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07 14:46:33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藥理學治療作用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關鍵詞]多囊卵巢綜合征; 中藥; 機制
[Abstract]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is a heterogeneous endocrine disorde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hyperandrogenism, insulin resistance and chronic anovulation, and has become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health of adolescents and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At present,lowering androgen, improving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ducing ovulation are the main methods adopted by doctors to treat the disease, but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long-term treatment are hard to be accepted by the patients. PCO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chieved a certain effect in recent year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relatively safe and has more effect in many links and targets in improving the symptom of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PCO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hogenesis of PCOS through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spects of the literature research:correcting endocrine hormone disorder,the effects of the expression of gene and regulatory factors,improving insulin resistance,correcting lipid metabolic disorder,improving the pregnancy outcome and improving ovarian morphology to summarize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COS research results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chanism
doi:10.4268/cjcmm20162003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最常見的內分泌紊亂性疾病,是以高雄激素、胰島素抵抗和持續無排卵為基本特征的內分泌代謝疾病,占育齡婦女的6%~20%[1-2],PCOS不孕癥患者已占因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50%~70%[3]。PCOS臨床表現主要有月經不調或閉經、不孕,且多伴有痤瘡、黑棘皮癥、多毛、肥胖等癥狀。隨著年齡的增長,可有日益明顯的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高胰島素血癥和糖脂代謝異常,遠期還可并發代謝綜合征及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婦科腫瘤疾病[4]。PCOS癥狀可持續女性一生,嚴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目前國內外仍缺乏針對PCOS特異性治療藥物和手段,西醫主要通過降低雄激素(如口服避孕藥達英-35)、改善胰島素抵抗治療(如二甲雙胍)、誘發排卵(如克羅米芬)等手段改善癥狀,但西藥不良反應較大,長期治療不能為患者所接受。近年來中醫藥治療PCOS已經取得了一定療效,中醫治療PCOS則以補腎、健脾、疏肝為主,佐以燥濕化痰、活血化瘀等,其多靶點、多環節、多途徑效應、副作用小、治愈率高等優勢已得到醫學界及患者的認可[5-6]。中藥治療PCOS的機制仍處于探索研究階段,現將近年來中藥治療PCOS的相關實驗及臨床研究綜述如下。
1 中醫對PCOS病因病機的認識和用藥分析
PCOS多屬中醫婦科學“肥胖閉經”范疇。根據其臨床表現,相關論述散見于“閉經”、“不孕”、“月經后期”、“月經過少”等病證。近年來,中醫婦科臨床專家們對PCOS的研究日趨系統與成熟,多數學者認為PCOS的病機以腎虛痰濕為主,另外還有腎虛血瘀、脾腎兩虛、腎虛肝郁、痰瘀互結[7]。陳利生認為PCOS患者腎虛與痰濕相互夾雜,腎虛引發痰火,痰濕損傷腎陽;夏陽認為痰濕脂膜壅寒胞宮,沖任阻滯,發為月經稀發,閉經,不孕;龍紹玲提出PCOS的病因病機以腎虛為本,氣血痰濕凝滯為標;談勇認為陰陽失衡是PCOS的主要病因,調節腎的陰陽平衡是治療本病的關鍵;褚玉霞提出PCOS是脾腎陽虛為本,氣滯濕阻,痰瘀互結為標[8]。
為了探析PCOS的病因病機,洪士翔[9]對1992―2012年國內學術期刊中關于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治療PCOS的209篇文獻進行研究,發現其中67.46%認為PCOS的發病與腎虛關系密切,62.20%認為其發病與痰有關,36.84%認為與血瘀有關,18.66%認為與肝臟有關,10.53%認為與脾腎兩虛有關,5.26%認為單獨是因脾臟所致。
文獻中記載治療PCOS的144味中藥,分屬于19個藥物種類,依據《中藥學》各論中的順序,分別是解表藥、清熱藥、瀉下藥、祛風濕藥、化濕藥、利水滲濕藥、溫里藥、理氣藥、消食藥、止血藥、活血化瘀藥、化痰止咳平喘藥、安神藥、平肝熄風藥、開竅藥、補虛藥、收澀藥和解毒殺蟲燥濕止癢藥等。入選各種研究文獻中治療PCOS的藥物排名前6位、頻數相對較高的是:①補虛藥(42.75%),常用補陽藥有菟絲子、羊藿、巴戟天、鹿茸、補骨脂、仙茅、續斷、肉蓯蓉、杜仲和紫河車等,常用補氣藥有黨參、黃芪、山藥、甘草,常用補血藥有當歸、白芍、熟地和何首烏等,常用補陰藥物有枸杞子、旱蓮草和女貞子等;②活血化瘀藥(13.70%),常用藥物有川芎、丹參、郁金、紅花、桃仁、益母草、雞血藤、牛膝和穿山甲等;③清熱藥(8.00%),常用藥物有夏枯草、黃芩、梔子、赤芍、生地、丹皮和知母等;④理氣藥(5.99%),常用藥物有陳皮、香附和枳實等;⑤化痰藥(5.84%),常用藥物有半夏、皂角刺、貝母、膽南星和白芥子等;⑥利水滲濕藥(5.35%),常用藥物有茯苓、車前子、澤瀉和薏苡仁等。這6類在用藥所占比例達81.63%[9]。
因此,中醫認為腎虛血瘀痰濁是PCOS的基本病機。PCOS治療用藥以補虛藥、活血化瘀藥為主導。依據藥性理論和臨床專業知識,聚為個聚類組合體,分別用于治療PCOS各證型的基礎方為:肝氣郁結型;腎虛痰濕血瘀型;脾腎陽虛、瘀血內阻型;脾腎陽虛、痰濕阻滯型;腎虛血瘀證。
2 中藥治療PCOS的藥物機制
2.1 調節下丘腦-垂體-性軸功能,糾正性激素紊亂 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失調與PCOS的發生密切相關。高雄激紊血癥是PCOS患者突出的臨床特征,過高的雄激素環境可促使卵巢白膜增厚,抑制卵泡的發育,影響卵巢周期性排卵及性激素分泌[10]。與正常婦女相比,PCOS患者的雌二醇分泌缺乏正常的周期性波動[11]。由于無排卵,孕酮水平持續低下,增生的子宮內膜不能按時脫落,這也是患者日后易發生子宮內膜病變的主要原因。
武忠長等[12]使用活血化瘀中藥(熟地、當歸、首烏、菟絲子、黨參、枸杞子等)觀察分析PCOS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的改變,發現經中藥治療后患者血清FSH,LH和T水平明顯降低,E2明顯增高,從而提高排卵率和受孕可能性。孫忻等[13]發現補腎調肝中藥復方毓麟珠合柴胡疏肝散加減方(黨參20 g,白術15 g,茯苓20 g,當歸20 g,白芍15 g,熟地15 g,川芎6 g,菟絲子30 g,杜仲20 g,陳皮6 g,柴胡9 g,香附 20 g,枳殼10 g,炙甘草6 g)能調節非肥胖型PCOS的下丘腦卵巢軸功能,降低異常的LH與FSH比值,降低雄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促進月經周期的恢復,促進妊娠。潘文等[14]研究補腎化瘀湯(貞子、墨旱蓮、山茱萸、菟絲子、赤芍、川芎、丹參、紅花、桃仁等)對PCOS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響,結果顯示其能有效降低血清睪酮(T)、促黃體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增加性激素結合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 SHBG)水平,不僅可以促進卵泡發育成熟及排出,而且可逆轉卵巢的多囊樣改變。駱世存等[15]研究發現蒼附導痰丸加減方(蒼術、香附、制半夏、橘紅、川芎、柴胡、白芍、黃芩和炙甘草各10 g,茯苓和菟絲子各15 g,生地黃和黃芪各20 g)能顯著降低PCOS大鼠血清中T和LH水平,增加E2和FSH水平,提示蒼附導痰丸加減方對PCOS大鼠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可改善卵巢功能及性激素水平異常。徐彩生等[16]研究發現羊藿的有效成分羊藿總黃酮能夠有效改善PCOS大鼠高雄激素血癥及卵巢功能,同時羊藿總黃酮對PCOS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響具有劑量依賴效應。陳旭等[17]發現中藥復方天癸方(蒼術、香附、膽南星、紫河車、丹參、益母草、茯苓、姜半夏、羊藿、山藥、熟地黃、石斛、麥冬、巴戟天和葛根)配合達英-35及二甲雙胍聯合治療,能夠有效降低PCOS大鼠血清T和LH含量,改善LH/FSH比值,從而改善卵巢功能,促進卵泡發育及排卵。
2.2 影響基因及調控因子的表達 PCOS存在遺傳基礎,且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基因因素在PCOS病因學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PCOS有關分子基因方面的研究發現,分子基因的不穩定性、多態性及染色體異常等對PCOS影響巨大[18-19]。
吳春鳳等[20]研究發現,丹梔逍遙丸和梔子提取物京尼平苷可降低PCOS大鼠卵巢內雄激素合成關鍵酶17β-羥甾脫氫酶(17β-HSD)的表達,推測京尼平苷和丹梔逍遙丸具有改善卵巢源性高雄激素血癥的作用,進一步推測京尼平苷對卵巢源性高雄激素血癥起主要治療作用。董華娟等[21]通過觀察補腎養經湯(覆盆子、菟絲子、肉蓯蓉、枸杞子和當歸等)對PCOS大鼠子宮水通道蛋白9(aquaglyceroporin-9, AQP9)表達的影響,發現補腎養經湯可明顯上調模型大鼠子宮內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細胞中AQP9的表達,可能通過調節子宮內膜容受性來治療PCOS。許志M等[22]通過動物實驗發現蒼附導痰丸加減方(蒼術、香附、制半夏、橘紅、川芎、柴胡、白芍、黃芩和炙甘草各10 g,茯苓和菟絲子各15 g,生地黃和黃芪各20 g)可能通過抑制PCOS大鼠卵巢組織中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體TNFR1,TNFR2蛋白表達,從而抑制炎癥信號通路,對PCOS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盧莉莉等[23]研究發現,益腎導痰調沖湯(仙靈脾、菟絲子、杞子、膽南星、白芥子、法半夏、石菖蒲、水蛭、海藻、山慈菇、丹參、香附和茺蔚子等)可降低PCOS大鼠血清LH,LH/FSH,T和瘦素(Lep)水平,增高E2水平,降低卵巢瘦素受體(OB-R)、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受體(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IR)的陽性表達,從而改善PCOS大鼠的高雄激素血癥及排卵障礙。俞瑾等[24]研究發現隱丹參酮可抑制PCOS大鼠卵巢CYP17基因和AR的表達,逆轉PCOS大鼠血清T,A2,LH和SHBG的水平;抑制PCOS模型細胞株的雄激素分泌功能。張麗華等[25]研究了丹梔逍遙散對PCOS大鼠差異蛋白質表達譜的影響,發現PCOS模型大鼠卵巢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 2,β-arr2)明顯降低,而丹梔逍遙散能增加β-arr2表達,可能通過調控β-arr2介導的信號通路防治PCOS。
2.3 改善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是機體內生理水平的胰島素對器官、組織和細胞吸收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的一種代謝狀態,常需超常量胰島素才能引起正常生理反應。1980年,Burghen等首次提出胰島素抵抗參與了PCOS的病理發生過程,自此以后大量的研究結果證實了該說法。研究發現[26],50%~70%的PCOS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發生率高于普通人群(10%~25%),且發病年齡早,與同等條件的非PCOS患者相比,PCOS患者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高。大量證據表明,胰島素抵抗所致高胰島素血癥的長期作用誘發了高雄激素血癥,從而導致PCOS;而胰島素抵抗又加重高雄激素血癥和不排卵,形成了PCOS患者糖代謝異常和生殖功能障礙的病理基礎[27]。
洪艷麗等[28]研究發現,補腎化痰方(仙靈脾10 g,仙茅10 g,蒼術10 g,半夏10 g,陳皮10 g,九節菖蒲10 g,香附10 g,川芎10 g,澤瀉10 g,鹿角霜10 g,膽南星10 g,砂仁5 g)可降低PCOS大鼠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卵巢內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GSK-3β)、葡萄糖轉運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胰島素受體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1)mRNA表達及Akt蛋白表達均顯著升高,提示補腎化痰方能促進IRS-1磷酸化,上調PI-3K/Akt通路活性,促進卵巢對葡萄糖攝取,改善PCOS大鼠胰島素抵抗。王昕[29]研究了抑囊助孕湯對胰島素抵抗PCOS(PCOS+IR)大鼠卵巢組織內胰島素受體(InsR)和胰島素受體底物1(IRS-1)蛋白表達的影響,結果顯示抑囊助孕湯促進此種大鼠卵巢組織InsR和IRS-1蛋白水平的表達,這可能是改善組織胰島素敏感性的機制之一。張婷[30]研究了地骨皮煎煮液對PCOS大鼠胰島素信號傳導途徑中PI3K/PKB分子表達的影響,發現地骨皮煎煮液能維持PCOS大鼠動情周期、降低大鼠的體重增加、顯著降低大鼠血清中睪酮和空腹胰島素水平,并顯著提高卵巢組織中PI3K及PKB的mRNA及其磷酸化蛋白表達水平,對一定程度上具有恢復PCOS大鼠排卵功能的作用。
2.4 糾正脂代謝 PCOS是一種內分泌異常疾病,代謝異常表現復雜多樣,其中較為突出的是脂代謝異常。約70%的PCOS患者存在脂代謝異常,進一步增加了患者患高脂血癥、冠心病、高血壓、2型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然而目前仍然缺乏針對PCOS脂代謝異常特異性的治療藥物和手段[31]。常用的抗雄激素藥物如達英-35,其對脂代謝的作用尚存爭議,而針對胰島素抵抗治療的藥物二甲雙胍和降脂藥物如他汀類藥物雖然具有改善脂代謝紊亂的作用,但對于長遠治療是否有益仍然需要進一步驗證。此外,西藥不良反應較大,因此長期治療不易為患者所接受。中醫藥治療PCOS脂代謝異常療效顯著,具有多靶點、多環節和多途徑效應,可以同時調節PCOS患者內分泌與代謝紊亂,且服用相對安全,具有獨特的優勢。
陳燕等[32]發現,補腎活血化痰方(菟絲子30 g,制香附10 g,法半夏12 g,蒼術10 g,陳皮10 g,白術10 g,膽南星10 g,當歸6 g,山茱萸12 g,山楂10 g,肉蓯蓉12 g)可改善肥胖型PCOS患者月經異常,降低空腹胰島素水平和HOMA-IR,效果較二甲雙胍顯著。邵曉曼[33]通過對桂枝茯苓丸聯合黃連素的臨床研究,證明兩者聯合治療可改善患者月經異常、痤瘡、卵巢體積大小;同時與達英-35聯合二甲雙胍組比較,可改善脂代謝、空腹胰島素(FINS)、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平衡體內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李惠芳[34]研究了紅花逍遙片(當歸、竹葉柴胡、甘草、茯苓、白術、紅花、白芍、皂角刺、薄荷)對PCOS患者內分泌及脂代謝的影響,對照組口服炔雌醇環丙孕酮片,結果紅花逍遙片治療后患者血清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催乳素值明顯下降,雌二醇值明顯上升,降低患者BMI及WHR值,改善血脂代謝異常,與炔雌醇環丙孕酮片比較療效更佳。王娜梅等[35]研究了小檗堿對PCOS大鼠代謝及生殖的作用,以二甲雙胍作為陽性對照組,結果顯示小檗堿可顯著降低PCOS大鼠血清FSH,LH和T水平,恢復大鼠動情周期,改善卵巢多囊樣病變,且在降低血清膽固醇及脂肪濕重、脂體比方面均明顯優于二甲雙胍。趙秋生等[36]觀察比較了桂枝茯苓丸與二甲雙胍對PCOS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雄激素和脂聯素水平變化的影響,結果表明與二甲雙胍相比較,桂枝茯苓丸空腹血糖和雄激素降低更明顯;與模型組比較,桂枝茯苓丸治療后,大鼠空腹血糖、胰島素和雄激素明顯降低,提示桂枝茯苓丸可能通過有效降低PCOS空腹血糖、胰島素和雄激素水平,糾正低脂聯素血癥的途徑來改善胰島素抵抗和脂代謝異常。
2.5 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王慧穎等[37]發現,對于痰濕阻滯型PCOS患者,單純克羅米芬促排卵治療降低了子宮內膜容受性,加減蒼附導痰湯(蒼術10 g,香附15 g,膽南星10 g,陳皮6 g,石菖蒲10 g,法半夏10 g,菟絲子20 g,皂刺10 g,茯苓15 g,當歸10 g,丹參15 g,熟地黃15 g)能一定程度上拮抗克羅米芬促排后降低子宮內膜容受性的作用;能有效增加痰濕阻滯型PCOS患者子宮內膜整合素αvβ3,GLUT4,可提高子宮內膜容受性,從而提高受精卵著床率。范海英等[38]觀察補腎助孕方(當歸12 g,川芎6 g,炒白芍12 g,炒白術12 g,熟地12 g,仙靈脾12 g,菟絲子12 g,肉蓯蓉12 g,黨參15 g,制香附12 g,莪術12 g)治療PCOS患者不孕的療效,結果顯示口服補腎助孕方可改善克羅米芬的抗雌激素作用,改善子宮內膜厚度,促使卵泡發育,從而提高妊娠率。杜鵑[39]發現補腎調經湯(羊藿10 g,補骨脂10 g,龜板20 g,枸杞子15 g,香附10 g,炒王不留行10 g,路路通10 g,蒼術15 g,丹參15 g,川貝母12 g,生山楂10 g,陳皮10 g,鬼箭羽10 g,甘草6 g)能改善PCOS患者子宮內膜厚度、改善內膜形態,促進月經恢復,促使排卵,提高妊娠率。張寧[40]發現,對PCOS患者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療,補腎化痰中藥(紫石英15 g,杜仲15 g,菟絲子15 g,制半夏9 g,橘紅12 g,白術12 g,蒼術12 g,香附12 g,神曲12 g,川芎12 g)能明顯改善其妊娠結局,其機制可能是降低了卵巢卵泡局部雄激素水平及胰島素抵抗狀態,改善了卵子發育的微環境,從而獲取高質量的卵子。金炫廷等[41]采用補腎活血促卵方(菟絲子15 g,桑寄生15 g,川斷15 g,枸杞子15 g,女貞子10 g,雞血藤15 g,澤蘭15 g,蒲黃10 g,當歸10 g,川牛膝15 g,益母草15 g,赤芍15 g,丹參15 g等)治療PCOS導致的排卵障礙性不孕,結果顯示補腎活血促卵方對FSH,LH及其比值有調節性作用,有效降低T,PRL和INS等激素水平,有助于成熟卵泡的發育及子宮內膜生長,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療效優于克羅米芬。
2.6 改善卵巢形態 崔雪芳等[42]采用補腎祛痰法(菟絲子15 g,肉蓯蓉9 g,仙茅10 g,羊藿10 g,熟地黃10 g,當歸10 g,枸杞子10 g,陳皮10 g,法半夏10 g,茯苓10 g,路路通12 g,桃仁10 g)治療50例PCOS患者,治療后B超檢測卵巢形態發現患者的卵巢體積明顯縮小,卵巢功能明顯改善。郭素璇等[43]采用中藥天癸膠囊治療19例PCOS患者3個月后, B超顯示雙側卵巢明顯縮小,形態明顯改善。陳旭等[44]采用祛瘀化痰法(組成:紫河車、蒼術、膽南星、丹參、益母草、茯苓、姜半夏、仙靈脾、山藥、熟地黃、石斛、麥冬、巴戟天和陳皮)觀察PCOS大鼠,發現祛瘀化痰法能顯著降低大鼠血清T,LH含量,改善LH/FSH比值,增加卵巢顆粒細胞層數,增加黃體組織數量,抑制卵巢多囊化改變。林輝等[45]發現,補腎活絡方能有效改善PCOS模型大鼠卵巢組織結構,使增厚的卵泡膜細胞層、卵巢包膜明顯變薄,顆粒細胞層數明顯增多,形態完整,排列整齊,黃體組織量增多,從而達到促進卵泡發育和排卵的作用。
3 討論及展望
PCOS是一類病因復雜、臨床表現多樣的常見疾病,發病率逐年增加,已經成為婦科生殖內分泌疾病研究的難點和熱點。目前認為,PCOS不單是育齡期婦女的疾病,而是從青春期就開始發生發展并持續影響婦女一生的疾病。現有的臨床研究表明,中醫藥能綜合調整人體的內分泌及生殖功能,治療相對安全。中醫理論雖然與西醫理論不同,但合理運用可起到協同治療作用。中醫辯證論治,結合西醫病理生理基礎及診斷治療,在治療PCOS中可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但是單純的中醫治療療程較長、起效較慢、患者的依從性較差等問題,且中藥的作用機制目前仍處于初步研究階段,辨證及療效評價的標準化、中藥炮制及生產的規范化尚需進一步規范研究。因此今后仍需致力于對中藥有效成分的研究、明確中藥的療效靶點和環節、科學客觀地開展中醫藥實驗及臨床研究,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防治PCOS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Fauser B C J M, Tarlatzis B C, Rebar R W, et al.Consensus on women′s health aspect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the amsterdam ESHRE/ASRM-sponsored 3rd PCOS consensus workshop group[J]. Fert Steril, 2012, 97(1):28.
[2]March W A, Moore V M, Willson K J,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a community sample assessed under contrasting diagnostic criteria [J].Human Rep,2009, 25(2):544.
[3]土增榮,王麗媛,田秀珠,等. 補中益氣湯聯合二甲雙胍治療耐氯米芬多囊卵巢綜合征[J]. 山西醫藥雜志,2008,37(9):815.
[4]Foecking E M, McDevitt M A, Acosta-Martinez M, et al. Neuroendocrine consequences of androgen excess in female rodents[J].Horm Behav,2008, 53(5):673.
[5]羅雪. 中醫藥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系統評價[D]. 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1.
[6]李娟,馬紅霞,宋金龍,等.多囊卵巢綜合征脂代謝異常的國內外研究進展及中醫藥治療優勢探討[J].世界中醫藥,2015,10(7):1112.
[7]蘭瑪. 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中醫治療概述[J]. 世界中醫藥,2012,7(3):274.
[8]喬杰. 多囊卵巢綜合征[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0:221.
[9]洪士翔. 多囊卵巢綜合征近20年的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文獻研究[D]. 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3.
[10]黃荷鳳,酈美根.多囊卵巢綜合征和高雄激素血癥[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11):647.
[11]陳靜,丘彥. 多囊卵巢綜合征雌激素水平的研究[J].中華醫學寫作雜志,2004,11(10):887.
[12]武忠長,韓波. 中藥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血清性激素的變化[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4):303.
[13]孫忻,丁彩飛,展曉日,等.中藥復方對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性激素的影響[J]. 中華中醫藥學刊,2015,33(2):404.
[14]潘文,李明明,王曉萍. 補腎化瘀方對多囊卵巢綜合征伴胰島素抵抗大鼠激素水平及血糖的影響[J].新中醫,2015,47(12):222.
[15]駱世存,許志M,彭小鵬. 蒼附導痰丸加減對多囊卵巢綜合征大鼠卵巢形態及性激素水平的影響[J]. 中華醫藥信息,2014,31(3):118.
[16]徐彩生,羅麗莉,曾如輝,等.羊藿總黃酮對多囊卵巢綜合征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響[J].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3,38(2):147.
[17]陳旭. 天癸方對多囊卵巢綜合征大鼠性激素及胰島素抵抗影響機制的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5,33(3):682.
[18]Wood J R, Ho C K M, Nelson-Degrave V L, et al.The molecular signature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theca cells defined by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J].J Reprod Immunol, 2004, 63(1):51.
[19] Jones M R, Chua A, Chen Y D I, et al. Harnessing expression data to identify novel candidate genes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 PLoS ONE, 2011, 6 (5):e20120.
[20]吳春鳳,趙小麗. 中藥對多囊卵巢綜合征大鼠雄激素合成酶表達的影響[J]. 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8(10):1003.
[21]董華娟,謝震,鐘雪梅. 補腎養經湯對多囊卵巢模型大鼠子宮AQP9表達的影響[J]. 時珍國醫國藥,2012,23(1):239.
[22]許志M,駱世存,寧艷,等. 蒼附導痰丸加減對多囊卵巢綜合征大鼠腫瘤壞死因子-α及其受體表達的影響[J]. 新中醫,2013,45(3):161.
[23]盧莉莉,程涇,程蕾,等. 益腎導痰調沖湯對多囊卵巢綜合征大鼠瘦素及其受體和 IGF-IR表達的影響[J].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2(1):11.
[24]Yu J, Wang Z Z, Zhou L H, et al. Study of cryptotanshinone on improving hyperandrogenism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via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gene CYP17 and AR[J]. J New Chin Med,2014, 29(5):1699.
[25]張麗華,靖林林,黃璜,等. 丹梔逍遙散防治大鼠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蛋白質組學研究[J]. 中藥藥理與臨床,2013,29(1):1.
[26]Ovalle F, Azziz R. Insulin resistanc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 Fert Steril, 2002, 77(6):1095.
[27]Dunaif A, Scott D, Finegood D, et al. The insulin-sensitizing agent troglitazone improves metabolic and reproductive abnormalities in the polycystic ovarysyndrome [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6, 81(9):110.
[28]洪艷麗,吳飛. 補腎化痰方對多囊卵巢綜合征胰島素抵抗Akt通路調控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34(2):230.
[29]王昕. 中藥對胰島素抵抗多囊卵巢綜合征大鼠卵巢組織胰島素受體及其底物表達的初步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5,33(3):630.
[30]張婷,郭建友. 地骨皮煎煮液對多囊卵巢大鼠胰島素信號傳導途徑中PI3K/PKB分子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10):2004.
[31]黎紅芳. 多囊卵巢綜合癥脂代謝情況的研究[D]. 南寧:廣西醫科大學,2009.
[32]陳燕,劉何h,楊冰馨,等. 補腎活血化痰中藥治療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征30例臨床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5,15(10):36.
[33]邵曉曼. 黃連素聯合桂枝茯苓丸對多囊卵巢綜合征伴胰島素抵抗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8):803.
[34]李惠芳. 紅花逍遙片對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內分泌及代謝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2):3622.
[35]王娜梅. 小檗堿對多囊卵巢綜合征大鼠代謝及生殖作用的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5,25(35):13.
[36]趙秋生,譚秀芬,王南蘇. 桂枝茯苓丸對多囊卵巢綜合征大鼠胰島素抵抗及脂聯素的影響[J].新中醫,2012,44(1):116.
[37]王慧穎,林喧. 加減蒼附導痰湯調控痰濕阻滯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子宮內膜容受性研究[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4(6):31.
[38]范海英,周麗,宋金梅,等. 補腎助孕方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2015,33(9):145.
[39]杜鵑. 補腎調經湯對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患者的促排卵作用[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21(16):171.
[40]張寧.中藥干預在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中療效評價[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7):56.
[41]金炫廷,馬遙單婧. 補腎活血中藥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導致排卵障礙性不孕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1):140.
[42]崔雪芳,莫小宇. 補腎祛痰法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高雄激素血癥50例[J].吉林中醫藥,2012,32(4):378.
[43]Kuek S, Wang W J, Gui S Q. Efficacy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Tian Gui Capsule in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hin J Integr Med, 2011, 9(9):965.
【關鍵詞】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高血脂癥
心血管疾病是一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國內外醫學界公認,除遺傳因素之外,長期的高脂、高糖、高鹽飲食和缺少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過高,血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過低,是構成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公認的高血壓、冠心病和腦血管意外的主要危險因素[1,2],因此積極治療高脂血癥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我們分別應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與辛伐他汀(舒降之)治療高脂血癥各30例,對其臨床療效及安全性進行比較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1 病例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選擇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患者60例,清晨空腹血脂符合下列標準之一,TG≥1.70 mmol/L;TC≥5.20 mmol/L。除外肝、腎、甲狀腺疾病及1型糖尿病、藥物所致的高脂血癥,并在近1月內未服用過降血脂藥物。60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齡65~90歲,平均(76.1±5.3)歲;高TC血癥13例,高TG血癥7例,混合型高脂血癥30例;LDLC≥3.60 mmol/L者46例,HDLC≤1.00 mmol/L 17例。
1.2 觀察方法
入選病例隨機分為A、B兩組各30例。兩組均常規低脂膳食,A組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日1次,療程6周;B組服用辛伐他汀10mg,每日1次,療程6周。服藥前及服藥4、6周詢問服藥反應, 查血TG、TC、LDLC、HDLC、谷丙轉氨酶(ALT)等。
1.3 療效評定標準
按衛生部1998年頒發的心血管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判定。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mmol/L為顯效;TC下降達10%~20%,TG下降達20%~40%,HDLC上升達0.18mmol/L~0.26 mmol/L為有效;未達到有效標準為無效;TC上升≥10%,TG上升≥10%,HDLC下降0.18 mmol/L為惡化。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x±s表示,血脂水平分析用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TC、TG、LDLC及HDLC水平變化
服藥6周末與治療前相比:兩組的TC、TG、LDLC均顯著下降(P
2.2 副反應
服藥4、6周末,A組僅1例患者出現一過性血ALT輕度升高(未超過正常值的2倍),1例出現輕微上腹不適,均未終止治療。B組有4例患者出現輕微的兩下肢和腹部肌肉疼痛,對癥處理后緩解,未影響治療。
3 討論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屬于HMGCOA原酶抑制劑,是一類新型降血脂藥物,它通過HMGCOA可逆性競爭抑制HMGCOA還原酶,刺激LDL受體合成和數量的增加,從而增加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LDL的消除,升高HDL水平[3]。HDLC可通過提供載脂蛋白C和膽固醇脂,將肝外組織膽固醇轉運到肝臟,激活脂蛋白酶,促進VLDL的轉化和消除,對抗高膽固醇血癥和高LDL血癥所致動脈粥樣硬化,穩定動脈硬化斑塊,甚至可以使斑塊收縮變小,能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對血小板和凝血或纖溶系統可產生明顯的影響,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作用[4]。此類藥主要用于治療原發性高膽醇血癥、繼發性高膽固醇血癥,可預防冠心病的發生,防止經皮穿刺冠狀動脈內球囊成形術后再狹窄。通過本次對照實驗結果表明,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是強效他汀類藥物,它們對降低TC、TG和LDLC均有顯著療效,且能提高HDLC,未發現有臨床意義的持續ALT升高,降脂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耐受性好。但又以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為顯著。因此,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給藥是防治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重要措施。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于外源性脂質攝入過多,體內脂質代謝紊亂所致,以正虛為本,痰濁血瘀為標。高脂血癥的病位在血脈,主要是因為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致使氣血不歸正化而產生痰、瘀、并且相互夾雜為患,反之又可加重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互為因果,惡性循環。是因水谷中之濁氣、水谷不化之痰濕、瘀滯不通之血液凝結于脈中而成。綜上所述,可以認為阿托伐他汀是高效、安全的降脂藥物。
【參考文獻】
[1]SCANDINAVIAN SIMUASTAIN SURVIVAL STUDY GROUP.Randmized tiral of cholesterollowering in 4444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Scandinavian Simuastain Survival Study (4s)[J].Lancet, 2014,344:13831389.
[2]STEINBERG D,WITZTUM JL.KRAMSCH DM,etal. Coronary angiographic changes with lovstatin therapy: the Montiorde Atherosclerosis Regression Study(MARS).Ann Intern Med,2013,119(10):969976.
關鍵詞:苯巴比妥;酚妥拉明;高膽紅素血癥;作用;療效
通常而言,成人高膽紅素血癥易發于肝炎疾病后[1]。由于肝部受損細胞在膽紅素的攝取和結合,以及排泄功能上存在障礙,引發總膽紅素在血清中長期持續。此病在肝病治療過程中較常見,但臨床治療較困難。鑒于此,本文通過使用藥物苯巴比妥以及酚妥拉明等對該病實施治療,并得出一些療效結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自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經我院確診并治療的該病患者共計156例。男92例,女64例。年齡18至75歲,平均年齡為47.2±2.3歲。以數字法隨機分成觀察組(78例)和對照組(78例)。其中觀察組中含男48例,女30例,平均年齡為46.8±1.8歲。而對照組中含男44例,女34例,平均年齡為47.5±3.1歲。兩組病患血清TBil在34.3-85.4μmol/L間。黃疸持續2個月,且所有病例符合該病診斷標準[2],其中含甲肝16例,乙肝129例,戊肝11例。排除膽道阻塞而導致的TBil異常病患。兩組病患在性別,年齡,病情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觀察組用藥酚妥拉明(產于上海市旭東海普有限公司),劑量10mg,加250ml的葡萄糖實施靜滴,控制30-40滴/min,1次/d。苯巴比妥劑量30mg,口服用藥,3次/d。對照組用藥20ml門冬氨酸鉀鎂,Vit K1劑量20mg加250ml的葡萄糖實施靜滴。控制30-40滴/min,1次/d。兩組根據病患AST及ALT異常,酌情用藥甘草酸二銨以及能量合劑護肝,以四周為1個療程,結束后另隨訪4周。
1.3 療效評價 兩組在治療前和治療后2w、4w分別檢測病患肝功能指標。主要包含AST和ALT,以及TBil和TBA。以全自動型生化分析儀實施測定,標本需采集晨間空腹血液。療效判定依據以下標準[3]:(1)顯效,病患自覺癥狀基本消失,且TBil和轉氨酶,以及總膽汁酸(TBA)下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2)有效,病患自覺癥狀發生改善,且TBil和轉氨酶,及TBA下降至治療之前50%或以上。(3)無效,病患自覺癥狀的改善不顯著,且功能指標未達上述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數據對比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對比 觀察組顯效率為52.56%(41/78),總有效率為79.49%(62/78),顯著高于對照組35.90%(28/78),57.69%(45/78)。而觀察組無效率為20.51%(16/78),顯著低于對照組42.31%(33/78)。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3 討論
在臨床上,急慢性肝炎引發的高膽紅素血癥和血淤有一定聯系[4]。本文選用的治療藥物中,酚妥拉明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可阻斷病患肝各段血管床α受體,對門靜脈進行擴張,減小門脈壓力,加大肝血流量。既可改善細胞營養及血液供應情況,還可增大膽汁流量和膽酸排量,利于黃疸消退。而苯巴比妥藥物則可促使膽紅素和葡萄糖醛酸互相結合,達到減少血漿膽紅素效果。Vit K1和門冬氨酸鉀鎂則主要用于臨床護肝和退黃,對該病有一定作用[5]。本文經過藥物療效對比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顯效率為52.56%,總有效率為79.49%,顯著高于對照組35.90%,57.69%。而觀察組無效率為20.51%,顯著低于對照組42.31%。兩組在有效率方面對比,差異不顯著。表明觀察組療效好,可明顯提升病患治療的總有效率。符合張薇薇,袁學華等人[6]報道結果。治療時除觀察組有少數病患頭暈,困倦外,兩個組別都有發現由于低速過快導致心悸、惡心等癥狀,在調整輸液滴速后癥狀緩解。此外,對比兩組治療后肝功能水平時,發現,觀察組TBil為30.6±14.7μmol/L,TBA為20.7±8.3μmol/L,顯著低于對照組45.7±18.6μmol/L,30.9±12.7μmol/L。表明酚妥拉明和苯巴比妥藥物聯合治療,能明顯改善病患肝功能,療效顯著。而兩組在AST和ALT水平對比上,差異不顯著。與余慧芹等人[7]報道一致。這可能和兩組使用甘草酸二銨等護肝藥物有關。綜上所述,使用酚妥拉明和苯巴比妥藥物治療該病患者,療效明顯,還可顯著改善肝功能水平,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韋明,李宏,鄭幫林,等.苯巴比妥聯合膽寧片治療肝硬化殘留黃疸的療效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2,41(9):919-920.
[2]黃磊,栗光明,朱繼業,等.肝移植術后持續高膽紅素血癥的診治[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2,27(2):141-144.
[關鍵詞]獸醫藥理學 唯物辯證法 矛盾 對立統一規律
[中圖分類號] S853.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04-0099-02
“辯證法不過是關于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的運動和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獸醫藥理學是動物醫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它是研究藥物與動物機體之間相互作用規律的科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其中無處不滲透著唯物辯證法。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將唯物辯證法的思維貫穿始終,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高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以辯證法的觀點認識和把握藥理學的規律,全面、系統地理解和掌握獸醫藥理學知識。
本文試就獸醫藥理學教學中的對立統一規律問題談一些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矛盾的同一性
任何矛盾的雙方始終存在著既互相斗爭,又互相同一的關系。
(一)藥物機體
藥物與機體之間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矛盾統一體,藥理作用的產生,是藥物和機體相互作用的結果,藥物特定的作用與其本身化學結構、理化性質、藥理活性以及其他藥效學過程密不可分,但其藥效學過程又與藥動學過程相互依賴,共同存在。藥物需要依靠機體吸收才能進入體內,并被輸送到相應的組織器官,然后才產生相應的作用。藥物進入機體,隨著體內的血液循環被運送到相應的組織器官(靶器官),對機體的生理生化過程產生影響,發揮藥理作用;與此同時,機體對藥物也有反作用,即對藥物進行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對藥物的作用產生影響。離開了動物機體,藥物便失去作用對象;同樣地,沒有動物機體對藥物的吸收運轉乃至代謝和排泄過程,藥物就無法發揮相應的藥理作用。
(二)藥物―機體―病原體
化學治療藥是一類能夠抑制和殺滅病原體,但同時對動物機體毒性相對較小的一類藥物。這類藥物與動物機體和病原體之間存在著“三角關系”,即存在藥物與動物機體、藥物與病原體、病原體與動物機體彼此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三對矛盾。藥物對病原體有殺滅抑制作用,病原體對藥物發生反作用,產生耐藥性。
(三)聯合用藥
不同的藥物之間也存在著聯系,聯合應用時會產生協同作用或拮抗作用。有的抗菌藥物之間聯合應用可以擴大抗菌范圍,增強抗菌效果,如:β-內酰胺類抗生素阿莫西林、氨芐西林等與β-內酰胺酶抑制劑克拉維酸或舒巴坦合用,磺胺藥與TMP合用,大觀霉素和林可霉素合用等,可產生協同作用,提高療效。這是矛盾的同一性所在;但有的聯合應用會產生拮抗作用,表現為藥物作用的減弱或毒性的增加。例如:青霉素與氯霉素和四環素合用,會影響相互的抗菌作用。
二、矛盾的對立性
(一)矛盾的對立
藥物的治療作用和不良反應是藥物作用的兩重性,是藥物作用的基本規律之一,也是相互排斥和相互對立的一對矛盾。例如,抗生素類藥物可用于各種細菌感染性疾病,但大多抗生素都有這樣和那樣的不良反應,青霉素可引起某些動物過敏反應,鏈霉素除了過敏反應之外還有神經毒性、腎毒性和肌肉毒性,磺胺藥由于其乙酰化代謝產物在腎臟形成結晶,可對腎臟造成損害。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一分為二”的觀點,可以使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藥物的兩重性,準確地把握藥物的利與弊,充分發揮藥物防治動物疾病、提高動物生產性能的作用,同時采取相應措施避免或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達到合理用藥的目的。
(二)矛盾的轉化
治療作用和不良反應不是固定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互相轉化。如:阿托品具有抑制平滑肌收縮和抑制腺體分泌的藥理作用,當用于緩解支氣管和胃腸平滑肌痙攣時,同時會引起腺體分泌減少,導致動物口腔干燥,原先抑制腺體分泌作為藥物的治療作用,此時轉化為不良反應。又如:廣譜抗菌藥,可以對抗多種致病菌,但卻不適宜用于反芻動物,特別是成年反芻獸。原因是其瘤胃內微生物菌群之間相互依存和制約,保持著動態平衡,使用廣譜抗菌藥會打破菌群之間正常的平衡,引起菌群失調癥,甚至導致二重感染。
劑量的增減會使藥物發生量變到質變的變化。一般來說,以適當的劑量用藥,可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用藥劑量過大則會使動物機體出現毒性反應,甚至引起動物死亡。
給藥途徑或給藥方法的不同,也會使藥物的作用性質發生變化,如:硫酸鎂經靜脈注射給藥具有中樞抑制作用,作為抗驚厥藥物使用;但口服給藥則表現為瀉下作用,用于動物的胃腸積食;馬錢子是一種中藥,味苦,口服具有健胃作用,但以其有效成分做成的注射液注射給藥,則具有脊髓中樞興奮作用。
三、內因和外因的相互關系
(一)動物機體(內因)
內部矛盾 (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 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和程度; 外部矛盾 (外因 )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 它影響事物的方向、速度和具體過程。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的發展中是同時存在、缺一不可的。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 當作為內因的機體處于不同狀態下時, 藥物的療效可能產生變化, 甚至無從發揮作用。
動物機體的功能狀態與藥物的作用有著密切的關系,藥物的作用是通過與動物機體作用來實現的,也是通過動物的生理生化機能的改變而表現出來的,藥物本身一般不會脫離動物機體本身固有的或潛在的機能活動而產生新功能,只能使機體固有的功能增強或減弱。在這里,藥物是外因, 機體是內因, 藥物要達到用藥目的,必須調動動物機體本身的積極性,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或機體的防御機能。如:化療藥物的作用與機體的免疫力、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有密切關系。藥物發揮藥理效應,有賴于機體對藥物分子的吸收,并將藥物輸送到作用部位,同時動物肝腎的機能狀況直接影響藥物在體內的生物轉化和排出,影響體內藥物的濃度變化。肝腎狀態良好,有利于藥物及其代謝產物的消除,減少藥物在體內的蓄積,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相反,肝腎狀態不佳,不利于藥物的消除,容易引起蓄積中毒。所以,加強飼養管理,合理調配日糧、改善環境生態條件,減少動物的應激反應,乃至提倡動物福利等等,都是實現合理用藥不可忽視的因素。
(二)藥物(外因)
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必不可少的條件。不具備一定的條件,事物不會發生變化。當動物受到病原體的感染或侵害,機體會動員自身的防御功能對抗疾病,但是如果沒有相應的抗感染藥物,很難徹底殺滅和抑制病原體。對于治療細菌感染性疾病,抗菌藥物甚至起著決定性作用。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個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共性與個性、一般和個別、絕對和相對的關系。藥理學中諸多方面體現著共性與個性的關系。藥物有基本的作用規律,這是所有藥物的共性,但是不同的則有其自身的作用機制,這是具體藥物的個性;同類藥物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質、體內過程、臨床用途、不良反應,這是該類藥物的共性,但是不同藥物的作用強度、半衰期長短、不良反應的強弱則是該藥物的個性;進入體內的藥物都有被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的共性, 但對于具體的藥物,在個別過程中其具體情況有所差別, 則是個性。
五、小結
綜上所述 , 動物藥理學中辯證法無處不在,把對立統一的規律引入教學,有助于全面理解動物藥理學的規律,有助于把握不同藥物的特點,以便系統掌握動物藥理學知識;而且可以加深加快學生的理解, 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辯證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的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大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陳杖榴.獸醫藥理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隨著時間醫學的研究進展,形成了時間病理學,時間藥理學,時間治療學,時間衛生學,時間運動學,宇宙時間醫學和實踐護理學等分支學科。
1 時間護理的概況
時間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利用機體本身所存在的生物節律,對病人在用藥、治療、生理、病理等方面進行護理的一門學科,即屬于護理學范疇,也屬于時間醫學的一部分。
早在二、三千年前,祖國醫學就有了關于人體時間節律的論述。如《黃帝內經》中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即天地間陰陽二氣是生物變化的根源。至于晝夜節律對人體的影響,《內經》云:“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中藥學的“性味歸經”理論,揭示了藥物對機體某部分時間的選擇性,中醫很重視中藥歸經部位在什么時辰生理敏感性最明顯,從而找出病人對藥物感受最強或最適治療時間。
2 時間護理與臨床用藥
2.1 時間護理與臨床用藥學時間藥理學又稱時辰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生物同期性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隨著時間藥理學的發展,特別是藥物作用和代謝的時間節律的深入研究,為提高藥物療效和降低毒副反應提供了新手段。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常常是在保證發揮藥物作用的前提下,采取控制劑量的方法,將全天劑量根據藥物在人體內吸收、排泄的情況,以均分法給藥,如肺炎病人抗菌素使用每日二次(6點、14點或6點、18點),高血壓病人口服緩釋降壓片每日一次(7點)等等。這是按時鐘給病人用藥治療,而沒有按藥物在人體內發揮治療作用的時間節律來給藥,將會由于給藥時間間隔太長,血藥濃度下降較快或藥物在體內堆積過多而引起藥物中毒。如心臟病人對洋地黃的敏感性在4:00比白天高40倍,如果在夜間給病人白天同樣劑量的藥物就可能引起洋地黃中毒,另外,在搶救有機磷中毒時,用阿托品治療,使病人達到阿托品化,但阿托品化劑量與中毒量很接近,稍過量,就可出現阿托品中毒的表現,給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嚴重者可引起死亡。
許多臨床經驗證明,護理人員必須掌握或了解一些常用藥物在人體內作用的節律性,即藥物治療作用的時間節律,并根據不同藥物的節律性選擇不同的用藥時間,主要選擇作用明顯療效較高的時間給藥,可用小劑量取得最大的效果,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藥物在體內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等。如青霉素過敏者皮試反應一般午夜反應較重,中午反應較輕,臨床上青霉素皮試一般都在白天,這樣有利于觀察結果,減少過敏反應。
方劑藥效學是方劑研究的核心之一,但其作用的確切成分不清、途徑不明、靶點不定。目前,人們主要以血清藥理學進行體外研究,雖取得一定的進展,但沒有深入到病變靶組織。現代醫學認為,藥物的靶組織濃度與療效密切相關。方劑中有效成分經過吸收進人血液后到達病變靶組織并發揮作用;因此,用組織代謝藥理學的方法尋找方劑有效成分在體內的作用靶點,以闡明中藥方劑的藥效物質基礎及其作用途徑;結合中醫學整體觀,用整體分析方法研究方劑作用靶點,并提出方劑組織代謝藥理學的新假說,以促進方劑藥效物質基礎和作用途徑的研究。
1 方劑藥效學研究方法的認識
方劑口服或灌腸后經過腸道和肝臟的首關效應,被吸收進入體內血液的成分很多,不同方劑的藥動學(PK-PD)不同,經過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過程后可能產生新的化學成分,在體內具有不同的組織分布,但不是所有這些血清成分都具有藥理作用和生物活性[1]。因此,方劑在體內真正的有效成分是什么是最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最后到達病變組織對疾病起治療作用的成分才是真正的中藥有效成分。因此,不僅要研究用藥后的血藥濃度水平,更要研究病變靶組織內的中藥成分譜及其濃度水平,尋找真正的中藥有效成分。
2 目前方劑藥效學研究的局限性
目前進行方劑藥效學、藥動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血藥濃度法、生物效應法,研究其血藥濃度和尿中排泄速率與療效的關系,主要選擇一些不能量化的間接指標,或者尋找體內的單體成分。血清藥理學是使用含藥血清代替方劑粗提物進行藥理研究的體外實驗方法,較客觀真實地反映方劑的藥理藥效及其作用機制,通過藥理效應來反映方劑有效成分的體內動力學規律,但它是在體外進行的間接試驗,不能準確尋找和確定方劑在體內代謝過程中的活性成分,更不能說明方劑體內直接作用的成分譜或病變組織內的靶成分譜[2]。方劑是一個多元、復雜體系,化學成分復雜,很難用其中某一成分的藥效或藥代參數來代表整個方劑的參數[3]。單一成分不能說明配伍的影響,也不能代表方劑,不符合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思想。如用于治療急性胰腺炎的大承氣湯以大黃、厚樸為主藥,大黃含有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等,厚樸中含有厚樸酚、厚樸新酚等,枳實含有生物堿、黃酮苷及揮發油等成分,臨床效果確切,動物實驗也得到證實。給香豬急性胰腺炎模型使用清胰湯后,采用HPLC法檢測到香豬門靜脈和腔靜脈中含有大黃素,且在一定濃度范圍內與相應的峰值呈良好的線性關系[4]。證明口服或灌腸后方劑的某些成分能夠吸收進人體內,但方中多種主要成分的血清濃度水平如何,進人血液內的成分能否到達病變組織并發揮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3 方劑配伍的藥理學研究
方劑中每一味藥對其它藥的有效溶出和吸收有明顯影響,療效也顯著不同,臨床上也呈現出顯著的量效關系。如大承氣湯不同煎法,或加減方劑中的藥味和劑量,會明顯影響總游離蒽醌含量,且含量隨厚樸、枳實煎煮時間的增加而增加;而芒硝也明顯影響各有效成分的溶出;枳實能影響厚樸有效成分厚樸酚的溶出[5]。這些煎劑的不同溶出率明顯影響有效成分的吸收。大承氣湯經過煎煮,口服或灌腸等途徑治療具有陽明腑實證的急性胰腺炎過程中發生吸附、絡合、分解、沉淀等變化后,方劑在消化道和肝臟的代謝及消化道內的吸收不同。大黃素、大黃酸、大黃酚、厚樸酚等被吸收入血后能否達到治療濃度水平,并進一步在病變胰腺組織內分布?究竟是哪一種或幾種主要成分起作用?即研究大承氣湯的中藥方劑血清藥理學、組織藥理學,并探討方證相關性。
4 方劑藥效學研究的新方法——組織代謝藥理學
中藥藥理藥效研究以觀察療效的“黑箱”法為主,將黑箱定位于血清。因此,中藥(方劑)血清藥理學受到重視,卻多以檢測單體成分的體外實驗為主,沒有進行在體的方劑血清藥理學研究[6];進行了效應器官活性成分譜與中藥歸經理論研究,但沒有研究方劑的有效成分在靶器官內的濃度和組織病理學及療效的關系研究,因此,有必要重新對“黑箱”進行定位,并進行病變靶組織的藥理學研究,即方劑組織代謝藥理學。
方劑組織代謝藥理學是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用藥理學的方法研究方劑有效成分對病變靶組織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的科學。運用HPLC、LC-MS等現代藥理學、病理學方法研究不同方劑在不同疾病病變組織內的成分譜、濃度變化、作用位點或受體、有效成分與組織的相互作用及量效關系,以闡明方劑作用的物質基礎及機制,尋找中藥歸經理論的客觀證據;同時藥物療效與不良反應在某種程度上與機體組織器官中的藥量有關:即血藥濃度、組織濃度與效應相關。目前循證醫學的證據認為,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能顯著降低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壞死組織感染和膿毒血癥的發生率和病死率[7],大承氣湯治療急性胰腺炎時有保持血管內皮光滑、調節胰腺微循環、保護胰腺細胞、改善胰腺組織病理變化等作用[8],而這可能是中藥歸經理論和臨床療效的基礎。
5 大承氣湯治療急性胰腺炎的方劑組織代謝藥理學模型研究
重癥急性胰腺炎具有“痞、滿、燥、實”的特點,屬于典型“陽明腑實證”,大承氣湯治療急性胰腺炎的通里攻下方法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取得共識,臨床療效確切[9];但其物質基礎和作用靶點不清楚。在方劑組織代謝藥理學新假說的指導下探索方劑各成分穿透血胰屏障到達胰腺組織內的成分譜和濃度,研究急性胰腺炎模型胰源性物質代謝的變化,其中某些顯著變化可能正是方劑藥效物質的作用靶點。組織代謝藥理學反映整體的物質圖譜,可直接認識急性胰腺炎中機體或胰腺的病理生理和生化狀態,探索大承氣湯的作用靶點,闡明“陽明腑實證”的本質。
應用組織代謝藥理學方法,采用LC-MS-MS技術測定給藥模型犬血清和胰腺組織中的方劑有效成分和多種胰源性代謝物質(如淀粉酶、脂肪酶、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膽囊收縮素、胃泌素、胃動素等)的動態變化,從物質成分和量的經時變化來探索大承氣湯治療急性胰腺炎的生物標記物,從藥物整體作用所產生的生物化學物質(酶、神經遞質、內分泌激素)來尋找其治療的物質基礎;同時,聯合方劑藥動學來研究方劑組織內物質濃度與生物效應的關系,能更真實地反映方劑中多種成分的綜合療效與體內動態過程,符合整體觀原則;用組織代謝藥理學的方法研究“陽明腑實證”的本質,探索方劑對“證”的療效基礎和作用靶點。
6 結語
在方劑組織代謝藥理學的指導下,通過對體液和胰腺組織中物質代謝及量變化的分析,同時觀測大承氣湯引起的所有生化變化,獲得方劑治療前后“組織內藥效物質指紋圖譜”,以探索方劑治療的證候靶點,同時評價方劑產生的一系列組織內代謝過程和作用機制、胰腺靶器官的效應、組織損傷及修復機制等,將組織內物物質濃度的變化及其分子基礎與將來的表型結局聯系起來;結合方劑組織代謝藥理學新方法,更深刻地揭示方劑整體性調節人體功能網絡的機制和作用靶點。
參考文獻
[1] Wang YM, Su DF. Progress in Pharmacology[J]. Beijing:Science Press,2000.78-79.
[2] Shi SJ, Chen H, Zeng FD. Recent progress in pharmacokine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medy[J].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2005,17(3):235-238.
[3] Kou JP, Xuan YX, Yan YQ. Preliminary studies on factor seffecting content of magnolol in magnolia bark tree agents decoction[J].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2001,23(6):401-403.
[4] Li YY, Gao ZF, Dui DH, et al. Measurement of emodin and tetrandrine in the blood of miniature pig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by HPLC after using Chinese medicine[J]. Health Science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2003,24(2):95-99.
[5] Xi XR, Liu J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compatibility on content changes of anthraquinones in three kinds of Chengqi Decoctions[J].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 2004,21(10):596-598.
[6] Qiu Y, Li YY, Li SG, et al. Effect of Qingyitang on activity of intracellular Ca2+-Mg2+-ATPase in rats withacute pancreatitis[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1):100-104.
[7] Sharma VK, Howden CW. Prophylactic antibiotic administration reduces sepsis and mortality in 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 meta-analysis[J]. Pancreas,2003,22(1):28-31.
【關鍵詞】時辰藥理學 最佳用藥方案 最佳用藥時間點 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R96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7-254-02
1 原理
體內激素的分泌、酶的活性,以及血漿蛋白的含量都呈晝夜節律而出現高峰與低谷的變化,因此機體對藥物的吸收、生物利用度、血藥濃度、代謝和排泄等也呈晝夜節律性變化。時辰藥理學是研究機體的晝夜節律對藥物作用和體內過程的變化包括藥理效應與毒性、藥物代謝動力學和生物利用度等隨時間發生變化的規律的一門邊緣學科。[1] 屬于藥理學的范疇,也是時間生物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研究生命活動伴時間變化的特征,充分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和療效,而最大限度地減少藥品不良反應,促進合理用藥;(2)探討常用藥和新藥影響生物節律的藥動學作用;(3)探索合理的給藥時間。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很多藥物的作用和毒性、不良反應與人體的生物節律(生物鐘)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同一種藥物的同等劑量可因給藥時間不同,作用和療效也不一樣。而醫生、藥師通過認真學習時辰藥理學,在不增加醫療設備的情況下、準確診斷疾病,運用時辰藥理學知識來制定合理的給藥方案,按時辰規律給藥,減少用藥盲目性,準確及時地將藥物送達病灶,使給藥時間與人體生理節律同步,使用藥更加科學、有效、安全、經濟。并通過提供藥學服務,加強藥學監護,實施藥物治療方案的干預,對提高藥物療效,降低藥品不良反應,具有極為重要的實用價值。
2 適用范圍
該技術主要適用于抗心絞痛藥、降壓藥、降藥脂 、降糖藥、抗組胺藥、平喘藥、利尿藥、糖皮質激素類藥、抗消化性潰瘍藥、抗癌藥、抗抑郁藥物、鈣劑、鐵劑、部分抗生素以及其它受時辰節律影響較大的藥物。這些藥受時辰節律影響較大, 依據時辰藥理學,找準服藥的最佳時間,可以達到以下效果:①順應人體生物節律的變化,充分調動人體積極的免疫和抗病因素;②增強藥物療效,或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峰濃度;③減少和規避藥品不良反應;④降低給藥劑量; ⑤促進合理用藥,節約醫藥資源;⑥提高用藥的依從性 。 如早9:00和晚9:00給予患者β受體阻滯劑普萘洛爾20mg,無論是血漿藥物濃度還是對最大運動量時心動次數的抑制效果,早9:00給藥比晚9:00給藥都要大。且血藥濃度和藥效之間存在相關性。所以,不同時間給予普萘洛爾,可產生不同的藥動學特征和治療效果。
3 該用藥方法與傳統用藥方法的比較
全新的用藥方案是依據生命活動節律,針對患者病情、病理變化,根據時辰藥理學,選擇最佳用藥方案及給藥時間!傳統的用藥方案是將全天劑量等量的分成幾次服用,這種均分法是建立在機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藥物作用在一晝夜的時間內是恒定。全新的用藥方案與傳統的給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的優點:能夠增加藥物的敏感性,使藥物發揮最大的效能,相應發生最小的藥品不良反應,真正做到以最小的有效藥量發揮最大療效,產生最小的毒副作用[2]。節約醫藥資源,提高用藥依從性,使臨床用藥更加安全、有效、經濟、適宜。如一項研究納入703例患者,發現心肌梗死發作的頻率一般在晨醒后明顯增加,于9:00~10:00達峰;心絞痛發作的晝夜節律(穩定或不穩定型心絞痛),其發作均具有相似的晝夜節律。對1002例慢性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總計33999次發作進行分析,發現從0:00~6:00發作次數最少,6:00以后增多,10:00~12:00發作達峰值,這一節律在勞力型心絞痛者尤其顯著。抗心絞痛藥的療效也有節律性,鈣通道阻滯劑、β受體阻斷劑、硝酸酯類藥于上午服用,可明顯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缺血,下午服用的作用強度不如前者。因此,抗心絞痛藥宜于早晨服用。這樣按時辰用藥的藥用效果比傳統的用藥方法的藥用效果要好得多。另外,藥師在藥學服務中善于應用時辰藥理學知識,指導患者用藥,為提高醫院藥物治療質量,促進合理用藥水平,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4 開展該技術項目的必要性
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均具時間的規律性,人體的體溫、血糖、血壓、血脂、基礎代謝率等與晝夜、季節變化都有一定的關系。藥物療效和不良反應同樣與給藥時間密切相關。同一種藥物的同等劑量可因給藥時間不同,作用和療效、不良反應卻不一樣,如果能恰當運用按時辰規律用藥,就能夠使藥物獲得最佳療效,產生最小的毒副作用,減少用藥的盲目性,準確及時地將藥物送達病灶,使給藥時間與人體生理節律同步,使用藥更加科學、有效、安全、經濟。[3]平時在調配藥品時經常發現有些藥品按照時辰藥理學該飯前服的,醫生卻寫成飯后服。按照時辰藥理學該睡前服的而醫生卻未注明,按照時辰藥理學該在早上服,醫生卻寫成晚上服。而藥劑人員在發藥時,又未向病人交代清楚,這樣會使藥品的療效降低,藥品的副作用增加。如果醫生、藥師認真學習時辰藥理學。按照時辰藥理的原則,找準最佳的用藥時間點,就能事半功倍,使藥物療效增加,副作用減少。[4]如有一患者在體檢時,發現糖尿病,后經自己進行飲食和運動控制后,血糖有所降低,但餐后血糖卻仍未達標,醫生就給他開了阿卡波糖類口服藥拜糖蘋,一天3次,一次1片。一個月后,血糖仍不達標。后來改為一天3次,一次2片。三個月過去了,但餐后血糖卻還是未達標。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后來經醫生的仔細詢問,最后發現是服藥的時間出現了問題,正常情況下,拜糖蘋要在餐時服用,而這位患者在實際服藥過程中,都是在吃過飯后才服用的。而拜糖蘋餐時服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如果服用時間推后,藥物的起效高峰就會推后,這樣會導致餐后血糖高峰時藥物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而當餐后高血糖稍微降低時藥物的作用達到高峰,這樣不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溝通后,患者明白了自己服藥的時間不正確,在其后的調整中,患者每次都在第一口飯時服用拜糖蘋,并在每天3次、每次1片的劑量下,他的餐后血糖很輕松地達標了。由此可見,同種藥物,不同的給藥時間,可產生完全不同藥用效果。這也說明了依據時辰藥理學用藥的重要性。[5]
5 設施設備、人員配備、實施方案
設施設備:開展該技術不需另外添加儀器、設備。配備日常所需的診療設備即可, 人員配備:藥劑科配備幾位臨床藥師,牢固掌握時辰藥理知識,并掌握一些臨床知識,深入臨床,根據時辰藥理知識,幫助醫生選擇最佳的藥物,找出最佳的用藥時間點實施方案:醫生、藥師通過認真學習時辰藥理學,掌握藥理效應、毒性、藥物代謝動力學和生物利用度等隨時間發生變化的規律。然后醫生、藥師根據時辰藥理學,依據人體的生物節律性、疾病的時辰節律性、藥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的時辰節律性。選擇最佳的藥物,選擇最佳的用藥方案,找出最佳的用藥時間點。如潑尼松、去炎松或地塞米松晨一次口服,對血漿、尿中17-或17,21-羥類固醇的量影響不大,但如將每日同樣劑量分3~4次服,則使皮質類固醇的排泄量降低1/2。所以醫師、藥師在掌握這些藥物的時辰藥理知識后,把可的松、氫化可的松、潑尼松等藥物,以晨8:00給藥,僅需1次;地塞米松只需隔日晨服1次即可,這樣可使藥效增強,作用時間延長,并且藥物易與血漿蛋白結合運送到全身各部位。另晨服可減少藥物對內源性激素分泌的反饋性抑制。因此時藥物對腦垂體分泌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負反饋作用最小。一旦停藥,內源性激素仍可正常分泌。這樣就起到了增強藥物療效,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的效果。
6 總結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力求消耗最少的衛生資源,選擇最佳的用藥時間,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已成為當今醫療事業的發展趨勢,這一點對用藥的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醫師應正確診斷疾病,另一方面,要選擇最佳的治療藥物,最佳的給藥時間,以發揮最佳的治療效果。醫生、藥師通過認真學習時辰藥理學,依據時辰藥理學,選擇最適的用藥時間,使用藥時間與人體生理節律同步,使藥物的療效增強,不良反應減少,是完全可以實行的。而且是完全有必要的。另外,藥師在藥學服務中善于應用時辰藥理學知識,指導患者用藥,為提高醫院藥物治療質量,促進合理用藥水平,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丹娜、孔天東 合理用藥和服藥時間的關系。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0.1.
[2]朱旭紅,榮風玲;談時間與合理用藥;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04年6月第22卷第2期.
[3]尹兵;淺談時辰用藥與臨床實踐;安徽醫學1991年第12卷第2期
【關鍵詞】藥理實驗;技術革新;合理用藥
The improvement in technology ofpharmacodynamics experiment
WANG Jin-quan.Pingliang Medical College,Pingliang 744000,Gansu,China
【Abstract】 Pharmacodynamics Experiment takes an important role in pharmacology teaching.It makes some abstract theory image and objective,and it can als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learnt theory further.The improvement in technology of pharmacodynamics experiment about saving of Nikethamide to respiratory inhibition and the action of Diazepam in anti-convulsions puts two independent experiments together,it makes experimental programe more complete and reasonable.It has improved experimental instrument,introduced modern information method so that it has increased effect and interest of experiment.
【Key words】Pharmacodynamics experiment;Improvement in technology;Rationalization of using medicine
醫藥衛生院校開設的《藥理學》[1]、《藥物學基礎》[2]等課程,除理論教學向學生介紹藥物的作用、臨床用途、不良反應等方面的知識外,還必須進行實驗(實驗占總教學時數的20%~28%)。藥理實驗是對理論介紹的藥物基本知識進行驗證,也是對理論教學的補充,通過實驗具體觀察藥物對機體的影響,用客觀事實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深化,熟悉實驗儀器的操作方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這樣,實驗程序的設計就必須嚴謹、科學、合理,結果記錄準確,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同時實驗操作應簡便易行,并能調動起學生的實驗興趣,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實驗,此項目的研究,基本上達到了以上目的。
實驗教學在《藥理學》教學中是相當重要的,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和技術革新是非常有價值的,我從1989年9月自選此項目,分四個階段(1989年9月至2000年12月主要進行兩個實驗的合并及程序的補充完善;2000年12月至2001年12月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進行主要儀器的改進;2001年12月至2002年9月再次對實驗主要儀器進行改進,并對整個程序做進一步的驗證;2002年9月至今對革新后的實驗進行推廣應用)不斷探索、完善,現在研究全部完成,編寫入平涼醫專《藥理學實驗指導》在全校各專業廣泛應用。通過實踐證明,該革新實驗結果穩定,效果良好。現總結如下,以供同行參考。
1 技術革新背景
1.1 從藥理學課程的特點看 《藥理學》、《藥物學基礎》課程在醫藥衛生專業教學中,是一門基礎課程,也是連接醫學基礎課與醫學臨床課的橋梁課程,是為學生將來在臨床上合理用藥奠定理論基礎,課程本身是為臨床用藥提供理論依據,因此,正確、準確的掌握藥理方面的基本理論非常重要。實驗是將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將客觀現象展現在學生面前,用事實幫助學生進一步對所學理論知識的認識。
1.2 從藥理學實驗的特點看 藥理實驗全部是驗證實驗,是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通過動物實驗檢驗理論是否與實踐相符。這樣,實驗結果就直接影響實驗效果,結果不明顯、結果錯誤或與理論不符,將使學生產生錯誤認識,直接影響學生將來進入臨床用藥的合理性、準確性,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1.3 從兩個實驗的技術看 尼可剎米對呼吸抑制的解救和地西泮的抗驚厥作用兩個實驗,孤立地對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進行驗證;實驗不系統,不能在同一時間同時觀察到藥物作用隨劑量的不斷增加發生的改變;實驗所用主要儀器(記紋鼓)記錄的曲線不完整,客觀影響因素多,致使實驗結果不準確,這樣就極大地影響了實驗的效果,還可能產生認識錯誤;實驗缺乏完整性,沒有涉及到藥物使用的劑量過大可引起機體死亡這一現象,不能在學生思想上對藥物過量產生的嚴重危害有深刻印象。
1.4 從實驗的先進性看 實驗所用主要儀器落后,現在記紋鼓已基本淘汰,讓學生再使用這樣的儀器實際意義不大,使學生對實驗的興趣不高,目前電腦已十分普及,掌握其操作已是基本技能,革新后實驗過程使用計算機,體現了實驗的先進性和時代性,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實驗積極性和興趣,實驗效果更好。
1.5 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看 實驗分兩個時段做,而每一實驗占兩個學時,造成時間的浪費;每一組消耗動物數量多,增加了實驗開支;用煤油燃燒產生大量濃煙熏記紋鼓,造成環境污染,不利于環境保護。
2 技術革新思路
基于以上幾點,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的作用,我對兩個實驗進行技術革新。
2.1 將實驗進行合理、有機地整合,并根據藥理實驗的目的,使實驗程序更加完整,提高實驗的效果。
2.2 不斷探索改進實驗所用主要儀器,使實驗結果記錄更準確,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理論知識。
2.3 提高實驗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做實驗的興趣,加深對實驗的印象,提高實驗的效果。
3 技術革新后完整的實驗程序
3.1 實驗目的
3.1.1 觀察嗎啡對呼吸的抑制作用和尼可剎米對呼吸抑制的解救作用。
3.1.2 觀察尼可剎米過量所致的驚厥反應及地西泮的抗驚厥作用。
3.1.3 觀察隨著尼可剎米使用劑量的不同機體發生的反應。
3.1.4 通過實驗觀察到的現象和記錄到的結果,聯系臨床,明確合理用藥的重要性。
3.2 實驗材料 兔固定器、磅稱、鼻插管、液體石蠟、膠布、乙醇棉球、5 ml及10 ml注射器、電腦記錄儀(生理、病理、藥理)、1%鹽酸嗎啡溶液、5%及25%尼可剎米溶液、0.5%地西泮溶液、家兔1只。
3.3 實驗程序 取家兔1只,稱重,置于兔固定器內;將鼻插管一端涂以液體石蠟插入兔的一側鼻孔,用膠布固定,另一端接壓力傳感器并與電腦記錄儀(生理、病理、藥理)連接,記錄正常的呼吸曲線;然后由耳靜脈推注1%鹽酸嗎啡溶液1~2 ml/kg,觀察并記錄呼吸頻率及幅度;待頻率極度減慢,幅度明顯降低時,立即由耳靜脈緩慢注射5%尼可剎米溶液1~2 ml/kg,觀察呼吸變化;待呼吸抑制解除后,以稍快的速度由耳靜脈推注25%尼可剎米溶液0.5 ml/kg,待家兔出現驚厥(躁動、角弓反張等)后,立即由耳靜脈推注0.5%地西泮溶液0.5 ml/kg,觀察驚厥緩解情況;待家兔驚厥癥狀完全消失之后,再由耳靜脈快速推注25%尼可剎米溶液3 ml/kg,觀察家兔的最后反應。
根據記錄結果,進行分析,并聯系其臨床意義。
注:為了保證實驗效果,實驗中在注射尼可剎米時應注意使用的針頭和推注的速度。
3.4 實驗結果 注射1%鹽酸嗎啡溶液后,約40 s后家兔出現呼吸頻率極度減慢,呼吸幅度顯著降低現象,立即注射5%尼可剎米溶液,20 s左右呼吸抑制解除,約10 min后家兔呼吸恢復正常;然后以稍快的速度注射25%尼可剎米溶液,約10 s家兔出現驚厥,注射0.5%地西泮溶液后,8 s左右驚厥緩解;最后大劑量快速注射25%尼可剎米溶液,家兔立即出現驚厥,約3 min后死亡。
3.5 討論
3.5.1 通過實驗驗證了嗎啡對機體呼吸有抑制作用。
3.5.2 通過實驗看到隨著尼可剎米劑量不同,其產生的作用也不同。如使用常用量發揮的是治療作用(興奮呼吸中樞,解除嗎啡的呼吸抑制作用),使用較大劑量可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家兔發生驚厥),過量使用導致機體死亡。
3.5.3 通過實驗驗證了地西泮的抗驚厥作用。
3.5.4 通過實驗連續、完整地看到了由于使用藥物劑量的不同藥物作用的轉化過程,對藥物作用與所用劑量之間的關系有客觀地認識,清楚了藥物不僅能夠產生治療作用,而且大劑量或超大劑量使用會對機體產生嚴重危害,明確了嚴格掌握藥物使用劑量的意義,加深了對合理使用藥物重要性的理解,為今后臨床合理用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 創新點
4.1 實驗程序的創新 尼可剎米對呼吸抑制的解救和地西泮的抗驚厥作用原是兩個獨立的實驗,該技術革新并不是簡單的將兩個實驗合二為一,而是進行有機地融合,并補充了實驗程序,使其更加完整、合理。通過一次實驗讓學生同時看到了藥物的治療作用和毒副反應。
4.2 實驗儀器的創新 實驗主要儀器最早使用的是記紋鼓,后改為生理二道儀,最后改進為電腦記錄儀(生理、病理、藥理)。不僅提高了實驗的先進性,而且使實驗體現了時代特征。
5 革新實驗的優點和推廣應用的意義
5.1 實驗程序完整。通過一次實驗連續地看到了藥物作用隨使用劑量的增加而發生的變化。
5.2 結果記錄準確,便于保存,并對記錄結果可以進行任意編排。使用電腦記錄儀,避免了結果記錄(如紙的長度有限)不完整的缺點,也同時排除了實驗中的干擾因素(如發條松緊度、紙的平整度),在電腦記錄儀上可隨意對記錄結果進行剪輯。
5.3 實驗準備和操作更簡便。使用電腦記錄儀后,實驗準備環節取消了熏紀紋鼓的過程,操作簡單化。
5.4 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好。實驗避免了煤油燃燒產生大量濃煙造成的實驗人員身體的損害和環境污染,節約了實驗經費支出和實驗動物數量。
5.5 推廣應用的前景好。技術革新后的實驗所用儀器設備是學校必備的,實驗中的操作是學生應必須掌握的,較以前實驗更合理,效果更好,易于推廣應用。
總之,技術革新后的實驗,通過一次實驗達到了兩次實驗的目的,克服了單個實驗的不足,對實驗程序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補充和完善,實現了兩次實驗無法實現的效果,操作簡便、省時,結果記錄準確,節約了實驗經費,減少了實驗對環境的污染,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實驗效果好,推廣應用價值大。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炎癥;熊膽,藥用;小鼠;大鼠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the bear bile lyophilized powder injection.METHODS The models of acute inflammation in ear of mice induced by dimethylbenzene,arthroncus in rats made by carrageenin,subacute inflammation of tampon granuloma in mice and adjuvant arthritis in rats were made,and all above animal models were treated with25,50,100mg/L of the bear bile lyophilized powder injection and observed the curative effects.RESULTSEach inflammation actions were obviously inhibited by the bear bile lyophilized powder injection.CONCLUSION The bear bile lyophilized powder injection ha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Key words:inflammation;bear bile,medicinal;mice;rats
熊膽為熊科動物黑熊或棕熊的干燥膽,氣味清香或微腥,味極苦而回甜 [1] ,具有清熱、鎮驚及利膽等多種藥理作用 [2,3] .熊膽凍干針劑是以熊膽汁為主要原料經提取、精制和凍干而制成.本實驗利用各種動物模型,觀察了熊膽凍干針劑對急性、亞急性及免疫性炎癥的抗炎作用,并探討了其機理.
1 材料
熊膽凍干針劑由延邊大學藥學院提供;消炎痛片為山西省臨汾生物化學制藥廠產品,批號為980215;二甲苯為沈陽試劑一廠產品,批號為961003;角叉菜膠為日本和光株式會社產品,批號為ODG7176.實驗動物取昆明種小鼠及Wistar大鼠,雌雄兼用,由延邊大學醫學部實驗動物科提供.
2 方法與結果
2.1 熊膽凍干針劑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殼炎的影響 取體重為(20±2)g的昆明種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隨機分為5個組,即消炎痛組、生理鹽水組、熊膽凍干大、中、小劑量組,每組各為10只.實驗前日及實驗前30min,消炎痛組小鼠灌胃給予20mg/kg消炎痛,熊膽凍干大、中、小劑量組小鼠分別腹腔注射100,50,25mg/kg熊膽凍干粉,生理鹽水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鹽水.將0.05mL二甲苯涂于各組小鼠右側耳殼兩面,左側作為對照,30min后拉頸椎處死小鼠,取耳殼,用直徑為8mm的打孔器取下耳片稱其質量,以左右耳耳片質量之差為指標,計算各組小鼠耳片腫脹率及腫脹抑制率 [4] ,進行組間比較,結果見Table1.由Table1可見,熊膽凍干大、中、小劑量組和消炎痛組小鼠耳片腫脹率均明顯低于生理鹽水組,相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
2.2 熊膽凍干針劑對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部腫脹的影響 取體重為(170±20)g的Wistar雄性大鼠 40只,隨機分為5個組,每組各為8只.分組及給藥(劑量)方法同2.1項下方法.將10g/L角叉菜膠(提前24h用無菌生理鹽水配制,4℃保存)0.15mL注射于大鼠右后足跖腱膜下致炎,并于致炎前及致炎后1,2,3,4,6h分別以容積法測定大鼠右后足容積,計算各組大鼠右后足腫脹率及腫脹抑制率 [5] ,以腫脹率為指標進行組間比較,結果見Table2.由Table2可見,熊膽凍干大、中、小劑量組及消炎痛組大鼠右后足腫脹率均明顯低于生理鹽水組,相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2.3 熊膽凍干針劑對小鼠棉球肉芽腫的影響 取 體重為(20±2)g的昆明種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隨 機分為5個組,分組及給藥(劑量)方法同2.1項下方法.將15g滅菌棉球植入小鼠兩側背部皮下,手術當日開始給藥,連續給藥7d,第8日拉頸椎處死小鼠,剝取肉芽腫稱其質量,60℃烘干8h后再次稱其質量.濕質量及干質量均以mg/g計算 [6] ,進行組 間比較,結果見Table3.由Table3可見,熊膽凍干 大、中、小劑量組及消炎痛組小鼠肉芽腫濕質量及干質量均明顯低于生理鹽水組,相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3 討論
炎癥反應與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治愈過程密切相關,是具有血管系統的活體組織對局部損傷的一種防御反應.在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強直性脊椎炎等慢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它是引起機體損傷的病理變化.實驗結果表明,100mg/kg熊膽凍干針劑的腫脹抑制率與消炎痛相似,提示熊膽凍干針劑的抗炎作用也主要是抑制前列腺素E 2 的生物合成和釋放,同時對組織胺、5-羥色胺及緩激肽等炎癥介質的生成和釋放也有抑制作用.慢性炎癥是由于致炎因子持續存在并損傷組織所致,它的持續時間較長,炎癥部位病變以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及小血管和結締組織增生為特征.本實驗結果表明,熊膽凍干針劑對肉芽組織增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本實驗結果表明,熊膽凍干
針劑對大鼠佐劑關節炎原發病變的炎癥反應和繼發病變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亂均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其作用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綜上所述,熊膽凍干針劑對急性、亞急性及免疫性炎癥有治療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徐國鈞. 生藥學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516.
[2] 江蘇醫學院. 中藥大辭典 [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7.2584.
[3] 王浴生. 中藥藥理與應用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227.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政管理局. 新藥(西藥)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匯編(藥學、藥理學、毒理學)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