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5 16:37:3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德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關鍵詞:教師;德育教育;積累;潛移默化
道德教育是倫理知識的教育,它與科學知識不同,學生向教師學習的不是客體化的知識體系,是充滿主觀內在性的、主體選擇性的觀念體系。道德知識是附著于情感化的教師身上,吸引學生自覺地趨近和認同。所以提高教師的道德修養是德育工作的關鍵環節。那么,為了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使德育工作取得實效,教師在教育和引導中就要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徑。
一、重在實踐,注重積累
思想道德教育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德育,把德育置于一個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的做法是“重在實踐,注重積累”。首先,不斷提高自我的道德修養,時刻以學生為根本,使思想道德理論教育學習與課外道德實踐活動相結合;其次,以學校內的教育為輔,讓學生從一點一滴來理解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使個人認識與社會道德評價相結合,廣泛開展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豐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實踐活動,班會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我們認為要使學生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正確而深入的理解,而這一切都需要在平常的學習中不斷積累。但僅用專業知識育人是不夠的,必須緊扣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注入新的血液,使學生獲得對“美與丑”“善與惡”的辨別力,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所以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發揮班干部的作用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學習成績的優劣,除了個人主觀努力外,還需要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班干部起到引領的作用。鼓勵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互幫互學,除了課堂上相互切磋外,課余時間要提倡彼此為師,相互激勵。開展“一幫一”活動,發揮優等生的傳、幫、帶作用,促進后進生在學習上的轉化。班干部各盡其職,組織同學們進行有效的合作,找出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與科任老師保持聯系,從而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選拔一支精明能干的班干部隊伍,對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級管理中,比較忌諱的是班主任一人說了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變成對手的關系。那么如何將對手關系改為助手關系呢?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藝術所在。我認為首先班主任要有多設助手的想法,要使每一名班干部成為助手,要把每一名學生當作助手。每名學生在班級中都負責一定的事情,大家都為班級負責,人人參與管理,人人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鼓勵學生珍惜機會,努力工作,努力表現自己,展現自己才華,為班級爭榮譽,重新塑造自己。同時使學生明確自己是班級的主人,這樣他們從嚴要求,不斷克服缺點,積極向上,他們的才華顯露了,人格美了,形象改變了,信心也回來了,從而達到了思想轉化的效果。
三、讓誠信教育發揮作用,從而優化環境
在開展誠信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從不同角度營造氛圍,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讓學生理解誠信,踐行誠信。
1.通過現實生活中生動的事例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爭論,引發學生內心的震動。
2.充分利用黑板報、教室標語作為宣傳陣地,著力營造誠信教育的氛圍,感染學生,使學生關注誠信教育。
3.充分挖掘和利用傳統美德中有關誠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過誦讀、故事會、表演等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學為人師,身體力行
教師從事的教育實踐是一種道德實踐。教育本身就具有深刻的道德內涵,教育這種以人為主體的教育實踐活動,是以對人性善惡的認同為邏輯前提的。盡管古今中外教育家對人性善惡的緣起說法不同,但都堅持認為人在合理的教育環境中是可以棄惡從善的,教育是教人棄惡揚善的活動。教師的道德素質作為一種內在的精神品質,會全面地展現在他的專業活動中,全部顯示在學生的面前,成為影響學生和教育學生的現實力量。教師可以在一舉手、一投足之間就自然、率真地表現自己的風范,不是靠說教和強制,而是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中就產生了教育的效應。而且那些價值導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礪、自我示范,統統都融入“無言之教”中,這種人格魅力可以說是最珍貴的資源和最有用的手段。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使學生感到自己沒有任何特權,遵守校規校紀是必需的,以強化管理工作。教師必須以身作則、模范言行、嚴于律己、作風正派、注意身教,才能為人師表。
總之,加強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育人工作。它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精心策劃,不斷用生動、貼切生活的實例來充實它、完善它,同時更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我的道德修養。只有這樣,德育工作才會時刻發光。
參考文獻:
1.廖詠梅.淺談教育之德育問題[J].中國校外教育,2009(04).
2.名師談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培訓資料.
關鍵詞 全科醫學 見習生 德育教育 教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R5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14-0012-03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ZHANG Qian, FEI Jie, ZHOU Hao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800, China)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is no excep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through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the trainees from medical technical college. Tutorial system, training standardization,development of self-study and experience teaching are the important methods to cultivate noble medical ethics of the students which make the trainees to become a good moral q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excellent technical skilled medical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 moral education; education method
2010年頒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要把“堅持德育為先”放在教育改革發展戰略“三個堅持”之首,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提高醫學院校學生的全面素質,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培養出對社會有用、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醫學人才,為醫療衛生事業建設服務。
預防醫學見習是高等醫學??茖W校(以下簡稱“醫高?!保┤漆t學教育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將預防醫學觀念和技能融入醫學生的知識、信念、行為的初始階段。在此階段,醫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為下一階段臨床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見習階段注重對醫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對養成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良好品德具有意義深遠。2011年起上海市嘉定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作為上?!搬t高?!钡慕虒W基地,開展了全科醫學生預防醫學的實踐教學,作者就免疫規劃教研室對見習生的帶教經歷,對“醫高?!币娏暽牡掠逃懻撊缦?。
1 加強全科醫學見習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1 衛生事業公益性質的必然要求
我國教育事業的目標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1],這對包括全科醫學生在內的人才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安耪撸轮Y也;德者,才之帥也。”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是首要的人才素質,有了好的道德品質,才能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作為社會主義性質的醫藥高等學府,必須把培養德才兼備的醫學人才放在首位。醫學職業的特殊性同樣要求醫護人員更懂得尊重生命、愛護生命,要有救死扶傷的使命感和職業道德。凡行醫者首先應懂得醫德無價的道理,醫道乃人道與仁道,需始終堅持以濟世救人為本,其仁愛之心與無私精神遠遠在物質金錢之上。行醫者須抱定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高尚宗旨,不懷私欲,不分貴賤,竭誠為人療疾祛病,使瀕危者起死回生[2]。
1.2 現代醫學模式強調醫德的作用
1977年美國精神病學家恩格爾明確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它超越了生物醫學模式對健康與疾病的簡單化認識,在醫治疾病與促進健康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3]?,F代醫學模式強調醫學界對整個社會承擔的責任,更加注重醫德情感,更加注重技術與人道主義的協調作用,并對醫務人員的醫德認知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見習期是醫學生從理論走向實踐的橋梁和重要環節,是職業道德的初步形成期,應增強醫學見習生的職業道德培養,樹立人文精神,加強人文關懷,培養對患者的愛心、耐心、細心以及責任心。
1.3 新醫療環境迫切要求加強醫德教育
近年來,醫患關系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現今醫患之間缺失信任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部分患者及家屬對醫生存在不信任情緒,部分醫務人員存在將一些患者及家屬視為潛在投訴者的心理客觀存在,這種不信任甚至對立的醫患關系是不正常的。為改善醫患關系,促進醫患溝通,進一步強調醫德教育更顯必要。
2 加強全科醫學見習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2.1 帶教導師制
古人云:師者,人之模范。帶教教師的一切行為都具有示范性。鐘南山院士曾經說過:“選擇醫學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選擇了,就必須用一生的忠誠和熱情去對待它。教師的言行舉止,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加以模仿,教師的形象、言行舉止和崇高使命感對學生的影響也許是一輩子的。在見習生的帶教中,我們采用導師制,要求帶教老師把知識技能的傳授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優師帶教制度、帶教老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將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仁慈善良的人格魅力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從中不但學會知識、技能和方法,而且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優良的為人風范,將老師作為學習和效仿的楷模。
2.2 德育培養規范化
全科醫學見習生帶教期間,我們將德育貫穿于實踐和訓練的始終。在教學方案設計中,明確規定知識、技能、社會心理三個層面的教學要求,其中包括了醫德醫風的內容,針對具體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哪些是該做,哪些是不該做的。在出科考核中也增加了醫德評估的內容,將見習生的服務態度,工作態度、治學態度列為考核內容、并在分值中占據一定比例,以提高見習生的道德素養。
2.3 多樣化教學方法
德育教育是對人的思想靈魂的凈化和提升,需要學生從心靈深處產生情感共鳴。全科醫學見習生帶教中應注重雙向互動,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從講授制轉向小組討論制。結合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見習單位真實的榜樣教育,理論聯系實際,并適當組織一些現場參觀和實際調查,使醫學生在理論知識不斷內化的基礎上,人生觀、價值觀、態度、品質和行為發生根本的轉變。
2.4 開展自我教學
全科醫學是培養一個面向社區與家庭,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才,其服務主旨是強調以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范圍、以整體健康的維護與促進為方向的長期綜合性、負責式照顧,并將個體與群體健康融為一體[4]。醫高專見習帶教可通過見習生換位思考,以角色扮演形式,從自身實用角度,真實體會、理解和感受如何為服務對象提供綜合性、持續性、協調。并通過合作扮演培養醫高專見習生團隊合作的工作方式。
2.5 進行體驗式教學
帶領學生下農村社區基層,參加農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驗基層工作的重要性和復雜性。通過體驗式教學,讓學生親身體驗家庭醫生服務模式,感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通過定期的家庭訪問,病人關懷,健康教育等,構建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3 結語
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期培養、逐漸形成的過程。在醫學教育過程中,必須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將醫德作為醫學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培養醫學生關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服務于人的思想觀念[5]。見習階段是醫學生醫德觀念形成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良好的醫德醫風容易在這個階段的醫學生中建立,為接下來的臨床實習及以后工作中醫德醫風的成型和鞏固做好充分的鋪墊和準備。將德育教育貫穿到見習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實際教學效果,而且是適應改革開放需要、培養合格醫學人才的客觀要求。
參考文獻
[1] 楊德廣. 高等教育學概論[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50.
[2] 李艷. 中國古代醫德教育對現代醫學生醫德教育的啟示[J]. 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 2007, 28(5): 52-53.
[3] 曹佃省, 謝光榮. 健康概念及醫學模式發展中的否定之否定[J]. 醫學與社會, 2008, 21(10): 4-5.
[4] 程瑞峰. 全科醫學概論[J].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0-12.
通過多種多樣的體育教學活動,使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和人民,熱愛自己所學習的專業以及將來所從事的事業,培養活潑開朗、樂觀向上的心態以及勇敢頑強、艱苦奮斗的優良品質,提高對社會的責任感,促進人與人關系的和諧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專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的關鍵時期,人體特征和機能都有了明顯的變化,各器官的機能已趨于健全,高級神經活動已接近成人水平,這就為他們學習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進行更為高級的腦力勞動奠定了基礎。處于這個時期的學生,思想活躍,可塑性強,心理素質不穩定。中專學生在性格上雖然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性,但他們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并沒有十分清楚的正確的認識,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體育教育工作者深知體育課不僅能使學生增強身體素質,而且還能幫助學生開發智力、陶冶性情、增強組織性、紀律性,培養團結互助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但體育教學的這些功能往往被人們所忽視,認為文化課的教育才是主要任務。筆者認為,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體育教學除了增強學生的體質外,還能發展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這些對學生文化課成績的提高不可缺少。因此,把思想品德教育的豐富內容結合到體育教學的動靜之中,使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提高品德修養,這是每一位中專體育教師應盡的職責。
2中專體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2.1教師應樹立良好的形象
教師在學校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能否很好地將思想品德教育滲入到體育教學過程中是體育教師個人水平的體現。教師自身是教育活動的引導者和體現者,體育教師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社會、生活、工作的態度,以及體育教師個人的理想、信仰、追求等通過他們的言行表現出來,進而對全體學生產生影響?!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是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為人師表,要嚴以律己,要以良好的師德,精湛的教藝去教育、啟迪學生,只有教師自身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從而形成教師的威信,這樣的學生在向心力的作用下,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教師缺乏師德和專業修養,不僅不能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教化作用,還會造成反面引導,甚至傷害學生的身心健康決杜絕此類行為。
2.2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
中專生的心理特點是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善于表現,處于思想由形成向成熟的過度階段,有著很強的可塑性。但同時教師應注意到學生社會經驗不足、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的問題,及時糾正學生的行為軌跡,避免受到社會不良思想的侵害,造成情緒失控將影響學生心理結構的形成。中專教師應以學生的心理基礎為出發點,根據實際的教學實況制定體育教學中思想教育方式和心理教學方法,將思想教育和身體素質的提高放在同一水平上。
2.3充分利用體育教育內容進行德育教育
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是由學校素質教育和社會實踐經驗雙向結合、個體自覺地將自主學習能力與內在修養動力聯合而形成的。中專體育多樣化、生動而形象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理想、責任相聯系,上升為愛國主義思想。強烈的愛國主義責任感能夠推動學生鍛煉身體的實踐,通過運動的成就感進一步擴展對理想實現過程的認識。理想的實現源自不竭的動力和健康的體質,健康是通向成功的基礎。責任感和理想信念能夠賦予學生使命感和榮譽感,自助地將個人的發展投射在愛國理想的實現上。體育運動能夠通過循序漸進的鍛煉不斷增加學生突破障礙的成就感。教師在教學內容設計中加上正確的心理輔導,鼓勵學生克服障礙、不畏困難,能夠打消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懈怠和畏懼,通過自身的努力完成運動環節。既是體育教學有意義的嘗試,也幫助了學生重新建立對體育精神全新認識。在素質教育的提倡下,體育教學應該趨向具體和形象,并側重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行為和體育精神,道德品質的教學內容應該結合體育寓教于樂的特點,應該是潛移默化式的教學。
3不斷改變組織教法,增加思想教育內容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德育滲透;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20-00-01
小學的語文教育,隸屬于基本的教育范疇,在語文這門學科的相關特點來分析,語文把“文”作為它的主要形式,在內容上審美化、情感化以及形象化,“寓道于文”、“以文載道”這二者所蘊含的思想教育就是要遵循因“文”而施的相關原則。語文這門學科它不僅需要智育上的培養,還需要在美育和德育上進行鍛造,無論是其文學性、思想性還是知識性,都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相關條件。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以及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一、要把德育方面的教育良好的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之中
(一)小學這個階段對于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在社會公德方面的塑造與培養,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小學生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引導和規范作用,小學階段又是進行教育的黃金時期,教學之中所存在的脫離實際、滿堂說、枯燥無味的一些空間說教,不僅不能夠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樣會讓小學生們產生一些厭煩的心理,一定要把趣味性與只是有機結合,才可以使得孩子們從中受到良好的教育,進一步受到相關啟發,達到一個較好的效果。
(二)加強語文方面的朗讀,用讀書的形式來傳情悟道。朗讀這項活動對于小學的兒童們來說是他們最初的一種閱讀活動。人類的語言學曾有過具體的研究,研究結果表示朗讀并不是機械的把書本中的知識不假思索的讀出來,是通過學生內部的語言,結合自己的話對原文中的段落和句子進行深層次的理解,讓原文中展示的思想融為讀者自己的思路。所以,教師在進行朗讀的時候,要巧妙的去滲透德育教。學校可以適當的開設一些“悟情明理,以讀為本”的新型研究課題,讓學生們學好語文的同時,加強自身的德育素質,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對文章精度、細讀且投入自己感情的讀,能夠進一步幫助教師實現預期德育的目標。
(三)通過觀察思考的形式,培養學生們用筆聯系,挖掘去表象下的本質思想。作文與思維之間的關系很微妙也很神奇,作文對于思維來說是創作的一種高級表現方式,它可以綜合的反映出這個人內心最深處的世界,更是小學語文教學框架中的一個重點知識。作文所涉及和涵蓋的面非常廣泛,無論是人、物、景、事等,都要求小學生要講真話,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真實的情感,不能說空話假話。在進行學習的時候,老師不僅應該注意學生對于生活的感受深層次的激發,還應該注意在學生或者自己認為優秀的作品之中找出震撼、感動的語言與文字,通過那些作品之中的一系列閃光點,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它的光輝,并且可以領悟到其中可貴的精神,讓這種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深植小學生的心田之中,進一步滲透德育教育。
二、注重課外實踐活動之中德育教育的滲透
教學不僅僅是一方小天地的話說古今與中外,語文教學更不是鎖定在課本上的“圈子式”知識傳播,應該注重課堂與實踐活動互相結合的手段進行語文教育,通過實踐活動加強語文修養的塑造,同時,利用實踐進行德育的滲透,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俗話說得好,實踐出真知,小學生良好的品德主要“塑造者”是實踐,通過實踐,進一步反映學生的真實行動。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與傳授的時候,在拓展、啟發學生們的智能之時,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之中所涵蓋的德育元素,恰當適時地進行德育思想的有機滲透,讓學生可以從小就樹立一個遠大的報復與理想,并且可以堅定自己的信念,進一步形成一種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觀以及世界觀、人生觀。更能夠以此提升學生語文修養的良好養成。
三、利用課堂,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加強德育教育優質滲透
(一)課堂不僅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同時需要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進一步建立起綜合素質框架。學生對于教學來說是主體,更是教育內容的主體,對于德育教育而言,學生在主體方面的表現應該是自我養成與自我教育兩個方面。對于學生在德育上的具體要求就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規范學生們的行為,規范其行為就要進行小學生守則的全面落實,而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也存在其階段性的特征,更涵蓋了兩個層面的內容。
(二)首先是教育的工作應該注重整體階段,也就是要根據學生之中存有的普遍性和傾向性的那些問題,有目的、針對性的去突出其中一個重點,進一步解決其中之一的難題。另一個側重點的教育中心應該分段進行,尊重總體共性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個體的差異性,畢竟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高、中、低年紀在教育的具體內容上是不一樣的,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根據其語文教材之中相對突出的德育內容進行各階段的滲透,每個階段要有每個階段的具體策略,不能一種方式貫徹三個階段。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要求“懂的”變可以,比如說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驕傲,或者是首都、國徽、國歌等相關知識的了解。對于中年級的學生,應該適當進行民族知識以及國家知識的講解與傳授,讓學生懂的今天的學習與安寧生活,有著怎樣的過去和歷史。高年級可以貫徹黨的方針與政策進行教育,讓學生了解國家額性質和國情,掌握社會動向,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塑造德育綜合品質。
四、總結
小學的語文教學一定要注意教學時候德育知識的滲透,語文這門學科不是一個獨立的存在,無論與各門知識的學習還是現實生活,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應該優化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注重策略性教學,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的同時更塑造學生語文修養與德育綜合素質的培養,為以后自身綜合素質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建芳.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學周刊,2011年第32期.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意識形態領域的王作,教育的周期長、收效慢、鞏固難,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需要社會各界做出艱苦不懈的努力,更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初中學生是未成年人群體中較為特殊的組成部分,下面就如何加強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認清教育對象,做到有的放矢
初中學生的年齡集中在12―15歲,正處于成長危險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時期,主要表現有:一直很聽話的孩子變得不聽話了,無端地對別人發脾氣,做事愛我行我素,情緒容易沖動,對父母和老師的說教深為反感甚至仇視別人的管束,行動富于沖動和冒險性,有時非常自信,受到一點寸丁擊,又表現為非常的自卑。這種情緒變化的主要原因有:此期的孩子已經進入青春發育期,個體的成長和生理的逐漸成熟,使孩子認為自己長大了,但在心理上,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又擺脫不了孩子的習慣和幼稚的行為,由于這些認識上的不足,容易對說服教育產生逆反心理,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就必須在充分了解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特點的基礎上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發揮德育教育網絡的作用,建立齊抓共管的教育機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要緊緊抓住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這三個重要環節、以學校為龍頭,以社會為平臺,以家庭為基礎,建設時時、處處、事事關心未成年人的三結合教育網絡,充分發揮各自的教育功能,層層設防,重點監控,不留管理“真空”才能確保德育教育工作取得顯著效果。
學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對于初中學生尤其如此。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初中學生的生活范圍以學校為中心、以學習文化知識為主要任務,以被動接受為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所以,學校要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書育人,德育為首,制定德育工作的長期規劃,把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貫穿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家庭教育是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點。目前,有許多的家長不懂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對子女:往往采取一些簡單粗暴的強制措施或者溺愛過度,不但超不起好的教育效果,而往往適得其反。作為教育工作者就要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進行家訪等途徑,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普及科學知識,優化未成年人的家庭成長環境社會環境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有重要影響,這一點為大家所共識,由于初中學生對社會現象的分辯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一些腐朽、沒落、消極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政府部門就要加強社會綜治工作力度,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加大對娛樂場所,演出市場,出版市場及網吧的綜合治理,進一步規范文化市場經營秩序,積極營造未成年人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
三、加強學校常規管理,以規矩定方圓
學校是初中學生主要的學習、生活場所,同齡人是他們主要的交往對象,是影響其思想變化的主要因素。由學校教育的特點所決定,建立一整套嚴格的管理制度,以科學合理的制度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以規矩定方圓是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學校要在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的指導下,結合實際,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讓學生明確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使學生能夠“知而行”,減少行為的盲目性,危害性。同時對各項合理的規章制度要嚴格執行,使學生明確叫“行必果”,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積極引導,共同提高的教育目的。
四、加強理想教育,重視現實行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學生和家長都充分認識到科學知識的重要性,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愿望比較強烈,但是,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有效途徑是什么,又是困擾學生和家長的一個現實問題。美好的理想,要建立在現實行動的基礎上,學校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通過學生集會、主題班會、專題報告會、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人人都要有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只有通過不斷勤奮努力,才有可能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要強調做事先做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以看得見的行動爭取美好理想的實現。
五、營造文明氛圍,塑造美好心靈
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有自己的特點,他們的思想可塑性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同時也表現出感性認識能力強而比較缺乏理性。所以,營造良好的學校氛圍,以文明、高雅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去感染,感化學生,是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又一重要途徑,學校不但要集中精力搞好常規的教育教學工作、還要重視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要辦好圖書室、閱覽室,要努力改善力、學條件,美化、綠化校園,加強衛生檢查評比工作,及時制止亂扔垃圾、說臟話的不文明行為,要努力做到校園干凈、整潔、環境優美、預防各種安全事故,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陶冶學生美好的心靈。
一、 加強語言積累,培養良好習慣
自由朗讀培養良好語感。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它和語文教學一樣,重在反復讀,時刻練,從而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朗讀是鞏固舊知、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培養學生美的語音、語調、語感的好方法。談到朗讀,教師們用得最多的就是分角色朗讀了,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來對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的培養:
隨機閱讀提高正確率。錄音機里發出的是純正的且極富有童趣的原版錄音,起到了糾正和培養學生語音語調之效。為了激發學生跟錄音機讀的興趣,除了單純跟錄音機讀之外,我在布置課外作業時,常讓學生在讀熟后,再以最好的狀態錄在磁帶上,再挑出一些讀的較好的錄音,在早讀時間里播放。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會想知道是誰的聲音,自然而然就聽得非常認真。而被播放錄音的同學也會因此感到十分高興。沒被播出的同學除了羨慕之外,也增添了下次好好朗讀、錄音的動力。此時,教師再點撥播放錄音的同學好在哪里,該怎樣讀可以更好。這就為學生下次更好的朗讀指明了方向,效果也較好。
相互領讀增強自信心。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我每天早讀課都輪流由學生領著同學讀。激勵他們回家多聽多讀,爭做一位好老師。在這樣的鼓勵下,領讀的同學幾乎能做到每課讀熟、讀好,以便充實自己的英語,把正確的發音教給其他同學。
二、 大量背誦課文,積累語言素材
背誦英語課文,也是為了學生將來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景時能夠將英語脫口而出,要求學生把功能句型整句背誦,借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這是流利表達的基礎。因此,我把背誦每周新教的英語課文作為每周的必備作業。為了保質保量的完成這項任務,我采取了“捆綁式’的方法,既有檢查作用,又有幫助督促作用。我在每個班級都培養了8位背誦組長,背誦組長的職責除了負責檢查本組的背誦情況外,還要負責對本組同學進行幫助,直到該組組員全部背誦。我對全班同學都作了具體的分組,每組的人數不是一樣的,有的小組中組員較自覺,也能較快完成教師的任務,這樣的小組人數相對較多一些;而有的小組中組員的自覺性較差,基礎也不是很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需要在別人的幫助下才能熟讀課文、背誦,在這種情況下,組員人數就相對較少些;情況較嚴重時,有的背誦組長甚至只有一位組員。為了鼓勵每一位背誦組長,提高他們的工作熱情,每一周任務的完成都會給組長加分,每隔一段時間對背誦組長及組員的情況進行總結和獎懲,教師隨時抽背并督促檢查。這樣,學生們能主動完成老師規定的任務,尤其是在課外的主動性也更強了。
三、 腦口并用,增強學生的語感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從背誦到表演,有利于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加深感悟。學生有了大量的背誦后,為什么還是不能張口就說?因為大量的背誦還只是輸入。沒有在實踐中進行過有效的對話,還不能說是完全掌握。學英語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即使是在大量背誦的基礎上,在陌生環境中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時,腦海中最先出現的仍可能是幾個關鍵詞,而不是整句話。所以在實際生活的自由表達中,會有不知從何說起的感覺。于是,表演課文就成了許多教師采用的方法。但從背誦到表演課文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么簡單。表演課文之前,要讓學生至少能有完整的一句話的輸出。如果能做到在任何情況都能“逢問能答”的程度,就為從“句”的輸出到“篇”的輸出奠定了基礎,因為能做到在任何情況的“逢問能答”說明學生是真正理解意思的。
這就避免了某些學生背得很熟,卻是有口無心的現象。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按課文表演,這是必不可少的過程。但僅僅是表演課文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根據學生所學內容,按其功能性創設類似的情景再次讓學生表演,例如英語超市,英語劇社等。有了前面這些大量的工作做鋪墊,學生的表演可能會加入自己的思想,但擴展還不是很大,而且整個對話的結構還是會受到課文的限制。盡管如此,這為學生靈活運用英語搭建了一個臺階。 轉貼于
四、 發揮想象力,靈活運用表達
在提問交流中擴展思維。交流通常是以信息差為基點,通過信息傳遞達到填補信息差而產生的。在形式上可以是問答形式,也可以是描述形式。但無論是何種形式都必須有思想的參與。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情況出現較多,學生常常處在被動狀態,學生的思維也就被定格在“你問我答”的形式中。我曾從一年級開始教三個班學生的英語,學生學完一年后,已經能聽懂并回答以下這些問題: What’s your name? How are you? 但就是不會主動提問,只能在教師要求并作提醒時才能提問。所以在學完一年的英語后,學生只能交流一兩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第二學年一開始,我就將所有學過的問句整理出來,在兩個星期內讓學生背誦,當時大部分學生只能說四到五個問題。于是在每節課的前5分鐘,輪流由一位同學回答每組同學的問題。要求在同一輪提問中,各組之間不能出現相同的問題。每組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力,提出幾個問題就得幾分。如果所提的問題是連續幾周都被同學們遺忘的問題,可以得成倍的分數,當然能提出這個問題的學生心中也洋洋得意的,對于在這種情況下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往記得特別牢。學生學習熱情很高,為了能在這個環節得到更多的分數,每一輪中每個同學的提問他們都聽得很認真,而且會默默地記在心里,以備下一節課中用。還有的同學會千方百計地動腦筋,想出一些大家沒提過的問題。當學生學會提問后,交流時的語言量就會多一些。教師在課堂上會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模擬的交際情景,在教學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這兩句話時,課堂中我是利用新學期開學學生們互不認識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的,學生學會后,我還讓他們想一想什么時候也要問這些話,并表演出來。讓學生自己創設情景為他們能靈活運用所學語言又搭建了一個臺階。無論是教師創設情景還是學生自己創設情景,只有當學生真正運用英語多次解決自己身邊的問題,在自由對話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時,學生才會對所學語言有更深刻的記憶,才能做到真正的靈活運用。
五、 實踐活動體驗,營造學習環境
為了給學生語言環境,我要求學生生活中遇到,心里想到的千變萬化的故事,編成小品。每周都安排兩次表演。如果是按課文表演的就給5分,在課文基礎上做改編的加8分,與課文完全不同,而是自編的故事,而且故事中有的語言是大家已經忘記的,就可加10分。同學們的積極性是相當高的,而且看到別的小組得高分后,他們會課后去模仿,去積極開動腦筋將生活中的各種故事都搬上講臺。這對學生來說是很好的鍛煉。給學生創造說英語,用英語表現自己生活、個性的機會,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地發展、主動地學習。當然,主動地去表達新感受、新思維,靈活運用英語知識,遠比聽教師講要困難得多。學生講完后,教師予以簡練、恰切地點評,點評時,以鼓勵為主,決不埋沒其閃光點;也婉轉指出用詞、選用句式和語法方面的不足。條件具備時,也可以讓其他學生點評,教師作簡要小結。
六、 改善評價機制,提高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幼兒英語教育激發英語興趣培養英語能力
幼兒階段是人一生中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在正常的教育情況下,此階段幼兒詞匯量已發展到3000個左右。幼兒階段的語言學習不容忽視。由于此時幼兒對語言的學習完全憑借聽、說來發展提高,這為幼兒學習第二種語言提供了可能。因此利用多種渠道,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對幼兒的外語學習有著毋庸置疑的作用。
一、 發揮園所優勢,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英語
在幼兒園進行英語教育占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幼兒從早晨入園到下午離園,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園所,教師與幼兒一起學習、游戲、生活,使幼兒在教師反復說、反復使用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得到自然而然的掌握。如;早上來園,教師用英語問:“Good morning!”幼兒聽上幾天就學會了,并能模仿回答“Good morning!”每到洗手時,教師用“Please wash your hands!”(請你洗手)。在吃飯時,教師介紹飯菜,告訴幼兒米飯(rice)饅頭(steamed bread)雞蛋(egg)西紅柿(tomato)等名稱。諸如喝水,請拿水杯,請收玩具,上床睡覺等,幼兒不用刻意去學,在良好的生活氛圍中感知體驗,自然而然的就會掌握、運用。
二、 注意英語在各項活動中的使用,培養幼兒運用英語的能力
我們注重幼兒在各項活動中對英語的使用與練習。如:戶外體育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是由一群幼兒問“老狼、老狼幾點了”,請一名幼兒扮演狼說時間,從1點說到12點,然后狼開始追逐幼兒,目的是練習幼兒四散跑的能力。游戲語言就是簡單的一句日常用語:“現在幾點了?”(What time is it?)。教師可改用英語讓幼兒玩《What time is it,wolf》。僅此一句話在一遍游戲中重復12次,輪流扮演狼的幼兒用英語從1說到12報時,這樣句型、數字、時間很快都被理解、掌握。
三、 創設情景環境,激發幼兒主動學習英語的興趣
幼兒英語學習主要途徑來自說和交往,但是良好的物質環境,在其發展中起著促進作用。這里所講的物質環境主要指教師根據幼兒英語發展水平,有計劃、有目的地設置安排一定的情景畫面、活動道具和動手材料,在觀察、操作、游戲中,引發他們對英語的反映使用能力。
1、利用墻面布置。根據不同的場所設置不同的畫面,寫上相應的英文句子。給幼兒展示一個英語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平臺。如:飯后在樓道內散步,我們畫上幾個小腳印,寫上“Go for a walk”,在圖書角畫有一張嘴,上面豎著一個食指,下面寫有“Please be quiet!”, 在洗手池上面畫上小朋友洗手和小水滴,水滴上寫有“Please wash your hands”,等等。幼兒雖然不認識上面的字,卻知道是英語,看到時就會引起對英語的反應和使用。畫面都在無聲的給幼兒一種提示。在有鮮明主題的大墻面上,教師根據目標和幼兒水平進行設計。如:教育幼兒愛幼兒園,首先是“We go to kindergarten”(我們去幼兒園),然后是“We are in the kindergarten”(我們在幼兒園),其三是“We are happy”(我們快樂)。這樣既對幼兒進行了入園、愛園的教育,又教會幼兒用英語表達清楚畫面的意思,發揮了墻面環境的多種教育功能。
2、創設英語角。英語角是一個讓幼兒通過對圖片、實物、頭飾、貼絨、立體沙盤等物品的擺弄和操作在游戲中運用英語的一個區域。教師的作用是投放材料進行指導。如:在學過蘋果、梨、橘子等水果名稱后,教師可設置一棵立體樹,在角中放些橡皮泥,未涂色的水果卡片,幼兒捏出或涂色后用曲別針掛在樹上,幼兒一邊操作,一邊說,英語得到反復練習的同時,捏的能力、涂色的能力也得到相應提高。教師應積極回答幼兒的詢問,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要學。再如:在學習人體器官后,教師準備幾個不同的組合人,在活動角中引導說:“我今天給自己畫個像,你們看?!边叧鍪靖鞑糠诌呌糜⒄Z說:“This is my head, This is my eye. This is my nose.”幼兒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爭著來給自己畫像,嘴里大聲說著“This is my …”由于英語角的有趣和可操作性,所以深受幼兒喜愛,為幼兒提供了主動學習的場所。
3、設置游戲場景,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在英語學習中,寓教于游戲中,發揮幼兒無意注意的優勢,在玩中不知不覺地學習,對他們的語言的掌握有很大作用。一次中班學習紅、黃、藍、綠、白、黑幾種顏色時,教師組織幼兒玩“汽車展覽會”的游戲,幼兒每人手中一輛汽車,聽音樂開進展廳,大廳內分不同顏色的汽車展區,幼兒按標記停放,然后教師邊引導參觀邊教顏色和句子,同時請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汽車,如:Thisismyredcar。幼兒為了把自己開的汽車介紹給同伴,便努力地去聽、去學、去說。這樣活動中人人是主角,人人都在參與,在反復地聽、說中記憶、學習。
四、利用電化教育手段,為幼兒提供更多的語言刺激,學習英語
一、利用小游戲引入英語情境
小學生年齡較小,活潑好動,對一切未知事物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在小學生剛剛接觸英語知識時會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英語知識的難度會逐漸加大,學生便會降低探索的興趣,取而代之的則是畏難情緒,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如何使學生始終保持較強的好奇心和學習的欲望成為英語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之一。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在40分鐘的英語課堂保持注意力時時刻刻集中,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戲開展情境教學,讓學生在相應的英語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一些游戲營造情境可以緩解學生緊張的學習壓力,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游戲中,幫助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有一次良好的體驗。例如,教師可以穿插“你劃我猜”小游戲,用動作詮釋run、walk、drunk、sit等單詞,讓學生從自己的動作中猜出具體的詞語。教師與學生一起互動,參與游戲迎合了小學生學習的需要,既能活躍沉悶的課堂氛圍,還能讓學生收獲英語知識,加深對單詞的印象,一舉兩得。
二、穿插簡筆畫加入英語情境
利用簡筆畫加入英語情境是小學英語情境教學的又一種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穿插簡筆畫可以使“平面”知識變得“立體”,讓一些簡單的英語單詞變得栩栩如生。同時,教師利用簡筆畫還能讓學生利用形象的思維來對問題展開思考。除此之外,教師還能夠利用簡筆畫激發學生記憶、背誦英語單詞的興趣,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始終隨著教師的步伐而走,不再分心。當然,教師利用簡筆畫可以降低學生區分單詞的難度。例如,教師在講解單詞比較級的時候,如果只用語言來講述難免會詞不達意,這時若用簡筆畫在黑板上書寫,通過不斷增加的香蕉來表達big的比較級bigger、最高級biggest,這樣便能讓學生直觀感受到big和bigger以及biggest之間的不同。
當然,為了充分發揮簡筆畫的作用,教師還可以在班級舉辦用簡筆畫表達英語單詞的比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利用簡筆畫表達具體的單詞。這樣既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快樂記單詞,還能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最終提高英語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三、劃分小組用表演還原情境
小學生的表現力和表演欲望是十分強烈的。但是在傳統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作為教學目標,填鴨式教學方式與單項講解的方式較為突出,教師不能真正尊重學生的利益,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長期下去便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學生對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為了突破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教師可以利用表演還原情境,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為學生搭建表現自己的舞臺,讓學生在舞臺上大顯身手,增強自信。
教師應改變跟讀式教學和對話教學模式,讓學生擺脫啞巴英語,真正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利用表演還原教學情境時應注意學生的需求,尊重教材內容,在此基礎上改編教材內容,讓學生以此為基礎進行表演,促使每個學生都開口說英語,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四、運用多媒體展示英語情境
在傳統教學方法中,大多數的教師都會采取口頭教授的方法講解教材內容。因此,大部分的學生只能從教師的口中以及教材中獲取知識。而這些知識多半是死板的,靈活性較差,所以學生很容易降低學習的興趣。多媒體可以集圖片、聲音、視頻為一體,改變原本僵化和死板的教材內容,用直觀形象的方式化抽象的知識為具體,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當然,多媒體還能讓教材中本不生動的內容和文字變得靈活起來,并讓學生將學習活動與多媒體營造的情境結合在一起,從枯燥的學習環境中走出來,進入一個相對愉悅、舒適的課堂當中,與周圍學生融為一體。
再利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最大限度發揮多媒體教學效果。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提高情境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不斷更新信息,提高能力。
一、挖掘教材,針對性地進行復合教育
初中化學教材中,蘊涵著許多復合教育因素,教師可通過更新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等措施更好地體現復合教育。如:加碘食鹽與人體健康;“三廢”對環境的污染;溫室效應;食鹽的妙用等問題,適時進行復合教育。
二、動手實驗,體驗探究
如:學習《鐵的性質》一節,學生知道了鋼鐵是人類生活和生產中非常重要的材料,橋梁、鐵道、箭船、車輛和各種機械等第,都需要大量的鋼鐵來制造。鋼鐵最大的弱點是容易生銹,全世界每年約有總量三分之一的鋼鐵制品由于生銹而變成廢品。學生為此都很痛心疾首,動手實驗,探究鋼鐵制品銹蝕的條件,從而深刻領會防止鐵制品生銹的方法。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到有害的化學現象也在我們身邊。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三、課外閱讀,拓寬視野
學生關心與化學學科有關的社會、生活問題能使學生感到學到的知識是生動活潑的,有實用價值。如:誘人的烤羊肉串、烤雞架可產生數百種有害物質,吃熏烤食品易致癌;頭發彩染、彩漂危害頭皮健康;裝飾材料等化工產品不同程度地釋放甲醛,對人體有強大的破壞作用;彩色陶瓷、印刷品及電池、罐頭、汽車尾氣等第含有人體不需要的鉛元素,積蓄到一定程度就會使人中毒;白白雅致的紙巾也含致癌物質;可見化學與生活的聯系日趨緊密,掌握身邊的化學能提高生活的品位。
四、適時穿插,喚起興致
如:教材《常見的鹽》中硫酸銅一節,可適時給學生敘述波爾多液誕生的動聽故事:1882年,以生產葡萄酒盛名的法國波爾多城,葡萄霉菌泛濫成災,毀壞了城郊葡萄園里的葡萄,但獨有一家葡萄園安然無恙,原來,這家葡萄園的主人是一位園藝學家名叫米亞爾代,為了防止行人偷吃路旁的葡萄,往葡萄上噴灑了石灰水,隨后又噴了些硫酸銅溶液。當人們看到這些藍白相間的葡萄時,以為它害了病,于是不敢偷吃這些葡萄。誰知這歪打正著的做法,竟然對防治葡萄霉菌起到有效作用。據此,米亞爾代意外地發明了波爾多液,一種能防治多種農作物病蟲害,有很強殺菌能力,尤其是防治葡萄霉菌的特效藥劑。
五、習題訓練,強化應用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校教育正大踏步地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加強能力的培養,能力培養離不開應用領域,而應用領域的教育(由于時間空間的限制)不一定都非要親自實踐,可以通過一些有關生活、生產和科技方面的應用性習題同樣能起到加強復合教育作用。如:人體的胃酸含鹽酸,胃酸過多過少都會引起疾病。胃酸過多時要服用胃舒平(氫氧化鋁),也可服用蚌殼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或小蘇打。為什么這些藥物可以治療胃酸過多癥?寫出有關的方程式。若有胃穿孔,能否服用蚌殼粉或小蘇打?為什么?與生活聯系密切的應用性習題難度不大,卻能使學生感覺到知識應用的重要性,容易喚醒學生心中“冬眠”著的心態,從而激活學生的學習心態,增強動力。
六、課外活動,實踐嘗試
如:講到水污染,不能不提到含磷洗衣粉的使用,把江河湖海變成死水、臭水的原因,讓學生課外調查周圍存在的水污染的原因,寫出調查報告和感想。通過調查、研究、學習,加強認識化學與地方經濟、環境、科技發展的密切聯系,對學生進行國情、鄉情教育及保護資源教育和保護環境教育。同時使學生通過社會活動了解科學研究的途徑、獲得科學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道德品質、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育中開展復合教育,是初中化學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和方向。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努力。
參考文獻:
[1]九年義務教育九年級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