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化學元素的作用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13 17:05:57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化學元素的作用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化學元素的作用

第1篇

關鍵詞: 導學式 小組合作學習 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學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是高中化學的基本知識構成,是化學學科學習的基礎。但這一部分知識涉及的化學現象和化學反應多,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知識雜亂,雖然課堂上熱熱鬧鬧,但課后學生容易忘光,學生的思維潛力無法得到發揮,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感到束手無策。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教學中,我運用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取得了明顯成效。

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以學案為依托,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深化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心理感受,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課堂交給學生,提高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從而實現課堂的高效性。

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由“教師導學、分組自學、學生展示、總結提升”四個有機聯系的環節組成。我從這四個環節談談導學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師導學――學案導學,明確目標,提出問題。

該環節中,教師課前發給學生優質導學案,并指導學生通過導學案明確學習目標、需要自主解決的問題和需要合作展示的問題。“學案”較之于“教案”,著眼于學生的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側重于學生的主動“獲取”,讓學生“會學”。導學案需要教師通過集體備課精心編制,下面以蘇教版高中《化學1》中的一節內容“鐵、銅及其化合物的應用”為例加以闡釋。

(一)明確目標

明確目標是導向,需要教師依據課程標準、教材、教學進度和學情合理確定學習目標。

“鐵、銅及其化合物的應用”一課設計了如下學習目標:

(1)了解銅的有關性質,系統掌握鐵及其化合物的化學性質;(2)掌握Fe和Fe的性質及其相互轉化的途徑;(3)學會用化學方法鑒別Fe和Fe,從中獲取通過實驗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二)設計預習自測題

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學習目標設計幾道預習自測題,學生通過自學探究,培養一定的自學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可通過預習自測題,自檢自測,分析目標的實現情況,在此基礎上提出需要解決的疑難問題。

“鐵、銅及其化合物的應用”一課設計了下面預習自測題:

1.在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中( )

A.鐵被還原,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B.銅被還原,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C.鐵被氧化,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D.銅被氧化,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2.下列物質與鐵反應后的生成物,能與KSCN溶液作用生成紅色溶液的是( )

A.鹽酸 B.氯氣 C.CuSO溶液 D.稀硫酸

3.將鐵的化合物溶于鹽酸,滴加KSCN溶液不發生顏色變化,再加入適量氯水,溶液立即呈紅色,該化合物可能是( )

A.FeO B.FeCl C.FeSO D.FeO

(三)預設課堂探究問題

課堂探究的問題預設是關鍵。在自主預習中,學生初步掌握基礎化學知識,同時存在一些疑惑,不同層次的學生存在的問題不同。如何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圍繞三維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巧妙地設計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相關問題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問題的設計應該具有啟發性,對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應作適當的提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問題的設計應該具有層次性,要循序漸進,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優秀生從問題的設計中感到挑戰,中等生受到激勵,學困生嘗到成功的喜悅,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鐵、銅及其化合物的應用”一課需要著重探究的問題主要有如下:

提供藥品:FeCl溶液、氯水、雙氧水、KSCN溶液、鐵粉、銅片、高錳酸鉀溶液、NaOH溶液。

探究問題一:某久置的FeCl溶液,猜測FeCl溶液變質,變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體現原離子的什么性質?生成什么離子,如何檢驗?請設計實驗方案。

探究問題二:為了消除這種變質,我們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探究問題三:FeCl溶液是否完全變質?你的猜想是什么,如何證明?請設計實驗方案。

探究問題四:溶液中Fe的檢驗都有什么方法?Fe的檢驗方法又都有哪些呢?

探究問題五:Fe、Fe、Cu氧化性強弱順序如何?將鐵粉加入含有Fe、Cu的溶液中,鐵粉先和哪種離子反應?

在這個環節的設計上,教師要多留意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存在的困惑和反思,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和學生一起改進并優化導學案設計,讓導學案更適合學生。

二、分組自學――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相互答疑。

在該環節中,各學習小組針對導學案上的有關問題,先獨立進行學習和思考,然后通過組內的合作交流和相互答疑主動解決問題,并積極做好小組展示的準備工作。

要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功能,分好小組是前提。班級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及綜合表現,按照“異質分組”的原則進行分組,每個小組6人,每組有一名組長,負責小組整體的學習和常規工作。教師要多和各組的組長進行交流,了解各個小組的學習情況和動態;同時加強組長的責任心,鼓勵各個小組創造性地開展合作,對于各小組的情況要及時地點評和總結,形成一種競爭的氛圍;對于問題較多的小組,應及時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教師要充分調動小組的學生積極參與、學會質疑、善于探究。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學中,可以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學生通過問題的探究,借助實驗的驗證,會得到很深刻的印象,受課堂時間所限,更需要小組的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才可以完成實驗探究活動。

三、學生展示――小組展示,師生點評,修改完善。

該環節中,各學習小組在分組自學的基礎上針對導學案上的重點問題,分別安排一名學生進行展示、講解,隨后由學生和教師點評和修改。

適當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評比活動,充分發揮每個學習小組展示、講解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合作和表現意識,學生對來自學生的鼓勵和幫助比來自于教師的更有效果。

四、總結提升――總結規律,生成方法,拓展應用。

該環節中,各學習小組在組內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針對導學案上需要總結的規律和方法進行專題發言,隨后教師跟上點評、補充,并組織各學習小組對拓展應用題進行操練。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學習中,有些學生的畏難情緒主要源于知識的“零亂分散”,不能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將知識按照一定的關系進行歸類、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識變為彼此間相互聯系的整體,形成一個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網絡。

第2篇

1 高職院校宿舍文化的特點

根據高職教育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以及高職院校學生這一特殊的群體,決定了高職院校宿舍文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時代性。任何一種文化模式或文化形態、文化內容,都存在于具體的時代之中。[1]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現代化,增進了高職學生與社會的溝通和交往,使他們在宿舍就能通過互聯網隨時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新聞,獲取來自國內外的各種信息。正是由于物質條件的不斷變化,使高職學生通過網絡獲取更多更新的信息,緊跟時代的潮流。因此,高職院校宿舍文化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時代性。

(2)感染性。馬克思曾說過,人創造了環境的同時,環境也在潛移默化的創造了人。[2]在宿舍這個特殊的環境里,宿舍成員就形成了一個群體,在這個群體中形成的宿舍文化必然會影響到其成員。在這個環境中形成的宿舍文化氛圍很容易使宿舍成員在情感及情緒的相互交流與感染中形成心理上的認同,并影響著其成員的思想和行為。如果宿舍中多數成員學習積極主動,那么就會帶動其他成員一同努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相反,如果宿舍中大部分成員不思進取, 對學習沒有興趣,厭學逃課,那其他成員也會受到影響不求上進。

(3)多樣性。由于高職院校宿舍中各成員來自祖國各地,他們有著不同的性格、生活習慣、作息時間以及不同的價值觀念、成長背景、興趣愛好等,但由于他們長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在學習和生活中,各種價值觀念和生活習慣的相互影響和滲透,潛移默化的形成了多樣性的宿舍氛圍。比如有的宿舍的學習氛圍非常濃厚,宿舍各成員都有共同的學習目標和規劃。有的宿舍對參與學生會及社團活動積極性很高,他們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鍛煉自己能力方面。有的宿舍風氣比較差,宿舍成員整天呆在宿舍里,集體沉迷于網絡。

2 高職院校宿舍文化對學生成長的積極作用

2.1 有助于高職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培養

一方面,現在的高職學生中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而且是第一次離開家,開始新的集體生活。其中,有些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很差,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較弱。甚至有的學生面對新環境表現出焦慮緊張,感到孤獨和無助,對新的生活無法適從,這嚴重影響了高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積極向上的宿舍文化,首先可以培養和鍛煉高職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培養其健康的心理。宿舍成員之間的相互安慰和鼓勵,能夠迅速營造一個和諧溫暖的宿舍環境和氛圍。另一方面,高職階段的學習生活不同于高中,高職階段的學習生活給學生提供了許多發展和鍛煉自己的平臺和機會。高職學生應該通過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社團活動,充分把握住每一個機會, 不斷地開闊自己的視野,磨練自己,增強自信心,鍛煉培養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和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這樣的鍛練使得高職學生在今后邁入社??時,能夠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2.2 有助于高職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高職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正是其價值觀和人格形成的過程, 也是其人際關系走向社會化的重要轉折期。良好的宿舍氛圍不僅有利于培養高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正確處理好和他人之間的關系,還有利于高職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為今后走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高職學習階段的校園生活就是社會的縮影,人際交往是高職學生今后走向社會的必修課,宿舍為培養和提高高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提供了實踐的場所。宿舍里的同學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性格各異,有著各自不同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在朝夕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分歧和矛盾,這就需要每個成員學會換位思考,彼此之間要溝通交流,學會容忍,學會寬容,正確處理好與他人之間的關系。

2.3 有助于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

宿舍作為高職學生學習、生活、情感交流以及人際溝通的一個重要場所,對培養高職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和諧健康的宿舍有如家一樣溫暖,宿舍成員之間關系融洽,相互之間能夠真誠地交流,自然心情就會愉快。當遇到挫折或困難時,良好的宿舍文化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鼓勵,支持和幫助的作用。宿舍成員之間的相互關心和幫助,彼此之間真誠的傾訴,能在心理上給宿舍成員支持,很多問題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決。由此可見,和諧健康的宿舍文化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與身心健康發展,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3 高職院校宿舍文化對學生成長的消極作用

3.1 對個體學習的影響

高職院校宿舍學習氛圍不夠濃厚。一部分學生由于學習主動性差,不適應高職階段的自主學習;一部分同學因為學習基礎差,專業課程跟不上,導致對學習失去興趣,厭學情緒嚴重;還有一些同學,進入高職階段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不思進取,就是為了混張文憑,上課遲到早退、睡覺、玩手機甚至曠課。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宿舍的宿舍文化處于這種不健康的狀態,那么受到這種環境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自然不會理想。因此,宿舍學習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個體的學習成績。

3.2 網絡行為對宿舍文化的沖擊

第3篇

[關 鍵 詞] 學習型組織;校園文化;文化平臺

[作者簡介] 周舉坤,首都師范大學化學學院黨委副書記,講師;王建躍,首都師范大學研究生部辦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員

高校校園文化是推動高校發展的無形力量,它決定著高校培養對象的內在特質,在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所優質學校必然擁有其特有的文化,并且不斷地將這種文化內化于每個成員,最終使得這所學校所培養的人才具有該學校的某種特質,并將這種特質變成一種無形的推動力量。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理論,學習型組織理念將會在促進校園文化持續發展以及內化每個個體的過程中發揮特有作用。

一、高校校園文化的特征

同其他工作場所一樣,各個大學都有其顯著的組織文化特征。校園文化可以被認為是組織文化內涵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它告知教師和學生什么是可以接受、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規范,這種文化主導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成員認同的基本假設,最終指導成員與學校同步發展。

1.有效學校發展的目標及與其相適應的校園文化特征

有效學校是高等學校發展的最終目標。有效學校具有如下五個基本假定:第一,不論學校能夠做什么,應該做什么,其中心任務就是教學,衡量成功的標準是學生在知識、技能和觀念等方面所取得的進步。第二,學校應負責提供教學和學習的一切環境。第三,學校必須被作為整體來看待,為滿足某些學生的需要付出的部分努力、破壞教學計劃統一性的做法都可能遭遇失敗。第四,學校最重要的特點是教師和其他員工的態度和行為,而不是諸如圖書館規模、學校的歷史等物質條件。第五,學校要為學生成績的好壞承擔責任。人們堅持認為,不論種族地位、性別、家庭和文化背景、家庭收入有如何不同,學生都能夠學習。

與有效學校相適應的現代高校在校園文化上也表現出獨有的特征。第一,一切以教學為主的有效性,要求校園文化組織必須從學習的角度出發,一切組織文化是否合理必須以是否有利于學生學習,是否有利于教學為出發點,這就要求現代校園文化必須具備適應學習發展的文化特征。第二,檢驗有效與否的關鍵還在于教師和其他員工的態度和行為如何,因此促成教師和員工具備積極合作的意識成為現代高校組織文化的又一特征要求。第三,學校發展必須形成共同的向上的規范和發展一致的成員和學校目標。這也是現代校園文化中的兩個中心議題即規范和假定。學校組織文化發展是否具備以上三個特征成為其能否發展成為有效性學校的關鍵。

2.高等學校有效能的特點及與其相應的校園文化特征

已有的研究從以下八個方面探討有效能學校的特點:第一,機構組織。校長與教師分享管理權力。教師們常透過正式或非正式小組工作,共同協作。機構文化是重視解決“問題”而非作人事斗爭。第二,政策確定。教師常坦誠商討問題,提出意見,達致共識。在制定決策過程中,教師們得到滿足感和自,解決問題能力亦有所提升,而他們的決定一般都會得到校長和校董事會的支持。第三,協作精神。教師們態度開放,愿意學習和改進。校內團隊精神強,教師透過互助互諒、支持和合作去解決問題和計劃工作。第四,遠見和使命感。校內的教職員有共同的理想,有清晰的目標和崇高的使命感,在共同目標下去解決問題。第五,學習組織。校長教師間互相信任,思想開放,愿意學習,愿意改善,敢于嘗試創新,互動過程明顯。第六,社區領導。學校與外界機構接觸多,工作得到社區支持和認同。校方愿意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和社區建立良好關系。第七,校長領導。校長態度開放,愿意接納他人,因而得到各人的信任。他愿意與任何人和社區溝通,在校內能提供專業意見以支持各小組工作發展。第八,信任。校內各工作人員互相信任,不會各自為政或互相猜忌。顯然,在上述特點中“學習”成為直接或間接的核心詞匯。這反映出學習對于成功學校效能起著重要作用。

二、構建學習型校園文化體系平臺

學習型組織強調的關鍵就是讓每個成員具備共同的愿景目標,使得每個成員在原有的心智模式下都有能夠獲取最大發展的空間。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我們可以從如下步驟入手。

(一)制定校園發展手冊構建學校共同愿景

制定學校發展手冊,目的在于使得每個成員深入到學校發展之中,明確學校發展目標以及個人在其中的位置、作用。手冊具體包括學校精神的內涵,使得每一個成員都能積極在此精神中獲取發展的力量;學校遠景規劃,使得每個成員都能清楚明了的知道該校的具體發展方向,使得成員對未來充滿希望。手冊還應包含有學校發展史,尤其不同時期的一些關鍵決策,應給予客觀的事實,讓所有成員對過去發展的真實情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達到成員對學校的信任。

(二)改變心智加強創設矩陣式管理模式

1.在管理層面構建網狀交流小組

(1)建立學習型領導小組。所謂校領導學習型小組是指在包括校長、副校長一級,校各部處領導組成的互動式小組。該小組打破以往以某一領導為核心的等級式會議,也不同于以往的匯報式的會議。此種小組完全是在平等交流基礎上的研究式交流會。第一,確立小組成員;第二,大家必須形成一個共同的愿望,即通過合作促進學校發展,形成學校發展即為每一位小組成員成就的觀念。第三,小組每次要有中心議題,與會人員每人要發言,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對方案進行評估,對可行性方案給予肯定,在適當時候可以協助管理實現此方案,并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第四,每次討論結果要形成文字,適當時候給予全校公布。(2)建立跨院系領導交流小組。多年來形成的高校院系之間獨立工作的模式,使得各院系很少有深入交流,不同院系管理者之間只是競爭的對手,很少是合作的伙伴,使得管理經驗無法得以二次應用。建立跨院系領導交流小組,正是學習型組織對資源整合的一種體現。第一,通過行政組織以及自由組合形成小組。第二,每個小組共同確立成立小組的目的。第三,每個小組自行確立活動時間、地點、內容。第四,小組活動中應建立發展研究項目,形成文字,應用實際。第五,每隔一段時間對各小組進行檢查評估獎勵。第六,對形成文字的材料不同小組傳閱討論研究。(3)成立校領導和院系老師學習型小組。由于多年形成的科層管理模式,使得上級領導很難跨級了解基層情況,往往導致領導決策不適應下層需要,下層需要得不到回應,導致管理中矛盾的激化。為此成立校領導和院系老師互動小組。以私交的方式進行定期論壇,使決策權下移,通過全員討論形成決策,必然會凝聚員工,促進學校管理效能的提升。第一,員工以自愿報名的方式和領導形成小組。第二,建立互信。通過聊天,彼此介紹以及各種有意活動等。第三,領導和老師以學校工作者的身份談彼此工作中的困難和不足,以達成諒解。第四,提出工作中的難題,從中重點選取題目形成專題,采用討論等方式,集思廣益,尋求問題解決方案。第五,教師和領導者同等地進行調查分析形成文字報告。第六,對可行性方案給予表彰。

2.學術方面的橫向交叉學習型小組

(1)成立跨系論壇會。(2)在同樣一個空間成立互助小組,應幫助每一位積極上進的成員,尤其形成互助向前的合作機制。(3)成立外聯機構。學習型組織是具有開放性特征的組織,因此注重外聯成為學習型小組又一特征。為此,成立信息空間合作站成為學校建立學習型小組的關鍵一步。(4)成立心得交流小組以德育中心和心理輔導中心為基礎建立各系互動的心理體驗交流中心。在這里形成情感多元交流互動小組,促使每一位員工感受到學校的溫暖,尋找到自身發展的優勢。

3.建立電子會議室

通過局域網絡建設,可以實現超級頭腦風暴等創造流平臺,參與者可以自由的參與討論發表意見,通過電腦的轉化,可以直接傳給各層面的與會人員,且絲毫不會被發覺提出意見人的真實身份,為真實的交流創造更為可靠的信息平臺。

學習型組織文化的創設和發展有賴于校園文化以及校園氛圍的形成,故此在創設學習型組織時,氛圍建設成為形成學習型組織文化建設的首要一步。

參考材料:

[1][美]圣吉.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務實[M].東方編譯所編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出版,1994.

[2]郁義鴻.組織修煉[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第4篇

【關鍵詞】校園安全文化;大學生素質教育;影響;作用

1.前言

校園安全文化主要是指在學校教室、實驗室內以及課間活動的安全文化,例如樓道安全、體育運動安全、設施事故安全、衛生安全、交通安全、勞動或社會實踐安全、學生身體特殊事故等,均屬于校園安全文化的范疇。校園安全對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學校財產安全以及師生人身安全未得到保障,便意味著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將失去穩定支撐。因此,加強校園安全文化建設,以營造平安校園環境,確保學校財產與師生人身安全,也屬于各學校需注意的重點。

2.校園安全文化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影響與作用

校園安全文化對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會產生潛移默化的、深刻的影響與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⑴熏陶。開展校園安全文化,會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方展,使大學生提高安全意識,具有行為的自覺性,注意自我安全管理與防護,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與熏陶,進一步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1]。⑵校園安全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氛圍與心理發展的空間,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范,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促進學校優良校風的形成,進一步優化素質教育的環境。⑶現代高校校園安全文化是集教學、科研、生產三位于一體的文化形態,通過校園安全文化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落實,能夠幫助大學生孕育出新的安全理念、安全思想與安全科技成果,進而為培養時代需要的創新型人才提供良好氛圍。⑷大學階段作為大學生過渡向社會的重要階段,校園安全文化以及素質教育是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關鍵因素,因此,做好校園安全文化建設與教育工作,可以促使大學生學習能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安全知識、技能、安全等,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各方面的協調發展[2]。

3.校園安全文化建設與實施策略

3.1明確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目標

首先,開展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目的是要使高校的安全氛圍更加濃厚,強化大學生與教師的安全意識;其次,安全文化建設的核心目標是完善學校安全設施,落實各項安全制度,使安全管理更加精細,為減少校園安全事故打好基礎;再次,校園安全文化建設需與大學生素質教育相結合,使校園安全文化能夠對提高大學生安全素質教育起到積極的作用。

3.2完善校園安全文化建設

⑴完善校園安全物質文化。首先,需保證高校配置符合標準要求的消防安全設施、防雷設施設備,所有活動器材必須無安全隱患,同時校園的飲用水及供水設施必須達標,桌椅門窗以及學生床鋪等必須整潔、完好;其次,校園周邊的安全環境必須達標,校園四周50m范圍內不允許有無證經營的小攤點,200m范圍內不允許有歌舞廳、網吧、酒吧、游戲廳等對大學生學習會帶來負面影響的場所,也不允許有亂建、亂堆現象以及存放危險物品的場所;再次,需保證高校的建筑完好,無危房危墻存在,無地災隱患,各種場所的建設不僅要滿足師生的學習與教學需求,還需符合衛生與安全要求。

⑵完善校園安全制度文化。完善校園安全制度文化需注意三點:一,完善校園安全應急處理制度,以便在高校發生自然災害、治安事故、傳染病等突發安全問題時能夠根據應急方案緊急處理;二,完善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凡是與高校安全有關的工作,其中所用安全制度必須完善與明確,以保證各項制度均能落實到位、責任到位,從而為學校的財產安全與師生人身安全提供保障;三,高校還需根據隱患程度建立分門別類的安全隱患臺賬,根據臺賬的動態性特點,對學校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跟蹤整改與處理。

⑶完善校園安全精神文化。首先,高校應該基于校園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將安全法制教育納入到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內容中,通過課程的滲透加強大學生的公共安全教育,使大學生提高安全意識,樹立積極、正確、科學的三觀。其次,高校應結合實際發展情況,通過安全隱患警示標志、安全宣傳欄、班級安全手冊等方式加強校園安全文化陣地建設,培養學生的安全文化意義。再次,高校需針對大學生的適應能力、接受能力開展多元化、針對性的校園安全教育活動,強化大學生的安全防護意識與法制安全意識,進一步提升校園安全精神文化[3]。

⑷完善校園安全行為文化。大學生通過多年的學習,已形成良好的自我思維能力、自我約束能力與創新能力,但仍有很多大學生存在不安全、不合理的行為習慣,這對其后期步入社會工作會帶來不良影響。因此,高校還應該完善校園安全行為文化,通過構建科學、有效、合理的校園安全行為文化,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大學生進行安全行為養成訓練,引導大學生踐行安全行為,規范安全行為。

3.3加強校園安全文化的落實

高校校園安全文化應該分三個步驟加強落實,以保證其能充分地發揮效用,對大學生素質教育帶來良好的影響。第一,高校應該結合實際,制定合理、可行、操作性強的建設方案,宣傳發動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第二,貫徹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要點,規范安全教育教學行為,增強大學生對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同時通過不斷完善與優化,提升校園安全管理的水平;第三,定期總結高校校園安全文化建設工作的成效與經驗,組織會議進行討論交流,深入推進校園安全文化建設工作。

4.總結

校園安全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我國各高校理應引起重視,充分了解校園安全文化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影響與作用,應用科學、先進、有效的手段加強校園安全文化的建設與落實,進而為促進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與全面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金章.淺談高職院校安全文化教育建設[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16(16):170-171.

第5篇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教員素質

目前,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教學過程中,信息化教學手段在地方和軍事院校都得到了大范圍的普及,應用領域不斷擴大。信息化教學手段和傳統教學手段相對比而言,從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教學工具和教學模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同時,也對教員有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員素質從多個方面都要有不斷的提高,以適應信息化教學的發展。

一、信息素養

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要求教員必須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教學工具,比較常用的主要有:

(一)信息搜索工具

通過信息搜素引擎去檢索信息資源,是目前人們獲取信息資源的一種常見方式。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谷歌)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Baidu(百度)是目前最為著名的搜索引擎。越來越多的教員經常使用Google或Baidu來收集教學中所需的各種資料。教員在網絡上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資源時,掌握信息的查詢方法和技巧,掌握使用搜索引擎來獲得自己在教學中需要的資源,成為教員必備的一項基本功。

(二)課件制作工具

現在的教學過程當中,使用多媒體課件已經成為一種基本的教學方式,熟練使用各種軟件制作精美的課件也成為教員必須掌握的能力之一。要想制作出一套精美的多媒體課件,除了要掌握常用的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或Director此類軟件以外,還要掌握Photoshop一類的圖像處理軟件以及其他包括圖像視頻處理軟件,這樣就對教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學交流工具

無論在教學過程當中,還是在教學后,教員都需要與學員有一定的交流。比如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員可以通過某些軟件,比如極域電子教室,實時掌握學員在下面操作的情況,可以通過屏幕監功能看實時查看,可以通過學員演示功能在大屏幕上顯示學員的操作情況等等。在課后,教員可以通過QQ、E-mail、BBS、博客等方式與學員進行交流。

二、角色定位

(一)學習環境的構建者。教員的作用不僅僅是把現有的教學內容講解給學員,而應該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員學會如何獲取資源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

(二)學員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靈活利用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創造出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輔助學員進行學習。這樣,教員在教學的過程中起到一個幫助學員、促進學員進行學習的角色。

(三)學習過程的組織者。教員可以根據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按照一定的策略將學員分成若干不同的小組,通過小組之間的討論,開展協作學習。比如可以按照班級、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等方式進行分組,使不同類型的學員相互搭配,有利于發揮學員自身的優勢。教員制定適合的小組學習目標,讓學員在學習中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實現目標。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豐富

傳統的教學方式一般以板書為主,這樣就造成了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單一,而且書寫板書的內容也不夠形象,需要一定的時間,書寫板書過多,教員也比較容易勞累。新型的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特點的信息化教學手段,以先進、快速、方便、廣泛的方式更加直觀和更加形象地表達和描述一些不便于用語言描述的現象和規律,與“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形成了強烈反差。將原來以書本形式存在的各種文字、圖像、數據、表格轉化為數字化的電子形式。而且還能夠錦上添花,配上多媒體的形式,也能夠快速方便的在網絡上傳遞,提高了教學效率,更新了傳統教學多年來的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的同時,也對教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種類多樣的表現形式,就需要掌握多種多樣的網絡展示、軟件使用和設備使用的方法。而且,如何合理的在不同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途徑插入信息化教學手段,也對教員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因此,信息化資源的合理利用,就需要在教學之前進行一定的設計,如果設計出現紕漏,就會難以實現預定教學目標,與正在進行的教學活動之間出現矛盾。這樣對教員的要求也就比較高,既要有豐富的實際教學經驗又要有相當高超的信息技術素養和操控能力。

四、教學理念的更新

傳統的教學以教員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也就是以“教”為主。學員的學習往往局限于課堂里和教材中,學員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信息化手段的形式多樣和豐富,為教員提供了更多的教學手段的選擇,計算機教學作為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課程,更是可以應用更多的信息化教學手段。這樣就使教學空間無形中進行了擴展延伸,通過網絡,將其他的課堂以外的內容帶入教學過程當中,教員只需要設計出合理的教學設計,通過引導學員,讓學員進行主動的學習,而不必全部教學過程由教員獨立完成,也就是將教學模式變為學員的“學”為主,讓學員成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員的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愉快。

教學理念的改進,必將促進教員能夠更加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設計。由于信息化手段的多樣性,使得計算機教學的課程設計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員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但是,教員進行教學設計的同時,除了了解教學過程所應用的信息化手段有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還要通過不斷實踐、創新、總結,逐步掌握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設計的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總之,現代教學更是要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化手段,以提高教學效果。有效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必然就會全面促進教員的各方面素質,以此帶動整個課程教學的進步。

第6篇

關鍵詞:校園文化;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

一、校園文化與人文素質

1.校園文化

(1)校園文化的重要性。對一所學校而言,沒有文化的存在,便沒有學校的存在,沒有優秀文化,就沒有卓越的學校。學校里可以沒有漂亮的建筑、先進的設備,但是不可以沒有良好的校園文化。學校本身就是文化的產物,學校通過其特有的文化來影響學生,一所好的學校是可以讓學生擁有精神歸宿的地方。

(2)校園文化的功能。 第一,導向功能。良好的校園文化,會于潛移默化中影響每個人的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促進校園優秀和諧風氣的形成。

第二,規范約束功能。每所學校都有獨特的校訓、校風以及校規,規范著每個人的道德追求與行為方式, 使校園里每個人必須遵守規范,努力學習。

第三,激勵功能。每所學校的校園文化都是經過傳承學校優良文化傳統和創新文化新內容所形成的。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提高師生對學校的歸屬感、榮譽感和責任感,從而形成眾志成城、齊心協力的工作和學習的氛圍。

2.人文素質

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的人文精神,包括家庭、社會、學校教育,其中學校教育是重要的一個環節。人文素質強調關注人的生命價值和意義,人文教育的實質是人性的教育,最終目標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二、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

1.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內涵

第一,醫學生應具有以人為本的高尚醫德觀念,正確處理醫患關系,不僅為患者提供治療和照顧,幫助和安慰患者,而且還尊重和理解患者。

第二,醫學生應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醫學生不僅要對患者負責,更要對自己、對社會負責。

2.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內容

(1)文化知識素質的教育包括眾多具體學科知識的教育,是人文素質培養的基礎,有助于醫學生本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2)職業道德素質的教育是人文素質培養的關鍵,作為合格的醫學生,應以嚴謹的職業作風為患者提供服務。

(3)溝通教育。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溝通教育能使醫學生更好地提高語言溝通技巧,加強語言修養。使學生面對患者時,能精確地、清晰地、生動地表述自己的觀點,掌握與患者交談的技巧,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3.校園文化在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中的作用

(1)促進醫學生職業道德觀形成,提高其社會責任感。醫學院校發展歷程中所積淀的校園文化,不僅可豐富醫學生的人文知識,還能培養了醫學生的人文情感,為醫學生提供了學習的素材,從而培養醫學生的高尚情操,使其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與崇高的社會責任感。

(2)榜樣引導作用。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醫學院校,常常把能力及資歷高的老師們和已經畢業的優秀學生的思想品質、道德標準、職業道德以及人生價值觀等在學校內以各種形式進行介紹,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可引導學生以先進人物為榜樣,努力學習。

(3)規范約束醫學生的行為。校園文化以校訓、校風以及校規校制等形式存在,滲透在學校內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及學習中,對學生形成特有的約束和規范作用。

(4)適應作用。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充實學生思想,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定位。而對于醫學生來說,優秀的校園文化可以使醫學生提前適應自己的角色,從而提高職業道德修養。

醫學為保護人類生命健康而生,充滿著仁愛的光芒,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優良的醫德、精湛的技術和淵博的人文知識的專業醫學生,對醫學事業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第7篇

【關鍵詞】 血清降鈣素原動態值; 腦出血; 發熱; 抗菌藥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dynamic serum procalcitonin(PCT) monitoring on the optimization of antibacterials treatment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fever patient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ational drug use in the clinical.Method:68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omplicating pyrex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4 cases in the PC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ntibacterial according to the dynamic serum procalcitonin(PCT),34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experiential antibacterial treatment according to patients’ clinical situations and laboratorial examination.The survey conducted 28 days,PCT values of the PCT group and the usage of antibacterial in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contrasted.Result:Serum procalcitonin of the PCT group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use of antibacterial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C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aspects of antibacterial usage ratio,antibacterial using density(AUD),the costs of antibacterial and the percentage of the costs(P

First-author’s address: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jiang,Zhanjiang 524037,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1.015

腦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常見的腦卒中類型,占首次卒中的10%~15%,起病急,病情變化快,致殘致死率高。腦出血患者80%~90%在發病后或病程中出現發熱,體溫越高,卒中預后越差,卒中后發熱與致殘率和病死率增高關系密切[1]。卒中的神經損傷及預后與體溫改變有關,發熱與卒中后不良預后密切相關[1-2]。但發熱原因很多,急性腦卒中患者可因肺部、泌尿系感染及壓瘡、導管相關性感染等導致細菌感染性發熱,也可因顱內高壓致中樞性發熱、脫水熱、出血后吸收熱、病毒感染、再出血、疼痛等多種原因出現非細菌感染性發熱,往往難以鑒別[3]。對于不同原因導致的腦出血發熱的治療方案截然不同,感染并不是導致臨床上炎癥表現的唯一原因,早期鑒別診斷發熱原因對臨床用藥至關重要。血清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為全身細菌感染的重要標志物,能特異性區分細菌感染和其他原因導致的炎癥反應,已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診治,對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具有重要指導意義[4-7]。本研究探討動態監測血清PCT值變化對指導腦出血患者發熱抗感染治療的作用,以期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腦系疾病診療中心收治的腦出血伴發熱患者68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齡32~90歲,平均(68.47±15.17)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PCT指導治療組(PCT組)及常規治療組(對照組),各34例。診斷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8],均經頭顱CT或核磁共振確診。在發病后72 h內入院,入院后體溫均在37.5 ℃以上,平均(38.1±0.5)℃,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Score,NIHSS)評分均≥5分。出血部位:丘腦13例,基底節區31例,腦葉13例,腦室7例,腦干3例,小腦1例。排除標準:(1)患者24 h內出院或死亡;(2)既往有腦卒中史;(3)近2周有感染、外傷或手術并發慢性炎癥和使用抗菌藥者;(4)合并嚴重的心、肺、肝、腎疾病,免疫功能障礙、惡性腫瘤、妊娠或哺乳期、精神病患者。兩組年齡、性別、病程、體溫、NIHSS評分及出血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發熱當天除做血常規、超敏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細菌培養、紅細胞沉降率及胸部X線等檢查外均常規作血清PCT檢測。抗感染治療的第1、3、4、7 天檢測PCT值。在進行腦出血常規和支持治療措施的基礎上,PCT組醫師與藥師根據血清PCT水平變化共同制訂抗感染治療方案、決定抗菌藥的使用,PCT

1.2.2 檢測方法 PCT值測定:采用雙抗夾心免疫熒光快速半定量法(PCT-Q膠體金法),德國柏林BRAHMS Diagnostica公司生產的PCT-Q檢測試劑卡定量檢測。

1.3 觀察指標 觀察PCT組患者隨著治療進程PCT水平的動態變化情況,記錄比較兩組患者抗菌藥的使用比例、費用、金額比例及強度(AUD),住院費用以及治療后28 d病死率。用藥頻度(defined daily dose,DDDs)=藥品消耗總量/相應的DDD,抗菌藥使用強度(antimicrobial use density,AUD)為每日每百張床位所消耗抗菌藥物DDD數。DDD值依照“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抗菌藥物分類及規定日劑量”(2011年8月)的相關數據,結合《新編藥物學》 (第16版)和藥品說明書推薦的劑量確定[11]。DDDs值越大,藥物使用頻率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血清PCT水平動態變化 治療前PCT組血清PCT為(24.53±13.24)μg/L,抗感染治療后24 h,3、4、7、28 d分別為(17.42±4.51)、(13.43±3.51)、(6.56±3.24)、(1.45±0.63)和(0.44±0.12)μg/L。血清PCT水平隨著抗菌藥的使用而逐漸下降,在抗感染治療7 d后PCT值明顯低于治療前(t=3.65,P

2.2 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的各項指標比較 PCT組抗菌藥的使用比例、使用強度(AUD)、使用金額比例及抗菌藥費用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PCT是含有116個氨基酸序列的降鈣素前體,無激素活性,相對分子質量約為13 KD的可溶性糖蛋白,室溫下PCT體內外穩定性好,易于檢測。健康人體中或不存在細菌感染時PCT基因被選擇性抑制,在血漿中水平極低(

PCT濃度與細菌感染的嚴重程度及細菌載量相關[13]。PCT作為重要的全身炎癥反應細菌感染的標志物,在判斷細菌與非細菌感染性發熱中意義顯著[14]。起始恰當的抗感染治療和早期療效評估后的方案調整是提高療效的關鍵。醫師和臨床藥師根據PCT血清動力學變化確定抗菌藥的選擇與否、選擇時機以及抗感染療程。本研究結果顯示,腦出血發熱的抗感染治療中血清PCT動態變化與臨床治療效果關系密切,治療有效時PCT水平明顯下降,能及時反映感染的臨床過程及抗感染的有效性。臨床中,當開始抗菌治療的72 h內每天較前一天PCT下降30%以上,認為治療方案有效,可繼續使用原抗感染治療方案,反之應結合臨床情況調整治療計劃[9]。當PCT每日減半量或下降至起始水平的80%~90%時(比峰值下降80%以上),停止使用抗菌藥;如PCT無變化或下降幅度

表2顯示,以PCT濃度水平變化作為指導腦出血發熱抗菌藥應用的有效指標,PCT組患者抗菌藥用藥指標優于對照組,提示利用PCT動態值干預抗菌藥的使用,能有效減少腦出血發熱抗菌藥的使用率、臨床用量,降低抗感染治療費用、抗菌藥金額比例。動態監測PCT水平變化,及時評估抗菌藥療效,以指導臨床抗菌藥的選擇和抗菌藥的使用持續時間[16],能減少廣譜抗菌藥物的過度使用,防止細菌耐藥,減少抗菌藥相關附加損害,有助于臨床醫師和藥師優化抗菌藥治療計劃,促進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動態PCT監測指導優化腦出血發熱抗感染治療策略,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及可行性。使用PCT動態水平指導抗菌藥的合理應用的抗菌治療管理策略,可安全地減少抗菌藥的使用,加強抗菌藥管理力度,指導醫師有效地應用PCT[17]。

本研究表明,動態監測PCT水平變化作為快速可靠優化抗菌藥應用的指標,可有效指導腦出血發熱早期進行抗菌藥的治療,有助于醫師和臨床藥師研究判斷抗菌藥治療方向及使用效果,及時設計抗感染治療方案、確定抗菌藥的使用及合理抗感染療程。參照PCT水平動態變化指導優化抗菌藥治療管理策略,在抗菌藥過度應用現狀下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公共衛生意義。引起腦出血發熱的原因多種多樣,其體溫增高的形式及伴隨癥狀多變,臨床醫師及藥師對于PCT臨床價值的判定,仍需與患者臨床信息、抗感染治療反應、血象、影像學、病原學檢查等相結合綜合分析評定。

參考文獻

[1] Hajat C,Hajat S,Sharma P.Effects of poststroke pyrexia on stroke outcome:a meta-analysis of studies in patients[J].Stroke,2000,31(2):410-414.

[2] Wang Y,Lira L,Levi C,et al.Influence of admission body temperature on stroke mortality[J].Stroke,2000,31(2):404-409.

[3]郁可,劉媛,陳琳,潘先芳,等.血清降鈣素原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發熱原因的鑒別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4):12-14.

[4]石巖,劉大為.降鈣素原在全身性感染診治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內科雜志,2011,50(5):444-445.

[5] Christ-Crain M,Jaccard-Stolz D,Bingisser R.Effect of procalcitonin-guided treatment on antibiotic use and outcome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cluster-randomised single-blinded intervention trial[J].Lancet,2004,21(9):363.

[6]何禮賢.降鈣素原指導嚴重細菌感染和膿毒血癥診療的臨床意義[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2,35(8):636-637.

[7] Waeker C,Prkno A,Brunkhorst F M,et al.Procalcitonin as a diagnostic marker for sepsi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Lancet Infect Dis,2013,l3(5):426-435.

[8]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62-63.

[9]降鈣素原急診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組.降鈣素原急診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2,21(9):944-951.

[10]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S].衛醫發[2004]285號:2004-08-19.

[11]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第1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44-130.

[12] Miiller B,White J C,Nylen E S,et al.Ubiquitous expression of the calcitonin-i gene in multiple tissues in response to sepsi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1):396-404.

[13] Reinhart K,Bauer M,Riedemann N C,et al.New approaches to sepsis:molecular diagnostics and biomarkers[J].Clin Microbiol Rev,2012,25(4):609-634.

[14]黃英,劉后聯.降鈣素原:全身細菌感染/敗血癥的標志物[J].國外醫學:內科學分冊,2003,30(5):198-200.

[15] Schuetz P,Albrich W,Mueller B.Procalcitonin for diagnosis of infection and guide to antibiotic decisions:past,present and future[J].BMC Med,2011,9(1):107.

[16] Nobre V,Harbarth S,Oral J D,et al.Use of procalcitonin to shorten antibiotic treatment duration in septic patients:a randomized trial[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8,177(5):498-505.

第8篇

互聯網誕生并發展至今,人類社會已進入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網絡已成為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已成為網絡中當之無愧的活躍群體,在信息化深度發展的今天,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就職于衛生高職院,對醫學高職生的信息素養水平發展尤為關注。

1 醫學高職院校園網絡文化發展現狀

醫學高職院校園網絡文化集校園文化與網絡文化為一體,體現了學校的信息化發展水平。校園網絡文化環境是醫學高職生直接身處的實際環境,對他們信息素養的形成及發展起著正面的促進作用。作為高職院校的教育者,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能正確引導校園網絡文化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以便更好地推動大學生信息素養水平的提高。

校園網絡文化是大學生群體在網絡中的普遍活動而培育起來的一種校園文化。[1]校園網絡文化基于學生的網絡行為,將校園文化內涵進行大幅擴展,融網絡文化的特殊性于普遍的校園文化之中。這種融入,帶來了一種精神、觀念乃至行為上的變革。[2]

以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具體描述醫學高職院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幾大主流陣地:學院的門戶網站及學工、教務、圖書館等若干子網站;各部門的微信公眾號及社團公眾號;不計其數的師生及時通信群;愛課程網及智慧職教云等SPOC平臺;專業數據庫資源平臺;移動圖書館及學習通APP;信息技術及醫學文獻檢索課程;外請專家的講座視頻、專業資料包及推薦公眾號等。

醫學高職生基于以上校園網絡環境學習生活,形成了以網絡行為為核心的校園文化,這種文化對醫學高職生態度、行為、能力、道德等方面進行重構。校園網絡文化與傳統文化相比,具有自由性、開放性、交互性、實用性和平等性等特點。

2 信息素養構成要素及醫學高職生需達成的具體指標

醫學高職生的信息素養主要包含四個層面:信息知識、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其中知識和意識是基礎,能力是保證、道德是準則。醫學高職生需達成以下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3 校園網絡文化對醫學高職生信息素養水平的實際效用

①信息素養涉及的信息知識是指與信息技術有關的知識,包括信息技術基本常識、信息系統的工作原理及信息技術發展新問題等內容。醫學生可以通過圖書館網站的網絡與服務、電子資源等欄目獲取,最主要的信息知識來源是信息技術課堂。近幾年,該校購置了智慧職教云、愛課程等MOOC平臺,結合衛生高職類學生的學習特點,大批學院教師自行建課,錄制教學視頻,輔以名校名師的教學視頻上傳至平臺,并設置在線討論、測驗和考試等環節,大大拓展了課堂教學,為醫學生信息知識獲取提供了充足的保證。《醫學文獻檢索》課程得到教務部門的重視,現針對不同專業,逐步開設,越來越多的醫學高職生享受到了醫學專業教師文獻檢索課程的授課,這有助于他們在專業領域里一展宏圖。

筆者通過問卷星網站設置了一份醫學高職生信息素養情況調查問卷,通過即時通訊軟件廣泛推送,最后成功收回466份答卷,結果顯示,35.54%的高職生能主動完成校內SPOC課程的線上學習。

②信息意識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意識,是指人對信息敏銳的感受力、判斷力和洞察力。面對困惑時,需要個體有意識地運用身邊的信息技術手段與資源去尋求答案。基于校園網絡文化環境培養醫學生的信息意識已然實現,醫學生身處開放的校園網絡環境中,學工、教務、團委、圖書館、社團等微信公眾號不斷推送各種生活、學習及就業資訊,加之超星移動圖書館、學習通公司專業人員的公開講座,外請知名專家學者對學生開設的專題講座、推送的資料包等等,本校教師不定期開設信息素養類講座,醫學高職生既已自覺適應了這種網絡環境,同時,他們的網絡行為又成了校園網絡文化的一部分,醫學生的信息意識在這樣的雙向作用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③信息能力是大學生信息素養中的核心能力,主要指高職醫學生需具備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及信息綜合表達能力。通過信息技術課程、醫學文獻檢索課程、系統維護等課程的線上線下的學習模式的推廣、各種專業講座的舉辦、IT精英聯盟社團的宣傳與培訓,該院醫學高職生的信息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問卷調查顯示,參與的醫學高職生具備的信息能力情況比例如表2所示。

④醫學高職生信息道德的健康發展,需要依賴一個健康、成熟、有序的校園網絡環境。該校主要采用上網行為管理系統進行實名認證,通過對醫學高職生日常網絡行為的規范,逐步提升大學生的信息道德。通過校園網絡環境弘揚正面主流的價值觀,幫助醫學高職生構建正確的價值觀,使其能夠自主約束自己的網絡言論,控制自己的網絡行為。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4.58%的學生表示在網絡中信息或觀點之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97.59%的學生表示不會利用網絡肆意傳播未經證實的消息。

第9篇

關鍵詞:武術文化;大學生;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80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4(c)-0000-00

武術是中華民族耀眼的文化寶庫,有著悠久的歷史。武術功能的全面化、內容的價值化、形式的多樣化促使全國各族人民、甚至全世界人們的喜愛,同時也推動武術在世界范圍內廣泛的傳播。目前,通過對甘肅省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研究發現,我省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在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狀、敵對、焦慮等方面存在比較突出的心理問題。這一問題的出現可能會影響到學生正常的生活方式、正常的生活學、正常交往,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到了阻礙作用。因此,希望本文通過武術文化的功能來促進當前甘肅省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甘肅省8所高職院校。

1.2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

2 研究結果分析

2.1 各因子分析

本次測試的有效數據輸入微機, 采用 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見表1。

通過表1對甘肅省高職院校學生與全國大學生常模因子的比較中,明顯發現甘肅省高職院學生高于全國常模因子有: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狀、敵對和焦慮。

2.2各因子檢出率

各因子得分高于2分的為陽性項目, 表示被測者在該項中呈現 有癥狀,其百分率稱為陽性檢出率 根據國內外有人使用的標準, SCL―90 高于3 分者被認為可能有比較明顯的心理問題, 我們把各因子3的檢出率稱為心理問題檢出率,其情況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陽性檢出率從高到低因子的排列次序為: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狀、敵對、焦慮、恐怖、偏執、抑郁、精神病性和軀體化。

通過問卷反應,甘肅省高職院校學生在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狀、敵對和焦慮等方面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心理問題。那么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來自于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自身四個方面。

3 武術文化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3.1 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武術的修身功能

武術的修身是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應該將一個人培養成具有什么樣規格和質量的人,使其不斷提高自身內涵、不斷的完善自我。幾千年來武術的發展吸取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精髓。首先,道家思想對傳統武術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深深影響著武術文化發展的核心思想,可以體現在崇尚自然、無為而治的生態理念。這一理念成為武術文化學習和借鑒的榜樣。其次,其他任何體育項目無法替代武術是因為武術獨有的特點,其特點主要表現在可以提高和培養人的內涵和修為。武術在練習過程中追求人與自然的合一,與社會的和諧共生,人與人的平等相處,形成內外兼修的身體修煉方式。[1]第三,如儒家講究入世,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而道家講究出世,是一種超越的人生觀,體現在武術中后天的人文教育尤為重要,是讓一個武者成為完整人的關鍵所在[2]。

3.2武術運動可以調節和改善情緒

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期間,由于較多的專業理論與實踐課,學習任務比較繁重,再加對未來工作的擔憂產生不良的情緒反應。通過對武術的學習可以改善學生憂愁、緊張、壓抑等不良的情緒,長期習練太極拳,會使人目明神清,心胸寬廣,性格活靜、溫和,不與人計較得失,從而凈化了靈魂,陶冶了情操。[3]

3.3 武術文化可以培養和鍛煉意志品質

常言道:“冬練三九、下練三伏”。 武術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培養的是人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武術訓練也是如此,需要練習者擁有堅持不懈與持之以恒的精神。然而,作為武術項目組成部分的散打來說,散打通過對抗性的練習,鍛煉學生勇于面對困難和挑戰,敢于面對失敗與挫折。通過鍛煉可以戰勝自我內心的恐懼,臨不懼,臨戰不退。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武術運動對于培養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4]

3.4 武術文化可以改善人際關系

由于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獨生子女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學生之間交流比較少,在人際關系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大學期間武術訓練一般都是由不同的院系、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別組成的。在集體習練中,通過肢體語言,使他們在習練與比賽中增進了感情,促進了友誼。同學們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愛護從而改善大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培養集體主義觀念,使大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5]

4 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本文的研究發現,甘肅省高職院校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這個問題將嚴重影響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健康快樂成長、影響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影響學生對未來職業的規劃和發展。因此,針對這一問題,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參加武術運動項目,充分利用體育課、課余體育、校外體育的鍛煉時間,認真的投入到運動中去。通過參與武術運動來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改善學生的人際關系、不良情緒、提高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從而提高我省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閆民.武術“走出去”的形象定位及哲學反思[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1):62.

[2]雷軍蓉,鞏子天胤.中國武術本體走向的迷失與價值變遷[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6):30.

[3]高雪梅.武術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正面影響的分析與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9(4):19.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内视频 | 日韩福利片午夜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 4399在线观看免费mv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1 | 国产成人 免费观看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园产越南 | 国产羞羞| 欧美视频网址 | 久久毛片网站 | 黄色在线视频播放 | 97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 漂亮的保姆4-bd国语在线观看 |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 runaway韩国电影免费完整版 | 婷婷激情五月综合 | 99热首页 | 九七色伦| 四虎影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 国产欧美视频高清va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 aaa免费视频| 国内自拍第1页 |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不卡 | 中国国产一国产一级毛片视频 | 婷婷激情四射网 | 五月天播播网 | 99热这 |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综合婷婷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 日本高清色惰www在线视频 | 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100 | 欧美地区一二三区 |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看片 | 丁香花在线影院观看在线播放 |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 男女羞羞羞视频午夜视频 |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