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9 14:46:46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水產養殖學前景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關鍵詞:專業導論課;水產學;轉學率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8-0242-02
一、引言
水產學主要是研究開發利用水生生物資源并保證其可持續利用的學科,也是我國的一級學科。水產產業為農業的重要產業之一,在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保障食物安全、優化國民膳食結構和提高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高等教育中水產學科的開設始于1952年,其本科和研究生專業的二級學科先后歷經多次調整,至現在我國高等教育學科體系中,水產一級學科下設置水產養殖、漁業資源和捕撈學三個二級學科以及水產養殖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水族科學與技術(教育部批準試辦)三個本科專業。另外,在生物學和海洋學一級學科下,還設置了水生生物學和海洋生物學二級學科[1]。湖南農業大學水產專業前身為淡水漁業專業,1985年開始籌建,1987年正式招生,1988年增設淡水漁業師資專業,1997年面向全國招生,1999年根據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更名為水產養殖學專業。其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水產養殖學科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與水產養殖相關的科研、生產、教育與管理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水產增養殖開發、管理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2007年獲教育部批準新增設水族科學與技術專業,并面向全國招生,成為目前具有該專業招生資格的5所高校之一。該專業是以培養行業急需的具有觀賞水族動物育種、水族景觀規劃設計、水域環境控制、經營管理等方面能力,能夠在水族產業的企事業單位從事休閑漁業及觀賞水族科研、開發、教學和管理等工作的技術人才為目標。但是隨著高等教育招生和培養機制的改革,基于農學學科的水產專業的生源和招生形勢不容樂觀,使得各類大專、高等院校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水產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湖南農業大學一度出現水產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的局面。為此,湖南農業大學一方面加大招生宣傳力度,擴大生源;另一方面,近兩年我專業針對大一新生開展了水產專業導論課,加強新生對專業的了解程度,穩定生源,這也是目前多數高等院校積極采取的一項有效措施[2-4]。
二、開設水產專業導論課程的背景
1.水產行業工作環境普遍比較艱苦,生源少。湖南農業大學水產專業雖然從1997年開始面向全國招生,但一直以來以本省生源居多。雖然近幾年來,生源結構越來越合理,但整體志愿填報水產專業的生源不多,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呈下滑趨勢。根據調查統計,在湖南農業大學2010級至2013級四個年級水產生源(入校報到人數共計308人)中,第一志愿填報農科專業的只有2%,在所有志愿中填報了水產專業的只有53%,其余均為調劑生源。
2.報到生源中轉專業需求比較大。近年來,各大高校大一新生轉專業需求增加,一方面是因為學生缺乏對專業的認識,在填報志愿時有的聽從家長意見,有的是調劑到所學專業的,有的選擇轉專業時盲目跟風想選擇熱門專業,還有的是到校后,發現所學專業體系課程難度大,從而在入校后要求轉換專業。調查統計表明湖南農業大學水產專業近四年308名學生轉出37名,轉學率達12%。
3.學生對水產專業及課程體系了解不夠,缺乏職業規劃,對就業前景擔憂[5]。大學新生入學前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基礎知識,對專業、對未來職業和就業的認知很少。對水產專業近四年的學生進行統計發現,雖然有94%的人聽說過水產專業,但80%的人對專業不了解,僅有20%的人表示對本專業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目前,新生在入學后都會接受入學教育,在入學教育環節中會簡單介紹所學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但多數學生對課程認識比較模糊,不清楚專業課程的具體學習內容,因此,在大學學習階段缺乏系統的學業安排。另外,學生不了解所學專業的職業范圍、工作性質和潛在發展方向,只簡單的認為水產專業是艱苦的行業,對職業缺乏規劃意識,對未來就業前景擔憂。
三、水產專業導論課程教學方式和內容
目前針對水產專業大一新生已連續開展兩屆水產專業導論課程,以學科帶頭人、系主任、專業資深教學人員、企業老總和年輕高學歷人才相結合的教師團隊,采用專題式報告的教學方式,指導新生認識水產專業,了解水產行業發展,行業人才的需求量、明確職業前景等。水產專業導論課程共設置20學時,包括七大部分內容:專業介紹、水產業與水產學科的發展、現代漁業發展現狀、水產品安全和漁業環境、水產教育與就業形勢、觀賞水族產業發展前景和企業參觀。每部分設置為一個專題,每個專題由一個教師主講。
四、水產專業導論課程開設的效果
湖南農業大學已連續兩年開設水產專業導論課程,為調查分析導論課程的開設對學生專業認知和認同、職業規劃等的影響,同時為導論課程的改革提供依據,對兩屆學生學習完專業導論課程后進行了無記名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2012級和2013級水產專業新生,調查人數共計157人,發放調查問卷157份,收回問卷134份,經核實獲得131份有效數據。結果表明,通過學習專業導論課程后,4%的人對專業已非常了解,93%的人對專業有些了解,僅3%的人仍對本專業不了解。與他們未接受導論課程教育之前相比,學生對專業了解的比例提高了73%。另外,93%的人表示通過導論課程學習后,認為水產行業的發展形勢良好,對未來自己的職業和就業表現樂觀態度,81%的人喜歡上了本專業。以上結果說明,專業導論課程的開設,對學生的專業認知產生了顯著的積極影響。同時,調查表明,83%的人認為導論課程內容豐富充實,能夠反映當前行業的新形勢;72%的人認為教師課件內容詳略得當,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93%的人對課堂內容感興趣。這些結果表明,目前我們開設的導論課程內容比較合理,符合學生對專業認知的要求,但在內容詳略、充實度上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可以進一步優化課程內容結構。學生對導論課程教學內容和形式也提出了良好的建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講課時加強師生互動;教學形式可以多樣化,不要局限于報告;課程內容中可以增加一些實踐環節;可以邀請本專業優秀代表、行業精英開展講座;適當增加職業規劃和就業前景的內容。另外,通過統計2010級至2013級專業轉出率,我們發現,2010級轉出率為13.0%、2011級為15.3%、2012級為9.6%、2013級為10.8%(表1),四年平均轉出率為12.0%,其中2012和2013級兩屆學生接受了導論課程學習。以上結果說明開展專業導論課后,學生加深了對專業的了解,學生要求轉出水產專業的比例下降,尤其是2012級,也就是首屆開設導論課程的年級效果非常顯著,在入學人數增加的情況下,轉出人數反而較少,2013級轉出率也低于四年平均轉出率,更低于2010和2011級的轉出率。這一結果初步說明專業導論課程的開設和學習能夠降低本專業的轉出率,有利于穩定生源。
通過以上實踐證明,在當前教育環境下,面向大一新生開展專業導論課是非常必要的。以湖南農業大學為例,其水產專業導論課程要更加明確教學目標,內容還有待進一步分類概括,并輔以不同的教學方式激勵學生,使學生建立起對本專業較全面的認識,可以為生源提供全面而清晰的專業認知平臺。同時,還要優化調查內容、擴展統計方法以充分挖掘開展水產專業導論課所具有的潛在價值,加強專業導論課的教學改革,為水產專業新生提供更有價值的指導。
參考文獻:
[1]陳新軍,周應祺,許柳雄,楊紅.我國水產類學科調整的幾點建議[J].高等理科教育,2009,(6):124-127.
[2]楊玉民,孟憲梅,王海修.對開設專業導論課程的認識[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2,28(3):110-112.
[3]黃莉靜,閆佳,張光華,仇晶.大類招生背景下信息類“學科概論”課程的教學探索[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3):51-53.
[4]李鋒,田雨波.電子信息類“專業導論”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284):99-100.
[5]郭宇星.高校大一新生專業導論課的開設初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249):40-41.
《Majors》
A.理學類:數學類、物理學類、化學類、生物科學類、地質學類、地理科學類、大氣科學類、海洋科學類、力學類、電子信息類、心理學類等。
B.工學類:礦業類、地質類、機械類、儀器類、材料類、能源動力類、電氣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計算機類、土木類、水利類、測繪類、化工與制藥類、紡織類、輕工類、交通運輸類、海洋工程類、航空航天類、兵器類、核工程類、農業工程類、林業工程類、環境科學與工程類、生物醫學工程類、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建筑類、安全科學與工程類、生物工程類、公安技術類等。
C.農林類:農學、園藝、植物保護、植物科學與技術、種子科學與工程、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動物藥學、林學、園林、森林保護、水產養殖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草業科學。
D.醫學類:基礎醫學類、臨床醫學類、口腔醫學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藥學類、中藥學類、法醫學類、醫學技術類、護理學類。
E.管理學類:管理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農林經濟管理、農村區域發展、圖書館學、檔案學等。
F.經濟學類: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稅務、保險學、貿易經濟、金融工程、國民經濟管理、信用管理、網絡經濟學、體育經濟、投資學、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海洋經濟學。
G.法學類:法學、理論類、社會學、社會工作學、國際政治、政治學與行政學、思想教育學、外交學、治安學、偵察學、邊防管理學。
H. 教育學類:教育學、學前教育、特殊教育。
I.軍事類測量工程、車輛運用工程、船艇指揮、彈藥工程、導彈工程、導航工程、地雷爆破與破障工程、地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電力工程及其自動化等。
很多同學容易把理工科混為一談,不清楚二者的關系和區別。理科是基礎科學,基礎科學原創成果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國家的科學水平;工科是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等基礎科學的原理,結合生產實踐所積累的技術經驗而發展起來的學科,各類工學人才直接推動著我國的經濟建設和工程技術領域的發展。理科和工科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學科的特點,理科專業的數量和培養學生的數量要比工科的少,但更要求精益求精。理科專業的同學可以在研究生階段轉入工科學習,由于有堅實的理科做基礎,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更得心應手。在現代科技領域,理和工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同學們在選擇專業時應注意兼顧理科專業的基礎、工科專業的發展趨勢,確定長遠的發展目標。此外,要注意管理學類、法學類、教育學類部分專業在招生時更側重文科生。
理科生的就業現狀
(Status of employment)
理科生的就業現狀相對文科生來說要好很多,但由于近年來高校招生人數的不斷增長,導致高校畢業生也在持續增加,那么相應的理工科畢業生人數也越來越多,這使得很多理工科專業崗位的需求正在向“日趨飽和”的方向發展,因此,就業前景也不容樂觀。再加上近年來海歸人數的不斷增多,更加劇了就業壓力。
面對這樣的狀況,理科生們要想在本科畢業時輕松順利地就業,就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才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理科生的核心競爭力
(The core competence
對于理科生來說,專業是其核心競爭力,甚至比學校的名氣更重要。為什么這么說呢?原因有三。
1.專業技術性更強
對于理工科專業來說,培養的內容技術性強,行業的社會分工非常明確,對于大多數理科學生來說,將來主要也是從事技術工作。而對于用人單位來說,不論是行業內的龍頭國企還是民營企業,招人考慮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大學生的技術能力。綜上所述,理工科學生的技術能力是個人發展的最重要的衡量指標。
2.院校行業性更強
任何一個理工科院校都有自己的行業背景,不論是綜合型理工科院校(重慶大學,電力、建筑、制造工業)還是典型的理工科院校(西北工業大學,航天、航空、航海).二本層次中的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文行業)、昆明理工大學(資源行業),這些院校都有非常明確的行業背景。因此,這些院校的相關工科專業不但具有非常好的行業需求,同時也具備極強的專業培養能力。必須指出的是,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將來轉型的機會更多,不論是考研換專業,還是從技術型工作到管理型工作的轉型。由于理工科專業的學習難度本身就很大,所以理工科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強,以至于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理工科學生更容易適應變化的環境。
3.專業更利于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