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15:45:03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社交媒體廣告分析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譬如,美國頭號社交網站Facebook,其收益中的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于各大品牌的廣告付費,Facebook自然會下大功夫來吸引廣告商。Facebook在改變算法的最后階段,宣布其收入激增61%,雖然這樣調整算法確實讓行銷人員很難增加Facebook觸及人數。最近,Facebook更是對各大品牌在News Feed(信息流)上的內容加大限制,為了吸引受眾,這些品牌不得不在社交網絡上狠心砸錢。
然而,小型企業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B2B營銷人員在社交媒體上的內容和廣告。
CEB2014年社交媒體報告中指出,小型企業忽視社交媒體上供應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內容無趣
在社交網站上,80%的行銷人員的商業技巧和竅門,其內容同質化問題嚴重,且對此類內容感興趣的小企業用戶也只有25%而已。
如果想獲得小型企業的關注,行銷人員應當拓寬自己的思維,不要總是列出一些固定標準化的技巧和大眾化的企業實踐來糊弄小公司業主。他們很清楚這些內容很容易拼湊,而且他們上社交網站的目的不是搜索類似這樣內容的文章,因此也不會有興趣讀下去。
交易不足
普通商人可能對你編纂的有關商業技巧和竅門的文章無感,不過,他們肯定想知道你以往的交易量和交易額。多數小企業創業者認為,如果他們在社交網站上看到供應商的類型、內容,他們則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交易信息。CEB在報告中還指出,雖然業主期望賣方給予折扣,不過他們也不只是挑選最便宜的商品購買;相反,只要負擔得起,小企業業主們寧愿購置最好的。這一發現表明,小型企業老板更樂意就挑選所愛之物進行交易,而非價格優惠的替代品。
細分不當
營銷人員中只有32%的人能夠通過挖掘社交媒體數據來尋找新機遇。然而更悲哀的是,能夠做到收集小企業業主數據來進行導引性銷售的營銷人員卻只達到了4%。這意味著,營銷人員沒有利用有關小企業發展前景的社會媒體數據來服務社交渠道廣告。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預測專家對所有種類的廣告業增長狀況做出了分析;他們一致看好互聯網廣告業,這是有原因的。以后任何形式的媒體都會以某種形式展現在互聯網上,這些形式包括:從移動電話上的雜志,到電子閱讀器上的有線電視節目。
今年,社交媒體廣告業獲得了迅速的增長,其占不斷發展互聯網廣告業的份額較大,并將不斷增長。社交媒體廣告的業務多半來自于Facebook,今年該網將超過雅虎成為第一大圖片廣告平臺。
今年,世界第一大社交網絡廣告收入達3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40.66億元);較之2010年增長了2倍以上。這表明,廣告商越來越青睞有時將產生難以預測效果的社交媒體。
就在今年年初,網絡市場分析師威廉姆森(Debra Aho Williamson)在《MediaLife》雜志上稱,“無論對消費者還是廣告商而言,Facebook已經成為了其最重要的媒體目的地。他們認為,這里和其它門戶網站一樣是必不可少的,這是觀念上的轉變。”
有傳言稱,明年Twitter將推出幾個新的平臺;Facebook將首次提供移動廣告服務,這些社交媒體廣告業的偉大嘗試將備受關注。
但是,當眾多廣告商被社交媒體所吸引時,現實情況跟他們的預期仍然存在差距。搜索引擎公司PeekYou的執行總裁邁克爾-赫斯(Michael Hussey)稱,“當很多機構考慮要不要使用社交媒體做廣告時,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怎樣了解目標群體的具體信息。”
赫斯還指出,“例如,瑪莎-斯圖爾特(Martha Stewart)的Twitter帳戶擁有250萬跟隨者,其Facebook帳戶擁有25.8萬粉絲;但是,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這些人的資料、興趣及教育背景,以及要開展活動的受眾群體是一致的嗎?不了解受眾群體的具體情況,及其能力和產生的影響是本該取得成功的活動無法取得進展的最主要因素?!?/p>
如果說社交媒體是2012年網絡廣告的一個大的部分,那移動廣告服務將成為其另一個大的版塊。由于諸如Foursquare等提供用戶地理位置定位服務的社交網站不斷增多,致使地方廣告業務進行起來就顯得更加簡單。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淘汰臺式電腦,更多的使用包括智能手機和電子閱讀器在內的移動便攜設備;很多我們現在稱之為網絡廣告的東西,會逐漸被移動廣告所取代。
特別是在地方層面,移動廣告將有迅猛的發展;小企業主選擇移動廣告有兩大主要原因。
正如今年年初,Borrell Associates執行總裁戈登-博雷爾(Gordon Borrell)在《MediaLife》雜志上所言,“移動廣告價格便宜,并能產生立即的效果?!?/p>
關于明年網絡廣告業的收入增長幅度,有著各種各樣的預測;但大家一致認為,其增長幅度將升至兩位數。
Pivotal Research預測結果顯示,明年全國網絡廣告業會增長13.9%,地方網絡廣告業會增長9.3%;然而,倫敦實力傳播預測,網絡廣告業的綜合增長率將達到16.4%。(斯年)
2012年互聯網廣告業收入增長狀況(單位:10億美元)
展示:支出5,562,增長率為12%;
視頻/富媒體:支出4,205,增長率為26%;
分類廣告:支出3,653,增長率6%;
付費搜索:支出13,929,增長率15%;
網絡廣播:支出315,增長率10%;
播客(視頻分享):支出40,增長率11%;
社交媒體:支出1,325,增長率36%;
隨著網民規模的增大,互聯網對網民生活的深層滲透,廣告主越來越意識到互聯網的廣告投放價值。伴隨著廣告主對互聯網廣告投放的愈加了解,廣告主希望更加精準地將廣告投放到目標受眾人群中,并擁有對應的指標進行廣告效果衡量。但由于網民時間碎片化,瀏覽內容多樣化,粗放型廣告投放難以獲得精準到達。因此,擁有優秀技術識別網民特征,并進行受眾定向的第三方廣告平臺成為廣告主的良好選擇,通過消費者洞察,運用多種定向技術避免品牌曝光的浪費。
在此次的展望報告中,可以看到“媒體購買”到“受眾購買”的觀念轉變;也可以看到大數據的發展熱潮下,消費者洞察的重要和數據應用的美好前景;還看到網民跨屏消費習慣的形成,跨屏營銷蘊含的巨大潛力。易傳媒的《2012中國數字媒體展望》正是基于這樣對中國市場的高度敏感性和對廣告主需求的切實考慮而煉成的。
數據平臺的積累與消費者洞察
易傳媒在《2013中國數字媒體廣告展望》(以下簡稱《展望》)中收集并歸納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數據和趨勢分析,如Catalina Marketing研究發現核心消費者對于品牌的貢獻率遠遠高于一般消費者。不進行受眾區分的廣告投放,將會導致品牌曝光浪費在非目標受眾上。是否抵達目標受眾越來越受到廣告主的關注,也成為衡量廣告效果的重要指標。眾多調查顯示,廣告主需求不再局限于點擊率,而是希望廣告投放可以更為精準地到達目標受眾。通過數據平臺進行數據積累和消費者洞察,配以廣告平臺的定向技術,從而達到更好的廣告投放效果。
互聯網與電視及其他媒體的廣告預算格局4:3:3
《展望》中對多屏終端的發展也有很好的發現。隨著電腦和智能手機使用率的提高,帶寬的建設尤其是WIFI的廣泛使用,讓多屏成為可能。越來越多消費者在觀看電視時會同時使用其他設備。電視互聯網營銷組合對品牌提升效果更好,而且對銷售促進作用也更大
來自Millward Brown 2012年品牌廣告主新媒體投放趨勢的數據顯示,互聯網廣告預算預計大幅增加,與電視和其他媒體形成4:3:3的格局。
中國DSP市場預期3年內維持超過100%的增長率
2012年中國網絡廣告發展中不容忽視的RTB投放模式及DSP市場的迅速發展,在《展望》中也有很好的梳理。美國展示類廣告中,RTB投放規模越來越大。對照美國,中國DSP雖然起步時間較晚,但有很強的發展潛力。根據艾瑞2012年DSP行業報告預測:中國DSP市場將在未來3年內維持超過100%的增長率發展。DSP市場主要有6個競爭要素:數據、技術、產品、服務、業務和媒介,其中數據和技術最為重要。而數據分析能力是DSP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新媒體 廣告 創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b)-0237-02
1 新媒體廣告實踐課程群建設
新媒體廣告實踐課程群建立是教學的創新。隨著近年來傳媒產業的迅速發展,對新媒體廣告應用研發性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能夠將技術知識、媒體理論進行創造性結合。新媒體廣告專業依托技術資源優勢,設置相關的技術類課程,將技術與傳媒理論更好的結合起來,從而進行針對性的對新媒體創新人才培養。我們將會整合已有的技術類和傳媒理論類課程,增加創意性課程,確定新的實務課程群,與市場結合,參與企業教學,與企業項目合作走進學校登上講臺。邀請業內專業人士進入教學環節作示范教學。在培養模式創新方面,實現專業課程之間橫向銜接或縱向銜接,使課程體系真正成為一個統一的系統,而不是一個個孤立存在的課程;在每門實踐課程中,實現實踐教學的仿真性,教學考核的公正性以及教學過程面向企業的開放性。
2 建設立體化的網絡教學
運用不同教學資源詮釋教學內容,輔助學生學習。根據該課程的特點并考慮到學生的需要及承受力,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提供大量課外閱讀資料,建立了課程的立體化拓展資源以便掌握最新的業界動態。利用目前流行的藍墨云課程體系教學,完成完整的課程體系教育,方便教師工作和學生云端學習,效率高、效果好,幫助學生放下手機抬頭聽課。拓展資源包括網站資源庫、音頻、視頻資源庫等。收集中國廣告網、中國廣告協會官方網、音頻、視頻講座庫新媒體領域的專家學者的學術報告,便于學習者領略傳媒領域專家學者的風采,完善新媒體廣告網絡教學。
3 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
新媒體廣告課程中在課堂教學里為學生營造模擬訓練的機會,將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無限延伸到更多的實戰案例中去以獲得更多的經驗。實踐教學活動包含三個層次:首先,在實踐教學中,要求結合課堂教學組織學生參加一定的調研、策劃、設計等課后分散實踐活動,暑期專業模塊實習活動,畢業學期的畢業實習活動,形成課后分散實踐活動鞏固理論知識,學期專業實習活動提高與其他課程實踐的關聯度;畢業學期的畢業實習活動檢驗專業的綜合實踐能力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其次,注重開展以項目引導學生課外實踐活動,進行各類社會調查活動和研究活動,如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項目等。
最后,鼓勵學生參加廣告創意競賽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金犢獎、學院獎、中國大學生營銷策劃大賽等賽事,激發學生的專業榮譽感和自豪感,自信創業。
4 多元的教學方法,啟發創造性思維
新媒體廣告傳播技術迅猛發展,移動互聯網和手機為用戶終端的普及時學生大量的零散時間在手機上,教師用多種方法轉移學生對手機的依賴,可以采用網絡教學,APP教學,慕課教學等新型媒介手段。學生可以用微博、微信進行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在移動互聯網上創業,嘗試用新型媒體吸納粉絲,在社交媒體平臺創業內容,在微信平臺、微博平臺等進行熟人社交推廣。用多種手段對新媒體廣告有效的學習變為創業的動力。讓新媒體課程成為沒有圍墻的大學課堂。引導學生創業情懷,讓學生有創業的夢想。增強課程的實操性和趣味性。
5 用新媒體技術,搭建新的師生互動平臺
新媒體視域下廣告人才的培養有多種模式,在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學生被手機信息強大包圍之中。學生置身于沒有圍墻的大學生活。教師探討緊跟市場的教學模式。利用傳統的課堂教學加之網絡教學、現場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90后學生天生自帶互聯網基因,他們利用網絡新媒體技術的能力超乎想象,網絡學習環境比傳統課堂擁有很多優勢,如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社交媒體進行輔助教學,這樣的輔助教育方式,不僅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隨時互動,還有利于增強教學的時效性和影響力。教師利用自媒體幫助學生,并將廣告業界的最新資訊和熱點問題精準分發給學生,全方位溝通、互動,增強課程學習的趣味性。與實踐教學創業教學完美結合,新媒體視域下廣告人才培養模式在探討中發展進步。
[關鍵詞]新媒體 廣告學 教學
廣告實踐教學環節一直是我國廣告專業教學中的短板,這一問題到了新媒體環境下就更加凸顯。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本身缺乏系統性,新媒體廣告實踐能力培養缺乏有效的途徑,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資源不足等因素制約了實踐教學效果的實現與提高。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探索提升廣告專業實踐教學效果的實踐教學模式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新媒體環境對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新要求
國內廣告學人已經關注到新媒體趨勢對廣告教育提出的挑戰,總結了三個面向:內涵全新的廣告觀確立、媒介融合的策略力培養、數字化操作表現力形成。傳統的廣告業務以廣告策劃、創意和媒介購買為主,主要依托于傳統媒體進行廣告與品牌傳播。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與新技術的推動,新媒體廣告營銷逐漸成為廣告行業增長最快的業務,對于學生專業能力結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媒體分析能力。
伴隨下一代網絡(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的三網合一和物聯網的發展)技術的發展,用戶對新媒體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新媒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強,我們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大數據”對廣告行業發展的影響。大數據的分析處理不僅可以精準化、個性化、智能化地進行廣告推送及推廣服務,也挑戰了傳統廣告公司的創新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同時對廣告學專業學生的新媒體分析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廣告媒體研究”這門課程,過去由于廣告學專業學生普遍文科背景缺乏數學方面的訓練,因此對于媒體的認知僅僅是理論層面上的,對于廣告投放的量化計算問題,學生不知如何進行量化分析。而在新媒體環境下,新媒體分析能力主要包括新媒體特性分析的能力、新媒體融合投放的能力、運用新媒體進行市場調查與分析的能力、對新媒體受眾消費行為特征的分析能力、對受眾使用新媒體的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等方面,要求學生熟悉新媒體業務流程,精通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技能并善于批判性思考。
2.新媒體營銷能力。
在新媒體大發展的背景下,業界對廣告學專業學生的新媒體營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廣告學專業學生新媒體營銷能力的構成主要包括新媒體工具的選擇能力、運用新媒體進行客戶關系管理的能力和新媒體營銷的策劃創意能力等方面。業界對新媒體營銷能力要求的轉向,也必將促進廣告人才培養定位的改變,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教育必須調整培養計劃,讓廣告實踐教學的知識體系與專業技能與廣告實務界保持同步。
3.新媒體技術能力。
廣告實踐教學不僅要善于運用新媒體,還要著力提升學生的新媒體運用能力?,F今的廣告學專業學生都是90后,從小熟練使用互聯網和移動媒體,網購是主要的消費方式,社交網絡為主要的交往方式,網絡搜索和網絡公開課是常用的學習資源??梢哉f,新媒體已經融入了他們的學習、生活與娛樂。這一現狀要求廣告專業教師從思維方式、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上及時跟進,指導學生通過大量的實操技術訓練,能夠熟練運用新媒體進行廣告創意與制作,并通過知識與方法的傳授,引導學生自發地進行學習與研究,對業界不斷更新的技術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國內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的主要模式
中國廣告學專業,在教育部公布的《專業目錄》中,目前屬于新聞傳播學科。但是,在學科依托上,出現了依托新聞傳播學科的、依托市場營銷學、和依托藝術設計方向;有的開設在商學院,有的開設在工商管理學院,有的開設在藝術設計學院。因依托的學科不同,專業實踐教學的重心也有所不同,有的偏重營銷,有的偏重傳播,有的偏重設計。近年來國內高校有關廣告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可總結歸納為三類:一是基礎實踐教學包括模擬實戰教學、專業講座;二是項目實踐教學包括學科競賽導向教學、校園工作室和社團活動等實踐;三是綜合實踐教學包括認識實踐、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環節。針對這些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有一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周華清等(2012)《基于學科競賽的廣告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何志榮(2012)《我國高校廣告專業實踐教學創新模式探析》、王世龍(2013)《知行合一,實效為本――實驗教學與廣告專業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芻議》。
然而,目前高校廣告實踐教學存在著三大弊病:一是實踐教學脫離實務,教師和學生在模擬實戰教學中完成虛擬命題設計,缺少廣告界實務人士和廣告客戶力量的介入,使得實戰訓練流于表面、自娛自樂,無法從與行業互動中獲得一定的實戰經驗;二是廣告實踐環節受到學科競賽的局限,缺少靈活性與實驗性,依舊是一種模擬,即使是引進業界的真實命題,也由于學生能力和實踐條件的限制,不能最終在市場上實現,難以用真實的實踐結果評定教學效果,依賴學科競賽的實踐教學模式容易忽視對學生實效傳播能力的培養;三是教學活動嚴重滯后于新媒體環境下的廣告運作實踐要求沒有以數字化為主導,缺乏對學生新媒體運用能力、新媒體融合能力、新媒體創新能力的培養。由此而言,建立一個適應新媒體環境的更富有實效的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顯得尤為必要。
三、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構策略
1.交叉學科與跨學科課程設置。
廣告實踐教學應緊跟廣告行業和媒介環境的發展,注意學科和專業的交叉性、共融性,在新媒體環境下適時調整課程體系。不局限于廣告學原有的課程領域,而是通過交叉學科與跨學科構建更廣闊的知識結構課程,夯實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基礎。如很多院校順應新媒體發展開設了“新媒體廣告”課程,但重視新媒體廣告策劃與案例分析,授課教師缺乏新媒體廣告設計與制作的實操經驗。因此,為了更好地順應新媒體環境的變化與趨勢,現有的廣告課程設置體系亟待進行革新,其重點就是打通學科局限,除了學生必須選修其他科系的基礎課程,比如心理學、統計學、社會學等以外。在新媒體技術層面,與數字媒體藝術等新興專業融合,加大計算機、移動互聯網、數字合成等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的課程比例。例筆者所在的武漢紡織大學廣告學專業開設的“超媒體廣告創作”課程屬于廣告學、數字媒體藝術、動畫三個學系共同設計的一門選修課,訓練內容涉及媒介融合、超媒體技術、交互廣告等,體現了對新媒體環境下廣告人才培養中專業知識融合能力的重視。
2.以新媒體實驗為主導的廣告實踐教學手段。
多元化的廣告實踐教學手段包括“驗證性實踐 + 技能性實踐 + 自主研究性實踐”三個方面:
一是高仿真流程教學實施驗證性實踐。在相關課程的教學方式上,鼓勵教師走出課堂,到廣告公司或網絡公司兼職參與實際工作,提高廣告師資的實戰經驗,或聘請廣告業界專家到課堂上指導學生參與實操項目,并通過對資深廣告策劃人員及廣告運營人員(包含以新媒體廣告業務為主的公司)的深度訪談,還原廣告運作實際案例中新媒體廣告從調研到策劃、創意、評判和執行的具體過程,為學生提供高仿真的市場環境、消費者環境和廣告公司創意流程,配合理論學習進行實踐教學,啟發學生動腦動手,讓學生在課堂上復原思維和策劃和創意的過程,培養學生新媒體分析能力、新媒體廣告創意能力及豐富的廣告判斷能力。
二是開放的新媒體廣告實驗室實施技能性實踐。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環節的作用,建設廣告學系專業的教學實驗室,如數字廣告實驗室、廣告創意實驗室、廣告媒介實驗室、廣告效果實驗室等,實驗室配以業界普遍采用的軟件與硬件。在過去以學科競賽為主的模擬實戰教學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廣告項目,學生利用實驗室的各種資源,在專業老師指導下完成企業項目和研究課題;一方面,可借助網絡威客平臺獲得工作任務,教師指導學生投標、完成相應任務;另一方面教師帶領學生參與企業真實項目,學生以廣告團隊形式搭建各部門真實工作場景,并引入比稿機制,引導學生進入職業廣告人角色,實踐效果評價由專業教師和企業方案決策人共同開展。
三是運用新媒體工具激發學生自主研究性實踐。廣告教學要打破教與學的二元對立的單向灌輸模式,運用新媒體于教學中,讓學生在教與學中產生興趣。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運用網絡搜索信息、收集資料,研究解決方案,終結教師滿堂灌的陳舊模式;為課程注冊微博賬號,便于學生之間分享專業知識與學習資源、評析業界廣告案例、展示自己的創意作品,并利用網絡社交媒體等傳播渠道將該交流平臺在廣告專業人群中傳播,實現課堂實踐的有效延伸。
3.實踐教學與廣告發展趨勢緊密結合。
廣告專業實踐教育應順應行業和學科的發展趨勢,一方面,實踐教學內容應改變原有教學計劃中對傳統媒體形式廣告的偏重,擴展網絡廣告、手機廣告、微博廣告、微信廣告、電子商務廣告、微電影廣告、互動廣告、數字報刊廣告等新媒體廣告部分,尤其增加各種新媒體廣告的創意實驗環節和實戰訓練內容;另一方面,將業界考察作為廣告實踐教學中的必備環節,根據教學的需要,集體組織相關專業師生赴廣告發達地區進行參觀訪問,到中國領先的廣告經營企業、媒體和各種廣告節去感受中國廣告的發展趨勢,提高專業認識水平。
另外,我們也應明確一點,由于國內高校創辦廣告學專業的時間先后不同,所處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廣告行業資源的差異,形成了廣告教育發展不平衡的現狀,而廣告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校內校外資源的多寡密切相關。地處一線城市且廣告教育較為領先的高校,可以獲得較為豐富和優質的教育資源開展廣告實踐教學,而地處二三線城市高校的廣告教育就必須根據本區域行業發展需求、專業發展背景、師資力量、辦學定位等綜合因素進行考量,才能構建適合的廣告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形成獨具特色的廣告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出符合業界需求的復合型高素質廣告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相雨:《廣告學專業“金字塔” 實踐教學模型的建構與闡釋》,《今傳媒》2010年第11期
[2]張幼斌:《淺析融媒體時代美國大學廣告本科教育的經驗與啟示――以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實地調研為參照》,《編輯之友》2012年第9期
[3]劉星河:《全媒體時代廣告教育新模式建構》,《中國廣告》2012年第2期
[4]何志榮:《我國高校廣告專業實踐教學創新模式探析》,《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
在這份名為“2011年至2016年美國互動市場預測”的報告中,Forrester分析師描述了這樣一種情形,即營銷人員和消費者都會對類似Groupon這樣的團購網站上癮,并可能過量使用這種方式。
“消費者將越來越受限于這種購買方式,以至于也不怎么做生活中各個方面的購買決定了。”Forrester分析師及該報告作者莎爾-范博斯科克(Shar VanBoskirk)寫道?!爱斠粋€人的判斷面臨文化沖擊時,雇主會將這種沖動交易網站列入黑名單,以保證人們的意識性?!?/p>
該研究公司還預測,在未來五年內,搜索營銷預算將有所增加,但增長速度仍要慢于顯示廣告、移動廣告和社交媒體營銷預算。Forrester發現,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部分搜索營銷預算將轉移至移動網絡和社交網絡,因為目前用戶更多地依靠YouTube或Facebook等非傳統搜索引擎。
Forrester預計,從整體來看,到2016年廣告客戶用于互動營銷的費用將達到770億美元。該報告詳細估計了2016年以下幾類方式的營銷支出,并與2011年進行了對比:
搜索營銷預算:2016年將達到333億美元,較2011年的18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78%;
廣告顯示支出:2016年約為276億美元,較2011年的109.5億美元同比增長152%;
移動營銷預算:2016年將達到82億美元,較2011年的17億美元同比增長399%。
社交媒體營銷:2016年將達到50億美元,較2011年的15.9億美元同比增長214%。
所謂新媒體廣告,是相對于舊媒體廣告的概說,是新媒體形勢下的一種衍生物。新媒體廣告顧名思義就是媒體廣告的新的呈現形式。即利用新媒體來廣告。他的主要呈現形式有:戶外媒體廣告、移動新媒體廣告網絡新媒體廣告和手機新媒體廣告。
新媒體新在哪里,首先必須有新的一面,新的技術,新的形勢,新的理念,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理念的新。單純的新形勢新技術更適合于“改良”一詞,難以證明新媒體的”新”理念上的新才是新媒體定義的關鍵。從這個觀念來看的話,新媒體必須具備有價值,原創性,有生命力,和有效應等的特點。因此,新媒體廣告也必有其自己的特點:
1、定向性
這一特點是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的,新媒體廣告的傳播途徑與傳統媒體廣告不同。傳統媒體在傳播時是沒有途徑可選擇的,將廣告投放到傳統媒體上,就注定了這個廣告的不定向性,它面對的是所有的受眾,而無法選擇它的受眾,這就使得它的廣告針對性不強。新媒體廣告就不同了,新媒體廣告有它自己的傳播途徑,可以選擇它的受眾來投放廣告,針對性更強,效率更高。如,手機廣告,廣告的者可以通過選擇它的廣告受眾,投放相應的廣告給消費目標人群,達到“誰需要給誰”的目的來宣傳。
2、精準性
與定向性相同,當廣告主通過新媒體廣告的投放形式準確的選擇好消費人群并且發送廣告后,與其相應的消費者就可以收到相應的廣告。這是新媒體廣告的最大特點,即直接到達接受者的手中。且這一特點的效率高。如,手機廣告,可實現廣告的一對一接收。同時有強制閱讀的效果,閱讀廣告的幾率可達100%。
3、細分性
新媒體廣告影響的消費能力最強的消費群體,且在新媒體廣告投放時同一產品會根據不同的細分對象傳遞不同的廣告內容或信息。也就實現了消費群體細分的目的。如微信朋友圈中投放的廣告,通過細分不同的消費群體在朋友圈投放不同的廣告。
4、靈活性
新媒體廣告在選擇不同消費人群的同時還可以選擇不同的時間投放相應的廣告。廣告主可以根據產品的特點或消費者不同時間的不同需要來選擇合適的時間來投廣告,甚者可以規定某個時間段來發放,這樣可以達到更高的廣告效果。如我們可以選擇在午飯時間周圍某個餐館的廣告來供消費者及時選擇。
5、互動性
傳統媒體的廣告投放是單方面的,受眾無法與廣告投放者進行交流,廣告主也無法得到反饋。新媒體廣告不同,信息接受者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回復廣告者,從而也可以及時是方便的參考其他人的信息反饋,同時這種特性也讓新媒體廣告擁有了很強的娛樂性。
新媒體廣告相對于傳統媒體廣告而言,有其不可超越的特點和優勢。這些事傳統媒體無法做到的。也是新媒體獨特之處。但與此同時就新媒體廣告 特點來首它也有許多的弊端:首先,新媒體廣告的者在提高廣告點擊率的同時,多以廣告接受者的被動接受方式來完成,所以廣告接受者處于被動接受時就會給消費群體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其次,新媒體廣告有著傳統媒體廣告難以比擬的交互性強、覆蓋廣、針對性強、便于統計、間隔低等優點。期間的利益巨大,使得許多不法分子趁虛而入,一些虛假的違法的廣告見縫插孔。最后,新媒體廣告的快速發展與相關法律的滯后使得執法機關在這方面的監管難度加大,監管在法律層面有所缺失。
1.2新媒體廣告的主要形式
(一)戶外新媒體廣告:顧名思義,就是投放在戶外的新興媒體宣傳廣告。具體說來就是安放在人們一般能直接看到的公共場所的數字電視等新媒體,是有別于傳統的戶外媒體形式,如廣告牌、燈箱、車體等的新星戶外媒體。
現今戶外新媒體廣告的主要投放形式有戶外的視頻、戶外的投影、戶外的觸摸等。戶外新媒體廣告的互動性比較強。因此,發展迅速。
戶外新媒體的在戶外視頻戶外觸摸查詢方面發展較快,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戶外視頻可以選擇時間段來播出,所以受到了一些受時間段限制的客戶的追捧,如飲食類。且戶外視頻投放地點也比較靈活不同地點防止不同的廣告內容更是給商家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因此戶外新媒體的發展前景值得傳統媒體的改觀。
(二)移動新媒體廣告:這里所說的移動新媒體廣告主要以移動電視、車載電視、地鐵電視等為載體來投放的廣告形式。
移動新媒體廣告主要優點是接收人群流量比較大,人群范圍也比較大。各類人群都包括在內。且移動新媒體廣告的投放使消費者在接收信息時有強制性。無論接受者是否自愿,在乘坐交通工具時都會不自然的進入大腦。且移動新媒體視頻在一段時間內會反復播放,從而是消費者被動接受。
(三)網絡新媒體廣告:是指依托于計算機網絡媒體為平臺的廣告投放新形式,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網絡視頻。電子雜志在內的細分領域。
新媒體發展中最強勢的數網絡媒體。網絡新媒體廣告更是新媒體廣告中的重中之重。在網絡新媒體中,互動成為它最明顯的特點。且在網絡新媒體中,廣告的投放范圍非常廣泛。近段時間非?;馃岬奈⑸瘫闶蔷W絡新媒體廣告的最大展現。微商是指在網絡交流平臺如微信微博空間等廣告消息,售賣產品。因為在這些網絡交流平臺。網友們消息并沒有什么硬性規定,也不需要收費,只需要注冊一個用戶來消息。且在消息之微商會加一些其廣告需求人群,因此構成了網絡新媒體廣告針對性強的特點。在消息的同時,消費者百分百能接收消息,就構成了它的精確性特點。另外,微商在選擇用戶護士會充分分析它的需求,這有使得它的細分性加強。因此網絡新媒體廣告在微商的應用下如魚得水。
網絡新媒體廣告還包括一些網頁廣告。廣告商將自己的產品投放到與其相關的網頁,網民在尋求自己需要的信息時點擊網頁就會被動強制性的觀看到其廣告,引起消費者的注意,與此同時潛在消費人群產生,期轉變為目標消費人群的幾率就變大。如你購買彩票時,點擊頁面可能會出現賭場的廣告……
網絡新媒體廣告可以說是新媒體發展的必然結果。新媒體在網絡的發展上勢如猛虎,網絡新媒體廣告也必然會快速發展,但網絡新媒體的弊端也清晰可見,因此新媒體網絡廣告也需要有新的規定來監管它的發展。
(四)手機新媒體廣告:手機新媒體是網絡新媒體的延伸,手機新媒體廣告就是指利用手機為媒介和接收廣告信息。手機新媒體廣告不同于移動新媒體廣告,但從屬于移動新媒體廣告。
回顧:富媒體廣告十年發展之路
不知不覺互動通已經走過了12年,富媒體做了10年時間,從2002年推出第一個富媒體廣告產品iCast,到現在已經十年,互聯網廣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媒體層出不窮。鄭斌說:“對我們來說互聯網已經不是新型產業,而是比較成熟的產業,面對新的挑戰,互動通如何把富媒體廣告和互聯網廣告,包括傳統廣告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地利用好互聯網的技術和廣告真正的基因,為富媒體廣告更上一層樓做一些貢獻,所以我想,這十年中互動通給這個行業做了些貢獻,但這條路遠遠沒到頭。我們還在不斷開拓這個行業,互聯網廣告在整個廣告范疇中的占比還不高,在這個行業,我們希望把它做到最高,富媒體廣告和現在主推的廣告平臺,都會運用到大量傳統的廣告理念和新的互聯網技術,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能有個十年的過程,我們有信心,也樂在其中?!?/p>
變化:廣告主對于富媒體技術的破繭之路
對于廣告主來說,了解并接受富媒體廣告需要一定的過程,從最初的好奇新鮮,到如今廣告主提出很多新的想法和要求,這期間的酸甜苦辣互動通都經歷過,并且與品牌廣告主一同成長。
鄭斌回顧說:“廣告主剛開始看到的iCast廣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富媒體廣告,因為互動通是中國富媒體廣告的鼻祖,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公司的產品logo(iCast)就代表富媒體,十年前的網絡環境、網絡媒體、互聯網技術與現在的不在一個水平上,當時的廣告主看見互聯網上出現富媒體廣告形式的時候,非常詫異,表現愿意嘗試和使用這個產品,我相信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們是帶著一種好奇,覺得比較好玩,認為互聯網有可能是新的載體,所以愿意來嘗試下?!钡饺缃瘢延惺甑臅r光,互聯網也已不是新型的媒體,技術也早已不是“技術”,而是大家都很習慣地去使用的一個產品。所以到現在,廣告主和廣告行業的同仁們更多地喜歡互動通的產品,也不是好奇,而是接受。大家都已經接受了互聯網,也接受了互聯網上層出不窮的新的廣告技術。
鄭斌說:“我相信現在的廣告主,他們更多地在更高的層面上看待富媒體廣告和互動通其他相類似的產品,因為互聯網媒體已經成為一個很大的媒體,它在廣告主的媒體預算中不可或缺?!爆F如今,媒體的種類也非常多,從最早的門戶時代,到垂直網站、視頻網站、社交類網站,層出不窮的新的基于互聯網的載體讓人應接不暇,對廣告主來說,挑戰是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此外,如何把這么大的一個媒體和傳統的廣告媒體進行衡量,真正把這一優質的、新型的媒體的作用和效果發揮極致,這是擺在所有廣告主面前的一個很大的難題,也是必須要做的一個功課。技術能解決所有的可能性,但最后還需要用戶,包括廣告主來決定其使用性,要在技術、媒體、廣告主之間達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鏈,如此,互聯網的未來發展則更有空間,更有機會。鄭斌滿懷信心地說:“我相信在未來,互聯網這一類媒體的作用會越來越大,技術只是帶來一個開始,但最終還是傳統的一些商業規則、商業模式,或者是廣告所謂的基因,這些還牢牢掌握在廣告主的手中,如何把這一行業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應用,與媒體做更深度的捆綁,我相信這是我們大家都需要去做的一個功課?!?/p>
技術:廣告主更青睞于新媒體精準傳播
相對而言,傳統媒體是粗獷傳播,互聯網廣告則是精準傳播,互動通的iFocus互聯網精準匹配廣告能利用其精準定向技術,實現精準傳播,并通過同第三方合作,用數據說話,為廣告主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互動通研發的第二個主打產品iFocus互聯網精準匹配廣告產品,從字面上理解是一個精準的概念。有句話叫“廣告無處不在”,傳統媒體中,更多是采用爆炸式或者密集型的廣告,不斷撞擊消費者的眼球,鄭斌也指出:“在廣告主的圈子里流行一句話‘一半的廣告費都不知道去了哪里。’”因為傳統媒體更多針對的是線下,而線上的互聯網則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在線上,大家通過瀏覽器,來開展所有的動作,包括瀏覽網頁,在不同的網頁間跳躍、查詢、購物,或者聽音樂,這所有的行為在互聯網都能被記載下來。
鄭斌介紹,互動通作為一個互聯網廣告的技術公司,所有在互聯網上發生的行為,瀏覽的內容,后臺都有技術的支撐,以便記載這些點點滴滴的行為軌跡,包括對網頁內容的分析,經度和緯度,包括移動互聯網,這些技術都像浩瀚的數據源,能給廣告主提供依據,可以分析網民在網絡上到底喜歡哪些內容,處于什么地理位置,喜歡怎樣的網站,開展哪些行為,雖然不知道用戶是怎樣的人(因為這涉及到隱私),但只是把他當成在網上瀏覽的一個點,然后根據這些點的軌跡,便可以采用無時不在的廣告投放技術,為廣告主開展針對性的投放,這就是iFocus實現的理念。能夠通過技術對互聯網的網民進行分析,包括他的瀏覽行為,所在的地理位置等,并打上相應的標簽,然后根據廣告主投放廣告的訴求,將這些標簽進行相應的匹配(每個標簽的背后都代表了一些可以看到廣告的受眾)。鄭總表示:“廣告現在不是投向一個媒體,而是投向這個媒體背后的受眾?!边@就意味著,互聯網廣告比傳統的廣告能更加精準地去達到這一目標,這就是iFocus產品當前采用的技術機制。與此同時,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各類網站具備各種不同的功能,包括新聞、旅游、社交、視頻等,這樣的碎片化,更能讓類似互動通這樣的網絡技術公司有用武之地,因為廣告主更希望得到一站式的服務,希望能采用iFocus這樣的廣告管理系統一次性覆蓋。有效利用互聯網的精準技術并結合專業服務,相信對廣告主來說這是一勞永逸的方法?;油ㄔ谶@行業已經有十幾年的積淀,比較懂得廣告主的需求,懂得在互聯網上如何為廣告主進行更專業的推廣,相信廣告主和互動通的合作在未來會漸入佳境。
挑戰:面對競爭全力以赴
作為技術驅動型的公司,互動通已經走過了12年,距離推出第一個廣告已有10年,業內對互動通的評價是:已經是個老兵。鄭斌告訴記者:“大家都知道互聯網一兩年,兩三年就會產生新的技術元素,互動通雖然是互聯網的老兵,但我們對互聯網新技術的使用和研究既有經驗,也體現出年輕時尚的特質,一有新的技術我們便能領先半步,在技術研發和使用中都可以做到這點,從這個角度說互動通是個年輕的公司。老兵意味著成熟、專業、穩定,不會犯錯誤,技術的年輕時尚則意味著與時俱進和生命力,我們用最先進的技術去研發產品,運用這些產品去服務客戶?!?/p>
互聯網迅速發展,各種互聯網技術公司相繼出現,這對互動通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鄭斌說:“挑戰當然是如何把核心競爭力發揮極致,展開健康的競爭。”
除了技術和品牌影響力,互動通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優勢。未來互聯網廣告競爭是一個數據為王的競爭,互動通本身不是媒體,媒體是以內容為王,互動通采用技術達到互聯網廣告平臺媒體的作用,最終如何取勝,相信是數據的取勝,十年的廣告投放和行業沉淀,讓互動通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和一些用戶可被用來優化的信息,鄭斌說:“將來的商業模式可能是B2D的模式,Business to Data,誰擁有好的足夠多的有用數據,采用好的數據挖掘和分析方法,誰就能夠真正地將廣告投放到位,從而為廣告主帶來更好的回報率,這便是數據起到的作用。龐大的數據結合完美的技術,將廣告有效地覆蓋到所有廣告主希望達到的人群,這是我們核心競爭力之一?!?/p>
互動通搭建的強大的媒體合作平臺與良好的內部運營管理機制是另一核心競爭力?;油ㄔ谶@個行業擁有超過十年的廣告投放經驗,媒體合作涉及中國所有的門戶網站以及幾乎所有成功的商業網站,包括視頻網站、微博、微信,或者更新的東西。在合作過程中,面對幾百上千的網站和成百上千的廣告主,互動通能把廣告投放做得有效、完美。做過和沒做過完全不一樣,一個新技術推向市場并被消費者使用,與只是一個概念,幾乎完全不同。鄭總說:“這也是‘O2O’,當然我們的‘O2O’是Online與Offline的結合,雖然我們做的是互聯網新媒體的生意,業務植根于線上,但我們也需要通過線下強有力的運營,通過訓練并完善公司內部運營機制,能達到相對符合市場規律的規則,這對新技術成功推向市場非常關鍵。
上述這些因素的累加使得互動通成為這個行業的優秀企業之一,互動通也希望有更優秀的公司參與競爭,眾多優秀的企業在一起競爭,才會讓這個行業變得更優秀。
展望:對于未來興奮并期待著
關鍵詞:環境媒體廣告 戶外廣告 感知
檢 索:.cn
Abstract :It is not until recent years that importance has been attached to ambient media ads though they have existed for quite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However,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studies have focused mostly on its creative means while this paper underlines the role ambient media ads play to develop mind recall within target audienc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Keywords :Ambient Media, Outdoor Advertising, Perception
Internet :.cn
奧美廣告公司創始人大衛?奧格威在他所著《一個廣告人的自白》中曾提到“我認為廣告佳作是不引公眾注意它自己就把產品推銷掉的作品?!痹诒恍畔⒈ㄐ蕴畛涞慕裉欤鼙姼枰己玫拈喿x體驗。在眾多平面廣告中,環境媒體廣告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使信息附著的媒介“隱形”于人們生活之中,拉近人和信息之間的距離,強化人對信息及周圍環境的感知。
一、什么是環境媒體廣告
(一)環境媒體與環境媒體廣告的范疇
環境媒體,是英文單詞Ambient Media的直譯,早期的定義比較隨意, 在國內期刊《國內外環境媒體發展評析》一文中這樣定義:“從廣告傳播內容出發,開發并利用媒體的物理形態,空間等特性,與廣告信息相結合,達到顯著的視覺效果和傳播效力的廣告形式。”
環境媒體廣告就是通過這種環境媒體,公開而廣泛地向公眾傳遞信息的宣傳手段。環境媒體廣告,也有人稱之為“周邊媒體廣告”“情景式媒體廣告”“空間媒體廣告”或“異媒體廣告”。
(二)環境媒體廣告產生背景
環境媒體廣告的產生,主要源于主流媒體的局限性。四大傳統媒體:報紙、雜志、廣播、電視是當今廣告投放的主要途徑,但是越來越多元的廣告信息投放成本昂貴、傳播與接受形式單一、監管不規范使得傳播效果不斷降低。這種情況下,急需一種投放成本低,注重受眾對信息的感受與反饋,有效傳播的廣告形式,環境媒體廣告的概念由此得到重視。
(三)與戶外廣告的區別和聯系
戶外廣告一般指設置在戶外環境的廣告。常見的戶外廣告有:路邊廣告、高立柱廣告、霓虹燈廣告、LED看板等,現在甚至有升空氣球、飛艇等先進的戶外廣告形式。這是一種以“地域性”角度上區分的廣告形式。而環境媒體廣告不僅包括戶外環境,也包括室內環境。強調一切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的廣告形式都可以稱作“環境媒體廣告”,其創意也多從廣告信息的具體傳播環境出發,充分利用空間和環境中的要素來實現特有的視覺效果和傳播效力。
二、環境媒體廣告喚醒人們的感知
(一)結合生活空間特點喚醒人們的感知
在高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人們越來越習慣被動的接受信息。日本設計師原研哉在其所著《設計中的設計》一書中提出“人類的感官是對世界大膽開放的。它們不是‘接收器’,而是積極、主動的器官?!被謴土巳藗儗ι羁臻g特點的主動感知,也就恢復了人們對所要傳達信息的主動感知。
對于環境媒體來說,創意的關鍵是在產品特點和信息載體之間找到絕佳結合點。首先應該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尋找與產品特性一致的媒介。一方面人們通過媒介的特性更深刻地體會產品,另一方面人們通過產品也能重新感知生活空間中存在的特點。
例如提起面包最容易讓人想起的就是軟的特點。在生活中跳高用的墊底海綿包就是具有“軟”的特性。一方面,人們很好地體會了面包的松軟程度,引發觸覺、味覺等五感的聯想,另一方面,也能讓人很好地感知人們正是利用海綿包“軟”這一生活中的空間特點為消費受眾服務。(圖1)
(二)視錯覺的震撼力喚醒人們的感知
視錯覺即是當人觀察物體時,基于經驗主義或不當的參照物形成的錯誤判斷和感知。
環境媒體廣告利用視錯覺,在一定程度上挑戰了人對已知事物的熟悉感,造成視覺上的驚醒感知。一旦人們注意到違反了認知常識的事物,通常會反復思考研究。在增加了受眾對所要傳達信息的關注時間的同時,也使人們間接意識到原本在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已經對感覺造成麻木的事物究竟具有怎樣的性質。
例如為了強調喝牛奶能讓孩子強壯,同時也覺得是一件有趣很酷的事。作品利用視錯覺,讓人們誤以為大樓的某一部分發生了偏移。初看的瞬間會造成人們的緊迫感,使人反復確認危險是否存在。而后再讓人意識到大樓的是筆直的、堅固的,有趣地營造出視覺上的新奇享受。(圖2)
(三)與受眾的互動喚醒人們的感知
環境媒體廣告不再以強制式的信息入侵作為營銷手段,轉而以服務式的娛樂性態度提供信息。如果說環境媒體廣告借由與環境的結合,把人們的生活空間打造成“小劇場”,那么信息的受眾自然是無可非議的“主人公”。
部分媒體廣告讓受眾可以享受“制造信息”的樂趣,無意中成為環境媒體廣告的組成部分。而環境媒體廣告傳播方式成為人們自身的一種有趣的“經歷”時,其對人影響是長時間的。人們會不自覺地多加討論,這使信息傳播的范圍更廣,也間接增加了人與環境間的交流。
例如每當有人使用這種杯子的時候,都好像被安上了一個完美的鼻子。在這里,杯子不僅僅是喝水的工具(圖3),更是通過娛樂受眾達到信息傳播的目的。受眾因感到娛樂而不抵觸信息,并樂于與人分享這種“經歷”。環境媒體廣告增強了人與環境,人與人的交流,也提高了受眾活動參與性。
(四)對其他媒體廣告的“再設計”喚醒人們的感知
“再設計”的概念是日本設計師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一書中提出的:“‘再設計’指的是把平常物品的設計再做一下?!杯h境媒體廣告的出現喚醒了人們對傳統媒體廣告新的認識。
對于一則廣告來說,它所有的一切都應該是設計好的:文字、圖形、顏色包括投放方式等等。當人們對熟悉的廣告投放方式感到厭倦的時候,就需要一種“改革”重新喚醒人們的感知。而環境媒體廣告的出現并不是否定傳統媒體廣告的存在,而是結合了環境的媒體廣告的再設計,達到一種“把熟悉的東西陌生化”的效果。其結果會使傳統媒體廣告不僅不會淘汰,還增加了市場的競爭力。
例如(圖4),結合了環境的戶外媒體廣告不再以突兀的廣告牌承載信息,而是把信息、廣告牌甚至大地都聯系在一起,造成一種“連大地都在享用我們產品”的效果。讓受眾對廣告牌這一傳統媒介有了新的感知。
三、環境媒體廣告喚醒人們感知后的影響
(一)受眾重新審視周圍環境
環境媒體廣告發掘了新的載體,這些新的載體在周圍環境中有它們自己的作用。因為環境媒體廣告將說明的信息附加在這些新的媒體上,被引領的受眾開始對自己的周圍環境進行聯想反思。這種聯想把“人為因素”的痕跡減小,幫助受眾消化信息。一旦人們感受到信息與環境結合的共同特點,這種反思就會對周圍環境有所關注,并積極地進行改造。
(二)受眾感受環境的變化
“環境媒體廣告”中的“環境”一詞是一種廣義的范疇,它指的是人們生活環境,也是指自然環境。與生活環境結合的廣告可以讓人們感知自己生活在怎樣一種狀態,正在做的事情,以及完成后的結果。
而當部分環境媒體廣告在利用大自然體現產品某種特點時,也喚醒了受眾對大自然變化的敏感度,意識到自然變化的不同:每種季節,每種天氣,甚至是每一天的不同時刻。
例如(圖5)作品在利用一天中不同時刻自然變化的顏色來說明自己產品“天然染色”的特點。這則廣告不僅讓路過的行人馬上抓住產品的訴求點,還強化了人們對不斷變化自然美的感知。
(三)受眾主動參與活動
這里的“活動”對受眾來說,并非完全是商業性質的,環境媒體廣告與受眾的互動完全基于自愿。人們主動參與,最初只源于對環境媒體廣告載體本身作用的依賴。但如果其創意足以形成話題性,人們或是為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或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是很愿意主動參與其中的。
四、環境媒體廣告發展前景
由于環境媒體廣告主要依賴與產品特征有結合點的環境,不必與其他廣告爭奪投放量集中的“黃金地段”,因此投放成本低。使人們不是為了看廣告而“看”廣告,它存在于人們生活的三維空間中,具有很高的接觸性,讓人們在正常的生活中感知到了產品的效果。這種非強制性、帶有體驗性的感受更能拉近受眾與產品信息的距離。
有研究認為環境媒體廣告改變了人們對信息的接受方式。信息越多,人們處理信息的能力就越強,那些低質量,反復出現的膚淺信息只注重“信息的陳述”,最終會被忽略掉。而具有能與人們感知引起共鳴效果的廣告,才能被人們理解和接受。未來廣告的發展必將越來越重視人的閱讀感受。
環境媒體廣告由于傳播方式有別于其他廣告,因此對人來說具有很強的“新鮮感”。在社交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迫不及待地直播自己的生活。具有“話題性”的環境媒體廣告也就成為發生在人們身邊可被報道的事物。尤其大型的、有創意性的環境媒體廣告還會引來電視,廣播,報紙等等其他媒介的實時報道,這就形成了除環境媒體廣告本身傳播效應的“二次傳播”,而這種傳播又是免費的。
結語
通過以上案例的總結,不難發現信息、環境、人三者關系相互影響,比其他一味重復的傳統廣告,更能引發受眾的感覺認知,廣告創意的媒體表現更多強調受眾的參與、環境空間的融入、情景話的營造從而提升廣告的信息傳播力,這正是未來廣告發展尋求的新方向。
參考文獻
1 [美] 大衛?奧格威著.一個廣告人的自白[M].林樺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