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區域經濟增長機制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24 15:54:0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區域經濟增長機制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區域經濟增長機制

第1篇

關鍵詞:品牌;區域經濟;增長機制。

觀察世界和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區域品牌與區域經濟發展存在著一種正向關系,這種正向關系表現在:區域品牌較好的地區其區域經濟發展的也較好,反之,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往往落后。一個國家或地區擁有的強勢品牌越多,市場競爭力就越強,則所創造的國民財富就越多,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品牌塑造是密切相關的[1]。

一、文獻綜述。

波特(1998)認為,區域品牌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產物,產業群是區域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產業集群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率,獲得交易成本、外部經濟和創新等方面的競爭力。因此,區域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隨著區域經濟效益的提高,區域品牌效應凸現,提升區域品牌就勢在必行了。波特(2002)又進一步指出一個國家的成功并非來自某一項產業的成功,而是源于國家內部眾多的產業簇群,區域品牌可以帶動一個產業簇群,帶動區域周邊地區的發展。

關于區域經濟發展和品牌之間的關系,這方面國內已有許多研究。孫宏杰(2002)認為,區域品牌包含的兩個要素中的第二個要素品牌效應,往往代表著一個地方產業產品的主體和形象,對本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夏曾玉(2003,2004)通過對“溫州現象”的考察,分析了建設區域品牌的好處以及溫州建設區域品牌的經驗。陳方方(2005)強調,地域品牌有識別、搭載、聚集、刺激的經濟效應。何鐵(2005)指出,品牌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吳程或(2005)認為,區域品牌可以增強區域的核心競爭能力,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能夠形成地域分工與產業分工的有效結合,是農村城市化和城市形成的重要推動力量。武躍麗(2005)認為,區域品牌比單個企業品牌具有更持續的品牌效應,更強大的吸引力,在對外宣傳和區域經濟發展中能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可以促進區域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肖志明(2009)從品牌帶動來研究區域經濟增長問題,通過晉江品牌帶動經濟增長模式,找到品牌帶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關系,為其他區域通過品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以促進地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可見,國內外學者對區域品牌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區域品牌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以及區域品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機制研究至今還沒有系統化,尤其是如何更好地發揮品牌帶動機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更應展開清晰、徹底的研究。所以實施品牌戰略,推動經濟發展已成為時展和經濟轉型的緊迫要求,構建品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機制是提高國際競爭力,振興民族經濟的必由之路。

 

二、品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

“機制”一詞的含義為[2]:事物在內因與外力共同作用下發生變化的原理及其表現形態。區域品牌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機制是區域品牌形成過程中和形成后產生的一些變化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內在原因和外在因素共同起作用,以使區域經濟得到發展。同時,區域經濟發展又反過來影響區域品牌,使區域經濟和區域品牌共同持續發展。

1.區域品牌的內在帶動機制。

(1)外部規模帶動機制。

外部規模經濟理論首先由著名的經濟學家馬歇爾在1890年提出,后經克魯格曼等學者的完善而得到發展。外部規模經濟理論認為[3],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行業規模較大的地區比行業規模較小的地區生產更有效率,行業規模的擴大可以引起該地區廠商的規模收益遞增,這會導致某種行業及其輔助部門在同一或幾個地點大規模高度集中,形成外部規模經濟。通常由產業集群形成的區域品牌企業中,多數的企業規模比較小,內部規模經濟難以觀察,然而,由于分工的不斷外部化和專業化生產的深入,各個企業的生產都集中于某個特定的產品和特定的經濟環節,產品和服務可以同時滿足其他廠商的需求,區域品牌的外部規模經濟也就顯現出來。相對于內部規模經濟,外部規模經濟對于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作用。

(2)空間集聚帶動機制。

大量中小企業在大城市的近郊區或中小城市(鎮)集聚成群,空間上的接近使經濟活動高度密集。從硅谷到中關村,從底特律汽車工業的集中到深圳加工制造業的發展,從娛樂業、金融業、釀酒業、冶煉業到高科技產業的集聚,都是因為有某種或某些優勢資源的存在,這

些優勢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如農產品、礦產資源、水陸交通的便利)、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人力資源和政治資源等,這些資源是企業集群在某地誕生的個性化條件。另外,空間集聚不僅帶來生產上的外部經濟性,而且還產生智力與管理外溢。例如:對于集聚的企業,即使自己不進行科研開發,也可以因久居此地而享受智力包括隱性知識外溢帶來的好處,如:由于大學或科研機構的集聚使當地企業技術進步比其他地區的企業更快,從而獲得競爭優勢,使區域品牌企業獲取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好處。

(3)整體優化帶動機制。

整體優化效應是指群體內各組織由于增長上的協調而產生的收益。區域品牌的特性表明,集群區域品牌是一個天然的區域創新系統,在某一區域的機構集中能夠形成一個共享的文化與學習區域,產生一個學習與知識傳播的網絡,積淀豐富的社會資本,從而促進區域系統的創新能力提升和技術進步。如作為高技術集群區域品牌的典范,硅谷因其知識密集、流動的高質量勞動力、鼓勵冒險并容忍失敗的氛圍、開放的商業環境、產學研的互動、政企與非贏利機構的合作、專業化的商業服務機構、高質量的生活等特點而被譽為“技術進步的源泉”。

2.區域品牌的外在帶動機制。

(1)關聯帶動機制。

區域品牌形成的基礎是產業集群,產業集群一般都有一個主導核心企業,通過該主導核心企業的衍生、裂變、創新與被模仿而逐步形成產業集群區域品牌。一個區域有某個領域的產業或企業出現,隨即與之相互關聯、相互競爭的原材料、零配件供應、產品制作、銷售渠道甚至最終用戶就會在空間分布上不斷地趨向集中,匯集于區域的各企業,通過合作與交流,尋求規模經濟,尋求互動式學習和創新,尋求在產業價值鏈上新的機會和更有影響力的競爭位置。

(2)擴散帶動機制。

區域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系統,它與區域外圍之間通過雙向聯系來獲取自身發展不可缺少的原料、燃料、勞動力和技術,同時也為其他區域提品和服務。區域品牌的建立和發展,同樣會形成對原材料、零部件及輔助產品等的較高需求,從而刺激相關部門的建立及生產規模的擴大,促進本地區經濟的增長[4]。

3.不同類型區域品牌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帶動機制。

(1)由特色資源、技術工藝形成的區域品牌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帶動。

地理氣候、地貌條件和文化特質、傳統工藝是很難移植和模仿的,有些區域品牌的形成在于其獨特的地理、氣候優勢,或是因為悠久歷史的特色技術工藝,如新疆哈密瓜、杭州龍井茶、景德鎮陶瓷、蘇州刺繡等。在特定區域內,基于當地獨特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人文環境或特色技術工藝,圍繞某一主導產品或產業的生產活動為基礎,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逐步樹立起來能代表本地區特色的品牌。這種具有特色競爭優勢企業空間聚集形成本地化的產業氛圍和產業綜合競爭力,它們是地區經濟持續增長的源泉[5]。比如河南信陽毛尖、福建安溪“烏龍茶”和“鐵觀音”系列、浙江安吉白茶等。這些地方借助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茶文化促進茶產業發展,并通過區域品牌效應在市場上實現品牌對產品的增值作用。

(2)由產業集群形成的區域品牌的帶動機制基于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自身的一些特征(如區位特征、資源共享特征),使區域內企業獲得市場優勢、創新優勢,形成區域品牌的特色和競爭優勢。這種具有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品牌企業空間聚集形成本地化的產業氛圍、產業品牌和產業綜合競爭力,這是其他區域很難模仿的。這些具有特色的產業對區域經濟的貢獻往往具有乘數效應,他們是地區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

三、發揮品牌效應,推動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1.樹立用品牌引領經濟發展的理念。

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品牌主導。我們對于世界經濟強國的了解和認識大都是從品牌開始的。

通過波音、通用、微軟、可口可樂、沃爾瑪,我們進一步認識了強大的美國;通過奔馳、西門子,我們認識了德國;通過三星、現代,lg、了解了韓國。同樣,這些國家對世界經濟和市場的滲透、占有和壟斷,也是通過這些品牌實現的。正是因為認識到了品牌的好處,他們高度重視品牌戰略,許多國家把品牌戰略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始終把打造品牌作為謀求長遠發展的企業戰略,堅持不懈地圍繞自己的品牌來提升產品質量,培育企業文化,提供優質服務,推進自主創新,最后形成今天的世界性影響力,這一切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因此通過實施品牌戰略、推動產業升級,逐步形成產業龍頭、產業鏈條、產業集群,樹立用品牌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2.搭建用品牌整合資源的平臺。

品牌的基礎是企業和產品,引導企業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重視品牌的培育和研發,加大品牌創新推廣的投入,不斷開發出掌握核心技術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

權、適應市場需要的品牌產品;對于企業現有的品牌應該進一步鞏固提高,使其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同時鼓勵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的生產企業通過收購、兼并、控股、聯合等多種途徑進行品牌重組,加快生產要素向名牌企業聚集,著力打造區域經濟的旗幟品牌。

以知名品牌企業為龍頭,以標準化生產為重點,進一步提升品牌規模效益,把現有品牌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鼓勵和支持更多的品牌走出省門,爭創中國名牌和世界名牌,充分利用企業現有品牌的價值和影響力,通過授權生產、授權經營、連鎖經營等方式,實現快速的品牌擴張、規模擴張、市場擴張。如吉林化纖“白山”牌商標被認定馳名商標后,大力推進商標許可使用,帶動了相關企業的發展。因此,廣泛深入地開展品牌建設研究和交流工作,搭建品牌建設的公共平臺,為充分發揮優勢品牌對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奠定基礎,繼而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3.整體優化區域資源,奠定區域經濟持續發展基礎。

區域品牌存在的價值在于它在市場上的定位和不可替代性,定位的實質就是將區域品牌放在目標顧客心目中給它一個獨特的位置,由此而形成區域鮮明的品牌個性。[6]由于空間差異的客觀存在,每個區域的稟賦是不同的,每個區域的優勢也各有千秋,因此區域要根據自身的優勢準確定位。區域定位的基礎是區域最具優勢的資源,優勢資源是區域品牌的成因之一。由于區域品牌的培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持續性的過程,因此只有那些具有規模性、低消耗、可持續性的特有資源才是優勢資源。在培育區域品牌選擇重點產業時,我們一定要選擇那些建立在可持續性的優勢資源之上且具有發展潛力、競爭優勢明顯、產業關聯度高的產業重點扶持。

4.發揮品牌效應,推動企業迅速發展壯大。

品牌之所以對任何企業都具有吸引力,是因為它的品牌效應。產品品牌的聲譽一旦樹立起來,就會通過消費和流通領域的傳播,迅速擴大產品的影響力,贏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青睞。只要產品質量信譽不受損害,它的影響力及其經濟效果就會長期持續下去,以至延續幾代人的時間,并且品牌的信譽可以由一種產品放大到一組產品,產品的卓越形象可以放大為企業甚至地區的形象,由此帶來的經濟效果也起到了乘數作用。由于品牌產生的擴散、持續和放大效應機制,刺激市場需求,能給企業帶來一連串的利益。市場營銷學認為,當品牌被公眾認可后,就成了一種載體,在此基礎上,利用其品牌效應,將其做強做大,形成品牌企業和集群品牌,就形成了品牌經濟。

總之,只有通過積極培育區域品牌、全國品牌乃至國際品牌,才能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產品占據國內外高端市場才成為可能,由此可見,發揮品牌市場帶動作用是振興經濟,提高國力的必經之路[7]。

參考文獻

[1]馬志強。區域形象—現代區域發展的品牌和魅力[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25.

[2]孫日瑤。品牌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48.

[3]劉陽。中國品牌[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6∶156.

[4]熊愛華。區域品牌與產業集群互動關系中的磁場效應分析?[j]。管理世界,2008,(8)∶176.

[5]王秀海,區域品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機制研究[d]。碩士論文,2007∶5.

[6]邵建平,任華亮。區域品牌形成機理及效用傳導對西北地區區域品牌培育的啟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8,(03)∶133-134.

第2篇

關鍵詞:品牌區域經濟增長機制

觀察世界和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區域品牌與區域經濟發展存在著一種正向關系,這種正向關系表現在:區域品牌較好的地區其區域經濟發展的也較好,反之,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往往落后。一個國家或地區擁有的強勢品牌越多,市場競爭力就越強,則所創造的國民財富就越多,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品牌塑造是密切相關的[1]。

一、文獻綜述

波特(1998)認為,區域品牌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產物,產業群是區域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產業集群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率,獲得交易成本、外部經濟和創新等方面的競爭力。因此,區域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隨著區域經濟效益的提高,區域品牌效應凸現,提升區域品牌就勢在必行了。波特(2002)又進一步指出一個國家的成功并非來自某一項產業的成功,而是源于國家內部眾多的產業簇群,區域品牌可以帶動一個產業簇群,帶動區域周邊地區的發展。

關于區域經濟發展和品牌之間的關系,這方面國內已有許多研究。孫宏杰(2002)認為,區域品牌包含的兩個要素中的第二個要素品牌效應,往往代表著一個地方產業產品的主體和形象,對本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夏曾玉(2003,2004)通過對“溫州現象”的考察,分析了建設區域品牌的好處以及溫州建設區域品牌的經驗。陳方方(2005)強調,地域品牌有識別、搭載、聚集、刺激的經濟效應。何鐵(2005)指出,品牌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吳程或(2005)認為,區域品牌可以增強區域的核心競爭能力,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能夠形成地域分工與產業分工的有效結合,是農村城市化和城市形成的重要推動力量。武躍麗(2005)認為,區域品牌比單個企業品牌具有更持續的品牌效應,更強大的吸引力,在對外宣傳和區域經濟發展中能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可以促進區域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肖志明(2009)從品牌帶動來研究區域經濟增長問題,通過晉江品牌帶動經濟增長模式,找到品牌帶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關系,為其他區域通過品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以促進地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可見,國內外學者對區域品牌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區域品牌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以及區域品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機制研究至今還沒有系統化,尤其是如何更好地發揮品牌帶動機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更應展開清晰、徹底的研究。所以實施品牌戰略,推動經濟發展已成為時展和經濟轉型的緊迫要求,構建品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機制是提高國際競爭力,振興民族經濟的必由之路。

二、品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

“機制”一詞的含義為[2]:事物在內因與外力共同作用下發生變化的原理及其表現形態。區域品牌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機制是區域品牌形成過程中和形成后產生的一些變化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內在原因和外在因素共同起作用,以使區域經濟得到發展。同時,區域經濟發展又反過來影響區域品牌,使區域經濟和區域品牌共同持續發展。

1.區域品牌的內在帶動機制。

(1)外部規模帶動機制。

外部規模經濟理論首先由著名的經濟學家馬歇爾在1890年提出,后經克魯格曼等學者的完善而得到發展。外部規模經濟理論認為[3],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行業規模較大的地區比行業規模較小的地區生產更有效率,行業規模的擴大可以引起該地區廠商的規模收益遞增,這會導致某種行業及其輔助部門在同一或幾個地點大規模高度集中,形成外部規模經濟。通常由產業集群形成的區域品牌企業中,多數的企業規模比較小,內部規模經濟難以觀察,然而,由于分工的不斷外部化和專業化生產的深入,各個企業的生產都集中于某個特定的產品和特定的經濟環節,產品和服務可以同時滿足其他廠商的需求,區域品牌的外部規模經濟也就顯現出來。相對于內部規模經濟,外部規模經濟對于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作用。

(2)空間集聚帶動機制。

大量中小企業在大城市的近郊區或中小城市(鎮)集聚成群,空間上的接近使經濟活動高度密集。從硅谷到中關村,從底特律汽車工業的集中到深圳加工制造業的發展,從娛樂業、金融業、釀酒業、冶煉業到高科技產業的集聚,都是因為有某種或某些優勢資源的存在,這些優勢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如農產品、礦產資源、水陸交通的便利)、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人力資源和政治資源等,這些資源是企業集群在某地誕生的個性化條件。另外,空間集聚不僅帶來生產上的外部經濟性,而且還產生智力與管理外溢。例如:對于集聚的企業,即使自己不進行科研開發,也可以因久居此地而享受智力包括隱性知識外溢帶來的好處,如:由于大學或科研機構的集聚使當地企業技術進步比其他地區的企業更快,從而獲得競爭優勢,使區域品牌企業獲取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好處。

(3)整體優化帶動機制。

整體優化效應是指群體內各組織由于增長上的協調而產生的收益。區域品牌的特性表明,集群區域品牌是一個天然的區域創新系統,在某一區域的機構集中能夠形成一個共享的文化與學習區域,產生一個學習與知識傳播的網絡,積淀豐富的社會資本,從而促進區域系統的創新能力提升和技術進步。如作為高技術集群區域品牌的典范,硅谷因其知識密集、流動的高質量勞動力、鼓勵冒險并容忍失敗的氛圍、開放的商業環境、產學研的互動、政企與非贏利機構的合作、專業化的商業服務機構、高質量的生活等特點而被譽為“技術進步的源泉”。

2.區域品牌的外在帶動機制。

(1)關聯帶動機制。

區域品牌形成的基礎是產業集群,產業集群一般都有一個主導核心企業,通過該主導核心企業的衍生、裂變、創新與被模仿而逐步形成產業集群區域品牌。一個區域有某個領域的產業或企業出現,隨即與之相互關聯、相互競爭的原材料、零配件供應、產品制作、銷售渠道甚至最終用戶就會在空間分布上不斷地趨向集中,匯集于區域的各企業,通過合作與交流,尋求規模經濟,尋求互動式學習和創新,尋求在產業價值鏈上新的機會和更有影響力的競爭位置。

(2)擴散帶動機制。

區域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系統,它與區域之間通過雙向聯系來獲取自身發展不可缺少的原料、燃料、勞動力和技術,同時也為其他區域提品和服務。區域品牌的建立和發展,同樣會形成對原材料、零部件及輔助產品等的較高需求,從而刺激相關部門的建立及生產規模的擴大,促進本地區經濟的增長[4]。

3.不同類型區域品牌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帶動機制。

(1)由特色資源、技術工藝形成的區域品牌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帶動。

地理氣候、地貌條件和文化特質、傳統工藝是很難移植和模仿的,有些區域品牌的形成在于其獨特的地理、氣候優勢,或是因為悠久歷史的特色技術工藝,如新疆哈密瓜、杭州龍井茶、景德鎮陶瓷、蘇州刺繡等。在特定區域內,基于當地獨特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人文環境或特色技術工藝,圍繞某一主導產品或產業的生產活動為基礎,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逐步樹立起來能代表本地區特色的品牌。這種具有特色競爭優勢企業空間聚集形成本地化的產業氛圍和產業綜合競爭力,它們是地區經濟持續增長的源泉[5]。比如河南信陽毛尖、福建安溪“烏龍茶”和“鐵觀音”系列、浙江安吉白茶等。這些地方借助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茶文化促進茶產業發展,并通過區域品牌效應在市場上實現品牌對產品的增值作用。

(2)由產業集群形成的區域品牌的帶動機制基于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自身的一些特征(如區位特征、資源共享特征),使區域內企業獲得市場優勢、創新優勢,形成區域品牌的特色和競爭優勢。這種具有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品牌企業空間聚集形成本地化的產業氛圍、產業品牌和產業綜合競爭力,這是其他區域很難模仿的。這些具有特色的產業對區域經濟的貢獻往往具有乘數效應,他們是地區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

三、發揮品牌效應,推動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1.樹立用品牌引領經濟發展的理念。

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品牌主導。我們對于世界經濟強國的了解和認識大都是從品牌開始的。

通過波音、通用、微軟、可口可樂、沃爾瑪,我們進一步認識了強大的美國;通過奔馳、西門子,我們認識了德國;通過三星、現代,LG、了解了韓國。同樣,這些國家對世界經濟和市場的滲透、占有和壟斷,也是通過這些品牌實現的。正是因為認識到了品牌的好處,他們高度重視品牌戰略,許多國家把品牌戰略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始終把打造品牌作為謀求長遠發展的企業戰略,堅持不懈地圍繞自己的品牌來提升產品質量,培育企業文化,提供優質服務,推進自主創新,最后形成今天的世界性影響力,這一切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因此通過實施品牌戰略、推動產業升級,逐步形成產業龍頭、產業鏈條、產業集群,樹立用品牌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2.搭建用品牌整合資源的平臺。

品牌的基礎是企業和產品,引導企業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重視品牌的培育和研發,加大品牌創新推廣的投入,不斷開發出掌握核心技術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適應市場需要的品牌產品;對于企業現有的品牌應該進一步鞏固提高,使其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同時鼓勵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的生產企業通過收購、兼并、控股、聯合等多種途徑進行品牌重組,加快生產要素向名牌企業聚集,著力打造區域經濟的旗幟品牌。

以知名品牌企業為龍頭,以標準化生產為重點,進一步提升品牌規模效益,把現有品牌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鼓勵和支持更多的品牌走出省門,爭創中國名牌和世界名牌,充分利用企業現有品牌的價值和影響力,通過授權生產、授權經營、連鎖經營等方式,實現快速的品牌擴張、規模擴張、市場擴張。如吉林化纖“白山”牌商標被認定馳名商標后,大力推進商標許可使用,帶動了相關企業的發展。因此,廣泛深入地開展品牌建設研究和交流工作,搭建品牌建設的公共平臺,為充分發揮優勢品牌對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奠定基礎,繼而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3.整體優化區域資源,奠定區域經濟持續發展基礎。

區域品牌存在的價值在于它在市場上的定位和不可替代性,定位的實質就是將區域品牌放在目標顧客心目中給它一個獨特的位置,由此而形成區域鮮明的品牌個性。[6]由于空間差異的客觀存在,每個區域的稟賦是不同的,每個區域的優勢也各有千秋,因此區域要根據自身的優勢準確定位。區域定位的基礎是區域最具優勢的資源,優勢資源是區域品牌的成因之一。由于區域品牌的培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持續性的過程,因此只有那些具有規模性、低消耗、可持續性的特有資源才是優勢資源。在培育區域品牌選擇重點產業時,我們一定要選擇那些建立在可持續性的優勢資源之上且具有發展潛力、競爭優勢明顯、產業關聯度高的產業重點扶持。

4.發揮品牌效應,推動企業迅速發展壯大。

品牌之所以對任何企業都具有吸引力,是因為它的品牌效應。產品品牌的聲譽一旦樹立起來,就會通過消費和流通領域的傳播,迅速擴大產品的影響力,贏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青睞。只要產品質量信譽不受損害,它的影響力及其經濟效果就會長期持續下去,以至延續幾代人的時間,并且品牌的信譽可以由一種產品放大到一組產品,產品的卓越形象可以放大為企業甚至地區的形象,由此帶來的經濟效果也起到了乘數作用。由于品牌產生的擴散、持續和放大效應機制,刺激市場需求,能給企業帶來一連串的利益。市場營銷學認為,當品牌被公眾認可后,就成了一種載體,在此基礎上,利用其品牌效應,將其做強做大,形成品牌企業和集群品牌,就形成了品牌經濟。

總之,只有通過積極培育區域品牌、全國品牌乃至國際品牌,才能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產品占據國內外高端市場才成為可能,由此可見,發揮品牌市場帶動作用是振興經濟,提高國力的必經之路[7]。

參考文獻:

[1]馬志強。區域形象—現代區域發展的品牌和魅力[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25.

[2]孫日瑤。品牌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48.

[3]劉陽。中國品牌[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6∶156.

[4]熊愛華。區域品牌與產業集群互動關系中的磁場效應分析[J]。管理世界,2008,(8)∶176.

[5]王秀海,區域品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機制研究[D]。碩士論文,2007∶5.

第3篇

關鍵詞:品牌;區域經濟;增長機制。

觀察世界和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區域品牌與區域經濟發展存在著一種正向關系,這種正向關系表現在:區域品牌較好的地區其區域經濟發展的也較好,反之,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往往落后。一個國家或地區擁有的強勢品牌越多,市場競爭力就越強,則所創造的國民財富就越多,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品牌塑造是密切相關的[1]。

一、綜述。

波特(1998)認為,區域品牌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產物,產業群是區域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產業集群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率,獲得交易成本、外部經濟和創新等方面的競爭力。因此,區域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隨著區域經濟效益的提高,區域品牌效應凸現,提升區域品牌就勢在必行了。波特(2002)又進一步指出一個國家的成功并非來自某一項產業的成功,而是源于國家內部眾多的產業簇群,區域品牌可以帶動一個產業簇群,帶動區域周邊地區的發展。

關于區域經濟發展和品牌之間的關系,這方面國內已有許多研究。孫宏杰(2002)認為,區域品牌包含的兩個要素中的第二個要素品牌效應,往往代表著一個地方產業產品的主體和形象,對本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夏曾玉(2003,2004)通過對“溫州現象”的考察,分析了建設區域品牌的好處以及溫州建設區域品牌的經驗。陳方方(2005)強調,地域品牌有識別、搭載、聚集、刺激的經濟效應。何鐵(2005)指出,品牌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吳程或(2005)認為,區域品牌可以增強區域的核心競爭能力,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能夠形成地域分工與產業分工的有效結合,是農村城市化和城市形成的重要推動力量。武躍麗(2005)認為,區域品牌比單個企業品牌具有更持續的品牌效應,更強大的吸引力,在對外宣傳和區域經濟發展中能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可以促進區域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肖志明(2009)從品牌帶動來研究區域經濟增長問題,通過晉江品牌帶動經濟增長模式,找到品牌帶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關系,為其他區域通過品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以促進地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可見,國內外學者對區域品牌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區域品牌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以及區域品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機制研究至今還沒有系統化,尤其是如何更好地發揮品牌帶動機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更應展開清晰、徹底的研究。所以實施品牌戰略,推動經濟發展已成為時展和經濟轉型的緊迫要求,構建品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機制是提高國際競爭力,振興民族經濟的必由之路。

二、品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

“機制”一詞的含義為[2]:事物在內因與外力共同作用下發生變化的原理及其表現形態。區域品牌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機制是區域品牌形成過程中和形成后產生的一些變化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內在原因和外在因素共同起作用,以使區域經濟得到發展。同時,區域經濟發展又反過來影響區域品牌,使區域經濟和區域品牌共同持續發展。

1.區域品牌的內在帶動機制。

(1)外部規模帶動機制。

外部規模經濟理論首先由著名的經濟學家馬歇爾在1890年提出,后經克魯格曼等學者的完善而得到發展。外部規模經濟理論認為[3],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行業規模較大的地區比行業規模較小的地區生產更有效率,行業規模的擴大可以引起該地區廠商的規模收益遞增,這會導致某種行業及其輔助部門在同一或幾個地點大規模高度集中,形成外部規模經濟。通常由產業集群形成的區域品牌企業中,多數的企業規模比較小,內部規模經濟難以觀察,然而,由于分工的不斷外部化和專業化生產的深入,各個企業的生產都集中于某個特定的產品和特定的經濟環節,產品和服務可以同時滿足其他廠商的需求,區域品牌的外部規模經濟也就顯現出來。相對于內部規模經濟,外部規模經濟對于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作用。

(2)空間集聚帶動機制。

大量中小企業在大城市的近郊區或中小城市(鎮)集聚成群,空間上的接近使經濟活動高度密集。從硅谷到中關村,從底特律汽車工業的集中到深圳加工制造業的發展,從娛樂業、金融業、釀酒業、冶煉業到高科技產業的集聚,都是因為有某種或某些優勢資源的存在,這些優勢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如農產品、礦產資源、水陸交

通的便利)、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人力資源和政治資源等,這些資源是企業集群在某地誕生的個性化條件。另外,空間集聚不僅帶來生產上的外部經濟性,而且還產生智力與管理外溢。例如:對于集聚的企業,即使自己不進行科研開發,也可以因久居此地而享受智力包括隱性知識外溢帶來的好處,如:由于大學或科研機構的集聚使當地企業技術進步比其他地區的企業更快,從而獲得競爭優勢,使區域品牌企業獲取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好處。

(3)整體優化帶動機制。

整體優化效應是指群體內各組織由于增長上的協調而產生的收益。區域品牌的特性表明,集群區域品牌是一個天然的區域創新系統,在某一區域的機構集中能夠形成一個共享的文化與學習區域,產生一個學習與知識傳播的網絡,積淀豐富的社會資本,從而促進區域系統的創新能力提升和技術進步。如作為高技術集群區域品牌的典范,硅谷因其知識密集、流動的高質量勞動力、鼓勵冒險并容忍失敗的氛圍、開放的商業環境、產學研的互動、政企與非贏利機構的合作、專業化的商業服務機構、高質量的生活等特點而被譽為“技術進步的源泉”。 區域品牌的外在帶動機制。

(1)關聯帶動機制。

區域品牌形成的基礎是產業集群,產業集群一般都有一個主導核心企業,通過該主導核心企業的衍生、裂變、創新與被模仿而逐步形成產業集群區域品牌。一個區域有某個領域的產業或企業出現,隨即與之相互關聯、相互競爭的原材料、零配件供應、產品制作、銷售渠道甚至最終用戶就會在空間分布上不斷地趨向集中,匯集于區域的各企業,通過合作與交流,尋求規模經濟,尋求互動式學習和創新,尋求在產業價值鏈上新的機會和更有影響力的競爭位置。

(2)擴散帶動機制。

區域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系統,它與區域外圍之間通過雙向聯系來獲取自身發展不可缺少的原料、燃料、勞動力和技術,同時也為其他區域提品和服務。區域品牌的建立和發展,同樣會形成對原材料、零部件及輔助產品等的較高需求,從而刺激相關部門的建立及生產規模的擴大,促進本地區經濟的增長[4]。 不同類型區域品牌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帶動機制。

(1)由特色資源、技術工藝形成的區域品牌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帶動。

地理氣候、地貌條件和文化特質、傳統工藝是很難移植和模仿的,有些區域品牌的形成在于其獨特的地理、氣候優勢,或是因為悠久歷史的特色技術工藝,如新疆哈密瓜、杭州龍井茶、景德鎮陶瓷、蘇州刺繡等。在特定區域內,基于當地獨特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人文環境或特色技術工藝,圍繞某一主導產品或產業的生產活動為基礎,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逐步樹立起來能代表本地區特色的品牌。這種具有特色競爭優勢企業空間聚集形成本地化的產業氛圍和產業綜合競爭力,它們是地區經濟持續增長的源泉[5]。比如河南信陽毛尖、福建安溪“烏龍茶”和“鐵觀音”系列、浙江安吉白茶等。這些地方借助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茶文化促進茶產業發展,并通過區域品牌效應在市場上實現品牌對產品的增值作用。

(2)由產業集群形成的區域品牌的帶動機制基于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自身的一些特征(如區位特征、資源共享特征),使區域內企業獲得市場優勢、創新優勢,形成區域品牌的特色和競爭優勢。這種具有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品牌企業空間聚集形成本地化的產業氛圍、產業品牌和產業綜合競爭力,這是其他區域很難模仿的。這些具有特色的產業對區域經濟的貢獻往往具有乘數效應,他們是地區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

三、發揮品牌效應,推動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1.樹立用品牌引領經濟發展的理念。

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品牌主導。我們對于世界經濟強國的了解和認識大都是從品牌開始的。

通過波音、通用、微軟、可口可樂、沃爾瑪,我們進一步認識了強大的美國;通過奔馳、西門子,我們認識了德國;通過三星、現代,lg、了解了韓國。同樣,這些國家對世界經濟和市場的滲透、占有和壟斷,也是通過這些品牌實現的。正是因為認識到了品牌的好處,他們高度重視品牌戰略,許多國家把品牌戰略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始終把打造品牌作為謀求長遠發展的企業戰略,堅持不懈地圍繞自己的品牌來提升產品質量,培育企業文化,提供優質服務,推進自主創新,最后形成今天的世界性影響力,這一切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因此通過實施品牌戰略、推動產業升級,逐步形成產業龍頭、產業鏈條、產業集群,樹立用品牌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搭建用品牌整合資源的平臺。

品牌的基礎是企業和產品,引導企業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重視品牌的培育和研發,加大品牌創新推廣的投入,不斷開發出掌握核心技術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適應市場需要的品牌產品;對于企業現有的品牌應該進一步鞏固提高,使其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同時鼓勵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的生產企

業通過收購、兼并、控股、聯合等多種途徑進行品牌重組,加快生產要素向名牌企業聚集,著力打造區域經濟的旗幟品牌。

以知名品牌企業為龍頭,以標準化生產為重點,進一步提升品牌規模效益,把現有品牌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鼓勵和支持更多的品牌走出省門,爭創中國名牌和世界名牌,充分利用企業現有品牌的價值和影響力,通過授權生產、授權經營、連鎖經營等方式,實現快速的品牌擴張、規模擴張、市場擴張。如吉林化纖“白山”牌商標被認定馳名商標后,大力推進商標許可使用,帶動了相關企業的發展。因此,廣泛深入地開展品牌建設研究和交流工作,搭建品牌建設的公共平臺,為充分發揮優勢品牌對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奠定基礎,繼而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整體優化區域資源,奠定區域經濟持續發展基礎。

區域品牌存在的價值在于它在市場上的定位和不可替代性,定位的實質就是將區域品牌放在目標顧客心目中給它一個獨特的位置,由此而形成區域鮮明的品牌個性。[6]由于空間差異的客觀存在,每個區域的稟賦是不同的,每個區域的優勢也各有千秋,因此區域要根據自身的優勢準確定位。區域定位的基礎是區域最具優勢的資源,優勢資源是區域品牌的成因之一。由于區域品牌的培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持續性的過程,因此只有那些具有規模性、低消耗、可持續性的特有資源才是優勢資源。在培育區域品牌選擇重點產業時,我們一定要選擇那些建立在可持續性的優勢資源之上且具有發展潛力、競爭優勢明顯、產業關聯度高的產業重點扶持。 發揮品牌效應,推動企業迅速發展壯大。

品牌之所以對任何企業都具有吸引力,是因為它的品牌效應。產品品牌的聲譽一旦樹立起來,就會通過消費和流通領域的傳播,迅速擴大產品的影響力,贏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青睞。只要產品質量信譽不受損害,它的影響力及其經濟效果就會長期持續下去,以至延續幾代人的時間,并且品牌的信譽可以由一種產品放大到一組產品,產品的卓越形象可以放大為企業甚至地區的形象,由此帶來的經濟效果也起到了乘數作用。由于品牌產生的擴散、持續和放大效應機制,刺激市場需求,能給企業帶來一連串的利益。市場營銷學認為,當品牌被公眾認可后,就成了一種載體,在此基礎上,利用其品牌效應,將其做強做大,形成品牌企業和集群品牌,就形成了品牌經濟。

總之,只有通過積極培育區域品牌、全國品牌乃至國際品牌,才能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產品占據國內外高端市場才成為可能,由此可見,發揮品牌市場帶動作用是振興經濟,提高國力的必經之路[7]。

[1]馬志強。區域形象—現代區域發展的品牌和魅力[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25.

[2]孫日瑤。品牌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48.

[3]劉陽。中國品牌[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6∶156.

[4]熊愛華。區域品牌與產業集群互動關系中的磁場效應分析?[j]。管理世界,2008,(8)∶176.

[5]王秀海,區域品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機制研究[d]。碩士論文,2007∶5.

[6]邵建平,任華亮。區域品牌形成機理及效用傳導對西北地區區域品牌培育的啟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8,(03)∶133-134.

第4篇

【關鍵詞】第三產業,衡水地區,動力機制

一、衡水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現狀

衡水地處冀東南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近年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結構的調整,衡水地區充分開發內部資源和整介利用外部條件,地區經濟增長迅速,2007年的地區GDP為536.09億元,GDP指數103.6,2012年的GDP為1011.5億元,GDP指數110.4。各項經濟指標均保持一定增速。其中,從產業增加值和增速可知各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第二產業貢獻率最大約為60%,第三產業貢獻率約為30%,第一產業貢獻率約為10%。

根據衡水經濟增長數據可知,衡水地區經濟增長主要依賴于第二產業的發展,第三產業在經濟增長中的比重過低。2010年,在GDP增速為13.6%的情況下,三次產業占GDP的比重分別為19.6%、50.8%、29.6%。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遠遠低于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甚至比中低收入國家印度低很多。根據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知,第二產業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而第二產業的快速增長依托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模式,這種產業模式在經濟起飛階段能獲得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但是存在規模報酬遞減效應,因此,從經濟的長期發展來講,是不可持續的。

為保證衡水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其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歷史文化優勢,應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等第三產業,構建以第三產業為發展動力的經濟增長機制。

二、衡水地區發展第三產業的優勢條件

1.區位優勢有助于發展物流業。

衡水地處環渤海、環京津開放地帶和京九經濟增長帶上,既是沿海開放區的腹地,又是內陸對外開放的前沿,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衡水北依首都北京和重要商埠天津,南接邢臺、邯鄲鋼鐵煤炭基地,西臨省會石家莊,東靠山東德州、濟南。在周圍400公里區域內,分布著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石家莊、濟南、太原、鄭州四個省會城市以及幾十個大中城市,是一個發展工業加工、輻射內銷和出口外銷的最佳區域。

2.旅游資源有助于發展旅游業。

衡水地區最大的旅游資源是衡水湖生態旅游資源。衡水湖屬于內陸淡水湖泊,由草甸、沼澤、灘涂、水域、林地等多種生境組成天然濕地生態系統,景觀獨特,在2003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衡水湖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十分豐富,自然景觀包括水域景觀、蘆葦蕩景觀、觀鳥景觀、河灘濕地景觀、荷花景觀等;人文景觀包括冀州古城、竹林寺遺址等。隨著衡水湖國際馬拉松等國際性賽事的舉辦,衡水市旅游形象和知名度不斷提升、旅游產品體系不斷升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綜合作用,極大帶動了衡水市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的增長。

3.歷史文化優勢有助于發展文化產業。

衡水地區歷史文明悠久,文化資源豐富,既有候店毛筆、宮廷金魚和內畫鼻煙壺等傳統文化產業,又有衡水老白干的酒文化產業,更有武強年畫、樂器制造等新興特色產業。文化產業使衡水的文化魅力提升,同時增強了衡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了衡水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衡水地區經濟增長動力機制構建

區域經濟發展是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區域內外各種力量相互交織的產物。我國研究學者總結出農業主導型、工業主導型和服務業主導型三種區域經濟發展模式。針對衡水地區經濟發展現狀,結合第三產業的發展優勢,衡水地區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可以概括為社會經濟、第三產業和依托第三產業的其它產業三個子系統,而社會經濟系統又可分為勞動力、資源、GDP、投資四個子系統,并以此構筑了動力機制模型(圖1)。

由模型可知這三個子系統的因果關系如下:

1.社會經濟與第三產業:(1) 第三產業子系統對社會經濟子系統有GDP的直接貢獻;(2) 社會經濟子系統的投資結構影響第三產業子系統的資金投入。

2.第三產業與依托第三產業的其它產業:(1) 依托第三產業的其它產業子系統促進第三產業子系統生產能力的增加;(2) 第三產業子系統的服務供給能力滿足依托第三產業的其它產業發展的服務需求。

3.依托第三產業的其它產業與社會經濟:(1) 依托第三產業的其它產業子系統對社會經濟子系統有GDP的直接貢獻;(2) 社會經濟子系統的投資結構影響依托第三產業的其它產業子系統的資金投入。

第5篇

決策背景:注入新活力,開創新局面

成渝經濟區是西部地區經濟基礎較好和增長潛力極大的區域,具有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條件。加快建設成渝經濟區,符合國家總體戰略,順應合作發展潮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為國家戰略調整開創新局面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針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國作出了從主要依靠外需拉動,轉向內需和外需共同拉動的重大戰略調整,更加注重區域協調發展,更加注重城鄉統籌發展,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通過加快成渝經濟區建設,以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為契機,用創新的思路和改革的辦法破解發展的難題,力爭在全面改善民生和擴大內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將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開創新局面。

為西部大開發注入新活力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借鑒改革開放以來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有益經驗,推動經濟基礎較好的成渝經濟區加快發展,必將為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提供重要引擎。根據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依托成渝經濟區的資源條件、技術實力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的綠色產業、引領未來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和處于價值鏈高端的現代服務業,不但能為西部大開發提供強大的產業支撐,而且將為我國下一輪經濟高速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

為西部大開放開辟新途徑

以大開放帶動大開發,是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必然選擇。按照充分開放的要求,在繼續擴大東向、北向和西向開放的同時,順應我國加強與東盟、南亞合作的大趨勢,抓住商品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以及2010年中國與東盟貿易全面實行零關稅的政策機遇,突出南向開放,努力開辟便捷的出海通道,將為西部大開放開辟新途徑,根本改變西南地區乃至我國的對外開放格局。

為長江上游生態安全構筑新屏障

成渝經濟區地處長江上游,人口和產業密集,對整個長江流域的生態平衡有重要影響。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理念,促進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把成渝經濟區建成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將與川西北水源涵養地和三峽庫區水環境保護地相配合,為長江上游生態安全構筑新的有效屏障。

功能定位:國家新的重要增長極

成渝經濟區要成為引領西部大開發大開放的核心區,國家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試驗區,長江上游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區。

引領西部大開發大開放的核心區

成渝經濟區是西部地區經濟較發達的區域,已在整體上進入工業化中期,經濟總量超過西部地區的四分之一,具備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條件和較強的輻射帶動能力。依托相對豐富的自然資源、較強的經濟技術實力和產業基礎,通過全面的區域合作,更加突出面向東南亞和南亞等新興經濟體的開放,變體制阻礙為體制推動,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變開放滯后為充分開放,變技術跟蹤為自主創新,成渝經濟區完全有條件成為引領西部大開發大開放的核心區。

國家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試驗區

成渝經濟區二元結構突出,城鄉差別明顯。抓住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機遇,通過深化改革努力破除體制障礙,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和縮小城鄉差距,將從擴大有效需求和增加要素供給兩個方面釋放巨大的增長潛力,在我國新一輪經濟高速增長與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典型示范作用。

長江上游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區

成渝經濟區既是重點開發區,又承擔著維護長江上游生態安全的重要責任。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生態文明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成渝經濟區成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發達、適宜人居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既是實現成渝經濟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有利于加強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為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的西部地區提供科學發展的成功模式。

產業支撐:發展優勢特色產業

以生態環保的綠色產業,引領未來的高新技術產業和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為發展方向,優化資源配置,構建現代產業結構,為成渝經濟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清潔能源產業以水電和天然氣開發為重點,進一步提升成渝經濟區作為全國最大清潔能源基地的地位。大力推進太陽能、生物質能和核能的開發,努力提高新能源在清潔能源中的比重。

先進裝備制造業

以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重型裝備、石油鉆采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和環保設備為重點,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特別是以太陽能、風能和核能發電設備的研發為重點,為新能源開發提供先進的技術裝備。

農產品加工業依托豐富的特色農產品資源和品牌優勢,以綠色和高附加值的飲料、食品為重點,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高新技術產業以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依托,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的研發優勢,加快成渝經濟區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現代服務業以物流、信息、金融、研發設計、服務外包和文化創意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帶動貿易、旅游、會展等其他服務業的發展。

在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的同時,進一步促進區域內產業的分工與協作,努力獲取規模經濟和聚集經濟的效益,增強區域經濟的集聚效應和擴散效應。

改革發展:用好統籌城鄉試驗區試驗權

成渝地區作為統籌城鄉改革發展試驗區,要用好率先改革的試驗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有機結合,通過深化改革,促進和諧發展,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就業機會和改善公共服務。

構建統籌城鄉的制度保障

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建立健全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機制,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和各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

創新統籌城鄉的管理體制,加強政府對城鄉一體化的協調管理和服務職能。構建新型城鄉形態,實現城鎮功能向農村延伸。建立三次產業互動的發展機制,推進城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探索耕地保護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新機制,拓寬耕地和建設用地來源。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探索農民向城鎮轉移的辦法和途徑。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支持更多的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健全城鄉一體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推進政府公共服務向基層和農村覆蓋,努力

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促進城鄉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全面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開創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新局面。

優化城市功能布局

城市是現代文明的主要載體,要以優勢產業為支撐,強化綜合功能,依托交通樞紐,形成“兩圈三群”的城市布局框架。包括成都、重慶兩大都市圈和川南、川東北、攀西三大城市群。

成都都市圈。構建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以高新技術產業、重型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形成以成都主城區為中心,覆蓋綿陽、德陽、眉山、資陽和雅安等主要城市的核心經濟圈。

川南城市群。構建川滇黔渝結合部的次級交通樞紐,以能源化工、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業和現代物流業為主體,形成以宜賓、瀘州、樂山、自貢、內江等城市為主要節點的成渝經濟區南部腹地。

川東北城市群。構建川渝陜結合部的次級交通樞紐,以天然氣化工、機械制造和農產品加工業為主體,以達州、廣安、南充、遂寧等城市為主要節點,形成成渝經濟區的北部腹地。

攀西城市群。構建川滇結合部的次級交通樞紐,以水電能源、釩鈦新材料和亞熱帶農產品加工業為主體,以攀枝花和西昌等城市為節點,形成成渝經濟區的西南腹地。

通過增強城市的經濟實力和服務功能,輻射帶動廣大農村,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

加快新農村建設

促進農業現代化。健全農村流通體系,發展農村經合組織,支持農業的市場化和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強勞動者綜合素質,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推廣。促進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全面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和競爭能力,從根本上鞏固農業基礎。

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強化統籌城鄉規劃,鼓勵和引導農村居民適度集中居住,為改善公共服務創造必要條件。通過統籌城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顯著增加對農村公共服務的人均投入,使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通過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為成渝經濟區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軟硬環境:生產要素優化配置,以大開放促大發展

成渝經濟區要成為國家新的重要增長極,必須實施充分開放戰略,全面改善開放的軟硬環境,積極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在更大的空間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以大開放促大發展。

改善投資貿易環境

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公開透明的法治環境、寬松穩定的政策環境和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加快成都綜合保稅區建設,設立雙流空港空運保稅物流園區。加快“電子口岸”建設,實現通關便捷化。積極引進國外人才、技術和資金,鼓勵跨國公司加快本土化,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國外設立分支機構。建立對國際經濟風險的預警機制和防范機制,努力消除體制障礙,推動投資和貿易便利化。

對外突出南向開放

既要重視利用長江水道、歐亞太陸橋和擬建的川藏、川青鐵路,擴大東向、北向和西向開放,更要積極拓展西南出海大通道,擴大南向開放。面向東南連接北部灣,面向西南連接孟加拉灣。特別是積極打通中緬鐵路,經緬甸直下印度洋,使成渝地區到西亞、南亞、北非和西歐的海上運輸距離顯著縮短,形成西南地區和我國對外開放新局面。

對內擴大區域合作

在努力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要以加強區域合作為標志,積極擴大對內開放。繼續擴大與泛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經濟區的合作,重點擴大與周邊省(區)的合作。在壯大成渝經濟區實力的基礎上,積極研究以成都-重慶-西安為依托的北部西三角合作,高度重視以成都-重慶-昆明-貴陽-南寧為依托的南部多角合作。

配套建設:以交通樞紐建設為重點

基礎設施既是經濟區建設的必備條件,也是擴大對內合作和對外開放的重要保障。必須以交通樞紐建設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滿足要素充分流動的要求,支持成渝經濟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交通設施建設

強化交通樞紐。通過建設西部最大的鐵路樞紐、國際航空港和多條高速公路節點,完善以成都為中心的西部綜合交通樞紐。與此同時,加強配套的次級交通樞紐建設。主樞紐和次級樞紐合理分工,充分發揮鐵路、公路、水運、空運和管道五種運輸方式的綜合功能。

擴大對外通道。在利用長江水道對外開放的同時,以鐵路、高速公路和空中航線建設為重點拓展對外通道。在繼續加快成蘭鐵路等已開工項目建設的同時,適應南向開放的需要,抓緊建設成昆鐵路復線和成貴鐵路,貫通連接云南和貴州的高速公路,形成連接孟加拉灣和北部灣的便捷通道。依托成都國際航空港,開辟連接世界各大洲主要城市的多條國際航線。

完善內部網絡。以成渝鐵路客運專線、成綿樂城際鐵路、成渝高速公路復線、港口和支線機場為重點,加強成渝經濟區內部的交通網絡建設。

水利設施建設

抓好水利樞紐和灌區建設。以長江和嘉陵江干流為重點,抓好亭子口水利樞紐和向家壩灌區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兼顧灌溉、供水、通航和發電,發揮水利建設的綜合效益。

加強水環境設施建設。把庫區和大江大河沿岸率先建成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確保生態流量,滿足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使成渝經濟區的水資源優勢轉化為水經濟優勢。

第6篇

關鍵詞:模糊物元;面板數據;物流能力;區域經濟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92(2011)05-0059-05

Analysis of Logistics Capability’Support to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PENG Ji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ract:Choosing nine indexes of the logistics capability, we use the method of fuzzy matter-element to calculate the 31 provinces’ logistics capability in recent 11 years combined with the GDP growth data to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31 province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logistics capability. Research has been shown that: There exists certain differences among 31 provinces’ logistics capability development, the logistics capability’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is large, but certain gap exists between regions, presenting depressive trend among the east, the central and the west. Therefore, it need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logistics system to realize regional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fuzzy matter-element; panel data; logistics capability; regional economy

1 引言

現代物流產業被譽為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和產業社會的原動力。2009年,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更是將物流列入十大振興產業之中,將其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物流能力作為區域經濟系統形成與發展的一種主導力量,已經成為了區域經濟高速發展的“推動器”,對于提高區域市場競爭能力和生產流通領域的效益,加快服務業和支撐其他產業的調整與發展、擴大消費和吸收就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區域城市的經濟競爭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研究物流能力的哪些因素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力度有多大都是目前物流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其主要目的就是根據經驗數據發現規律,揭示物流能力與經濟的內在關系,預測物流業的發展前景和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區域經濟增長的物流能力支持理論基礎

2.1 區域經濟增長

區域經濟發展和區域經濟增長是兩個高度相關的概念,在本研究中,嚴格地區分了這兩個概念。區域經濟是指在生產要素、商品和勞務不能完全流動,經濟活動不能完全可分,創新能力具有部分排他性和競爭性的前提下,特定區域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總和。區域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包括產品和勞務在內的產出數量的增加。

2.2 物流能力

在目前的研究中,眾多學者沒有對物流能力形成統一的定義。在國外,鮑爾索克斯等認為物流能力就是對廠商能否在盡可能低的總成本下提供有競爭優勢的顧客服務的一種相對的評估。例如沃爾瑪公司擁有的“Cross-docking”的物流系統能力,就是被認為對它的公司績效有顯著的影響[1];Daugherty和Pittman則通過對財富500強公司的訪問考察認為基于時間的能力(Time-based Capacities)、信息技術、靈活性對于物流至關重要[2]; Zhao, Cornelia和Theodore研究了以客戶為導向的物流能力和以信息為導向的物流能力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3];Shang和Marlow在對臺灣地區1200家制造加工企業調研數據上分析,認為物流能力的組成包括基于信息的物流能力、標桿能力、柔性能力和管理能力[4];Kallio等人認為從時間、質量、成本和效率四個方面可以來評價企業物流交付能力,給出了交付流程的結構及其評價指標[5]。在國內,汪鳴等認為物流能力體現在開展物流運作和提供物流服務的企業在實現顧客價值的過程中所具備的對物流的計劃、控制以及過程的實施能力。物流能力包括了企業物流設備生產能力等靜態能力,也包括企業管理和物流經營的動態協同能力[6]。馬士華教授認為物流活動是一種經濟活動,同時支持物流能力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物流能力是指物流設施或者物流系統的容量或者能力,廣義的物流能力是指企業的物流運作能力,它反映的是組織的綜合物流功能水平[7]。譚清美等認為物流能力是物流供給主體提供物流服務的能力,并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進行了定義,指出宏觀的物流能力是指國民經濟部門向全社會提供物流支撐和服務的能力,微觀的物流能力是指物流供給主體向微觀需求主體提供物流服務的能力[8]。本文在總結國內外學者基礎上,認為物流能力是指一個國家之內一定地域或者跨國界的毗鄰的地域內的物流系統內物流主體所具有的物質結構以及管理人對物流運作過程的組織與管理能力的綜合反映。

2.3 物流能力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

閆秀霞、孫林巖以中國東中西部地區不同省份為對象,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對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進行了實證研究,認為區域物流能力與區域經濟存在協同效應[9];陳虎、楊勇攀采用經濟學方法對攀枝花市物流能力與經濟增長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攀枝花區域經濟是區域物流能力增長的原因[10];周泰等研究并提出了區域物流能力與產業經濟的灰色控制系統,并以江蘇省為例進行了實證研究,認為區域物流能力的各個組成部分對于產業經濟的增長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要加大物流經濟協調發展[11]。從國內學者的研究結果來看,都認為物流能力的增強可以加快區域經濟增長,同時區域經濟實力增強又可以帶動物流產業的發展。

2.4 對目前關于物流能力與區域經濟增長研究的反思

從國外和國內的研究可以發現三個問題:一是對于物流能力的理解過于簡單,許多學者選擇貨運量或者郵電營業額等指標來簡單地反映物流能力,缺乏系統性和說服力;二是關于區域經濟發展和區域經濟增長沒有進行嚴格的區分,導致研究結論存在以偏概全的認識偏差;三是關于物流能力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偏重定性分析,少定量方法,片面地通過一兩個指標表征物流能力和GDP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等。由于區域經濟和物流能力都是以復雜系統的形式體現的,因此要研究物流能力系統和區域經濟系統工作十分復雜。本文定位在物流能力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上面,選擇9個表征物流能力的指標,采用模糊物元的方法計算出中部31個省份近11年的物流能力,結合GDP增長數據形成31個省份11年的面板數據,在面板協整框架內分析物流能力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力度,研究省份之間物流能力對經濟的作用差異,這對于揭示不同區域未來物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為實現區域經濟快速增長的物流能力發展提供建議和參考。

3 模型方法的選擇

3.1 指標選擇和數據來源

考慮到數據的可信度和可獲取性,本文選擇物流產業就業人數、物流產業固定投資、鐵路營業里程、公路里程、旅客周轉量、貨物周轉量、郵電業務總量、郵路路長、公路運輸汽車擁有量來表征物流能力。指標的選擇基本考慮到了物流產業所能覆蓋的全部行業,其中的物流產業固定投資采用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進行了處理,已消除價格因素影響。同時選擇了各地區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率來表示區域經濟增長,為了得到真實數據,均進行了GDP指數平滑處理。需要說明的是:采用模糊物元方法得到的物流能力指數分布在[0,1]之間,GDP增長率采用百分制進行表示。

3.2 模糊物元方法

在物元分析中,描述的事物M及其特征C和量值x組成物元R=(M,C,x),同時把事物的名稱、特征和量值稱為物元三要素[12]。事物M有n個特征C1,C2,…,Cn及其相應的量值x1,x2,…,xn,則稱R為n維物元。m個事物的n維物元組成在一起,便構成m個事物的n維復合物元,記為

3.3 面板數據測算方法

研究不同地區物流能力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既要考慮不同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整體區位優勢的差異(截面數據),同時也要考慮國家的物流發展政策,制度因素等方面的影響(時間序列),而簡單地使用截面數據或者時間序列數據無法達到這個目的。為了克服這一缺點,使用

Panel Data模型結合時間序列和截面數據,能夠同時反映出研究對象在不同時間和截面單元兩個方向上的變化規律和特征。面板數據不僅大大增加了研究的觀測樣本量,提高了樣本的自由度,而且可以減弱解釋變量多重共線性帶來的影響,降低估計誤差[13]。面板數據的一般形式如下

(1)從回歸方程來看,全部的回歸系數估計值均在1%水平上顯著;R2=0.91,方程擬合度很高;F=39.1,說明回歸方程整體顯著;D.W=2.06,說明引入AR(1)項有效避免了自回歸的影響。

(2)從全國水平來看,物流能力對經濟增長率的回歸系數為3.27,表示物流能力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將能帶動國民生產總值提高3.27個百分點,物流能力對經濟增長的幅度是十分明顯的。近年來,隨著物流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的實施,通過加大物流業的基礎建設投資力度,進一步完善了區域內的物流基礎設施,構建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充分發揮區域的整體物流能力,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加快了物流服務業的發展,有效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通過提高物流產業就業人數和素質,加大物流產業固定投資,增加鐵路營業里程和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延長公路里程和提高公路等級層次,加大郵路建設力度,提高公路運輸汽車擁有量,整體實現旅客周轉量、貨物周轉量、郵電業務總量的增長,為區域經濟的增長提供了強大的物流能力支持。

(3)從區域來看,東中西部地區物流能力對經濟增長率的回歸系數分別為3.41、3.23和3.17,東部地區略高于中西部地區。其中,長三角地區的江蘇、浙江兩個省份的物流能力對經濟增長回歸系數比較高,主要是因為這兩省份構建有良好的物流交通網絡,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整體規劃,特別是一些傳統運輸、倉儲、貨代企業實行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提高了整個區域的支持經濟增長的物流能力。而上海的回歸系數較低,主要與其經濟指標基數大、經濟增長率相對較低有關,同時由于上海的區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達到相當規模,因此今后在區域物流規劃建設時更應該注意物流網絡的優化,整合區域物流資源,建設綜合交通體系,提高物流能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天津、山東、河北、遼寧等省份組成的環渤海經濟區回歸系數也很高,說明通過構建環渤海物流大系統,加快區域內物流基礎建設投資,有效地形成協同的區域物流系統,對經濟增長提供了良好的物流能力支持。其中遼寧回歸系數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作為被解釋變量的以1997年為基年的GDP不變價增長率偏低,但作為解釋變量的物流能力系數在近10年增長較快。自從2004年國家實施了中部地區崛起戰略以來,中部省份發揮了自己的區位優勢,依托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地理優勢,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整個物流基礎行業的投資力度,通過建立良好的交通網絡從而實現資源的整合進而提高了物流能力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其中的湖北、湖南和江西地理位置接近,通過構建區域內城際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加快了物流周轉速度,有效地實現了三個省份經濟的協調發展。西部地區由于本身經濟基礎差,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緩慢,缺乏區域物流整體規劃,所以物流能力作為內生變量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足,物流能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力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4)從典型省份來看,區位優勢明顯的吉林、天津、江蘇、浙江、山東等地物流能力對經濟增長率的回歸系數都是比較高的,通過良好的區位優勢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以后,吸引了高素質的物流科技人才,發展物流相關的服務產業,物流產業科技水平大幅提高。回歸系數較低的新疆、貴州、海南和河南等幾個省份基本都是農業大省,隸屬于第三產業的物流產業發展緩慢,物流能力對經濟增長支持力度不足,最關鍵的因素仍然是這些省份沒有建立布局合理的物流節點、銜接順暢的物流通道,從而沒有形成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綜合物流體系。

5 對策和建議

(1)建立強有力的政府協調機制,促進物流能力的快速提升

由于物流能力與區域經濟系統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必須在國家層面上加大區域物流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指導,實施政府引導建設,加大對物流產業的建設力度,進一步建立健全物流能力與經濟增長的法規制度,通過市場運作來發展物流能力,特別在物流建設項目規劃時要充分考慮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產業政策的制定和行業政策的實施。

(2)繼續加大物流能力的基礎建設投入,增強物流硬實力

要使全國物流產業與整個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首先就是要讓各個省份的物流能力得到提高,通過在運輸、倉儲和信息處理等方面下功夫來實現與區域經濟增長的協調發展。特別是區位優勢明顯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要繼續充分發揮所擁有的區域輻射作用,帶動相關省份的共同發展,利用物流產業的巨大存量資產,通過資產重組和技術改造,鼓勵和引導物流企業提高物流能力。與此同時,經濟欠發達地區要打破行業界限和地區封鎖,制定適合本地發展的物流產業發展規劃,積極引入和利用外來資金參與本地物流相關設施建設,縮小與發達地區的物流能力差距。

(3)培養高素質物流人才,深入發展物流金融業務

進一步培養適合市場需要的物流人才,提高物流人才的綜合素質,為物流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軟實力。發展物流金融業務,積極開展倉單質押、動產質押、保稅倉等業務,協助企業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為物流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資金保障。

6 結論

(1)31個省份的物流能力整體呈現穩步向上的趨勢,為區域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大的物流能力支持。

(2)物流能力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呈現由東向西遞減的趨勢,因此,協調區域物流發展,構建物流發展大系統是今后物流產業發展政策制定時必須考慮的一個關鍵因素。

本文所選擇的9個表征物流能力的指標大致反映了物流產業的整體實力,今后的研究可以采用更多的物流能力指標;本文重點在物流能力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研究上,對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變動、空間遷移等問題沒有涉及。

參 考 文 獻:

[1]鮑爾索克斯,克勞斯.物流管理-供應鏈過程的一體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2]Daugherty P J, Pittman P H. Utilization of time-based strateg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1995, 15(2): 56-72.

[3]Zhao M, Cornelia D, Theodore P S. The effects of logistics capabilities on firm performance: customer-focused versus information-based capabilities[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01, 22(2): 91-107.

[4]Shang K C, Marlow P B. Logistics capability and performance in Taiwan’s major manufacturing firm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2005, 41(3): 217-234.

[5]Kallio J, Saarinen T. Measuring delivery process performance[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2000, 11(1): 75-87.

[6]汪鳴,馮浩.我國物流業發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2.

[7]馬士華,申文.企業物流能力的影響因素及其交叉作業研究[J].物流技術,2005,(4):5-7.

[8]譚清美,馮凌云,葛云.物流能力對區域經濟的貢獻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03,(8):22-24.

[9]閆秀霞,孫林巖.區域物流能力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研究[J].經濟師,2005,(13):257-259.

[10]陳虎,楊勇攀.區域經濟發展與物流能力因果關系的實證檢驗[J].統計與決策,2010,(9):90-91.

[11]周泰,王亞玲,葉懷珍.區域物流能力與產業經濟的灰色控制系統[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9,(10):168-172.

第7篇

[關鍵詞] 公共支出;區域差距;革新成本

[中圖分類號] F2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3890(2007)10-0015-06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持續擴大的區域差距與中國的經濟增長一樣,備受世人關注。區域差距與非均衡的產生及其變動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作為傳統要素的自然條件和初始起點是影響地區差距形成的因素,但并不是造成各地區經濟增長差異的必然原因。政府的調控通過對傳統要素的“滲透”,可以影響傳統要素的稟賦結構和質量。在考察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區域差距狀況的變動趨勢時,承認造成中國區域非均衡擴大的人為原因比單純運用自然條件解釋區域差距的擴大更有說服力,由此引出的政策含義更值得我們關注。它說明,只要我們調整政府政策偏好,就可能既避免兩極分化,同時又不犧牲經濟增長。

有關經濟增長與公共支出的著述頗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Arrow、Kurz和Barro在政府直接干預模型的構造方面做了開創性的工作。在認識到政府支出在高速公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生產性以及政府在很多方面支出的不可替代性之后,他們在增長理論的框架下,將公共支出引入生產函數,從而開拓了這個領域的研究。Arrow & Kurz (1970)在公共支出是生產性的假設下,把公共支出引入生產函數,得出私人投資將從政府支出中獲益。Barro (1990)假設政府的目標是追求經濟增長率最大化,得出公共支出具有生產性,并證明了增長率最大化與消費者效用最大化是一致的,但是該模型把消費者之間的收入差距忽略了,沒有考慮政府的公平性目標。

國內理論界雖然十分重視財政政策的作用,但研究視野主要放在財政政策對宏觀經濟運行的調控作用上,少有學者注意到財政政策對區域這一中觀層次的調控問題。龔六堂(2002)將政府分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將公共資本流量納入生產函數和效用函數,得出各種稅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數量關系。婁洪(2004)則分析了多個地區不同的公共基礎設施流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認為政府基礎設施資本的外溢效應擴大了兩地區的經濟增長率。主要問題在于,研究往往將政府干預調控的某一方面(如公共投資資本、轉移支付等)單獨帶入生產函數,得出經濟增長與其的函數關系,沒有納入統一的分析框架同時合并考慮政府調控的各種支持手段對區域發展的綜合影響。更主要的是,大部分研究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在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政策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

筆者旨在分析各種政府支出政策對經濟增長和地區間收入不平等的影響。為達到這個目的,筆者借鑒Martin & Ottaviano(1999)的方法,建立一個包含公共基礎設施的兩地區內生增長模型。該模型表明,與轉移支付和傳統的區域政策相對照,旨在減少革新成本的政府支出政策能提高經濟增長率,同時促進區域間平等。

二、包含公共基礎設施的兩地區內生增長模型

Martin & Ottaviano(1999)將Romer(1990)創立的內生增長模型和Helpman & Krugman(1985)創立的經濟地理模型聯合起來建立一個兩地區內生增長模型,其中,企業定位和公共基礎設施起著重要作用。在分析之前,對本模型的基本理論框架和經濟模式作如下設定:

第一,存在兩個區域:地區1和地區2。地區1和地區2都有固定數量的勞動(L),兩地區除了初始收入水平外其余稟賦都相同,地區1比地區2更富裕。資本流動和企業定位在地區間都是自由的。

第二,經濟由三個部門組成:一是典型的家庭部門。家庭擁有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以消費獲得效用。二是生產部門。生產部門總是追求利潤最大化,潛在利潤的差異導致企業定位的改變。生產部門又分為存在地方外溢性的研發部門、規模報酬不變部門和規模報酬遞增部門。三是政府部門。政府部門對公共基礎設施進行投資并無償提供給企業使用。在分析外生的基礎設施資本存量對經濟的作用機制時,不考慮政府部門。

第三,經濟地理是兩個地區的革新增長的決定因素,而經濟地理由企業定位的均衡來描述。

第四,兩個地區間和地區內部都存在交易成本,而且公共基礎設施會影響這兩類交易成本。由于交易成本會改變經濟地理,基礎設施的變化將對企業定位、經濟增長率以及地區間名義收入差距產生影響。

由于模型具有對稱性,我們只考慮地區1(地區2的變量都用*表示)。

2. 假設公共支出政策提高地區2內部的基礎設施,即?啄*D增加。根據方程(6),對于給定的?茲E,γ將減小,從而曲線γ(?茲E)向右移動(見圖3)。隨著公共基礎設施改善,地區2的產品交易成本將下降,而有效需求會增加。由于假定規模報酬遞增,生產異質產品的企業會移到地區2,γ減少。從地區1遷到地區2會使研發成本增加從而導致經濟增長減緩。由于更多的企業在地區2從事生產致使當地生產的產品的交易成本降低,地區2的價格指數相對地區1減少,另一方面,名義收入差距增加,從而真實收入差距是不明確的。因此,這項政策使企業集中程度降低、經濟增長減緩,而對真實收入差距的影響不明確。

3. 假設公共支出政策提高地區間的基礎設施,即?啄I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地區1有比地區2更大的市場規模,那么地區間基礎設施的改善將會提高地區1的工業集中程度,所以,曲線γ(?茲E)將會向左移動(見圖4)。此時,這項政策與圖3所示的減少地區2內部交易成本的效應正好相反:隨著企業集中程度γ增加,增長率g將提高,名義收入差距?茲E將減少,但真實收入差距的改變不明確。如Martin & Ottaviano(1999)所說,如果地區間的交易成本已經足夠低以至于價格指數的影響并不十分重要,那么旨在減少地區間交易成本的基礎設施的改善將會減少地區間真實收入差距。

一項旨在減少地區1內部交易成本的政策將與此處所說的改善地區間基礎設施的政策具有相同的效應。

4. 假設公共支出政策減少經濟中的革新成本,即η減少,比如通過對R&D進行投資。在這種情況下,曲線g(γ)將會向左移動(見圖5)。隨著革新成本降低,更多的工廠進入市場削弱了已有工廠的壟斷地位,從而減少地區1資本所有者的收入。這樣不僅減少了地區間收入差距,而且也促使更多的企業重新定位在地區2。從方程(10)可知,革新成本的降低能彌補空間集中程度的降低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從而使得經濟增長率仍然增加②。而地區1空間集中程度降低且同時地區間名義收入差距減少使得真實收入差距減少。因此,旨在降低革新成本的公共政策既能促進經濟增長,又能保障公平。

上述分析表明:從理論角度看,經濟增長和區域間平衡存在政策上的權衡。對貧困地區直接的貨幣轉移支付政府支出政策能促進區域間平等,但可能對經濟增長不利;在貧困地區內部改善基礎設施的公共支出政策提高了名義收入差距,但對經濟增長不利;改善地區間或富裕地區內部基礎設施的政策則使經濟增長率提高并減少名義收入差距,但對真實收入差距的影響不明確;與轉移支付和傳統的區域政策相對照,旨在減少革新成本的公共支出政策能提高經濟增長率,同時促進區域間平等。因此,對于政府來說,通過對減少革新成本的人力資本及研發等進行投資既能促進增長又能維護公平。

四、結論

我們借鑒Martin & Ottaviano(1999)的方法,建立一個由內生增長框架和經濟地理框架聯合起來的包含公共基礎設施的兩地區內生增長模型,將各種政府支出政策納入統一的分析框架,同時合并考慮政府調控的各種支持手段對經濟增長和地區間收入不平等的綜合影響。該模型表明,從理論角度看,經濟增長和區域間平衡存在政策上的權衡。轉移支付或傳統的改善基礎設施的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和地區間收入平等存在取舍,與轉移支付和傳統的區域政策相對照,旨在減少革新成本的公共支出政策能提高經濟增長率,同時促進區域間平等。當然,這個模型并不完整,并且某些假定不符合事實,以至于結果可能對政府政策的描述不公平。但它有助于我們明白政府政策受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而且不同的公共支出政策對地區經濟乃至全國經濟都有不同的影響。

中國有許多學者對不同的公共投資對農村經濟增長及農戶收入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其中,劉曉昀等(2003)從農戶收入和支出的角度研究了貧困地區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對農戶收入和支出的影響。通過模型估計結果顯示,貧困地區農戶明顯從基礎設施投資中獲益,但同時還發現,基礎設施投資對農戶的影響往往因農戶的人力資本狀況不同而有顯著差異。王、汪三貴(2006)對中國分區域農村教育對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影響進行分析,發現東西部農村不同文化程度勞動力比重對人均純收入的影響系數存在差異,中西部地區農村居民的文化程度及其對人均純收入的影響整體上低于東部地區。高夢滔、姚洋(2006)使用非參數回歸方法對影響農戶收入差距的原因加以分析,估計的結果表明,教育和在職培訓體現出的人力資本是拉大農戶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物質資本包括土地對農戶收入差距沒有顯著影響,而且在不同的收入組別上,人力資本的回報都顯著高于物資資本的回報。這些研究都從不同角度表明人力資本投資對農村經濟發展和人均收入具有重大影響,而且在不同區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對政府確定今后投資的優先次序有重要的政策含義。本研究發現各種公共投資的經濟增長效果和縮小地區收入不平等的效果有很大差異,重新合理配置政府資源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只要我們調整政府政策偏好,就可能既避免兩級分化,同時又不犧牲經濟增長。基于本研究結果,現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議:一是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繼續增加農村教育投資,尤其是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農村教育投資是促進農業增長、縮小地區差距的最有效措施。二是農業科研投資勢在必行。農業科研投資不僅經濟回報高,而且對農村發展和縮小地區差距也具有重要作用。三是政府應當高度重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地區間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國家尤其應當重視對西部地區農業科研、教育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由于西部地區稅基很小,應由東部富裕地區向西部地區實行財政轉移,支持西部開發,縮小地區間收入不平等。

[參考文獻]

[1]高夢滔,姚洋.農戶收入差距的微觀基礎:物質資本還是人力資本?[J].經濟研究,2006,(12).

[2]龔六堂,鄒恒甫.最優稅率、轉移支付與經濟增長[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1).

[3]劉曉昀,辛賢,毛學峰.貧困地區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對農戶收入和支出的影響[J].中國農村觀察,2003,(1).

[4]婁洪.長期經濟增長中的公共投資政策――包含一般擁擠性公共基礎設施資本存量的動態經濟增長模型[J].經濟研究,2004,(3).

[5]王,汪三貴.教育對中國農村地區收入差距的影響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06,(2).

[6]Arrow, K. & M.Kurz,1970, Public Investment, the Rate of Return, and Optimal Fiscal Policy, John Hopkins Press.

[7]Barro, R., 1990, "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98,PP103-125.

[8]Martin, P. and Ottaviano, G.I.P., 1999, “Growing locations: industry location in a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Vol.43,PP281-302.

第8篇

【關鍵詞】地區差異 企業投資 經濟增長質量

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主要由企業及個人投資和政府投資組成,在市場經濟穩定發展的背景下,企業投資已經成為投資的主要力量。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區域經濟發展呈現不平衡的現狀,針對地域差異,企業的投資將取得不同的經濟增長質量,企業如何進行有效投資已經成為經濟發展重點關注的話題。因此筆者針對“地區差異、企業投資與經濟增長質量”一題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一、經濟增長質量概述

“質量”一詞具有兩層含義,首先是指某種物質在物理上的重量;第二是產品或者工作的優劣程度。經濟活動是物質產品的生產過程和圍繞產品產生的一系列服務活動的集合體。所以,經濟增長質量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從事產品生產、經營、服務活動的優劣程度。伴隨經濟建設的不斷推進,經濟學對經濟增長質量的研究力度不斷加大,使之成為一個經濟學名詞,在經濟學范疇中,經濟增長質量使之在經濟活動中,經濟增長滿足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需要的程度。具有兩個方面的要求,即“數量”和“質量”。首先在數量上要滿足一定的擴大需求,使之適應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然后,在數量有效增長的基礎之上,經濟增長要實現質的飛躍,無論在增長效率上、增長結構上、還是成本控制上必須滿足一定時期內的社會發展需求和公眾消費需求。

二、基于地區經濟差異前提下,企業投資與經濟增長質量關系

(一)固定資產類投資與地區經濟增長質量

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是指企業針對資金、設備、建筑等硬件方面的投資行為。企業在進行資本運作、設備購買、工程建設等方面進行操作的同時,投資行為開始對投資目的地的經濟增長發揮作用,具有時效性較強的特征。所以,針對資本、基礎設施建設欠發達的地域,固定率資產投資能夠較快的產生投資效應,有熊拉動當地的經濟增長和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以最的速度取得良好的增級增長質量。但是對于經濟發達地區,由于該地區本身已經具備良好的經濟發展硬件設施,如果企業繼續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容易造成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和市場秩序的改變,甚至導致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產生惡性競爭的后果,不利于資源集約型經濟增長,容易早成資源浪費,使得經濟增長質量異化。所以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察當地同類型投資行為的發展狀況,以投資目的地的實際經濟發展現狀為基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免柚子行為對地區經濟造成負增長,不能達到預期經濟增長質量。

(二)無形資產類投資與地區經濟增長質量

無形資產投資是指企業針對信息、技術、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投資行為。無形資產投資需要經歷長期的發展,是無形資產在經濟活動中升華為全新的生產力,具有時段長,收益高的特征。所以,企業的無形資產投資是一個含蓄和儲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時間驗證和實踐檢驗。企業在對經濟欠發達地區進行無形資產投資的過程中,需要對投資目的地的基礎設施假設進行考察,驗證該目的地是否具有足夠優越的硬件條件支撐投資行為的有效運行,往往無形資產的投在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起效速度較慢,導致經濟增長質量不高。相反,經濟發達地區由于其基礎設施建設基本穩定,人力資源、工程建設基本呵護投資標準,所以對該類地區的無形資產投資能夠取得穩定的效益,而且取得效益的速度會比較高,從而能夠取得良好的經濟增長質量。

三、基于地區制度差異前提下,企業投資與經濟增長質量關系

(一)引導國有大中型企業投資政策

由于地域內的資源分布狀況和歷史經濟發展不同,所以導致區域內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分布狀況不盡相同,而區域內的國有大中型企業與地方政府通常具有一定的政治經濟聯系。地方政府會根據地區內的經濟發展狀況,有意識的引導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投資,對于經濟發展水平率較高的地區,由于市場前景大、消費能力較高,所以,企業的投資行為能夠推動和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全面升級和轉型以及管理模式的優化,進而時間對經濟的推動作用,取得良好的經濟增長質量。但是對于那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交通、人力資源等方面制約,經濟發展主要以外向型經濟為主,企業的投資行為往往會受到制約,使得經濟增長質量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二)民營企業勢單力薄

民營經濟是伴隨市場經濟發展的新興經濟力量,但是整體呈現勢單力薄的狀況。所以,民營經濟一般都具備快速發展的欲望,因此企業針對區域政府對民營經濟比較重視的地區進行投資,能夠取得有效的經濟增長質量。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民營經濟的發展能夠有效增強就業彈性,使市場環境趨向多元化,因此,民營企業的投資活動一般有助于提升經濟增長質量。

綜上所述,市場經濟環境下,繼續引導企業的投資行為是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有力措施,但是面對地域性經濟發展差異,不能單純依靠市場的導向作用調節企業的投資行為,必須將市場調節能力和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有效整合,使二者形成合理,鑄就企業高鏡子增長質量的投資,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推動社會主義建設進程的加快。希望通過本文的了解沒能夠為企業提供投資取向的意見,是企業清晰掌握促進經濟增長的投資結構。

參考文獻:

[1]張榮凡.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時序變化與地區差異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4,(23).

第9篇

(一)哈羅德―多馬模型分析

哈羅德-多馬模型即“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R.哈羅德和E.多馬分別提出發展經濟學中著名的經濟增長模型。

(二)馬科?帕加洛的AK模型分析

20世紀90年代金融發展理論對金融發展作用于經濟增長的機制進行了全面而規范的解釋,其中1993年馬科?帕加洛用一個最簡化的內生經濟增長模型(AK模型)解決了哈羅德――多馬模型儲蓄率(s)和資本邊際產出率(σ)為外生,以及I=S的均衡條件問題,對金融發展作用于于經濟增長的機制給出了更現實合理的解釋。

首先考察最簡單的內生增長模型,認為總產出與總資本之間呈現出一次線性函數關系,如:(2)

其中,Y為總產出,K為資本總額,A為資本的社會邊際生產率。Pagano還假定人口是穩定的,經濟只生產一種產品,該產品既可用于消費,也可用于投資(如果用于投資,每期的折舊率是δ)。則T+1時期的資本總額等于T時期的新增投資加上凈資本存量,則有:

對(6)式的分析,簡明地揭示出儲蓄率、儲蓄轉換為投資的比率Φ和資本的邊際產出率A構成了區域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任何影響這三個變量的因素都會影響到區域的經濟增長,而區域金融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也是通過影響這三個因素來實現的。無論是哈羅德―多馬模型還是馬科?帕加洛的AK模型,金融體系對經濟的影響都是通過作用這三個機制,以下依次介紹這三種機制。

二、區域金融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機制分析

(一)提高資本的配置效率

金融系統能夠將資源配置到資本邊際生產率最高的項目之中,從而促進經濟增長。金融系統通過收集信息對各種可供選擇的投資項目進行比較、篩選和評估,對收益較高,風險較大的項目提供風險分擔,誘導和鼓勵個體投資者投資于這類項目,同時金融系統能夠分擔流動性風險,使更多的資金配置到非流動性資產和更具生產性的資產上,從而克服了個體家庭出于對流動性沖擊的謹慎考慮,只將資本投資于能隨時變現的流動性資產,從而放棄了具有較高回報、較大風險和流動性較差的投資項目。通過這樣的方式,區域金融發展可以提高資本的邊際生產率,進而促進區域經濟增長。

(二)提高儲蓄向投資轉換的效率

在儲蓄轉換為投資的過程中,家庭每一單位的儲蓄只會產生少于一個單位的投資Φ,剩余部分(1-Φ)則以存貸差的形式流向銀行,以傭金、手續費等形式流向證券經紀人和交易商,作為提供金融服務的報酬而被金融中介吸收即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隨著金融部門經營效率和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金融市場競爭程度的加劇以及金融工具和產品的創新,使金融交易成本下降,投資者在利益驅動下積極主動的運用儲蓄投向資本市場,儲蓄―投資轉化率將上升,從而提高經濟增長率。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 欧美性猛交xxx乱大交3 | 国产精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不卡的av网站 | 国产精品第60页 | 丁香花免费高清完整在线播放 |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 后进极品圆润翘臀在线播放 | 国产一级一级va | 成人av一区二区兰花在线播放 | 国产裸体丰满白嫩大尺度尤物可乐 | 9色91| 色大师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日本丰满少妇裸体自慰 |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成人高清免费观看mv |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欧美 | 亚洲成年| 国产粉嫩av | 午夜精品乱人伦小说区 | 午夜黄色网址 | 久久精品一日日躁夜夜躁 | 性做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主播 | 美女bbbbb免费视频 | 性与爱午夜视频免费看 | 老女人激情视频 |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 玩成熟老熟女视频 | 午夜私人影院 | 偷窥少妇高潮呻吟av久久免费 | 国产日韩欧美不卡在线二区 | 特级淫片aaaaaaa级附近的 | 四虎av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 | 免费无码成人片 | 另类av小说| 一本大道伊人av久久综合 | 成人免费看片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软件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 中文字幕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码 | 久久99精品热在线观看 | 黄色av网址在线 | 欧美国产视频 | 国产三级a三级三级 | 国产做爰xxxⅹ高潮 国产做爰xxxⅹ高潮69 |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 亚洲欧美日韩制服 | 波多野结衣av在线观看 | 胸大美女又黄的网站 |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 超碰青草 | 欧美日韩亚| 国产第1页 | 国产69久久久欧美一级 | 亚洲精品日本 | 极品五月天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 高清 成人 动漫 |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 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红杏出墙记免费看 | 一区二区激情日韩五月天 | 中文有码亚洲制服av片 | 色图自拍 | 老司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无码乱肉视频免费大全合集 | 早川濑里奈av在线播放 | 巨大乳の揉んで乳榨り奶水 | 99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 男男成人高潮片免费网站 | 亚洲欧洲一区 | 免费的黄色大片 | 人人色在线视频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 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农村 | 狠狠v欧美v日韩v亚洲ⅴ | 鲁鲁狠狠狠7777一区二区 | 久久99久久99久久 |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大片aaaaa免费观看 | 午夜美女福利视频 | av成人在线网站 | 日本黄樱花超清视频 | 欧美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 激情五月激情综合网 | 91绿帽黑人系列一区 | 加勒比中文无码久久综合色 | 国产超碰91人人做人人爽 |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 国产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 色翁荡熄又大又硬又粗又视频图片 | 精品国产自在精品国产 |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 | 国内国外精品影片无人区 | 日韩精品国产一区 |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 | 日本高清www免费视频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成人网站免费观看 | 农村妇女一区二区 | 欧美在线看片a免费观看 | 黄色激情毛片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四川人 | 成人毛片在线观看 | 大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少妇毛片 | 97无人区码一码二码三码 | 天堂网在线.www天堂在线资源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 在线视频一区少妇露脸福利在线 | 国产成年免费视频 |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播放香蕉 | 亚洲精品欧洲 | 国产精品16p | 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 | 日本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97色在线 | 国产 | 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 | 青青青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一级一片免费视频 | 大乳村妇的性需求 |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dvd | 中国孕妇变态孕交xxxx | 在熟睡夫面前侵犯我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人妻一码二码尿失禁 | 五月色综合 | 日日夜夜精品免费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日日日干干干 | 日本婷婷免费久久毛片 | 亚洲无吗在线视频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亚洲精品中文在线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99 | 欧美性在线观看 | 国产午夜精品视频 | 97久久综合 | 丁香伊人 |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 调教女m荡骚贱淫故事 | 丁香婷婷深情五月亚洲 |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 99ri视频| 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吗 | wwwcom亚洲 | 国产精品第5页 | 日韩欧美久久 | 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女人按摩摩 | 51国产偷自视频区免费播放 | 88tv成人| 久久久88 | 夜夜骑夜夜 |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 波多野结衣初尝黑人 | 国产真实的和子乱拍在线观看 | 日韩激情视频在线 |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 黑人大群体交免费视频 | 国产一区在线播放 | 无遮挡做爰激吻国产999 | 中文字幕乱视频 | 小黄鸭精品密入口导航 | 一本精品999爽爽久久久 | 一本大道加勒比免费视频 | 在线亚洲色图 | 美女av一区二区三区 |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在线 | 日日碰久久躁77777 | 日韩网站在线播放 | 成人亚洲免费 | 国产黄色片在线播放 | 丰满少妇乱子伦精品看片 | 激情五月婷婷色 | www.av色|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性色av |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女人按摩 | 亚洲欧洲av在线 | 久操精品 |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 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 自拍偷拍亚洲欧洲 |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调教网站 |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 中文字幕38页| 亚洲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 国产高清一区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在线播放 | 天堂国产女人av | 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欧美在线观看www | 亚洲宗人网 | 国产黄色一级网站 | 欧美亚州国产 |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一级黄色大片免费看 | 一本色道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蜜桃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欧美偷拍第一页 | 热久久久久 | av免费网站观看 | 在线免费h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96 |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国产福利观看 | 一亚洲乱亚洲乱妇23p |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欧美一区 | 澳门黄色录像 | 一二区在线观看 | 特极黄色片 | 香蕉视频在线看 | 实拍男女野外做爰视频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青青草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婷婷中文字幕在线 | 我和亲妺妺乱的性视频 | 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鲁丝片一区二区三区 | 老子影院午夜伦手机不四虎卡 | 99久热在线精品视频观看 | 午夜免费片 |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婷婷开心激情 | 国产3p露脸普通话对白 | 国产在线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 av免费在线观看网址 | 脱裤吧av导航 | 新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播放 | 正在播放重口老熟女露脸 | 久草在线资源网 | 国产精品第一国产精品 | 成人黄色性视频 | 男女下面一进一出无遮挡 | 激情啪啪网站 | 成人免费a级片 | aaaa大片少妇高潮免费看 | 国内久久久 |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 亚洲乱人伦中文字幕无码 | 中国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软件 | 日本一级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麻豆 | 日本男女激情视频 | 成人av男人的天堂 | 丰满尤物白嫩啪啪少妇 | 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 亚洲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 浪潮av激情高潮国产精品 | 天堂8中文在线 |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色天下 | 亚洲国产一区二 |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小说 |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又免费 | brazzers欧美极品少妇 | 亚洲男女视频 |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 日本老少配xxx |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 | 亚a∨国av综av涩涩涩 | 在线黄色av网站 | 久久久久一级片 | 91九色偷拍| 午夜小影院 | 一进一出下面喷白浆九瑶视频 | 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 | 色屁屁ts人妖系列二区 |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 | 国产成人精品av在线观 | 国产黄色在线网站 | 风韵犹存的岳的呻吟在线播放 |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 借种(出轨高h) | 69a∨色欧美丰满少妇 | 日韩av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美女插插视频 |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 激情综合网五月激情 | 日韩欧美高清片 | 国产做爰xxxⅹ高潮视频12p | 97国产大学生情侣白嫩酒店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 少妇坐莲好爽91 | 成人看的视频 | 国产97色在线 | 中国 | 性chⅰnese国模大尺度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老司 | 国产少妇露脸精品自啪网站 | 亚洲欧美校园春色 | 91丨九色丨蝌蚪丨老版 | 四个黑人玩一个少妇四p | 亚洲免费播放 | 欧美成人久久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大地资源中文第三页 | 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午夜 | 久操成人 | 小柔好湿好紧太爽了国产网址 |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 | 亚洲黄色影视 |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中文 |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 |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www欧美在线 | 澳门免费av| 捆绑裸体绳奴bdsm亚洲 | 7788色淫视频观看日本人 | 久久久亚洲国产精品麻豆综合天堂 | 337p粉嫩大胆色噜噜噜噜 | 欧美特黄一级视频 | 九色丨9lpony丨国产 | 欧美丰满老熟妇aaaa片 | 亚洲成人久 | 免费观看一级黄色片 | 高h喷水荡肉少妇爽多p视频 |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美女 | 噜噜色综合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人妻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酒店 | av网址导航 |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 日韩欧美在线一区 | 色噜噜在线 |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www青青操 |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国色天香 |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桃 | 亚洲精品911 |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不卡 | 久久看av | 果冻传媒一区 | 折磨小男生性器羞耻的故事 | 97香蕉超级碰碰久久免费软件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大片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毛片av免费 | 久操国产精品 |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闺蜜 | 中文字幕一区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资源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四区 | 午夜福利伦伦电影理论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三区 |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播放 | 又色又爽又黄又刺激免费 | 性猛交xxxx乱大交孕妇2 | 各种含道具高h调教1v1男男 | 精品欧美乱码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 免费吸乳羞羞网站视频 |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 综合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操大逼免费视频 | 国内自拍一二三四2021 | 国产在线午夜卡精品影院 |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 操人视频免费看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 | 日韩人妻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七区 | 男女视频国产 | 一级免费黄色片 |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 | 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 | 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 96成人爽a毛片一区二区 | 在线午夜 | 九九九免费视频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6 | 性生交大片免费全片 | 女人裸体做爰免费视频 | 美女视频黄频a美女大全 | 日日噜噜噜噜人人爽日本精品 | 亚洲啪啪网站 | 无毒的av网站 |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 91在线视频免费 | 日韩综合区 |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日本在线视频www |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 国产精品福利视频一区 | 一性一交一摸一黄按摩精油视频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3p | 色偷偷狠狠色综合网 | 网站国产 | 国产欧洲精品亚洲午夜拍精品 | 日本国产在线 | 成人黄色在线播放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三级传媒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免费 | 成人亚洲精品国产www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麻豆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黄 |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在线观看 | 日本大奶视频 | 国产jjizz女人多水喷水 | 91av在线免费| 国产中文字字幕乱码无限 | 日本少强伦xxxhd | 精品熟女碰碰人人a久久 |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精品久久久艾草网 | 天天干狠狠干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 国产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综合给合综合久久 | 羞羞啪啪调教play男男黄 | 国产乱a视频在线 | 催眠调教艳妇成肉便小说 | 麻豆精品国产入口 | 91丨九色丨91啦蝌蚪老版 | 国产寡妇亲子伦一区二区 | 福利91| 美女屁股无遮挡 | 精品国产97 | 欧美日韩一卡2卡三卡4卡 乱码欧美孕交 | 欧美freesex黑人又粗又大 | 一级特黄色大片 |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 亚州色图欧美色图 | 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超碰 | 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免费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 | 无码h黄肉动漫在线观看网站 | 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 国产经典久久久 | 久久成人人人人精品欧 | 国产美女免费看 |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 98视频在线| 777色淫网站女女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 日韩在线一二三区 | 婷婷丁香色综合狠狠色 | 青青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婷婷 | 亚洲黄网av | 女同hd系列中文字幕 | heyzo亚洲| 欧美v亚洲v日韩v最新在线 |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 | 免费啊v在线观看 | 乡村乱淫| 九九热1|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 | 欧美在线观看a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 少妇太紧太爽又黄又硬又爽 | 成人性生交大全免费中文版 | 裸体精品bbbbbbbbb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 |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动态图 | 国产手机在线精品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2022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ⅴ下载 |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 国产成人中文字幕 | 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 | aa片在线观看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在线播放91 | 五月天堂婷婷 |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 国产9 9在线 | 中文 | 红桃色av| 日韩乱淫 | 亚洲最大色网站 | 天堂网av在线 | 欧美一级免费黄色片 | 国产精品s色| 九九视频精品在线 | 国产男女无套 | 久久艹这里只有精品 | 老司机午夜精品 | 日本久久丰满的少妇三区 | 国产亲伦免费视频播放 |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我和闺蜜 |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色大师 |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 伊人焦久影院 |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 | 夜夜操影视 | 播放毛片| 亚洲免费网址 | 国产情侣呻吟对白高潮 | 伊人久久五月 | 性色做爰片在线观看ww | 欧美日韩成人一区二区 | 国产人妻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 丁香桃色午夜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丁香婷婷久久一区二区 | 毛片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毛片基地视频 | 中文字幕av高清 | 色综合久久综合 | 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视频 | 日韩成人三级 | 91九色丨porny丨丰满6 | 少妇精品偷拍高潮白浆 | 国产日韩欧美日韩大片 | 激情亚洲色图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 爱爱免费网址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毛片明星 |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 中文字幕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91国产精品 | 国产色频 | 91精品大片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 91超碰人人| 50岁退休熟女露脸高潮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 欧美成人一二区 | 国产搞逼视频 | 成人18视频日本 | 曰韩毛片|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96精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软件 | 日本www黄| 在线观看色网 | 国产成a人亚洲精品无码樱花 | 天堂综合在线 | 欧美不卡二区 | 激情偷拍av | 成人av在线看 | 欧美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 | 精品黄色片 | a级毛片国产|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四色最新网址 | 四虎视频国产精品免费入口 |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 久久久久9 |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四区 | 国产色在线观看 | 成人av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乱 | 九九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 潘金莲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图片 | 成人av影视在线 | 91porny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欧美 | ass阿娇裸体pics | 欧美成人家庭影院 | 午夜无码人妻av大片色欲 | 老妇肥熟凸凹丰满刺激 | 午夜性视频国产牛牛视频 | 少妇做爰免费视频网站裸体艺术 | 日本全棵写真视频在线观看 | 天天摸天天看 |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看三级男男 | 这里有精品视频 | 国产成人在线一区 | 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 | 久操新在线 | 国产麻豆免费视频 |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 |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三上悠亚久久爱一区 | 久久久天堂国产精品女人 | 131美女爱做视频 | 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 欧美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观看 | 欧美黄一级 | 国产日韩欧美高清 | 婷婷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天天射天天色天天干 | 黄色成人免费观看 | 97精品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伊人一区 | 天天色天天插 | 日韩久久免费 | 国产高清女同学巨大乳在线观看 |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 | 肥臀浪妇太爽了快点再快点 | 无套内谢少妇毛片 |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 | 久久激情久久 | 亚洲色图导航 | 日本黄樱花超清视频 | 天天弄天天干 | 视频一区二区国产 |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影院 | 免费成人视屏 | jvid福利写真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影院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