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臨床藥理學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2-06-19 15:00:3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臨床藥理學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臨床藥理學論文

第1篇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者不僅要教授課本中的內容,還要注重新知識、新信息的收集和講解。特別是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迅速、準確獲取臨床藥理學教學資源,并在教學實踐中將臨床藥理學的最新進展、研究方向及時地傳授給學生[1]。在教授調血脂藥物HMG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簡稱他汀類)時,禁忌癥是“對本類藥物過敏者、活動性肝病者或血轉氨酶持續顯著增高者、妊娠和哺乳期婦女禁用”,其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中即沒有他汀類藥物可引起患者血糖異常,表現為空腹血糖水平升高、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升高、新發糖尿病、糖尿病血糖控制惡化等的描述,也沒有他汀類藥物與HIV蛋白酶抑制劑同時服用,可能會使他汀類藥物的血藥濃度增高,增加包括橫紋肌溶解在內的嚴重不良反應風險等項的提示。2012年11月2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告,提醒醫務人員和患者警惕他汀類藥品血糖異常不良反應及與HIV蛋白酶抑制劑的相互作用[2]。在授課時,應把這些前沿的知識介紹給學生,使學生更加全面的掌握他汀類藥物。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醫療事業是一門不斷發展的自然科學,需要不斷的觀察、探索、總結、提高。

2臨床藥理學的教學要與時展、形勢變化、政策法規“相關聯”

在教學的同時,教學者要注重臨床藥理學教學與時展和形勢變化相關聯,要把對相關政策法規的理解與貫徹融入到教學當中去。在教授抗感染藥物這一章時,會提到:“60多年前人類發現了抗生素,此后的十年間耐多藥細菌引起的問題就開始顯現。隨著越來越多的抗菌藥物的上市,我國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咕幬锏臑E用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更多的細菌開始產生耐藥性,最終我們將‘無藥品可用’?!睘檫M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優化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結構,提高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水平,規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有效遏制細菌耐藥,從2011年起,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下,在全國范圍開展了為期3年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顒悠陂g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政策,使我國抗菌藥物濫用現象能夠得到很大程度的遏制,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得到有效的改善,尤其是Ⅰ類切口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例大大下降。在講授抗菌藥物的同時,我們將這些法規、政策融入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執業的同時樹立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法規的意識。

3臨床藥理學的教學要明確教學者與學生的定位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學者是引導者,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而不應一味地進行知識的“填充”。教學者需要有過硬的知識水平和靈活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聚合思維、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及自學能力。變“學”為“教”,變“教”為“引”,這是臨床藥理學成功教學必不可少的教學思路。我們在教授藥物相互作用一章時,在對“當多種藥物聯合應用時……可使藥效加強或副作用減弱,也可使藥效減弱或出現不應有的毒副作用,甚至出現一些特殊的不良反應,危害用藥者”進行闡述時,會列舉一些藥物相互作用的實例,特別要用近年來發生的藥物相互作用的實例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頭孢曲松鈉與含鈣溶液配伍使用發生不良事件并導致死亡的病例,左氧氟沙星注射劑與茶堿同時使用引起嚴重不良反應的病例等,引導學生思考一些在藥物相互作用中有爭議的問題,即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夠增加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者需根據臨床藥理學的教學特點,采用啟發式教學,增強師生互動,增加學生人際溝通等方面的能力,同時,給學生預留充分思考的時間。

4臨床藥理學的教學要滲透藥物經濟學的概念與觀點

第2篇

臨床藥學管理系統2.0的處方點評模塊結合《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簡稱《規范》)、《處方管理辦法》、《處方點評監測網工作手冊》、《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等處方點評相關政策要求,實現對醫院處方(醫囑)的電子化評價功能。該軟件將《規范》等相關規定中對處方點評的要求進行標準化,設置了數十個處方評價點,并結合合理用藥監測系統(PASS)的審方功能,提供對處方(醫囑)的科學、全面的預判功能。其可對處方的書寫格式、處方藥品的數量、用法用量、適應證、禁忌證、給藥方法、抗菌藥物使用情況、中藥使用情況等多項情況進行評價。

當點評完成一張處方(醫囑)后,軟件能夠根據臨床藥師的點評內容,對被評價的處方進行問題嚴重性的評級,分為合理處方和不合理處方,不合理處方包括不規范處方、用藥不適宜處方、超常處方;同時軟件還可將這些評價結果進行計算機化存儲,以便對處方評價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方便臨床藥師及醫師對處方用藥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節約醫療成本提供有效的數據參考。臨床藥學管理系統2.0在1.0的基礎上,結合國家對處方點評、抗菌藥物管理的新要求以及用戶對臨床藥學管理系統V1.0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了重新開發和完善,在系統功能、技術架構、知識庫等方面均進行了優化和升級。功能方面,在保留原有1.0版本功能的同時,新系統對原有功能進一步完善和延伸,如新增了中成藥處方點評、中藥飲片處方點評以及公示預警模塊,對其他的功能模塊也進行了大幅度的完善和優化。此外,在不影響用戶整體使用感受情況下,該系統的功能設計重點考慮系統的人性化,因此提高了易用性。

2點評存在的問題

該軟件能夠快速對醫囑進行審核,提高了臨床藥師的工作效率,對促進臨床合理用藥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系統軟件都是通過工程師編程進行計算,程序難免會出現漏洞和不合理之處,因此該軟件在醫囑審核過程中在判斷、確認和統計問題醫囑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部分警示屬于無效警示,即對正常合理用藥提出了警示,表明該軟件尚有待在實踐中不斷改進與完善。臨床藥師在軟件使用中的人工干預也是不可缺少的。該軟件點評出的無效警示處方主要表現詳述如下。

2.1抗結核藥聯用。結核病的病理特征及現行抗結核藥的藥理作用決定了其常需聯合用藥,但系統軟件在分析處方時可能被認為是重復用藥。如治療結核病一線方案的多聯用藥為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聯用,該方案雖可能發生肝損害等不良反應的疊加效應,但同時可提高療效、延緩耐藥性產生,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是可以常規使用的,但這種聯合用藥通常被軟件斷定為重復給藥。

2.2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聯用。使用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治療同一疾病可能被認為是重復用藥。如注射用凝血酶(巴曲亭)與酚磺乙胺注射液,酚磺乙胺為作用于血小板的止血藥,注射用凝血酶為促進凝血因子活性的藥物,兩者雖同為止血藥,但作用機制不同且具有協同效應,不屬于重復用藥,但卻會被軟件判定為重復用藥。

2.3同種類藥物聯用。由于疾病發生機制的千差萬別,有時即使是同種類藥物,其聯合應用也是必要的。如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聯合使用,由于甘精胰島素屬于超長效胰島素,用于控制基礎血糖,而短效和超短效胰島素用于控制餐后血糖,2種胰島素聯合應用符合血糖控制要求,但卻會被軟件判定為重復用藥。

2.4抗菌藥物聯用。由于所有抗菌藥物多不止對一種細菌具有殺滅或抑制作用,只是對不同細菌有作用強弱之分,而患者感染情況各不相同,系統在對抗菌藥物進行審核的過程中可能會將某些抗菌藥物的合理聯用歸類為重復用藥;而針對具體患者多種抗菌藥物的聯用,該系統并不能根據具體情況給出提示。如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與阿奇霉素,通過系統軟件判定為重復用藥,雖兩者都可針對銅綠假單胞桿菌使用,但2種藥物的抗菌譜不盡相同,兩者聯用具有協同效應,《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已將兩者聯合作為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經驗性配伍方案在臨床推廣。

2.5其他誤判。除重復用藥外,該軟件在使用過程還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誤判。如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通過霧化途徑起效,但通過醫師站傳輸到系統顯示變成“噴霧”,隨即被歸類為“給藥途徑問題”;余甘子喉片說明書明確告知可口服含化,但軟件提示說明書未提及該藥的給藥途徑可以為含服;硫辛酸注射液與阿司匹林腸溶片被軟件系統誤歸類為解熱鎮痛藥,而事實上硫辛酸為強抗氧化劑,主要用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感覺異常;玻璃酸鈉滴眼液也被系統誤判為同類型關節腔注射用的抗風濕藥,忽略了其具有生理活性物質的作用,僅當其關節腔內注射劑時才為膝骨關節炎、肩周炎等癥的改善藥物。

3改進建議

3.1建立自定義模塊。臨床上確定一個患者的治療方案往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而軟件畢竟是通過對藥品說明書等內容進行核對前提下監測的,條件變量在實際應用中很難做到有針對性的個體化分析,很多情況還需要藥師根據警示處方信息和臨床實際情況與醫師溝通后再進行判斷,直觀點評結果僅能作為參考依據,而不是最終結論。當前藥物信息更新的速度很快,而系統更新速度較慢,在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等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目前,除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要求上報專項處方、醫囑點評外,許多醫院還針對本院出現使用問題較多的藥物處方進行專項點評,這就需要在現有軟件的基礎上建立自定義專項點評模塊和點評判別模塊。通過制定合理規則后,軟件通過預判自動生成需專項點評的藥物名單,之后通過生成的新自定義點評程序進行點評,如此可更便捷地針對該院的用藥情況進行專項點評。

3.2追加記憶功能。目前,我國的臨床診斷書寫與ICD-10對照表區別較大,加之各醫院之間的臨床診斷書寫規范不盡相同,導致診斷內容以及用藥適宜性等相關點評項無法進行較準確的系統判定。而建立診斷判別和文字錄入的記憶功能,則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此方法操作雖在初期進行人工修正和錄入時較煩瑣,但長期積累可形成具有該醫院特色的臨床診斷判別數據庫,不但能提高軟件點評的準確性,更能提高工作人員的點評效率。

3.3設置用戶名工作進展列表。臨床藥學管理系統2.0可對抽樣后的工作列表進行保存,以方便列表中未完成的點評條目在下一次進入時,該用戶可繼續進行點評。但存在的問題在于該用戶一旦保存列表,其他點評用戶則無法看到或無法對此列表的數據進行抽樣,因此存在局限性。建議登錄后首頁顯示各用戶點評進展和詳細目錄,在點評時可以對其他用戶點評的條目進行抽樣;同時為防止新用戶對點評結果的隨意更改,可對不同用戶重復抽樣的已經點評的結果條目進行鎖定或限制。

4結語

第3篇

《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頒布已8年,但國家和醫院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一是臨床醫學人才嚴重缺乏,在醫院藥學人才中兼備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的人才少之又少,大多數藥師工作路線都是圍繞藥房、藥品轉換兩點一線,且由于與醫護人員的專業差距,二者之間難以溝通協調,加之藥學人員知識結構不合理,業務能力低,致使臨床藥學尚不能發揮其效用。二是臨床藥學工作尚未得到醫院重視,多數醫療機構領導的“重醫輕藥”觀念,導致臨床藥學工作在院內的重視度不高,加上臨床藥師尚未正規編制,各項責任義務不明確,且臨床藥師長期局限于采購、供應、調劑檢驗藥品等方面,在院內并沒有得到廣大醫護人員的認可,這些因素都使臨床藥學在醫院難以受到重視。三是臨床藥學尚未形成廣泛的市場[1],由于臨床藥學在醫療機構重視程度不高,用藥者對合理用藥的了解及運用的迫切性不足,加之衛生部門相關政策尚無明確規定,致使臨床藥學很難在廣泛的市場上立足。四是臨床藥學法律法規不健全,盡管2002年衛生部頒布了《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雖然此規定有一定權威性,但其內容不明確,在實際工作中難以操作,加之臨床藥師只能在《藥品管理法》、《執業醫師法》中的法規許可范圍內工作,無處方權及修改處方權,導致臨床藥學的實施難以踐行。五是臨床藥學培訓制度居于形式,盡管有些醫學院開設臨床藥學專業,但由于某些醫療機構尚未開設藥學實踐,導致臨床藥學專業學生難以在醫院實習,實踐價值不高;同時盡管某些醫院一貫對臨床藥學進行開設,但也因為衛生部對臨床藥學尚未明確規定,藥師責任和義務界定模糊,導致藥學培訓居于形式。

2臨床藥學在促進合理用藥方面的作用

臨床藥師以其豐富的現代藥學知識與醫師一起為患者提供和設計最安全、最合理的用藥方案,協助醫生在合理的時機開出正確的處方、正確的劑量,避免藥物間不良的相互作用,解決影響藥物治療的相關因素等方面遇到的問題。此外當醫生開出藥方后,臨床藥師還要負責把醫囑告訴病人,告訴病人在什么時間段服、怎么服效果更好。從而減少藥害、節約資源、保障用藥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只有建立臨床藥師制,大力開展臨床藥學,才能真正做到合理用藥,進而提高醫療質量。

3開展臨床藥學,提高用藥水平的舉措

3.1藥師參與醫師查房,參與藥物治療

藥師要深入臨床一線,通過查房理解患者病情;同時參與藥物治療,發揮藥學專業知識給予藥師合理用藥建議,以彌補醫護人員對藥物性質特點的不全面了解;還可以參與給藥方案,提供用藥咨詢服務,對患者進行合理用藥指導。

3.2加強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促進安全合理用藥

安全用藥是保證合理用藥的基本前提,對藥品的不良反應進行監測是保障用藥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通過加強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信息的收集整理,并反饋于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就能及時避免藥品不良反應發生。

3.3加強治療藥物監測,給予給藥方案

對治療指數窄、毒性反應強的藥物,不能用臨床指標進行評價,如地高辛;特殊情況要進行血藥濃度監測,如嬰兒。在這些條件下,以技術對血液濃度進行監測及評價,根據患者情況,給予給藥方案并提出指導意見。

3.4建立藥品安全警示制度,提高用藥安全

開展臨床藥學醫療機構可以建立藥品安全警示制度,藥師根據手機整理出來的藥品安全信息,了解院內臨床用藥安全情況,查找不足與隱患,并及時向上級通報,以防微杜漸。

3.5加強藥學科研研究,提升藥學服務水平

臨床藥學機構可以在培訓藥師的基礎上,把藥學科研納入議程,堅持臨床服務臨床的原則,提倡藥師與臨床醫護進行密切聯系,并互助經濟開展藥學科研,以共同提高血藥服務水平。

3.6加強臨床藥師專業培訓,保障臨床合理安全用藥

藥師要時刻加強自身專業知識培訓,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并積極參與查房,設計給藥方案,與醫護人員進行協調、溝通、交流,掌握患者病情資料,給予患者對藥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藥性等方面進行指導,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最大限度保障臨床用藥合理、安全。

3.7加強制度建設,保障臨床藥學工作順利開展

國家衛生部及醫院應根據“促進臨床用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合理”為指導內容,規范臨床藥師工作行為[2]。建立譬如“合理用藥評價制度”、“藥師查房工作制度”、“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制度”、“藥品安全警示制度”等等,逐步在醫療機構建立健全各項有利于臨床藥學開展的制度體系,以規范藥師行為,明確藥師責任和義務,保障臨床藥學工作順利開展。

4開展合理用藥工作的體會

藥物的不合理應用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要想真正達到“安全、經濟、有效”的用藥原則,每位醫務工作者都承擔著各自的職責,大家一致認識到,開展合理用藥工作任重而道遠,只有在領導重視,醫藥護人員共同提高認識,各部門通力協作,藥劑人員注重自身業務素質提高的同時,克服困難,增強信心,才能提高我院合理用藥的水平,從而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

第4篇

1.1抗菌藥使用情況分析

統計抗菌藥使用人數、抗菌藥使用率、治療性抗菌藥使用比例、微生物送檢率、抗菌藥使用金額和抗菌藥使用金額比例。可設置任意時間段范圍,統計全院所有住院患者和門急診患者,也可具體統計到各臨床科室和每名醫師的上述指標。

1.2藥品使用強度計算

統計同期收治患者人數、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數、藥品使用頻次、藥品使用金額、藥品累計用藥頻度(DDDs)、藥品使用強度。

1.3處方點評

系統按照《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衛生部2010年2月頒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簡稱38號文),對處方包括抗菌藥處方進行點評,點評結果分為合理處方和不合理處方,不合理處方包括不規范處方、用藥不適宜處方和超常處方,顯示所有處方的藥品名稱、劑量、使用頻次、給藥途徑和療程,描述不合理處方的問題。

1.4圍手術期抗菌藥使用點評

系統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38號文,對圍手術期抗菌藥使用進行點評,評價指標包括圍手術期使用的抗菌藥種類、抗菌藥給藥時機、抗菌藥療程和抗菌藥使用比例。

2臨床藥學信息管理系統實施后對抗菌藥管理的影響

2.1實施前后對抗菌藥使用情況的比較

按照原衛生部的要求,2011年5月我院組建了包括醫療機構負責人、主管院長、醫務部門負責人、感染疾病專業醫師、感染疾病專業臨床藥師、臨床微生物專家、信息系統專家和感染控制專家的抗菌藥管理小組,對我院抗菌藥的使用加強了監管。在監管過程中,需要定期測定全院和各臨床科室抗菌藥使用的各項指標,和原衛生部規定的目標值進行對比,找出不足以及原因。最初由藥師手工查閱處方和病歷的方式統計各種抗菌藥指標,2012年2月引進臨床藥學信息管理系統,根據系統統計各項指標監控抗菌藥的使用,并對科室和醫師進行考核和獎懲,各抗菌藥指標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2011年門診患者抗菌藥使用率為32%,2012年降至25%;住院患者抗菌抗菌藥使用率由70%降到59%,見表1。

2.2節省抗菌藥管理人力

在我院引進臨床藥學信息管理系統之前,統計抗菌藥管理的指標需要臨床藥師手工翻閱處方和病歷,對抗菌藥的使用進行計數和評價,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我院46個臨床科室,每月進行抗菌藥指標統計,需要抽取約460份出院病歷和1000張門診處方,對抗菌藥的使用進行查閱、記錄、計算、統計并制作表格文檔,至少需要耗費1名藥師10個工作日。而使用該系統統計,僅需30min即可統計全院所有科室住院患者的抗菌藥使用指標,并自動生成Excel報表。

2.3輔助抗菌藥處方點評

抗菌藥處方、醫囑實施專項點評要求每個月組織對25%的具有抗菌藥處方權醫師所開具的處方、醫囑進行點評,每名醫師不少于50份處方。我院具有抗菌藥處方權的醫師612人,每月需要抽取153名醫師所開具處方點評,每位醫師50份處方,共需點評處方7650份,初步完成該項點評工作需要2名臨床藥師10個工作日,以現有的臨床藥師配備人數,點評處方數量很難達到要求,通常是抽取處方500份進行點評。而使用臨床藥學信息管理系統,系統可對抽取的處方進行初步的預判和點評,藥師再審核系統點評的結果,予以必要的修改,這樣得到的點評結果更全面準確,也節省人力時間,在系統的幫助下,2名臨床藥師2個工作日即可完成規定數量的抗菌藥處方點評工作,達到抗菌藥專項整治工作的相關要求。

2.4抗菌藥管理數據全面客觀

我院為大型綜合醫院,開放病床2200張,每月門診患者約40000例,每月出院患者約5000~6000例,患者基數龐大。在引進臨床藥學信息管理系統之前,臨床藥師通過手工抽樣的方式統計抗菌藥數據,因人力有限,手工只能抽取1%門診處方和10%住院病歷,統計抗菌藥使用數據并進行評價,數據樣本的代表性和隨機性均較差,部分科室出現對抗菌藥數據有爭議的情形。而使用該系統,既可統計全部門診患者和住院患者的抗菌藥使用指標,數據覆蓋范圍100%,也可隨機抽取一定比例的處方或醫囑進行處方點評,抽樣方法科學靈活。數據樣本兼備代表性和隨機性。

2.5抗菌藥管理動態監控

在引進臨床藥學信息管理系統之前,因人力有限,我院臨床藥師只能做到每月抽樣統計各臨床科室的抗菌藥管理指標,抗菌藥管理的指標以月為周期,以科室為單位統計。而使用臨床藥學信息管理系統,可以統計任意時段抗菌藥指標,根據管理需要,可以細化到每周、每天。不僅可統計出院患者抗菌藥使用情況,還可查看在院患者抗菌藥使用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提高了管理的時效性。

2.6提高了抗菌藥管理的針對性

在引進臨床藥學信息管理系統之前,抗菌藥指標主要以科室為單位統計,比如抗菌藥使用率、抗菌藥使用強度、微生物送檢率等??己撕酮剳痛胧┮仓饕钥剖覟閱挝贿M行,針對性不強,從而影響了抗菌藥管理的有效性。引進該系統后,所有的抗菌藥指標不僅可以以科室為單位統計,還能以醫師個人為單位統計,進而采取的考核和獎懲措施也針對醫師個人實施,提高了抗菌藥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7促進了抗菌藥管理的依從性

抗菌藥管理將抗菌藥使用指標和科室、醫師的考核獎懲掛鉤,各科室和醫師對公布的抗菌藥數據十分關注和敏感,在引進臨床藥學信息管理系統之前,臨床藥師通過手工抽樣的方式統計抗菌藥數據,數據樣本的代表性和隨機性均較差,導致部分科室和醫師對數據的準確性有疑問和異議,進而引起對相應考核獎懲措施的爭議,妨礙了抗菌藥管理措施的順利實施。而使用臨床藥學信息管理系統統計抗菌藥指標,由于納入全部的病例數,得出的結果沒有爭議,相應考核獎懲措施順利實施,促進了科室和醫師重視抗菌藥管理工作。

3結語

第5篇

論文關鍵詞:利巴韋林及康復新液,手足口病療效觀察

 

手足口病大都為腸道感染引起,Cox Al6型病毒感染多見,近2年來我國以EV71引起流行,此病主要表現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之皮疹,多見4歲以下小兒,夏季多見。年長兒及成人也可感染,臨床上首先表現為口痛、厭食、及低熱,亦可不發熱[1]。因此對手足口病的治療及并發癥的防治非常重要。本文對410例手足口病的治療經驗作如下總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兒科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兒2060例作為觀察對象,全年均有發病,疫情期病人較多,但農村患兒多見。年齡2-6歲,男性1220例,女性840例,均為普通病例,部分患兒心肌酶有輕至中度增高,但肌紅、肌鈣蛋白及心電圖均未見異常。無肺炎及顱內病變等并發癥。約有1/4患兒伴有發熱,體溫在38-39℃之間,患兒皮疹主要表現在口腔內頰部、舌、軟腭、硬腭、口唇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等部位藥學論文,出現小米?;蚓G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在口腔內的破潰后成淺潰瘍。皮疹不癢、不痛、不結痂、不結疤。所有病例都有口腔潰瘍疼痛,患兒流涎拒食,但不伴腹瀉。

1.2治療方法與轉歸 一般治療注意休息,特別心率快者,限制活動,必要時臥床休息,加強營養,進食易消化食物。予康復新液含服,爐甘石洗劑中加入利巴韋林外涂皮疹。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10mg/k g),心肌酶高者予果糖二磷酸鈉營養心肌治療。對發熱伴白細胞增高者選用針對G+菌抗生素治療。療效標準:(1)顯效:用藥24-48小時體溫不現上升(<38℃),食欲明顯好轉,皮疹不增加,不出現呼吸、心率增快,血糖、血壓瞳孔神志無變化。(2)有效:用藥48-72小時內體溫不再上升(<38℃),手足口臀部皮疹增多,但不出現呼吸、心率增快,血糖、血壓瞳孔神志等異常變化,全身癥狀稍改善,但食欲仍差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3)無效,符合衛生部《醫療機構手足口病診療技術指南》診斷標準的重癥手足口病病例。結果2060例全部有效,其中顯效1708例(5天皮疹消退)。有效352例(7-10天皮疹消退)。

2.討論

引起手足口病(HFMD)的主要為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的柯薩奇病毒(Coxasckie virus) A組16、4、5、7、9、10 型, B組2、5、13 型;??刹《荆‥CHO viruses)和腸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Al6型最為常見[2]。有關資料表明,HFMD的病原體經歷了較大變遷。從世界各國報導來看,七十年代前,主要為CoxA16引起,隨后EV71型逐漸增多。日本HFMD的流行,經病原學研究證實是由CoxA16及其變異株和EV71型交替出現,也可同時出現,但以某個型為主。CoxA16變異株出現,可能人群中抗體陽性率高,在抗體影響下誘導而成的。我國八十年代以CoxA16為主,1989年從成人HFMD病人分離出EV71型。1998~1999年HFMD流行,各地報導均以EV71型為主,臺灣、香港也是如此 。

利巴韋林為一種強的單磷酸次黃嘌呤核苷(IMP)脫氫酶抑制劑藥學論文,抑制IMP,從而阻礙病毒核酸的合成。藥物進入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后迅速磷酸化,其產物作為病毒合成酶的競爭性抑制劑,抑制肌苷單磷酸脫氫酶、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和mRNA鳥苷轉移酶,從而引起細胞內鳥苷三磷酸的減少,損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使病毒的復制與傳播受抑。通過2060例手足口病患兒使用利巴韋林及康復新液治療的臨床觀察表明,利巴韋林及康復新液治療手足口病療效顯著,對縮短病程、減少并發癥具有重要作用,毒副作用少,費用低廉,同時減少患兒住院時間,減輕住院費用。

康復新是蠊科昆蟲美洲大蠊的干燥蟲體的乙醇提取物制成的溶液,富含促進細胞增殖和組織生長作用的多元醇類和肽類(含EGF)、粘糖氨酸、粘糖酸等多種成分,它能有效激活潰瘍面的免疫活性細胞(巨噬細胞、多性核白細胞等),快速促進傷面愈合。此細胞又可通過直接吞噬作用和釋放自由基來殺滅微生物,或分泌白細胞介素、干擾素、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活性物質來調節炎癥和組織再生。巨噬細胞被受調理類作用的酵母多糖刺激時,釋放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在細胞內起殺滅微生物的重要作用,故能達到抑菌、抗病毒、修復各類創面的目的[3]。

參考文獻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上冊):807~808

[2]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3]許朝暉.康復新液治療手足口病39例療效觀察.國院醫學衛生報,2007,13(07):64-65

第6篇

臨床藥理學(clinical pharmacology)是近幾十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是藥理學科的分支,主要研究藥物在人體內的作用規律和藥物相互作用過程的一門交叉學科。臨床藥理學以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藥物在體內處置過程以及藥物對人體的作用規律和機制,同時探討臨床用藥的安全性、有效性,制定個體化治療的劑量方案,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和藥源性疾病的發生。臨床藥理學從根本上解釋了藥物治療效應和不良反應的機制,并且和藥物的臨床應用緊密結合,是一門醫學與藥學、藥理學與治療學緊密結合的現代新興學科。近年來,臨床藥理學的發展備受關注,我們在臨床藥理學課程的教學中合理應用seminar教學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激發學生對本門課程學習的興趣,以及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促進學生對臨床藥理學這門課程的學習和研究。

1 seminar教學法

seminar教學法又稱為研討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某一課題結成研究小組,在大量查閱文獻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自由和廣泛的學術探討,從而實現教學和科研的雙重目的[1]。seminar教學法最早起源于英國。 1737 年, 德國著名學者j .m.gesner將seminar教學法引入到德國哥延根大學中,本文由收集整理隨后,seminar教學法對歐美等國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seminar教學法目前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教學形式之一[2-3]。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建立一所研究型創新大學要求必須教學和科研相結合,我國很多大學在課

程教學中也采用seminar教學法,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 [4-5]。seminar教學法主要強調學生的參與,其核心是充分挖掘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學術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以及深化學生對課程的掌握,從而提高教學質量[6]。它主要分為老師指定題目的seminar、學生自選題目的seminar、報告+討論式的seminar、討論式的seminar和問題解決式的seminar等5種形式 [7-8]。seminar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是:listen(聽得懂)、speak(講得明)、read(讀得懂)、write(寫得好)。廣西醫科大學藥學院藥理學教研室根據自己學科的特點和針對不同的學生能夠,分別在對本科生和研究生臨床藥理學課程的講授中應用了seminar教學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和傳統的以老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相對比,我們對seminar教學法作出以下總結:

1.1 seminar教學法更注重互動性

seminar教學法是一個教學互動的過程。由學生占主導,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加深學生對課程的理解與掌握,同時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對學習知識的興趣,幫助學生對知識的充分理解和吸收,提高教學效率。

1.2 seminar教學法更具有激勵性

seminar教學法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整個研討會由學生來完成,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3 seminar教學法更具有研究性

seminar法教學的內容在課本的基礎上,由老師提出問題或者學生自選題目,緊跟最新的科學研究進展,查閱大量的書籍和研究文獻,總結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問題和新的研究方向,seminar法教學可以有效挖掘學生的研究能力,培養實用型的學生。

1.4 seminar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信心

seminar給每個學生提供了平等的參與的機會和與他人合作的機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開展合作,并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感和自信心。

2 臨床藥理學的飛速發展

臨床藥理學是近幾十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 以促進醫藥結合、基礎與臨床結合、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提高治療水平、推動醫學與藥理學發展為目的。其主要任務為通過臨床藥理學研究,對新藥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做出科學評價;通過血藥濃度監測,調整給藥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藥物;監察上市后藥物的不良反應,保障用藥安全;通過醫療與會診,合理使用藥物,提高病人治療水平。因此,臨床藥理學是現代醫學的醫療、教學與科研不可忽視的一門學科。近幾年來個體化醫學和循證醫學概念的提出和應用,進一步豐富了臨床藥理學的內涵。臨床藥理學的發展對我國新藥的開發、新藥的臨床研究、創新藥物平臺建設、藥品管理、醫療質量和醫藥研究水平的提高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臨床藥理學在新藥臨床研究的科學性、規范性等方面的完善和推動我國新藥創制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遺傳藥理學和藥物基因組學、臨床合理用藥和個體化用藥、藥物不良反應監測、臨床藥效和不良反應的機制研究等方面也作出了顯著成績[9-10]。

我國臨床藥理學發展迅速,正初步形成了一支相當規模的臨床藥理專業隊伍,在新藥研究、藥物評價、教學、醫療、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咨詢服務中發揮重要的學術骨干作用。廣西醫科大學也非常重視臨床藥理學這門學科的發展,分別在各附屬醫院成立臨床藥學部和建立藥物臨床研究基地,承擔各類新藥的臨床藥理研究任務,匯集了藥理學、臨床醫學、藥學、化學、數學、生物統計等專業人員,為我區新藥臨床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廣西醫科大學藥學院藥理學教研室分別和廣西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西自治區人民醫院的臨床藥學部和臨床藥物試驗基地建立教學共建單位,聘請附屬醫院和自治區人民醫院的專家為特聘教授,來為學生進行臨床病例的討論和指導學生在醫院各個臨床科室的臨床見習工作,并培養了一批臨床藥學專業的學生。除此之外,廣西醫科大學藥理學教研室定期開展臨床藥理學學術交流活動,舉辦各種臨床藥理學學術研討會,積極促進臨床藥理這門學科的發展。

3 臨床藥理學課程中應用seminar教學法的重要性

臨床藥理學是在藥理學與臨床醫學的交叉中應運而生的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新興學科,其主要職能包括新藥的臨床研究與評價、市場藥物的再評價、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除此還承擔了臨床藥理學的教學與臨床藥師的培訓。seminar教學法特別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和討論,這些為學生在臨床藥理學知識的學習提供基礎和條件。

3.1 臨床藥理學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臨床藥理學的研究方向和課題來自于臨床實踐,最終服務于臨床用藥。藥物的臨床研究和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是臨床藥理學研究的重要任務。藥物的臨床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新藥的臨床試驗,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主要包括:收集藥品不良反應的信息,對藥品不良反應的危害情況進行進一步調查,并及時向藥監部門進行匯報。藥物不良反應是臨床用藥中的常見現象,多數藥物的藥理效應具有顯著的個體差異,不同人群中服用同一藥物,療效有很大的差別。監測藥物不良反應和藥物反應個體和群體間差異可以避免重大醫藥事故的發生、提高藥物治療效果和改善人們生活質量。seminar教學法可以通過病例討論和運用臨床藥理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臨床用藥的實際問題以及加深臨床藥理學知識的掌握。

3.2 seminar教學法強調學生主動性學習

近些年來,臨床藥理學的學科地位彰顯重要,臨床藥理學的學科的發展對新藥的開發、藥品管理、提高醫藥質量和研究水平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根據臨床藥理學特點,指導學生閱讀大量的文獻,把握最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seminar教學法要求學生必須查閱相關問題的大量資料和文獻,掌握本專業最新的研究進展,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本專業的知識[11]。

3.3 seminar教學法強調團隊的合作

seminar教學法要求學生互相合作,可以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和能力。 應用seminar教學法能夠集思廣益,充分融匯大家的思路和知識,共同為臨床藥理學課程的學習輸入新鮮血液。

4 seminar教學法在臨床藥理學課程中的應用

臨床藥理學課程強調實踐,重視實際病例的討論,在臨床藥理學教學過程中實施seminar教學法可以將書本知識和臨床實際用藥結合起來,并將本學科最新研究進展和科研成果引進seminar教學中,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我們在進行臨床藥理學教學時,根據臨床用藥的分類分別將學生分為高血壓病藥物討論組、糖尿病藥物討論組、精神性疾病藥物討論組、腫瘤疾病藥物討論組等若干小組。每兩周舉行一次研討會,每次約2 h,各個討論組輪流進行宣講。討論小組根據所學的課程和臨床實際用藥中發生的情況,查閱大量的文獻進行學術報告或病例討論。研討會以中英文結合的形式進行,可邀請教授、高年資同學和臨床醫生參加,還特別邀請附屬醫院的專家參加。比如,二甲雙胍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用藥,也是肥胖或體重增加病人的首選用藥,我們在臨床見習中發現二甲雙胍的療效具有顯著的個體差異性,不同的人服用二甲雙胍后療效有很大的差異,同時還發現二甲雙胍對肺癌有一定的療效,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舉行一次seminar研討會。首先由老師指定題目,然后學生先熟悉課本的知識,再根據臨床實際發生的問題,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最后進行學術研討,這個研討會由糖尿病藥物討論組完成。

首先,由主持人—教師簡要介紹本次seminar研討會的主題——二甲雙胍藥物效應個體差異的研究進展(5 min)、同時介紹報告人員的安排和報告的進程。 其次,由報告人進行宣講(30~40 min)。本部分是seminar的主體部分。 報告人針對報告的主題陳述自己的觀點,通常稱為presentation。報告人代表小組的全體工作(group work)。報告者利用多媒體形式進行論述,對報告者的要求是表達要精確、簡單明了、衣著整潔、態度上禮貌謙虛。然后,由點評人評論 (5~10 min)。在這一階段,先請group work進行補充性發言,然后大家可進行包括提問、批評、建議在內的多種形式的發言式評論,指出報告中存在的問題或多媒體演示中的錯誤,或要求報告人對某些內容進行解釋,報告人一般只作簡要的解釋說明。接下來,由聽講者進行提問與辯論(15~20 min)。這一階段主要是圍繞presentation的主題進行交流,所有參加者可向報告人提問,對報告人以及group work的觀點、論據提出意見,或對命題進行辯論。報告人及group work可以進行解釋和補充,這是學術交流中最精彩的部分,可以充分展示group work的學術積累和思辨才智。在交流階段,主持人調動大家的參與熱情,鼓勵大家積極發言,但同時也要把握討論的方向,使討論緊扣presentation進行。最后,由主持教師對本次presentation進行評價與總結(5 min)。教師對本次seminar所取得的收獲或對研究的問題進行

分析和總結。主持人要善于從學生的評論和觀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學生的工作進行鼓勵。課堂結束時, 教師向學生發放評價單讓學生填寫,主要是為了收集學生對報告人所進行的presentation的效果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一般包括報告的內容、報告的方式、語言和非語言行為的運用以及輔助手段的運用等。為改進學生的報告技能提供反饋信息。將學生的seminar報告論文裝訂成冊,作為資料保存[12]。

第7篇

1高影響因子的藥學類期刊概況

2009年JCR藥理學和藥學類共收錄了237種期刊。5年影響因子在5.0以上的期刊有15種[2](表1),其中11種屬綜述類期刊,只有4種期刊以研究論文為主;這些期刊的出版國分別為美國(8種)、英國(5種)和荷蘭(2種);創刊最早的期刊是PharmacologicalReviews(1949年),20世紀90年代后創刊的期刊有6種,最新的期刊是MolecularPharmaceutics(2004年)。從發表周期來看,有半月刊(2種)、月刊(6種)、雙月刊(4種)、季刊(2種)和年刊(1種)不等;從學科專業來看,8種期刊主要涉及藥理學(包括臨床藥理學)、6種期刊涉及藥物發現和藥學,另一種期刊內容是藥物化學。15種期刊目前的出版機構分布如下:5種期刊分別屬于4種科技社團,即美國藥理學和實驗治療學學會(表中第2和9位期刊)、美國化學會(表中第15位期刊)、AmericanCollegeofNeuropsychopharmacology(表中第11位期刊)和國際控釋協會(表中第13位期刊);5種期刊屬Elsevier出版集團(表中第4、5、8、10和12位期刊);其他是Nature出版集團(表中第1位期刊)、AnnualReviews出版社(表中第3位期刊)、CellPress出版社(表中第6位期刊)、Willy出版商(表中第7位期刊)和Taylor&Francis出版商(表中第14位期刊)。以上分析說明,高影響因子的藥理學和藥學類期刊以綜述類期刊占多數,其影響因子與創刊年和出版周期的關系不大,它們均由知名的科技社團和學術出版商出版發行。這些特點與SCI收錄的高影響因子期刊相似[3]。

2高影響因子的藥理學和藥學類期刊稿件的來源

經查閱各刊投稿須知發現,高影響因子的藥理學和藥學類期刊對其刊載的論文研究領域和研究范圍的定位非常清晰,對稿件的學術質量也有嚴格的要求,如NatureReviewDrugDiscovery[4]刊載的綜述性論文定位在藥學領域中最高質量、具有權威性并通俗易懂的文章。這些期刊的稿件多數來源于編輯主動約請相關專家或知名學者撰寫。

2.1綜述類期刊

綜合類期刊對稿件來源的要求可歸納為以下4種:(1)要求作者是相關研究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和資深學者,這些作者都是約請的。這些期刊有NatureReviewDrugDiscovery,AnnualReviewsPharmacologyandToxicology[5],DrugResistanceUpdates[6]和TrendsinPharmacologicalSciences[7]。(2)多數稿件來自約請的專家;對于自由來稿,要求作者預先與主編聯系,提交論文提綱,得到認可方可開始準備稿件,如PharmacologicalReviews[8],Pharmacology&Therapeutics[9]和DrugDiscoveryToday[10]。(3)由執行編輯和主編策劃每期主題,相關的特約知名學者供稿,如AdvancedDrugDeliveryReviews[11],CurrentOpinioninPharmacology[12]。(4)要求作者預先提交稿件寫作提綱,需主編認可;少數自由來稿,如MedicinalResearchReviews[13],DrugMetabolismReviews[14]。正是對期刊稿源的高要求,使這些綜述類期刊中的綜述和述評能夠反映各學科的最新研究前沿和研究熱點,起到引領學科發展的作用。因此,這些期刊在學界的影響力較大,被引用頻次也很高,對于研究人員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2.2以原創性研究論文為主的期刊

以原創性研究論文為主的4種期刊中,兩種涉及臨床藥理學研究,兩種涉及藥劑學研究。期刊中的原創性研究論文多來源于自由投稿,但需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少數綜述性論文源于特約專家的稿件或要求作者預先聯系編輯并提交論文提綱得到許可后再正式投稿。這些期刊近年來注重組織??蛑黝}專欄;如ClinicalPharmacology&Therapeutics[15]自2008年每年在2月組織???,并在其學會網站上提前預告出版的主題欄目,吸引相關作者投稿;Neuropsychopharmacology[16]在2009年組織過4次主題專欄;JanuralofControlledRelease[17]每年組織會議??驅?MolecularPharmaceutics[18](2004年創刊,雙月刊)自2006年開始每年都組織3~5次主題專欄,是4種以原創性研究論文為主的期刊中組織專欄最多的一種。從這里看出,新創辦的學術期刊更注重主動組織相關學科研究熱點和生長點的主題專欄,吸引讀者閱讀,提高期刊的影響力。

3稿件的約稿和組稿方式

高影響因子的藥理學和藥學類期刊的稿件多經過編輯約稿和組稿而來的,特別是綜述類期刊。這些編輯本身就是本學科的知名學者教授,非常了解本學科研究領域的研究前沿,知曉相關權威專家和學科帶頭人。因此,利用自身的學術影響力容易約請到權威專家的稿件。同時,這些藥學期刊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和聲譽,特約專家也愿意在這樣的期刊上發表文章。一般約稿的方式有:(1)編輯直接約請作者,如DrugResistanceUpdates,DrugDiscoveryToday。(2)先由副主編推薦作者,再由編輯約稿,如PharmacologicalReviews。(3)執行編輯或主編選題組織??⒓s稿,如NatureReviewDrugDiscovery。(4)由編輯邀請某專業權威專家作為主題欄目特約編輯,再由特約編輯約請該專業相關專家學者供稿,如CurrentOpinioninPharmacology。(5)通過分析作者最常引用的關鍵詞尋找主題,約請相關學者的稿件,如MolecularPharmaceutics。

4討論及思考

4.1高水平綜述性論文對藥學期刊的影響高影響因子的藥理學和藥學類期刊均出自于世界上醫學科技期刊出版大國[19],這些期刊中多數為綜述類期刊。分析結果表明,無論是來自營利性的學術出版商還是非營利性的科技社團,綜述類期刊的載文量都不高(表1),說明這些期刊更注重稿件的學術質量,而非數量。高水平的綜述性論文一般被引用頻次較高,對學術期刊影響力的貢獻較大。因此,積極主動約請專家學者撰寫高水平的綜述性論文,有利于提高學術期刊的影響力。

4.2約稿和組稿對藥學期刊的影響

高影響因子的藥理學和藥學類期刊中綜述類期刊的稿件多通過約稿獲得,如CurrentOpinioninPharmacology將藥理學各專業細化成若干主題,就相關主題,編輯每年約請各領域權威專家綜述一次這些主題的最新研究進展[12];原創性研究論文為主的期刊更注重專題組稿,如美國化學會的期刊MolecularPharmaceutics通過分析作者最常引用的關鍵詞尋找重要主題,每年出版多期主題專欄[18],使得該刊在短短的時間內影響因子位于藥理學和藥學類期刊的前列。而國內藥學期刊中的稿件包括綜述和研究論文,一般以自由投稿為主,這與高影響因子的藥學期刊存在著明顯差異。近來各學術期刊編輯同仁的約稿和組稿意識不斷提高,如《藥學學報》自2009年開始嘗試組織專刊和專欄,至今已組織過3次???2009年第3期“多靶標藥物研究”;2010年第2期“抗艾滋病藥物研究”;2011年第1期“轉化醫學-藥物研究與創新”。1次專欄為2010年第3期的“抗甲型H1N1流感藥物研究”。這些??瘜诰艿阶x者好評。由此可見,在國內大量藥學類稿件外流[20]的不利條件下,選擇重要課題和學者研究的熱點及興趣點作為主題組織專刊或專欄,請編委擔任特約編輯,主動吸納優質稿源還是能夠得到廣大學者的響應。

第8篇

學會新聞

(1)2012年度第十六屆servier青年藥理學工作者獎名單揭曉 無

(2)中國藥理學會數學藥理專業委員會2012年理事會暨青年學者論壇會議紀要 無

(3)中國藥理學會第十一屆全國化療藥理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 無

(4)2012第二屆中國藥理學會補益藥專業委員會學術大會會議紀要 無

(5)熱烈祝賀黃宇光教授當選為國際理學會副主席 無

會議通知

(6)全國中藥藥理學會聯合會學術交流大會(2012年)第一輪通知 無

(7)中國藥理學會抗炎免疫藥理專業委員會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暨2012年抗炎免疫藥理學術年會第一輪通知 無

(9)征文 無

新書介紹

(10)《2012年理學進展》出版 無

科普園地

(10)維生素d真的能預防骨折嗎 張裕

(10)喝咖啡與死亡率之間的關系被初步闡明 安宇

(11)太極可減輕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癥狀 姜凌

(11)益生菌可有效地保護并治療抗生素所致腹瀉 王嘩凡

(12)新型抗pd-1/pdl-1藥物使1/4患者腫瘤縮小 段建輝

(12)大會報告以高水平教學團隊建設促進藥理學教學質量提高的探索和體會 婁建石

第八次全國藥理學教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

(13)美國ucla臨床醫學教育對我國藥理學教學的啟示 張岫美

(17)醫學課程整合背景下的《藥理學》教學改革 臧偉進 王淵 劉進軍 馬欣 曹永孝 牛娟芳

(17)pbl與lbl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藥理學整合教學中的應用 魏敏杰

(19)藥理學教學在以疾病為中心的醫學培養模式中的探索 張媛媛 周黎明

(22)醫學機能學虛擬實驗系統的建設與應用 王春波 韓彥?| 夏蘊秋 仲偉珍 陳雪紅

(23)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中的師生問題分析和解決方案 汪暉 李曉霞 鄭丹 李開元 李一村

(24)沈陽藥科大學藥理教學團隊建設的幾點體會 吳英良 吳春福 楊靜玉 鄒莉波 張予陽

(24)專題論壇通過強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康毅 溫克 何景華 高衛真 婁建石

(26)醫學教育中pbl教學在實踐中前行 高衛真

(27)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學習體會 何景華

(28)藥理學課程群的構建及實施 溫克 何景華 康毅 高衛真 李芹 婁建石

(29)提高藥理學課堂授課效果的一點體會 尹永強

(29)藥理實驗教學應強化醫學人文精神培養 李欣 溫克 康毅

(30)pbl教學法視閾下的藥理學教師素質要求 靳英麗 石卓 關風英 紀穎實

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陳立

(31)藥理學全英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魏征人 紀影實 關鳳英 靳英麗 喬萍 李晶 張明 陳立

(31)八年制醫學專業生物醫學整合課程中的pbl教學 曹永孝 呂海俠 王淵 臧偉進

(31)對藥理學教科書中一些定義的討論 曹永孝 臧偉進 馬欣

(32)藥理學考試改革探討 朱玲 楊云霞 文錦瓊 周黎明

(33)網絡pbl在藥物毒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實踐體會 郝麗英 郭鳳 封瑞 胡慧媛 趙金生 趙美瞇 孫雪菲 蔡際群

(33)藥理學教材編寫與使用的幾點體會 徐江平 程玉芳

(34)轉化醫學對藥理學教學與科研的啟迪 程玉芳 徐江平

(34)案例教學法在留學生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于爽 察雪湘 馮國清

(35)七年制醫學生機能學綜合創新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馮國清 胡香杰 喬鵬

(36)在臨床藥學專業藥理學進行pbl教學的實踐探索 李華林 原王麗

(36)用藥分析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胡全 趙建波 張麗慧

(37)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深化藥理學教學改革 張麗慧 趙建波 李成檀 徐秋琴 林曉霞 王艷芳

(38)醫學繼續教育中《藥理學》教學方法新探索 秦渝兵 吳藍鷗 王蕾 云宇 李晨 郭瑛

(38)四段式實驗教學模式在藥學專業藥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何波 陳鵬 王鵬 楊桂梅 周軼平 陳亞娟 羅敏 沈志強

(38)深化藥理學在大專全科醫學專業教學中的橋梁作用 劉建明 王芳 葉錫勇 郭永梅

(39)制藥工程專業藥理學創新課程建設與實踐 李振

(40)“四位一體”法提高藥理學教學水平 郝勇

(40)《藥理學》教學的針對性和適用性探索 吳艷

(41)在線虛擬藥店游戲在藥學教學中的應用 朱一亮 張琦 胡玨 鄭鳴之 葉夷露 俞月萍

(42)以培養崗位勝任能力為導向的護理藥理學課程改革初探 毛理納 許?@慧 馬香芹 張琨 周成林 趙汴霞 盧澤凱 黃顯峰

(43)《藥理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的幾點體會 鄒莉波 吳春福 楊靜玉 吳英良 張予陽

(44)pbl模式在留學生藥理學教學中的探索 郭巖 董六一 張駿艷 陳志武

(44)以器官系統整合為基礎的藥理學教學實踐探索 王芳 陳建國 胡壯麗 謝娜 龍利紅

(45)《藥理學》混合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汪雪蘭 黃海 陶亮 王冠蕾 周家國 陳麗君 黃奕俊 孫林光 道焰 朱小南 陳汝筑

(45)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實施體會 鐵璐 李學軍

(46)藥理學國際化課程建設的初步探素和體會 呂青

第9篇

學會新聞

(1)2012年度第十六屆servier青年藥理學工作者獎名單揭曉 無

(2)中國藥理學會數學藥理專業委員會2012年理事會暨青年學者論壇會議紀要 無

(3)中國藥理學會第十一屆全國化療藥理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 無

(4)2012第二屆中國藥理學會補益藥專業委員會學術大會會議紀要 無

(5)熱烈祝賀黃宇光教授當選為國際理學會副主席 無

會議通知

(6)全國中藥藥理學會聯合會學術交流大會(2012年)第一輪通知 無

(7)中國藥理學會抗炎免疫藥理專業委員會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暨2012年抗炎免疫藥理學術年會第一輪通知 無

(9)征文 無

新書介紹

(10)《2012年理學進展》出版 無

科普園地

(10)維生素d真的能預防骨折嗎 張裕

(10)喝咖啡與死亡率之間的關系被初步闡明 安宇

(11)太極可減輕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癥狀 姜凌

(11)益生菌可有效地保護并治療抗生素所致腹瀉 王嘩凡

(12)新型抗pd-1/pdl-1藥物使1/4患者腫瘤縮小 段建輝

(12)大會報告以高水平教學團隊建設促進藥理學教學質量提高的探索和體會 婁建石

第八次全國藥理學教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

(13)美國ucla臨床醫學教育對我國藥理學教學的啟示 張岫美

(17)醫學課程整合背景下的《藥理學》教學改革 臧偉進 王淵 劉進軍 馬欣 曹永孝 牛娟芳

(17)pbl與lbl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藥理學整合教學中的應用 魏敏杰

(19)藥理學教學在以疾病為中心的醫學培養模式中的探索 張媛媛 周黎明

(22)醫學機能學虛擬實驗系統的建設與應用 王春波 韓彥?| 夏蘊秋 仲偉珍 陳雪紅

(23)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中的師生問題分析和解決方案 汪暉 李曉霞 鄭丹 李開元 李一村

(24)沈陽藥科大學藥理教學團隊建設的幾點體會 吳英良 吳春福 楊靜玉 鄒莉波 張予陽

(24)專題論壇通過強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康毅 溫克 何景華 高衛真 婁建石

(26)醫學教育中pbl教學在實踐中前行 高衛真

(27)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學習體會 何景華

(28)藥理學課程群的構建及實施 溫克 何景華 康毅 高衛真 李芹 婁建石

(29)提高藥理學課堂授課效果的一點體會 尹永強

(29)藥理實驗教學應強化醫學人文精神培養 李欣 溫克 康毅

(30)pbl教學法視閾下的藥理學教師素質要求 靳英麗 石卓 關風英 紀穎實

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陳立

(31)藥理學全英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魏征人 紀影實 關鳳英 靳英麗 喬萍 李晶 張明 陳立

(31)八年制醫學專業生物醫學整合課程中的pbl教學 曹永孝 呂海俠 王淵 臧偉進

(31)對藥理學教科書中一些定義的討論 曹永孝 臧偉進 馬欣

(32)藥理學考試改革探討 朱玲 楊云霞 文錦瓊 周黎明

(33)網絡pbl在藥物毒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實踐體會 郝麗英 郭鳳 封瑞 胡慧媛 趙金生 趙美瞇 孫雪菲 蔡際群

(33)藥理學教材編寫與使用的幾點體會 徐江平 程玉芳

(34)轉化醫學對藥理學教學與科研的啟迪 程玉芳 徐江平

(34)案例教學法在留學生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于爽 察雪湘 馮國清

(35)七年制醫學生機能學綜合創新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馮國清 胡香杰 喬鵬

(36)在臨床藥學專業藥理學進行pbl教學的實踐探索 李華林 原王麗

(36)用藥分析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胡全 趙建波 張麗慧

(37)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深化藥理學教學改革 張麗慧 趙建波 李成檀 徐秋琴 林曉霞 王艷芳

(38)醫學繼續教育中《藥理學》教學方法新探索 秦渝兵 吳藍鷗 王蕾 云宇 李晨 郭瑛

(38)四段式實驗教學模式在藥學專業藥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何波 陳鵬 王鵬 楊桂梅 周軼平 陳亞娟 羅敏 沈志強

(38)深化藥理學在大專全科醫學專業教學中的橋梁作用 劉建明 王芳 葉錫勇 郭永梅

(39)制藥工程專業藥理學創新課程建設與實踐 李振

(40)“四位一體”法提高藥理學教學水平 郝勇

(40)《藥理學》教學的針對性和適用性探索 吳艷

(41)在線虛擬藥店游戲在藥學教學中的應用 朱一亮 張琦 胡玨 鄭鳴之 葉夷露 俞月萍

(42)以培養崗位勝任能力為導向的護理藥理學課程改革初探 毛理納 許?@慧 馬香芹 張琨 周成林 趙汴霞 盧澤凱 黃顯峰

(43)《藥理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的幾點體會 鄒莉波 吳春福 楊靜玉 吳英良 張予陽

(44)pbl模式在留學生藥理學教學中的探索 郭巖 董六一 張駿艷 陳志武

(44)以器官系統整合為基礎的藥理學教學實踐探索 王芳 陳建國 胡壯麗 謝娜 龍利紅

(45)《藥理學》混合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汪雪蘭 黃海 陶亮 王冠蕾 周家國 陳麗君 黃奕俊 孫林光 道焰 朱小南 陳汝筑

(45)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實施體會 鐵璐 李學軍

(46)藥理學國際化課程建設的初步探素和體會 呂青 徐旭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九九 | 久久亚洲综合网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狠狠狠狠狠干 | 精品九九久久国内精品 | 久久永久免费中文字幕 |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 欧美国产高清 |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秒播 | 久青草视频97国内免费影视 | 色婷婷中文字幕在线一区天堂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 四虎永久在线观看免费网站网址 | 狠狠操综合网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 五月天在线播放视频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激情影院 | 伊人无码高清 | 伊人久久青草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 99热在线观看精品 | 久久中国 |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 五月天播播网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免费看 | 国产高清自拍一区 |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bd |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级毛片 免费a级毛片在线观看 | 国产四虎精品 | 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 | 婷婷看片 | 狠狠操天天操夜夜操 | 激情中文网 | 99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