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地質勘察測繪優選九篇

時間:2023-10-09 10:53:07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地質勘察測繪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地質勘察測繪

第1篇

關鍵詞:巖土勘察工程;地質測繪;意義;探析

中圖分類號:P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在巖土勘察工程,不僅涉及到了工程學、化學、巖土力學,而且還涉及到了環境學、水文、氣象、地質等,所以,極其復雜,而地質測繪技術的應用,有效地降低了工程的難度。因此,對巖土勘察工程地質測繪的意義探析有其必要性。

一、重要性分析

在巖土勘察工程中,地質測繪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研究擬建區域的地層、巖性、構造、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及地理地質現象,對工程地質條件予以初步評價,為選址、橋梁隧道位置、選公路路線及勘探方案的布置提供依據。工程地質測繪將測區實地調查搜集的各項地質成果,經過分析整理,按一定比例尺填繪在地理基礎底圖或地形圖上的工作。

地質測繪,簡單來講,就是測量和繪圖的統稱,在實際工作中,通過自然地貌和人工設施來進行實地或模擬依據規定比例尺要求的測量調查活動。測繪對國家經濟建設起到了廣泛的作用,如城市規劃,土地資源的利用,地質資源勘探等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二、巖土勘察工程地質測繪技術的應用

1.GIS技術的應用

目前,在國內外的勘察工程中,GIS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工程進行帶來了很大的方便。GIS技術是一種綜合性的現代化技術,其融數字化測量、一體化測量、掃描矢量化以及數據等各項技術的長處,現結合相應的專業GIS系統,為工程創造出極大的效益。

首先,在巖土勘察工程中,GIS技術的應用,為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數據,這些數據不僅詳細、科學,而且具有很強的規范性,推進了地質測繪技術的智能化發展。

其次,在巖土勘察工程中,GIS技術的應用,滿足了地質測繪的各項標準和要求,實現數據的采集、分析、處理、存儲,結合當前的三維可視化技術,在保證其質量的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數據種類、解決了地質測繪中數據信息量大、處理方法過于復雜的難題。

因此,在地質測繪中,GIS技術的應用,既滿足了不僅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將人們從繁忙的數據工作中解脫出來,投入到工程決策當中,而且,從客觀上講,提高測量的準確度和精度,避免了由于人為造成的失誤和誤差。

2.遙感技術的應用

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大力發展,衛星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在巖土勘察工程中,遙感技術的應用使得地質測繪取得了更大的進步,目前,遙感技術已經成為地質測繪技術發展的標志。與傳統形式下的地質測繪技術相比,遙感技術的應用,一方面,擴大了地質測繪的范圍,提升了測繪優越的經濟性能,另一方面,展現了現有地質測繪的實效性,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

目前,在巖土勘察工程中,遙感技術最為主要的關鍵技術就是多光譜航空攝影,極大地增強了圖像的清晰度和辨析度,為此,需要技術人員加大研究,進行保證為地質測繪帶來更大的積極影響。

3.數字化技術的應用

對于傳統形勢下的巖土勘察工程,工程所用的各類圖紙大都是手繪而成,這樣,不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不能夠保證圖紙的科學性和精確性,進而對工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有效解決以上問題,采用了具有高度優越性的數字化技術。

一方面,在地質測繪中,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技術所采集到的數據和圖像,經過系統和數字化技術的處理,使這些數據成為數字地質圖紙,并且結合專業的軟件修復,進而就會得到工程所要的地質圖紙。

另一方面,地質繪制作為整個巖土勘察工程最為關鍵也最為突出的技術難題,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圖紙繪制的自動化修補,同時,結合相關的系統,還可以分析出地質的幾何特征以及地質屬性和環境屬性,構成區域網絡,實現數據和資源的共享,所以,這對巖土勘察工程而言,具有更大的促進意義。

三、強化地質測繪技術對策

正如我們所知,巖土勘察工程中的地質測繪,不僅要嚴格的質量標準,而且對技術要求較高,是一項系統性極強的工作。因此,在地質測繪中,不僅要加強對現代先進技術的應用和推廣,而且還要保證工作中,各個單位的之間的協調合作,進而才能達到應有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因此,針對目前我國巖土勘察工程地質勘探的現狀,提出了以下解決性的對策:

1.培養高技術人才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與人才的培養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巖土勘察工程中,地質測繪技術要想取得更好的效益和發展,就要加大人才的培養,培養出一批具有知識和能力的新型復合人才,適應當下社會的發展。首先,要以培養具有扎實的測繪基礎知識和技能,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建設、運載工具導航與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設、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等測量工程;其次,還要了解現代新型技術,如對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研究和應用的專業技術人才,進行更好地推動我國地質測繪的發展。

2.重視測繪結果的研究和評價

在巖土勘察工程中,主要有用的是克里格法解決地質測繪中測繪部署的問題,并且在測繪的過程中,引進了大量的先進儀器和設備,極大地提高了測繪的可行性和準確性。但是,在巖土勘察工程中,相關人員以及技術人員卻并不重視對地質測繪結果的分析和評價工作,進而影響到了測繪技術的發展。 因此,需要勘察人員充分認識到測繪結果評價的重要性,從工程的實際出發,全面分析和評價測繪結果,從中總結經驗和不足,同時,在保證各項數據的可靠性和精確性的基礎上,加強對新技術的分析和研究,并且有效地應用到地質測繪中,全面推進測繪技術的發展。

充分發揮監理單位的作用

根據相關的調查發現,在我國的巖土勘察工程中,監理單位的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一方面,不僅影響了地質測繪的質量,另一方面,還對工程效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到整個工程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因此,需要充分認識到監理單位的重要性和作用,規范工作的程序,保證每一道工序的有效完成,加強對地質測繪工作的全方位監督。

4.規范工作程序

要想保證工程地質測繪的質量和效益,就必須要規范蕘程序。在實際的測繪工作中,其流程一般為實地考察、相關數據、信息的采集及處理、繪制地質圖紙、出具地質測繪報告等等,為此,需要嚴格按照以上工作程序,以現行的標準和規范進行,規范各項操作,進而保證巖土勘察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在巖土勘察工程中,要將整個工作分為不同的階段,由淺入深地分析過程巖土地質的情況,防止測繪工作中的疏忽、遺漏或片面性,使整個巖土勘察工程一步一步逐漸深入地進行,就可以避免在巖土勘察工程中犯重大的、全局性的錯誤。

總結:

總而言之,近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地質測繪技術得到更大的發展,而且還有一些新的方法進行正建立、引進和革新過程中,為巖土勘察工程提供了更大的便利,這些先進技術和方法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巖土勘察工程的精度、廣度、深度和工作效率,對整個水文地質科學的發展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巖土勘察工程中地質測繪的應用具有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姜廣磊.工程勘測技術應用分析[J]. 科技與企業. 2012(15)

[2]吳學春,孫衣春,丁建文,吉鋒.南水北調東線工程3個疏浚泥堆場踏勘調查及試驗[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 2012(04)

[3].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IS技術測量水庫淤積實例探究[J]. 中國水運(下半月). 2012(10)

第2篇

關鍵詞:數字化測繪技術;地質勘察;特點;發展

前言

數字測繪技術在工程勘察中占了主導地位,決定了整個工程建設的質量,數字測繪技術在工程勘察中為提高數據的準確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與此同時,使得工程建設的質量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本文詳細的分析了數字測繪技術在地質勘察中的應用。

一、數字化測繪技術的優勢及特點

1.測圖的精度高

與以往的測繪技術相比較,數字化測繪技術具有很高的測量精度,這樣在對地圖進行測繪的時候,就可以盡量的減少不必要的誤差,使得其精準度越來越高。同時在使用這種技術進行地圖測繪的時候,如果地圖圖形之間的距離在300以下,并且等待測量的物體的誤差在3mm以下,這樣成形之后的圖形就不會出現任何的精度損失,例如:在測量圖形時經常見到的展點型、方向型等誤差也不會發生,從而就從根本上保證了測量結果的準確。

2.自動化的程度高

由于數字化測繪技術能夠利用計算機對信息數據進行有效的計算和統計,并且能夠自動化的選擇圖標的符號以及信息的認識和辨別,所以該技術是一種智能化技術,同時它在繪制地圖的時候比手工繪制的更加規范和完美。此外,運用數字化測繪技術進行工程測量的時候,可以有效降低因為人為因素而造成的誤差。

3.對GIS的信息源加以運用

到目前為止,GIS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GIS在不斷的完善,而數字化測繪技術可以為GIS提供很多有用的數據資源,同時也可以方便工程在后期測量中,對GIS數據的運用。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數字測圖系統已經能夠與GIS所提供的數據信息進行沒有縫隙的對接了,由于數字化測繪技術還在不斷的發展,所以測圖系統能夠更加全面的與GIS提供的數據信息進行融合。其中融合的方面主要包括兩個,其一是收集目前國土地籍、城市規劃等比例尺比較大的空間數據,并且將其與GIS數據信息進行更好的融合運用;其二是在對野外進行測量的時候,可以為GIS提供更好的數據信息。

二、數字化測繪在地質勘察中的應用技術和方法

1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

在進行地質勘察的時候,一個經常會用到的技術就是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是現代信息科學及其延伸的一部分,在地質勘察中運用數字化測繪時,地理信息系統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所應用到的科學技術非常的多,其不僅包括有計算機科學技術,而且還包括測繪遙感科學與技術以及空間科學信息科學與技術等。由于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所運用到的科學技術非常的多,因此其所存在的優勢也是非常的明顯的。其不僅能夠對地理數據進行采集,在采集之后還能對地理數據進行相應的分析,在進行數據分析之后還能對數據進行相應的存儲。由此可以看出,在地質勘察中運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其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行,數字化測繪在地質勘察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相信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未來將會朝著數據多維化、平臺網絡化、系統集成化的方向發展。

2 攝影測量

在對地質進行勘察的時候,數字化測繪技術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支就是攝影測量技術。這種攝影測量技術主要是通過對所攝物體的相片進行相應的分析來對地質進行研究的。其研究的依據主要是根據攝影所攝物體的形狀、大小、性質來進行確定的。在對攝影測量進行分類的時候,有兩種分類方法。第一種就是根據得相片的方法,來進行相應的分類的。還有一種方式是根據攝影距離的遠近來進行分類的。攝影測量的方式一般有:航空攝影測量、地面攝影測量、近景攝影測量、水下攝影測量等。

3 遙感技術

現代遙感技術系統主要是由四個部分組成的,這四個部分分別為信息分析應用系統、空間信息采集系統、地面實況調查系統和地面接收和預處理系統。與其他的技術相比,遙感技術不僅在對地質進行測量的時候,測量的精確度更加的準確,而且對于所測量的地質的范圍也更加的廣泛。因此,在利用遙感技術進行地質勘察的時候,不僅能夠大大提升人們對于生活范圍的認知,同時還能大大提高人們對生存環境的認知能力。在利用遙感技術進行地質勘察的時候,對于那些動態或靜態的物體,利用遙感技術可以在矯間成像,這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人們所能觀察的光譜范圍。隨著衛星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遙感技術的不斷精進,未來對地理空間的信息獲取將會主要通過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將來完成。

三、數字測繪技術在地質勘察中的工作方法

在進行地質勘察工作時利用數字測繪技術,首先就要做好D、E級GPS的布設。在對D級GPS點進行布設的時候,總共所需要布設的點至少要在50個以上,每個點與點之間的間距要控制在1.5km。為了保證能夠將D級GPS點的布設為點連式、邊連式相結合的GPS網,那么就必須要保證每個點至少要有4條基線與其相連。在對E級GPS點進行布設的時候,所布設的點至少要在60個以上,同時還要保證在對兩個已知點進行布設的時候,最多只能夠布設5個三角形,而且還要保證其邊數不能夠超過8條。

外業觀測:利用數字測繪技術進行地質勘察時,在進行數據采集的時候,主要利用到的儀器是美國的三臺阿什泰克M單頻接收機,其精度是非常的高的,可以精確到5mm+2ppm。在對D級GPS點進行觀測的時候,其觀測時段大于60min;在對E級GPS點進行觀測的時候,其觀測的時段大于45min。在對數據進行采集的時候,間隔的時間為10s,接收機與衛星的圖形強度良好。

數據處理:在對GPS外業數據進行處理的時候,采用的是GPS接收b隨機商用軟件“排版軌跡處理軟件”,所運用的方法是采用獨立基線平差方法進行。在對本次數據進行處理的時候,所有的基線向量無一剔除,都順利的通過了檢驗,其相應的高精度全部都符合規范的要求。

四、數字化測繪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

現階段,測繪技術和有關的測繪儀器正在向著數字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它已經完全的打破了傳統的手工測繪想法,是一套比較完整的測繪解決方案,但是在實際的地質測量應用中還存在著很多方面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作為測繪工作人員就需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務,只有這樣才能夠大力的推動測量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從目前社會的發展趨勢來看,定位和繪圖依然是社會所需求的,社會對于有關部門提出的需求,對以前收集的信息進行了綜合的分析,并且由有關的測繪部門承擔。同時由于信息是以空間地位為基礎的,這樣信息化測繪就大大促進了測繪企業的進步。因此,測繪企業參與地理信息系統各個方面的應用和開發是總體的發展趨勢,并且我國的數字化測繪技術也在逐漸的轉型,主要是由傳統的人工測繪向數字化測繪方向轉變。

結語

根據上文,文中就數字化測繪技術進行了分析。總而言之,在對地質工程進行勘探的時候,以前的手工測繪技術早就已經被淘汰,數字化測繪技術已經成為了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術。相信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和技術方面的不斷進步,以后利用數字測繪技術進行地質勘探將會更好地進行。

參考文獻

[1]雷為民.工程測量中的測繪新技術探討與應用[J]. 經營管理者,2011.

第3篇

關鍵詞:地質勘察;GPS;測繪;應用

Abstract: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market rises quickly,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geology the job raised taller requirement. Along with the technical progress and the observation data processing improvement, it not only for the community to create direct economic benefits, but many other industry impetus, and to have radiation effect. On GPS, RTK and efficient use, it will produce positive effect; make th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has been a qualitative leap.

Key words: geological survey mapping; application; GPS;

中圖分類號:P624 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11-0020-02

1.概述

GPS是導航衛星測時和測距/全球定位系統。它的組成使整個衛星星座原定為24顆衛星,變為有28顆衛星運行。每顆衛星在地面上空約20200km的軌道運行,運行周期略小于12小時,軌道偏心率≤0.003,以使衛星對全球有最佳覆蓋面。每顆衛星上載有一臺無線電收發機。收發機從地面監控站接收信息和指令,并發射有關衛星標識、位置、時間等信息。每顆衛星都能用兩個不同的頻率發射:Ll為l575.42MHz、L2為1227.60MHz。雖然有的人不必關心監控站,卻必須知道在采集數據期間可用衛星的位置、幾何狀態及數目,這些將是影響GPS地質測繪可靠性和精確度的重要因素。

1.1 GPS Ashtech RTK的系統組成、定位原理及技術參數

GPS接收機接收并儲存從GPS衛星發來的信息。Z-Xtreme是一部12通道防水型較強的雙頻,它采用衛星電子技術和Ashtech的專利技術Z跟蹤可以釋放高水平信號,這是接收機的主要功能。接收機內置高敏感性的RF部件,能計算出基準點的坐標連同原始觀測數據、可用衛星信息和經由串行端口輸出等擴展功能。GPSRTK系統的基本組成包括至少一套基準站和至少一套流動站,在野外才能進行地質測繪工作。

基準站實時地質測繪的載波相位觀測值、偽距觀測值、基準站坐標與高程用無線電傳送給流動站。在流動站通過無線電接收基準站發射的信息,將載波相位觀測值實時進行差分處理,從而得到基準站和流動站坐標增量計算每個點WGS84坐標,通過坐標轉換參數換得出流動站所求點的平面直角坐標,這個過程稱GPS定位的過程。

GPS系統設備環境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衛星、地面監控站和接收機。

GPSZ--Xtreme接收機(內置電池、數據卡)、GPS天線:它能支持內置電池可拔插PC內存卡以及內置電臺(可選),MIL.—STD—810E有防塵、防水規格標準。

基準站電臺及電臺天線:基準站一般使用功率較大(如25w等)的外接電臺。

掌上電腦(數據采集器):基準站設置次數少,一般一個基準站在一個基準點上設置一次,可以連續工作一天,所以沒有必要為基準站配置電子手簿,而是使用流動站電子手簿首先設置在基準站最好校核鄰近的已知GPS等級點再用于流動站(RTK測量),在動態數據采集時,建議選配掌上電腦為操作系統部分。

快速RTK Z-Xtreme主要技術指標:快速動態RTK,水平10mm+1ppm;垂直20mm+2ppm;最大工作距離:40km,建議工作距離小于10km范圍內處于最佳狀態。

快速RTK測量時間:2秒為厘米級,20秒為毫米級。

1.2概述GPS Ashtech快速—RTK進行地質測繪的過程

觀測站之間無需通視,這樣就可以減少測量工作的時間與經費,同時也使地質測繪點位的選擇變得甚為靈活。

定位精度高,空間跨度大。

全天候作業,一般不受天氣狀況的影響,它既能立即得知測量結果、又能實時監視定位精度。

操作簡便,觀測時間短,自動化程度很高。在地質測繪定位中主要的任務是安裝并開關儀器,量取儀器高和監視儀器的工作狀態而其他觀測工作如衛星的捕獲,跟蹤觀測等均由儀器自動完成。RTK系統裝備較為昂貴,系統也更為復雜(尤其是GPS接收機之間的通信聯系),其測量精度稍遜于后處理方法。

常規GPS測量不具備實時性,RTK動態測量彌補了這一缺陷。

盡管九十年代中期出現了GPSAshtech快速—RTK測量模式,但GPS后處理測量仍以其精確可靠,在等級測量中得到廣泛應用。

2.詳述GPS Ashtech快速—RTK進行地質測繪的實施過程

2.1野外數據采集

在實際測量工作應用中,我們主要應用了GPS的兩大功能:靜態功能和動態功能。靜態功能是通過接收到的衛星信息,確定地面所需點的三維坐標;動態功能是通過衛星系統,把已知的三維坐標點位,實地放樣地面上。

一個GPS測量系統至少應由兩臺GPS接收機組成。所有接收機同時采集數據,以便定接收機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這種相對位置關系以向量的形式來表示,即設站點之間的坐標增量(AX,y,Z或N,E,H)形式,向量是用全部GPS接收機的觀測數據經處理而生成的。這是一種三維關系,類似于傳統的觀測定位三要素(水平角,垂直角,斜距)。切記住GPS觀測的結果是設站點之間的向量關系,也就是說,GPS觀測與解算的結果是基線向量,而不是測點的點位坐標。要確定觀測點的坐標,首先必須提供一個點的已知坐標作起算數據。根據該已知點的坐標和相對于測點的GPS基線向量,再推算出測點的坐標(流動站的記錄間隔應與基準站要保持一致)。與傳統的導線測量方法相類似,起算坐標根據要求可以是已知控制點,也可以采用假定坐標點,在后處理GPS、數據采集。

2.1.1 RTK野外操作流程:

連機—建立新項目—參數設置—編輯控制點—設置基準站—設置流動站—計算坐標轉換參數—采點。

以上步驟均在手持計算機中的Survey Pro軟件上操作完成。

第4篇

關鍵詞 巖土工程 勘察措施 手段

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地基和基礎以及地下工程的關系。由于地基土是因地而異的,在接受一項巖土工程勘察任務時,必須明確該工程的主要技術矛盾是什么,需要解決哪些主要技術問題。在對設計意圖和設計要求以及建筑物荷載情況了如指掌的情況下,在巖土工程勘察實施過程中,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就基礎及地下工程的設計、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給以充分的論證和分析,最終提出經濟合理、技術可行的解決方案。只有這樣,巖土工程勘察才能提高勘察成果質量,才能有較大的市場。

一、巖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工程地質測繪。工程地質測繪是巖土工程勘察的基礎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階段進行。這一方法的本質是運用地質、工程地質理論,對地面的地質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質和規律,并借以推斷地下地質情況,為勘探、測試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據。在地形地貌和地質條件較復雜的場地,必須進行工程地質測繪。但對地形平坦、地質條件簡單且較狹小的場地,則可采用調查代替工程地質繪。工程地質測繪是認識場地工程地質條件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高質量的測繪工作能相當準確地推斷地下地質情況,起到有效地指導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2.勘探與取樣。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鉆探和坑探等各種方法。它是被用來調查地下地質情況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樣進行原位測試和監測。應根據勘察目的及巖土的特性選用上述各種勘探方法。物探是一種間接的勘探手段,它的優點是較之鉆探和坑探輕便、經濟而迅速,能夠及時解決工程地質測繪中難于推斷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質情況,所以常常與測繪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為鉆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輔助手段。但是,物探成果判釋往往具多解性,方法的使用又受地形條件等的限制,其成果需用勘探工程來驗證。鉆探和坑探也稱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質情況,在巖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鉆探工作使用最為廣泛,可根據地層類別和勘察要求選用不同的鉆探方法。當鉆探方法難以查明地下地質情況時,可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類型較多,應根據勘察要求選用。勘探工程一般都需要動用機械和動力設備,耗費人力、物力較多,有些勘探工程施工周期又較長,而且受到許多條件的限制。因此使用這種方法時應具有經濟觀點,布置勘探工程需要以工程地質測繪和物探成果為依據,切避盲目性和隨意性。

3.原位測試與室內試驗。原位測試與室內試驗的主要目的,是為巖土工程問題分析評價提供所需的技術參數,包括巖土的物性指標、強度參數、固結變形特性參數、滲透性參數和應力、應變時間關系的參數等。原位測試一般都借助于勘探工程進行,是詳細勘察階段主要的一種勘察方法。原位測試的優點是試樣不脫離原來的環境,基本上在原位應力條件下進行試驗所測定的巖土體尺寸大,能反映宏觀結構對巖土性質的影響,代表性好。試驗周期較短,效率高尤其對難以采樣的巖土層仍能通過試驗評定其工程性質。缺點是試驗時的應力路徑難以控制、邊界條件也較復雜有些試驗耗費人力、物力較多,不可能大量進行。室內試驗的優點是試驗條件比較容易控制邊界條件明確,應力應變條件可以控制等入可以大量取樣。

4.現場檢驗與監測。現場檢驗與監測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現場檢驗的涵義,包括施工階段對先前巖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驗證核查以及巖土工程施工監理和質量控制。現場監測則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類荷載對巖土反應性狀的監測、施工和運營中的結構物監測和對環境影響的監測等方面。檢驗與監測所獲取的資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術參數,并以此為依據及時修正設計,使之在技術和經濟方面優化。

二、巖土工程勘察常見的問題

1.勘察質量不高。目前許多勘察單位已實行企業化,由原來的行政撥款改為自負盈虧,勘察任務也由原來的上級下達改為單位自找。于是,有的勘察單位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對勘察質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質量下降。主要表現有:第一,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為了能爭取任務,只好壓低預算價,但又要利潤,就減少工作量,該做的項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是鉆探、測試及取樣不符合規范要求,現場勘察時,為了搶速度,鉆探取樣不執行規范,往往是2 m~3 m才提一次鉆,結果往往造成分層位置不準確,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質現象,如薄的軟弱透鏡體,小裂隙等。此外取樣時,有的不用取樣器,而直接從巖芯管中取原狀土樣。更有甚的是個別單位原位測試時,現場只做少量幾個,其余的照此編造了事。

2.勘察綱要編制不完整。部分單位勘察綱要內容不完整,甚至未經審核審定就施工。也沒有勘探點平面布置圖。個別單位甚至無勘察綱要。責任人簽名或儀器編號填寫不全。如室內土工試驗、野外施工記錄、靜探試驗記錄缺責任者簽名及試驗日期,缺乏可追溯性,部分漏簽、部分自動記錄靜探數據無責任人簽名。不少單位對勘察原始資料的校審未真正落到實處少數單位原始資料歸檔制度不完善,有的原始資料缺失。

3.忽視生態環境的論證。一些勘察單位對巖土工程設計、施工論證不足,其結果是導致災難性后果。如建筑場地四面緊鄰高層建筑物或馬路,對于這種建筑場地,巖土工程勘察時,除了按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定的一般要求進行外,還應重點論證工程施工及運營時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但勘察報告中常常忽略這方面的工作,致使無法滿足巖土工程施工及設計的要求。基坑開挖時使用的很多技術手段很難取得預期效果,反而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三、強化巖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1.嚴格執行建設程序、規范市場行為、推行全程化監理。科學的建設程序應當遵循“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的原則。不按原則辦事,必然會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一方面必須仰仗政府主管部門按國家的法律、法規,對項目招投標和實施過程中的行為主體進行全面有效的監督管理,另一方面應積極推行工程監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結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當行為的發生,保證勘察質量和投資效益最大化。

2.嚴格市場準入、盡快實施注冊土木工程師制度,加強相關人員培訓。經過近年勘察設計資質換證,對勘察設計單位進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頓,對規范市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國的勘察資質門檻很低,尤其是打破行業壁壘后不同行業間的銜接過渡尚未完成,以高級工程師的數量來衡量技術水平不能如實反映勘察企業的技術實力。建議盡快實施注冊土木工程師制度,通過采用企業資質和個人執業資質雙重控制來規范勘察市場、促進勘察技術水平的提高。

3.加強勘察設計單位的質量認證,健全質量管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確立了以過程模式作為標準的結構。勘察設計企業應通過有效應量管理體系的要求,運用過程方法,采用PDCA循環進行巖土工程勘察的實施和管理,持續改進。提高勘察設計的能力,增加顧客的滿意程度。

4.采用先進的巖土工程勘察技術。在巖土工程勘測中,為了避免勘探點布置的隨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在巖土工程分析評價中,為提高精確度,可使用多道瞬態面波勘探技術和高密度點法。巖土工程勘測中,為了準確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使用回歸分析。巖土工程勘測資料的整理中,為了保證成果的正確性,應使用計算機進行處理。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測繪技術;地質勘查;應用

中圖分類號:P2文獻標識碼: A

“測繪”一詞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很少提到,但是卻被廣泛的應用于生活工作之中,所謂“測繪”就是指通過一定的手段(比如說計算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等)對自然地理要素或者是人工設施形狀、大小、空間位置等進行測定、采集、描述等的活動。如人們辨別方向就屬于測繪的一種。隨著社會的發展,測繪技術也得到快速提升,同時也被廣泛的應用,下面就講解一些測繪技術在地質勘查中的應用。

1、目前測繪技術的發展現狀。

1.1、全球定位系統測繪技術的發展。

全球定位系統最早是由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研制的,其工作原理是由24顆工作衛星發送自身的星歷參數,然后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計算,全天候、高精度的導航定位測量。目前這個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被廣泛的應用與軍事、民用交通導航、攝影測量以及地質勘查等,可以說全球定位系統一經出現就成就了其在測繪技術上的霸主地位,隨著經濟大發展,全球定位系統也將被更深一步地應用到更多的領域中。

1.2、遙感測控技術的發展現狀。

近一二十年來,遙感測控技術也隨著經濟與科技的飛躍得到了快速發展,其發展特點主要表現在了新型傳感器的研制以及遙感測控技術的應用方面。

這幾年,各種行為模式多種多樣的新型傳感器被不斷推出,在這一技術水平方面我國以領先于世界,在拍照攝影技術中既包括了有框幅式可見光黑白攝影、彩色多光譜攝影以及一些紫外攝影、彩色紅外光攝影等,在攝影工具中還是用到了包括全景攝像機、紅外掃描儀、CCD 線陣列掃描以及微波輻射計等多種多樣的可攝影工具,這些技術的提到使得在地質勘查中,有條件能夠根據不同地貌采取不同的工作勘察方法,使得測繪遙感技術在地質勘查中不受地貌影響,將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從遙感測控技術在地質勘查中提供的數據來看,這些數據內容從粗到細變得越來越精細,提供的影像分辨率具有多級空間性,能夠讓人們對這些地質外貌等有更感官和立體化的認識。同時遙感測控技術的應用能夠提供同一地方的多時相性的數據,也就是說,人們從這些數據中可以了解同一地區在不同時間的變化。一般對于空間分辨率低的數據在時間上的分辨率就比較高,盡最大的可能補充自身的不足之處

1.3、地理信息系統測控技術的發展現狀。

地理信息系統測控技術的發展主要是使得數據更加的標準化和多維化,地理信息系統也與計算機網絡更好的結合在一起,使得地理信息系統變得更具有智能化。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統,它使得在異構環境中,多個系統之間相互合作來完成地質勘查工作;目前三維(四維)地理信息系統還在研究之中,這方面研究的重點在于優化三維數據結構;基于WWW 的地理信息系統主要是利用光纜、衛星通信技術以及計算機網絡等技術,在網上為用戶提供有關信息。

2、測繪技術在地質勘查中的應用。

2.1、測繪技術在地質測繪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在進行地質勘查工程時最基礎的工作就是進行地質測量,傳統的測量方法一般用光電測距極坐標法、經緯儀視距極坐標法對附近的控制點進行布設,其中這個程序作業繁多,而且精度比較差,在野外完成測量后還要進行計算,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說,得到的數據誤差也比較大,往往一個不足10Km2的地區勘查工程需要12個人共同完成,勞動強度大。

在目前的地質勘查工程測量中,可采用GPS和GPS- RTK技術來進行工程地質測量,這種測繪技術不僅能使得測繪工作變得簡單,能夠使用更少的人力獲得更精確的數據,而且能夠重復性的獲得,當然在對進行地質勘查的初期,也會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所以在第一次使用新型的測繪技術時,就需要大家一起來對可能出現的狀況作出分析并想出解決的辦法。一般在對地質勘查之前需要先調查一些地質問題,大概了解一些地質方面的事情,同時在采用測繪技術進行測量,補充地質的一些理論,以便地質勘查工程的全面進行。在進行實地測繪勘查時,很可能會出現不同于附近的地質現象,這時就需要保證地質點的位置和高程符合規定的情況下,對這一地區進行全面的測量。

地質測繪工程中的控制測量主要是針對局部地區進行的測量,傳統的控制測量方法,利用鋼尺等工具,采用測邊網、導線網、測角(測邊)交會等手段,在測量的地區布設多邊形進行更好的控制,整個過程花費大量的資金,還很有可能會砍伐大量樹木對當地的生態平衡造成破壞,工程量和難度比較大。若是采用GPS控制測量測繪技術,所需花費的時間、費用大概只有常規方法的1/6,因此GPS控制測量測繪技術在這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

2.2、測繪技術在地質測繪地形測量中的應用。

在地質勘察工程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進行的地形測量,來獲得大比例尺地形圖,只有完成了地形圖的繪制才能更好地進行地質勘查工作以及礦山規劃等礦物質的尋找工作,這些工作的順利完成就必須具有一個高清晰的地形圖。

傳統的地形測量方法,先是采用經緯儀、測距儀、繪圖板、全站儀等工具設備,布置控制網點,一般這種控制網點不夠精確,然后就依據這些控制網點來測量碎部,具體測量這一地區的地物點和地形點,在地圖上標出,再按照約定習俗的規定繪制成平面地形圖。整個測量過程中需要高密度的設置控制點,嚴重受到控制點密度的影響,勞動強度大不說,而且效率低下速度慢,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得到的數據還不夠精確。比如1:1000的地形圖就需要在每平方公里內據需要布置不少于45個控制點,比例小一點的如1∶2000的地形圖也需要至少布置14個控制點,工作量十分大。

若是在地形測量中采用了GPS- RTK測量測繪技術,控制點就不需要布置得那么密集,只需要在首級控制網建好后就可以進行測量,理論上基準站只要可以同時支持多個流動站進行工作,就可以建在信號比較好的任一點,而且在工作過程中1個人就可以操作1個流動站,只需在碎部點花費幾秒鐘就可以得到數據,然后再組成數據庫,一般情況下一個基準站可以工作輻射的地區半徑為3~5km。采用這種新型的GPS- RTK測量測繪技術能夠保證在很多的時間內快速得到精確的數據,而且個人的勞動強度小,花費時間也很短。

2.3、測繪技術礦產普查和勘探中的測量。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現代,地下資源得到了快速的利用,而且利用量在飛速上升,因此我們需要開發更多的地下資源,勘察測量資源的儲備量、形狀大小以及有用的礦物質等。對于這一地區的地質勘查,一般先是勘察確定出具體方位,然后再地形圖上標出位置,再根據給定看能否進行礦產開發,在這個過程中用到的地形圖一般是1:50000,這類的地質圖,需要地質勘察人員先利用測繪技術繪出需要的地圖,然后再進行其他的工作。

【結束語】:

綜上所述,測控技術在被不斷的應用之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同時測繪技術的不斷提高也使得地質勘查技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測繪技術仍然需要不斷的改進來適應社會的發展。總而言之就是希望測繪技術人員更加的努力,將測繪技術發展的更加完善,為地質勘查技術水平及其他行業起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關興海. 測繪技術在地質勘查中的應用及發展方向淺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3, 17: 26.

[2]鄒雪冬, 趙鵬.探討測繪技術在地質勘查中的運用[J].科技與企業, 2013, 14: 221.

第6篇

【關鍵詞】GIS;GPS-RTK技術;地質礦產勘查

地質礦產勘查測量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實地的地質狀況,主要涉及地質調查和相關的礦產勘查,是一項復雜性、綜合性的工程技術,其測量精度、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地質測繪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年來,隨著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測量儀器的高度智能化,集數據采集、處理、傳輸、顯示于一體的以3s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測繪技術在地質礦產勘查測量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野外作業效率,尤其是現代測繪技術與傳統測繪技術的綜合運用,使得地質勘察院在礦產勘查的作業速度、成果質量和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效。

一、以3s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測繪技術在地質工作中的應用

3s技術即GPS空間定位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和遙感(RS)技術,它們是現代測繪技術的核心,主要構成要素是息技術和空間技術,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以及信息技術在空間定位中的融入,地質礦產勘查測量中獲取的空間數據信息更加準確。

GPS技術的主要作用是應用在地質空間坐標的確定上,在地質測繪中極為關鍵,可使地質礦產勘查測量工作變成一個動態過程,進而促進地面信息、空間信息精確地獲取。GPS能夠與現代高科技技術相結合,然后對整個信息的儲存和空間數據進行了解。由于GPS具有精度高、全天候、測站間無需保持通視等優點,目前已基本上取代常規測量方法,成為建立各級控制網的主要手段,利用GPS技術布設控制網不僅可提高測繪精度,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還直接方便了后期的施工測量。在具體實踐中,應注意以下一個問題:①在地質礦產勘查測量中應用GPS技術首先要建立區域內的GPS控制網,新的地質測區若沒有放大比例的地形圖,應先采用分級布設的布網方式建立勘探區的控制網。②進行野外施測,選點過程中,遠離大面積水面的點位,同時遠離大功率的無線電發射源,以免多路徑效應和電磁場干擾影響測量結果。③注意GPS網平差的計算,并將結果轉換成地面網坐標。④將控制網結算完成后,利用地方坐標和WGS-84坐標建立坐標轉換模型,利用RTK技術對測區進行控制點加密,以此作為地形測繪中的網根控制點,有效縮短野外作業時間。

在地質礦產勘查測繪中,GIS技術的應用比較廣泛,該技術是空間數據及信息的儲存、管理、分發、流通、應用以及可視化的平臺,借助實時長距離通信手段和測繪專家系統能將上述集成為GPS實時動態技術,進而解決實時導航、定位、分析、監測等問題,實現地質測繪的動態化和高效化。

RS技術在地質礦產勘查測量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提高空間分辨率、光譜分辨率和時間分辨率以獲取更高精度的信息資源,確保信息時效性,發揮在宏觀測繪中的重要作用,此外,RS技術能有效地對地質災害進行監控,為政府決策提供信息依據。RS聯合GPS,利用GPS快速精確定位功能,能將RS獲取的數據實時轉入GIS系統,并確保RS數據與地面同步監測數據獲取的動態配準。反過來,借助RS數據,可實現GPS定位遙感信息查詢。

二、GPS-RTK技術在地質礦產勘查工作中的應用分析

GPS-RTK技術在地質礦產勘查測量工作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礦區控制點加密、圖根的控制與測量、地形測量、地質剖面測量、鉆孔、探槽等地質工程點的放樣與定測以及地質填圖等工作。在地質定點與地質填圖工作當中,GPS-RTK技術完全可以替代手持GPS。另外,GPS-RTK手持程序具有智能化、多樣化特點,能進行記錄、導航、計算、通訊等工作,能為地質勘查工作提供極大便利。

以我省欒川縣某礦區為例,該礦區地勢起伏不大,場地開闊,除個別地方植被茂密外,其余地方對GPS-RTK作業沒有太大影響。先采用靜態GPS測量引測國家三角點布設收集控制網,經平差后,得到5個E級GPS控制點成果,作為測區起算數據。之后在測區內選擇合適位置架設RTK基準站,通過移動站對各首級控制點進行觀測,實測5個E級GPS控制點。最后利用手持GPS在各首級控制點觀測定位。對各個點觀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見表1。

表1 RTK與手持GPS測量精度對比

點號 首級控制 RTK測量坐標較差(m) 手持GPS測量坐標較差(m)

X Y ΔX1 ΔY1 ΔX2 ΔY2

G01 3749.525.812 567.674.593 0.005 -0.012 32.146 11.496

G02 3750.456.862 568.156.698 0.008 0.005 33.186 8.146

G03 3749.894.604 571.395.465 -0.014 -0.008 29.458 7.253

G04 3750.562.814 571.466.188 -0.013 0.010 31.548 7.462

G05 3748.646.387 570.468.359 0.001 -0.012 27.142 12.419

從表1中可以看出RTK點位平面誤差和高程誤差基本控制在±2.0cm以內。在本測區范圍內,RTK定位精度完全達到了相應要求,其定位精度比手持GPS定位精度高出許多,能完全替代控制測量中的圖根控制測量,較好地滿足地質礦產勘查的測量工作。

三、結語

現代測繪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現代地質礦產勘查測量的質量。結合具體操作,通過分析、比較,表明GPS-RTK技術可完全替代圖根控制測量,能較好滿足地質礦產勘查的測量工作,但該技術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應明確其應用中的不足,并積極采取措施應對不足,同時將其與傳統測繪技術綜合運用,以達到最合理、最佳的效果。未來,還需進一步完善現代測繪技術,改良軟硬件設施,努力突破現行測繪模式缺陷,擺脫測量控制網的束縛,實現無控制網、無基準站、無作業半徑、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可在確保測量點位精度的基礎上隨時隨地、單人、單機完成野外作業,真正做到“自由測繪”,為地質礦產勘查測量開啟新方向。

參考文獻 :

[1]廖新,對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質勘查中的應用探討[J].廣東科技,2013,4.

[2]鄒振興,數字化測繪技術的特點及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2.

第7篇

[關鍵詞]測繪技術;地質勘查;GPS-RTK測繪技術

中圖分類號:TB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05-0043-01

引言:當前在地質測繪當中合理地運用測繪技術不僅能夠大大的提升工程測量的精確性,還能夠保障好工程建設的安全性能以及建設的質量,同時還降低工程的成本。測繪不但應用于工程建設領域,而且還涉及到武器制導方面,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項工程技術。目前全球定位系統、遙感技術都是現代的測繪技術的核心。GPS-RTK測繪技術是其中的一種,可為地質勘察測繪工作提供極大的便利。

一.我國現代測繪技術的運用

1.1 工程地質測繪

工程地質測繪是工程勘察工作的基礎,處于測繪領域的領先位置。它主要是在復雜的程序中驗證可行性與初步勘探,提前進行工程準備。在具體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測繪也存在相對的問題,而不是絕對的。勘探地質是測繪的第一步,可以利用工程測繪進行有效補充。通過對地質工程理論與相關的地質現象來進行觀測,搜集相關的資料,對地質的巖性、地貌、自然地質進行觀測,記錄位置與高程。

1.2 礦產勘探

為了進一步開發我國現有未知的地下資源,對礦物進行開采利用,需要對儲藏量進行勘察。首先需要確定礦床的位置,并確定分布地段,有目的的進行勘查。隨后確定是否需要進行勘探,此時已經明確了位置與目標,地質填圖已經完成了,從而可以進行輕型山地工程與普查鉆探工程。

二.GPS-RTK測繪技術相關原理與應用

2.1 GPS-RTK測繪技術原理

GPS-RTK測繪技術利用的是GPS測量技術與數據進行傳輸的組合系統來進行操作的,它是在特定位置安裝一臺GPS接收機,對所有的衛星進行觀測,并將信息進行實時傳送,在流動點,通過對衛星與基站GPS數據,通過特定的儀器設備計算出三維坐標,從而進行準確定位。GPS-RTK測繪技術的原理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運用高科技手段對控制點進行精確測量,達到工程需要。

2.2 在礦區地形測量中的應用

在地質礦產詳查階段,要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圖,但地質礦產勘查區域往往都是高山地區,地形尤其復雜,若用常規測量儀器實測,不僅要先布設圖根點,且要求在通視條件下測量碎部點。這就造成作業難度增加,作業時間延長。而采用GPS-RTK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以上問題,其測定點位時不要求點間通視,僅需要兩人操作,便可完成測量工作,作業效率成倍提高。測圖時,僅需一人背著儀器在要測的碎部點上呆一兩秒鐘并同時輸入特征編碼,通過電子手薄或便攜微機記錄,在點位精度合乎要求的情況下,把一個區域內的地形地物點位測定后回到室內,經過繪圖、修飾就可以完成地形圖。實踐經驗證明,GPS-RTK 測量技術在地質礦產勘查地形測量中有巨大優越性,改變了傳統測量模式,給測量手段帶來了重大的技術變革,極大地提高了地質測量人員的日常工作,節省了人力,縮短了工作周期。

2.3 在礦區地質工程點、勘探線放樣中的應用

地質礦產勘查工作通常要進行勘探線的布設,并且需要進行必要的鉆探、槽探、物化探、硐探等地質工程,測量工作就要把地質工程點的準確點位放樣出來。但一般礦區山勢陡峻、地形都很復雜、通視條件較差,運用常規的傳統測量方法,如全站儀、經緯儀放樣時存在一定的難度,鑒于GPS-RTK技術可進行遠距離作業且不要求通視及實時定位速度快的特點,可以進行礦區地質工程點、勘探線放樣和定測。我們把設計工程點坐標輸入到手簿上,然后利用GPS-RTK的放樣功能,把點位布設到實地。

三.GPS-RTK測繪技術在應用中的特點

3.1 直觀快捷,可以實時觀測、記錄、使用測量數據,無須再進行復雜的平差計算。

3.2 一個以上已知控制點即可工作,這在礦區周圍已知控制點破壞嚴重、資料不好收集的情況下不致影響工作。

3.3 GPS-RTK測繪技術自動化程度高。傳統的測繪技術都是采用復雜的勞動,而且作業環節相對比較多,而GPS-RTK測繪技術可以測繪各種內外業。流動的數據收集站利用軟件系統,不需要人為進行干涉,就可以實現多種測繪功能,減少了人為操作帶來的無畏誤差,保證了精度要求。

3.4 作業條件相對寬松。傳統的測量方法要求兩個控制點之間需要滿足光線的可通性,而采用GPS-RTK測繪技術,則完全不必如此,只需要滿足電磁波通路即可。GPS-RTK測繪技術不會受到通視條件、天氣、光線的限制,即使在地形復雜的情況下,也可以滿足GPS-RTK測繪技術的基本條件,很好地完成高精度作業。

結語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GPS-RTK技術給測繪工作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它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測量模式,具有需要測量人員少、速度快、精度高等特點,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GPS-RTK測繪技術的基本原理,可以讓這項技術在更多的范圍內得到應用,GPS-RTK測繪技術將發揮著它更大的作用,為我國的地質勘探及其他的工程領域發揮更大功效。

參考文獻

[1] 王姜婷.數字化測繪資料檔案工程化管理探討[A];數字測繪與GIS技術應用研討交流會論文集[C];2010(01).

第8篇

【關鍵詞】數字測繪技術,地質勘查,應用

中圖分類號: P2 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加速發展,測繪技術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同步發展,與此同時,地理空間數據基于Internet的網上數據分發、數據查詢、電子商務、百姓生活等方面也將迅速發展。從測繪技術發展的過程看,我們發現對數據使用者而言,他們關注的問題不是數據本身,而是數據的應用和服務。針對數字測繪技術在地質勘查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二.數字化測繪的主要內容 

1.將地圖數字化。當需要某一地區的數字地圖,如果由于測量經費不足或是時間不允許,而不能對某一地區進行數字地圖的繪制時,此種方法可以快速的解決這類問題。將現有地圖數字化,就是經過利用計算機及其軟件、掃描儀、數字化儀和繪制儀等對地圖進行處理,在規定的時間內快速得到一幅數字化地圖。一般采用掃描矢量法,掃描矢量法的精度較高,但其主要依賴于原圖的繪制精度。在掃描的時候難免受到一些影響而產生誤差,并且其繪制的結果主要是將原圖數字化,導致其時效性不足。所以這種方法只能是應急需要,不可作為資料保存,但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通過進一步測量對得到的數字化地圖進行補充和更新,對一些具體事物的坐標進行精確調整,這樣可以提高數字地圖的精確程度以及實效性。

2.數字化地圖測繪。目前,這種方法是我國在測繪時所選擇的主要方法。由于沒有地圖可以進行數字化或者測繪的地圖要求比例很大都會選用這樣方法。數字化地圖測繪的精度非常高,一般可以將標記事物的精度控制在5cm左右。 

三.數字測圖的優點 

大比例尺數字測圖有力地沖擊著傳統的平板儀或經緯儀的白紙測圖方法,大有取代白紙測圖之勢,這是因為數字測圖具有諸多的優點。

1.測圖用圖自動化

傳統測圖方式主要是手工作業,外作業測量人員人工記錄,人工繪制地形圖,在圖上人工量算所需要的坐標、距離和面積等等。數字測圖則使野外測量自動記錄,自動解算,使內業數據自動處理,自動成圖,自動繪圖,并向用圖者提供可處理的數字地形圖軟盤,用戶可自動提取圖數信息。 

2.圖形數字化

用軟盤保存的數字地形圖,存儲了圖中具有特定含義的數字、文字、符號等各類數據信息,可方便地傳輸、處理和供多用戶共享。數字地圖不僅可以自動提取點位坐標、兩點距離、方位以及地塊面積等,還可以供工程、規劃CAD計算機輔助設計使用和供GIS地理信息系統建庫使用。數字地圖的管理,既節省空間,操作又十分方便。如下圖所示圖形數字化的原理表格。 

3.便于成果更新

數字測圖的成果是以點的定位信息和屬性信息存入計算機,當實地有變化時,只需輸入變化信息的坐標、代碼,經過編輯處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的圖,從而可以確保地面的可靠性和現勢性,數字測圖可謂“一勞永逸”。

4.避免了因圖紙伸縮帶來的各種誤差

表示在圖紙上的地圖信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因圖紙的變形而產生誤差。數字測圖的成果以數字信息保存,避免了對圖紙的依賴性。

四.數字測繪技術在地質勘查中的具體應用

1.數字化測繪工作方法

基礎控制部分,D、E級GPS的布設及選點埋石:根據煤礦區視野開闊,通視良好的實際情況D級GPS網在三等三角點之間布設為點連式、邊連式相結合的GPS網,每個點至少有4條基線與其相連。D級GPS點共布設點位50+,平均邊長1.5km。E級GPS點的布設在D級CPS的基礎上采用點連式的方法進行布設兩已知點問最多布設5個三角形,邊數不超過8條,共布設E級GPS點60+。D、E級平面控制網均采用GPS靜態相對定位測量布網,網形大多由三角形單點連接,少部分三角形邊連接。GPS控制點在測區內分布較均勻,網形合理,強度較高。 

外業觀測:數據采集利用美國三臺阿什泰克M單頻接收機標稱精度5mm+2ppm。D進行觀測,觀測時段D級>~60min,E級>~45min,數據采集間隔10s,同步接收衛星頻數最少為5顆,絕大部分為7-8顆,衛星高度角大于15°,接收機與衛星的圖形強度良好。 

數據處理:GPS外業數據處理和基線向量采用GPS接收機隨機商用軟件“Loucus軌跡處理軟件”在筆記本電腦上采用獨立基線平差方法進行。GPS網先在WGS-84坐標系中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其目的在于檢核GPS網的內部符合精度,亦即處理由于多余觀測而引起的網內不符值問題,本次作業所有基線向量無一剔除,順利通過了檢驗,然后在基準點已知點的約束下進行二維約束平差,最后提供各點在高斯平面,第33度,帶上的1954年北京坐標系坐標和1956年黃海高程系。高精度均符合量規范要求。 

數字化測圖的工作方法:由于測區的D、E級GPS點的密度能夠滿足地形圖的測繪要求,因此本次測圖直接在D、E級GPS點上進行。 

2.作業模式的選擇

數字測繪作業模式主要有編碼和無碼兩種,其中編碼模式要求作業員熟悉編碼,多進行信息交流,作業速度較慢,尤其在地形復雜的環境下,作業難度較大,而且容易出錯。無碼模式較為簡便,不容易出現錯誤,測繪速度快。數字測繪設備以往多是電子手簿,但在實際使用中容易受與全站儀不通視的影響,而且它對繪圖員的要求較高。電子平板的造價較高,并且惡劣環境下缺乏可靠性,不便于攜帶,但測繪速度快。因此需要根據測繪條件等情況來綜合考慮,選擇最適合的作業模式。 

3.地質勘查中測繪技術的基本框架。現代測繪技術是運用到地質勘查中的一些先進的技術和方法,它是融地質勘查外業、內業于一體的綜合性作業系統。其最大優點就是在完成地質勘查的同時可建立地籍數據庫,并通過一定的途徑建立地籍管理系統,為實現電子政務和現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礎。

(1)資料分析:對測區已有的地質勘查數據進行分析,熟悉測區地形,根據本身已有的設備和最終建立數據庫的要求確定采用何種測量技術。

(2)數據獲取:數據獲取途徑包括兩種:第一種是通過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資料,如原始的正確的地質勘查檔案資料等;第二種是野外直接采集與收集。數據采集必須根據建立數據庫的要求,得到適宜的數據格式。

(3)數據編輯、整理、入庫:對于獲取的各種數據,按照數據庫建庫技術要求進行編輯、整理、入庫,并進行各種統計、分析、匯總,最終形成地質勘查數據管理系統。 

4.加強地質勘查信息化建設工作步伐。地質勘查系統將成為國土資源綜合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的基礎信息平臺,地質勘查信息化建設后,將首先使地質勘查工作實現自動化,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還可實現“日日登記、時時更新”的工作模式,顯著提高數據管理的審批效率,促進數據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建設,日后可以實現與其他系統集成、整合,滿足如規劃、土地評估、統計等等方面的應用。未來,地質勘查信息成果將在相關領域充分共享,進而大大提高對地勘結果的利用率。 

五.數字化測繪技術展望

現代測繪技術及測繪儀器向數字化、電子化、自動化方向發展,打破了傳統的手工測繪理念,形成目前較好的一套數字化測繪解決方案。但是,目前的測繪技術在地質工程測量中的應用依舊存在著若干問題.需要我們廣大測繪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不斷提出新的任務、新課題和新要求.有力地推動和促進工程測量事業的進步與發展。目前,數字化測繪技術傳統的定位和繪圖仍是重要的社會需求,但社會已經對測繪部門提出了新的需求.以前和測繪部門無關或關系小大的屬性信息的采集、綜合分析利用等也開始要測繪部門承擔。由于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各類信息都要以空間定位為基礎,由于市場需求的大量涌現,信息化測繪將迅速推動測繪企業的技術進步,測繪企業參與地理信息系統在各方而的應用和開發是總體趨勢,也是測繪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方向。信息化測繪將是我國測繪由傳統測繪向數字化測繪轉化和跨越之后進入的又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它代表著我國測繪技術總的戰略方向。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加速發展,測繪技術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以此為基礎,我們要在地勘測繪數據的管理、分發、應用、服務等方面加強開發和研究,早日實現地勘信息獲取實時化、數據處理自動化、測繪產品市場化、信息服務網絡化、成果應用社會化,更好地造福社會、造福人類。 

參考文獻:

[1]廖立新,對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質勘查中的應用探討[J].廣東科技,2010,4. 

[2]鄒振興,數字化測繪技術的特點及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2. 

[3]李照塔.GPS-RTK技術在地質勘查測量中的體會[J].煤炭技術,2010(10)

[4]王超.現代測繪技術自動化技術在地形測量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6)

第9篇

[關鍵字] 數字化 測繪技術 地質勘查 應用

[中圖分類號] P2 [文獻碼] C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2)-11-57-2

0引言

隨著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越來越多,以及測量儀器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數字化測繪技術正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到地質勘查、工程測量的領域,并顯現出強大優勢。測繪技術的數字化大大改善了測繪工作的工作環境并極大的提高了測繪精度。該技術可在室內完成大部分室外作業內容,利用電子計算機完成大量手工作業,提高測圖精度,減少測量誤差。

1數字化測繪技術的應用優勢

1.1 自動化測圖

在傳統的測繪技術應用下,往往采取手工作業的方式,由室外作業測量人員記錄相關數據,人工完成測繪地形圖工作,在整個測繪過程中需要人工量算地理坐標、面積和距離,工作量較為繁重。而數字化測繪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野外測量記錄自動化、解算自動化,并使內業數據處理、成圖、繪圖自動化,向使用者提供數字地形圖軟盤,方便使用者自動提取所需數據信息。

1.2 數字化圖形

將數字地形圖保存于軟盤內,可存儲特定含義的符號、文字和數字等數據信息,有利于提高傳輸、處理效率,實現多用戶信息資源共享。數字地圖既能夠自動提取方位、兩點距離、點位坐標、地塊面積等數據,還能夠為規劃CAD計算機輔助設計、工程測量、GIS地理信息系統建庫等領域提供有用信息。此外,數字化圖形更可以節省大量存儲空間,實現便捷性操作。

1.3 點位精度高

在傳統的測繪技術下,是利用經緯儀配合半圓儀、小平板白紙測圖,地物點平面位置的誤差主要受測定地物點的視距誤差、解析圖根的展繪誤差和測定誤差、地形圖上的地物點的刺點誤差、方向誤差等因素的影響,其誤差值為±0.5mm(1:1000 比例尺尺),刺點誤差和視距誤差為主要誤差源。在利用經緯儀視距高程法測量地形點高程時,其誤差會隨著傾角的增大而急劇增大,使得測量精度偏低。而數字測圖的野外采集數據精度與比例尺毫無關系,能夠為地質工程測量、工程規劃設計、管網測量、地籍測量、房產測量提供高精度保證。

1.4 減少誤差

隨著時間的推移,圖紙上表示的地理信息數據會因圖紙的變形而產生誤差,而利用數字化測繪技術保存的數字信息則有效地避免了對有形存儲介質的依賴,減少了誤差的產生。

1.5 便于更新成果

傳統的測繪方式將地圖信息記載到圖紙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圖紙難免會在使用、保存過程中出現變形,從而使地圖信息產生誤差。然而數字測繪技術不需要考慮這一因素,由于采用數字化的保存方式,不會受圖紙變形的影響

由于數字測圖是將以點的屬性信息和定位信息存儲到計算機中,若實地地形和地理信息發生了變動,則只需在計算機中輸入變動的信息代碼、坐標,便馬上可以獲取新的圖形,從而確保了數字化測圖的實效性和可靠性。

1.6 利于進一步加工利用

數字測圖可以分層存放,不受圖面負載量的限制,有利于對測繪成果進行進一步深入加工,拓展測繪工作服務面,形成符合不同用戶需求的綜合圖和專題圖。

1.7 成果能夠以多種形式輸出

當計算機與顯示器及打印機進行連接后,能夠將各種需要的資料信息全部顯示并打印出來,例如,借助打印機能夠打印出數據表格,若是對繪圖沒有較高的精度要求時,也可直接用打印機將圖形打印出來。此外,將計算機與繪圖儀進行連接后,能夠繪制出滿足用戶要求的各種比例尺的地形圖和專題圖。

1.8 為 GIS 提供信息

GIS 在數據采集方面的工作量最大,數字測繪技術可以將測繪成果轉換為 GIS 數據庫接納的格式,使其得到補充和更新,從而保證 GIS 功能的充分發揮。

2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質勘查中的具體應用

經過三十年的努力研究,我國的測繪科技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以涵蓋遙感、全球定位等為核心技術的測繪體系,測繪科技已經發展到世界先進水平。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測量技術、測量儀器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數字化測圖、影像掃描、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等測繪技術裝備與相關軟件陸續問世,尤其是全球定位技術等技術在測繪方面的應用,實現了測繪全過程的數字化,使地理信息獲取、分發服務等環節的效率和質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下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實踐工作經驗,對數字測繪技術在地質勘查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2.1 數字化測繪工作方法

2.1.1 基礎控制部分。

D, E 級 GPS 的布設及選點埋石:根據煤礦區視野開闊,通視良好的實際情況 D級 GPS網在只等下角點之間布設為點連式、邊連式相結合的 GPS網,每個點至少有 4 條基線與其相連。D級G PS 點共布設點位 50 個,平均邊長 LSkmo E 級 GPS點的布設在 U級G PS 點的基礎上采用點連式的方法進行布設兩已知點問最多布設 5個三角形,邊數不超過 8 條,共布設 E 級 GPS點 60 個。D、E 級平面控制網均采用GPS靜態相對定位測量布網,網形大多由三角形單點連接,少部分三角形邊連接。GPS控制點在測區內分布較均勻、網形合理、強度較高。

2.1.2 外業觀測。

數據采集利用美國三臺阿什泰克 IA 單頻接收機標稱精度 smm+2ppn0 D進行觀測,觀測時段 D級大于等于 60min,E 級大于等于45min數據采集間隔10s,同步接收衛星頻數最少為5顆,絕大部分為 7- 8 顆,衛星高度角大于 15°,接收機與衛星的圖形強度良好。

2.1.3 數據處理。

GPS 外業數據處理和基線向量采用 GPS 接收機隨機商用軟件 Loucus 軌跡處理軟件在筆記本電腦上采用獨立基線平差方法進行。GPS網先在WGS- 84坐標系中進行二維無約束平差,其目的在于檢核 GPS網的內部符合精度,亦即處理由于多余觀測而引起的網內不符值問題,本次作業所有基線向量無一剔除,順利通過了檢驗,然后在基準點已知點的約束下進行二維約束平差,最后提供各點在高斯平面。

2.1.4 數字化測圖的工作方法: 由子側區的 D、E 級 GPS 點的密度能夠滿足地形圖的測繪要求,因此本次測圖直接在 D、E 級 GPS點上進行。

2.2 常規測圖方法和數字化測圖的精度比較

野外大比例尺數字化測圖的全過程幾乎都是用解析法進行的。雖然最后成果仍表現為圖解的線劃圖,但與傳統的平板儀測圖相比有著本質的差別。數字化測圖不僅在效率上有很大提高,而且大大減輕了野外的勞動強度,更為突出的是地形圖數學精度的提高。

2.3 數字測繪技術展望

現代測繪技術及測繪儀器向數字化、電子化、自動化方向發展,打破了傳統的手工測繪理念,形成目前較好的一套數字化測繪解決方案。但是,目前的測繪技術在地質工程測量中的應用依舊存在著若干問題.需要我們廣大測繪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有力地推動和促進工程測量事業的進步與發展。目前,數字化測繪技術傳統的定位和繪圖仍是重要的社會需求,但社會己經對測繪部門提出了新的需求.以前和測繪部門無關或關系小大的屬性信息的采集、綜合分析利用等也開始要測繪部門承擔由于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各類信息都要以空間定位為基礎,由于市場需求的大量涌現,信息化測繪將迅速推動測繪企業的技術進步,測繪企業參與地理信息系統在各方而的應用和開發是總體趨勢,也是測繪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李木子.淺析數字化測繪技術及其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24).

[2]胡云.數字化測繪在地質勘查中的應用[J].科技與生活,2010(14).

[3]王炎.向峰.數字化測繪在地質勘查中的應用[J].硅谷,2011(8).

[4]廖立新.對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質勘查中的應用探討[J].廣東科技,2009(8).

[5]祁桂蘭.韓巖.江倉礦區數字化測繪技術應用分析[J].青海科技,2008(4).

[6]鄭漢球,洪立波,陶福海.工程測量技術的發展和我們的對策[J].北京測繪,1996(1).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五月五月婷婷 | 欧美肥胖老女人 |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 | 中国一级毛片视频免费看 | 毛片免费全部播放一级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欧美性猛交99久久久久99 |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 欧美成人性色xxxx视频 | 国产在线视频网 | 国产精品第一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 久青草视频97国内免费影视 | 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 四虎影院在线免费观看 | 99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成人精品 | 五月天在线网站 | 婷婷综合丁香 | 日本成人久久 | www.亚洲视频|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女 | 97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 欧美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 善良的嫂子3在线观看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不卡 | 免费观看一级成人毛片软件 | 大片免免费观看视频播放网站 | 视色4se影院在线播放 | 久久综合成人网 | 国产精品美女视频 | 日韩视频一区 | 国产成人h综合亚洲欧美在线 |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bd | 多人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欧美日韩不卡在线播放在线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