%),采用九分位比率標度法[7]進行指標間兩兩重要性的比較、打分獲得判斷矩陣中的系數,根據比較判斷得分表可直接得到比較判斷矩陣結果,如表1-表6所示。
采用方根法求得判斷矩陣的特征向量W=(w1,w2,…,wn)和最大特征根λmax。經過對數據的歸一化處理、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總排序計算結果的一致性檢驗,計算過程略,詳細計算可參考文獻[8、9],結果如下:
W=(w1,w2,w3,w4,w5)
=(0.3403,0.3248,0.2037,0.0789,0.0523)
w1=(0.3452,0.3701,0.0997,0.1850)
w2=(0.1320,0.5541,0.1715,0.1423)
w3=(0.1504,0.0901,0.6017,0.1578)
w4=(0.5499,0.2402,0.2098)
w5=(0.2000,0.2000,0.6000)
根以上計算結果,建立電力企業安全生產風險評估指標權重表,如表7所示。
3.3 重要度排序
依據W中各因素的相對權重大小,按相對權重從大到小順序給出下列風險因素重要度排序結果:
因素層:技術、管理、環境(權重>0.1);其他、經濟(權重
指標層:技術風險:應急預案、功能設計、設備系統、工藝流程;
管理風險:人力因素、規章制度、安全文化、管理組織;
環境風險:作業環境、政治環境、自然環境、市場環境;
其他風險:能源、合同、資金;
經濟風險:匯率、利率、法規。
根據上面結果可知,技術性風險中“應急預案”指標和“功能設計”指標分別約占37%、35%,管理性風險中的“人力因素”指標約占55%,環境性風險中的“作業環境”指標約占60%,應將其作為關鍵風險因素重點研究,如圖3所示。
4 安全生產的風險管控
控制風險是建立安全生產保障體系的重要環節,是落實“ 預防為主”方針的具體措施。綜合以上研究結果,電力企業應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的風險管控。
4.1 以人為本,加強管理,建立完善相關制度,落實安全教育與培訓
管理風險在系統中占32%,其中人力因素指標占該類風險55%,針對這類風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風險管控:
①必須提高員工的能力、素質。首先,強化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個體防護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維模式;其次,定期舉辦電力生產風險控制方面的講座和座談會,進行經驗交流;最后,電力企業應當加大對員工培訓方面的資金投入,注重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技能人才。
②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和標準操作程序。嚴格執行標準程序、實施安全檢查,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并將規章制度落實到實踐中去,保證員工有章可循,防止人因差錯的發生。
③定期進行安全文化宣傳、安全技能競賽和安全培訓,樹立員工安全意識;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增強員工的個體防護意識,有效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而導致操作失誤。只有進行適時、內容合理、方式多樣的安全教育培訓,并形成制度,才能將電力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做到位。
④監督管理是搞好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的內因,加強現場管理和監督對安全生產起決定作用。只有加大安全監督的管理力度,從已發生的事故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采取切實有效地防范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證電力企業的安全生產與發展。
4.2 不斷優化技術設計,做到科學、合理、及時、有效
技術風險在重要度排序中以34%排在第一,而其中的應急預案和功能設計兩項指標又是該類風險中的重中之重,分別占37%、35%,針對這類風險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①加強應急預案的管理,尤其是火災應急預案、防地震應急預案、危險化學品應急預案等的管理。定期進行應急培訓和事故演練,以提高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的處理能力,并在演練結束后撰寫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對應急預案提出修改意見。同時,電力企業應針對情況的不同,遵循綜合協調、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編制本單位的綜合應急預案,包括預案體系及相應程序、事故預防及應急保障、應急培訓和預案演練等主要內容。
②定期M行設備系統的維護檢查和更新。通過對設備系統進行定期維護和檢查,對過時老化的設備進行更新,不斷降低故障設備誘發的風險事故。在土建安裝階段,嚴格做好檢查和監督;在設備系統的運行階段,定期檢查和維護設備,員工熟練掌握設備的詳細性能,依據指南操控設備,從而降低設備破損,延長設備使用周期;在設備的檢修階段,應嚴格執行檢修制度對設備進行拆解檢查,保障設備系統的安全性、整體性。
③不斷優化功能設計,如抗震設計、給排水設計、強電設計、弱電設計、暖通設計等,以降低后期因技術變更帶來的安全生產損失和風險。
④及時調整工藝流程,設計合理的人機界面,充分考慮人的特性,滿足能見性、清晰性、易操作性要求,避免不合理的工藝流程設計、人機設計影響企業的安全生產。
4.3 提高作業環境和外部環境的安全性
環境風險在整個系統中占20%,其中作業環境指標占該類風險60%,針對這類風險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風險管控:
①對于定義極高風險的作業,提前做好防范,及時關注空氣濃度,做好疏散工作;如遇極高危險作業,或者放棄改選其他方案,或者使用機器人代替,避免人身事故等發生;針對危險區域,加強保護措施,如適當地屏蔽電源、熱源等;通過實施現場6S管理,改善作業環境等。
②針對性地選擇個體防護裝備工具,不僅是預防和減少風險發生、防止人員受到傷亡的必要手段,更是保護人身安全的最后屏障。例如進入生產現場配備安全帽、防砸鞋,焊接作業配備護目鏡,粉塵超標的場所配戴口罩,帶電作業配備屏蔽服,進入高輻射區域配戴防輻射服等。
5 結語
缺乏系統的風險管理是我國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將風險管理理論與我國電力行業實際情況相結合,任重而道遠。我們需不斷深入研究電力領域風險管理的特點,切實做好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的風險管控,力求為我國電力行業安全生產保障體系的建立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北極星電力網.國家能源局2016年12月全國電力安全生產情況-電力安全事故[DB/OL].http://.cn/special/?id=805156, 2012-08-03/2017-01-22.
[2]http:///newpage/.
[3]田振雨.安全風險管理在電力企業中的應用[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9.
[4]杜明峰.電力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化工管理,2013(10):41-41.
[5]鐘登華,張建設,曹廣晶.基于AHP的工程項目風險分析方法[J].天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2002,35(2):162-166.
[6]苗后營,王偉,宋波,等.改進AHP方法在工程評標定標中的應用[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1(2):23-25.
[7]程安順.城市綜合體項目風險評估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3.
【關鍵詞】風險預控;煤礦;安全管理
1 引言
在長期的安全生產實踐中,煤炭行業逐漸形成并完善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辦法,但過多地依靠專項整治、集中排查、命令、處罰等行政手段,短期內對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長期看很難從源頭遏制事故的發生。相對而言,我國煤炭行業的安全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依靠嚴格監管的經驗管理階段,如何構建安全管理的機制,使得煤礦安全管理從經驗管理轉向預控管理,成為煤礦企業必須關注和研究的一個問題。本文基于風險預控原理,構建了煤礦風險預控的基本流程,并建立了相應的評價機制。
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是一種過程管理,是在事故發生前,通過對導致事故發生的危險源辨識,判別危險源產生風險大小,對危險源進行監測、監控和預警,最后消弱和消除危險源,杜絕煤礦事故發生。煤礦風險預控管理同時也是一種閉環管理模式,是通過循序漸進不斷修補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最終實現煤礦的安全管理。
2 煤礦風險預控的流程
根據風險預控理論,風險預控的對象為能量和行為失誤,如果進一步細分,能量可劃分為設備能量和環境能量,行為失誤有操作失誤和管理失誤。能量和行為在正常狀態下稱為危險源,在失控狀態下稱為隱患。在煤礦企業中,風險預控的本質對象是危險源,而在實際工作中,煤礦往往不加區分地使用這兩個概念,重隱患控制,輕危險源管理,并沒有完全遵守風險預控的原理。因此,煤礦安全管理的有效做法除了重視隱患管理之外,更應該加強危險源的日常管理,真正實現風險預控。根據風險管理和控制的技術方法,遵循危險源辨識-監測-控制的基本思路,形成煤礦風險預控的流程,風險預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工作內容:危險源辨識;危險源監測;危險源控制。危險源辨識是風險監測和風險控制的基礎
性工作,其辨識的全面與否,直接關系到風險預控的效果。危險源監測的主要作用是及時發現與正常狀態相偏離的危險源,發出預警信息,并根據危險源監測過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安全管理問題,修訂制度規范或培訓員工。危險源控制是根據預警信息制定相應的處理措施,對危險源實施動態監測,直至警情得到控制和消除。
3 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及評價
3.1 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內涵
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主要內容包括:
(1)煤礦安全風險管理
煤礦安全風險管理是在事故發生前,通過對導致事故發生的危險源辨識,判別危險源產生風險大小,對危險源進行監測、監控和預警,最后消弱和消除危險源,杜絕煤礦事故發生。在煤礦安全風險管理中危險源辨識是關鍵,危險源辨識可以按照煤礦日常系統來辨識,也可以按照煤礦事故發生機理來辨識,但辨識必須全面,這樣才能杜絕事故發生。
(2)煤礦安全管理要素標準和措施制定。
當煤礦安全管理所有危險源辨識出來以后,需要將危險源進行合成提煉,形成管理要素,將來通過管住管理要素就可以管住危險源。如何管住管理要素,把要素管到什么程度就能杜絕事故發生是通過制定管理要素標準和管理措施來完成的。管理標準是指管理要素管到何種程度事故就不發生,管理措施是管理要素達到標準的手段。
(3)加強安全培訓,實施安全管理人員準入制度
對煤礦企業來說,首先應建立目標清晰、分解科學、涵蓋生產經營全過程的培訓目標體系。其次,要分析培訓需求,針對不同的人群或工種確定培訓的具體內容。再次,要重點實施行為矯正培訓,即針對煤礦員工慣常、頻發的不安全行為,制定針對性的培訓方案。最后,要建立起培訓效果評價體系,以促進培訓工作的持續改進與完善。同時,加強各級管理人員和崗位操作人員的準入管理,如班前抽考不及格不允許入井,沒有取得區隊長和班組長資格證不能擔任相應職務等。
(4)健全安全考核制度,實行獎懲激勵
將安全指標層層分解,制定嚴密的考核制度,使得人人有指標,人人有壓力。考核方法可以采用績效評估法,該方法針對煤礦企業各級管理人員構建相應的安全管理評價指標體系,不僅能夠體現組織調查、全員參與、發展回饋、多元評估系統等多個組織績效原則,而且能夠體現風險預控的思想,找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采取進一步的改進措施提供指導,充分保障煤礦各級管理人員認真履行安全管理職責,提高安全管理能力。為強化安全考核制度,必須建立獎懲激勵機制,使得考核結果與職工收益掛鉤。在獎懲激勵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信息透明,考核結果要及時公布,接受員工的監督,反對獎勵平均主義和重罰輕獎的現象。激勵要實行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要因人而異,區別對待。(5) 煤礦安全管理輔助環節建設。煤礦安全管理輔助環節建設包括煤礦事故救援體系建設, 職工健康保障體系建設, 煤礦環境管理和煤礦準入等方面。
3.2 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評價
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評價系統主要是考核評估煤礦安全管理建設是否到位, 是否以風險管理為核心, 主要評價內容包括:
(1)評價煤礦的風險預控管理是否到位, 風險管理中危險源辨識是否全面, 危險源靜態和動態度量是否正確, 危險源信息檢測是否及時, 危險源預控措施是否全面, 危險源產生風險預警方法是否正確, 預警是否及時, 預控是否得當。
(2)評價煤礦本質安全管理中組織管理體系是否完善, 包括相關機構設置是否完善, 激勵獎懲制度是否全面, 管理運行體系是否閉環, 崗位職責是否明確, 監督機制是否完善健全, 煤礦文化是否體現本質安全思想, 煤礦文化管理是否到位, 煤礦本質安全管理監督是否到位。
(3)評價煤礦本質安全管理人的不安全行為管理是否準確到位, 包括人的不安全行為產生機理分析是否合理, 人的不安全行為控制管理手段是否合理有效。
(4)評價煤礦本質安全管理要素是否管理到位, 要素是否全面。
(5)評價煤礦本質安全管理輔助環節是否跟上, 包括煤礦事故救援體系是否完善, 職工健康保障體系是否完善, 煤礦環境是否達到本質安全要求等。
3.3 煤礦安全管風險管理的參考指標
參考指標如下:
(1)煤礦有完善的財政風險管理體系;(2)企業編制計劃和任務時考慮存在風險;(3)各工作場所有危險源識別、危險源評價、風險監測與預控;
(4)所有工作程序都進行危險源識別、危險源評價、風險監測與預控;(5)各類危險源識別全面;(6)各類危險源監測方法得當;(7)各類危險源預防、預控方法得當;(8) 各類危險源產生風險預警程序全面;(9)各類危險源都有相應消除措施;(10)有緊急情況風險評估和應急措施;(11)有意外情況風險評估和應急措施;(12)有危險任務風險評估;(13)危險源處理有分類報告,分類科學;(14)危險源有事后分析報告;(15)危險源處理有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處理及時;(16)員工了解危險源預控管理,全員參與危險源預控管理;(17)其它風險防范全面。
4 結語
煤礦安全管理評價不是管理的最終目的, 安全管理評價是根據現場安全檢查和定性、定量評價的結果, 對那些違反安全生產的行為、制度、安全管理機構設置和安全管理人員配置, 以及不符合安全生產技術標準的工藝、場所、設施和設備等, 提出安全改進措施及建議; 對那些可能導致重大事故發生或容易導致事故發生的危險、有害因素提出安全技術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及建議。
參考文獻:
[1]查振高,李新春.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評價系統建立研究[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2]魏曉平,鞏巖,李媛.煤礦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分析[J].煤炭經濟研究,2007(2).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安全;風險管控;影響因素
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是建立在網絡化管理基礎之上的運行方式,在組織多樣性、設備的多樣化上具有獨特的特點。通過這樣的網絡化結構保證建立起安全、高效、系統化的網絡運營體系,能夠對既有資源進行統一的分配和協調,實現線網之間的有效性、安全性的正常運營,保證網絡化運營的社會效益最大化和經濟成本最低化。軌道交通運營的安全性包括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安全以及行車安全等多方面,通過分析相關的影響因素,有針對性的做好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安全運營的有效管理,保證城市交通安全平穩運營。
1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風險評估現狀
現代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車輛數量逐年的增加,另外居民出行的強度和次數在不斷地增加,流通性更加的頻繁等這些因素加速了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進程。就目前情況來看,世界各地的城市普遍的存在交通擁堵、安全以及環境污染的問題,在我國一些大城市相對比較嚴重,因為交通導致的污染、擁堵等因素制約著城市的發展進程。優先發展好城市軌道交通,形成安全、高效、經濟的網絡化軌道交通體系,對解決城市交通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城市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安全、快速、準時的特點。目前,我國在電力、公路等領域對對安全的風險評估相對來說比較的成熟,但是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方面的風險評估還是比較的落后,主要表現在:首先安全風險評估方法比較的簡單和單一化;其次,網絡化安全風險評估方法和理論的研究范圍相對的比較狹窄;最后,網絡化安全風險的評估體系尚需進一步完善,這些都是尚需進行研究的方面,只有研究發展適合我國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安全風險的評估體系和方法,以保證軌道交通的運營安全。
2 影響因素
2.1 人為因素
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人起到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即使是機器高度的自動化也避免不了人的介入。事實充分的證明,絕大多數事故的發生均和人的因素有關,為了保證機器的正常運行,所有的活動都依賴于安全、可靠的人的操作。另外,能夠保證運營的安全正常進行對人員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備良好的心理、技術技能和生理素質外,還需要具備群體素質和高尚的思想素質。
2.2 設備影響因素
設備影響因素主要是因為設備本身的質量以及保養方面。在整套設備中包括線路、車輛等基礎的設備以及信號、通信設備等,還有與安全技術相關的設備包括安全監測、安全監控、事故救援等技術性的設備。
2.3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包括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其中內部環境是由系統硬件、工作人員以及組織機構等相互作用而構成的技術系統;外部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洪水、雷電、地震等自然環境以及政治、經濟、法律和家庭等社會環境。
2.4 管理因素
保證運營安全管理的對象是人、才、物、信息等基本條件,通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方式進行管理,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使得各種矛盾向有利的方面前進。科學有效的管理有利于提高軌道交通系統的安全性,有利于協調好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系統的人、機、環境之間的關系,保證整個系統的安全有序進行。
3 風險控制對策與措施
3.1 加強設施設備的故障風險控制管理
(1)建立安全故障責任追究系統,加強對安全事故的監控監管機制,建立健全驗收的規范和程序,保證系統的安全運營;(2)做好隱患的排查和整治工作,對車輛、供電、信號等關鍵性的設備,集中進行安全隱患的排查與梳理,確保各項安全隱患被逐一整治。(3)利用現代化的安全設備進行維護以及監測,提高網絡化大規模的監控和管理能力。(4)建立設備設施承包商考核機制,對考核不達標的企業進行淘汰,目的是保證設備的安全運營。(5)開展行車事件的預警技術活動,針對“追尾、撞車、踩踏事件”進行全程的預警演戲,加強列車接近預警技術、列車自動監控系統、無線聯控技術的研究。根據軌道交通運營路線的行車模式進行研究,有針對性的加強管理和技術的防御保護。(6)針對原有的老線路設備及時的檢查和調換,做好檢查預防的前期工作,避免因為線路老化而帶來的安全問題。
3.2 建立完善的網絡化運營安全評估體系
城市的快速發展加速了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運行的步伐,城市軌道交通承擔的任務越來越大。在整個的軌道交通運行系統中設備設施的可靠性、運營過程的安全性以及事故處理的及時性是影響其運營的三個因素。建立相應的安全運營監控和評估體系,對交通的安全運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進行研究,切實的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確定統一的安全評估標準、步驟和方法,并定期對運營設備設施進行風險檢測和監控,評估其安全狀況,發現問題及時的整改,針對薄弱環節能夠提成相應的安全預警措施。
3.3 建立完善的網絡化安全運營保障管理體系
首先,做好高效的設備監護措施,運用先進的監測設備和手段,完善監測數據資料,加強設備監測隊伍的建設。其次,開展專業設備維護,對車輛定期及時的進行檢查,確保信號、供電等基本的設備安全運行,促進整個軌道交通線路的安全運行。再者,制定嚴格的制度管理機制,制定健全的運營安全管理標準,對不達標的地方進行相應的責任追究以及實施懲罰。其次,建立嚴格的員工培訓考核機制,通過針對性、實用性和科學化的培訓和考核機制,使得他們能夠快速的擔當起網絡化運營的崗位職責。最后,做好事故的安全應急管理,提出應急的安全管理預案,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加強搶險隊伍的建設,提高事件應急處理的反應能力。
4 結束語
軌道交通在現代化的城市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正常安全運行關系到整個城市的交通狀況,關系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必須時刻把“安全第一”的理念作為首要任務來抓。保證軌道交通的安全運營除了技術方面的要求外更加體現的是運營公司的安全質量服務理念。針對影響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的因素進行詳細的分析,除了天災等自然災害帶來的安全問題外,在承運的過程中需要做好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保護,這樣能夠提高運營公司的安全聲譽,更好的為公司帶來更大的收益。同時,根據對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安全風險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做好運營安全風險的管控工作,確保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安全。
參考文獻:
[1]周靜,黃新民.軌道交通應急預案管理信息系統研究[J].中國商界(上半月).2010,15(08):36-37.
[2]曾笑雨,劉蘇,張奇.基于事故統計分析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和可靠性研究[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2,16(01):45-46.
[3]蘇旭明,王艷輝,祝凌曦.改進的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評價中的應用[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1,12(05):36-37.
[4] 燕飛,唐濤,郜春海.城市軌道交通安全評價體系研究[J].都市快軌交通.2010,07(03):23-24.
[5]張高文,李斌.城市軌道交通安全影響因素研究[J].城市快軌交通.2010,09(04):24.
關鍵詞:區域;控制風險;安全風險分級辨識;數據設計
實施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需要企業內部自上而下的總體領導和自下而上的意識提升。企業應當制定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和分級控制管理制度,組織全體員工(從一線操作人員到最高管理者)全面、系統地辨識和評估所有危險有害因素,確定安全風險等級,制定安全措施,并根據風險級別,結合本單位機構設置和管理層級情況,合理確定和落實管控措施責任主體的層級,結合自身可接受控制風險的實際,按照從嚴從高原則,定期評估控制風險,持續完善和落實安全措施[1]。
1基本流程
綜合多個省市的安全風險分級指南,目前的風險分級管控工作流程基本劃分為:成立工作組、劃分區域、開展風險辨識和風險評價、制定管控措施、進行風險告知等。基本工作流程圖見圖1。對企業來說,首先需要組織技術、安全、設備及生產等人員成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組。其次收集分析政府部門頒發的關于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規范,結合企業安全評價報告等內容,理順風險辨識的思路、進度、工作安排。再次需要進行區域的劃分。可以按照內部業務系統的各階段、場所位置、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作業活動或上述幾種方式的結合來劃分作業單元。作業單元劃分時應遵循大小適中、便于分類、功能獨立、易于管理、范圍清晰的原則,并應涵蓋生產經營全過程的常規活動和非常規活動[1]。開展風險辨識和風險評價過程需要對數據進行梳理匯總,包含各區域涉及的各層級負責人、設備設施信息、作業活動信息、危險物質信息和工藝信息等。在此基礎上采用適用的辨識方法,對作業單元內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應當遵循固有安全風險越高、管控層級越高的原則,對操作難度大、技術含量高、固有風險等級高、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的設施、部位、場所、區域以及作業活動應重點管控。應當結合本單位機構設置和管理層級情況,合理確定各級風險的管控層級。上一級負責管控的風險,下一級必須同時負責管控,并逐級落實具體措施。在工作場所或崗位設置明顯的安全風險告知卡和警示標志[2-3]。
2模型設計
通過對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過程分析,結合對多家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的總結[4],目前筆者及其團隊設計了一套針對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過程的模型。按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流程的前期、中期、實施、后期四個階段,制作了數據設計和支持單元兩種功能模塊。數據設計分為制度建設、基礎信息表、風險辨識表、公告警示4個數據塊。支持單元分為設備設施檢查表、應急措施匯總表和安全標識匯總3部分。工作流程、數據設計與支持單元之間的關系見圖2。
2.1數據設計的具體內容
制度建設單元含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和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兩部分。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主要對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的組織、職責、流程、技術要求、風險點評價、控制措施、管控層級等進行規劃。隱患排查治理制度中涵蓋日常排查、綜合性排查、專業性排查、季節性排查、重點時段及節假日前排查、事故類比排查、復產復工前排查和外聘專家診斷式排查等要求。隱患排查治理中還增加了基于風險點的管控措施,按管控層級和頻率進行隱患排查的要求。基礎信息表包括區域信息及風險辨識需要收集的工藝、設備設施、作業環境、人員行為、管理工作及危險化學品等數據采集的格式。其中區域信息中有區域名稱、各層級責任人等信息。在整個模型設計中,區域名稱是整個數據結構的主指針,將基礎信息表與風險辨識表的數據進行關聯。風險辨識表中包括區域安全風險等級的匯總判定、設備設施分析記錄、作業活動分析記錄及對基礎管理單元、總圖單元的檢查表。其中設備設施分析記錄為:序號、風險點編號、責任部門、所在單元、區域、設備設施名稱、設備設施類別、風險源或潛在事件(人、物、作業環境、管理)、危險有害因素、檢查內容、標準、可能造成的事故類型、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應急處置措施[5]、可能性、嚴重性、風險值、評價級別、風險分級、應采取的管控級別、區域顏色、班組責任人、車間責任人、公司責任人、備注。作業活動分析記錄為:序號、風險點編號、部門、所在區域/地點、作業活動名稱、作業步驟/內容、活動頻率、風險源或潛在事件(人、物、作業環境、管理)、危險有害因素、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及后果、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應急處置措施、可能性、嚴重性、頻次、風險值、評價級別、風險分級、應采取的管控級別、區域顏色、班組責任人、車間責任人、公司責任人、備注。公告警示含安全風險公告欄和安全風險點警示牌,各地規范要求對較大以上風險點進行公告和警示。
2.2支持單元的具體內容
設備設施檢查表涵蓋爐類、塔類、反應器類、儲罐及容器類、冷換設備類、轉動設備類、起重運輸設備類、供配電設備設施、通用電氣設備、通用設備及各類機械設備檢查表[6]。應急措施匯總收集了GB6441—19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涉及的各類事故類型的應急處置措施、各類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應急處置措施。安全標識匯總收集了各類安全標識的圖標。
3模型使用
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實施的前期、中期、實施、后期四個階段,對數據設計和支持單元的引用如下:
3.1前期
前期對于工作組的組建、工作組織、職責、流程、技術要求及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可參考模塊中的制度建設要求制定本企業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按區域劃分原則進行區域的劃分,區域名稱唯一不重復,主要收集的信息包括序號、所屬單元、區域名稱、所屬部門、班組責任人、車間責任人、公司責任人、人數等。區域劃分結束后,由各區域負責人負責組織本區域人員進行后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
3.2中期
各區域負責人按“基礎信息表”的內容,收集本區域的各種數據。數據收集過程中需經本區域人員參與確認,以防止數據的遺漏。
3.3實施
各區域負責人按風險辨識表模塊進行設備設施和作業活動的安全風險辨識、風險度評價、安全控制措施的填寫。設備設施安全風險辨識中,可根據設備的類型,引用設備設施檢查表模塊,根據設備設施的類型,匹配設備應檢查的內容和可能產生的事故類型。安全控制措施中的應急措施可引用應急措施匯總模塊中的內容。設備設施和作業活動風險辨識中風險度的可能性、危害程度、作業頻率的取值需經區域內參與人員奇數人員表決,取表決票數大值的作為風險度評價結果。模塊中對于風險度評價級別、風險分級、應采取的管控級別、區域顏色、班組責任人、車間責任人、公司責任人已設置計算公式自動進行計算。各區域負責人組織完成本單元的基礎檢查表、總圖檢查表的填寫。本模塊將各區域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辨識結果匯總,篩選出各區域設備設施風險和作業活動風險的最大值作為本區域的安全風險等級。
3.4后期
根據各區域的安全風險辨識結果完成安全風險公告欄的編制和較大以上風險點警示牌的制作。企業在完成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后,將各較大風險點的安全措施落實納入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系統中。
4結論
1)針對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組織過程進行了梳理。2)對安全風險分級管控中涉及的各種數據類型進行了歸納總結,提出了一套適用于多種類型企業的數據模型。3)將區域名稱作為數據指針,將區域各層級負責人的管控層級與區域、風險點的風險級別進行關聯。4)最終風險度的計算、管控層級的確定采用數據自動匹配,減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和數據統計中產生的錯誤。
參考文獻
[1]T/SWSA004-2020,工貿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基本規范[S].
[2]蘇應急〔2019〕(105),江蘇省化工企業安全風險分區分級指南(試行)[Z].
[3]浙應急基礎〔2020〕(56),浙江省應急管理廳關于印發浙江省企業安全風險管控體系建設實施指南(試行)的通知[Z].
[4]江陰市大阪涂料有限公司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安全風險分區分級管控報告[R],2020.
[5]宋繼軍,賀國軍,閆朝勛.生產安全風險分級防控的實踐與探討[J].化工管理,2014(24):67.
一、雙體系運行總體情況
1、體系建設
在公司安全生產中心的指導下,我項目部成立了由項目負責人為組長,生產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為副組長,安全、技術、質量、材料等管理人員為成員的項目雙重預防體系工作小組。
2、教育培訓
根據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頒布的《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實施細則》,2019年3月份完成項目部管理人員全員培訓。對風險管控中的風險點確定、危險源辨識與分析、風險評價、風險控制措施、風險分級管控、風險告知以及隱患排查中的隱患分級與分類、隱患排查清單、隱患治理等進行了詳細講解。并對培訓人員進行了雙體系考試評測。評測效果良好。
3、風險管控
針對現場項目風險點的排查和確認(包括動態和靜態風險),制定了項目《風險清單》;組織開展了項目風險評價,確定了項目風險管控層級,落實責任人員,制定了《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同時項目施工現場繪制了分部分項作業安全風險柱狀比較圖、四色分布圖,在施工現場醒目位置進行公告,制定了《崗位安全風險明白卡》、《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向作業人員發放《風險管控告知卡》并向作業人員告知;并按規定在施工現場存在安全風險的部位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
4、隱患排查
根據雙體系建立工作計劃要求,項目部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制定了隱患排查計劃,進行了工程項目隱患排查,按照要求對檢查出的隱患問題進行整改。同時記錄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形成隱患治理工作臺賬。
5、信息管理
公司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安全生產雙重預防信息平臺,項目部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上傳危險源和風險點的分布情況及風險等級情況。同時項目部充分應用BIM技術、施工現場視頻監控實現項目施工過程中的信息數據集成、傳遞和應用。
安全生產雙控管理是指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風險分級管控首先進行風險辨識、分級并采取管控措施,再根據各風險點的管控措施是否到位、各項管理制度等基礎管理情況制定隱患排查治理清單。
安全生產雙控管理是有利于保護事故傷亡人員及其親屬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有利于加強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落實,消滅監管“盲點”,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好轉。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