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37:46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城市環境管理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日本GK設計集團的前任社長宮澤功先生是在世界城市文化個性設計與營造上具有很高聲望和豐富經驗的著名專家。在論壇活動進行之前,本報記者越洋對其進行了專訪。
推行綜合設計理念
宮澤功先生認為:街道建設包括很多方面的要素。設計的效果直接影響人們的感受,特別是綜合設計的理念。人們生活在設計師的作品中,設計的理念是否人性化對城市居民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作為一名設計師,這正是自己的責任所在。正是有了這樣的思想,宮澤功先生的設計可謂是殫精竭慮。他以街道設計為目標,綜合構成街道的各種要素而設計,使各種要素的功能得到最大的發揮,設計出符合目標的作品。在宮澤功先生多年的設計經驗中,有不少讓他記憶深刻的項目。日本富山港線的設計就是其中相當成功的一例。
設計不僅是設計者的責任
這樣的設計理念,在我們看來似乎已經顧及到多個方面了。是否可以開始動工了?對記者的問題,宮澤功笑著回答說,這還僅僅是開始。富山港線從綜合設計開始到開通共花了短短兩年的時間,這在日本也屬于很快的速度。
富山有優美的自然環境,有反映四季更迭的豐富的食材,有北前船的悠久歷史、古老的街道、運河等組成的豐富的觀光資源;當地的玻璃工藝、鋁礦業十分發達;還有工業設計展、國際海報設計兩年展等等設計活動。宮澤功抱著對富山港線的極大興趣,對構成富山港線的各種要素進行了綜合設計。
為了更好地表現富山的地域特色,也為了設計更實用,更具活力,設計者實施了行政、企業、市民共同參與的計劃。第一年里,宮澤功等設計者召集了交通、景觀方面的專家學者、當地群眾的代表、行政人員,組成綜合設計委員會,先后召開了5次會議,專家們各抒己見,共同探討。
在第二年時間里,以已經決定的基本設計理念為基礎,分別展開了基礎設計、實施設計、制作和施工等等。為確保設計能被人們所理解,還開展了設計說明會等。最終,車廂設計圖案的問卷調查、征集昵稱、小型LRT活動等等都是由群眾參加的。最后,再由專家和行政部門作出評價和決定。
綜合設計使城市煥然一新
富山港線工程設計者整合了各種要素,使之相輔相成,發揮最大的效用。具體的綜合設計的理念是:設計新型街道風景,創造富山新生活價值,以此為目標,宮澤功希望能夠達到幾個目的:建造新的城市風景;調節富山新生活的節奏;發現新的地區資源;創造新的地區價。設計者希望能幫助人們脫離過于依賴車輛的社會,建設適合高齡化社會要求的舒適方便的社區。
整合了各種要素的綜合設計使城市的面貌煥然一新。在富山港線,電車車廂外觀設計為北阿爾卑斯山的風景,純白的車身底色,涂著7種明快的顏色,鮮艷亮麗,頗具個性。不僅如此,每輛車還都有可愛的昵稱。走進車廂,可以看到全部是低地板式車廂,采用7輛并行的運行方式等等,這一切,一改以往電車呆板的形象,給人清新明快的感覺。人性化也是富山港線電車的突出特征。電車內以無障礙設計為理念,設計了平坦的地面、保障安全的注意桿、有明顯標識的出入口、寬大明亮的窗戶等等,給人親切溫馨的感覺。
宮澤功說,車站也是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把車站設計成體現富山特色的地標性建筑。車站內有體現周邊觀光地信息的標志、長椅、由巨大的落地玻璃構成的個性化空間,這些都是企業贊助的,根據車站周邊的地區特性而選定、設計的。這種方法有利于廣泛吸收各種信息,使車站更具個性,增加沿線的觀光樂趣,也使由企業參與的廣告手法成為可能。
對話
宮澤功眼中的中國城市規劃
贏周刊:據我所知,宮澤功先生參與過中國一些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和環境規劃設計工作,那么,對中國城市環境規劃,您有什么樣的看法呢?
宮澤功:現在,在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界博覽會的籌辦工作的帶動下,中國正處于一個飛躍期。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自不必說,內地城市大規模的開發也取得顯著的成績。另外,奧運會的相關設施和建筑物方面,不管是設計上還是構造上使用的都是世界最先端的。這反映了當今中國強大的國力,而對于建設新的中國城市景觀而言,也是非常可喜的現象。
贏周刊:中國的城市規劃有沒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宮澤功:我每次到中國,特別是北京、深圳、廣州這些大城市都有同樣的感受,就是中國的城市建設規模很大,但總體似乎缺乏個性。中國各城市的開發區和再開發地區大致上感覺都差不多。如果在規劃的時候將營造本城市的城市個性作為一個考慮點,效果應該截然不同。
贏周刊:日本在這些方面是怎樣做的?有沒有值得廣州借鑒的地方?
宮澤功:幾年前,日本東京也進行了環境CI(EnvironmentIdentity)、行為CI(BehaviorIdentity)等主題的規劃。對于廣州,也可以往"傳統都市"的方向考慮,或者其他的主題也可以。對于歷史悠久的城市,應該考慮如何活用其歷史文化資產。在城市建設中,最為困難的就是,如何使新的城市具有自己的個性,即所謂的城市CI。假如哪里都使用最先進的、最新的,那么我們將再也找不到具有個性的城市。
贏周刊:您多次到過廣州,能不能告訴我您走在廣州街頭的感覺?能否跟日本對比一下?
宮澤功:在廣州行走時,總是感覺步行線被車道擋住了,令人難以產生想走路的心情。在日本,行人和車輛兩者之間的關系處理同樣是個比較嚴峻的問題。
贏周刊:有沒有解決的方法?
宮澤功:我認為,解決這一問題,應該在道路形態和道路網絡兩個角度去尋找步行人與車輛共存的方法。方法之一,就是充實公共交通網,建設一個即使沒有私家車也可以自由行動的交通網,這是非常有必要的。雖然公共汽車已經相當普及,但指引標識和路線向導體系卻并不十分清晰,特別是對于外來的行人,使用起來更是不方便。建議將路面道路與地鐵等聯合起來綜合考慮,這樣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宮澤功簡介:
1941年出生于東京;1959年畢業于東京都都立工藝高等學校圖案專業;1959年任職株式會社GK工業設計研究所;1982年至今:任GK設計株式會社董事顧問、社團法人日本記號設計協會理事、日本記號學會副會長、城市環境設計會議會員、土木學會2006年度景觀設計選拔委員等職。
主要設計作品:日本萬國博覽會EXPO''''70道路公共設施規劃及設計
筑波研究學園城市記號、城市之門規劃及設計
大阪市步行者用記號的規劃及設計
沼津車站北口站前廣場設計
廣州白云機場記號設計
2005愛知博覽會記號SF規劃及設計
富山港線綜合設計
主要著作:
《照明設計詞典》(共著)產業調查會
《高度城市開發先端技術集成》(共著)產業調查會
《道路記號規劃》鹿島出版社
1.1環境與旅游環境。環境(environment)是一個綜合的、廣泛的概念,一般理解為特定區域內各種因素的綜合及其相互關系。旅游環境(tourismenvironment)是一切使旅游活動得以存在和進行的外部條件的總和,分為旅游社會環境、旅游生態環境、旅游經濟環境、旅游自然環境和旅游資源環境。旅游環境的持續健康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目標之一。本文僅討論旅游生態環境,主要指山東半島城市群范圍內的旅游資源及其賦存基底。
1.2環境管理與旅游環境管理。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management)是以實現生態可持續為根本目標,研究政府及有關機構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運用一切手段調控人類社會經濟活動與環境關系,保證生產、生活、生態3個目標協同實現的基本理論、方法及其規律的科學。旅游環境管理(tourismenvironmentalmanagement)是以環境科學理論為基礎,運用技術、經濟、法律、以及教育和行政的手段,對一切可能損害旅游環境的行為和活動施加影響,協調旅游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使旅游業的發展既滿足游客的需求,又保護旅游資源,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
1.3旅游環境管理體系。旅游環境管理體系(tourism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簡稱TEMS)是指以可持續旅游發展理念和當代環境管理的先進思想為指導,圍繞對旅游區域內各種環境因素的管理,由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各種管理要素組成的綜合的系統,它是旅游區整個管理體系的主體。
區域旅游環境管理體系,是區域旅游綜合管理系統的組成部分,包括為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區域旅游環境保護方針、目標或政策,而需要的組織機構、計劃活動、職責、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其目的是通過規范和加強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旅游環境管理工作,持續改善區域旅游環境質量,促使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進而實現區域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2.區域概況及旅游業發展現狀
2.1自然與社會經濟概況。山東半島城市群是我國東部沿海重要的城市群之一,是中國最接近日、韓兩個亞洲發達國家的地區,轄濟南、青島、淄博、威海、煙臺、濰坊、日照和東營8個城市,總面積7.3萬km2,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該區域地面海拔大部分在300米以下,三面環海,岸線曲折,地貌類型有山地、丘陵、平原、灘涂和洼地,黃河入海處形成河口三角洲;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溫度11℃~14℃,年降水量650~850mm;水系發源于中部山地,南北分流,獨流入海,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地帶性土壤為典型棕色森林土(俗稱山東棕壤),天然植被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山東半島城市群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經濟實力較強。山東省2007年推出“一體兩翼”經濟發展戰略,從過去東、中、西橫向發展轉到側重北、中、南縱向發展,山東半島城市群處于經濟基礎雄厚的“一體”,顯示出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2.2旅游業發展現狀。
2.2.1旅游資源密集。山東半島城市群是山東省旅游資源最富集的地區。全省旅游景區和資源點中,70%以上分布在這里,堪稱國內最佳旅游觀光度假目的地。該區擁有3000多公里海岸線和長島等299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國家和省級旅游度假區占全省總數的87.5%。山岳類旅游資源數量眾多,總量占山東省的一半;海濱風光旖旎,港灣海釁連綿,浴場沙細坡緩,島嶼礁石奇美,碧海浩瀚多姿,景點星羅棋布;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保存了眾多的遺址遺跡,有許多重要歷史人物在這里留下了履痕、成就和影響;民風民俗資源極其豐富,且富有特色,民間節會數量多。
省會濟南,百泉匯集,以“泉城”美譽蜚聲海內外;青島被譽為“黃海明珠”,其海岸風光獨具魅力,嶗山為道教勝地,古跡眾多;煙臺的芝罘島、長島、養馬島,“人間仙境”蓬萊閣,“海濱花園”威海的劉公島、成山頭,日照山海天風景區是理想的旅游、療養、度假勝地;“世界風箏都”濰坊民俗風情豐富多彩;淄博的蒲松齡故居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以古老齊文化著稱的齊國都城臨淄,已逐步成為韓日游客旅游的新熱點;東營黃河三角洲和入海口濕地是中國北方唯一的以入海口濕地為主體的國家自然保護區。
2.2.2旅游業發展勢頭強勁。山東半島城市群的8座城市,基礎設施完備,文化、歷史、地理和區位、經濟結構等各具特色,進而形成了不同的旅游特色。半島城市群區域交通便捷,已形成鐵路、公路、海運、空運相銜接的立體交通網絡。京滬鐵路縱貫南北,膠濟鐵路橫跨東西,使國內外旅游者便于到山東旅游。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全方位的交通網絡為開發半島城市群的城市旅游、商貿旅游、會展旅游、度假旅游提供了便捷的條件。據統計,2007年半島城市群8市的國內旅游游客接待量達12890萬人次,占全省的63.41%;旅游總收入為926.75億元、占全省的71.53%。
2.2.3區域旅游環境問題。
2.2.3.1區域旅游環境承載壓力較大。山東半島城市群橫跨魯東丘陵、魯中山地和魯北濱海黃河三角洲,發達的經濟也帶來了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給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帶來較大壓力。由于半島地區處于季風氣候區,區內徑流季節變化大且流域狹小,水資源利用條件差,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35.36×108m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6。自然生態環境日益萎縮,城市生態環境不斷擴張;土地資源破壞嚴重,生態承載力不足。
2.2.3.2旅游資源自然衰敗速度加快。無論自然形成的還是人工創造的旅游資源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的發展、變化都會影響其變化,使之受到破壞。山東半島城市群部分景區旅游游客數量增加迅速,超出了區域旅游環境的承載力,加速了自然衰敗的進程。
2.2.3.3旅游量眾多,旅游區環境受污染嚴重。隨著山東半島城市群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客源市場的不斷擴大,人們旅游活動的規模和范圍也越來越廣,旅游活動和旅游產業對半島地區旅游環境的水、空氣、土壤以及生物多樣性所帶來的影響日益凸顯,主要表現為水體污染,空氣質量下降,局部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旅游資源受到損害。旅游垃圾的產生和非有效處理引起了旅游景觀破壞,旅游資源價值降低。
2.2.3.4部分旅游景區粗放式開發和管理,自然景觀遭破壞。部分旅游景區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學論證、評估與規劃,盲目地進行粗放式的開發。重開發、輕保護,造成了許多不可再生的珍貴自然景觀資源的損害與浪費。
3.旅游環境管理體系(TEMS)的構建
山東半島城市群旅游環境管理體系(TEMS)的構建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必然要求,是系統解決區域旅游環境問題的要求,也是提高區域旅游經濟效益的要求。根據區域旅游可持續發展、多部門參與、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持續改進等原則,初步建立起了山東半島城市群TEMS的框架:
3.1環境政策和環境立法管理。法規建設和立法管理,是旅游開發及其環境保護的根本依據所在。構建山東半島城市群TEMS,首先要確定環境政策,并建立相關的法律保障體系,以便對要管理的所有活動做出判斷。環境政策確定所希望的環境表現水平[8]和開展旅游活動后旅游環境的表現狀態。它可以有旅游項目開發與經營對有效的環境管理的各種承諾;這就要求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旅游資源與環境管理制度,在約束經營者管理行為的同時,也為其確立相應的環境政策樹立標桿。
3.2完善的旅游環境評價系統。對旅游區進行旅游環境評價是明確其旅游環境管理現狀的一種手段。通過專家組對山東半島城市群旅游區域的環境問題、環境因素、環境影響、環境行為及有關管理活動的綜合調查、監測、分析,將結果形成文件并進行信息交流以確定半島城市群旅游環境管理的現狀,并以此作為構建山東半島城市群TEMS的基礎。
3.3健全的組織機構。要確保山東半島城市群旅游環境管理體系的健康運行,還要提供一個健全的組織機構,并確定實施該旅游環境管理體系的明確責任與權限。各工作部門要及時進行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并形成相應文件,做好文件管理工作;同時,旅游區要有整套運行控制、應急響應的程序,由各部門負責監管與控制。另外,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全員培訓,共同提高員工的環保意識和能力,對一些專業性較強的人員要進行專門能力培訓,如污水處理工、環境審核員、生態旅游導游和文物保護人員等。
3.4合理的旅游環境管理計劃。首先組織有關人員對區域旅游環境進行初始環境評審,然后根據評審結果,制定半島城市群旅游環境的環境方針、環境目標,環境指標和環境管理方案,并根據這一系列決策做出有效的環境規劃。旅游環境規劃是為達到一定時期內旅游環境目標而做出的一系列嚴密的工作計劃,以及全面的、長遠的發展綱要。它是應用各種科技信息,在預測旅游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及環境質量變化趨勢(即初審結果)的基礎上經過綜合分析所做出的帶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
3.5監督和反饋。監督和反饋是實現半島城市群旅游環境健康持續發展的調控與保障措施,但在理論與實踐上往往忽視它的重要性。監督是對TEMS監測,并對結果進行反饋。根據所得出的結果,借助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建立以“旅游發展協調程度”為核心的TEMS系統控制優化模型,其基本涵義為:旅游的發展不斷受到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和作用,因此需不斷地將這些新的信息和數據庫已有的信息進行對比與評價,對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加以修正,從而使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復合系統能朝著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演化。
4.保障措施與對策
4.1健全區域旅游法律體系,旅游環境管理系統運行法制化。完善區域旅游環境立法管理,健全旅游環境保護和管理的法律法規,是山東半島城市群TEMS的實質,是旅游資源及其環境得以保護的強有力保證。要針對半島城市群整個區域特有的旅游環境問題,制定出健全、完善、切實可行的法規政策,政府可以出臺諸如《山東半島城市群旅游環境管理條例》條款,強化半島城市群TEMS的基礎體制,保障半島城市群TEMS的構建有更完善的法律支撐。
4.2加強區域旅游科學研究,旅游環境保護和管理科學化。對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采取綜合治理和區域治理技術,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計算每個旅游區的合理的環境容量值,在一景區接納量可能超過其合理容量值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疏導,將游客分流至其它未飽和景區,促進整個區域旅游的協調發展;管理者要充分借助工程技術、空間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現代技術,對半島城市群旅游區進行科學地旅游環境管理。
4.3整合管理組織,區域旅游業發展決策綜合化。城市群內部不同個體之間,不同或相同等級的地域單元之間由于行政區劃、經濟利益、歷史淵源、文化傳統等因素存在著多種層次的矛盾;另外,由于城市群是一個多種發展成分,多個地域單元組成的城市—區域綜合體,內部的旅游基礎設施很難有組織的發揮整體效應,因此,基礎設施不能共享,往往造成區域旅游業的發展與管理的障礙。整合區域環境管理組織,就是要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加強區域旅游合作,促進旅游要素的聚集和重組,把各市的分散優勢,整合為半島整體的競爭優勢。
4.4普及環保知識,全社會參與旅游環境保護的主動化。半島城市群區域旅游組織與管理部門要樹立風險意識,采用一切必要的宣傳和教育手段,通過學校、報紙、電視、電臺等,大力進行環保知識宣傳,提高旅游者素質。杜絕破壞、踐踏旅游資源等不文明的旅游行為,自覺保護旅游景區及區域生態環境。半島城市群旅游環境管理不只是管理者的任務,也不只是當地居民的任務,而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必須有廣大群眾的理解與支持,使他們愿意接受管理和參與管理。
參考文獻
[1]鄒統釬.中國旅游景區管理模式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8
[2]何桂梅等.新編旅游環境學(第一版)[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
[3]周一星、楊煥彩.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研究(第一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4]劉光海、劉佳、王蕾,萬榮.山東半島城市群旅游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研究[J].地理科學進展,2008,27
[5]劉成玉.對創新我國環境管理手段的若干思考[J].生態經濟,2006,06
[6]張玉軍.淺析我國的區域環境管理體制[J].環境保護,2007,09
[7]顧海波.俄羅斯環境管理體制及其改革評析[J].東北亞論壇,2003,04
[8]楊作精.城市或區域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探討[J].上海環境科學,1999/02
[論文摘要]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設計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形成以生態倫理觀和生態美學觀為基本的出發點的城市發展,規劃和設計理念。通過回顧和認識所在城市中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設計,分析中國現階段城市發展中面臨的嚴峻的生態問題,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設性的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方法。
一、環境的含義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活動的場所,也是向人類提供生產和生活所必須的自然資源的供應基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明確指出:“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動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其中,“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就是環境的科學而又概括的定義。它有兩層含義: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所說的環境,是指以人為中心的人類生存環境,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與毀滅。同時,環境又不是泛指人類周圍的一切自然的和社會的客觀事物整體。比如,銀河系,我們并不把它包括在環境這個概念中。所以,環境保護所指的環境,是人類生存的環境,是作用于人類并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外界事物。
(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環境這個概念也在發展.如現階段沒有把月球視為人類的生存環境,但是隨著宇宙航行和空間科學的發展,月球將有可能會成為人類生存環境的組成部分。
二、環境問題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由于自然環境因素的破壞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動,地震,風暴,海嘯等產生的自然災害,因環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質產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類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破壞。在人類生產,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各種污染物(或污染因素)進入環境,超過了環境容量的容許極限,使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人類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時,超越了環境自身的承載能力,使生態環境質量惡化,或出現自然資源枯竭的現象,這些都屬于人為造成的環境問題。我們通常所說的環境問題,多指人為因素造成的。當前人類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于是人們呼吁“只有一個地球”,“文明人一旦毀壞了他們的生存環境,他們將被迫遷移或衰亡”,強烈要求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環境問題的產生,從根本上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伴生產物。具體說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對環境造成的巨大壓力;
2.伴隨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產生的環境污染;
3.人類在開發建設活動中造成的生態破壞的不良變化;
4.由于人類的社會活動,如軍事活動,旅游活動等,造成的人文遺跡,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破壞,珍稀物種的滅絕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會環境的破壞與污染。
三、環境治理和保護
在環境治理和環境保護方面,鄭州市這幾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對于母親河的治理就已經略見成效。2007年5月,總書記親臨黃河視察工作,黃河市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們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環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為的破壞,黃河兩岸的環境一度非常惡化,綠城經常在開春的時節會經受一次又一次沙塵暴的洗禮,而我們的母親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現了斷流的現象。在城市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在人們日益追求生活環境優化的今天,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和環境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激化了。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續發展戰略已在世界范圍內推行,我國也將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設計”正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設計領域的一種戰術回應,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也因此從觀念轉變到理論建構乃至設計,創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將得到重大的發展。此間,“生態經濟”,“生態產業”,“生態美學”及“生態建筑”等新概念應運而生,冠以“生態”的各種詞匯頻頻出現在各行各業的文本中,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實現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設計絕非易事。
城市生態環境系統規劃是在城市發展戰略或城市總體規劃綱要指導下相對獨立的規劃體系,與城市總體規劃同步進行。從宏觀到微觀可分為:
城市生態環境系統規劃———綠色空間系統規劃———環境設計三個層次。每一層次含空間性質,功能,生態質量,綠化,環衛,人群特色及景觀風貌等研究內容。
1.制定城市生態環境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城市生態環境系統在不同發展時期的生態平衡質量,綠化水平,社會服務及特色風貌等指標,在定性的基礎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標體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閑行為的研究和預測。其中包括價值觀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規模,人口特征(年齡,職業,性別,消費層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間系統中的流動,集散和停留時間等規律;休閑方式選擇與休閑文化取向。
3.城市生態環境空間序列規劃。對城市的生態綠色空間進行調整,空間規劃從用地規模,空間規模,空間序列組織,空間視線及環境效益等方面綜合研究,形成“點,帶,場”相結合的空間系統。這些空間包括有:城市廣場,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濱水地帶,公共綠地,居住小區綠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農產品綠地等。
4.城市空間環境功能規劃。包括生態效益功能,活動利用類型(游憩,娛樂,運動,集會,展示,分隔,交通……),人流及文化藝術表達等各項功能。規劃同時要對城市各主要空間作出系統的主次功能的認定。
5.城市特色風貌的規劃。在總體特色風貌目標的控制下,充分考慮環境主要空間的藝術風格和文化主題等方面的規劃。
6.綠化規劃對空間進行全面的指標控制。基于各空間功能,生態指標,建設條件確定各空間綠化指標時效要求。綠化指標包括綠化覆蓋率,綠地率,郁閉度及葉面系數等。綠化規劃要對各主要空間值等特征加以規定。
7.局部空間環境規劃。對城市“綠色空間”的人口容量進行測算,制定生態環境目標(空氣,濕度,土壤,灰塵,噪音及風等)和環境保護治理的措施。
8.城市生態環境系統與區域生態系統的關系。城區與郊區綠地系統的協調關系,區域空間調節關系,休閑人口流動的關系等等。
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的開發和建設現今已經即將完工,首先從設計和規劃上來說就是與國際接軌的,世界著名建筑師黑川紀章對整個新區的建設做了一個全面而又詳盡的規劃和設計,無論是從制定城市生態環境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城市人群休閑行為的研究和預測、城市生態環境空間序列規劃、城市空間環境功能規劃、城市特色風貌的規劃、綠化規劃對空間進行全面的指標控制、局部空間環境規劃、城市生態環境系統與區域生態系統的關系等等這些入手,都是將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和環境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很好的解決了當地環境和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在某些問題上的矛盾。
很好的解決環境問題和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美化環境,造福子孫后代。
參考文獻
[1]吳良鏞,面向21世紀的建筑學[Z],國際建筑師協會“北京”(講稿),北京,1999
關鍵詞: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問題;對策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xisting sewage treatment of city in China,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in the city sewage treat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city sewage treatment.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city life; sewage treat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U664.9+2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引 言:現如今,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的經濟建設飛黃騰達,取得了突飛猛進的變化,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建設活動也空前的繁榮。但是我們應該在看到這些巨大成果的同時,不應該沾沾自喜,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城市化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沒有進行相應的環境保護的措施,沒有具體的環境的規劃,每個城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環境問題,在總體規劃上往往只是簡單的描述各個污染點的治理,但是城市不斷發展的今天,這種觀點已經不能完善的解決問題了。要解決城市化的環境污染尤其是污水污染問題,必須從每個人自身做起,關注每個人生活中污水的處理,提高意識,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提高環境保護的整體意識。
目前,城市的污水特別是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斷的增長,需要較為完善的污水處理設施,但是目前城市的污水處理設施根本無法滿足城市污水處理的需要,這樣城市的生活污水就不得不亂排放,使水源遭到嚴重的污染。在這樣的背景下,生活污水的處理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必須認真的對待解決。
一、我國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所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的城市生活污水每年排放的總量很大,但是污水處理量很小
近幾年,我國的經濟持續的飛速發展,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的提高。但是城市快速發展中不斷的帶來環境的問題,城市經濟的發展不斷的影響著環境的保護,給環境保護很大的壓力。不久前經過有關部門的統計,我國的城市生活污水每年排放的總量大約為五百多億噸,但是我國處理的污水不足這個數字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說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污水被排到了環境中,給環境造成了巨大的隱患。而在同樣的問題上,發達國家的污水處理已經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遠遠超過我國。不僅這樣,我國的污水處理的車間和廠家在污水處理中,并沒有完全的符合有關污水處理的要求,這更進一步的對環境早成了不可彌補的危害。這是目前面臨的污水處理中很嚴重的問題,為日后的經濟快速健康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二)我國城市中關于污水處理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污水的收集系統不完善
在一些城市的可以稱的上是中心區的地方,污水和雨水等的分流并沒有落實,這樣使得污水的處理設施很難真正的被用到實際中,同時我國的城市排水管也很落后,即使是鋪了排水管的地區對于污水的收集率往往很低,而即使是手機完成的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由于許多的污水處理廠的設備不大配套,使得城市中的很多污水處理的廠子無法正常的運作,正常配備的污水處理器等處理設備有很多的問題;
(三)污水廠的建立以及監控機制不合理
污水廠的建立所需要的資金,大部分是政府籌集資金或者以借債的方式進行建立和維持的,而且有時候這些污水處理廠就會被政府機構委托給排水廠的管理機構讓他們自己管理,污水處理廠的運行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經費,都靠政府,政府財政好的時候,這些污水處理廠就會相對較好,但是相反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問題,并且這種問題的處理方式監控起來非常困難,使得政府所籌集和自身的提供的資金很容易的就被浪費了。而且由于污水處理廠不是政府自己管轄,污水處理廠并沒有以營利為目的,污水處理廠不會考慮成本,這樣使得污水處理工作的效率低、工作人員懈怠敷衍、管理不能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進步這些問題反復不斷地出現。
二、對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的重要性
(一)城市生活污水的處理是城市進行的持續發展的要求。
我國的城市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帶動了我國的鄉鎮發展,我國的城鎮化進程速度驚人。鄉鎮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但是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城市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也不斷的增加,而且以往的已經極為中心而不注重環境保護的傳統還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觀念,使得很多人不能自覺地進行合理生活污水排放。而城鎮的污水處理廠和污水處理設備非常有限,甚至很大一部分的城鎮缺乏污水處理的設備和系統,這樣生活污水就會直接排到江河湖泊中去,這樣不僅污染了小城鎮自己的環境還污染了那些被排放污水的江河湖泊等的水體,造成極其嚴重的水污染危害,使得本區域的水污染極其的嚴重。區域水環境保護使得必須重視污水治理的問題。
污水處理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表現,在大中城市中可能會比較的好一些,而在小城鎮中污水處理還需要大力的改善,不容樂觀。因此可以說小城鎮是下一步污水處理的關鍵性區域,調查顯示我國今后將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生活污水的排放來自于城鎮,而城鎮的分布有很分散,使得治理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三、對城市污水處理的對策
首先要對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并且認真的執行。對于有關的法律法規要明確規定環境的有關的條例條款。保證環境的法律法規方面的依據。
其次在保證法律法規的同時,推進科學技術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應用。使得相關的技術和設備都能有效的為環境保護服務。國家應該從長遠出發加大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和重視度。對于城市的污水治理要有明確的相關治理設備,并且積極地鼓勵把相關的設備科技運用到污水治理中去的行為。
最后要加強對全社會在這方面意識的教育和引導,使得合理用水,合理處理生活用水成為生活習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經濟迅速發展,在以往經濟發展的熱潮下,環境保護問題曾經一度被忽略。最近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環保問題被重新重視,各個國家已經對城市污水處理問題展開研究。對于城市污水處理的研究有利于城市水源的改善和凈化,從而使城市的經濟能更加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小平.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09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