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成人本科英語教育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25 11:24:40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成人本科英語教育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成人本科英語教育

第1篇

論文摘要:大學英語模塊化彈性應用型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校園英語學習環境的建構對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體系的構建有著重要的意義,而該體系的構建又能有效促進大學生英語素質養成教育的實現。

素質教育所強調的,就是要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一體,或者說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要更加注重素質的提高。正確處理好知識、能力與素質的關系,促進三者協調發展,是素質教育思想的關鍵所在。所謂“養成”,就是培養而形成。高等學校的養成教育,是教育者為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素質、能力及行為習慣,而對受教育者反復和長期進行的教育、訓練及培養的過程。教學活動中的“素質”與“養成”,其實質就是目的與途徑的關系,或者說是培養目標與培養方式的關系。也就是說,素質教育為養成教育明確了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養成教育為素質教育明確了教學目的的實現途徑與培養目標的實現方式。

中國高等院校大學生的英語素質養成教育大多是通過大學英語教學進行的,但要完成大學生的英語素質養成教育僅僅依靠基礎英語教學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必須貫穿整個大學4年教育過程之中。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的養成教育是根據培養目標及其養成要求,通過教師的英語教育培養和學生的英語學習修養,以形成學生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英語素質。用養成教育的教學方式,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活動,正好從概念上強調了學生素質的養成,即教學目的或培養目標的實現,反映了素質教育教學的內在要求,明確了素質教育教學目的的實現途徑,有利于在教學活動中強化素質的培養,提高教學效果。

目前,我國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要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培養他們在國際化、信息化社會中獲得信息并處理問題的能力,我們有必要對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體系的構建進行全面研究,以把握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方向。

一、大學英語模塊化彈性應用型課程設置

1.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現狀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一直以基礎英語為主。雖然“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的公共英語教學在人才培養模式、教材、課程設置、實踐教學、教學方法、師資隊伍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但不少學校只看重四級通過率,忽視甚至取消了應用階段的英語教學,因而使學生無法完成從基礎學習到實際應用的轉換。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稿)(以下簡稱《要求》)提出英語學習4年不斷線,表明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只是完成大學英語教學的基礎階段,后面還有應用提高階段,才能建構系統的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的課程體系。但由于種種原因,社會把四級的整體通過率作為衡量一個高校英語教學成敗的重要指標,因而導致各高校大部分的教學資源都運用于以提高四級通過率為目標的基礎英語教學上。雖然部分重點高校在完成兩年的大學基礎英語教學后,開設了雙語教學課程。但大學基礎英語教學進行的是語言共核部分的教學,直接進入雙語教學階段會使學生不知所措。這種狀況促使我們反思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調整目前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

2.大學英語模塊化彈性應用型課程設置

目前全國各高校雙語教學的效果很不令人滿意,其根本原因是沒有解決好從大學基礎英語到雙語教學之間的過渡問題。專門用途英語(ESP)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并根據學習者特定目的和需求而開設的英語課程,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在一定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交際能力。雙語教學是用外語(主要是指英語)來講授非語言的知識,如物理、數學、化學及其它專業知識。它不是語言教學,而是以講授內容為主線(content.based)的教學。專門用途英語以專業交際的應用技能為教學重點,不同于以語言共核部分為教學內容的基礎英語,也不同于以專業知識為教學重點的專業課雙語教學。它是基礎英語教學的延續,是從基礎英語能力的培養向英語應用技能的培養的過渡,因而是大學基礎英語與雙語教學的有效接口。

目前,社會對復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迫使高校開設ESP課程,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雙重原因,國內的ESP教學普遍存在缺乏協調性、師資問題突出、教學效果不好等問題。針對這一現象,我們以南昌工程學院2006級1190名本科生為實驗對象,在遵循ESP課程教學特征的基礎上,探索ESP課程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策略。為了優化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大膽嘗試在原有的大學英語總學時之內,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分為兩個階段,即基礎階段和應用提高階段。在基礎階段,開設了聽說課程和讀寫課程:在應用提高階段,根據學生需求及其學科特點開設了《科技英語翻譯理論與技巧》、《工程英語閱讀》等6門ESP課程,為學生高年級順利接受雙語教學打下扎實的基礎,且有助于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

大學基礎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和雙語教學在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是相互聯系的一個整體。基礎英語是ESP教學的必備條件,ESP教學是基礎英語教學的延續或擴展,同時也是從基礎英語課程到雙語課程之間的過渡性課程。三者都是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體系中必不可缺且緊密聯系的環節,三者都服務于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的主要目標。

改革現有的課程設置,在基礎英語階段后開設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和雙語教學課程,實現專門用途英語與基礎英語的互補性、多層次教學模式,以確保整個大學階段英語學習不斷線,是提高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同時應進行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的大學英語模塊化彈性應用型課程設置改革,開設靈活多樣、充分體現個性化、能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的選修課,對大學英語教學層次、規格、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優化調整。

二、師資隊伍建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用“五個因素和一個公式”來衡量外語教學質量。五個因素是:1)國家對外語教學的政策;2)學生的來源與素質;3)教材的質量;4)教學環境的條件;5)教師的素質。五個因素中前4個是可變因素,而第5個因素即教師的素質是決定因素。一個公式指:教學質量=[學生(1分)+教材(2分)+教法(3分)+環境(4分)]×教師素質??梢娊處熕刭|分值越大,乘積越大,教學質量就越高。因此,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關鍵,是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保證。迅速造就一批基礎理論深厚并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全面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實力,是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體系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完善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對外語教師從3個方面同時著手培養:首先是教學能力培養,解決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的問題;其次是進修,以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最后是科研能力培養,解決教師自我發展的問題。目前我國各高校對大學英語教師的訓基本分為3種:1)校內培訓。校內培訓基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教學理論水平、教學能力、教學研究、科研方法以及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2)國內培訓。國內培訓的目的是培養骨干,為將來學科發展培養“領軍人物”或學科帶頭人。3)短期出國培訓。組織部分英語教師到英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的有關大學進行短期培訓,讓教師親身體驗英語語言和英語國家的文化。

經過多年的努力,大學英語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顯著提高,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師資隊伍的建設需要長期和不懈的努力。要配合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改革,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應該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著力點?!案母镞^程中,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也面臨一次全面的重新整合,無論是學科知識結構還是跨學科知識結構,都需要調整、充實、提高”。要實現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各高校政策、資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三、校園英語學習環境的建構

語言學習環境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環境,其運作效果的優劣與教學活動息息相關,并直接影響語言教學活動的質量和進程。所以要最大限度地創造語言學習環境,實現英語教學的最優化。本文所提及的校園英語學習環境包含3個方面的內容:課堂學習環境,基于網絡的自主性學習環境和課外學習環境。

課堂學習環境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學習效果等因素構成。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運用目的語進行交際?;谶@一教學指導思想,我們在教學中應盡量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力求讓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從而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在語言的運用過程中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在養成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關注自己傳授的知識,應更關注學生培養目標要求的修養情況和養成程度,學生也不只是關注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應更關注怎樣把養成要求轉化為自身應具備的素質與能力。

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環境可以利用資源共享、時空不限、交互協作等優勢,提供適應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服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環境的便利條件,可以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與能動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可以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掌握課堂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必須注重學生課外學習環境的建設,努力創造濃郁的校園英語文化氛圍,定期組織英語電臺、英語講座、英語征文大賽、英語演講比賽、英文歌曲比賽、英語話劇表演、辯論賽、英語角、外籍教師與學生聯誼等活動,從而盡可能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

第2篇

論文摘要:大學英語模塊化彈性應用型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校園英語學習環境的建構對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體系的構建有著重要的意義,而該體系的構建又能有效促進大學生英語素質養成教育的實現。

素質教育所強調的,就是要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一體,或者說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要更加注重素質的提高。正確處理好知識、能力與素質的關系,促進三者協調發展,是素質教育思想的關鍵所在。所謂“養成”,就是培養而形成。高等學校的養成教育,是教育者為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素質、能力及行為習慣,而對受教育者反復和長期進行的教育、訓練及培養的過程。教學活動中的“素質”與“養成”,其實質就是目的與途徑的關系,或者說是培養目標與培養方式的關系。也就是說,素質教育為養成教育明確了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養成教育為素質教育明確了教學目的的實現途徑與培養目標的實現方式。

中國高等院校大學生的英語素質養成教育大多是通過大學英語教學進行的,但要完成大學生的英語素質養成教育僅僅依靠基礎英語教學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必須貫穿整個大學4年教育過程之中。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的養成教育是根據培養目標及其養成要求,通過教師的英語教育培養和學生的英語學習修養,以形成學生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英語素質。用養成教育的教學方式,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活動,正好從概念上強調了學生素質的養成,即教學目的或培養目標的實現,反映了素質教育教學的內在要求,明確了素質教育教學目的的實現途徑,有利于在教學活動中強化素質的培養,提高教學效果。

目前,我國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要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培養他們在國際化、信息化社會中獲得信息并處理問題的能力,我們有必要對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體系的構建進行全面研究,以把握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方向。

一、大學英語模塊化彈性應用型課程設置

1.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現狀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一直以基礎英語為主。雖然“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的公共英語教學在人才培養模式、教材、課程設置、實踐教學、教學方法、師資隊伍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但不少學校只看重四級通過率,忽視甚至取消了應用階段的英語教學,因而使學生無法完成從基礎學習到實際應用的轉換。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稿)(以下簡稱《要求》)提出英語學習4年不斷線,表明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只是完成大學英語教學的基礎階段,后面還有應用提高階段,才能建構系統的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的課程體系。但由于種種原因,社會把四級的整體通過率作為衡量一個高校英語教學成敗的重要指標,因而導致各高校大部分的教學資源都運用于以提高四級通過率為目標的基礎英語教學上。雖然部分重點高校在完成兩年的大學基礎英語教學后,開設了雙語教學課程。但大學基礎英語教學進行的是語言共核部分的教學,直接進入雙語教學階段會使學生不知所措。這種狀況促使我們反思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調整目前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

2.大學英語模塊化彈性應用型課程設置

目前全國各高校雙語教學的效果很不令人滿意,其根本原因是沒有解決好從大學基礎英語到雙語教學之間的過渡問題。專門用途英語(esp)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并根據學習者特定目的和需求而開設的英語課程,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在一定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交際能力。雙語教學是用外語(主要是指英語)來講授非語言的知識,如物理、數學、化學及其它專業知識。它不是語言教學,而是以講授內容為主線(content.based)的教學。專門用途英語以專業交際的應用技能為教學重點,不同于以語言共核部分為教學內容的基礎英語,也不同于以專業知識為教學重點的專業課雙語教學。它是基礎英語教學的延續,是從基礎英語能力的培養向英語應用技能的培養的過渡,因而是大學基礎英語與雙語教學的有效接口。

目前,社會對復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迫使高校開設esp課程,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雙重原因,國內的esp教學普遍存在缺乏協調性、師資問題突出、教學效果不好等問題。針對這一現象,我們以南昌工程學院2006級1190名本科生為實驗對象,在遵循esp課程教學特征的基礎上,探索esp課程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策略。為了優化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大膽嘗試在原有的大學英語總學時之內,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分為兩個階段,即基礎階段和應用提高階段。在基礎階段,開設了聽說課程和讀寫課程:在應用提高階段,根據學生需求及其學科特點開設了《科技英語翻譯理論與技巧》、《工程英語閱讀》等6門esp課程,為學生高年級順利接受雙語教學打下扎實的基礎,且有助于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

大學基礎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和雙語教學在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是相互聯系的一個整體。基礎英語是esp教學的必備條件,esp教學是基礎英語教學的延續或擴展,同時也是從基礎英語課程到雙語課程之間的過渡性課程。三者都是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體系中必不可缺且緊密聯系的環節,三者都服務于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的主要目標。

改革現有的課程設置,在基礎英語階段后開設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和雙語教學課程,實現專門用途英語與基礎英語的互補性、多層次教學模式,以確保整個大學階段英語學習不斷線,是提高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同時應進行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的大學英語模塊化彈性應用型課程設置改革,開設靈活多樣、充分體現個性化、能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的選修課,對大學英語教學層次、規格、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優化調整。

二、師資隊伍建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用“五個因素和一個公式”來衡量外語教學質量。五個因素是:1)國家對外語教學的政策;2)學生的來源與素質;3)教材的質量;4)教學環境的條件;5)教師的素質。五個因素中前4個是可變因素,而第5個因素即教師的素質是決定因素。一個公式指:教學質量=[學生(1分)+教材(2分)+教法(3分)+環境(4分)]×教師素質。可見教師素質分值越大,乘積越大,教學質量就越高。因此,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關鍵,是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保證。迅速造就一批基礎理論深厚并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全面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實力,是應用型本科人才英語素質養成教育體系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完善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對外語教師從3個方面同時著手培養:首先是教學能力培養,解決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的問題;其次是進修,以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最后是科研能力培養,解決教師自我發展的問題。目前我國各高校對大學英語教師的訓基本分為3種:1)校內培訓。校內培訓基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教學理論水平、教學能力、教學研究、科研方法以及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2)國內培訓。國內培訓的目的是培養骨干,為將來學科發展培養“領軍人物”或學科帶頭人。3)短期出國培訓。組織部分英語教師到英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的有關大學進行短期培訓,讓教師親身體驗英語語言和英語國家的文化。

經過多年的努力,大學英語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顯著提高,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師資隊伍的建設需要長期和不懈的努力。要配合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改革,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應該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著力點?!案母镞^程中,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也面臨一次全面的重新整合,無論是學科知識結構還是跨學科知識結構,都需要調整、充實、提高”。要實現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各高校政策、資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三、校園英語學習環境的建構

語言學習環境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環境,其運作效果的優劣與教學活動息息相關,并直接影響語言教學活動的質量和進程。所以要最大限度地創造語言學習環境,實現英語教學的最優化。本文所提及的校園英語學習環境包含3個方面的內容:課堂學習環境,基于網絡的自主性學習環境和課外學習環境。

課堂學習環境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學習效果等因素構成。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運用目的語進行交際?;谶@一教學指導思想,我們在教學中應盡量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力求讓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從而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在語言的運用過程中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在養成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關注自己傳授的知識,應更關注學生培養目標要求的修養情況和養成程度,學生也不只是關注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應更關注怎樣把養成要求轉化為自身應具備的素質與能力。

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環境可以利用資源共享、時空不限、交互協作等優勢,提供適應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服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環境的便利條件,可以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與能動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可以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掌握課堂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必須注重學生課外學習環境的建設,努力創造濃郁的校園英語文化氛圍,定期組織英語電臺、英語講座、英語征文大賽、英語演講比賽、英文歌曲比賽、英語話劇表演、辯論賽、英語角、外籍教師與學生聯誼等活動,從而盡可能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

第3篇

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教學中如何實踐以“學生”為本來開展工作的:

一、注意“心理”教育

我認為保持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是學好英語的必備條件,無論英語基礎的好壞,能否積極投入學習無疑是一個關鍵的因素。所以工作之余,我會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對于哪些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信心,哪些學生缺乏自信做到心中有數,為了幫助缺乏自信的同學,課下我花費大量時間與他們談心,通過挖掘他們自身的閃光點,幫不自信的學生找回了自信,使他們看到自身的優勢,這樣學習起來才有動力。新課程剛剛實施的時候,面對大的詞匯量,較復雜的內容,曾經讓許多學生沒了信心,我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講新教材的特殊性,使他們從心理上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于是又有了勇氣,很快投入并適應了新課程的學習。

二、課上提高效率,考后制定目標

課堂是實施教育的渠道,學生的時間緊,學習任務重,所以課上時間尤其重要,在上課的45分鐘期間,我要求學生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積極思維。同時采取多種方式教學,盡量使他們能集中注意力。最佳的精神狀態最終也產生了好的教學效果。

三、變換教學方式

為了一堂課能上得精彩,并取得最佳效果,我花費相當多的時間,為學生制作課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堂特別生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參與意識也大大增強了,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為了多給學生鍛煉的機會,我加大了學生“聽”“說”的時間。例如:舉行辯論會、分組討論等。有一次我讓他們討論“mobile phone”話題,學生們就“中學生是否應該帶手機”這一話題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學生的熱情很高,參與意識很強,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競賽式”的辯論,也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第4篇

關鍵詞:決策能力;MBA;學習態度;工作滿意度;工作壓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8-0078-04

一、引言

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高等教育界已經提出MBA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一大批工作風格務實且綜合管理能力強的中高級企業管理人才,因此MBA教育要堅持務實型培養方針,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提升學員在管理方面的人力資本。MBA教育的務實性作用在20世紀末已經開始在畢業生的求職過程中體現出來,擔任中高層管理者的比例從入學時的54%升至畢業時的78.5%,其中高管比例從入學時的18.3%上升至畢業時的33%。

提升學員的決策能力無疑是MBA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對于企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是培養職業經理人的核心內容,而且“決策導向”已經成為我國部分先進MBA辦學高校的指導原則之一。另一方面,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要求管理者建立動態知識結構,具備主動學習與思考的意識,因此這也是MBA教育的目標之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習慣已經是國內部分MBA辦學高校明確提出來的培養目標。

但是,MBA課程教育對于學員決策能力的提升和學習態度的塑造影響力達到何種程度,尚無實證研究。此外,在MBA課程教育的一年半時間內,由于周末時間基本都用于上課,對于工作狀態究竟是正面影響還是負面影響,也缺少實證研究。本文就是要從實證角度研究MBA課程教育對MBA學員人力資本提升的影響,具體從風險決策能力、學習態度、工作狀態三個維度展開,以期為進一步的MBA教育改革提供實證依據。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MBA課程教育與風險決策能力的關系

規范的決策能力模型由四種基本技能構成:判斷結果發生可能性的信心評估能力;判斷決策結果的價值評估能力;決策時對于信心和價值判斷的整合能力;對于自我能力邊界的認知能力。這些能力判斷模型更多地從決策過程入手判斷一個人的決策能力,而非通過決策結果入手,因為我們通常假設較好的決策過程會產生較好的決策結果。

已有的實證研究發現,MBA課程通過各種互動的教學方式加深學員對企業管理中創新和變革的理解,從而使學員的風險偏好從先天的“風險規避”傾向更多地轉向“風險偏好”特質,因此受過MBA教育的管理者其公司的負債水平更高,并且資本結構調整速度更快。這說明MBA課程教育提升了學員的風險決策能力,而這種風險決策能力對應決策能力模型中的“判斷結果發生可能性的信心評估能力”,是決策能力的基本能力之一。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以預期接受過一年MBA課程教育的學員會比剛入學的學員風險決策能力更強,因此第一個理論假設是:H1:入學一年的MBA學員比剛入學的學員風險決策能力更強。

(二)MBA課程教育與學習態度的關系

實證研究發現,在職學習可以通過提升工作者的人力資本,有效促進其職業競爭力,而在職學習分為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二者相輔相成。MBA課程學習屬于正式學習,系統性的課程設計有助于學員全面系統地了解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從而促進學員工作能力和業績的提升。除了正式學習,非正式學習對于職業競爭力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有實證研究表明員工在職學習所獲取的知識技能的75%來自于非正式學習。MBA教育作為正式學習只能伴隨學員三年左右的時間,作為未來的經營管理主力軍,非正式學習將伴隨整個職業生涯。因此,MBA課程教育能否改進學員的學習態度對于學員的長期職業發展非常重要。從理論上看,如果MBA課程教育使學員感覺到學習能夠促進工作能力與績效的提升,那么他們對于學習的態度應該更加積極。學習態度的積極轉變將在學員的非正式學習行為中體現出來,而在日常工作中常見的非正式學習表現為讀書學習與上網學習。因此如果采用讀書時間與上網時間衡量MBA學員的學習態度,那么第二與第三個理論假設是:H2:入學一年的MBA學員比剛入學的學員平均每天投入更多的時間讀書;H3:入學一年的MBA學員比剛入學的學員平均每天投入更多的時間上網。

(三)MBA課程教育與工作狀態的關系

絕大部分MBA學員都具有數年以上的工作經歷,MBA課程教育使他們能夠從理論角度梳理以往的工作經驗,反思工作中需要改進的方面,并且按照系統性的經營管理知識設計解決方案。工作思路與工作方法的多元化會產生更高的工作績效,進而產生更高的工作滿意度。從工作滿意度和MBA課程教育關系的角度看,第四個理論假設是:H4:入學一年的MBA學員比剛入學的學員工作滿意度更高。

但是從工作壓力的角度看,MBA課程教育通常占用了學員周末的休息時間,導致釋放工作壓力的時間更少了,加劇工作壓力上升。許多企業的營銷類崗位和研發類崗位甚至經常占用周末時間工作,而周末的MBA課程意味著壓縮了工作時間,這也意味著工作壓力上升。因此,MBA課程教育對于學員工作狀態的另一方面影響是課程學習期間工作壓力會增大,所以第五個理論假設是:H5:入學一年的MBA學員比剛入學的學員工作壓力更大。

三、研究設計

為了驗證上述五個理論假設,我們選取西部地區排名前十的一個MBA項目2013級和2014級共兩百多名MBA學員作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風險決策能力、讀書時間、上網時間、工作滿意度、工作壓力數據。然后使用方差分析方法從統計學角度比較2013級(完成一年MBA課程教育)和2014級(入學新生)在上述變量取值上是否差異顯著,從而驗證上述五個理論假設是否成立。

風險決策能力測量問卷選用Bruin等教授(2007)設計的問卷,由筆者翻譯成中文。該問卷已經通過國際多元化人口樣本的信度和效度測試,信度和效度都很高。該問卷由7個決策問題構成,每個問題構造了一個產品或事件判斷情景,并且從最保守的決策到最激進的決策提供了6個級別的選項請研究對象選擇。最保守的決策選項取值1分,最激進的選項取值6分,將每個決策問題的分數匯總后用于衡量研究對象的風險決策能力,分數越高即風險決策能力越強,反之越弱。平均每天的讀書時間和上網時間用問卷填空的形式采集數據,數據單位為小時。工作滿意度和工作壓力用問卷填空的形式采集數據,取值范圍為0~100。

問卷發放267份,MBA學員在課間休息時填寫問卷。剔除答案不全的問卷,有效問卷是235份,有效率88%,其中2013級學員數量是64人,2014級學員是171人。有效問卷的性別比例是女性55%,男性45%;年齡結構上25~30歲占47%,31~35歲占30%,36~40歲占17%,40歲以上占6%;工作行業廣泛分布在金融、機械、電子、煤炭、建筑、物流、政府、煙草、教育、酒店、航空、房地產、軍工、石油、家電、貿易、旅游、IT、鐵路、農業、飲料、傳媒等行業;工作級別上管理層占47%,基層員工占53%。

四、實證結果

(一)MBA課程教育對風險決策能力的影響

從表1和表2的數據分析結果看,經過一年的MBA課程教育,總體上學員的風險決策能力有所上升,但是通過P值和F檢驗看,上升程度不夠顯著,H1假設并未得到支持。從兩個年級風險決策能力指數的方差看,二年級的離散程度高出一年級33%,這說明經過一年的MBA課程教育,學員對于風險決策的認識趨于分化。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性別是影響風險決策風格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們進一步在性別維度上進行兩級MBA學員風險決策能力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首先我們比較了兩級男性學員在風險決策能力上的差異。P值和F檢驗均顯著,這說明MBA課程教育顯著提升了男性學員的風險決策能力。然后我們比較了兩級女性學員在風險決策能力上的差異。P值和F檢驗均不顯著,這說明MBA課程教育沒有提升女性學員的風險決策能力。相反地,從兩級女性學員風險決策能力指數的均值看,經過一年的MBA課程教育,女性學員的風險決策能力有輕微下降的趨勢;從方差看,二年級的方差比一年級的方差高了50%,這意味著MBA課程教育使得女性學員對風險決策的認識產生了分化,有些學員的風險偏好傾向更強,而有些學員風險規避傾向更強。

(二)MBA課程教育對學習態度的影響

根據兩級MBA學員平均每天讀書小時數分析,二年級的MBA學員比一年級的學員平均每天多讀書3分鐘,但是這個差異根據P值檢驗和F檢驗都不顯著,因此MBA課程教育并沒有顯著提升學員的讀書態度,H2假設并未得到支持。從方差的數值看,二年級的數據離散程度比一年級高83%,這說明經過一年的MBA學習有些學員投入了更多的時間讀書,但是有些學員的學習態度在下降,所以其讀書時間也在減少。

根據兩級MBA學員平均每天上網小時數分析,二年級的MBA學員比一年級的學員平均每天多上網4分鐘,但是這個差異根據P值檢驗和F檢驗都不顯著,因此MBA課程教育并沒有顯著提升學員上網學習的態度,H3假設并未得到支持。

(三)MBA課程教育對工作狀態的影響

根據兩級MBA學員工作滿意度分析,二年級MBA學員的工作滿意度和一年級相比不僅沒有上升,反而下降了1.9分,但是從P值和F檢驗來看,這種下降在統計學意義上不顯著,因此H4沒有得到支持。從方差數據上看,二年級學員的離散程度比一年級高34%,這說明經過一年的MBA課程學習,有些學員的工作滿意度提高了,而另一些學員的工作滿意度下降了。

根據兩級MBA學員工作壓力分析,二年級MBA學員的工作壓力比一年級學員不僅沒有上升,反而下降了4分,但是從P值和F檢驗來看這個差異并不顯著,因此H5并沒有得到支持。

五、研究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發現,經過一年的MBA課程學習,整體學員在風險決策能力方面有微弱提升,但是在統計學意義上不顯著。從方差的角度看,MBA課程學習使得一部分學員風險決策能力更強,但是另一部分更弱。由于以往研究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加偏好風險,我們將MBA學員按照性別分類再次比較兩個年級的風險決策能力差異,發現經過一年的MBA課程學習男性學員的風險決策能力有顯著提升,但是女性學員的風險決策能力在統計學上有不顯著的微弱下降。雖然女性學員整體風險決策能力有所下降,但是方差高達50%的上升意味著一部分女性學員的風險決策能力有顯著上升,但是另一部分顯著下降。這意味著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需要識別哪一部分女性學員經過MBA課程教育會使其風險決策能力下降,并且針對這部分學員改進MBA課程體系與授課方式。

在學習態度影響方面,二年級MBA學員比一年級學員在平均每天讀書時間和上網時間上只有微弱提升,而且在統計學意義上不顯著。這意味著一年的MBA課程教育在整體上并沒有顯著改進學員的學習態度。但是從讀書時間的方差數據看,二年級的離散程度是一年級的1.8倍,這說明一部分MBA學員的學習態度有顯著提升,但是另一部分學員的態度顯著下降。在未來的研究中需要分析為什么有一部分學員的學習態度會顯著下降,并且在MBA課程體系中以及課外活動中設計改善學習態度的內容,促進整體學習態度的明顯改善。

在工作狀態影響方面,二年級MBA學員整體上比一年級學員的工作滿意度有微弱下降,但是這種下降在統計學意義上不明顯。從方差上看二年級學員的離散度明顯高于一年級學員,這說明有些學員的工作滿意度有明顯上升,但是另一部分學員明顯下降了。未來的研究應該關注工作滿意度明顯下降的這部分學員,分析其下降的原因。如果是由于MBA課程時間占用了工作時間導致工作滿意度下降,那么這種下降是暫時性的,可以預見畢業后其工作滿意度會更高;另一種可能是MBA課程教育確實沒有顯著提升學員的工作能力,那么就需要有針對性地調整課程體系與授課方式,以滿足這部分學員的需要。

在工作壓力方面,二年級MBA學員的工作壓力比一年級學員小,但是在統計學意義上不顯著。這個結果與理論預期是相反的,說明盡管MBA課程占用周末時間,但是這種時間占用并沒有導致工作更加緊張,因此工作壓力并沒有上升。

MBA教育是提升管理者人力資本的重要途徑。MBA課程和論文作為MBA教育的主體部分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MBA課程為學員奠定系統的經營管理基礎,應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員的風險決策能力、學習態度、工作狀態。經過上述分析發現在每個方面學員的變化都呈分化狀態,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應當關注那些成長不理想的學員,并且在MBA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

參考文獻:

[1]趙曙明.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MBA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5,(04):83-87,98.

[2]仝允桓.中國MBA教育的發展及面臨的挑戰[J].中國高等教育,2000,(21):15-16.

[3]董險峰,叢麗.實現中國MBA的教育可持續發展[J].經濟管理,2000,(06):59-60.

[4]趙曙明.MBA教育與中國企業職業經理人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02,(03):82-85.

[5]吳世農,翁君奕,李常青,郭霖.MBA研究生管理技能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5,(12):16-20.

[6]高鎮光,孟添.上海大學MBA項目的“全人”教育模式與辦學特色[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05):52-55.

[7]Edwards,W.The theory of decision mak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54,(51):380-417.

[8]Finucane,M. L.,& Lees,N. B. Decision-making competence of older adults:Models and methods. 2005,November 29.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Workshop on Decision Making by Older Adults,Washington,DC.

[9]Parker,A. M.,& Fischhoff,B. Decision-making competence:External validation through an individual-differences approach[J].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2005,(18):1-27.

[10]Keren,G.,& Bruine de Bruin,W. On the assessment of decision quality:Considerations regarding utility,conflict,and accountability. In D. Hardma & L. Macchi (Eds.),Thinking: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reasoning,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pp.347-363). New York:Wiley,2003.

[11]張亮亮,李強,黃國良.管理者MBA教育與公司資本結構決策關系研究――基于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檢驗路[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02):14-22.

[12]Beltrán-Martín,I.,& Roca-Puig,V. Promoting Employee Flexibility Through HR Practices[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3,52(5):645-674.

[13]Bear DJ,Tompson HB,Morrison CL,Vickers M,Paradise A,et al. Tapping the Potential of Informal Learning:An ASTD Research Study[R].Alexandria,VA:American Social Training & Development,2008.

[14]Bruine de Bruin,W.,Parker,A. M.,& Fischhoff,B.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decision making competenc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7,(92):938-956.

第5篇

關鍵詞:數據庫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4-0165-02

數據庫管理技術作為現代信息管理的重要工具是計算機三大熱門發展技術(人工智能、計算機網絡、數據庫技術)之一。當前,數據庫技術已應用到各行各業的各個層面和各種實際業務的數據管理中,我國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數據庫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大量增加[1]。根據本科課程教學特點,改革教學方法,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網絡化教學模式來實現教學現代化,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實現“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一、數據庫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作為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我院把《數據庫管理系統》課程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社會需要的數據庫應用型人才,既培養數據庫管理系統的設計人員、開發人員和管理人員。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數據庫管理系統的理論知識基礎上,要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數據庫管理系統的開發、設計和管理技術。作為數據庫應用型人才還必須具備以下能力:不斷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快速融入企業、適應行業業務的能力,與同事溝通的能力和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二、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只注重于對教材知識點的講解,不能與實際工作應用結合。我院以往的課程教學模式偏重課堂教學,不能與實際工作應用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深入理解數據庫中的一些重要技術,無法真正體會到這些理論什么時候應用、應該怎樣應用,達不到具體應用的要求。

2.實踐教學力度不大,限制了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數據庫管理系統》作為工商管理類、電子機械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對理論和實踐要求都很高。但目前我院工商管理類、電子機械類專業的《數據庫管理系統》課程的教學計劃里對實踐課僅安排了18個課時,又沒有開設相應的課程設計環節。在這種只重視理論、輕視實踐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實驗目的性不強,實驗任務不夠明確,不能加強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和鞏固,無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多媒體電子課件+板書”的傳統教學手段限制了學生主動學習。目前,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手段仍然是“多媒體電子課件+板書”的傳統教學手段,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操作,通過“口授+板書”講授知識點,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學生只是通過耳聽、記筆記來接收知識,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精神。

4.沒有充分發揮“網絡+移動教學平臺”的功能。雖然我院也為本科教學提供了網絡教學平臺,課程組建設了《數據庫管理系統》精品課程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但是隨著網絡和移動技術的發展,如何充分利用移動教學平臺實現學生充分利用上網設備在不同網絡平臺中無縫瀏覽學習和下載資源,實現教學活動網絡化,更好的滿足學生移動學習要求,也是本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和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2]。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1.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應用型本科數據庫管理系統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數據庫技術人才,因此我院在確定本課程教學目標時應該綜合考慮我院學生的專業培養目標以及當前社會對數據庫人才的需求,強化技術應用特色,注重素質能力培養,深入貫徹落實應用型本科院?!凹夹g立校、應用為本”的教育方略,在培養目標和定位上更加注重技術應用于實踐能力的培養。

2.與工作應用相結合來調整教學內容。應用型本科是以應用為導向的教育,課程教學內容和要求必須符合當前社會行業與企業需求,以是否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工作需要,是否有利于社會對學生的專業能力要求為基礎[3]。因此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除了講授數據庫的基本概念和應用系統設計等內容外,還應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將教學內容和工作應用結合在一起,把教學內容按工作項目的形式呈現出來,通過設計大量的工作案例,把課程內容與工作項目有機地結合起來。

3.構建新型教學體系,改革教學模式。整合構建新型課程教學體系,以多媒體課件、視頻和實驗項目模擬為主體,構建一整套融教學與實踐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實際工作案例的應用,將工作案例和數據庫實際應用技術相結合,把數據庫知識點與實際應用結合、整合和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對課本知識點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提高應用能力。課程全程執行“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把課程內容融入項目形式之中,學生受項目任務的驅動,積極參與數據分析、程序設計、項目設計與實施,形成“項目學習、項目實訓、項目實習”三階段遞進的教學模式,實現課程內容和項目任務有機融合、教學案例與項目教學有機融合、課堂與實習地點有機融合[4]。

4.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1)引入基于工作項目的案例教學方法。把數據庫知識點優化整合后形成一個工作項目,通過對項目的設計開發完成數據庫教學。例如引入“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工作項目來貫穿教學過程,通過設計開發“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工作項目,把創建數據庫、創建數據表、查詢數據、創建報表、宏設計、窗體界面設計和程序設計等知識點分解成一個個案例任務來實施教學。每個案例都規定了教學目的、方法、實踐步驟和考核驗收方法。學生分組完成自己的案例任務后交換分組,并分階段討論交流,消化、吸收所學的知識,加強分析、設計能力,提高學生處理真實案例的能力。(2)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教師精心設計來自工作需要的真實項目任務和案例,以任務方式引導學生邊學邊做,學生通過分組合作對所提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歸納教學重點、難點并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通過合作完成任務,達到知識的學習和應用。通過任務教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深度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

5.充分利用“網絡+移動教學平臺”,實現教學活動網絡化。借助網絡在信息交流和共享中的優勢,課程組建設了完善的網絡課程。通過網絡平臺,把教學資源上網免費開放,延伸課外教學,將師生引入“網絡課堂”。網絡課堂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視頻授課、網絡自主學習、答疑、討論、作業、測試等教學活動,為學生課外自主學習搭建了交流和資源共享的平臺,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學生移動學習的要求。

6.改革考核機制。改變傳統的“考試+平時成績”的考核機制,采用“過程化”+“項目化”的考核評價形式。課程的最終成績綜合考慮學生學習過程的質量和對項目案例的實踐應用能動性,評價形式采用“過程化”和“項目化”考核,“過程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質量)占40%,“項目化”(學生完成各個項目案例的設計、實踐)占60%,評定成績時考慮學生的主動學習因素。

四、結語

本文根據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應用型數據庫技術人才”培養目標,研究數據庫管理系統課程的教學改革,旨在形成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應用”一體化的教學方法體系,優化課堂設計,整合與改革教學內容,以培養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庫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高為民,周光宇.依托精品課程建設開展網絡教學互動平臺的實踐性研究[J].教育信息化(學術版),2006:65-67.

[2]翟中.數據庫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2):113-114.

[3]劉芳.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數據庫課程的教學現狀與改革思路探討[J].無線互聯科技,2012,(11).

[4]李志梅.基于項目驅動的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桂林航天工業高等??茖W校學報,2012,(3).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the Courses on Database Management in the Mode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LI Zhi-meia,HE Jin-huab

(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a.Practical Training Department;

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第6篇

【關鍵詞】小組參與式 人力資源課程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5-0061-03

小組參與式教學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到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之中,其實質就是將小組合作、參與式與研究式教學方法相結合并應用到教學活動之中,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使用。在本科生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引入小組參與式教學,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不僅達到改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的作用,而且可以改變目前本科生對課程缺乏整體認識和理解的狀況,能對以往所學的知識起到融會貫通的作用。

一 小組參與式教學模式與理念

小組參與式教學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到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中,在基于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將啟發式、參與式與研究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應用到教學所設計的活動之中。具體實施過程是:學生自由組合成由3~5人組成的異質性小組,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課堂和課后學習任務,在課堂上共同參與到教師所創設的需要多種教學方法綜合應用的教學活動之中,在課后一起從事教師劃定范圍內的小組自由選取的某個專題內容的學習活動;在參與活動中,小組成員不僅一起參與了相應的教學活動、共同維護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形成了相互促進的關系,使每個學生個體都可以感受到來自同伴的交流和啟發,促使個人看法的形成;最后小組的學習成果通過小組或個人課堂匯報、課后報告、小組內部或小組之間討論等形式反饋,并以此作為對個人和小組成績評定的依據。

現代教學理念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教學過程不僅是提高學生認知和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且包含能感染學生感情的因素。小組參與式教學理念是:以小組活動為主要組織形式,突出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強化小組成員的團隊合作意識的同時強調個人責任的承擔;在小組共同參與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使用以吸引學生更高程度地參與教學、培養能力的同時,改變學生對人、對事的態度及價值觀。與個人獨立的學習方式、單一教學方法的使用相比,小組參與式教學為學生提供了開放的學習環境,達到知識提高、情感提升的目的;通過組織、開展以學生小組為單位的參與式教學活動不僅達到了教學目標,同時促進了學生的個性與群體的協調發展。

二 本科生人力資源課程引入小組參與式教學的必要性

1.從現代教學方法的使用來看

現代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通過調動學生,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師精心創設的教學環節之中,在具體方法的使用上可以采用啟發式、參與式、研究式等多種方式。某一種方法的使用對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作用,而一種方法的單一使用相比多種方法的綜合使用在效果達成方面就略顯不足。因而在教學過程中,綜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小組參與式教學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到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之中,其實質就是將小組合作、參與式與研究式教學方法相結合應用到教學所設計的活動中。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可以達到改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的作用。

2.從人力資源課程的性質來看

人力資源課程作為許多管理類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課程,兼有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特點。人力資源管理是圍繞對人力資源的吸引、保留、激勵和開發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其實質是運用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對人的管理的問題。目前,我國在借鑒國外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但人力資源課程的開設不僅以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為目的,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能運用這些理論知識解決實際管理中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小組參與式教學要求教師創設大量的仿真或真實的教學情境,學生小組通過案例研究、角色扮演、游戲體驗等環節接觸和分析某個情境中存在的問題,并在小組討論、互動的基礎上加以解決,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高校本科生教學計劃的課程安排來看,按照管理學――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這樣的順序設立,遵循先理論后應用、從一般到個別的原則。人力資源管理作為繼理論課程開設后側重實踐性和應用性的課程,學生通過對具體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的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不僅可以提高實際應用能力,而且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以往所學理論知識(如科學管理理論、激勵理論、群體互動、團隊構成)的理解和認識,最終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3.從本科生的學習特點來看

我國高校的本科生絕大多數都是高考直接進入大學的,沒有接觸社會的經歷、缺乏對實際工作的體驗,對課程所涉及的理論缺乏感性認識,依靠個人能力無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也容易造成表達能力不足、操作能力差、團隊合作意識薄弱、綜合素質不高等狀況,最終表現為大學生初次就業失業率高、就業率低。

近年來許多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教師都關注到了畢業生的培養質量和市場需求脫節的現狀,并在課程教學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探索,借鑒國內外的許多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公開演講等,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氛圍,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采用單一方法,沒有將這些方法相結合加以綜合應用,不能達到充分利用每一種方法的實效。將小組參與式教學引入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不僅能促使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感性認識,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口頭、書面表達能力及統合知識的能力,達到全面訓練和綜合提高的目的。

三 小組參與式教學在人力資源課程中的具體運用

小組參與式教學是本人近些年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進行教學改革之下形成的,目前已實踐三年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全面、系統介紹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基本理論、技術與方法,主要內容包括:人力資源規劃、職位分析與素質模型、招聘與錄用、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員工關系管理及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八個方面的內容,因而小組參與式教學圍繞這八個方面的內容進行情境的設計。根據章節內容的需要,分別進行實驗情境、案例情境和游戲情境的創設;設計主體分為學生設計和教師設計。根據完成條件,活動分為課上和課下兩個時段。所有活動均以小組的方式展開。

1.實驗情境

第一次上課時,告知學生本門課程的學習方式、小組組成要求及需要完成的內容。小組的組成采用自由組合的方式,要求為3~5人組成的異質性小組,在此需強調小組成員的組成要求,請參考過去所學群體、團隊的相關知識來建立相應的小組。課程需要完成的實驗情境均在教師提出相應要求的情況下由學生小組自行設計,主要內容如下表:

實驗名稱 實驗要求 完成

時段

模擬成立

公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模擬成立一家公司,確定公司的主營業務和發展規劃,并加以詳細闡述 課下

人力資源

規劃 根據公司的主營業務和發展規劃,設計該公司的組織結構,采用一種方法預測公司下一年度人員需求和供給情況,并寫出采用這一方法的原因,并制定符合本組織發展的人力資源政策和措施 課上

職位分析 選取小組模擬公司中的某一職位,采用一種職位分析方法調查、搜集、分析其在現實之中的職位描述和職位規范,并將其整理成一份職位說明書 課下

素質模型 采用行為事件訪談法對小組所模擬設立公司在實際中的職位進行訪談,提交訪談記錄,并對訪談記錄加以分析 課上

招聘與錄用 根據之前所制定人力資源規劃,招聘和錄用新員工,制訂招聘計劃、撰寫招聘廣告、準備面試提綱、面試評價表等 課上

培訓與開發 為新招聘的員工設計培訓計劃 課上

績效管理 選擇某一職位,為該職位設計關鍵績效指標 課下

薪酬管理 設計公司的薪酬構成,并說明設計的原因 課上

員工關系

管理 設計員工入職時需提供的相關證明,設計員工離職程序,員工離職申請表 課上

職業生涯

規劃與管理 選擇某一職位,為該職位的職業發展通道 課上

在每個小組實驗結束后,由小組選取一名代表公開演講闡述其所設計的想法和思路,發言結束后小組其他成員可以補充。本小組發言結束,其他小組可提出異議和建議,進行公開討論。這種基于小組模擬成立公司的實驗方法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使用,從流程上看可以使學生從整體上充分體會到一家公司對人管理的全過程,從而對人力資源管理有整體的把握;在小組設計時小組成員之間進行溝通與交流,從而達到可以提高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的能力;通過公開討論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切感悟到“管理無定式”的真正含義,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綜合分析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

小組參與式教學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的、主導的學習氛圍,通過學生的自主設計的情境,要求學生以當事人的身份身臨其境地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由此可以看出小組參與式教學所達到的效果是相對單一的教學方法所無法比擬的。

2.案例情境

案例教學是以案例分析與討論為基本教學內容,師生互動為基礎,全面提升學生的管理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法。在小組分組的基礎上,結合案例教學法則可以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的環境下學會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案例情境主要由教師設計,在案例情境設計上,主要有三個環節需要把握:每個單獨章節的開始采用引導案例提出問題;在講解重點和難點問題時,通過選擇典型案例加以說明;每個章節內容結束時都會選取與這個章節內容相關的帶有綜合性質的案例,交由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

根據不同環節選用不同篇幅的案例。對引導案例和典型案例一般采用短而精的案例,這類案例短小、靈活、針對性強,有助于學生分析理解所講到的某一問題,并可以立刻在其大腦中形成初步的印象;同時,這類案例使用的形式靈活多樣,既可以文字形式出現,也可以由教師直接闡述,又可用PPT展示,便于教師根據在課堂教學情況隨時應用。而在章節內容結束后應選擇篇幅較長、有背景介紹的真實復雜的案例,這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學生需要解決的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各種問題,都是發生在復雜的背景之下,需要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甚至是幾個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這可以培養學生在復雜背景下,綜合運用本專業的各種知識的能力。這種類型的案例既可以交由學生小組課后完成,也可以通過課上教師的引導將學生導入案例,不管采用哪種方式都可以促使他們自己動手“診斷”案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既可以遏制學生學習的惰性,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小組內部和外部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學習可以暢所欲言,積極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游戲情境

游戲體驗能夠創設一個讓學生全程、全方位參與的環境,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游戲的具體要求,主動參與到教學內容中。通過游戲的參與體會人力資源管理某些職能的具體實施方法和流程,通過游戲的體驗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某些概念及理論的實際含義。因而游戲情境的設計對于教學的成功與否具有重要作用。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依據章節內容設計相應的游戲情境。如為使學生體驗人力資源管理中不同人員的角色,如無領導小組討論、模擬招聘等,設計角色扮演的游戲,讓學生通過角色的扮演熟悉具體的方法和操作流程。無領導小組討論的論題、要求等情境的設計適合采用教師已設計好的,這樣可以避免小組之間就論題選擇無法達成一致的情況;在模擬招聘游戲中,可采用實驗環節各小組自己設計的招聘計劃、廣告、面試提綱、面試評價表,這樣學生既可以從用人單位和應聘者兩個角度看待招聘問題,并切實地掌握了一些招聘和應聘技巧;也能了解整個招聘活動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關鍵事項,還可以對自己所設計的相關文件和表格加以檢驗,發現其存在的問題,提高了對人力資源職能活動的感性認識。

參考文獻

[1]景吉.小組合作學習法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0(35):66~67

[2]楊晶照.參與式教學法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的實踐[J].科教文匯(上旬),2012(10):48~50

第7篇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電氣工程;工程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4)06-0082-02

1 概述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行,我國工程教育的規模日益龐大,但是工程教育的質量卻不盡如人意,培養出的工程師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差,不能滿足社會對工程人才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工程教育與實際企業需求脫節,工程教育教師缺乏工程經驗,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不完善等[1-4]。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生源競爭,應用型本科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實施工程教育改革,努力提高工程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人才,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工程教育認證對工程教育質量的提高和促進作用已經在很多國家得到證實[5-6]。建立工程教育認證體系制度是應用型本科提高工程教育質量、提高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2 工程教育認證

工程教育認證是高等教育為了保證工程教育質量和進一步改進工程教育質量而詳細考查高等院?;驅I的外部質量評估過程。2006年,我國開始在電氣、機械等專業進行工程教育認證工作;隨后逐步擴大專業領域,到2012年底已經認證了171個專業點,占全國總專業點的1.526%;2013年6月在韓國首爾召開的國際工程聯盟大會上,中國成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會員的地位將加速中國工程教育認證的步伐,為進一步提高中國工程教育的質量,促進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獲得國際互認,培養能夠參與國際化工程的工程師作出積極的貢獻[7-8]。

工程教育認證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工程實踐教育,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工程教育質量。同時,工程教育認證可以促使產業界直接參與,使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與產業直接聯系,把產業界對工程師的要求直接反映到培養過程中,使高等工程教育及時反映工程技術的實際需求,從而使培養的工程師能更快地適應工業產業,更好地為中國工業產業服務。此外,工程教育認證能促進我國工程教育參與國際交流,實現國際互認,為工程師國際流動和中國培養的工科學生走向國際打下堅實的基礎。工程教育認證促使應用型本科學校既要按照高等教育基本標準培養人才的基本素質,又要按照工程產業界的行業標準要求培養適應社會的工程師素質。

工程教育認證標準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本,以工程實踐能力為導向,以工程專業執業為目的,重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通過工程教育認證方式培養的學生應該具有從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相關數學、自然科學、經濟管理、與本專業相關行業的政策法律等通識類知識;具有系統的工程實踐學習經歷,能綜合設計、實施工程系統,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具有創新和終生學習意識;掌握查閱與電氣工程專業相關的文獻資料的傳統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方法;不僅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還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和工程職業道德[9-10]。

3 電氣工程專業工程認證探索

對于應用型本科電氣工程專業,該專業與實踐聯系密切,專業工程認證工作相對其他專業尤為迫切。為了保證電氣工程專業工程認證順利進行,需做好如下工作。

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必須放開 培養目標評價與修訂過程、課程體系設計、畢業設計指導和考核都應該有產業界或企業專家參與,以便學生培養能適應社會的需求,使企業真正成為高等工程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電氣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應該與電氣工程專業認證培養目標相適應 應該設置基本課程有數學和自然科學類課程、人文社會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工程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和專業課程。工程設計過程中能夠考慮如經濟、環境、法律等多方面制約因素的能力的培養,主要由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來實現;數學和自然科學在電氣工程專業應用能力培養中應該由工程基礎類課程和專業基礎類課程來實現。此外還要設置工程實踐和畢業設計課程,其中工程實踐活動包括金工實習、電子實習、各類課程設計及實驗、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通過這些課程,在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的指導下,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工程意識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能力。另外,應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并鼓勵學生組織和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和各種競賽,以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

應組建一支結構合理、專業水平高、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由企業專家和高校教師組成的教師隊伍 一方面應長期聘請行業專家或企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以便為學生提供更接近實際工程項目實踐的指導;另一方面高校應選送教師到企業進行工程實踐鍛煉,以提升教師工程經歷。此外為了推進工程認證國際化,一方面需積極引進國外先進工程教育資源和高水平工程教師;另一方面又要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國際交流,也可以讓學生到海外企業實習。

積極開展校企合作 學校應通過校企合作共建長期穩定的實習和實訓基地,共建運行機制完善、管理制度完善的工程實踐教育平臺,以提供學生參與工程實踐的基礎設施。

電氣工程專業必須對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跟蹤與評估 通過評估保證學生畢業時達到工程教育認證培養目標的要求,使學生畢業后具有更強的就業競爭力和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應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通過畢業生跟蹤反饋情況,對為實現工程教育認證目標而制訂的相關舉措進行改進和改革,從而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和工程教育認證的發展。此外,建立除了高等教育系統外社會團體參與的社會評價機制,對培養目標是否達成進行定期評價,并制度化。

4 總結

為了提高電氣工程專業工程教育質量,必須實行工程教育認證。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可以提高工科學生實踐能力、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并促使本土工程師走向世界。為了更好地實現電氣工程專業工程教育認證,需放開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合理的、與工程認證培養目標匹配的課程體系,組建由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校企專家共同組成的教師隊伍,并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

參考文獻

[1]李漫紅,劉桂萍,李文秀.專業認證背景下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建設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2(2):224-227.

[2]荊國林,王鑒,崔寶臣,等.專業認證背景下的環境工程專業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5):181-182.

[3]汪明霞,馬濤,朱軍文.美國工程認證委員會《工程類本科專業2005—2006年度認證標準》解讀[J].化工高等教育,2006(1):16-20.

[4]張志英,張彥通.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工程認證制度[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4(2):135-139.

[5]張寧.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目標探討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方向[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1):51.

[6]張志英,張彥通.關于建立我國工程認證制度的幾點思考[J].科技導報,2004(7):46-48.

[7]李茂國,張彥通,張志英.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注冊工程師認證制度的基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15-19.

[8]徐滕崗.美國高等教育的專業認證和圖學教育[J].圖學學報,2013(3):138-141.

第8篇

關鍵詞:產學合作;專業認證;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在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的大背景下,普通工科類本科院校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北京聯合大學機電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體現新的思路,改變過去“以知識傳授為主、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探索“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輸出為導向”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以工程教育認證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實施,落實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制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一、培養方案設計總體思路

培養具有國際標準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必須遵守以《華盛頓協議》為基準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并以此為標準作為培養方案的設計依據。通過專業認證,將明確工程教育專業的標準和基本要求,改善教學條件,促進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專業化發展;促進科學規范的教學質量管理和監控體系的建立。通過專業認證,可促進高等工程教育的國際交流,提升工程技術人員的國際競爭力。

1.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要求

我院現有機械工程、工業工程、材料科學與技術和汽車服務工程四個本科專業。為穩步提高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水平,適應工程師教育國際化趨勢,學院把機械工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作為目標,以此帶動全院教育教學改革。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標準來規劃實施人才培養過程,就是要遵守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和機械類專業補充標準。以機械工程專業為例,在培養方案設計中必須既考慮人才培養的國際標準,又考慮專業特色;既考慮學科知識體系,又考慮學生能力構成;既考慮專業培養目標,又考慮結果導向,堅持教學過程與學習效果的考查,更注重學習效果;既考慮理論教育,又重視實踐能力培養、行業企業參與教學過程等。

2.培養方案的總體設計思路

新版培養方案按照《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要求,根據自身定位、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設置課程體系。特別是按照《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專業補充標準》對數學與自然科學類、工程基礎類、專業基礎類、專業類、實踐環節、畢業設計(論文)六類課程提出基本要求。在分類基礎上實現:工程基礎類、專業基礎類兩者合計至少占總學分30%,專業類課程至少占總學分10%,純集中實踐環節占總學分近30%。按照標準要求,對原培養方案中未設置,但認證標準規定需設置的課程進行了補充。

2015年版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框架如下圖所示。

二、產學結合促進實踐能力培養

1.擴大產學合作

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為出發點,擴大產學合作。實現產學結合的關鍵是校外合作基地的建設。沒有長期穩定的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產學合作就是無源之水,更談不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我院結合北京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在現有的一個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和四個校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的基礎上,開發建立新的院級和校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并與SMC(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地鐵等合作建立訂單班,實施訂單培養的方式培養實用型人才。不斷拓寬現有的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在實踐教學、學生競賽、教學資源共建、合作研發、就業等方面的全方位功能,擴大產學合作成果。校外集中實踐環節全部在企業進行,校內課程實踐除部分課程實驗外,普遍采用項目式教學方法,建立實踐課程項目庫,項目內容多由企業課題轉化而來。

2.課程資源建設

我院圍繞北京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與SMC(中國)有限公司等企業密切合作,除集中實踐環節大量采用企業案例外,還進一步優化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鼓勵專業核心課程由行業產業名師與專業教師共同完成。進行核心課程配套教材建設,編制產學合作特色教材,教材的編寫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在教材內容上體現應用性和實用性,有利于“項目與行為引導式”教學方法的實施,深入挖掘企業實際工程案例,建設專業核心課程和課程設計的實踐項目庫。

三、基于OBE的培養方案實施保障

OBE是基于學習結果的工程教育模式,在理念上,OBE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哲學;在實踐上,OBE是一種聚焦于學生受教育后獲得什么能力和能夠做什么的培養模式;在方法上,OBE要求一切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課程設計都是圍繞實現預期的學習結果來開展。OBE以專業人才培養作為實施的著力點,按照泰勒的課程理論具體包括四個階段。一是選擇教育目標,重點明確專業定位和特色。要建立專業培養標準并盡可能地把專業學生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和能力進行細化,同時可以測評,要用學生的展現來表現知識和能力。二是設計教育經驗,重點設計專業培養方案。以達到專業培養標準所規定的學生學習結果為目標,保證專業培養標準所規定的學習效果得到明確的落實,即學習目標的可追溯性。三是組織教育經驗,重點探索與改革教、學、考各環節的具體實施手段。每個教學環節都有明確的知識、能力培養任務,教學改革和創新以實現培養任務為依據,為實現不同目標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四是評價教育計劃,重點對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評估與持續改進。要把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創新考核形式,加大實踐內容在考核中的比例,讓學生明確目標,促進自我培養。

本文就北京聯合大學機電學院圍繞北京市產業定位調整和生源結構變化,在構建適應社會需要的具有國際視野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實踐工作進行了總結。圍繞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培養具有國際實質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在培養方案總體設計,微觀課程,保障體系等各方面進行有益的嘗試。對機械類專業從傳統的以制造過程為中心轉變為以創新創造為中心,從面向生產過程到面向生產,以培養面向機電、汽車行業和高技術裝備服務業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取得了顯著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建成,趙林惠,唐井武.產學結合促進人才培養新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2(11).

[2]賈衛平.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的應用型機械類人才工程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01).

第9篇

(湖南工學院 湖南 衡陽 421001)

摘 要:針對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教學和就業中存在的矛盾和主要問題,將“三重一高”人才培養模式應用于環境工程本科專業實踐教學。討論了“三重一高”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提出了實行“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學位證”和“職業技能證”雙證結合、政產學研用合作辦學等的實踐教學“三重一高”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策略,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環境工程專業“三重一高”全方位的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 :“三重一高”模式;環境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9.033

*基金項目:2014年湖南省教育廳高??蒲许椖浚椖烤幪枺?4C0317)。

*作者簡介:李大軍(1979-),男,湖南理工學院,講師,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工程專業方面的實踐教學及環境污染監測與治理技術研究。

收稿日期:2015-03-20

長期以來,經濟的增長被視為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然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短缺等問題日趨嚴峻,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最新的《環境產業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研究報告(2013版)》顯示,2010年環保產業從業人員總數為420萬人左右,預計2015年達到840萬人,2020年將達到1 690萬人,環保產業未來的人才缺口巨大,這預示著環保類技術人才需求將不斷增長,就業前景十分看好。而在我國傳統教學體制下培養的環境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在就業時普遍受到冷遇,各高校普遍面臨著較大的辦學壓力。環境專業為何會“叫好不叫座”?這是一個值得高校管理層和業內人士思考和探討的課題。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不合理,培養的畢業生實踐技能滿足不了環保單位的用人要求。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因此,新世紀的環境工程專業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時應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前提,以就業為導向,教學過程要聯系生產實際需要,著力構建“重基礎,重技術,重能力,高素質”的“三重一高”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1 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重理論教學,輕實踐鍛煉

根據現有企業對本科人才實踐能力要求,我國現行的高等教育大多為重理論教學而輕實踐鍛煉,實踐教學時數較少,并且輕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甚至有的往往流于形式,并未開展專業實踐教學。另外,環保企業在用人方面,青睞于實踐能力豐富,具備專業應用型的人才。為此,為培養出更多的、更好地適合環保事業需要的人才,需要適度改革現行環境工程實踐教學模式。

1.2 教、學、做分離,供需脫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推進及其辦學規模的迅速增大,由于經費、場地設備、師資、機制等原因的影響,高校的實踐教學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特別是校外實習,普遍存在基地少、執行難等困惑,導致教、學、做分離,供需脫節,企業用人出現“有人用不上,要用找不到”的現象。

此外,用人單位所需要的環保崗位一般由于專業性要求高,需要實驗動手能力較強,致使實習單位愿意提供的實習崗位有限,學校與大多實習單位之間的合作僅限于參觀實習,缺少與實習單位建立更深入的合作框架,實習基地的建設工作推進緩慢,落后于學生對崗位實習的需求,學生在實習期間,根本無法動手操作。因此,在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時在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時應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前提,如何在校內創建具有實際工程規模的模擬實訓場所,將是發展新型實踐教學體系的新方向。

1.3 專業辦學定位和人才結構不合理

按照人才結構,通常將人才分為學術型、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其中學術型人才是最上層次,但為少數;工程型和技術型處于中間,技能型人才則為最下層次,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工程型、技術型人才的需求量將加大,技能型人才將逐漸減少。為順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在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教育規劃的同時,應用型教育的辦學模式應以應用型為核心,形成其辦學特色。

1.4 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與生產實踐脫節

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對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而言至關重要,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要擺脫教學方法單一和教學內容枯燥的“閉門造車”現狀,就應該主動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另外,高校環境工程本科生使用的教材內容趨同,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其教學內容與生產實踐脫節的現象較多。比如:《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專業課中,關于催化還原法脫氮工藝(NSCR、SCR)在生產實踐中應用極為廣泛,但由于實驗室缺少相應的儀器設備或模型,加之多數教師自身也缺少相應的生產實踐經驗,故而在授課計劃中無課時安排或授課時走馬觀花,學生根本無法理解其工藝過程和原理,更不會有興趣去探索和研究這類環保設備的工藝參數。

2 “三重一高”辦學模式的內涵

2.1 課堂教學應注重基礎教育

所謂“重基礎”,即重視學生學科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培養,達到基礎理論扎實,為他們的后續學習提供夠用的科學知識基礎。因此,高校教學應加強專業所需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等內容的學習,培養基礎厚實、適應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高素質人才。

2.2 實踐教學應注重技術教育

“重技術”,即重視學生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技術思維和技術應用能力,達到專業技術精湛,能夠解決生產、管理和服務實踐中的具體技術問題。

2.3 注重提升綜合應用能力

“重能力”,即重視學生職業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達到綜合工程實踐能力強,能夠適應職業、社會發展需要。環境工程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培養學生從事工程設計與實踐的能力至關重要。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是“重知識,輕能力”,知識如果不能轉化為能力,再淵博的知識都是無用的。因此教學除了要準確反映學習領域的內容和排序,并實現具體的教學情境,還要體現基于就業導向的課程體系特點,宜采用項目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組織教學,教學內容要以學生為中心,并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出真正的應用型人才。

2.4 人才培養要具備高素質

“高素質”,即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科學精神、道德素質和身心素質等的培養,達到綜合素質高,使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案鶕逃俊蛾P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高等學校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人才培養水平的根本標準”。可見,“三重一高”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與教育部的相關文件精神是保持一致的,它符合社會的需要,也符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其中,重基礎是根本,重技術是實質,重能力是保障,高素質是前提。四個方面共同形成合力,開創“三重一高”的應用型人才教學新模式。

3 “三重一高”在專業實踐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3.1 注重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是教學效果和和實踐效果能否得到保證的關鍵因素,是學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提高的保證。培養具有一定實驗動手能力的應用型環保人才,首先必須配備一支既具備專業知識、又熟悉工程實際應用技術的“雙師型”教師。很多高校環境工程專業教師趨于年輕化,雖具備一定的實驗教學能力,但在企業實際鍛煉較少,對工程現場不夠熟悉,導致實驗教學與實際工程聯系不夠緊密。因此,教師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工程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應作為“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重點。學校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專業教師接觸社會和行業,增加社會經驗、行業知識,縮短學校與社會的距離,提高專業技能等實踐能力。另外,學??梢越M織安排教師到專業對口的師資培訓基地或勞動部門組織的培訓班等進行專門學習培訓,讓他們更新知識和觀念,掌握新工藝和技能,增強科研能力,且對于取得相關專業技能證書的教師實行一定獎勵等。

3.2 “學位證”和“職業技能證”雙證結合

實踐證明,在高校特別是地方普通院??梢赃M行職業技能教育,是提升就業競爭力有效方法。采取“學位證”和“職業技能證”雙證結合,可有利于提高學生在職場的競爭力,使這些學生成為用人單位的“搶手貨”。

3.3 “政產學研用”合作育人模式

根據湖南理工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的教學現狀,結合專業發展的未來趨勢,學校在政產學研用合作育人模式上采取了以下具體措施:

(1)學院從企業的人才需求、技術需求、市場需求出發,廣泛開展與企業的對接和合作,主要形式可以包括科研及咨詢服務、技術成果轉化、“訂單式”人才培養、技術工人崗位知識培訓、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技術工藝改進或派遣教師擔任企業技術顧問等。通過各種有效途徑與社會和企業建立“長期、穩定、互利、雙贏”的產學研合作辦學機制,大力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通過辦學機制和辦學模式的轉變,逐漸形成學院的辦學特色,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2)積極探索企業課程嵌入式培養、工學交替培養、校企雙向參與和分段培養、以項目為依托聯合培養、訂單式定向培養、以科研基地為依托聯合培養、直接服務于企事業生產和管理實踐等多種形式的協同育人機制;推行工學結合、交叉培養等模式。

(3)要積極扶持學院科技產業的發展,要鼓勵各二級學院積極發展“產中校、校中產”,將學院的科研成果產業化,為社會提供服務的同時也為學院創收。與此同時,還要發揮基地在教師業務能力、科研水平提高和實踐動手能力提高方面的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好這一資源,開展各類實習實訓、畢業設計、崗位技能訓練和科技創新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

(4)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本課程技術應用的實際,開展教學研究和科技研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環境工程的實際運行狀況和操作過程進行講解,課堂上要廣泛運用圖片和動畫、采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同時應適時配合現場參觀、講解以進一步加深對有關工藝、設備和技術的理解,并組織相互討論以保證訓練的實效性。要加強與企業及兄弟學校的聯系,及時了解本專業科技發展趨勢與需求,教學中及時補充新知識、新技術。積極組織學術交流活動,每年制訂計劃,開展一定數量的全校性學術交流活動。

(5)注重校企合作,推進國際合作。學院應積極探索與國內外知名院校及企業合作辦學的發展模式,與國內外名校名企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引導部分優秀的學生到國外繼續深造或與國外名校聯合培養。

4 “三重一高”全方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實踐教學是將知識內化為能力的重要過程,更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重要算途徑,也是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培養環節,對培養學生的能力起著重要作用。

環境工程專業“三重一高”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由圖中可知,“三重一高”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主要包括以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標的層次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和以提高綜合素質為目標的素質與能力拓展體系,而強化實踐教學是實施“三重一高”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根本途徑。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變,畢業生就業單位對畢業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工程設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盡快轉變實踐教學的傳統模式,改革實驗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切實重視和加強實驗、實習、實訓等環節,構建“三重一高”的全方位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表明,其專業教學質量和畢業生就業率均得到了極大地提升。

5 結論

“三重一高”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它符合社會的需要,也符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本文在對地方本科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明確其專業教學改革的方向,結合湖南工學院“三重一高”辦學模式的內涵,提出了構建地方本科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策略。在教學上強化課程技術應用的實際,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和“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及“產學研”合作,以此構建新的環境工程專業“三重一高”全方位實踐教學體系。實踐表明,其專業教學質量和畢業生就業率均得到了極大地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惠芳.產學研合作教育與環境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J].教育理論研究,2013(6)

2 皮科武,萬端極,高林霞.環境工程專業培養模式與企業需求現狀比較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

3 廖興盛,裴習君,李雪.地方本科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企業技術開發,2011(30)

4 N.J.Brookes,S.S.Morton,A.R.J. Dainty,et al. Social processes,patterns and practices and project knowledge managemen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6(24)

5 徐學蘭.地方應用型本科院?!半p師型”教師培養問題探究[J].教育探索, 2012(2)

6 鄒雄偉.注重“雙師型”教師培養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J].水利科技,2007(2)

7 李奕.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2(26)

8 梁存珍.環境工程專業強化實踐教學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9(8)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视频网站你懂得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4 | 色即是空电影在线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 | 婷婷丁香六月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 清纯唯美亚洲综合日韩第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下载 | 九九午夜 | 久久.com | 免费看啪啪网站 | 奇米色网| 99欧美 | 激情男人天堂 | 中文字幕天天躁夜夜狠狠综合 | 看全免费的一级毛片 |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嫩草影院发布页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中国 | 国产第一亚洲 | 国产一二三区精品 |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综合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 | 国产福利99| 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男女福利视频 | www.欧美色|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三区 | 国产成人h综合亚洲欧美在线 | 五月花成人网 | 国产乱理 |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 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 久久国产免费一区 | 黄色短视频网站 | 操穴影院| 久热国产在线视频 | 久久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 欧美a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