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9 11:05:33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一篇農村公路災毀保險地方的發展分析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一)農村公路災毀保險發展背景
我國農村公路2021年底總里程為446.6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84.57%。因農村公路覆蓋面廣、技術等級低、抗災能力弱等因素,致使其受災程度遠超其他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尤其是山區農村公路的路基、邊坡、橋隧等基礎設施更易受臺風、暴雨和泥石流等惡劣氣候影響。以浙江省為例,浙江山區占全省陸域面積70.4%,山區公路占農村公路總里程比例約72%,春季多雨、夏秋季臺風頻發,農村公路損毀嚴重,為此各級政府每年要撥付大量資金用于修復受損農村公路,如2019年“利奇馬”臺風致使浙江省1741條段農村公路損毀,直接經濟損失達21.3億元。從歷史情況看,浙江農村公路水毀嚴重基本集中在山區縣,山區縣地方財政相對薄弱,難以保障農村公路災毀修復。另外,農村公路災毀修復資金須經上報、核實、編制方案、組織實施等嚴格程序,周期較長。從災害發生到資金撥付到位,縣道一般為3個月至6個月。部分鄉村道因資金問題,個別路段只能降低修復標準實施,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為建立渠道穩定、撥付及時的農村公路災毀搶修資金,從2014年開始,浙江省麗水市等部分地區先行探索實施農村公路災毀保險。
(二)麗水市農村公路災毀保險主要特征
近年來,麗水市農村公路災毀保險快速發展。一是攤平了災毀修復資金壓力。麗水市通過指導各縣參與保險,做大保險資金“蓄水池”,發揮災毀保險“以豐補欠”“無災救助有災”作用,減輕水毀資金壓力。對于容易受災的地區來說,財政只須每年安排相對固定的資金,便可無“后顧之憂”,在出現大災時,大大緩解政府財政壓力。如:2016年青田縣投保330萬元,當年賠付額高達5680萬元,撬動的資金總額高達17倍以上;2022年龍泉、慶元合計保費614萬元,獲得理賠7023萬元,極大緩解了當地災毀修復資金壓力。二是提升了災毀搶通修復效率。實施農村公路災毀保險后,省去了中間行政時間成本,搶通修復資金能更快到達一線,提高了組織實施搶通修復的效率。麗水市實施保險后,賠付資金在復勘后3個至5個工作日內到位,基本實現“即修即賠”,大大縮短了資金到位時間,促使修復重建工期縮短50%以上。塌方類的搶險工程實行快速理賠,基本可在1天內清理完畢;一些比較小型的普通災害的修復由以往的10天減少為1天;大型嚴重災害的修復時間從一般的3個月至6個月減少至1個月內。三是強化了主體責任落實??h、鄉兩級政府在履行農村公路管養主體責任方面一直存在短板,核心在于資金要素保障不足。落實農村公路保險后,在大中修、日常養護經費以外,由縣級政府每年安排專項資金保障農村公路災毀修復,是當前縣級政府強化履行主體責任的一個重要載體。四是有利于提升農村公路抗災能力。實行農村公路災毀保險新模式后,公路部門和保險機構共同制定公路、橋隧的災后修復標準,且保險機構作為第三方介入公路修復質量監督,有效提升了公路修復質量,多重保障公路安全。
二、麗水市農村公路災毀保險發展瓶頸和成因
從麗水市農村公路災毀保險目前運行情況來看,制約和影響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各地賠付金額不平衡。農村公路災毀保險項目屬于高風險高賠付種類,存在時間、區域、損失金額不平衡情況,麗水市歷年保費賠付率相對較高,如圖1所示,部分農村公路多災地區賠付頻繁。參與的保險主體承受著較大的經營壓力,較高的賠付率影響保險主體參與積極性,不利于此保險項目持續發展。二是保險公司主觀能動性有所降低。2019年起,麗水市組織農村公路全市統一保險,由市級保險公司牽頭承保,導致縣級保險公司主觀能動性有所降低,服務水平普遍下降。特別是2021年起,保險公司內部考核方式有所改變,以前考核保費增速,如今調整為考核當年利潤,導致很多案子審核確認周期延長,糾紛大幅提升,理賠案件懸而未決嚴重積壓。三是協調溝通機制還有待加強。目前農村公路保險業務與市場運作還不成熟,公路交通部門力量有限,難以兼顧縣級業務指導。鄉鎮方面專業管養人員不足,水毀修復工程管理能力薄弱。保險公司方面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定損方式較為僵化、部分線路修復方案制定較慢。理賠流程規范化程度還不夠,特別是出現大額理賠時,受災認定仍然存在扯皮現象。
三、農村公路災毀保險高質量發展對策建議
(一)合理浮動保費
針對麗水市農村公路災毀保險承保方出現大幅虧損等方面問題。一方面,要承認麗水農村公路地處山區,在災害頻發背景下,災損嚴重是不爭的事實,適當上調費率是合理的;另一方面,當前的盈虧數據,僅建立在短短幾年統計周期內,其樣本統計分析從統計學角度說,還不夠可靠,建議進行專題數理統計調查分析研究確定。相信只要找對科學機制,實行動態利率,虧則提高、盈則降低,總體上達成讓保險略虧盈,起到熨平巨災波動風險作用,就可以減少爭議。
(二)編制統一標準
農村公路災毀保險合同執行難,理賠模式不夠成熟等各類問題的實質是缺少一套科學完善的標準體系。政府可組織行業專家或委托科研院所編制一套標準體系。讓標準體系來解析保險范圍、評定災毀損失修復標準,不同農村公路承災體災毀損失修復單價和計量標準、費率標準、款項流轉標準等。相信嚴格按照標準執行,爭議就可避免或減少。
(三)提升保險服務
強化對公路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公正客觀地對農村公路災害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通過建立統一的保險理賠數字應用場景,利用信息化手段創新報案、勘察審核、理賠手段,提升理賠效率。同時建議探索“保險+服務”模式,引入風險控制管理,參保路段每年實行常規性防災防損工作,定期對公路進行體檢,對農村公路高風險路段實行甄別,提前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隱患,保障農村公路安全運行。
四、結語
農村公路災毀保險為農村公路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支撐,是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政府部門應全面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合理布局規劃,全面提升農村公路災毀保險體制機制的科學性、規范性、合理性、高效性。通過盡快推動建立第三方協調機制、組織統一編制相關保險理賠標準、組建公路專業保險人才庫等方式,突破發展瓶頸,為農村公路保險體系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王攀峰.健康保險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J].時代金融,2021(1):55-56.
[2]潘紅艷.巨災保險試點問題解析及對策研究[J].行政與法,2021(2):82-91.
作者:梁邦俊 沙云燕 單位:麗水市公路港航與運輸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