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30 15:19:1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一篇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發展創新研究3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如今,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融合,競爭越來越激烈,電視等傳統媒體面對巨大的挑戰,通過媒體融合開拓新聞傳播渠道,豐富新聞傳播方式,讓大家能更便捷地獲取信息,對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在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互相融合,實現優勢互補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二者一起迎接新挑戰,搶抓新機遇,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因此,無論是哪種媒體,都應與時俱進,利用自身優勢不斷創新發展,進而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對于電視新聞節目來說,想在融媒體時代站住腳跟,就要不斷創新節目內容和形式,提高節目質量,獲得更高的收視率,其出發點應著眼于節目質量上,為受眾制作和提供優質的電視新聞節目。受眾喜愛電視新聞節目,反過來也能促進媒體自身的發展。
一、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現狀及分析
1.同質化問題嚴重
作為新聞,其基本任務是宣傳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方針,在社會上弘揚主流價值觀,傳播真、善、美。在眾多新聞載體中,電視新聞節目是最受大家歡迎的一種形式,也是最可靠、最有效的傳播方式。同時,新聞節目也是電視臺謀求發展的“立臺之本”。很多地方電視臺往往把電視新聞節目當成電視臺的頂梁柱,重金投入,盡可能創造更好的節目效果,提高收視率,努力打造本土新聞品牌。但打造本土新聞品牌并非容易。雖然目前各地方電視臺都有本土新聞節目,充分挖掘本土新聞信息,但也導致電視新聞節目出現同質化的問題。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在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區域,其電視臺沒有充足經費進行硬件采購和招募更多的專業人才,只好照搬其他電視臺的電視新聞形式和節目內容,這使得電視新聞節目同質化的問題更加嚴重。還有一些電視新聞報道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節目形式缺乏新意,制作與編排過于平庸,沒有趣味性,這樣不僅吸引不了觀眾,還會對整個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造成阻礙,導致廣大觀眾放棄收看電視新聞節目轉向門戶網站或微信、微博等獲取新聞,電視新聞節目整體收視率急劇下滑。
2.競爭趨向“白熱化”
微信、抖音、客戶端等一些新的媒體形式出現,備受大家青睞,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讓生活更便捷,還增加了獲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讓人們隨時隨地了解最新新聞熱點,并發表評論,參與互動。對電視新聞節目來說,競爭壓力更大了,既要跟同類型的電視節目競爭,還有與新媒體競爭。不得不說,目前絕大多數地方電視臺在電視新聞節目方面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發展進入瓶頸,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電視新聞節目迫切需要采用有效措施突破瓶頸期,提高電視新聞節目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打造全新的電視新聞節目。
二、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創新措施
1.力求貼近群眾生活
電視新聞節目內容應以群眾為中心,以事實為依據,力求貼近群眾生活。對于群眾來說,他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因此,電視新聞節目應滿足群眾的新需求,跟上時代潮流,以群眾的收視習慣為中心,不斷優化新聞內容和新聞結構,在語言組織方面也應該接地氣,盡可能地滿足群眾獲取信息的需求。融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節目重任在肩,對電視新聞節目進行創新,必須保證內容貼近生活,傳達好黨與政府的聲音,站在服務群眾的立場上,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問題,造福百姓,拉近節目與觀眾的距離。如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廣播電視臺2019年12月18日晚上《歙縣新聞》節目播出了一組報道《最后的新安江漁民》,這組時長10分鐘的系列報道聚焦新安江生態保護,從“父子漁民的‘最后一網’”“千余戶漁民‘退捕上岸’”和“還子孫后代‘綠水青山’”三個方面跟蹤記錄了新安江流域1564位漁民為了保護新安江一江碧水,舍小家、顧大家,紛紛響應政府號召,退捕上岸。退捕上岸,是為了保護新安江一江碧水,更是為了還子孫后代以“綠水青山”。但對于以漁船為家、以水為生產資源的漁民來說,畢竟少了發展的空間,他們將以何為生?未來又將走向何方?政府和社會還需要為他們做些什么?本組連續報道注重回應漁民關切,顯得很接地氣,自然能夠吸引受眾的眼球。
2.挖掘電視新聞節目內涵
現如今,人們不再滿足于簡單的新聞報道,更加注重新聞本身的內涵以及新聞背后的故事。所以,電視新聞節目不僅要尊重事實,還要有一定內涵,節目要拓展其深度和廣度,傳播正能量。“把有意義的新聞做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新聞做得有意義”。目前有很多電視臺采用邀請嘉賓的模式,就新聞熱點事件發表相關評論,幫助觀眾分析新聞,讓觀眾獲取更深層次的信息,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同時,提高電視新聞節目質量,提升節目效果,獲得較好的收視率。
三、結語
在融媒體時代,媒介競爭日益激烈,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決定著電視媒體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要高度重視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利用多種手段不斷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影響力。融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節目,應發揮新聞傳導的作用,結合電視臺戰略目標,運用新媒體技術手段,積極創新電視新聞節目的形式與內容,提高節目質量,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將新媒體技術服務于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與播出,并擴大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渠道,讓觀眾能隨時隨地收看電視新聞節目,打造更有特色、更受觀眾喜愛的電視新聞節目,從而促進電視新聞節目更好的發展與進步。
作者:吳成洪 單位: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融媒體中心
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發展創新篇2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飛速發展,各種新媒體共同發展,極大地擠占電視新聞媒體的生存空間,對其從業人員所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電視新聞從業人員為了順應時代發展,迎接新挑戰,必須在職業素養、技術水平等方面進行提升和轉變。
一、電視新聞衰落現狀
當下互聯網飛速發展,并得到極大的普及,人們接收信息的渠道也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報紙、電視、廣播等,更青睞于方便攜帶且操作容易的智能手機,信息的呈現方式也從文字為主轉變為文字、圖片與音頻、視頻的結合。各種媒體取長補短、相互融合,發展為融媒體時代。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各項技術的加持下,短視頻搭上了發展的快車道,越來越多的商家發現了短視頻平臺的商機,短視頻播放量逐年走高,整個行業呈井噴狀態。由于短視頻平臺飛速發展,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變得輕松簡單,往往事情一發生,隨后就有相關內容的短視頻出現,甚至還有當事人發出的視頻,這就讓電視新聞媒體陷入了尷尬境地。電視媒體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二、電視新聞發展現狀
在電視新聞發展初期,獲得了一致好評,以動態化信息在傳統媒體中獨樹一幟。但是隨著新媒體平臺的出現,網絡短視頻火爆,受眾可以自主搜索想看的內容并且調整觀看速度和觀看順序,進行轉載與評論,這對電視新聞媒體產生了巨大的威脅。顯而易見,傳統媒體已經暴露出了較多的問題,難以與網絡新媒體抗衡。
三、電視新聞的轉型與創新
融媒體時代下,因為技術的革新,新媒體的制作周期更短,制作成本更低,傳統媒體處于發展劣勢,陷入困境。所以電視媒體如果想要重新贏得受眾青睞就必須及時轉型。
1.增強新聞制作的專業性,注重展示細節
短視頻由于制作門檻低、傳播速度快而大受歡迎,但短視頻的制作人員并不都是專業出身,其采制的一些短視頻內容質量較差,甚至存在導向錯誤。傳統媒體新聞的特點是專業化和深度化。其制作周期較長,可以新聞專題的形式出現,邀請相關專家對新聞進行深入分析,注重展示細節,這些都是新媒體所不具備的優勢。
2.將電視新聞與新媒體相融合
在當今時代,誰能使受眾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誰就能夠占據有利的發展位置。電視新聞媒體要與新媒體相融合,堅持以效果論英雄,充分運用融合傳播手段,改進敘事方式和話語表達。比如,央視新聞新媒體拓展“正直播”業態,全面覆蓋國內外熱點新聞;推出新媒體欄目《相對論》,選取熱點議題進行深度訪談。2020年國慶前后,央視頻推出“向國旗云致敬”系列新媒體直播,吸引廣大用戶互動參與,激發愛國情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前后方共投入5500多人的采編播力量,先后派出216人報道團隊深入湖北防控一線。多平臺發布疫情報道超110萬篇次,超過2200家國際主流媒體持續引用轉發總臺疫情防控報道,多項數據刷新海內外傳播紀錄。推出《同心戰“疫”》《共同戰“疫”》《戰疫情》《武漢戰疫紀》《最美逆行者》《天使日記》等一大批精品力作,營造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濃厚輿論氛圍。
四、創新電視新聞報道內容
1.避免平鋪直敘
新聞固然要注重真實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就不能生動有趣。新聞工作者要對新聞素材進行深入挖掘,使內容更加飽滿、更加生動有趣。在報道電視新聞過程中,要避免說教模式,避免平鋪直敘,避免枯燥敘事,可以設置懸念,吸引受眾產生追問的興趣,讓報道波瀾起伏,一環扣一環。
2.注重細節,增強新聞畫面感
為了讓報道的人物更加有血有肉,更加真實立體,就必須注重對細節的描述。一個表情、一個動作的抓拍,都能讓人物變得更鮮活。隨著可視化手段的豐富多樣,圖解新聞僅僅“可視”不夠,還需“可動”。如今,很多電視媒體生產出了動新聞、數據新聞、時空新聞等一系列創新產品,掀起了一場“視覺盛宴”——動新聞利用電腦3D特效還原新聞現場,增強了新聞的畫面感和可視性;數據新聞以大數據平臺為依托,通過抓取、挖掘、統計、分析,將海量數據用可視化的形式親切表達;時空新聞則帶給用戶一次穿越時空的“新聞旅行”。嶄新的新聞形態將讓更多生動、易懂、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以更快的速度走進人們的生活,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電視新聞人應踐行互聯網+新聞的理念,尋求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生產的全新生態。
五、結語
現階段,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新媒體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電視新聞媒體也必須借鑒新媒體優勢,在堅守自身特點的情況下,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找到適合的轉型之路。電視新聞工作人員必須充分意識到自己專業化的優勢,用細節和質量打動觀眾,利用新媒體技術升級轉型,使電視媒體重煥生機。
作者:郭俊奇 單位:河南廣播電視臺
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發展創新篇3
就我國社會當前的實際發展狀況來看,融媒體可以說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在當前新的時代發展背景下,廣播電視臺也要積極應對當前發展挑戰,并且抓住這個發展機遇來積極做出發展創新。為了進一步應對新媒體發展所帶來的沖擊,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節目制作也要相應做出創新,使新聞節目的形式和內容都可以更好的契合當前觀眾觀看的要求,這樣一來收視率才會得到提升,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內容能夠被更多觀眾看到,新聞的社會影響力也會相應得到提高,對于社會輿論也會相應的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為此將來在進行新聞節目制作時,必須要積極進行創新,既要保證高質量的內容輸出,同時還需要積極借鑒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優勢,吸引到更多的觀眾[1]。
一、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發展的方向
(一)促進廣播電視新聞節目朝多樣化方向發展
在當前融媒體時代發展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不能沿襲傳統單一化的方向,單一化的新聞信息傳播模式已經難以契合社會當前發展需要,所以新聞節目的多樣化發展也是一個必然發展趨勢,在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發展基礎上,需要進行多個用戶端和更多形式的新聞信息傳遞。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和發展本身就是基于先進的科技而實現的,所以廣播電視臺在進行新聞節目制作時,也可以對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加以應用,將電視新聞和各種電子設備加以融合,利用各種新媒體平臺來進行新聞信息傳播,這樣一來便有效拓寬了電視新聞的傳播途徑,使得高質量的電視新聞內容可以通過更多途徑傳達給廣大受眾,使新聞信息的時效性能夠進一步得到保障,大眾進行信息獲取的途徑越來越多[2]。
(二)進一步提升電視新聞的包容性
在當前融媒體發展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本身的發展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但是新媒體的發展卻增加了更多新聞資源,所以電視新聞節目在進行創新發展時,就需要進一步增添其包容性,改善傳統電視新聞節目枯燥性。電視新聞節目包容性如果可以加以提升,那么電視新聞的高質量新聞內容也會相應增加傳播力度,這樣一來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聞影響力[3]。在融媒體發展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發展優勢都逐漸得到了凸顯,電視新聞在進行發展的時候,也要積極主動的學習新媒體發展優勢,從現代人的新聞獲取需求出發,盡可能提升電視新聞的發展空間。
(三)促進新聞信息傳播速度的提升
在傳統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憑借其視聽結合的發展優勢,所以應用最為廣泛,并且在新聞界也有著權威性地位,和報紙、廣播等的形式進行比較,能夠更好的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然而當前新媒體的出現使得新聞信息傳播的速度大大提高,而電視新聞由于內部嚴格的審核體系,所以在新聞時效性方面便難以得到保障。因此,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需要在信息傳播速度上做出改進,使電視新聞傳播途徑可以延伸到新媒體終端上,有效實現即時傳播信息的目標,不僅對電視新聞的時效性加以保障,同時還可以有效提升電視新聞節目的社會影響力,繼而得以促進電視新聞在融媒體時代的可持續發展[4]。
(四)促進電視新聞信息的交互性凸顯
在傳統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呈現模式比較單一,所以和觀眾之間的交流互動比較匱乏,整體來看交互性比較差,但是在融媒體時代進行發展,電視新聞在進行信息傳播時,就可以有效利用新媒體平臺的交互特征,加強和廣大新聞受眾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及時聽取大眾的意見。比如說當前很多廣播電視臺都相應開設了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利用這些途徑進行信息發布時,觀眾就可以通過評論來發表意見,加強彼此之間互動[5]。在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交互特征逐漸凸顯出,這有助于人們及時獲取自己所需信息,提升交互效率。
二、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創新的策略
(一)對電視新聞節目的內容進行創新
在當前融媒體發展背景下,電視新聞和新媒體相比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高質量的內容輸出,對于電視新聞來說,內容是節目最主要的因素,新聞內容的質量將會直接關系到整個新聞節目的質量和收視率。但是當前一些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仍舊沿襲著傳統的發展方式,很多新聞內容難以契合當前人們信息獲取需求,由此便導致一些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優勢流失,使得電視新聞內容與人們的實際生活有所脫節。因此在融媒體時代做出創新時,要在內容方面有所重視,使新聞內容可以具備更高的價值。首先來說,節目內容要盡可能和人們日常生活有所聯系,進一步縮小觀眾和電視新聞之間的距離,并且對人們生活中的新聞事件做出深入分析,使大眾可以獲取到更多有用信息[6]。其次電視新聞工作人員需要對新聞事件做出更具價值性的分析和總結,提出建設性觀點來引發觀眾情感共鳴,在確保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來提升電視新聞播報價值。想要在融媒體時代做出更好的電視新聞節目,那么就要主動學習新媒體發展優勢,對于電視新聞節目的整體呈現形式做出優化,以平民化視角來進行節目制作,使大眾能夠更好的從節目當中獲取到自己所需信息,使人民能夠及時的掌握新鮮的新聞信息。
(二)對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過程進行創新
新媒體的發展給整個新聞傳播行業都產生了直接影響,所以電視新聞節目在融媒體時代進行創新的話,也需要在節目的制作過程方面進行創新,可以說節目制作過程是和節目最終質量息息相關的。如今社會科技發展水平逐漸提高,在進行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的時候,也就相應有了更多可以使用的先進技術,通過節目制作的創新,有效推動電視新聞節目在融媒體時代的新發展,對整個電視新聞行業結構體系加以完善。工作人員要及時進行制作思想更新,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使得節目制作過程能夠更好的契合融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7]。
(三)對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方式進行創新
電視新聞一直堅持高質量內容輸出,因此說需要進一步創新傳播方式,使高質量新聞內容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傳播,只有被更多的人看到才可以在社會上產生更大影響力。節目表現形式的創新離不開相關工作人員思維創新,從多樣化角度出發對電視新聞內容表現形式做出重新編排,豐富新聞內容。借助于網絡技術來進行電視新聞傳播,并且借助于新媒體發展優勢來提高電視新聞信息即時性,促使電視新聞信息實現廣泛的傳播。
三、結語
綜上,融媒體是我國社會當前的發展趨勢,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發展也需要順應當前這個發展趨勢,只有這樣才可以對新聞節目的質量加以保證,使新聞節目的內容信息也可以在社會上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進一步發揮出積極作用。廣播電視臺在進行新聞節目制作的時候,要從當前時代發展特色出發,依據時代變化特點和人們的新聞信息獲取需求,來積極進行節目創新,繼而得以使廣播電視新聞可以在社會上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王薇.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發展與創新[J].電視技術,2019,43(19):36-37.
[2]張曉丹,李昕穎.創新強校與新聞專業教育改革融合的實踐研究——以學生微音視頻平臺"一品一頻"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24):74-75.
[3]劉冰.全媒體時代美國華文媒體的創新發展研究——以鷹龍傳媒為例[J].傳媒,2018,(9):59-61.
[4]唐建滿.融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轉型探索——以福州廣播電視臺《新聞110》欄目為例[J].東南傳播,2019,(3):34-35.
[5]周莉,童文杰.視聽新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發展——"廣播電視學論壇暨第二屆中國廣播電視學研究會年會"綜述[J].現代傳播,2007,(6):128-129.
[6]肖安.融媒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如何煥發出全新活力[J].記者觀察,2019,(5):70-71.
[7]秦暢.廣播節目如何搭建地方領導與百姓溝通的平臺——以上海廣播電視臺《市民與社會》節目《對話區/縣委書記》系列為例[J].中國廣播,2018,(5):15-18.
作者:馬軍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