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運動醫學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3-03-06 16:04:56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運動醫學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運動醫學論文

第1篇

1.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學術期刊網、維普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庫、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查閱了有關女生運動動機、醫學護理專業特點、運動參與、行為與環境的關系等方面的資料,并重點閱讀國內較有影響的體育期刊、雜志、學報和研究報告中的相關文章,此外還閱讀了與本研究相關的教育學、體育理論、體育心理學、體育社會學、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等有關課程內容的專著和書籍。

1.2訪談法

在論文撰寫的過程中,通過全國醫學院校體育教學工作會上對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訪談了解護理專業體育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共性以及醫學護理專業師資隊伍發展的途徑,并結合論文研究的需要,對這些資料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篩選。

2結果與分析

2.1護理職業特點

南丁格爾說:“護理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護理專業學生就業主要方向為醫院和醫療機構,護士也是在醫院里與病人接觸最頻繁和密切的一個特殊群體。在醫學院護理專業課程設置中可以發現,以護理形體訓練、護理美學指導護理實踐,對于提高整體護理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現代護理的發展要求護士不僅要具備人文護理的概念、熟練過硬的技術、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等內在素質,還要有飽滿的精神、高雅的舉止、得體的言談和優雅的禮儀等外在形象。在這些職業素質的特點和專業培養模式的影響下,護理女生在校期間對自身氣質儀態和外形美有較為顯著的需求和渴望。醫學院護理專業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間,正處于塑造形體的關鍵時期。護理專業學生的形體美和儀態氣質已經成為醫療機構和高校對其專業能力要求的主要素質之一。護理女生在高校期間通過對職業認知和專業教育逐漸產生相對較高的形體儀態美的追求和內在渴望,以適應現代社會和職業特征的需要。

2.2運動動機概念和影響因素

“動機”一詞,源于拉丁文movere,即推動的意思。常用的與動機類似的詞很多,如欲望、愿望、報負、目的、需要、驅力、動因、誘因等。在研究上,不同的詞有不同的意義。運動動機是指推動學生參與運動學習與身體鍛煉活動的內部心理動因。學生有了從事體育活動的需要,就會產生滿足運動活動需要的想法。當這種要求與運動環境及條件誘因相適應時,將成為一種驅動力,推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活動。驅力和誘因是動機的兩個重要概念。驅力也就是內部需要,是與身體的生理需要相聯系的一種內部激起狀態。而誘因是引起個體動機,滿足個體需求的外在刺激,也就是環境因素。護理專業女生的職業特點和培養模式使得外部動機更容易被激發,職業環境的影響相對穩定和持久,也易于作為引導護理女生投入運動鍛煉和產生運動動機的外在動力。通過調動外在動機為著手點,在教學中充分結合行為調節越接近內部動機和認同調節,人們的鍛煉意向就越高,心理、生理和行為的變化。而個體在以前的體育鍛煉中投入越大,就越有繼續堅持體育鍛煉的心理承諾,最終產生運動動機的驅力為主導,形成穩定的運動習慣。

2.3影響護理專業女生運動動機的專業特點

2.3.1護理專業特點

護理專業高校非綜合類院校,除專業性較強以外,校園文化也相對單一,性別比例具有女多男少的普遍性。并且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今天,90后學生生活、學習方式也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在虛擬空間呆的時間越來越長,身體機能逐漸減弱,人際交往冷落。這些因素都對護理專業女生培養運動動機產生一定的困難和阻礙。

2.3.2就業方向的導向性

護理工作者除了需要具備嫻熟的護理技能協助醫生的臨床工作,為患者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以外,還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情感和人文精神,對患者予以人文關懷,為患者和醫生搭建暢通的橋梁。而運動恰恰具有健身健美、身體教育、壓力宣泄、人際交往的作用。護理職業特性同時體現在對自身形象的特殊要求上。護士是在醫院里與病人接觸最頻繁和密切的一個特殊群體,護士的形象和氣質作為其職業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直接影響了醫院的整體形象。因此,護理專業女生的職業特點和培養模式都對其在校期間的學習動機產生較強的引導性,使得相比較其他專業護理專業女生對形體儀態和氣質美的需求更加強烈,也更利于作為引導護理女生投入運動鍛煉和產生運動動機的外在動力。從個人發展的角度而言,只有與人類命運相關聯的個人動機才能具有長久而深遠的個人動力,促進個人的可持續發展。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專業認知培養,在認可護理職業價值的基礎上促進內在動力的形成和穩定,對飽滿的精神、高雅的舉止、得體的言談和優雅的禮儀等外在形象的認可,作為護理職業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內化運動動機并對職業的自我實現形成正反饋。

2.4護理專業激發動機的建議

2.4.1提高學生運動認知的科學性和深度

醫學護理專業課程設置的便利性使得學生對于運動的基本理論包括生理解剖等基礎知識易于理解和應用,內化專業理論有助于增加運動認知和提高內在動機。視覺和運動覺的習得規律是通過不斷強化“刺激反應鏈”來提高準確度和運動技能穩定性。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這一生理學結合心理學的理論來闡述運動中練習的重要性,運動中能夠不厭其煩地重復某一動作,需要個體的自律性和提高認知同步進行,并認識到內在動機穩定和強化對習得技能正反饋的意義,達到逐漸提高運動的內在動機并形成良性循環。

2.4.2教師幫助增加滿意結果幾率

除了以上提到的在教學增加強化運動認知內容,還需要通過課程目標、內容和形式等基本教學環節的制定來貼合學生專業、年齡、興趣等特點來激發運動動機,這就要求高校體育教師在新時期要改變思維模式,與時俱進,不僅要加強體育教師專業態度的自我教育尤其是加強專業態度的自我認定,提高認識,使之熱愛學校體育事業,愛崗敬業,更要深入培養專業技能的自我教育和加強體育教師人文素質方面的自我修養。體育教師自主學習信息技術、提高外語水平、開闊思維模式和提高學習意識,并在此基礎上自主探索和反思專業態度修養、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模式和方法,成為專業者、學習者、研究者的新教師角色,提高教學質量,從而輔助學生提高運動興趣,幫助增加運動滿意結果幾率,積極參與運動和主動重復強化運動學習過程。

3結語

第2篇

 

南齊時的宮廷畫家和繪畫理論家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了繪畫“六法”論,即“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彼麑ⅰ皻忭嵣鷦印绷袨椤傲ā敝祝阉鳛槔L畫藝術總的要求和根本目標。從那時起,“氣韻生動”在被用于衡量繪畫品質的同時,也成為書法、音樂、舞蹈、文學等領域的藝術精髓。中國傳統藝術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可以成為藝術教育借鑒的源泉。怎樣吸收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來促進大學生藝術教育的發展,是當代每一位高師藝術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課題。

 

一、“氣韻生動”的含義

 

中國傳統藝術中核心、內在的精神內涵是“氣”,南朝謝赫在《古畫品錄》中將“氣韻生動”置于繪畫“六法”之首。

 

(一)“氣”的解釋

 

關于氣的字形,古代中國最早是以象形字而存在。氣是一種客觀存在,看不見,摸不著,如同天上的云彩。后來,哲學家和藝術家通過氣的字形的解釋,將“氣”的概念總結出來,把氣當成一種氣體或者是液體、固體。春秋戰國時期,關于“氣”的哲學范疇,原本指天地萬物的“本源”,是萬物之宗。《道德經》中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1]這是老子哲學中的宇宙起源論。對“氣”的解釋,老子也認為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是構成其他物質和生命的最基礎的物質元素。

 

到漢代,著名哲學家、思想家王充提出著名的“元氣論”。認為一切的存在的物質都是以氣為根本基礎的,包括人的性格,物質的特點等,都與 “氣”的本源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韻”的解釋

 

“韻”字最早指的是音樂中的韻律。在漢代,東漢文藝家蔡翼撰寫的《彈琴賦》最具代表性,其中提到“繁弦既抑,雅韻乃揚”的說法。此外,劉勰的《文心雕龍·聲律》中說:“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庇纱丝梢?,關于韻的解釋都指向一種和諧的旋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繪畫的主流以人物畫為主。因此,“韻”又擴展到對人的氣質之美、形體之美的描述、欣賞。在繪畫中所描寫的人物形態如果能流露出與眾不同氣質,能有令人想象的空間,那么我們就認為這幅作品具有了韻味。

 

如果用現代的美學思想來解釋“韻”的特征,那就是藝術生命的節奏。但是韻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陰,只有陰陽交感,才有異質的并存、對立,繼而產生異彩紛呈的節奏變化,單一的事物絕不可能產生“韻”。

 

(三)“生動”的解釋

 

在中國古人的觀念中,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有生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把人的生命同宇宙這個大生命貫通。在中國古代畫家和繪畫理論家的觀念中,繪畫的實質是一種對形而上的追求,而不是對外物的一種簡單的模仿或再現。因此,一名優秀的藝術家所應在畫面上表現的不單單是“形”或“象”,而更應當是隱含在形象之內并使形象充滿生命力的東西。

 

總之,只有“氣”、“韻”兼具,藝術的生命特征和美學意味才能夠真正凸顯出來。有“氣”而無“韻”則顯得粗野,沒有內涵;而有“韻”而無“氣”則顯得柔弱無力,缺乏生氣。因此,藝術家要想創造出“氣韻生動”的藝術形式,首當其沖的要有“氣”,然后是讓“氣”轉化為“韻”。

 

二、“氣韻生動”理論在高師藝術理論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氣韻生動”理論依然是當今藝術家在創作、欣賞時的審美追求。在今天高師的藝術理論教學中,我們可以以“氣韻生動”理論指導我們教學。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當今藝術教育工作者應透徹地理解“氣韻生動”的精神內涵

 

“氣韻”作為中國傳統藝術最重要的審美品格,與中國道家哲學觀念和思想文化分不開的。老莊道家思想把“道”理解為宇宙間萬事萬物的規律,認為萬事萬物的運行皆出于“道”。對于藝術家而言,通過創作具體可感的物品來表現天地萬物的生機和活力,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

 

因此,在藝術理論教學中,我們在讓學生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不單單要欣賞作品中所表現的對象的生命力和活力,而且還要理解作品的藝術形式及與“道”的本體之氣貫通起來。這才是中國傳統藝術中所追求得形而上的品格。

 

(二)在教學中不要采取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

 

藝術理論教學應當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直覺和悟性為原則。在“氣韻生動”的精神內涵中,“氣”是實有和虛無的統一,虛無需要依靠具體可感的物象表現出來,并且感性之物象愈真,虛境之意象愈廣。“氣”與“韻”是相輔相成的,有實境之氣才有虛境之韻,先有氣后有韻,氣盛才韻足。實境之氣興盛,虛境之韻才悠長。

 

總之,虛境是要依靠實境營造出來的。在藝術理論教學中,我們應當培養學生的藝術直覺和對作品意境的理解。因為藝術直覺與藝術家的原有經驗有關,經過后天的培養,受教育者的直覺能力才能得到提高,這一點對于藝術理論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藝術教育的主要任務和直接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氣韻生動是一個整體性,作為一種評價標準,大大豐富了藝術理論的美學意蘊。因此,在倡導藝術教學理念時,我們不要割裂了氣韻的統一體。藝術教育的主要任務和直接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藝術知識技能教學。

 

在經濟、藝術全球化的今天,高師藝術教育已經陷入“技藝”化的教學的境地而不能自拔。不僅高校藝術教育如此,學校之外的社會藝術教育呈現出唯技能化、特長化的現狀。由于社會上各種選秀、造星運動的風行,不少選秀者迅速成名。這種現象深深觸動了許多家長和青少年內心對成功的熱望。在這種純粹功利目的驅動下,孩子們過早地步入了片面的、職業化的藝術教育之列。

 

總而言之,藝術理論教學不能割裂“氣”與“韻”的統一。因為每種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形式,要想用藝術形式表達生命情感,就必須恰當、自如地運用藝術形式。沒有一定的藝術形式技能,生命情感的表達不可能實現。因此,藝術教育與藝術技能的學習應當發揮各自優勢并彼此融合、相互補充,這樣才能對我國當前的藝術理論教學乃至整個藝術教育的改革會有更大的促進作用。

第3篇

近些年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不合理,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原發性高血壓發病率明顯上升。原發性高血壓不僅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而且一些心腦血管的并發癥已經成為致死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在我國,據資料介紹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約有2億,醫學論文,護理學論文,臨床醫學論文,藥學論文,泌尿論文,婦產科論文其中有3/4的患者不知道原發性高血壓的危害性,同時血壓并沒進行有效控制。近幾年,對原發性高血壓的患者開展教育,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文章將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0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探討護理干預模式對原發性高血壓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住院治療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200例,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例。觀察組男69例,女31例,年齡55~81歲,平均68歲。小學文化22例,初中29例,高中有18例,大專及以上31例。原發性高血壓分級情況:1級35例,醫學論文,護理學論文,臨床醫學論文,藥學論文,泌尿論文,婦產科論文2級47例,3級18例。對照組男55例,女45例,年齡55~82歲,平均71歲。小學文化23例,初中31例,高中22例,大專及以上有24例。1級原發性高血壓36例,2級30例,3級3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和原發性高血壓分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治療與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開展的護理干預。

具體方法:①心理的干預:對于初發原發性高血壓的患者,由于缺乏對疾病的認識,對治療效果和預后恢復存在擔心。需要加強對患者心理上的干預,醫學論文,護理學論文,臨床醫學論文,藥學論文,泌尿論文,婦產科論文在入院后需要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掌握患者心理的狀態,讓患者對原發性高血壓危害性和治療的控制效果有一定的了解,提高認知度,確?;颊邔χ委煼e極配合,增強信心戰勝疾病,以減輕精神壓力,讓患者擁有良好心情并保持心理的平衡;

②用藥的干預:因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需要終生服藥,在這個長期過程中,患者可能遇到很多情況,比如耐受性、規律性等情況。要對患者的病情采用個體化、特異化的原則,指導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用藥。并對患者進行提醒,引導患者能自覺進行按時、按量服藥,正確用藥;

第4篇

論文關鍵詞:駕駛員緣何易腰痛

 

司機小王最近半年經常腰痛,到醫院進行檢查。醫生告訴他,腰痛是駕駛員最常見的職業病之一,在以后的駕駛中要特別引起注意。

駕駛員腰痛事出有因

1.全身振動使腰部肌肉損傷

汽車發動機在工作時產生振動,開車人或坐車人會處在一種全身振動的環境中。振動同噪音、空氣污染一樣,均為“環境公害”。在工業發達的西方國家,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在駕駛農用拖拉機、卡車、牽引車、大轎車以及建筑、礦山、裝卸等重型工程機械的司機中,有50%~80%的人員患有不同程度的腰痛。

科學家們對各種汽車在行進中由于發動機和路面顛簸對駕駛員坐椅產生的振動(因該處的振動直接作用于人體)進行了測量,發現所有振動都是小于50Hz的低頻振動。由于人體的腰椎由5個椎體組成,而椎體之間又由具有粘彈性特性的椎間盤連接醫學論文,因此當我們簡單地把腰椎看成一個具有彈性的整體時,那么駕駛員在開車時其腰椎很容易產生一種簡單的物理現象——共振。共振會加大作用在脊柱的振動量并增加對脊柱的傷害。

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由于路面的顛簸而產生不規則的振動,此時為了維持身體的平衡,腰椎兩旁的肌肉群處在一種高度緊張狀態??茖W家們通過肌電圖的測量發現:當人長時間地坐在一個振動的環境中時,腰背部肌肉極易疲勞,并易受到傷害。

2.坐位是一種對腰椎很不利的姿勢

腰椎間盤內的壓力是隨不同和姿勢而變化的。在人體各種姿勢中,以坐位時椎間盤內承受的壓力最高,并且坐位時腰椎受到的應力最大。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來講,坐位是一種對腰椎很不利的姿勢。然而汽車駕駛員的工作恰好是坐位,所以長時間的在振動這種不利的環境下坐位開車,必然會增加駕駛員腰椎受到傷害的機會。

3.高度的精神緊張

駕駛汽車本身要求駕駛員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緊張。另外,時??梢栽诼愤吙吹降能嚨湥牭酵邪l生的意外,親身體驗到的種種驚險和可怕經歷等,都會給駕駛員造成極大的精神壓力。這種壓力會使駕駛員的精神和體力易于疲勞,并導致或加重腰痛的發作。這種情況在長途汽車司機中更為常見。

駕駛員腰痛預防有術

針對腰痛的發病特點.汽車駕駛員應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具體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盡量減少傳遞給駕駛員的振動。①首先是汽車制造工業不斷改進,生產出能減少機器振動的新型汽車發動機論文開題報告范例。②汽車應定期維修、保養。按時報廢舊車,陳舊、磨損的部件應及時更換。③有條件者可在駕駛座椅處安裝隔振裝置醫學論文,如空氣隔振支撐裝置座椅等。沒有條件的中低檔汽車,哪怕是多加一層坐墊,都可起到減振的效果。

2.莫長時間連續駕駛。由于連續振動中暫時性的間歇,可以對疲勞的肌肉起一種復原作用,所以建議在連續駕車途中應多有幾次短暫休息。如果工作環境中還有其它不良刺激(如噪聲、不良的氣候條件等等),也能獲得暫時的脫離。

3.保持正確的駕駛姿勢。正確的駕駛姿勢是:司機要雙眼平視,雙手握在方向盤的l0點10分處,上臂與方向盤呈90度角。座椅的靠背呈23度后傾角,坐墊呈7度向前翹起。臀部置于坐墊和靠背的夾角中,以在操作時不向前移為適宜。身體過高或過低的駕駛員可通過調節駕駛椅的前后、高低及椅背仰角,以獲得最佳的舒適度。身體過胖,或有“啤酒肚”的駕駛員,應該控制體重。

4.下車后注意:①先做幾分鐘的散步,然后再做其它的事情。②停車后避免立即做搬提物體和屈曲身體的動作,否則對腰椎極為不利。

5.加強體能鍛煉。平時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在運動中有選擇性地鍛煉腰背部肌肉力量及脊柱的靈活性、柔韌性。

6.不可延誤治療。已出現腰痛的駕駛員,應到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并接受正規的治療。

第5篇

[關鍵詞] 醫學;教科書;語??;表達

[中圖分類號] R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6-0118-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但在醫學教科書中存在一些語病,即存在一些語文中措詞失當或不合邏輯的毛病,這應引起廣大作者和編輯工作者的重視[1,2]。為了進一步提高醫學教材質量和教學水平,避免語病的發生,我們對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和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的、2008年出版的《外科學》(第7版)中發現的語病進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修改的建議。按照語病類型分為以下五類,并具體舉例說明。

1 成分殘缺

成分殘缺主要有主語殘缺、謂語殘缺、賓語殘缺和附加成分殘缺等。

例1:甲狀旁腺腺瘤中單發腺瘤約占80%,多發性約1%~5%;……

后一分句中缺主語“腺瘤”,缺謂語“占”。此外,句中的連接號表示數值在1%至5%之間,兩頭的數值已經卡定[3],“約”便成了多余。原句可改為:甲狀旁腺腺瘤中單發腺瘤約占80%,多發性腺瘤占1%~5%;……

例2:甲狀腺結節是外科醫師經常碰到的一個問題。

缺主語。結合書中小標題內容,原句可改為: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是外科醫師經常碰到的一個難題。

例3:一般用1.5%~2%利多卡因,起效時間5~8分鐘,……

缺謂語。原句可改為:一般用1.5%~2%利多卡因,起效時間為5~8 min,……或改為:一般用1.5%~2%利多卡因,5~8 min起效,……

例4:維持時間1.5~2 h。

缺謂語。原句可改為:維持時間為1.5~2 h?;蚋臑椋壕S持1.5~2 h。

例5:低溫麻醉和體外循環的研究成功,為心臟直視手術開辟了發展道路。

原句可改為:低溫麻醉和體外循環的研究成功,為心臟直視手術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例6:成人甲狀腺約重30 g。

缺謂語。原句可改為:成人甲狀腺重量約為30 g。

2 成分贅余

例7:青少年患者,因本術術后可引起胸廓或脊柱明顯畸形,應盡量避免施行。

原句中“本術術后”中的“術”明顯重復,應刪除其中一個。原句可改為:青少年患者,因本術后可引起胸廓或脊柱明顯畸形,應盡量避免施行。

例8:患者年齡多在20~40歲之間。

由于波紋“~”已經表示了數量范圍,原句中的“之間”成了多余。原句可改為:患者年齡多在20~40歲。

例9:腺葉切除較部分切除術后再作腺葉切除較為安全,再次手術易損傷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

原句中“較”出現了兩次,實為重復。原句可改為:腺葉切除較部分切除術后再作腺葉切除安全,再次手術易損傷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

例10:1877年德國Bergmann對15例膝關節穿透性損傷傷員,……

“傷員”與“例”概念重復。此外,根據醫學語言病名或體征、癥狀在前,例數在后的表達習慣[3],原句可改為:1877年德國Bergmann對膝關節穿透性損傷15例,……

例11:作用維持時間約1 h左右。

“約”和“左右”都是大概數或不確定數,不能用兩個概數詞來表達一個概數,應去掉其中一個[4]。原句可改為:作用維持1 h左右。

例12:每期間隔約3周左右。

同理,原句可改為:每期間隔3周左右?;蚋臑椋好科陂g隔約3周。

例13:大約占周圍動脈瘤的90%左右。

“大約”和“左右”都是大概數或不確定數,用其中一個即可。原句可改為:大約占周圍動脈瘤的90%。

例14:心臟停搏距心肺復蘇開始的時間一般常難估計準確。

“一般”與“?!敝貜?,用其中一個即可。原句可改為:心臟停搏距心肺復蘇開始的時間常難估計準確。

例15:從而大大提高了非手術治療的療效,……

“療效”中的“療”與“治療”重復。原句可改為:從而大大提高了非手術治療的效果,……

例16: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是初期復蘇時的主要措施。

由于“初期復蘇”包括了時間概念,“時”便成了多余。原句可改為: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是初期復蘇的主要措施。

例17:因此在降溫之前即應開始用丙嗪類、苯二氮■類或巴比妥類藥,……

“之前”與“開始”重復。原句可改為:因此在降溫之前即應用丙嗪類、苯二氮■類或巴比妥類藥,……

3 用詞不當

誤解詞義、用詞不當等現象在醫刊中隨處可見[5,6,7],但在該教科書中占少數。

例18:而小于10者的死亡率幾乎接近0。

阿拉伯數字“0”有“零”和“〇”兩種漢字書寫形式。2012年開始正式實施的《出版物上數字用法》規定:一個數字用作計量時,其中“0”的漢字書寫形式為“零”;用作編號時,“0”的漢字書寫形式為“〇”。原句中的“幾乎”和“接近”重復。因此,原句可改為:而小于10者的死亡率接近零。

例19:任何機械通氣都有治療的一面,也存在潛在的合并癥。

顯然,“合并癥”在此應改為“并發癥”。此外,“存在”與“潛在”有重復的成分。因此,原句可改為:任何機械通氣都有治療作用,但也可能發生并發癥。

例20:不但不能處理外科疾病,而且也不能正確地作出診斷和鑒別診斷。

“不但……而且”這個關聯詞語是用于表達遞進關系的,這里用于否定形式,后一分句適宜于表達較前一分句更低層次的行為。后一分句中的“而且”與“也”重復。結合該句前后內容分析,可改為:不僅不能處理外科疾病,也不能正確地作出診斷和鑒別診斷。

4 表意不明

例21:術后24~48 h內血清鈣會明顯下降,……

其時間闡述不明確。“術后24~48 h內”,是指術后48 h內?還指術后24 h開始至術后48 h之間?不清楚。結合書中關于甲狀旁腺切除術情況的介紹,原句可改為:術后24 h開始至術后48 h之間血清鈣會明顯下降,……

例22:一般在術后3~4 d后恢復正常。

其時間闡述不明確。到底是在手術結束3 d后恢復正常?還是在手術結束4 d后恢復正常?不清楚。結合書中關于甲狀旁腺切除術的情況,原句可改為:一般在手術結束3 d后恢復正常。

例23:當動脈瘤伴周圍組織炎癥或腔內血栓閉塞時搏動不十分明顯,……

“不十分明顯”是指“明顯”還是“不明顯”?不清楚。結合句子前后分析,原句可改為:當動脈瘤伴周圍組織炎癥或腔內血栓閉塞時搏動不明顯,……

例24:積聚于肺泡和支氣管內的分泌物不能很好地咳出,……

“不能很好地咳出”是指“不能咳出”還是“能夠咳出”?不清楚。結合句子前后分析,原句可改為:積聚于肺泡和支氣管內的分泌物不容易咳出,……

5 不合邏輯

醫學論文中用連接號的地方很多,存在問題也較多[8-10]。該教科書中連接號存在的問題較多,舉例25~29如下。

例25:大腦完全缺血5~7 min以上者,……

“5~7分鐘”確定了數值范圍,而“以上”的前提是以某一點作為基點,當它們同時存在時,使得語意產生矛盾。原句可改為:大腦完全缺血5 min以上者,……

例26:術后繼續抗結核治療至少6~12個月。

同理,原句可改為:術后繼續抗結核治療至少6個月。

例27:心臟停搏未超過3~4 min或患者已呈軟癱狀態時,不是低溫的適應證。

“3~4 min”確定了數值范圍,而“未超過”的前提是以某一點作為上限,當它們同時存在時,使得語意產生矛盾。此外,“低溫”并非治療措施,降溫才是治療措施。因此,原句可改為:心臟停搏未超過4 min或患者已呈軟癱狀態時,不是降溫的適應證。

例28:胸廓成形術應自上而下分期切除肋骨,每次切除肋骨不超過3~4根,以減少反常呼吸運動。

同理,原句可改為:胸廓成形術應自上而下分期切除肋骨,每次切除肋骨不超過4根,以減少反常呼吸運動。

例29:五年生成率為40%~50%左右。

句中的連接號表示數值在40%至50%之間,兩頭的數值已經卡定,“左右”便成了多余的。原句可改為:五年生成率為40%~50%。

例30:一般都缺乏設備和技術條件。

“一般”表示普遍,而“都”則表示全部。原句可改為:一般缺乏設備和技術條件。

例31:初期復蘇的各種措施再增加注射腎上腺素,一般均能使細顫轉變為粗顫。

“均”同 “都”、“全”。“再”與“增加”重復。同理,原句可改為:初期復蘇的各種措施加上注射腎上腺素,一般能使細顫轉變為粗顫。

例32:需行心肺復蘇的患者中,約有90%的患者呼吸道都有不同程度的梗阻。

同理,原句可改為:需行心肺復蘇的患者中,約有90%的患者呼吸道有不同程度的梗阻。

例33:癌癥是多發病,約70%的患者都有劇烈疼痛,……

同理,原句可改為:癌癥是多發病,約70%的患者有劇烈疼痛,……

例34:約90%以上的泌尿外科手術均可通過內鏡來實施。

“約”是指大概數或不確定數,“以上”的前提是以某一點作為基點,“均”在此同“全”,當它們同時存在時,使得語意產生矛盾。原句可改為:90%以上的泌尿外科手術可通過內鏡來實施。

有的語句正確與否存在爭議,舉例如下。

例35:一般在第3~4天腦水腫達到高峰,……

一種觀點認為:由于其中天數在此情況下不可能有3.1……3.9天,黃栩兵[3,11]認為用連接號表示緊相鄰的兩個整數的起止是不準確的。以此為依據,原句可改為:一般在第3或第4天腦水腫達到高峰,……

另一種觀點認為:波紋線可用于表示任何情況下的兩個數的起止。理由如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的規定,連接號用于表示相關的時間、地點或數目之間的起止,浪紋線是連接號的形式之一,用于表示數量范圍,也用于表示時間范圍。由此可見,該規定并沒有對浪紋線所表示的數值范圍以及范圍內的具體數值進行任何限制,加之科技書籍表達的需要,因此,例句中浪紋線的應用是合理的。筆者認同后一種觀點。

醫務工作者往往“重視學術闡述”而“忽略語言表達”,是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12]。在編寫醫學教材的過程中,準確地闡述醫學知識有助于醫學生正確地理解醫學內涵,有助于弘揚民族文化,否則可能誤導醫學生。要避免語病的發生,首先,編者必須自覺地在思想上重視語言表達,不斷地提高自身文化修養,其次,相關教材評審委員會要進一步加強各級編者的責任心,并認真貫徹執行有關教材編寫的審查制度。

[參考文獻]

[1] 孫國鳳. 科技期刊編輯中常見語病的分析[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0,22(6):224-225,228.

[2] 顧永春. 口腔醫學專業書刊中常見病句的分類和辨析[J].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7,17(1):56-57.

[3] 黃栩兵. 第十二講醫學論文常見語病舉例[J]. 華北國防醫藥,2002,14(1):72-73.

[4] 黨靜萍. 醫學科技論文中常見的語病分析[J].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1,38(1):61-63.

[5] 張春軍,懂凱. 醫學期刊中科技語言與文字的規范性應用[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24):139-140.

[6] 林燕英,王倩,張艷艷,等. 醫學期刊論文題名不規范分析及優化[J]. 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2,21(7):74-76.

[7] 于霞. 醫學科技期刊中語言文字的規范性應用[J]. 中醫兒科雜志,2012,8(4):63-65.

[8] 陳文,李軍. 醫學論文應重視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4):64-65.

[9] 王勁松. 科技論文中常見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4,25(11):1335-1336.

[10] 章蓉,孫勇. 高等醫學院校學報標點符號使用現狀及分析[J].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1999,34(2):156-158.

[11] 黃栩兵. 第十一講醫學論文常見語病舉例[J]. 人民軍醫,2004,47(2):107-108.

第6篇

1.1醫學期刊進入網絡時代

自20世紀末以來,在開放存取(OpenAccess,OA)運動的影響下,一種全新的醫學論文傳播模式大規模興起,促進了醫學期刊的網絡化發展,利用互聯網以免費的形式為用戶提供醫學信息。

1.2網絡化醫學期刊的優勢

1.2.1傳播更快捷和傳統期刊相比,互聯網打破了時空的局限性。只要接入互聯網,即使相隔再遠,醫學科研人員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醫學信息資源;在互聯網覆蓋的范圍內,科研人員可以在任何時間獲得感興趣的信息,醫學期刊網絡化后,醫學科研人員將不受地域、時間限制,通過互聯網選取自己關注的最新科研信息。

1.2.2內容更豐富傳統期刊通過單一的模式信息。很多圖表受制于版面的局限,往往以文字形式表述。而網絡化醫學期刊除了包含最基本的文字信息,還可以兼容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表現手法,使期刊內容更加形象生動,為醫學科研人員提供了更清晰明了的直觀說明,擺脫了單一化的文本信息所帶來的枯燥乏味。

1.2.3搜索、檢索更高效目前,科研人員可通過搜索引擎,直接搜索萬方、維普、外文生物醫學期刊全文服務系統、生物醫學文獻光盤數據庫等各大醫學數據庫,也可委托信息所專業查新人員進行專業化的搜索檢索,跨庫檢索服務,通過標題、關鍵詞、年份、作者、單位、摘要,以及引言等多種信息路徑,從成千上萬篇醫學期刊中檢索出所需要的醫學信息,查新人員再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對醫學信息進行對比分析,免去了醫學科研人員在不同數據庫中的重復檢索,便于醫學科研人員快速獲取醫學信息,節省了大量時間。

1.2.4刊期更靈活傳統醫學期刊由于卷期的固定,審稿、編輯、排版、印刷、裝訂、郵寄等一系列流程的完備,出版發行周期較長;而互聯網信息可隨時添加、及時更新,醫學信息在網絡上的發表不必遵循傳統的以周、月、季為時間單位的出版模式,彌補了醫學期刊時效性長的不足。特別是優秀論文、科研成果網絡首發,以單篇的形式上傳收錄于各大數據庫,將改變傳統出版物刊期的單一模式。

1.3網絡化醫學期刊的弱勢

1.3.1投入成本的增加醫學期刊的讀者,閱讀網絡化醫學期刊將比購買傳統醫學期刊支付更多的費用,除了購買上網所需的硬件設備,還需為接入互聯網支付費用;在網絡期刊數據庫中瀏覽或者下載全文通常還要另外付費。

1.3.2信息過載“信息過載”指的是媒體中過于豐富的信息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它降低了醫學科研人員使用互聯網的積極性。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科研人員很難從冗余的信息中選擇出有價值的信息;很難辨別出各種信息的真偽。在這種環境中,醫學科研人員往往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卻沒有找到真正需要的有用信息。

1.3.3習慣性與舒適性長期以來,醫學科研人員已經習慣了閱讀紙質科研文獻。紙質期刊攜帶方便,讀到有用的科研信息可圈可點;閱讀網絡化醫學期刊要利用硬件設備,需要網絡環境;網絡文獻格式一般為PDF和JPG,不方便醫學科研人員作標識;因此,傳統印刷版醫學期刊在科研人員心中仍有穩定的地位。

1.3.4純網絡期刊的權威性網絡化醫學期刊發表的方便快捷,往往缺乏較嚴格的審稿制度,導致社會公信力不足,不像印刷版醫學期刊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在互聯網上,科研人員可以各類醫學文獻資料,包括未審核的、未被醫學期刊社采用的,以及已經被采用但尚未發表的科研論文等,這類信息通常并沒有經過同行專家的評議便與讀者見面,學術質量參差不齊。

2傳統醫學期刊面臨的挑戰

我國醫學期刊國際化除了表現在方法和規則方面繼續與國際接軌外,還表達了強烈的輸出愿望,即要使我國的醫學科研成果走向世界,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實現這一愿望,有兩個辦法:一是我國的傳統醫學期刊走向世界;二是醫學論文直接在互聯網等新媒體上發表。

3由競爭走向合作

從媒體的發展歷史可知,新媒體的產生并不會導致舊媒體的滅亡,電影、電視劇的相互依存,就是一很好的佐證。傳統醫學期刊雖不及報紙、科普讀物那么普及,但其在醫學專業界也擁有穩定的讀者、作者群。目前,網絡版與印刷版醫學期刊正共存于期刊界,二者之間不僅僅是競爭,更多的是合作:互聯網這一即時交流工具,加強了作者、編者、讀者之間的交流,在線審稿系統的開通,既有效地帶動了作者、讀者、專家的溝通,也贏得了更多的關注,提高了自身知名度,擴大了影響力;加上互聯網的跨時空性,使人們與一些全國的優秀醫學期刊密切了聯系,傳統醫學期刊將借助互聯網走向更寬廣的平臺。

4醫學期刊的發展趨勢

第7篇

1.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建設              

2.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加強實驗教學中心內涵建設               

3.如何提高本科生基礎醫學課程的課堂注意力 

4.組建跨學科教學團隊 促進基礎醫學實驗設計課程建設 

5.基于核心能力培養的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6.基礎醫學師資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 

7.長學制醫學生基礎醫學教育PBL教學體會與實踐 

8.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創新 

9.轉化醫學理念下的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 

10.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基礎醫學課程改革初探 

11.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的建設與思考 

12.PBL與案例教學相結合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13.實習護生對基礎醫學課程設置評價的分析  

14.在基礎醫學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15.基礎醫學專業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6.基礎醫學專業人體寄生蟲學教學體會與反思 優先出

17.網絡環境下PBL模式在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中的應用 

18.用創新思維引領基礎醫學課程的系統整合——以循環、消化系統整合課程為例 

19.以問題為中心的基礎醫學教學模式“本土化”的探討

20.我國部分醫學院?;A醫學考試試題分析 

21.高校擴招對基礎醫學教學質量的影響及其對策 

22.基礎醫學教育改革與實踐 

23.改革與構建基礎醫學實驗課體系的思考 

24.基礎醫學教師走向臨床的建議 

25.創新為導向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建設 優

26.地方醫學院?;A醫學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27.提高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對策 

28.PBL教學在基礎醫學免疫與感染模塊教學中的實施及效果評價 優

29.編寫基礎醫學PBL案例的體會 

30.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探索 

31.“以器官系統為中心”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研究初探 

32.八年制醫學院?;A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網站現狀調查與分析 優

33.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34.醫教協同模式下基礎醫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優

35.我國高等院?;A醫學研究的發展現狀與對策:基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視角的討論 

36.地方本科院?;A醫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幾點嘗試 

37.理工院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基礎醫學知識的教學模式探討 

38.以“運動系統”為例探討基礎醫學課程整合 

39.臨床實踐滲透于基礎醫學教育與培養大學生探索和創新能力的研究 

40.提高基礎醫學實驗技能的探索與實踐 

41.以能力提高為導向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 

42.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教學效果分析 

43.基礎醫學實驗的構建及實驗教學改革探討 

44.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醫學綜合考試的問題及對策 

45.以終生學習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基礎醫學教育改革思考

46.臨床醫學生培養目標分析與基礎醫學教育階段考核評價方法思考 

47.基礎醫學實驗技能競賽的實踐與體會 

48.以職業技能為中心的基礎醫學實驗課程的整合與實踐 

49.基礎醫學研究生課程國際化建設的研究與探索 

50.基礎醫學研究生課程設置的研究與實踐 

51.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新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52.基礎醫學實驗課程體系的建立與實踐 

53.高等醫學院校創建基礎醫學實驗平臺的探索 

54.提高基礎醫學學科青年教師教學質量探討 

55.構建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新體系 

56.在醫學院校非臨床專業中實施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的探索與實踐 

57.基于卓越醫生培養的基礎醫學教學改革探索

58.基礎醫學與臨床結合創新性實驗項目的設計與實施 

59.整合基礎醫學課程在非臨床醫學專業應用中的體會 

60.提高基礎醫學英語閱讀能力探討 

61.基礎醫學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的方法與價值 

62.基礎醫學課程整合在藥學職業教育中的實踐  

63.在高?;A醫學教學中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探討 

64.基礎醫學課程整合對推進學生素質教育的意義探討 

65.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 

66.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與臨床護理一體化融合課程體系改革的實踐  

67.以創新教育理念構建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探索和實踐 

68.基于核心能力培養的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69.PBL教學法在我國基礎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及存在問題 

70.數碼互動系統在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整合的應用 

71.情景式模擬教學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討 

72.中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對接問題的研究 

73.基礎醫學教學方法的淺析與改革思考 

74.構建現代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75.以執業醫師考試為導向的基礎醫學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76.“以器官系統為中心”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 

77.培養應用型醫學技術人才創新能力的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研究  

78.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和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79.TBL模式在基礎醫學教學中實施的可行性探討 

80.某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方案的構建與實踐 優

81.基礎醫學課程整合在非臨床醫學專業的應用體會 

82.基礎醫學教育中研究生自主實驗設計與綜合能力的培養 

83.對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84.開展綜合性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提高醫學研究生科研技能 

85.現代醫學教學理念:比利時基礎醫學教學分析 

86.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整合初探 優先出

87.基礎醫學課程整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88.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基礎醫學課程模式的整合與教學設想 

89.虛擬仿真教學平臺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90.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在創新型醫學人才培養中的建設與效果評價 

91.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設置與教學調查分析 

92.關于我國基礎醫學教育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93.對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醫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94.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教學改革6年總結 

95.PBL教學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探討 

96.綜合性大學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與構建 

97.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實踐 

98.改革基礎醫學教育理念,促進轉化醫學發展 

第8篇

論文關鍵詞:卒中后腦心綜合征

 

腦心綜合征又稱腦源性心臟損害,指并發于各種腦部病變(卒中、癲癎、外傷頭部手術等)的心臟損害,其主要臨床表現包括心電圖(ECG)復極改變,心律失常,血漿心肌酶活性升高以及心功能障礙等,嚴重者可發生猝死。

腦卒中患者常出現心臟損害,腦卒中后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來自于心臟事件,包括心律失常或心室復極改變,使易損期增加,而在易損期出現的早搏更可能導致室性快速心律失?;蚴翌潱@可能是卒中患者發病后最初1個月內易發生猝死的主要原因。心律失常常影響心臟功能,降低腦灌注,減少腦血流,進而加重腦原發病變,影響患者預后。因此,研究腦卒中后腦心綜合征的發病機制及防治措施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 臨床特征

1.1 心電圖復極改變 心電圖復極改變是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心臟異常。最近,Khechinashvile等(1)對來自29個研究包括1844例心電圖改變研究作一系統回顧,結果發現76%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出現ECG 異常,與既往是否存在心臟疾病無關,提示其ECG改變由SAH直接導致。在腦出血及腦梗死患者中出現的 ECG 異??赡懿皇翘禺愋缘?,而很可能與患者卒中發病以前存在冠狀動脈疾?。òo癥狀性)有關。鑒別卒中后的心電圖異常是由卒中直接產生還是因為同時伴隨有心臟疾病非常重要醫學論文,若誤認由心肌缺血所致的ECG異常為由腦病變產生,可能導致不必的甚至有危險的干預,如甘露醇脫水治療加重心臟負擔,而由腦部病變所致的ECG 缺血樣改變被誤認為心肌缺血所致,則可能影響對卒中的治療,包括運動和康復的延遲及SAH的手術治療。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解決。

1.2 心臟損害的生化指標變化 反映卒中相關心臟損害的生化指標包括CK、CK-MB、LDH及cTnI較對照組均明顯增高,正常情況下,CK、LDH不能透過血腦屏障,卒中后由于神經細胞、腦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變性壞死以及血清心肌酶的增高,另一方面,發生卒中時導致支配心臟的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引起兒茶酚胺在心臟內積累,使心肌受損,也可造成心肌酶增高。研究發現島葉梗死組較非島葉組更易出現心肌酶的增高,而cTnI明顯增高,而Mb卻未增高。提示急性期腦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對心肌酶影響較大。島葉梗死使位于島葉的控制心臟活動的中樞及與島葉皮層存在自主神經聯系的神經結構都發生損害,其血漿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均明顯的增高。Barber等研究證實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血清肌蛋白1的增高與腎上腺激素的增高有密切關系。

2 超聲心動圖改變特點 超聲心動圖提示急性期腦梗死更易發生左房內徑增大,但由于梗死患者均在發病一周內檢查超聲心動圖,而患者的左房內徑增大不可能于一周內發生,因而我們認為左房內徑增大可能在腦梗死發生之前就存在。

3 病理學表現 Greenhoot及 Manning對死于SAH的患者進行尸檢,沒有發現任何急性心肌梗死和冠狀動脈血栓的證據,但發現“肌細胞溶解”的病理改變,主要為心肌灶性溶解、肌原纖維變性、散在的出血點,伴有單核細胞浸潤及脂色素沉積等。動物實驗研究發現,通過增加交感神經的活動或注入過量兒茶酚胺可出現極其相似的心肌病理改變,而β阻滯藥或其他交感神經阻滯藥可阻止這種變化。有趣的是這些變化主要集中在心內神經末梢而非血管分布,離心內神經末梢越遠病變越輕,而在離這些神經末梢2~4mm處通常完全正常,提示卒中后的心臟改變為神經源性核心期刊目錄。

4 腦心綜合征的發生機制 卒中后心臟損害的機制目前并不清楚,一些證據支持在大腦中動脈支配區域內存在“心臟的皮質節律控制位點”的假說,此區域若發生血管性損害,將失去抑制性調節而導致交感神經緊張度增加。神經解剖學和電生理學顯示,島葉是心血管和自主神經功能調節的高級中樞,島葉刺激可引起心率、血壓、心功能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事實上,島葉對心臟的自主調節存在偏側性,交感活動主要由右側島葉調節,而副交感活動主要由左側島葉調節,一些研究已證實累及島葉的卒中較其他部位更容易發生心律失常。此外,島葉和邊緣系統、下丘腦、杏仁核及其他涉及自主神經控制的區域有著廣泛的直接或交叉的聯系。目前推測,介導卒中后心臟損害效應的部位可能即起源于或路徑以上區域。

腦源性心臟損害的周圍機制也證實了卒中患者交感和副交感活性的不平衡,包括交感神經活性的增加醫學論文,腎上腺髓質兒茶酚胺分泌增加和副交感神經活性降低等。最近的證據表明,支配心臟的自主神經也存在不對稱分布,交感神經的分布主要影響室性心肌的活動,而副交感神經分布突出影響竇房結和房室結,右側迷走神經主要影響竇房結,左側迷走神經主要影響房室結。此外,左側頸胸神經節或左側交感活動較右側有較強的促進心臟心律失常的潛力。

Samuels(1987)提出了卒中后腦源性心臟損害由“交感超載”導致的假說。認為腦卒中等中樞神經損傷后,自主神經功能發生紊亂,交感神經末梢兒茶酚胺大量釋放,通過激活Ca2+使心臟肌纖維異常收縮,導致心電圖改變。若兒茶酚胺釋放過多及/或心肌持續缺血(心肌長時間收縮所致)后又發生再灌注,則自由基釋放,心肌再灌注損傷,最終導致細胞死亡。

5診斷 卒中并發心電圖復極改變常見于前外側壁和下側壁導聯,可通過心電圖常規12導聯心電圖檢查發現。心律失常則可通過新持續監護或Holter心電圖檢查發現。需要強調的是應進行多次或連續的心電圖檢查,可提高發現心電圖異常的機會,另一方面又可能發現既往合并和未合并有心臟疾病的卒中患者之間的ECG之間的區別,提高預測危險性的準確性。超聲心動圖檢查有助于發現心肌損害的嚴重性。此外,可通過HRV分析來評價腦卒中患者心臟自主神經的功能狀態,及時識別發生猝死的危險性。

6展望 由于腦心綜合征是卒中后猝死的重要原因,其危險性應引起臨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今后應進步研究卒中后腦心綜合征的病理生理機制,診斷和預測腦心綜合征嚴重程度和特異性指標,對FNS改善HRV的防治作用值得在高危人群得到進一步的證明。

參考文獻

【1】Khechinashvili G,Asplund.K Electrocardiographic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a systernatic review.Cerebrovasc Dis,2002,14;67

第9篇

文/李俊德

朱良春,男,漢族,生于1917年7月。原任江蘇省南通市中醫院院長,現為該院技術顧問、南通市中醫研究所名譽所長、中醫內科主任醫師、客座教授。朱老認為《內經》所說的“恬淡虛無”即是最佳的養生方法。

好多老同志在離退休后,都希望健康長壽、歡度晚年,前來尋求長壽保健之道,我每以“動可延年,樂則長壽”八字贈之。要活就要動,運動可以促進血液流暢,增進體力,加強抗病防御機能,從而達到延年的目的。但動要適度,不可超量??鬃诱f:“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法國哲學家盧梭也說過:“教他如何生活,不要教他如何躲避死。”要想延年益壽,就要熱愛生活,保持樂觀。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則可延年。我每天生活節奏較緊湊,無時間去練氣功、打太極拳,但堅持上下班騎自行車,外出活動也騎車,這是一種不占時間的鍛煉方法。每天早晨或晚上做5-l0分鐘四肢活動的自由操,即左右擺動四肢,用手指梳頭發,然后兩手擦面部、摸耳翼,左右緩慢轉動頭頸,這樣能使頭目清爽、兩腿輕健,減少面部皺紋,控制頸椎病。

少睡多用腦,健腦抗衰老。長期以來,我每天只睡六七個小時。睡得太多,人的精力易于懶散。美國心臟病專家韓明發現,每晚睡10小時的人比睡7小時的人,因心臟病死亡的比例高一倍,因中風而死亡的比例則高出35倍。失眠時不要急躁,全身放松,聽之任之,恍恍惚惚,也可起到同樣的睡眠效果。我長期堅持“每日必有一得”的習慣,如果哪天沒有什么新的見聞或心得體會,晚上就無法入睡,常常要翻閱書報、雜志,有了新的所得始能酣然入睡。我先后寫了六部書、140多篇醫學論文,絕大多數都是擠時間寫的,我以此為樂,精神有所寄托。

“世人欲知衛生道,喜樂有常嗔怒少;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比耸翘幵诿苤械?不順心的事經常遇到,但我從不懊惱、耿耿于懷,對名利之爭一笑了之,泰然自若,真正做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

我經常用生黃芪煎沸,去渣后加入薏苡仁、杞子、百合、綠豆同煮,早晚食之,有益氣健脾、解毒防病之功。我還長期服用六味地黃丸,自覺對延緩衰老有一定作用。

我以規律的生活和樂觀的情緒來獲得自己的健康。說到養生之道,《內經》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既概括又具體,實是至理名言。我認為,不論采用哪種養生方法,關鍵在于堅持,一定要持之以恒,始可收效。

與長壽無緣的九種人

文/王建

1.嗜煙如命的人:吸煙對人體多種器官都可以產生危害,嗜煙如命的人更容易早逝。

2.經常酗酒的人:酒精可以對肝臟造成危害,經常酗酒會傷肝損脾,故容易早逝。

3.心胸狹窄的人:心胸極度狹窄,嫉妒成性,動不動就大發脾氣,易患身心疾病而早逝。

4.生活無規律的人:生活沒有規律,又不講養身之道,容易導致多種疾病而早逝。

5.常愛吃藥的人:身體稍有一點不適,便藥罐不斷,甚至多種藥物同時服用,結果往往會顧此失彼,甚至引起諸多不良反應而易早逝。

6.有病硬熬的人:患病后不及時上醫院就診,任其發展,往往易使輕者變重、急者變慢,失去良好的治療機會,甚至導致嚴重后果而早逝。

7.心情憂郁的人:心情長期憂郁,悶悶不樂或悲哀過度,以及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的人,既傷志又傷身,故容易早逝。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五月天婷婷色 | 国产福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色网站视频| 丁香花在线 | 四虎影视成人精品 | 女女视频网站 | 国产性自拍 |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在线不卡 | 五月激情婷婷网 | 激情综合网激情 | 国内精品亚洲 | 黄色工厂在线观看 | 毛片免费视频 | 亚州激情 | 久久综合气久久狠狠狠97色 | 国产在线午夜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 99久久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 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 | 丁香花在线电影小说观看 | 色网站在线| 国产a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粉嫩萝控精品福利网站 | 婷婷伊人 |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 | 久久高清一级毛片 | 四虎国产 | 国产一区美女 | 第一福利在线视频 | 中国二级毛片 | 国产精品午夜国产小视频 |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男同 | 国产短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免费草草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