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歐姆定律步驟優選九篇

時間:2023-07-14 16:33:03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歐姆定律步驟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第1篇

使用器材:基本器材為:電源、電流表、電壓表、待測電阻Rx、滑動變阻器RP、開關、導線等。

實驗原理及電路圖:I=UR,串聯電路的電流特點如圖1所示。

步驟及計算式:閉合開關S,測出Rx與部分RP串聯時的電流Ix及Rx兩端的電壓Ux。則:Rx=UxIx

2 “雙流”法

使用器材:無基本器材中的電壓表。

實驗原理:歐姆定律,并聯電路的電壓、電流特點及電路圖如圖2所示。

步驟及計算式:閉合開關S,電流表在圖示位置分別連接,測出干路電流I及支路電流Ix、IP。三個電流任意兩個組合,均可計算出未知電阻Rx。分別為:

①Rx=I-IxIxRP;②Rx=IPI-IPRP;

③Rx=IPIxRP。

3 “開流”法

使用器材:無基本器材中的電壓表。

實驗原理及電路圖:歐姆定律,開關閉合前后電源電壓不變。電路圖如圖3所示。

步驟及計算式:閉合開關S、S1,測出只有RP的電流IP;斷開S1,測出Rx與RP串聯的電路電流I。則:Rx=IP-IIRP。若將S1與RP并聯,與前類似,則:Rx=IIx-IRP。

4 “變流”法

使用器材:無基本器材中的電壓表。

實驗原理及電路圖:歐姆定律,電路變化前后電源電壓不變。電路圖如圖4所示。

步驟及計算式:閉合開關S,將滑片置于a端,測出只通過Rx的電流Ia;再將滑片置于b端,測出Rx與RP串聯的電流Ib。則:

Rx=IbIa-IbRP。

5 “雙壓”法

使用器材:無基本器材中的電流表。

實驗原理及電路圖:歐姆定律,串聯電路的電流特點。電路圖如圖5所示。

步驟及計算式:閉合開關S,分別測出Rx與RP兩端的電壓Ux、UP。則:Rx=UxUPRP。

6 “開壓”法

使用器材:無基本器材中的電流表。

實驗原理及電路圖:歐姆定律,串聯電路的電壓、電流特點。電路圖如圖6所示。

步驟及計算式:閉合開關S、S1,測出RP兩端的電壓即電源電壓U;

斷開S1,測出Rx與RP串聯時RP兩端的電壓UP。則:Rx=U-UPUPRP。若將S1與RP并聯,與前類似,則:Rx=UxU-UxRP

7 “變壓”法

使用器材:無基本器材中的電流表。

實驗原理及電路圖:歐姆定律,串聯電路的電壓、電流特點。電路圖如圖7所示。

步驟及計算式:閉合開關S,將滑片置于a端,測出Rx兩端的電壓即電源電壓U;再將滑片置于b端,測出Rx與RP串聯時Rx兩端的電壓Ux。則:Rx=UxU-UxRP。

第2篇

知識目標

1.理解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介紹歐姆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品格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的課型屬于習題課,以計算為主.習題訓練是歐姆定律的延續和具體化.它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歐姆定律的物理意義,并使學生初步明確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議

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明確題設條件,正確地選擇物理公式,按照要求規范地解題,注意突破從算術法向公式法的過渡這個教學中的難點.特別需強調歐姆定律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導體,同一時刻的I、U、R之間的數量關系.得出歐姆定律的公式后,要變形出另外兩個變換式,學生應該是運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對另外兩個公式的物理含義要特別注意向學生解釋清楚,尤其是歐姆定律公式.

教學設計方案

引入新課

1.找學生回答第一節實驗得到的兩個結論.在導體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

跟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加在導體兩端電壓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

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有一個電阻,在它兩端加上4V電壓時,通過電阻的電流為2A,如果將電壓變為10V,通過電阻的電流變為多少?為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電阻的電流為5A,因為電阻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加在電阻兩

端的電壓成正比.

3.在一個10的電阻兩端加上某一電壓U時,通過它的電流為2A,如果把這個電壓加在20的電阻兩端,電流應為多大?為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20電阻的電流為1A,因為在電壓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

電阻大小成反比,我們已經知道了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關系,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電阻的關系,這兩個關系能否用一句話來概括呢?

啟發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復述,指出這個結論就叫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節兩個實驗結果的綜合,電流、電壓、電阻的這種關系首先由德國

物理學家歐姆得出,所以叫做歐姆定,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律,它是電學中的一個基本定律.

2.介紹《歐姆堅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歐姆定律中的電流是通過導體的電流,電壓是指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電

阻是指這段導體所具有的電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導體兩端的電壓,用字母R表示導體的電阻,字母I表示導體中的電流,那么歐姆定律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呢?

(二)歐姆定律公式

教師強調

(l)公式中的I、U、R必須針對同一段電路.

(2)單位要統一I的單位是安(A)U的單位是伏(V)R的單位是歐()

教師明確本節教學目標

1.理解歐姆定律內容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電學問題.

3.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習歐姆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三)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例1】一盞白熾電燈,其電阻為807,接在220V的電源上,求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

教師啟發指導

(1)要求學生讀題.

(2)讓學生根據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在圖上標明已知量的符號及數值和未知量的

符號.

(3)找學生在黑板上板書電路圖.

(4)大家討論補充,最后的簡明電路圖如下圖

(5)找學生回答根據的公式.

已知V,求I

解根據得

(板書)

鞏固練習

練習1有一種指示燈,其電阻為6.3,通過的電流為0.45A時才能正常發光,要使這種指示燈正常發光,應加多大的電壓?

練習2用電壓表測導體兩端的電壓是7.2V,用電流表測通過導體的電流為0.4A,求這段導體的電阻,

通過練習2引導學生總結出測電阻的方法.由于用電流表測電流,用電壓表測電壓,

利用歐姆定律就可以求出電阻大小.所以歐姆定律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則定電阻的方法這種

方法,叫伏安法.

【例2】并聯在電源上的紅、綠兩盞電燈,它們兩端的電壓都是220V,電阻分別為

1210、484.

求通過各燈的電流.

教師啟發引導

(1)學生讀題后根據題意畫出電路圖.

(2)I、U、R必須對應同一段電路,電路中有兩個電阻時,要給“同一段電路”的I、U、R加上“同一腳標”,如本題中的紅燈用來表示,綠燈用來表示.

(3)找一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簡明電路圖.

(4)大家討論補充,最后的簡明電路圖如下

學生答出根據的公式引導學生答出

通過紅燈的電流為

通過綠燈的電流為

解題步驟

已知求.

解根據得

通過紅燈的電流為

通過綠燈的電流為

答通過紅燈和綠燈的電流分別為0.18A和0.45A.

板書設計

2.歐姆定律

一、歐姆定律

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二、歐姆定律表達式

三、歐姆定律計算

1.已知V,求I

解根據得

答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是0.27A

2.已知求.

解根據得

通過的電流為

通過的電流為

答通過紅燈的電流是0.18A,通過綠燈的電流是0.45A

探究活動

【課題】歐姆定律的發現過程

【組織形式】個人和學習小組

【活動方式】

1.制定子課題.

第3篇

(1)牛頓第一定律。采用邊講、邊討論、邊實驗的教法,回顧“運動和力”的歷史。消除學生對力的作用效果的錯誤認識;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一種方法——理想實驗加外推法。教學時應明確:牛頓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不能簡單地按字面意義用實驗直接加以驗證。但大量客觀事實證實了它的正確性。第一定律確定了力的涵義,引入了慣性的概念,是研究整個力學的出發點,不能把它當做第二定律的特例;慣性不是狀態量,也不是過程量,更不是一種力。慣性是物體的屬性,不因物體的運動狀態和運動過程而改變。在應用牛頓第一定律解決實際問題時,應使學生理解和使用常用的措詞:“物體因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所以……”教師還應該明確,牛頓第一定律相對于慣性系才成立。地球不是精確的慣性系,但當我們在一段較短的時間內研究力學問題時,常常可以把地球看成近似程度相當好的慣性系。

(2)牛頓第二定律。在第一定律的基礎上,從物體在外力作用下,它的加速度跟外力與本身的質量存在什么關系引入課題。然后用控制變量的實驗方法歸納出物體在單個力作用下的牛頓第二定律。再用推理分析法把結論推廣為一般的表達: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教學時還應請注意:公式F=Kma中,比例系數K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等于1;a隨F改變存在著瞬時關系;牛頓第二定律與第一定律、第三定律的關系,以及與運動學、動量、功和能等知識的聯系。教師應明確牛頓定律的適用范圍。

(3)萬有引力定律。教學時應注意:①要充分利用牛頓總結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卡文迪許測定萬有引力恒量的實驗,海王星、冥王星的發現等物理學史料,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②要強調萬有引力跟質點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平方反比定律),減少學生在解題中漏平方的錯誤。③明確是萬有引力基本的、簡單的表式,只適用于計算質點的萬有引力。萬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定律之一。但在天文研究上,也發現了它的局限性。

(4)機械能守恒定律。這個定律一般不用實驗總結出來,因為實驗誤差太大。實驗可作為驗證。一般是根據功能原理,在外力和非保守內力都不做功或所做的總功為零的條件下推導出來。高中教材是用實例總結出來再加以推廣。若不同形式的機械能之間不發生相互轉化,就沒有守恒問題。機械能守恒定律表式中各項都是狀態量,用它來解決問題時,就可以不涉及狀態變化的復雜過程(過程量被消去),使問題大大地簡化。要特別注意定律的適用條件(只有系統內部的重力和彈力做功)。這個定律不適用的問題,可以利用動能定理或功能原理解決。

(5)動量守恒定律。歷史上,牛頓第二定律是以F=dP/dt的形式提出來的。所以有人認為動量守恒定律不能從牛頓運動定律推導出來,主張從實驗直接總結。但是實驗要用到氣墊導軌和閃光照相,就目前中學的實驗條件來說,多數難以做到。即使做得到,要在課堂里準確完成實驗并總結出規律也非易事。故一般教材還是從牛頓運動定律導出,再安排一節“動量和牛頓運動定律”。這樣既符合教學規律,也不違反科學規律。

(6)歐姆定律。中學物理課本中歐姆定律是通過實驗得出的。公式為I=U/R或U=IR。教學時應注意:①“電流強度跟電壓成正比”是對同一導體而言;“電流強度跟電阻成反比”是對不同導體說的。②I、U、R是同一電路的3個參量。③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的教學難點和關鍵是電動勢的概念,并用實驗得到電源電動勢等于內、外電壓之和。然后用歐姆定律導出I=ε/(R+r)(也可以用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推導)。④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公式可變換成多種形式,要明確它們的物理意義。⑤教師應明確,普通物理學中的歐姆定律公式多數是R=U/I或I=(1/R)U,式中R是比例恒量。若R不是恒量,導體就不服從歐姆定律。但不論導體服從歐姆定律與否,R=U/I這個關系式都可以作為導體電阻的一般定義。中學物理課本不把 R=U/R列入歐姆定律公式,是為了避免學生把歐姆定律公式跟電阻的定義式混淆。這樣處理似乎欠妥。

第4篇

一、牛頓第一定律。采用邊講、邊討論、邊實驗的教法,回顧“運動和力”的歷史。消除學生對力的作用效果的錯誤認識;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一種方法——理想實驗加外推法。教學時應明確:牛頓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不能簡單地按字面意義用實驗直接加以驗證。但大量客觀事實證實了它的正確性。第一定律確定了力的含義,引入了慣性的概念,是研究整個力學的出發點,不能把它當做第二定律的特例;慣性不是狀態量,也不是過程量,更不是一種力。慣性是物體的屬性,不因物體的運動狀態和運動過程而改變。在應用牛頓第一定律解決實際問題時,應使學生理解和使用常用的措詞:“物體因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所以......”教師還應該明確,牛頓第一定律相對于慣性系才成立。地球不是精確的慣性系,但當我們在一段較短的時間內研究力學問題時,常常可以把地球看成近似程度相當好的慣性系。

二、牛頓第二定律。在第一定律的基礎上,從物體在外力作用下,它的加速度跟外力與本身的質量存在什么關系引入課題。然后用控制變量的實驗方法歸納出物體在單個力作用下的牛頓第二定律。再用推理分析法把結論推廣為一般的表達: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教學時還應注意公式F=Kma中,比例系數K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等于1;a隨F改變存在著瞬時關系;牛頓第二定律與第一定律、第三定律的關系,以及與運動學、動量、功和能等知識的聯系。教師應明確牛頓定律的適用范圍。

三、萬有引力定律。教學時應注意:①要充分利用牛頓總結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卡文迪許測定萬有引力常量的實驗,海王星、冥王星的發現等物理學史料,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②要強調萬有引力跟質點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平方反比定律),減少學生在解題中漏平方的錯誤。③明確是萬有引力基本的、簡單的表式,只適用于計算質點的萬有引力。萬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定律之一。但在天文研究上,也發現了它的局限性。

四、機械能守恒定律。這個定律一般不用實驗總結出來,因為實驗誤差太大。實驗可作為驗證。一般是根據功能原理,在外力和非保守內力都不做功或所做的總功為零的條件下推導出來。高中教材是用實例總結出來再加以推廣。若不同形式的機械能之間不發生相互轉化,就沒有守恒問題。機械能守恒定律表式中各項都是狀態量,用它來解決問題時,就可以不涉及狀態變化的復雜過程(過程量被消去),使問題大大地簡化。要特別注意定律的適用條件(只有系統內部的重力和彈力做功)。這個定律不適用的問題,可以利用動能定理或功能原理解決。

五、動量守恒定律。歷史上,牛頓第二定律是以F=dP/dt的形式提出來的。所以有人認為動量守恒定律不能從牛頓運動定律推導出來,主張從實驗直接總結。但是實驗要用到氣墊導軌和閃光照相,就目前中學的實驗條件來說,多數難以做到。即使做得到,要在課堂里準確完成實驗并總結出規律也非易事。故一般教材還是從牛頓運動定律導出,再安排一節“動量和牛頓運動定律”。這樣既符合教學規律,也不違反科學規律。中學階段有關動量的問題,相互作用的物體的所有動量都在一條直線上,所以可以用代數式替代矢量式。學生在解題時最容易發生符號的錯誤,應該使他們明確,在同一個式子中必須規定統一的正方向。動量守恒定律反映的是物體相互作用過程的狀態變化,表式中各項是過程始、末的動量。用它來解決問題可以使問題大大地簡化。若物體不發生相互作用,就沒有守恒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如果質點系內部的相互作用力遠比它們所受的外力大,就可略去外力的作用而用動量守恒定律來處理。動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規律之一。無論是宏觀系統或微觀粒子的相互作用,系統中有多少物體在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形式如何,只要系統不受外力的作用(或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的作用),動量守恒定律都是適用的。

六、歐姆定律。中學物理課本中歐姆定律是通過實驗得出的。公式為I=U/R或U=IR。教學時應注意:①“電流強度跟電壓成正比”是對同一導體而言;“電流強度跟電阻成反比”是對不同導體說的。②I、U、R是同一電路的三個參量。③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的教學難點和關鍵是電動勢的概念,并用實驗得到電源電動勢等于內、外電壓之和。然后用歐姆定律導出I=ε/(R+r)(也可以用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推導)。④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公式可變換成多種形式,要明確它們的物理意義。⑤教師應明確,普通物理學中的歐姆定律公式多數是R=U/I或I=(1/R)U,式中R是比例恒量。若R不是恒量,導體就不服從歐姆定律。但不論導體服從歐姆定律與否,R=U/I這個關系式都可以作為導體電阻的一般定義式。中學物理課本不把 R=U/R列入歐姆定律公式,是為了避免學生把歐姆定律公式跟電阻的定義式混淆。這樣處理似乎欠妥。

第5篇

論文關鍵詞:解題思路,物理規律,物理概念

解物理題一般來說是根據題目敘述的物理情景和已知條件,運用某個物理規律或幾個規律去求出待求量的答案。因此解題思路應該從物理規律中去尋找。從物理規律本身的分析中引出解題思路,是形成解題思路的基本方法。物理規律通常用一個數學公式表述,這個數學公式表述了有關物理量之間的數值關系,稱之為某某定律、定理。從定律、定理中找解題思路,就要求分析定律中涉及的每一個物理量的意義和各物理量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不但有利于加深對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理解,也有利于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

現舉例說明上述觀點。

牛頓第二定律是質點動力學的核心規律,動量定律、動能定理均可從牛頓第二定律導出。所以牛頓第二定律及其導出規律在解質點動力學問題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當各量都取國際單位制時,牛頓第二定律的數學表達式為F合=ma,公式中F合這一項涉及具體的性質力的規律,如萬有引力定律,庫侖定律等,涉及力的合成分解,以及矢量運算遵循的平行四邊形法則。a這一項涉及勻變速直線運動和勻速圓周運動等運動學方面的有關規律。所以全面掌握牛頓第二定律就掌握了力學中涉及的大多數規律和法則。

牛頓第二定律反映的是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如何運動的問題,所以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時,首先必須明確研究對象,即確定研究主體,并將其從周圍環境中隔離出來(所謂隔離體法)。隔離體法在處理連結體問題時,在大多數情境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取連結體的整體,則仍然是一個確定研究主體的問題。研究主題確定了,公式中的m這一項就定了;第二步即對研究主體進行受力分析,是F合這一項的要求,只有對物體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才能確定其所受的合力;第三步,分析研究主體運動狀態的變化,從而由運動學規律確定a;第四步,建立牛頓定律的方程,隨后就是解方程和討論結果了。

綜上所述,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四個步驟,不是人為的強加于學生的模式,而是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公式F合=ma本身的需要,這就是由物理規律本身去找解題思路的道理。

再舉一個電學的例子。、

歐姆定律I=是電學中一個最基本的公式,使用中要注意式中各量的值確屬同一電路或電阻,也就是確屬同一研究對象,即U是研究對象兩端的電壓,R是研究對象的阻值,I是流過研究對象的電流,防止張冠李戴。

我們舉一個實例:如圖,已知E=2V,r=0.5Ω,R1=2Ω,R2=3Ω,求A、B之間和A、C之間的電壓。

分析:對整個閉合電路,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

I= (1)

隔離A、B之間的外電路,由部分電路歐姆定律,有

UAB=IRAB=I[] (2)

隔離R3,有

I3= (3)

對節點A,有 I=I1+I3 (4)

隔離R1,有 UAC=I1R1 (5)

由(1)--(5)式,代入數據,得出

UAB=1.5V

UAC=0.5V

由此可以看出,在電路問題中,所謂整體,是指具有共同的干路電流的整個電路;所謂隔離,是指對電路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元件進行研究,聯系各部分電路或元件的是連接處的電壓和電流,它們之間的關系由串并聯的電流、電壓的基本關系確定;歐姆定律既適用于電路整體,也適用于某一部分電路,即電學問題也存在研究對象問題。在研究對象確定好以后,再對確定對象進行有關的物理量分析,從而代入恰當的物理方程進行計算和討論。

可見,解題思路是在分析物理規律中找出的,解題步驟是應用物理規律的客觀需要。嚴格按照由物理規律本身得出的解題步驟,即用有序思路去解決每一個具體的物理問題,正是為了訓練正確的思維方式,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這無疑有助于克服解物理問題時無從下手的困難,有助于克服解題時思維混亂的無序狀態。

因此,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和多方面的能力,應當從最基本之處著手,也就是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準確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內涵、意義、相互關系、適用條件以及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等,并引導學生去思考、討論、分析、比較、歸納、總結所學的物理知識,從而逐漸領會和掌握物理學的思想、觀點和方法。果能如此,學生就不會被動地在茫茫題海中苦苦追求,而能看清物理知識的經緯,有目的主動巡游。其實這種從規律中引出方法的觀點,不但對解決問題、應試有用,對未來大學的學習,甚至在大學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也有普遍的意義。

第6篇

例1:某電壓表的內阻在20kΩ~ 50kΩ之間,現要測量其內阻,實驗室提供下列可選用的器材:

待測電壓表V(量程3V)

電流表A1(量程200μA)

電流表A2(量程5mA)

電流表A3(量程0.6A)

滑動變阻器R(最大電阻1kΩ)

電源ε(電動勢4V)

電鍵K

①所提供的電流表中,應選用____(填寫字母代號)。

②為了盡量減少誤差,要求測多組數據。試畫出符合要求的實驗電路圖。

『析與解因為題目要求盡量減少誤差,測多組數據,所以滑動變阻器應采用分壓器接法。下面選擇測量電路:要測量電壓表的內阻就應測量電壓表的電壓UV和電流IV,電壓UV電壓表可自我測量。電流IV則利用與電壓表串聯的電流表測量。

2.替代法

例2:為了測定電流表A1的內阻,采用如圖2所示的電路。其中:A1是待測電流表,量程為300μA,內阻約為100Ω;A2是標準電流表,量程是200μA;R1是電阻箱,阻值范圍0~999.9Ω;R2是滑動變阻器;R3是保護電阻;E是電池組,電動勢為4V,內阻不計;S1是單刀單擲開關;S2是單刀雙擲開關。

①根據電路圖,請在圖中畫出連線,將器材連接成實驗電路。(圖略)

②連接好電路,將開關S2扳到接點a處,接通開關S1,調整滑動變阻器R2使電流表A2的讀數是150μA;然后將開關S2扳到接點b處,保持R2不變,調節電阻箱R1,使A2的讀數仍為150μA。若此時電阻箱各旋鈕的位置如圖3所示,電阻箱R1的阻值是_____Ω,則待測電流表A1的內阻Rg=______Ω。

『析與解①略。

②將開關S2分別扳到接點a處和接點b處形成的兩個閉合電路只有電流表A1與電阻箱R1發生了相互變換。兩電路的總電流相同,說明兩電路的總電阻相同,電流表A1的電阻RA與電阻箱的電阻相同,由電阻箱讀得RA=86.3Ω。

3.半偏法

例3:圖4中E為電源,其電動勢為E,R1為滑動變阻器,R2為電阻箱,A為電流表。用此電路經以下步驟可近似測得A的內阻RA:第一,閉合K1,斷開K2,調節R1,使電流表讀數等于其量程I0;第二,保持R1不變,閉合K2,調節R2,使電流表讀數等于―,然后讀出R2的值,取RA≈R2。真實值與測量值之差除以真實值叫作測量結果的相對誤差,即(RA-R2)/RA。試導出它與電源電動勢E、電流表量程I0及電流表內阻RA的關系式。

『析與解由步驟1連成電路,應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

I0=E/(R1+RA) ①

由步驟2連成電路,應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和電路的串、并聯關系得:

―=―×― ②

由以上兩式解得:

(RA-R2)/RA=I0RA/E ③

將①代入③得

(RA-R2)/RA=RA/(RA+R1) ④

由④得,利用半偏法測量電阻,要減小實驗誤差,應使R1>RA。

4.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法

例4:圖5中R為已知電阻,Rx為待測電阻,K1為單刀單擲開關,K2為單刀雙擲開關,V為電壓表,E為電源(內阻不可忽略)。現用圖中電路測量電源電動勢ε及電阻Rx。

①寫出操作步驟。

②由R及測得的量,可測得E=_____,Rx=______。

『析與解①因為電壓表的內阻極大,所以可用電壓表直接測量電源的電動勢ε。因為測量儀器只有一個電壓表,電源的內電阻不可忽略且其值未知,所以要測量Rx應有兩個不同的閉合電路。其操作步驟為:1斷開K1,將K2接到a處,記下此時電壓表的讀數U1;2將K2仍接到a處,閉合K1,記下電壓表的讀數U2;3 K1仍閉合,K2接到b處,記下電壓表的讀數U3。

②由步驟1可得:ε=U1。

設電源的內阻為r,由步驟2依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U2=U1(R+Rx)/(R+Rx+r)。

由步驟3依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

U3=U1Rx/(R+Rx+r)。

由以上兩式解得:Rx=U3R/(U2-U3)。

第7篇

易錯點一:對歐姆定律變形公式的誤解

例根據歐姆定律公式I=,可變形得到R=。對此,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導體電阻的大小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B. 導體電阻的大小跟導體中的電流成反比

C. 當導體兩端的電壓為零時,導體的電阻也為零

D. 導體電阻的大小跟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無關

典型錯誤一根據R=,認為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因此選擇A。

典型錯誤二根據R=,認為導體的電阻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因此選擇B。

錯因分析歐姆定律研究的是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其變形式R=只是提供了計算電阻的一種方法,并不能理解為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

正確答案因為導體的電阻是由導體自身因素(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等)來決定的,而不受外因(導體兩端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影響,所以應選D。

易錯點二:對歐姆定律同一性和同時性的忽視

例有一個電鈴,它的電阻是10 Ω,在正常工作時,它兩端的電壓應該是6 V。但我們手邊現有的電源電壓是8 V,要把這個電鈴接在這個電源上,并使它正常工作,應怎么辦?

典型錯誤要把這個電鈴接在這個電源上,并使它正常工作,應給它串聯一個電阻。

因為通過電鈴的電流I== A=0.6 A,

又因為電阻跟電鈴串聯,

所以通過電阻的電流I=I=0.6 A,

因此,串聯一個電阻為R== Ω=13.3 Ω。

錯因分析造成錯解的原因是在應用歐姆定律時,沒有注意同一性和同時性。錯解中的最后一步:R=中,U、I代入的數值是總電壓和總電流,求出的電阻R應該是總電阻。

正確答案根據歐姆定律有:通過電鈴的電流I== A=0.6 A,

又因為電阻跟電鈴串聯,

所以通過串聯電路的電流I=I=0.6 A,

因此,總電阻R== Ω=13.3 Ω。

又因為R=R+R,

所以串聯一個電阻為R=R-R=(13.3-10) Ω=3.3 Ω。

易錯點三:對控制變量法的誤解

例小剛用圖1所示電路探究“一段電路中電流跟電阻的關系”。在此實驗過程中,當A、B兩點間的電阻由5 Ω更換為10 Ω后,為了探究上述問題,他應該采取的唯一操作是()

A. 記錄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

B. 將變阻器滑片適當向左移動

C. 將變阻器滑片適當向右移動

D. 適當增加電池的節數

典型錯誤電源電壓不變,改變電阻,記錄電流大小,從而找出電流跟電阻的關系,選A。

錯因分析沒有正確理解控制變量法。

正確答案在此實驗過程中,當A、B兩點間的電阻由5 Ω更換為10 Ω后,為了探究“一段電路中電流跟電阻的關系”,必須保持A、B兩點間的電壓不變。此時由于總電阻變大,總電流變小,因此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變小,由串聯電路電壓關系可知A、B兩點間(一段電路)的電壓變大。要想繼續實驗,接下來應該使A、B兩點間的電壓減小到原來的值。將變阻器滑片適當向右移動,使變阻器阻值增大,使電路電流減小。由U=IR可知,A、B兩點間的電壓才會變小,當達到原來的電壓值時,停止移動滑片,記錄此時的電流值。應選C。

易錯點四:對電路連接關系不清

例1如圖2所示,電路中的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后,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由圖中位置向a點移動的過程中,電表、、的示數變化正確的是()

A. 的示數減小,的示數減小,的示數增大

B. 的示數增大,的示數減小,的示數增大

C. 的示數增大,的示數減小,的示數減小

D. 的示數減小,的示數增大,的示數減小

典型錯誤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由圖中位置向a點移動的過程中,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大,根據歐姆定律公式I=,電路中的電流減小。根據U=IR可知,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減小,因此的示數減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增大。選擇D。

錯因分析電壓表測量的是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U。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由圖中位置向a點移動的過程中,滑動變阻器的阻值R變大,但同時電流I變小,根據U=IR無法判斷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大小的變化。

正確答案由圖2可知這是一個串聯電路,電壓表測量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U,測量燈泡兩端的電壓U。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由圖中位置向a點移動的過程中,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大,根據歐姆定律公式I=,電路中的電流減小,因此的示數減小。再根據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通過燈泡的電流I=I,又燈泡的電阻R不變,根據U=IR可知,電壓U減小,因此的示數減小。由串聯電路電壓的關系,可知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U=U-U,因此的示數增大。應選C。

例2如圖3所示電路中,閉合開關后,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動過程中,圖3中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變化正確的是()

A. 電壓表示數不變,電流表示數變大

B. 電壓表示數變小,電流表示數變大

C. 電壓表示數不變,電流表示數變小

D. 電壓表示數變大,電流表示數變小

典型錯誤滑動變阻器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動過程中,電阻變大。根據U=IR可知,電壓變大,因此電壓表示數變大。再根據歐姆定律公式I=,電路中的電流減小,選擇D。

錯因分析電路連接關系不清,沒有注意到滑動變阻器與R串聯后再與R并聯的關系。

正確答案滑動變阻器與R串聯后再與R并聯,不管滑動變阻器阻值如何變化,都不會改變支路電壓。支路電阻的變化引起總電阻的變化,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動過程中,滑動變阻器電阻變大,總電阻變大。根據歐姆定律公式I=,電路中的總電流減小,因此電流表示數減小。應選C。

易錯點五:對伏安法測電阻原理的誤解

例小剛同學想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量一段電阻絲R的電阻,他已連接了部分電路,如圖4(a)所示。請你接著完成下列步驟:

(1)當電壓表示數為3.6 V時,電流表的示數如圖4(b)所示,這時電路中的電流是________A,電阻絲的電阻為_______Ω。并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電路補畫完整。

(2)若將上面實驗中的定值電阻R換成小燈泡,在多次測電阻的過程中,發現當電壓表的示數增大時,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將________。

典型錯誤(1)題中連接圖時,滑動變阻器接線柱連入錯誤,電壓表、電流表正負接線柱及量程選錯,串、并聯錯誤。

錯因分析不清楚滑動變阻器及電表接入電路的要求。

正確答案滑動變阻器要保證“一上一下”兩個接線柱接入電路,有時還要考慮具體是下面哪一個接線柱接入電路。對于電表,要求電流從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且選擇符合題意的量程,保證電流表與被測對象串聯,電壓表與被測對象并聯。(1)0.3;12;電路圖如圖5所示。

典型錯誤(2)由伏安法測電阻原理R=可知,電流與電壓成正比,因此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不變。

錯因分析當電阻不變時,電流與電壓才成正比。電阻變化時,這種正比例關系就不成立了。

正確答案當電壓增大時,燈絲溫度升高,其電阻增大。由R=可知,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就是電阻,所以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將增大。

易錯點六:不關注歐姆定律的適用范圍――純電阻電路

例有一臺標有“220 V 1.1 kW”的電動機,線圈電阻為10 Ω,求它正常工作1 min放出的熱量。

典型錯誤由歐姆定律可知,

I== A=22 A,

再由焦耳定律得:

Q=I2Rt=222×10×60 J=2.904×105 J。

錯因分析歐姆定律只適用于純電阻電路。本題是含有電動機的非純電阻電路,求電流時不能使用I=。

正確答案通過線圈的電流I== A=5 A,

第8篇

新課程實施以來,湖北省宜昌市物理教師在市教科院熊春玲老師的主持下,吸取目標評價教學、建構主義學習、探究式教學、活動單導學等教學經驗,總結出“目標導學、學法導引、自主評價”的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由于這個教學模式的推行和實施,老師們的課堂教學結構日趨成熟穩定.

為了把課程改革引向深入,探索更為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筆者所在的長陽縣,廣大物理教師在實施市教科院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在縣研訓中心劉開雙老師的帶領下,結合我縣的實際,經過創新發展,總結探索出“三環六步導學”教學模式.并堅持在課堂教學中推行教學模式.經教學實踐證明,該模式簡潔易行,能有效促進學生學會學習,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2教學模式的解讀

“三環六步導學”教學模式的基本構想是,一節課由不同類型和形式的學習活動單元及過程組成,讓學生在目標和學習方法的引導下,自主合作學習,探究、體驗、領悟學習內容,展示、交流學習結果,教師通過講授、指導、評價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

2.1“三環六步”教學模式的框架

[TP1CW36.TIF,BP#]

該模式體現創設情境、目標(或問題)引導、任務驅動、學生自學、活動探究、交流討論、自主評價、師生互動、應用反饋等多種學習方式綜合運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圖1).

2.2“三環”的涵義

“三環”是指 “目標導引、活動探究、評價應用 ” 三個環節.教學過程運用三個環節交替遞進,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目標不明、方法不清、評價滯后的問題.這三個環節的構想在筆者所在區域得以廣泛實踐.

2.2.1目標導引

我們到超市購物,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會漫無目的地閑逛,如果有目標,購物效率會大大提高.學習活動也是如此,若是學生對學習目標是模糊的,學習效果就會打折扣.所以學習目標不單是教學設計的一個要素,不僅是教師要明白,也應該讓學生明白,讓學習活動有的放矢.一個好的學習目標的要[LL]素應該是: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預期達到的學習水平和要求.這樣的學習目標不僅讓學生明確了學什么,而且讓學生明確怎么學,知道可以通過哪種學習方式達到目標,就能引導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活動,也能引導學生自主開展評價活動.

2.2.2活動探究

活動探究是在學習目標的導引下進行的一系列學習活動和方法的總稱.通過問題引導、學法指導,一步i引導學生按具體的學習方式進行自主學習,進而達成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對于每一個學習活動,教學內容、方式是具體的,需要到達的水平和要求是明確的,這樣學生就可以在目標和學習方法的引導下,自主合作學習,探究、體驗、領悟學習內容.

2.2.3評價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習活動結束時,都安排相應的學生自主評價,及時檢查評價學習效果.在一節新課結束后,也要安排課堂小結、當堂演練、拓展延伸,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應用情況.通過及時評價、形成性評價使自主評價緊隨教學活動的展開而展開,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2.3“六步”的涵義

“六步”是指對于某一課時或某個學習活動采取的六個基本步驟,即“情景問題探究評價應用反饋”.“六i”是基于“以學定教”提出的一種范式,對于某個教學內容,并非要面面俱到,可以是全部,也可以側重其中的部分步驟.

2.3.1情境

新課程強調學習情境的創設.情境創設的途徑很多,如利用實驗創設,聯系社會生活現象和素材創設,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系創設,通過實踐體驗創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等.情境創設的作用是巨大的,能引發認知沖突,激發興趣,喚起主動學習的欲望,矯正前概念的偏差,做好思維鋪墊,活躍課堂氛圍.情境可以在引入課題時創設,也可以在每個學習活動單元過程中進行創設.

2.3.2問題

探究始于問題,沒有問題就沒有探究.針對學習目標而設計的一個個學習活動單元,是圍繞問題展開的,為解決這些問題,根據問題的特征而預設了多樣化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對有的問題,可采取自主學習解決;有的問題,可采取小組合作學習解決;有的問題,可采用實驗法;還有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探究;

對教學過程中生成的問題,還要突破預設的束縛,靈活加以處理.總之,問題的設計是關鍵,問題設計得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法科學,就會有效驅動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3.3探究

新課程提倡探究式教學.廣義地講,學生或通過自己的活動,或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各種方式的主動學習,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都是探究過程.所以,如上所述,針對具體問題而采取的自學指導、合作探究、理論推理、實驗探究,以及精講點撥、師生對話、演示操作、小組討論、體驗、展示等學習活動,都是為了讓學生建構形成自己理解的知識和方法而采取的探究活動,這是教學過程的重頭戲.

2.3.4評價

新課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學生學習評價,促進學生全面富有個性的發展,促進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這里的評價可以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及時評價,對自學效果的檢查,也可以是對整堂課的學習情況的檢測,還包括老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的口頭點評、學生互評和學生對課堂收獲的自我總結.通過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同時,通過學生之間開展自主評價活動,從而使學生學會評價.

2.3.5應用

在學習過程中,應用指在一定情境下展示和表達學生所理解的知識,這個步驟貫穿于課堂提問、課堂練習、課外實踐和測驗考試之中,所以在上述“三環”的基礎上,還應注重當堂演練、拓展延伸等環節,既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也可初步檢驗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

2.3.6反饋

反饋指教師利用課堂觀察、自主評價、當堂演練、拓展訓練和形成評價等環節,與學習目標中的水平和要求對照,提供反饋信息,發現學生理解概念和規律 上的差異,采取措施,修正教學素材或過程,修正偏差,進而進行釋疑解難、變式訓練,使盡可能多的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綜上所述,“三環六步學導”教學模式以學習活動為中心,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現“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的目的,不僅學會知識、技能和方法,而且學會學習,充分體現了“雙主”――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使主導性和主體性和諧統一,發揮最大效益.能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評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評價能力.

3“三環六步導學”教學模式課例

本文以人教版第十七章第二節《歐姆定律》為例,依據“三環六步導學”教學模式,具體地介紹.

3.1目標導引

(1)通過看書、討論,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單位及適用的條件.

(2)通過閱讀例題、老師講授、同步練習,學會運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及一般方法.

3.2活動探究

情景上節課,學生已經學習了電流跟電壓和電阻的關系,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并表述出來.

活動1:閱讀課本78頁,然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活動2:討論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因果關系.

活動3:閱讀課本78、79頁的例題1和例題2,思考用公式進行計算的一般步驟和規范要求.

[BP(]活動4:例題講析

例3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調節滑動變阻器 R′,使燈泡正常發光,用電流表測得通過它的電流值是0.6 A.已知該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是20 Ω,求燈泡兩端的電壓.[BP)]

活動4:例題講析,點撥電阻與電壓、電流無關,歐姆定律的[HJ1.45mm]另一個適用條件是同一時刻(同一狀態).

例1加在某一電阻器兩端的電壓為5 V時,通過它的電流是0.5 A,則該電阻器的電阻應是多大?如果兩端的電壓增加[JP3]到20 V,此時這個電阻器的電阻值是多大?通過它的電流是多大?

3.3評價應用

3.3.1自主評價

評價1:請你口頭表達歐姆定律的內容.

評價2:請你說出歐姆定律的數學表達式.

評價3: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單位是什么?(提示區分物理量的符號和單位符號)

評價4:歐姆定律的適用條件是什么?

評價5:下列關于歐姆定律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B.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C.電壓一定時,導體的電阻與導體中的電流成反比

D.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與電流、電壓無關

評價6:歸納用歐姆定律公式進行計算的一般步驟.

3.3.2當堂演練

(1)關于電流跟電壓和電阻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導體的電阻越大,通過導體的電流越小

B.導體的電阻越大,通過導體的電流越大

C.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導體的電阻越大,通過導體的電流也越大

D.在導體兩端的電壓一定的情況下,導體的電阻越小,通過導體的電流越大

(2)一條鎳鉻合金線的兩端加上4 V電壓時,通過的電流是0.2 A,則它的電阻是[CD#3]Ω.若合金線的兩端電壓增至16 V時,它的電阻是[CD#3]Ω,這時若要用電流表測量它的電流,應選用量程為[CD#3]A的電流表.

(3)關于歐姆定律,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在相同電壓下,導體的電流和電阻成反比

B.對同一個導體,導體中的電流和電壓成正比

C.因為電阻是導體本身的性質,所以電流只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D.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有關,也與導體的電阻有關

[TP1CW37.TIF,Y#]

(4)在探究電阻兩端的電壓跟通過電阻的電流的關系時,小東選用了甲、乙兩個定值電阻R甲、R乙分別做實驗,他根據實驗數據畫出了如圖2所示的圖像,請根據圖像比較電阻R甲與R乙的大小,R甲[CD#3]R乙.(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3.3拓展延伸

我國刑法規定,從2011年5月1日起,駕駛員醉酒后駕車要負刑事責任.目前大多數國家都采用呼氣式酒精測試儀,對駕駛員進行現場檢測.

第9篇

1學習物理概念需要重視概念的形成過程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識的核心內容.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說過:“學習理科的關鍵是概念清,多練習.”學生的物理概念是否清楚對學好物理至關重要.學習物理概念需要重視物理概念的形成過程.學習物理概念需要知道為什么要引入它,它是如何定義的,定義式是什么,單位是什么,如何測量(或測定),有什么應用等.例如:密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物理概念,學習它要重視以下過程:在物理學中為了比較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的質量一般不同的特性引入了密度,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定義式是ρ=m/V,國際單位是kg/m3,常用單位是g/cm3,測密度的方法很多,但基本方法是測質量,測體積,再利用密度公式計算出密度,應用有求密度,求質量,求體積等等.速度、壓強、功率、比熱容、電功率等等都是重要的物理概念,望廣大師生重視其形成過程.

2學習物理規律需要重視規律的形成過程

物理規律是物理知識中的最核心內容,多數是從物理事實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來的,學習物理規律更需要重視物理規律的形成過程.要知道物理規律的實驗基礎、基本內容、數學表達式、適用范圍、應用等等.例如:歐姆定律是電學中最重要的規律之一,學習它,我們要知道歐姆定律的實驗基礎,歐姆定律是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首先要用到控制變量法,電阻一定,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電壓一定,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電阻一定,可找一定值電阻(R=5 Ω),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實際上要看電壓變,電流變不變,若變,如何變.如何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呢?方法一:可以改變電源的電壓,方法二:可以通過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通過探究實驗得出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電壓一定,可找一穩壓電源,也可通過滑動變阻器來保持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際上是看電阻變,電流變不變,若變,怎么變?改變電阻,還要知道它的值,可以逐次更換定值電阻(5 Ω、10 Ω、15 Ω),移動滑動變阻器,保持電阻兩端的電壓(U=3 V)不變,從而測出相應的電流值.分析實驗數據得出,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正比.

歐姆定律的基本內容是: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數學表達式為I=U/R,歐姆定律是在金屬導體做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一定適用于金屬導體,對于其它的導體是否適用,要用實驗驗證,通過實驗證明,歐姆定律還適用于電解液導電,不適用于氣體導電,可見歐姆定律的適用范圍是適用于金屬導體,電解液導電,不適用于氣體導電.應用有三方面:(1)求電流,(2)求電壓,(3)求電阻.解題時要注意I、U、R三個物理量的對應性、同時性、統一性,即對應于同一導體、同一段電路,同一時刻、同一狀態,單位要統一于國際單位.

3學生實驗需要重視實驗過程

學習物理要以觀察、實驗為基礎,觀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進行學生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認識,這種認識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必要的基礎.學生實驗需要重視實驗過程,如要了解每個學生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方法、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實驗記錄、實驗結論、必要的誤差分析等等都應該清楚.

4科學探究需要重視探究過程

科學探究就是讓學生模擬科學家的工作過程,按照一定的科學思維程序探索學習的過程,從中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體驗探究過程的心理感受.科學探究需要重視探究過程.科學探究的過程是一個創造的過程,而創造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因此,探究實質是一個思維的過程,這個思維的過程是模擬科學工作者進行科研的思維程序來進行的,這種思維程序就是學生科學探究的程序步驟.即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5做物理習題需要重視解題過程

學習物理要求概念清,多練習.可見做物理習題很重要,做題可以幫助我們鞏固所學的知識,檢驗學習效果,錘煉思維的靈活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物理題型很多,如填空題、選擇題、實驗題、探究題、簡答題、計算題、作圖題、推理題等等.無論是做何種題型的物理習題,都需要重視解題過程.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解題要求,不同的解題方法,不同的解題過程.一般來說,無論是做何種物理習題,都要正確理解題意,正確審題;明確相應的物理過程,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運用相應的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直接得出結果或結論.稍微有點靈活性,有點難度的題目,要分清層次,理清思路,找出聯系,或進行物理公式變換或公式推導,或運用數學思想(如列方程、列方程組)求解.最后就是檢查.

6學習物理需要重視有的物理量是過程量

物理學所研究的許多問題,都直接涉及到某一物理現象發生的整個過程,或者是過程中的某些狀態.因此,相應地就引人了許多關于描述某些物理過程的過程量和用來描述某些特定的物理狀態的狀態量.

過程量是描述物質系統狀態變化過程的物理量,如沖量、路程、功、熱量、速度改變量等都是過程量,它們都與一定的物理過程相對應.一般說來,物質系統從某一個狀態變化為另一個狀態,如果經歷不同的物理過程,雖然初始狀態與終了狀態量可能保持相同,但過程量不一定相同.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丁香花婷婷 | 看黄大片app蝴蝶影院 | 97视频免费在线 | 午夜精品视频 | 99视频免费播放 | 五月天网站最新永久网址 | 青草国产视频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669 |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2018亚洲天堂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 天天摸天天看天天做天天爽 | 精品国产福利 | 色综合网站在线 | 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情日本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 |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伊人 | 久久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 | 激情综合网五月天 | 高清一级毛片免免费看 | 草草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不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9九九精品| 九七97影院理论片手机在线观看 | 久久精选 | 欧美视频a | 日本高清不卡网站免费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极品 | 我妻子的姐姐2 |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狠狠综合 |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 | 99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 丁香花在线高清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 午夜国产在线视频 | 久青草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