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0:47:10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早產兒口腔護理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1評定標準
(1)滿意:患兒在住院期間,未發現并發癥,機體發育良好,院外隨訪中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發育良好,生長發育指標正常;(2)較滿意:患兒在住院期間,未發現并發癥,機體發育良好,院外隨訪中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發育正常,生長發育指標偏低;(3)不滿意:患兒在住院期間,出現并發癥,機體發育緩慢,院外隨訪中,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發育緩慢,生長發育指標偏低。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討論
早產兒作為特殊的護理群體,如果管理不科學、稍有不慎就會容易發生早產兒并發癥,給患兒造成終身遺憾。在管理中,尤其要注重呼吸管理和喂養管理,以及預防并發癥。早產兒呼吸中樞未發育成熟,對呼吸調節能力差,易導致呼吸淺快,伴有不規則呼吸或呼吸暫停。由于早產緣故,患兒咳嗽反射弱,對呼吸道的黏液無力排除,容易造成呼吸窘迫綜合征或肺不張[1]。所以在管理中,要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對有呼吸窘迫患兒要進行吸氧。在喂養中,由于患兒消化功能弱,要多次、微量喂養,如果患兒吮吸能力差,可使用鼻飼,在喂養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患兒生命體征,有無發紺、有無腹脹、吐奶現象。此外,一天一次測重,當體重過低時,給予腸道外營養支持。在基本管理的基礎上,合理加用中醫的護理方法。祖國醫學認為:艾葉有溫經通絡、驅寒散瘀的作用。用艾葉煎水浸浴,可使早產兒盡快復溫;金銀花清熱解毒,對多種病原菌有殺滅和抑制的功效。用金銀花水進行口腔護理,可有效地預防和治療口腔炎;茶籽油有消炎、生肌、潤膚的作用,用茶籽油涂擦皮膚可預防早產兒皮膚炎及濕疹;甘草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去胎毒[2]?,F代醫學認為:甘草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可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早產兒對毒素的耐受能力,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
【關鍵詞】 早產兒; 健康教育
早產兒又稱未成熟兒,是指胎齡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新生兒科2004年8月至2005年3月收治早產兒95例,出院時按隨機分配原則分成兩組,單號為觀察組,雙號為對照組。觀察組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胎齡29+1~36周,出生體重1 430~2 305 g,住院4~58 d。對照組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胎齡30~36周,出生體重1 410~2 230 g,住院6~52 d。兩組早產兒出院時均達到出院標準。兩組性別、胎齡、出生體重、平均住院天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指導方法 對照組早產兒出院時由責任護士按常規對其母親進行一般性的出院指導。觀察組由專人負責按制定的健康教育指導內容對其母親進行指導,先與其母親交談,根據其母親對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早產兒的情況進行不同層次的指導。將健康教育指導內容(保暖、喂養、感染預防,口腔護理、皮膚護理等知識)印成書面資料,發放給觀察組早產兒母親,并進行一對一的講解和示范,使母親了解護理早產兒的相關知識,掌握護理早產兒的基本操作(沐浴、喂養的正確姿勢、測量體溫)等。出院后每月進行一次隨訪,遇到問題及時聯系,并有針對性的糾正不良行為。
2 結果
兩組早產兒患病率及再住院率比較見表1。
兩組經統計學處理,P<0.01,有統計學意義??梢娫谠绠a兒出院時對家長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指導可減少出院后疾病發生,有利于早產兒的健康成長。
3 討論
早產兒是特殊的人群,身體各器官發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易并發各種疾病而需住院治療,而短期的住院治療遠不能滿足早產兒的需求,需要在家中進行長期的護理。早產兒出院后疾病發生與家長安全育兒教育有直接關系,提高早產兒護理水平決不僅限于醫院內的醫護人員,更重要的是靠家長來配合,把提高早產兒護理水平貫穿于入院、住院、出院及出院后的全過程。本結果顯示,實施健康教育指導的早產兒患病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早產兒再住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指導可提高父母護理早產兒水平,降低再住院率,減輕家長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3]。對早產兒父母親實施健康教育指導,把知識和技能傳受給患兒父母親,使其熟悉早產兒的病理生理特點及臨床表現,掌握護理早產兒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有效的預防早產兒因護理不當而引起疾病,使患病率降低;健康教育指導可提高父母親護理早產兒的水平,使父母親能及時發現異常,及時就診,使早產兒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降低了早產兒的再住院率。開展早產兒健康教育指導,有利于搞好優生優育工作,保障早產兒的健康,從而提高早產兒的生存質量。
因此,早產兒的護理工作不僅僅是住院期間的護理,更重要的是出院后的健康指導工作,它可改善早產兒疾病的預后和預防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92-193.
[中圖分類號] R722.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1-189-01
早產兒又稱未成熟兒,是指胎齡大于28周,但不滿37周的活產嬰兒。
1 早產兒有如下的特點
1.1 外觀特征 體重大多在2500g以下,身長軟不到47cm,哭聲輕,頸肌軟弱,四肢肌張力低下,皮膚紅嫩,胎毛多,頭發細軟、亂,耳殼軟骨發育不完善,耳舟不清楚。足底紋少,指甲未達指尖,男嬰未降或未全降,陰囊少皺裂,女嬰大不能覆蓋小。
1.2 體溫 早產兒體溫調節功能更差,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少容易散熱,加之棕色脂肪少,產熱少,體溫易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易出現低溫狀態。
1.3 呼吸系統 早產兒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易發生呼吸暫停。因肺表面活性物質少,易發生肺透明膜病。
1.4 循環系統 安靜時,早產兒心率快,平均為120-140次/min,血壓比足月兒低。
1.5 消化系統 各種消化酶分泌不足,膽酸分泌較少,不能將脂肪乳化,對脂肪的消化吸收較差,故以母乳喂養為宜。早產兒吞咽反射差比足月兒容易發生溢乳。早產兒生理性黃疸的程度比足月兒重,持續時間也長。
1.6 神經系統 胎齡越小,反射越差,早產兒易發生缺氧,而導致缺氧缺血性腦病。
1.7 其他 早產兒酸堿調節能力差,容易發生低鈉血癥、代謝性酸中毒、低血糖。
流行病學研究報告早產兒的發生率為12%,其中90%的早產兒需要新生兒重癥監護;國內早產兒發生率為5%-10%。隨著圍產醫學的不斷發展和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救治水平的提高,早產兒早期嚴重并發癥多能得到有效控制,所以早期嚴重并發癥死亡的比例明顯下降。然而,早產兒因生活能力低下,需住院時間長,發生醫院感染概率高,文獻報告NICU醫院感染率為25%以上,尤其出生體質量≤1500g者感染發生率更高。
2 針對以上情況采取必要措施
2.1 環境 早產兒與足月兒應分室居住,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4℃-26℃,晨間護理時,提高到27℃-28℃,相對濕度55%-65%。病室每日紫外線照射1-2次,每次30min.每月空氣培養一次。室內還應配備嬰兒培養箱、遠紅外輻射床、微量輸液泵、吸引器和復蘇搶救設備。
2.2 保暖 應根據早產兒的體重及病情,給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一般體重小于2000g者,應盡早置嬰兒培養箱保暖。嬰兒培養箱的溫度與患兒的體重有關,體重越輕箱溫越高。體重大于2000g應放在嬰兒保暖箱外保暖,維持體溫在36.5℃-37℃。因頭部面積占體表面積20.8%,散熱量大,頭部應戴絨布帽,以降低耗氧和散熱量;各種操作應集中,并在遠紅外輻射床保暖下進行,沒有條件者,采取簡易保暖方法,并盡量縮短操作時間。每日測體溫6次,注意體溫的變化,如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2.3 合理喂養 出生體重在1500g以上而無青紫的患兒,可生后2-4h喂10%葡萄糖水2m1/kg,無嘔吐者,可在6-8h喂乳。出生體重在1500g以下或伴有青紫者,可適當延遲喂養時間。喂乳量應根據消化及吸收能力而定,以不發生胃內潴留及嘔吐為原則。最好母乳喂養,無法母乳喂養者早產兒以配方乳為宜。吸吮無力及吞咽功能不良者??捎玫喂芑虮秋曃桂B,必要時,靜脈補充高營養液。喂養后,患兒宜取右側位,并注意觀察有無青紫、溢乳和嘔吐的現象發生。準確記錄24h出入量。每日晨起空腹測體重一次,并記錄,以便分析、調整營養的補充。
2.4 維持有效呼吸 早產兒出生后吸入空氣時,動脈氧氣壓(Pa02)
2.5 連續3d補充維生素K,預防出血癥
2.6 預防感染 應加強口腔、皮膚及臍部的護理,臍部未脫落者,可采用分段沐浴,沐浴后用2.5%碘酒和75%酒精消毒局部皮膚,保持臍部皮膚清潔干燥。臍帶脫落后每日沐浴1-2次,每日口腔護理1-2次。制定嚴密的消毒隔離制度,工作人員接觸患兒前后均應洗手,嚴禁非本室人員人內。如人流量超過正常時,應及時進行空氣及有關用品消毒,確保空氣及儀器物品潔凈,防止交叉感染的發生。
2.7 密切觀察病情 護理人員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與嫻熟的業務技能,加強巡視,正確喂養,及早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報告醫師,做好搶救準備。既然早產兒有這么多可能發生的危險,那么我們應盡量做好孕期保健工作,盡量使降臨人間的嬰兒都健康,給家庭帶來歡樂。
3 小結 由于早產兒各器官發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患各種并發癥,故對早產兒的護理尤為重要。應實行24小時專人看護,并利用儀器監護,及時了解病情變化,及時評估病情,作出有效的措施,制訂和實施各種護理計劃。減輕機體的損壞程度,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
參考文獻
[1] 金漢珍,黃德敏,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68.
本院ICU新生兒病房于200406~200706,共收治多胞胎、雙胞胎早產兒62例,其中56例發生呼吸暫停。對呼吸暫?;純翰扇∠鄳o理措施,取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62例多胞胎和雙胞胎早產兒中,3胞胎12例,雙胞胎50例。出生體重最低670 g,平均體重1 660.3 g,胎齡最小24周,平均胎齡33.1周。62例早產兒中,43例發生不同程度的呼吸暫停,13例RDS,而且出生體重愈少、胎齡愈小,呼吸暫停出現的越早,持續時間也越長,有6例為此應用呼吸機。發生呼吸暫停最少1~2次/d,最高達15~20次/d,且多發生在出生后的最初3~5 d內。
1.2 呼吸暫停和RDS發生的原因
①環境溫度或體溫過高、過低3例;②血糖高低4例;③血氣值波動過大17例;④胃食管反流8例;⑤感染19例;⑥頸部過度伸、屈5例。
2 護理措施
2.1 有效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暢
給予患兒不同,奶前給于仰臥位時在肩下置軟墊,用兩個小沙袋固定頭部,避免頸部過度伸屈,頭部可偏向一側,奶后給予右側臥位,頭部偏向一側。俯臥位可使肺部的氣血比例趨于合理,血氧分壓增加,而且俯臥位可防止胃食管反流吸入,安全性高[1]。本組15例采用俯臥位,患兒哭鬧減輕,有安全感。喂養時床頭抬高15~30°,防止胃食管反流。根據患兒的病情采用不同的喂養方式:①胃管喂養23例;②泵奶22例;③十二指腸喂養11例。
2.2 恢復自主呼吸
患兒一旦發生呼吸暫停,立即給予物理刺激:彈足底、托背呼吸、放置自制小水床等方法,以患兒出現呼吸動作、膚色轉紅為度。加大吸氧流量,清理呼吸道,通過刺激緩解呼吸暫停。上述方法無效時用呼吸囊面罩加壓給氧,常很快好轉。對頻發的或原因不能去除的則盡早氣管插管,本組上呼吸機治療6例。
轉貼于
2.3 合理用氧
給予血氧飽和度監測和血氣分析監測,根據臨床表現及監測結果調整給氧方式及氧流量,主張低流量間斷吸氧,使血氧飽和度維持在85 %~95 %,這樣即避免了低氧狀態又預防了氧中毒,有43例根據病情采用不同的吸氧方式:①鼻導管吸氧30例;②頭涵吸氧8例;③開放式面罩吸氧5例?;純何跚把躏柡投仍?0 %~90 %,吸氧后血氧飽和度在90 %~95 %。
2.4 建立靜脈通路
本組有42例應用氨茶堿靜脈泵入,嚴格按照醫囑執行輸液速度,不得隨意調節輸液速度,特別是24 h維持輸液,不能中途停止輸液。
2.5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給予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監護,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根據監護儀報警及時發現呼吸暫停的先兆,給予及時急救護理。
2.6 加強基礎護理,防止并發癥
①注意保暖:給予體溫監測,每2 h測1次體溫。并根據早產兒的體重、成熟度及病情,給予不同的保溫措施,保持適宜的溫度,使體溫波動值不超過±0.5 ℃。體重<2 000 g的患兒入保溫箱,體重在1 501~2 000 g者,暖箱溫度在32~33 ℃;體重在1 001~1 500 g者,暖箱溫度在33~34 ℃;體重<1 000 g,暖箱溫度在34~35 ℃。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搶救的患兒,放在輻射臺上,溫度設在34~36 ℃,并加蓋保溫膜,防止空氣對流,避免患兒體溫下降。病情較輕,體重>2 000 g患兒,可以放在小床內,頭部應帶小絨帽。在保溫箱,輻射臺內患兒,注意溫度探頭的放置,防止被遮蓋。②加強口腔護理:用2.5 %碳酸氫鈉擦試口腔,2次/d,動作輕柔,發現口腔內變化,及時報告醫生。③加強臍部護理:用碘伏消毒液2次/d擦試臍部,保持臍部清潔干燥無滲出,避免尿液浸濕臍部。④皮膚護理:保持床單元清潔、平整、干燥,溫水擦試皮膚1次/d,及時更換尿布,做好臀部護理,防止臀紅發生。⑤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及消毒隔離制度:接觸患兒及處置前后必須洗手,為防止反復靜脈穿刺造成血管的損傷和增加感染的機會,主張用腋靜脈留置針,體重<1 500 g者應用PICC導管[2]。本組患兒有5例出現鵝口瘡,2例發生臀紅,經過細心護理,均痊愈。
本組呼吸暫停的56例早產兒,經過護士的精心護理、密切觀察,采取相應護理措施,治愈49例,放棄治療7例(因經濟條件),護理效果滿意。
【參考文獻】
[1]張躍娟. 不同臥位對早產兒胃腸蠕動功能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2001,36(2):9091.
1早產兒特點
1.1外表早產兒體重大多在2.5kg以下,身長不到47cm,頭圍在33cm以下,哭聲輕,頸肌軟弱,四肢肌張力低下,皮膚紅嫩,胎毛多,耳殼軟,乳暈不清,足底紋少,男嬰未降或未全降,女嬰大不能蓋住小。1.2呼吸早產兒呼吸中樞相對更不成熟,呼吸不規則,常發生呼吸暫停。早產兒的肺發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質少,易發生肺透明膜病。有宮內窘迫史的早產兒,易發生吸入性肺炎。1.3消化早產兒吞咽反射弱,容易嗆乳而發生乳汁吸入。胃賁門括約肌松弛、容量小,易溢乳。早產兒以母乳喂養為宜,但需及時增加蛋白質。1.4神經神經系統的功能和胎齡有密切關系,胎齡越小,反射越差。早產兒易發生缺氧,導致缺氧缺血性腦病。此外,由于早產兒腦室管膜下存在發達的胚胎生發層組織,因而易導致顱內出血。1.5體溫體溫調節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礎代謝低,產熱少,而體表面積相對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熱,汗腺發育不成熟和出現寒冷發抖反應。體溫調節困難且不穩定,因此,早產兒的體溫易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
2常見護理診斷
體溫過低與體溫調節功能差,與產熱貯備力不足有關。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攝入不足及消化吸收功能差有關。有感染危險,與免疫功能不足有關。不能維持自主呼吸,與呼吸器官發育不成熟有關。
3護理
3.1早產兒室配備與足月兒分開,除滿足足月兒室條件外,還應配備嬰兒培養箱、遠紅外保暖床、微量輸液泵、吸引器和復蘇囊等設備。工作人員相對固定,為加強早產兒的護理管理,最好開展系統化整體護理。3.2維持體溫穩定早產兒體溫中樞發育不完善,體溫升降不定,多為體溫低下,因此早產兒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4℃~26℃,晨間護理時提高到27℃~28℃,相對濕度55%~65%。應根據早產兒的體重、成熟度及病情,給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強體溫監測,每日2次~4次。一般體重小于2.0kg者,應盡早置嬰兒培養箱保暖。體重大于2.0kg在箱外保暖者,還應戴絨面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熱量;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溝采血等須解包時,應在遠紅外輻射床保暖下進行,沒有條件者,則因地制宜,采取簡易保暖方法,并盡量縮短操作時間。3.3合理喂養按照早產兒的體重、月齡,參考其活動、哭鬧、大小便及有無病,給予5%糖水或奶喂養。奶喂養以母乳喂養為主,牛奶喂養時,牛奶與水按1∶1或2∶1的比例稀釋,奶量計算方法較多,臨床常以熱量需要計算。喂養方法可視早產兒病情而定,生活能力即吸吮能力較強者可直接哺喂或奶瓶喂養;能力弱者予滴管喂養。早產兒易缺乏維生素K依賴凝血因子,出生后應補充維生素K,預防出血癥。3.4預防感染早產兒抵抗力比足月兒更低,消毒隔離要求更高。更應加強口腔、皮膚及臍部的護理,發現微小病灶都應及時處理。經常更換以防發生肺炎。制定嚴密的消毒隔離制度,嚴禁非專室人員入內,嚴格控制參留學觀和示教人數,超常人流量后應及時進行空氣及有關用品消毒,確??諝饧皟x器物品潔凈,防止交叉感染。3.5維持有效呼吸早產兒易發生缺氧和呼吸暫停。有缺氧癥狀者給予氧氣吸入,吸入氧濃度及時間根據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續吸氧最好不超過3d,或在血氣監測下指導用氧,預防氧療并發癥。呼吸暫停者給予彈足底、托背、吸氧處理,條件允許放置水囊床墊,利用水振動減少呼吸暫停發生。3.6密切觀察病情由于早產兒各系統器官發育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護理人員應具備高度的責任感與嫻熟的業務技能,加強巡視,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發生以下情況,應及時報告醫生,并協助查找原因,迅速處理:①體溫不正常;②呼吸不規則或;③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蒼白);④煩躁不安或反應低下;⑤驚厥:早期或重度黃疸;食欲差、嘔吐、腹瀉、腹脹、出生3d后仍有黑便;硬腫癥;出血癥狀;24h仍無大小便。3.7復查時間及指證早產兒一般情況好、吸乳好,體重已達到2.0kg以上,可給予出院,出院后一般不需回院復查,如出現發熱、拒奶、體重下降應送往醫院就診。
4急救護理
早產兒由于各系統器官發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極易出現肺透明膜病、呼吸暫停、窒息及感染等。我科2007年1月—2007年8月收治早產兒合并肺透明膜病共5例,接受呼吸機輔助換氣治療的患兒有2例,經搶救及護理痊愈出院,護理體會如下。4.1呼吸道管理當早產兒接受呼吸機輔助換氣治療時,正確的翻身、叩背、吸痰方法是維持有效機械呼吸的關鍵。在病情危重期,各種管道、監護儀較多,翻身時動作要輕柔,細心觀察各種管道的位置放置是否合適,勿出現折疊、管道脫開等情況。30min~60min翻身1次,方法是一手扶患兒側臥,另一手示指、中指緊挾拍背器,有節奏地輕拍背部。拍背后,將吸痰管輕輕插入氣管導管內,一邊捻轉吸痰管,一邊退出,將痰液吸出,必要時重復吸痰。但2次吸痰間應給氧,以緩解發紺。痰液黏稠時,吸痰前予氣管導管內注入生理鹽水0.3mL~0.6mL。注意清潔患兒的口鼻部位,確保氣道通暢。經常檢查氣管導管的位置,以防脫管。4.2靜脈通道護理選擇、保護并且有計劃地使用每條靜脈極為重要。我們根據用藥選擇穿刺血管,根據情況選用靜脈套管針或頭皮針,保證一次穿刺成功。密切觀察穿刺部位,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患兒的各項治療。定時用肝素鹽水沖管,或使用注射器輸液泵小流量持續泵入肝素鹽水,防止血管堵塞,保證各管道通暢。4.3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患兒病情危重,且變化快,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我們應安排責任心強的護士三班特護,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呼吸機各項指標及機器運轉情況及病情變化,及時準確地為治療提供可靠的資料。4.4喂養護理患兒吸吮、吞咽功能較差,入院后禁食1d~2d,病情平穩后開始鼻飼喂奶,每次2mL~3mL,每3h喂1次。每次喂奶前用5mL注射器接胃管回抽,觀察胃內有無殘余奶,以了解胃腸消化功能。隨著體重的增長每隔2d~3d增加奶量2mL~3mL,喂奶次數減少。4.5預防交叉感染患兒免疫功能低下,極易發生交叉感染?;加衅つw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的人員,應盡量避免與早產兒接觸,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嚴格探視管理,加強基礎護理,尤其是皮膚及口腔護理,注意病床單位清潔及所用物品、儀器的清潔與消毒。超級秘書網
5小結
由于早產兒各器官發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發各種疾病,故對早產兒護理非常重要,早產兒室實行24h專人護理,并利用各種儀器監護,及時了解病情變化,及時評估病情,并制定和實施各種護理計劃、護理措施終止病情進一步發展,減輕機體的損害程度,保證高水平的護理質量。根據早產兒的特點,通過一系列的護理措施以及先進儀器設備和精湛的技術,提高了早產兒的存活率。
參考文獻:
新生兒硬腫癥亦稱新生兒皮脂硬化癥,大部分由寒冷引起,故又稱寒冷損傷綜合征,此癥為新生兒嚴重疾病之一,多見于出生后第1-2周的早產兒或有感染窒息、先天畸形新生兒。由于早產兒身體各器官發育尚未成熟,容易出現體溫低下,若在早產、受寒、窒息、缺氧或休克時,又因攝入量不足,常會導致硬腫癥的發生,表現為患兒反應低下,皮膚和皮下脂肪變硬,常伴有水腫和體溫不升,重癥可出現器官功能損害而危及生命。本病發生率僅次于肺炎,近年來其病死率仍高達20-50%。但隨著醫療技術、醫療條件的好轉,此病的治愈率逐年提高。有報道稱體重在1.5公斤以下患硬腫癥的早產兒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治愈出院。
【關鍵詞】新生兒硬腫癥;早產兒;護理
新生兒硬腫癥亦稱新生兒皮脂硬化癥,大部分由寒冷引起,故又稱寒冷損傷綜合征,但也可因其他因素如感染而在夏季發病,故又有稱為感染硬腫癥或夏季硬腫癥。此癥為新生兒嚴重疾病之一,多見于出生后第1-2周的早產兒或有感染窒息、先天畸形新生兒,多發生在寒冷季節,由感染因素引起的可見于夏季,病兒出現全身冰冷,皮膚及皮下脂肪變硬及水腫,觸摸有“冷豬肉”的感覺,嚴重者可引起肺出血、DIC急性腎功能衰竭或繼發感染而死亡。本病發生率僅次于肺炎,近年來其病死率仍高達20-50%。但隨著醫療技術、醫療條件的好轉,此病的治愈率逐年提高。有報道稱體重在1.5公斤以下患硬腫癥的早產兒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治愈出院。早產兒或成未成熟兒是指胎齡未滿37周的活產新生兒,其體重在2500克以下身長在47厘米以下的活新生產兒。由于早產兒身體各器官發育尚未成熟,容易出現體溫低下,若在早產、受寒、窒息、缺氧或休克時,又因攝入量不足,常會導致硬腫癥的發生,表現為表現為患兒反應低下,皮膚和皮下脂肪變硬,常伴有水腫和體溫不升,重癥可出現器官功能損害而危及生命。本病可能的致病因素如寒冷、早產、低體重等,一般產后3-4天多見。全身表現為體溫低于35攝氏度,局部表現為皮膚發涼、光滑、變硬而緊貼皮下組織,不易捏起,按之硬如橡皮,可呈凹陷性水腫,皮膚暗紅,嚴重者呈青紫色。硬腫發生順序一般為:小腿――大腿外側――下肢――臀部――面頰――上肢――軀干――全身。患兒反應低下,哭聲低弱或不哭,吸吮困難,嚴重者可導致休克、肺出血、心衰、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及急性腎衰竭等多臟器損害而危及生命。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護理質量的提高,早產兒硬腫癥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明顯下降,我院 2008年 01月―― 2011年 01月對 42例患有硬腫癥的早產兒,經過積極的治療和護理,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院 2008年 01月―― 2011年 01月,收治患有硬腫癥的早產兒 42例,胎齡在 31- 35周左右,體重 1400- 1600g左右,經過積極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和細致周密的綜合護理,全部治愈,住院天數在 10―15天。
2 護理
2.1 恢復體溫的護理 復溫護理是預防早產兒發生硬腫癥的關鍵措施,低溫持續時間越長,病情越重。一般在早產兒出生前先將暖箱調至34度預熱,早產兒出生后應盡早的置于30-340C的暖箱中開始復溫。暖箱溫度視小兒體重情況及生后天數決定,體重越輕,箱溫越高。中度低體溫(300C以上,肛腋溫差為零或正值),力爭6-12小時內復溫;重度低體溫(低于300C,肛腋溫差為負值,說明無產熱能力)患兒應立即糾正代謝紊亂、靜脈補充熱量,同時采用外加溫形式逐漸復溫。先讓患兒在比其體溫高1―2攝氏度的暖箱內復溫,然后每小時提高0.5-1 0C度箱溫(不超過340C),使患兒體溫在12-24小時內復溫。復溫過程中用低溫計測肛溫,每2小時測一次,使早產兒保持體溫保持在36-370c,晝夜波動不超過1度。體溫穩定6小時后改為每4小時測一次,并做好記錄,同時記錄箱溫。根據體溫的高低調節箱溫,相對濕度為55%-65%。一切護理操作盡量在暖箱內進行,如喂奶、換尿布、擦浴、查體等應叢袖孔伸入,盡量避免打開箱蓋,以免影響箱內溫度。
2.2 營養不足的護理 發生硬腫的早產兒,多因吸吮無力,能量攝入不足。因此,要給患兒提供足夠的能量和水分,保證供給,以母乳喂養為好。吸吮無力者可用滴管、鼻飼或靜脈高營養供給能量。喂養時,護理人員應耐心、細致,少量多次,間歇喂養,保證患兒營養、熱量攝入.
2.3 按醫囑補液,輸白蛋白等,嚴格控制補液速度。紫外線照射1-2次,每次30分鐘,每日空氣培養1次。使用抗生素預防或治療感染。加強消毒管理,嚴格無菌操作,護理人員接觸患兒前后均應洗手;加強口腔、皮膚、臍部護理,每日口腔護理1-2次,臍帶用2.5%碘酊消毒皮膚,保持臍部清潔干燥,遵醫囑給予抗生素。給患兒勤翻身,按摩受壓部位皮膚。確保儀器、物品潔凈,暖箱每日用84消毒液擦拭一次,水箱內的水每日要更換,以防細菌滋生。
2.4 預防呼吸暫停的護理 患兒由于呼吸中樞不健全,易發生缺氧和呼吸暫停,應立即給予呼吸監護,并觀察有無呼吸窘迫癥狀,如;發紺、三凹征、、鼻翼煽動、呼吸加快、呼吸暫停等。一般采用面罩給養,氧氣濃度為30%-40%。若持續給養,時間最好不超過3天或在血氣監測下用氧,防止氧中毒。呼吸暫停發作頻繁時,可拍打足底,間斷托背,幫助恢復規律的自主呼吸,必要時遵醫囑用呼吸興奮劑等。
2.5 中藥外敷的護理 用肉桂 6g、丁香9g、川草烏各 7.5g、乳香、沒藥各 7.5g、當歸15g、 紅花 15g、川穹 15g、赤藥 15g、透骨草 15g。研沫,凡士林500g ,調勻外敷。在硬腫部位涂抹,每日3-4次,一般2-3天后硬腫就會明顯變軟,甚至消退。
2.6 病情觀察 預防并發癥的護理(1)觀察記錄體溫、心率、呼吸、硬腫范圍與程度的動態變化;(2)觀察大小便的次數和量,并做記錄。若尿量每小時小于1ml/kg,應立即報告大夫,防止腎衰竭;(3)觀察有無出血癥狀,出血是硬腫患兒死亡的重要原因,如面色突然變紫,呼吸突然增快,肺部濕羅音增多,提示有肺出血傾向,應及時報告醫生,作好搶救準備,遵醫囑靜脈滴注維生素K1、止血敏等,有肺出血者要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4)合并DIC者,應在實驗室下于早期高凝狀態下慎用肝素治療,檢測心率、血壓變化,備好搶救藥物及設備。
2.7 健康指導 指導孕婦作好孕期保健,避免早產、窒息。寒冷季節對新生兒要加強保暖,盡早合理喂養,積極防治感染。向家屬介紹有關新生兒硬腫癥疾病的知識,取得家長的配合,積極預防,降低發病率或將硬腫控制在較小范圍,提高治愈率。
3 小結
由于早產兒身體各器官發育尚未成熟,容易出現體溫低下,若在受寒、窒息、缺氧或休克時,又因攝入量不足,常會導致硬腫癥的發生,,重癥可出現器官功能損害而危及生命。而我院護士通過細致周密的綜合護理(復溫、合理營養、預防感染、中藥外敷、嚴密觀察病情),加強衛生宣教及健康指導,可大大降低早產兒硬腫癥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對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早產;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護理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最常見的胃腸道急癥,嚴重威脅著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的生命,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為腹脹、嘔吐、便血。本文分析了針對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臨床特征予以相應的護理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們選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經我院確診的51例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患兒的臨床護理資料進行回顧分析,所選病例患兒均符合《實用新生兒學》NEC診斷標準。其中男患兒29例,女患兒22例;胎齡
1.2護理方法
1.2.1早產兒基礎護理 本組均為早產患兒,病情變化快,易發生各種并發癥,死亡率高。早產兒層流監護病房維持室溫25℃~27℃,濕度55%~65%,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確?;純浩つw黏膜的清潔和完整性,每日用溫水清洗患兒皮膚,尤其是頸部、腋窩、會陰等皮膚褶皺處,大便后及時清潔臀部,預防臀紅的發生。加強口腔清潔護理,口腔護理2~3次/d,可用生理鹽水或5%碳酸氫鈉清潔口腔,口唇干燥的患兒給予涂石蠟油。嘔吐的患兒取側臥位,上身抬高30°~40°,以防止嘔吐物進入氣道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加強室內空氣、地面消毒,保持周圍環境清潔。定期進行暖箱、輻射臺的清潔、消毒。
1.2.2病情觀察 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尤其是呼吸以及外周循環的變化,如出現皮膚花紋、肢端冰冷、體溫不升、呼吸暫停、反應差、心率減慢等情況隨時準備心肺復蘇,必要時機械通氣。同時應密切觀察皮膚彈性、前囟凹陷的程度以及尿量的改變等脫水表現。每日定時測量腹圍,觀察腹脹的動態變化,注意有無腹肌緊張、腹壁紅斑、板狀腹、腹壁菲薄等腹膜炎、腸穿孔的早期表現。注意觀察嘔吐物的顏色、量、性質,排泄物的顏色、粘稠度并及時留取標本送檢。
1.2.3早產兒喂養 研究表明,新生兒胃腸道功能的差異,使早產兒易患NEC。目前認為,腸黏膜損傷、腸道內細菌作用、腸道喂養是發生NEC的基本條件[3]。選擇早產兒配方奶和母乳、嚴格遵從醫囑標準計量喂哺嬰兒是護理工作的首要問題,也是預防NEC的關鍵一步。多數早產低出生體重兒不能耐受經口喂養而需要鼻飼,鼻飼的推注過程應緩慢。喂養期間密切觀察患兒喂養耐受情況:有無腹脹、嘔吐、潴留。早產兒喂養前后的護理觀察與醫生的及時溝通、靈活處理對NEC的早期發現、早期干預至關重要。
1.2.4胃腸減壓 絕對禁食、胃腸減壓是治療NEC的首要方法,胃腸減壓的效果好壞直接影響患兒預后。根據腹脹情況,放置胃管行間斷胃腸減壓,注意控制壓力,一般用5 ml注射器抽吸胃內容物。每班更換注射器,隔天更換胃管。嚴重者采用持續胃腸減壓,要特別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每班認真記錄引流液的顏色、量、性質,準確記錄出入量。勤觀察、勤巡視患兒腹脹情況。如胃腸減壓效果不理想,須及時通知醫生并尋找原因。禁食時間根據病情變化而定,一般禁食8~12 d,輕癥者禁食5~6 d,重癥者禁食10~15 d。應根據臨床體征,結合腹部X線表現和實驗室指標,慎重判斷。通常是待腹脹消失,腸鳴音恢復,大便潛血轉陰性,出現覓食反射,全身情況明顯好轉,開始恢復喂養。本組NEC痊愈者平均禁食、胃腸減壓時間(11.51±3.65)d。先試喂開水,再試喂5%糖水,根據體重1~5 ml/次,無異常時改喂母乳或1∶1稀釋的牛奶。增加奶量需謹慎,如進食后出現嘔吐、腹脹或潴留應再行禁食至癥狀消失,再重新開始。開奶時間過早或增奶過快容易使病情惡化、反復。
1.2.5靜脈營養 由于NEC患兒禁食時間較長,因而需通過靜脈輸送必要的營養物質,而輸入的營養液成分需根據患兒病情以及生長發育的需要進行配制。根據患兒的體重計算液體量,對于補液的速度和順序需根據補液總量進行合理安排,另外可在補液中加入抗生素。在輸液過程中要定時巡視以保持通暢。患兒輸液盡量24 h維持,輸注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輸液管道應1次/d更換,密切觀察穿刺部位皮膚有無紅腫、液體外滲,以便及時更換穿刺部位。在此期間需要注意觀察患患兒四肢肌張力是否降低,是否有腹脹、抽搐等低血鎂、低血鈣、低血鉀的臨床癥狀。
1.2.6感染因素 感染是發生NEC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并與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表現為全身狀況差,病程進展快,易發生敗血癥、休克、腸穿孔、腹膜炎等并發癥,預后差。因此應密切監測和預防早產兒腸道內外的感染,及時有效的選用敏感抗生素,做好日常消毒隔離措施??刂迫藛T流動,病房層流消毒,暖箱消毒擦拭1次/d,更換1次/w,嚴格手衛生,洗手是預防感染最簡單有效的方法,醫護人員在接觸患兒前后要嚴格洗手,杜絕早產兒NEC腸道內外的外源性感染。
2 結果
在醫護人員的及時救治和精心護理下,51例患兒除2例放棄治療自動出院外,43例患兒治愈,6例好轉,臨床治愈率高達84.31%。
3 討論
臨床上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屬于一種嚴重威脅患兒生命的急危重癥,加強基礎護理質量對本病的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提高患兒存活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467-473.
【關鍵詞】 早產兒;家長;健康教育
早產兒又稱未成熟兒,是指胎齡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胎齡在30~34周之間,出生體重在1000g~2100g左右的早產兒60例,其中男35例(其中有4例試管嬰兒),女25例(其中有2例試管嬰兒)。肺炎16例,呼吸窘迫綜合征10例,壞死性小腸結腸炎5例,低血糖2例,呼吸暫停5例,低蛋白血癥2例,低體溫2例,窒息10例,顱內出血6例,寒冷損傷綜合征2例。
1.2 健康教育方法 我們采取健康教育座談會,口頭講解,入院和出院時健康宣教,舉辦宣傳欄,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卡片,電話指導。根據家長的文化素質、心理狀態、患兒病情來決定交流方式,形式多樣化對同一住院期間的患兒家長采取集體小講課,不同期間采取別交談,有面對面交談也有電話交談方式。語言通俗易懂,避免醫學術語,使家長能夠理解。進行操作指導一些技術性操作,如早產兒常用的哺乳、洗澡、撫觸等采用示范性教育和個別性教育相結合的方式,要求家長進行復述、演示。對于文化知識水平較低的家長則不厭其煩地講解、指導。
2 健康教育的內容
2.1 指導家長正確面對疾病 我院早產兒大多來自產房,孩子一生下來就轉入NICU治療,有一部分從外院轉入治療。對于年輕的父母來說,表現為焦慮、無助、不知所措。此時,護士認真細致地護理孩子,講解有關護理孩子方面的知識,如早產兒的護理、病理、心理特點,疾病的原因、癥狀、治療、護理以及疾病與轉歸等,使家長對孩子的疾病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能理解及積極支持配合孩子的治療和護理。
2.2 使家長理解檢查的必要性 孩子有病,為了明確診斷,做一些檢查和化驗是必要的。很大一部分家長就覺得孩子早產又生病,很“對不住”孩子,心疼孩子,拒絕抽血,化驗等,以至于延誤治療。檢查前護士向家長耐心詳細講解檢查和化驗的目的、意義、具體方法及注意事項等,取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
2.3 指導家長正確觀察孩子的生命體征 早產兒各項功能發育不成熟,易發生呼吸暫停、青紫、嘔吐、腹脹、腹瀉、便秘、低溫和發熱等。護士從解剖、生理、免疫等方面向家長講解各系統的特點,觀察時應注意哪些變化,出現哪些情況視為異常,怎樣解決等。循環系統又有哪些特點,血液是怎樣分布的,正常心率是多少等一系列問題,使家長做到對疾病早發現、早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2.4 指導家長合理喂養 指導喂養護理早產兒,指導如何安全合理喂養、及時添加輔食,早產兒容易發生喂養困難、嗆奶應如何預防;保持奶具清潔,給孩子喂奶前要洗手預防感染和交叉感染。
2.5 指導家長如何對早產兒進行日常護理 早產兒的皮膚特點:早產兒的皮膚角化層較薄,表面缺乏溶菌素,若稍有護理不周,即可擦爛、感染。接觸孩子前要洗手,患感冒、腹瀉、皮膚感染者不要接觸孩子。新生兒衣著應柔軟、寬大、舒適。尿布及時換,做好臀部護理,防止紅臀。做好臍部、口腔護理。室內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定期進行空氣消毒。洗澡時注意水溫,動作輕柔,防止水濺入眼、耳、口、鼻中,防止吸入,及時擦干皮膚,防止著涼。護士教會家長對孩子進行撫觸,以確保孩子出院后得到一個正確的護理,促進孩子的正常發育。
3 結 果
采取以上各種形式對早產兒家長進行健康教育,60例中有55例家長表示能夠接受,并且對健康教育的內容全部理解和非常滿意。有5例家長系外地務工人員因家庭因素和經濟條件情況表示不愿接受,其中有2例經過耐心說服后表示接受離開后又返回。通過對60例早產兒家長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了護理質量,密切了護患關系。
4 結 論
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和醫學進步的產物,是指對特殊人群在疾病狀態下進行與疾病有關的醫學與護理知識教育。早產兒是一組較為特殊的人群,由于其器官組織發育不成熟,潛在疾病較多,短期的住院治療遠不能滿足早產患兒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進行長期的家庭護理。然而,初為父母的家長,大多數缺乏科學的育兒知識,尤其是撫養早產兒的知識更是缺乏,看到又弱又小的孩子往往縮手縮腳。如果護理不當,很容易發生燙傷、感染、營養不良等情況,重者再次入院甚至危及生命,會給家長帶來極大的痛苦。因此,提高早產兒護理水平不僅取決于醫護人員,更重要的是靠家長來配合;對早產兒家長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家長對早產兒出院后的護理水平至關重要,應把提高早產兒護理水平貫穿于入院、出院及出院后的全過程,我們要重視早產兒家長的健康教育,在工作中真正落到實處,使患兒家長了解科學的育兒方法,減少患兒疾病發生,減輕他們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并逐漸適應早產兒出院后的家庭護理,提高育兒水平,使早產兒能夠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趙敏慧.按摩療法對改善早產兒健康狀況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12):763-764.
關鍵詞: 新生兒;體重兒;護理;患兒;早產;重癥;體溫;出血
1臨床資料
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新生兒硬腫癥患兒10例。 10例中有8例為早產兒,2例足月低體重兒,2例合并窒息的患兒,住院天數在1020天,治愈9例,死亡1例。
2 護理觀察和分析
2.1恢復體溫的護理:復溫是護理低體重兒的關鍵措施,低體溫持續時間過長,病情易于惡化。入院后先用低溫計正確測量肛溫,做好記錄,然后根據不同體溫給予處理。體溫>30 ℃,腋-肛溫差為正值的輕中度硬腫的足月兒可置入22 ℃至25℃室溫環境中加熱水袋復溫,早產兒可放入32 ℃溫箱中,根據體溫恢復情況,逐漸調整到32 ℃至40 ℃的范圍內,5至10 h恢復正常體溫。如體溫<30 ℃,腋-肛溫差為負值的重度患兒先將患兒置入比體溫高1 ℃至2 ℃暖箱中開始復溫,并逐漸提高箱溫,每小時升高1 ℃,于12至24 h體溫達到正常,觀察暖箱及室內溫度、濕度的變化并及時調整監測肛、腋溫變化,每1h測體溫一次,體溫正常12 h后改為4 h一次。
2.2合理喂養的護理提供足夠的能量與水分可保證充分營養的供給,是促進硬腫癥患兒恢復的重要環節。供給充足的熱量有助于復溫和維持正常體溫。發生硬腫癥的患兒多為早產兒,吸吮無力,能量攝入不足,提供足夠能量和水分,保證供給。吸吮無力者可用滴管、鼻飼或靜脈高營養供給能量。
能吸吮者可直接哺乳,指導其喂養姿勢,多給予吸乳刺激,給患兒撫觸。喂養時,工作人員應耐心、細致,少量多次,間歇喂養,保證患兒營養、熱量攝入需要,遵醫囑給予液體供給,嚴格控制補液速度。有條件時最好應用輸液泵控制,無條件者應加強手控滴速,建立輸液記錄卡,每小時檢查輸入液體量及速度,根據病情加以調節,防止由于輸液速度過快而引起心力衰竭和肺出血。
2.3預防感染的護理:采用保護隔離保持病室空氣清潔每日紫外線照射2次每次1h,每日空氣培養次加強消毒管理嚴格無菌操作接觸患兒前后均應洗,加強口腔、皮膚、臍部護理每日口腔護理2次臍帶未脫落者可用2.5%碘酊消毒局部皮膚保持臍部皮膚清潔干燥遵醫囑用抗生素暖箱每日用鍵子素抹洗次水箱內水要每日更換防止細菌其中繁殖使用后再用消毒液抹洗,紫外線照射1 h防止相互感染發生。
2.4觀察病情:詳細記錄護理單,監測體溫,監測心率、呼吸、血液的變化,。觀察室內溫度、濕度的變化并及時調整。觀察尿量,硬腫癥患兒尿量極少甚至無尿,尿量有無或多少是估計預后的重要指標,應仔細記錄量與次數,每小時小于1 ml/kg,應立即報告,及時發現,防止腎衰竭。觀察有無出血癥狀出血是硬腫患兒死亡重要原因如面色突然變紫呼吸突然增快肺部濕啰音增多提示有肺出血傾向,遵醫囑靜脈滴入維生素K1、止血敏等有肺出血者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合并DIC者應實驗室監測下早期高凝狀態下慎用肝素治療。備好搶救藥物和設備(如多巴胺、納洛酮、止血敏、呋塞米等藥物及氧氣、吸引器、復蘇囊、呼吸機等),一旦病情突變,能分秒必爭進行有效地搶救。
2.5健康教育:向家長解答病情,介紹有關硬腫癥的知識; 做好孕期保健,避免早產、窒息。寒冷季節加強保暖,盡早合理喂養,積極防治感染,降低發病率或使硬腫控制在較小范圍,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