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1 15:26:29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1.風景園林中山石的分類
目前,風景園林中的山石種類非常多樣。按照不同的方法,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比如可以按照山石的材質進行分類,也可以按照山石的組成進行分類,還可以按照構建山石景觀的藝術形式進行分類,本文則著重討論最后一種分類方法。按照山石景觀的藝術表現形式,可以將其分為自然風景式山石、藝術造型式山石、意境式山石以及抽象式山石等幾類。顧名思義,不同藝術表現類型的山石具有在風景園林中各自的特色。設計師可以根據實際風景園林建筑的設計需要,來選擇不同類型的山石。在中國古典園林中,自然風景式山石的應用最為廣泛,而抽象式山石則在西方園林中得到了較多的應用。
2.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山石的布置方法
對園林建筑中的山石進行布置時,最為核心的原則就是要讓山石景觀與周圍的環境相搭配,使整體的景觀達到協調的效果,能夠表現出風景園林的美感。特別是在設計具有古典特色的東方園林時,需要非常注意山石的“自然美”。人為痕跡盡量不要過于明顯,以免在破壞了風景園林建筑的整體協調性。而在保持了山石景觀的自然美的同時,也要非常注意山石的藝術美,達到取材于自然、卻要高于自然的效果,充分體現出山石景觀在風景園林建筑中的美感。另外,如果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的風格偏重于現代藝術造型美,那么山石的布置則應該注意與周圍的景觀相協調,盡量不選用風格與周圍的環境特色格格不入的山石。
二、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植物的應用
如果說山石相當于整個園林體系中的“風骨”,那么植物就是園林中的“血肉”。沒有植物的園林,就是一副空洞的骨架,沒有絲毫的活力。只有配置了合適的植物景觀以后,整個風景園林才會顯得更加豐滿。相比于山石,植物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內容更為豐富,需要考慮到非常多方面的問題。比如植物的類型、大小、高低、顏色,屬于常綠植物還是落葉植物等等,都需要進行非常細致的考慮。最后再根據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植物進行搭配。作為風景園林中最為主要的一部分,植物景觀在配置完成后應該能夠表現出植物的個體美以及群落美,體現出風景園林的觀賞特點,達到吸引游人目光的目的。本文以長沙市某公園的植物配置作為分析依據,進行理論方面的植物配置分析。
1.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植物的配置原則
可應用于風景園林中的植物種類非常多,理論上來說,幾乎所有的植物都能夠進行風景園林的景觀構建。因此,在進行風景園林建筑設計時,在植物配置方面遵循一定的原則非常重要。最為基本的原則就是要遵循植物配置的科學性以及藝術性,體現出植物的生態效果以及美學效果。植物配置的科學性,主要指的是要在植物的選擇上以“適地適樹”為基礎,盡量選用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植物。一方面有利于表現當地景觀特色,另一方面也容易使植物成活,降低成本。比如經過特殊修建的小葉榕,能夠在園林景觀中表現出清新淡雅、小巧別致的特點,但該植物卻并不適合于北方栽植。如果在北方的風景園林中廣泛使用,那么每年冬天還需要進行保溫處理,增加了維護成本。而植物配置的藝術性則主要指的是植物景觀與整體景觀風格的協調,將植物個體的美感與植物群落的美感充分體現出來。
2.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植物的配置方法
在風景園林中,進行植物配置需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由于植物是隨著時間以及外界環境的改變而不斷變化的,因此要充分考慮到植物與時間、空間、溫度、水分等因素之間的關系。以進行植物配置時,對顏色的考慮為例,就需要通過不同色彩的植物搭配,來體現出各具特色的景觀效果。通常在園林中所使用的植物,所包含的顏色有紅、黃、綠、紫等顏色。對幾種顏色進行合理協調,可以營造出非常良好的景觀效果。比如在喬木層的顏色搭配上,可以讓銀杏與法國冬青搭配,一高一低,一常綠,一落葉。特別是到了秋季,銀杏葉子的金黃與冬青葉子的翠綠,顯出獨特的韻味。另外,桂花與紫葉李的相互搭配、海桐與紅葉石楠的相互搭配,都屬于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不同顏色植物搭配的典范。
三、結語
[關鍵詞]風景園林;建筑設計;山石;植物;運用
中圖分類號:TU98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9-0223-01
在設計園林的景觀時,主要會用到兩種材料,分別是硬質和軟質的材料。其中硬質的部分包含一些山石、建筑等,軟質的主要就是植物。這些植被除了可以裝飾環境之外,還能表現四季的變更,這就使得園林的景色“活”起來了,人們面對“活”的園林景色會更有情趣。
一、風景園林學的定義
從字面上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其含義,它就是對園林中的風景進行設計、建筑的學科。它在各學科的基礎上,結合合理的布局,有時候還需要體現美學、精神藝術,指導園林的設計。它不僅僅是視覺方面的,它還是歷史、民俗的傳承。
二、風景園林學的分類
它以空間的利用為中心,包含以下兩種類別。
1、風景園林學規劃理論
風景園林學規劃理論包括表述模型、評價模型、過程模型、變化模型、決策模型和影響模型等,是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的進行施工前的參照基礎。
2、風景園林學設計理論
風景園林學設計理論包括:范圍和目標的確定、數據的收集和分析、經濟文化背景分析、完成調研報告、概念設計和施工設計等,是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的基礎。
三、風景園林學在風景園林建筑中的應用
1、對風景園林建筑進行規劃與設計
通過對園林建筑地的分析,進行功能整合,對相關的社會經濟文化因素進行研究,對園林景觀進行整體性設計。
2、在園林中對植物的應用
研究城市園林植物的多樣性,對城市園林樹種進行規劃,實現園林植物是配置和設計。
四、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山石的運用
山石作為園林建設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相當于人體機構的骨架。在園林的設計和建設當中如果加入了山石,會體現某些風景的意境,具有特殊的建造風格。比如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時候,所描繪的進入大門之后的那個假山的運用。除此之外,我國許多的名勝古跡當中也運用到了山石的擺放,山石和景觀的自然搭配,使得整個園林更加的有生氣。無論山石在整個園林的構建中是襯托物還是主要景觀,都對園林的建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山石在風景園林中的布置
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所以山石的擺放設計也應該在自然的基礎之上,適應需求進行合理的安排。山石的不同材質和造型,會體現出不同的風格,應該根據山石自身的特質進行安置,以達到山石和所在環境的自然融合。否則再好看的山石,如果擺放不當,不僅不能夠美化環境,反而變得突兀,影響園林的景觀。因此,需要根據園林中的環境、景物來對山石進行藝術建構。
2、山石景觀的分類
風景園林景觀的建筑設計中,對山石景觀的構造分為:自然地貌式山石景觀、藝術造型式山石景觀、意境式山石景觀和抽象式山石景觀。風景園林自然地貌山石景觀的構造,應該根據巖性和地質構造不同,進行景觀構造,使觀眾感受自然的美好;對自然山石景觀進行概括和重組,通過夸張和變形等藝術手段對山石景觀進行處理,體現山石景觀的藝術性;用抽象的意境進行山石景觀的構造,引發觀者的聯想;運用抽象的藝術表現手法,山水造型進行抽象處理和構造,表現風景區園林景觀建筑設計的內在意境。
3、進行山石構造的方法
(1)提高對景觀園林學的應用:置石與山石景觀是園林重要的構造組成部分,體現風景園林學的藝術理論,對成功的風景園林景觀進行借鑒,發揮山石構造在園林景觀建筑中的作用,融入園林環境。
(2)建設現代化山石園林景觀體系:對風景園林景觀山石的構造,建立置石和山石景觀的現代化理論體系,實現風景園林山石景觀的藝術創作。
(3)創新風景園林山石構造的方式:對風景園林景觀的置石和山石景觀藝術創造形式,進行創新,豐富山石景觀構造的內容。
五、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植物的運用
先前說道:山石是一個人的骨架,那么植被就是人的“血肉”,沒有了血肉的填充,再好的景物都是死物。植被的作用雖然很重要,但是它的應用也不是特別隨意的,是要講究技法的。植被的應用可以遵照以下幾個原則,結合科學的方法,讓植物在景觀中得到適宜地運用,以便發揮其“血肉”的作用。
1、植物的配置原則
大自然當中的很多植被都可以運用到園林的建設中去,但是首先要讓該植被“合理”。具體來說就是在運用的過程中,要考慮氣候、地理環境、風土民情等的因素,符合人們的審美觀,否則再高昂的植被都是多余的。比如在很多南方的園林中經常見到修剪過的小葉榕,也很受大家喜歡,但是它并不適宜在北方園林中出現。所以在選擇植物的時候需要考慮這一因素,否則會起到反作用。
2、植物的配置方法
由上文可知,植物的巧妙運用對于風景園林景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進行風景園林設計時,必須考慮到植物的類別、種類、顏色等因素,結合景觀的本身風格,選擇合適的植物。例如,顏色的選擇有紅、橙、藍、綠、紫等,不同的顏色搭配會呈現不同的效果。在進行植物的配置使用時,要根據想要的效果M行顏色的搭配。
3、植物的作用
任何一個風景園林景觀中,都不會存在沒有植物的情況。相反,任何一個風景園林景觀,各式各樣的植物的存在才是其創造美感的精髓。在風景園林的建筑設計中,植物一般不是單一的,它必須能適應四季變化的特點,襯托風景園林景觀。這些植物可以作為觀賞之用,也可與其他植物相搭配,呈現出別致的景觀??傊?,植物對于風景園林景觀是十分重要的,在使用植物時,務必遵循其配置原則,達到與風景園林景觀的美好配合。
4、植物配置應具有一定的季節性
①對植物進行配置時,應以“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為設計準則,根據季節的變化情況,初春可選榆葉梅、桃花、丁香、迎春等,晚春可選棣棠、玫瑰等;初夏可選朱槿及各種野草花等;秋天是落葉的季節,可選海棠、山里紅、楓樹、銀杏等;冬季可選柏樹等。②對數目進行配置設計時,通常選擇枝葉比較繁茂的數目,根據樹種的搭配,通常把灌木和喬木進行搭配,根據樹葉大小,通常選擇闊葉樹,此外通常配置草坪,并選擇多個品種進行植物種植。需注意的是,為了顏色的協調性,通常把常綠樹種的比例控制在1/3~1/4。
總結
作為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的重要組成元索,山石和植物兩者在其種的運用缺一不可,同時,因其山石和植物的多樣性,結合風景園林景觀的風格特點,使用山石和植物時,必須以風景園林學的理論知識為指導,必須遵循山石和植物的配置原則,充分利用山石和杭物本身的特點,達到科學與藝術的統一,符合風景園林的風格,符合人們對美學、生態的需要,創造出美的意境,實現其與自然的協調。
參考文獻
[1] 關于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及植物配置的探究[J].樊佳奇.現代裝飾(理論).2016(01).
[2] 風景園林建筑的功能與作用[J].武建勇.江西農業.2016(07).
[3] 探討風景園林規劃設計[J].簡蕾驥.門窗.2017(01).
【關鍵詞】地形;植物;水體;園林建筑設計
引言
風景環境中的自然景觀要素在建筑設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構成場所特征的重要因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素體現在: 地形是依托和根本,水體最具可塑性和表現力,植物是活力和生命的體現。因此,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如何更好地分析、解讀自然景觀要素是實現建筑與環境良好對話的基礎。中國自古以來也有“天人合一”的生態環境觀念,崇尚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
1、地形
地形在《辭?!分械牡乩韺W解釋為“地貌”,地形限定了風景園林建筑的生成形式,如穴居建筑、臺階建筑、覆土建筑等。不同的地形對風景園林建筑的布局、功能及體量影響非常明顯,是連接風景環境中所有要素的主線。
1.1 風景園林建筑布局及體形設計受地形的影響
我國傳統的風景園林建筑多追求體量尺度上的“宜小不宜大,宜藏不宜露”,使得建筑與環境融為一體,這正是對待自然的謙和設計態度,即通過對建筑布局、體量的控制,尊重原有地形,因地制宜地進行建筑適應性設計。另外,傳統建筑常借助廊的連接順應地勢而建,與地形和諧共處。
風景園林建筑應具有合宜的尺度、體量,并利用地形、地勢、地貌及周圍環境考慮建筑布局,靈活組織建筑內部空間的豎向關系,利用地形減小建筑的體量所產生的壓抑感,保持與自然的平衡。如筑臺、錯層、跌落、架空等形式; 還可將建筑物的長軸沿等高線布置、采取水平延展的體量或者連續的界面處理; 可巧妙運用踏步、平臺等形式,通過與地形的有機結合,形成尺度宜人、具有領域感的環境,使建筑生長于此地并成為地域性景觀。
1.2 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以地形的視覺協調為依據
地形可被當做視覺要素來使用。從視覺角度出發,把建筑和地形放在一起時,構成了明確的天際輪廓線,因此對建筑的體量、外形輪廓與地形之間審美關系研究的重要性就非常重要。在考慮風景園林建筑設計時,必須深入研究這些關系,形成良好的天際線,這對環境的整體性設計至關重要。當地形的尺度遠遠超過建筑時,形成建筑以地形為背景,建筑形態與自然地形之間就是“圖與底”的關系; 當地形的尺度與建筑尺度相接近時,要盡量使建筑配合自然地勢,與地形相互協調。
地形既有利于建筑結合環境形成有序的空間序列,同時也可以屏蔽設計中的不利因素,因此在設計中可通過對地形的適當改造,引導人的觀景視線,使其更好地服務于風景園林建筑設計; 還可對建筑群體布局進行適當分割和恰當分區,這不僅有助于滿足功能上的要求,還可以減小單體建筑的體量,緩解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這些都是風景園林建筑對地形的回應。如果不考慮地形因素,一味追求建筑的新奇特,勢必造成對天際線和整體環境乃至生態平衡的破壞。
20 世紀 90 年代興起的地形建筑,立足于建筑與基地自然環境和場所精神的關系,探索人工建筑與自然地貌之間的模糊性,嘗試形成建筑與大地重新統一的新形式。
1.3 地形坡度制約下的山地風景園林建筑設計
地形坡度對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的影響非常大,作為以坡地為顯著特征的山地風景園林建筑是最為常見的建筑形式。在坡度較小的平坡地( 坡度在3%以下) 和緩坡地( 坡度 3% ~10%) ,建筑布置不受地形約束,可以取得日照朝向和較好的景觀視野,土方量一般不大; 中坡地( 坡度 10% ~ 25%) 和陡坡地( 坡度 25% ~50% ) 地形能夠提供俯視周圍景觀的制高點,對視線具有導向性和開闊性的觀景特性,建筑群布置受到較大限制,建筑內部一般設梯級。日本美秀博物館選址于自然保護區,建于山腰陡坡上,建筑高度限制在 13 m 以內,80%的建筑面積埋于山體之下,與地形環境緊密結合在一起,同時建筑面向寬闊的湖山景色( 圖 1) ; 而地形凹地則給人以內向和領域歸屬感,有利于形成安全穩定的生活狀態。
圖1 日本美秀博物館
地形坡度還可以疏導風向,從而影響建筑及場地的通風情況,這對于山地風景建筑設計尤為重要??梢酝ㄟ^ GIS 對地形地勢進行分析,再根據某一類用地的坡度指標,在場地內形成此類坡度用地的適用范圍,確定適于建筑、道路、廣場等用地坡度的地域。
建筑設計的初始階段,必須先對地形進行分析研究,通過解讀分析,把握場地的結構特征,才能從宏觀上及技術層面與地域環境、氣候等自然因素實現良性契合。
2、植物
植物是風景園林建筑場地環境中重要的自然要素,不同的植物在大小、形態、色彩、質地以及所體現的性格特征上都有變化,它們豐富多彩的效果使得植物在整個風景園林環境中成為最富于變化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生態環境備受關注的今天,綠色植物更應借助于各種技術手段融入建筑設計。
2.1 植物配置影響建筑布局和空間建構
在風景環境中,設計應盡可能不破壞植被以維系原有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基于此,建筑布局要緊湊以避免占據過多的綠化面積。同時,建筑物的布局還應靈活多變,與基地環境和自然植被相適應。
風景園林建筑設計應通過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筑的接地面從而保護自然生境。同時,建筑外環境中可修建平臺等架空方式以此減少對土方的挖掘,也體現了對自然場所生態系統的尊重,能夠達到風景建筑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目的。合理、適度的植物配置也能分隔、限定、建構和完善建筑外部空間界線和范圍,增強空間連續感和整體感等。作為軟性的設計素材,喬木、灌木、草地等都可襯托硬質界面的風景園林建筑,豐富建筑的質感和色彩,協調不同的建筑立面和地面鋪裝處理等,形成宜人的風景建筑環境。同時,樹干則如同支柱,以虛體的方式限制空間。
2.2 植物特征提高建筑的審美效用
植物要素具有把人、建筑、大自然聯系起來的能力,具有對建筑形體及其他視覺要素統一起來的作用。從美學的角度看,植物通過季相變化的生長特點能夠使建筑具有層次豐富的動態變化,可以在整體環境中將建筑形體延伸到自然風景中,也可以把室內外空間聯系起來,在整體環境視覺審美設計中起到協調的作用。
設計中通過在建筑物屋頂、墻面以及外環境中種植植物,不僅可以遮陽,而且能夠使建筑物與風景環境融合,產生建筑與植物一體的天際輪廓線。植滿草皮的坡屋頂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建筑物的體量,讓植物自然衍生在屋頂上,使得建筑與環境形成統一的視覺關系。
2.3 植物群落修繕建筑與環境的關系
植物的多樣性有利于保持環境生態平衡,同時,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也能夠改善建筑環境的微氣候條件,達到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的目的。建筑設計還可以通過增加綠地面積和綠量進行生態補償。法國普羅旺斯的一處生態建筑( 圖 2)的垂直花園通過合理的搭配種植,滿足了氣候、季節及植物觀賞性的要求。花園底部是下層植被―――蕨類植物、礬根屬植物、冷水花屬植物等; 再往上是易在巖石斜坡上生長的植物―――巖白菜屬植物和景天屬植物; 最高處是完全暴露在巖石上的植物―――松柏類、小檗屬植物和枸子屬植物。綠化良好的保水性和蓄熱性緩解了空調熱負荷壓力。
圖2 法國普羅旺斯生態建筑
屋頂花園、垂直花園等豎向綠化能夠解決建筑用地與綠化面積的矛盾,減少雨水流失,改善建筑微氣候,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結合豎向綠化系統的建筑設計,應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特征和地理環境,對建筑的結構形式、構造方式及外墻材料等進行合理的選擇,并要充分考慮設計施工中可能出現的植物移植等問題。比如,吸熱性過強的材料可能導致植物周圍溫度過高而死亡,過于光滑的面磚不利于某些植物的攀爬。
3、水體
水對人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為人服務的風景建筑設計應包含親水設計,在其中可以充分運用水的空間美學及精神功能,通過水的循環利用、雨水收集等方法補償生態環境,增強生境營造。
3.1 建筑與水互為“圖―底”,布局靈活
水體具有較大的景觀價值,以寬闊的水面作為背景,建筑漂浮其上而產生建筑和水的融合,在風景建筑設計中是常用的手法。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因為“水”而使得整座城市成為風景的建筑( 圖 3)。
圖3 威尼斯水上建筑
人是向往水的,設計中應體現人與水最適合的關系,這就需要結合建筑的點景、觀景等功能進行設計。建筑群體外部臨水,呈開闊、外向的空間布局,建筑在水面的襯托下向外伸展,視野開闊、流暢。
濱水風景建筑設計中,首先應關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質和量的保護,充分發揮親水或臨水陸地的有益條件,弱化建筑尺度,虛化建筑界面以減少與自然的矛盾,在空間處理上與水體建立良好的協調關系,使建筑場地在規模和視覺上達到最為合理的存在狀態。
3.2 利用水的可塑性構筑空間邏輯
豐富而有特色的水體能夠為空間增添活躍的氣氛和效果,也能夠引導和組織建筑空間。
水體呈點的形式時,應靈活考慮水與建筑尺度的關系。點水既可作為庭院空間的中心景觀,也可作為建筑入口的標志景點。在貝聿銘先生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整體布局中,新館巧妙地借助尺度合宜的水體,與緊鄰的拙政園、忠王府融會貫通,將各類建筑要素穿插起來,柔化了生硬的建筑材料,并形成良好的交通組織( 圖4) ,建筑與水體相映成趣。
圖4 蘇州博物館
水體呈線性時,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從而可以引導人的視線,步移景異,體現了風景建筑空間的序列。設計中還可利用線狀水體來組織空間的韻律和節奏,利用水體的寬窄、岸線的曲直和水體的不同形態求得變化,形成開端、發展、和結尾的豐富空間層次。通過線狀的水將不同的風景建筑及空間靈活相連,這樣就起到了脈絡的作用,建筑也成為水體引導下的景觀。
水體呈面的形式時,一般作為建筑背景將風景建筑及景觀襯托出來,這時建筑群體包裹水體或被水體托付。建筑可以以水面為中心布局,建筑環水而建,通過水面的向心性被連接到一起,使得建筑之間關系拓樸有機,耐人尋味。
總之,水景建筑空間的設計,首先基于建筑的功能和空間邏輯,在此基礎上再從體量、尺度等環境點具體考量; 研究水位與地形的關系使岸線優美,與用地建筑完美契合。
3.3 利用水的文化特性賦予建筑場所意義
水是文化的起源,世界上的文明古國大多是在江河流域誕生的。一片引人入勝的水面無論置身其中抑或極目遠眺,都會愉悅人的身心。水在中國古代,始終被認為與萬物生命有很大關系,在這種文化背景下,水能夠營造空間氛圍,可以賦予建筑以精神上的象征意義,給建筑增添靈性。中國傳統園林建筑中對水的處理從形到意,追求著自然韻味,滿足了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促進了生態、人文的有機聚落的建立。
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水體的利用可提供開放通透的視線,產生柔和寧靜的感受,強化建筑的場所意向,給人們以認同感和依賴感,產生審美意境和共鳴,水的視覺和實用功能得到了最為充分的運用。湖南一濱水風景建筑( 圖5), 建筑埋入山體中,與山體、水體、自然植被等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隨著時間的流逝,綠色攀緣植物會將建筑全部隱藏起來。
圖5 濱水風景建筑鳥瞰
4、結語
風景園林建筑具有觀景和點景的雙重功能,一方面它為人們提供欣賞風景的場所,同時它本身也是一種景觀,融于風景園林環境中成為被欣賞的對象。設計中既要考慮到場地整體環境對它的影響,又要考慮到建筑會反作用于環境,因此要建筑有度,合理考慮建筑的布局、空間、形體及材質等。理想的建筑應該與自然相協調,尊重地形、水體和植物等要素,減少土方量,避免對現有生態格局的干擾,成為風景環境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李愛國. 風景建筑設計對自然景觀要素的解讀及回應[D]. 南京: 東南大學,2005:16.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們的生活品位也在逐步增強,而這種增強在現代建筑中的體現尤為明顯。同時,受當前可持續發展觀和環境友好型生態社會建設需求的影響,風景園林建筑受到了人們的廣泛歡迎。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其將地形、植物、水體融入其中,為人們營造出了一個更加舒適美觀,極具自然魅力的建筑環境,讓人們在生活中真正的實現了愉悅享受的目的,并促使著園林建筑在依靠各種自然景觀的設計中,充分的體現著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的生命力和活力。
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地形的應用
在某種程度上,地形限制著風景園林建筑的生成形式,對風景園林建筑在設計過程中的局部、功能、體量等都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并連接著風景環境中的所有要素。在我國的傳統風景園林建筑上,其大多所追求的是體量尺度上的大小適宜,注重的是建筑和環境的有機結合,以及建筑和不同地形的和諧相處。而在現代的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其對地形的應用首先需要對地形以及周邊環境綜合的考慮,這其中,埋入或半埋入式的地下建筑對景觀空間連續性和地形的融合是最為有效的[1]。以我國的西湖博物館為例,其地處杭州西湖景區的中心地帶,因此,在建筑的設計中處于對考古發掘深溝和探方形態的考慮,很大一部分的建筑都設置在了地下,而頂部覆蓋著大面積坡狀的連續綠地,實現著西湖博物館和湖濱綠化帶的自然銜接。同時,風景園林建筑在設計的過程中,應用具有適宜的地形、地勢、地貌等對建筑布局充分考慮,對建筑的內部空間橫豎向關系充分的考慮,這對建筑體量壓抑感的減少,保持和自然的平衡性有著良好的作用。
從視角角度出發,地形可以作為一種視覺要素體現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將地形和建筑融為一體,這能夠明確的構成一個天際輪廓線,這對環境的整體性設計非常重要。因此,風景園林建筑的設計中,若地形的尺度遠遠的超過了建筑時,建筑效果的形成可以以地形為背景,以此來構筑建筑形態和自然地形之間“圖與底”的關系,并在地形和建筑尺度相接近的過程中,建筑盡量的配合地形的自然趨勢,以達到建筑和地形的相互協調[2]。以沙漠中的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為例,其就是對自然山體形態的模仿,促使著建筑形態與平坦延伸的沙漠背景形成強烈對比的基礎上,使建筑和地形的材質與色彩達到了高度的統一。由此,地形不僅有利于環境和建筑有序空間序列的結合,設計過程中對地形的適當改進,還引導著人們對景觀視覺的改善,滿足著風景園林建筑功能的要求和單體建筑體量的減小。而部分地形所具有的坡度還能夠對風向進行疏導,促進著建筑和場地通風情況的改善,在山地風景建筑的設計中非常重要,并從宏觀和技術層面上與地域環境和氣候等因素實現了良性契合。
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植物的應用
作為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最為主要的一種構成要素,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植物發揮著重要的功能。植物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隨著季節的變化和植物的生長特征,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其外部形態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將植物予以應用這就增加了風景園林建筑的自然氣息,促進著建筑動態性的顯現。同時,在建筑物的內部和外部設計中都賦予一定的自然植物,這能夠更好的給予人一種完美而又完整的視覺享受。在此基礎上,對植物進行合理的設計,并在設計的過程中體現一種層次感,更能有效的促進風景園林建筑中自然界、建筑物和人的有效結合。而在風景園林建筑中,植物過多的滲入促進著人們身心得以放松和釋放,在緊張的工作壓力中回歸到自然中,盡情的享受著風景園林的作用,體會著風景園林建筑的美感。
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植物的良好應用還需要體現在和建筑布局的合理配置上。傳統風景園林建筑的設計原則中,其秉承的是在保持好生態環境完整性的基礎上,保護原有的植物不被破壞,在這一原則下,風景園林建筑的綠化面積比例就會相應的減少[3]?;诖?,在現代風景園林建筑的設計中,對于植物的應用就需要合理的配置,并盡可能的和當地的生態環境保持一致性。例如,在風景園林建筑物的外部修建部分種植和建筑景觀相搭配的植物,不僅可以減少土方的挖掘面積,還能夠有效的促進對自然植被的保護度。同時,將植物中質感和色彩度比較強烈的草地、喬木和灌木應用到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這能夠有效的減少風景園林建筑物中的硬質感,還能夠向人們傳遞一種強烈的生命活力。風景園林建筑實施的目的是為了給人們提供一個宜人的休息場所,更好的體現現代建筑的生態觀,在這一目的的實現上,對各種植物進行合理的設計和搭配,并根據風景園林建筑的需求以及各種植物的特點進行合理的融合非常關鍵。
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其更為重要的作用是改善著建筑和環境之間的關系。植物的多樣性對生態環境平衡性的實現非常重要,而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還能夠改善建筑環境的微氣候條件,實現著降低建筑物能源消耗的目的,進行生態補償[4]。在法國普羅旺斯的一座生態垂直花園建筑中,其對植物進行了合理的搭配種植,在花園的底部種植著大量的蕨類植物、冷水花屬植物和蝴蝶花等,中部種植了大量在巖石斜坡上生長的景天屬植物、八仙花等,在最高處種植的是大量能夠完露在外的松柏類、枸子屬植物。這一建筑對植物的良好配置,不僅滿足了氣候、季節和植物的觀賞性要求,綠化中所起到的良好蓄熱性和保水性還緩解了空調熱負荷所產生的壓力。
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水體的應用
對于人類來講,水具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因此,作為服務于人類的風景園林建筑來講,其需要在設計中融入親水設計環節,并通過對水的循環利用來實現對生態環境的補償。水本身就具有著一定的可塑性和流動性的特點,因此在應用的范圍上就存在著很強的廣泛性。從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水體的應用原則出發,水體在應用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實施水體小型設計,這一設計實施的目的主要是因為,在小水體中便于后期的養護和建造,而在水體出現污染的情況時,也能夠縮小治理的整體范圍,同時,這些小水體所具有的優勢也是大水體所無法達到的[5]。其次,水體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的實現,其需要采取自上而下的原則。這一原則的實施是針對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的噴泉設計來講的。風景園林建筑中,噴泉一直都是以一種動態美的形式呈現的,但是,針對噴泉的設計還需要從噴泉的大小中體現。通常,風景園林建筑中的噴泉主要是作為觀賞而存在的,在大小上需要盡量的以小為主,避免大噴泉的出現,這不僅能夠減少大噴泉對能源的消耗,還能更好的體現噴泉所展現出的美觀效果。因此,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針對噴泉的選擇盡量的以小型景觀類的噴泉為主,應用過程中結合水的動力作用情況進行設計,以保證噴泉景觀設計完美性狀態的體現。最后,結合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的需求,以水體為主增加對建筑虛景的設計。作為現代建筑設中的一種新型設計模式,虛景設計所涉及的水體內容主要有流沙、野草等,它們的存在有效的代替了景觀水資源長期浪費和變質現象的存在,并在對水體運行的模仿中,實現了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水體觀賞價值的最終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風景園林建筑具有著觀景和點景兩方面的功能,并在為人們提供欣賞風景的同時,促使建筑融入到風景環境中,成為人們欣賞的對象。因此,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要想將觀景和點景的功能充分的體現,其不僅要將地形、植物和水體應用其中,還需要在應用的過程中,根據風景園林建筑的需求,對它們給予合理的配置與規劃,以減少對現有生態格局的影響,促進地形、植物和水體更好的成為風景園林建筑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關鍵詞:風景園林;建筑設計;應用;植物景觀;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living level is gradually improved, and the higher requirments of living environment also is put forward. In recent year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order to meet people’s high standard requirement of living environment, terrain, plants, water are increasingly of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garde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his work experience,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errain, plant, wa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s.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application; plant landscape
中圖分類號 :TU9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在現代建筑設計中,自然風景園林景觀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營造舒適美觀的生活環境的重要因素。而自然景觀中,以地形、植物和水體的應用最為廣泛,建筑設計首先要依托地形展開,圍繞整體結構設計,植物是生命力和健康的表現,植物的種類和顏色等構成美麗的風景畫,并且賦予環境積極向上的意義,水體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根據具體的需要改變形態和流向。以上三個方面完美的結合,就構成了非常和諧、美觀的自然風景,愉悅人們的心情。
一、地形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一)建筑布局方面
我國的傳統建筑設計就提倡和建筑所在地的地形相互結合,要依托地勢條件展開設計。尤其是建筑的整體布局,更要和地形協調統一,否則就會使二者顯得格格不入,不經影響美觀,還給交通等方面帶來很多不便。我國的西湖博物館設計的時候就對地形運用的恰到好處。西湖博物館坐落在西湖景區的中心位置,所以在設計成探方和探溝的形態,建筑大多處于地下,建筑頂部是大量的綠地,和西湖景色連為一體,建筑設計別具一格。
由此可見,在建筑進行布局的時候應該充分利用地形、地勢以及建筑周圍環境等,靈活的運用空間中橫縱之間的關系構造,保持和自然條件的平衡,建筑的框架、錯臺以及軸線的布置等都可以依托于地形的走勢,完美結合,不僅節約材料,還加強了美觀的效果,并且使建筑具有地域性色彩。
(二)視覺協調方面
我們都知道,對于一處景觀,放眼望去,觀察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地形的整體趨勢,所以在進行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的時候要將地形和建筑的視覺效果相統一。二者構成天際線。設計的時候,可以通過地形的分布情況引導人的視線,還可以對建筑群體做適當的分割,這樣有效的利用地形因素,才能創造出完美的園林建筑景觀。
二、植物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一)植物的類型及特征
1、植物的單獨運用
植物作為一種主要的觀賞對象可以單獨進行種植。在使用的時候通過人工剪切或者修剪等手法做出具有一定藝術特色的植物單體景觀,其觀賞性較強。
2、植物和其他設計結合運用
植物在和其他設計結合運用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和亭廊、花架相結合,例如可以在亭廊兩側栽種適宜的植物,使二者相互映襯;與景墻、欄桿相結合,通常是在景墻和欄桿上加一些蔓藤類植物,剛柔結合,蜿蜒趨附;與雕塑相結合。
(二)植物在造景中的作用
1、觀賞功能
種類不同的植物其形態各不相同,顏色也多姿多彩,也可通過植物的不同配置方法與特征,塑造出多樣的植物空間,利用植物的不同特點提供給了人們不同的視覺與藝術享受。
2、環保功能
合理的配置綠化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并起到凈化的作用,并且植物的有效配置還對減少一些嗓音有著極大地幫助,為給人們提供一個安靜、舒適且清新的園林空間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改善氣候
有效地利用植物的自身特點,來減少水土流失、抵御寒風和作為護坡的材料。通過種植植物來改善氣候并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是最經濟可行的手段。
(三)植物在園林風景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
1、在園林植物的設計時,應盡量考慮植物種類多樣性的選擇和各種植物之間的有效搭配;
2、考慮樹叢的組合方式以及平面、立面的構圖關系;
3、考慮園林植物與建筑、水景或園路等方面的合作、協調。
(四)植物在園林風景建筑設計中的設計要點
1、喬木
喬木可以孤植作為主要觀賞的對象,也可與其他要素相結合;由于喬木具有突出地位,容易形成視線焦點,因而可放在廣場或是空間較大的景觀中。但應注意的是,由于喬木容易超出事先設計的范圍而影響了其他園林要素,所以喬木不適宜應用在面積較小的環境中。
2、灌木
在景觀設計中,灌木可以在較封閉的長廊空間里,起到引導視線與行動的作用;可以通過較大的灌木來劃分空間;在不需要僵硬的圍墻時,也可通過高的灌木來完成。
較大的灌木高度通常為3m至4.5m,較矮的灌木高度在1m至2m。較矮的灌木在不阻礙視線的前提下進行分隔空間,使園林空間更加豐富。
3、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是指那些株叢密集、低矮,經簡單管理即可用于代替草坪覆蓋在地表、防止水土流失,能吸附塵土、凈化空氣、減弱噪音、消除污染并具有一定觀賞和經濟價值的的植物。它不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還有一些適應性較強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勺鳛?地毯"式種植。其具備的獨有特點可進行觀賞,在園林設計中,地被植物還能營造多種生態景觀。
4、花壇和花盆
花壇是在特定的范圍內,在地上按照一定的圖案來栽植的觀賞植物。其具有很強的裝飾性,也可作為主要景觀或是配景?;▔男问礁鶕煌脑O計而多種多樣,變化及其豐富。種植土的厚度因植物的種類而定。
花盆的材料有混凝土、大理石、陶器以及不銹鋼等多種材料,花盆的種類形態豐富,有家庭自用的小花盆,以及放置在廣場或購物中心等大型場所的大型裝飾花盆。
三、水體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水體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流動性,所以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應用廣泛,具體的設計原則如下:
1、多一些小型設計
即指在水體設計時,應盡量避免大的水體而是考慮設計小的水體。小水體既容易建造,更便于后期養護,若在水體發生污染的情況下,由于其小也便于治理。雖然大的水體看似更加吸引人,也更加強烈的感覺到水的存在,但是大的水體出現的問題較多,比如由于水體較大,使養護工作很困難;由于大水體通常是通過人工開挖的,所以多數的大水體是“死水”,一旦水體被污染,將會出現嚴重的后果等問題。
2、遵循向下的設計原則
這主要是針對噴泉設計而言的,在水體設計中,噴泉是一種常見的設計形式,也是園林景觀設計中具有動態美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是在設計的時候要注意盡量不要設計成較大的噴泉,這樣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我們在景觀設計中要考慮美觀,同時也要以節能為基本前提,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水的重力作用,可以設計成小型瀑布之類的景觀類型,也很好的體現了動態美,還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3、更多的運用虛景設計
虛景設計是近年來流行起來的一種新型設計,我國的水資源短缺比較嚴重,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的時候如果運用水體就會消耗大量的水資源,而且園林設計中的水體通常都不是流動水,時間長了水質會變差,這樣就需要更換水體,造成較大的浪費,所以筆者認為可以更多的運用虛景設計,也就是利用流沙、野草等模仿水體形狀進行設計,也能達到水體的景觀效果,還可以節約能源。
結束語:風景園林建筑設計已經成為城市景觀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直接和人們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在現代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地形、植物、水體等運用越來越廣泛,甚至已經成為不能缺少的一部分。筆者認為,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一定要建立在節能的基礎上,有效的結合現有的自然環境,依托有利的地形條件,運用植物的形態特點,再貫穿水體設計,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設計效果。
參考文獻:
畢迎春,張駿,王未,地形、植物、水體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安徽農業科學,2011年34期,34-35;
王鋒,曲璐,淺談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造景的應用,河北林業科技,2009年02期,13-14;
李華,淺析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造景的應用,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年29期,54-55;
關鍵詞:風景園林建筑設計;地形;植物;水體;應用
人們物質水平不斷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們精神文明的需求。對于人們的居住環境,尤其是當下城市化建設中,人們不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的需求,更需要通過風景園林建筑來優化居住環境,提供人們更好的居住體驗。而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需要充分的考慮與利用本地的地形、植物與水體情況,做好各要素與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達到更好的環境建設。
一、地形因素
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地形因素是基本要素之一,一方面包括丘陵、平原、草地、山地、山谷等不同的大地形,另一方面也包括坡道、平地、臺階、土丘等效的地形狀況。地形與外在的環境狀況產生直接的關聯,會影響局部區域內的美學狀態,影響在該空間內的人類的體驗感受,同時也會對區域排水、土地運用、氣候變化與景觀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對于園林的選址產生一定影響,成為了參考因素之一。地形對景觀園林中的自然要素設計運用也提供了一定決定作用,相關園林設計要素較大程度的依賴了地形狀況。地形屬于環境中的重要構成部分,與空間中各要素產生了緊密的聯系,因此在景觀園林設計中不得不考慮其因素影響。平坦地形可以有效的達到區域的統一協調功效,而波動起伏大的地形則可以對區域環境進行一定分隔功效。
在風景園林建筑的設計上,需要講究美觀協調的效果。如果要達到協調就需要讓整體效果避免突兀,保持較為和諧的狀態,讓園林設計與人們日漸高漲的審美能力匹配,讓風景園林建筑符合自然美的同時又達到人工美的優良狀態。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地形的影響性較大,屬于設計中的基礎元素,不可以隨意的變更與拆除。最好的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要降低建筑成本,因此最好與自然狀態融合在一起,保持較為自然的狀態。如果存在個別的突兀地形,可以進行局部性的修理,從而達到整體的協調,讓整體設計與地形環境保持較為自然和諧,提升視覺效果。如果在設計中存在起伏大的地形狀態,最好不要開展人工采挖,這樣會導致原有地形的破壞,同時會提升建造成本。因此要充分的做全局考慮,分析地形價值,做有效的借勢利用來構建對應的亭臺樓閣,有效的運用起伏大的突兀局部,從而讓地形與整體環境融為一體,保持自然條件與人工建造融合在一起,確保整體的和諧美。
二、植物因素
在風景園林建筑中需要對風景尤為突出,讓植物成為其中的重要元素。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園林建筑風格,而后依據風格來匹配對應的植物搭配。園林景觀設計中需要確保植物相對完整,對于原有的植物盡可能少的做翻新或者更改,這樣可以減少建造成本。通常情況下園林中的綠化面積會相對較少,因此具體的景觀設計會相對受限。如果要改善這個問題,需要在原本的植物結構上添加部分沒有沖突的植物種類,這樣可以保證植物的豐富性,同時也可以保持植物間較好的融合狀態,提升風景園林建筑中的綠植元素,降低設計中的生硬狀態,提升整體設計的活力。
植物屬于風景園林建筑中的組成部分之一,但是可能會比建筑本身與流水設計內容稍顯不重要,然而也會提升視覺效果。需要適度的提升植物的多樣性,這樣可以有助于整體視覺中一年四季都會有較好的植物視覺效果。建筑在室內與室外都可以運用植物配置,這樣可以有效的提升視覺效果的流暢性;植物的配置中需要與本地的風土人情保持較好的融合,植物選擇保持科學合理性。針對不同地方要采用差異多樣性的植物,從而有效的在不同時期有植物開花結果來展現植物的豐富性。此外種植方法上需要保持層次性處理,提升視覺美感。
植物屬于設計素材中相對軟性的部分,一般草地、灌木與喬木都可以達到對硬質建筑較好的映襯作用,讓建筑環境本身具有更多元的色彩與質感,通過合適的設計來讓風景園林建筑保持更好的視覺效果??梢宰尳ㄖ鄬ι驳耐饬⒚姹3忠欢ㄈ趸饔?,例如可以在外墻運用一定植物,可以達到美觀與綠化效果,同時可以達到整體環境的保護,打破原有建筑物給人的生硬與沉悶視覺感受。同時綠植本身的顏色都可以有更強的生命力、希望等文化象征意義,從而達到給人的較好審美共鳴。隨著季節的變化,不同的植物配置可以有效的讓風景園林建筑賦予更好的自然氣息,保持整體環境的動態變化狀態,讓建筑更好的融合在自然風景環境中,形成室內與室外環境的聯合,提升整體視覺的直觀感受。
三、水體元素
現代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滲透一定親水設計可以有效的提升整體視覺效果,要充分的做好水資源運用,達到生態環境的完善,營造出更和諧與美感的視覺環境。首先,水體可以為風景園林建筑提供一個相對廣闊水體背景景觀,建筑會倒影在水面,從而形成一種相互融合與呼應的狀態,形成一種風景中的裝飾作用。例如世界聞名的威尼斯則是較為著名的水體設計,將水體與建筑做較好的融合,建筑的保持一定臨水小,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本身的視覺開闊性,達到景觀的點綴功效,擴展建筑的空間。其次,水體元素運用可以有效的為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賦予一定文化意義。在全球的文明古國,大多都與江河湖海有緊密聯系,因此而逐步誕生城市。水域可以有效的讓人在景觀中保持視野的開闊,提升心靈的愉悅感。在中國文化中,水與萬物的生發也有密切聯系,該文化之下水體不僅提升了空間布局的整體氛圍,同時也可以達到精神文化層面的意義賦予,有效的讓建筑充滿靈性效果。在中國傳統園林建筑設計中,水體運用必不可少,從外在的形到內在的意都得到了充分運用,提升了設計本身的自然韻味,同時也是為了保證建筑中人類活動的正常所需,讓自然生態與人文環境進行有效的融合。在中國傳統意蘊中,水至柔至剛、百變靈動,有著強烈的人文內涵賦予,因此建筑中運用水體元素可以有效的提升人文特色。在具體的設計中,還可以融入人們日常的水體感受習慣,尊崇人文特點,讓水體設計賦予更強的人性化,滿足人的基本需求與感受,讓視覺等多種體驗感受得到優化提升,這樣可以提升水體元素設計的價值。
四、結束語
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會通過建筑與景觀的融合來提升整體功用c視覺美感。首先,可以提供使用者較好的風景景觀效果,其次,又要讓建筑本身的功用性得到充分發揮,從而要達到整體設計的合理性與融合性。地形、植物與水體是整個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的基本元素,由這三要素的組成可以提升整體景觀效果。具體操作中要盡可能的保持原有自然環境特點,減少破壞與人工操作,讓建筑與自然風景保持較為合宜的協調美感。
參考文獻:
[1] 胡穎.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地形、植物、水體的應用分析[J].房地產導刊,2015,(13):266-266.
關鍵詞: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教育;思考
由于各項科學技術的限制以及人們意識水平的限制,在傳統的風景園林建筑設計教學過程中只注重表面上的傳承,不去思考更加深層次的含義,不去注重建筑設計的整體感覺,這些存在的問題阻礙了我國的風景園林建筑設計領域的發展,使得設計的建筑和園林很突兀,忽視了周圍環境的影響。本文主要就通過對這些傳統建筑設計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介紹,并且在之后的教育過程中應該重視這些方面,更好地促進我國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從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園林。
一、當前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教育現狀
在現階段,在進行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教育的過程中,仍然秉承著傳統教育的理念,只注重表面的設計,將風景園林與建筑設計分割開來,沒有整體意識。在這樣的整體環境之下,學生都普遍缺乏創造力,沒有很好地將傳統的文化發揚光大,不能在園林設計過程中將傳統的文化與新的理念結合起來,從而阻礙了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不能真正的實現風景與建筑的結合。
二、當前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總體設計意識
在當前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教育的過程中,很多的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缺乏對學生整體能力的培養,將園林與建筑分開來進行教學,從而讓學生沒有一種整體意識,在實際的園林設計過程中不去考慮周圍環境的影響,設計的園林不能很好地融入環境,比較突兀。所以說,在之后的園林教育過程中,老師進行總體設計意識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激發出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揮創造力,還可以讓學生設計的園林更好地將風景與建筑結合起來,促進我國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
2.只注重傳統園林建筑設計形式上的模仿
在當前階段的園林建筑設計的實際工作中,大部分的設計者已經只對于傳統園林建筑設計的形式上的模仿,也就是說,完全的對一些傳統的園林建筑照搬照抄,盲目模仿,絲毫不去進行創新,不去進行更加深層次的思考,從而使得建筑的園林不能很好地與周圍的環境結合起來,相互映襯,而是單獨的形成一個整體,這樣對于發展我國的園林建筑設計行業是十分的不利的。但是,有很多的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中只完成了模仿這一項工作后就對自己的行為沾沾自喜,滿足于現狀,絲毫不去進行創新。所以說,在之后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教育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意識到,對于傳統的園林的形式上的模仿只是一個基礎,只是為了讓他們更好地掌握各種深層次的內涵,更好地實現風景與建筑的結合。
3.空間的意識不強
隨著我國的不斷的發展,對空間等領域的理解能力相對于古代的人來說更是有了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并且可以更好地將空間的概念應用到實際的園林建筑設計的工作中。但是,在傳統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的教育過程中,并沒有很多的涉及到空間的意識,也與當時的發展水平,空間意識不強是有關系的。但是,在現階段,很多教育工作者仍然忽視學生空間意識的培養。所以說,在之后的園林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進行空間思維的能力,這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在實際的園林設計過程中,尤其是一些城市園林,受到地區的限制,需要很好地結合空間的概念,將一些大自然內的美麗景色適當的“搬入”室內進行展示,并且更好的將園林的景色與周圍的環境結合起來,使得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呼應,形成一個整體,也讓新設計的園林在新的環境中不會突兀,這樣可以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更好的突出其特點,實現我國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
4.色彩的運用不夠合理
色彩的運用與園林的建筑設計的風格、與其空間表現力以及其意境的表現都是息息相關的。在傳統的園林建筑設計過程中,一般是運用“青、黃、赤、白、黑”五色體系,在現階段的教育過程中仍然注重該種色系的運用。但是,園林事業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局限于這種五色體系了,這只是基礎,在現階段的教育過程中應該意識到這一點,發揮學生的色彩創造能力,培養整體意識。
三、總結
本文通過對傳統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教育的整個過程進行思考,進行反思,發現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說空間意識不強,色彩的運用不夠合理,缺乏整體意識等等,這些都是在以后的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教育過程中應該重視的地方,在之后的教育過程中要注重這幾個方面,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綜合提升學生的設計能力,讓學生在之后的具體的工作實踐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實現建筑與景觀的一體化,增強視覺觀賞價值,也在具體的工作中更好地將環境保護起來,順應我國的時展潮流。
作者:侯永勝 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劉利剛.對風景園林學科建筑設計教育的思考[J].風景園林,2014,05:152-157.
1.利用植物提高風景園林建筑的美感植物是風景園林的主要構成因素之一,因此,在對風景園林建筑進行設計時必須要考慮到植物的重要功用。把植物運用到風景園林建筑中可以實現自然界、建筑物以及人之間的有效聯系,同時還可以融合周圍環境中的其他要素帶給人們更好的視覺體驗。植物隨著季節的變換其生長特征以及外部形態也會發生一定的改變,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融入植物因素可以賦予園林景觀建筑一定的自然氣息,使其具有一定的動態性。除此之外,建筑物的室內以及室外設計也要充分融合自然因素,這樣才能夠帶給人們完整的視覺享受。
另外,還要對草地、灌木以及喬木等進行合理地設計,使其表現出一定的層次性,給人帶來較好的視覺體驗。風景園林建筑中滲入較多的植物因素可以有效緩解人們在緊張工作中的壓力,促使其回到自然,身心得到足夠的放松,進而充分發揮出風景園林的作用。
2.植物的配置要和園林景觀建筑的布局相搭配在傳統的園林景觀的建筑設計模式中,都是以保持生態環境的完整以及保護原有植物不被破壞為基礎性原則,這樣綠化面積在建筑布局中所占的比例就會相應減少。這就要求建筑設計者必須要靈活地設計園林景觀的布局,盡可能使其和當地的生態環境協調統一。另外,在設計風景園林的建筑布局時還可以在建筑物的外部修建部分平臺,并種植與建筑景觀相搭配的植物,這樣不但可以使土方的挖掘面積大大減少,同時還可以有效保護自然植被不受到破壞。
一般來說,風景園林建筑都具有硬質界面的特點,給人的感覺會比較生硬、冷淡,而植物作為一種軟性的規劃與設計素材運用到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恰好可以彌補硬質界面的不足。草地、灌木以及喬木等植被具有相對豐富的質感以及色彩,本身就能夠向人們傳達出較強的生命活力,如果在對建筑布局設計的過程中再對各種植被的分布以及搭配進行合理的設計,把各種植被與風景園林建設融合在一起,從而設計出更加宜人的風景園林建筑,為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憩息環境。
二、水體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1.利用水豐富風景園林建筑物的文化內涵水在我國歷史文化中被賦予了非常豐富的內涵,同時人們面對各種各樣的水體景觀也往往會選擇極目遠眺或者置身其中,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融入部分水體景觀可以為風景園林建筑物營造一個更好的空間氛圍,水的生命特征也可以使建筑物更具靈性。自古以來,我國的風景園林建筑都比較注重對誰的處理,從古代的形到現在的意,水作為我國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本身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中利用水體可以有效滿足現代人追求自然韻味的需要,進而大大推動我國人文及生態聚落的構成,并向人們傳達出豐富的文化內涵。
2.水可以對風景園林建筑起到一定的裝飾作用在風景園林建筑的規劃與設計中,可以把寬闊的水面作為景觀建筑的一個重要背景,通過與水體的融合來彰顯風景園林建筑的靈性,比如說世界聞名的威尼斯水城就以其對水體的對到設計而引來各國游客前來觀光,極大地推動了這座城市的發展。
建筑按功能用途不同,一般分為三大類型:1)工業建筑;2)農業建筑;3)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不同,風景園林建筑一般可分為五大類型[2]:1)環境小品類;2)游憩類建筑;3)服務類建筑;4)文化娛樂類建筑;5)管理生產類建筑。
(1)系統關系。從系統分類角度,風景園林建筑既屬于建筑系統,同時也屬于風景園林系統。2)本質關系。風景園林建筑和建筑從本質上去審核,兩者則是一般與具體,普遍與特殊的關系。3)內容關系。風景園林建筑和建筑從所包含的內容上,兩者又存在一定程度的互含關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2建筑功能比較景觀作用主要有[3]:
(1)點景:即點綴風景,形成景觀構圖中心或主題,創造最佳風景畫面。
(2)賞景:即觀賞風景,為觀賞者提供最佳觀賞點和觀賞視域以及觀賞環境。
(3)引景:即引導景觀視線,組織游覽路線,創造最美動態序列景觀。
(4)豐景:即豐富景觀層次,組織劃分空間,提升藝術效果。風景園林建筑在功能要求方面還具有多元化和多重性的特點。在用途類型方面,風景園林建筑主要滿足風景園林中游人各種活動的使用需求,具有特定的服務對象和使用范圍,表現出與其他建筑類型共有的單一性特征。但在具體使用需求方面,不像其他建筑類型那樣相對比較單一,而表現出多向性的需求特征,既有餐飲、商業方面需求,也有文化、教育方面需求,也就要求有多種用途類型的建筑與之相適應,這正體現出功能多元化的特征。此外,風景園林建筑的這種多向性需求特征,往往也要求同一座建筑身兼數職,在滿足主要的某方面使用要求的同時,兼備其他多重功能,體現出功能的多重性特點。風景園林建筑的功能要求更加動態、靈活。在使用過程中,風景園林建筑的使用環境、使用性質、使用人群,由于受到多種動態因子的影響,如季節氣候變化,游人量大小變化,活動需求變化等,經常呈現不穩定狀態,表現出功能上的不確定性和動態性,不像其他建筑類型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因此,在功能使用上也就要求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與這種動態變化相適應。
3建筑技術比較
建筑技術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結構、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和建筑設備等內容,它是建筑得以實施的技術保障。風景園林建筑表現在技術上的特點是小而精,全而細,新而巧。就結構技術而言,正因為風景園林建筑功能的多樣性、多重性,基址的靈活性、復雜性,景觀的藝術性、豐富性,使得幾乎所有的結構形式在風景園林中都有用武之地,從傳統的磚、木結構到現代的鋼、膜結構,從梁柱體系到空間網架,甚至充氣結構,在風景園林中都有應用。在施工技術方面,由于風景園林建筑分布比較開散,規模較為小巧,藝術要求高,不便于機械施工,很多部分都是手工制作,所以特別強調手工工藝與裝飾效果,有利于增加人的親和力,淡化機械生產的冷漠感,雕梁畫棟,塑竹塑石,舉手投足,均為藝術境界。再由于結構與裝飾同構的特性,風景園林建筑對工藝水平要求更高、更精、更細,一般工藝中的粗活,在風景園林中則變為精細工藝,如清水混凝土和清水磚墻表面的處理,以及帶有裝飾線腳梁柱,都要求非常精細的施工工藝。在材料應用方面,風景園林建筑強調就地取材,因材施用,不拘一格,突出材料的原始美感,追求特殊質地的藝術效果,突出地方特色,彰顯個性風格。
4建筑藝術比較
風景園林建筑由于其環境空間的特殊要求,相對于其他建筑類型而言,在藝術上有獨到的魅力,特別突出自然美、意境美、動態美、和諧美、生態美的藝術效果。
5建筑設計比較
(1)綜合性。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的綜合性很強,橫跨多門學科,不僅要求掌握自然科學方面知識,還要求有很深厚的人文方面知識;不僅要求具備建筑設計方面的知識,還得通曉風景園林方面的知識以及城市規劃方面知識。它所涉及的建筑類型極其廣泛,除了常見的建筑類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類型,如動植物園,因此要求有特別廣泛的知識背景。
(2)藝術性。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要求有很高的藝術素養,強調作品的獨創性和藝術性,突出景觀功能,追求詩情畫意,是多種藝術融合的綜合體,設計中要求利用一切可能藝術形式、藝術手段、藝術規律及藝術觀念,進行藝術創作,增加藝術感染。
(3)自然性。風景園林建筑大多立足于自然環境中,是特定自然環境限定出來的產物,是人類接觸自然、了解自然的窗口,設計要求有豐富的自然知識,通曉自然規律,善于因借一切自然景象,樹木花草,山石水土,風雨雷電,陰晴陽雪,月光云影,都是風景園林建筑的構成要素,盡可能利用自然元素,展現自然的原生態,強調與自然的相生共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4)開放性。風景園林建筑的使用具有廣泛的公共性,要求滿足所有人的使用要求,體現社會的公平性、便利性,因此,也要求設計的開放性,通用性,保持設計方法的開放,設計過程的開放,設計觀念的開放,讓公眾參與設計,群策群力,盡可能讓更多的人使用方便。
(5)靈活性。風景園林建筑由于功能的多樣性,環境的多變性,使用的通用性,因而要求設計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有法無式,隨機應變,要求功能的靈活,空間的靈活,景觀的靈活,以適應所有使用環境的動態變化和隨機變化。
6風景園林建筑的特點
(1)巧于立意。風景園林建筑歷來注重藝術意境的創造,巧于因借,奇思妙想,或借詩畫情意,或借四季之景,或借天象時物,抒懷,賦予建筑恰當的主題思想,達到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常常通過建筑題名、匾額、楹聯,點染主題,詮釋意境,言簡意賅,意美境遠,進一步深化建筑主題,豐富建筑文化內涵。
(2)恰于選址。相地合宜,構園得體,這是前人總結的造園法則。選址立基是建造風景園林建筑的重要環節,恰當的選址,可謂是事半功倍之效。無論是從建筑功能出發,還是從景觀要求角度出發;無論是風景點的營建,還是景觀序列的組織,都要仔細推敲基址位置,以求達到最佳造景效果,最大限度發揮建筑的使用功能,與環境場地相得益彰,于自然景觀錦上添花。相反,選址不當,往往會破壞原有景觀價值,影響建筑營運。
(3)妙于布局。風景園林建筑的布局講究因地制宜,隨形就勢,隨曲合方,不循規蹈矩,而巧于因借,善于利用自然地形、地物及天象,甚至其他一切可用之物,配合有致,得景隨機,參差錯落,靈活多變,曲折幽深,小中見大。
(4)精于體宜。風景園林建筑在景觀構圖中舉足輕重,其體量大小往往是景觀藝術的關鍵,決定風景構圖的畫面效果。空間境域不同,尺度大小各異,山顛、水邊、樹林、花際,都要因境隨機,整體考慮空間環境的尺度大小,仔細推敲各自的比例關系,恰到好處,畫龍點睛。
(5)特于造型。風景園林建筑追求很高的藝術境界,對于藝術來說,沒有個性,就沒有生命力,就缺乏藝術感染力,藝術作品講究的就是作品的獨創性。因此,風景園林建筑的造型,就相當于特定環境、特定場地、特定時代孕育出的特色作品,不拘一格,突出個性,突出內容、彰顯文化、彰顯技術,與環境和諧共生。
(6)便于使用。方便使用,滿足一定的功能需求,是建造建筑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建筑優劣的重要指標。風景園林建筑的成敗,最終體現在功能的滿足程度,只有既滿足游人活動需求,又滿足景觀藝術要求的,才是最合用、最優化的作品。
(7)美于天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是風景園林建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營建風景園林建筑的最高法則。構園無格,有法無式,無論采用哪種格局,哪種形式,哪種技術,或怎樣獨特,怎樣藝術,怎樣方便,最終只有達到自然天成的效果,形成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才可成為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