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呼吸系統疾病中醫特色療法優選九篇

時間:2023-11-17 09:51:00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呼吸系統疾病中醫特色療法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呼吸系統疾病中醫特色療法

第1篇

摘 要 在醫學院校體育教學中引入中國傳統醫療體育療法,使學生學會利用傳統體育療法,身體力行地為患者的康復和醫療服務,這對醫學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職業實用價值。結合實踐,對中國傳統醫療體育療法在神經、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 中國傳統醫療 體育療法 應用

醫療體育不但能促進很多疾病的臨床治愈,而且能加速各種功能的恢復。當前很多國家提出了“運動處方”來解決中老年人及某些慢性病患者的合理運動問題。研究發現太極拳、氣功、按摩等中國傳統醫療體育方法對治療疾病有著明顯的效果,通過鍛煉可使疾病癥狀得到改善,用藥量得到減少。可見,結合醫學特色在醫學院校開展中國傳統醫療體育,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傳統醫療體育療法的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到醫療體育的國家。早在三千多年前已有應用體育運動治病的記載。傳說在唐堯時代,人們已經應用舞蹈活動治療關節活動障礙的疾病,比瑞典要早一千多年。

二、我國傳統醫療體育療法的特點

我國傳統醫療體育不但強調局部治療,而且重視整體治療和提高人體的功能系統,同時把養生保健和治療融為一體。中國傳統醫療體育在治療方法上豐富多彩,有導引,有行氣,有按摩,有拳術。

廣泛流傳至今的氣功、太極拳、易筋經、八段錦等不但吸取了的前代導引術的精華,而且強調“意念”的鍛煉,要求“意氣合一”,“意體相隨”,它強調意識和呼吸、體操相結合,“法天地,重人為”的保健思想,“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的預防原則,“節陰陽、調剛柔”的動靜原則和醫療體育風格。還與按摩相結合,形成我國獨特的風格和體系。

三、我國傳統醫療體育療法的應用

(一)神經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傳統醫療體育療法,對神經衰弱、冠心病、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潰瘍等病都有顯著的治療作用。它要求精神貫注,意守丹田,不存雜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靜”。這種意識和身體鍛煉的方法,都是在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提高的情況下完成的,它使大腦皮層形成一個特殊興奮灶,而其它區域則處于抑制狀態。這樣就使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可以打破疾病的病理興奮灶,修復和改善高級神經中樞的功能.從而使內臟器官的疾患也獲得修復和改善。此外,還調整了植物性神經功能的紊亂現象。

(二)心臟血管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傳統體育療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環系統,對心臟血管系統疾病起著非常大的調節和治療作用。加深呼吸有效改變了胸腹腔內壓的變化,使血液快速流回心臟,血液循環得到改善,腹式呼吸可以使肺毛細血管與肺泡換氣面積增大,提高血氧含量。長期堅持練太極拳的人,心臟搏動有力,皮膚毛細血管擴張,面色紅潤。經研究,經常練太極拳的老年人血壓平均值為134/80mmHg,而普通老年人則為152/82mmHg。

(三)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傳統體育療法中氣功、太極拳、導引術都要求呼吸配合,意氣相隨,吐故納新。有效地改善呼吸系統的機能,提高人體的最大吸氧量,使肺組織中的毛細血管網和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大,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增加.使血液和組織中的堿度上升,從而改善機體的內環境。在所有的肺部疾患中,幾乎都出現病變部位的機能障礙、患病區血液循環紊亂、癌血等現象。傳統體育療法對消除這些后果具有很好的作用,活躍了肺組織中的血液循環和氣體交渙過程,使炎癥盡快得到恢復。

(四)消化系統和物質代謝疾病中的應用

消化系統的疾病與神經系統有著密切的聯系。例如;精神抑郁、憂慮或情緒過分緊張,消化液的分泌就會減少,胃腸蠕動也不正常。胃潰瘍和慢性胃炎的發生與人的情緒不正常有直接的聯系。我國傳統體育能有效地調節大腦皮層機能。腹肌和盆肌的運動,會使腹腔內消化器官保持正常的位置,加強平滑肌的蠕動功能,以防止內臟下垂和便秘等疾病的發生。傳統體育能改善植物性神經系統的功能,使消化系統的腺體分泌正常。

中國傳統醫療體育具有完整的醫療理論方法體系相獨特的民族風格,它不但在古代占有特殊的地位,而且有現代醫藥學所不能取代的醫療價值。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我國傳統醫療體育的方法在對疾病現象、健康機理、生命本質的認識上,以及對疾病的治療效果上更加顯示了其優越性。現代人“防重于治”的思想已經深人人心,所以選擇中國傳統醫療體育療法則成為一種必然。

參考文獻:

[1] 倪自全.中國傳統醫療體育療法的應用分析[J].體育科學.2002(3):62-63.

第2篇

【關鍵詞】  中醫兒科學;特色優勢;發展策略

中醫學自身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學術繼承和發揚是學科建設的主要任務。中醫學包括中醫兒科學的大量學術積累,其中蘊藏著大量的真知灼見,任何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對已有學術成果的傳承,因此,我們要發展中醫兒科,就必須最大限度地弘揚本學科學術精華,特別是在中醫兒科臨床上,充分發揮本學科有特色、優勢的治法、病種,擴大學科服務范圍,繼而謀求加快學科學術發展的速度,這是本學科學術進步和事業發展的中心任務。

1 發揮學科特色優勢是面向臨床的主要任務

在目前中醫、中西醫結合、西醫兒科并存的格局下,醫療市場行業競爭激烈。中國和世界各國中醫兒科的臨床工作發展很不平衡,一些單位的中醫兒科迅速發展,也有一些單位的工作在萎縮。凡是工作開展好的單位,共同的經驗都是發揮了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因此,能否發揮好中醫兒科的學科特色和優勢,就成了我們事業成敗的關鍵。

關于中醫兒科的特色優勢病種,我們在2007年曾組織了中國城鄉不同地區、不同等級醫院、不同職稱級別、中醫中西醫不同專業兒科工作者的抽樣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與西醫相比,大多認為中醫兒科(某些情況下的中西醫結合)在下列病種(證)或其某個階段具有治療優勢。(1)新生兒疾病:胎怯(早產兒和足月小樣兒)、新生兒黃疸、新生兒硬腫癥、新生兒腹瀉、新生兒臍部疾患等。(2)呼吸系統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病毒性肺炎與其他類型肺炎、反復呼吸道感染等。(3)消化系統疾病:鵝口瘡、口炎、胃食管返流及反流性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潰瘍、厭食、小兒腹瀉等。(4)營養性疾病:消化不良、營養障礙、營養性貧血等。(5)循環系統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等。(6)泌尿系統疾病:急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血尿、泌尿道感染、遺尿癥等。(7)神經肌肉系統疾病:小兒癲癇、腦性癱瘓、驚厥等。(8)心理行為障礙性疾病:多發性抽搐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等。(9)內分泌疾病:性早熟。(10)免疫、變態反應、結締組織病: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紫癜、濕疹、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幼年類風濕病等。(11)感染性疾病:麻疹、風疹、幼兒急疹、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病毒性腦炎、百日咳、急性感染性多神經根炎等。同時,中醫特色療法,如推拿療法、針灸療法、中藥外治療法等,在兒科疾病治療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和良好的效果。

從以上中醫兒科特色優勢病種來看,涵蓋了兒科臨床常見的多數疾病。中醫兒科不僅在許多兒科慢性病中具有整體調節、扶正祛邪的特色,而且在急性疾病,特別是感染性疾病治療中有很大優勢。中醫兒科臨床優勢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WHC)的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在兒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細菌感染性疾病呈下降趨勢,病毒感染性疾病呈上升趨勢。我國近年小兒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資料表明,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 %以上為病毒感染,急性支氣管炎75 %為病毒感染,肺炎中約50 %為病毒感染。近幾年造成廣泛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流感H1N1等,都屬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經有許多的臨床研究資料證實,中醫藥治療多種病毒感染性疾病較西藥治療更加有效、安全。例如:我們承擔的“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課題“小兒肺炎中醫證治規律研究”經過四中心、360例、隨機、盲法、對照臨床研究,清肺口服液試驗組痊愈顯效率89.62 %,利巴韋林對照組痊愈顯效率73.92 %,試驗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0.0001)。我們承擔的另一項“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課題“中醫藥治療病毒性肺炎療效評價方法研究”結果,清開靈注射液聯合兒童清肺口服液的中藥治療方案,與利巴韋林注射液聯合復方愈創木酚磺酸鉀口服液的西藥治療方案相比,不僅中藥組的終點(10 d)疾病療效評價優于西藥組,而且多數評價指標(咳嗽、痰壅、發熱、惡寒、紫紺、面色、口渴、食欲食量、舌象、脈率)中藥組的起效時間早于西藥組。

二是脾系疾病。脾系疾病是兒科臨床發病率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見疾病。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營養性疾病。中醫藥治療消化道疾病如泄瀉、積滯、厭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調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因礦物元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缺乏所致疾病,如鋅缺乏癥、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疳證等,不僅不少中藥中含有一定量的礦物元素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增加了攝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藥的調脾助運等作用,促進了機體對各種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應。一批行之有效的中醫臨床診療操作技術在不斷擴大應用,如推拿治療小兒泄瀉、便秘、腹痛,董氏指壓手法治療嬰兒吐乳癥技術等,這些簡便有效診療技術的臨床推廣,擴大了中醫特色療法在中國城市社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及世界各國的普遍應用。

其他如中醫藥調補先后天治療新生兒疾病,調整陰陽治療小兒心理行為障礙性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腎臟病,發時治標、平時治本觀點在慢性復發性疾病中的應用等等,都是發揚兒科中醫藥治療優勢的例證。

中醫兒科優勢病種及特色療法的臨床應用,滿足了現代社會對于兒童預防保健的需求,適應了現代臨床疾病譜的變化,順應了現代人對于醫療安全性的重視,減少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學藥物的濫用,在各國醫療保健事業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

2 加速學科學術發展是面向未來的主要任務

在歷史跨入21世紀之時,我們總結過去,展望未來,還應當清醒地看到雖然中醫兒科學的現展速度已經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但是,與西醫兒科學和其他自然科學學科的發展速度相比,則顯得相對滯后。我們必須加快學科學術發展速度,這才是面向未來、能夠獲得本學科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選擇。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術發展都需要依靠科學研究,中醫兒科學的未來發展也必需依靠本學科科學研究的開展。中醫兒科學科研的領域需要不斷擴大、科研水平需要不斷提高,才能推動學科的快速發展。

建立規范是學科學術發展的基礎。所謂規范,庫恩《科學革命結構》說:“她包括了一門學科的研究方法、總體框架以及最基本的概念、理論和定律。”由于歷史的原因,中醫兒科學在規范化、標準化方面所做的工作還很不夠。中醫兒科學科需要建立的規范,必須是能符合本學科學術特點和規范化要求的各種規范。例如:切合中醫藥學本義的中醫兒科學名詞術語規范,有中醫藥特色的診斷辨證標準,能反映中醫藥優勢又能得到學術界公認的療效評價標準,符合循證醫學原則的臨床研究規范,利于中成藥開發又符合新藥研究原則的制劑工藝和質量標準等。這些規范的產生,要通過科學研究來實現。在臨床研究和數理統計分析基礎上形成規范,是最佳的研究方法。但是,臨床研究成本高、耗時費力。近年來,在兒科規范化工作中已普遍采用了文獻研究、專家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特別是基于德爾菲法的專家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的方法,能集中本學科權威專家的意見,是一種在國際上被廣泛采用的研究方法,在《兒科常見病中醫診療指南》的研究中已經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后將會在中醫兒科學規范化、標準化工作中有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作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的重要任務之一,要求“制定并與中醫藥有關的國際行業標準”,我們兒科專業委員會今后在這方面將承擔起與兒科有關的任務。

中醫兒科學基礎研究范圍廣泛。整體觀點是中醫學優勢之一,要將兒童的孕育成長、保健預防、病因病機等,放到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不同的天時、地理、環境的大自然整體和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的內環境整體中加以認識。對中醫兒科基本理論中的若干問題不要再過多地進行理論論爭,要重視通過科研來認識其科學內涵,辨析正誤,吸收其合理的部分用于指導臨床。辨證學研究的重點是辨證客觀化,即如何將通過現代檢測方法獲得的疾病微觀信息納入中醫兒科學辨證體系,以及如何將各種診查方法所采集到的“證象”定性定量,從而形成客觀的證候診斷標準。治療學研究的重點,一是兒科常用治法的療效機理研究,二是兒科藥物劑型改革及多種療法研究,三是有毒中藥的毒理及減毒方法研究,四是各種治法的優化組合及其適應病證研究。要研究出更多療效可靠、應用方便,適應當今和未來社會需要的兒科療法和藥劑。

臨床研究的范圍目前仍將側重那些中醫藥有優勢、兒科臨床常見的病種。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手足口病等病毒性疾病,哮喘、過敏性紫癜、腎病綜合征等免疫性疾病,腹瀉、營養素缺乏癥、肥胖癥等脾胃病,多發性抽動癥、癲癇、腦性癱瘓等神經精神疾病,高熱、驚風、血癥等急癥,低出生體質量兒、新生兒黃疸、新生兒硬腫癥等新生兒疾病等。同時,在有條件的單位,要面向世界需求,開展中醫藥治療兒科現代重點疾病的研究,如兒童艾滋病、各種新型流感等,爭取在其中一些疾病取得突破。臨床研究的重點在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要遵循現代流行病學、循證醫學和臨床科研方法,進行多中心協作攻關,力爭探索出一些新的證治規律,研制出一批療效更好、副作用小而使用更為方便快捷的新藥,研究提出中醫藥治療的有效、安全、經濟的優化治療方案并加以推廣。臨床研究的內容將深化,如從籠統的一方治一病發展為辨證立方、異病同治;對難治性疾病或其中某一證型、某一嚴重合并癥等研制有針對性的方藥;研究有效方藥的劑型改革;研究有效方藥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效單體并形成體現辨證論治特色的“創新中藥”等。

實驗研究將會更多地直接引入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為提升中醫兒科診療水平服務。要裝備先進的儀器設備,逐步研制出兒科常見病的病證結合動物模型,應用各種先進的研究方法,尤其是細胞、分子、基因、蛋白的研究方法,從宏觀到微觀的各個層次,揭示兒科有效中藥及其他療法的作用機理,為創新療法、創新理論的建立奠定基礎。

總之,中醫兒科學科學研究的重點在臨床,目的在于圍繞臨床療效的提高,目標是學科創新性理論的產生,為中醫兒科學事業發展,并最終實現學科現代化積累條件。

中醫兒科學術發展的關鍵在于人才。20世紀下半葉,中醫兒科多層次、多形式人才培養的格局已經形成。今后,要根據學科發展需要,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動手能力,培養更多的中醫兒科專業人才。首先是為數眾多的臨床人才拓展中醫兒科服務范圍,直接為各國兒童的健康事業服務。同時,必須通過研究生教育和繼續教育,造就一批具有寬廣深厚的中醫理論基礎、掌握相關現代科學知識和前沿技術、科研能力強的智能結構型人才,通過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捕捉學科學術發展熱點問題的能力,經過規范、先進、嚴謹的科學研究,創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承擔起推進中醫兒科學科發展的重任。

在學科人才比較集中的單位和地區,要組織起一批實力強大的研究團隊,團結合作,才能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在不同的研究領域取得突破。研究方向的確定,應以兒科臨床常見疾病、中醫藥有優勢的疾病、學科基礎較好為原則,逐漸形成在中醫兒科學科專業劃分基礎上的肺系疾病研究、脾系疾病研究、心肝疾病研究、腎系疾病研究、傳染病研究、新生兒疾病研究等研究團隊,擴大一批重點學科、重點專科、重點研究室、重點實驗室等,不斷提高研究水平,產生有創新意義的研究成果。

第3篇

“冬病夏治”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的原則,結合天灸療法,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這種療法調整人體陰陽,使之達到陰平陽秘,宿疾得以根除,充分體現了中醫學的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防病于未然”的疾病預測觀。 “冬病”,顧名思義,是指在寒冬季節容易發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臨床上患有“冬病”的人多屬于陽虛體質, “夏治”就是在夏季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時候通過培補陽氣的方法來糾正陽虛體質,從而使“冬病”的發作次數和嚴重程度得到明顯改善,進而達到減少疾病痛苦的目的。 “夏治”實際上是針對“冬病”在夏季采取的一種預防性治療措施。

什么是透皮給藥不傷身的天炙療法?

三伏天的天灸療法,是選擇在三伏天采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敷貼于穴位或患處,使其局部皮膚自然充血、潮紅或起泡的治療方法。方法是把辛溫走竄的藥物磨粉混合,如:白芥子、附子、斑蝥、麝香等藥物,然后貼附在一定穴位上固定約30分鐘至一小時左右、病人覺局部有燒灼或痛癢感時即應取下,有時皮膚上可產生大的深黃色水泡,這是藥物刺激過頭,傷到皮膚了,一般按燙傷處理,局部敷以消毒敷料以保護創面。

天突、定喘等穴位降氣化痰、清肺定喘等功效可通過穴位貼敷刺激而起作用;而選擇三伏天刺激穴位更易激發經氣,故伏天穴位貼敷可增強細胞免疫能力,調整人體T細胞亞群,改善腎上腺皮質功能,降低過敏反應,達到增強抵抗力,減少感染而防止咳喘發作的目的。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貼敷藥物透過皮膚由血管、淋巴管吸收后,可激活機體免疫系統,使其產生某些特異性抗體和啟動肺表面活性物質而發揮治病防病功效,這一點可通過用藥后測定血清中IgA、lgG、IgM升高,IqE均減少得到證明。

冬病夏冶可以治療寶寶哪些疾病?

陳教授表示,三伏天的貼敷療法可以說是順應四時特性的一種“內病外治”療法,可起到益肺理氣、健脾益腎的作用,主要適應癥就是“冬病”,也就是那些好發于冬季或在冬季反復發作、加重的多種呼吸系統疾病。如小兒哮喘、小兒肺炎、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小兒百日咳、頑固性咳嗽、慢性咽炎、慢性扁桃體炎、過敏性鼻炎等病癥。

在緩解期,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能達到預防疾病復發或減輕癥狀的目的。臨床上常常聽到有些家長敘述自己的孩子總愛反復感冒、咳嗽,或者遇冷打噴嚏、流涕、咳喘,上述這些癥狀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往往在寒冷冬天或氣溫變化較大的情況下容易發作,這些孩子一般都有“陽虛”的體質,也就是陽氣不足,表現在外的是“寒證”、 “虛證”,如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神倦易困等癥狀。在三伏天全年最熱的時節,人體處于陽氣最為旺盛、氣血流通之時,將辛溫發散的藥物貼敷于穴位,可起到溫陽益氣、通經活絡、散寒止痛的作用,對“冬病”能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

寶寶冬病夏治應注意哪些問題?

第一,2歲以下幼兒不宜做貼敷,一來他們的皮膚過于嬌嫩,可能無法耐受藥物的刺激;

第二,孩子太小,不懂得如何表述自己的不舒服,這也會影響到治療的安全性。

第4篇

太鋼總醫院中醫科主任崔琳琳說:“冬病夏治是治未病的一種方法,體現了傳統中醫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治未病”理念。冬天高發的病,在夏季就阻斷、干預其未來發病的可能,有三類人群最適合冬病夏治,無論是預防還是治療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小兒反復感冒咳嗽、小兒支氣管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患者;二是骨科類疾病患者,包括頸肩腰腿疼、骨關節炎、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病、腰椎病等患者;三是消化系統疾病患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腸炎、小兒及成人脾腎氣虛導致消化不良等慢性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此外,像一些怕冷、怕風、平時易感冒或冬季反復感冒、虛寒體質、免疫力低下的亞健康人群也很適合進行冬病夏治調理。

什么是“未病”?

什么是“未病”?怎樣“治未病”?這是讀者打電話咨詢時常問的一個話題。

早有耳聞,太原市中醫院在焦國梅院長的領導下,積極探索構建中醫特色預防保健服務體系,整合了優勢資源,于2010年7月成立了“太原市治未病中心”。積極推廣中藥、各種中醫傳統療法,包括針灸、推拿、熏蒸、刮痧、膏方、足療、藥膳、帖敷等在內的各種中醫傳統非藥物療法。同時,推出超微粉技術、免煎顆粒、小包裝飲片等現代技術,受到患者的歡迎。

在太原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看到,排隊就診的人還真不少。記者了解到,從該院的接診情況看,為“防病于未然”而到醫院咨詢養生之道的市民約占門診量的一成,而因受“亞健康”困擾而到醫院尋求早期治療的市民則占了門診量的大部分。

該院防保科科長、副主任中醫師鄭秀玲對比作了詳細的介紹:“今天是冬病夏至的第一天,病人比較多一些,自從2010年7月醫院被省衛生廳正式命名為‘太原市治未病中心’以來,前來治未病的人不少,但是真正了解治“未病”的人不多。”

什么是“治未病”呢?鄭科長說:“早在2000多年前,治未病的思想就已經被我國古代醫家提出。‘上工治未病’要求重視疾病的預防,強調在‘未病’時采取預防或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發生、發展的方法。“治未病”的思想經過歷代醫家的發展與完善,成為中醫藥理論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思想價值在于將“治未病”作為奠定醫學理論的基礎和醫學的崇高目標,倡導人們珍惜生命,注重養生,防患于未然。而將能夠掌握‘治未病’思想理念、擅治未病的醫生稱為‘上工’,也說明了中醫對‘治未病’的重視程度。后世的醫家將‘治未病’理解為3個層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變’,三是‘已病早治’。”

未病先防――是在沒有疾病的時候要預防疾病的發生。如中老年人在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時候就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血栓性疾病,又如有些老中醫每日練習五禽戲強身健體,預防疾病。

既病防病――是指已經發病但要防止疾病進一步的發展和惡化。如感染了乙肝病毒,形成病毒性肝炎,此時在治療肝炎的同時,要注意和預防其向肝硬化的進展。

已病早治――是指已經發病要及時治療。如確診為高血壓,雖然沒有任何癥狀,但要及時治療,控制血壓,減少因為“高血壓”這一危險因素而出現的“心、腦、腎”的并發癥。

“治未病”是采取預防或治療的溫和手段進行干預,中醫學在長期醫學實踐的積累過程中,對“治未病”逐步形成了樣式多種、角度各異、簡便廉驗的干預手段。中醫學除了使用中藥或中成藥保健預防外,更重視通過養性來調暢情志,規律而適度運動,辨體施膳,輔以針灸、沐足、按摩、導引等方法內外綜合調理。

“哪些人適合“治未病”呢?

1.身體尚健康但精力不足者;

2.體質較差有疾病者;

3.自覺癥狀明顯,但檢查指標無異常者;

4.檢查指標處于臨界值,但尚未達到疾病診斷標準者;

5.慢性疾病的治療恢復者;

6.大病初愈需預防調養康復者。

不要等得了病再去治

有病才治療,相當于臨渴挖井、臨陣磨槍。很多人到了疾病影響自己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時候才會去看醫生,醫生一檢查,有的是胃癌晚期、有的是肝癌晚期,早已錯過最佳治療期。一些疾病如果在發展的早期就得到治療,還會有逆轉的機會,但如果病已經形成再來治療,就像口渴了才去挖井,或者是打仗了才去鑄造兵器,已經有些遲了。

另外,由于疾病的萌芽、發展往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目前常規的體檢模式一般只能夠查出一些已經形成的病,也就是“已病”的狀態,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比如,腫瘤的形成要慢慢醞釀,但也得到器官出現形態學改變才能查得出,這個時候就往往比較遲了。

人一旦進入疾病狀態,尤其是大病,醫療費用的投入將是巨大的,而療效卻常常不盡理想。

在“治未病中心”,趙先生向醫生主訴,平時工作忙,應酬多,運動少。最近,他經常出虛汗、胸悶、易疲倦,感覺體力不支。楊慧莉主任對其做了全面檢查,各項指標卻都正常,但他就是覺得身體有些不對勁。通過舌診、脈診等中醫方法檢查后發現,趙先生確實沒病,只是“氣虛”作怪,若不及時調養,可能生病。開了一副調理藥方,建議趙先生平時多吃谷物、山藥和蘑菇,少吃辛辣燥熱食物,不亂吃補藥。此外,還對他的睡眠時間、適宜運動等做了細致交代。在“治未病中心”,不少像趙先生這樣查不出病的“患者”。

“治未病”主要關注的是亞健康,隨著城市工作壓力的增大,城市白領階層中亞健康問題更值得關注。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亞健康狀態者占人群總數的75%。遺憾的是,目前西醫對亞健康還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案,有很多病人出現腰痛、風濕等亞健康疾病的時候,西醫甚至查不出病因來。現代文明帶來的環境污染、生活快節奏、不良生活習慣,使現代病種發生了變化。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病、營養過剩帶來的代謝紊亂等已成為人類健康的最大殺手,這類疾病目前尚無特效藥。

亞健康處于一種“有病”與“沒有發病”的臨界狀態,亞健康的人雖然沒有明確疾病,但卻出現精神活力和適應能力的下降,如果這種狀態不能得到及時糾正,容易引起心身疾病。我們經常在臨床見到的包括:心理障礙、抑郁癥前期、胃腸道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癌癥、下降,倦怠(慢性疲勞綜合癥)、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煩躁、失眠、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腹脹、心慌、胸悶、便秘、腹瀉、感覺很疲憊。然而西醫體格檢查并無器官的問題,主要是功能性的問題。

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除了疲勞和不適,不會有生命危險。但如果碰到高度刺激,如熬夜、發脾氣等應激狀態下,很容易出現猝死,就是“過勞死”。作為健康殺手的多數慢性病,都可以通過“治未病”的種種措施來預防。

“治未病”是未來醫學的發展方向

始于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的醫療理念,是我國傳統醫學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一套維護健康、抵御疾病的獨特理論和有效方法。近年來,“治未病”理念受到國家高度重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還制定了《“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實施方案(2008-2010)》,并在全國實施。 “治未病”不僅是讓人們不生病,少得病,遲得病,延年康壽的需要,也是節約衛生資源,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需要,是富國強民的一項大工程。

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患者,發現許多患者并不了解“治未病”的理念,對“治未病”存在認識誤區甚至懷有戒心。目前中醫“治未病”理念尚未得到普及,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量較小、面較窄,服務模式不完善,手段和形式單一,專業技術隊伍缺乏,服務體系尚未形成,也是個中原因。

第5篇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病機;分型;治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簡稱慢阻肺)是呼吸系統疾病中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也是一種主要的慢性致殘和致死性疾病,嚴重危害人民健康。近年來全球的患病人數在不斷增加,有資料稱,在2020年COPD的死亡率將由目前的第4位上升至第3位。我國城市導致死亡的疾病中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是COPD)居第四位,在農村則排第一位[1]。COPD已成為嚴重危害人民群體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由于其反復發作、進行性加重的特點,近年來,對如何提高治療水平、縮短急性期病程、緩解期預防復發、提高生活質量,中西醫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討。祖國醫學沒有慢阻肺這一病名,但根據其發病癥狀及特點,認為慢阻肺屬于“肺脹”、“咳嗽”、“喘證”等范疇,現就近年來中醫藥對COPD病因病機、辨證分型及臨床治療研究情況綜述如下:

1 病因病機研究

《諸病源候論?咳逆短氣候》記載肺脹的發病機制是由于“肺虛為微寒所傷則咳嗽,嗽則氣還于肺間則肺脹,肺脹則氣逆,而肺本虛,氣為不足,復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暢,故咳逆,短乏氣也”,認為肺脹的主要病因是久病肺虛。《丹溪心法?咳嗽》曰:“肺脹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夾淤血礙氣而病”,提示病理因素主要是痰淤阻礙肺氣所致。

近年來,對本病病機的認識多趨向于本虛標實,急性期以標實為急,多見痰、瘀、熱;穩定期以本虛為主,多系肺脾腎虛損;外感是重要的誘發因素。周仲瑛教授說:“肺脹病久,衛外不固則邪易承襲,邪犯于肺則肺氣更傷,促使病情惡化。雖發時標實為主,緩解期本虛為主,但從病機演變總的趨勢衡量,愈發必致正氣愈虛”[2]。王國忠等[3]認為,肺臟感邪,遷延失治,日久導致肺虛,衛外不固,外邪六每易反復侵襲,誘使本病發作;其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為肺脾腎虛,標實為痰飲、血瘀。汪翠紅等[4]認為,脾腎虧虛、瘀血阻滯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基本病機,亦是COPD諸多病機中最為重要的環節。黃禮明[5]認為,肺脾腎虛是COPD發生及反復發作的重要內因,亦是形成痰、瘀或痰瘀互結的重要原因。洪廣祥[6]據《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理論,指出肺陽虛弱是COPD反復發作的內因,認為痰瘀陰邪,易傷陽氣,初則表現肺為痰困,肺陽郁閉不用,衛外無權,日久可傷及肺陽,致使肺陽虛弱,衛陽不固,易感外邪,屢屢引動內飲,致本病反復發作。薛漢榮[7]認為COPD發病的內因為“一虛一實”、“易虛易實”(陽氣虛弱、痰瘀伏肺)貫穿本病的始終,其中陽氣虛弱是關鍵,痰瘀伏肺是宿根,外感風寒是急性加重的主要誘因。黃廣平等[8]認為痰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重要病理產物和致病因素,血瘀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程中的必然病理,氣血虧虛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復發病和誘發機體感染的主要內因。“虛”,尤其是肺脾腎三臟之虛,成為慢阻肺反復發作的內因。虛則生痰,虛則致瘀,痰生瘀成則虛益甚。三者互為因果,虛實錯雜,致使病情逐漸加重。

2 中醫辨證治療研究

COPD至今尚無統一的辨證分型標準,目前各位中醫學家多是根據前人經驗和個人心得進行辨證。余學慶等[9]收集了1981~2004年COPD文獻44篇,統計得出在文獻中出現頻率前10位的證型依次為:肺氣虛、痰熱壅肺、痰氣互結、腎氣虛、寒飲停肺、脾陽虛、腎陽虛、脾氣虛、肺腎氣虛、肺陰虛。曹世宏教授[10]將本病分為急性發作期、遷延期和穩定期三期。急性期包括痰熱蘊肺兼肺腎兩虧證、痰飲伏肺兼肺腎氣虛證、肺熱痰瘀兼肺痹證、肺熱痰瘀兼脾腎陽虛證、肺熱痰瘀兼痰蒙心竅證、肺熱痰瘀合并心陽欲脫證。遷延期包括:①正虛邪戀、氣陰兩虛證;②肺脾兩虛、痰濕內蘊證。穩定期包括肺脾腎氣虛證、肺腎陰虛證。COPD急性加重期偏于標實,多屬感受外邪誘發,多按標實證候辨證;穩定期偏于本虛,多屬臟氣不足,以肺脾腎不足為主,多按虛證辨證。

目前多主張在COPD分期的基礎上進行辨證論治,本著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不同時期應予分別處理。徐志瑛[11]認為急性發作期當以清熱豁痰通腑、益氣活血為主;慢性遷延期則應補虛不忘祛痰,益氣必參活血治療;在緩解期可治以健脾補肺、溫腎納氣、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梁乃津[12]治療本病從兩方面考慮:發作時以控制癥狀為主,緩解時以培正固本為重;控制癥狀又以祛風消痰為先,培正固本則以培補元氣為要。

2.1 急性加重期:COPD急性加重期多因攝生不慎,外感六之邪引動痰瘀夙根而致,因病邪不同,病機復雜,痰、瘀、飲、寒、熱之標實,肺虛、脾虛、腎虛、氣虛、陽虛、陰虛之本虛臨床均為常見,且容易出現急危重癥,故各醫家臨床分型種類也各有不同,治療上也各有特色。

董賢明等[13]認為COPD急性發作往往正氣不足與標實痰熱并存,選用浙貝母、葶藶子、白果、蛤蚧、旋復花等治療40例急發期患者,總有效率達95%。賀倩[14]運用小青龍湯加味溫肺散寒、活血行氣、止咳化痰法治療寒痰瘀阻證的急發期患者,效果滿意。孫志佳[15]認為“瘀”是COPD致病的根本因素,提出了益氣祛瘀、溫陽祛瘀、化痰祛瘀、清熱祛瘀等不同治法,并在臨床上取得顯著療效。周仲瑛[16]指出若痰飲壅阻肺氣,喘而氣逆痰涌,胸部憋悶、脅肋脹痛,面黯,唇甲青紫,舌苔濁、質紫,脈細滑者,當化痰祛瘀,選用杏蘇二陳湯合加味旋復花湯,藥如蘇子、白芥子、葶藶子、法半夏、杏仁、桃仁、當歸、旋復花、茜草根、降香等;如痰瘀壅肺,肺失吸清呼濁之職,濁邪害清,上蒙神機,以致神志淡漠,恍惚,煩躁,昏昧,面黯,唇紫,喘促氣逆,痰黏難咳,舌苔濁膩、質紫,脈細滑數,治當滌痰泄濁、化瘀開竅,選用滌痰湯合通竅活血湯,藥如半夏、南星、天竺黃、炙遠志、陳皮、茯苓、菖蒲、郁金、丹參、赤芍、川芎、桃仁、紅花、麝香等。聶廷柱[17]發現慢阻肺急性發作加重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陰傷,提出中醫應強調滋陰潤肺,并以潤肺化痰湯為基礎方對50例COPD、肺心病急性發作加重期合并低鈉綜合征進行治療,取得較好療效。周慶偉等[18]應用《金匱要略》皂莢丸治療60例COPD急性加重期痰濁阻肺型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對咳痰、喘息的改善在90%以上。并認為皂莢所含三菇皂貳能刺激胃黏膜,反射性的促進呼吸道分泌,有良好的祛痰作用,有祛頑痰之效,能使痰除則瘀消,氣道暢通,改善了血黏度及肺功能。姚亮等[19]運用健脾活血補腎法(黃芪、黨參、當歸、熟地、桃仁、丹參、廣地龍、炙麻黃、北杏仁、補骨脂、菟絲子等)治療COPD急性發作期患者80例,總有效率達90%,指出健脾活血補腎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時,能起到增強呼吸道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環、減輕黏膜水腫、改善肺通氣功能的作用。

2.2 穩定期:COPD穩定期多以肺、脾、腎三臟虛損及氣虛、陽虛、陰虛為主要表現,各醫家在辨證分型時多從此入手。錢靜華[20]提出慢阻肺穩定期可分為三型:肺氣虛、肺腎陰虛、肺腎陽虛。張洪春[21]等認為慢阻肺主要病位在肺腎兩臟,穩定期以肺腎兩虛為主。古光君[22]將慢性阻塞性肺病緩解期分為肺氣血虧、肺脾氣虛及肺腎兩虛三型,以補肺、健脾、益腎為法治療。曹氏[10]認為正虛邪戀、氣陰不足證是慢阻肺遷延期的常見證型;痰瘀互結為慢阻肺后期常見的證型。田正鑒等[23]經過長期臨床實踐認為,在COPD緩解期通過中醫扶正固本法補益肺氣、健脾化痰、溫腎納氣,臨床效果顯著。葉焰[24]以金匱腎氣丸為主方,對506例COPD緩解期患者進行臨床治療觀察,結果說明長期服用金匱腎氣丸的患者急性發作幾率遠低于對照組。

3 結語

COPD作為一種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已越來越受到醫學界的重視,有效緩解病情、預防復發、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緩肺部不可逆改變的速度顯得尤為重要,從已查閱的資料來看,中醫藥在COPD急性加重期及穩定期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中醫界對本病的病因病機、臨床辨證分型以及治療仍缺乏系統、公認的學術體系,尤其臨床辨證分型較為繁雜且不統一,多為套用咳嗽、喘證、肺脹等相關疾病的辨證分型,缺乏建立在對本病發病規律充分認識基礎上的辨證分型,故不能廣泛推廣于臨床;所以在今后的臨床研究中應進行多中心、雙盲、大樣本研究,以進一步明確和統一中醫證治分型及其量化標準;將中醫臨床研究與現代循證醫學更好的相結合;進一步驗證、研究中醫病機、證候與西醫學理化檢查的相關性;以及規范實驗動物證型造模的研究;科學制訂出適合于中醫的診斷及辨證論治規范,篩選出有效的方劑或藥物,并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優勢及其機制。

【參考文獻】

[1] 中國COPD研討會.喚起COPD治療的希望[J].現代醫師,2003,12:10~11.

[2] 周仲瑛.周仲瑛臨床經驗輯要[J].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8,1(1):36.

[3] 王國忠,胡馳雄,丁美群等.熱喘平合劑治療阻塞性肺病痰熱證82例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02,(7):318~319.

[4] 汪翠紅,丁愛國.從病理生理學角度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醫固本治療[J].中醫雜志,1999,40(12):753.

[5] 黃禮明.試論痰、瘀、虛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治關系[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00,22(1):5.

[6] 傅志紅.洪廣祥教授治肺系疾病探要[J].新中醫,1999,31(1):12.

[7] 薛漢榮.中醫論治慢性阻塞性肺病[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4,16(6):13.

[8] 何軍強,黃廣平.中醫對COPD病因病機的認識及中醫固本治療[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05,28(3):12~13.

[9] 余學慶,李建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證候文獻分析[J].遼寧中醫雜志,2006,33(7):794~795.

[10] 孫子凱,曹世宏.26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證治規律探討[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8,14(1):13.

[11] 王新華.徐志瑛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經驗[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0,1(1):56.

[12] 羅振華.梁乃津教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經驗[J].新中醫,1996,(11):7.

[13] 董賢明,孫守平等.葶貝膠囊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40例療效觀察[J].疑難病雜志,2003,2(2):94.

[14] 賀倩.溫肺活血法治療急性發作期慢性支氣管炎103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05,11(3):177~178.

[15] 孫志佳.活血祛淤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理論依據及臨床應用[J].陜西中醫,2005,26(4):341~342.

[16] 周仲瑛.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期的辨治要點[J].江蘇中醫藥,2006,27(7):5~7.

[17] 聶廷柱.COPD、肺心病急性發作加重期合并低鈉綜合征50例中醫證型分析[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3,3(16):2112~2113.

[18] 周慶偉,李素云.《金匱要略》皂英丸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痰濁阻肺型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學報,1997,12(227):35.

[19] 姚亮,宋文寶等.健脾活血補腎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40例療效觀察[J].江西中醫藥,2004,35(264):17~18.

[20] 錢靜華.“慢阻肺”緩解期的康復醫療[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1,25(1):35.

[21] 張洪春,昆恩祥.調補肺腎膠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臨床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3,26(2):53~56.

[22] 古光君.慢性阻塞性肺病緩解期的中醫康復療法[J].現代康復,2000,4(4):633.

[23] 田正鑒,鄒新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扶正固本價值評析[J].中醫藥學刊,2001,19(3):236.

第6篇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中醫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現如今,臨床對于此類疾病的發病機制還沒有準確定論。但有學者指出,此類疾病的發生和患者周圍生活環境以及工作遺傳因素存在較大關聯性。當病患發生疾病之后,在疾病早期其會表現為慢性咳嗽以及夜間咳痰等癥狀[1]。有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呼吸抑制現象。隨著患者的疾病進展,逐漸會出現泡沫痰、胸悶等癥狀[2],到了疾病后期,患者還會出現以血痰和喘息為主的臨床表現。對于此類疾病,臨床通常使用藥物(如支氣管擴張劑、吸入糖皮質激素等)加以控制,同時配合行之有效的康復訓練,目的在于有效加強患者的身體素質。但值得說明的是,和以往相比當前我國環境有所惡化,進而導致該疾病患者的發生人數呈現出了逐年上升的趨勢,重點人群包括年老體弱患者,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身體健康,也會對其日常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3]。特此,本文全面探究老年COPD患者的中醫護理方式,現將具體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156例老年COPD患者為研究樣本。患者經肺功能檢查診斷確診。排除對象:老年癡呆患者,心臟、肝臟以及腎臟功能不全者、拒絕參加試驗調查者、癌癥者、精神疾病患者。現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共計76例,接受常規化護理干預,觀察組80例,接受中醫護理干預。對照組: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齡為(75.55±2.33)歲,病程1.52~15.98年,平均病程(6.38±1.28)年。觀察組: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齡為(75.32±2.55)歲,病程1.39~16.59年,平均病程(6.49±1.85)年。經對比,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觀察指標

①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②分析干預前后肺功能改善情況。

1.3方法

1.3.1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化護理干預,詳情為:①心理干預: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內,很容易出現不安焦躁、恐懼等不良心理。對于這種情況,院內護理人員應當及時和患者開展溝通工作,全面疏導患者內心的不良情緒[4]。②吸氧護理:院內醫護人員全面改善患者的缺氧狀態。同時也要有效清除患者機體中的痰液。利用這種方法確保患者的呼吸道暢通性[5]。③氣道護理:院內醫護人員應當在霧化器中,添加α-糜蛋白酶(每次4000U溶于10~20mL生理鹽水溶液,4~8h一次),0.9%生理鹽水溶液(每次10~20mL,4~8h一次),地塞米松(一般劑量每次2~20mg,可2~6h重復用藥)以及慶大霉素混合液體(每次80mg,每8h一次)為患者開展氣道護理工作,告訴患者吸氣后隨即呼氣。

1.3.2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接受喘病中醫護理方案,詳細方法為:1.3.2.1中醫特色護理祖國醫學將COPD稱之為喘病。從辨證方面來看,可被分為風熱犯肺證、肺氣郁閉癥、痰濁壅肺證以及外寒內飲證幾類。結合患者辨證分型,對患者開展行之有效的辨證施護。遵循醫囑對患者所使用的藥物開展指導工作。同時配合相關護理[6]。①咳痰、咳嗽:對于此類患者來講,應當全面保持病室溫度適合。將室內溫度控制在18~22℃,而濕度應當保持在50%~60%[7]。擇取舒適,胸悶咳嗽者取半臥位接受治療。護理人員在此期間內有效指導患者咳嗽、咳痰。教會患者深呼吸方式,每日清潔口腔2次,積極觀察患者咳嗽的性質、持續時長、程度、咳痰、顏色、性狀、氣味等[8]。對于痰液黏稠者必須加強氣道濕化力度,并囑患者多飲水。而無力咳嗽者應當開展振動排痰以及胸部叩擊。遵循醫囑為患者開展震動排痰以及胸部叩擊等治療。取用患者耳部皮質下、神門、氣管以及肺等穴位。拔火罐方式為:選擇患者的膏肓、風門、大椎、定喘、肺俞開展拔火罐治療,同時實施中藥霧化。②氣短、喘息癥狀:對于存在此類癥狀的患者,院內醫務人員應當全面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喘息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發紺現象。遵循醫囑對患者開展氧療,為其提供低濃度、低流量氧氣供應,并觀察吸氧效果。患者可取用半臥位、高枕臥位以及端坐位接受治療。同時指導患者開展呼吸功能練習。如說腹式呼吸、縮唇呼吸等。遵循醫囑為患者開展耳穴貼壓。選擇患者皮質下、肺部、胸部、心臟以及交感等穴位。對穴位加以按摩。取用足三里、關元、氣海、內關以及列缺完成按摩。③納呆、腹脹:對于此類患者來講,應當鼓勵其多運動,同時遵循醫囑完成穴位貼敷。取用神闕、關元、氣海、中脘進行治療。同時完成耳穴貼壓治療,取用神門、交感、胰臟、三焦、胃、脾臟等穴位實施該項治療。穴位按摩取穴原則為:足三里、中脘;艾灸位為足三里、中脘。1.3.2.2健康指導①生活起居方面:全面保障患者養病環境空氣清新,溫度、濕度適合。在室內不要擺放鮮花。必須順應四時,結合具體的氣溫變化情況,及時為患者增減衣物。患者出汗后不易吹風,且在呼吸傳染病流行期間內不要帶領患者到公共場所,以免感受外邪加重病情。②飲食指導:患者應當多進食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食品。同時也要補充適當的無機鹽,避免攝入過多的糖類,禁止食用產氣食品。多吃新鮮蔬果,烹調方面以蒸煮為主要類型。食物必須軟爛,方便患者消化吸收。與此同時也要禁食過甜、過膩、辛辣食物。對于外寒內飲癥患者來講,可進食具有宣肺止咳以及疏風散寒功能的食品,如說白果煲雞、紫薯粥等。在而對于風熱犯肺癥患者來講,可多進食具有宣肺化痰、風清熱功能的食品,如金銀花茶等。痰濁壅肺癥患者多進食能夠起到理氣止咳以及清熱化痰功能的食物,如說銀耳雪梨百合湯針。對肺氣郁閉癥患者可以多進食,具有平喘降氣、宣肺開郁功能的食品,如杏仁粥等。如果患者出汗量較多,可以適當飲用淡鹽水,多進食高鉀食品,如香蕉、桔子等。納呆腹脹者可取用炒麥芽、山楂泡水后替代日常飲水。③康復功能訓練:呼吸功能訓練主要原則為:患者開展縮唇呼吸、腹式呼吸以及全身超鍛煉。目的在于有效提升患者的肺活量,積極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對于病情較輕者,可以每天打太極拳以及散步。病情嚴重者可以指導其在床上完成活動翻身等。另外也要自我按摩迎香、合谷、內關、足三里、三陰交、涌泉等穴位。對上述穴位加以按摩,能夠起到增強體質以及促進氣血運行的效果。

1.4統計學方法

本試驗使用SPSS21.0軟件包,肺功能指標數據用(x-±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值計算,護理滿意度數據用(n,%)表示,計數資料用χ2計算,當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88.16%),兩組數據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改善情況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FEV1預計值以及FEV1/FVC無明顯差別,P>0.05。干預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上述指標改善情況顯著見表2。

第7篇

【關鍵詞】 小兒咳嗽;黎世明;經驗

黎世明,兒科教授,全國名老中醫黎炳南教授之子及其學術繼承人,擅長治療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筆者有幸跟師學習,真切體會到其治學之嚴謹,治病之獨到,受益良多,現將其治療小兒咳嗽病的學術經驗介紹如下。

1 治病求本,顧護正氣

“治病必求于本”乃辨證論治之最高準則。病之因,不外正、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在發病過程中,正虛邪實則病進,正勝邪衰則病退,可見,顧護正氣在治病中的重要意義。“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人之發病,均由陰陽失調所致,故以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為機體恢復正常之基本標準。黎師認為治病求本者,除以“病因為本”外,尤需注意“正氣為本”和“陰陽為本”,概而言之,就是以陰陽為綱紀,積極消除致病原因,處處顧護人身正氣,此乃診療疾病之根本法則。

疾病是邪正交爭的過程,用藥物以助“驅邪”是治療的重要手段,但正氣是戰勝邪氣的決定因素。黎師在治療上注重顧護正氣,虛而無邪者,自當扶正為主;虛實并見者,可扶正祛邪并施;邪盛當攻而正虛不顯者,亦以攻邪不傷正為原則。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不堪攻伐,且咳嗽病病位主要在肺脾,即所謂“五臟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腎常虛”,“心常有余而肺常不足”,正是小兒不足之兩臟,故黎師在治療小兒咳嗽病時,咳嗽無論新久,寒熱虛實,皆注重顧護正氣,尤以調理肺脾功能為本。

2 法貴靈活,多法并進

治療小兒呼吸道疾病理宜嚴謹,法貴靈活,證無一定,法無恒法。廣東地處嶺南炎熱多濕之地,以致腠理疏松,汗出過多,氣陰易傷,故陽熱、陰虛及氣陰不足型體質多見。長期生活此地之人,脾胃功能多呆滯,加之在廣東發達地區,由于空調的普及、冷凍食品的流行、嗜飲“涼茶”的習俗、抗生素的濫用等,患兒多表現為在本虛基礎上夾滯、夾濕、夾痰、夾熱,一般由外感誘發,臨床表現虛實夾雜、寒熱并見、表里同病。黎師根據當代嶺南小兒特有的體質和發病特點,指出臨證時尤其對于證情復雜者,需抓住重點、多法并進,方可統攬大局,不至于顧此失彼。以下是黎師治療小兒咳嗽病的常用治法。

2.1 攻補兼施 因于“治病求本”、“正氣為本”的診療法則,結合小兒“脾常虛”、“肺常虛”的生理病理特點,加之嶺南小兒患病,多虛實并見,對于咳嗽病無論新久,寒熱虛實,黎師遣方用藥除隨證選用止咳化痰藥外,喜用五爪龍健脾益肺,乃攻邪之時不忘護正之意。攻補側重不同,調配得宜,自無“閉門留寇”之弊。五爪龍,又名五指毛桃,為嶺南特色中藥材,甘微溫,氣香,入肺、脾經,具補脾益氣、祛濕化痰功效,功近黃芪而無黃芪之燥熱升提,用于降氣止咳尤為合適。虛象明顯者,選加太子參、黨參。咳止而多汗肢冷者,則以黃芪、白術益氣固表。

2.2 寒熱并用 嶺南小兒患病,每每寒熱并見。小兒有素體虛寒而驟感風熱者,亦有外感風寒而內郁痰熱者,或外寒而內熱,或上熱而下寒,此時溫之恐助其熱,清之慮增其寒。黎師擅長寒熱并用,因諸藥各有歸經,運用得當,自能各達其所,相輔相成,不因寒熱異性而相互抵消。其組方中,常可見用麻黃外散風寒而配射干以內清肺熱;或用毛冬青清肺而配五爪龍以溫脾;或用陳皮、冬花溫化寒痰而配胖大海以清腸通便。

2.3 氣血同調 咳嗽病發在肺,而肺朝百脈,主一身之氣,氣郁則必致脈絡壅遏不暢,甚而演變成心血瘀阻之變證。施治時,需預見病理之發展,先行截斷其演變過程。故黎師主張氣血同調,在宣肅肺氣的同時,加用活血通絡之品,血和則氣順,脈絡暢通,有利于氣機之恢復,加速疾病向愈。常用毛冬青,其味略苦,微寒,功效一可清金瀉肺,二可祛瘀通絡,三可祛痰止咳,一物多用,清肺之功不亞于黃芩,而無苦寒之弊,于小兒甚為適宜。據藥理研究,毛冬青有鎮咳祛痰作用,所含的毛冬青乙素具有抗炎作用,且可以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有利于肺部炎癥的吸收。《神農本草經》謂當歸“主咳逆上氣”,對虛寒咳喘者,黎師喜選當歸以養血活血,令“血和則氣順”,而達平喘止咳之目的。

2.4 收散并行 小兒咳嗽的致病原因主要為感受外邪,故疏散外邪為常用之法。小兒脾肺不足,加之嶺南地區特殊的地域、氣候特點,平素汗多、氣陰兩虛者相當多見,對于此類體虛感邪的患兒,黎師在驅散外邪的同時,每每喜酌配酸收之品,如五味子,斂肺滋腎、生津斂汗,使散邪而不損肺氣,斂肺又不礙散邪,每獲良效。

3 組制專方,用藥精當

在小兒咳嗽病的治療上,黎老師組制了一個基本用方:北杏、桔梗、冬花、陳皮、浙貝、毛冬青、五指毛桃、連翹、僵蠶、甘草。

3.1 立方之意 黎師知常達變,臨床從小兒生理病理特點入手,結合祖國醫學的傳統理論與嶺南特殊的地域、氣候及人文特點辨證論治,以“外感因風,內傷因痰”作為小兒咳嗽病因病機的關鍵,在此基礎上,融會主要治法,選取效藥,組制咳嗽專方,其所重乃以“病”為綱,尚須臨癥化裁,非一方統治一病,以不變應萬變之謂也。

3.2 方解 北杏仁,其味苦能降,入肺經,有下氣止咳平喘之力,合桔梗之宣肺除痰,降中有宣,肺之清肅功能恢復正常,則痰去嗽寧。冬花止咳,用治多種咳嗽。陳皮和浙貝化痰,“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前者健脾行氣、燥濕化痰,后者清肺散結而化痰,二藥合用,標本同治,藥簡力宏。毛冬青清金瀉肺,兼能活血通絡、祛痰止咳。選用連翹一味,于清熱解毒之中,饒有透表之力,服之常可得微汗,表邪肺熱并除,《臨證指南醫案》中謂之:辛涼,翹出眾草,能升能清,最利幼科,能解小兒六經諸熱。針對小兒咳嗽病因之關鍵為“外感因風,內傷因痰”,合僵蠶以祛風除痰。五指毛桃和甘草扶中益氣,攻不忘補。全方攻補兼施、寒熱并用、氣血同調,隨證加減運用得宜者,療效確切。

3.3 加減運用 外感咳嗽初起,風重者不論寒熱,加防風發表散風,風寒明顯者加蘇葉以疏風散寒,感寒而痰濕偏重者,加蘇梗以疏風解表、化濕寬中,肺氣壅閉者,加麻黃以宣肺開閉;久咳邪潛陰絡者,加細辛以搜剔陰絡之風邪;鼻塞、涕多者,選加蒼耳子、辛夷花以祛風通竅;風熱痰盛者,常伴咽喉紅赤,選加射干、牛子、瓜蔞皮;風寒痰多者,重用祛痰之品,選加蘇子、法夏、紫苑;風燥咳嗽者,選加花粉、麥冬以潤肺化痰。內傷咳嗽辨為痰熱型或外感咳嗽病久郁而化熱者,加選清熱散結之品,如蚤休、海蛤殼;寒痰咳嗽者,多伴腹脹苔膩,除加用二陳湯及蘇子、紫苑等溫肺化痰藥外,常選厚樸以消痰下氣;氣虛痰咳者,喜加五味子、鵝管石以斂氣納腎;陰虛燥咳者,去五爪龍、陳皮,加用黛蛤散、生脈散每獲捷效。

4 病案舉例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a在线看 | 欧美亚洲另类久久综合 | 77777奇米| 视频一二三区 | 欧美激情亚洲精品日韩1区2区 | 免费视频你懂的 |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91视频免费入口 | 国内自拍第1页 | 国产原创在线视频 | 开心激情综合 |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 四房激情网 |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 东京干男人 | 免费的黄色小视频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欧美日韩 | 色婷在线 | 九九精品免视频国产成人 | 久久这里精品 | 日韩国产在线观看 | 日本加勒比网站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威 |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 欧美日韩亚洲第一页 |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久久高清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成人黄色免费观看 | 爱啪啪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免费v片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免费a在线 |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 aa小视频 | 狠狠五月婷婷 | 久久77777 |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激情春色网 |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 电视剧情之债全集免费观看高清 |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