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社區醫療問卷調查優選九篇

時間:2023-08-20 14:48:25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社區醫療問卷調查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社區醫療問卷調查

第1篇

【關鍵詞】城市老年人;社區醫療服務;需求調查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整群隨機抽取我市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內的42個社區中老年人為調查對象,向發放調查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數量2080份,收回2035份,回收的調查問卷中合格率97.8%。

1.2 調查方法與內容

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設計“社區老年醫療服務需求調查表”,并由社區責任醫師將調查表隨機發放至社區內60歲以上的老人處,由其填寫表中各項內容。調查內容包括老年人基本情況、醫療服務項目需求、對健康知識的了解情況以及對社區醫療服務的滿意度。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描述性統計法,利用SPSS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

第2篇

1.調查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贛州市中心城區社區衛生人才。

1.2調查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自制問卷調查表對贛州中心城區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進行調查,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卷90份,回收率90%。問卷采用無記名形式,涉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多,具有一定代表性。

1.2.2現場訪談法:與贛州中心城區部分社區衛生人員現場交流。

1.2.3經驗總結法:課題研究基礎上總結經驗,撰寫調查報告。

1.3調查內容:

1.3.1問卷調查內容

(1)性別比例:男性72.6%,女性27.4%。

(2)年齡構成:58%的人員在30歲以下,20%的人員在30至50歲之間,22%的人員在55歲至70歲。

(3)學歷或學位情況:82%人員有本科學歷;10%人員中專學歷;8%有中專學歷。

(4)職稱結構:78%的人員初級職稱,5%的人員中級職稱,17%人員具有副高以上職稱。

1.4 訪談內容:訪談部分社區衛生人才交流工作態度、待遇、現行工作滿意度、未來打算。訪談表明他們對未來前途渺茫,工作積極性不高,一般是做過渡選擇,許多有跳槽愿望。

第一作者:程贛中,男,40歲,大專學歷,工程師,江西贛州,聯系地址:江西省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設備科,聯系電話:13707979009,Email:。

2.調查結果分析:

贛州市中心城區社區衛生服務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動性大;人員配置在年齡、職稱、學歷層次、社會待遇方面不夠合理。調查結果表明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年齡結構兩級分化,主要由剛畢業人員和各大醫院退休人員組成,缺乏中青年骨干力量;剛畢業人員學歷層次不高、職稱結構不合理,有職稱人員屬于退休人員,未按國家職稱享受待遇。

3.建議:

3.1建議贛州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統籌規劃,制定合理人才培養計劃,如政府委托醫學高校定向培養,定向服務前先到綜合性醫院定期實踐培訓,中途外出進修培養。

第3篇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14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ity,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appropriate solutions. Methods: Use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study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from security system,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Conclusion: As the key area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in the interview, field survey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it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human resources and training security system, the overall level of employees' skills in the basic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he portal website construction level of the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and the emergency level of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are poor.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信息化建設及現狀研究;突況

Key words: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f present situation;emergent situation

中圖分類號:R19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1-0008-02

0 引言

信息化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創新驅動力與重要途徑,利用信息資源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使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化、便捷化、現代化,推動社區衛生服務大發展,鞏固及加強其在基層醫療中的重要作用。通過社區衛生信息化建設,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加強信息的互聯性,信息統計上報的全面性和及時性,提高國家的衛生宏觀調控和衛生應急能力[1]。

本研究以北京市朝陽區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調查對象,研究前期進行簡單的訪談,后期進行詳細的問卷調查,從信息化建設的保障體系、基礎建設情況、信息化應用情況、信息的整合共享情況和信息安全等五個方面進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信息化建設情況的現狀研究。

1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①研究對象:

問卷發放前,以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和平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信息中心(或計算機室)的工作人員為調查對象,進行簡單訪談。

②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深入訪談和實地考察相結合。

發放問卷和深入訪談相結合。研究前期,通過文獻研究確定問卷初稿,之后通過簡單訪談,最終形成終稿。問卷從信息化建設的保障體系、基礎建設情況、信息化應用情況、信息的整合共享情況和信息安全等五個方面設計題目,共36道題,單選22道,多選11道,填空3道。考慮到有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信息中心(或計算機室)的工作人員并非專業、系統地學習過醫學信息系統的相關知識,涉及信息系統建設太過專業的問題可能無法解答,故在問卷調查的同時,向調查對象解釋題干和選項含義,調查對象也會解釋選擇所選項的原因,這樣既增加了問卷作答的準確性,又深入了解到問卷調查不能反映的問題。共發放問卷14份,回收14份,有效率100%。

問卷調查和實地考察相結合。問卷調查完畢后,又通過實地考察補充并核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信息化建設現狀,對抽象的信息化建設及應用情況有了具象的認識。

2 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根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自身特點,結合文獻研究,從保障體系、基礎建設情況、信息化應用情況、信息的整合共享情況和信息安全等五個方面對朝陽區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信息化建設進行現狀研究。

2.1 保障體系

保障體系的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并決定了社區醫療信息化建設能否順利進行,同時也將影響信息化發展的水平。保障是建設的基石,同時,也是衡量建設的標志。[2]信息化建設的保障情況從單位的重視程度、投資理念、投資力度、人力資源結構、培訓情況、考核力度和基礎標準規范的建設程度等方面反映出來。

關于基礎標準規范的建設程度:

9家(64.3%)建立了含關鍵業務的大部分標準規范,5家(35.7%)建立了全面的基礎標準規范。

通過深入訪談,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根據上級單位朝陽區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下達的標準規范文件進行信息化建設。

2.2 信息化應用

信息化應用情況是評價社區衛生服務水平的重要依據,也是體現其水平的重要環節。它反映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日常處理各項事務中使用互聯網、計算機的頻率及程度。運用信息化能夠有效地提高社區的醫療效率,提升社區衛生服務的水平,保障社區居民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2]可從記錄工作內容的數據類型、辦公自動化應用水平、信息系統的子系統包涵情況和門戶網站平臺的建設水平等方面反映出來。

關于信息系統包涵的子系統情況:

14家(100%)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表示包涵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子系統,11家(78.6%)表示包涵家庭電子健康檔案子系統和基本醫療子系統,8家(57.1%)表示包涵健康教育子系統,7家(50%)表示包涵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子系統,6家(42.9%)表示包涵預防服務子系統和保健服務子系統,詳情見表4。關于電子健康檔案的更新周期,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未給出具體更新周期,后深入訪談,電子健康檔案的更新周期按照患者門診時間進行自動更新。

調查顯示,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家庭電子健康檔案、基本醫療、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方面的信息子系統建設更廣泛,而在康復服務子系統和綜合管理與統計服務子系統的應用上出現明顯差異。

2.3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關系到患者診療安全、個人隱私和切身利益,是保證社區醫院正常運行管理的先決條件,是患者選擇醫療機構的基礎,也是醫療信息化建設順利進行的保障[2]。關于信息安全情況主要從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用戶身份認證等方面反映出來。

網絡安全情況:

8家(57.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表示本單位網絡安全狀況良好,完整且穩定,6家(42.9%)表示網絡安全較好,偶爾也會出問題。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維護網絡安全采取的措施如表10所示,13家(92.9%)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安裝了防火墻設備,11家(78.6%)進行上網行為管理,9家(64.3%)進行VPN/VLAN劃分,8家(57.1%)采取域用戶管理模式,3家(21.4%)進行了入侵檢測,深入訪談了解到,多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U盤插入管理,以減少病毒入侵。

3 討論建議

總體而言,朝陽區作為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區,其信息化建設水平高,卓有成效,在五個維度中表現均較好,雖目的抽樣調查朝陽區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但經訪談了解到,朝陽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信息化建設水平差異不大。雖然成就不小,但是在訪談、實地調查和問卷調查中發現其信息化建設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保障體系中的人力資源及培訓情況、信息化基礎建設中的員工信息化技能整體水平、信息化應用中的門戶網站建設水平和信息安全中的突況應急水平較差。現就發現的問題,給出以下建議。

3.1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本單位的信息化建設雖有足夠重視,但自身財力投資力度小。調查發現,多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信息化建設依靠的都是財政撥款,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自身投資過少,甚至不投資。因此,政府決策者應認識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衛生體系的基礎與核心,其信息化建設水平直接影響初級衛生保障,應提高對社區衛生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度,加大各級政府的資金投入,建立良好的資金保障體系[3]。更為重要的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自身應積極努力,可嘗試采取機構資金自籌和引進社會資金的方式,謀求資金投入。積極創新,穩步前進,加快社區衛生信息化建設步伐[4]。

3.2 多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員工的信息化技能整體水平參差不齊或水平一般,總體而言,14家中心員工的信息化技能整體水平不是很高,且對信息技術人員的培訓情況不容樂觀,僅有4家(28.6%)中心有定期培訓。故加強相關人員的信息化技能培訓,提高醫務人員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及信息化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明確各級醫務人員信息化工作的責任和義務,做好相關培訓,是建立信息化體系專員人員的重點。

3.3 在信息安全方面,朝陽區大多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對突況進行事后處理,只有個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智能化的預警設計,整體來看,14家中心突況的應急能力較差,并且集中使用360防殺毒軟件,采取措施較為單一。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采取可靠有效的防護軟件,同時,網絡管理人員應定期做好數據備份,在計算機或網絡發生故障時,能及時進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數據恢復,防止數據遺失并做好詳細的記錄。此外提前制定突況應急預案,采取多樣化的預防措施。

3.4 深入訪談發現,朝陽區每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屬于三甲醫院帶頭整合組成“醫聯體”的一部分,但是個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三甲醫院銜接中斷,無法實現醫療衛生信息的共享。朝陽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基本一致,但在軟件方面仍需加強,故應完善硬件、軟件的協調性,保證信息錄入和共享的及時性,建立全市統一的標準化硬件、軟件,將多個平臺融合在一起,避免重復輸入檔案及患者資料。

參考文獻:

[1]李偉,張華偉,徐勇勇.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化建設的瓶頸問卷及發展對策[J].中國全科醫學,2007,10(7):522-253.

[2]李澤明.成都市社區衛生信息化建設及評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

第4篇

【關鍵詞】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適宜技術;優勢

為了解我市社區居民對衛生中心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包括中藥、中成藥、針灸、推拿、火罐、敷貼、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的需求狀況,更好的開展適合于本社區居民的有特色的中醫服務,2011年1月10日~2011年1月30日筆者對前來就診的社區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了我市的3個衛生中心進行調查,1個服務人口相對穩定,以常住人口為主的紅旗路社區衛生中心(紅旗路社區);1個服務人群以暫住外來工為絕大多數的企業社區衛生中心(企業社區);1個服務人群以本土常住居民和暫住外來工比率接近的普通社區衛生中心(普通社區)進行問卷調查。

1.2方法

采用自擬的“社區居民中醫適宜技術服務需求調查表”,涉及9項相關內容,每項在3個答案選項(肯定、否定、無所謂)中選1。紅旗路社區衛生中心發放問卷375份,回收363份,回收率96.80%;企業社區衛生中心發放問卷342份,回收320份,回收率93.57%;普通社區衛生中心發放問卷313,回收303份,回收率96.81%;共回收問卷986份,其中男364份,占36.55%;女632份,占63.45%,各衛生中心隨機抽查的男女比例相近,差別無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統計分析,986份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

3討論

邵陽市各個辦事處都建立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促進和保障居民的健康在社區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前政府正致力推廣中醫適宜技術項目進社區工作,所選擇項目經過反復的驗證,療效明確、經濟實惠[1]。大力推進中醫藥適宜技術進社區,讓百姓充分享受到中醫藥的“簡、便、驗、廉”,解決市民“看中醫難”的問題,是衛生中心的重要服務職能之一,也是發揚光大祖國醫學的重要措施。但是,對于這樣一個流動人口大、青年人比例高的城市,各個社區居民對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的需求有所不同。

通過統計分析,不同的社區居民對衛生中心中醫適宜技術的需求有所區別:紅旗路社區依次是中藥、中成藥、針灸、火罐、推拿、刮痧、敷貼、熏洗、穴位注射;普通社區依次是中藥、針灸、中成藥、推拿、火罐、刮痧、敷貼、穴位注射、熏洗;企業社區依次是中成藥、中藥、針灸、穴位注射、推拿、火罐、刮痧、熏洗、敷貼。抽查的3個社區居民都有較高的中藥需求,其中普通社區高于紅旗路社區,紅旗路社區高于企業社區。中成藥需求3個社區沒有顯著差別;針灸、推拿、火罐需求普通社區高于紅旗路社區,紅旗路社區高于企業社區;敷貼、刮痧需求紅旗路社區高于企業社區,紅旗路社區與普通社區無明顯差異;熏洗需求紅旗路社區高于普通社區,普通社區高于企業社區;穴位注射企業社區高于普通社區和紅旗路社區,普通社區與紅旗路社區無明顯差異。

通過表1看出:普通社區居民有著較高的中藥、針灸、推拿、火罐需求,其原因可能是普通社區較多本地居民,對流傳、發展幾千年的祖國醫學更加信賴,中藥、針灸、推拿、火罐等基本中醫適宜技術在長期的生活當中已扎下根基。而企業社區對中成藥有著較高的需求,可能是企業社區絕大部分是流動外來工,住集體宿舍或沒有足夠時間來煎中藥,但又相信中醫,只好選擇中成藥來防治疾病。

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中醫藥資源,發揮中醫藥的優勢和特色,滿足社區居民對中醫藥需求,將中醫藥知識與適宜技術充分運用到社區衛生服務全過程中,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價廉、方便、可及的基本衛生服務[2],各衛生中心要在深入調查分析社區居民的需求基礎上,加大宣傳力度,廣泛開展居民樂意接受的服務內容和形式,改變當前城市快節奏的生活狀態,如小病吃西藥,只有在得了慢性病、大病、疑難病,或者西醫治療效果不好的情況下,才想到中醫[3],讓居民認識到現代中醫對社區居民常見病、慢性病、老年病、中晚期腫瘤、婦科病以及皮膚病更具優勢[4],讓中醫在預防、保健、醫療、養生、康復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在社區得到更好的發揮。

參考文獻

[1]邱鳳年.利用中醫藥資源推進社區衛生服務[J].社區衛生保健,2007,6(1):35-36.

[2]劉登,季曉穎,施永興,等.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貢獻率與健康的關系[J].中醫藥學刊,2008,26(9):1892-1894.

第5篇

【關鍵詞】居民 家庭藥箱 自我藥療

近年來,由于家庭用藥不當造成的嚴重藥害事件屢見報道。為了了解本地區居民家庭藥箱的使用現狀,筆者對市區、閘坡鎮、平崗鎮大槐村居民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陽江市區、閘坡鎮、平崗鎮大槐村18歲以上、認知能力正常的常住居民,

1.2 方法 采取分層隨機抽樣的辦法,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對居民進行訪談式問卷調查。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居民的一般資料、家庭藥箱的儲藥情況和自我藥療的行為等共15個題目。共發放調查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84份,有效回收率97.3%。所得數據使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584份有效問卷中,男性267人,占45.7%,女性317人,占54.3%。年齡分布:18歲~,26歲~,41歲~,60歲以上者分別占22.6%,19.0%,26.9%,31.5%。文化程度分布:小學及以下20.6%,初中31.3%,高中(含中專)28.4%,大專及以上19.7%。

2.2 家庭藥箱管理情況

從儲藥情況、定期檢查和清理家庭藥箱情況、藥品獲得途徑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儲備常見病用藥445人(76.2%),儲備慢性病用藥83人(14.2%),按說明書規定條件存放藥品者454人(77.7%),外用藥與內服藥分開存放著275人(47.1%)。至少半年檢查一次及清理家庭藥箱者321人(55.0%),對過期藥品繼續存放者260人(44.5%),直接扔掉者324人(55.5%)。選擇從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店購買常備藥者分別為291人(49.8%),135人(23.1%),461人(78.9%)。

對藥品分類管理的知曉情況調查中,知道、聽說過、完全不知道者分別為25人(4.3%),40人(6.8%),519人(88.9%)。

2.3 自我藥療情況

從居民使用藥品時常見的行為和期望的用藥指導等進行問卷調查,有閱讀常備藥說明書者326人(55.8%),嚴格定時服藥者176人(30.1%)。知道同一疾病的用藥、劑量因人而異者196人(33.6%),知道服藥分飯前、飯后者464人(79.5%),知道有些藥長期使用會上癮、中(成)藥也有毒副作用、聯用多種藥物以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服藥期間注意飲食禁忌、不能躺著服藥者分別為270人(46.2%),210人(36.0.0%),233人(39.9%),441人(75.5%),83人(14.2%)。期望藥師走進病房和社區為患者服務、為慢性病患者建立藥歷、接受患者或居民用藥咨詢、在社區進行合理用藥宣傳、在社區開展用藥知識專題講座者分別為311人(53.3%),271人(46.4%),296人(50.7%),315人(53.9%),342人(58.6%)。

2.4 居民患有慢性病及做健康記錄的情況

對居民是否患有慢性病及是否做健康記錄的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家庭成員中有患慢性病的受訪人88人(15.1%),有做健康記錄、打算做、不重視的分別為93人(15.9%),212人(36.3%),279人(47.8%)。

3 分析與討論

3.1 加大力度推進藥品分類管理制度

在600份調查問卷中,有584份顯示有不同程度的家庭藥箱配備情況,占97.3%。在對藥品分類管理的知曉情況調查中,只有65人知道或聽說過藥品有處方藥與非處方藥之分。調查對象反映所提示的處方藥平時在藥店可隨時購買,在家庭小藥箱中存放也沒有明顯的標志以示區分,生病時會按以往的經驗自行用藥。居民普遍對藥店明顯的藥品分類標志熟視無睹,甚至認為只是藥店為了整齊美觀的擺設。說明我國藥品分類管理制度宣傳、銷售監管不到位。有關部門應加大對藥品零售企業執業藥師配備和在崗情況的監管,加強對處方藥的監督管理,準許和支持患者持醫療機構的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買藥品,并開展積極有效的宣傳教育活動,以提高社會整體用藥安全意識,全面推進藥品分類管理工作的開展。

3.2 盡快實現藥師職能轉變,規范執業藥師服務。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家庭備有藥品用于小傷小病的自我治療與應急,而在藥品存放和使用等方面存在許多誤區和風險。在對藥師職能的認知方面,部分存在懷疑的態度。藥師應重視專業知識的培養及業務能力的提高,應從傳統的單純調劑工作中解脫出來,把工作重點放在公眾用藥監護方面。比如,走進社區為居民提供藥品手冊、藥物相互作用、藥品不良反應等用藥指導及飲食指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協助患者選擇正確的藥品及用量,及時回答患者的咨詢,使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個正確認識,從而減少因病人的不依從性造成的治療失敗。

第6篇

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Tianjin medical commun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medical needs of residents,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50 community residents in Tianjin survey. Of health care reform to achieve a reasonable solution.

關鍵詞:就醫行為模式 影響因素 社區居民 中國天津

Key words:seeking behavior patterns factors community residents Tianjin China

作者簡介:曹玲,女,漢族,天津市人,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08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已成為中國政府高度關注的民生問題,如何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也一直是我國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由于中國人口多、基數大,總體來說提供的醫療服務都不同程度地無法滿足老百姓不斷增加的需要。因此,探討居民的就醫行為模式在醫療體制改革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對如何解決居民就醫問題具有實際意義。為了解中國天津地區居民的就醫狀況,本研究通過對天津社區居民的就醫行為模式及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為改善中國天津居民就醫問題提供實證依據。

一、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的原則抽取居住在中國天津市半年以上、具有意識行為能力、愿意接受調查的居民,共150人,作為調查對象。調查問卷收回149張,收回率為99.33%。其中有效問卷149張。采用“城鄉居民就醫行為調查問卷”進行調查。

1、2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編制的調查問卷,運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面對面的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含有居民家庭和家庭成員情況、健康、參保與就醫的客觀情況以及就醫意向與評價。

二、結果

2、1 一般情況

本次研究149被調查者中男性65名,占43.6%。女性84名,占56.4%;年齡在20歲及以下的有43人,占28.9%;20歲―60歲102人占69.1%;60歲以上4人,占2%;健康狀況良好92人,占61.7%,一般54人,占36.2%,差3人,占2%;文化程度(15歲及以上)初中及以下21人,占14.5%,高中39人,占26.9%,大專及以上85人,占58.6%。醫療費用支付形式:個人支付者17人,其他負擔形式(醫療保險)132人。

2、2居民就醫行為分析

由表1我們可得知有14.3%的居民患病后從沒進行任何治療,6.7%的居民患病后進行了不規范處理,79.0%的居民患病后進行過正規診療。可見該市大多數社區居民對衛生服務的利用較高,身體保健意識較強。

由表2可知不處理或不正規處理的原因中有66.2%的居民由于認為自己病情輕,5.9%居民認為由于交通不便,同樣5.9%由于經濟困難,還有22.1%的居民由于其他原因如沒時間。可見該市居民身體健康狀況較好。但也有部分居民由于對醫院醫療質量不信任、醫療費用太高、沒時間及交通不便而忽視對疾病的治療。對此,還需加大醫療服務的供給,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降低醫療費用,滿足對醫療服務的需求。

由表3可知,對于就診機構的選擇,有17.9%的居民選擇患病后去藥店買藥自行治療,有9.3%的居民選擇個體診所,27.8%的居民選擇社區衛生服務,還有45.0%的居民選擇到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去診療,據調查選擇到大醫院看病的原因主要是醫療質量好,定點醫保。而不選擇到大醫院就診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價錢太高,排隊等候時間過長,服務態度差等。選擇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的主要原因在于離家近、價格低、服務態度好,不選擇的原因在于認為其技術水平低,或不甚了解。可見,要想減輕大醫院就診壓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還要正確引導居民就醫行為,從而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2、3不同特征人群的就醫行為模式

2、3、1不同性別居民就醫意向及影響因素分析

由表4可知,比較性別不同的兩組居民在就醫意向選擇及影響因素方面差異不大。

2、3、2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就醫意向及影響因素分析

由表4,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在身體不適時選擇不就醫行為無差異,而在選擇就診機構時存在差異。大專以上學歷的居民選擇到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就診的比例較高,而小學、初中學歷居民選擇到社區服務機構就診的比例較高。

大專以上學歷的居民選擇大醫院,看重其醫療質量、技術水平的占主要原因,而小學、初中學歷居民選擇到社區醫院由于費用較低的占主要原因。不到大醫院就診的其他原因還有距離遠、服務態度差、排隊等候時間長等。

可見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其就醫行為存在一定差異。

2、3、3參加不同醫療保險制度居民就醫意向及影響因素分析

從表4的調查結果來看,參加本地城鎮職工醫保的和本地城鎮居民醫保的絕大多數愿意在綜合性、專科性醫院就診,而參加其他醫療保險的和無保險的居民較多則傾向于在個體診所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這表明醫療保障形式也直接影響居民的就醫行為,只有將保障形式與居民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相結合,才能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

三、討論

目前影響居民就醫行為選擇不同醫療機構及不就醫的影響因素眾多,通過相關文獻及本文的調查結果分析,主要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外部原因,包括參加的醫療保險制度和交通是否便利;二是居民內部原因,包括認為病情輕,不用就診等非理性就醫觀念,對大醫院過分依賴,對社區醫療缺乏了解和信任。

醫療質量水平直接影響居民的選擇。通過該調查發現,46.2%的居民之所以選擇到離家較遠的綜合性、專科性醫院就診,而不到家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主要原因是認為大醫院設備精良、醫務人員技術水平高,而社區衛生中心醫療設備簡陋、落后、就診環境差、醫務人員水平低以及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不了解等。可見,要想真正實現醫療服務的優化配置,使醫療資源切實滿足患者的醫療需求,減輕大醫院的就診壓力,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服務居民的重要作用,必須大力發展優質社區衛生服務,并對在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的患者提供更多便利,如上門醫療、健康檢查、康復保健及家庭病床等,滿足居民基本醫療需求。醫療體制改革也應以居民就醫的行為變化趨勢為導向,為了合理配置衛生資源,其便利優惠政策也要適當向社區衛生服務傾斜,正確引導居民就醫。如降低社區醫療費用,大病通過社區衛生機構轉診到大醫院減免一定費用等。

準確定位社區衛生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和建立合理的服務模式是建立社區衛生服務并使之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要真正實現“大病進醫院,小病在社區,康復在社區”的服務模式,可正確引導居民小病在社區就診,大病通過社區轉診可實現部分減免優惠這一模式,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方便性、綜合性的優勢。另外,最重要的是要及時更新社區醫療衛生設備,建設全科社區醫療隊伍,培養高素質醫務專家進社區,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縮小衛生服務需求差距,切實解決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衡艷林,社區居民就醫行為的調查和分析。家庭護士,2006,4:59-61

[2] 楊哲,張壽生,湯澤群。居民就醫行為的影響因素和醫療體制改革[J]。衛生軟科學,2000,14(3):127-130

第7篇

[關鍵詞]肺炎;病原學;診斷;抗菌藥物

[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2-4208(2009)13-0001-03

呼吸系統疾病是我國城鄉常見疾病,也是我國城鄉居民主要死因之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我國城市的基層醫療保健機構,承擔社區居民的基本醫療和保健工作。社區醫生醫學知識以及醫療技術水平是影響其醫療保健服務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獻報道社區醫生對抗生素認知方面尚存在一些誤區和盲目性,但對社區獲得性肺炎(e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認識水平的研究尚未見報道。我們于2008年5月一11月,在科技活動進社區活動中對社區醫生進行了CAP相關知識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西鄉塘區和柳州市柳南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生,共60名。

1.2 調查方法 當場發放CAP問卷調查表,進行不記名調查,社區醫生當場獨立完成答卷后交給調查人員。調查表的全部問題都是選擇題,調查內容主要根據美國感染病協會(IDSA)和美國胸科協會(ATS)“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治療指南”、“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治療指南”以及我國“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進行設計。具體題目:(1)長期居住老年公寓者罹患的肺炎是社區獲得性肺炎;(2)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都有咳嗽或(和)咳痰;(3)胸部x線片或CT檢查是診斷社區獲得性肺炎必需項目;(4)某患者咳嗽咳痰,胸x線片發現肺部片狀陰影,應診斷為肺炎;(5)社區獲得性肺炎最常見病原體是:A肺炎鏈球菌,B肺炎克雷伯菌,c肺炎支原體,D病毒;(6)社區獲得性肺炎病原體構成與患者的下列因素有關:A年齡,B基礎疾病,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7)支氣管擴張癥患者發生肺炎,其常見致病菌是:A大腸埃希菌,B金黃色葡萄球菌,c銅綠假單胞菌,D肺炎克雷伯菌,E真菌;(8)輕癥細菌性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門診抗菌治療療程為:A 3―5 d,B 5~7 d,c 7―10 d,D 10―14 d;(9)紅霉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的主要目的是:A針對革蘭陽性球菌,B針對非典型病原體,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10)妊娠期肺炎可以選用以下抗菌藥物(多選題):A青霉素,B頭孢菌素,c大環內酯類,D慶大霉素,E左氧氟沙星或者其他喹諾酮類。第1-4題為是非題,第5-9題為單項選擇題,第lO題為多選題。

1.3 統計學處理 調查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處理。兩組之間計數資料差異性比較的假設檢驗采用,檢驗,P

2 結果

2.1 問卷調查結果 60名社區醫生CAP知識認知情況調查結果見表1。

2.2 選擇題錯誤類型 60名社區醫生中,分別有10人(16.7%)、15人(25.0%)和4人(6.7%)選擇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支原體和病毒是CAP最常見病原體。而CAP病原體構成與年齡、基礎疾病的關系,7人(11.7%)和4人(6.7%)分別回答與年齡和基礎病無關,14人(23.3%)回答與兩種因素無關。關于支氣管擴張癥患者發生肺炎時最可能的致病菌,選擇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者分別有2人(3.3%)、28人(46.7%)、12人(20.0%)和4人(6.7%)。輕癥CAP門診抗菌治療療程,分別有7人(11.7%)、8人(13.3%)和12人(20.0%)選擇3―5 d、5―7 d、10―14 d。紅霉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CAP的主要目的,24人(40.0%)選擇針對革蘭陽性球菌,9人(15.0%)選擇針對革蘭陽性球菌和非典型病原體,5人(8.3%)選擇既不針對革蘭陽性球菌也不針對非典型病原體。妊娠期肺炎抗菌藥物選擇,6人(10.0%)回答青霉素或頭孢菌素之一和大環內酯類,18人(30.0%)回答青霉素和頭孢菌素,只選擇青霉素、頭孢菌素或者大環內酯類中任何一項者25人(41.7%),選擇左氧氟沙星或者其他喹諾酮類者1人(1.7%),沒有人選擇慶大霉素。

2.3影響CAP認知結果的因素 60名社區醫生中3人沒有提供個人的學歷和職稱信息,其余57人提供了學歷和職稱信息。25名具有大學學歷者第9題和第10題回答正確率分別為56.0%(14/25)和32.0%(8/25),32名大中專學歷者則分別為28.1%(9/32)和6.3%(2/32),兩項問題X2檢驗分別為X2=4.532(P=0.033)和X2=4.776(P=0.029)。(副)主任醫師或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或助理醫師第9題正確率分別是25.8%(8/31),19.2%(5/26),X2檢驗為X2=8.860,P=O.003。不同學歷和職稱的其余各題回答正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咳嗽或和咳痰是CAP常見癥狀,但并非所有CAP患者都有咳嗽或(和)咳痰。我國CAP防治指南也明確了CAP診斷標準中咳嗽或(和)咳痰不是診斷CAP的必備條件。接近半數接受調查的社區醫生認為CAP都有咳嗽或(和)咳痰。胸部影像學檢查是診斷CAP的必備條件,雖然本次調查對象對此問題回答正確率最高,但也僅達65.0%,而且超過半數的社區醫生認為,患者同時具有咳嗽咳痰癥狀和胸片發現肺部片狀陰影時就診斷為肺炎(第4題),卻忽略了其他疾病也可以表現咳嗽咳痰和胸部片狀影。這一調查結果表明,社區醫生對CAP臨床表現和診斷方法存在錯誤認識。認為“CAP必有咳嗽咳痰”有可能會導致漏診沒有咳嗽咳痰癥狀的CAP;與此相反,對影像學在CAP診斷中作用認識不足則可能將具有咳嗽咳痰和肺部聽診有濕性音的所有患者都診斷為肺炎,將其他疾病誤診為肺炎。但將有咳嗽咳痰癥狀和胸片發現肺部片狀陰影就診斷為肺炎,說明社區醫生沒有意識到CAP需要與有類似表現的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劉又寧等調查我國城市CAP最常見病原體為肺炎支原體,次之為肺炎鏈球菌。但鄰國日本多中心研究以

及我國臺灣地區調查結果均以肺炎鏈球菌居CAP首位病原體,國內外CAP指南也將肺炎鏈球菌列為首位病原體。接受問卷調查的對象中,25.0%的社區醫生認為肺炎支原體是CAP首位病原體,只有51.7%認為肺炎鏈球菌是CAP首位病原體。年齡和基礎疾病是影響CAP病原體分布的因素,接受問卷調查的社區醫生回答正確率也僅為58.3%,23.3%社區醫生認為CAP病因構成與年齡和基礎疾病無關。支氣管擴張癥這類機構性肺疾病(structurelung disease)合并CAP時,其病原體多為銅綠假單胞菌,本次接受問卷調查的社區醫生回答正確率只有23.3%,僅次于對妊娠期CAP用藥安全的認識(第10題)。上述調查結果顯示,社區醫生對CAP病原學構成特點的認識存在一定程度不足。由于絕大部分CAP初始治療都是經驗性選用抗菌藥物,在醫療設施簡陋、缺乏病原學檢查手段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尤其如此,所以CAP病原體判斷錯誤有可能增加治療失敗率。

一般輕癥CAP抗菌治療療程為7~10 d,受調查的社區醫生回答正確率僅略超半數(第8題),提示社區醫生對輕癥CAP的抗菌治療療程掌握不足。CAP抗菌治療療程過短可能會延遲患者康復時間,而療程過長不但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也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幾率,因此CAP抗菌治療療程過短或過長都不利于患者。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是治療CAP重要藥物,其抗菌譜包括革蘭陽性球菌和非典型病原體,但近年來國內調查資料表明,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分離的肺炎鏈球菌和A群B溶血鏈球菌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中抗菌活性較強的阿奇霉素耐藥率已經很高,治療革蘭陽性球菌的意義非常有限。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CAP的意義主要是針對非典型病原體。本次調查結果中,認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CAP是針對革蘭陽性球菌或非典型病原體的社區醫生各占40.0%,說明社區醫生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CAP意義認識不足,若選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肺炎鏈球菌所致CAP,將極有可能導致無效治療。

根據藥物對胎兒的危險性,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藥物分為5類。A類最安全,對胎兒無不良影響,但此類藥物沒有抗菌藥物;B類藥物的動物及人類試驗未證實對胎兒有危害,B內酰胺類和大環內酯類(無味紅霉素除外)抗生素屬于此類。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對象對孕婦用藥安全性分級了解程度最低,只有16.7%了解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和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可以用于妊娠期CAP。所幸的是,只有1人認為喹諾酮類藥物可以用于妊娠期CAP,沒有人選擇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治療妊娠期CAP。

長期居住在公寓的老年人罹患的肺炎稱為健康保健相關性肺炎(healtheare―associated pneumonia,HCAP),屬于醫院獲得性肺炎范疇,病原體構成和治療均與醫院獲得性肺炎相似。接受調查的社區醫生只有23.3%回答正確,說明絕大部分社區醫生都不了解近年提出的健康保健相關性肺炎這一概念的意義所在。

第8篇

【關鍵詞】 社區護理;糖尿病;護理干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2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752-02

社區護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也可稱為社區衛生護理或社區保健護理,是將公共衛生學及護理學理論相結合,用以促進和維護社區人群健康的一門綜合學科。社區護理以健康為中心,以社區人群為對象,以促進和維護社區人群健康為目標[1]。目前糖尿病已成為21世紀繼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之后主要的死亡原因,而隨著我國社區服務的逐年普及,社區醫療將成為糖尿防治的一個重要場所[2]。為了科學系統的呈現以社區為對象的特點,我們對黃島路社區進行兩次問卷調查,并取得相關資料,現對兩次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從黃島路社區60歲以上有自理能力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隨機抽取100名患者發放問卷,進行調查。

1.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參考糖尿病有關資料進行設計。當社區人員到社區醫院進行健康體檢時根據名單發放調查問卷,對于不能認字的患者協助其完成問卷,或請患者家屬填寫問卷,并向其說明認真作答,對于問卷結果進行妥善保管并記錄。根據第一次調查結果對本社區居民進行健康教育并加強社區護理力度,6個月后,再次對該社區成員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并與第一次調查結果進行對比。

2 調查結果(見表1)

3 討論

提高患者自我監測血糖的能力,教會患者或其家屬正確使用血糖測量機,隨時監測血糖。社區護士定時電話隨訪或到患者家中探望、詢問病情,了解血糖監測情況[3]。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患者除應熟練掌握口服降糖藥的應用方法和不良反應外,也應該學會注射胰島素的方法,尤其應學會使用胰島素筆用針的使用方法。胰島素筆注射部位一般位于臍周或上臂三角肌,注射前要排氣,進針一般與皮膚呈90°,如皮下脂肪少則取45°,消瘦患者進針時可用大拇指、食指或中指捏起表皮和皮下組織,不包括肌肉,注射后針頭需在皮下停留10s以上,防止胰島素注射劑量不足;消瘦患者未捏起皮膚或捏起皮膚方法不正確,易導致進針過深,胰島素注入肌層,從而導致胰島素作用加快,增加低血糖危險,還可能使患者疼痛感增加[4]。

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應合理飲食,并強調飲食治療是十分關鍵的治療方法。這點拿出特別時間對居民進行講解并發放了相關知識小冊子,加強居民對飲食治療重要性的認識,講解內容主要包括控制總熱量、合理供給碳水化合物、適量攝入蛋白質、限制脂肪的攝入、糖尿病病人需戒煙限酒低鹽等。指導并監督患者進行運動治療,適當的運動可以使體重減輕,改善心血管功能,增進適應性和勞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感,降低胰島素抵抗,改善血脂水平。教導患者運動應該持之以恒,量力而行,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體操、球類、騎自行車等活動最好在餐后1h進行[5]。教會患者預防和處理低血糖反應。糖尿病患者應定量定時進餐、按使用藥和定時檢測血糖,外出時必須隨身攜帶識別卡(卡上應注明患者姓名、年齡、家庭住址、電話及患者病情)、面包、餅干、糖塊以備發生意外時能夠及時、正確的救治。若出現頭暈、心悸、多汗、饑餓甚至昏迷等,應立即進食糖果、飲料等。

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護理:糖尿病病程長,治療效果不明顯,是終身性疾病,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心理障礙,如:緊張、焦慮、抑郁、絕望,這些心理因素可使病情加重,社區護士應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和興趣愛好組織文化活動,培養廣泛興趣愛好,使患者宣泄不良情緒,保持穩定、積極、愉悅的心理,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復[6]。

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有:心血管病變、腦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眼部并發癥、周圍神經和血管病變所致的足損傷。應經常測量血壓、監測血脂,積極控制高血壓和高血脂,經常檢查眼底、眼壓,預防視網膜病變;觀察足部情況,做好足部護理。平時可告訴患者穿柔軟透氣的襪子,鞋要寬松軟底,不光腳走路,每晚溫水洗腳,輕輕擦干,一旦局部出現傷口、水皰、皮裂等,及時到醫院進行處理,預防糖尿病,爭取早發現早治療。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社區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使血糖達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消除或延緩并發癥,通過開展健康教育,滿足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需求。

在社區護理過程中,與病人及其家屬的交往應該是有技巧的,良好的護患關系不僅有利于社區護士工作的順利進行,也有利于病人病情的好轉,營造良好的社區醫療環境。關于社區護理溝通技巧:避免使用醫學術語,要求社區護士語言表達口語化,使用患者熟悉的語言進行講解和宣教;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社區護士應掌握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點,熱情細心,與他們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關系,創造一個寬松、舒適、和諧的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社區護理涉及面較廣,要根據患者的健康狀況、知識層次、文化程度等因素,“因材施教,因病施教”,易于理解,便于接受;注意說話條理性以及說話音量,社區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而老年人記憶力、聽力等功能下降,在衛生宣教時,護士應判斷患者聽及記得能力,注意重點突出,語速適中,音量適宜,使患者能接受、不感吃力為標準。對于有條件的社區可以通過簡歷家庭病例的方式來掌握糖尿病患者的情況,這一措施第一可以掌握糖尿病患者生活環境,第二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病歷管理系統,有利于臨床診斷治療。

通過本次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在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中,社區護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僅對糖尿病患者疾病的治療有著顯而易見的作用,對于糖尿病的預防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社區中對于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介紹以及相關措施能夠有效的降低糖尿病的發病率以及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病率。隨著社區護理的展開,人們對于糖尿病的預防以及自身對于疾病的了解將會越來越詳細。

參考文獻

[1] 鞏玉秀,鄭修霞,姚嵐,等.社區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5-40.

[2] 王柏英,蔡倩,劉銅華.糖尿病患者社區護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2010,32(2):189-190.

[3] 羅近峰.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社區護理中的應用[J].常州實用醫學,2010,26(2):136.

[4] 袁麗,熊真真,武仁華,等.糖尿病人兩種胰島素筆用針頭注射的對比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21):1990-1991.

第9篇

【關鍵詞】 社區;老年人;社會支持

據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29億,占總人口的10.7%;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0.88億,占總人口的6.96%;而且,高齡老人數量占有相當比例:80歲以上的老年人數量達到了1199萬[1]。隨著我國人口逐漸邁進老齡化老年人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目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也聚焦于老年人問題、尤其是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問題[2,3]。為了解杭州市社區老年人社會支持及其相關因素,更好地關心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維護老年人的身心健康,2003年6月我們對一組≥60歲社區正常老年人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按類分層、分段、隨機、整群的抽樣方法[4],居住在杭州市某社區≥60歲老年人160例。排除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調查對象具有自行回答調查問題的能力(能自行完成調查表的填寫或回答調查者提出的問題)。性別:男68例(42.5%),女92例(57.5%);年齡:60~88歲,平均71.16±7.04歲,≤75歲122例(76.3%),>76歲38例(23.8%);文化程度:大專3例(1.9%),高中10例(6.3%),初中10例(6.3%),高小13例(8.1%),初小70例(43.8%),文盲30例(18.8%);婚姻:未婚3例(1.9%),已婚107例(66.9%),離婚2例(1.3%),喪偶48例(30.0%);退休前有固定職業:有145例(90.6%),無固定職業15例(9.4%);患疾病種數:未患病58例(36.3%),1種50例(31.3%),2種22例(13.8%),3種15例(9.4%),4種5例(3.1%),5種6例(3.8%),6種4例(2.5%);醫療付款方式:醫保137例(85.6%),自費20例(12.5%)。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設計問卷調查表,調查表包括2個部分。一部分為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婚姻、文化程度、職業、醫療付款方式、患病種數等7項內容的基本情況;另一部分為社會支持量表評定內容,采用社會支持量表(SSRS)[5]。社會支持量表共有10個條目,評分包括社會支持總分及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社會支持總分4個維度。

1.2.2 資料收集方式 在社區相關部門的配合下,事先由社區干部聯系取得被試對象和監護人同意,調查時由經過統一培訓的社區干部入戶調查,對調查對象作統一解釋說明后,請其自評填寫。對于文盲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填寫者,由調查者向調查對象逐條詢問記錄。當場填寫并收回問卷,發出問卷160份,收回有效問卷160份,回收率為100%。

1.2.3 資料統計與分析 將收集的資料檢查核對后,全部資料輸入計算機:數據經審核后,用EPiInfo軟件雙遍錄入,并進行邏輯檢查。采用SPSS 10.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對資料使用頻數分析、u檢驗、t檢驗(正態分布資料)和方差分析。

2 結 果

2.1 杭州社區老年人社會支持情況及與常模比較 主觀支持16.36±4.37,客觀支持7.68±2.37,利用度7.45±1.89,社會支持總分31.49±6.34,見表1。由表1顯示:杭州社區老年人社會支持與常模比較,主觀支持和社會支持總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影響社會支持的相關因素 杭州市社區老年人男性較女性社會支持的利用度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和患疾病種數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退休前有固定職業的杭州市社區老年人在客觀支持和社會支持總分高于無固定職業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醫療保險的杭州市社區老年人客觀支持高于無醫療保險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社會支持是個體來自社會各個方面包括家庭、社會和自助群體等所給予的精神和物質上的幫助和支援[6]。社會支持是建立在社會網絡機構上的各種社會關系對個體的主觀和/或客觀的影響力。一般認為,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 可以從客觀維度、主觀維度和利用度方面加以解釋。客觀支持主要指客觀的、實際的或可見的支持,包括物質上的直接援助和社會網絡的支持。主觀支持主要是指主觀的、體驗到或情緒上的支持,包括個體感到在社會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緒體驗或滿意程度。利用度則是指個體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張磊等[7]報道,社會支持(尤其是主觀支持)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具有顯著相關。Antonucci等[8]則發現,當老年人面對嚴重的或慢性的身體疾病時,社會支持可以成為一種促使他們戰勝疾病,接受治療和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社會支持既可作為心理刺激的緩沖因素或中介因素,對健康產生間接的保護作用,又可維持良好的情緒體驗,從而有益于健康。

3.1 杭州市社區老年人社會支持狀況 研究結果顯示:杭州市社區老年人社會支持狀況與常模人群比較,主觀支持和社會支持總分低于常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客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所抽取樣本文化程度和退休前有固定職業偏低有關。

3.2 杭州市社區老年人社會支持的影響因素 杭州市社區老年人男性較女性社會支持的利用度高,可能與性別的社會角色不同有關。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和患疾病種數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退休前有固定職業的杭州市社區老年人在客觀支持和社會支持總分高于無固定職業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有醫療保險的杭州市社區老年人客觀支持高于無醫療保險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退休前有固定職業與獲得醫療保險密切相關。這與駱書秀報道[9]參加醫療保險的老年人社會支持程度比自費的高相似,和老年人對社會最迫切的希望提供醫療保健支持相符[10]。辛自強[11]的研究表明:遇到煩惱時不懂得利用社會支持的個體,會產生較多的負性情感;得到朋友、鄰里、配偶支持的個體并主動參予團體活動的個體更經常體驗到快樂感。這說明無論主觀支持還是客觀支持,個體都必須加以利用才能對自己的主觀幸福感產生影響。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 青青青青爽极品在线视频 | 丁香婷婷开心激情深爱五月 | 日本丶国产丶欧美色综合 | 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aⅴ在线 | 加勒比伊人| 全国男人的天堂天堂网 | 久青草国产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搜索 | 五月天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 久热免费在线视频 | 激情综合丁香 | 欧美一级日韩一级 | 成人aa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 日本久久精品视频 | 99久久精品国内 | 婷婷草|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专区 | 色视频久久 | 亚洲青草 | 一级高清 | a级毛片免费高清毛片视频 真正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 国产欧美日韩不卡 | 亚洲成a人片777777久久 | 激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夫妻久久 | 亚洲伊人成综合成人网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欧美 | va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婷婷五夜综合色频 | 成网站在线观看人免费 | 日韩欧美一级大片 | 久久男人网 | 久久时间网 | 五月亚洲综合 | 97精品视频共享总站 | 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综合另类型色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