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11:57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大數據畢業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1.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的思考
2.本科論文寫作過程細化性分析
3.提高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主要途徑
4.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模式探索
5.本科論文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6.從高校本科論文環節淺談本科評估與教學管理
7.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
8.有關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問題的思考——以歷史學為例
9.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創新性研究
10.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例
11.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形式與選題研究——基于學生能力培養的視角
12.本科論文新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13.本科論文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4.對藝術類本科論文的幾點思考
15.自學考試本科論文預申請管理系統設計
16.護理本科實習生畢業論文回顧分析
17.對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思考
18.基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導師制運行模式探索
19.聯合指導本科畢業論文的動因、困難及出路
20.跨校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初探
21.高校本科畢業論文學術不端現象平議
22.本科論文的創新性與本科生的創新能力
23.金融學應用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實證研究——以某地方財經高校為例
24.“全過程”本科論文寫作中科學素養的培養——以法學專業為例
25.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論文選題的分析和思考——以南開大學漢語國際教育本科論文選題為例
26.影響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完成質量因素探討
27.我國本科畢業論文制度的闡釋與建構
28.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本科論文質量
29.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幾點建議——以欽州學院為例
30.關于圖書館服務職能與本科畢業論文的幾點思考
31.二類院校本科畢業論文外審制度利弊及對策淺析——以陜西榆林學院為例
32.中日化工類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環節教育方式比較
33.對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幾點思考
34.工商管理函授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路徑探析
35.理工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現狀調查與分析
36.英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動機研究及其啟示
37.略論大數據時代下本科學位論文過程管理網絡交互平臺的工作機制
38.護理本科畢業生對畢業論文撰寫的相關態度和行為調查
39.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質量的探索與實踐
40.體育專業本科論文寫作不應取消而應加強
41.外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多樣化的現實思考
42.以案例分析為創新路徑的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指導
43.論“本科畢業論文存廢之爭”對當前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影響
44.強化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探索與應用
45.高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研究
46.綜合性大學取消本科畢業論文辨析
47.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的交互式教學模式探索
48.關于提高經管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探究
【關鍵詞】深度挖掘匹配算法 畢業論文管理 應用
在畢業論文管理工作不斷加強的情況下,注重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合理選用,提高匹配算法的針對性,才能真正提高高校教務管理水平。因此,對深度挖掘匹配算法在畢業論文管理中的應用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才能為高校教務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參考依據。
1 深度挖掘匹配算法的相關分析
根據深度挖掘匹配算法在畢業論文管理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全面分析來看,其主要包括如下兩個方面:
1.1 志愿自動匹配算法的相關分析
對學生和課題的選擇關系進行合理分析可知,兩者的最優、最大匹配,最好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量身定做,才能真正實現課題與學生的最完美匹配。因此,教師提出相關題目時,需要對學生的情況、特性和要求等進行全面分析,才能在學生對課題的特性、關聯性等有一定了解的情況下,提高課題與學生的匹配概率,最終讓學生選定最合適的課題。在實踐過程中,志愿自動匹配算法的合理運用,需要根據畢業論文的管理流程,從教師出題開始。一般情況下,教師應該先提出大題讓學生自由選擇,在匹配學生確定好以后將大題分成幾個小題,從而將每個小題分配給合適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設定的課題需要從修讀課程達到的分數、難度、所屬類別等多個方面確定,并從教務管理系統中獲取學生的成績和選題積分點等,才能根據分數線來判定學生是否符合相關選題。其中,選題的難度在簡單、一般、難、很難和非常難幾個等級,對應的成績是及格、良好、優秀、極好。在實際進行選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三個題目作為志愿,以在系統完成匹配后,自定將題目下發給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初始化志愿顯示的是學生的第一志愿,在經過while、if、else、break、continue等流程后,系統會將題目和學生進行適當分類,以確保題目與學生的匹配最合理、最科學。由此可見,志愿自動匹配算法是優先對具有課題相關能力的學生進行匹配的,在學生人數低于匹配數量的情況下,可繼續為積分點高、能力稍差的學生進行匹配,對于確保課程成績與積分點的完美結合有著極大影響。
1.2 調劑學生算法的相關分析
在經過上述算法進行匹配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層挖掘,可以實現課題與剩余學生的完美調劑。因此,對上述階段中匹配失敗的學生志愿所選的教師、課題類別、難度等因素進行深度挖掘,并將搜索結果作為匹配課題的依據,才能在縮小搜索范圍的情況下,找到與剩余學生最合適的課題。如果出現相近課題較多的情況,則需要有學生、工作人員共同協商,以確定最終和最適合學生的課堂。在實踐應用中,調劑學生算法的運用需要對需要調劑的學生進行合理分析,并通過if、else、return、while、continue、else等多個流程,才能真正匹配出最適合學生的課題。
2 深度挖掘匹配算法在畢業論文管理中的實際應用
根據深度挖掘匹配算法的實際應用來看,在畢業論文管理中學生可以了解到最適合自己的課題信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積分點和成績等確定課題,從而避免選擇某一課題的學生過多或過少的情況出現,對于提高第一志愿自動匹配成功率有著極大作用。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注重教師、課題類別、難度的合理設定,確保它們的排序科學,將課堂與學生的匹配關系看作是二分圖,并且,每個學生可以選擇的課題有三個,系統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自動匹配,最終深度挖掘與學生志愿匹配的課題。例如:志愿自動匹配和調劑學生的總數都為102人,通過深度挖掘匹配算法匹配成功的人數分別為72人和90人,成功率達到了70%、88%。在不使用任何算法進行匹配的情況下,兩者的成功率是52%左右。由此可見,在畢業論文管理系統中,深度挖掘匹配算法在科學應用,可以為教務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參考依據,對于提高畢業論文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有著重要影響。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深度挖掘匹配算法不斷推廣的情況下,其在畢業論文管理中的實際應用受到了很多教務管理工作人員的青睞。因此,充分發揮深度挖掘匹配算法的作用,提高深度挖掘匹配算法在畢業論文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才能更好的滿足學生的選題需求。
參考文獻
[1]馮麗慧,馮立智.數據挖掘在畢業論文成績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30:7150-7153.
[2]徐章韜.用信息技術深度挖掘課程內容――以數學學科為例[J].教育發展研究,2015,12:29-33.
[3]連伊娜.深度挖掘高校檔案文化內涵,更好為教育事業發展服務[J].黑龍江史志,2013,11:104-105.
作者簡介
劉冰潔(1983-),女,江西省南昌市人。工程碩士學位。現為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大數據、系統集成、智能化技術。
實現B/S結構的管理信息系統涉及到的技術可以分為兩個方面:服務器端技術和客戶端技術。客戶端技術主要涉及HTML、JavaScript等與網頁設計制作有關的內容顯示技術;服務器端技術主要涉及Web服務器技術、數據庫訪問等與內容生成相關的技術,目前服務器端技術可以劃分為基于Windows平臺的ASP技術和基于JAVA平臺的JSP技術。論文針對后者進行討論,主要討論了構建B/S結構的日常教學管理系統所涉及的關鍵技術:Tomcat/Web服務器技術、Sql Server數據庫技術、JSP技術、JavaScript客戶端技術。
論文的主要工作體現在如下方面:
一是總結目前Web程序開發過程中采用的典型模式,仔細分析了筆者工作單位日常教學管理的特點和規律,提出了Web環境下B/S結構的學校畢業論文管理系統的基本方案。
二是按照軟件開發過程的時間主線及軟件工程的傳統方法給出了“基于B/S結構的畢業論文管理系統”在設計和開發過程中的需求分析及功能設計報告、代碼類設計說明、JSP文件設計說明、數據庫設計說明,管理系統的總體設計開發環境設計jdk1.6.0_07.JDK(Java Developer’s Kit)是sun公司推出的Java開發工具集。MyEelipse中集成了此工具,也可不單獨安裝。JSP容器: apache-tomcat-6.0.18,Tomcat服務器是一個免費的開放源代碼的Web應用服務器,它是Apache軟件基金會 (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的Jakarta項目中的一個核心項目,由APache、sun和其他一些公司及個人共同開發而成。由于有Sun的參與和支持,最新的Servfet和JSP規范總是能在Tomcat中得到體現,Tomcat支持最新的Servlet2.4和 JSP2.0規范。因為Tomcat技術先進、性能穩定且免費,因而深受Java愛好者的喜愛并得到了部分軟件開發商的認可,成為目前比較流行的web應用服務器。
一、數據庫 SQL Server 2000
SQL Server 是一個后臺數據庫管理系統,它功能強大,操作簡便,日益為廣大數據庫用戶所喜愛,越來越多的開發工具提供了與SQL Server的接口。SQL Server是一個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它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開發的,于1988年推出了第一個OS/2版本。在Windows NT推出后,Microsoft與Sybase在SQL Server的開發上就分道揚鑣了,Microsoft將SQL Server移植到Windows NT系統上,專注于開發推廣SQL Server的Windows NT版本。SQL Server 200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最新版本,該版本繼承了SQL Server 7.0版本的優點,同時又比它增加了許多更先進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縮性好、與相關軟件集成程度高等優點。
二、數據庫的設計
1.數據庫是信息系統的核心和基礎,把信息系統中大量的數據按一定的模型組織起來,提供存儲、維護、檢索數據的功能,使信息系統可以方便、及時、準確地從數據庫中獲得所需的信息。2.數據庫是信息系統的各個部分能否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以及如何結合的關鍵所在。3.數據庫設計是信息系統開發和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4.數據庫設計涉及的相關技術和知識:數據庫的基本知識和數據庫設計技術;計算機科學的基礎知識和程序設計的方法和技巧;軟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應用領域的知識。
三、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1.中文顯示問題,剛開始編寫代碼時,不能輸入中文,也不能在屏幕上顯示,只能輸入字母。問題解決辦法:在編碼的最前面加上:<%@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2.會話狀態及用戶權限管理。為什么需要會話跟蹤?在web服務器端編程中,會話狀態管理是一個經常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HTTP是一種無狀態協議,即站點服務器將網頁的每個HTTP請求都當作獨立的請求,服務器不保留與以前的請求有關的信息,即使它們只早于當前請求幾秒鐘,因此它與FTP、Telnet等協議是不同的。HTTP這種無法記憶先前請求的缺陷使得編寫某些應用程序非常困難,比如當用戶登錄系統后,根據用戶類型的不同應得到不同的服務,有不同的訪問權限,但服務器如何才能在用戶登錄后記住用戶是屬于哪個用戶組呢?為了跟蹤用戶的操作狀態,ASP應用session對象,JSP使用一個叫做HttpSession的對象實現同樣的功能,統稱為會話機制。本系統實現了用戶的帳號管理、權限管理、新聞通知、論文的出題和選題、文檔的上傳與下載、自動生成統計表格、成績管理等功能。這一系統的開發,讓我學到了許多新知識、新技術,讓我把所學的課堂知識得以充分的融合運用,讓我對軟件的開發與控制過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 余額寶的出現與發展淺析 論文的撰寫與教師的發展 科技論文的統計數據與高校科研論文的狀況 中國紀錄片頻道的出現與發展 世界城市化的出現與發展 農業新型模式的出現與發展 崛起與拓展:論文化新聞的發展態勢 論文化發展進步的方向與要務 環保問題與經濟發展的論文 論文化、文明的聯系、發展與和諧 Origin軟件在《數據處理與論文寫作》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江宏 隨著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將出現大量未統一定義的新數據 數據挖掘的現狀與未來發展 大數據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淺析大數據的發展與應用 學位論文元數據Open API開發與應用 論文物保護與旅游發展 淺談政治溝通的出現與發展的特征與原因 理科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出現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 淺析新時期下智慧城市的出現與發展對城市規劃的影響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13] Sarah Callaghan.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 for Data Publication: A Case Study in the Geoscience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uration, 2013,8(1):193-204.
[14] Krzysztof J. Gorgolewski. Making data sharing count: a publication-based solution[J].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2013, 7(9):1-7.
[15] Newman P, Corke P. Editorial Data Papers―Peer Reviewed Publication of High Quality Data Se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 2009, 28(4):558-570.
[16] Leonardo Candela.Data Journals:A Survey[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66(9):1747-1762.
[17]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EB/OL].[2015-08-21]..
[22] Rees, J. Recommendations for independent scholarly publications of data sets[EB/OL].[2015-08-01]..
[24] Thomson Reuters. Thomson Reuters launches data citation index for discovering global data sets[EB/OL].[2015-08-02].http:///content/ press_room/science/730914.
[25] Kervin, K E,Michener, W K,Cook R B. Common Errors in Ecological Data Sharing[J]. Journal of eScience Librarianship,2013,2(2): 3-16.
[26] Penev L, Chavan V, Georgiev P S T. Data papers as incentives for opening biodiversity data : One year of experience and perspectives for the future[EB/OL].[2015-08-30].http://eubon.eu/getatt.php?filename=DataPaperPoster_4174.pdf.
[27] Penev L, Mietchen D, Chavan V, Hagedorn G, Remsen D, Smith V, Shotton D. Pensoft Data Publishing Policies and Guidelines for Biodiversity Data[R/OL].[2015-08-30].http:///J_FILES/Pensoft_Data_Publishing_Policies
_and_Guidelines.pdf.
關鍵詞:翻轉教學;網絡;論文指導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6)06-0176-02
教學模式可視為教學要素結構和教學流程組合的一種方式,它以特定的教學理念為基礎,并服務于特定的教學目的,是一個由教學目的、教學流程、教學功能和教學環境所構成的體系。翻轉教學模式顛倒了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的順序以及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重新規劃了課堂教學時間的使用。其理論基礎是發展區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學生在課堂外通過視頻自主學習,將學不懂的地方作為問題記下來,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集中講解,這種講解就講在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從而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互聯網的普及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和現實。通過互聯網,學生很容易得到優質的多媒體學習資源,可以不完全依賴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因此,課堂教學的作用發生了變化,其更大的作用是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
翻轉教學把原來的“先教后學、以教為主、以學為輔”的模式轉變為“先學后教、以學為主、以教為輔”的模式,它是一種“從教學到學教”,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顛覆。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1)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2)從知識導向到問題導向。從課后復習消化課堂知識為主到課前自學提出問題為主;(3)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通訊技術;(4)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翻轉教學也是一種混合教學方式:學生學習的一部分是通過在線學習接收內容和講座,且自主控制學習時間、地點、路線和進程;一部分是在教師監督和指導下的實體地點進行。由于學生減少了出席實體學校的面對面課程,這種教學模式非常適合實踐環境多變和實習地點分散的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因此,其應用并不只局限于課堂教學的改進,對畢業論文指導這類實踐性較強的教學環節也有很大的借鑒參考意義。
一、加強問題導向,使論文選題更加貼合實際
畢業論文選題的來源多種多樣。依據翻轉教學模式的原理,畢業論文的關鍵是要以問題為導向,把問題擺到前面,讓學生帶著問題的眼光去尋找問題、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才可能確定一個好的選題。具體而言,一個好的選題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去發現。(1)實際和實踐的途徑。通過對現實事物和活動的認真調查、觀察或親身參與,以及憑借以往積累的有關知識和經驗,從現象中發現問題所在。(2)大眾傳媒的途徑。關注各種媒體傳播的內容,可以找出一些熱點問題或社會普遍關切的問題。(3)與人溝通的途徑。與教師、領導、同伴、任務委托人等他人的溝通交流也是發現問題和碰撞思想的一個重要途徑。(4)閱讀文獻的途徑。這個途徑可以說是從問題到問題。通過對別人研究的問題學習和思考,可能會產生新的問題和新的想法。
二、畢業論文指導應更加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平臺
互聯網技術和平臺多種多樣,主要平臺說明如下。
第一,短信群、微信圈、QQ群、微博和電子郵件等各種現代即時通訊技術。利用這些通訊工具,可以實現音、像、畫、圖等各種類型信息實時的雙向和多向傳遞,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學生既可以得到教師的指導意見,也可以看到學生對問題的見解和分析。同時,這種指導與交流方式具有追溯回看功能,有助于更充分、深入地進行總結歸納。此外,利用這些虛擬網絡,可以臨時組成富有彈性的虛擬攻關小組,集中各方面的知識,通過更好的交流和協作能力去解決問題。
第二,擴大開放式指導。翻轉教學的一個重要優勢,就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引進更多更廣的外部優質教育資源,具有很強的開放性特征。對畢業論文指導來說,借鑒這一思路,可以加大引入社會人士、校外專業力量加入指導隊伍,參與當面指導或遠程網上指導,實現跨學校、跨地區的教學資源整合。甚至可以組建成立畢業論文指導專業協作組,以指導本學校學生為主,兼顧參與有協作關系的外校學生某部分某階段的論文指導工作,形成交叉與復合的指導格局,從而更有效地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乃至創出特色,順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大潮流。
第三,導入不同論文選題涉及專業知識點的信息資源,幫助學生復習、回顧、鞏固用到的知識。畢業論文也是大學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與全面復習。仿照翻轉課堂教學,在畢業論文指導過程中可以建立專門網站,上傳各種與畢業論文選題緊密相關的微課、慕課視頻資源供學生在“干中學”。同時,可以鏈接一些相關文獻、數據、統計資料資源,為畢業論文工作提供大數據支撐。第四,建立畢業論文專題論壇和分論壇。通過網上論壇,可以和展示各自的觀點,分享與共享階段報告、文獻綜述等,起到互相啟發、思想碰撞的作用,實現擴大交流和擴大知識點的效果。
三、進一步增強個性化指導
翻轉課堂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組織教學,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問題,發現學生的特征,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畢業論文同樣如此,通過利用以上互聯網技術和平臺,指導教師可以發現學生有創意的、個性化的項目和問題,對其畢業論文進行引導和指導。為此,教師需要在針對學生個性進行指導方面做更多的精心設計。比如,對論文選題和不同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對學生在線情況進行統計跟蹤,開發在線測試和評價等自動功能,以滿足翻轉教學模式下的畢業論文指導需要。總之,翻轉教學模式下的畢業論文指導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畢業論文指導,它是綜合性、全方位、基于實時信息和多向互動的指導。引入翻轉教學模式的概念有助于改進和拓寬現有論文指導方式,緩解傳統的全程面對面指導無法應對學生地點分散、師資資源不足等問題,特別是在畢業論文階段,學生面臨實習、應聘、考研等未來去向的重重壓力,經常不能集中進行指導的問題。對畢業論文指導教學工作在組織和流程上的改變,既是有形的媒體和硬件的改進,也是教學理念和方法的創新。隨著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滲透和應用,數字化學習、移動課堂、電子書包、虛擬現實學習及游戲化學習等新的教學形態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畢業論文指導也不例外,必須像翻轉教學模式一樣,采用與時俱進的新的教學理念進行變革。
參考文獻:
[1]何朝陽,歐玉芳,曹祁.美國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
[2]毛姣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與應用挑戰[J].時代教育,2014(7).
[3]趙興龍.翻轉教學的先進性與局限性[J].中國教育學刊,2013(4).
[4]劉彬讓.研究型農業大學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J].高等農業教育,2009(11).
[5]劉彬讓,李論.試論研究型農業大學教學方法的改革[J].高等農業教育,2010(7).
[6]張利榮.我國本科生學習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以武漢地區高校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4).
[7]楊俊,王光明,張玘.影響本科研究型教學實施效果的教師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4).
很慶幸我能畢業之前就進入公司進行實習,雖然在實習過程中還要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壓力很大,可是也正因為這樣我比留在學校專心寫畢業論文的同學多了近四個月的軟件公司工作的經歷,這可以使我畢業后更快更好的適應軟件公司的工作生活與節奏。
從到公司開始就進入了安邦外包v5項目組,在這里我學到了很多以前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從實際應用和同事指導中得到了很多的寶貴的經驗。在剛進入公司的時候,學習了新的編程語言----vc,通過做一個能進行大數相乘的計算器來系統的學習mfc。在順利完成這個學習任務之后,開始了對安邦業務系統的了解,而在了解系統的過程中進一步的學習了mfc,同時因為是所在的項目組做的是保險系統,所以對保險業務也漸漸的有所了解,這可以說是實習生活中的一個額外的收獲。
在學習業務系統的過程中,還對其他人對前臺程序的改動進行了測試,體會到了做測試工作一定要認真仔細全面。在隨后的工作中,開始了對系統后臺部分內容的學習。在對后臺學習的過程中,系統的學習了oracle數據庫的知識,學會了如何使用securecrt在后臺跟蹤程序,學會了如何調試后臺的程序,學會了使用很多以前沒有使用過的工具,同時養成了很多良好的編程習慣,慢慢的從一個學生轉變為一個it人。
計量經濟學論文2400字(一):金融數學專業計量經濟學與金融理論及實踐的結合論文
摘要:目前,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教育水平的發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金融大數據爆炸性發展要求金融學專業學生具備一定的金融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計量經濟學作為培養學生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的核心課程,新的歷史時期應當承擔起培養學生金融大數據視野的責任。
關鍵詞:金融數學專業;計量經濟學;金融理論;實踐結合
引言
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非常強調應用性的學科,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門重要的課程,是應用型本科學生知識能力結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近年來的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注重實踐環境的強化,人們已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學核心課程之一,在當前教育新常態下,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因此應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計量經濟學也應該被重新賦予新的屬性。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問題
(1)傳統計量經濟學教學強調回歸分析背后模型的假設及相關內容,但現代經驗研究強調因果關系。因此,當前計量經濟學教學過分強調對隨機擾動項分布、異方差及自相關的長篇討論,顯得不合時宜,而對國內外廣泛流行的新穎工具較少提及,其結果是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應用仍是一知半解。(2)由于現有課時安排等原因,教師教學過程中著重講授計量經濟學原理和方法,而輕視實際應用和數據處理能力的培養。例如,教學中主要講授參數估計和各種檢驗的理論和方法,對如何從經濟問題出發建立模型,如何應用模型分析實際的經濟問題討論得較少。(3)由于課堂教學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不能分配更多的實驗課時,導致學生難以真正理解和運用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特別難以將理論知識靈活應用于金融數據建模與處理。(4)現有的計量經濟學課程缺乏將計量經濟學方法與金融數據相融合的缺陷。在課堂教學內容安排中,著重講述計量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沒有將計量方法與金融大數據的獲取與加工處理結合起來進行講解。導致多數學生具備一定的計量經濟學基礎,但面對查找和處理金融數據時卻束手無策。(5)已有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安排上,一般將經典的計量經濟學和現代時間序列方法安排在一個學期內完成。由于教學內容過多而教學課時有限,其結果是導致無法詳細講解金融時間序列部分,金融學專業學生對金融大數據處理及建模能力不強。
二、金融數學專業計量經濟學與金融理論及實踐的結合的優化措施
(一)突出案例教學
豐富多彩又符合專業特色的案例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教學一方面能夠使理論知識更加通俗易懂,另一方面案例教學重視師生互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課程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計量經濟學教學案例的選取一定要突出目的性、代表性和趣味性等特點,應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的差異,多搜集一些與該專業密切相關的經濟熱點問題和前沿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金融數學專業計量經濟學與金融理論及實踐的結合
就金融數學專業學生而言,在為這些學生開展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時,需要注重將金融理論和具體的金融實踐知識緊密結合起來,以此來引導他們正確使用計量經濟模型方法來研究金融相關實踐問題。金融市場相關實踐知識更傾向于股票投資和資金資本等的利用,不能僅僅依靠消費-收入這一知識以偏概全,這就要求計量經濟學老師在為金融數學專業學生開展課程教學時,需要拓展到相關金融領域,通過講解相關金融理論和具體的市場實踐數據來開展課程教學。
(三)“案例+微課”的教學模式改革
為了提高金融專業本科生金融大數據處理能力,改善教學效果,擬重點對《計量經濟學(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為了改變以課堂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方法“重在教,逼學生學”的缺陷,我們將使用“案例+微課”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是計量經濟學一種非常有效的輔助教學模式(楊汭華,2005;黃佐钘,2008;張玲,2014)。與傳統的案例教學不同:(1)項目強調針對金融大數據開發相關案例,并以“微課”的形式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案例+微課”的教學模式的好處在于能激發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理論學習的興趣,更加生動和直觀地將金融大數據處理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此外,“案例+微課”模式能對課堂教學形成有效補充,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學生可以在課外通過“案例+微課”進一步鞏固與提高課堂知識。(2)傳統計量經濟學經驗案例強調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的應用,重點介紹數學與統計技術,而忽視其內在的經濟問題與變量間的內生關系。項目強調以真實的金融大數據為載體,在案例分析中,更加注重因果關系的討論,從而案例分析更加接近現實。因此,相比于傳統的案例分析,項目經驗分析更接近現代研究范式,故而具有更好的實用價值。
(四)完善考核體系
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學科,考核方式也應該多樣化。可以嘗試采用課程論文的考核方式,課程論文一方面可以深化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另一方面也能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課程論文可以與學生的畢業設計結合,突出學生所在學科屬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不能將試卷考核的方式拋棄,例如可以將紙質試卷改為上機考試,增加操作題的比重。完善的考核方式會提高學生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重視程度,強化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效果。
結語
總之,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是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一個縮影,只有明確清晰教學定位,有效提升高等教育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重點解決好高校人才培養能力、支撐引領國家創新發展能力的問題,才能提供更多有選擇的本科教育,建成更有競爭力的本科教育,開創更有特色的本科教育,發展更加公平的本科教育。
計量經濟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基于計量經濟學的電力企業經濟效益與管理決策實證研究論文
摘要:在我國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電力建設在不斷的完善,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離不開電力的發展,同時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將推動電力工業的進步。處于新時代的電力企業需要具備超前的思維與意識,在外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備清晰的預判,在內要做好企業內部的管理建設,針對未來長遠發展制定科學的規劃。要做好這幾點,就離不開對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經營管理的分析以及數學建模工具的運用。本文選取2001-2017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社會用電量數據以及典型電力企業華電國際年度報告數據,分析了華電國際的經濟效益與外部經濟環境以及企業經營管理之間的關系。首先從時間序列非平穩角度出發,利用協整理論并通過單位根檢驗以及協整關系檢驗對華電國際的經濟效益建立了長期均衡模型。再對模型進行短期誤差修正,在證明了模型有效性的基礎上,利用所建模型對提升華電國際的經濟效益進行實證分析預測。最后對以華電國際為代表的中國電力企業的發展提出相關建議。結果表明,對華電國際而言其供電成本、管理與財務及人力資源成本的完善對其經濟效益的影響將是一個長期過程,而其短期內經濟效益主要受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以及全社會用電量需求的影響。該模型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可以為其他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與預測,對企業未來的管理決策規劃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管理決策
經濟研究的方法在于總結典型的經驗特征與收集數據,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相應的經濟理論或經濟模型。經濟研究的科學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理論或經濟模型的可驗證性,即能否通過數據實證檢驗相關的經濟理論與經濟模型來解釋事實,并預測未來的經濟變動趨勢以及提供科學的政策建議。計量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則猶如硬幣的雙面,從不同的角度為經濟學的實證分析提供重要的方法論基礎。計量經濟學以實際經濟數據的建模與分析為主要研究對象。當實際數據不可得,或實際數據過于復雜而導致因果關系不易梳理時,實驗經濟學則有可能從另一個角度出發,通過可控的實驗數據代替實際數據,成為實證經濟分析的又一個有力工具。
一、協整理論概述
協整的概念是由恩格爾一格蘭杰(Engle-Granger)在1987年“協整與誤差修正,描述、估計與檢驗”中正式提出的,協整的基本思想認為,盡管兩個或兩個以上變量中的每一個都是非平穩的,但他們的線性組合可能會相互抵消趨勢項的影響,使該組合是平穩的。這一理論的提出為經濟時間序列分析樹立了新的里程碑,對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之所以協整理論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是與一協整理論所具有的深厚的經濟學背景密不可分的。
二、基于計量經濟學的電力企業經濟效益與管理決策實證
(一)非均衡博弈論框架的建立和實驗驗證
策略性思考是博弈理論及其應用的基礎。納什均衡以及相關均衡的概念過去一直是描述策略性思考的核心內容,其定義為每個博弈參與者的策略都是在給定其他方策略下的最優反應。顯然這種均衡的定義內在要求每個博弈參與者在決策信念上達到均衡,即每個參與者對其他方的策略持有正確的信念。在過去的研究中,經濟學者通常假定均衡框架存在從而做出對參與者行為的預測。盡管在一些博弈場景下,基于均衡概念的行為預測是準確的,但在多數情況下實驗經濟學研究結果表明博弈參與者的行為會系統性地偏離基于均衡概念的行為預測。由于來自實驗經濟學數據對原有理論框架的挑戰,經濟學研究人員逐漸提出了基于非均衡概念的策略性思考理論框架并且運用實驗經濟學的方法收集數據來檢驗這些新理論。這些基于非均衡概念的策略性思考理論框架的核心在于繼續假定博弈參與者在決策時仍然有策略性思考的因素在里面,但放棄了均衡的概念以及嵌入在均衡概念里面的很強的理性假設。
(二)ECM誤差修正
通過Granger定理易知,具有協整關系的一系列變量會對應一個包含誤差修正的表達形式。可以進一步通過誤差修正來研究華電國際經濟效益的短期行為。具體而言可根據由Hendry提出的一般到特殊的建模理論,逐步剔除從三階滯后變量及誤差修正項開始的不顯著量,從而得到最終的誤差修正模型:(見下面公式)式中:ECMt-1代表協整回歸厚的一階滯后誤差,括號內的數字代表不拒絕相應零假設的概率。從該方程式以及統計結果的數據可以發現,文中所進行的統計檢驗在置信水平上表現顯著。這一結果也證明了文中構建的誤差修正的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圖中給出了LY的實際數據與擬合結果以及殘差結果,從圖中可以看出,協整以及誤差修正之后的模型具有較為理想的結果。
(三)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中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在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常用的回歸分析中,當解釋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時,常會對模型估計的準確性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在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建模的過程中,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以及消除多重共線性問題是很重要的環節。部分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中存在對多重共線性問題處理不恰當的現象。某篇研究股權激勵對盈余管理影響的文章,以計量方法中的回歸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作者在研究中單純依靠方差膨脹因子VIl的臨界值,來判斷出解釋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便直接將模型中的其中一個變量刪掉。模型中是否應該包含某個解釋變量,應該以實際經濟理論分析為基礎,不能單純以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來判斷。
1.中醫護理本科生畢業實習質量自評問卷的研制
2.中醫本科學生畢業實習質量監控指標體系的建立和應用
3.提高中醫畢業實習生綜合素質的嘗試及思考
4.對西醫院校畢業護理人員進行中醫傳統技術培訓的效果
5.中醫臨床型研究生畢業論文選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6.電子病歷與中醫畢業實習生病案書寫問題芻議
7.中醫院校“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改革在畢業考核中的應用價值探討
8."導悟式教學"在西醫院校畢業新護士中醫理論與技能培訓中的運用效果研究
9.高職高專中醫養生與保健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與思考——畢業頂崗實習生及其實習單位問卷調查分析
10.加強過程管理,提高中醫專業七年制畢業論文質量
11.中醫婦科畢業實習帶教方法探討
12.中醫本科生畢業臨床考核方法的改革與效果實踐分析
13.中醫院校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現狀及建議
14.中醫護理本科生畢業實習模式的構建
15.OSCE考核模式在中醫內科學畢業考核中的實施
16.中醫兒科畢業實習帶教探討
17.世界針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針灸”首屆國際傳承班在京畢業
18.對中醫函授生畢業臨床實習之管見
19.關于中醫兒科本科學生畢業實習的幾點建議
20.中醫專業七年制畢業臨床技能考核的改革與實踐
21.“中醫針灸”首屆國際傳承班學員畢業
22.中醫兒科畢業實習生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探討
23.我們是怎樣帶教中醫護士畢業實習的
24.振興中醫事業 廣開人才之路——天津市首批高教中醫自學考生畢業
25.遼寧中醫學院函授大學中醫醫療專業八七屆畢業典禮在沈陽舉行
26.我校中醫專業畢業考核實踐探索
27.中醫研究院83名畢業研究生首批獲得醫學碩士學位
28.中國中醫科學院2012—2014年博士畢業盲審學位論文查新項目統計分析
29.《中醫內科學》畢業考核方案的探索與實踐
30.中醫專業學生的畢業考核指標和方法
31.85級中醫班中醫診斷學畢業考試試題質量和成績分析
32.586例膝骨關節炎中醫證型聚類分析及與中醫體質的關系
33.從辯證的視角看中醫科學性問題爭論
34.關于改革中醫專業本科生“畢業綜合考試”的構想
35.淺析中醫跨文化傳播
36.本院中醫專業78級學生開始畢業實習
37.中醫藥浴聯合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臨床療效觀察
38.中醫專業畢業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39.中醫住院醫師畢業后教育初探
40.名老中醫經驗共性規律及個性差異比較研究
41.中醫研究院首屆中醫研究生舉行畢業論文答辯
42.在光明中醫函授大學骨傷科專業畢業典禮大會上的講話
43.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 為人民的健康事業奮斗到底
44.在光明中醫函授大學骨傷科專業畢業典禮大會上的講話
45.我院召開首次中醫系專科定向畢業實習工作會議
46.新疆首屆盲人中醫函授大專學員畢業
47.我院運動醫學系中醫骨傷科專業舉行醫學士畢業論文答辯會
48.南京中醫學院中醫專修科畢業
49.省中醫學校舉行教學研究班、醫科進修班畢業典禮
50.中醫系中醫專業七七年級學生畢業
51.遼寧中醫學院八六屆中醫函大畢業
52.中醫院校信息技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質量分析——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
53.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技能考核模式探索
54.中醫院校醫學學位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寫作
55.深化畢業考試改革 培養高質量中醫人才
56.中醫兒科本科畢業實習階段的現狀及對策
57.從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專業本科生畢業考試
58.中醫兒科畢業實習教學的難點與對策
59.中醫類學生畢業綜合考試改革的初步探索
60.中醫專業護生畢業實習現況調查與分析
61.加強畢業后教育及繼續醫學教育 促進中醫人才培養
62.中醫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63.中醫婦科學畢業實習教學方法探討
64.中醫院校研究生社會適應能力的調查與分析──67名畢業研究生社會適應能力調查報告
65.五年制中醫本科生畢業考核模式的實踐與探討
66.中醫七年制婦科專業畢業實習教學方法探討
67.試論中醫臨床醫學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設計與要求
68.淺談中醫醫學生臨床畢業答辯
69.“高等中醫教育畢業實習評估體系”研究
70.試論中醫專業畢業實習提前的教學配套改革
71.大腸癌中醫辨證及治療概況
72.中醫護理大專生畢業實習質量調查分析
73.設立答辯考核環節 確保自考教育質量——中醫自考本科畢業答辯考核規范化研究
74.基于臨床病歷數據化的名老中醫經驗傳承方法學研究
75.難治性癲癇中醫證候的判別分析
76.加強大專畢業護士再培養 造就高級中醫護理人才
77.我校中醫專業畢業考試的實踐與思考
78.中醫專業本科生畢業實習管理初探
79.轉變觀念抓改革 適應需要求質量──試談中醫高校畢業實習的改進與提高
80.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吳克清在光明中醫函大骨傷科學院畢業典禮大會上的講話
81.為培育中醫新苗貢獻力量——介紹我院指導畢業實習的一些做法
82.繼續發展中醫藥成人教育事業
83.成都中醫學院醫學系本科班79級畢業綜合考試 《中醫婦科學》試題及答案
84.天津市93名考生獲得中醫大專畢業文憑
85.福建中醫學院第四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畢業
86.杰出校友屠呦呦榮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87.上海中醫學院首屆中醫專業生畢業
88.中醫護理培訓小組的設置與管理
89.中醫院護理人員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效果評價
90.東北地區銀屑病中醫證候與中醫體質的相關性研究
91.多項措施并舉 提高中醫婦科臨床實習質量
92.中醫臨床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思考
93.補瀉兼施 以氣為先——朱南孫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經驗
94.中醫內科實習中加強急癥教育的做法和體會
95.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在中醫醫院的應用研究
96.中醫胃腸病病機與防治研究的新思路——訪中醫內科學專家白兆芝教授
97.我院護理人員中醫護理知識及技能現狀調查與培訓對策
98.浙江中醫學院恢復中醫函授教育
99.淺談中醫實習生急救能力的培養
100.全國西醫學習中醫班(西苑班)招生通知
101.中醫養生保健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及思考
102.原發性肺癌中醫證型規律與化療及靶向治療的相關性研究
103.關于構建中醫惡性腫瘤療效評價體系的思路和問題
104.定性訪談法在名老中醫傳承研究中的應用:思路與體會
105.肥胖、超重與正常體質量高血壓患者的中醫體質類型分布特點比較研究
10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醫證型分布及證候特點研究
107.中醫辯證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網狀Meta分析
108.人類基因組學及基因芯片技術與中醫體質學
109.近30年大腸癌中醫證型和用藥規律分析
110.新疆冠心病患者(漢、維)中醫體質特點分析及與中醫證型的相關性研究
111.基于文本挖掘探討中醫外治法和食療在糖尿病中應用規律
112.中醫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進展
113.中醫護理工作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
114.《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修改建議及分析
115.8448例一般人群的中醫體質類型與健康狀況關系的分層分析
116.中醫養生探幽
117.中醫健康體檢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118.中醫體質分類判定與兼夾體質的綜合評價
119.660例尋常型銀屑病中醫體質與中醫證型分布規律研究
關鍵詞 信息與計算科學 人才培養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08.013
Optimiz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and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CreativePractice Ability
XIANG Changcheng, WEN Jun, CHEN Shiqiang, TANG Liming, FANG Zhuang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Enshi, Hubei 445000)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truct course content revolving the principle of "moderate basis, moderate caliber,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 which pay attention to th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atic course content and occupational demands, and strengthe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Innovation, Applied Talents necessity of reform,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grams and specific measures, also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science in our school reformation, as well as analyzes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1信息與計算科學介紹
信息與計算科學是一個交叉型學科,它以數學為基礎、信息為對象、計算機為工具、面向信息化處理的各個領域。由此學科培養出的學生不僅具有敏銳的數學思維和良好的數學修養,還具有較豐富的計算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在目前信息化高度發展的時代,該類型人才受到社會各領域的歡迎,學生就業范圍廣泛。我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始建于2002年,隸屬于理學院,具有較強的數學基礎,符合專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在13年的辦學實踐中,理學院結合行業發展、社會需求和學校轉向應用型大學的需求等要求,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歷經三次大的修訂。2013年上半年完成了新一輪的培養方案的修訂,并從2013級新生開始實施。新修改的人才培養方案將按照“基礎適度、口徑適中、注重應用、強化素質”的原則,構建“2+1+1”的培養模式,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接受扎實的信息處理能力和計算機程序設計能力的訓練,從而具備從事科學研究、信息處理、實際應用開發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2新修訂的信息與計算科學人才培養方案
在新修訂的信息與計算科學人才培養方案中,我們將培養目標定位以能力為核心,專業方向設置從社會和行業需求自身出發,突出實踐環節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專業方向課程采用問題導向、案例分析、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培養具有創新思想和能力的應用型技能人才。
2.1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基本思路與措施
將數學、信息科學和運籌與優化學科有機給合,著力培養具有良好數學基礎和熟練的計算機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側重于系統建模、信息處理、數據挖掘及應用軟件開發能力的培養。
實行“2+1+1”模式,第1~2學年為通識教育階段,第3學年為專業教育階段,第4學年為專業綜合能力提升階段。根據專業內涵和市場需求,設置“信息處理”和“應用軟件開發”兩個限選方向,并設置“信息處理拓展模塊”和“軟件開發技術拓展模塊”兩個任選課程模塊,在第3~4學年實行按方向分流培養,使學生在專業培養上獲得個性發展。按照基礎適度、口徑適中、注重應用、強化素質的原則構建課程內容,注重課程內容的系統性與職業需求間的關系、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關系。
專業方向課程實行“理實融合”的教學模式,引進企業典型案例開展案例教學。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采用項目驅動的方式來綜合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施綜合評價機制,建立以知識、能力、素質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著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在堅持傳統考核方式的同時,增加成果性考核方式,將調研報告、項目/方案設計、論文刊物發表、專利發明、各類比賽獲獎成果等納入成績認定范圍,并計入相應學分。實施“校企雙導師制”,在實習基地企業中聘請一定數量的企業骨干工程師為校外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畢業實習;鼓勵學生結合企業實際選擇畢業設計課題,由學院和校外指導教師共同指導學生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
2.2改革實踐教學、突出應用能力培養
以建立創新性應用型大學為出發點,重組實驗教學內容,構建“一體化、三層次”的教學體系,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三個層次主要包括基礎性試驗平臺,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和能力;綜合型試驗平臺,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及綜合應用能力;創新、研究性試驗平臺,培養學生前沿科學研究的能力。一體化三層次實驗教學改革主體思想見圖1:
圖1一體化層次的實驗教學改革方案
在新修訂的教學計劃中,強化了實踐教學的比例,所有實驗實踐教學學分占總學分比例為24.36%實驗課程共19門,其中強化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課程17門,占實驗課程總門數的89.47%。
2.3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創新型人才
改革教學方法,創造研究條件,選擇部分課程(數學模型、智能優化算法等)進行問題驅動的教學方法改革。
培養創新人才是我們的目標,其中創新是關鍵和核心。只有教師自身不受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大膽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摸索出真正符合教學規律、滿足學生需求、具有時代氣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營造出引導型教學的條件和氣氛,其核心是把“教師要講什么”變成“學生能干什么”。
主張“教無定法”,但最重要的是重視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使學生經過質疑、判斷、比較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知活動獲得結論的方法,才不失為可以借鑒和推廣的好教學方法。問題驅動的改革方案如圖2所示:
2.4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基地
在巨大的就業市場的壓力下,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僅僅靠上面的實踐環節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需要在課外給學生提供平臺。我們構建了信息與計算科學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此體系圍繞培養學生就業、創造性人才的需要,以“面向行業就業,培養創新思維,引導自主實踐”為理念,構建以“學科賽事、項目驅動、seminar課程,創業工作室”為依托的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
體系的四大平臺建設如圖3所示。
(1)學科競賽平臺建設:建立學科競賽的領導機構、專家小組和學生協會組織,為不同層次的學科競賽制定相應的規則、制定規劃、協調實施。建立各學科賽事的教練組、評價體系,學生創新學分認定。學科競賽主要有數學建模競賽、程序設計大賽、數據挖掘競賽等,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探究綜合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提高學生和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創新項目平臺建設:建立國家級、省級、校級大學生創新項目的申報、檢查、結題工作。學生創新項目成果論文、專利轉化工作。通過創新項目,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查閱資料、閱讀文獻、論文撰寫的能力。
(3)seminar研討平臺建設:建立實踐技能及技術普及、培訓和各類專題講座的課外培訓研討平臺。選取部分課程進行研討課程學習,在此平臺上,學生將創新思路和方法與專家、老師和同學進行互動交流與研討。通過研討課程平臺建設,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拓寬學生了解科研前言的視野。
(4)創業工作室平臺建設:針對學生就業口徑,設計創業工作室平臺,結合企業需求,根據學生創新興趣,成立創業工作室平臺。該平臺由大學生創新基地提供場地、設備,教師提供指導。主要針對大數據時代數據分析師、數據挖掘工程師的迫切需求,聯合企業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創業工作平臺。
3湖北民族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改革后建設效果
3.1學生能力的提高
(1)畢業生就業率高、就業方向多元。在專業改革之前,我院信息與計算科學主要就業方向為軟件工程師,從事軟件行業的學生所占的比例大于75%。通過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進行改革后,近2年學生首次就業率達到95%左右,從事軟件行業的學生所占的比例才45%左右,考研升學率為20%左右,并且25%左右的同學進入到專業數據公司、物流企業、電子商務企業從事大數據處理與數據挖掘工作。
(2)學生創新成果顯著:2011-2014年,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在培養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方面,走出了自己新的路子,并取得了很好的實效。數學建模獲得國家級二等獎2項,省級獎項51項。3D軟件設計大賽獲得國家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省級以上獎項47項。學生主持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16項,省級8項,校級30項。學生公開24篇、軟件著作權4項。
圖3大學生創新基地改革四大平臺體系
(3)畢業設計的質量得到顯著提高。過去學生從事畢業論文主要集中在簡單系統開發、網站建設等方向。通過專業方向設置改革與優化,學生畢業設計選題多樣化,結合指導教師課題、企業實際需求等開展研究。現在大部分學生除了從事系統開發的畢業選題外,大部分同學開始選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數字圖像處理等方面的課題。2年來,該專業畢業論文獲得顯著提高,獲得校級優秀學士論文20篇,省級優秀優秀學士學位論文8篇。
3.2教師素質的改觀
(1)轉變了教育觀念,樹立了現代教育觀。我院以前教師比較注重教學而不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專業改革,教師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符合專業改革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我院教師逐漸由封閉單一化的教育向開放多元化的教育轉變,由知識傳授型教育向既傳授知識又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育邁進。
(2)拓展了知識結構,豐富了知識域面。我院教師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力求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加強各學科之間的聯系,合理優化知識結構,了解各方面的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對同學們起到了帶頭作用。
3.3理學院整體風尚的提高
我院過去給人的感覺就是死板,只注重做題、考試。如今的理學院在專業改革的影響下,逐漸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勇于創新的學習氛圍。老師與老師之間互相監督,努力申請創新項目,帶領同學們積極參加;同學之間既互相幫助又互相競爭,積極創新,勇于拼搏,提高能力。我院培養的人才越來越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
湖北民族學院教學研究項目(2013JYZ02)資助
參考文獻
[1]杜守強.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創新型實驗室設計研究[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5.1:178-179,186.
[2]馬國春,詹士昌.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就業狀況及其對本專業建設的啟發――以杭州師范大學為例[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自然學),2014.4:65-68.
[3]趙昕,王淑玲,皇甫艷.普通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3:22-23.
[4]葛焰明.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運籌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4:268-269.
[5]趙德平,,馬龍.淺談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4.50:251-252.
[6]袁權龍,詹再東.“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課程質量評估指標的設計與權重的設置[J].貴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5:130-133.
[7]趙艷芹,王光輝,付喜輝,孫昌立,張興華.高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3:22-23.
[8]宋初一,姜靜清.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選題探索[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6:734-736.
[9]王光輝,趙艷芹.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社會適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15:19-20.
[10]豐雪,李波,張永祥,呂振環.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45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