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景觀設計思考優選九篇

時間:2023-08-12 09:06:43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景觀設計思考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景觀設計思考

第1篇

關鍵詞:空間景觀;景觀設計;園林景觀;空間分隔

Abstract: in the limited land space, through the reasonable space space, such as design skill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patial landscape, this is landscape designer in the future landscape design of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is article to combine product surplus living area environment desig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effectively design space landscape, to meet the futur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train.

Keywords: space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Space space

中圖分類號:TU9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引言

從目前房地產發展的情況來看,隨著土地的進一步加劇緊缺,加上房價高企,尤其是在較多大城市房地產發展中產生一種趨勢,就是主要以小型樓盤為主。房地產的這種變化趨勢無疑給景觀設計師帶來了更大難度,其要求設計師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間上通過采取分隔等手法來實現空間的拓寬多變。顯然在有限空間基礎上充分發揮景觀特色,就必須采取合理的布局來豐富空間,這是值得探討的設計問題。本文將結合實例來對于空間景觀的構思進行深入分析。

2. 項目概況

本項目為寓品盈居園林設計,園林面積約2300平方米,其中游泳池占了530平方米,四米的消防車道也占去了不少空間,整個小區園林可設計的空間變得非常局限,再加上整個園林建于地下車庫頂板之上,荷載問題也是重點考慮的因素,因此最終可設計的花園空間很小,在如此細的空間設計出精致豐富多變的空間需要設計師花很多心思,這也是本小區園林設計的一個重點考慮問題。

3. 空間景觀的設計手法

空間設計是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內容,小區園林景觀空間設計要從實際出發,針對本住宅小區土地空間有限居住小區景觀特點,為了有效地凸顯出小區園林景觀的多變性以及豐富空間,根據小區空間原有狀態,采用多種空間組織手法,充分利用空間擴大綠化面積,盡量滿足小區居民的各種需要,提高小區居民的人居環境。通過結合實踐,筆者分析小區園林景觀設計可適宜采取以下設計手法來豐富園林景觀空間。

3.1景觀空間的分割設計

居住小區園林景觀同居民的日常生活關系密切,更具有功能性和實用性。為了豐富小區園林景觀空間的組織首先通過采取分割與滲透的手法。進行景觀空間的分割設計要滿足居民在綠地中活動時的感受和需求。當人處于靜止狀態時,空間中封閉部分給人以隱蔽、寧靜、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而對于開敞部分能增加人們交往的生活氣息。當人在流動時,分割的空間可起到抑制視線的作用。通過空間分割可創造人所需的空間尺度,豐富視覺景觀,形成遠、中、近多層次的空間深度,獲得園中園、景中景的效果。用墻體、綠籬和攀緣植物分割,

本項目中采取花架以及景墻來分割,能有效地拓寬空間,將有限的距離拉大,同時配以樹叢能增加空間層次。同時在本花園中的花架設計能使空間隔而不斷,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注意花架的尺度問題,花架設計過于粗壯則有堵塞感,過于纖細則反而起不到分割作用。

另外針對本項目平面空間非常有限,需要開拓立體空間,豎向空間產生視線的延伸主入口部分。為此本項目設計三面高低錯落弧形的造型水景墻,增強視覺的可延性,飾面用不同灰調的花崗石做細膩的變化,以石材表面處理的不同,色澤不同,厚度不用,以及相近的模數,營造出低調且多變藝術墻,景墻的周邊配合綠色的植物,充滿生氣。

3.2空間滲透設計

花園景觀空間的滲透與分割其實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滲透的分割將使得空間令人感到局促和壓抑,但通過景觀空間的滲透可有效地向相鄰空間的擴展、延伸,產生層次變化??臻g滲透手法主要是通過采取采取景墻設置分割物時,可利用花架等相互滲透。本小區就是巧用花架的設計,不但可分割空間,還能使兩側的景物互為因借,彼此襯托?;茉谶@里作為中景,使空間具有遠、中、近3個層次,產生空間延伸的效果,是利用“分、隔、擋、通”的園林藝術手法,挖掘住宅樓區土地潛力,以有效地擴大綠化面積,彌補綠化用地的不足的一種綠化形式。通過采取花架等設計打破了樓群“一字形”、“行列式”呆板布局,形成了幢幢有院、院院有景,景景相連的舒適、整潔、美麗、幽雅的生活空間,改變居住區的生態環境。 同時設計在休息平臺上的休閑亭充滿現代氣息,鋼材、木材、混凝土、花崗石融合在一起,與景墻形成呼應,構成和諧比例,從每個角落觀看都具有不同的風景,強化步移景換的感受,提升了環境的品質。

另外為了進一步增加小區花園空間的滲透效果,整個花園的綠化主要以高低錯落的花基為主,花基的飾面和景墻的材質采用同一個元素灰色基調,以不同的石材切割和表面處理作出無限的變化,使整個園林充滿細膩感。立面采用灰色的基調,地面則應用了溫暖的色調,以紅色,橘色,黃色組合成親切的地面色塊。

3.3水景設計

水景是小區花園景觀空間得到豐富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充分利用水景可有效地豐富的景觀空間。更高的層次還表現在對空間的建構,通過水景表現空間的本質。鑒于此,在居住區景觀空間設計中,應重點考慮到水景的靈活設計元素。通過水景在其中可以組織景觀序列、限定空間布局、聯系空間層次。

在本小區景觀空間設計上,通過采用水景對視線的引導作用,以聯系空間層次,展開空間序列。設計時充分利用水景墻中水的流動性和引導性,發揮水體對人的視覺美化作用,更能強化視覺的復雜變化的特點。通過采用水景墻的人工噴泉的流動性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在聯系和引導居住區景觀空間層次中起著重要作用。通過采用水景墻的水體來引導景觀,能使各個空間層次和院落組團相互貫通, 形成連續的景觀序列。同時要結合景觀中的節點處理, 強化景觀空間的可識別性。水體是活躍而又親和的景觀元素, 人本身又具有親水的天生, 所以利用水體來引導景觀空間可以避免生硬、牽強的感覺。水的流動會使人產生某種心理的期待, 順著水流行進, 觀看到不同的水景形態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這種期待感, 于是人們在美的享受中自然地從一個空間層次進入下一空間層次。

4. 小區園林景觀設計思考

通過對本小區園林空間景觀設計實例以及筆者對園林空間設計的思考,筆者認為要實現園林景觀在空間上變化萬千,這已經與傳統小區環境景觀產生了變化,這是未來園林設計發展的新理念。結合筆者實踐以及思考,對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凸顯性質作了分析:

(1)景觀空間設計的滲透性。針對目前房地產土地空間的逐漸有限性,加強小區花園的滲透性是未來園林設計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要獲得良好的景觀環境效果,首先要強調住宅區環境資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規劃時應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的自然環境,適當創造人工景觀,讓所有的住戶能均勻享受到。其次,要強化圍合功能強、形態各異、環境要素豐富、安全安靜的院落空間,達到歸屬領域良好的效果,從而創造溫馨、樸素、詳和的居家環境。

(2)景觀設計適宜強調文化性。崇尚歷史、崇尚文化是近來居住景觀設計的一大特點。開發商和設計師開始不再機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環境景觀,而在文化的大背景下,進行住宅區的規劃和策劃,通過建筑與環境藝術來表現歷史和文化的延續性。

(3)景觀設計適宜強調藝術性。在過去的景觀設計來看,住宅區的設計與建設時盛行過歐陸風情式的環境景觀。同時居民開始更加關注生活區周邊環境的舒適性。創造自然、舒適、親近、宜人的景觀空間是住宅區景觀設計的又一趨勢。

5. 結語

過上述園林設計手法分析可知,空間設計是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內容,小區園林景觀空間設計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小區空間原有狀態通過采用多種空間組織手法來豐富景觀空間。對景觀設計著眼于如何創造和優化空間,將有限的場地規劃出盡可能多樣的空間,給使用者視覺上、心理上豐富的感受,通過花園空間實現了從一個完全未充分利用的空間到住宅居住空間的完全拓展。

參考文獻:

[1] 林濤,張景禎.淺談現代住宅小區景觀空間園林設計[J].科技傳播,2011,28(09):118~119.

[2] 趙海燕,趙軍,聞玉輝.淺談園林景觀空間設計重點[J].價值工程,2011,27(01):31~33.

第2篇

關鍵字:精神需求;建筑景觀設計;思考

中圖分類號:P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居住水平和環境,我國大部分城市都進行了才城市規劃,將城市建筑和城市景觀進行有機的統一,把人文精神和建筑景觀設計相結合,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生活的質量,還可以打造自然和諧的現代建筑。

1建筑景觀設計

1.1 建筑景觀設計的概念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不斷的進步發展產生了建筑景觀這個詞,它包含了自然、社會、文化、藝術、科學以及現代科技的人文學科。狹義的意思地具體到某個地域及建筑本身環境的規劃設計,是具有空間和時間雙重性的創造活動。廣義地說從古至今人們有意識的改造所居住環境的活動都是設計。

一個國家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筑景觀,它是以改善人們生活的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進行設計的目的。人文思想就是以人為本,尊重人性,充分肯定人的精神和行為,遵從和維護人的基本價值。作為人類精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建筑景觀設計,應通過其空間、形體、色彩體現出一種高尚的人文價值和精神的創造,正是這種價值和精神才是優秀建筑景觀設計的真正魅力所在。

1.2建筑景觀設計的功能

在人與環境的相互接觸實現了建筑景觀的功能,啟發和約束對人們的意識行為。因此,建筑景觀設計是人類的精神產物,強調的是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在設計時應當按照人類的精神需求去設計。同時建筑景觀設計不能脫離人們的生活而獨立存在。按照各種空間構建和組合,結合設計師對空間背景的認知完成建筑功能的實現。建筑景觀設計必須符合實地要求,必須是合理且行之有效的。

1.3 建筑景觀的作用

現代城市建筑景觀一般具有一定的隱喻作用和歷史符號的作用,是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一種載體。比如.故宮就是我們對明清社會精神寄托的載體,是那個時代的符號。它都不僅是建筑景觀那么簡單,它代表著朝廷.代表著天子,代表著國家,代表著天地。

在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東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創造出了大量新的文化意境.則需要更多的建筑景觀去承載,一個建筑景觀設計的新時代即將到來。

2 如何創造適宜的建筑景觀

2.1建筑景觀應遵循的原則

作為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方面,在進設計和改造建筑景觀時,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是自然的法則,這是建筑景觀設計中的首要原則。主要是把握與改造建筑景觀的選址、場地及地貌、地形的各方面的特點。自然的環境是人類的生存基礎,人居環境的改變是受到自然狀況的改變所影響的,建筑景觀的設計重點是充分地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從而為人們的居住環境創造出一片美好天地,所以在這方面的發掘和研究我們應該加大力度,總結出優秀的思想和經驗,為現代建筑景觀的規劃設計提供一個現代化的理論體系。

(2)建筑景觀的視覺要求及空間排序的合理性。在空間排序中,我們要合理協調好公共區域和私密空間之間的關系,合理的構筑空間形式??梢云鸬奖幼o、實用、宜人的功能就是理想的建筑景觀,可以滿足使用功能的多樣性,更還要背負著行為導向和視覺心理的各種作用。所構筑的空間得體現出高尚的視覺和美學觀念,合理的建筑景觀設計也要符合視覺美學的規律。

(3)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滿足現代人類的精神需要,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延續由建筑景觀擔負著,它承載著歷史的精神和人類的文明。因此,在設計建筑景觀上要把建筑景觀的精神和功能作用合理的發揮,達到公眾能夠接受的水平,為城市創造出一個滿足現代人對生活水平的高質量要求的環境。每個地區的文化和生活水平都是不斷發展的,它們通過建筑景觀體現出來,可以體現出地域的文明和發展狀況。光怪陸離的形式、紊亂的功能只能使人們的正常視覺受到干擾,使人們居住環境的和諧被打破,對人類的生活沒有一點好處,和建筑景觀的雷同和盲目規劃,往往會引起人們的反感,導致建筑景觀的功能被改變。為了滿足當今社會的多元化發展的需求,建筑景觀更應該成為人們的精神需求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

2.2設計師的素質在建筑景觀中的起到關鍵作用。建筑景觀的構成和工藝,空間形態的表現與建筑景觀的藝術思想息息相關。人在改變環境的同時也被環境所改變,兩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個成功的建筑景觀,還可以提高、凈化、改善公眾的靈魂,更好地體現建筑景觀的功能。建筑景觀的亙古不變的原則就是把藝術、科學與自然法則相結合,使之融為一體。建筑景觀設計不僅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藝術,通過視覺質量可以加強其藝術的表現。此外,科學的構造能夠把建筑景觀的藝術感染力充分發揮出來,更有利于視覺的表現。只有科學地把握空間排序、機械體系結構和合理組團,才可以在精神上和物質上滿足人們的需求。近幾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有著驚人的發展速度,大量的各種新型材料被廣泛的使用在建筑景觀設計中。人們受到新材料和新技術的蠱惑,盲目而大量的使用新型材料和技術,忽略了人們對居環境的各種需求和藝術設計的美學,使得大量具有破壞性的建筑景觀被建造出來,它們不能和周圍的空間構成一個和諧而又完整的組合,也沒有明確的特征取向.導致環境遭到破壞,還大大的浪費了資源。

設計師的素質已成為建筑景觀設計中的關鍵因素.隨著時代的進步,僅靠單純的技術觀點是無法保障在建筑景觀發展中的顯著地位,主要的原因是建筑景觀設計的過程日益復雜,而且專業性提高。每一個建筑景觀設計師都應該懂得如何處理材料與設計美學的關系,設計師應當系統的去了解,充分利用材料來表達設計中的美學效果,建筑景觀設計的前提是把握好設計中的材料的使用。建筑景觀的設計是一個多元化時代,滿足人們居住環境和對視覺質量的要求是建筑景觀的本質,建筑景觀的是要建立在合理的使用和設計上。

2.3 加大建筑景觀的保護政策和標準。目前我國在建筑方面的發展是在不斷上升當中,各個地方和城市在建筑景觀方面的建設也是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我國應當出臺一個對現存景觀的保護政策和標準,完善這方面的法律體系,通過法律制度對建筑景觀的保護進行規范化。

對于每個來說優秀的建筑景觀代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常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學術方面有著和高的參考價值,它是人們在生產與生活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在當今社會上,人們依然缺乏對歷史建筑景觀保護的觀念,一些歷史建筑景觀逐漸破敗,我國許多古代的獨特的建筑景觀形式已經破損嚴重,而在對歷史建筑景觀的修復之中則使其失去了其本來的風格面貌.因此我國的文物部門也應當加大我國古代的建筑景觀,以防造成歷史的缺憾,保護好這些景觀是我們對歷史和后人負責任的態度,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每個景觀都有著自己的各種建造技法和獨特歷史意義,加強對建造技法的整理和研究可以對文化起到保護作用,也是弘揚我國的民族文化。所以對建筑景觀保護的意義,不僅是精神的,同時也是物質上的,把兩者有機的結合,傳承民族文化和歷史是我國人民義不容辭的,它有助于我國的文化與民族精神可以一直屹立在世界當中,處于不敗的地位。

3 結束語

建筑景觀設計是一門古老而科學的設計藝術,把現代在建筑景觀的造詣和繼承古代的建造方法進行結合,制定出符合當代人們的各方面需求的技術,完善和發展建筑景觀的劃設計,創造出有利于人們居住的環境,并把建筑景觀和社會文化的和諧發展相結合,推動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把目前的生活水平提高到另一個檔次上。

參考文獻:

[1]周虹冰 胡玲.建筑的人文精神尋思.高等建筑教育.2005(09)

[2] 陳燁.城市景觀的生成與轉換[J].東南人學,2005(02)

[3]袁毅.淺析建筑景觀設計中人文思想的體現[J].山西建筑.2008(09)

第3篇

【關鍵詞】橋梁 景觀 設計

中圖分類號:K928.7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橋梁景觀的特點

1、橋梁景觀兼具橋梁功能與觀賞特征

橋梁景觀是橋梁功能、技術、經濟與美觀融合的體整體,共同作用,美寓其中。橋梁主要用于交通負荷、跨越障礙。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橋首先要符合此要求。如果是一座不堪使用的危橋,搖搖欲墜,也就沒有什么美可談了。因此,橋梁結構的造型應表現出有力量、穩定、連續和有跨越能力等等,以顯示功能的保證性。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們的美感。對于不同用途的橋梁。如園林、城市、公路、鐵路橋梁等,或同一用途而其所在環境條件不同時,其結構及各項附屬設施的造型都應準確鮮明地表現出符合使用要求,并能恰如其分。這也就是一種美的因素。就所有橋梁而論,交通使用功能要求和鑒賞要求在其重要性上,并不是等量齊觀的。它隨著建橋目的和建橋環境等因素而有所差異,并通過造型表現出來為人們所理解.如荒漠原野上的公路橋和繁華城市中的園林橋應當各自“量體裁衣 地選擇適合的型式。

2、橋梁景觀具有時代性

不同時代的橋梁景觀,反映了不同的時代特征。每個時代的橋梁造型,都是時代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的體現,是時代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體現的結果。在橋梁的建設中,時代潮流往往寓于其中.特別是橋梁結構技術的科技特征及結構技術的不斷更新,使橋梁景觀產生深刻時代烙印。如50年代的木橋,60~70年代的拱橋,90年代的斜拉橋,20世紀末的懸索橋和立交橋等等,這些橋梁結構技術的科技特征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3、橋梁景觀具有地域性

橋梁所跨之處的地理、地貌或城市空間環境均有其特指性,與特指的周邊空間環境的配合使橋梁景觀有機地溶于環境,也使為人熟知的環境空間與有發展寓意的橋梁景觀間蘊生出具有地方性的景觀伴生。橋梁與城市的伴生使其復合景觀成為標榜城市獨特性、唯一性的象征。同時也是橋梁景觀地域性的表現。

三、我國橋梁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橋梁景觀領域雖說有了可觀的進步,但是還存在很多問題與誤區:

1、橋梁景觀的“包裝式”設計

現在在橋梁設計業內存在一種普遍的觀念,認為景觀設計僅僅是橋梁設計里的后續過程,是在橋梁建設完成后對其進行“包裝”,這是一種將橋梁設計與橋梁景觀設計脫離開來的“錯誤”做法。這種做法常常是在已經建好的橋梁上強加裝飾,為了美觀而美觀,這種做法只是表面上的處理,十分不得體。橋梁設計者應當在橋梁設計之初便把景觀因素考慮進去,在進行橋位勘測時應對其周圍的地質、地貌、建筑物與自然環境進行仔細考察,使橋梁的結構樣貌與之相協調;同時還應從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角度出發,從景觀的高度提出橋型方案。

2、“偽橋型”現象頗為嚴重

有些部門過于追求“時代風尚”,再加上很多橋梁設計者對橋梁景觀的理解存在誤區,過于追求形式上效果,設計出了很多形式與結構不符,甚至是“四不像”的橋梁。例如在拱橋上附加梁板結構,在梁橋上附加索塔等等,這些都嚴重違背了橋梁設計的原則與規律。

3、橋梁景觀中“力”與“美”不協調

所謂“力”與“美”不協調就是只橋梁結構設計師和建筑師在橋梁景觀設計中都過于極端。結構設計師過于追求結構安全,缺乏藝術上的知識,認為“功能決定形式”,在進行橋梁設計時只考慮結構上是否滿足要求,認為結構合理的東西就是美的。這樣就導致設計出來的橋梁,其各部分的結構尺寸過大,比列嚴重失調,與環境不協調等等。而建筑師大多都是藝術家,他們過于追求藝術上的靈感與創作,而忽視了結構上的基本要求。他們往往只注重線條上的美觀,而不考慮其是否符合自然規律、結構安全上的要求以及經濟因素,這也使得建筑師的構思難以實現,在橋梁景觀設計中很難發揮作用。

四、橋梁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

1、保證橋梁使用功能要求的原則

景觀建設項目不能影響橋梁的交通功能;不能侵入通航凈空限界而影響通航;夜景等照明亮度不能影響行車。

2、質量安全第一的原則

一方面,以橋梁受力為主體的藝術造型美學設計應不降低結構承載力、結構剛度、結構穩定性和結構使用壽命,在此范圍內,景觀設計應服從結構設計。另一方面,以橋梁結構作為載體的景觀建設項目,如夜景燈飾、涂裝等,不會影響結構受力和工程質量,不該受結構設計的限制,以充分發揮景觀的美學效應為主旨。

3、融于自然的原則

任何時代,人們都稱贊自然和諧美。橋梁結構形式要與自然環境相配合、相協調;要與周圍環境和整個城市融為一體,成為獨具特色的建筑藝術品。

4、環境保護與環境建設的原則

橋梁作為一種巨大的人工建筑物,必然會對大地的景觀環境產生巨大影響。橋梁的建設會放大大地景觀的人工干擾,其進程具有不可逆性。橋梁景觀建設應維護環境生態平衡,保護珍稀動物和橋址處特有的地質風貌,杜絕聲、光、電對環境的污染。

5、尊重民風、民俗的原則

選擇橋梁構造物涂裝色彩時,不但要考慮與周圍環境、橋梁造型相協調,還要充分考慮該地區的民風、民俗,使之與民風、民俗相和諧。

五、如何做好橋梁景觀設計

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應對公路沿線環境進行調查,了解公路沿線的環保要求,人文、地形、地物特點,天然資源、旅游資源及開發前景,擬定橋梁景觀設計大綱。

在初步設計階段,對橋址進行分析,深化公路沿線環境調查,列出環境調查項目和具體要求,把橋梁放到自然環境中去,確定設計目標和基調。設計內容包括橋型方案的比選及效果圖,墩、塔藝術造型及效果圖,防撞護欄藝術造型及效果圖,色彩、涂裝設計及效果圖,燈飾設計及效果圖,周邊環境設計及效果圖,景觀資源開發利用等,并對方案進行評審、論證和優選。

在施工圖設計階段,應在自然環境中看橋梁,細化設計,把設計分解成結構藝術造型設計、涂裝色彩設計、燈飾夜景設計、進出口標志和雕像景觀設計、橋位周邊景觀設計等,綜合考慮工程內的主橋、輔橋、引橋、引道、接線、邊坡等是否和諧,在滿足力學要求的情況下,弘揚美學,創造多樣統一、比例協調、均衡穩重、韻律優美的具有特定含義的整體概念,使橋梁景觀與周圍景觀“和諧”、“互補”、“增強”、“保護”、“偎依”,綜合體現工程美學、環境美學、人文地理、民族心理、歷史文化傳統、民族經濟等的相互關聯。橋與自然景觀、社會景觀、歷史文化景觀是否和諧,隨時研究如何減少不和諧的因素,并加以修正。真正做到如伊滕學先生所說:“橋能滿足人們到達彼岸的心理希望,同時也是印象深刻的標志性建筑,并且常常成為審美的對象和文化遺產?!?/p>

結論

目前,我國橋梁建設的技術水平正處在高速發展期,在這種情況下,對橋梁的景觀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橋梁景觀設計是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條件下對橋梁環境品質提出的更高要求,究其實質則是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所引發的精神追求。因此將橋梁景觀的建設作為一種反映城市特色、體現地域文化、展示時代風貌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加以倡導與推崇,這為橋梁景觀設計提供了廣闊空間,同時也對橋梁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橋梁設計部門應加強景觀方面的人才與技術準備,一則為順應時代潮流,另外也是為與國際接軌使我們的橋梁設計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城市建設;濱水景觀;人文形象;設計趨勢

人類文明的起源離不開水,近代城市大多數是沿河分布、依水系走向而建,江河湖海孕育了獨有的城市地域景觀文化。隨著城市建設的逐步推進,作為城市公共形象重要組成部分的濱水景觀設計,理應受到相關設計規劃部門的重視。如何打造具有區位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城市濱水景觀,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是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城市濱水景觀概述

城市濱水景觀指的是與湖泊、河流、海洋等水域相連接的特定空間地段呈現出來的有別于其他地域的景色。城市濱水景觀需要對自然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將人工造景和生態自然景觀有機融合,實現開闊的自然空間對城市布局和城市環境的有效調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從而達到城市布局的合理化和生態化。

城市濱水景觀包括人造景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三大類型。首先,城市濱水人造景觀借鑒了現代水利工程技術的相關標準,打造出一系列既滿足防汛抗洪要求、又具有觀賞價值的生態水利化景觀。其次,城市濱水自然景觀是臨近水域的基礎性景觀,以沿岸景觀和水面景觀為代表,建設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保護,最大限度維護生態環境的原貌。最后,城市濱水人文景觀指的是在毗鄰水域的空間地段,由人類活動構成的景觀,具體包括當地的風俗習慣、歷史文化或建立在人文基礎上的景觀設計作品等。

二、城市濱水景觀設計過程中應該遵循的相關原則

(一)因地制宜原則

現代濱水景觀設計應該首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在不破壞生態系統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高低緩急和周邊環境,預留一定的空間進行改造,并在其基礎上進行微調,盡量保持原有面貌的完整性。濱水景觀設計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最大程度地融入自然,既兼顧了空間發展,又做到了因地制宜。

(二)適度開發原則

無論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如何,其歷史文化存留的痕跡都不應該被忽視。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更要注重對傳統文化遺跡的保護。在濱水景觀的設計規劃中,要最大程度地保留體現當地歷史風貌的人文景觀遺址,對濱水區域的開發要遵循適度原則,為當地文化傳承提供支撐。

(三)本土化原則

濱水景觀設計還應該遵循本土化原則,不要盲目效仿其他城市的成功經驗,而應該在尊重本地文化的情況下,合理利用本地自然資源,順應本土風俗、氣候、人文特征,打造獨具地方特色的濱水景觀。

三、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景觀小品設計的地域化趨勢

景觀小品是濱水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設計中注重地域文化的植入,可以直觀地反映出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和形象特征,呈現原生態的生活面貌,折射出濱水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具體來說,雕塑題材的選擇要符合當地的風土人情,植物造景應該盡量選用適宜本地氣候的地帶性樹種,橋堤景觀的設計要順應南北地域的差異,主題廣場的建設要充分體現當地的民俗風土人情和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等等。

(二)城市濱水區域的生態化趨勢

城市濱水區域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保護原生態自然環境的重要性。首先,水體護岸設計應該充分遵循水體沿岸的自然狀態,運用原有的生態材料,建造自然化的生態河堤,盡量保持水體沿岸的原貌。其次,河道形態的設計應該模擬自然河道的狀態,盡量采用復式斷面或者雙層河道斷面,一方面拉近水岸和水面的距離,向自然靠攏,促進相關河岸景觀在豐水期和枯水期都能正常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實現了休閑娛樂功能和汛期排洪功能的雙管齊下。最后,應該最大限度地保留城市水體和濕地,將水體景觀和水質更新有機結合在一起,實現城市給排水和自然降水之間的有效平衡,提升景觀排水泄洪的實用功能。

(三)空間設計和規劃的人文主義趨勢

1、濱水城市景觀的交通規劃

首先,濱水區域的交通規劃應該遵循便捷快速的基本原則,增建利于通行的行人過街通道,運用綠化帶實現對濱水區域和城市主體的有效隔離,既能有效防止車輛通行產生的尾氣對濱水景觀造成的破壞,又能提高步行者到達景觀區域的速度,保證了景觀區域的空間完整度。其次,濱水景觀的水上交通設計也是整個水面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注重水面和陸地連接點設置的通達程度,河堤內部的交通運輸也要與船只的停泊碼頭做好銜接,在保證水面交通安全的情況下,實現欣賞周遭景觀的最終目的。最后,在步行區域的規劃方面,不再拘泥于單純的地面載體,應該合理布局整體空間,修筑架空走廊或者臨水回廊等多樣化的步行道路,將水面、地面、半空等不同層次的平面有機結合為一個立體化的步行空間,使得觀景效果更富有層次感。

2、打造立體的親水性空間

親水空間的打造,著力體現了濱水景觀設計的人文主義關懷。在保證濱水景觀安全性的基礎上,現代設計已經越來越多地考慮如何拉近人與水體的距離,實現人與水資源的親密相處。親水性設計主要體現在河堤沿岸或濕地周圍的立體化處理上面,設計師往往通過對立體空間的合理布局,利用景觀節點打造復合岸線結構,或者就勢利用河堤岸線的高度差異營造空間層次分明的浮動臺階,便于人們近距離接觸濱水景觀,滿足人們的親水需求。

(四)設計元素的多樣化趨勢

1、與景觀照明結合的聲光設計

現代濱水景觀設計中大量植入景觀照明系統,從一定程度上延長了濱水景觀的鑒賞時間。除了考慮水體自然流動造成的聲音效果,更多時候,設計師們傾向于塑造一種隨環境改變的智能聲音控制體系,再配合河堤沿岸、水面的景觀照明,使得整個濱水景觀尤其是在夜晚呈現出一種立體動態的綜合性藝術效果。另外,音樂噴泉、水幕表演等運用先進科技進行控制的濱水景觀,更是將聲學和光學的合理利用發揮到了極致,營造了層次豐富、內容多樣的濱水自然景觀環境。

2、與景觀鑒賞相匹配的濱水區域建筑設計

相較于傳統單一打造水面景觀和沿岸風光的設計方案,現代濱水景觀設計更看重周遭建筑群體的整體布局是否與濱水區域景觀相匹配。在這一部分建筑的設計規劃上面,應該首先利用濱水的區位優勢,預留一定的鑒景平臺(如觀水走廊、視覺回廊等),對建筑高度實行區域劃分,營造良好的觀景空間。這樣一來,建筑群體的設計才能充分利用濱水區域的觀景優勢,實現人與水體的和諧共存。

四、結束語:

城市濱水景觀的總體設計與規劃涉及到美學、生態學、力學、環境藝術、風景園林等各個學科方面的知識,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高難度工作。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各城建、市政、水利等相關職能部門一定要加強協調合作,互相支持、互為補充,建設一個科學合理的城市濱水環境帶,促進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任留柱,秦芳芳.地域文化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6):77-80.

[2]張路紅,項遠.城市濱水景觀設計的實踐與思考[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8(6):677-681.

[3]丁珂.探討城市濱水景觀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21).

[4]呂娟.城市濱水景觀設計初探[J].中國水利,2009,(5):54-55.

第5篇

Abstract:Roof garden,as a new method to increase the forestation of the city, has many advantages in the aspect of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providing better living and rest places for people. The thesis begins with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roof garden, through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some questions which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during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roof garden have been put forward.

關鍵詞:屋頂花園;綠化種植;技術

Key words:roof garden;forestation;technoloty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04-0151-01

1 屋頂花園設計原則

屋頂花園的設計和建造需要巧妙利用主體建筑物的屋頂、平臺、陽臺、窗臺、女兒墻和墻面等開辟綠化場地,并使之有園林藝術的感染力??偨Y設計屋頂花園的幾個原則如下:

1.1 實用是屋頂花園的造園目的。衡量一座屋頂花園的好壞,除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外,綠化覆蓋率指標必須保證在50%至70%,以發揮綠化的生態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1.2 精美是屋頂花園的特色。屋頂花園要為人們提供優美的游憩環境,因此,它應比露地花園建造得更精美。景物配置、植物選配均應是當地的精品。由于場地窄小,道路迂回,屋頂上的游人路線、建筑小品的位置和尺度,更應仔細推敲,既要與主體建筑物及周圍大環境保持協調一致,又要有獨特的園林風格。

1.3 安全是屋頂花園的保證。建筑物能安全地承受屋頂花園所加的荷重,如:植物土壤和其他設施的重量。此外,屋頂的防水也要注意。屋頂花園的造園過程是在已完成的屋頂防水層上進行,園林小品、土木工程施工和經常的種植耕種作業,極易造成破壞,使屋頂漏水,引起極大的經濟損失。另外,屋頂上建造花園必須設有牢固的防護措施,以防人或物落下。

2 屋頂花園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2.1 荷載問題是前提。屋頂花園中各項園林工程的荷載均要換算為每平方米的等效均布荷載,然后再與花園的荷載相比,精確計算,確?;▓@順利建造。屋頂應采用整體澆筑或預制裝配的鋼筋混凝土屋面板作結構層,有條件者,可用隔熱防滲透水材料制成的“生態屋頂塊”。一般情況下,要求提供350千克/平方米以上的外加荷載能力。同時在具體設計中,除考慮屋面靜荷載外,還應考慮非固定設施、人員數量流動、外加自然力等因素。為了減輕荷載,應將亭、廊、花壇、水池、假山等重量較大的景點設計在承重結構或跨度較小的位置上,同時盡量選擇人造土、泥炭土、腐殖土等輕型材料。屋頂綠化的形式應考慮房屋結構,設計時以屋頂允許承載重量為依據。必須做到:屋頂允許承載重量>一定厚度種植層最大濕度重量+一定厚度排水物質重量+植物重量+其它物質重量。在了解好這些之后,就應根據屋頂實際承重能力,設計不同功能的屋頂花園。

2.2 防水排水是關鍵。保證種植屋面上的植物既能培育生長,又要防水和排除積水,做到不滲不漏,才能滿足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因此,防水排水問題是解決好荷載問題之后最重要的問題了。

2.2.1在空間設計方面,可以考慮運用新型架空技術,徹底克服傳統屋頂花園與樓頂接觸造成的頂層含水、根系破壞等結構性缺陷。

2.2.2選擇良好的防水材料,采用新型保溫隔熱技術,運用新型輕質施工材料,徹底避免傳統屋頂花園施工中所造成的屋頂荷載增大誘發建筑質量問題的危險。運用新型反滲過濾技術,徹底克服傳統屋頂花園的水土流失、營養流失,做到一次培土,長久使用。

2.3 種植土的選擇是重點。種植介質是屋面種植的植物賴以生長的土壤層。由于屋頂承重所限,要求所選用的種植介質應具有自重輕、不板結、保水保肥、適宜植物培育生長、施工簡便和經濟環保等性能。一般可選用種植土、草炭、膨脹蛭石、膨脹珍珠巖、細砂和經過發酵處理的動物糞便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泥炭可作為主要的栽培基質,它的容重很小,一般干重在0.2~0.3g/cm2間,而普通土壤的容重是1.25~1.75g/cm3,濕重約在1.9~2.1g/cm3間。由此可以推算出泥炭在干重時是普通土壤重量的18%~20%,而濕重是普通土壤重的33%,建造屋頂花園如果100%用泥炭,則可減輕2/3~3/4的重量。當然,建造屋頂花園不可能全用泥炭,一則全用泥炭相對成本偏高,二則全用泥炭的最大缺陷是抗風固根力不夠強,因此在實際使用中一般采用在二份普通土中滲入一份泥炭做成混合土來建造屋頂花園,或者還可加入適量的糠灰。這樣不僅可減輕土基重量的25%~30%,而且也改善了土基的透氣性和土基的養分,所以說,泥炭是建造屋頂花園的理想材料。種植層的厚度一般依據種植物的種類而定:草本15~30cm,花卉小灌木30~45cm,大灌木45~60cm,淺根喬木60~90cm,深根喬木90~150cm。

2.4 植物配置要精品。屋頂花園時應注意一個問題――負荷量有限,適宜種植一些低矮的灌木、花卉和草坪。屋頂花園比較高,風力比較大,土層薄、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濕度小、水份小,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喜光,耐寒、耐熱、耐旱、耐瘠,生命力旺盛的花草樹木。最好是灌木、盆景、草皮之類的植物,總之使用須根較多的樹種,水平根系發達,能適應土層淺薄的要求,盡量少使用高大有主根的喬木,若要使用大的喬木最好種植在木桶或木箱等容器中并放在承重柱和主墻所在的位置上,不要在屋面板上。還應該注意的就是屋頂的種植土是采用輕質的,再加上屋頂較高,高大喬木的抗風能力明顯弱于地面上的,因此,要采取加固措施以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長,可以使用無土栽培的草坪,帶芳香和彩色的植物應用,還應注意屋頂的喬木較少灌木和草本花卉較多,所以設計時特別要做到樹木花草高矮疏密錯落有致、色彩搭配和諧合理。

3 結束語

屋頂花園使屋頂的自然生態環境與城市總體生態環境融為一體,城市文明延續與生活環境文化融合,改善日趨惡化的人類生存環境空間。相信通過投資方、設計方、建設方的不斷努力,將城市屋頂花園很好地加以利用和推廣,形成城市的空中綠化系統,對城市環境的改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參考文獻:

[1]趙定國.屋頂綠化及輕型平屋頂綠化技術[J].中國建筑防水,2004(4).

[2]弗朗西斯科 阿森西奧 切沃.商務園林與屋頂花園[M].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3]譚琦.屋頂、墻面綠化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第6篇

關鍵詞: 屋頂花園;景觀設計;立意布局;問題思考

中圖分類號:P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動著我國建筑行業的高速發展,然而也為城市生態環境造成一些不良影響,如空氣污染、交通堵塞、噪聲、溫室效應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城市居民衣食住行的生存環境。為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在盡可能地節約用地的基礎上,立體式的屋頂花園景觀就被人們在住宅小區、公共設施、停車庫等區域推廣應用,借以滿足人們生活和觀賞的目的。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是在現代建筑技術和綠化技術有機結合的基礎上,體現出景觀所蘊含的意境美,合理而精巧地應用城市建筑的屋頂、平臺、陽臺、窗臺、墻面等設施,在其表面實施綠化設計,充分發揮園林藝術的應用性和觀賞性。

1.在對屋頂花園進行設計時應堅持的原則

1.1經濟實用

判斷一座屋頂花園是否滿足經濟實用的原則,就要在確保其正常使用功能的先決條件下,必須保證其綠化率處在0.5到0.7范圍內,以便提升其體現的多方效益。

1.2精致美觀

屋頂花園景觀的設計目標就是為人們打造一個良好生活環境,這就需要與一般的地面花園相比,其應更能發揮花園精致美觀特點,對配備的景物以及選擇的植物均屬于本地的特色。屋頂花園的設計普遍較小,具有路線曲折的特點,因此,應該注重對行人路徑、建筑小品等有關性能的設計,其所塑造的景觀整體不但能夠與周邊建筑合理地融合在一起,不會出現視覺方面的違和感,而且還具備自身的特色,形成個性鮮明的園林景觀風格。

1.3安全可靠

這種安全主要體現在所增設的屋頂花園景觀不會對建筑整體或者局部結構產生較大的荷載,以免超出結構所能承載范圍而導致不可逆的建筑結構損毀,為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留下安全隱患。同時,還應注重在設計屋頂花園時對屋頂防水設施的保護,由于植物的栽種、園林小品的建設過程都很有可能導致破壞屋頂的防水層。最后,屋頂花園應該有對應的防護裝置,避免出現人或者物體滑落的現象。

2.在屋頂花園景觀設計過程中的注意要點

2.1處理好屋頂花園帶給建筑結構的荷載問題

2.1.1荷載轉換

在開展建筑屋頂花園建筑施工時,將所遇到的每項荷載都轉換為在單位平方米所受到的等效均布荷載形式,經與花園的荷載做出比較,在詳細認真計算下,保證花園建設順利進行。

2.1.2 設計結構層

屋頂適宜選取整體澆筑或者預制裝配類型的鋼筋混凝土面板當做結構層,通常狀況下,應該保證超過350kg/的外加荷載能力,在充分了解屋頂花園實際設計狀況的基礎上,既要結合屋頂受到靜荷載作用,又要綜合分析不穩定設施、人員流動、自然條件等多個方面的影響。

2.1.3選用輕型材料

盡可能地把亭樓、廊道、花壇、水池等較重的設施布置在建筑主體承重地點或者跨度較小的位置,還要最好選用人造土、泥炭土、腐蝕土等重量較小的材料,借以降低建筑結構所受到的荷載,確保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對于建筑屋頂花園綠化模式的選擇應將房屋結構當做基礎,在設計過程中要把結構承受負載作為設計基礎。

2.2做好屋頂的排水工作

開展這項工作的目的就是確保屋頂花園中植物能夠保持成長良好的狀態,對屋頂排水系統進行精確合理的設計,力求達到不滲不漏的防水效果,真正體現建筑使用功能和屋頂花園的多方效益。

2.2.1采取新型架空技術

對于屋頂花園結構空間的設計,采取先進的架空技術,有效解決了由屋頂花園與建筑樓頂接觸而引起的頂層含水問題,不會對花園植物根系或者頂層結構造成破壞。

2.2.2使用具有良好防水性能材料

通過新品種輕型施工材料以及先進隔熱保溫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規避原有屋頂花園施工引發的荷載增加對建筑結構質量不利影響問題。采用新近研發的反滲過濾技術手段,能夠有效解決屋頂花園水土流失、養分缺乏等問題,確保培土能夠長時間的應用。

2.3合理確定種植土

2.3.1種植土要求

在屋頂結構所能承重的范圍內,作為屋頂花園植物得以生長的土層,種植土要有以下特點:重量輕、不板結、不失水失肥、施工簡捷、經濟實用等等。通??梢圆捎貌萏?、蛭石、細砂、發酵過的動物糞便等多種材料,根據特定比例制成種植土。泥炭的干重通常在0.2到0.3cm3之間,被當做種植基質主要成分。因此,就可以根據實際狀況,合理調整泥炭與一般土壤的比例,使其具有一定抗風固根力的同時,還能盡可能地降低種植土重量。

2.3.2種植層厚度

根據所種植植物品種的不同,科學地確定屋頂花園種植層的厚度,例如,草本植物一般在15到30cm之間,花卉或者小型灌木保持在30到45cm以內,大灌木45到60cm,淺根喬木60到90cm等等。

2.4選配的植物要所屬精品,富有特色

在設計屋頂花園時,對于植物的選擇,首要考慮的因素是建筑屋頂承重量是有限的,因而就適合選用重量較輕的矮灌木、花卉或者草本植物。再加上屋頂花園通常所處位置較高、受到的風力較大、光照長、晝夜溫差大、相對濕度低、含水量少等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在配置植物的時候,應考慮那些好光、耐熱、抗寒、抗旱、抗貧瘠的植物,如灌木、盆景、草坪等。對于樹種的選擇,可以考慮須根較多、水平根系發到的樹木,借以符合種植層厚度較低的特點。此外,還應有一定的加固處理,來確保植物能夠正常生長,在對屋頂花園景觀進行設計時力求做到花草樹木高低疏密、錯落有致、色彩搭配科學合理。

3.屋頂花園景觀設計的立意布局

3.1立意

在對屋頂花園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先要考慮周邊的環境特征,在設計方案內容的風格、色彩、尺寸等多個方面要與周邊環境和諧一致,尤其不要忽視建筑功能的體現、整體特色、甲方要求等要素。對屋頂花園進行立意時,應該著重花園體現主體的烘托,表現出其特有的精神特質和思想內涵,在給人們帶來視覺享受的同時,還有獲得精神方面的感悟。

3.2布局

3.2.1自然式

這種方式采用自然手法對花園空間、設施、地形地物進行布局,其著重的是植物自然特征與建筑、色彩、環境的協調配合程度,所表現的內蘊就是色彩變換、層次分明的綜合景觀特色。

3.2.2 規則式

這種布局方式較為重視裝飾性的景觀效果,突出的是景觀動態與秩序的改變,在布局上形成規則的、層次的、交替的組合排列方式,使得屋頂空間景觀更為豐富,視野更為開闊。

3.2.3混合式

此種布局方式講究的是自然與規則的有機結合,使得景觀同時具備自然性和規則性,二者交相輝映而又自成一體,不過分追求景觀的連續效果,而更加突出對個性和細節的體現。

4.結論

綜上所述,城市的屋頂花園景觀能夠將自然環境與現代化的城市空間融合起來,保持城市生態文明的持續性,體現當前生活環境文化特征 ,對人們生存空間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我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有更多的屋頂花園呈現在城市中間,從而生成城市空中綠色花園系統。

參考文獻

[1]楊峰.地下建筑屋頂花園景觀設計[J].綠色科技,2012(3)

[2]史紅巖.屋頂花園的景觀設計[J].城市建筑, 2012(17)

[3]陳波.建筑與屋頂花園[J]. 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7(2)

第7篇

關鍵詞:園林綠化;景觀設計;思考

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園林綠化漸漸成為城市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對城市的投資環境、居住舒適度等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為城市園林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對城市園林綠化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不僅要達到凈化空氣、減少塵埃、吸收噪音等目的,還要通過景觀設計分割空間、美化園林環境。作為城市休閑場所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景觀要求具有較高的觀賞性、節能性以及科學性。通過科學選擇園林景觀植物保持城市生態平衡、促進城市綜合生態環境的建設。同時還要通過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提高城市綜合文化氛圍,為城市投資環境的改善、居住環境的改善奠定基礎。

1 園林中綠地的種植及設計

草坪的使用是園林綠化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膳c喬木、灌木、草本花卉組成多層次的綠化形式,形成綠蔭覆蓋,高低錯落,繁花似錦的優美景觀。草坪就是園林的底色,對園林中樹木、花卉、山石、建筑、道路、廣場等起到很好的襯托作用。園林植物中可用的草坪植物種類相當之多,在選用時要根據當地的地理條件和應用要求,選取適宜草種。而理想的草坪植物應具備以下條件:①繁殖容易。②生長迅速,形成草坪快。③一年之中保持葉色鮮綠的時間長。④耐修剪;⑤耐踐踏。⑥適應不良環境能力強,抗旱、抗澇、抗熱、耐寒、抗有害氣體、抗病蟲害,耐瘠薄、耐陰等。⑦株矮葉細,生長一致、葉色美觀;⑧多年生與雜草競爭能力強。

2 綠地種植中設計的要點

綠化帶與建筑物的安全距離。在種植樹木花草時,需要灌水施肥,必須與建筑物保持一定距離,鹽堿斑是建植園林綠地成敗的關鍵,也必須提出處理方案。對成片的鹽堿土要設計換 土或排水洗堿措施,否則難以建成良好的草坪綠地。重視現場勘測資料設計人員,必須隨時注意現場測量的有關數據,土壤分析化驗報告,并對每片綠地要建立起相應的檔案。將勘察資料、施工記錄和建植后養護管理措施均應建檔,以便出現問題后能及時處理。

3 園林路線的規化設計要點

3.1 園路設計必須主次分明,方向明確,必須很好地組織游賞的程序,按照使用功能,園路可以分為:主路、二級環路、散步小路、變態路。主路是通達全園各景區和主要景點的路,應簡潔、明確,主路必須盡可能布置成環狀,構成園路系統中的主環。主路寬度一般在4m~6m。二級環路是直達景區內的路,沿路風景變化細致、豐富。次路的寬度必須根據游人的數量及周圍的景物而定制。散步小路須分散于景區內,分布至全園的每個角落。小路一般寬度為1.2m~2m,最小寬度為0.9m。變態路主要是根據游賞時針對地形要求而改變的路,如步石、汀步、休息島、踏級、蹬道等。

3.2 園路設計常是曲折迂回的,這種變化也是有原因的,因地形地物或功能上的要求,可使園路在平面上有適當的曲折迂回,使其與景物自然融合、相得益彰,讓游人獲得舒適和美感。

3.3 園路與園路的交叉與分歧:兩條道路相交叉,可以正交成十字形,也可以斜交,但應使道路的中心線交叉在一點上,斜角道路的對頂角最好相等,以求得美觀;丁字形交叉多為外弧交接,并最好為直角或鈍角相接,不宜在凹入的部分交叉;應避免多條道路交于一點,以免使游人迷失方向;道路相交應在端頭處適當地擴大作成小廣場,以有利于交通,減少游人的過于擁擠。

3.4 園路在豎向設計上應起伏變化,符合下述要求:園路的豎向設計應緊密結合地形,減少土方工程量,保證路基穩定;路面應盡量不高出兩側的地面,使路隱現于地面、山巖或花草這中;園內道路應與城市道路有良好的銜接;在主干道上不宜設臺階等,要考慮行車的平順;豎向變化應組織地面水的排除,并保持地下管道有合理的埋置深度,一般園路應有0.3%~8%的縱坡和1.5%~3.0%的橫坡,以保證地面水的排除。

4 附屬工程設計

4.1 道牙與雨水井

須設計在路面的兩側,使路面與路肩起到銜接作用,可以保護路面,助于排水。道牙一般分立道牙、平道牙兩種形式;在園林中還可用磚、瓦、大卵石等嵌成各種花紋以裝飾路緣。在園林中用磚塊砌成,雨水井及井蓋外觀應適當美化,可修飾成塑石等裝飾物,且在道路縱坡度為0.4%~3.0%,雨水井的間距一般為50m~80m;為了保證濾柵的泄水能力,濾柵必須低于附近地面標高3cm~4cm為宜。

4.2 踏步與坡道

當地面坡度超過12°時應設置踏步,當地面的坡度超過20°時必須設置踏步,而當地面坡度≥35°時在踏步的一側應安裝扶手欄桿,當坡度達到60°時應做蹬道、攀梯。踏步每上升12~20級,需留出1~3m長的休息平臺可加放一條石凳,踏級無論是一步踏或多步踏,踏面間隔應以步幅舒適為宜,一般踏面寬為28~38cm,舉步高10~16.5cm;如舉步高小于10cm時,在室外空間行人容易忽視,存在潛在的危險性,舉步高大于16.5cm時,對于老人行走則較吃力。在一組踏步階的高度應是一樣的,因為變化的臺階使人們在行走時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落腳點,從而增加行走的負擔。一般踏步的數量最少應為2~3級,如果只有1級而又沒有特殊標記時,容易被人忽視而發生危險。踏面應有1%的坡度,以利于排水、防滑;踏板突出于豎板的寬度不應超過2.5m;臺階的材料可選用石材、圓木、混凝土仿木紋等。

在游園的主要通道上,應設計坡道,以便于老人、兒童及殘疾人的車輛行駛。坡道的寬度最小為lm,坡度應≤5°,最長距離為9m,坡道盡頭應設1.1m的水平面,以便回車。

5 園路小品的設計

5.1 果皮箱與園椅的擺放

果皮箱應設在路邊、休憩區內、購物區等附近,果皮箱不可放在草坪上,距離宜為50~70m,與建筑物的門、窗相距應大于10m,并與園椅保持適當距離。園椅且根據使用性質的不同,放在路邊、水邊、廣場和各種休憩區的固定位置上。園椅的設置數量,大公園應每100位游客設20~30個座位,小公園為每100位游客設10~15個座位。為了保持安靜和互不干擾的環境,座椅間距一般要保持8~10m以上的距離,或利用地形、植物、山石等適當分隔空間,創造一些相對獨立的小環境,以適應游人的需要。

5.2 噴泉

水可以濕潤周圍的空氣,降低空氣溫度,并能產生大量的負氧離子,因此在廣場、庭院里或休息活動區應設計一個小噴泉來改善周圍的氣候。噴泉由噴水池、給水系統、排水系統、噴泉設備、循環系統、控制系統組成。常用的噴泉噴頭有單射程 的牽?;ㄐ?、涌泉型、半球型、重瓣花型、旋轉型、噴霧型、孔雀型、蒲公英型、吸力型等。

5.3 園燈

園燈的布置,在公園入口,開闊的廣場,應選擇發光效果高的直射光源。燈桿的高度一般為5~10m。燈桿間距為35~40m。在園路兩旁的燈要求照度均勻;由于樹木的遮擋,燈不宜懸掛過高,一般為4~6m。燈桿間距為35~60m。如為單桿頂燈,則懸掛高度為2.5~3m。燈桿間距為20~25m。在道路交叉口或空間的轉折處,須設指示園燈。在踏步、草坪、小溪邊可設置地燈。且園燈的照度標準,應為2~41x(勒克斯),這樣人的視覺辨別能力較強。照度標準的選擇也和路面的反光性、路燈懸吊的方式及高度有關。

參考文獻:

[1] 鄒勇.對城市園林綠化的思考[J].中國科技博覽.2010,(31).

第8篇

關鍵詞:園林景觀 設計分析 思考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且涉及很多內容。據調查發現,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北方部分地區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存在一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園林景觀價值的體現。為此,筆者結合多年園林景觀設計經驗,談談有關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一些看法。

一、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原則

1.以人為本原則

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應遵守以人為本設計原則,使園林景觀更好的為人們的生活服務。一方面設計時應進行綜合的分析,通過科學的論證,從人們的需求出發準確把握每個設計細節,爭取營造清新、優雅、舒適的居住環境。另一方面,設計時不僅從美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而且注重實用方面的考慮,要求對空間進行合理的布局,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傊瑢⒁匀藶楸驹O計原則融入到園林景觀設計的各個環節中,能夠在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要求的同時,促進居住區穩定、健康、長遠的發展。

2.科學布局原則

所謂科學布局原則,指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時一方面應保證其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不能給人視覺上的沖突,從而體現園林景觀的美。另一方面,設計時應突出層次感、立體感,充分利用空間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布局,使園林景觀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在提高園林景觀葉面指數的同時,提高空間利用率。

3.因地制宜原則

不同地區的居住區園林景觀有著各自的特點,因此,為保證設計出的園林景觀符合當地特點,設計時應遵守因地制宜原則,即依據當地的地形地貌,選擇生活習性和生長規律適宜當地自然條件的植物,既要保證設計出的景觀效果美觀度達到預期目標,又要盡最大程度的發揮其社會效益。

二、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現狀分析

通過研究發現,北方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居住區園林景觀的作用的充分發揮。接下來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匯總和逐一分析。

1.居住區植物布局合理性不足

居住區植物布局合理性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臨近街道的位置沒有種植一些降噪、吸煙能力強的植物。很多地區種植的植物僅停留在綠化功能上,即,表面上郁郁蔥蔥的,但吸煙、降噪功能非常之差,各種車輛頻繁來往給人們的居住造成較大干擾;其次,居住區內受各種因素影響,種植的植物在調節氣候方面作用欠佳,在營造良好居住氛圍上有待加強。

2.栽種的植物種類比較單一

調查發現,北方一些地區居住園林景觀設計時,處于經濟因素考慮多選擇比較廉價的植物,一方面無法充分體現出景觀之美,另一方面由于樹種單一,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作用非常有限。另外,部分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時,將重點放在了草坪的種植上,忽略了設計的層次性,最終無論在降噪防塵上,還是美化環境上遠遠達不到人們居住要求。

3.居住區園林景觀功能缺乏

設計居住區園林景觀時,很多地區僅僅停留美觀的營造上,缺乏對園林景觀功能的考慮,即,設計的園林景觀在色彩的搭配上,以及空間的利用上均比較合理,但功能比較欠缺。例如,設計的園林景觀不能達到良好的防塵、抗噪效果,或者無法與現存的娛樂基礎設施相協調等。上述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園林景觀社會與經濟效益的充分發揮。

三、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對策

針對我國北方絕大多數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設計單位應在遵守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原則的基礎上,不斷研究和分析解決現有問題的對策,以改善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水平與質量。

1.認真規劃,合理布局

實踐證明,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質量,會給園林景觀質量,及后期功能的發揮造成直接影響,因此設計人員時設計人員應進行實地的考察,明確不同地形地貌情況,并結合規劃要求進行設計。首先,設計居住區園林景觀時,要求結合居住區面積大小及地勢狀況進行認真規劃,合理布局,尤其在面臨交通要道的一側,為防止過往車輛影響人們的休息生活,應注重種植一些高大,防塵、降噪性能較強的植物;其次,居住區內景觀的設計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即,合理搭配不同樹種,一方面既要保證不同的季節能夠形成不同的景觀,例如,對天津地區來講,可種植火炬樹、合歡等。另一方面認真考慮不同樹種優化環境能力的大小,進行合理搭配,以實現凈化空氣,營造良好環境的目的,例如,可種植女貞、復葉槭、國槐等樹種,為人們的居住營造自然、和諧的環境。

2.避免單調,增加樹種

日常生活中,人們接觸居住區園林景觀比較頻繁,因此,為防止樹種單一造成的觀賞性不高問題,設計人員設計景觀時應多加避免。例如,設計時應結合預算情況,適當增加栽種樹種,既要栽種高大挺拔的喬木樹種,又要注重灌木的栽種。而且,還應栽種合適面積的草坪等。栽種喬木時可搭配種植落葉喬木和常青喬木,這樣即便在冬季也能呈現郁郁蔥蔥的景象。例如,天津可種植的落葉喬木有:白蠟、國槐、欒樹、臭椿等,可種植的常青喬木包括:北美香柏、華山松、雪松、白桿等。兩種樹種搭配起來,即便寒冷的冬天到來,也不會感覺園林景觀的凄涼和單調。另外,如居住環境濕度比較大,可種植具有較強調濕性能的樹種;如平時刮風機率較高可種植抗風能力的樹種等;??傊ㄟ^增加不同樹種,構建不同的園林景觀,最終實現改善人們居住環境的目的。

3.注重功能,提高質量

進行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時,不能僅停留在營造優美的外在景觀上,而且還應加強對景觀功能的考慮,以提高園林景觀整體質量。例如,設計栽種樹種時應考慮,除其能與周圍環境良好的搭配外,還應分析其是否具備降噪、吸收有害氣體的功能。同時,還應注重提高空間的利用率。通常情況下,需要喬木、灌木、草坪同時布局。不過需要注意一點,栽種喬木時應選擇喜陽且具有較高透光率的樹種,以降低其對下層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響,確保其健康成長。對于下層植物則應選擇喜蔭的植物。例如,適合在天津種植的喜蔭樹種有:扶芳藤、常春藤、山蕎麥、迎春等,具體情況樹種應根據設計需要進行栽種。另外,為保證園林景觀功能的完備性,應設計專門的運動區、休息區,并對其進行明確的劃分。在運動區可設計網球場、羽毛球、籃球等場地;在休息區應設計賞景園林、下棋場所以及休息場地等,使人們在欣賞景觀的同時,既能進行休閑的運動,又能休息,切實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

四、總結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生活壓力也不斷的增加,因此,怎樣在居住區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園林景觀,使人們在工作之余放松心情是設計人員應認真考慮的問題。同時,重視對居住區園林景觀的設計,可在改善人們生活環境的同時,提升城市形象,對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設計人員應從實際出發,認真分析當地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為人們營造出舒適、美好的居住環境而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甘維青,鞏雪峰,陳勇. 現代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分析[J]. 陜西農業科學,2007,02:120-122.

[2]劉盈盈. 國內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研究新進展[J]. 綠色科技,2011,07:31-33.

[3]陳益浪. 以人為本的現代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J]. 現代園藝,2012,17:45-46.

第9篇

對于設計的概念,我們可以概括的理解為“設想和計劃,設想是目的,計劃是過程安排”,通常指有目標和計劃的創作行為  、活動。總體表現為:意匠、計劃、草圖等。因此,設計是人為的思考過程,是以滿足人的需求為最終目標。而作為現代的景觀設計概念來講,更是綜合社會的、經濟的、技術的、生理的、人類學的、生態學的、藝術的各種形態的特殊的規劃活動,即是一種綜合性設計。景觀設計師在進行景觀設計規劃過程中,需要對整個規劃區域的自然因素(地形、氣候、植被、風向)、人文因素、建筑、使用人群等進行全面而詳細的分析,從而尋找存在的問題,并運用發散性思維對問題進行分析以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師必須經過反復的調研、推敲,分析等來篩選設計方案的優劣。這一切的思考活動,設計者都必須通過視覺傳達的形式展示出來,以便同團隊、甲方進行更好的溝通和交流。

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瞬息萬變的景觀設計體系,現代科技提供了大量多元化的信息技術來幫助設計師更好的完成設計任務,比如3DS Max、SketchUp、AutoCAD、Rhino、Lumion等軟件,它們在真實模擬場景,表達最終設計效果方面已相當成熟并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是由于軟件技術性高、操作性難等特點,沒有經過長期特殊學習的設計人員很難將其熟練、快速的運用到設計過程中去,勢必阻礙很多景觀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的思考和交流,無法快速而高效的表達自己的構設計思與想法,并將其完整的表達出來。

圖解是一種將復雜的思維過程轉為為視覺形式的有效手段,早在遠古時期,原始人就已經利用巖畫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并將其長久的保留下來。圖解同時對于景觀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的發散性思維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它能更系統、更邏輯、更清晰的整理我們的設計想法,從而去粕取精,優化設計方案。圖解思考正是在這種形式下孕育而生的一種傳統模式,早期多應用在建筑設計構思中。圖解思考對于景觀設計師而言是一種很有實用價值的思考和表達方式,它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設計創意,使其更好的為設計師服務,在團隊與甲方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

二、圖解思考的定義及特點

圖解思考是一種傳統的設計思考方法,是利用草圖、速寫等快速手繪形式表達設計構思的方式。最早運用圖解思考進行設計的領域是在建筑創作中,早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就已經開始使用圖解速寫的方式進行建筑設計創作,因此具有悠久的傳統。概括的說,圖解思考就是“用圖像表達思維”,可以作為圖解語言的一部分。

圖解思考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草圖,前期以圖形、符號為主,后期可結合速寫的形式來表達,是設計師創意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記錄設計構思發展脈絡最形象的表達方式之一。它有利于設計者快速記錄、存儲信息,即所謂的“所思即所得”。

圖解思考是圖解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記錄抽象信息的重要形式之一。對于設計而言,它能夠用簡單的抽象語言表達深刻的概念,設計者既可以使用單一的圖像來表達自己大腦的想法,也可以通過從一種圖像語言轉換到另一種圖像語言的方式來改變自己的設計重心。

景觀設計作為一門綜合性很高的新型學科,它涉及到了美術、建筑、園林、規劃等領域,其學科跨度也是其他專業無法比擬的。就景觀設計的過程而已,前期分析主要依靠圖形符號幫助設計者快速的掌握全局,中期在結合手繪草圖制定設計方案,后期通過施工圖和效果圖達到展示成果的目的。同時,圖解又是幫助設計師自身、設計師與設計師、設計師與客戶之間建立溝通的重要媒介。設計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圖形語言來一步步的反復深入分析和解決問題也是圖解思考的重要使命。

三、圖解思考在景觀設計創作中的應用

(一)概念設計階段

概念設計階段主要是以創新為本,以比較分析為基礎,結合設計自身的限制因素進行的設計思考過程。景觀概念設計階段主要是立足于對場地的實地勘測之上,通過對場地的地形、水體、植被、建筑、文化等因素的調研和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并結合圖解分析的方式進行場地規劃。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分析比較,因此設計師可以充分利用圖形符號的方式對場景中的大關系進行概括的處理,不用在意場地具體的設計細節,只需要運用最簡單的點、線、面的圖形符號來幫助自己尋找設計靈感,從而得到最佳的設計方案。

一般在概念設計階段可以使用的方法有比較分析法、矩形坐標法、圖形分析法、系統分析法等,常見的圖解思考表現形式是我們常說的“泡泡圖”,它們經常被運用到區域分析、道路分析、綠化分析、功能分析等上。因此,在景觀概念設計階段,圖解思考主要是探索性、選擇性、開放性的,它在為設計者提供了多種設計的可能性的同時還在激發設計靈感上創造出了無窮的信息量,不但能夠為我們展示出彼此之間的關系,而且能夠廣泛的為設計提供更多的細節,純粹屬于一種研究探索型的圖解語言。

(二)方案設計階段

景觀方案設計階段是對概念設計階段的進一步完善,主要任務是深化概念設計,完善表達設計概念的總平面圖、分析圖、草圖效果圖等。在景觀設計方案形成的過程中,從方案雛形到設計方案的基本成型,圖解思考都貫穿了始終。設計師在主題的確定、空間的構成、功能的推敲、形式的選擇上都脫離不開圖解思考的影子。從最初的概念圖形到最后平面圖、立面圖和效果圖的形成都需要視覺圖形作為輔助。因此方案設計在整個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最具有創新性,設計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利用大量的圖解形式來處理場地空間中的各種關系,從而應對各種可能產生的問題,找出最佳的設計途徑。

在方案設計階段,與概念設計最大的區別在于圖解的形式主要以草圖為主,同時草圖也是最有效的、最便捷的記錄思考的形式,方案離不開草圖,草圖更離不開思考。因為設計草圖的產生是設計思維以視覺形式表達的最終形態,也是主觀思維向客觀載體轉變的主要形式。畫構思草圖的過程也是方案逐漸從抽象向具象成型的過程,于是方案草圖通過反復推敲,比較,最終以視覺的形式在圖紙上得以展現。

(三)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階段

方案設計階段以后就是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對于這兩個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對前期方案設計的詳細定位,和業主確定最終的方案并繪制施工圖紙。因此,圖解思考在這兩個階段的作用會遠遠不及前面兩個階段,只是起到局部輔助的作用,故在此不進行詳細的說明。

結語

運用圖解思考的方式解決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既是設計師創作方案的根本也是同客戶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現代計算機技術已經占據了設計界的大壁江山,但它畢竟只是一種設計工具。尤其對于當代設計師和繪圖  員分工明確的局面,專業的繪圖員已經成為了繪制施工圖和制作效果圖的主要人群,設計師已經從混亂的運作模式中完全分離出來,對于設計師的職業要求產生了根本的變化,談單、與客戶面對面交流、構思方案、掌握設計的思維方法和表達方式將成為他們的首要任務。因此,本文從圖解思考的角度去探討其在現代景觀設計創造中的作用具有重要而深遠的作用。

(責任編輯蔣晗玉)

參考文獻:

保羅·拉索(美).圖解思考———建筑表現技法.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陳彬.圖解思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豬狩達夫(日).圖解建筑外部空間設計要點.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鳳凰空間·北京.創意分析:圖解建筑2.江蘇: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奇迹少女第5季免费观看 | 国产va免费精品 | 免费色视频在线观看 | 男人天堂v| 国产小毛片|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www.日本高清 | 99热在线免费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 国产精品四虎在线观看免费 | 60分钟短片高清免费观看 | 99在线精品视频 | 99免费在线视频 | 欧美自拍偷拍视频 |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久久一级片 |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 四虎国产在线 | 国产精品黄页网站在线播放免费 | 97桃色| 黄色的视频在线观看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免费在线色视频 | 国产一区国产二区国产三区 | 色狠狠网 | 成人黄色在线播放 |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站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色 | 人人草视频在线 | 久久bb| 五月婷婷丁香六月 | 国产一级视频播放 | 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91最新网站| 久久99精品视免费看 | 久久人人插| 一级毛片a免费播放王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