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配樂朗誦背景音樂優選九篇

時間:2022-03-09 22:35:22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配樂朗誦背景音樂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配樂朗誦背景音樂

第1篇

當朗誦與歌聲交匯,欣賞完美重合。

當甘露與溪流交匯,享受自然匯合。

——題記

音樂的重奏,是相對的經典:

當樂團的重奏演出拉開帷幕,鋼琴鍵下劃出美麗的樂音;小提琴弦奏出悠揚的音符;大提琴臺前低吟……它們抒發著各自的情感,可是,這美妙旋律下,卻不是樂音們獨自的鑒賞,而是對于其它樂音們的共同配合。甚至,盡管只是配樂,是配角,也決沒有任何退出的理由,它有它的美麗,要供大家分享。在這天籟之音的韻調下,是每一樂音共同配合的結果,這是合作,更是一種分享,這,便是重奏。

誦讀的配樂,是相互的伴奏:

誦讀中,情感貫穿,柔情典雅,配合的背景音樂,或者說是配合著吧!反正,也只是相互的吧!沒有終端,只是音樂配合著詩文的主情調,詩文符合了音樂的總情感,是不是總沒有經典的大起大跌?朗朗誦讀聲中,遠遠沒有情感!時間走過便成為一道歷史,可在觀眾看來,這種繪聲繪色,卻是一種相互的分享,是朗誦讓音樂更美,可是音樂也總是讓朗誦更經典……

甘露滴滴,潺潺流動,交匯成溪流:

生命開始于太陽出現之前,甘露滴落,交匯成小溪,自然的交匯,是生命延續。我們欣賞著從滴答到叮咚的自然之美,如同知識的海洋交匯,一分為二,一同分享著勝利的喜悅。其實卻不僅僅只,如果愿意,會更多更多。遨游這海洋,體味這分享和收獲的喜悅,潮漲潮落,享受著美的交替,這是勝利吧!匯成一片海洋才好呢!

有時候,微小的合作,其實也是一種巨大的收獲和分享,細細體味,分享,觸手可及!

當鋼琴與小提琴交匯,聆聽經典融合。

當朗誦與歌聲交匯,欣賞完美重合。

當甘露與溪流交匯,享受自然匯合。

——題記

音樂的重奏,是相對的經典:

當樂團的重奏演出拉開帷幕,鋼琴鍵下劃出美麗的樂音;小提琴弦奏出悠揚的音符;大提琴臺前低吟……它們抒發著各自的情感,可是,這美妙旋律下,卻不是樂音們獨自的鑒賞,而是對于其它樂音們的共同配合。甚至,盡管只是配樂,是配角,也決沒有任何退出的理由,它有它的美麗,要供大家分享。在這天籟之音的韻調下,是每一樂音共同配合的結果,這是合作,更是一種分享,這,便是重奏。

誦讀的配樂,是相互的伴奏:

誦讀中,情感貫穿,柔情典雅,配合的背景音樂,或者說是配合著吧!反正,也只是相互的吧!沒有終端,只是音樂配合著詩文的主情調,詩文符合了音樂的總情感,是不是總沒有經典的大起大跌?朗朗誦讀聲中,遠遠沒有情感!時間走過便成為一道歷史,可在觀眾看來,這種繪聲繪色,卻是一種相互的分享,是朗誦讓音樂更美,可是音樂也總是讓朗誦更經典……

甘露滴滴,潺潺流動,交匯成溪流:

生命開始于太陽出現之前,甘露滴落,交匯成小溪,自然的交匯,是生命延續。我們欣賞著從滴答到叮咚的自然之美,如同知識的海洋交匯,一分為二,一同分享著勝利的喜悅。其實卻不僅僅只,如果愿意,會更多更多。遨游這海洋,體味這分享和收獲的喜悅,潮漲潮落,享受著美的交替,這是勝利吧!匯成一片海洋才好呢!

第2篇

關鍵詞:體驗;感知;實踐

本文以花城版《高中音樂鑒賞》第一單元《音樂與生活》為例,談談如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體驗音樂、感知生活。

1 課程資源的延伸與拓展

課本《音樂與生活》介紹的是音樂與生活的關系,選擇的音樂內容體現了音樂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關系。可以說“音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樂”。

新課標的實施,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它的出臺,給了教師廣闊的教學創新空間。新課標要求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不僅有益于他們解決社會問題,而且提高了他們的音樂修養。

筆者將《音樂與生活》的課程資源進行延伸與拓展,以《生活中的背景音樂》為研究課題,與學生一起進一步體驗音樂、感知生活。

課堂上通過欣賞生活中各種形式的背景音樂,引導學生感悟、體會到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音樂,讓學生懂得運用背景音樂的功能和特點,以及如何為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情境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拓寬音樂視野,豐富音樂知識,激發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情感,從而讓音樂伴隨自己的人生,提高生活質量。

課前布置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背景音樂,并通過預設的文字材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為其配置相適應的背景音樂與圖片,制作成幻燈片。同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通過小組合作創作的作品,并進行情境配樂表演。

實施新課標迫切要求教師轉變原有的課程價值觀,開發課程資源,以多元的視角審視教學。

2 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感受音樂、用音樂美化和豐富人生的前提。正如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說:“音樂教學的超級任務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在新教育理念下,教師首先應是一名設計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設計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境,探討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索活動來學習知識,獲取知識。

本節課的教學情境就是創設了幾個生活情境:

第一,假如班級將舉辦詩歌朗誦會,我已經選好了詩歌朗誦的作品,如何為它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呢?

第二,假如我是超市播音員,我將播放什么背景音樂,為顧客營造良好的購物氛圍呢?

第三,假如我在旅途中拍攝了不少照片,我想把他們制作成電子相冊,配上什么樣的背景音樂合適呢?

……

要求學生根據這些生活情境的創設,選擇其一將合適的圖片、文字、背景音樂有機結合,制作成幻燈片交上來。從中再進行整合、重組、刪減、增補,制作成正式上課的課件。

由于這都是生活中的情境,與同學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們的參與興趣濃厚。雖然高一年功課很緊,可他們還是能擠出時間認真完成作業。

音樂課就是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根據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持久而穩定的興趣和愛好。

只有以興趣為出發點,以效果為歸宿,才能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學效益。

3 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

普通高中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的藝術實踐過程。因此,在所有的音樂教學活動中,都應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創造意識,重視藝術實踐,將其作為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

教學片段一:為超市配樂

這是一個對比探究的過程,由兩位學生分別模擬超市播音員進行廣播導購服務。

課件展示超市繁忙的購物場景。

一名學生以較快的語速在導購:親愛的顧客朋友們,歡迎光臨本超市,我們將以最熱忱的態度為您服務……

背景音樂播放的是民樂合奏《喜洋洋》。聽者仿佛置身于新春佳節熱鬧非凡的購物場景中。

另一名學生以較慢較親切的語言在導購:請您保管好隨身攜帶的物品,再次祝您購物愉快……

背景音樂播放的是《春野》,一首浪漫輕柔的鋼琴曲。

之后讓臺下的學生進行對比,談談更喜歡在哪種氛圍下購物。

學生有的喜歡在播放民樂合奏《喜洋洋》的氛圍下購物,認為這樣的氛圍很熱鬧,心情會跟著愉快起來,快樂購物;有的喜歡在浪漫輕柔的鋼琴背景音樂中購物,認為會比較理智,不至于風風火火往購物車中搬東西,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同時心情舒暢。

在商業上,背景音樂確實可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習慣,研究顯示若在超級市場播放徐緩優美的音樂,可以使顧客不知不覺的放慢腳步,同播放快速音樂相比,銷售量增加38%。

這樣的實踐讓學生理解了音樂作用于人們的社會生活,同時社會的發展和需求又影響著音樂的內容和形式。既體驗了音樂,又感知了生活。

4 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音樂情境教學

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可以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意境,豐富教學內容,如實地傳遞、保存和反饋信息,并使各種信息類型的轉換和過渡變得自然、平穩、迅速,避免了因信息傳遞過程的中斷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生活中的背景音樂》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就是將應景的圖片、文字與背景音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極大地豐富了音樂教育的資源。因為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是通過音響塑造音樂形象,而多媒體教學突出地體現了這一點。它能給音樂課創造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的聯合體,塑造一種美的氛圍,使音樂形象在學生的心靈中產生巨大的影響。

教學片段二:配樂詩朗誦――《再別康橋》

課件展示一幅畫,畫面以綠色為基調,有河流、有水草、有橋、有人……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背景音樂播放的是《故鄉的原風景》。

學生的朗誦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配上一曲悅耳徐緩的音樂,輕盈婉轉。

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將圖畫、詩歌、音樂三者糅合在一起構成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將聽覺視覺結合起來,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撥動著每個人的心弦。

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心理特點,教學內容和任務,設計組合優化的多媒體課件,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促進他們的審美體驗和個性發展、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使音樂教學順利進行。

5 教師的角色扮演

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在音樂課改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共同學習、相互促進的關系。教師在教學中只是一個協調人,其作用是為學生的學習盡可能多地提供資源,營造一個積極學習的環境,讓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教師應由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實踐、探究活動的設計師和協助者。

比如《生活中的背景音樂》,教師通過創設相應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搜集相關的背景音樂,并在實踐和探究過程中加以協作和幫助。

第3篇

談背景音樂的發展前景探析 精品源自英 語 科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音樂藝術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多元化時期,音樂形式的多樣性與其豐富的藝術特征已漸漸被大家所了解與接收。從無聲電影到電影配音配樂藝術,從單純的語音表達到豐富的形體展示,背景音樂已作為第三產業的一個門類被提出來了,并開始越來越廣泛的運用于工農業生產、休閑娛樂、學習教育、養生治療、電影電視等行業中,推動并加速了各行業的發展。本文試圖通過對背景音樂的作用功能分析,闡述它在我國的發展狀況及發展前景。

關鍵字:背景音樂 發展 前景探析

一、背景音樂的提出與興起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門類,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音樂不是純粹的藝術,它與人類社會生活密不可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社會功能。隨著時代的發展,音樂藝術的多樣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背景音樂此時卻正以一種迅猛的發展勢頭深入人心。背景音樂簡稱BGM,是Back Ground Music的縮寫,從廣義方面講,背景音樂是指以某種類型的音樂為背景來促進或增強人們做某事的欲望,使其成功完成活動任務的一種音樂。從狹義方面講,背景音樂是一種為掩蓋噪聲并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環境氣氛的音樂。背景音樂已經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現代生活中, 無論是工農業生產, 還是休閑娛樂,它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不同場合,為其它行業和音樂本身帶來了新鮮和活力。

二、背景音樂的分類

不同的音樂風格具有不同的聽覺效果,因而不同的背景音樂根據其不同的功能效用適用于不同的場合。背景音樂種類繁多,但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三大類:

(1)按表演形式可分為:器樂類、人聲類

(2)按音樂性格可分為:柔和舒緩類、熱情激烈類、活潑歡快類、風趣諷刺類

(3)按功能作用可分為:休閑娛樂類、學習教育類、日常生活類、促進生產類、影視配樂類、養生治療類、 陶冶性情類、禮儀交際類等、詩歌配樂朗誦類

三、背景音樂的應用范圍及其功能效用

背景音樂具有音樂美的本質特征,根據它不同的類別及各自的音樂風格特征,背景音樂的挑選和使用應依據不同的時間地點及人的生理和心理情況的差異性來進行決定的。它的播放使其在某種特定的場合和特定的情況下對所進行的事物起到積極輔助作用。以下僅例舉了背景音樂幾方面的使用范圍及其功能效用:

(一)應用于影視配樂當中

一部電影需要的不僅是畫面上的變化多端,更多時候則需要聽覺上的調劑來豐富劇情情節。若情境為恐怖情節,可以給恐怖畫面配上驚悚的音樂,預示情節的發展,使觀眾從聽覺上加強對視覺的記憶效果,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的發展,豐富電影電視的表現形式與方法。若情境為懸疑情節,可以為作品配上詭異多變的音樂,利用音調、節奏、和弦、速度、力度、樂器及樂隊的編排形式及旋律線起伏不定的變化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使觀眾從心理上充滿對情節發展的觀看欲望,調動觀眾的情緒,加強情境所表達的緊張感。

(二)應用于休閑娛樂當中

無論是在咖啡廳、洗浴室、桑拿館、健身房還是餐廳,你可以無時無刻地聽到音樂縈繞耳畔。即使你并不知道正在播放的是什么曲子甚至不會在意是不是你喜歡的類型,但你也不會覺得不舒服,因為此刻所播放的背景音樂其真正用意并不是要你去鑒賞,而是營造一種氣氛,使人放松心情、愉悅身心,融入一種氛圍。相反,如果這些地方沒有音樂的話,倒會讓人覺得幾分冷清與空蕩。

(三)應用于工農業生產當中

有資料表明:如果給一頭哺乳期的奶牛定期播放優美的輕音樂,會增加2% 的產奶量;在蔬菜大棚里邊定期播放輕音樂,也會不同程度的提高蔬菜的產量,諸如此類的現象不勝枚舉。而在工廠、企業等地使用背景音樂主要目的是消除工作人員對于長時間工作的疲勞感與厭煩感,調動工人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愉快而富有意義。

(四)應用于日常生活當中

人們可以發現,當在商場購物時,經常會聽到一些優美舒緩的音樂,通常情況下人們的心情就會愉悅,腳步自然而然地慢下來,購買欲望從而增加。廠商這樣做的原因就是想通過音樂對人的特殊影響來達到增加銷售量、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

(五)應用于養神治療當中

現代科學研究和許多實驗證明,音樂對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有一定的影響。當病人進入手術室時,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文化程度、個體差異、欣賞程度及其病種,來挑選一些節奏旋律方面協和的樂曲進行播放,音量控制在70分貝一下。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加手術室的溫馨感,減輕病人對手術的緊張與恐懼感,阻擋器械發出的嘈雜聲,同時調節醫務人員的情緒,提高工作效率。悠揚悅耳的樂曲使人凝聚全身于樂曲當中,排除雜念,心平氣和,全身放松,從而調節身心,最終達到治病的目的。

四、背景音樂的挑選及使用

人們在挑選背景音樂時具有廣泛的選擇余地,并且形式多樣,能最大程度的滿足人們的需求。背景音樂的挑選必須與背景環境和諧一致,即要根據不同場合、不同時間、不同的環境及不同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播放不同的音樂。合適得當的背景音樂不僅能調節和烘托氣氛,而且能起到對正在進行的事物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但如果濫用亂用的話,則會適得其反,事與愿違。

第4篇

關鍵詞 背景音樂 發展 前景探析

一、背景音樂的提出與興起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門類,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音樂不是純粹的藝術,它與人類社會生活密不可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社會功能。隨著時代的發展,音樂藝術的多樣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背景音樂此時卻正以一種迅猛的發展勢頭深入人心。背景音樂簡稱BGM,是Back Ground Music的縮寫,從廣義方面講,背景音樂是指以某種類型的音樂為背景來促進或增強人們做某事的欲望,使其成功完成活動任務的一種音樂。從狹義方面講,背景音樂是一種為掩蓋噪聲并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環境氣氛的音樂。背景音樂已經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現代生活中, 無論是工農業生產, 還是休閑娛樂,它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不同場合,為其它行業和音樂本身帶來了新鮮和活力。

二、背景音樂的分類

不同的音樂風格具有不同的聽覺效果,因而不同的背景音樂根據其不同的功能效用適用于不同的場合。背景音樂種類繁多,但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三大類:

(1)按表演形式可分為:器樂類、人聲類

(2)按音樂性格可分為:柔和舒緩類、熱情激烈類、活潑歡快類、風趣諷刺類

(3)按功能作用可分為:休閑娛樂類、學習教育類、日常生活類、促進生產類、影視配樂類、養生治療類、陶冶性情類、禮儀交際類等、詩歌配樂朗誦類

三、背景音樂的應用范圍及其功能效用

背景音樂具有音樂美的本質特征,根據它不同的類別及各自的音樂風格特征,背景音樂的挑選和使用應依據不同的時間地點及人的生理和心理情況的差異性來進行決定的。它的播放使其在某種特定的場合和特定的情況下對所進行的事物起到積極輔助作用。以下僅例舉了背景音樂幾方面的使用范圍及其功能效用:

(一)應用于影視配樂當中

一部電影需要的不僅是畫面上的變化多端,更多時候則需要聽覺上的調劑來豐富劇情情節。若情境為恐怖情節,可以給恐怖畫面配上驚悚的音樂,預示情節的發展,使觀眾從聽覺上加強對視覺的記憶效果,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的發展,豐富電影電視的表現形式與方法。若情境為懸疑情節,可以為作品配上詭異多變的音樂,利用音調、節奏、和弦、速度、力度、樂器及樂隊的編排形式及旋律線起伏不定的變化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使觀眾從心理上充滿對情節發展的觀看欲望,調動觀眾的情緒,加強情境所表達的緊張感。

(二)應用于休閑娛樂當中

無論是在咖啡廳、洗浴室、桑拿館、健身房還是餐廳,你可以無時無刻地聽到音樂縈繞耳畔。即使你并不知道正在播放的是什么曲子甚至不會在意是不是你喜歡的類型,但你也不會覺得不舒服,因為此刻所播放的背景音樂其真正用意并不是要你去鑒賞,而是營造一種氣氛,使人放松心情、愉悅身心,融入一種氛圍。相反,如果這些地方沒有音樂的話,倒會讓人覺得幾分冷清與空蕩。

(三)應用于工農業生產當中

有資料表明:如果給一頭哺乳期的奶牛定期播放優美的輕音樂,會增加2% 的產奶量;在蔬菜大棚里邊定期播放輕音樂,也會不同程度的提高蔬菜的產量,諸如此類的現象不勝枚舉。而在工廠、企業等地使用背景音樂主要目的是消除工作人員對于長時間工作的疲勞感與厭煩感,調動工人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愉快而富有意義。

(四)應用于日常生活當中

人們可以發現,當在商場購物時,經常會聽到一些優美舒緩的音樂,通常情況下人們的心情就會愉悅,腳步自然而然地慢下來,購買欲望從而增加。廠商這樣做的原因就是想通過音樂對人的特殊影響來達到增加銷售量、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

(五)應用于養神治療當中

現代科學研究和許多實驗證明,音樂對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有一定的影響。當病人進入手術室時,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文化程度、個體差異、欣賞程度及其病種,來挑選一些節奏旋律方面協和的樂曲進行播放,音量控制在70分貝一下。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加手術室的溫馨感,減輕病人對手術的緊張與恐懼感,阻擋器械發出的嘈雜聲,同時調節醫務人員的情緒,提高工作效率。悠揚悅耳的樂曲使人凝聚全身于樂曲當中,排除雜念,心平氣和,全身放松,從而調節身心,最終達到治病的目的。

四、背景音樂的挑選及使用

人們在挑選背景音樂時具有廣泛的選擇余地,并且形式多樣,能最大程度的滿足人們的需求。背景音樂的挑選必須與背景環境和諧一致,即要根據不同場合、不同時間、不同的環境及不同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播放不同的音樂。合適得當的背景音樂不僅能調節和烘托氣氛,而且能起到對正在進行的事物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但如果濫用亂用的話,則會適得其反,事與愿違。

第5篇

關鍵詞:詩歌 配樂 朗誦 鋼琴曲

一、不同風格類型的詩歌的特點與鋼琴配樂概述

1.不同類型的詩歌與鋼琴曲分類之間的聯系

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發源于歐洲,從第一臺鋼琴的問世到現在已經有300余年的歷史了,鋼琴作品也各具各個時期時期的音樂特點。詩歌的種類也是豐富多樣的,古今中外,各有特色。所以各種類型或者各個時期的鋼琴曲都有與之相配的風格類型的詩歌,比如浪漫主義時期音樂都帶有較強的抒情性,這個時期的音樂作品所呈現的總體風格就與抒情類型的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基調很符合,一樣重視個人情感的表達與抒發,所以我們可以選用這個時期的鋼琴音樂為抒情詩進行配樂。

2.古詩詞的特性和鋼琴曲配樂

古詩詞是是中國文化的經典表達方式。古詩詞因為押韻,它的朗誦講究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而不同類型的古詩詞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我們也需要根據詩詞類型的不同、處理方式的不同為它進行不同的相關的鋼琴曲的配樂,譬如高適的《別董大》,雖然是送別但這詩中卻沒有凄涼的氛圍,而是一種豪邁的態度,所以我們在朗誦這首詩的時候基調應該是深情高亢的,以一種灑脫,高亢,爽朗的語調朗誦出來。這時我們的鋼琴曲配樂就應該選擇曲風明亮,較為大氣的鋼琴曲與之相配。

3.現代詩歌的特性和鋼琴曲配樂

現代詩歌可以大致分為中國現代詩歌和外國現代詩歌。我們朗誦時,根據各種詩歌的特性要深入了解它的意境,所要表達的情感,因境抒情,把握好詩歌的朗誦節奏。而現代詩歌的朗誦配樂就選擇范圍很廣了,我們只需要了解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基調與意境,為其選擇合適風格的鋼琴曲就可以了,比如愛爾蘭詩人葉芝的《當你年老時》,全詩呈現了一副凄涼孤獨的晚景圖像,表達了被詩人所愛的溫暖,卻無奈錯過此真愛的凄涼晚景,這首詩歌我們在配樂時就可以用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曲來配,如李斯特的鋼琴夜曲《愛之夢》。

4.不同風格的詩歌的特性和鋼琴曲配樂

不同風格的詩歌具有不同的特性。詩歌大概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歌頌祖國的。這類型的詩歌我們就應該配一些較為熱烈深情、大氣磅礴的鋼琴曲,才能襯托出對祖國的那種深厚情感,比如肖邦的《波蘭舞曲》,也是描寫了對他的民族的無限的熱愛之情。二、親情鄉情的。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類型的詩歌適合用旋律舒緩深情,帶有抒情意味的鋼琴曲去進行配樂,如中國鋼琴曲《平湖秋月》,這首作品悠揚、寬闊,優美,音色干凈、如歌,旋律聲部的進行很突出,給人以很高的思想意境。三、愛心心情的。如席慕容的《初相遇》,這種表達愛情心情類的詩歌可以選擇班得瑞的《童年》去配樂,這首鋼琴曲好像回溯到孩提時代那段無憂無慮的甜蜜時刻,優美動人。四、自然詩意的。如陶淵明《飲酒》組詩中的第三首,這首詩歌描寫了詩人當時隱居深山的生活環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悠然自得的生活狀態。而這類型的詩歌很適合用印象主義時期的鋼琴曲去配樂朗誦,如德彪西的《水中倒影》,這首鋼琴曲曲風輕快、空寂、悠長,富有無窮的回味與幻想,很適合描寫大自然的詩歌。

二、詩歌配樂的一般步驟

在詩歌朗誦中,背景音樂的地位僅次于語言,是不可或缺的聲音的構成元素。我們以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為例,這是一首非常深情的愛國詩歌,我們可以選用鋼琴曲《黃河頌》來進行配樂,《黃河頌》是一首歌頌黃河的作品,整個曲子深情而又氣勢磅礴,與《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情感基調十分統一。詩歌的第一部分前兩句朗誦的沉而緩,鋼琴曲《黃河頌》以弱起為開始,慢慢轉強,然后在第三、五個小節又有4拍的長音,剛好適合排比句中間的換氣,以及感情的醞釀。第二部分從“我是貧困….”開始是低沉緩慢的,如泣如訴,后兩部分是高亢迅疾的,熱烈奔放。鋼琴曲從第16小節開始就進入了高亢激昂的部分,但這部分更適合用在詩歌的第三部分,所以我們可以在彈完第11小節重新反復一遍。然后從第11小節的“sol”到第十六小節做為詩歌的間奏,醞釀情感。詩歌的第三、四部分是從“我是你簇新的理想…”開始,朗誦者的情感也應該升華,用較為熱烈蓬勃的情感去朗誦,我們在第16小節的最后一個二八節奏型彈奏的同時開始朗誦詩歌的后兩個部分,鋼琴曲節奏型開始變得密集,右手旋律部分多采用柱式和弦,使曲子聽起來更加輝煌、激昂。詩歌和鋼琴曲同時開始向推進,情感越來越強烈,語速加快,直到鋼琴曲的第28小節彈奏結束,詩歌的“你的自由”這一句也朗誦結束,然后朗誦和鋼琴曲全部停下來。

三、詩歌朗誦中鋼琴曲配樂應注意的兩個方面

1.詩歌的結構與配樂的關系

一首完整的詩歌,其構成一定包含不同的層次,不可能情感從頭到尾都是一樣的表達,有些會由起、承、轉、合這樣的結構構成,這時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位置選擇合適的音樂,有些詩歌不能原封不動的就用一首鋼琴曲來進行配樂,否則詩歌的朗誦就沒有一種被推向的感覺,就使情感方面遜色了很多,也會顯得不夠豐富,沒有層次感。

2.關于鋼琴曲配樂的演奏

為詩歌進行鋼琴曲配樂,必須要與朗誦者相輔相成,不能一味的表現自己,喧賓奪主,體會朗誦者朗誦時的心境,了解朗誦者對詩歌的處理,配合朗誦者朗誦時的抑揚頓挫,以及呼吸,以及中途停頓時的情感醞釀,隨時調整演奏的速度、力度和音色,以用最合適的方式進行演奏。

文字,語言,音樂,是詩歌朗誦的配樂中的三大主題,詩歌是文字的堆積,每個字都表達了詩歌想要傳達的思想情感,而朗誦是在對這些文字的理解與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再創作,至于鋼琴曲伴奏則是為了渲染情感而產生的,為詩歌朗誦進行合適的配樂,并且配合朗誦者的朗誦技巧去處理鋼琴曲的配合。以使詩歌,朗誦,鋼琴曲配樂在最后達到合為一體的效果,相互融合,相輔相成,展現出詩歌朗誦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劉悅.西方古典音樂欣賞指南[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5.

[2]朱敬修.中外音樂欣賞[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

[3]鄒建林.音樂知識與中外作品欣賞[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9.

[4]彭潤華,高衛紅.論情境創設與詩歌課堂教學[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01).

[5]楊海燕.古詩詞配樂朗誦的藝術處理[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0,(06).

[6]徐晴嵐.民族風格鋼琴曲的探索之路[J].中國文化報,2009.

[7]陶紅.“非樂音”鋼琴即興伴奏必備的專業技巧[J].音樂生活,2008,(07).

[8]徐敏.聽配樂詩朗誦《致橡樹》引出的兩點思考[J].大眾文藝,2009,(20).

[9]李凝昕.中學古典詩歌閱讀教學審美的音樂途徑探索[D].重慶師范大學,2010.

[10]靖敏.關于在中學音樂課堂中引入文學作品配樂朗誦的思考與探索[J]科技信息,2009,(05).

[11]沈致隆,齊東海.音樂文化與音樂人生[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12]李迎春.大學音樂鑒賞[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第6篇

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地唱著歌。它是一把鑰匙,帶著清涼和溫柔,悄悄地打開了秋天的門。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它把黃色給了銀杏,紅色給了楓樹,金色給了田野,橙色給了水果,紫紅的、雪白的顏色給了。

秋天的雨,有著非常好聞的氣味。不信啊,你聞,菠蘿甜甜的,梨子香香的,小雨滴迎來了許多香味――烤山芋、糖炒栗子……小朋友的腳啊,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喇叭,它告訴大家該穿上厚厚的、漂亮的衣裳了。落葉樹的樹葉飄啊飄,飄到了大樹媽媽的腳下,小動物們準備過冬了。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首豐收的交響樂,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快樂的歌。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地唱著歌……

活動目標

使幼兒樂意參加散文詩欣賞活動,體驗作品的優美意境(活動重點);初步學習文學作品中的擬人化表現手法,豐富詞匯的使用,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對自然的熱愛之情(活動難點)。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雨聲錄音、鋼琴曲《秋日的私語》、繪有插圖的自制大書《秋天的雨》(一段文字為一頁)和配合閱讀的背景音樂;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了解秋天的季節變化特征及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賞析:

這篇散文詩的內容來源于幼兒周圍的生活,詩里所蘊含的豐富生動的語言、五彩繽紛的色彩、優美動人的畫面、童趣十足的情境符合大班幼兒好奇、好問的心理,滿足了他們再現生活經驗、生活情境的需求,有助于啟迪、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該散文詩不僅文字優美,還有機地整合了科學領域的教育內容,暗含了自然規律,能給予幼兒關于季節變化的正確認知,同時還滲透了社會情感教育的內容,使幼兒在傾聽、想象、欣賞、移情、入境的過程中獲得美的享受,進而將這種感受遷移為對大千世界的美好贊嘆,萌發對自然和人類生活的關注、向往之情。

活動過程

一、聲音導入,激發興趣

老師播放雨聲的錄音,請幼兒猜想這是什么聲音,然后小結,導入活動主題――秋天的雨。

二、整體欣賞,初步感受

老師播放鋼琴曲《秋日的私語》并將其作為背景音樂富有感情地朗誦一遍散文詩《秋天的雨》,提問:“這首散文詩的標題是什么?”“詩里都說了些什么?”“聽了這首詩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分頁欣賞,感知理解

第1頁

老師請幼兒集體閱讀自制大書的第1頁,同時配以輕柔的背景音樂,引導幼兒以視聽結合的方式感受作品的優美意境,然后提問:“為什么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打開了秋天的大門?”請幼兒自由回答。在討論的同時,老師幫助幼兒理解、豐富散文詩中的詞匯“溫柔”,然后小結:“原來秋雨過后大自然產生了很多變化,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一扇門,讓我們看到了很多新事物、新景象。”

第2頁

老師帶領幼兒配合音樂閱讀大書的第2頁,引導他們在富有色彩韻律變化的畫面中感受秋天的美,然后提問:“為什么說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呢?”“‘五彩繽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五彩繽紛’造個句嗎?”請幼兒回答,然后小結:“秋天到了,植物的色彩變化很大,好像都換了一身新衣服,秋天是一年中色彩最豐富的季節。”

第3頁

老師帶領幼兒配樂閱讀大書的第3頁,提問:“為什么秋天的雨有好聞的氣味呢?”“這氣味是從哪里來的?”“你還聞過哪些好聞的氣味?”請幼兒回答,然后小結:“秋天到了,各種水果、農作物都成熟了,散發出了誘人的香味。”

第4頁、第5頁

老師帶領幼兒配樂閱讀大書的第4頁、第5頁,提問:“秋天的雨真的有一只金色的小喇叭,給大家帶來一首豐收、快樂的歌嗎?”請幼兒回答,引導他們感知自然界的季節變化,感受豐收后人們喜悅的心情,并初步了解擬人的文學表現手法。

四、完整欣賞,大膽表達

老師和幼兒共同閱讀大書,然后一起朗誦作品內容。老師提問:“你們最喜歡散文詩里的哪一句話,為什么?”

第7篇

一、以樂“引”文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一個生動形象的課堂導入能渲染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情緒,從而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采用背景音樂開場是頗為有效的一種手段。

記得在教《江南的冬景》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時,為了能讓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走進文本,課堂伊始筆者播放了一首輕音樂《夢江南》來創設情境,伴隨著古箏那清脆悅耳、如泉流暢的旋律,學生們仿佛穿越了時空,來到了那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感受著江南冬景的神韻。正當學生心醉神搖之時,筆者便順勢導入:一曲《夢江南》讓我們對江南魂牽夢繞,現在就讓我們跟隨郁達夫一起去領略江南冬景的獨特風采吧。

音樂的渲染奠定了課文的基調,學生在音樂中很自然地進入了文本的情境,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主動探究的學習欲望也由此產生。其實,只要抓住學生的心境,那么這堂課對老師來說,已經成功了一半。

二、以樂“誦”文

在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蘊含著作者獨特的內心體驗,反映著特定的時代背景,但憑一支粉筆,教師的一張嘴,無論如何“曉之以理”,學生都難“動之以情”。“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所以“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聽之善,亦必得于心而會于意”,這就表明音樂長于表達感情,也最容易觸發聽者的情感,引起欣賞者的共鳴。音樂給人的感染作用,更為直接,更為強烈。所以配樂朗誦不僅能打破課堂的沉悶氣氛,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鑒賞力,促進學生更深入地體味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情感,領略文章的語言美、形象美。

同樣以《江南的冬景》為例,在整體感知文本以后,學生概括出作者主要描摹的幾幅畫面:冬日晨景圖、江南山野圖、微雨寒村圖、江南雪景圖。接著,筆者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若讓你配樂朗讀,你將分別選用什么背景音樂?為什么?這一開放式的命題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欲望,調動了他們的審美動機。而要找到與文本相協調的曲子首先必須深入文本中去感悟字里行間所營造的優美意境,體味文字背后所表達的含蓄情感。

第二天,學生來交流他們的成果。甲學生說:“我給冬日晨景圖配上輕音樂《晨歌》。作者筆下江南的冬天早晨溫暖和煦,老翁小孩曝背談天,其樂融融。配上這首樂曲,更能讓我們感受到一份明朗、一絲愜意。”乙學生說:“江南山野圖中描繪了豐腴潤澤的江南冬郊的花草樹木,色彩明麗,蘊含生機。若以《夢江南》這首古箏曲作為背景音樂,更能體現江南冬景獨特的韻味。”丙同學則給微雨寒村圖配上鋼琴曲《雨的印記》,那節奏舒緩的音樂彷佛將我們帶入江南水鄉,感受著微微細雨飄灑臉上的溫柔,享受著那份獨有的恬淡與幽靜。最后一位同學則用《snowdream》這首曲子作為朗讀江南雪景圖的背景音樂。這樣的配樂朗讀時而使人沉浸在悠揚婉轉的古典音樂的意境中,時而又將人帶進語言文字所組成的優美畫境中。總之,整堂課在音樂的渲染下,學生不由自主地融入文本情境中,在朗誦中表達著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在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中分享著歡樂。

除了配樂朗讀,歌詠背誦也很好地體現了音樂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曾記得,每當叫學生背誦古詩詞他們就愁眉苦臉、怨聲載道,就算花功夫背下來了也只是死記硬背,過不了幾天就忘得干干凈凈,默寫更是錯別字滿天飛。可一旦讓他們唱起歌曲來卻朗朗上口、一字不差。試想,若將詩詞變成讓他們唱的歌曲會是怎樣的效果呢?

在教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時我做了一番嘗試。講解完這首詞之后,我播放了一曲鄧麗君演唱的《虞美人》。很多同學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起來,幾遍下來他們就已記得滾瓜爛熟了。更可喜的是,隔了一個月,筆者突擊檢查,默寫這首詞,結果所有同學都一次過關。于是筆者就問他們怎么隔了這么長時間還能牢記,他們說,默寫時《虞美人》的曲調就回旋在腦際,曲調哼得出,歌詞也就記起來了。之后,筆者以同樣的方式教李清照的《一剪梅》、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三、以樂“賞”文

語言文字本身是沒有什么可感性的,只有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學生如入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這樣的課堂才會浮現思想的靈氣,才會飄溢生命的詩意。而音樂恰恰突破了時空的限制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情感空間和想象空間,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音樂的魔力足以使一個人對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對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變而為可能。”以音樂為媒的語文課堂定能撥動學生的心弦,讓學生的思緒飛揚。

《我與地壇》這篇課文的第二部分寫到了作者史鐵生的母親。作者由于身體的殘廢,幾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氣,他非常痛苦。然而還有一個人比他更痛苦,那就是他的母親。課堂上筆者設置了一個環節:找出文中描寫母親的文字,哪些語句特別打動你?并加以賞析。一開始學生總是毫無感情地泛泛而談,根本沒有將自己的情感完全注入其中。可見他們并未走進文本,也未能與文本產生共鳴。而這時音樂就成為學生準確感悟語言的輔助手段和重要橋梁,由滿文軍演唱的歌曲《懂你》漸漸響起:一年一年風霜遮蓋了笑顏/你寂寞的心有誰還能夠體會/是不是春花秋月無情/春去秋來你的愛已無聲/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多想靠近你/告訴你我其實一直都懂你……

第8篇

關鍵詞:音樂課;評價模式;終結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1-0164-01

每學期的音樂課考試,我們總是要求學生將本學期所學的歌曲選一至兩首背唱出來就可以了,音樂考試就完完全全變成了唱歌考試。那么對音樂感興趣,條件好的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會得到一個滿意的分數, 而那些先天條件不足、不善表達的學生成績平平,也就對音樂課失去了興趣。久而久之,考試成績已不能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只是一種手段而已。這種評價方式單調乏味、消極沉悶,嚴重的扼殺了學生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題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而且也不利于教學方法和內容的改革。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音樂素質,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體現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我們的評價標準也應隨之改變,這是一個值得思考、探索的問題。

經過不斷努力、探索,在音樂課的評價中,我創立了自己的評價模式,實現了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模式,打破了以唱定乾坤的模式,使最終的評價能體現學生的學習過程,承認并尊重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個體差異,使他們能充滿信心地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以此來改變現狀。評價的具體內容可根據不同年級、不同教材制定。評價模式如下:

一般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個人的成績以四人總成績為主,加上過程管理的成績(全學期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具體表現如學習態度、紀律等),所以小組中每一位成員的表現都會影響到其他同學,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同時也強調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效性的管理,但主動權仍在學生自身,也就是只要自己努力了,就會有收獲,同時也改變了教師對學生學業成績的權威性評價,使評價更客觀、公正。

每個組員承擔的具體內容是:

一、歌曲部分: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演唱的歌曲,課內、課外都行(歌曲內容健康)如有伴奏更好,這樣就避免了教材內容的單一性和片面性,同時也能更好的引導學生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

二、欣賞部分:這一部分將學生必須掌握的欣賞內容歸為一類,抽簽回答,并給學生三次機會(因為教材中選擇的欣賞內容多數是經典名著,而欣賞畢竟是聽覺的藝術,欣賞的主渠道還是要靠耳朵、靜下心來反復聆聽,為完成教學進度,課后學生沒有機會再欣賞)。每個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興趣都有所不同,為了彌補這一部分個別學生的不足,允許學生將自己在課外了解的有關樂曲、歌曲的相關內容介紹給大家,讓同學們共同分享他們的快樂。讓評價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不要束縛學生的情感世界。

三、配樂詩朗誦:這一部分是根據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所提倡的綜合性藝術表演而拓展的內容。首先讓學生選擇一段適合朗誦的短文(詩歌、散文、課文片段等),根據短文讓學生選擇背景音樂進行配樂朗誦,因為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學習領域,要求學生能找到音樂和文化的結合點,找準背景音樂與短文之間的共同點,以此來培養學生理解音樂、感悟音樂的能力,這一板塊的設計更能培養學生收集音樂、了解音樂和積累音樂信息的能力。

四、綜合類:這一板塊的設置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主動選擇項目如舞蹈、剪紙、手工、樂器演奏等等,使學生在接受評價時具有一定的主動性,促使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優異的成績以此來彌補在其他方面的差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評價的過程中及時征求全班同學的意見,給學生一個合理、公平的成績。

第9篇

一、解讀文本,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朗讀,是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語音,把文章中感人的思想內容傳達給昕者,使之對文章內容和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是作者、朗瀆者、聽者三者之間的一種情感交流。例如。《再見了,親人》一文中,作者多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直呼其名,直抒胸臆,表現朝鮮人民和志愿軍戰士的深情厚誼,老師和學生一起了解這篇文章的背景是解讀文本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從文中所描寫的幾個事件中真正體會到戰爭年代的患難真情,才能真切感受他們的難舍情感,此時,也才能人情入境地跟著作者,跟著志愿軍戰士們呼喊“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二、真情投入。活用技巧。表現朗讀的感染力

把握了文章的感情基調,我們便可帶著自己的切身體會,通過停連、重音、語氣、節奏等朗讀技巧來表現文章的情感。

1,確定朗讀語速。情感基調深沉或悲傷的,我們就應緩慢而厚重;憤慨激昂的則應鏗鏘有力;歡愉輕松的,則要輕快或柔美,有跳躍感;回憶溫情的,則可娓娓訴說,語速適中……

2,把握整體節奏。巧妙的文章結構能更好地表達作者寫作情感,同樣,根據文章結構把握好整體的朗讀節奏和部分情感也能很到位地表現文章的情感變化。比如《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的結構,讓我們隨著文章從贊嘆到惋惜到仇恨,產生了情感上的變化,而我們在朗讀的整體節奏和情感上也要表現出這樣的變化來,這樣更能表現出文章中蘊含著的深刻情感。

3-活用技巧,表現動情處。停連、重音、語調、節奏等在每個不同的語句當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運用,處理好細節,就能起到更好的表現效果。例如讀《祖父的園子》中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墻頭上飛走一只白蝴蝶……”這一段描寫文字美,朗讀起來語音也美,字與字、詞與詞的組合顯出抑揚頓挫,因此,教師在朗讀的時候,可以靈活運用朗讀技巧,巧用語調、語速、節奏的變化,在朗讀中表現出輕快、放松、無拘無束的節奏感,讓靜聽和朗讀都成為一種愜意的享受。

三、雕琢音色,讓聲音充滿個人魅力

每個人的音色和音質都是不同的。但只要我們掌握了正確的發音方法,加之持之以恒的訓練,是可以使自己的音質越來越好的。比如,嗓音太弱,就經常進行高聲的朗瀆訓練;腔音較尖,聲音刺耳,就經常用較輕、較慢、較低、較平緩的聲音講話;嗓音不穩,忽高忽低,就應該力求聲音在運氣、呼吸時保持均勻平衡。

低年級課文《荷花》中有這么一個片段,“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蕩”,伴隨著動聽的輕音樂,輕盈而干凈的女聲朗讀起來了,這樣美的文、美的聲,怎能不讓學生陶醉。

而支玉恒老師在教學高年級課文《海燕》一課時,朗讀頭一句話“在蒼茫的大海上……”學生讀不出“蒼茫”的味道,支老師教學生“聲音不響不太滿不太亮,用上鼻音用氣讀”,講解很簡單,但是他示范朗讀聲音中的厚重寬廣已經讓聽者看到了“蒼難的大海”,這時,老師用自己特有的音色把文本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因此,每個人有不同的音色,每個人也會有不同的聲音魅力,用心雕琢,真心表現,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聲音。

四、聲色光影,媒體布景。營造朗讀真意境

抑揚頓挫的配樂朗瀆,能激起學生對語言的音樂感、節奏感、美感的感受能力。而配樂朗誦,背景音樂的選擇是關鍵。這就需要教師閑暇時也要經常聽聽音樂,在受到藝術的熏陶之余,及時記下曲子的情感主題、能夠表現的音樂畫面、甚至曲子適合的文章。積累多了,配樂朗誦的背景音樂素材便是順手拈來了。

五、巧妙互動。師生同讀,共享朗讀之美

朗讀活動中巧妙地設計師生互動,也是調動起學生朗讀欲望的好手段。如:教師領瀆,提示學生跟讀;教師范讀,指名接讀;師生范讀,學生積極評價;教師參與進學生間的分角色朗讀;教師為分角色朗讀瀆旁白。用自己的語調中的變化來提示和調動學生的朗讀情感……老師要在平時的語文課堂當中嘗試各種不同形式的范讀、師生朗讀活動,在這其中,老師用身體和聲音來指揮和提示學生們,用自己身心的投入來和學生共同品味朗讀的魅力。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 日本国产高清色www视频在线 | 久久99国产亚洲高清观看首页 |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映画 | 色狠狠成人综合网 |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小视频 |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 狠狠干2020 | 欧美69精品国产成人 | 欧美高清一区 |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网址 | 99精品视频在线成人精彩视频 | 久久免费视屏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 色丁香在线 | 91精品一区二区 | 美女羞羞视频免费网站 | 97在线公开视频 | 麻豆成人免费视频 | 丁香婷婷激情五月 | 97色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黄大妮电视剧1~48集免费观看 | 男女一进一出免费视频 | 男人天堂国产 |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精品不卡 |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更新 | 欧美成人免费网站 | 天天久久狠狠色综合 | 人成电影网在线观看免费 | 婷婷久月 | 国产一级真人毛爱做毛片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 | 久久99精品国产 |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 婷婷激情综合网 | 99久久精品免费精品国产 | 免费一级片在线 |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