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5 17:07:17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對化學專業的理解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關鍵詞:理實結合;實訓教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386-01
本校領導具有強烈的超前意識,高瞻遠矚,新學期提出了用三年時間打造精品專業的創新目標,并為精品專業下了這樣的定義:一是有學生要來讀;二是企業搶著要人;三是有能力承擔社會培訓。
汽車專業教學部貫徹校領導的新思路,結合本校汽修專業的實際辦學條件,假設了"校企結合"創建汽車實訓中心,對《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進行了探索。汽修2012級部分學生試行"3+2"的教學模式。即:一周5天,分成二段,3天上理論課,2天在車間實習,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開學至今已實踐了2個月,此種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體會分述如下:
1.創設一定的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進入本校學習的學生,在原初中學習階段大多是班中一些學習習慣、行為較差者。針對這一實際現狀,教師在專業課教學中首先設法提高學生對學習汽修專業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在好奇心、求知欲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學習需要的一種表現形式。
因此,在教學開始時,首先要引發學生對課題的興趣,做好課題的鋪墊,讓學生對他尚不能解決的問題產生好奇,感興趣,讓其注意力指向學習目標。要做到這一點,創設一定的情境,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比用口頭解說要好很多。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的技能過程中,可以創設一些情境現象,把枯燥、刻板的教學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實情境中,讓學生在歡樂、活躍的氛圍中學習,可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如:在講解汽車點火系統故障時,可找來汽車點火系統的有關零部件,把點火線路接好,在講課前,先做火花塞點火現象讓學生觀看,使學生在觀察火花塞點火現象中產生興趣和疑問及求知的欲望,老師根據這些現象,一步一步向學生闡明點火系統的工作原理、緊接著指導學生如何連接線路及診斷維修點火系統的故障。通過對有關資料的分析,大大提高了學生對本專業學習的興趣。
2.采用實例分析,提高教學效果
汽車修理專業涉及的知識是非常廣泛的,如果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效果并不理想。現采用"3+2"模式后,學生在3天理論課上學到的知識,馬上能在2天實習中看到實物,觀察有關部件的運動關系及裝配關系。
因此,可采用實例分析法進行教學,邊做邊講解,讓學生覺得書上抽象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汽車維修中的關系是如此密切,有利于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掌握。
例如:以"發動機氣缸壓縮壓力不足的維修"此實例作為載體,引出與發動機相關的各系統工作原理和處理發動機氣缸壓縮壓力不足維修的相應技能,如下表所示:
實例:發動機氣缸壓縮壓力不足的維修
相關理論知識教學相關技能教學
1.發動機配氣機構工作原理。2.發動機進排氣系統工作原理。3.發動機曲柄連桿機構工作原理。1.發動機的拆裝。2.發動機的總裝各系統的清洗。3.氣門間隙的調整。4.配氣相位的調整。5.氣缸密封不良的檢查。
理論課講過"發動機氣缸壓縮壓力"這一章節后,實習中,學生親自在實車發動機上進行氣門間隙的調整,請一組學生按發動機的結構原理進行調整,發動機很快發動起來;而讓另一組學生隨意調整,結果發動機怎么也發不出,以此例,告誡學生修車的技術要求很嚴,一定要按有關技術要求進行操作,否則,好車維護時也會搞出故障來。
通過"發動機氣缸壓縮壓力不足的維修"這樣常見的故障實例進行分析教學后,學生既能掌握發動機各系統的結構和原理,又學到了發動機的拆裝及主要部件的檢查調整的技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校企結合,讓學生"零距離"上崗
校領導和汽車專業教學部充分抓住今年上半年"汽修實訓中心"改擴建的契機,將本校汽修實訓中心與嘉檢汽修一分廠"合二為一",使學生實習與實際修車緊緊結合起來,實現"零距離"上崗。進廠修理的車輛,學生能在第一時間看到,親眼目睹老師傅是如何將一輛輛故障車修復出廠的,使學生對"排除車輛故障"不再感到是遙遠而漫無邊際、深奧的事,也增長了不少汽車維護方面的經驗教訓。
學生每周兩天實訓,每個班分為四個小組,把學生帶到車輛維修現場,由企業的師傅帶領,師傅診斷,學生維修,讓每個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動手操作,排除故障,達到"零距離"上崗的教學目的。學生從最基本的洗車、擦車,到發動機、底盤的拆裝,到電控發動機的基本構造與維修、故障的診斷與排除,到汽車的美容保養等等,經過這一系列由易到難的、環環相扣的初步學習,學生在提高學習專業知識的主動性方面得到提升,學到技能的同時,也養成了良好的操作習慣。
教師也可通^修理廠所接到的修車業務,現身說法對專業課中有些知識進行切合實際的講解,如:在講到如何進行汽車發動機維護這一章時,恰逢該廠在在短短2個月中的承接了兩臺發動機大修的業務。
比如:2013年10月20日一輛桑塔納時超GSI,發動機為AJR,發動機發生異響,經拆檢,活塞發生拉缸現象。經檢查,該發動機自上次換機油至故障出現,行駛了18000公里,未換過機油。
通過上述實例,教師及時進行講解分析:這兩例發動機大修均是由于沒有按有關規定操作所造成的。而目前此類情況在汽修廠的承接業務中比比皆是,如何避免這種惡性事故的發生?作為一名汽修專業的學生是應該了解和掌握的。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及時總結了以下兩點:
(一)不同型號的汽車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和方法,不按規定的要求和方法進行操作,會造成汽車非正常損壞。
(二)讓有車族去接受汽車技術的系統培訓目前是很難辦到。解決這一矛盾的最好辦法是在買新車后使用前,認真閱讀隨車所附的《使用說明書》,這是用好汽車、減少汽車使用費用的頭等大事,即使對有較多汽車專業知識的有車族來說,也應認真做好這一點。
4.合理的考核,增強學生的成功感
針對汽車維修專業的特點,學校采用模塊單元化考核:即在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后,通過一定的考試,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主要采用"動筆、動手、動口"相結合,"教材、職業技能鑒定、設備工具"相結合,根據學生掌握技能的程度不同,分組考核,讓學生在檢驗自我的過程中,有自我成就感。如在完成對化油器結構原理及維修調整的技能培訓后,針對不同的學生,讓他們分成若干小組,對安裝在發動機上的帶故障的化油器進行調整,再進行口試。這種考核方法,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功感,大大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從汽車維修專業課程出發,結合中等職業教育的特點,以理論實踐并行,本校目前采用的"校企結合"特色對中專生的專業教學是行之有效的。突出學生掌握實踐技能為重點,教學有法,但不定法,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
參考文獻:
[1] 王彥 教育敘事;在實踐中體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關鍵詞:階段轉變理論 健康教育 個體化飲食方案 血液透析 體質量增長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ranst 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 of change combined with individulized diet scheme on the hemodialysis patients
DAI Jing CHEN Youhua OU Yanli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hua University;
Abstract:Objectiv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ranst heoretical model(TMM) and stage of change combined with individulized diet scheme on the hemodialysis(HD) patients. Methods 66 cases of HD patients admit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9 to August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basic feature matching between groups, with 3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wo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dividualized diet scheme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TM based on the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zed diet schem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compliance behavior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lood phosphorus level and the increase of body mass growth situation before intervention,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 of compliance behavior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 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blood phosphorus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3 and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increase level of body mass growth situ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 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 cant(P<0.05). Conclusion TTM based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zed diet scheme could improve the compliance behavior of HD patients, reduce the level of blood phosphorus, ef fectively control the rapid growth of body mass growth situation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word:Transt 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 of change; Health education; Individualized dietary programs; Hemodialysis; Body mass growth;
終末期腎衰竭患者臨床一般采取血液透析(HD)治療,HD治療周期較為漫長,患者長期治療易產生悲觀、沮喪等負面情緒[1],久而久之,患者遵醫行為低下,影響治療效果,而且患者在治療期間存在體質量增長速度過快的現象,對預后效果造成影響。個體化飲食護理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2],能幫助患者建立健康飲食行為,使飲食搭配合理,營養均衡,滿足機體所需要的營養[3]。而基于行為階段轉變理論(TTM)的健康教育能針對不同階段的患者制訂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讓患者加強自我管理的意識,促進行為轉變。目前個體化飲食方案、TTM健康教育廣泛應用于臨床[4],但兩者結合是否能改善HD患者的治療效果,目前學界少有研究。本研究探討基于TTM的健康教育聯合個體化飲食方案對HD患者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醫院收治的HD患者66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需行HD治療;HD治療時間至少在3個月以上;臨床資料完整;意識清晰。排除條件:合并精神疾病;合并心、肝、腎嚴重疾病;喪失行動能力;溝通障礙;無法應用手機;合并惡性腫瘤;處于妊娠期、哺乳期。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3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13例;年齡25~85歲,平均58.96±5.24歲;透析時間5~60個月,平均42.35±5.63個月;對照組中男19例,女14例;年齡26~83歲,平均58.94±5.37歲;透析時間6~62個月,平均42.41±5.71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透析時間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患者實施個體化飲食方案,首先由內科醫師、護士與營養師全面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基礎疾病等,根據評估結果制訂個體化飲食指導方案,蛋白質攝入量1.0~1.2g/(kg·d),且攝入以含有氨基酸的動物蛋白為主,對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蛋白質的攝入量需增加至1.5 g/(kg·d),熱量根據具體患者實際情況而定,一般熱量為138~147 kJ/(kg·d),其中碳水化合物約為35%為宜。指導患者適量進食谷類、水果、蔬菜等,食物之間的調配可根據患者年齡、病史等多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另外,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飲食教育,指導患者飲食,囑咐患者和家屬記錄飲食日志,指導小組對飲食方案進行核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病情變化適當調整飲食方案,納入飲食指導檔案,在透析期間采取口頭教育、發放宣傳手冊等形式幫助患者提高飲食管理能力,干預時長6個月。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基于TTM的健康教育,具體方案如下:
(1)前意向階段:向患者講解HD治療的相關知識,幫助患者了解疾病,培養自我管理能力,宣教分為2個課時,每個課時時長40~60 min,第一課時主要講解疾病知識、治療、服藥、并發癥等相關內容,借助提出問題的形式幫助患者思考影響疾病誘發的危險因素。由科室主任醫師在第二課時總結疾病的危險因素,并告知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講解既往成功的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增強自我管理的意識。
(2)意向階段:護士要促進患者意識轉向行動,通過一對一訪談的形式全面了解自我管理的不足之處,分析未采取干預手段的原因,幫助患者認識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能夠體會其對自身的益處。護士應輔助患者,使患者加強自我管理,改變自身錯誤的行為。
(3)準備階段:個性化干預計劃由專人制定,同時強化患者的家庭支持,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使得可行性護理計劃更切實、具體,包括飲食干預、運動指導等,耐心解決患者的疑惑,鼓勵家屬多多關心、支持患者。組建病友微信群,相互鼓勵,經驗分享,明白自我管理對自身的益處。
(4)行動階段:全面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如飲食需要確保合理膳食,嚴格控制脂肪的攝入量,食鹽每日不得超過6 g,多食瓜果蔬菜、雞蛋、肉類;運動可選擇慢跑、太極拳等有氧運動,以不勞累為宜,若出現不適,需及時就醫;家屬需提醒患者按時、按量、遵醫囑用藥;每月定期組織病友交流會,疾病控制理想的患者可分享經驗,以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
(5)維持階段:做好醫院支持、家庭支持;醫院需要了解患者自我行為轉變的情況,及時糾正患者問題;病友群舉辦定時打卡活動,鼓勵患者每日在群內分享自身的計劃,每月匯總打卡結果,對積極配合的患者獎勵一些獎品;家屬需嚴格監督患者計劃的執行情況,強化自我管理能力,避免患者懈怠。干預時長6個月。
1.3 觀察指標
干預6個月后,評價指標包括:
(1)遵醫行為:遵醫行為評價維度分別為低磷控制和口服磷結合劑。采用的評價量表為血磷控制遵醫行為量表,該評價量表采取5級評分法,滿分55分,分數與遵醫行為呈正比。
(2)血磷水平:在透析當天清晨6:00,當患者處在空腹狀態下,采集靜脈血進行電解質檢查,觀察患者血磷水平。
(3)體質量增長: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3個月、干預6個月的體質量增長水平。
(4)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高血壓、心力衰竭、肌肉痙攣、水腫。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遵醫行為、血磷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遵醫行為評分、血磷水平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遵醫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血磷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遵醫行為、血磷水平比較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體質量增長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體質量增加相對值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6個月后,兩組患者體質量增加值較干預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患者的上述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體質量增加相對值比較(kg)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3 討論
終末期腎臟疾病治療的有效手段為HD[5-6],該治療方法能幫助患者緩解臨床癥狀,有效延長生存時間。但單純HD治療療程過于漫長[7],患者往往承受著身體與精神的雙重痛苦,長期以往,患者易對治療失去信心[8],遵醫囑率大大降低,加之患者不當的飲食可能會使得血磷水平增加、體重增長過快等癥狀,嚴重影響治療效果,需要配合護理干預以提升療效[9-10]。
個體化飲食方案可充分依據患者的病情、營養狀況及飲食口味制訂合理、有針對性的飲食計劃[11],該計劃充分結合了患者的個體差異,能為患者提供治療期間和康復期間的營養需求。在個體化飲食方案的基礎上加入TTM健康教育,不僅能夠滿足機體營養需求[12],也能促進護患之間的有效溝通,確保患者做到知行合一。TTM健康教育能分析不同階段患者的心理、生活方面的需求,制訂個性化健康宣教方案,有助于糾正患者的不良行為習慣,配合個體化飲食方案能提高患者的遵醫囑行為、控制血磷水平、避免體質量增加過快[13]。本研究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遵醫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血磷水平低于對照組;干預3個月、6個月后,觀察組的體質量增長水平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原因在于,TTM健康教育能根據患者不同階段的心理變化情況[14],讓患者逐步意識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如前意向階段,患者并無管理意識[15],護士采取案例分享等方式喚醒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意向階段的患者認識到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后續通過一對一訪談等方式幫助患者從意識轉向行為,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越來越強[16],遵醫囑行為也就越來越好。個性化飲食方案能確保患者三餐得到合理的搭配,飲食均衡,故血磷得到有效控制,同時能避免患者體質量增長過快。
綜上所述,基于TTM的健康教育聯合個體化飲食方案,能提高HD患者的遵醫行為,降低血磷水平,有效控制患者的體質量增長過快,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劉玉潔,余婷婷,關永娟,等.基于微信的個體化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水鈉控制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數字醫學, 2019, 14(11):118-120.
[2]蔡明玉,龔文姜,李雪,等.行為轉變理論模式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臨床癥狀和生活質量的效果研究[J].中國血液凈化, 2020, 19(5):22-26.
[3]景日澤,方海.中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中激勵機制對醫生行為影響的理論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 2021,24(4):12-16.
[4]王煥利,李慶.基于行為轉變理論的護理模式對直腸癌造口患者心理情緒障礙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9, 26(5):629-633.
[5]陳汝滿,安娜,徐明芝,等. 2017年海南省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結核流行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 2020, 23(15):110-117.
[6]黃莉娟,段培蓓,張靜,等.基于跨理論模型的運動指導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血液凈化, 2019, 18(3):181-184.
[7]秦燕,田喜慧,劉翠萍,等.協作化的健康管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北京醫學,2019,41(7):88-91.
[8]翟穎,張蕾,王昆.基于行為轉變理論的護理對冠脈介入術后患者的影響[J].上海護理,2019,19(2):33-36.
[9]祁慶,郭秀君,訾涔.基于行為轉變理論的教育模式對妊娠期糖尿病乙肝孕婦自我管理行為及血糖控制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 2020, 35(9):17-21.
[10]袁梅.量化體育鍛煉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和疾病轉歸的影響[J].中國康復, 2019, 34(6):29-32.
[11]李阿敏,趙云飛,周立恒,等.基于行為分階段轉變理論低鹽飲食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及低鹽飲食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20, 21(4):80-82.
[12]羅建瓊,陳麗,曾興蓉.行為分階段轉變理論在邊遠山區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9, 35(17):1334-1338.
[13]王靖怡,王芳,邱愛平,等.基于行為轉變理論指導下的健康教育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健康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 2019,36(1):129-131.
[14]侍珍珍、唐景鳳、莊靜.基于行為轉變理論的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飲食管理依從行為及營養狀況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 2020,17(32):175-178.
1當前幼師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化學基礎不佳,化學學習能力較差。業內人士曾就“關于提高化學教學和學習質量”這一問題對某學校幼師專業的學生做了問卷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幼師專業學生的化學學習基礎、化學學習能力、對化學學習的認知情況等多方面的問題。從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來看,幼師專業的學生化學基礎整體差,化學學習能力自然也不佳。這種情況成為了限制幼師化學教學良性發展的主要原因,既不能適應幼教課程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也影響了幼師專業學生自身的發展。
(2)思想上不予重視。幼師專業學生的學習與高中學生的學習差別很明顯,前者升學壓力不如后者大,這使得前者對化學的學習未予以足夠的重視。另外,幼師專業教師平時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時常把側重點放在專業技能課上,比如音、體、美,而忽視對化學學科的強調。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生根本就不把化學這一學科放在心上。
(3)心理上被打倒。幼師專業的學生在初中接觸化學時留下了陰影,化學公式多、知識點多,學起來困難。學生也沒掌握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從而在心理上產生了恐懼:一上化學課就給自己心理暗示――肯定聽不懂;在做題時遇到稍微要動腦的問題就直接跳過去不做。長此以往,后果不堪設想。
(4)缺乏化學學習興趣。在問卷調查中,“對化學感興趣的”只有20%,而“認為自然科學難學的”卻高達92%,“覺得幼師專業與化學關系密切的”不到4%,甚至有的學生提出了“化學無用論”的說法。化學本來有很多有趣的實驗,但幼師專業學生對其不感興趣,一方面是因為基礎差,另一方面就是沒有真正全面理解幼師專業的技能要求,無視化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導致對化學缺乏興趣。
(5)課程安排不合理。學校一般只給幼師專業的化學教學每周安排兩個課時,且通常只開設一個學期,教學時間太少。雖然幼師化學課程本身在結構上與高中化學有了很大的調整,難度也降低了不少,但從“使其能夠分析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際問題”這一教學目標上來看,仍需大量的知識點。而這對學生、教師而言,都將帶來更大的挑戰。
2針對幼師化學教學現狀采取的對策
(1)結合幼師專業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人類在興趣的驅使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使得注意力更集中、思維力更活躍。因此應結合幼師專業的特點,采取相應的對策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具體的策略如下:促使幼師專業的學生全面正確理解幼教職業的技能要求,尤其是對化學技能的要求;一定要充分發揮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將化學教學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增強化學教學的實踐性,讓幼師專業的學生能夠以所學知識解答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激發其興趣。
關鍵詞:化學基礎課;教學法;實驗課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3-0181-02
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高校開設的專業也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特點,基礎化學涉獵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無論在基礎理論的研究中,還是在應用技術的研究中,化學的地位都不容忽視。高校中很多專業的學習,尤其是理工科專業,基礎化學是作為基礎必修課開設的,也是后繼專業課程的重要基礎,對于我們材料與冶金學院來說也是如此。但是,對于非化學專業來說,基礎化學安排的課時少,內容多。新形勢下,對高等學校教學內容和體系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激勵著我們對工科類專業基礎化學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探討。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學好化學基本理論知識,從而為以后專業課的學習打好堅實基礎,成為我們對非化學專業基礎化學教學改革的目標。
一、認真總結原有基礎化學教學體系的弊端
在過去的化學教學中,我們往往忽視了各門課程間的有機聯系,在教學中各行其道,使各課程教學出現重復或者漏洞,既影響教學質量,也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化學發展到今天,各個分支學科之間相互滲透、交叉和綜合,使它們之間的界限日漸模糊,原有的各行其道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合當今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及高等教育的要求。
工科院校的非化學專業基礎化學教學體系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等。這些教學體系的共同特點是較重視化學基礎理論的講解,用較少的課時講述較多的理論內容。隨著經濟及科技的發展各級專業人才對化學知識的需要將大大增加,因此,現行的教育體系及教育理念表現出了明顯的不足,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新內容的增加和陳舊內容的淘汰不能很好地平衡,有的教材一味地增加大量新內容,而原有的及無用的內容又不能刪掉,致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需要接受的知識量越來越多,這顯然無法體現課程在編排上精練、重點突出的原則。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但是目前的化學課程的講授只是敘述性的描述某些實驗事實,而不讓學生自己動手驗證,最后造成學生僅有較充實的理論基礎但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討論課、答疑課和習題課的課時過少。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教師課堂上的講授,在有限的課時內接受這么多信息量的學生,難免會有很多疑惑和不懂的地方,這就需要老師利用較多的時間與學生進行討論,答學生之疑惑,解學生之難題。如果長時間不解決這些難題,越往后講課,學生的問題就會越積越多,越難聽懂,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學生對這門課失去興趣,缺乏積極主動性,無法與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解形成共鳴。
二、“態度決定一切”,要使學生正確對待化學基礎課的學習
非化學專業學生很容易輕視化學基礎課的學習,他們往往會認為基礎化學與自己所學專業關系不大,大都抱著能及格就好的態度來學習這門課,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聽講,或者干其他無關的事情,甚至于干脆逃課。殊不知,化學學科發展到今天,已經滲入到各個學科領域,包括生物、材料、物理等大多數理工科專業。如果能學好這門課程,會大大地幫助學生以后專業課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為老師,第一節課就應該向學生講述化學這門課的重要性,不能因為不是專業課就掉以輕心。多給學生講一些化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的內容,還有與我們日常生活的聯系,尤其是要認真講解化學與學生所學專業的聯系,讓學生認識到其重要性,這樣就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這是以后學習的基礎。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使課程形象化、生動化
目前,多媒體教學已經在各大高校得到普及,應用非常廣泛。多媒體技術可以使一些復雜、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易于理解。我們在基礎化學的教學中也應該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首先,對于非化學類工科專業來說,基礎化學的學習一般都安排在第一學期,對于剛從中學階段的板書教學走過來的學生來說,多媒體教學對他們來說是比較有吸引力的教學方式。其次,對于非化學專業來說,化學本來就是他們不了解和不感興趣的學科,有了多媒體這種教學方式,加上制作精良,圖片、音頻、視頻等兼有的課件,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在講雜化軌道、分子軌道這些理論時,單靠抽象的語言描述是很難理解的。但如果利用多媒體flash課件模擬原子核外電子運動和雜化軌道的形成過程,直觀的動畫效果就非常有利于學生理解。再次,對于大一新生來說,從高考的獨木橋擠進了大學的校門,對一切新事物本是帶著無限憧憬的心情的,但首次上課時老師快節奏的講課,大容量的知識的這種講課方式一下子會讓學生接受不了,心理會產生強烈的落差,學習興趣會下降,這時有了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對待這門課不再那么恐懼和無聊,通過動畫、圖片逐步使學習興趣提升起來。
四、多進行一些形象的比喻,增強學生的記憶
化學課程的內容煩瑣,有的東西抽象難記,這時候如果老師能夠找到一些恰當的,生活中耳熟能詳的事物進行形象地比喻的話,就會讓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說,在有機化學中,有一個知識點是判斷一個結構的R、S構型,我們就可以以生活中常見的汽車方向盤形象進行比喻,方向盤軸的方向是對應的最小的基團。剩下的三個基團組成個圓圈相當于方向盤,如果從大基團到小基團的方向是順時針,那么就是R構型,反之逆時針則是S構型。又比如,在有機化學對應體這部分學習中,同學們很容易理解一堆對應體的概念,但是對于非對應異構體的概念卻不容易很好地理解,這個時候就不防伸出我們的左右手,這樣就是一對對應體,再在兩只手上分別夾起一只方向相同的筆,這樣一對非對應異構體就出來了,同學們也會很容易理解。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用這種方法既讓學生輕松地理解了,還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學到的知識不容易被忘記。
五、注重基礎化學和學生所學專業之間的銜接和聯系
許多非化學類工科專業與化學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好化學基礎課為以后更好地理解專業課知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這些專業的目的一般都偏向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在化學基礎課的講課中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系。以我們學院的稀土工程、材料化學和復合材料與工程為例,這些專業都與化學密不可分,稀土本身就是化學的一部分,材料化學、復合材料也是以化學為基礎的,可以說是化學學科的一個分支學科。但它們都偏向應用型的專業,與純粹的化學理論及實驗研究又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在為這些學生講化學基礎課時,要側重于跟這些專業相關的內容。例如在為環境學專業講課中可以介紹大氣污染、汽車尾氣污染及治理、酸雨形成、臭氧空洞、全球變暖、溫室效應等;為稀土專業講化學基礎課時,可以介紹稀土元素在高科技領域中的應用方向,熒光材料、永磁材料、特種材料、超導材料等;在為材料化學專業講化學問題時,可介紹模擬骨骼的生物陶瓷等用化學方法做成的仿真材料等。這種教學方法能較好地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自己覺得學習化學對他們是有用的,是能為他們自己的專業服務的。
六、實驗課程與理論相結合,提高學生動手和思考能力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和主要內容的學科,很多理論的提出都是以實驗結果驗證為前提的。理論來源于實踐,因此我們在化學教學中除了理論課外,一定不能忽視實驗課的作用。化學現象的發生常伴隨顏色、氣味、形態的改變,這些變化往往都豐富多彩,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們如果單單講理論課,學生很容易把所學知識忘得干干凈凈,但若將一些典型的理論用豐富多變的實驗來驗證,帶到實驗課上,則教學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工科類專業的目的主要就是培養實踐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因此,讓學生多做實驗,在實驗中學會思考和創新,在實驗中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不僅能幫助他們理解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為他們以后走上科研和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師生之間應加強互動和討論
隨著時代的進步,如今的教學已經不能只停留在“老師講,學生聽”的這種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師生的互動和討論逐漸成為教學的主流。尤其是對于化學課程來說,它不是一門純粹靠記憶的學科,而是一門必須通過思考、討論和實踐研究才能學好的課程。因此針對這門課的特點,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也要加強互動和討論,學生可以積極思考、踴躍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對于老師講課有錯誤的內容,學生應積極提出意見和疑問。師生之間互相評價、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非化學工科類專業的化學基礎課的教學方法是需要不斷改革的,以適應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它的教學不僅要涉及所有化學基礎理論,更要側重與本專業聯系緊密的部分,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對非化學專業學生教學效果。希望通過以上幾點見解,對以后非化學工科專業的教學改革能有所幫助,尤其是對我們學校稀土學院的學生來說,無論是稀土工程專業,還是材料化學和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它們與化學的聯系都是特別緊密的,期望會對他們化學基礎課的學習有較好的幫助,并為以后專業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食品研究的主要對象如糖類、蛋白質、淀粉等都是天然有機化合物,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的各種助劑和添加劑如保鮮劑、香精香料、甜味劑、防腐劑等大多數為合成有機化合物。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主要培養食品的營養健康、食品衛生與安全性評價、食品質量控制及食品加工方面的專門人才。有機化學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重要的基礎課,有機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將直接影響學生對該專業后續的食品化學、生物化學、食品原料學、食品分析等課程的學習。該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近年來以高鴻賓主編的《有機化學(第四版)》作為教材,并根據專業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食品類與有機化學相關的知識及教學案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反映該課程有機化合物數量龐大難于記憶,有機化學反應機理和規律復雜不好理解,知識零散不好學習等。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課程組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優化,以官能團為主線進行講解,并將各類化合物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將基本理論和反應機理合理的分散。使學生在掌握有機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同時,理解所學知識與專業的結合應用。注重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和性質及結構與化合物性質之間的相互關系,各類有機化合物之間的聯系及轉化方式。將經典有機化學知識與食品科學特色知識合理的結合,如將動植物油脂內容在烴類中引入,將保鮮劑、香精香料、甜味劑、防腐劑的化學性質、合成及應用在相關章節中均做必要講解。雖然涉及內容不夠全面和深入,也是學生感受到有機化學課程對食品類專業的重要性。適當的增加食品有機化學相關內容,組織一些專題討論,鼓勵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后進行自由討論,使學生理解有機化學知識在食品類專業的應用。
二、精選教學案例,培養學習興趣
案例教學法是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將本專業的相關實際問題精選出來,根據課程特點進行組織分析、講解并探討的一種教學方法。有機化學應用于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教學案例很多。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三聚氰胺、地溝油、增白劑、瘦肉精、塑化劑等給人類生命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脅和傷害。三聚氰胺俗稱蛋白精,是一種化工原料,添加到牛奶等食品中能提高蛋白質的檢出量,但不等同于蛋白質。2008年7月至今已使1000多名嬰兒患泌尿系統結石,危害極大。面粉中增白劑有效成分是過氧化苯甲酰,對上呼吸道和皮膚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致敏作用。塑化劑又稱增塑劑,廣泛用于高分子材料如塑料的加工,結構達百余種,某些結構類似于荷爾蒙,又稱“環境荷爾蒙”,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長期食用塑化劑會造成內分泌失調、生殖系統異常、甚至引起畸胎和心血管疾病,塑化劑污染目前已成為重大的食品安全問題。添加于食品中的增稠劑羧甲基纖維素鈉和β-環糊精等,抗氧化劑叔丁基羥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羥基甲苯(BHT)、叔丁基對苯二酚(TBHQ)、沒食子酸丙酯(PG)等,防腐劑苯甲酸及其鹽類、山梨酸及其鹽類、對羥基苯甲酸的酯類等均為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不合理使用或濫用會對人類生命健康造成影響。將一些與食品密切相關的有機化學知識經過認真梳理后滲透進不同的章節,不但可以提高食品類專業學生對有機化學學習重要性的認識,還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濃厚興趣。合理的安排與專業相關的教學案例,在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深刻理解到了作為食品科學類專業的基礎課與后續專業課有密切的關系,還使學生平時利用有機化學知識去研究和探索食品衛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問題。
三、改革實驗教學,加強能力培養
以前有機化學實驗內容不分專業特點,均是通用實驗,針對性不強。通過對該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效果調查,發現有學生反映實驗內容與食品專業關系不大,學生實驗過程中不愿思考,學習興趣不高。針對這種情況,該校有機化學課程組認真對有機化學實驗內容進行了探索性的優化,在安排2~3次實驗講解有機化學實驗基本知識、培養實驗基本操作能力之后,其它實驗均選取與食品專業相關內容。苯甲酸、苯甲酸乙酯、苯甲醇、薄荷酮、肉桂酸等均是食品中常用的防腐劑、香料和食品添加劑的合成中間體,在講解這些化合物用途的基礎上,在實驗中安排學生制備這些化合物。從胡蘿卜中提取β-胡蘿卜素、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從花生仁中提取花生油及從牛乳中提取分離酪蛋白和乳糖實驗的開設,使學生對天然有機化合物及其提取分離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綜合與應用實驗中安排了香料洋茉莉醇和葵子麝香的合成,也有學生做了葡萄糖酸鋅的制備。通過實驗教學一系列探索和改革,逐漸形成了以實驗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為基礎,以物質制備和提取分離為主線,結合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相關內容為特色的,專業性較強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新體系。這一新的實驗教學體系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
四、改革考核方式,注重過程監督
蒙醫藥學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蒙古學的重要研究領域。蒙藥學專業是實踐性強,動手能力要求高的專業。本專業是培養具有化學、生物醫學、藥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與實驗技能,經過長期的臨床試驗,從事藥物及其制劑的設計、制備和分析檢驗、新藥開發及藥品注冊、合理用藥、藥品營銷等工作的實用型藥學人才。精選課程教材,優化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直接反映了教學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是教育創新的核心。教材是教學內容重點部分,好的教材是教學質量的保證。根據有機化學的基本內容豐富、理論復雜而深刻、實驗性較強、與不同專業和多門學科互相交叉的特點,必須把教材的選擇和教材建設做好。有機化學的內容豐富而復雜,需要結合專業特色認真挑選有機化學授課內容。對蒙藥學專業的學生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特征性地引入蒙藥的有機結構,化學成分,結構鑒定等的實例,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系統總結,將學過的知識串起來。蒙醫藥學教育有著自身的特色和優勢,不斷與現代醫藥學、中醫藥學等相關學科研究生教育互相影響,相互交叉滲透,共同發展。教師有必要為學生準備精彩紛呈的教學內容,首先在準備每一堂課時,教師都必須為保證所授知識的準確性而翻閱足夠多的參考類書籍,并在講課當中以具體的例子來引導學生掌握內容,并從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教材,豐富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創新意識。對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學科的專業,在教學大綱中的教學目的要求、教學內容選材上需要注重專業特色,選用與之適應的教材內容和講授方式,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比較容易地接受知識,掌握要領。另外,盡可能在教學內容上體現時代性。
二、教學方法
1.學生為中心,理論聯系實際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需要一個衡量標準,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為主要學習方法,定期的教學考核很有必要,它可以有效地體現學生的知掌握情況,在有機化學的教學考核中應注意選題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除一些有機結構性、常識性的題目外,其余的應該貼近現實學習過程進行擬題,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課堂中做習題、短時間的試卷測試、實驗操作等,鼓勵倡導學生對有機化學創新與獨特的思維方式。在教學中,對學生平時學習情況的考核指標主要有出勤情況、課堂紀律、完成作業情況、實驗課中的操作能力及學習積極性等幾個方面。教師結合教學情況做好考核記錄,課程結束時進行各章內容總結及每章之間貫穿起來整體總結,結合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評定平時成績。同時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應使用不同的考核方法,鼓勵學習。
2.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蒙藥學專業的學生進大學前一直是蒙語授課,蒙語授課和漢語授課轉換需要一定的過程。所以教師在多媒體上多做一些學生容易接受的圖表,讓學生慢慢適應漢語授課。由于學生的基礎差,只有通過多媒體慢慢讓學生認識到有機化學課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學生學好本課程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加一些與蒙藥學專業相聯系的知識,在教學中,列舉一些與蒙藥學的藥物結構、藥物分析和用途、藥物合成等有關的實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將有機化學基礎知識聯系到蒙藥學中去,為將來從事蒙醫藥學研究的學生打基礎。
3.合理使用雙語教育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有機化學教學大綱的要求不同,課時的多少也不一樣,專業側重點應當有所區別。雙語教育對蒙藥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是特別重要的。雙語教育是指在學校里使用第二種語言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我國目前開展的雙語教學主要是指學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語(主要是英語)傳授非語言學科知識的教學。有機化學教學本身有很多特點,而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的有機化學教學又有與眾不同的特殊性,尤其是對蒙藥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有特殊含義。漢語、蒙語,英語相結合的有機化學教學對蒙藥學專業的未來肯定會帶來突破性的進展。
三、教學與蒙藥學科研相結合
有機化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要想教好有機化學這門課,一定要積極參與科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是有機化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實驗可以說是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也是化學專業的特色和優勢。學生在課堂中獲取的知識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消化、理解和掌握。有機化學基礎理論學科教學改革及現代科研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既要發揚蒙藥學的專業優勢,也要應用現代教學與科研的先進方法和手段。一般來說學生通過化學實驗加深對有機化學理論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我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發現和解決問題,從這個過程中更準確更全面地掌握知識。只有將基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才能使學生全面掌握和應用知識。隨著我們國家教育系統的完善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使學生在課題研究實踐中不斷思考問題、激發創新思維,鍛煉能力,培養科研實踐能力,這也是促進教學的有效途徑。
四、結束語
1.1信管專業的培養目標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培養的本科學生要具備現代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科學等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國家行政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IT產業和相關科研教學等部門承擔信息管理工作和從事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實施和管理以及電子商務等方面的應用型高級復合型專門人才。
1.2信管專業的特點
信管專業的特點是綜合性、實踐性和先進性。信管專業的主干課程是管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經濟學。培養復合型人才是本專業最大的特點。目前,管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經濟學學科的交叉不但有利于學生的知識拓展,更重要的是,隨著信息社會的來臨,相關學科的交叉與拓展已經成為各學科發展的新的生長點,而社會發展的現實,也大量需求相關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在教育部學科目錄中信管專業隸屬于管理科學與工程。本專業在管理方面更加注重以管理的基本原理作指導,大量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由于學科就業和應用的多行業性,本專業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計算機科學知識無疑在信管專業中處于關鍵地位。但信管專業畢竟不等同計算機專業,它們在共同的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信管專業偏向計算機軟件和管理。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信息等同于資本、原材料、人才等方面的資源,借助于經濟學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研究如何高效地搜集、處理、傳遞和利用信息,也是本專業學生必修掌握的。
1.3信管專業的能力要求
信管專業的學生除了應具備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外,特別強調應具有查閱文獻獲取信息,了解本專業相關技術動態,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的自學能力,同時,應具備掌握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管理和維護技能、掌握電子商務網站建設及網頁制作等實踐技能。
2數字化學習及其特點
2.1數字化學習的含義
數字化學習是指通過因特網或其他數字化內容進行學習與教學的活動,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溝通機制與豐富資源的學習環境,實現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將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和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根本改變教學結構和教育本質,它包含三個基本要素:數字化學習環境、數字化學習資源和數字化學習方式。
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第4年度報告則明確指出,“21世紀的能力素質”應包括以下5個方面:基本學習技能,信息素養,創新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與合作精神,實踐能力。數字化學習的目標就是要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所提供的理想學習環境,實現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徹底改革傳統的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從而培養出21世紀所需的創新人才。
2.2數字化學習的特點
數字化學習使課程學習的內容具有先進性。通過數字化的學習環境,教師和學生通過互聯網能夠充分利用當前國內、國際現實世界中的信息作為教學資源,并融入課程之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和利用。這種以現實和實際應用為基礎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應用知識加深對現實世界的理解。
數字化學習使課程學習的內容具有多層次性。數字化資源具有高度的多樣性和共享性,把數字化資源作為課程內容的補充,相對于課本內容,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能力和興趣選擇不同難度水平的內容進行探索和繼續學習。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完全尊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不是很容易實現的。而事實上每個學生的原認知程度不同,感興趣的內容也不盡相同,我們應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給每個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氛圍。在數字化學習環境中,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網絡可以完全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通過數字化學習可以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為有能力的同學繼續深入學習提供可行的途徑。
數字化學習強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目前,互聯網已十分普及,教師和學生都能很方便地在網上獲得所需學習的課程內容和學習資源。學生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通過電腦使用各種學習平臺,獲得高質量的相關課程信息,同時,也可以實現信息的任意傳送、接收、共享、組織和儲存。
數字化學習使課程學習的內容具有可再生性。尤其是網上大量的經過數字化處理的課程,這些課程的學習內容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采用新穎熟練的數字化加工方法,進行知識的整合和再創造。數字化學習的可再生性,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而且為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平臺。
3信管專業的能力培養離不開數字化學習
3.1數字化學習可以提高信管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
信管專業的綜合性、實踐性和先進性特點,都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自學能力。比如,《信息系統的分析和設計》,課本只是介紹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要想完整做一個信息系統,只看課本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在互聯網上就有很多網站,教你做具體的信息系統,甚至是網絡版的信息系統。再如,《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計算機硬件設備更新很快,學生在學課本的時候課本上的內容就不可能是現實中最新的硬件配置介紹,只有通過互聯網才能保證學習內容的先進性和現實性,通過互聯網學習計算機維護經驗和案例,更是可以利用別人的經驗提高自己實踐性的好的途徑。
3.2數字化學習可以提高信管專業學生的信息能力
信管專業的學生要求能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信息收集、加工、處理、控制和利用。這些能力的學習和實踐離不開數字化學習,比如,信息檢索,互聯網不僅是信息的海洋,更是練習檢索實踐的開放式平臺,在公平開放的互聯網面前,信息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和充分的,但信息能力就會千差萬別,信管專業的學生要求比其他專業的學生要有更高的信息能力,互聯網不僅有大量的統計數據,也有大量的統計報告,通過學習借鑒,可以快速提高學生的信息加工和處理能力。而真實的數據和報告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社會實際的認識,更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3數字化學習的形式
協作式學習,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及多媒體技術,由多個學習者針對同一學習內容彼此交流與合作,結成若干個協作學習小組,以達到對教學內容更深的理解與掌握的過程。與個別化學習相比,協作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和以課程為基礎的價值教育是通過科目內容來完成教學不一樣,協作式教學則是通過“教學的過程”來實現。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一天的教學中,當把正常應當講授的課程內容用協作式學習方法講授,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傳授了價值觀。協作學習模式有兩種形式:一是以協作、互助學習小組身份登錄網絡,參與協作學習;二是以個體身份登錄網絡,參與協作式學習。協作式學習,要求為多個學習者提供對同一問題用多種不同觀點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綜合的機會,以便集思廣益。這不僅對問題的深化理解和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大有裨益,而且對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合作精神的培養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探究性學習,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對探究的定義是:“探究是多層面的活動,包括觀察;提出問題;通過瀏覽書籍和其他信息資源發現什么是已經知道的結論,制定調查研究計劃;根據實驗證據對已有的結論作出評價;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釋數據;提出解答,解釋和預測;以及交流結果。探究要求確定假設,進行批判的和邏輯的思考,并且考慮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釋。”可以看出,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學科領域內選取某個問題作為實破點,通過質疑、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分析研討,解決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究學習活動,獲得知識,激趣,以問題為中心,自主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去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創新能力和信息技能是信管專業學生必需具備的兩種重要的能力素質。這兩種能力素質的培養需要特定的、有較高要求的教學環境的支持,多媒體的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特性的結合,正好可以為這兩種能力素質的培養營造最理想的環境。互聯網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資源庫,它擁有最豐富的信息資源,而且這些知識庫和資源庫的數據都是按照符合人類聯想思維特點的超文本結構組織起來的,因而,特別適合于學生進行基于自主發現、自主探索的探究性學習。這種探究性學習是最能體現網絡特性和最有利于信管專業學生能力素質培養的重要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董萍萍.高校信息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研究與實施[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07,(2):89-92.
【關鍵詞】中專 醫用化學 改革
一、中專護理專業醫用化學教學現存問題
醫用化學教學是中專護理專業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面對當前快速發展的醫學護理專業教育,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直接阻礙了中專醫學護理專業教育的進步,因此必須高度重視。
1、教學內容繁多,課時不夠用。根據調查,實際教學中出現了一學期用90課時完成化學無機部分和有機部分的教學,堪稱高度緊張的教學安排。面對如此多的教學內容,教師要講述完整,根本就沒有分析、探討的時間,僅講教材上內容時間就很緊張了,因此,在中專的醫用化學課上,教師一般只能直接快速灌輸知識,而不問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教師的壓力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更大。醫用化學專業課原本就比較晦澀難懂,僅憑課堂上所學根本不能真正掌握要點知識。而當前的醫用化學讓原本就艱難的學習變得更加艱難,已學的知識沒有理解迎面而來的就是新的學習內容,學習沒有了反饋的時間,學習效果明顯變差。
2、內容跳躍度大,理解難度大。雖然很多中專學校用的都是經過多次刪改的教材,但教學內容并沒有變得輕松易懂。許多學生反映,教材上的許多概念之間缺乏聯系,有時候突然出現的一個概念會讓人摸不著頭腦,學習過程覺得很吃力。由此,我們可以發現,醫用化學教材本身具有瑕疵,忽略了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應當利于理解,專業概念的難度應當適量降低,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
3、教學內容一成不變,缺乏新穎性。中專醫用化學教學內容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至今,一直保持著一貫的傳統形象,內容與最初的教材相差無幾,并沒有加入新的知識。當前科技日新月異,醫用化學應當是與時代接軌的,應當在傳統知識網絡中加入新時代的成果,促進醫用化學的發展。
二、中專醫用化學的改革對策
1、合理安排課時,減輕教學負擔。前面已述及課時較多,課程量大的問題,要合理安排課時,目的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將每一課時的知識量適當減小,保證學生當堂所學知識能當堂消化,強調對已學知識的掌握,這樣就避免了學生因為知識過多而缺乏真正的理解的弊病。
2、加強內容的聯系性。學生之所以覺得摸不著頭腦是因為教材中的概念缺少聯系,過渡階段太僵硬。應當保證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性,這個聯系切斷了,教學內容就沒有真正投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當中去,導致學生出現認知斷裂,一時難以理解。要解決這個問題要從教材編寫者和教育教學工作者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教材編寫者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要注意,組織教材結構和適用專業用語時,適當地通俗易懂些,充分考慮編寫的學生的接受能力,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編寫教材,做到既能學到專業的醫用化學知識,又能快速理解這些知識的內涵,利于學生能真正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另一方面,身為傳遞知識的直接工作者教師,負有很大責任。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注意做好講解工作,注意運用適用的講解辦法,比如在講到新的比較難懂的知識點時,可以先從簡單的已經學過的基礎知識點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慢慢過渡到要講的新的知識點上,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疑問,和渴望挖掘原因的心理的把握,順利達到教學目的。
3、加入科技成果,與時代接軌。社會在發展,科學技術也在進步,教育應當跑在時代的前列,最起碼不能落伍。但如今的中專醫用化學卻瀕臨落伍,因為缺少了新的東西。不能否認,傳統的知識體系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不能全盤否認,因為新的東西根植于傳統。但面對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面對醫用化學這一本身就該與科技密切相聯系的專業,改革刻不容緩。嘗試加入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在教材里或課堂上,讓學生不再只面對枯燥乏味的概念,換來新的醫用化學課堂氛圍才是可取的。
4、形成專業的特色,建構內容體系。
(1)明確學科的特殊性。
醫用化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就是生命的物質基礎,這門課程拉近了生命與化學的距離,學生在學習這門課時,不僅應當了解化學的基本常識、熟悉基本概念,更應當培養他們站在生命的高度上審視這門學科,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這門課程,全面深入理解每個概念所隱藏的真正含義,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建立起整個學科體系。不僅要教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有讓他們看到這門課程的特殊性。醫用化學雖然也學習一定的化學知識,但其本身具有特殊性,區別于普高化學,普高化學注重對化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僅僅要求學生掌握化學知識,教學目的比較單純。而中專教育中的醫用化學課則要從生命的角度出發,探索生命力的化學知識,并不是簡單的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因此,學生要注意把握該課程的特殊性,才有助于掌握這門課的課設目標,從而學懂、學透該課程。
(2)建立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刻板,只一味地考察學生的理論知識,僅僅通過各種考卷來確定學生的學習成果。要改革就要打破這種教學模式,探索出靈活、科學的模式。建議應當根據該課程的特點,比如醫用化學課應當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與臨床試驗和個人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腦手并用。學校可以合理設置實踐課,把握好理論課與實踐課之間的時間差,最大程度地引導學生將理論和時間相結合,保證學習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認為醫用化學課對于中專教育來說至關重要,要重視當前教育階段存在的問題,并找出恰當的解決辦法,及時挽救醫用化學專業的教育,因此要進行改革。改革就要從當前的教育模式出發尋找弊端,推進科學改革,培養出更多更高水平的醫護人員。
參考文獻:
[1] 于俊美.淺議高職醫學院校醫用化學教學改革[J]. 學周刊A版, 2013, (3):67-68.
一、化工類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內容多,重點不突出,缺少實驗教學
依據“生物化學”課程教學大綱,化工類專業生物化學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1)生物大分子(蛋白質、核酸、糖、脂質和生物膜)的組成、結構、性質和功能。(2)物質和能量代謝及調控。(3)生物信息分子的合成和調控。在有限的課時內要能夠有一定深度和廣度地完成這些授課內容對教師是極大的挑戰,在實際講授中教師的講授進度往往較快,知識點多,學生反映生物化學知識理解難、記憶難,部分同學甚至對該課程學習產生了排斥情緒,致使教學效果不理想。另外,生物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設置實驗課程能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化學的基本理論,但受到學時限制,我校化工類專業的生物化學教學未安排實驗課時,主要依靠理論教學完成教學任務,這也是造成學生理解難、學習效果差的原因之一。
(二)缺乏針對化工類專業的生物化學教材
生物化學的優秀教材多,目前各高校主要選用的參考教材有王鏡巖主編的《生物化學》(第三版)、周愛儒主編的《生物化學》(第六版)、吳梧桐主編的《生物化學》(第二版)等。這些教材理論體系全面、概念解釋詳細,涉及生物學科的前沿知識和研究熱點,但教材難度較大,不適宜化工專業學生選用。在目前已出版的生物化學教材中,尚無專門針對化工類專業教學使用的《生物化學》教材。結合我校化工類專業生物化學教學實際,選用張愛萍主編的《生物化學簡明教程》作為教學主要參考書,該教材內容簡明,重點突出,篇幅適中,但該教程應用實例較少,更是缺乏與能源化工、化工生產的應用聯系,與化工專業的適應性較差。
(三)學生不夠重視,機械學習,學習效果差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與本校制藥工程專業學生相比,由于生物化學為化工專業任選課,學生對該課程不夠重視,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不高。另外,該課程記憶理解的內容較多,與傳統的化工專業學習中計算、推導較多截然不同,很多學生對記憶抽象、復雜的生物大分子和代謝網絡出現畏難情緒,多數學生單純通過教師的課堂講授來學習這門課程,缺少自主學習環節,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化工類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構建適合化工專業特點的內容體系
進一步明確我校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目標,修訂化工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教學大綱,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在保留生物化學的基本理論框架下,對部分章節進行整合、刪減和簡化,突出化工專業的教學重點———生物化學基本理論在化工、石油天然氣、新能源相關領域的廣泛應用及研究熱點和研究動態,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例如,結合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生的知識體系,對生物信息分子的合成及調控的相關章節進行簡明扼要的講解。對糖、脂質、蛋白質這部分內容可與《有機化學》中對應章節相融合,在本課程中對其結構、理化性質的講解進行補充即可。對于與化工專業聯系緊密的生物化學的基本原理則應重點講解。例如:酶這一章可突出酶工程在手性化合物的拆分、維生素的酶法生產、燃料乙醇的生產、生物柴油生產中的應用;在糖代謝這一章中可突出糖代謝及其調控理論在乙醇合成代謝途徑、甘油發酵、有機酸發酵、丙二醇發酵等化工產品生產中的應用[2-3];在脂代謝這一章中將微生物的ω氧化代謝和石油的分解聯系起來,介紹利用微生物的脂代謝分解海上泄漏油和微生物探油采油的新動態[4]。根據學科的發展新動向和學生的具體需求來優化教學內容,使生物化學的教學重點更加突出,更符合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
(二)采取靈活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1.用多媒體和網絡平臺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直觀、便于理解、信息量大的特點,非常適合輔助生物化學課程教學[5-6]。例如:蛋白質、核酸及酶等章節可采用三維立體示意圖,動態展示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分子的結構,便于學生對各類生物大分子高級結構的理解;動態生物化學板塊,采用動態模擬物質的代謝變化過程以及制作代謝網絡圖,有利于將抽象復雜的微觀過程直觀生動地向學生展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記憶。另外,制作優良的信息量大的多媒體課件,能很好地緩解化工類專業生物化學教學學時少的矛盾。除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外,還應利用QQ群、電子郵件、微信等網絡平臺,加強課后學生與教師的溝通。教師可將授課計劃、電子教案、ppt、參考教材等教學材料,以及生物化學的習題庫、試題庫上傳至網絡,供學生們下載學習;特別要為學生提供經典的生物化學實驗視頻,彌補化工類專業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缺失,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全面的幫助,同時開展網上答疑,解答學生的疑問,反饋上課的情況。2.進行開放教學,培養自學能力“生物化學”作為一門專業任選課,除了教授給學生生物化學知識體系外,也應該重視對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能力提升成為“生物化學”課程吸引學生選修的因素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為學生理清生物化學的知識體系,搭建清晰的知識框架,提出學習要求,這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改變教師上課“一言堂”的狀況,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課題,采用課堂討論的方式[7],教師和學生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好地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3.創新考核方式,注重過程考核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習[8-10]。生物化學作為化工類專業的專業任選課,擴展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是教學目的之一。如果一味采取傳統的期末閉卷考試+平時成績的考核方式,且期末考試內容主要以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測試為主,將難以起到引導和監督學習的作用,使得學生只關心哪些知識點是考點,為應付考試死記硬背,忽視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創新考核方式是提高生物化學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我們認為要改革原有的生物化學考核方式,可采取適當減少期末考試成績在總評成績中所占的比例,將文獻查閱整理、課堂討論、小論文寫作等記入總評成績中。例如,課堂討論部分可由教師依據教學的進度,為學生選取難度適中,與化工專業相互交叉的文獻,通過課外文獻閱讀和總結,課內開展專題討論的方式,擴大學生知識面,掌握學科和行業的研究熱點和發展前沿,并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