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云計算內容優選九篇

時間:2024-01-19 16:08:28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云計算內容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云計算內容

第1篇

關鍵詞:云計算;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2)36-8707-02

高性能計算產品與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引發一場新的變革,眾多領域出現新的模式,逐漸形成以“云計算”為平臺的多種應用。云計算的特點是高可靠性、超大規模、虛擬化、高擴展性、通用性等基本特點。云計算不受時空、機器等方面影響的新服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網絡信息呈現“爆炸式”增長;另一方面,信息獲取的形式也呈現多樣化,更為方便與準確。在這樣的情形下,如何改進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成為當前重大社會課題。下面重點從計算機基礎硬件、軟件以及網絡技術教學等三個方面,展開詳細的論述,以期更好的了解,當前的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情況與傳統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差別,更好的提升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水平。

1 中職計算機基礎硬件教學內容

傳統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對硬件部分的介紹重點是關于“馮諾依曼”結構中的計算機系統的五大部分的介紹,在硬件介紹方面強調以傳統個人電腦為對象,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定位在普通個人電腦的結構組成上。目前,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個人電腦之外的多種計算機設備開始逐漸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國,比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學生對這些方面知識有一定的需求,因此,應該適當對中職計算機基礎這部分的教學內容加以補充。重點來講,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

1.1 計算能力實現快速增長

計算機在硬件技術發展迅速,在計算能力上實現快極速增長。計算機在“雙核”、“多核”等處理框架逐漸設計與推廣,提升了計算機硬件數據處理能力,這也進一步拓展了計算機的使用領域。例如個人電腦能提供網絡應用、小規模科學計算等方面的服務。

1.2 形式呈現多樣化

當前已經增加了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設備,充分結合當前的通訊網絡,已經形成了多樣化的云應用,將來也會出現智能冰箱、智能空調、智能電視等產品,這也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上面談到的這些應用在傳統的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是很少涉及到的,或者是與當前的實際情況聯系不那么緊密。教師在講解相關內容過程中,應該注意將“云計算”的應用加入到新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中,以便將最新的知識及時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最大程度了解當前計算機使用情況。

1.3 計算機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云計算”實現了實時計算、善適計算,人們在使用“云端”設備,就能實現對智能家電的控制、實時接收信息、接收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方面的服務。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逐漸發展,這些基本應用已經在生活中逐漸得以實現。學生在今后的學習與工作中,對這一方面的知識需求更為強烈。當前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對這些部分的相關內容涉及相對較少。所以,中職計算機教師還應對相關的知識進行再次補充。

總的來講,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硬件部分的內容,應該與當前“云計算”的情況相匹配,需要時刻關注“云端”設備的相關內容,主要包含智能化手持設備的介紹,比如智能數碼、智能手機、電子書等方面的內容。并且輔助相關的實例加以適當的介紹,讓中職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最新的科技設備及其應用。

2 中職計算機基礎軟件教學內容

傳統的中職計算機基礎軟件教學,重點是操作系統軟件與桌面軟件。當前,特別是隨著“云計算”的技術的日臻成熟,云端設備已經開始脫離計算機操作系統架構的平臺,呈現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出現了新的云應用。當前中職計算機基礎軟件教學方面的內容,還應該補充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2.1 計算機操作系統方面

因為計算機逐漸得到了普及,很多學生在初高中,甚至是小學階段,對計算機操作系統軟件已經一定的熟悉,該部分的內容需要加以精簡與壓縮。與此同時,還應該充分結合當前“云計算”普及的大好形勢,適當補充云端設備方面的系統教學,例如當前的蘋果ipad平板電腦使用了IOS。

2.2 操作軟件方面

中職教師在辦公軟件方面,在OFFICE辦公軟件在教學基礎上,補充相關的在線辦公軟件方面的教學內容,這是云應用的具體情況。比如baihui等。中職教師在講解這部分的內容的時候,重點講述和傳統OFFICE辦公軟件的區別,對其優點、缺點也要加以介紹,方便學生有更明確的認識。

2.3 講解手持設備方面的內容

中職教師在對常見的操作系統軟件與辦公軟件內容加以補充的基礎上,需要從云端設備的特點出發,補充手持設備上的常見軟件教學。在這方面應該使用如“谷歌地圖”等方面的內容,內容做到新穎獨特,更能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注意力,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

3 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網絡技術教學內容

傳統的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網絡教學部分,已經不能有效滿足當前學生不斷增長知識方面的需求。當前的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在“云計算”方面的內容不斷加以普及,將“云”應用作為平臺的方面非常多,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比較少。中職計算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適當加入上面談到的具體內容到課堂之內。例如創建校園無限網絡技術方面有哪些具體的特點;當前城市積極開展的3G移動通信技術與2G移動通信技術的區別,以及這些技術所要面臨的考驗。從上面談到的相關內容出發,在原先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基礎上,加入了無限網絡方面的技術,包括3G手機網絡、無限局域網建設、通信網絡的發展方向等。針對每一項技術的講解,應該注意和學生生活實際應用實現緊密結合,這樣才能確保知識不至于過于空洞,這能有效吸引廣大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興趣。

4 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注意事項

從當前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計算機基礎教學方面的課程應該從自身專業特點出發,結合教學實際進行靈活設計,中職計算機教學內容和設置的專業有機結合在一起。中職計算機基礎方面的教學應該與專業相匹配,并且要和學生未來的就業情況加以適當結合。當前承擔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師,應該積極尋找云計算相關情況,確保當前的中職計算機技術方面的服務和本專業能實現有機結合,在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加以有效契合,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進行闡述,這樣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當前的會計教學,教師可以重點探討手機郵件使用、云辦公軟件等。

總之,在當前云計算背景下,當前的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已經和傳統的中職計算機教學發生明顯的改變。特別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逐漸發展,新的內容不斷出現。在當前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將更多的知識補充到教學之中,不要只是局限在教材內。云計算出現后,出現了新的體驗、技術與應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漸使用,只是這些方面的知識還不是很了解。作為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師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師的講解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當前技術的發展方向,這些新的技術給生活帶來了哪些便利等。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重點從硬件部分、軟件部分以及網絡教學部分等三個部分進行適當的改革,特別是在當前云計算教學背景下,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也要做到科學改進,適應未來中職計算機教學發展形勢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楊旌. 面向云計算的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創新[J].科技信息,2010(23).

[2] 袁國駿.淺談云計算及其發展應用[J].實驗室科學,2009(2).

第2篇

關鍵詞:計算廣告;廣告檢索;數據;內容;點擊率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19-0094-02

計算廣告(Computational Advertisement)是根據目標用戶和網頁內容,通過計算得到與之最匹配的廣告并進行精準定向投放的一種廣告投放機制。采用該機制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廣告主所投放廣告的點擊率(click Through Rate,CTR)和閱讀率,增加廣告所投放網站的訪問量,幫助用戶獲取優質信息,從而構建出一個良性和諧的廣告投放產業鏈。

1計算廣告以技術為依托

互聯網廣告行業中先后出現了廣告聯盟網絡、廣告交換、需求方平臺、銷售方平臺、媒體買賣平臺等多種角色,計算廣告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計算廣告是把傳統廣告學和計算機的計算能力相結合,從算法的角度來思考舊的挑戰。涉及的技術主要包括廣告檢索、用戶數據分析和廣告投放算法等。

“近年來,信息檢索、機器學習和數據密集型計算等領域的研究工作為計算廣告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例如,基于信息檢索的關鍵詞抽取技術,基于機器學習的廣告檢索技術和點擊率估算技術,基于分布式數據密集型計算系統的海量數據分析處理平臺和實時廣告檢索排序平臺等。”具體而言,信息檢索技術在計算廣告中的應用主要是三種技術:同量空間模型、概率模型和語義模型;機器學習技術在計算廣告中的應用主要是:淺層機器學習模型、深層神經網絡模型、矩陣分解和協同過濾等。這些技術不僅能實現廣告的精準投放,“并且能夠在毫秒級的時間范圍內處理上百萬并發的實時廣告檢索、排序和投放需求”,還能夠協助開發點擊率評估軟件、投放軟件、檢索軟件等,幫助互聯網廣告主解決在線市場需求、廣告交易投放場所等問題。

由此可見,計算廣告依托于技術而產生,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出新的計算廣告技術。

2計算廣告以數據為核心

數據是傳統企業最核心的資產。數據已經成為一種如同資本、勞動力和原材料等其他要素一樣重要的生產要素,而且作為一種普遍需求,它也不再局限于某些特殊行業的應用。各行各業的公司都在收集并利用大量的數據分析結果,盡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創造新的產品以及推銷產品。

計算廣告需要全面而真實的數據,現實的數據收集技術主要通過追蹤人們的線上活動,通過分布式收集工具采集人們的線上行為的準確數據,存儲于云空間,為客戶進行跟蹤、篩選、識別、及時推送那些相匹配的廣告。并脫離網站限制,以跨媒體的形式發送與用戶瀏覽內容高度關聯的廣告。大數據時代,社交媒體、移動設備、佩戴設備、物聯網設備等等都在搜集信息,主要的數據有:個人信息(性別、年齡、工作、愛好、技能、喜歡的音樂和明星、關注的有影響力的人、感情狀態);追蹤和定位精準的位置;生活習慣、搜索習慣和消費習慣;網上交易和記錄;網民當下網頁內容(網頁源文件keywords、title)、網址、地域等等。

大數據并不是單純的“數據大”,更蘊含著一種計算和思維方式的轉變。在數據存儲完成后,運用計算廣告技術進行數據管理、分析與開發,可以對龐大的數據庫進行細致研究,直至字節的層面,這樣才能發揮出大數據的洞察力。

3計算廣告以內容為根本

計算廣告已有的研究都在關注廣告“怎么說”而產生的效果,而忽視了廣告“說什么”也是同樣的重要。計算廣告的概念就明確表示,計算廣告是要根據“目標用戶和網頁內容”選擇特定的目標用戶和區域,采用文字、圖片或視頻三種形式,精準的將廣告投放用戶。這就說明要提高廣告的點擊率、構建良好的廣告產業鏈必須要重視對消費者的了解和“內容”的建設。

這里所說的“內容”囊括3個方面:

一是媒體自身的內容生產。媒體大量地從傳統媒體過渡到傳統與新媒體的并存的過程中,應用互聯網技術改善自身結構和轉型,內容生產量不斷擴大,內容與受眾特征匹配度越來越高。

二是廣告本身所承載的內容信息。傳統的廣告內容多為單層面信息,分別集中在產品功效、品牌內涵和用戶體驗上,而互聯網廣告內容同時傳遞關于產品、品牌、文化三個層面的信息,并能融合消費者使用習慣,運用網絡語言,喚起主流網絡用戶的情感共鳴。

三是用戶生成內容。允許用戶生成內容給了用戶很多權限,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方式進行自由創作。很多創意(其形式是文本、圖片、還是影像與活動)一定是“UGC”(用戶生成內容)的產物,而這些內容恰好是用戶潛意識需求的一種表現。

第3篇

7年前,Thomas Jenkins出版了業內第一本有關企業內容管理的著作。當時,關于企業內容管理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Thomas Jenkins在其著作中首次明確提出了企業內容管理的概念,而這一概念后來成了整個行業的標準。

按Thomas Jenkins的話說,《云時代的內容管理》一書將為云計算時代企業內容管理的發展確立新的標準,它能讓更多的企業用戶對企業內容管理的范疇、功能等有更加明確的認識。他預測,2011年,《云時代的內容管理》的讀者將超過100萬。

回歸“主機”

雖然云計算的大規模興起是從2008年開始的,但是云計算依托的一些核心技術,比如并行計算技術、網格技術、虛擬化技術等已經有多年的應用歷史。因此有人認為,從技術層面上看,云計算并沒有創新,只是將現有的相關技術進行了重新整合而已。還有些人認為,云計算只是一種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云計算既包含技術上的創新,也包含商業模式上的創新。”Thomas Jenkins表示,“事實上,與云計算相關的許多核心技術確實已經應用了多年。云計算的一個目標是,讓那些不具備專業IT知識的用戶也能輕松獲得快捷、低成本和高效的服務,這與過去主機所能提供的服務有相同點。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云計算是主機應用模式的一種延續和擴展。”

但是,云計算應用與主機應用之間的差別也是顯而易見的。Thomas Jenkins舉例說:“在云計算架構中,客戶端與服務器端是雙向交流的,而這正是主機應用所不具備的。”

如今,在全球范圍內,一些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以及政府部門已經開始部署云計算應用,還有一部分企業正在對云計算解決方案進行測試,但是更多的企業對云計算還是持觀望態度。這些持觀望態度的用戶,有的擔心云計算的安全問題,有的擔心大量投資于云,不能在短期內獲得應有的回報。

Thomas Jenkins明確表示,云計算能夠讓企業用戶獲得良好的回報。他舉了三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現在大部分企業中的服務器利用率都非常低,平均只有10%左右,采用虛擬化和云計算技術后,服務器的利用率可以提高50%甚至更高,同時還能節能降耗,降低系統的整體擁有成本。

第二個例子,企業采用云計算架構以后,可以減少重復存儲的數據量。采用云計算技術之前,企業通常會為一份數據制作多個副本,有時最多可以產生7個副本;采用云計算技術之后,只要在云系統中存放一份數據即可,重復的數據可以用數據指針代替,從而減少了數據存儲總量,同時節省了網絡傳輸帶寬。

第三個例子,一個全球知名的金礦公司把一些對開采金礦來說沒有價值的地理信息到網上,沒想到一年后,許多互聯網個人用戶利用這些“無用”的信息獲得了新的更大的價值。Thomas Jenkins表示:“讓云資源發揮其價值,僅靠一兩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必須聚合眾人的力量,比如通過社交網絡等方式。”

賣產品還是賣服務

云計算有三種服務模式,包括SaaS(軟件即服務)、IaaS(基礎架構即服務)和PaaS(平臺即服務)。從中國用戶的情況看,采用IaaS模式的比較多,采用PaaS模式的比較少。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許多廠商目前還是以銷售云計算的硬件和軟件產品為主,而基于云計算平臺進行應用開發的比較少。

Thomas Jenkins表示,Open Text公司的產品線十分齊全,在云計算方面主要以提供SaaS產品為主,同時也可以提供IaaS解決方案。

“用戶最終選擇哪種云計算服務模式,關鍵看實際的需求是什么。”Thomas Jenkins分析說,“未來,SaaS、IaaS和PaaS會同步發展。企業可以依據自身規模大小、能力大小、應用習慣等選擇適合自己的云服務模式。比如,一些有財力和技術實力的企業,可以選擇IaaS方式,而一些小企業可以選擇SaaS模式。在云計算時代,云服務提供商將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作為一個內容管理軟件廠商,Open Text在云計算時代可能要面臨一個新的選擇:繼續賣產品,還是轉而賣服務?

“我們既要賣產品,又要賣服務,兩者兼顧。”Thomas Jenkins斬釘截鐵地表示,“這其實是客戶的要求。比如,有的用戶愿意自己構建整個IT架構,因此它會采購相關的軟件產品。我們發現,有些用戶先構建自己的IT系統,然后再逐步把應用和數據遷移到云中去。”

賽門鐵克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Enrique Salem曾經表示,SaaS業務的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15%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比例。Thomas Jenkins表示:“傳統的軟件銷售是按許可證收費的,而SaaS是按年收取服務費的,兩者有很大的不同,現在很難預測公司SaaS業務收入的比例。”

內容管理范圍更廣

在云計算時代,企業內容管理最大的變化在于,需要管理的內容更多,范圍更廣。“15年前,Open Text就開始做云計算的研究,只不過當時還沒有云計算這個名詞。當時,應用以互聯網為中心,不同應用之間的內容交換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Thomas Jenkins表示,“15年之后,大量移動工具出現,社交網絡盛行,大量分散的數據逐漸集中起來。”

以前,數據主要集中在數據中心里。現在,大量數據產生于包括iPad在內的大量移動工具中。對移動內容的管理是一個棘手的問題。Thomas Jenkins似乎并不擔心此問題的發生,他表示:“即使是產生于移動工具中的數據,最終還是要被傳輸回數據中心進行處理和保護的。iPad也要與云進行連接。對于企業內容管理來說,核心還是數據中心,有效的內容管理還是要在數據中心里進行。”

不要忽視信息的安全性

在云計算時代,是不是所有的企業用戶都必須采用云計算服務呢?Thomas Jenkins認為沒有這個必要。

一個企業如果已經構建了一套成熟而完善的IT系統,就像擁有了一座設施齊全的房子,那么就沒有必要急于過渡到新的云計算架構上。許多用戶通常把新業務放到云計算架構上,這也是混合云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有些用戶在購買和享受云服務的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對企業內容的管理。Thomas Jenkins表示:“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制定切實有效的業務規則和內容管理制度,而盲目地構建云計算系統,那么通常會導致業務處于極大的風險之中。”

第4篇

關鍵詞:實驗教學;云計算實驗平臺;實驗模式;實踐創新

引言

云計算技術是近年來計算機和互聯網領域的研究熱點,云計算技術的迅速發展對高校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和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因而云計算課程正逐漸成為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核心課程。目前,國內各高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設云計算相關的課程,在培養云計算專業人才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1-2]。為促進學生掌握云計算相關技術,培養學生的云計算設計和應用能力,河海大學在物聯網工程專業開設云計算技術與應用課程,主要介紹云計算的基本理論、關鍵技術以及云系統的架構和應用。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云計算的解決方案,掌握云計算的服務模式,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實踐部署云平臺,進而在云平臺上構建相關云應用。由于云計算是來源于互聯網企業的一項綜合性技術,是虛擬化、分布式計算、并行計算、負載平衡等多種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成果,云計算技術的實踐性、時代性與發展性,決定云計算是一門以實踐為中心的課程,因此實驗環節對整個課程的教學質量起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對云計算技術與應用課程的實驗教學進行探索和實踐,通過構建實驗平臺、優化實驗內容、創新實驗模式、強化綜合設計訓練等措施,幫助學生掌握云計算的理論知識和實用技術,使學生在未來的就業市場更有競爭實力。

1構建云計算實驗平臺

為了給云計算課程的教學和實踐提供實驗環境支持,筆者采用“IBMOpenStackSolutionforSystemX”云平臺解決方案設計企業級私有云架構[3],構建基于OpenStack的云計算實驗平臺并在其上部署虛擬桌面、分布式計算等應用環境,按實驗需求分配基礎設施資源,提供實驗教學的軟硬件環境支持。OpenStack是一整套云計算開源軟件項目的綜合,旨在為公共及私有云的建設與管理提供軟件,實現基礎設施級的資源配置。基于OpenStack的云計算實驗平臺根據用戶需求快速創建實驗環境,為云計算課程以及其他物聯網專業課程提供應用開發和環境管理服務。云計算實驗平臺框架如圖1所示。云計算實驗平臺的物理設施資源包括網絡、計算和存儲設備等,通過使用虛擬化技術KVM對底層硬件進行虛擬化,形成統一的虛擬資源池[4]。云計算實驗平臺中部署了OpenStack的核心服務組件,包括存儲服務、計算服務、鏡像服務、認證服務、網絡服務等,以提供實驗所需的軟硬件資源管理;同時還配置了開源的網絡資源監控工具Ganglia和Nagios,對云平臺的運行狀況及性能進行實時監控。Nagios用于監控云平臺的主機、網絡和服務狀態,Ganglia用于監控系統資源負荷情況。在基于OpenStack的云實驗平臺下配置常用的云應用工具,如數據庫、桌面云系統、分布式數據處理和存儲平臺Hadoop等。桌面云系統為實驗教學提供一種自主創建和管理虛擬機實驗環境的方式,采用VDI(virtualdesktopinstructure,虛擬桌面架構)模式構建。云實驗平臺將實驗所需的軟件環境制作為鏡像,需要時再利用這些鏡像創建虛擬機,學生只需獲得使用權限,通過桌面云登錄到虛擬機,就可獲得所需的實驗資源。云實驗平臺下的Hadoop應用環境為分布式數據處理的相關實驗以及專業工程實踐提供環境支持和展示服務;在OpenStack云平臺中部署Hadoop,不僅能充分利用云平臺中未被利用的計算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務器資源利用率,還可簡化Hadoop集群的部署工作,大大提高實驗環境的部署效率。

2產學合作,優化實驗內容

云計算實驗教學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動手對云平臺進行操作和配置,加深理解云計算的理論和架構并掌握一些云應用構建和部署的經典技術,最終能夠利用云平臺開發各種應用。圍繞這個目標,河海大學與IBM公司合作共同建設云計算技術與應用課程,設計云計算實驗的關鍵內容和實驗項目,幫助學生對所學理論和技術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通過IBM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和平臺支持、教師參加IBM的云計算技術培訓等各種方式,積極吸收云計算企業的前沿科技成果;充分利用IBM公司提供的云平臺資源實施相關的實驗項目,設計IaaS、PaaS以及SaaS相關的實驗項目并持續完善課程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在IaaS級別上的實驗項目主要是對開源云平臺OpenStack的部署和應用。通過安裝和配置OpenStack核心組件,學生可以深入理解基礎設施云架構,從而理解怎樣構建公有云和私有云;學生采用腳本安裝或源碼安裝方式搭建一個多節點的OpenStack云平臺,安裝OpenStack的主要組件服務并對OpenStack云平臺實現基本的操作管理,掌握IaaS平臺對基礎設施資源的分配和使用模式。在PaaS級別上的實驗項目包括Hadoop以及IBMBlueMix平臺的應用。學生通過搭建一個Hadoop集群的分布式計算平臺,熟悉其核心組件,同時自主研究大數據分析算法,對現實中海量數據處理場景進行分析,并在Hadoop集群環境中處理實現。BlueMix是IBM公司推出的PaaS公用平臺,學生在BlueMix平臺配置開發環境,可以實現移動應用、Web應用、大數據應用和物聯網應用的開發和部署[5],通過自主研發和實踐操作理解云計算PaaS平臺的可靠、高效以及高可伸縮的處理特點。在SaaS級別上,以IBMWorklight開發環境為核心,將云計算和移動開發相結合,設計海量并發移動應用開發等案例。這些實驗內容的設置,旨在通過實踐教學結合行業云應用案例,幫助學生掌握云應用的特點以及構建、部署、運行和管理云應用的相關技術。學生通過實驗可以了解虛擬化、集群管理、云平臺資源分配、云應用部署和等多種技術內容,加深對云平臺層次模型的理解,提高云平臺的實踐技能。教師在實驗教學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和補充實驗項目,結合物聯網專業的其他實驗教學平臺,開發與工程訓練與工程應用相關的實驗項目,如與移動流媒體應用開發實驗平臺相結合,在云計算平臺部署后端移動視頻直播服務器,實現手機視頻即拍即傳、手機視頻直播和點播播放功能,設計基于云平臺的實時移動視頻應用實驗項目,作為開放性實驗。

3依托在線課堂,探索實驗教學新模式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不斷豐富教學資源,對實驗素材進行整理和測試并補充完善相關的理論知識,編著出版針對本科生層次的云計算實踐教程,使學生能夠在教程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實驗項目;同時對課程進行在線課堂建設,整合包含視頻、PPT、文字等多種媒體形式的實驗素材,實現優質資源共享。由于云計算技術發展迅速,平臺更新快,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和技術需要通過網絡資源獲取,因此在線課堂應密切關注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動態,緊密跟蹤主流云計算平臺與技術,及時更新技術資料和知識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依托在線課堂,教師應改革實驗教學模式,強化課前預習(在線)和課后拓展(在線)環節并在課堂實驗中增加研討內容,逐步打破傳統的單一課堂實驗模式,形成“課前預習(線上)+實驗研討(線下)+課后拓展(線上)”的混合型實驗模式。在線課堂的開放性和云實驗平臺的共享性決定課程采用混合型實驗模式具有先天優勢:學生可以隨時提前進行實驗預習和設計實驗方案,并通過網絡平臺傳給教師審核;教師可以在云實驗平臺上驗證學生提交的實驗作品;課后拓展實驗所需的軟硬件資源可以通過遠程登錄云實驗平臺申請分配,并通過虛擬桌面的方式獲取。在混合實驗模式下,教師在實驗前準備相關知識點的視頻和閱讀資料上傳到在線課堂,并為學生制訂可完成的預習目標,讓學生有的放矢,自由自主地完成與實驗相關的預習任務;在實驗中引導學生完成實驗并進行互動討論,讓班級同學以小組形式開展協同學習,將實驗任務落實到組內的每個成員;實驗驗收時由各組講解相應內容,教師與其他小組進行點評和提問,參與討論;要求學生在實驗后在線提交實驗作品和實驗報告,根據學生表現和實驗結果打分并計入課程總成績。混合型實驗模式打破傳統實驗方式對實驗場地和時間的限制,讓學生自主決定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和學習難度,解決學生學習意愿與資源供給的矛盾,從而有效提高實驗效果。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線上學習、線下動手實踐和討論的方式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不僅輕松學習專業知識,還可鍛煉自主學習能力、自控能力和表達能力。

4強化綜合設計訓練

對于云計算的初學者和本科層次的學生來講,課程教學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快速建立云計算的基本概念,然后通過實驗操作直觀了解云平臺的使用,在此基礎上再深入了解和剖析云計算系統的體系結構和實現模塊,因此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按照課程教學的進度實時安排實驗內容,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通過實踐及時消化理解課堂所授知識點;同時,鼓勵學生在完成課堂實驗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對云計算進行深入學習和實踐,完成拓展實驗項目。學生以課外小組的形式提高學習,學習主題不限,可以是IaaS/PaaS平臺搭建配置,也可以在云平臺上進行應用開發,或者設計一套從底層到應用的云計算解決方案。以PaaS平臺BlueMix為例,該云平臺具有強大的靈活性和兼容性,不限制開發內容和開發工具,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在該平臺實現與硬件、網絡、軟件開發相關的應用并且即時到互聯網。課后拓展實驗環節注重綜合能力訓練[6],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在開放的實驗環境中設計開發云計算應用系統,逐步培養自主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對于表現突出或者在公有云平臺上優秀作品的學生,鼓勵他們參加國家、省部級組織的云計算相關賽事,如云計算應用大賽、IBM公有云平臺開發大賽等,利用學科賽事訓練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7]。通過自主學習和參加競賽,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最先進的軟件開發模式,掌握最新的云計算技術,提高云計算設計和應用能力。

5結語

第5篇

【關鍵詞】企業架構;EA;TOGAF;云計算;移動應用;大數據

Abstract: Enterprises on the development way of scal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and cloud computing will play a vital role.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guiding function of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to cloud computing solutions that meet the business requirements , and the influence and requirement of Cloud computing deployment to the existing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Key words:Enterprise Architecture;EA;TOGAF;Cloud Computing;Mobile Application;Big data

1.概述

未來的IT應用,前端會不斷移向移動設備,后端移向云計算。隨著移動應用的快速發展和部署,大量的各種各樣的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應運而生,這些數據作為組織的無形資產,不斷被采集,存儲,整合和分析,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持。移動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社區網絡被公認為IT技術未來發展的趨勢。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不斷地增強自身能力,擴大業務范圍及影響力,業務也會變得越來越復雜,企業的規模會不斷壯大。

企業信息化在企業規模化發展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加速了業務發展。但是,隨著企業規模化和信息化的發展,企業盲目的投入信息化建設,內部信息系統變得多而龐雜,造成“信息孤島”;而且,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復雜,業務目標不明確,市場變化響應滯后,造成信息化投入沒有獲得相應回報。

長期以來,企業信息化一直面臨著重復建設、信息孤島、效益低下等問題。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從企業戰略和全局的角度出發,審視企業內部的業務、應用、數據和技術之間的關系,來構建及規劃整個企業的發展。企業架構和云計算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

2.企業架構與云計算

企業架構(EA,Enterprise Architecture)作為將組織戰略目標映射到IT總體目標的藍圖設計,是西方發達國家廣泛使用的頂層設計方法。企業架構為企業信息化建設提供了一幅藍圖,從業務目標開始規劃企業內部的業務架構,再由業務架構來定義支撐業務服務的IT系統和技術架構,把IT與業務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企業架構可以幫助企業執行業務戰略規劃及IT戰略規劃,確保業務驅動IT,IT支撐業務,IT戰略與業務戰略保持動態的一致,IT戰略保證業務戰略實現的效率和效果。

完整的企業架構一般包括業務架構、數據架構、應用架構和技術架構這四類架構,目前,業界最有名的企業架構框架是TOGAF(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它支持所有這些架構的開發。

TOGAF從企業戰略、業務規劃著手,描述了企業內一套架構能力的結構和內容。其核心是由多種策略和相關技術指導的架構開發方法(ADM),ADM方法產生的內容被存放到存儲庫中,這些內容根據企業連續系列進行分類,存儲庫最初填充的內容由TOGAF參考模型(TRM和III-RM)組成。架構能力框架按照ADM進行操作以確保企業架構相關治理要求能夠有效落地。

作為IT未來發展的方向,云計算是一種模型,它可以實現隨時隨地,便捷地,隨需應變地從可配置計算資源共享池中獲取所需的資源(例如,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及服務),快速供應和釋放。云計算通常有這些特點:隨需應變的自助服務,無處不在的網絡訪問,虛擬化的共享資源池,快速而靈活的部署,按使用付費等。作為一種服務交付方式,云計算有3種服務模型:軟件即服務(SaaS),平臺即服務(PaaS),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從部署方式上來看,云計算又分為:私有云(Private cloud),社區云(Community cloud),公共云(Public cloud),混合云(Hybrid cloud)。

3.企業架構對云計算的指導

企業架構是企業自我認知的過程,作為企業架構過程中可選的IT解決方案,云計算與企業架構都能很好地為企業轉型帶來價值,企業架構的方法和工具又恰好吻合企業向云計算遷移的戰略要求及架構設計和轉型路線圖的要求。

TOGAF是最流行的開放企業架構框架,它可以幫助和指導云計算的實施,其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架構開發方法(ADM)對云計算的指導作用

TOGAF的架構開發方法可以幫助指引云計算開發落地,并指引相關云計算架構交付物的產生。如圖1,ADM由十個階段組成,每個階段對云計算的建設都有著指引作用。

預備階段:識別云計算架構的影響范圍,給出云計算的企業級定義,評估成熟度,評估云計算架構項目預算、治理和支持措施,提出云計算架構工作請求。

A架構愿景:獲得批準的云計算架構工作說明書,包括云計算的可行性評估、云計算的愿景和戰略,識別利益相關者,同時確定云計算參考架構框架和裁剪目標。

B業務架構:更新架構定義文檔草稿,定義基線和目標云計算業務架構,明確云計算對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的影響,識別差距。

C信息系統架構:更新架構定義文檔草稿,定義基線和目標云計算數據架構和應用架構,識別差距。應用架構一般涉及到底層的技術支撐和平臺支撐,這兩部分內容會統一納入到企業PaaS平臺規劃中,對于應用架構中的應用系統或應用模塊內容,則涉及到SaaS內容。數據架構如果僅僅涉及數據分類,數據的邏輯模型和物理模型,基本不會和云發生任何關系,但涉及到數據增長,數據存儲,數據訪問等問題的時候,可能就涉及到了大數據,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數據分析,非關系型數據庫及數據庫集群等內容,這些屬于云計算的PaaS層。這個階段需要考慮選擇PaaS或SaaS參考架構、梳理基線應用架構、確定遷移到PaaS或SaaS上的應用構件和數據架構影響分析。

D技術架構:更新架構定義文檔草稿,定義基線和目標云計算技術架構,識別差距。技術架構的部署與云計算的IaaS相關,而虛擬資源池的使用,應用和虛擬資源的關系,中間件資源池等內容在技術架構層考慮,對應PaaS的內容。因此,這個階段需要考慮選擇PaaS與IaaS參考架構、梳理基線技術架構、確定遷移到PaaS與IaaS上的應用構件和應用/數據架構影響分析。

E機會及解決方案:這個階段主要是合并BCD階段的差距分析結果,分析及驗證依賴關系,最終確定云計算實施工作包。

F遷移規劃:完成云計算架構路線圖和詳細實施遷移計劃,主要包括評估云計算工作包的業務價值、確定云計算工作包如何交付和決定云計算實施項目的優先順序。

G實施治理:保證云計算實施的項目與目標云計算架構的一致性,指導云計算解決方案開發和執行架構合規審查。

H架構變更管理:云計算的架構變更管理分析和變更管理實施,確保云計算架構生命周期得以維持,企業的云計算架構能力滿足當前需求,必要時提交架構工作的新請求,發起另一個云計算架構開發周期。

需求管理:云計算的需求分析和需求處理。

2)架構內容框架對云計算的指導作用

架構內容框架是以一種一致的、結構化的方式來對照和展現ADM執行過程中產生的輸出,如流程圖、架構需求、項目計劃、項目合規評估等。它提供了架構工作產品的詳細模型,包括交付物、交付物中的制品及交付物代表的架構構建塊。在云計算模式下,需要明確業務架構的內容和IT架構的內容,及交付物、制品和架構構建塊的變化情況。

3)企業連續系列對云計算的指導作用

企業連續系列提供了一個將“虛擬的”存儲庫結構化的模型,該存儲庫可以填充架構資產和可能的解決方案。這些資產和解決方案可從企業內部或整個業界得到,用來構建架構。企業連續系列遵循兩個基本的原則:一是盡可能的重用,二是幫助溝通。根據架構的抽象層次或對特定組織的適用性,企業連續系列總體分為:基礎架構、通用系統架構、行業架構和特定組織架構。

企業連續系列告訴我們在云計算方式下,如何在更大范圍內共享公共資源。基礎架構與Iaas云計算模式相對應,通用系統架構和行業架構與PaaS云計算模式相對應,行業架構和特定組織架構與SaaS云計算模式相對應。

4)TOGAF參考模型對云計算的指導作用

TOGAF有兩種參考模型:技術參考模型(TRM)和集成信息基礎設施模型(III-RM),這兩種模型都可納入企業自身的企業連續系列。TRM關注PaaS,III-RM關注SaaS,它們都是通過標準化來增強水平能力,并在更大范圍內共享最佳實踐,來指導云計算應用的實施。

5)架構能力框架對云計算的指導作用

架構能力框架為建立架構職能提供了一套參考資料。云計算模式下新的能力要求包括:人的技能、流程的成熟度和技術工具的支持。

4.云計算對企業架構的影響

企業架構的設計方法對企業選擇云計算作為IT解決方案具有指導作用,同時云計算對企業架構也具有一定的影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成本、敏捷性和資源優化是企業采用云計算的三個主要原因。而安全性、集成問題和治理則是企業最關注的三大問題,其他問題還包括應對變化的能力、廠商鎖定、部署成本以及合規性。

1)云計算對企業IT戰略的影響

了解了云計算對企業的作用,企業管理者需要考慮企業如何從傳統IT遷移到云計算的規劃和路徑。對于大型企業來講,應當考慮內部IT基礎設施資源的整合,逐步建立企業私有云,同時,還應與專業云應用開發商合作,開發和使用專業化、個性化的SaaS軟件。中小企業應結合企業核心業務,選擇高質量的行業IaaS/PaaS/SaaS服務,確保云平臺能夠提供滿足自身業務發展的IT資源。而作為企業的CIO,則需要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云:一是宏觀的把握云計算的理念和發展方向,不局限于具體的技術和應用;二是對企業的戰略、業務、IT進行全面的認識,尋找適合業務發展的IT建設道路。

2)云計算對IT運營業務的影響

云計算時代,企業IT運營需要進行重組,許多中小企業的IT部門也許將不復存在,用戶主要考慮業務架構的內容,IT架構將被屏蔽在云端。

企業IT技術團隊將會分拆為專門負責建設、運行內部私有云和管理企業云服務使用(包括私有和公共)兩個部分。其中,私有云團隊將為內部私有云提供技術,深入研究諸如虛擬化、服務標準化和自動化等技術,以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而云服務管理團隊的作用更多是一個協調部門,這是企業在使用云時按自身條件作出的重要架構改進和改變,可以保護企業由于外部云服務供應商變化而受到影響。協調部門的第二個好處是幫助策略執行力,為企業提供了云是如何被使用、如何幫助企業標準化的洞察力,這種洞察力是確定風險和優化業務關系的關鍵。最后,協調部門檢驗云供應商的服務水平協議,來驗證他們的承諾是否真正對業務有價值。

3)云計算對企業架構能力的影響

云計算模式下,對企業架構能力的要求包括:人的技能、流程的成熟度和技術工具的支持,具體包含了6個方面的內容:

A、工作量分析與管理——分析與管理可以遷移到云服務中的應用和業務以及適于應用和業務的云服務。

B、云供應商管理——對不同的云服務供應商進行有效管理和整合,節約成本。

C、商業分析——云服務對應用和業務的影響,云服務是否可以滿足業務的需求。

D、風險管理——對實施云計算相關的風險進行識別、評估、排序,減少可能出現的問題。

E、實施治理——云計算實施的成功與否在于IT技術是否滿足公司當前和未來的業務需求。

F、合規評估——定期的、一致性審查,確保云服務符合戰略或架構目標。

3)云計算對信息系統安全性的影響

云計算遇到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安全性。云計算模式下,用戶所有的數據全部保存在云服務商的數據中心里,云服務提供商可以輕松地訪問企業的所有數據,并且有能力對這些數據進行監控。把自己的各種數據交給別人來管理,企業還是心存疑慮的。

應用遷移到云服務后,企業對控制基礎設施安全精心設計的策略被打破,較低層次的安全交由云服務提供商負責,企業需要考慮更高層次的安全。為此,企業在進行數據架構設計時需要把重點放在數據層的安全上。

另外,因為所有的應用和數據都存放在云中,如果網絡斷開,用戶將無法訪問到自己的數據,正常的業務將會中斷。因此,在云計算尚未成熟的情況下,企業準備一個應急計劃也是至關重要的。

5.結束語

解決企業規模化和信息化帶來的重復建設、信息孤島、效益低下等問題,企業架構和云計算是最佳答案。企業的發展和轉型需要企業架構,云計算則成為其可選擇的IT解決方案,從企業架構開始就正確地選擇云計算解決方案,并考慮到相互之間的影響,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對企業架構的深刻認識和有效利用,將使我們在云計算時代能夠務實有效地利用云計算,云計算能夠給業務帶來革命性的應用消費,大大降低企業創新發展的成本和效率,為業務運營、創新和發展創造更多的優勢和機會。

參考文獻

[1]The Open Group著,《TOGAF Version 9》,2011

第6篇

關鍵詞 云計算架構 云計算關鍵技術 商業模式

1 引言

自2007年末,Cloud Computing開始頻繁出現。2008年初,Cloud Computing開始被翻譯為“云計算”。云計算在中國萌發的短短幾年中,其概念迅速被發酵,并已上升到國家信息化戰略層面,而在各大電信運營商發力備戰云計算服務的形勢下,云計算各級產業鏈逐步完善,短短幾年云計算就風生水起。

云計算嚴格意義上講,并不算是新產品,應稱為一種新技術。而云計算的服務對于用戶而言,用“有形不累物,無跡去隨風“來形容最恰當不過,因為云計算最終是為了將企業級的計算能力和業務處理能力,變成如同電力一樣的服務,從而降低公眾和企業獲取信息服務的成本,并提升應用的便利性。

2 云計算架構

云計算的架構可以分為服務和管理這兩大部分,服務部分主要以提供用戶基于云的各種服務為主;管理部分則像公司離不開董事會一樣,提供核心管理。

2.1 服務部分

服務部分共包含3個層次。其一是軟件即服務(SaaS),這層的作用是將應用主要以基于Web的方式提供給客戶。其二是平臺即服務(PaaS),這層的作用是將一個應用的開發和部署平臺作為服務提供給用戶。其三是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這層的作用是將各種底層的計算和存儲等資源作為服務提供給用戶。從用戶角度而言,這3層服務是獨立,但從技術角度而言,這三層則有一定依賴關系。比如一個SaaS層的產品和服務不僅需要用到SaaS層本身的技術,而且還依賴PaaS層所提供的開發和部署平臺或者直接部署于IaaS層所提供的計算資源上,而PaaS層的產品和服務也很有可能構建于IaaS層服務之上。可以通過圖1窺其一斑:

2.2 管理部分

雖然和前面云服務的三層相比,熟悉云管理層的人非常少,但是它確實是云最核心的部分,猶如人的首腦一般。與過去的數據中心相比,云最大的優勢在于云管理的優越性。云管理分成3層9個模塊,分別是用戶層:用戶管理模塊、客戶支持模塊、服務管理模塊、計費管理模塊;機制層:運維管理模塊、資源管理模塊、安全管理模塊、容災管理模塊;檢測層:監控系統。

3 云計算關鍵技術

云計算孕育在近年半導體、存儲技術、網絡技術快速發展基礎上,而摩爾定律促使硬件價格以指數級速度下降,加速了大規模部署硬件基礎設施。云計算的關鍵技術,如虛擬技術、數據存儲技術、并行計算、分布式計算等也經過長期發展與完善,逐步具備規模化商用條件。并行計算夯實了云計算松、緊耦合相結合的技術基礎;分布式計算通過軟件的方式來實現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擴展能力,降低了硬件需求;虛擬化技術則從軟件發展到軟、硬件配合,效率更高。上述技術的逐步成熟驅動云計算快速發展。

3.1 虛擬技術

虛擬技術即服務器虛擬化,是云計算底層架構的重要基石。在服務器虛擬化中,虛擬化軟件需要實現對硬件的抽象,資源的分配、調度和管理,虛擬機與宿主操作系統及多個虛擬機間的隔離等功能,目前典型的實現(基本成為事實標準)有Citrix Xen、VMware ESX Server 和Microsoft Hype—V等。

3.2 數據存儲技術

云計算系統需要同時滿足大量用戶的需求,并行地為大量用戶提供服務。因此,云計算的數據存儲技術必須具有分布式、高吞吐率和高傳輸率的特點。目前數據存儲技術主要有Google的GFS(Google File System,非開源)以及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開源),目前這兩種技術已經成為事實標準。

3.3 數據管理技術

云計算的特點是對海量的數據存儲、讀取后進行大量的分析,如何提高數據的更新速率以及進一步提高隨機讀速率是未來的數據管理技術必須解決的問題。云計算的數據管理技術最著名的是谷歌的BigTable數據管理技術,同時Hadoop開發團隊正在開發類似BigTable的開源數據管理模塊。

3.4 分布式編程與計算

為了使用戶能更輕松的享受云計算帶來的服務,讓用戶能利用該編程模型編寫簡單的程序來實現特定的目的,云計算上的編程模型必須十分簡單。必須保證后臺復雜的并行執行和任務調度向用戶和編程人員透明。當前各IT廠商提出的“云”計劃的編程工具均基于Map—Reduce的編程模型。

4 云計算商業模式

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寬帶用戶不斷增長的內容訪問需求對電信網絡的出口和傳輸的壓力迅速增加,構建內容中心已經成為業內的普遍共識。相較于傳統內容中心服務器,云服務器可以降低硬件維護和整體的運維成本;可根據不同服務器應用的不同,分配不同配置的云服務器指標。做到物理資源合理分配,提高利用率;物理服務器與現網絡中的各個區域實現物理連接,可以在宿主機內分配不同區域的云服務器;可方便對云服務器文件進行備份,云服務器出現故障時遷移也很方便,故障幾分鐘即快速恢復;低能耗,綠色環保,單物理服務器上運行多個云服務器,降低了物理服務器的使用數量,服務器能耗降低、制冷能耗降低,既綠色環保,又符合當前提倡的低碳經濟。

基于上述的優勢,構建基于云計算的內容中心將成為云計算的重要應用模式。關于云計算,雖然人們談論最多的莫過于以Amazon EC2和Google App Engine為代表的公有云,但是對許多大中型企業而言,因為很多限制和條款,它們在短時間內很難大規模地采用公有云技術,可是它們也期盼云所帶來的便利,所以引出了私有云這一云計算模式。私有云主要為企業內部提供云服務,不對公眾開放,在企業的防火墻內工作,并且企業IT人員能對其數據、安全性和服務質量進行有效地控制。與傳統的企業數據中心相比,私有云可以支持動態靈活的基礎設施,降低IT架構的復雜度,使各種IT資源得以整合和標準化。在私有云領域,主要有兩大聯盟:其一是IBM與其合作伙伴,主要推廣的解決方案有IBM Blue Cloud和IBM CloudBurst;其二是由VMware、Cisco和EMC組成的VCE聯盟,它們主推的是Cisco UCS和vBlock。

電信運營商在構建云計算內容中心時,從其企業管理、安全等方面出發,私有云是必然選擇。可以通過購買商業解決方案,如購買Cisco的UCS和IBM的Blue Cloud等方案來一步到位。通過云計算、云存儲等技術構建集約化的運營商級綜合內容服務平臺,通過虛擬機技術建立統一的服務接口,通過業務管理平臺實現業務的運營管理,借此大幅緩解電信運營商的互聯網出口成本壓力,短期內以低成本極大豐富網內內容資源,改善用戶服務質量,提高客戶滿意度。

綜合內容服務平臺根據用戶需求與資源情況,對互聯網主要內容應用進行緩存,減少重復內容(流量)對網絡出口的占用,平臺對外網資源的復制由單一服務節點一次完成,服務節點間的復制時機與數量,要根據內容請求頻率、文件大小、存儲空間與帶寬條件進行綜合權衡。緩存內容通過平臺對用戶進行就近服務,在網絡帶寬、機房環境等資源條件滿足要求的情況下,盡量靠近最終用戶,可以采用省公司核心機房作為云虛擬機的節點機房就近部署,提高用戶的網絡服務體驗。在發展基于云計算的內容中心時,還應關注建立健全完整的業務模式,整合存儲、計算、網絡、用戶、渠道、計費、收費資源。通過開放的API,為內容服務商提供統一、標準、便捷的增值業務開發接口,使其可以容易的使用整合后的資源開發業務,其只需考慮內容服務的創意,其他資源由運營商提供的標準API提供,進而提升電信網絡的價值和主導地位。

第7篇

被視為科技業又一次革命的云計算,正逐步走入人們的視野。

云計算是互聯網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作為一種商品通過互聯網進行流通,如同水電、煤氣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

作為能夠帶來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一項信息技術,云計算在2012年繼續得到全球各大IT廠商的追捧,同時也成為地方政府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舉措。

今年在兩會上,巴特爾主席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云計算產業開始起步”,把云計算在我區的應用提到日程上。

在三網融合、媒介融合背景下積極探索進取的內蒙古廣電行業,如何與云計算碰撞出火花?

一.云計算為內蒙古廣電系統資源共享提供了平臺

內蒙古廣電系統包括廣播電臺、電視臺等若干分支機構,在業務持續發展過程中,采購了相應的軟硬件設備,都有媒體資產管理的需求,且不同業務設備難以通用和共享。如果每個分支機構都獨立建設媒資系統的話,設備采購成本和后續的管理維護成本都非常高。

采用云計算架構部署信息系統,可逐步實現不同信息平臺的整合,以及辦公等通用軟件的共享,并通過聚合系統中閑置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為一些特定的應用提供更為強大的處理能力。

例如,通過內容資源管理系統的云計算改造,構建內蒙古廣電系統節目內容資源池,建設一個“云媒資”平臺,使內容資產進行集中存放,并轉碼成適用于多種場合的編碼格式,進行內容保護封裝,在平臺上虛擬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媒資服務,通過統一的內容系統分配給各分支機構使用。在平臺的使用過程中,廣電局統一負責設備的管理和維護,集中進行軟件升級和培訓,以便分支機構間的資 源共享更加便捷和高效,降低生產成本,構建核心競爭力。

云計算可實現前端統一管理,其超強的計算能力、超大的存儲空間等突出的優點,提供了可靠、安全的數據管理中心,具有非常明顯的資源調配、資產高利用率以及維護管理的優勢。

例如,白天可將計算資源用于編目和審核等需要人為參與的工作,晚上則將資源釋放給轉碼遷移等無人值守的業務;又如云計算所有數據統一存儲在前端云服務器中,所有的用戶授權信息、節目信息都將存儲在高度設防的服務器群里面。只需安排專業的服務器維護人員進行更新和保護,即可在前端實現所有數字電視業務的管理。

另外,在云計算情況下,用戶點播并保存的節目最終只保存在前端服務器中,當終端用戶企圖翻錄時,云映射服務器可及時發現媒體文件的使用狀態,阻止媒體文件的外傳,進而保證運營商對片源的版權管理和保護。

隨著云計算的進一步運用和開發,廣電行業可建立集技術監測、節目監管、安全播出調度指揮于一體的國家和地方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業務整合、全國統一的廣播影視監測監管平臺。

二.云技術適合三網融合的發展需求

各具特色的廣電、電信、互聯網如何融合,長久以來成為廣電行業熱議、探討的話題之一。

業務整合是三網融合的實質所在,因此,業務形態的創新成為下一代網建的核心。

目前在數字電視的運作方式中,不同地域、不同品牌的終端設備之間不具有良好的互通性,繁冗的系統集成及升級工作增加了運營維護成本。而云計算可以輕松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與應用共享。

廣電局在中心機房中建立一個服務器群,創建一個虛擬的互動電視世界,這個互動電視世界可以是互動游戲平臺、電視商城等多種形式的服務平臺。通過云計算平臺的構建,大量計算處理過程均可通過“云”端的高性能服務器群完成。

在三網融合下,各種業務可在機頂盒、PC、移動終端實現互聯互通。終端用戶不必攜帶專用的設備,在任何一個聯接云計算服務的客戶端設備,都可以通過瀏覽器進行登錄,延續看了一部分的電影或者寫了一半的文章。

云計算的這些特性,能夠實現區域內的統一管理和資源優化,讓以往單向的被動式收視習慣,慢慢改變成主動的人與人社區化信息互聯模式,使三網融合后的深度業務推廣、跨網絡業務運營成為了可能,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具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同時,廣電的云安全級別要求更高,安全理念也不同。云計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用戶不用再擔心數據丟失、病毒入侵等問題。所有的用戶資料都存儲在高度設防的服務器群,一批專業的服務器人才在維護更新和保護,數據資源比較安全。

總之,云計算有助于推出三網融合類業務,可為用戶提供更多創新的業務體驗,還可通過構建業務研發云平臺,降低新業務開發成本,加快新業務推出速度,為贏得市場先機奠定基礎。

三.云計算給未來媒體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未來媒體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移動性、便攜性。

在廣播電視領域中,視頻類應用一直享有優勢地位。在三網融合推進中,已經形成有線電視、互聯網、手機等的全面發展。云計算的超強計算能力可將終端設備的部分功能前移,從而可以將終端的設備要求降至最低,使不同用戶終端之間,相同運營數據和應用服務得到共享。

例如,我們外出通過智能手機看電視,回家之后可以切換到電視上繼續觀看。用戶用最簡單的操作、最低的成本便可盡情享受更多數字電視業務帶來的無限樂趣。

另一個特點就是個性化和互動。

第8篇

關鍵詞:云桌面;計算機;課程實驗教學

前言:在大學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計算機類課程的實驗教學一直以來都是相關工作人員的教學重點以及教學難點。在新課程改革政策素質教育全新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傳統高校計算機類課程實驗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采取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更好的適應當今社會變化發展的全新需求。如何將云桌面更好的應用到高校計算機類課程實驗教育教學課堂之中,就成為了相關授課教師的重點研究內容。

一、簡析云桌面應用技術

(一)云桌面技術的基本概念

云桌面在我國的出現和發展最早開始于上個世紀,部分計算機網絡技術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將這一發展時期統一稱之為云時展階段。在當今社會,云桌面現代化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主要可以包括兩個不同方面的內容。一方面主要指的就是個人級別的云桌面技術應用,而另一方面則是企業單位、團體組織對運桌面技術的研究和運用。

(二)在計算類課程實驗教學中應用云桌面技術的意義

在大學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當中,計算機類課程的實驗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較為主要和重點的教學環節。實驗教學教育水平的高低有時能夠直接影響甚至決定高校計算機類課程整體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質量以及效率。⒃譜爛婕際醺好的結合應用到高校計算機類課程實驗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能夠幫助授課教師及時檢查到班級內在讀學生每一步的計算機操作過程,對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有著顯著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在此基礎之上,通過結合應用云桌面的現代化電子信息技術,授課教師還能將網上的教學資源進行高度的整合,對實現滿足班級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終極教學目標有著巨大的推動和保障作用。

二、云桌面在高校計算機類課程實驗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云桌面技術在高校計算機類課程實驗教學工作開展過程當中的應用主要通過構建云桌面實驗教學平臺系統的方式實現。所謂構建和設計云桌面實驗教學的平臺系統,主要指的就是通過采用云計算基礎構架即所謂與云桌面遠程控制等一系列現代化的技術應用手段為支撐、將云桌面的現代化計算機遠程控制技術作為信息內容傳播和指導的媒介,實現高校計算類課程的實驗教學。云桌面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相關授課教師最大限度的轉變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思想,將虛擬機器應用在教學課堂之上全面改善了傳統物理存在形式的計算機教育學習環境,實現了高校計算機類課程實驗教育教學水平的飛速發展。

(一)實驗教學管理

實驗教學管理是授課教師將云桌面現代化信息技術結合應用到高校計算機類課程實驗教育教學工作過程當中需要首先改善和變革的教學環節。云桌面現代化信息技術控制下的實驗教學管理高度涵蓋了課程設計管理員、授課教師以及實驗室管理員等多個不同功能的用戶身份。課程管理員擁有較多的管理權限,可以對課程內容設定以及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進度進行全面的掌控。

云桌面教學模式下的課程管理員還可以對相應指定教學科目的授課教師,授課教師則在云桌面技術搭建的虛擬教學環境當中主要負責實驗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以及高校計算機類課程實驗教學大綱相關信息內容的編排工作。在每一學期的固定時間期限內,授課教師將實驗教師的授課安排申請表提交到實驗管理人員處進行核實和審批。在云桌面技術應用模式當中,授課教師可以根據試驗項目制作內容的不同而設定不同的操作系統并運用不同模式的虛擬教學實驗模板。

(二)實驗機管理

所謂實驗機的管理,具體指的就是在實驗課程教育教學工作開始之初,相關授課教師在全面結合教育教學內容的基礎之上,對計算機類教育教學實驗虛擬機應用環境的選擇以及管理。需要相關授課教師尤為注意的是,計算機類課程實驗教育教學云桌面技術虛擬機環境的選取要與實驗項目以及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進度相適應。授課教師對實驗機器的管理維護、使用以及對實驗機運行狀態的監控等,都屬于實驗機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與中國傳統計算機教學工作的開展模式有所區別的是,授課教師在應用云桌面技術時可以根據自身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實際需求,將授課過程當中應用到的虛擬機教學環境進行永久存儲,并將其應用于期末知識復習以及鞏固的教學課堂之上。

(三)學生的上機操作

學生可以通過應用云桌面技術在授課教室以外任何局域網絡學習環境當中的計算機客戶端上登錄并進入正在運行的模擬機實驗教學環境。較以往傳統高校計算機類課程實驗教育教學有很大的不同,學生在云桌面當中的個人基本信息以及學習進度可以在云端進行永久保存,并通過遠程監控技術的應用實現其實驗學習的專一以及連貫。相比傳統的計算機類課程實驗教育教學方式,云桌面更能促進和提升學生在相關知識內容方面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以及自信心。

(四)基本信息管理

第9篇

關鍵詞:云計算;廣播業;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G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2)05-0084-02

一、引 言

21世紀是科技創新的時代,毫無疑問,科技互聯網的時代,日新月異,新的概念、新的技術層出不窮。當人們的觀念還停留在WEB1.0時代的時候,美國科技巨頭已經引領了這個偉大的創新世界并且進入了WEB2.0時代,而在這個偉大的時代來臨之際,很多注定改變人類發展軌跡的新技術都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綻放著璀璨的光芒。毫不夸張的說,當今世界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那么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巨大的難題就是如何將大規模的網絡信息進行存儲和整合,于是云計算技術的觀念應運而生。

網絡廣播是指通過因特網作為傳播介質,供給音頻服務的廣播媒介。網絡廣播經過因特網的傳播媒介,然后在因特網上建立了廣播服務站點,再通過服務器,運用各類節目的播放軟件,將音頻節目播放至網絡,把聲音傳送出去。來訪者在計算機上通過互聯網下載接收軟件,經過軟件訪問固定服務站點,收看、閱讀、收聽廣播傳出來的內容。在信息爆棚的今天,整合紛繁復雜的信息,將是擺在網絡廣播面前最迫切的問題。

二、何為云計算

何為云計算?云計算主要是指提供資源的網絡,從技術角度來講,一般認為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并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網絡存儲(Network StorageTechnologies)、效用計算(UtilityComputing)、虛擬化(Virtualization)、負載均衡(Load Balance)等傳統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

云計算的核心思想是,將大量用網絡連接的計算資源統一進行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計算資源池來向用戶按需服務。“云”就是提供資源的網絡。但是這個定義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它闡述了云計算是指把一些網絡資源,按需向用戶統一提供,而消費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從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中獲得服務。

云計算是一種全新的服務模式,是一個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概念。“云”可以說就是一個擁有巨大資源的信息容量池,用戶無需將這些資源信息存放在終端,而是通過網絡到“云”中去獲取所需的信息,云計算就是通過網絡提供用戶所需的存儲空間、計算力、信息服務和軟件功能等;其服務能力具有分鐘級甚至秒級的伸縮能力,有著非常足夠的資源來應對網絡的尖峰流量,并根據終端用戶服務能力的需求即時增加或減少到適當服務節點的數目。

三、云計算技術與網絡廣播結合的優勢

云計算技術作為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下的一種新興的技術,它在各個方面都有著相當突出的特點,而網絡廣播業作為傳統廣播業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與云計算技術相結合也必能有一番大的作為。

1.龐大的存儲能力。“云”是由若干個服務器組成的“資源池”,這種“資源池”是可以無限擴容的,海量的語音文件需要具有強大存儲能力的資源池做后盾。

2.計算能力。云計算技術具有龐大計算能力,它可以支撐網絡用戶的多種操作需求。例如,用戶可以同時使用在線聽廣播、語音BBS、語音百科等且互不影響。

3.安全性。云計算的模式由專門的云計算服務專員管理安全問題,這樣大大減少了數據丟失和病毒入侵等麻煩。

4.通用性。云計算不僅僅停留在某種特定的應用上,也可以擴充至任何需要的應用中。并且不同的“云”之間是可以互相訪問的。

5.廉價移動終端。隨著云計算的進一步發展,用戶將不需要功能復雜的終端,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功能簡單的小終端。低廉的終端機無疑會大幅度提升入網人數,進而提升網絡廣播業的潛在用戶數量。

四、基于云計算的網絡廣播業務

針對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以及發掘各類用戶的潛在需求,則是廣播行業最應該關注的。云計算帶來了互聯網時代的新的技術革命,以其龐大的計算能力、存儲能力、通用性以及安全性等為網絡廣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春天。根據網絡廣播業容提供者屬性的不同,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媒體提供內容;(二)用戶提供內容(俗稱的原創類)。

(一)媒體提供內容

在媒體提供內容上,廣播業的服務類型主要有在線收聽、熱門廣播收錄以及教育等。

1.在線收聽。顧名思義就是提供在線收聽廣播的服務。這個服務可以從兩個方面提供:一方面是將傳統廣播業的熱門頻段做成在線收聽的頻段,現在很多電臺都有這樣的服務;另一方面,就是開創一些專門的在線收聽的音頻節目,這些節目只能在互聯網上收聽并且也可以進行聽眾互動,但不在傳統廣播中播出。

2.熱門廣播收錄。對于當下熱門的在線收聽的音頻根據不同內容進行收錄,尤其是重要的新聞、音樂、故事連載類以及教育類等音頻。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音頻分類的時候,需要對原始音頻加以編輯使其精煉,修剪的部分一般是收聽率下降的部分。

3.教育。專門聘請一些各個領域的專家,根據時下熱門的教育板塊,開辟教育咨詢、授課等服務。例如,法律、基金、股票、保險、語言學習、政治、歷史、公務員考試等方面的內容。值得說明的是,音頻收錄比視頻收錄更簡單、方便易操作,成本也相對低廉。

(二)用戶提供內容(原創類)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有表達欲望,而越來越多的圖文、視頻信息多多少少使人們有些視覺疲勞。音頻信息,則完全不需要時刻注視屏幕,在選定板塊之后,可以戴著藍牙耳機做其他的事情。同時,發表音頻文件也非常的簡單、方便,只需要錄音之后發送即可。

用戶提供的廣播業的內容主要可以按照地域和內容這兩個方面來劃分:

1.地域劃分:音頻信息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各個地區的方言不盡相同,這可以說是音頻信息的一個缺點,它影響到了音頻信息的理解。但同時,也可以說這是音頻信息的一個優點,它加深了文化的融合,促進了團結,也是方言學習的好方法。

2.內容劃分:按照內容來進行劃分,廣播業的服務類型主要有:

(1)新聞。每天發生在普通大眾身邊的小新聞也是非常多的。用戶可以將這些新聞以語音的方式收錄在自己的便攜式錄音設備上,然后再到網上。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比使用文字更簡單、便捷。隨著三網融合的不斷推進,用戶也可以在智能終端上完成這一系列的操作。例如,Macbook筆記本,iPad、iPhone、iMac Air超薄筆記本等。值得說明的是,日常瑣碎的小事情、小新聞,反而更能引起用戶的興趣,更具可聽性。

(2)故事連載。一般分為原創故事和非原創故事,用戶可以將自己喜愛的小說、童話故事等以音頻形式投放到網絡上,也可以將自己原創的童話、小說、散文等投放到網絡。

(3)教育。用戶可以將自己擅長的各個領域的內容以音頻的方式到網上,其內容可以是政治、語言、語文、詩文、基金、股票、學習心得甚至是游戲教程等等。

(4)音樂。時下很多的音樂愛好者,他們都喜歡原創歌曲,但是又苦于沒有方便、快捷的方式與聽眾分享,而音樂專區則剛好可以滿足年輕人的原創熱情。的音樂可以是原創音樂和非原創音樂,原創歌曲的需要處理好版權的問題。

(5)語音百科。一方面,喜歡問為什么的不只是大人,小孩子也越來越依賴搜索服務,而在觀看詞條的解釋時,往往有生詞,這影響到了詞條的理解。另一方面,成年人在某些特定場合需要快速的查閱某些詞條,不方便長時間的盯著計算機屏幕以獲取信息。語音百科則很好的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在不久的將來,人們甚至可以通過移動終端,獲取詞條的語音解釋。在內容提供上則是由廣大用戶網友共同提供的,涵蓋到教育、語言、科技、網絡流行語、文學、地方用語等等。這種方式與維基百科相類似,只是維基百科做的是文字解釋。

(6)語音bbs。根據調查,很多網友把看帖子內容作為一種消遣娛樂,但是長時間的對著電腦又非常容易產生疲勞,但是不看又欲罷不能。而語音bbs則剛好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語音論壇的運作方式和傳統論壇基本相同,只是用文字替代了語音。值得說明的是,帖子的語音設置應該默認為(也可根據實際需要調整),當用戶點擊標題,會自動播放該標題的內容,如果此時有網友跟帖,則會自動播放跟帖內容,已經的跟貼內容則要點擊播放,也可以設置貼子的順序播放,即貼子內所有音頻信息按時間順序自動播放。

五、總 結

云計算是一次徹頭徹尾的互聯網革命,是一次大的科技浪潮。幾乎所有的互聯網或者與互聯網相關的企業無一不想搭上云計算的技術快船,到達浪潮之巔。

然而,目前云計算在國內的運用尚存在許多障礙和問題,比如用戶認知不足、標準缺失、數據爭議、服務質量難以規范等,這些問題都限制了云計算在網絡廣播業上的發展。作為對技術不敏感的網絡廣播業來說,應該要充分審視并解決這些問題,審時度勢,抓住這次發展的機遇,迎接實現網絡廣播云服務所面臨的挑戰,充分利用云計算再創廣播業的第二輪高峰。

參考文獻:

[1] 李晨,郭豐.美國政府云計算戰略試圖在全球保持領先優勢[J].世界電信環球采風,2011(6).

[2] 倪萬.“云計算”的媒體應用及核心價值[J].編輯之友?傳媒(月刊), 2011(9).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人的午夜天堂 | 久青草国产视频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 国产精品伊人 | 男女羞羞视频免费 | 99精品日韩 | 久久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 亚洲激情网址 | 九九久久久| 日韩二区 | 免费观看毛片网站 | 奇米第四狠狠777高清秒播 | 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麻豆 | 激情午夜婷婷 | 亚洲阿v天堂2021在线观看 | 花蝴蝶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 欧美97色伦影院在线观看 | 五月天激情婷婷婷久久 | 蜜桃成人精品 | 久久久久久综合成人精品 | 国产精品v | 五十路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四虎影音在线观看 | 欧美性色视频 |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久久成人影 | 国产高清视频网站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风流的女兵bd播放 | 国产精品久久永久免费 | 成人青草亚洲国产 | 九九精品在线视频 | 日本加勒比网站 |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看羞羞无遮挡3d动漫 | 埃及艳后h版2性传奇 | 精品视频久久久 | 深爱五月激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