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利基市場的定義優選九篇

時間:2023-06-29 16:33:17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利基市場的定義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利基市場的定義

第1篇

本節為(蘇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2遺傳與進化》第4章第5節的內容。以遺傳病的病理、危害、診斷和預防為線索,主要講述人類遺傳病常識性知識與基因的分離定律、染色體變異、“伴性遺傳”等相關內容聯系密切。本節活動較多:一個邊做邊學,一個積極思維,一個知識海洋,一個嘗試調查人類的遺傳病,一個拓展視野。

通過本節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到人類的許多疾病受遺傳物質控制,能在上下代之間傳遞,而且多數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手段,只能采取各種監測、預防措施,因此禁止近親結婚,在婚前進行遺傳咨詢、產前診斷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此部分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素養,指導他們科學的認識遺傳病,對于提高個人和家庭生活質量,提高人口素質有重要的現實和指導意義。

2. 教學目標

2.1 知識與技能。①概述人類遺傳病的類型;②舉例說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遺傳病;③說出人類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方法。

2.2 過程與方法。①通過染色體剪貼配對操作理解先天智力障礙與染色體異常的關系;②通過苯丙氨酸耐量試驗,理解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2.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學習認識到近親結婚的危害性和婚前檢查的重要性。在進行遺傳調查和實驗活動中,善于從自己親身經歷的事物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大膽做出假設和進行自主性探究,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培養勇于創新與合作的科學精神。

2.4 重點難點。①重點: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以及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②難點: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

2.5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①教學方法:調查法、辯論法、討論學習法、賞識性評價;②教學手段:多媒體、投影。

3.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內容(第一小節):引言

教師活動(第一小節):①最近甲型H1N1流感已經傳染到多個國家,演變成全世界大流行;②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和醫藥衛生條件的改善,人類傳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細胞或受精卵里的遺傳物質在數量、結構或功能上發生改變,使由此發育成的個體患先天性遺傳病,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卻有逐年增高的趨勢。

每一個人都想擁有健康、高質量的生活,而這世界上的一部分人卻因身體疾病而不能擁有健康,其中有些較嚴重的疾病是因為遺傳所致,這些人的生活有著不為常人所知的痛苦,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遺傳病吧!

學生活動(第一小節):學生聽講。

設計意圖(第一小節):引起學生興趣。

教學內容(第二小節):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

教師活動(第二小節):流行感冒是不是遺傳病?為什么?

教師講述:遺傳病是由于人的生殖細胞或受精卵里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人類遺傳性疾病,而流行感冒是由感冒病原體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兩者有著根本的區別。

問:遺傳病有哪些類型?(學生自學)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①單基因遺傳病。單基因遺傳病是指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性疾病。(強調一對,而不是一個)致病基因有的位于常染色體上,有的位于常染色體下,有的致病基因是顯性基因,有的致病基因是隱性基因。比如軟骨發育不全是屬于常染色體上的顯性遺傳病。

常染色體遺傳病:a.顯性遺傳病,如并指、多指、軟骨發育不全;b.隱性遺傳病,如白化病、先天性聾啞、苯丙酮尿癥。

伴性遺傳病:a.X顯性遺傳病,如抗維生素D佝僂病;b.X隱性遺傳病,如紅綠色盲、血友病、進行性肌營養不良;c.Y染色體遺傳病,如外耳廓多毛癥。

(銀幕出示各種疾病患兒圖,加深印象)

總結各種遺傳方式的遺傳特點:表格顯示。

②多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單基因遺傳病的區別是什么?

教師講述:多基因遺傳病是由多對基因控制的人類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常表現出家族聚集現象,且比較容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目前已發現的多基因遺傳病有100多種,如唇裂、無腦兒、原發型高血壓及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出示多基因遺傳病的發病率、遺傳率表。多基因遺傳病中,遺傳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稱為遺傳率。一種疾病的發病率如果完全由遺傳基礎所決定的,其遺傳率就是100%。遺傳率高者可達70%~80%,這表明遺傳基礎在決定一個個體是否易于患病上有重要作用,環境因素作用較小,相反,遺傳率低于30%~40%,這表明遺傳基礎在決定一個個體是否易于患病上作用較小,環境因素對是否發病可能更重要。

③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如果人的染色體發生異常,也可引起許多遺傳性疾病。

指導學生完成P86邊做邊學,完成討論題。

比如先天智力障礙是由于體細胞中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引起的,(銀幕出示“21三體”綜合征患兒圖)也叫“21三體”綜合征,此患者體細胞為47條染色,核型45+XY。

問:先天智力障礙患者的癥狀是什么?對人類的危害是什么?目前我國是什么狀況?

學生回答:患者智力低下,身體發育緩慢,外眼角上斜,口常半張,舌常伸出口外,約50%患者先天性早夭,它是一種常見的遺傳病,我國每年新出生的幼兒中有2萬人患有此病,患者總數估計不少于100萬人。

學生歸納、性染色體遺傳病。

教師講述:現實生活中,由于一些女性會習慣性流產,研究發現其主要原因與胚胎細胞中染色體異常有關。

學生活動(第二小節):實踐:將課本86頁圖4~28復印下來,用剪刀將每條染色體分析。

設計意圖(第二小節):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第三小節):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教師活動(第三小節):目前,只有極少數遺傳病能夠得到有效,大多數的治療還處于探索階段。因此,采取各種檢測和預防措施,防止遺傳病的發生非常重要。 轉貼于  問:能直接根據表現型來推測患者的基因型嗎?

學生:不能,對于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表現型正常的個體其基因型可能是純合子也可能是攜帶者。

請大家看教材P87頁“積極思維”,并回答后面的問題。

討論:什么是健康的孩子?怎樣才能做到優生?

教師講述:優生就是讓每一個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為此,就應該運用遺傳學原理,改善人類遺傳素質。我們在控制人口數量增長的同時,還應該進一步提高人口的質量。為了達到優生的目的措施有禁止近親結婚,遺傳咨詢,婚前檢查,適齡婚育,產前診斷等。首先,要禁止近親結婚。

問:什么禁止近親結婚?有什么危害?

(出示人類《血親關系表》)。學生討論,教師歸納,最后指出禁止近親結婚是預防遺傳性疾病發生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小結預防遺傳病的方法:臨床診斷———實驗室診斷———遺傳咨詢

學生活動(第三小節):學生閱讀P87頁“積極思維”完成課后分析。

設計意圖(第三小節):屬于“了解”水平,通過自學就可以達到學習目的。

教學內容(第四小節):自我評估。

教師活動(第四小節):

①下列有關人類遺傳病的途述中,正確的是( )

A. 遺傳病是由于孕婦服用或注射了某些有致畸作用的藥物引起的

B. 遺傳病都是先天性的,因而某遺傳病患者的父母或祖輩中一定有遺傳病患者

C. 染色體的變化、基因的變化都有可能導致人類出現遺傳病

D. 先天性的疾病都是遺傳病,為避免遺傳病的發生,人類應提倡優生優育

②下列疾病與基因病無關的是( )

A. 腭裂 B. 無腦兒 C. 肝炎 D. 黑尿癥

③下列屬于常染色體遺傳病的是( )

A. 性腺發育不全綜合征

B. 21三體綜合征

C. 先天性發育不全綜合征

D. 原發性高血壓

④苯丙酮尿癥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遺傳病,該病屬于( )

A. 單基因遺傳病

B. 多基因遺傳病

C. 常染色體遺傳病

D. 性染色體遺傳病

⑤從人類遺傳病知識出發、結合實際案例分析我國《婚姻法》規定“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

4. 板書設計

4.1 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4.2 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5. 教學反思

第2篇

[關鍵詞]CAST工藝;污水處理;設計及運行;提高水量

中圖分類號:U66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工藝特點

CAST工藝(Cy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即循環式活性污泥法是SBR工藝的一種變型,由美國的Goronszy教授開發而成的CAST工藝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在反應池的進水處設置一生物選擇器,它是一容積較小的污水污泥接觸區,進入反應器的污水和從主反應區內回流的活性污泥(回流量約為日平均流量的20%)在此相互混合接觸。生物選擇器的設置嚴格遵循活性污泥種群組成動力學的有關規律,創造合適的微生物生長條件并選擇出絮凝性細菌。在生物選擇區內,通過主反應區污泥的回流并與進水混合,不僅充分利用了活性污泥的快速吸附作用而加速對溶解性底物的去除并對難降解有機物起到良好的水解作用,同時可使污泥中的磷在厭氧條件下得到有效的釋放;生物選擇器的設置還可有效地抑制絲狀菌的大量繁殖,克服污泥膨脹,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在生物反應器中,回流污泥中存在的少量砂酸鹽氮可得到反硝化。主反應區是進行生物降解和泥水分離的主要區域,在曝氣過程中完成有機物的降解、同步硝化反硝化以及生物除磷,最后泥水分離的上清液通過主反應區末端的潷水裝置排出池外。

CAST工藝每一操作循環通常由四個階段組成,即進水/曝氣、沉淀、潷水、閑置(視運行條件而定)。在曝氣/進水階段,池子中的水位由最低開始上升,同時進行曝氣,完成生物降解過程;在沉淀階段,停止進水和曝氣,在無進水水力干擾、靜止環境中進行泥水分離;潷水階段,由移動式撇水裝置排除池中上清液,使池中水位下降至設定的最低水位。[1]

保定市蠡縣污水處理廠的設計中采用本工藝,水廠于2008年8月正式投產運行以來,至今運行效果良好,出水全部達標排放至月明河。

2 工藝設計

2.1 設計規模及水質

蠡縣污水處理廠的進水以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為主,根據2007年9月份環境監測站的有關數據:蠡縣污水處理廠的進水為為生活污水1.8萬噸/天,工業污水為1.1萬噸/天,確定設計規模3萬噸/天。廠址位于蠡縣縣城北環路南側,工業大街西側。根據當地環保部門及發改部門的批復,最終確定進出水水質,并根據《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修改單,“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排入國家和省確定的重點流域及湖泊、水庫等封閉水域時,執行一級標準A的標準”,因此蠡縣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執行一級標準A的標準,詳見下表:

表1 蠡縣污水處理廠設計進出水水質單位:mg/L

2.2 污水處理工藝設計

根據國家有關污水處理項目建設的要求及保定市蠡縣縣城的實際情況,本工程污水處理設計選用CAST工藝,具體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蠡縣污水處理廠工藝流程圖

2.3 各個構筑物設計參數

(1)粗格柵1座,平面尺寸為9.4m×3.4m,地下部分深8.0m,地上部分高2.0m,設置2臺回轉式機械格柵,格柵渠道寬度1000mm,柵條間隙20mm,安裝傾角75°。

(2)進水提升泵房 1座,平面尺寸為9.8m×9.25m,深9.4m,設置潛污泵4臺,3用1備。

(3)細格柵 1座,平面尺寸為12.8m×5.5m,設置2臺回轉式機械格柵,格柵渠道寬度1100mm,柵條間隙6mm,安裝傾角60°。

(4)旋流沉砂池2座,單池直徑為3650mm,池內有效水深為1.85m,進水渠寬度為400mm,出水渠寬度為800mm,采用砂水分離器進行排砂。

(5)CAST反應池 1座,分4組,每組單池平面尺寸尺寸為50m×24m,池深5.5m,有效水深3.5m~5.0m,單池有效容積6000m3;設計污泥負荷:0.09kgBOD5/kgMLSS.d,MLSS濃度(最高水位)為3500mg/l,MLSS濃度(最低水位)為5000mg/l,污泥齡為21d;每組反應池分為主反應區和預反應區,污泥回流比為20%;運行周期為4h,其中曝氣2.0h,沉淀1.0h,潷水0.5h,延時0.5h。

(6)鼓風機房 1座,平面尺寸為17.0m×9.0m,高為6.0m,內設3臺羅茨鼓風機,2用1備,變頻控制。

(7)絮凝反應沉淀池 1座,平面尺寸為17.82m×20.5m,地下部分深1.5m,地上部分高2.8m,內設潛水排污泵3臺,2用1備。

(8) V型濾池 1座,分3格,平面尺寸為24.5m×25.2m,地下部分深1.5m,地上部分高3.2米,內設3臺反沖洗水泵,2用1備,池內填有均質石英砂濾料,粒徑為0.95mm-1.35mm。

(9)接觸消毒池 1座,平面尺寸為18.9m×18.0m,高為6.0m,地下部分深1.0m,地上部分高3.0m,有效水深為3.5米。

(10)加藥間 1座,平面尺寸為7.5m×16.2m,高為3.5m,內設2臺二氧化氯加氯機和1套一體化溶解加藥機。

(11)污泥脫水機房 1座,平面尺寸為18m×25.2m,凈高為7.0m,內設污泥濃縮脫水系統、絮凝劑制備系統和沖洗水系統。

(12)儲泥池 1座,平面尺寸7m×14.0m,池子深3.3m,有效容積為260m3。

3 運行效果

3.1 生化池運行參數

污水廠自投產以來平均運行水量為3.5×104噸/天,生化池污泥濃度一般在3500-4000mg/L,高于其他活性污泥法,有利于保證低溫生化效果,污泥沉降比為20%-30%,DO控制在2-3mg/L,水力停留時間16h,污泥內回流比20%,無外回流。

3.2 提高水量運行措施

由于夏季降雨及冬季地暖水流入市政管網,為提高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水量,對水廠原有設備進行提升改造,在進水泵房處增加一臺揚程15米,流量605m3/L,功率37kw進水泵, 在絮凝沉淀池增加兩臺揚程7米,流量210m3/L,功率7.5kw的潛水排污泵,生化池中潷水器的潷水高度提生20cm,通過以上措施,蠡縣污水廠平均處理水量4萬噸/天。

3.3 運行水質

通過每日監測數據表明,蠡縣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指標完全達到設計要求,處理后出水全部按照《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排放。主要監測數據如下表2所示。

表2 蠡縣污水處理廠運行水質單位:mg/L

4 結語

CAST工藝在蠡縣污水處理廠的成功應用,說明工藝成熟,流程簡單,運行穩定。在曝氣時時間短,氧利用率高,能耗較低,但由于脫氮除磷效果一般,因此在以后的工作和研究中要對此進行改進。

第3篇

關鍵詞:澳大利亞 固定收益市場 債券投資 風險管理

目前,在全球三大評級機構評為AAA的11個國家中,澳大利亞是利率最高的國家。該國經濟總體強勁、政府赤字較少,并且澳元在近兩年中一直保持對美元的升值趨勢,澳元資產已為全球投資者所青睞。同時,澳大利亞建立了較為統一的債券市場監管和托管機構。因此研究澳大利亞固定收益市場,對于投資澳大利亞資產及借鑒其相關經驗都有所裨益。

同中國的債券市場一樣,澳大利亞債券市場從組織形式上來看,可劃分為OTC市場(批發市場)和場內市場(零售市場),其中OTC市場是債券市場的主體。截至2012年10月,澳大利亞債券市場的債券存量為1萬億澳元(相當于約6.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高評級債券占據主導地位。澳大利亞債券市場的監管者包括澳大利亞金融管理局(AOFM)、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APRA)和澳大利亞金融市場協會(AFMA)等。

澳大利亞主要債券品種及相關衍生產品

債券的主要品種包括政府債券(聯邦政府債券CGS和州政府債券Semis)、企業債券(包括跨國組織機構發行的債券、金融債和公司債)和資產抵押證券(ABS),且全部得到國際主要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穆迪、惠譽)的評級。

(一)政府債券市場

澳大利亞政府分為三級政府,即聯邦政府(Commonwealth)、州政府(State)和地方政府(Local),其中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可以發行債券。政府債券存量約占全部債券存量的40%。

1. 國債(聯邦政府債券)

澳大利亞的國債由澳大利亞金融管理局負責發行和管理,以聯邦政府的名義發行,主要目的是為聯邦政府的支出融資和建立無風險利率曲線。聯邦政府債券(CGS)分為長期國債(Treasury Bonds)、短期國債(Treasury Notes)和通脹連結債券(Inflation Linked Bonds)。截至2012年10月11日,聯邦政府債券的存量為2350億澳元。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前,澳大利亞政府一直處于預算盈余的狀態,但仍然發行國債,其目的是為了保持國債市場的流動性并建立國債收益率曲線。2008年之后,政府處于小幅赤字狀態,國債的發行量快速增長。長期國債采取招標方式發行,每周舉行兩次國債招標(周三和周五),一年中總共進行80次招標,期限一般在10年以內,以3年期、4年期、9年期和10年期的品種居多。國債在場外市場進行交易,遵守澳大利亞金融市場協會制定的規則,目前日均交易量為52億澳元。

澳大利亞短期國債期限小于1年,發行目的是為了匹配政府的短期資金缺口。2003-2009年期間,由于澳大利亞政府的現金盈余足夠滿足年內的財政支出需求,因此暫停了短期國債的發行,直至2009年3月才重啟。

澳大利亞的通脹連結債券根據每季度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利率,目前只有4只在流通,存量約為100億澳元。

2.州政府債券

澳大利亞的州級政府包括六個州及兩個領地,它們有自己的發債機構,被稱為中央借貸局。州政府債券被稱為準政府債券(Semis),各州政府債券目前的評級為AA至AAA級,其中有一部分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由聯邦政府提供了擔保。截至2012年10月,全部州政府債券存量為1700億澳元。此外,澳大利亞不存在市政債券市場,州政府實體企業(如水、電公用事業公司)曾經自行發債融資,不過現在都是由州政府發債融資,再借給這些公司。

(二)信用債券市場

信用債券是所有非政府發行債券的統稱。澳大利亞的信用債券包括跨國組織機構發行的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

1.跨國組織機構發行的債券

這類債券包括債券(Sovereign)、超政府債券(Supranational)和機構債券(Agency),英文簡稱SSA,主要是國際性機構(如歐洲投資銀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在澳大利亞市場發行的債券,也被稱為“袋鼠債”。自2008年開始,該類債券隨著澳元的持續升值而迅速發展,截至2012年10月存量達到2020億澳元,占債券市場總存量的20%。

2.金融債券

澳大利亞的金融體系以銀行業為主體,其中四大銀行――澳新銀行、澳大利亞聯邦銀行、西太平洋銀行和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占有整個市場75%以上的存款、貸款及信用卡市場份額,同時也是金融債券的發行主體。

2012年前8個月中,所有金融債券(包含有政府擔保和無政府擔保)的發行量超過全部債券市場發行量的70%,截至2012年10月11日,金融債券存量達到2040億澳元。

3.公司債券

澳大利亞的公司債券市場很小,存量僅為460億澳元,約占全部債券市場份額的5%。公司債券市場不發達的原因在于:從供給方面看,澳大利亞的公司普遍與銀行有著良好的關系,借貸成本較低,而公司大多數評級較低,發債成本較高,因此偏向于從銀行貸款而不是發債融資;從需求方面看,澳大利亞金融市場的主要資金來源――退休基金僅有10%-15%投資于現金產品和固定收益市場,對公司債券的需求較小。

公司發行人可發行固定利率債券和浮動利率債券,一部分公司債券在場外市場進行發行和交易,一部分在證交所進行上市交易。相對于國內債券市場,澳大利亞公司更傾向于在海外債券市場借債,2011年,其在國內發行公司債券的總量為56億澳元,而在海外市場的發債總量為273億澳元,籌集的資金主要來源于美國市場。從2004年到2011年,澳大利亞公司貸款市場規模增加了一倍多,澳大利亞離岸公司債券市場發行量增長了3倍,而澳大利亞國內公司債券市場的發行量幾乎沒有增長(見圖1)。目前,澳大利亞的中小企業私募債券市場和高收益債券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

(三)資產抵押證券市場

澳大利亞的資產抵押證券(ABS)主要是房屋按揭貸款抵押證券。該類證券分為高級結構和次級結構兩部分,采用浮動利率,本金的償還和AAA級評級資產掛鉤,高級結構部分的加權平均年限一般為2-3年,次級結構部分的期限一般為5-6年。2007年之前,資產抵押證券市場發展迅猛,但全球金融危機使得該市場大幅萎縮。截至2012年10月,澳大利亞資產抵押證券產品的存量為1230億澳元。

(四)衍生品市場

澳大利亞的固定收益衍生產品包括債券期貨、互換、期權及信用違約互換(CDS)。

1.債券期貨

澳大利亞債券期貨產品包括三類,即3年期和10年期政府債券期貨、銀行票據期貨及銀行間期貨,均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進行交易。其中,債券期貨合約參考“一籃子”平均到期期限為3年和10年的債券的收益率,息票率為6%,進行現金交割。

除了場內市場交易的期貨合約之外,還有一種稱為“實體資產互換”(Exchange for Physical)的場外市場交易品種,涉及買賣雙方,一方買入基礎實體資產并賣出期貨,另一方賣出基礎實體資產并買入期貨,使得參與者能夠利用價格差異賺取利潤并管理實體資產。

政府債券期貨是澳大利亞國內流動性最好的工具之一,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也保持了良好的流動性(見圖2)。

2.互換

澳大利亞的互換市場是場外交易市場。在過去十年中,隨著公司債券發行量的增長,互換市場從一個投機市場轉變為提供高流動性工具的市場。主要的互換品種包括:普通互換(固定利率對浮動利率)、隔夜指數互換、貨幣互換、通脹連結互換。2011年互換市場的交易量達到近20萬億澳元(見表1)。

3.信用違約互換

從2006年開始至今,澳大利亞市場信用違約互換的交易量約有1.2萬億澳元,目前澳大利亞參與者共持有4110億澳元的CDS,其中澳大利亞四大銀行是主要的持有者,其目的是為了對沖風險。

澳大利亞的中央托管機構

(一)基本情況

Austraclear公司是澳大利亞唯一的中央托管機構,為多種固定收益證券提供托管和結算服務。該公司是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SX集團的下屬公司,擁有Austraclear系統,該系統是澳大利亞2001年公司法案授權的清算和結算系統設施,由澳大利亞證券管理委員會頒發執照。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受到央行和證券管理委員會的監管。

目前,Austraclear公司托管了澳大利亞金融市場固定收益證券95%以上的份額,托管證券總量超過1萬億澳元(約合6.5萬億元人民幣),僅有一部分銀行發行的不流通債券不在其名下托管。2011-2012年,Austraclear公司共處理160萬筆結算,交易結算總量達到20.4萬億澳元,日均處理交易6500筆,日均交易結算量為810億澳元。

(二)服務種類

Austraclear公司提供以下服務:一是中央托管服務,包括所有澳元場外市場債券(含實物形式和電子形式)的托管;二是回購服務,包括投資者進行的市場回購和央行回購;三是澳元現金結算服務,包括電子現金轉移、DVP結算、中央對手方保證金、電力市場結算;四是固定收益證券的結算服務,目前只提供DVP和FOP結算方式;五是外匯交易確認和澳元外匯交易結算。六是債券質押機制,目前僅適用于小部分債券。

(三)托管債券

在Austraclear公司托管的債券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短期債券,包括短期電子存款憑證、銀行承兌票據、公司發行的短期承諾票據;二是固定收益證券,包括短期商業票據和中長期債券;三是歐元債券,是投資級別的、以澳元計價并且在國際中央托管機構(即歐清銀行和明訊銀行)托管的債券,可轉移到Austraclear的系統里。

(四)系統參與者

截至2012年11月,Austraclear共有740家系統參與者,其中包括50家主要銀行、120余家信用聯社、100余家信托及電力公司等其他參與者,還有一部分是國際投資者。其中,前20名系統參與者的交易量占據了全市場交易量的80%。

Austraclear公司的參與者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別:

第一類是全能參與者,可以應用系統所有的功能,并且在監管許可下能夠發行短期債券。該類參與者可以開立多個賬戶。

第二類是有限參與者,能夠應用系統的大多數功能,但是只能與全能參與者進行交易。該類參與者只能開立一個賬戶。

第三類是特殊目的參與者,包括清算機構、交易所、監管機構等,只做現金結算。目前澳大利亞的電力公司可以特殊目的參與者身份與其他電力公司和行業機構進行現金轉移交易。該類參與者只能開立一個賬戶。

第四類是公共信托參與者,其功能與第一類全能參與者相同,也可開多個賬戶。

(五)結算流程

澳大利亞政府并未指定債券交易平臺,但市場參與者自發通過一個獨立的交易平臺來完成交易。該交易平臺依賴于一家由數個銀行共同成立的公司來進行管理運維。

Austraclear公司提供三種發送和接收交易指令的方式:第一種是Austraclear公司圖形終端用戶接口;第二種是SWIFT報文消息傳送,即基于市場標準的直通式處理機制;第三種是端到端通信,即Austraclear注冊所有的文件格式標準。

在澳大利亞,股票市場的結算周期是T+3,而債券市場的結算周期則沒有具體規定,市場參與者通常是在T+0或T+1完成結算。

澳大利亞的財富管理市場

澳大利亞的財富管理市場很發達,可投資資金總量約1.42萬億美元,居世界第四,其中絕大部分可投資資金來自于澳大利亞龐大的養老金資產池。2011年澳大利亞的養老金總量為1.3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五,隨著澳大利亞政府將雇員繳納強制性養老金的比例從9%提高到12%的法案出臺,預計養老金總量會出現持續快速增長,并將超越加拿大位居世界第四。

澳大利亞財富管理行業的投資者包括:高凈值客戶自營基金(資產規模占比32%)、零售養老金(20%)、行業基金(19%)、政府基金(15%)、公司基金(4%)等。在1.42萬億美元的市場總額中,機構投資者占據了6190億美元的份額,約占43.6%,主要的資產投向以股票市場為主,具體分布為澳大利亞股市28%、國際股市22%、澳大利亞國內固定收益市場9%、國際固定收益市場7%、現金11%以及其他23%。盡管目前投資于固定收益市場的份額還不高,但是隨著澳大利亞債券市場的發展,這個比例在不斷提高。

與其他國家的財富管理行業有所不同的是,澳大利亞財富管理行業的價值鏈中有一類公司,叫做資產顧問公司(Asset Consultant),在這個行業中起著重要作用。基金經理在投資時都要咨詢資產顧問公司,所以獲得資產顧問公司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國外實力雄厚的基金公司很難在澳大利亞開拓市場,原因就是因為缺少這類公司的支持。

目前,澳大利亞最大的10家資產管理公司包括澳大利亞本土的7家公司(持有人主要是政府和各大銀行)及3家海外投資公司,所占市場份額約7000億美元,占比達到48.5%。與高度集中的銀行業類似,四大商業銀行占有了零售財富管理行業約50%的份額。

目前澳大利亞財富管理行業面臨新的監管要求:由于政府認為該行業沒有正確地管理利益沖突和完全為客戶的利益著想,近期出臺了FoFA(Future of Financial Advice)法案。該法案是對金融顧問公司(Financial Consultant)進行監管的法案,要求其將客戶的利益放在首位,并且不能從銷售金融產品中收取傭金,只能從提供財務建議服務中收取傭金。

澳大利亞固定收益市場的投資機會及風險管理

(一)固定收益市場投資機會

1.利率產品投資

目前,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債券(CGS)的10年期收益率盡管處于歷史低位(見圖3),但仍遠高于其他10個AAA級國家的國債收益率,價格優勢非常明顯。而且,CGS的流動性很好,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也保持了非常好的流動性,是美元、歐洲債券的良好替代品。目前,外國投資者對CGS的持有量占到70%以上。

目前,澳大利亞的準政府債券和跨國組織機構債券與 CGS的價差呈縮小趨勢,但仍然具有較好的相對價值。不足之處在于,前兩者市場規模小、流動性相對一般,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流動性急劇下降。目前對于利率產品,投資策略主要采用相對價值交易方法。

2.信用產品投資

澳大利亞公司債券市場規模較小、流動性有限,但是公司負債率普遍較低,資產負債情況良好,公司債券的收益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且未來發展趨勢穩定。

在資產抵押證券(ABS)方面,目前AAA級住房按揭貸款支持證券(RMBS)產品的收益率為BBSW(澳大利亞金融市場協會銀行券參考利率,類似LIBOR)加上130至150個基點,AA級或更低評級的利差水平達到300基點以上,中間層級(評級為BB級到A級的)的利差水平達到600基點以上,非常有投資價值。投資ABS的策略為分散投資組合、持續跟蹤產品信用情況變化與嚴格的內部控制。

(二)風險管理

1.澳大利亞固定收益市場的風險種類

一是流動性風險,主要發生在融資行為中,具體表現為無法滾動發行債券、債券久期與資產組合的期限不匹配。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澳大利亞銀行的流動性緊張,但無法依靠買賣外國債券來獲取流動性,只能依賴于彈性良好的國內市場。

二是信用風險,主要發生在投資過程中,通常是由于發行人違約導致投資人遭受損失。澳大利亞的金融機構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發生違約的很少,據統計只有3家(2家投行和1家放貸經紀公司),而受到監管的金融機構在此期間都未發生違約。

三是市場風險,主要發生在交易過程中,是指由于市場波動導致債券持有人遭受損失。目前澳大利亞四大銀行已經達到了巴塞爾II的高級標準,中小金融機構達到了巴塞爾II的普通標準。在2011年第三季度,市場利率出現了迅速、大幅的波動,大部分機構有超出日風險價值評估的事件發生。

2.APRA開展的壓力測試

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APRA)從2002年開始對國內銀行業的穩定性作了三輪壓力測試。

第一輪開展于2002-2003年,測試結果顯示房價下跌30%僅導致房屋資產組合1%的損失率,沒有引發第二輪效應,也沒有援助計劃失敗,謹慎監管框架由此增強。

第二輪是對宏觀經濟的壓力測試,于2005-2006年開展,測試結果顯示房價下跌30%導致短暫但大規模的衰退,實際GDP下降1%、失業率從5%增加到9%,銀行業的盈利能力下降40%。

第三輪發生于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測試條件更加苛刻――實際GDP縮減3%、失業率達到11%、房價從高峰下降25%、商業地產價格下跌45%,測試結果顯示全球增長與產出疲軟及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經濟放緩,會導致澳大利亞出現比20世紀90年代初還要嚴重的經濟衰退。

幾點思考

從總體上來看,澳大利亞債券市場在規模、品種、市場深度等方面還未達到發達債券市場的水平,如澳大利亞目前的國債市場期限品種不夠豐富,也沒有成形的市政債券、高收益債券及私募債券市場,其原因應該與澳大利亞本國人口少、經濟體較小等密切相關。相較而言,中國的債券市場經過近些年來的快速發展,在很多方面已經超越了澳大利亞債券市場。不過,其仍然有一些值得借鑒的地方:

(一)澳大利亞債券市場的監管較為統一

澳大利亞金融管理辦公室負責管理政府債券市場及相關的金融資產;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負責監督銀行、信用社、房屋建筑協會、一般保險和再保險公司、人壽保險和大多數退休金管理機構;澳大利亞金融市場協會是國家行業機構,主要職責是協調OTC債券市場、確保市場的效率和自律。其他政府部門,如澳大利亞央行等不直接監管澳大利亞債市,統一的監管有利于債券市場的協調發展。

(二)澳大利亞債券市場進行統一的登記托管結算

Austraclear公司是澳大利亞唯一的固定收益證券的中央托管機構,屬于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SX集團,負責債券的登記、托管、結算以及現金結算等業務。統一的登記托管有利于債券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三)澳大利亞擁有較為發達的國債期貨市場

盡管澳大利亞的政府債券市場并不夠發達,但是政府債券期貨市場廣度與深度都較好,是國內流動性最好的工具之一。我國發展國債期貨市場可借鑒其經驗。

第4篇

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由市場供求決定。當前.包括國債市場、金融債券市場和銀行債券市場等在內的我國的全部金融市場的利率已經基本實現了市場化;外幣市場利率的市場化也已經完成;金融機構存款和貸款的利率浮動范圍逐步放開,對于存款實行上限管理,貸款實行下限管理。利率市場化的最終目標是取消存貸款利率管制,存貸款利率由各商業銀行根據資金市場的供求變化來自主調節,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引導,以同業拆借利率為金融市場基準利率,各種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層有效傳導的利率體系。

博弈論,是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研究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的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即當一個主體,好比一個人或一個銀行的選擇受到其他人、其他的銀行選擇的影響,而且反過來影響到其他人、其他的銀行選擇時的決策問題和均衡問題。一個完整的博弈應當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1)博弈的參與人,即博弈過程中獨立決策、獨立承擔后果的個人和組織;(2)博弈信息,即博弈者所掌握的對選擇策略有幫助的情報資料;(3)博弈的行動空間,即博弈方可選擇的全部行為或策略的集合;(4)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參加者做出策略選擇的先后;(5)博弈方的收益,即各博弈方做出決策后的得失。博弈論是一種數學方法,其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利率市場化后,隨著商業銀行自主定價,商業銀行之間爭奪優質客戶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預計貸款定價的博弈將在各個銀行間展開,本文突破用成本核算和風險溢價的方法研究貸款定價的思路,用博弈論的經典模型和微觀經濟學的供求理論對商業銀行在存貸款利率完全放開管制之后的貸款定價行為進行分析。

二、 商業銀行貸款定價的博弈模型

為了便于問題的分析。從寡頭壟斷市場下的競爭情形談起。寡頭壟斷,是同時包含壟斷因素、競爭因素、更接近于純粹壟斷的一種市場結構。它的顯著特點是在一個行業中為數不多的幾家壟斷銀行進行著激烈的市場競爭。由于為數不多的幾家壟斷銀行在市場容量中占據很大份額的特點.決定了寡頭壟斷行業有別于其它類別行業的一個特點.也就是寡頭銀行之間存在著被認識到相互依存性。即每個銀行無法自己單獨地做出自己的策略,必須考慮到其他競爭者對它的競爭策略所做出的反應。我國目前的銀行機構相對較少,規模較大,外資銀行進入以后也難以暫時形成有效的競爭。從區域角度分析,由于寡頭壟斷市場類型與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現狀比較接近。因此下面將通過Bertrand的雙寡頭模型來進行分析。

1. 只有兩家銀行的情況。根據Bertrand的雙寡頭模型。考慮到寡頭壟斷市場的特點,首先假設市場上存在兩家商業銀行A和B,兩者的貸款需求量LA和LB具有完全的可代替性。用交叉價格彈性EAB來衡量產品的差異程度。EBA表示銀行價格變化對A銀行貸款量變化的影響。計算公式為:

其中,LA和LB分別是銀行A和B的貸款市場需求量, iA和iB分別是銀行A和B的貸款利率。由于銀行A和B差異很小,EBA一定較大。

假設貸款的總需求函數為L:L=LA+LB=a-iA-iB

A銀行和B銀行的貸款需求函數分別為:

LA=LA(iA,iB)=a-2iA+iB

LB=LB(iA,iB)=a-2iB+iA

假設銀行A和B的貸款邊際成本為均為i0。

在構造的需求函數中。當一個單獨提高自己的利率時,該銀行的貸款量就會下降;但當它的競爭對手的利率更高時,它的貸款量就會增加。

銀行A和B的利潤分別為:

EA=(iA-i0)*LA=(iA-i0)*(a-2iA+iB)

EB=(iB-i0)*LB=(iB-i0)*(a-2iB+iA)

兩個式子分別對進行iA,iB求偏導,并令其為O,由此可解得Nash均衡條件下的貸款定價

2. 三家銀行的情況。假設存在3家銀行,其需求函數分別為:

LA=a-3iA+iB+iC

LB=a-3iB+iA+iC

LC=a-3iC+iA+iB

假設銀行A、B和C的貸款邊際成本為均為i0。

銀行A、B和C的利潤分別為:

EA=(iA-i0)*(a-3iA+iB+iC)

EB=(iB-i0)*(a-3iC+iA+iB)

EC=(iC-i0)*(a-3iC+iA+iB)

利用極值條件對收益函數分別求偏導.可算出貸款的均衡利率和均衡利潤:

從與以上比較可知,三家銀行的均衡利率水平i/低于兩家銀行存在時的均衡利率i,均衡利潤也在下降。由此可以逐步推算出,隨著銀行的增加,銀行間的貸款競爭將更為激烈,商業銀行的利率定價水平會逐步降低,利潤會下降。

三、 合作博弈分析

從博弈的觀點來看。價格戰對于競爭雙方長期來講都是不利的,最后導致兩敗俱傷。因此銀行應引入合作競爭的策略,來建立一種全新的“雙贏競爭”模式。

模型的基本假設:

(1)假設只有兩個銀行A、B;

(2)市場中的總貸款供應量為L=LA+LB=a-iA-iB。

由以上可知,銀行的長遠利益在于合作。

四、 結論

第5篇

關鍵詞:接觸器故障;制動器;斷路;自鎖

Abstract: “Brake contactor latching ", is the cran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prevent the motor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between appear transiently will be commonly used design method. But this design has great deficiencies, prone to heavy free fall, causing a serious accide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sign of line defects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for the rational design of crane circuit provides reference.

Key words: Contactor fault; Brake; Circuit breaker; Self locking

中圖分類號:U226.8+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GB/T3811-2007《起重機設計規范》7.4.6 規定:起重機構電動機應設置定子異常失電保護功能,當調速裝置或正反向接觸器故障導致電動機失控時,制動器應立即上閘。對這一規定,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做法。筆者談談自己對這一條規定的理解,和全國起重機行業的廣大技術人員探討。

這一條規定主要是針對某企業重大事故的起重機控制屏(PQR6402)設計上有“重大事故隱患” 做出的。該企業事故的起重機控制屏的“重大事故隱患”為“起升機構的制動器接觸器自鎖”。“制動器接觸器的自鎖”,是起重機制造行業上防止電動機運行方式之間轉換時出現瞬間搶閘的常用的設計方法。但這種設計方法有一個致命的缺陷,當部分檔位在切換時,正在運行的電動機的方向接觸器斷路,電動機的動力電源會失電,此時一旦有電氣故障發生,制動器就不能制動,發生重物自由墜落。具體過程如下:

①起重機啟動運行后,上升或下降運行的方向驅動接觸器控制線圈的控制回路斷電時:

a.上升方向1~6擋:上升方向運行時, 上升方向接觸器斷電時,電動機失電,制動器不能下閘;

b.下降方向2~3擋:反接制動擋,下降方向運行時,上升方向接觸器斷電,電動機失電時,制動器不能自動制動;

c.下降方向4~6擋:下降方向運行時,下降方向接觸器斷電,電動機失電時,制動器不能自動制動。

②起重機停止在空中后,重物下降方向接觸器線圈斷路,上升方向接觸器完好,往下降方向(下降4、5、6擋)啟動運行時,經過下降2、3擋開閘后,轉為下降4、5、6擋,下降方向接觸器斷路,電動機不能得電,制動器不能下閘,重物發生自由墜落。

出事故的起重機控制屏,采用圖1的控制線路。下降方向接觸器FC控制線圈的控制回路斷路,起重機停止在空中后,直接打下降方向第6擋,經過下降2、3擋開閘后,轉為下降6擋,下降方向接觸器控制線圈的控制回路斷路,電動機動力回路不能得電,制動器不能下閘,重物發生自由墜落。為了避免同類事故的再發生,標準中就出現了“起重機構電動機應設置定子異常失電保護功能,當調速裝置或正反向接觸器故障導致電動機失控時,制動器應立即上閘”的要求。

圖1“起升機構的制動器接觸器自鎖”的某企業出事故的起重機控制屏的電氣控制原理圖

然而,單從字面上分析,筆者認為此條規定還是有不全面的地方,因為在起重機的實際應用中,還有一些其它的電路故障同樣也會引起起重機不能及時抱閘,造成事故的發生。因此我們在起重機的電路設計時,還應做到更深入的考慮。下面來分析一下規定不完善的地方:

1.規定只提到了“電動機定子電源的“每個驅動接觸器”和“制動器接觸器”之間的控制關系,沒提到它們之間的保護關系

這一條規定是規定“接通電動機定子電源(三相交流、能耗制動的直流電源、單相制動等)的“每個驅動接觸器”和接通制動器開閘電源的“制動器接觸器”兩者之間的控制關系”,不存在“正反向接觸器”的“故障保護”功能,即不存在“正反向接觸器”保護“制動器接觸器”的問題,不是“故障保護”關系。也不是“正反向接觸器”之間的“故障保護”功能,而是電動機的“每個驅動接觸器”和“制動器接觸器”兩者之間的“開閘、下閘”控制關系。這個控制關系是:驅動接觸器得電,制動器接觸器同時得電,制動器“開閘”;驅動接觸器失電,制動器接觸器同時失電,制動器“下閘”。而事故起重機正是因為“起升控制屏的制動器接觸器自鎖”導致驅動接觸器失電,而制動器接觸器不能同時失電,而這兩者之間又沒有相應的保護措施,因此導致制動器不能“下閘”,重物墜落,造成事故。因此在設計時還應該考慮“每個驅動接觸器”和“制動器接觸器”之間的保護關系。

2.只規定“調速裝置或正反向接觸器故障”,未規定“調速裝置或正反向接觸器線圈的控制電源回路故障”是不全面的

在起重機的使用過程中,控制回路故障是很常見的,原因也是比較多的。這些故障同樣也會導致類似事故的發生。因此我們必須把控制回路的故障考慮在內。下面我們分析一下控制回路的故障形式:

1)電動機“定子異常失電”有不能得電,或得電后失電兩種情況;其原因有:①電動機的驅動接觸器的本身故障;②電動機的驅動接觸器的本身沒有故障,驅動接觸器的線圈回路控制電源故障斷路。③電動機動力回路或繞組斷相。

2)“電動機的驅動接觸器” 的本身故障有:①得電后,銜鐵故障不吸合;②得電后,銜鐵吸合,傳動系統故障,如卡住,常閉觸點不斷開,常開觸點不閉合。③失電后,常閉觸點不閉合,常開觸點不斷開。④ 控制線圈繞組斷路;

3)接觸器線圈控制電源回路故障造成斷路,使接觸器不能得電或失電的原因有:①控制回路電源的導線折斷;②接線端子的接頭松脫掉落;③回路中的其他接觸器(或自己)的觸點,因燒蝕、變形等原因,造成常閉觸點斷開。線圈控制電源回路故障造成接觸器失電的還有:導線對地短路;

上述這些故障都有可能使電動機“定子異常失電”(不能得電,或得電后失電);我們以圖1為例來分析。①如上升運行1-6或下降2、3檔運行時,ZC線圈回路斷路,ZC失電,電動機“定子異常失電”;② 正在運行時,突然轉換到上升或下降或調速的驅動接觸器線圈控制回路斷路的檔位上,造成電動機“定子異常失電”;如FC線圈回路斷路,上升運行1-6或下降2、3檔運行時,突然轉換到下降4、5、6檔運行時, FC不能得電,電動機“定子異常失電”;③如停在空中,FC線圈回路斷路,突然由零位轉換到下降4、5、6檔運行時, FC不能得電,電動機“定子異常失電”;上述電動機“定子異常失電”,都會發生重物的自由墜落事故。

3.這一規定不包括“電動機動力回路或繞組斷相”,造成的電動機“定子異常失電”

當電動機的定子動力導線折斷,接點松脫等,或者電動機繞組斷路時,就會導致“電動機動力回路或繞組斷相”。這種情況也同樣會導致事故的發生,也應考慮在內。然而這種情況是很好處理的,在電動機另設缺斷相保護就可以了。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以圖一的電路圖為基礎,結合考慮到的各種情況,對電路圖做了相應的修改和完善,以更好的實現“起重機構電動機應設置定子異常失電保護功能,當調速裝置或正反向接觸器故障導致電動機失控時,制動器應立即上閘”。以下是三種經過修改的電路:

⑴刪除制動器接觸器自鎖的控制環節

刪除制動器接觸器自鎖的控制環節,同時還要保留防止瞬間搶閘的控制環節。見圖2。

圖2制動器接觸器自鎖,保留防止瞬間搶閘的控制環節

⑵ 不刪除制動器接觸器自鎖的控制環節(保留防止瞬間搶閘的控制環節),另外設置所有方向接觸器全部斷電時,強迫制動器制動的控制環節,同時也要保留防止瞬間搶閘的控制環節。見圖3。

圖3 不刪除制動器接觸器自鎖,保留防止瞬間搶閘,另外設置所有方向接觸器全部斷電時,強迫制動器制動的控制環節

⑶不刪除制動器接觸器自鎖的控制環節(保留防止瞬間搶閘的控制環節),另外設置所有方向接觸器全部斷電時,強迫解除“制動器接觸器自鎖”的控制環節見圖4。

圖4 不刪除制動器接觸器自鎖,保留防止瞬間搶閘,另外設置所有方向接觸器全部斷電時,強迫解除制動器接觸器自鎖的控制環節

上述重物自由墜落事故預防環節,采用了時間繼電器,故障停車會出現滯后下閘的現象,滯后時間大約是時間繼電器的延時時間,故障停車出現滯后下閘的現象是允許的。但正常停車(回零位停車)出現滯后下閘(不包括制動距離)的現象是不允許的,因此,回零位停車時不得經過時間繼電器延時切斷“制動器接觸器”,一般應由控制器的觸點直接切斷“制動器接觸器”。

第6篇

一、會計計量內涵與公允價值概念

會計計量的關鍵在于計量屬性的選擇,而在目前所采用的多種計量屬性中,爭議最多的是公允價值。

(一)會計計量的內涵美國心理學家史蒂芬斯曾在1946年對計量下過一個被廣為認可的定義:計量就是根據特定規則把數額分配給物體或事項。而“會計計量是指為了在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中確認和計列有關財務報表的要素而確定其貨幣金額的過程”(湯云為、錢逢勝,1997)。通常認為會計計量是由計量單位與計量屬性兩方面內容構成的,它們之間的不同組合形成了不同的會計計量模式。對會計計量單位存在兩種選擇,一是名義貨幣單位,二是一般購買力貨幣單位。考慮到成本與效益的比較問題,名義貨幣單位一直是現行會計實務普遍推崇的計量單位。只有在嚴重的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時期,才會以一般購買力貨幣取代名義貨幣作為計量單位,因此,會計計量的關鍵實際上在于計量屬性的選擇。計量屬性是指被計量對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現形式,即被計量對象予以數量化的特征或方面。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對經濟交易或事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予以量化,從而得到不同的計量結果,即計量屬性的不同選擇可以使相同的計量對象表現為不同的貨幣數額。

(二)公允價值的概念對公允價值概念的研究和認識是隨著公允價值應用的日漸廣泛而不斷深入的。各國的準則制定機構對公允價值都給出了各自的定義,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在1995年頒布的IAS NO.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報》中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的基礎上,進行資產交換或負債清償的金額。”IASC雖然在IAS NO.16、IAS NO.17、IAS NO.18、IAS NO.40、IAS NO.41等多個會計準則中都有對公允價值的定義,在表述上除了有的準則有一些細微的差異外,基本上與IAS NO.32的表述一致。金融工具準則制定聯合工作組(JWC)在2000年2月的《準則草案和結論依據――金融工具及類似項目的會計處理》中,認為公允價值是“在計量日,由正常的商業考慮推動的,按照公平交易為出售一項資產收到的或解除一項負債時企業應付出的價格的估計。”JWC的這個定義與1ASC在IAS NO.32及其他一些會計準則中所下的定義相比,有一些不同:一是用“在計量日”字眼,突出了公允價值計量的現時性;二是認為公允價值是一種脫手價格。

在公允價值的不同發展階段,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公認會計準則中對公允價值的表述均有所不同。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公允價值定義主要有:2000年在SFAC NO.7《在會計計量中使用現金流量信息和現值》中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在自愿各方之間進行的現行交易(即非被迫或清算交易)中,購買(或發生)或出售(或清償)資產(或負債)的金額。”FASB在2006年的SFAS NO.157《公允價值計量》中對公允價值進行了重新定義,認為公允價值是“計量日市場參與者之間有序交易中,銷售資產所收到的或轉讓負債所付出的價格”。這一定義引入了一些不同于以往定義的新名詞如市場參與者、有序交易等。FASB認為公允價值是基于市場參與者角度而不是基于特定主體角度對銷售資產所收到的或轉讓負債所付出的價格的一種估計。與以往定義不同,該定義還特別強調了主市場和最有利市場在公允價值確定中的作用。由于資產或負債可能會存在多個交易市場,因此,明確公允價值確定應依據哪個市場的交易價格十分必要。

SFAS NO.157規定:公允價值計量假設出售資產或轉讓負債的交易發生在資產或負債的主市場,在缺乏主市場情況下,則假設發生在最有利的市場。主市場是指報告主體將銷售資產或轉移負債的市場,在該市場中,資產或負債的活動數量最大,同時活動水平最高。最有利市場是指在考慮了各自市場的交易成本的情況下,報告個體在該市場出售資產或轉移負債能最大化從資產出售中收到的金額或最小化因轉讓負債而支付的金額。主市場(或最有利市場)都應該從報告主體角度來考慮,因此,允許從事不同活動的報告主體之間存在差異。如果資產或負債存在著主市場,則公允價值計量應該代表在該市場上的價格(無論該價格是直接可觀察的還是需要使用估計技術來確定的)。用來劑量資產或負債公允價值的主市場(或最有利市場)的價值不應因交易成本而調整。交易成本不是資產或負債的屬性,它們只與特定交易相關,視報告主體的交易方式不同而不同。當位置是資產或債務的一種屬性時,主市場中資產或債務的價格應包括運輸成本。所謂有序交易,FASB認為是指涉及到有關資產或負債的市場活動是司空見慣的交易;在早于公允價值計量日將有關交易信息公布于市場;它不是一項被迫交易(如面臨清算或虧本銷售)(SFAS NO.157,2006)。與SFAC NO.7中的定義不同,FASB在SFAS NO.157中對公允價值的界定更為具體,明確將其定位于脫手價格(exit price)。FASB認為,脫手價格為與資產相關的未來現金流入以及與負債相關的未來現金流出的市場估計提供了一個直接的估量,因此是形成公允價值計價基礎的價格,而且它與FASB在SFAC NO.6《財務報表要素》中對資產和負債的定義是相一致的。

2006年11月IASB了《公允價值計量日》項目的討論稿,該討論稿以FASB的SFAS 157《公允價值計量》為基礎,明確了IAsB對157號中相關規定的初步觀點,確認了157號以及美國會議準則在公允價值計量方面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差異。就公允價值定義而言,IASB認為SFAS 157與IFRSS之間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差異:(1)sFAS 157明確公允價值是一種脫手價格,而IFRSS中的定義既未明確是脫手價格也未明確是投入價格(entry pnce)。(2)sFAS157定義明確主體是市場參與者,而IFRSS中的定義則涉及的是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自愿的當事人。(3)關于負債公允價值的計量,SFAS 157認為是指在計量日負債被轉移給市場參與者的價格,

所謂負債轉移是指負債繼續,并沒有被清償。而在IFRSS中則認為負債的公允價值是指熟悉情況的自愿的當事人在公平交易中清償債務的金額。針對上述差異,IASB在《公允價值計量》討論稿中發表了初步觀點,并就初步觀點征求意見。對于用脫手價格計量公允價值,大部分1ASB成員認為與IASB《財務報表列報的框架》中資產與負債的定義相一致,是對公允價值的恰當表述。而對于市場參與者,IASB認為其與現行的IFRS中的關于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自愿當事人的概念內涵一致,但“市場參與者”更清楚地表達了以市場為基礎的公允價值計量目標。而對于負債公允價值計量,IASB認為“轉移(transter)”一詞比“清償(settement)”能更為準確地描述IFRS中公允價值計量目標。由此可見,IAsB對FAsB在sFAS 157中公允價值定義初步持贊同意見,顯示出比較明顯的趨同意向。

我國準則制訂機構在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認為公允價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可見,我國公允價值定義基本上借鑒了IASB在現行IFRS中普遍采用的定義,但與FASB和IASB對公允價值定義的最新規定或意向存在差距,沒有明確計量時態,內涵也不夠清晰,尚待進一步完善,以便為公允價值的正確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二、公允價值的特征

通過對上述公允價值定義的分析,可以發現公允價值具有如下特征:

(一)公允性公允性是公允價值最基本的特征,該特征首先源自于公允價值形成的重要前提一“公平交易”(或“有序交易”),IASB和JWC都在其定義中強調了“公平交易”是取得公允價值的必要條件,公平交易是指在不存在特別或特殊關系(該關系可使交易價格不具市場狀況特征)的當事人之間進行的交易。該交易假定是在非關聯方之間進行的,各方獨立地發生行為。而FASB強調的是“有序交易”,雖然在措詞上有所不同,但內涵基本相同。其次,該特征還源于公允價值定義對交易主體的規定,即必須是“熟悉情況的、自愿的當事人”或“市場參與者”。“熟悉情況”是指自愿的購買者和自愿的銷售者雙方都對被計量項目的性質和特征、其實際和潛在的用途以及資產負債表日的市場狀況適度熟悉。“自愿的購買者”是指自愿而不是被迫購買。該購買者既不過分急于也不準備按任意價格購買。假定的購買者不會支付高于熟悉情況的自愿的購買者及銷售者構成的市場所要求的價格。“自愿的銷售者”不是一個急于出手,也不是一個準備接受任何價格的被迫的銷售者,更不是一個抱著固定價格不放,而不理性考慮當前市場狀況的銷售者。“市場參與者”是指獨立于報告主體,熟悉市場情況,有能力并自愿交易的主市場中的買者和賣者(1ASB,2000)。因此,公允價值定義對交易性質和主體的限定有效地保證了計量結果的公允性。

(二)現時動態性FASB和JWC在其定義中都考慮了公允價值計量時態的現時性,都使用了“計量日”這一術語來表述。而IASB雖然未在現行IFRS的定義中明確這一點,但在其修訂的IAS No.39《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2004)實施指南中規范公允價值計量時指出:公允價值中“使用估價技術的目標是確定計量日出于正常商業考慮所進行的公平交易中的交易價格”。這說明IASC也認同公允價值計價的現時性。由于在每個計量日,被計量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并非靜止不變,而是會隨著市場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動,從而使公允價值具有動態的計量特征。通過運用公允價值在每一計量日對報告主體的資產或負債等被計量項目的計量,能夠動態地、及時地反映報告主體在各個計量日資產或負債的真實價值及其價值變動對企業業績帶來的影響,提高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

(三)估計性JWC定義中明確指出公允價值是計量日的一種“價格估計”,即在初始計量無法取得歷史成本或在對資產和負債進行后續計量時,公允價值均不是實際發生的交易價格,而是熟悉情況、自愿的當事人基于市場信息對被計量的資產或負債價值作出的估計。IASB和FASB雖然在其所下的定義中未出現“價格估計”的字眼,但從其在WRS、IAS、SFAS及SFAC中所推薦的各種獲取公允價值的技術來看,許多因素都要有賴于判斷和估計。因此,估計性是公允價值的一大特征。

公允價值的公允性和現時動態性的優勢使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理論上被廣為推崇,發展成為僅次于歷史成本的最重要的計量屬性。公允價值的估計性特征則使其在實務應用中困難重重,人們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可靠性的質疑就來自于公允價值估計性的特征。因此,如何使公允價值這種計量屬性在應用時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計量的公允性和動態現時性優勢,抑制其由于需要估計而可能引發的隨意性和人為操縱的缺陷,確保計量結果的可靠性成為各國公允價值研究中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三、公允價值與計量屬性的關系

FASB在其SFAC No.5《企業財務報表的確認與計量》中列舉了實務中的五種計量屬性:歷史成本(歷史收入)、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變現凈值和未來現金流量現值。IASB在其1989年的《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中也列舉了四種計量屬性:歷史成本、現行成本、可變現價值和現值。對于公允價值與上述幾種計量屬性之間的關系,是我國會計學術界有關公允價值研究中最具爭議性的問題。目前主要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念認為“公允價值本身不是一種計量屬性,而是一個檢驗尺度”(石本仁、賴紅寧,2001)。第二種觀點認為“公允價值是一種全新的復合會計計量屬性,它并非特指一種計量屬性,而可以表現為多種形式”(謝詩芬,2004;常勛)。

我國會計準則制訂機構對公允價值與其他計量屬性之間的關系也有闡述。財政部在2000年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投資》解釋中認為,“公允價值可以表現為多種形式,如可實現凈值、重置成本、現行市場價值、評估價值等”,似乎認可了公允價值是一種包羅各種計量屬性(除歷史成本之外)的復合計量屬性。而在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則將公允價值作為與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等計量屬性相并列的獨立的計量屬性來定位,但未將公允價值與其他計量屬性之間的關系予以闡述。

上述的第一種觀點實際上是將公允價值與“公允列報”、“真實與公允”等財務會計的總體要求或標準混同起來了,從公允價值定義的介紹,可以發現公允價值定義符合FASB對計量屬性的定義,即“被計量對象要予以數量化或計量的特征或方面”。而認為公允價值是一種組合計量屬性,實質上也是把公允價值作為一種評判標準來看待。公允價值既不是一種組合計量屬性,也不是一種評判標準,而是獨立于歷史成本、現行成本、現行市價等計量屬性的一種新的、單獨存在的計量屬性,公允價值的本質是被計量項目的內在客觀價值。這一結論來自于對FASB《公允價值計量》準則中公允

價值的定義及FASB和IASB等對公允價值獲取方法的分析。公允價值與其他計量屬性之間雖不乏聯系但也存在較大的差別。

(一)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按照FASB在SFAC No.5中的定義,歷史成本是為取得的一項資產所付出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通常在取得之后按攤銷額或其他分配方式調整。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具體表現為:(1)歷史成本是以實際發生的交易為基礎并從企業投入價值角度來進行計量,是由現實交易產生的實際交換價格;而公允價值在大多數情況下并無實際交易存在,而是基于假想交易并站在市場參與者角度來計量,表現為一種虛擬的估計價格。(2)歷史成本計量屬性通常基于過去時點,只能用于初始計量并供以后各期進行攤銷和分配,歷史成本在不同會計期間的變化只是已知數的攤銷與分配,不存在后續計量問題,是一種靜態的計量屬性。而公允價值則基于現在或計量日時點,既可用于初始計量,也可用于后續時期的再計量,是一種動態的計量屬性。立足現實是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的一個主要區別。

(二)公允價值與現行成本現行成本是指如果現時取得相同的資產或與其相當的資產將會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公允價值與現行成本的聯系主要表現在:就計量時點而言,兩者是相同的,都是基于現在或計量日時點,而且兩者都不是以實際發生的交易為基礎。兩者的區別在于現行成本是強調站在某企業主體角度的投人價值,而公允價值則是強調站在獨立于企業主體的市場參與者角度的脫手價格。

(三)公允價值與現行市價現行市價是指在正常清理過程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獲得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公允價值與現行市價的聯系主要表現為:就計量時點而言,兩者是相同的,都是基于現行或計量日時點,而且兩者都不是以實際發生的交易為基礎的,都表現為一種脫手價格。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作為公允價值計量層級體系的第一層級的市價往往強調需具備兩個條件,即活躍市場和公平交易。而現行市價計量屬性并未強調公平交易和活躍市場。當存在不止一個市場價格時,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強調應選取對計量對象本身而言最有利的價格,而現時市價未強調這一點;現行市價計量屬性完全依賴于可觀察的市場價格,故難以對無形資產、專用設備等無現行市價的資產進行計量,而FASB和IIASB都規定公允價格計量屬性在不能獲取可觀察的市場價格時,還可基于可得到的最佳信息運用現值技術等手段進行估計確定;公允價值計量假設出售資產或轉讓負債的交易發生在資產或負債的主市場,在缺乏主市場情況下,則假設發生在最有利市場。而現行市場則不強調這一點。

(四)公允價值與可變現凈值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正規的業務中,一項資產可望換得的、未經貼現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扣除轉換時倘若發生的直接成本。可變現凈值是未折現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按可變現凈值計量,未來收回的現金與現在收回的現金是等價的,這一計量不可能得到市場參與者的承認和接受,因此,可變現凈值不能代表公允價值。但若時間較短且物價穩定,對于短期應收應付項目,由于其貨幣時間價值可忽略不計,故其可變現凈值可以近似地代表這些項目的公允價值。可變現凈值與公允價值的另一個區別在于:可變現凈值是扣除了預計變現過程中的直接成本后的凈值,而作為公允價值的市價則一般不涉及對交易成本(如運費、安裝費等)的調整。

(五)公允價值與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是指在正規的業務中,一項資產可望換得的未來現金流入量現值或貼現值,減去為取得流入量所需的現金流出量現值;或在正規的業務中,為清償一筆債務可望需要發生的未來現金流出量現值或貼現值。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現值并不是一項獨立的計量屬性,現值只是任何一種現金流量同利率的結合,是一種可以達到某種計量屬性的手段和技術。現值可以站在特定個體角度來估計,也可站在市場參與者角度來估計,站在特定個體角度所估計的現值通常稱之為特定個體價值或使用價值。由于特定個體(企業或個人)相對于其他市場參與者常常具有特定的比較優勢或比較劣勢,這種比較優勢或劣勢的存在會導致企業管理當局對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最優估計與眾多市場參與者估計的公允價值存在差異。雖然特定個體的估計有可能會有更加豐富的信息,但無論特定個體的期望如何,市場卻始終是資產或負債公允價值的決定者。公允價值本質上是一種基于市場信息的評價,是市場而不是其他特定個體對資產或負債價值的認定。因此,站在特定個體角度估計的未來現金流量現金不是公允價值,只有站在市場參與者角度估計的未來現金流量現金才是公允價值。從實務操作的角度看,企業在會計計量中使用現金流量時通常并不清楚其他市場參與者評估該資產或負債所使用的假設。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沒有相反的證據表明其他市場參與者會采用相反的假設,那么采用企業自己對未來現金流量的假設進行估計就與公允價值不相矛盾,但如果有這類證據存在,那么企業應該調整自己的假設以便與市場保持一致(張為國,趙宇龍,2000)。

由以上分析可知,上述幾種計量屬性在符合一定條件下都有趨向于公允價值的可能,但并不能由此認為公允價值是一種包含各種計量屬性的復合計量屬性。各計量屬性在計量結果上表現出來的有時相同,并不排斥各計量屬性在內涵上的各自獨立性。因此,筆者認為,公允價值是在現行市價和現值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獨立的計量屬性,是對被計量項目內在客觀價值的一種度量。

四、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

在與公允價值相關的諸多理論問題中,如何客觀地計量公允價值一直爭議較大。通常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有市價法、類似項目法和估價技術法。在確定所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時,要從這三種方法中選擇一種,而這三種方法的采用是有一定程序的。通常情況下,首選的方法是市價法,因為一個公開的市場價格通常是最為令人接受,從而也最公允的;在沒有所計量項目的市場價格的情況下,往往采用類似項目法,通過按照一定的嚴格條件選取的類似項目的市場價格來決定聽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而當所計量的項目不存在或只有很少的市場價格信息,從而無法運用市價法和類似項目法時,則考慮采用估價技術法對所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做出估計。這三種方法的主觀成分是依次增加的,而應用難度也是依次增加的。在使用這三種方法時還有很多嚴格的使用條件和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市價法市價法是在確定公允價值時最先使用的一種方法,是將資產和負債的市場價格作為其公允價值的方法。市場價格被認為是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最好的反映。一個公開市場上的價格,通常是公允的和可接受的,對于某些資產或負債而言也是容易得到的。應用市價法應注意以下幾點:所采用的市場價格最好是活躍市場中的交易價格。此外,應采用相同項目、最近的市場價格作為該項目的市場價格;該市場價格最好是計量當日的市場報價。當找不到計量日的市場價格時,可以采用稍微提前的市場價格,但計量日與市價日之間由于時間的流逝和市場條件變化而對

公允價值產生的影響,應當可以估計。

當存在不止一個市場價格時,應當選取最有利于企業的一個市場價格。“最有利”意味著企業可以得到的最高的價格,就資產而言,意味著更高的脫手價格,對負債而言,意味更低的清償或轉移價格。選擇最有利的市場價格決策規則是基于這樣一種假設,大多數的企業以利潤或凈資產最大化為目標,在這一前提之下,企業才會盡力尋求最有利于自身的價格,通過市場買賣雙方的討價還價,各種市場力量的博弈,最終形成一個市場參與各方均可接受的價格。但“最有利”并不是對企業自身的目標而言的。對一項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的計量,應該是對該資產或負債本身而言最有利的價格,而不是對企業整體最有利的價格。

市場價格中存在與所計量的項目的權利與義務并不直接相關的部分,對于這一部分價格,應予以剔除。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只有所計量項目存在相應的市場價格,該價格就一定是所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以下幾種情況中,不能將市場價格引用為所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1)決定市場價格的交易是發生在一個或多個正經歷財務困難的企業之間的,如正處于破產清算的企業,被法庭強制拍賣的資產等。但當市場上能夠影響某一類資產或負債的企業,其大部分均處于財務困難狀態中時,這時的市場價格就有可能代表了該類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2)決定市場價格的交易,是發生在關聯方企業之間的。發生在關聯方企業之間的交易顯然是有失公允的,不能代表該類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3)決定市場價格的交易,是按以前簽訂好的合同進行的,僅僅是在現期執行而已。這一交易價格,是合同簽訂日的市場狀況所決定的價格,不能代表該項目現在的公允價值,代表的是該項目在簽訂日的公允價值。所以,這一價格不是所計量項目現時的公允價值。(4)決定市場價格的交易,不是一項獨立的交易,它還受到其他與之相關聯的交易的影響。(5)在存在眾所周知的影響市場價格公允性因素的情況下,所得到的市場價格不能作為公允價值。(6)決定市場價格的交易,不是一項經常易,在計量日該交易發生的可能性非常小。這種情況下,企業往往要考慮采用一定的計價技術,但企業應當仔細研究采用計價技術所得到的公允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異,以決定是否要對所得到的公允價值進行調整。上述情況下的市場價格雖然不能作為確定公允價值的基礎,但可以為判斷通過其他途徑得到的公允價值的公允性提供幫助。

(二)類似項目法在所計量的項目沒有市場價格的情況下,往往采用類似項目法,通過按照一定的嚴格條件選取的類似項目的市場價格來決定所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類似項目法是指在找不到所計量項目的市場價格的情況下的一種替代方法,是通過參考類似項目的市場價格來確定所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的一種方法。應用類似項目法最關鍵的就是類似項目的確定。所謂的類似項目是那些與所計量的項目具有相同的現金流量形式的項目。

通常研究兩個項目是否相似的具體步驟如下:(1)確定所要計量的項目的期望現金流量。(2)選定另外一個初步認為具有相似特征的資產或負債。(3)比較兩個項目的現金流量以確保其是相同的。(4)評價是否在一個項目中影響其價值的因素在另一個項目中同樣的全部得到了反應,如不同的風險水平。如果存在這樣的未被反映的因素,應確認該因素的影響能否被合理剔除。如果不可能被合理剔除,則這兩個項目不是相似項目。(5)判斷兩個項目的現金流量面對經濟狀況變化時是否按照同樣的方式變化。如果不是,則它們不是相似項目。

在判定一個項目是所計量項目的類似項目之后。并不意味著其市場價格就成了所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或者成為該項目公允價值的參考價值,還應該參照前述市價法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以及市場價格失靈的情況做出判斷和調整。

(三)估價技術法當所計量的項目不存在或只有很少的市場價格信息,從而無法運用市價法和類似項目法時,需要考慮采用估價技術法對所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做出估計。所謂“適當”的估價技術,是指通過資產的估價技術所得到的公允價值應當反映企業在計量日的市場狀況下,在正常公平交易中,售出一項資產所能得到的金額;或通過負債的估價技術所得到的公允價值應當反映出企業在計量日的市場狀況下,在正常公平交易中,重新產生一項負債所能收到的金額,或在清償負債時所應支付的金額。

估價技術法是公允價值計量方法中實施難度最大的一個,也是爭議最多、對公允價值計量客觀性影響最大的一個。運用估價技術法首先要明確其應用條件。“不存在或只有很少的市場價格信息的情況”是指至少存在下述情況之一的情形:一項現時或近期的交易是不可能或很困難的;該資產或負債是獨特的或非常的不尋常;雖然存在交易,但市場參與者對其交易的價格或估價技術保密。在上述情況下,就不得不考慮采用適當的估價技術,來確定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

第7篇

一、公允價值――內涵與價值相關性文獻回顧

(一)公允價值內涵研究財務報告研究通常表達為信息觀與計量觀(Beaver,1998)。在信息觀下,投資者會根據信息披露進行決策;在計量觀下,資產或負債的計量方法會影響到投資者決策,因此應選擇合適的計量方法為投資者提供決策有用信息。信息觀和計量觀共同為會計準則制定提供理論支持。公允價值研究屬于計量觀,學術界基本認同公允價值計量是潮流所趨,但其概念應用仍存在難題。公允價值計量將未來估計包含于當期財務報表中,有利于提供經濟決策有用性信息,與財務報告目標一致,因此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十分關注公允價值會計(Barth,2006)。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1ASB)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分別給出了公允價值的權威定義: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負債清償的金額(IASB);在計量日當天,市場參與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資產收到的價格,或轉移負債支付的價格(FASB)。我國公允價值的概念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保持一致。葛家澍(2007)比較了兩大權威機構的定義后認為,公允價值計量乃是財務會計發展的大勢所趨,如果公允價值得以全面應用,則財務會計將有可能反映企業的價值(或其近似值)。在應用上,多數學者認為公允價值是一種復合計量屬性(常勛,2004;謝詩芬,2004;葛家澍,2006等),實務中進行會計政策選擇時,管理層只要提供充分理由和證據便可選擇利益最大化的公允價值計量方法,公允價值可能存在多種表現形式。陸建橋(2005)認為,現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尚缺乏具體應用指南以指導公允價值計量,其中,尤其是對于公允價值具體表現形式并不明確。基于以上公允價值內涵總結,與其說公允價值是計量屬性,不如說公允價值是各種計量屬性試圖最終達到的理想目標(劉浩、孫錚,2008)。

(二)價值相關性研究如果資本市場對某項會計信息的披露作了顯著反應,一般認為該信息具有價值相關性,該類研究稱為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研究。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對會計制度改革、證券市場監管和投資者決策意義重大,從而成為資本市場環境下實證會計研究的主要范疇之一。價值相關性研究集中于投資者決策,與準則制定目的一致(Barth,2007),因此大量公允價值的研究基于價值相關性視角。相關性與可靠性是準則制定者評估會計信息質量的主要標準,國際上,Barth、Beaver和Landsman等人引領了該領域的研究。學者們基本認同公允價值計量能夠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但損害可靠性(Barth、Beaver和Landsman。1996;Easton、Eddey和Hanris1993;Barth和Clinchl998;以及Aboody、Barth和Kasznik,1999等)。而公允價值計量并非完全不具有可靠性,如Barth、Landsman和Rendleman(1998)的研究發現采用估值技術后,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與市場價值之間差異并不大,但兩者的波動卻有顯著差異,債券估值與估計順序之間高度相關,而Aboody、Barth和Kasznik(1999)則發現了有形資產重估價值與公司未來的業績變動聯系緊密的證據,該研究表明公允價值計量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靠性。近期的系列研究表明,管理層的意圖影響到了資產重估的可靠性(cotter和Richardson,2002;Dietrich、Harris和Muller 2001;MuHer和Riedl 2002;Danboh和Rees,2008等),公司治理因素也影響到公允價值的可靠性(Aboody、Barth和Kasznik,2006;Barth、Hodder和Stubben,2006等)。在我國,政治導向與政府行為一直是中國會計研究的主要特征(湯云為、薛云奎,1998),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研究反映了這一制度背景。

時間維度上,1992年啟動的與國際接軌的一輪會計改革強調受托責任,重視歷史成本計量和利潤表因素。雖然1999年的具體準則引入公允價值計量,但時間很短。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研究文獻主要集中于A股和B股、A股和H股的會計盈余差異比較方面(李樹華,1997;Chen,Gul和Su,1999;李東平,1999;蔣義宏,2002;李曉強,2004;鄧傳洲,2005等)。也有文獻研究了A股市場上的價值相關陛問題,如陸宇峰(1999)和王躍堂、周雪和張莉(2005)的研究證據表明,在我國,盡管歷史成本計量符合可靠性要求,但損害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周忠會和羅世全(2000)指出,財務會計目標在于為利益相關者提供決策有用性信息,在計量上要求使用有別于歷史成本的多重計量屬性。2001年啟動的一輪會計改革強調受托責任和決策有用(2006年新準則體系),歷史成本計量居于優先地位,公允價值適用范圍雖受到限制,但以概念框架的形式確立了其地位。囿于時間和數據因素,學術界尚未大量開展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研究。謝榮、趙春光和宋德亮(2007)的研究發現投資者逐步認識到公允價值能夠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并在投資決策中加以運用;張燁,胡倩(2007)研究香港公允價值計量的實施效果表明,公允價值計量對公司價格和市場收益率產生了顯著的增量解釋能力;楊善林、楊模榮和姚祿仕(2006)找到了權分置改革對業績較差公司股票價格的偏離程度有修正作用的證據。

二、公允價值概念――方法論視角

(一)價值概念的思考作為思維形式,概念是一種主觀認識,人們無法直接觀察到主觀認識,必須借助于媒介觀察這種認識。價值正是人們定義的一種概念,它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體現。《新華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4年5月北京第1版)中,價值有兩個涵義:政治經濟學中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生產者的社會必要勞動;通常指用途或重要性;第一種解釋屬于政治經濟學范疇,第二種解釋屬于一般范疇。在政治經濟學中,價值高低通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長短計量,還通過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來體現商品的價值。而在一般范疇上,實體的用途或重要性通過媒介衡量。美國蘭登書屋韋氏詞典中(第三版,1998年)對于價值的一個解釋是通過貨幣、商品和勞務來體現等價(equivalent-n money,goods or services)。實體的價值作為虛的概念,必須通過交換或一定的計量方法通過其他方式體現其價值,而無法通過自身體現其價值。會計上,用貨幣計量資產或負債的價值。計量價值時,或者是通過直接的市場交換,或者通過一定的估值技術。市場交換需要另外一個實體來體現價值,而采用估值

技術是利用估值模型的參數組合來表示價值。例如,公司價值在財務學中一般采用股利貼現模型,用未來現金股利的折現值來表示公司價值;在會計學中,則用Fehhom和Ohlson(1995)模型,該模型將公司價值轉換為公司賬面值與超額回報的貼現值之和。

(二)公允價值概念再思考從計量角度而言,資產或負債是未來經濟利益流入或流出的折現值,因此將對未來的估計包含在今天的財務報表中具有理論依據。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導致會計以受托責任為目標,在這一目標指引下,重視歷史成本計量,同時配以信息披露,披露無法通過計量而進入財務報表的信息,以解決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有用目標。在有效市場理論指導下,會計目標逐漸轉向決策有用性,信息觀成為指導會計準則制定的主要觀點。在信息觀的指導下,Barth(2006)指出,財務報告的目標在于決策有用性,當期財務報表包含未來估計有利于提供決策有用性信息,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因此關注公允價值會計。公允價值是面向市場、以假想交易為對象的一種估計價格(葛家澍,2007),公允價值自身的特點使得公允價值的表現方式存在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活躍市場上相同資產或負債的報價;第二層次,不存在活躍市場,參考熟悉情況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進行的市場交易中使用的價格或參照實質上相同的其他資產或負債的價格;第三層次,不存在活躍市場,且不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采取估值技術等確定資產或負債的價格。從上述三個層次來看,在進行會計政策選擇時,只要管理層提供足夠理由和證據就可以根據交易目的選擇利益最大化的公允價值計量方法,使得公允價值在某些情況下,既可表現為歷史成本,又可以是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或現值。概念的特點使其成為一種復合型計量屬性,作為一種虛構概念,必須通過交換或計量合法通過其他方式體現其價值。

三、公允價值概念應用條件――權利對等與信息對稱

(一)IASB和FASB關于公允價值概念的比較比較IASB和FASB的定義,1ASB為公允價值描繪了一種理想狀態,但公允這一概念上的模糊必然導致應用的誤區。在FASB的概念中,“市場參與者”包含了“熟悉情況的當事人”,也包含那些不熟悉情況的當事人,“有序交易”則有多次交易的含義,從概念的應用上看,IASB的公允價值概念具有更強的實用性。

(二)公允價值概念的應用條件公允價值不是從某種量化方法出發,而是從產生計量結果的交易狀態出發,通過保證交易的公平性來確保計量結果的合理性。在市場經濟中,價格實質上是對經濟資源背后權利的定價,通過價格體現的公允價值天然地和權利定價聯系在一起。IASB和FASB的定義盡管表述上存在差異,都需要兩個條件,其一為交易雙方權利的平等,其二為交易雙方信息的對稱。以IASB的定義為例,“熟悉情況”指當事人掌握的信息對稱,“自愿”是建立在雙方權利對等的前提下。FASB則以“市場參與者”與“有序交易”確定了交易雙方權利對等和信息對稱兩個條件。可以利用矩陣表示信息與權利的四種組合,公允價值是在兩個條件同時具備下的一個假想價格,而且這種價格有三種方式體現(存在活躍市場、不存在活躍市場有類似交易,不存在活躍市場無類似交易),管理層可以根據合同約束選擇效用最大化的計量方式。

第8篇

在不斷被投資人拒絕的過程中,創業者最常聽到的拒絕理由是:“市場不夠大”或者“產品太利基”。

事實上,有些投資人在提出這些質疑時,可能自己也不清楚在說什么。我們根據幾個常見的狀況來討論一下創業公司產品的市場大小,以及創業者和投資人常發生的誤解。

1.利基市場并非問題。

通常當投資人或者創業者講出“市場不夠大”或“產品太利基”時,他們本質上是在否定自己的產業。風險投資產業最終存在的意義是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全新市場。從這個角度來看,任何創業公司瞄準的市場在早期看起來都會很有限,推出的產品或服務看起來都很利基。

當GoPro的創始人想要設計一臺能夠拍攝自己沖浪影片的相機時,大多數投資人應該都會認為這個市場太小。結果GoPro因此避過所有相機大廠的雷達,創造出今天我們所熟悉的“運動相機”產品類別,并以強大的品牌維持將近一半的市場占有率。

2. 看得到的市場不是市場。

反過來說,一個看得到的龐大市場其實不是創業公司該追求的市場。因為每個人都看得到,一定會有包含大廠和創業公司在內的大量競爭者。

3. 錯誤定義導致錯誤期待。

我常常看到創業者在BP里提到,“物聯網的市場到2020年將會達到2 000億元”,這是一個典型錯誤的市場定義。創業者的物聯網產品雖然可能屬于物聯網市場的一部分,但物聯網總市場到底會有多大,跟消費者要不要購買這個物聯網產品一點關系都沒有。

4. 三句話不離大公司。

在硬件領域,常聽到有人對標蘋果、小米等公司,甚至讓不少人出現一種幻覺:如果不能達到蘋果那樣的出貨量就不算成功。事實上,任何硬件創業公司,只要能夠從零開始,以高資本效率快速成長并建立防御力,就有機會替創業團隊、員工和投資人創造巨額回報,跟蘋果一點關系都沒有。

第9篇

關鍵詞:組織市場;顧客價值;顧客價值鏈

中圖分類號:F713.5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9-0136-02

邁克爾?波特在《競爭優勢》中指出:“競爭優勢歸根結底產生于企業所能為顧客創造的價值”。Woodruff教授也指出,顧客價值是下一個競爭優勢的源泉。市場營銷作為一種哲學思想,就是通過確定價值、選擇價值、提供價值以及向其他人傳遞和交付價值引導著機構、團體和個人取得他們所需的東西。

一、組織市場及其特點

組織市場是指以組織為購買方構成的市場。這些組織包括自然產品和制造產品生產商、政府部門、提供服務的機構(包括公共機構、教育機構、醫院等)、批發商和零售商及其他的一些組織,他們使用各種產品或服務來制造自己的最終產品或保證組織的運營。組織市場具有與消費者市場不同的特征:從市場結構方面來看,組織市場具有高復雜性、大規模化、客戶數量少、購買數額大以及購買者在地理區域上相對集中等特征;從需求結構方面來看,組織市場的需求表現為:派生需求、相關需求、缺乏彈性、具有專業性和知識性等特征;從購買特征來看,組織市場的購買表現為專業購買者、購買理性化、采購決策多元化、決策高層化、穩定的關系等特征。組織市場的顧客購買過程時間長、歷經階段多,他們在購買中關注的因素與消費者明顯不同,因此,對組織市場的顧客價值進行研究是一個重要課題。

二、組織市場中的顧客價值研究綜述

從20世紀90年代起,西方學者對組織市場中的顧客價值(customer value in business market)給出了不同定義。Anderson,Jain & Chintagunta(1993)認為,組織市場中的價值是購買方企業參照可選供應商的產品和價格,在為某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支付價格的交易中所獲得的經濟、技術、服務和社會利益中的貨幣折算價值。Ravald & Gronroos(1996)把顧客價值定義為:整個過程的價值=(單個情景的利得+關系的利得)/(單個情景的利失+關系的利失),認為利得和利失之間的權衡不能僅僅局限在單個情景(episode)上,而應該擴展到對整個關系持續過程的價值(total episode value)衡量。Flint,Woodruff & Gardial(1997)把顧客價值定義為:在一個具體的使用狀態下,顧客在給定的所有相關利益和付出之間的權衡下,對供應商為他們創造的價值的評估。Ulaga & Chacour(2001)把組織市場中的顧客感知價值定義為:顧客組織的主要決策者對從供應商的提供物所感知的利得與利失之間的權衡,并且考慮到特定使用情境下的可獲得的其他供應商的提供物。學者們對顧客價值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Adam Lindgreen & Finn Wynstra(2005)把學者們對組織市場中顧客價值的定義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主要指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另一種主要指買方――賣方關系的價值。

白長虹(2001)教授對顧客價值的驅動因素研究進行了梳理:Parasuraman(2000)研究發現,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價格因素是西方學者對顧客價值驅動因素的共同認識;美國生產力與質量中心研究發現,不斷學習、善于集成和運用知識也是顧客價值的重要來源;瑞典的Gronroos教授認為,顧客價值的來源還應包括維持關系的努力,可以通過發展良好而持續的顧客關系來創造價值;范秀成教授認為,品牌權益也成為一個日益重要的顧客價值驅動因素。Wolfgang Ulaga(2003)把組織市場中顧客價值的驅動因素(relationship value drivers)分成8類:產品質量,服務支持,交貨,供應商技術專長,上市時間,人際交往,產品直接成本(價格),過程成本。前6個因素為感知利得,后2個因素為感知利失。同時,Wolfgang Ulaga & Andreas Eggert(2006)認為,核心提供物(Core Offering),獲取過程(Sourcing Process),顧客運營(Customer Operations)既是減少顧客利失,也是增加顧客利得的三個源泉。其中,核心提供物包括產品質量、交貨績效兩個因素,獲取過程包括服務支持、人際交往兩個因素,顧客運營包括供應商技術專長、上市時間兩個因素。

三、組織市場中的顧客價值鏈及其構建

(一)顧客價值鏈研究文獻綜述

關于顧客價值鏈理論,邁克爾?波特(1985)教授指出,在存在企業價值鏈的同時,作為消費者也有自己的價值鏈,即買方價值鏈。他認為,一個公司可以通過采取提高買方效益或者減少買方成本的方式,為買方創造他們需要的價值。但是,波特沒有畫出與企業價值鏈同樣明確的顧客價值鏈,只是指出,企業為顧客創造的價值是由企業價值鏈和買方價值鏈之間的聯系的全部射線確定的。倪自銀(2003)認為,典型的顧客價值鏈包括識別確認需求、獲取產品信息、備選產品評估、訂貨、付款、取貨、安裝調試、商品退換、產品使用、對外傳遞信息、產品維修、處置報廢產品等環節。郭琳(2003)從關系營銷的角度探討了顧客價值創造機理,構建了價值鏈基礎上的價值共同創造模型,把企業價值創造過程與顧客價值創造過程通過企業與顧客的對話聯系起來,她把顧客價值鏈劃分為搜索、獲得、使用、維護、處理五個環節,顧客通過這些步驟來獲取自身利益和價值。王乃靜(2004)教授等進一步強調了關系過程對創造顧客價值的作用,他主張把顧客價值分為交易價值和關系價值。交易價值指顧客對整個交易過程中的每個交易片段的感知價值的總和,關系價值指顧客對企業維系長期關系過程中所作的各種努力的感知價值的總和。崔迅(2005)博士等主要對顧客生活價值鏈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組合消費價值鏈模型。孫明貴(2006)教授等認為,顧客價值的實現過程就是顧客需求的滿足過程,這一過程與顧客的消費過程緊密聯系在一起,但這個消費過程不是單純指使用環節,還包括購買前的信息搜集、比較決策、購買過程以及使用后的廢棄等等。只有供應鏈與價值鏈提供和傳遞價值的過程與顧客消費過程統一起來,在時間、空間、內容、形式等方面充分滿足顧客需求,才能最終實現顧客價值。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免费一级毛片在级播放 | 国产一级性生活 | 国产或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 久久中文字幕日韩精品 | 大伊人影院| 久久精品香蕉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日本高清不卡一区久久精品 | 五月天丁香婷婷开心激情五月 | 精品九九久久国内精品 | 国产永久视频 | 青青色在线视频 | www.99se|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 欧美午夜艳片欧美精品 | 久久久久亚洲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 | 亚州激情| 花蝴蝶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精品久久久亚洲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躁天天狠天天透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伊人 | 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 99热精品在线播放 | 国产99在线播放免费 |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美女被视频网站看免费入口 | 欧美日本一区视频免费 | 日本精品久久 | 97公开免费视频 | 国产一级自拍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大片天美 |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2021 | 高清不卡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免费手机视频 | 国产性片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免费国产成高清人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