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工程管理專業認識優選九篇

時間:2023-07-06 16:19:23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工程管理專業認識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工程管理專業認識

第1篇

工程管理集綜合管理學、經濟學、土木工程學甚至于集計算機最新研究成果于一身,其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工程管理并不等同于項目管理,工程管理只是簡單應用于工程建設項目中。換一種方式來說就是工程管理是工程建設項目的一種代稱,廣泛適用于不同種類的項目,并不簡單體現在工程建設項目中。正確認識工程管理和項目管理兩者間存在的差異,能夠幫助學習者正確掌握工程管理的專業內涵,為其更好的參與到社會競爭中創造條件。

二、新形勢下構建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策略

1、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計劃。在實際教學中不難發現,教學者盡注重傳授學生知識,并沒有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以至于學生不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過程中。學校是向社會輸送優質人才的主要場所,因為要想培養綜合能力強、專業技能過硬的人才需要教學者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例如:合作教學模式、小組學習模式等,根據學生存在的差異,將學生分為若干組,教學者可以要求學生針對某個假設項目進行討論研究,學生在交流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教學者也能夠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掌握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適當的調整教學計劃。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創新,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全身心投入到工程管理學習中。

2、不定期組織開展實踐活動,采用“模擬企業”式實踐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全面認識社會形勢。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包括諸多方面:認識實習、測量實習、施工實習、甚至于各種課程設計等。當然這需要從學校的角度出發,將實踐教學貫穿學生大學生活的始終。例如:教學者定期組織開展實踐活動,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過程中,可以是“模擬企業”的形式,使得學生詳細了解應聘流程和對人才的要求,這樣為學生實際參與到工程項目管理中創造了計劃,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工程制度教學中教學者可以組織學生就近帶學生帶工地上進行對比教學;CAD制圖時候也可以要求學生針對本學校的澆筑物進行制圖,倘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設計,這樣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者也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甚至于在土木工程課程中還可以在施工現場要求學生進行模板工程、鋼筋工程等的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一定程度上還提升了教學效果,為教學者高質量完成教學目標奠定堅實基礎。這樣學生在“模擬企業”中全面了解了工程管理,還培養了學生各方面能力,提升了學生參與到社會競爭中的自信心。

3、實現校企合作,企業為學校帶來先進了管理理念,學校為企業提供人才支撐。盡管學校定期開展實踐活動,但是就整體而言還不能夠準確把握市場發展脈絡,就要求學校積極同校外企業合作,學生在實際過程中對社會競爭形勢有一定的了解,能夠引起先進的管理理念;而在企業方面,學校可以為企業提供人才支撐。而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并在教學者和相關技術人員的幫助下解決這個問題,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另一方面來說也為教學者適當調整教學計劃提供了依據,進而制定出實效性更強的教學計劃。值得一提的是,學校方面要全面培養“雙師型”的教師,在各方面都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引進高學歷、學識水平高的教學者,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資源,也為學校向社會輸送優質人才奠定基礎。

三、結語

第2篇

【關鍵詞】工程管理 培養模式 特色研究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4-0019-02

【Abstract】With large numbers of graduates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entering the labor market, a great deal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reveal tha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wide professional coverage and weak major feature is becoming quite prominent and the low degree of major recognition from the society and the employing unity obstruct its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considered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further explore the undergraduates, talent fostering mode in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which could embody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and our school, this article will probe into a set of theoretical approaches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study of our school’s talent fostering mode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 Talent fostering mode Characteristics study

一、工程管理專業的現狀及問題

1.發展的現狀

工程管理專業是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設置的一個新專業。該專業整合了原專業目錄中的建筑管理工程、國際工程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等專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較大的專業覆蓋范圍。目前全國有200多所高校開設工程管理本科專業,國內開設工程管理本科專業的高校既有綜合性院校,又有專科性院校,有的高校設在經濟管理學院內,有的高校設在土木工程學院內,還有的學校單獨設立建設管理學院開辦工程管理專業,另外,在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模式上,有的高校細分了專業方向,還有的高校在培養上不細分專業方向。

2.存在的問題

在理論研究方面:全國范圍內該領域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 “地方院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工程管理專業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工程管理專業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工程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工程管理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等方面,但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探討該專業應用性和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方面,并且已形成一定的共識。

在學生就業方面:隨著大批的畢業生進入工作崗位,大量反饋信息顯示:①由于學生在動手能力方面的不足,致使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工程管理專業本科生的認可度不高。②管理和工程兩條線編制,使得工程技術課程不扎實,而管理學科知識畢業后不能夠得到馬上應用。③該專業人才培養中專業覆蓋范圍廣和專業核心特色不強之間的矛盾已經相當突出,已經成為專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對工程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制定體現鮮明特色的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顯得十分必要和重要。本文將從工程管理專業的現狀出發,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為我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研究,探討一整套可供借鑒的理論方法。

二、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特色研究

對于特定的高校而言,專業特色是專業的個性,是在長期專業實踐過程中積淀形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專業特色是專業靈魂的表現,往往與該校專業名氣和品牌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該校專業被社會認可的基本標志。專業辦學質量高往往表現為鮮明的辦學特色。專業特色主要體現在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確立上。

1.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有關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的基本要求

在高等學校土建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聯合編制的《全國高等學校土建類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主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工程管理專業》中,依據國家提出的“寬口徑,厚基礎,重技能”的高等教育辦學指導思想,借鑒國內外相關專業建設和發展的經驗,結合我國高等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土木工程技術及與工程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管理人才;基于培養目標提出了由技術平臺、管理平臺、經濟平臺、法律平臺四個平臺和工程項目管理方向、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方向、投資與造價管理方向、國際工程管理方向及物業管理五個方向的工程管理專業課程結構體系。

2.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

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就是造就專業人才的組織結構樣式和特殊的運行方式。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包括人才培養目標、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校園文化等諸多要素。重點在于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的確立。那么,在陜西理工學院土木工程與建筑系開設工程管理專業,如何確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呢?

(1)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基本思路

我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基本思路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樹立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開放辦學的教學理念。以就業為導向,就必須和相關行業保持經常密切的溝通。業界對專業所培養人才的認可度決定了就業率,高就業率反過來要求我們在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上適應社會需要。②制定加強實踐活動突出應用能力的教學計劃。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計劃,重點應該放在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上,構建的應用性理論向應用能力轉化培養計劃,重點放在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踐教學計劃并體現培養計劃的靈活性。更要強調根據社會用人單位的發展和需求,有預見性的靈活的修訂和增設新課程。③加強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基地建設應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出發點,充分體現先進性、實效性。本科生的實習與實訓是要求學生去初步接觸實際的工作場景,了解并熟悉專業的業務流程,為將來的就業做準備,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寬口徑、厚基礎、重技能的人才培養思路加大實踐與實驗環節的學分比重。④創建“應用型”教師隊伍。能實現培養本科人才的師資應是“應用型”的,他們是同時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職業技能的復合型教師。

(2)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基于教指委有關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以及我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制定我校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是:為適應21世紀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和土木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工程計量與計價及全過程管理工作,并具備工程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高級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具有懂技術、能管理的優良品質,從工程技術的實際出發,在工程管理中,利用先進的管理理念,達到管理以及工程的技術先進、經濟合理。高級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在注重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的同時,注重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3)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

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的建立,在國家提出的“寬口徑,厚基礎,重技能”的高等教育辦學指導思想下,依據教指委的“基本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和社會需求,開設兩個專業方向:一是投資與造價管理方向,二是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方向。根據所選定的專業方向,結合目前工程領域推行的注冊工程師制度,滿足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要求,依托土木工程專業、建筑學專業,建立比較完備的技術平臺課程體系,加強土木工程基礎理論的教學,滿足“寬口徑、厚基礎”的指導思想;對于經濟、管理及法律課程,除開設少數幾門與一般管理專業相同的經濟、管理和法律課程外,大量的課程是與工程管理專業相關并帶有極強的專業技術性的交叉科目,如工程經濟學、應用統計學、企業財務管理、工程項目管理、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建設法規、工程估價等。同時,注重實踐環節課程體系,在工程技術方面,一是開設土木工程基礎實驗,二是開設測量實習,三是開設房屋構造、工程結構和建筑施工組織等課程設計;在管理科學方面,開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建設項目融資方案的研究等課程設計;在工程造價方面,開設建筑工程、設備安裝及裝飾裝修工程造價分析計算等課程設計;在計算機應用方面,通過工程造價電算化和專業管理軟件的應用使學生掌握工程計價和工程管理的科學先進手段;加之以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實踐環節總周數達42周。從而使學生基礎知識全面,掌握工程投資、工程造價的計算與管理的專業知識,并能靈活運用于工程實踐中。

三、綜 述

我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1.懂技術,會應用。通過土木工程基礎知識的學習、實驗及實踐,解決在工程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2.懂管理,能管理。通過對基礎管理理論和工程管理理論的學習,在工程管理的實踐中,確保工程項目的順利有序進行。

3.懂計量,能計價。通過工程構造、工程結構及工程造價理論的學習,能夠對工程進行估價、結算及決算。

4.懂計算機,能應用計算機進行管理與計價。通過對計算機基礎理論、計算機管理軟件及計算機計價軟件的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管理與計價方法。

總之,通過確立的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實現為適應21世紀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和土木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工程計量與計價及全過程管理工作,并具備工程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的工程管理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應解.以項目開發為導向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中國高等教育,2007

第3篇

論文關鍵詞:卓越計劃;工程師;校企共建

一、“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概述

2010年6月,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制訂大會在天津市召開,國家教育部聯合相關部門和行業協(學)會共同完成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

“卓越計劃”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目標是教育培養出大量創新能力強、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較高質量的工程技術方面的人才,最終能夠服務于建設創新型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人才強國之路,對加強高等教育面向社會和行業需求培養相關人才,全面提高高校各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指導作用。

1.培養工程師的特點

(1)學校與企業共同進行培養。

(2)工程師的培養必須按照相應的社會標準和行業標準。

(3)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全面培養。

2.培養工程師的主要目標

“卓越計劃”培養工程師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出創新能力較強的各類型工程師;高質量的各類型工程師要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增強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通過實施“卓越計劃”,達到提高我國工程教育人才的培養質量,能夠促進工程教育領域的改革和發展,努力制訂出具有較高水平、符合我國社會發展進程的現代高等工程教育體制,保證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走向高等工程教育強國。

3.培養工程師的基本原則

遵循“行業引導、校企共建、分類實行”等原則,聯合有關部門和單位制訂相關的配套支持政策,提出行業領域人才培養需求,指導高校和企業在本行業領域實施卓越計劃,支持不同類型的高校參與卓越計劃,高校在工程型人才培養類型上各有側重。參與卓越計劃的高校和企業通過校企合作途徑聯合培養人才,要充分考慮行業的多樣性和對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樣性,采取多種方式培養工程師后備人才。

二、工程管理專業培養工程師的現狀

2000年以來,隨著我國各高等學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教育投入的不斷增加、教學設施的逐步改善、專業建設的大量投入和校企之間合作的頻繁增加,使得我國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培養了成千上萬的各專業畢業生,滿足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需求,為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經過多年的發展,高等學校的工程教育已經具備了較好的條件,基本上能夠滿足社會各層次、各類型企業和項目的大量需求。但從總體上看,對于建設行業的工程師的培養還不能滿足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由于招生擴大而相應配套措施、師資力量和實習基地等工作未能及時跟上,使得高校教育教學質量不盡如人意,高校畢業生走入社會以后不具備工程師的基本素質,不能開展相應的技術工作,導致建設行業就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整體偏低。[2]其中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1.重視程度不夠

我國高等教育歷來重視科學,對工程技術則不夠重視。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工科院校都培養工程師,只有我們不重視培養工程師。因為在我國,人們普遍存在重科學、輕技術的觀念,認為科學家很偉大,工程師是低一級的。很多科學家甚至認為,懂得科學就什么都能做,只要懂了科學,工程問題、技術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慢慢地,在中國就形成了一種風氣——重科學、輕技術。

2.培養模式上的缺陷

我國高等學校培養工程類人才實行的是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培養模式。課堂教學的目的是通過教師的講授使學生掌握相應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重在理論知識;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知識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我國現行的工程師培養模式迄今仍偏重于學科知識傳授,在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教育和訓練方面還存在許多缺陷,例如實踐基地建設問題、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問題、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和實驗教學安排存在隨意性等問題。總之,傳統的以教師和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適應于培養傳承型人才,不利于培養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轉貼于  3.高素質師資隊伍的缺失

高等教育中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的好壞,師資隊伍業務水平的高低是能否培養出合格工程師的關鍵因素。工程管理專業是一個比較新的專業,發展至今,師資隊伍始終是限制專業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水平專業教師的缺失。目前,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師的專業背景大相徑庭,一部分是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工業工程等工程類專業背景,另一部分則是工程經濟、企業管理、信息管理等經濟管理專業背景,在知識結構上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必須加強對工程管理專業教師的培養,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再教育;另外,應該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改變人才引進的標準,多引進高素質、高層次的人才,最好是有著豐富工作實踐經驗的學科帶頭人以及相關行業的企業負責人。

三、“卓越計劃”下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

1.以土木工程技術類課程為核心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1998年7月國家教育部頒布)對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進行了相應的規定,工程管理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備經濟學、管理學、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能力,掌握現代科學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手段,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工程項目的投資與決策和并能夠進行全過程管理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在這一人才培養目標的框架下,工程管理專業的日常教學分為了四大系列的平臺課程:工程技術類課程、工程經濟類課程、工程管理類課程和工程法律類課程四大課程體系。[3]根據“卓越計劃”培養工程師的目標和要求以及目前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狀況,在這四大課程體系中核心課程必須是技術類課程,在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學計劃的制訂中必須向技術類課程傾斜,比如對技術類課程的數量、課時等相關內容的設置進行完善。

2.加強“校企共建”模式

“卓越計劃”下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應該緊密結合工程實際,并隨時與建筑行業的用人需求相掛鉤,突顯應用型的特點,使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結合成為一個整體。高校制訂的培養方案中應主要通過校企合作平臺來完成實踐教學環節,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各自的資源優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校企共建”模式要更多地讓企業參與到專業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計劃的制訂過程中去;在各個實踐性教學環節中,要把學校教學與企業生產實踐和崗位技能需求緊密結合,保證學生能夠進入企業進行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甚至畢業設計也可以在企業完成,最后也可以直接到相關企業就業。另外,還要逐步建立和利用各種平臺(包括中外合作平臺、實踐平臺、科研平臺等),使這些平臺能夠為實踐性教學環節創造一個操作性強和實際應用價值大的學習場所,讓學生能夠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進行比較深入和具體的實踐工作內容,在實際工程施工過程中進行管理,讓學生、教師與工程技術人員共同參與到工程技術難題的研究與創新中去,使學生最終獲得系統的、專業的和實用的工程知識與能力。

“卓越計劃”下除了工程師的培養要求高校必須與企業合作,另外,對于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師也可以通過與企業的合作使自身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和提高。例如,高校與建設企業可以共同建立教師定期掛職鍛煉的機制,為高校教師在企業掛職創造條件和政策。當然,為了鼓勵高校教師積極參加工程實踐,高校也可以在日常崗位考核和職稱評定過程中強調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在晉升職稱的規定中要求教師必需有在企業工程實踐的經歷,或者有工程實踐經驗的優先考慮等鼓勵政策,或者給以其他方面獎勵。

3.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21世紀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德、智、體全面發展,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具有創新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實際操作中,高等學校應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和土木工程相關專業的基本知識,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科學的管理理論、方法和手段,在國內外各類工程建設項目中從事項目的決策、項目咨詢和項目全過程管理的、具備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建造師、注冊造價師和項目監理師基本素質的、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第4篇

Abstract: Due to the graduate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engaged in the work related to project supervisio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other important parts, the students must have the ability to solve and cope with all kinds of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So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systematiz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practice teaching idea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mpus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and extracurricular engineering practice, ultimately enhancing the effect of course group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achieving the effect of skilled talents.

關鍵詞:技能型人才;課程結構;工程管理

Key words: skilled personnel;curriculum structure;project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3-0221-02

0 引言

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施工、造價、監理、管理等行業,無論是哪種與專業有關的工作,涉及到的知識都不是單一的,需要系統的理論知識支撐,也需要很強的動手能力,更需要解決遇到的各種多年復雜的工程實際問題和狀況。這就要求高校在培養該專業人才方面,應以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將以就業需求為導向,側重于實際技術能力的培養。

但是我國大部分本科院校在培養該專業人才方面多注重理論教學,嚴重缺乏實踐訓練,以至于大部分畢業生到了工作崗位很難將所學知識融入到實際工作中,用人單位需要進行重新培養,導致新畢業生工作不好找,找到的工作不理想等問題出現。根據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會上提出的我國將以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突破口,對教育結構實施戰略性調整。因此在“重基礎、重實踐、重能力”的教育新理念引領下,必需深入探索工程管理專業特色人才培養體系,重新編制人才培養方案,最大限度地優化課程體系并強調理論知識轉化為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在生產崗位實際操作的技能[1,2]。要解決高校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及提出相應的對策。

1 目前專業課程體系安排存在的問題

1.1 課程安排系統性差

同類連貫性專業課被間隔(跨學期或學年)安排,這樣會導致很多學生邊學邊丟,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老師不可能進行大量前期知識的回顧,以至于相關專業課之間有很多相同的知識點重復,但大部分學生仍感覺是新知識,課與課之間完全聯系不起來。

再加上,目前教學方式中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缺失,從屬被動。尊重學生學習選擇的教學管理與改革課堂教學模式落后―滿堂灌,多為低階學習、低階思維、低階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平臺欠缺,課程教學環節質效亟待進一步提高:教師教學激情投入不足,教學設計與內容針對性不足,對學生的檢查交流指導嚴重不足;學生學習主動投入不足,作業練習不足,交流討論不足,探索實踐不足,效率效益有待提高,網絡教學平臺資源不足,使用效率具有巨大提升空間,課程教學過程評價還不夠細致科學,有的標準不具體不明確。

1.2 實踐性差

我國絕大多數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開設較晚,起點比較低,專業教學普遍上都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側重于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實踐性教學環節則是“走過場”,時間短、指導老師的講解或指導不能和理論知識貫穿,幾乎沒有任何效果。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問題在于三點:

一是現在學校進行的各種考試,考前老師會一般會進行所謂的“重點”點睛,以至于給學生造成錯覺,只會在考試前一兩周看一下老師畫的重點,其他知識點一概不看,死記硬背,知識“斷章取義”,考完就全拋了。一門課前后知識點都不能連貫,更何況不同課程之間了,知識用于實踐,靈活運用和創新就更談不上了。

二是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是在校學生知識用于實踐的很好的途徑,但是由于很多高校沒有自己的專業實習基地,臨時找的施工企業大多怕接收學生實習責任大、風險高,加之有的企業相距學校較遠,學生實習需要一定的費用,而學校實踐教學經費往往是有限的。這就造成一些實習環節往往是隨便找個工地“走馬觀花”,甚至校外實習變為校內實習,難以達到融匯各個專業課和實踐問題。

三是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是校內實踐的重要途徑,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貫穿起來,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但有些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所要求的題目和所用圖紙比較陳舊,學校參考資料不足,限制了學生查閱資料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與實際聯系不緊密。這樣的課程設計,很難達到教學目的。

2 結合上述問題構出新的課程教學體系

2.1 構建學、驗、用相結合的課程結構

造價工程師所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是工程管理專業主要的就業方向,其考試涉及到的知識是工程管理專業主要的專業課,故可以“造價工程師”為培養方向,優化設計課程教學內容,在專業課堂中融入更多實踐操作內容。技能型工程管理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新模式應由課堂教學、實驗、生產實踐訓練、實際工程實習、畢業設計(論文),以及教師、學生、施工單位三方面緊密結合構成的。

目前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需要具備監理師證、造價師證、咨詢師證、建造師證等[4]。因而在教學計劃制定時,應針對某一種或幾種執業資格類型編排課程結構,將考試所涉及的考點和專業知識納入課程體系之中。譬如,造價師考試所需掌握的課程就非常系統,具體如下圖1所示。這些專業課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實用性,側重講與執業資格考試相關內容的。

另外在設置工程管理專業課程上應注重課程安排的系統性,知識點的遞進和相輔關系,從工程視角根據建設項目建設程序所涉及到的知識安排專業課,沒有必要照搬一套教學模式,應該結合學生特點開發立體化的課程結構,理論教育與實訓教育并重,培養學生的整體式思維能力。例如,可以先學習CAD、工程制圖、建筑學,學會看懂圖紙,對工程構架有整體的認識,然后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施工技術、工程測量、地基基礎等課程,使學生了解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形成過程,然后學習工程經濟學、投融資、工程概預算、工程項目管理這類的課程,讓學生掌握各個階段投資金額如何計算出來,如何進行優化方案的選擇以及如何籌措投資金額。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有一個非常立體的知識串。

2.2 加強教師工程經驗培養

高校教師很多一部分是碩士或博士畢業之后直接進入高校從事教學,缺乏工程實踐,很多工程實際問題本身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不能夠給學生傳授工程實例技能和知識,要想培養出技能型人才也必須要求教師積極參與科研,在科研中吸取新知識,提高自己;同時學校可以和多家工程單位合作,在學校層面上為教師提供校外加強自身工程實踐經驗的機會,這樣教師就能夠將最先進的研究成果和實踐問題充實到課程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之中。

2.3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2.3.1 加強校外工程實踐

對于培養合格的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必須加強與建筑企業、工程機構合作,通過經濟實體、業務單位、實習基地等來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實踐機會。當學生系統地學習完專業課之后即可安排學生直接參與本專業相關的工程管理工作,使其在實際操作中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同時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切實提高其職業素養。

2.3.2 加強校內工程實驗

對于《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經濟學》、《工程招標投標》和《工程概預算》等課程,應和實踐教學基地或某一工程實例結合進行模擬,交出相應的課程設計成果,促使學生將自己掌握的知識用于解決實例問題,也會刺激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形成有很大的促進作用[5]。而不是一個課程設計題目或一幅圖紙反復用,走過程、要分數。

3 結論

快速的經濟社會發展對工程管理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為適應教育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不斷探索和實踐工程管理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本文就該問題,立足目前專業課程體系安排存在的兩個主要問題:①課程安排系統性差;②實踐性差,提出三點建設性意見:優化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課程結構體系,使其系統化;加強教師實踐素質培養,使其言傳身教;加強校內工程實驗和校外工程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主動利用知識體系解決工程實踐問題,順利適應未來的工作。上述意見和建議為提升工程管理專業課程群結構優化效果,實現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指出了方向和方法。

參考文獻:

[1]李杰,劉元芳.工程造價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標準的研究[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9,7(5).

[2]秦力,程志輝,劉衛星.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設置研究[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3]鄭曉,劉鎮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科技創新導報,2011(02).

第5篇

關鍵詞:高校;城市管理專業;人才供求

作者簡介:吳波(1976-),女,遼寧沈陽人,山東工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傅志明(1965-),男,四川岳池人,山東工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山東?煙臺?26400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山東工商學院教學改革項目“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機制研究”(T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3-0023-02

城市管理通常是指與城市規劃、建設及運行相關聯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事務的管理。[1]現代化的城市管理追求的是經濟、社會、環境綜合效益的最大化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城市管理專業是一個新興專業,培養的是城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為引導高校主動適應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優化本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類型結構。今年4月,教育部開展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修訂,城市管理專業由原來的“擬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自設特殊專業名錄》專業”調整為“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內專業,適應了我國城市化和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對城市管理專業化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有必要對我國高校城市管理專業人才供求狀況進行探討。

一、我國高校城市管理人才供給現狀

1.城市管理人才供給規模

在我國高等院校中,從2001年以來僅有云南大學、北京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蘇州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浙江林學院、浙江工商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山東財經大學等少數幾家高校在本科階段開設了該專業。

全國范圍內擁有城市管理專業碩士點的院校也寥寥無幾,培養的專業人才數量極少,遠不能適應目前及未來中國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要求。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中有22所高等院校設立城市管理專業以及與城市管理相關的專業。

我國設置城市管理專業以及相關專業的高校如表1所示。

2.城市管理專業培養模式比較

由于各高校的實際情況不同,培養層次也有差異。總體來看,我國的城市管理專業培養模式大致有兩種類型,即研究型以及應用型兩種培養模式。

研究型高校城市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比較如表2所示。

應用型高校城市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比較如表3所示。

表2?研究型高校城市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比較

學校名稱 專業名稱 培養目標

北京大學 城市管理 本專業旨在適應城市化發展需要,培養我國城市管理的高素質人才,為中央和地方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科研教學機構培養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教學科研人才

中國人民大學 城市管理 主要為中央和地方各級城市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和非營利組織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綜合應用型管理人才,以滿足我國城市建設和城市化對城市公共管理、政策分析與執行、社區管理、市政項目評估、城市規劃管理、城市資源管理、城市資產評估、環境保護等方向的人才需求

通過對已開設城市管理專業高校的專業培養目標和畢業生就業去向進行分析,發現盡管每年大約有800名左右畢業生畢業于此專業,遠不能滿足目前及未來中國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要求。

而研究型高校城市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大部分選擇考研或進入科研部門工作。

如北京大學城市管理專業有2/3的畢業生考上研究生,真正到達中小城市從事城市管理工作的畢業生非常少。

二、城市管理專業人才需求取向預測

通過與用人單位進行交流,明確社會對城市管理人才的需求點,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提供現實依據與參考。

從城市管理部門的職能上看,其職能具有城市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或城市公共經濟特殊性,使它們構成了一個特殊的產業群體,形成了自己特殊的運行和經營規律。以煙臺市城市管理局為例,其主要職能是負責城市市政設施管理、公用事業、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城市綜合管理等工作,其下轄13個企事業單位,現有員工3000多人。隨著煙臺《城市管理法》的出臺,鄉、鎮將納入到城市管理的范疇,對城市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增加。因此,為城市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培養投資、建設、經營和管理的專門人才就構成了城市管理專業特有領域或特有服務對象,是高校中其他專業無法替代的。

從政府對城市管理工作的認知上看,各級政府逐漸意識到加強城市管理的重要性,科學、合理的城市管理能夠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運行環境,為居民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環境。2006年煙臺市人民政府121號文件,指出“加強城市管理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對于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建設宜居城市,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市區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見,從指導思想、工作原則、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加快推行數字化城市管理、強化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著力解決影響市容環境的突出問題等五個方面作出了指示。隨著政府對提升城市管理意識的加強,對從事城市管理人員的素質也有更高層次的要求,高校城市管理專業可以成為高素質城市管理人才培養的基地,滿足相關企事業單位的需求。

從當前城市管理部門人員的知識結構上看,目前我國城市管理部門人員大部分是掌握某一專業特長的專才,缺乏系統全面掌握城市管理理論和技術的通才。城市管理人才的缺乏必定影響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例如城市的發展要求街道城管部門成為一個區域綜合管理的部門行使區域管理權。這就需要一支既了解政府相關法規、政策又掌握各方面管理工作標準的管理人員隊伍,做到既有明確的分工負責制度又能聯合行動實施管理,做好區域各項城市管理工作。這些因素對高校城市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提出了客觀要求。

從我國目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看,我國城市目前管理缺乏長遠規劃,城市管理部門對于城市出現的各種問題還處于“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階段,缺乏系統的城市管理設計。在城市管理中,應當把城市作為一個大系統,進行周密、系統的研究,構建合理的管理運行系統,從而改造整個城市(現代化城市管理內容如表4所示)。而系統掌握城市管理知識的人員是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與用人單位的溝通中,了解到城市管理部門急需“既系統掌握城市管理知識,又能靈活運用城市管理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通才”。

表4?城市管理的主要內容

城市管理類型 具體內容

現代化城市管理 推進城市管理數字化

創新城市管理體制,形成城市管理的多元主體格局

促進城市空間結構優化與城鄉統籌

構建城市突發事件管理體系

傳統城市管理 市容管理、環境衛生管理、市政管理、各類有形市場的管理、公路管理、規劃管理、社會治安管理、文化娛樂場所的管理、外來流動人口的管理

總之,從城市管理專業人才的供給情況上看,相關高校不多,而且人才培養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從城市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上看,城市管理的綜合性對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多的目標和要求,要求其具有多方面的知識,具有綜合素質和能力。這些能力包括發現、分析、解決城市問題的能力、城市宏觀政策與問題的研究分析能力、與公眾進行良好溝通和協調的能力以及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等。[2]因此,專門培養城市管理人才的城市管理教育是現有的其他任何一種類型的管理教育都難以替代的。[3]

參考文獻:

[1]宋剛.復雜性科學視野下的城市管理三維結構[J].城市發展研究,

2007,(6).

第6篇

1.積極推廣“四新“技術,營造安全工作環境。

2.努力鉆研專業技術業務,做好本職工作。

3.推行無紙辦公、優化專業管理。

4.適應時展,不斷學習,更新觀念。

我于2001年4月被認定為工程師后,在XXXXXX任質安科科長,在此期間,我認真貫徹國家“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范、標準,建設工程質量檢驗標準,努力學習鉆研本行業業務技術,不斷提高自己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和業務技術水平,把“忠于職守、認真工作”作為自己工作的準則。

一、積極推廣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

2000年初期,我公司大多數工地的外腳手架承重架的搭設都用竹、木、鉛絲為原材料。因為竹、木材料易采購,成本低,固定成型采用鉛絲綁扎成型,技術含量不高,適應于普通人員操作搭設,臨時設施工程攤銷成本低。隨著我國森林資源的潰泛,國家制定了保護森林資源的相應措施,建立建全了保護森林的法律法規,對山區農戶采用退耕還林政策,拔出專款給退耕農戶給予補償,并鼓勵農戶開展以山養林,以林養農兌現政策,為保護環境、保護自然、保護森林資源而努力。

現狀滿地的原木頂桿,竹、木跳板又是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周轉材料。我帶著減少木材使用的問題,參觀了大理州建安公司的郵電大樓施工現場,他們采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扣件式鋼管承重架為案例,在我公司XXXXX第一合同段建設工程外腳手架系統和室內承重架系統進行推廣使用,依據整個工程施工組織方案,深入實際,結合工期,進度要求,編制了外腳手架和承重架專項施工方案,木模板工程專項施工方案。

在方案的實施中,堅持進場材料(鋼管、扣件)的檢驗,進場鋼管、扣件達合格標準要求,同時請來了專業架子工(專業崗位持證),并按規定進行了進場教育,崗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紀律制度和架子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等方面的教育,按專項方案施工,搭設的扣件式鋼管經對外腳手架、承重架,按規范檢查、驗收,符合《扣件式鋼管腳手架規范標準》,要求使用中達到穩固、可靠、安全,創造了一個安全施工,文明作業環境,經大家共同努力,處處把質量關、安全關,在二O O六年榮獲XXX省優質工程一等獎,為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推廣新技術,使用新材料做出了努力,節約了成本,增加了材料周轉率,取得企業經濟效益同時提高了社會效益。

二、努力鉆研技術業務,做好本職工作

我國第一部《建筑法》《安全生產法》的頒布、實施,推動了建筑行業進入法制軌道正常運行,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開展建筑行業專項的安全生產治理工作,轉變過去先生產,后安全的管理思想觀念。

人類的前進,主要靠科學技術,掌握了技術知識能促進人類的發展,如何掌握好建筑安全法律、法規,如何貫徹執行建筑行業法律法規是擺在千千萬萬建筑企業前首要問題,我身為安全生產負責人,應認真領會國家法律、法規,安全生產規范、標準,是事在必行。

經過參加省建設廳,XX州建設局,行業管理部門舉辦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技術,標準、規范,安全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的培訓學習,加上自己深入學習,提高了安全生產管理理論水平,我認識作為一個企業,在安全生產管理上沒有安全生產管理目標,沒有組織機構,沒有安全生產責任制,沒有安全技術操作規程,這個企業的安全生產無言可談,隱患四起,終日不得安寧,就會導致企業無章運動,走向步步敗潰。

所以企業要發展,靠的是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規范、標準維護,經本公司辦公會議決定,由我編寫和完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文件。

依據《建筑法》、《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管理條列》,結合我企業實際,編制出了公司《安全生產管理目標》,《安全生產組織機構》(即:公司、項目部,班組三級安全生產組織機構設置)《安全生產責任制》《各工種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危險源的識別》、《冬雨季施工預防措施》、《應急救援預案》等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文件。工程中標后,簽定施工合同同時,公司安全生產主管負責人與項目經理簽訂《項目施工安全生產責任書》,使公司安全生產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規范了管理,規范了行為。使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健康發展,體現了以人為本,安全是起點、安全警鐘長鳴,保一方平安,創一方幸福,為企業發展起到根本作用。

三、推行無紙辦公,優化專業管理

目前我國的管理工作在不斷的創新發展,科學進步推動社會前進,社會向智能化,現代化方面突飛猛進,在公司辦公和項目施工管理中,引進先進的智能化系統,不斷學習實踐,推進安全管理資料無紙化管理,應用Word完成文字處理工作,打印各種記錄表格以及文字材料,應用Excel完成工程信息的存儲和安全生產分析處理,為工程安全生產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在引進和使用塔機中,引進了MT-105系列塔機防碰系統;MT-200系列力和力矩限制器及地面監控輔助系統,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推廣應用。在正常安全教育培訓中,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形式,生動、活潑地講解施工安全生產技術規范、規程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安全技術操作規范、規程,改變了傳統方式,達到圖文相聚,生動實效的效果。

經積極推廣和引進現代化辦公管理系統后,資源共享,達到共同提高。節省了大量寶貴資源、資金,為建筑安全管理現代化打下良好基礎,深化了專業管理技術,積累了安全生產管理經驗。

四、適應時展,不斷學習,更新觀念。

第7篇

【關鍵詞】工程管理;人才培養;工程實踐;教學改革

為了適應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全面落實《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高等教育強省的意見》和《東北電力大學“十二五”本科教學改革與建設272工程》,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在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斷探索與改革,通過強化工程實踐能力,突出電力特色,提升人才培養效果。

1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畢業生座談、用人單位走訪、就業單位滿意度調查等機會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結合工程管理專業多年辦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對比國內同類高校相關專業,基于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組織專業教師開展人才培養討論,深入分析和探討新時期如何對人才培養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通過研討分析,明確自身所涉學科在工程項目實施中的層次,綜合考慮人才培養的服務面向,據此設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做好頂層設計。即依托電力行業優勢,夯實專業基礎,強化工程實踐教育,突出電力特色,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應用型人才。

2 構建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

進一步整合專業課程內容,優化課程體系,突出電力特色。根據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基本要求,在四個專業基礎平臺的基礎上強化了輸電工程管理方向,增加了《桿塔結構設計與線路設計》、《輸電線路施工》、《輸電工程概預算》等輸電方向的主干課程,拓寬了學生進入電力行業就業的渠道。除了整合相關課程,更新教學內容,學院發揮“544”核心課程的帶動作用,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利用數字化教學平臺開展網絡教學,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3 開展課堂教學改革

3.1 加強教學內容改革

注重對電力工程應用領域綜合性課程的開發,將工程意識、工程設計、工程施工與工程素質教育內容結合起來,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了概論類課程,如《工程管理概論》,為大一學生開拓了視野,培養了工程意識,也使得學生明確本專業相關知識工程應用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樹立了投身工程建設的信心。

3.2 加強教學方法改革

教學中要創設真實的工程項目教學情景,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工程實施活動中來,自主地進行工程項目實踐。借鑒國外先進工程教育理念,貫徹“做中學”的理念,嘗試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以真實情景中的問題入手、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和發揮學生的自我引導能力,以開放式的、非結構化的問題激發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工程錄像、圖片等虛擬仿真方式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工程建設過程。倡導案例教學,組織學生按照工程建設不同主體,分組進行討論,模擬工程建設過程。

3.3 優化學生考試考核方法

改革考試內容,將理論考試與實踐能力考核分開,在考試中適當增加工程實訓內容、特別是到行業企業參與工程項目的參與情況的相關內容,更側重于對學生實踐能手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工程項目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核。改革考試形式,適當提高平時實踐能力考核在學生課程考試成績中的比重,針對不同課程的特點,靈活運用閉卷考試、課程論文、項目作業、工程實踐學分等多種形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4 圍繞電力工程建設需要,著力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針對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問題,學院改革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方式,要求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題目必須依托工程實際,題目包括:工程圖紙設計、施工組織設計、工程投標文件設計等,涉及到工程建設立項、設計、施工和運營各個階段,做到每人一題,假題真做。

以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為平臺,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各類科技競賽等一系列創新實踐活動為載體,有效地補充、延伸了課堂教學,將工程實際中的各類問題作為學生的研究對象,提高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5 加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加強與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合作,強化實踐技能訓練。針對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改進實習內容和實習方式,在校內實習期間,學生首先需要翻看圖書館和動電實驗大樓的施工圖紙,按照工程師的要求做好技術交底和安全教育,然后才能進入現場參觀,結合施工圖的內容再這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先后組織學生赴白山熱電有限公司參觀,到吉林電業局送電工區工地參觀,到松花江熱電有限公司實習參觀,實習期間,學生可以全視角、全過程了解工程建設的實際狀況,結合學到的知識,深入理解和掌握工程技術,這些身的工程對于學生學習印象更深,學習效果也更好。為了滿足與工程現場達到同樣效果,實習單位幫助解決了部分實訓器材,并選派了企業專家來校現場指導。實習中要求每個學生都進行登塔操作,學生的實訓效果在畢業面試中得到了充分證明,用人單位在面試中夸獎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到企業都可以直接上崗了。

2014年以來,通過上述措施,使得我校工程管理專業明確了專業培養目標,對課程體系進行了優化整合,有效的改善了課堂教學效果,增強了學生工程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也為探索適應工程教育改革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石振武,邵珠晨,王旭,蘇義坤.新課改視角下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

[2]我國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現狀及教育模式的優化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5(14).

第8篇

>> 探究以應用為導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以應用為導向的機械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 以市場為導向構建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湖南省以應用為導向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調查報告 以“卓越計劃”為導向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以就業為導向的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植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 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房地產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基于成果導向理念的交通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基于就業導向的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以就業為導向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以就業為導向的建筑工程施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以產品為導向的高職嵌入式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包裝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移動應用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楊中宣.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科技文匯,2010(9):48-49;

[4]郝利花,張靜.工程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及課程體系設置[J].高等教育研究,2010(3):59-61;

[5]陳建國,許鳳.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89-94;

[6]董肇君.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整理化教學改革研究[J].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2008(1):75-80。

第9篇

關鍵詞:CDIO;工程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安徽財經大學教研項目:“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編號:ACJYYB2014110);“工程管理專業實踐能力提升模式研究”(編號:ACJYZD201432);“依托校外實訓基地的工程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編號:ACJYYB2014105);安徽省本科教學工程項目:“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與效果提升研究”(編號:2014jyxm147)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10月10日

一、引言

工程管理專業是新興的工程技術與管理交叉的復合性學科,是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之后,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求設立的。我國大規模的城鄉建設和房地產業的飛速發展,大大增加了對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別是不斷提高城市化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使我國未來的房地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社會對于工程管理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必然是巨大的、長遠的。工程管理專業作為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復合型專業,具有綜合性強、實踐性強、與工程實際聯系緊密的特點,其培養的學生要求具有理論和實踐的綜合應用能力。CDIO教育模式注重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工程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將教育過程放到工程領域的具體情境中,是“做中學”和“基于項目的教育和學習”,通過貫穿整個人才培養過程的團隊設計和實踐訓練,培養專業基礎扎實、實踐操作能力強的應用型工程管理專業人才。

二、CDIO簡介

CDIO是2001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聯合瑞典的查爾姆斯技術大學、林克平大學以及皇家技術學院等三所高校,共同開發的一種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實施體系。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它是“做中學”和“基于項目教育和學習”(Project based education and learning)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達。迄今為止,已有幾十所世界著名大學加入了CDIO國際組織,這些學校的機械系和航空航天系已全面采用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從2005年起,汕頭大學工學院在顧佩華教授的指導下,開始學習研討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加以實施,現在已經取得明顯的效果。2008年4月,經教育部高教司批準,“中國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課題組成立。課題組的任務是通過搭建交流合作平臺、整合各校資源、采取聯合攻關等措施,探索并最終形成中國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2010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課題組”試點工作組13所高校成員名單,設電氣、機械、土木、化工4個專業組。試點工作組不僅開通了中國CDIO網站,舉辦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試點高校骨干教師培訓班,各專業組還按計劃相繼開展了試點工作,通過加強課程大綱、專業教學大綱、專業課程計劃等CDIO教學文件標準化建設,形成科學的CDIO范式,用以指導具體教學工作,形成了適用于國內高校改革的教學組織運行參考標準。

三、財經類院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培養具有正確的工程與社會、經濟、人文、科學觀念,掌握現代工程技術的人才是社會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雖然目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規模已躍居世界前列,但中外企業對于我國工程教育質量的共同反映是:畢業生普遍缺乏對項目管理工作流程和文化的了解,上崗適應慢,缺乏團隊工作經驗,溝通能力、動手能力較差,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職業道德、敬業精神等人文素質薄弱等。針對財經類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在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原因:

1、工程技術背景缺乏。工程管理專業要求培養既具有土木工程技術知識,又具有與工程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等基本知識的工程管理型人才,工程管理必須是基于工程技術之上的管理,需要較強的專業技術性,而財經類院校通常都不具備土木工程專業,缺乏工程技術背景,使得開設的管理、經濟類課程失去基礎支撐,不能有效地應用于工程技術領域。

2、硬件設施投入不足。財經類院校主要以經濟管理類學科為主,與理工類學校相比,工程管理學科辦學需要的硬件投入明顯少于理工學科,缺少能夠動手操作演練的實驗設備和實踐場地,導致財經類院校的工程管理技術類課程涉及到的硬件設施投入不足。

3、師資力量薄弱。財經類院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專任教師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很多教師都無從事工程實際的經驗,很難將專業理論有效聯系到工程實際教學,青年教師到工程業務部門進行實踐、實訓的機會較少,“雙師型”教師培養有待加強。

4、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比較復雜,涉及工程技術類、管理類、經濟類和法律類四個平臺的課程,但是由于這些課程通常是由不同專業教學系部的教師完成教學工作,課程之間缺乏溝通交流,課程內容不能有效融合,使得學生不能將各類知識結合起來,不利于把握專業方向和專業知識。

5、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實踐教學對工程管理專業學習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及客觀教學條件的限制,財經類院校對工程管理專業教學的實踐環節重視程度不夠,仍然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此外,由于校外實習成本高,難度大,一些實習環節也變成了走馬觀花,大多數實踐教學模式還只是停留在參觀實習、課程設計等層面上,對于實體工程中項目工程全過程管理涉及得不夠。

四、基于CDIO理念的財經類院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財經類院校工程管理專業主要依托經濟管理學科優勢,致力于培養具備工程項目管理方面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經濟學基本理論與基礎方法,能在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從事工程項目決策、工程項目融資及工程項目全過程管理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應用復合型人才。為有效培養財經類院校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應從以下幾方面重點進行改革:

1、明確培養目標,構建合理扎實的課程體系。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中,培養目標的定位是最基礎最核心的。既要考慮建設領域對工程管理人才的實際需要,也要著眼于學生長遠的職業發展需要,將實踐能力培養與相關領域的執業資格考試相結合,合理設置專業課程體系。除學科基礎課程之外,應積極構建專業核心平臺+專業拓展平臺+實踐育人平臺。專業核心平臺主要開設工程力學、房屋建筑學、建筑施工技術、工程經濟、建設法規、工程項目管理、工程概預算等與行業動態密切結合的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平臺主要用于工程項目管理方向、工程造價管理、房地產經營與開發等不同專業方向需要的課程選修,實踐育人平臺主要用于各專業課程的綜合專業調研、專業實習與實踐。

2、加大實踐投入,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工程管理專業作為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復合型專業,實踐性強,與工程實際聯系緊密,其培養的學生要求具有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財經類院校因工程技術背景缺乏,無相關土木工程專業作為教學支撐。為了有效提高實踐教學成果,一方面應該加大實驗室投入,積極建設虛擬技術仿真模擬實驗室,讓學生能夠在虛擬情境中學習;另一方面應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力度,依托校外實訓基地教學,讓學生有機會走進工程實際去學習,定期邀請企業專家到校授課或者舉辦講座,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3、努力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工程管理專業要培養出基礎扎實、實踐操作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必須要建設一支高素質、年齡和職稱結構合理的專業師資隊伍,專業課教師不僅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更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一方面要積極引進一批科研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另一方面也要為廣大教師搭建良好的發展平臺,在重視教師提升學歷水平和晉級職稱的同時,應該積極鼓勵并選派教師到企業進行實際鍛煉,參與工程實際項目管理,拓寬教師的行業視野,增強專業教師的工程實踐經驗積累。

4、改革傳統評價模式,建立有效的考核機制。傳統考核方式只重視期末考核,期末考核主要通過試卷的形式一次性考核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大部分學生只重視期末考核,造成很多學生平時對學習不夠重視,上課積極性不高,不利于專業課程的學習。因此,應該將全面考核、過程考核等理念貫徹到課程考核改革中,采取分階段多層次考核的方式,考試內容更注重考核學生的應用能力和綜合能力,考試方式要多樣化,可以采取調研報告、案例分析、課程設計等方式,將教學過程考核與期末考核有機結合,使課程考核真正起到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王碩旺,洪成文.CDIO: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程教育的經典模式――基于對CDIO課程大綱的解讀[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4.

[2]郭曉劍,廖志濃.CDIO工程造價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0.31.4.

[3]佘健俊,申玲.CDIO理念下工程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精彩视频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 日本欧美国产精品第一页久久 |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不收费 | 成人9久久国产精品品 | 婷婷在线综合 | 久久成人影视 | 久久男人的天堂 | 97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 开心激情五月婷婷 |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不卡 | 五月综合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黄视频网址 | 91久久精品国产91性色tv |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 久久成人影视 | 久草资源视频 | 免费观看男女羞羞的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直 | 天堂网国产 | 久久久精 | 99久久免费中文字幕精品 | 国产精品欧美日韩 | 激情五月亚洲色图 | 国产高清a | 欧美中文综合在线视频 | 免费观看www视频 |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 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 | 一a级毛片 | 福利视频99| 久久精品视频大全 |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 伊人青青久久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 欧美日韩在线免费 | 中文字幕久久网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 | 丁香六月婷婷综合 | 婷婷在线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