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傳染病產生的原因優選九篇

時間:2023-09-24 10:47:12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傳染病產生的原因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第1篇

關鍵詞:畜牧管理實踐;豬傳染病;研究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2-0013-02

養豬業是我國一項重要的傳統產業,為我國的農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世界第一養豬大國,在養豬規模和養豬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豬傳染病也在不斷增加,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畜牧業的長期發展。而隨著社會進步,畜牧管理實踐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因此,將畜牧管理實踐作用于防制豬傳染病的過程,有很強的現實和社會意義。

1 豬傳染病的發展現狀和流行原因

1.1 豬傳染病的發展現狀

(1)種類多,危害大。20世紀80年代前的豬傳染病主要有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仔豬副傷寒、豬支原體肺炎、仔豬大腸桿菌病、 豬偽狂犬病、 豬布魯氏菌病、豬鏈球菌等; 80年代, 新發生的傳染病有豬細小病毒病、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豬痢疾和豬衣原體病;90年代至今,新出現的傳染病有豬傳染性接觸性胸膜肺炎、副豬嗜血桿菌病、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豬圓環病毒Ⅱ型和豬增生性腸炎等。

(2)病原體發生遺傳變異或血清型發生改變。由于受到養殖環境的影響,再加上養殖人員的衛生安全意識普遍不高,所以豬傳染病的許多發病種類都發生了遺傳變異或者出現血清型改變的情況,使原本就復雜的豬傳染病更加難以診斷。如種豬長時間使用弱毒疫苗,就會逐漸改變流行病毒原有的生存環境和表現特征,致使流行病毒發生改變,甚至會變異出更加難以控制的病毒感染體[1]。

(3)多種養豬模式加劇疫病擴散。在我國的農村地區,養豬業已經成為人們致富的主要途徑,不同種類的養豬模式并存,集約化、大規模的種豬養殖模式使疫病很容易擴散,大規模種豬場將所培育的種豬售賣給個體養殖戶,又進一步擴大了傳染病的傳播范圍。

(4)呼吸道疾病日益突出。豬呼吸道疾病目前有不斷擴大的趨勢,成為豬傳染病的主要發病種類,大多由多種病原體混合感染與繼發感染而引起。豬流感病毒、冠狀病毒、肺炎支原體及副豬嗜血桿菌等病原混合感染較為常見,如果再繼發豬鏈球菌、大腸桿菌及沙門氏菌等,則將暴發呼吸道疾病綜合征。另外,豬舍環境衛生差、通風不良、豬群混養、密度過大、飼料單一以及長期飼喂粉面狀飼料等均可誘使呼吸道疾病的發生與流行。

1.2 豬傳染病的流行原因

為了發展地區經濟,個別省市的農村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種豬引種,由于沒有統一的引種廠商,所以在每一地區都存在著種類各異的豬品種,這對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及收入提高有重要作用,但是大數量、多批次的引種導致地區動物防疫檢疫部門工作壓力加大,把關效果降低。再加上基層獸醫數量少,素質不高;基層獸醫生活環境差,待遇低,所以真正扎根基層的獸醫人員寥寥無幾。此外,基層獸醫的文化程度較低,大多數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知識培訓,難以承擔相應的動物防疫及動物疾病防治工作。

2 畜牧管理對防控豬傳染病的作用

(1)畜牧管理在防控斷奶仔豬腸道疾病中的作用。在國內的一些養殖規模較大的地區,推行仔豬提前斷奶,會對其生長發育帶來許多影響,由于仔豬適應能力較差,斷奶之后往往會引發腸道疾病,這時就需要進行藥物治療。針對腸道疾病產生的原因,相關研究表明,大腸桿菌具有很強的致病作用,同時通過對比試驗發現,大腸桿菌并不會對病豬造成絕對性影響,豬的生長環境、氣候變化、采食行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在治療豬的腸道疾病時,除了運用藥物進行治療外,還需要在畜牧管理上下功夫,對豬的生存環境、飼料營養等進行改善,多措并舉,才可有效防控仔豬大腸桿菌病[2]。

(2)畜牧管理在防控斷奶仔豬系統衰竭綜合征中的作用。實驗表明在仔豬的淋巴組織中分布有許多按規律排列的環形病毒,并且該病毒在斷奶后的發病仔豬與健康仔豬中都普遍存在。在生產條件下,設置相似的養殖環境和采食種類,攜帶有環形病毒的種豬幾乎沒有產生典型的系統衰竭疾病,這表明導致仔豬出現系統衰竭綜合征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到環形病毒的影響,還會受到其他環境條件的影響,大部分傳染病流行的原因與養殖場的畜牧管理有關。

因此,畜牧管理因素是豬傳染病產生、流行、傳播方面的重要影響因素,對保持豬的健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在尋求豬傳染病的解決方案時,除了考慮到病原體的作用外,還應該重視畜牧管理實踐的作用和影響。

3 畜牧管理實踐作用于豬傳染病的策略

3.1 嚴把格檢疫程序,把好疾病入口關

要想真正運用畜牧管理實踐的理念減輕當前豬傳染病的危害,最重要的就是從源頭抓起,從起點控制好豬傳染病的傳播。各地動物防疫站要根據地方的實際情況,加強對種豬場以及散養戶的監督管理,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養殖人員的疫情防治意識和疾病控制手段。防疫站工作人員要制定完善系統的傳染病檢查制度,定期深入養殖場,強化豬傳染病檢疫工作,對檢查出攜帶病毒的種豬,要嚴格禁止在市面上流通,避免病毒進一步傳播。種豬養殖人員要提高對傳染病的認識和預防意識,在購買種豬時要注意隔離觀察和檢疫,不養殖低價販賣的問題種豬,對私自倒賣患傳染病豬的養殖人員要積極舉報。養豬場要做好安全衛生工作,定期進行疫苗注射,及時清理垃圾和糞便,保證養殖環境安全衛生,從源頭控制好傳染病的擴散和傳播[3]。

3.2 重點做好母豬免疫工作

做好母豬免疫是防控豬傳染病的關鍵一步。母豬的健康狀況直接會影響到仔豬的發育狀況,因此,要重點做好母豬的免疫工作。應根據當地母豬的養殖、生長狀況,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養殖檔案,做好詳細的健康信息記錄,制定有針對性的免疫計劃,有效地防控各種疾病。

3.3 做好疫情監測監督

攜帶隱性傳染病的問題種豬是疫情持續傳播、發展的關鍵所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可抑制豬產生相應的免疫應答,所以,相關管理人員應對有潛在發病趨勢的種豬養殖戶進行重點監測,尤其是有疑似病例、有發病記錄的問題種豬,更要加強監督,進行定期檢查。一些有經常流產記錄的母豬也要做為重點檢測對象。此外,對于檢測沒有抗體的種豬要及時補免和加強免疫。

3.4 加強農村養殖環境治理

加強農村養殖環境治理,首先各地防疫站要建立健全農村養殖環境定期消毒制度,為種豬提供一個安全的生長環境,這是減少豬傳染病流行的有效途徑之一。現階段我國廣大農村種豬養殖環境存在許多問題,如環境臟亂差、疫苗使用不規范、傳染病傳播渠道多而雜等,因此,要致力于幫助農村養豬戶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可運用沼氣池、糞便培育農作物等措施提高養豬戶的資源再利用,建立起一個種豬、沼氣、種植業相結合的循環生態養殖模式,減少糞便帶來的環境問題和傳染病的傳播。此外,還要加強養殖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提高豬傳染病的防疫意識,對養殖過程中使用的工具做好消毒,養殖人員也要保持自身的安全衛生,在進入養殖區前做好消毒工作。

參考文獻:

[1] 張 強.豬傳染病的發病現狀及特點[J].養殖技術顧問,2012(1):146.

第2篇

【關鍵詞】傳染病;預防;原則;思考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380-01

我國人口眾多,必然會產生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當前時期下我國人口的健康問題著實令人堪憂,表現得尤為突出的就是傳染病在我國人口中的肆虐傳播。所謂傳染病就是指危害人類健康并且在人群中通過各種介質或者載體進行傳播的一種疾病。它的主要特點為:發病率高、流行面大、危險性強。根據醫學上的分類,可以將傳染病分為如下三類:甲、乙、丙三類傳染疾病。這種分類的依據就是按照它的傳播速度、危險性大小以及病情的傳播方式進行分類的,這樣分類的意義在于明確傳染病的分級,可以實行對應的分類管理,管理的效率提高了,那么對于傳染病的防治與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傳染病的發生頻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而且也開始變得難治療、難控制、傳染性大以及突變性快。如在2003年發生的SARS以及2009年發生的H1N1禽流感,都是危害程度非常之大的傳染性疾病。有資料顯示,每年我國傳染病發病增長率為12.5%。這個數字是令人觸目驚心的!這就是當前時期下我國傳染病的現狀。

1 對我國傳染病的治療方法的思考

傳染病在治療方面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一般而言,需要遵循治療與預防相結合、病原治療與支持、對癥治療相結合以及中西醫治療相結合的原則,這也常稱為“三結合”原則。只有遵循了上述3個原則,傳染病就一定能夠進行有效地控制。

1.1 對常規性治療方法的思考

一般而言,傳染病的治療方法還是遵循較為普遍的治療方法而進行的。所謂一般治療指的就是并未針對病原而只是對機體具有支持與保護的治療。常規的傳染病治療的主要過程或階段分為隔離、護理以及飲食方面的控制。隔離目的是為了能夠使傳染病不在人群中繼續傳播下去,護理就是對患者進行身心方面的呵護和慰藉,現在用的多的就是心理護理,心理護理在傳染病的治療和控制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俗話說“病從口入”,我們的口是直接與食物相接觸的,因此,控制傳染病還應該注意飲食上的控制。然而有時某些傳染病的危害性較大,而且非常易于傳播,例如在2003年的非典以及2009年的禽流感,都是危害性非常之大的傳染病,而且傳播和變化速度都比較迅速。對于這樣的重大傳染病的肆意流行的時候,那么上述3個過程是必須的,然而,筆者認為如果在治療這些危險系數較大的傳染病時僅僅使用常規治療的3個過程,那么將不會很有效地對病癥進行控制,常規治療只是形式化的、表面化的對傳染病進行治療,對于稍有點嚴重的傳染病,那就會變得非常之被動。對于那些傳染性強、發病率高、危險系數大的傳染病而言,應該對病原以及發病機理進行明確地認知,這樣才能夠很好地對這類傳染病進行治療和控制。

1.2 傳染病的病原及機理方面的治療的思考

筆者認為,雖然常規方法治療傳染病比較簡捷,然而卻藏著一個十分危險的情況,那就是:由于缺乏對傳染病的病原進行探索和研究,那么對于某些棘手的傳染病,治療方法就不適用了。因此,對于傳染病的病原以及機理方面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傳染病病原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抗生素療法、免疫療法、臨床療法等。例如手足口病,首先它主要在兒童人群中發生,為全球性傳染病,世界大部均有此病的報道。對于其病原的探究,需要通過對它的癥狀的臨床表現進行著手,然后一步步的探尋出發病原因:引發手足口病的主要是腸道病毒,而且還要進一步弄清楚這種病毒的幾種型號和可能存在的變異體,并總結出最常見的是什么型號的(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對傳染病的病原有了一個很好地掌握之后,這就為治療提供了依據,也減小了傳染病的風險性。

2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知道,經常性地按照上述思考方式對我國傳染病治療的各種治療方法進行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具體表現在如下幾點。

(1)對我國傳染病治療方法進行思考,是現代社會對醫務工作者尤其是傳染病方面的醫務工作者的內在要求。

(2)對我國傳染病治療方法進行思考,可以為現代傳染病治療的方法進行合理和科學地比較,可以促進傳染病學的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友限 ,陳明春 ,王耿 ,等 .不同標本 EV71和 CoxA16檢測對于手足口病重癥患者的臨床意義[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9(10 ).

[2] 王永怡,張玲霞,王姝. 病毒性傳染病的防控[J]. 中國病毒病雜志. 2011(01)

第3篇

1材料與方法

1. 1疫情資料

來源于無錫市1999~2005年各醫療單位通過傳染病監測系統上報的傳染病疫情資料及年報表。

1. 2人口資料來源于無錫市公安局,以年平均人口數計算當年常住人口發病率。

2結果

2.1發病概況

1999~2005年,我市共報告甲、乙類傳染病19種,計86 036例,總發病率穩中有降,病死率大幅度下降。其中腸道傳染病呈階梯狀穩步下降,呼吸道傳染病呈上升趨勢,血源及性傳播類傳染病呈“U”形先下降后上升趨勢(表1),發病率列前五位的病種為淋病、肺結核、肝炎、痢疾、梅毒(表2)。

2.2傳染病發病呈現新的變化

2.2.1傳染病疾病譜變化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以呼吸道傳染病為主,如麻疹、流腦等,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以腸道傳染病為主,如霍亂、痢疾等。至目前為止,腸道傳染病發病率不斷下降,但有些傳染病死灰復燃,如性病、梅毒、結核病等。

2.2.2新發和病原體變異產生的傳染病相繼出現如O139霍亂、O157大腸桿菌、艾滋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特別是O139霍亂和艾滋病在我市已出現多起疫情,對我市經濟發展和人民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2.3傳染病發病構成與社會衛生管理水平密切相關

2.3.1腸道傳染病進一步穩定下降腸道傳染病主要有霍亂、甲肝、未分型肝炎、戊肝、痢疾、傷寒6種,發病數占總發病數的26.07%。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環境不斷改善,群眾防病意識、防御疾病侵襲能力不斷提高;同時大力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加強食品、飲用水的衛生管理,開展夏季腸道傳染病綜合防制措施,使腸道傳染病的發病能控制在較低水平。

2.3.2呼吸道傳染病近兩年有上升的勢頭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有麻疹、百日咳、流腦、猩紅熱、肺結核5種,發病數占總發病數的19.55%,近年來發病上升的主要是肺結核和麻疹,大多與外來流動人口有關。

2.3.3血源及性傳播疾病有下降趨勢血源及性傳播疾病主要有乙肝、丙肝、艾滋病、淋病、梅毒5種,發病下降主要與淋病和梅毒等性病疫情報告漏報有關。

2.4爆發疫情不容忽視

近年來共發生爆發疫情34起,其中2002年發生4起,2起為呼吸道傳染病(麻疹),2起為腸道傳染病(甲型肝炎、細菌性痢疾和鄰單胞菌混合感染);2003年發生9起,均為呼吸道傳染病;2004年發生15起,2起為腸道傳染病(O139霍亂、甲型副傷寒),其他均為呼吸道傳染病。2005年6起,1起為腸道傳染病,其余均為呼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爆發疫情主要為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大多分布在中、小學及大、中專院校。

3討論

1999~2005年傳染病流行情況的分析表明,流動人口是傳染病疫情的一大隱患。外來流動人口因居住環境較差,缺乏自我保健意識,疫苗接種率低等諸多因素,極易成為多種傳染病的感染者。同時,一旦感染后由于其頻繁的流動,又易造成疫情的擴散和蔓延,給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存在薄弱環節。近年來校園呼吸道爆發疫情時有發生,尤其是流動學生較多的民工子弟學校。主要原因,一是學校憑預防接種證入園、入學制度執行不嚴格,導致校內外來流動兒童無免疫力者增多;二是學校校醫、老師及部分

醫院對傳染病報告、管理工作不了解,未能及時上報可疑疫情,未能及時隔離病人。

疫情報告制度部分缺失。近年來,性病疫情下降明顯,與疫情報告工作質量密切相關。主要原因一是公立醫院性病診療機構被承包或合作,管理體制的改變,使這些醫療機構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疫情報告;二是性病廣告的審批與把關不嚴,使一些不具備資格的性病診療機構依靠廣告分流了部分患者,導致了這些患者的疫情漏報。2004年隨著對醫療市場的整頓,加大對性病診療機構的督查,性病疫情報告率有所上升。

第4篇

關鍵詞:公共衛生;傳染病;現狀;控制措施

公共衛生事業是屬于公共事業的一部分,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進行正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產生著緊密的聯系,也是影響社會構建和謂社會的重要因素,政府通過對公共衛生事業進行管理從而維護良好的公共秩序[1]。公共衛生事業的主要內容包括對社會重大疾病的防治,通過制定衛生政策、進行社會資源分配和監控,建立健全衛生服務和保障措施,進行必要的宣傳和教育等內容[2]。社會上流行的傳染病出現的主要常見原因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對人體進行感染后人體所出現的相關的傳染性疾病,重要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立克次體、病毒、螺旋體和細菌等。任何一種傳染疾病的發生和傳播都需要經過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和傳染源這三個主要的要素,一旦這三個要素成立就很容易造成傳染病在社會上的傳染和流行,所以,必須要做好公共衛生傳染病的防治工作[3]。

1 公共衛生傳染病控制現狀

1.1新發傳染病患病人群增多 我國新發傳染病的患病人群在逐漸增多,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和非典型肺炎在我國出現以來,患病人數就呈現幾何級數的遞增趨勢。例如:自從1985年第1例的艾滋病患者在我國的土地上出現后,每年患病的人數正在不斷擴大,而且逐漸展現出由易感人群到普通人群的蔓延的趨勢。在2000年過去的十幾年間,艾滋病感染人數的每年增長率為36.9%,然而到了2007年末,有的地區的感染人數的增長率以提高到71.7%,到了2012年11月20日,中國統計報告中的艾滋病例264302例,共死亡34864例。

1.2基層疾病防控力度弱 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水平也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沒有能夠建立起完善的基層傳染病防控網,對疾病防控中心網的建立缺乏經費的投入,使得疾病控制的效果很弱[4]。根據相關資料的查閱發現,很多的基層醫生,在關于疾病的治療、防疫和對幼婦工作內容和時間都比較單一且不固定,加上基層的衛生院大多是屬于個體經營,或者是從事鄉村醫生的薪酬又很低,對防疫工作沒有放在心上,只有當疫情發生時,才會進行采取相關的措施。醫生們缺乏相關的傳染病的防疫知識,這些問題現狀使得傳染病的控制效果很差。

1.3社會影響因素增多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經濟的不斷變化,出現了很多新鮮的事物以及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給傳染病的傳染和流行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舉例說明:在黑龍江省的某些區域傳播和流行開來的豬囊蟲病是由于缺乏相關的畜類產品檢疫的失控,使得疾病現在牲畜之間傳播開來,進而傳播到人群中。傳染病的蔓延和流行部分原因是因為社會相關部門對公共衛生事業缺乏安全和責任的意識,沒有做好相關的監控和防疫工作,使得傳染病的傳播和蔓延面臨更大的要求。

2 加強公共衛生傳染病控制的對策

2.1加強疾病控制教育宣傳工作 通過對社會公眾進行公共衛生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的教育和宣傳是我國目前主要進行疾病防疫運用的主要措施,也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途徑。由于目前針對一些新發的傳染性疾病還沒有確切的免疫疫苗以及有效的治療方案,因此,對疾病進行宣傳和預防是較為迫切且必要的工作。根據目前的發展現狀看來,對于急性的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的控制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操作模式,所以想要從控制傳染源達到控制傳染病的目的,必須要積極展開對社會公眾的健康教育[5]。

針對公共衛生的教育方面,社會公眾可分為普通群眾以及醫療衛生工作者。針對普通群眾的教育包括:加強群眾們整體文明的素質和健康意識,加強對他們進行疾病知識的普及和教育,定期在群眾中展開常見的傳染病知識的宣傳,讓他們對傳染病發病的特點及癥狀深入了解,從而提高他們自身的預防意識,普及相關傳染病的預防知識和技能,展開疾病急救措施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充分利用公共事業衛生的服務機構進行宣傳教育。例如:在基層的疾病宣傳和教育方面,可以積極采用鄉村廣播、基層衛生宣傳欄和咨訊點燈方面的設施,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向廣大群眾進行傳染病防治的宣傳和教育。針對醫療衛生工作者:積極培養和訓練他們的基本的專業的職業技能,在患病人員群眾展開相關的教育和治療工作時,要提高對自身健康的防護意識,積極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2.2加大科技衛生技術的應用 作為公共衛生的相關部門要積極利用先進的科技衛生技術對疾病的傳播和蔓延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控制。運用現代科技技術把疾病的相關信息上傳到網上。例如可以把疾病的發病特點和情況、疾病預防的主要方法、疾病控制情況、檢測的方法和治療措施等內容,實現信息共享,有效進行傳染病的控制。

2.3強力控制傳染源 通過控制傳染源是達到控制傳染病蔓延和流行的主要途徑,所以公共衛生部門要積極對相關的人員進行實時檢查,爭取在最早的時間發現患病人員,積極采取應對的解決措施,記錄相關的發病情況,做好實時記錄并上交報告[6]。針對出現傳染病患者要做到早發現、早確診、早報告、早治療和隔離的應對措施,從而才能有效的對傳染源進行控制。

3 總結

公共衛生傳染病的控制不只是相關疾病防疫部門的責任,而是每一個社會人員共同的責任。疾病防疫部門要做好傳染病控制的帶頭作用,引導每一個社會人員提高自身對傳染病的預防意識,加強對他們進行健康教育。作為社會中的個人,要主動學習傳染病相關的知識,用自己的行動參與傳染病的預防當中,積極配合公共衛生部門的政策,促進公共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馮雨明.關于公共衛生傳染病控制的探索[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20):212.

[2]謝艷英.公共衛生與傳染病防治問題分析與探究[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10):140.

[3]蘇圣,蘇漢良.探討公共衛生監測在傳染病防治中的應用[J].現代養生,2014,19(16):288.

[4]杜成林,吳艷琴,楊曉玲,等.構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體系[J].中國醫院院長,2014,41(22):55.

第5篇

【關鍵詞】禽類傳染病;防治;藥物選擇;藥物使用

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導致的,引發疾病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即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影響因素,如果沒有外部因素的作用,許多疾病的產生概率會大大降低甚至不會發生;內部因素主要指生物有機體自身的防御功能、遺傳性、反應性等的異常進而導致疾病的產生。近年來,由于禽類傳染病的發病率逐漸增大,嚴重影響到了養殖業的經濟效益和人們的身體健康,禽類傳染病的防治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現階段,防治禽類傳染病的主要手段是藥物治療,相關藥物的選擇與使用直接決定著禽類傳染病的防治效果,如果藥物的選擇和使用不能有效多防治禽類的傳染病,那么這不僅是對藥物地浪費,也是對最佳治療時機的錯失,甚至會導致傳染病蔓延,進而對人類的健康和經濟效益帶來嚴重的威脅,因此,正確地選擇和使用藥物是防治禽類傳染病的關鍵。在禽類傳染病的防治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對癥下藥,采取合理的藥物使用方法,注意選藥和用藥上的相關問題,保證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1 防治禽類傳染病的藥物選擇

藥物的選擇是禽類傳染病防治的關鍵步驟之一,藥物選擇的正確性直接決定著禽類傳染病的防治效果,如果藥物選擇不適當,不僅會造成藥物浪費也會導致傳染病的擴散。因此,在禽類傳染病防治的藥物選擇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1 依據禽類傳染病的類型對癥下藥

根據禽類傳染病的類型進行藥物選擇,首先要分析出所要預防和控制的禽類傳染病屬于哪種類型。一般來說,抗生素類藥物、磺胺類藥物等對于一些寄生蟲病和大多數細菌性傳染病都有防治的作用,但對于由病毒引起的禽類傳染病的防治效果則甚微,甚至無效,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傳染性。隨著近年來醫學的不斷發展,抗菌類藥物的種類越來越多,抗生毒的藥物也在逐步研發,但其種類相對較少,而且抗病毒的藥物相對抗細菌的藥物對禽類傳染病的防治效果不是很明顯。此外,中藥也可用于禽類傳染病的播,且中藥具有來源廣泛、種類多樣、藥物殘留少以及副作用小等特點,在疾病的防御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1.2 注意藥物的特性

在禽類傳染病的防治過程中,對于藥物的選擇不僅要根據禽類傳染病的臨床癥狀,還要注意考慮藥物的特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防治禽類細菌性傳染類疾病時可以將病原菌進行分離培養和藥物敏感性測試,從而選擇敏感性較高的藥物,使防治效果更好。

1.3 盡量降低藥物的成本

禽類傳染病防治藥物不僅要選擇治療效果明顯、安全性高、藥殘量低而且使用方面的藥物,還要盡可能地選擇比較低廉的藥物。在防治禽類傳染病的過程中,藥物使用量大且種類較多,為了保證養殖成本盡可能低,必須選擇兼具較好功效和價格低廉的藥物。

2 防治禽類傳染病的藥物使用

在選擇好防治藥物后,如何使用就成了人們所關注的問題。藥物的正確使用也是決定防治效果的關鍵因素,藥物使用不當會造成藥物和人力的浪費以及傳染病的蔓延,所以,在選擇好防治藥物后更應注意藥物使用方法的正確性,這樣才不會導致防治過程功虧一簣。在藥物的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2.1 針對禽類傳染病的臨床表現使用藥物

在一般的臨床醫學用藥上要做到認真分析病情、準確使用藥物進行治療,對于禽類傳染病的防治也同樣要符合這樣的要求。在對禽類傳染病進行防治時,要盡快找出病因,積極采取相關的措施對病情進行控制,然后對癥用藥治療。如果傳染病的病情比較復雜,無法及時分離出病原,此時要先采用合適的藥物進行緩解治療,以降低損失和風險。

2.2 采用中西結合的方式用藥

我國的中藥具有來源廣泛、種類多樣、藥物殘留少以及副作用小等特點,已經逐步被開發并應用到禽類傳染病的防治中。禽類患有傳染病時會伴隨出現食欲不振的癥狀,但對飲水并沒有很大的排斥,這樣中藥試劑便有了用武之地,再加上禽類的味覺不是很敏感,對應用中藥的更有利。此外,中藥的起效慢西藥,所以在防治禽類傳染病的過程中要結合中西藥結合用藥,以獲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2.3 控制藥物的用量,掌握療程

以一般的抗性藥物為例,氨基糖類藥物的用量如果過大會對禽類的身在器官、聽覺神經系統造成一定的損害;磺胺類藥物如果用在雛雞的傳染病防治中則會產生一定的毒性,若長時間喂食藥物量過大就會導致腎臟、脾臟等器官的功能受到影響,甚至導致臟器壞死等;鏈霉素使用不當會引起雞等禽類的死亡等。因此,在用藥時一定要考慮好劑量、濃度和療程等問題,以保證防治療效。

2.4 注意藥物配合使用的禁忌

在藥物配合使用時,要提前了解藥物的生理、生化性質,注意配禁忌,避免同類型抗菌藥物和毒副作用相同的藥物的混合使用,保證配合使用藥物進行傳染病防治時不會對禽類的健康造成過大的損害。

3 總結

綜上所述,在防治禽類傳染病的過程中要注意藥物的選擇和使用。根據疫病種類、藥物特性以及低成本原則進行藥物的選擇。使用藥物時,要依據臨床病癥盡可能地結合使用中西藥,還要注意藥物用量、療程以及混合毒性等。總之,在防治禽類傳染病時,要正確尋找防治藥物,合理使用,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夏秋季;腸道傳染病;學校;流行原因;對策

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在學校內的頻繁發生以及其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已引起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細菌性的腸道傳染疾病是夏秋季學校內發生較嚴重的傳染病之一,一旦產生腸道感染疾病,將會在學校內引起大面積的傳染病爆發流行。這不僅對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與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而且給家庭、社會產生許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做好對學校夏季腸道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是對秋季防控工作的一大重點。

1.腸道傳染病的基本特征

腸道傳染疾病傳播途徑主要有:經水傳播;經食物傳播;手和日常生活用品的傳播;蒼蠅、蟑螂等非吸血性節肢動物傳播。且其發生具有季節性特點以及分布的特點無明顯區域性,條件相對較落后的地區更易于爆發此疾病。少數的患者先吐后瀉,通常不會發熱,其腹瀉一般不會伴有腹痛,且泄后較為輕快;大便在初期為稀便,后為水樣,多為黃水或清水樣,少數為洗肉水樣或米泔樣;嘔吐時呈現為噴射狀,初為殘食,繼而水樣,和大便的形狀相似[1]。

2.腸道傳染病在學校流行的原因

夏季高溫天氣較多,食物特別容易發生變質,從而導致各類不同疾病和細菌的滋生情況發生,不當的飲食便會造成傳染疾病的產生。夏季人體的各項生理情況極其的不穩定,自身抵抗力隨之下降,因此很容易造成疾病的發生,同時,夏季是蟑螂、蒼蠅等生物的繁殖階段,蚊蟲因素同樣容易造成夏季腸道傳染病的暴發流行。加上學生飲食衛生的不良習慣、缺乏腸道傳染病的相關預防知識以及學校食堂對衛生防護設施的設置不完善,導致生產經營中存在嚴重的交叉污染。

學校附近的雜食攤提供各種不衛生、過期變質的零食和飲料,由于學校沒有嚴格管理學生的飲食就餐問題,學生時常從路邊的食品攤購買變質、不合格的食品飲料,從而導致夏季腸道傳染病的發生。政府部門衛生的監督力度薄弱,缺乏對學校附近的零食攤衛生狀況和食品加工場所環境狀況的管理,加上食品店店主人員受利益的驅使,導致其對易變質食品的儲存沒有嚴格按照產品規定執行。在發現有變質食品后仍然對其進行加工并出售于學生,學生在使用完變質食物后,從而導致細菌性食物中毒所引起的嘔吐、腹瀉相關的腸道傳染病發生[2]。

3.夏季腸道傳染病在學校流行的控制對策

加強對學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對自身保護的能力。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預防各類疾病發生和傳播的有效“疫苗”,學校應積極開展一系列的健康教育課程與健康知識的相關講座,使學生能夠全面的掌握預防常見傳染病的知識,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教導學生不購買不合格的食品,不購買三無食品、包裝不規范和沒有注冊商標的食物,不購買路邊無經營證流動的食品,并教授學生如何辨別劣質食物或已過期食物,以防止食物中毒現象的發生,同時,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通過多媒體、宣傳欄或者印發資料宣傳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到腸道傳染病的一系列相關知識。

加強對學校旁邊零食攤的衛生監督以及其從業人員的健康衛生的許可證管理,嚴格遵循并執行國家規定的相關食品衛生法,加大對其的檢查力度并進行定期的突擊檢查。若發現問題則及時的處理,整理、關閉一些不安全的零食店,為學校附近創建干凈且衛生的健康環境,從而減小腸道傳染病的傳播風險。加強學校的飲用水衛生監督和廁所衛生管理工作,定期對學校飲用水的水源供應設備和廁所進行全面的清潔消毒工作,嚴格防止水源的污染。一旦發現有疫情,學校應積極配合疾控部門,做好相應的隔離治療對策、實施疫點消毒以及生病請假學生的跟蹤調查工作[3]。

加強學校食堂的衛生管理控制,控制學校學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學校應加大對食堂設施的投入,依據食品衛生的監督部門指導,按照相關的標準合理安排食堂布局,完善衛生設施,改善學生就餐環境,保證學生的飲食安全。加強食堂自身的衛生管理相關制度,定期對食堂工作人員進行衛生知識和法律知識培訓,同時完善各項相關管理制度,做到責任到人,責權分明,自覺創造和維護學校的良好衛生秩序[4]。

綜上所述,學校應認真落實、執行以及大力宣傳各項法規,使全體人員全面掌握有關知識,加強學生對校外食品消費的健康意識。定期對學校食品從業人員進行一系列的知識培訓,掌握法律、法規知識,提高其衛生意識,從而保障全體教師和學生飲食健康。同時,學校應將健康教育相關內容納入教師的教學計劃中,并開設相關課程,從而有效的控制校內腸道傳染疾病的傳播。

【參考文獻】

[1]陳燕萍.2006-2010年南平市學校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析[J].醫學動物防治,2014,02(13):174-175.

[2] 李國棟,張俊華,焦耿軍,趙自勝.氣候變化對傳染病暴發流行的影響研究進展[J].生態學報,2013,11(21):398-399.

第7篇

關鍵詞: 護士 傳染科 工作壓力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1-0123-03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越來越重視社會,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著重研究疾病和醫療環境對患者的心理影響,在護理過程中,著重于病人的身心整體護理;然而卻忽視了社會、醫療環境諸因素對護士自身的心理影響,很少有人對這方面進行研究;本人從多年來的工作實踐中研究發現傳染病房護士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壓力,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擔出了解除傳染病房護士心理壓力的方法。

1 傳染病房護士心理壓力產生的原因

1.1社會家庭因素

由于社會對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不夠,人們對傳染病防治知識和傳播鏈不甚了解,總以為進了傳染病房或傳染病醫院易感上傳染病,因此,對頻繁接觸傳染病患者的護士也有幾分畏懼。我院有位剛分配到肝炎病房的護士,在一次朋友聚會時,竟沒有人敢請她跳舞;還有一位傳染病房的護士假期回家給家人盛飯時竟遭到拒絕,原因是怕傳染。護士的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給護士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并直接影響到她們的工作質量。

1.2護理過程中的情緒反應

1.2.1 死亡和垂死的傳染病人刺激產生的心理壓力,急性傳染病傳染性強,死亡率高,患者處于垂死狀態和和死亡現象的刺激對護士的心理影響最大,這給護理人員直接造成了心理壓力。同時,急性傳染病的搶救要抓住重點如:乙腦要把三關:高熱、驚厥、呼吸衰竭。這不僅要求護士有堅實的傳染病理論知識,還要有過硬的技術操作本領,如乙腦多發于1~10歲兒童,這要求護士有嫻熟的穿刺技術,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應急能力,稍有不慎就會危及病兒生命,長期以往,使護士產生一種緊張感,甚至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否適應工作需要,認為自身工作中小小的失誤或差錯會造成患者的死亡,這更加重了心理壓力。

1.2.2 護理患者產生的同情心,護士的責任是減少患者的疼痛苦,促使患者康復,延長生命,在患者病情無法救治時,盡可在寧靜、安祥中逝去。有些傳染病人被送到傳染病房后,家人怕傳染,不探望,甚至因得到了傳染病而搞得家庭不和;有些病人因承受不了經濟負擔而不得不終止治療,以致使病人對生活失望、無限痛苦和憂傷,這會喚起護士的無限同情、憐昔,而他們卻又無能為力,在護士職責與避免患者受痛苦之間尋找心理平衡,易產生心理緊張和疾苦。當對患者的過度同情使基心理承受能力達到極限時,就會產生不良的心理反應而增加心理壓力。

1.3 領導的重視程度

醫院領導對傳染病房的重視程度對護士產生心理壓力也有影響。如院領導對傳染病房重視不夠,隔離消毒措施不完善,傳染病房護士外派學習少,有門路的護士就調離傳染病房等均能使傳染病房護士的心理壓力增加。由此可見,傳染病房護士承受著高度的心理壓力和精神緊張,這種情況會導致護士悲觀、不滿、灰心、無能為力等一系列心理紊亂綜合癥。這些不良心理反應的產生心然使護士情緒低落、工作能力降低,并形成惡性循環。

2 解除傳染病房護士心理壓力的方法

2.1 全社會的關心 廣泛宣傳傳染病的防治知識,使全社會和每個家庭都來關心和愛護傳染病房的護士,使她們感到傳染病房護士并不低人一等,她們更需責任心和奉獻精神,更應到人們的尊重,從而樹立自信心,減輕心理壓力。

2.2 領導的重視 各級對傳染病護士的生活,工作給予關心幫助,完善各項消毒隔離措施,定期體檢,相對穩定傳染病房護士隊伍,使她們在工作中有一種安全感,這無形中就減輕了護士的心理壓力。

2.3 正面教育 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消毒隔離技術,學習專業知識,了解科學動態,同時學習心理學,每個護士都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素質,認識到病危患者的死亡是一種正常現象和必然過程,從而減輕心理壓力。

2.4 定期召開討論會 讓護士暢所欲言,傾吐心中不快,交流護理經驗,使她們在輕松,、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吐出心中不悅和疾苦,而使心理狀態得以改變,心理壓力得以減輕。

總之,人們在越來越重視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對疾病影響的同時,決不能忽視社會、醫療環境等對護理人員心理的影響,尤其是對傳染病房護士的心理影響,這樣才能穩定傳染病房護士的護理隊伍,延長護士的職業生命,提高護理質量。

3 討論

3.1 傳染科護士工作壓力水平較高 護理工作壓力對護士、醫院、患者及家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同的工作對象、工作環境對護士產生的壓力也不同。傳染科護理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護士的主要工作壓力。另外也與護士的護齡、工作經驗、崗位、是否正式在編等相關,與學歷、職稱等相關不明顯。本調查發現,傳染科護士工作總壓力平均水平大,屬于重度壓力,高于國內文獻的調查結果[1]。

3.2 傳染科護士的工作壓力源 患者護理方面問題、傳染科護理工作的特殊性為主要壓力源,其中擔心工作中出差錯及職業暴露問題、工資及福利待遇低、晉升及深造機會太少、經常倒班、護理工作未被患者及社會承認為該科護士主要壓力源。近年來職業暴露及職業風險性增加,非典及禽流感等特殊疾病加重了職業風險。國內對特殊職業的保護尚未完善,醫療制度及相關職業保險的缺乏等,加劇了傳染科護士的職業風險性。護士在工作中總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本調查發現,職業風險高的病房或特殊傳染病流行期,傳染科護士的壓力急劇增大,因此健全相關職業保護制度,創建寬松的工作環境緩解因職業工作的特殊性而帶來的壓力。目前傳染科主要為慢性患者,治療效果與患者期望值的差距及反復發作的特點,不易得到患者及家屬的理解,所以護士工作難以有成就感,且其自身價值得不到充分肯定,會形成壓力,產生自卑心理[2]。

3.3 不同崗位、編制、護齡的護士壓力不同 本調查顯示,從事臨床崗位的護士、臨時護士、5年以下護士的工作壓力高于其他組,說明傳染科護士工作壓力受多重因素的影響。臨床護士的工作壓力高于行政班護士,主要體現在經常倒班、福利待遇低等方面。長期不規律的生活易造成護士身心疲憊,工作的高風險性時刻面臨各種意外的發生及患者、家屬及社會的不理解。日復一日的工作會使護士失去精力和理想,表現為軀體、情緒和行為的異常[3]。因此,護理管理者應多關心臨床護士,采用各種方法減輕壓力。本調查發現,傳染科護士的壓力與是否正式在編有關,臨時護士壓力較在編護士大,表明臨時護士更缺乏安全感。作為護士工作中的群體,其承受著來自社會、家庭更大的壓力。該工作的高風險與臨時護士的低待遇形成較大的反差,臨時護士的晉升、培訓均較在編護士少,產生巨大壓力。因此,管理者更應多方面關心、體貼臨時護士,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給其強大的心理支持。本研究發現護理工作時間不同壓力的程度也不同。護齡5年以下的護士工作壓力最大。主要體現在患者護理方面的問題、護理專業方面的問題及時間分配及工作量的問題。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期望與年輕護士缺乏工作經驗形成壓力,年輕護士特別是剛畢業的護士專業技術水平和社會經驗不足,對意外事件預見能力不足,突出的是擔心護理操作會引起患者疼痛和職業風險高等方面。社會對傳染病的歧視往往會帶到與此息息相關的工作人員身上,對與之相關的人員均避而遠之,而年輕護士缺乏相關的應對經驗。工作多年的護士有較多的社會經驗,家庭及社會關系較穩定,且體力充沛,因此工作壓力較輕。

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使護士產生疲憊感,影響護理工作質量。因此,護理管理者應重視傳染科護士的工作壓力,設法控制壓力源,對特別傳染病流行期、特別病房工作的護士進行有效的保護,采取有針對性心理措施,減輕其壓力。

參考文獻

[1] 李小妹,劉彥君.護士工作壓力源及工作疲潰感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1):645~649.

第8篇

[關鍵詞]基層鄉鎮;傳染病控制;措施;思考

最近幾年來,傳染病在世界范圍內呈現出流行態勢,這對其防控工作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在我國,曾經發生的非典、禽流感等傳染病為我們留下了極為慘痛的教訓,讓我們記憶猶新,而新舊傳染病大面積存在并時刻有有大規模爆發的可能性。尤其在農村地區傳染病患者比較集中,防控形勢嚴峻,這就要求當前基層鄉鎮傳染病控制工作必須采取強化這一關口的相關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農村人口流入地傳染病發病率。在本文,擬就當前基層鄉鎮傳染病控制工作進行分析。

一、面向鄉鎮群眾強化預防傳染病的宣傳工作

就目前世界范圍內來看,凡是新發傳染病絕大多數缺乏相關的疫苗,也就難以展開針對性強的有效治療,一旦有疫情爆發就可能呈現出大面積鋪開的態勢而很難遏止。正是基于這樣的形勢下,鄉鎮基層防疫部門就應多向群眾宣傳預防傳染病的相關知識,這是有效控制傳染源以及將傳播通道關閉、滅殺疫情的一個重要的前置性途徑。不僅要做好向醫護人員開展傳染病知識的教育活動,讓其掌握和提高傳染病的防護知識與及時處置能力,特別要重視面對鄉鎮基層群眾展開宣傳教育,以便使群眾對傳染病的成因、傳播途徑、治療和預防措施等有一個全面透徹的了解,從而促進基層群眾對各種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的能力水平能夠進一步提高。并且,還需要加強對那些高危人群做好針對性強的普及教育工作,讓群眾面對疫情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增強。再就實際效果來看,鄉鎮基層疾控部門作為最基層的組織,可以將傳染病防治知識有效地在群眾中進行普及,可以采取畫廊、宣傳欄、宣傳手冊以及設點接受咨詢等一系列方式,通過最形象生動的方式為群眾傳授傳染病防治知識,可以提高群眾參與預防傳染病的積極性,全面增強整個社會的防控水平。

⒉深入排查控制爆發傳染性疾病傳染源的工作

排查傳染源為控制傳染病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鄉鎮基層疾控部門所承擔的是第一線搜集相關資料的任務,必須要在第一時間將相關的疑似病例發現,同時依照嚴格的規定程序做好治療和上報工作,要摸排清楚患者的相關情況,及時把可能存在的傳染源鎖定。診治傳染病患者必須堅持早發現、早診斷、早上報、早隔離和早治療的基本原則,有效控制住傳染源,以便能保證其不在新的對象和場所中發生蔓延。一旦出現新診斷的疑似病例,就應按規定到指定的醫療場所采取診治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要加強鄉鎮基層傳染病防治的硬軟件建設,應將專門的綠色通道建立起來,以確保能及時上報信息,第一時間發現傳染病病例并上報,同時采取及時控制傳染源的有效保證措施,確保不發生二代傳染病例。與此同時,好要把鄉鎮基層全科醫生的培養作為重要工作,使其能首當起沖,發揮群眾基礎不錯和工作扁平化的優勢條件,積極協助鄉鎮疾控部門將傳染源及時查清并控制住,奠定良好的防控工作基礎。

⒊調動群眾共同參與來強化傳染病的信息反饋工作

在鄉鎮基層傳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好及時的信息反饋工作有利于區域共同防治的實現,也能提升防治成效,也能有效地緩解群眾的恐慌情緒。在開展防治過程中,必須及時上報和反饋區域范圍內的傳染病疫情,特別是關于疫情蔓延狀況、病原體檢測及預防措施等等,確保整體防治傳染病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當達到了共享傳染病防治工作信息的程度,也就能在鄉鎮基層范圍內,進一步將這個范圍內的各種資源整合好,增強協同防治能力,使傳染病疫情得到有效防治。并且還要向社會公開相關的疫情防治信息,這也能夠對公眾情緒的穩定、社會流言的消除和社會穩定的維護產生重要的作用。而群眾有能夠積極參與,并主動配合防治傳染病工作。另外,作為鄉鎮基層疾控部門,在及時上報各種疫情信息的同時,還應向群眾傳達上級的精神并反饋真實的情況,確保整體防治水平的提高。

⒋強化環境整治從源頭上消除傳染病暴發的隱患

環境的改變可能成為傳染病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特別上那些急性傳染病類型疫情更是如此,由此來看,做好加強環境整治工作對于從源頭上消除傳染病暴發的隱患特別重要。對于基層鄉鎮疾控部門這一基層組織來說,其也擔負著整治群眾環境的重要任務,這就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環境改善措施,徹底清楚掉轄區范圍內的各種衛生死角,徹底地清理與處置好各種垃圾雜物、建筑廢料和死水積水等,要將蚊蠅、老鼠等進一步消除干凈,從而使腸道傳染病及蟲媒體傳染病的滋生土壤盡可能地減少。在鄉鎮基層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中,必須將轄區責任人逐一進行明確,處理方式要實行網格化,同時把轄區內的全面環境整治長效機制構建起來。不僅如此,基層鄉鎮疾控部門還必須加強面向群眾的健康知識普及工作,使其將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培養好,能夠對發生傳染病進行主動去預防。

總之,農村傳染病控制是鄉鎮基層疾控部門的一項衛生防疫管理的新課題,需要堅持不懈地進行探索和完善。在此過程中,要注意開闊思路,重視新思維、新觀念和新手段的應用,把防控工作的環節盡量向前延伸,以便使自己能夠發揮好在基層鄉鎮傳染病防治工作中的基礎作用,從而促進傳染病防治的立體化目標的有效實現。

參考文獻

第9篇

學校是人口相對密集的地方,容易發生傳染病的爆發流行。據統計,我國70%以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在學校,80%以上的學校突發事件為傳染病流行事件[1]。這顯示學校衛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學校傳染病預防控制的艱巨性。學生因病缺課監測是學校衛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了解和研究學生健康以及疾病流行狀況的方法之一。目前因病缺課監測,主要由學校各班主任每天登記學生因病缺課情況,校醫或保健老師每月或每學期匯總1次,并將匯總表交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樣的監測工作已經不能完全勝任目前的學校衛生管理,要求一種更加迅速有效的手段,快捷地反映學生健康動態。江蘇省疾控中心于2006年在全省進行因病缺課網絡直報的試點,該系統利用網絡快速便捷的優勢,要求學校每天上網報告當天因病缺課的具體情況,包括缺課學生的基本資料、疾病癥狀和診斷結果,這些信息在上網報告的同時,各級疾控中心都能收到,這樣就能在最短時間里向各級疾控中心反映學生的健康狀態。2007年江蘇省疾控中心逐步在全省推廣該項工作,蘇州市從 2007年4月,開始因病缺課網絡直報的培訓和網絡建設,并逐步在各區、縣(市)開展學校因病缺課的網絡直報工作。為進一步促進我市該項工作的推廣和深入,現對我市的監測工作做一階段性回顧,并對存在問題和今后努力方向進行探討。

1 基本情況

2007年4月,蘇州市疾控中心在蘇州市開展學校因病缺課網絡直報的試點,對市區部分學校校醫和保健老師進行相關培訓,宣傳建立該網絡的目的和意義,指導學校開展因病缺課網絡直報。通過4個月試點,各試點學校基本能按時做好因病缺課網絡直報工作。2007年8月開始,在全市范圍推廣學校因病缺課網絡直報,對全市校醫和保健老師,包括各縣(市)學校衛生工作者進行培訓,并請部分試點學校的校醫在培訓班上介紹自己的經驗。從2007年4月開始到目前為止,共有290所學校,其中小學132所,中學158所,295 912名學生(男152 224人,女143 688人)進入網絡直報系統。該網絡啟用后,能及時反映學生的健康狀況,特別是及時反映各學校傳染病的發生情況,一旦出現異常,衛生部門可以及時趕赴現場處理疫情,為控制傳染病的傳播爭取可貴的時間,避免更大的疫情發生。

2 存在問題

2.1 認識不足

通過培訓和宣傳,絕大多數校醫和保健老師認識到目前學校衛生工作任務的重要性、艱巨性,認識到因病缺課網絡直報工作的重大意義,從而積極投入此項工作。因病缺課網絡直報在蘇州剛剛起步,隨著社會對學校衛生工作的逐步重視,此項工作必將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學校將加入本系統。但是仍有相當一部分學校還未開展此項工作。一方面由于種種原因,一部分校醫或者保健老師沒有參加培訓,也有個別醫生缺乏工作熱情,沒有積極投入到此項工作中;另一方面,與學校領導不重視有關。部分領導還是片面強調學校的教學工作,對衛生工作不夠重視,沒有給學校衛生工作者配備和提供網絡直報的硬件條件。

2.2 資料不可信

在與學校的接觸中發現,由于擔心如實上報,可能影響太大,甚至被停課,有些學校有瞞報現象。這就是有的學校領導重視、校醫工作認真負責,而學校的因病缺課率反而高的原因。提醒我們不能因為網絡上報的缺課率高,而判斷學校衛生工作落后,其中一部分原因正是因為監測力度大,發現問題,如實反映的結果。如何鼓勵學校領導和校醫如實上報因病缺課,值得大家共同研究和討論。

2.3 復課不按時

在監測工作中,發現有學生傳染病未治愈,卻持有臨床醫生的復課證明要求上課,這將給學校帶來不良后果。患病學生家長是為了減少學生缺課時間,卻未考慮到傳染病恢復期仍具有傳染性,在學校這個人群聚集的地方,很容易引起二代甚至三代病例。因此,對于復課證明的開具,特別是傳染病病人復課證明的開具,一定要嚴格把關,防止傳染病疫情擴大,保護廣大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健康安全。

3 建議

3.1 加大宣傳力度

進一步宣傳因病缺課網絡直報的重要性,爭取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對學校衛生工作者進行相關培訓,加快在全市中小學,甚至大學開展網絡直報工作。鼓勵校醫和學校保健老師積極認真做好此項工作,行政部門和專業指導部門應經常到學校進行實際調查,經過考評,對于成績優秀者,給與表揚和獎勵。對于瞞報、謊報、遲報者應予以批評和指正,引起廣大衛生工作者的警覺,逐步提高監測工作質量,維護師生健康。

3.2 有效接種疫苗

針對學校常見傳染病開展疫苗接種工作。特別是小學,如流感、腮腺炎和水痘,根據以往的監測以及其他地區的文獻報道,這些傳染病都是小學生非常常見的傳染病。由于這些傳染病,傳播途徑不易控制,病人發病前已經有傳染性,因此,一旦在學校里發生,很容易傳播,而引起學校內爆發流行。麻腮風疫苗剛剛進入計劃免疫,流感疫苗和水痘疫苗都是非計劃免疫內疫苗,因此,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入學前沒有接種過這些疫苗。美國從1995年5月開始對12~18月齡兒童常規接種水痘疫苗[2],并在入學時要求學生已經接種過水痘疫苗,學校有爆發疫情時接觸者應接種疫苗,這些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青少兒水痘的發生率。建議小學生在一年級入學前進行相關疫苗的預防接種,提高對傳染病的免疫力,降低學生傳染病發生率,保護學生身體健康,維護正常教學秩序。

3.3 定點開具證明

由指定部門開具患傳染病學生復課證明。由于專業和素質的不同,傳染病病人的復課證明不應該由任何臨床醫生出具。建議選擇定點單位或部門開具傳染病病人的復課證明,例如由當地傳染病醫院醫生或綜合醫院傳染科醫生來開具,這樣由專業醫生嚴格把關,增加復課證明的可信度,減少繼發病例的產生。

因病缺課網絡直報能快速有效反映學生健康狀況,該系統的啟用,在學校傳染病的預防控制中起到明顯作用,隨著該系統的不斷完善,預警機制的建立,干預措施的實施,相信在今后的學校衛生管理工作中將越來越彰顯其巨大的作用,保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4 參考文獻

[1]蔣作君. 認真做好學校衛生工作在全國加強中小學管理工作[R].電視電話會議,2006-11-20.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日韩中文字幕 | 丁香婷婷综合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九九九精品视频免费 | 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黄视频网站入口 |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观看 | 欧美抠逼视频 | 激情中文网 | 婷婷电影院 | 99热这里精品 | 久久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 国产视频久久久 | 欧美日韩性视频 | 九七色伦|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国产在线观看第一页 | 深夜激情网站 |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 | 免费亚洲成人 | 四虎永久影院永久影库 | 91av久久 |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 网络色综合久久 | 99九九视频| 激性欧美激情在线aa | 久久久久国产视频 | 成人四虎影院 | 国产ww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婷婷开心激情网 | 成人亚洲欧美在线电影www色 |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 | www.草草影院 |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性精品 | h羞羞涩涩动漫在线观看 | 97精品视频在线 | 久久精品a一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