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6 15:34:22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地質裝備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關鍵詞:地鐵;機電設備;質量控制
1前言
地鐵作為重要的市政工程項目,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施工難度較大,質量要求高,涵蓋了多個組成部分,如土建工程、裝飾裝修工程、低壓配電與照明系統、通風空調系統、給排水及消防系統、通信、信號系統,供電系統等等。為了促使地鐵工程項目施工質量得到有效提升,保證工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就需要科學設計,科學施工,嚴格依據相應的技術方案要求來開展機電設備工程安裝施工,對每一個環節進行有效卡控,促使地鐵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得到保證。
2地鐵機電設備安裝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根據大量的事實證明,由于我國城市地鐵市場發展迅速,市場競爭激烈,往往存在設計周期短,設計過程中,不同專業之間的溝通交流少等情況,這樣就容易導致在地鐵設計和機電設備安裝過程中,經常出現諸多問題,例如:在機電設備安裝施工時,土建設計與機電安裝設計不符,建筑圖紙與機電安裝施工圖紙存在差異;土建預留孔洞、標高與機電安裝實際孔洞的位置存在偏差;設備房屋的具體尺寸、棚頂上橋架的精確位置、各種管線布置路徑、各個設備之間的安裝間距不符合最小安全間距要求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會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到機電安裝工程的順利開展。在機電安裝過程中主要存在著如下問題:機電施工單位沒有及時與其他專業溝通,沒有統籌的安排,導致機電專業施工方與其他專業施工方僅僅對各自的施工專業密切關注,其他各方的施工情況遭到了忽視,造成機電設備安裝時,影響了其他專業的施工,或其他專業施工影響了機電專業施工。造成相互推諉,相互扯皮,不利于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另外,由于施工工期緊,施工人員業務水平差,責任心不強等,在機電安裝施工過程中往往為了趕工期或其他原因而忽略了質量問題,造成設備安裝質量不滿足相關技術標準及相關要求,導致返工,浪費了人力物力,耽誤了工期。因而在工程設計以及施工過程中,各單位要充分重視,以大局為重,綜合考慮地鐵運行的安全性,及時溝通,明確各專業間的接口責任,制定科學的施工方案,合理選擇施工工藝及施工方法進行施工。否則,在機電設備安裝之后,可能存在質量缺陷不能滿足運行要求。
3地鐵機電設備安裝的質量控制措施
在質量控制方面,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分別是主動控制與被動控制;具體來講,主動控制指的是分析存在的風險因素,預測可能出現的目標偏離及造成的損失,之后對相應的預防措施科學制定,將質量監督控制工作給嚴格實施下去。而被動控制指的則是有問題出現于安裝過程中,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施工及早恢復;通過被動控制的開展,能夠有效減小施工偏差,但是之前的施工計劃無法保證。因此,需要盡量將主動控制運用到地鐵機電設備安裝過程中,可以從這些方面著手:首先,嚴格控制給排水工程及消防設備的質量;在地鐵機電設備安裝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為給排水和消防設備安裝工程,包括給水工程、壓力排水工程及消防系統和無壓排水工程等諸多內容。在安裝這些設備的過程中,需要促使系統完整性得到保證,且采取科學的方法試驗系統。此外,機電設備安裝過程中,需要對系統安全性綜合考慮,嚴格控制法蘭、水泵、進水閥門、排氣閥門以及試壓泵等設備的質量,在檢測系統以及試驗系統壓力時,需要對安全值密切關注,避免機電設備自身安全受到系統調試及試驗的影響,從而保證機電設備的安裝質量。其次,嚴格控制低壓配電專業施工質量;在地鐵機電設備安裝施工中,低壓配電專業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具有較多的施工接口和較長的施工周期,因此,就需要嚴格監管和控制低壓配電設備施工全過程。在低壓配電專業設備安裝中,低壓配電柜、動力電纜、電纜橋架以及配電箱和金屬軟管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因為連接設備的關鍵為電柜和鋼槽,那么在低壓配電設備安裝時,需要科學安裝低壓配電柜,且做好基礎鋼槽的接地處理。電柜施工中,需要對低壓配電柜、電控柜充分重視,促使電源裝置的安全性能得到保證,施工安裝質量與相關規定要求相符合。最后,嚴格控制環控系統設備安裝質量;隧道通風系統、車站小系統及大系統都屬于本方面的內容,而大型軸流風機、冷卻機組、水泵、組合式水閥等則是主要設備;在這些設備的安裝過程中,需要對各個設備之間的連通問題充分重視,促使環控系統能夠連續運行,地鐵站臺、隧道及站廳之間的排送風目的也能夠順利實現。同時,將設備吊裝及安裝過程中的空間布置給充分納入考慮范圍,因為地鐵有較為獨特的結構,且環控系統中通風設備規模較大,因此,在安裝過程中,需要將場地、吊裝具體實際情況給納入考慮范圍,以便保證能夠平穩有序的開展安裝作業。在機電工程施工過程中要嚴格過程控制,從施工圖紙審核、施工方案,材料設備進場,施工工藝,試驗檢測到竣工驗收各個環節層層把關,實行自檢、互檢、專檢制度。對施工人員進行施工質量教育培訓,實行包保制度,責任落實到人,保證工程質量。
4質量教育培訓的開展
地鐵機電安裝的質量控制歸根結底是人的控制,是質量控制的根源。加強職工質量意識教育,引入競爭機制,采用制度辦事,使每一位員工樹立強烈的質量意識,施工前通過授課講解,影音錄像、現場指導等對上崗職工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使其對工程概況、施工方案、施工工藝及施工方法、機電工程設備的工作原理、內部結構、設備安裝要求及維護保養、工具和材料等充分認識和理解,培訓結束后進行嚴格考核,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從根源上解決機電安裝工程的質量問題。實踐證明,通過嚴格的質量教育培訓,在機電安裝過程中大大降低了工程不合格率,使施工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工程質量得到有效的保證。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鐵機電設備安裝質量會直接影響到地鐵的運營效果,因此,就需要對其產生足夠的重視,結合現階段地鐵機電設備安裝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采取相應的質量控制措施,提升安裝質量,保證機電設備的正常運行。相關工作人員需要積累工作經驗,提升個人水平,嚴格依據相關規范和要求來進行施工,控制每一個施工環節的質量,保證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整體質量。
作者:田艷召 單位:中鐵七局集團電務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王彩霞.地鐵機電設備安裝及其質量控制淺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6(19):123-125.
1999年,李朝林上任伊始,公司的產值只有64.45萬元,利潤只有26.92萬元,加之事業經費投入的大幅減少和國家勘查項目的銳減,職工大批下崗,技術人才嚴重流失,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公司主業發展停滯,多種經營舉步維艱,單位經濟十分困難。面對重重困難,李朝林意志堅定,充滿自信。在做了大量調研工作的基礎上,他果斷提出發揮勘查專長走專業化發展之路、提高裝備水平走市場化發展之路、登記資源希望區走礦權興業之路三大發展戰略。到2008年,公司實現產值3000萬元,是1999年的48倍;利潤達到1348萬元,是1999年的50倍;人均收入達到32600元,較1999年增長了10倍之多。職工上崗率達到95%以上。
十年來,公司專業隊伍已從原來只有20多人的小項目部發展成擁有生產科、技術科、地震隊、電法隊、測量隊、物探研究室、資料處理室和資源預測室,集預測、設計、勘探、處理和報告提交為一體的專業化隊伍,目前公司擁有研究員5名、高級工程師27名、工程師41名,
探礦權的登記和轉讓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先后獲得了21個區塊的探礦權。探礦權的登記和轉讓,不僅為公司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也為公司今后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特別是登記發現了儲量達3個億的龍家堡大煤田。該煤田的成功發現為全省煤炭資源接續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吉林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為吉林省的煤田地質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十年來,公司共投入6500萬元對設備進行更新、升級和改造。先后購置了世界先進的408和428數字地震儀和相關的配套設備,數據接收鏈達到7346道,同時,先進的電法儀、RTK測量儀和各種類型鉆機設備的不斷引進,極大地提高了公司的市場競爭能力。
摘 要:目前,各項任務研究進展順利,課題目標設定基本合理,課題組各項研究按照任務書計劃安排有序實施,部分研究工作已經提前開展。 在技術示范場地選擇方面,課題組確定了北京市順義區趙全營鎮白廟村南的一處垃圾填埋場和浙江省海鹽縣西塘橋鎮海塘村一處養殖基地作為該課題的2個技術示范場地。目前已經開展了基礎信息收集、場地水文地質狀況勘查、地下水監測井建設、地下水水質監測,完成了微水試驗和滲水試驗,獲得了水文地質參數。這些信息和數據為課題組開展實驗室研究和現場技術示范工程設計提供了基礎和支撐。在試驗研究方面,以示范場地為研究背景,課題組開展了大量的實驗室研究,為開展實際場地地下水硝酸鹽污染修復技術示范奠定理論基礎。主要包括地下水氮污染修復材料和地下水氮污染修復技術開發。在地下水氮污染修復材料方面,課題組研究開發了3種修復材料,包括一種硝化細菌碳源材料、一種氧化劑緩釋材料釋放材料和一種生物-化學聯合修復材料。在地下水修復技術方面,課題組創新性提出了兩種地下水修復技術工藝,一種是基于北方埋深較深的地下水污染修復的非連續滲透反應強地下水污染原位處理技術,該技術在傳統滲透反應墻基礎上,針對北方地下水埋深較深的實際情況,提出的以注射井陣形成的地下水修復系統,該技術具有施工難度小,建設成本低的優點,特別適用于處理較深層地下水污染問題;多級準原位地下水修復系統,是該課題研發的一種新型地下水技術,該技術集濕地處理技術、滲透反應墻技術和地下水井灌技術為一體的地下水修復系統,其具有建設與運行成本低、易施工、對地下水環境的擾動小、靈活性強、適應性強的優點。在成果產出方面,目前,課題組申請專利5項,獲得授權專利兩項,提出創新技術兩項,投稿學術論文6篇,其中SCI論文3篇。
關鍵詞:地下水 硝酸鹽 修復材料 修復技術及裝備
Abstract: Currently, the progress of study goes well,the target is basic reasonable, the job of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smoothly according to the plan, parts of study have already developed in advance. Two typical demonstrate place were chosen, one is MSW landfill which is located in Shunyi County in Beijing, the other one is breeding base in Haiyan County in Zhejiang province. At the two research bases, information collecting,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monitoring wells building,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lug and infiltration testing, all of these already have been finished, and hydrogeological parameter have been achieved. These results can be used in the design of engineering demonstration. On the basis of a great deal of laboratory data, theoretical basis are built about the remediation technology of the pollution of nitrate in groundwater, which was based of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demonstration field. Three kinds of remediation materials developed, including activated carbon material, slow-releasing material of oxidation and biochemical integrated material. Two innovative scientific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re studied. One is unfilled PRB in situ remediation technology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which is proposed basing deeper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 in the north. The remediation technology has advantages of low investment, simple process flow and low cost. The multi semi-in situ remediation of groundwater system is a new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researched and developed through our research. The system integrated the Wetl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s technology and groundwater well irrigation technology as a whole. The advantages of this system are lower cost of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easy construction, small disturbance to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strong flexibility and adaptability. In terms of achievements, there have been five applied patents, two received patents. six papers, which including three SCI, and two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in the research group.
Key Words: Groundwater; Nitrate; Remediation meteri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閱讀全文鏈接(需實名注冊):http:///xiangxiBG.aspx?id=65050&flag=1
英文名稱:Mining Technology
主管單位:長沙礦山研究院
主辦單位:長沙礦山研究院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長沙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1-2900
國內刊號:43-1347/TD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4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2013年新入選 CODE 期刊名稱
R069 壓電與聲光
N052 壓力容器
G189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
E047 亞熱帶資源與環境學報
U562 煙草科技
A501 煙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
E053 巖礦測試
E157 巖石礦物學雜志
C005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E309 巖石學報
V574 巖土工程技術
V037 巖土工程學報
C004 巖土力學
E500 鹽湖研究
T054 鹽業與化工
G962 眼科
G554 眼科新進展
J025 燕山大學學報
H016 揚州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A514 揚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S031 遙測遙控
Z543 遙感技術與應用
S024 遙感信息
Z006 遙感學報
G403 藥物不良反應雜志
G087 藥物分析雜志
G877 藥物流行病學雜志
G514 藥物生物技術
G977 藥學服務與研究
G440 藥學實踐雜志
G008 藥學學報
G527 藥學與臨床研究
M023 冶金分析
M047 冶金能源
M026 冶金自動化
C503 液晶與顯示
N079 液壓氣動與密封
N035 液壓與氣動
G605 醫療衛生裝備
G482 醫學動物防制
G333 醫學分子生物學雜志
G545 醫學臨床研究
* G865 醫學信息學雜志
G281 醫學研究生學報
G480 醫學研究雜志
G265 醫學影像學雜志
G964 醫學與社會
G860 醫學綜述
G844 醫藥導報
G088 醫用生物力學
N074 儀表技術與傳感器
N066 儀器儀表學報
F024 遺傳
G455 疑難病雜志
U054 印染
T104 印染助劑
G089 營養學報
D014 影像科學與光化學
G649 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
B008 應用概率統計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選 CODE 期刊名稱
C109 應用光學
T949 應用化工
D016 應用化學
A580 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
R033 應用激光
A015 應用科學學報
F035 應用昆蟲學報
C008 應用力學學報
E122 應用氣象學報
Z018 應用生態學報
C052 應用聲學
B011 應用數學
B020 應用數學和力學
B001 應用數學學報
F100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M014 硬質合金
L027 油氣儲運
L504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Z538 油氣田環境保護
L033 油田化學
E051 鈾礦地質
K020 鈾礦冶
T916 有機硅材料
D025 有機化學
M036 有色金屬工程
* M504 有色金屬科學與工程
K580 有色金屬選礦部分
M020 有色金屬冶煉部分
N907 魚雷技術
H998 漁業科學進展
Y020 宇航材料工藝
Y008 宇航計測技術
Y024 宇航學報
H909 玉米科學
G518 預防醫學情報雜志
H039 園藝學報
C108 原子核物理評論
Q008 原子能科學技術
C057 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
A038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A654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H269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
A053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M506 云南冶金
B013 運籌學學報
B522 運籌與管理
H989 雜草科學
H293 雜交水稻
Y057 載人航天
C100 噪聲與振動控制
M043 軋鋼
T569 粘接
X036 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N056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992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W010 長江科學院院報
Z029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J066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關鍵詞:煤礦開采,開采技術,發展方向
1.采煤方法和工藝
采煤方法究的深度和廣度都在不斷提高,急傾斜、 不穩定、地質構造復雜等難采煤層采煤方法和工藝的研究有很大空間,主要方向是改善作業條件,提高單產和機械化水平。
(1)開發煤礦高效集約化生產技術、建設生產高度集中、高可靠性的高產高效礦井開采技術。以 提高工作面單產和生產集中化為核心,以提高效率和經濟效益為目標,研究開發各種條件下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采煤裝備和工藝,簡單、高效、可靠的生產系統和開采布置,生產過 程監控與科學管理等相互配套的成套開采技術,發展各種礦井煤層和工藝的進步和完善始終是采礦學科發展的主題。采煤工藝的發展將帶動煤炭開采各環節的變革,現代采煤工藝的發展方向是高產、高效、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基本途徑是 使采煤技術與現代高新技術相結合,研究開發強力、高效、安全、可靠、耐用、智能化的采煤設備和生產監控系統,改進和完善采煤工藝。在發展現代采煤工藝的同時,繼續發展多層次、多樣化的采煤工藝,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采煤工藝理論。我國長壁采煤方法已趨成熟,放頂煤采煤的應用在不斷擴展,應用水平和理論研條件下的采煤機械化,進一步改進工藝和裝備,提高應用水平和擴大應用范圍,提高采煤機械化的程度和水平。
(2)開發“淺埋深、硬頂板、硬煤層高產高效現代開采成套技術”,主要解決以下技術難題。
硬頂板控制技術,研究埋深淺、地壓小的硬厚頂板控制技術,主要通過巖層定向水力壓裂、傾斜深孔爆破等頂板快速處理技術,使直接頂能隨采隨冒,提高頂煤回收率,且基本 頂能按一定步距垮落,既有利于頂煤破碎,又保證工作面的安全生產。
硬厚頂煤控制技術,研究開發埋深淺、支承壓力小條件硬厚頂煤的快速處理技術,包括高壓注水壓裂技術和頂煤深孔預爆理技術,使頂煤體能隨采隨冒,提高其回收率。
兩硬條件下放頂煤開采快速推進技術,研究合適的綜放開采回采工藝,優化工序,縮短放煤時間,提高工作面的推進度,實現高產高效。5~5.5m寬煤巷錨桿支護技術,通過寬煤巷錨 桿支護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有利于綜采配套設備的大功率和重型化,有助于連續采煤機 的應用,促進工作面的高產高效。
(3)緩傾斜薄煤層長壁開采。主要研究開發:體積小、功率大、高可靠性的薄煤層采煤機 、刨煤機;研制適合刨煤機綜采的液壓支架;研究開發薄煤層工作面的總體配套技術和高效開采技術。
(4)緩傾斜厚煤層一次采全厚大采高長壁綜采。應進一步加強完善支架結構及強度,加 強 支架防倒、防滑、防止頂梁焊縫開裂和四連桿變形、防止嚴重損壞千斤頂措施等的研究,提高支架的可靠性,縮小其與中厚煤層(采高3m左右)高產高效指標的差距。
(5)各種綜采高產高效綜采設備保障系統。要實現高產高效,就要提高開機率,對“支架 -圍巖”系統、采運設備進行監控。今后研究的重點是:通過電液控制閥組操縱支架和改善 “支架-圍巖”系統控制,進一步完善液壓信息、支架位態、頂板狀態、支護質量信息的自 動采集系統;乳化液泵站及液壓系統運行狀態的檢測診斷;采煤機在線與離線相結合的“油 -磨屑”監測和溫度、電信號的監測;帶式輸送機、刮板輸送機全面狀態監控。
2.深礦井開采技術
深礦井開采的關鍵技術是:煤層開采的礦壓控制、沖擊地壓防治、瓦斯和熱害治理及深井通風、井巷布置等;需要攻關研究的是:深井圍巖狀態和應力場及分布狀態的特征;深井作業 場所工作環境的變化;深井巷道(特別是軟巖巷道)快速掘進與支護技術與裝備;深井沖擊地 壓防治技術與監測監控技術;深礦井高產高效開采有關配套技術;深礦井開采熱害治理技術 與裝備。
3.“三下”采煤技術
提高數值模擬計算和相似材料模擬等,深入研究開采上覆巖層運動和地表沉陷規律,研究滿足地表、建筑物、地下水資源保護需要的合理的開采系統和優化參數,發展沉降控制理論和 關鍵技術,包括用地表廢料向垮落法工作面采空區充填的系統;研究與應用各種充填技術和組合充填技術,村莊房屋加固改造重建技術,適于村莊保護的開采技術;研究近水體開采的 開采設計、工藝參數優化和裝備,提出煤炭開采與煤礦城市和諧統一的開采沉陷控制、開采村莊下壓煤、土地復墾和礦井水資源化等關鍵技術。
4.優化巷道布置,減少矸石排放的開采技術
改進、完善現有采煤方法和開采布置,以實現開采效益最大化為目標,研究開發煤礦地質 條件開采巷道布置及工藝技術評價體系專家系統,實現開采方法、開采布置與煤層地質條件 的最優匹配。
總結推廣神華集團大柳塔礦、潞安漳村礦實行全煤巷布置單一煤層開采,矸石基本不運出地面,生產系統大大簡化,分別實現無軌膠輪、單軌吊輔助運輸一條龍,從井口直達工作面, 同時實現了綜采與綜掘同步發展,生產效率大幅提高的經驗的同時,重點研究高產高效礦井開拓部署與巷道布置系統的優化,簡化巷道布置,優化采區及工作面參數,研究單一煤層集 中開拓,集中準備、集中回采的關鍵技術,大幅度降低巖巷掘進率,多開煤巷,減少出矸率;研究矸石在井下直接處理、作為充填材料的技術,既是減少污染的一項有力措施,又簡化 了生產系統,有利于高產高效集中化開采,應加緊研究。
5.小煤礦技術改造和機械化開采技術
實施國家關閉小煤礦,淘汰落后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提高平均單井規模的技術政策,開發小型煤礦機械化、半機械化開采技術和裝備,改進小煤礦的采煤方法和開采工藝,提高采煤 工作面的單產和工效;提高小煤礦的頂底板控制技術水平,最大限度地減少頂底板事故率。
6.煤炭地下氣化技術
煤炭地下氣化技術是將處于地下的煤炭進行有控制的燃燒,通過對煤的熱化學作用而產生可燃氣體的過程。煤炭地下氣化技術屬于一種特殊的采煤方法,它屬國際首創。煤炭地下氣化技術具有投資少、工期短、見效快、用人少、效率高、成本低 、效益好等優點,尤其適合我國煤礦地質條件復雜、劣質煤比例高、“三下”壓煤嚴重的具體國情,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應繼續研究完善“長通道、大斷面、兩階段”和“礦井 式氣化”兩種典型煤炭地下氣化工藝,進行較大規模的地下氣化試驗研究,摸索實現“兩個控制、三個穩定”的技術途徑,并實現連續、穩定生產探索應用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魏同,張先塵,王玉浚.中國煤炭開發戰略研究.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 錢鳴高,何富連,李全生等.綜采工作面礦壓顯現與支護質量監控.中國煤炭學報,199 5(7):48-51.
新儀器新設備投入不足:近年來,除專業野外測量隊以外,其余野外測量工作還僅滿足于測點放線等工作,新的全站儀、GPS定位等先進設備使用和投入不足,這不僅影響測量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也限制了測量工作人員操作和綜合能力的提高。新科技新理論新知識接受速度慢:由于地質勘查單位分布分散,長年野外作業,經常遠離大城市,接收新科技新理論新知識渠道較少。有些地勘單位野外測量人員長期不足,又忙于工作,沒有機會抽出時間系統地接受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的培訓。加之計算機技術和衛星定位技術的應用,近年來地質測量理論和知識更新發展又快,學習和培訓跟不上,與社會拉開了一定的距離。
總體實力機構設置有待加強
測量工作總體實力有待加強:陜西省煤田地質局(公司)現有測量工作人員130多名,其中本科以上學歷53名。有兩個單位分別具有測量甲級和乙級資質,其它單位僅有丙級資質,這些單位曾經奮戰在陜西和西北地質勘探一線,為行業發展和國家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地質測量工作相對于行業總體發展速度和水平還比較滯后。由于種種原因,現有工程測量人員大多忙于常規的地質測量工作,對新理論、復雜工程條件下測量工作接觸少,承擔較大工程測量的能力和經驗不足。機構設置不健全:多年來全局(公司)機關僅有1名測量主管人員,下屬各隊地質科有的設有測量主管有的沒有,各野外分隊(除測量分隊外)僅有測量人員,沒有測量技術行政管理組織,不利于單位測量工作長遠規劃和接序發展。總之目前地勘測量科研人員數量少,科技攻關能力弱,科技成果較少,難以適應公司“地勘立局,礦業興局,多元發展”的工作需要。
對策
1建立管理體系更新儀器設備
建立自上而下的組織和管理體系:要建立自上而下“局、隊、分隊”不同層級的測量技術管理網絡,根據不同單位規模和技術要求,賦予相應的技術(行政)管理權限,以便進行技術規劃和管理、人員交流和培訓、隊伍建設和長遠發展。根據工作需要,更新儀器設備:相對于地勘其它設備,測量儀器設備投入費用并不大。只要局隊重視,根據各單位工作性質配備較先進的儀器設備,可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也促使單位測量人員不斷學習,使測量能力和水平與社會科技發展水平同步。
2配足工作人員加強培訓
配備和充實足夠的工作人員:各野外地勘單位要根據工作需要配備充足的測量人員。要把測量人才發展納入局隊專業技術人才發展規劃,從研究生、大學本科、高職、中專技校生中逐年補充優秀學員以充實隊伍和培育新鮮血液,形成測量人才在學歷、職稱和年齡上的梯隊結構。加強培訓,提高廣大測量工作者技能和水平:局隊要制定測量人員培訓提高計劃,分批次分層次逐年提高測量人員專業技術能力。每年安排適量測量人員到高校及工程單位去學習和深造,更新測量人員知識和能力體系,并聘請高校教師、技術專家進行新理論和行業發展前沿動態講座,拓展測量人員視野,提高業務技術水平。要認真落實局“5511”人才培訓工程,實行專業技術人員“導師制”,技術工人“師徒制”,簽定“導師(師傅)與學員(徒弟)培養責任書”,落實培訓內容,在工作和實踐中有針對性地培訓學習,加強對測量工程技術人員專業技術繼續教育的培訓和考核,將培訓考核成績納入年度考核、職稱評定及工資定級等范圍,逐年提高測量人員技能和綜合素質。
3提高創新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積極參加省測繪學會及各分會舉辦的測量年會和技術研討活動,鼓勵測量技術人員撰寫測量技術論文,與同行進行技術交流。積極與兄弟單位開展各層次的技術合作,共同解決工程建設中遇到的技術疑難問題。根據國家和行業技術發展需求,結合單位工作實際,有計劃地確立不同層次科研課題(或項目),并積極爭取上級和同級單位多方面的資金支持,和相關科研單位合作,有步驟地破解工程建設中的系統性技術難題,比如,煤田地質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現代礦井地質與測量信息系統的建立,以及如何發揮其在現代礦井地質預報和地質保障中的作用等。通過這些技術攻關,提高煤田地質勘查單位測量人員綜合技術能力,提升單位測量工作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從管理體制和機制上,鼓勵引導測量人員從事測量科研工作。建立課題申報立項制度,認真執行科研項目管理和經費使用管理制度,完善科研激勵和獎勵制度,確保測量科研工作有組織有課題有經費有制度有保障出成果。
【關鍵詞】:振動打樁機;碎石;擠密樁
中圖分類號: TU5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本單位使用振動打樁機施工碎石擠密樁, 還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的事,可以說是一項新工作,有很多問題還處在認識與摸索的過程之中。特別是對保證施工的質量, 還不能做到有完全的把握, 因此在這里只就本單位在具體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來作簡單介紹。本單位所使用的振動打樁機是組合式產品, 立柱和錘頭是由浙江瑞安生產的DZ-30型號,機架底盤則是由我單位探礦修配廠仿造蘭建機械廠而生產的60型號滾杠式底盤,設計深度能夠打到21m,原來計劃安裝60型號錘頭,但是最終只買了13m立柱, 因此目前只能打到10m以內。
二.施工方法與措施
本單位使用兩種沉管,管徑為325mm 和377mm,側開活門式投料口。樁頭采用四活瓣式錐形樁頭,張開時其內徑和管子徑相同。封閉時呈現出一個密封的圓錐體。沉管后采用孔口投料和管內投料相結合的方式將碎石灌入到樁孔內,通過憑借打樁機產生的壓、擠、振的作用力將碎石擠密壓實,從而形成較大的碎石樁體并擠密樁間土形成復合地基,增強軟弱地基的承載力和穩定性。為了確保每條樁都能夠達到滿足設計承載力的要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首先要了解場位的工程地質資料。它包括各類土的物理力學性質, 土體結構、成分、含水量以及地下水位埋深。
2.設計要求復合地基承載力。
3.正式開工前應該要工程試樁,計算確定施工技術參數, 它不僅包括樁長、布樁形式、分設填料量、密實電流,也包括留振時間,提管高度,貫入度等。
4.確定施工過程中的檢測質量標準以及質量檢查方法。
4.1我們在施工過程中所采取的具體質量控制指標是:
4.1.1 密實電流: 通常要求振動密實電流應該要比沉管電流大20-25A。
4.1.2 分段填料量:要求應該從管內下料。每次填料用量要適中,過多則會導致降低擠密的質量,過少則會影響施工的進度,一次填料在孔內充填的高度不應該超過1m,一般應為0.14m。
4.1.3 提管高度:提管高度非常重要,若每段內下料的用量較多,則可以采取提管高度的方法來控制樁體密實的厚度,達到成樁質量的穩定可靠,提管高度一般我們要求在1~1.5m。
4.1.4 留振時間:應該控制在15~20s之間。
4.1.5 貫入度:應該在留振時間內不大于3cm。
施工過程中的檢測質量標準和質量檢查方法,應該采取有關文獻推薦樁身碎石密度的標準:
在樁中心處進行重型動力觸探,滿足全樁平均擊數N(63、5)> 8擊,存在有N(63、5)< 8擊的局部深度段情況時,按以下公式來計算局部欠密系數K’,K’=。
K’——局部欠密系數。
N(63、5)欠密段內的平均動力觸探擊數。
L——欠密段長度(m)。
合格標準為K’< 1.33。
三.施工結果及分析
采用以上的標準,運用動力觸探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監控手段,對于我們地質勘探單位來說設備不存在問題,方法也基本上可行,能夠保證施工質量。施工得以實踐證明,我們所采用檢測方法,技術指標以及檢測標準都是切實而可行的, 例如我們所施工的寧夏吳忠市物資局綜合樓碎石擠密樁工程, 總共布樁有874根, 采用上述的檢測指標和技術指標進行施工質量監控,在施工工程結束之后,經過寧夏自治區建筑質量監督檢驗站檢驗,處理后的復合地基承載力基本上滿足設計的要求,質量達到合格。吳忠市物資局綜合樓碎石擠密樁試驗的結果見下表:
稍密的砂類土振動打樁機沉管非常困難。原因在于砂土地層在振動錘的連續振動之下,土層顆粒在激振力的作用產生下下沉、位移、密集、重新排列組合成為新的更加密實的結構形式。軟弱粘性土施工過程中土層容易隆起。通常隆起約50~80cm。原土結構遭到破壞,導致強度降低,而且樁周土的約束力又小,影響到樁體的密實程度,失去了地基處理的意義。孔口下料時在沉管成孔的過程當中, 當樁管通過樁管提離淤泥、淤泥層成孔時, 淤泥又漏回到原處, 給施工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之處。 而在管內下料時,由于成樁直徑很大,基本上將相鄰各樁連接成為一個整體,而且在地面隆起嚴重時, 樁體密實程度很差。
四.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及對策
1.采用振動擠密樁加固后的沉降量和地基承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周圍土對樁的約束力。如果周圍土過于軟弱,會導致土的側向約束力始終無法平衡填料擠入孔壁的力, 就會始終不能形成樁體,也就不會達到復合地基強度。而對成樁所需土的最低強度意見不一。1979年2月,日本新吉見合在我國南京召開的振沖置換法加固技術鑒定會上提出地基強度不應低于20KPa,該法加固軟弱地基時要求地基土不排水抗剪強度應不小于19.6KPa。在這個問題上,還應該深入認真的研究,以便積累更多的經驗。如果地基強度小于20KPa,應該慎重選擇使用這種方法。
2.振動擠密樁還處在半經驗半理論的狀態, 其最終沉降量復合地基承載力以及計算方法均不成熟, 大都是以經驗數據作為設計參數。因此在應用中要依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通過參照前例,經過試樁來完善和修改設計。例如,太原某廠編織袋廠房地基處理, 原設計為振動擠密砂樁, 毛砂作真料, 充盈系數為1.3。但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地表 1m 以下的土質呈現為軟塑狀,成樁以后的效果很差。在經過施工單位、設計單位以及建設單位共同研究后,決定改為振動擠密碎石樁, 充盈系數為2.0,原打完的砂樁進行重打,之后再經檢驗,符合設計要求。
3.樁距的確定是當樁徑選定后, 一般應根據天然地基的土質情況和設計承載力的要求,通過現場試驗來確定樁距和樁體的填料用量, 當由于施工工期等因素不具備試驗條件時, 可根據以往施工經驗來確定, 一般樁距 L =2.0~3.5倍樁徑,對軟質粘性土取較小的樁距, 對砂質,土取偏大的樁距, 對粘性土和填土地基置換率取值在0.1~0.25之間,對飽和軟土取偏高值, 對砂土地基取值可小于或等于0.1。在飽和粘性軟土地基中, 擠密樁置換面積和樁體的密實性對地基的加固效果起決定作用, 樁距小, 有利于樁間土的排水固結, 為了提高對飽和粘性土基的加固效果, 樁距不宜大于3.0倍樁徑。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本文的討論我們知道影響振動打樁機施工碎石擠密樁質量的因素非常多, 但是只要施工場區技術參數、地層條件適應確定無誤,振動打樁機施工碎石擠密樁處理軟弱地基的產生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參考文獻】
1. 劉軍玉.液壓振動打樁機設計[期刊論文]-農業裝備與車輛工程2007(12)
2. 蕭琴 漢欣利V系列高頻液壓振動打樁機[期刊論文]-工程機械與維修2006(5)
3. 盛蘭 V-250型高頻液壓振動打樁機[期刊論文]-工程機械與維修2006(10)
4. 王安德.高金川.胡郁樂.振動沉管中的一種"反常現象"的處理及原因分析
[期刊論文]-地質與勘探2000,36(2)
5. 李智 應用免疫遺傳算法優化設計防汛打樁機激振器[期刊論文]-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4(3)
6. 霍曉強.周傳立.李思鼎DZ60KS型振動樁錘的試驗研究及改進措施[期刊論文]-建筑機械2000(11)
7. 王玉興.羅錫文.鄒廣德.張為春汽油內燃式防汛搶險打樁機研制[期刊論文]-農業機械學報2000,31(5)
8. 陳建業.張希恒.包繼德.張海峰樁架過載保護裝置的設計及使用[期刊論文]-建筑機械化2004,25(10)
【關鍵詞】不良地質段;高邊坡;施工技術探討
引言
國內由于技術和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公路災害發生頻繁,造成了巨大損失,
這早已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公路保通搶通工作從公路建設到公路的運營都在進行。90年代以來,人們對公路邊坡災害的關注越來越多,投入的科研技術和財力也在逐漸增加,公路邊坡災害的預防及處治工作逐漸形成了一門新興的技術和科研項目。到目前,公路災害理論(在地質災害理論方面研究的特別多)正走向成熟。因此,在道路高邊坡工程實施過程中,特別是在勘探、設計、施工、維護過程中均予以高度重視,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道路高邊坡的穩定,減少安全隱患,預防產生地質災害,保證道路施工和運營過程中的安全。
一、國外道路研究及發展趨勢
國外經濟發達地區和國家如美國等由于其經濟水平的保障,使得他們在公路
建造以前,就已經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公路災害的可能發生率,即在公路選線、設
計階段,通過充分的現場勘查調查取證,通過避讓工程地質不良地段或通過采取
足夠的防治措施,使得干線道路所經過之處地質狀況穩定,利于施工建造;同時
在設計和施工時,工程質量得到充分的保障,建成后通過監控系統進行實時監控
與快速應急反應,能控制或避免并降低災害發生的可能性,減少災害發生造成的
各種損失;同時國外發達國家十分重視對潛在災害區的用地使用限制,這些國家
相繼開展了災害研究成果轉化的立法化工作,其一般原則是在潛在災害高發生區禁止土地使用,中等災害區可有條件使用土地,低災害區及無災害區不限制土地使用。
二、道路高邊坡設計措施
在巨大的自然災害面前,如何能夠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的減少災害所造成
的損失,將極大的提高道路運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減少因為災害進行搶通和修
復的費用與時間。因此,研究城市高邊坡突發災害預防處治關鍵技術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道路交通較為繁忙,最大邊坡高度將近50 m,一旦發生邊坡事故,極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而且也會給搶險搶修帶來較大的困難。因此,高邊坡路段按安全等級一級的邊坡進行勘察設計,按照《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要求,巖質邊坡30 m以上、土質邊坡15 m以上應采用動態設計法進行特殊設計,應提出對施工方案的特殊要求和監測要求.應掌握施工現場的地質狀況、施工情況和變形、應力監測的反饋信息.必要時對原設計做校核、修改和補充。
(一)影響高邊坡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高邊坡工程實踐表明,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因素數量眾多、類型復雜,總的來說可以分為邊坡幾何特征、地質條件和影響因素三類。邊坡幾何特征包括自然邊坡地形地貌和開挖邊坡的幾何尺寸,其中自然邊坡地形地貌特征是邊坡內在地質條件在幾何上的表現,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同類邊坡的穩定坡角和坡形;地質條件是邊坡變形或失穩的物質基礎。影響高邊坡穩定性的地質因素包括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巖體結構、水文地質條件等;影響因素為邊坡變形或失穩提供了外動力。影響因素或觸發條件主要包括切坡、爆破、降雨、地震等。其中,邊坡幾何特征和地質條件為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基本地質條件,反映天然狀態下邊坡穩定性程度,與影響因素共同作用反映不同情況下的邊坡穩定性程度。
高邊坡的不穩定容易引起地質災害,對于一般的滑坡、泥石流、坍塌體,應以清方為主;對于大型的滑坡、泥石流、坍塌體,應以適度展線方式翻越;對于因水流沖刷而路基難以穩定的路段,應適當增設鉛絲或鋼筋石籠擋墻,水流項沖路段要增設丁壩等調治構造物;對于跨河橋梁倒塌或受損路段,要填筑墩臺、架設鋼橋。
(二)高邊坡穩定性快速評價方法如下:
(1)首先判斷邊坡是否為擾動巖體,若為擾動巖體或散體結構邊坡,并研究其成因機制。
a.若為古滑坡或變形體形成的擾動巖體,則在工程開挖的情況下,產生變形
破壞的機率極大,邊坡穩定性極差,必須采取強支護措施;
b.由構造形成的松動巖體或全風化的散體結構巖體,在坡度大于50。坡高超過20m時,邊坡穩定性差,必須實施強支護措施,并開挖一級支護一級。
(2)對存在不利的控制性結構面的未擾動巖體邊坡,研究結構面方位及結構面特性,定性分析邊坡變形破壞模式和穩定性狀況。邊坡可能產生大規模塊體失穩或以該組結構面為底滑面的滑坡,必須采取強支護措施。
三、高邊坡加固施工
(1)高邊邊坡開挖。原則:邊坡開挖應遵循“自上而下、分級施工、跳槽開挖、及時支護”的逆施工法進行。開挖一級防護一級,及時運走土方;邊坡開挖過程中必須保證邊坡的穩定性、平整度及坡率;對巖體破碎地段和巖層傾向與坡面呈小夾角地段,要隔斷開挖。
開挖方式:為保證施工過程中的邊坡穩定和質量安全,本工程石方邊坡的開挖采用預裂光面爆破施工,對土夾石等地質復雜地段,采用小孔徑手風鉆鉆孔,弱松動爆破方式整修成型,平臺則采用淺孔爆破方法施工;對土質邊坡則采用人工輔助、機械開挖。
排水:邊坡開挖前做好山坡截水溝,引走地面水。沿坡頂走向修筑排水溝疏導雨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滑坡。截水溝溝底縱坡陡于l:2時,溝底應增加耳墻,確保穩定。截水溝、排水溝、急流槽等排水設施要銜接順暢,不能出現積水滲水現象。
驗收:邊坡開挖后.要對邊坡設計尺寸、坡度、平整度、半孔殘留率等主要質量技術指標進行檢查驗收;對欠挖和超挖進行修正處理,最終必須達到設計文件要求。
(2)掛網噴射混凝土。施工工藝:搭設腳手架----整修邊坡----制作安裝設置排水孔----第一次噴射混凝土----鋼筋網制作、掛網----第二次噴射混凝土----養護----拆除腳手架。
搭設腳手架:鋼管支架立柱應置于平整堅實面層上并做好排水,腳手架跨度、步距、立柱間距必須同時滿足設計和構造要求;鋼管架與邊坡壁面之間必須設置剛性拉結,確保施工安全。坡面整修:清除浮石、巖碴,補砌空洞,用高壓水沖洗受噴面.加固局部不穩定處,對較大的裂縫進行灌漿或勾縫處理.設置一定數量的泄水孔等。
掛網:將鋼筋網與錨桿交接處焊接,以保證噴射混凝土時鋼筋不移位。
噴射混凝土施工:第一,坡面的清理和檢查。噴射混凝土之前,用清水將坡面沖刷干凈,濕潤巖層表面。第二,噴射作業。在正式施工前進行試驗確定出合理的參數,如水壓、風壓,噴嘴與受噴面間距離、一次噴射厚度等。噴射混凝土機械安裝調試好后,先注水后通風,清通風路及管路,料斗上口設篩網,避免超徑骨料進人機內。合理噴射混凝土順序,噴射時噴頭正對受噴面,均勻緩慢地按順時針方向移動,應保證連續上料、連續噴射。
四、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的措施
只有充分認識了災害對公路的影響和危害度,才能避其危害,做到有的放矢、
有備無患,確保搶通人員的安全,達到盡快搶通公路的目的。
(1)災害是動態的,搶通方案要隨時調整。對公路來說,災害不僅具有破壞力大、范圍廣、類型多的特點,而且還是動態的、反復的。一條已經搶通的道路,在余震或暴雨后,又可能是面目全非,還需要再次投入力量搶通保通。同時,公路搶通有別于公路建設,完全是在沒有通過探查手段摸清滑坡、泥石流、坍塌、
堰塞湖等地質條件的情況下進行的,搶通方案完全憑工程技術人員的經驗來制定。因此,在實際搶通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現場進展情況對方案進行必要的調整。在有感余震、暴雨、泄洪等發生后,要重新評估已搶通道路的安全狀況和原有災害的危害度,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道路通暢。
(2)加強施工過程中的管理。本類工程的特點決定了在實施中必須強化安全管理工作,否則極易產生重大的質量安全事故。本工程的爆破作業較多,施工現場應加強對炸藥的管理和作業方案的審批、爆破實施的警戒監控等;由于腳手架傾角較大,沿水平方向產生較大的水平力,腳手架和邊坡(巖面)之間應設置可靠的剛性連接;因高空作業較多,各專業隊組應明確劃分安全責任范圍.避免交叉作業,盡量避免高處墜落和物體打擊事故;做好截排水和其他輔助措施,減少施工期間降水對邊坡穩定的影響。
(3)要將道路搶通與恢復重建有機地結合。現在搶通的道路為臨時性的公路,
下一步恢復重建時這些道路不可避免地需要重新勘測和重新修建。因而在保證通
行的前提下,工程規模要適當控制,不可一味追究高標準。同時,大量廢棄方的
處理要合理,既要避免造成新的災害,也要注意保護好生態和自然環境。
(4)開展新的設備器材研制,為施工作業的某些環節提供適于搶修特點的新型裝備。根據搶修現場的要求和維修器材的裝備情況,搶修作業的挖裝問題是個極需加強的環節。目前,搶修現場尚無理想的設備可供選擇,因此,應首先考慮研究解決用于搶修的挖裝設備問題。對于運輸設備,雖然不盡理想,但目前現場所具備的平板車、低邊車、翻斗車、汽車等運輸機具在進行選型配套后,尚可選擇使用。
(5)尊重客觀規律,講究科學救災。在制定搶通方案時,要綜合比較大線路的改變、小的線路調整、沿老路搶通等多個方案,對特大震災點能避則避,能繞則繞。
結論
工程實踐表明,解決邊坡工程問題首先應在選線上下功夫,對規模大、分布廣、治理難的不良地質路線應該避免繞避,細致考慮地質構造,避免在復雜的不良地段開挖高邊坡,不良地質段道路高邊坡工程是關系到道路和周邊建筑物安全的重點工程,在工程實施中應嚴格按規定進行地質勘察、動態設計、規范施工,從而達到確保工程質量經濟合理、安全適用,造福社會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交通部.交公路發[2005]441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山區公路建設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導意見”.2008
【2】張世賢.工程搶修中采用碳纖維加固的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2006.
【3】徐越文,魏海濱等.新材料在國防交通搶修裝備中的應用研究[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