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工商管理博士論文優選九篇

時間:2023-04-08 11:45:40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工商管理博士論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第1篇

論文關鍵詞:供應鏈聯盟,知識整合,博弈

 

一、引言

各節點企業通過供應鏈聯盟這樣一種組織形式,根據所處產業的不同特點,選擇合適的知識整合模式,實現聯盟內的知識整合,獲取知識整合的創新價值,以增強核心競爭力。在供應鏈聯盟內實施知識整合過程中存在著一個整合成本。所以供應鏈聯盟內節點企業間的知識整合將是一個知識整合成本與整合創新價值的博弈過程。本文假設在核心企業與節點企業之間互相了解特征、戰略空間效應函數的基礎上,實行多階段的動態博弈。在博弈中,尋求成本與知識收益的平衡點。

二、信息動態博弈模型的建立

(一)提出博弈的假設條件

在博弈過程中,為了簡化分析,主要研究一個核心企業和一個其他節點企業間形成知識整合共享的過程,而多企業之間的這種知識整合共享關系可以依此加以推廣。基于此,提出假設條件:博弈局中只有核心企業和其他節點企業;博弈雙方具有完全的行為理性;博弈雙方具有完全的信息;博弈雙方有對知識的自我學習能力

(二)動態博弈模型建立

假定核心企業為C,其他節點企業為E,博弈模型為(C,E)。在動態博弈中:第一階段,其他節點企業面臨兩難選擇:由于知識的獨有性和時效性的矛盾,導致知識創新價值的機會收益和知識學習成本的矛盾選擇。其他節點企業此時有兩種策略:即不共享知識或共享知識。

第二階段,其他節點企業如果選擇不向核心企業共享知識,核心企業有兩種策略:即自學或不自學。如果核心企業不自學,各自的效用函數值都為0;根據知識的學習成本,如果核心企業花費自我學習成本(U0),獲得這項知識工商管理論文,并利用此知識創造價值Q,則核心企業的效用是Q-U0,這時知識被其他人獲得,其他節點企業喪失了機會收益為P0。

如果其他節點企業選擇向核心企業共享知識,同時提出要按λ比例獲取知識整合創新價值的回報。此時核心企業有兩種策略:即同意或不同意。如果選擇同意共享,并按λ比例與其他節點企業分享收益,此時,其他節點企業消耗本身的共享成本為U2,核心企業從其他節點企業處學習知識的學習成本為U1,則核心企業的效用函數為(1-λ)Q-U1,其他節點企業的效用函數為λQ-U2。核心企業的另一種決策是不同意共享,此時,核心企業又有兩種選擇:自學或不自學。要么根本不學這項知識,核心企業和其他節點企業的效用函數值都為0;要么自己學習這項知識,并利用此知識創造價值Q,則核心企業的效用是Q-U0,這時知識被其他人獲得,其他節點企業喪失了機會收益為P0。

三、博弈雙方效用值分析及模型均衡求解

(一)效用價值分析

1、其他節點企業的效用函數值有三個:0,-P0,λQ-U2。

(1)若λQ-U2>0,即λ>U2/Q;則選擇在按λ比例獲得回報的條件下向核心企業共享知識。

(2)若-P0<λQ-U2<0,即(U2-P0)/Q<λ<U2/Q;則其他節點企業在核心企業不自學的情況下效用最大。

(3)若λQ-U2<-P0<0,即λ<(U2-P0)/Q;則其他節點企業在核心企業不自學的情況下效用最大。

2、核心企業的效用函數值有三個:0,Q-U0,(1-λ)Q-U1

(1)若0<Q-U0<(1-λ)Q-U1,即λ<(U0-U1)/Q,且U0<Q;則答應其他節點企業條件,接受知識共享并學習知識。

(2)若0<(1-λ)Q-U1<Q-U0,即(U0-U1)/Q<λ<(Q-U1)/Q;則選擇自學的效用最大。

(3)若(1-λ)Q-U1<0<Q-U0,即λ>(Q-U1)/Q,且U0<Q;則選擇自學的效用最大。

(4)若Q-U0<0<(1-λ)Q-U1,即λ<(Q-U1)/Q,且U0>Q;則答應其他節點企業條件,接受知識共享,并學習知識。

(5)若(1-λ)Q-U1<Q-U0<0,即λ>(U0-U1)/Q,且U0>Q;則選擇不學的效用最大。

(6)若Q-U1<(1-λ)Q-U1<0,即(Q-U1)/Q<λ<(U0-U1)/Q;則選擇不學的效用最大。

(二)模型均衡求解

由于核心企業和其他節點企業共享知識的成本U1和U2與知識整合創新價值Q與其他節點企業的機會收益P0的大小關系不確定,使尋求納什均衡解的過程變得非常困難。我們通過變量大小關系的變化,推出納什均衡,進而剔除包含不可置信威脅策略的納什均衡,求得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解。根據以上效用價值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其他節點企業選擇不共享知識,無論核心企業選擇自學或不自學工商管理論文,都達不到均衡解;如果其他節點企業選擇共享知識,同時提出要按λ比例獲取知識創新價值的回報。核心企業如果接受這個要求,那么兩者的收益函數為[((1-λ)Q-U1,λQ-U2)],需要λ的取值,從而得到兩組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解:

解1:當U0>Q>U1+U2,且分配比例λ在[U2/Q,(Q-U1)/Q]之間時,核心企業和其他節點企業同時選取知識共享策略。

解2:當Q>U0>U1+U2,且分配比例λ在[U2/Q,(U0-U1)/Q]之間時,核心企業和其他節點企業同時選取知識共享策略。

從上述討論可以看出,核心企業對于某項知識的自學成本與知識整合共享過程中雙方耗費成本的大小關系,成為實現知識整合的決定性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核心企業和其他節點企業雙方通過交流,確定合適的λ值,促使其他節點企業知識共享過程的發生,實現知識的整合創新價值。供應鏈聯盟各節點企業間,尤其是核心企業與其他節點企業之間的知識整合,目的在于促進各自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如果整合成本太高,顯然不利于提高核心競爭力。因此,在其他節點企業和核心企業的知識整合博弈過程中,明確各種知識學習成本的關系,是判斷能否達到博弈均衡,實現知識整合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杜漪,王志剛.知識管理的供應鏈核心競爭力提升研究[J]. 管理現代化, 2008,(04) .

[2]牟紹波.論產業集群動態能力的培育和提升[J]. 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

[3]陳紅麗,郗英.基于過程分析的知識共享對策研究[J]. 情報雜志, 2007,(07) .

[4]吳冰,劉仲英.供應鏈協同的知識創新價值鏈模型[J]. 軟科學, 2007,(04)

[5]李崇光,胡華平.論生鮮農產品垂直渠道關系整合[J]. 中國流通經濟,2009,(06) .

第2篇

攻讀專業博士學位的教學計劃的原則(如年限、形式、水平、質量等)均參照學術性博士學位(PHD)的標準,只是在招生、課程的側重點,培養方向、論文的性質、實踐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

培養目標

美國專業博士學位設立的伊始就是為了適應愿意從事實踐性職業,而不愿從事研究和教學的那部分人的要求。它以培養實踐高層次應用人才為目標而區別于以培養學術為主要目標的學術性博士。所以對專業博士學位獲得者的培養目標就可以大體上總結為:通過高水平的專業訓練使其達到一定的水平,使之具有從事某種專門職業業務工作的能力并要求掌握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由于培養目標與PHD有顯著差別,所以專業博士研究生在招生、課程設置、培養經費、實踐要求、導師、論文要求等許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招生

博士生招生是博士教育的首要環節。招生的狀況直接影響培養質量,所以美國大學十分重視博士的招生工作。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知識更新與分化的速度急劇增長,社會對不同層次與規格的人才的渴求,導致了博士教育多樣化格局的形成。美國專業博士研究生培養的特點首先就體現在招生方面。總的說來,“美國式”招生制度的特點在于:不單純以分數取人,注重全面考察,尤其重視學習能力;招生的指導思想是以滿足社會需要為出發點。基于以上兩點,其專業博士生培養模式的招生對象的實踐能力就成為考察重點。例如,工程博士的招生對象雖然有一些來自學士或碩士,但是更多的來自工業企業界和政府部門的中下層管理崗位。這些人從事過工程實踐工作,具有很強的全方位的工程能力。

另外美國專業博士學位的設置也主要取決于市場的需要。在相對“飽和”的專業領域,招生較平穩,發展較緩慢;而那些“興旺”的學科,如工商管理、工程、教育、醫療衛生領域專業博士的生源則較多,發展也較快。這與美國高校一向所奉行的“服務社會”的理念是一致的。

課程設置

博士生入學后首先進行課程學習,這是美國博士生教育的一個特點。對攻讀專業博士學位的博士生的培養,由于人才培養目標的變化,它注重專業知識及相應的實務教學。選修課要求側重職業或專業的需要,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專業博士的培養方式主要采用產學研相結合的形式:學校和企業、科研部門聯合培養,在實施課程培養計劃過程中,大學和企業各派一定數量的教師講授課程,強調在生產實際和社會實踐中進行科研。

在外國語的要求上也比哲學博士PHD要低。專業博士學位一般要求精通一門外語或者以其他學科如數學或統計學代替而PHD則通常要求精通兩門外語。對于這方面的差別,作者認為可能起源于二戰后的認識問題。那時美國還沒有成為世界學術中心,美國學術界那時也忙著“國際化”,外語學習對掌握國際學術新動向,發展新知識,至關重要。但是對于培養面向實踐的專業人員來說就顯得不那么重要,而且外語學習需要大量時間,因此對于培養實踐人才的專業博士降低外語學習要求,而把有限的學習時間用于專業學習,則被認為是最恰當的。所以二戰后許多專業博士學位并無外語要求或不十分苛求,只是隨著發展一些專業博士學位才提高了對外語學習的要求,但仍低于PHD的要求。這只是培養目標與課程要求一致性的結果。專業博士學位既然樹立了自己的培養目標――面向實踐,注重應用性,它就應該建立適應目標的課程體系和要求。

實踐能力的培養與要求

美國的專業博士生教育非常重視培養學生將理論付諸于實踐的能力,即要求學生具備更多的實踐經驗,所以他們往往要求專業博士生有若干時間(一般為1~2年)的相關專業的實際經驗。例如,醫學博士研究生有“住院見習期”。工程博士研究生則要求至少一年的“工業見習期”。在此期間,學生往往需要常常往返于大學和資助博士論文的公司企業,接受大學導師和專業工程師的雙重指導,從事研究和設計開發的創造性工作。

經費來源

近幾年來,研究生教育經費的多元化是一個世界性的普遍現象。美國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政府撥款在整個經費中占的比例下降,其他渠道籌措資金比例上升。這種情況一方面說明國家撥款經費的緊張,而學校與企業橫向合作的經費在增加;另一方面也說明許多企業確實需要高水平的人才加入,所以許多企業愿意對專業博士選定的有實踐背景的論文和實際應用性的科研項目給予資助,這部分資金成為專業博士教育經費籌措的渠道之一。例如,學生進入見習和論文寫作階段后,可以作為公司、企業的“見習生”,由見習單位支持博士生的選題,并為他們提供薪水和設備儀器及研究經費等。對于專業博士學位教育來說,由于接近實踐容易為企業帶來現實效益,因此就更易于吸引企業投資,這種籌資方式所得資金占的比例較之于PHD大一些。

論文要求

第3篇

在本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我的導師xxx老師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從選題到開題報告,從寫作提綱,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體問題,嚴格把關,循循善誘,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謝。

同時我還要感謝在我學習期間給我極大關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師以及關心我的同學和朋友。

寫作畢業論文是一次再系統學習的過程,畢業論文的完成,同樣也意味著新的學習生活的開始。

感謝馮·諾依曼先生。是他整出了世界上的第一臺計算機,才使得我們這些后人鳥槍換炮,由“剪刀加糨糊”的“學術土匪”晉級為“鼠標加剪貼板”的“學術海盜”。計算機,將我們從枯燥的書本中解救了出來,我們無須再在圖書館里東尋西覓,只要一敲鍵盤,我們就能方便快捷地搞定所需的一切。計算機,是我們寫論文的制勝法寶,是我們寫論文的大功臣。因此,他是我所應感謝的第一人。

感謝比爾·蓋茨先生。他以大無畏的革命主義精神、英雄主義精神和犧牲主義精神毅然從哈佛輟學。他發明了windows操作系統,創立了微軟公司,不遺余力地推動計算機事業的發展,將人類的歷史推進到了信息時代,將我們的地球變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在信息的高速路上我們暢通無阻,正是借助了網絡我們才得以找到了豐富詳實的論文、資料。可以說,比爾·蓋茨先生以他的輟學換來了我們數以千萬計中國大學生的畢業。

感謝百度和Google公司。他們的搜索功能強大、快捷又免費。在這里,我敢說,我們每一位寫論文的同學,沒有一位不曾借助過它們。那些日子,我們啟動電腦后打開的第一個網頁一定是它們中的一個。是它們讓我們很方便地搜索到了我們所需要的“論文材料”,國內的、國外的,中文的、外文的。正是靠著這些“論文材料”,我們才得以順利完成我們的“百衲衣”論文。更感謝Google公司增設了翻譯功能,它的翻譯不僅正確率高而且功能強大,一次便可翻譯一整篇論文。我們的外文文獻,全賴于此。

感謝那些免費的站。雖說這些網站都是些不起眼的小網站,可正是它們無償地向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論文藍本,保證了貧窮的我們也能得到所需要的論文。這可以說是一種“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的人道主義精神。在這里,我殷切地呼吁那些收費的站,能夠向它們學習,端正服務態度,放下架子解放思想,變收費為免費,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感謝我的導師。他放下神圣的師道尊嚴,以朋友的身份告訴我怎樣完成這篇論文。他告訴我如何搜集資料;他告訴我如何快捷地找到相關論文;他告訴我哪個學校的網站有本專業的碩士、博士論文;他指導我如何利用手頭上的論文取舍嫁接整合。本論文的完成,離不開他的悉心指導和孜孜不倦地教誨。

感謝負責答辯的老師。在我也不明白所寫為何物的情況下,他們只問了我兩個問題——都知道寫的是什么嗎?知道;參考文獻都看了么?看了——后便讓我通過了答辯。他們是如此和藹可親,他們是如此善解人意,他們是如此偉大而平易近人。

感謝那些與我朝夕相處了四年的同學。這些日子,他們和我一塊努力奮斗共進共退,相互鼓勵相互扶持,你幫我找我幫你找,互通有無,及時溝通,以免出現論文撞車事件。我們是如此的團結友愛,從未出現過“五十步笑百步”的現象,我們總是相互開導著: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抄白不抄,抄了也白抄,白抄誰不抄?不抄大傻冒!正是在這樣的相互激勵下,我那抄公的羞恥感也便見了上帝,而我的論文也得以完成并順利通過。

大學三年學習時光已經接近尾聲,在此我想對我的母校,我的父母,親人們,我的老師和同學們表達我由衷的謝意。感謝我的家人對我大學三年學習的默默支持;感謝我的母校桂林師專給了我在大學三年深造的機會,讓我能繼續學習和提高;感謝桂林師專的老師和同學們三年來的關心和鼓勵。老師們課堂上的激情洋溢,課堂下的諄諄教誨;同學們在學習中的認真熱情,生活上的熱心主動,所有這些都讓我的三年充滿了感動。這次畢業論文設計我得到了很多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其中我的論文指導老師黃志敏老師對我的關心和支持尤為重要。每次遇到難題,我最先做的就是向黃老師尋求幫助,而黃老師每次不管忙或閑,總會抽空來找我面談,然后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

第4篇

參考文獻說的簡單點就是指對某一學術研究做的解釋等作用,只能做為參考,它的寫作要求也是很高的,以下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會計監督論文參考文獻,希望給大家在寫作當中帶來幫助。

會計監督論文參考文獻:

[1]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料編寫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合編.中國會計史料選編(中華民國時期)ⅠⅡⅢⅣ.[G].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

[2]郭道揚編.會計百科全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年.

[3]趙友良編.中國近代會計審計史[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6年.

[4]宋麗智編.民國會計思想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

[5]魏文享編.民國時期之專業會計師論會計師事業(資料匯編).[G].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

[6]朱伯康、施正康編.中國經濟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7]王海民、楊進、劉韜編.會計發展概論[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

[8]曾勁.中華民國時期會計教育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6(11).

[9]鄭漢中.民國時期的會計師制度[J].財會月刊,1994(02).

[10]楚財.民國時期會計機構的設置[J].財會通訊,1990(04).

[11]呂增根.淺析民國初年的政府會計改革[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07(09).

[12]林美、馮俊豪.我國兩次引進西方會計理論的比較[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論壇),2006(12).

會計監督論文參考文獻:

[1]陳國輝,李長群.論會計市場失靈與政府監管[J].會計研究,2000:24-28.

[2]王海民.對政府會計監管問題的幾點看法[J].會計研究,2001:29-31.

[3]劉永澤,陳艷.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導向的現實選擇[J].會計研究,2002:28-31.

[4]雷光勇,陳若華.管理層激勵與會計行為異化[J].財經論叢,2005:42-47

[5]曾慶生.國家控股,超額雇員與公司價值[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6]吳水澎,畢秀玲.論政府對會計監管的必要性、缺陷和效果[N].廈門大學學報2002:10-17.

[7]郭慶旺,賈俊雪.地方政府行為、投資沖動與宏觀經濟穩定[J].管理世界,2006:19-25.

[7]胡宇辰,戴淑燕.企業家需要激勵與約束[J].江西社會科學,2001.

[8]陳冬華.地方政府、公司治理與企業績效[D].上海: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博士論文,2002:5-8.

[10]王克敏,王志超.高管控制權、報酬與盈余管理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7:111-119.

[11]劉鳳委,孫錚,李增泉.政府干預、行業競爭與薪酬契約--來自國有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工商管理理論論壇,2007:76-84.

會計監督論文參考文獻:

[1]證監會.上市公司治理準則,2002.

[2]趙春光.中國會計改革與謹慎性的提高[J].世界經濟,2004(4):53-62.

[3]陳旭東,黃登仕.上市公司會計穩健性的時序演進與行業特征研究[N].證券市場導報,2006(4):59-65.

[4]李增泉,盧文彬.會計盈余的穩健性:發現與啟示[J].會計研究,2003,2:19-27.

[5]曹宇,李琳,孫錚.公司控制權對會計盈余穩健性影響的實證研究[J].經濟管理,2005(4):34-42.

[6]丁瓊.董事會特征與會計盈余穩健性--基于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D].蘇州大學,2010.

[7]曲曉輝,邱月華.強制性制度變遷與盈余穩健性--來自深滬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07(7):20-28.

[8]薛晶晶.董事會特征與會計穩健性的關系[D].北京交通大學,2010,6.

[9]王艷艷,陳漢文.審計質量與會計信息透明度一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06(4):9-15.

[10]毛新述,戴德明.會計制度改革、盈余穩健性與盈余管理會計研究,2009(5):24-25.

[11]劉鳳委,汪揚.公司治理機制對會計穩健性影響之實證研究.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6(3):16-22.

[12]陳勝藍,魏明海.董事會獨立性、盈余穩健性與投資者保護.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96-128.

第5篇

1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的重要性

微觀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及研究方法是財經管理類諸多專業課的基礎。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可以啟發學生對經濟現象進行分析和判斷,并指導他們如何做出理性的經濟決策。微觀經濟學不僅是規范學生學習和運用現代經濟學理論的基礎課程,也是致力于培養學生具有現代經濟思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專業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專業主考課,關系到學生考研的成敗。

2二本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中面臨的困難

2.1學生素質整體下降,學習的主動性不強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普及化背景下二本院校學生的平均素質降低。中學教育中高密度、被動式接受教育的過程使學生們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意識,課程學習完全依賴老師講解。過早地文理分科,使學生們沒有具備完整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理科生怕文字描述、懼怕記憶基本概念和理論,對經濟常識的了解較少;而多數文科生不具備簡單的數理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2高校對教學不夠重視,教師教學水平相對較弱

二本院校在人才引進方面也越來越看重學歷與科研,引進的幾乎都是來自研究型大學有較強科研能力的博士研究生。這些教師理論知識比較扎實,科研能力較強,但實踐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明顯不足。雖然二本院校重視日常教學管理,但多數留于形式,教師只要完成教學的基本任務,嚴格考勤,保證不出教學事故即可,學校找不到合理的指標體系去衡量和監督教學效果。學校的教學獎勵與職稱評定等也與日常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不掛鉤。在這種體制下,教師既沒有努力鉆研教學的動力也沒有提高教學能力的壓力。

2.3微觀經濟本身的特點

微觀經濟學具有理論性強、教學內容繁多的特點。教師要在短短的課堂時間內講清楚微觀經濟學基本概念、模型、圖形等理論已經很不容易。微觀經濟學中假設條件太強太多,很多原理只有在嚴格的假定才能存在的,這些條件的假定與現實的經濟世界相差甚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很懷疑理論對實際生活的指導作用,在理解消化模型上有一定難度。

2.4現有教學方法和教學條件

二本院校經濟學課堂中主要采用講授式教學方法授課,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基本上就是教師唱獨角戲,教與學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和溝通,沒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校逐年擴招使得各高校師生匹配比例嚴重失調,生均教學資源數量在減少。教師通常一學期要上幾門理論課,每門課的人數又非常多(課堂人數一般在九十人以上),基本上只能采用大班上課,這種條件下不僅教師上課辛苦、課堂紀律很難控制,而且師生討論和互動時間少,教學效果差。

3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對策

3.1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有區別的選擇教學內容

為解決微觀經濟學教學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專業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而不是不顧學生的專業需要一股腦的灌輸全部理論。比如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主要講解一些基本的理論、注重理論對實際生活的指導,使學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求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模型,并運用模型分析經濟現象;而對于經濟類的學生要求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模型分析和內容更全面,而且要配套各種類型的考題進行學習。對于考研的同學,可以考慮建立一個群,除基本理論之外還要補充一些經濟思想史,讓他們對不同流派的理論體系有個初步認識。

3.2多種教學方法配套使用以提高上課效率

在教學中對概念性的內容教師可舉一些生活中每天會接觸的商品進行解釋,而對于基本原理比如彈性、消費者均衡、生產者均衡等理論需要引導學生運用基本知識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可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從而提高課堂學生的興趣和效率。

3.3改變單一的職稱評審模式,有效激勵教師提高教學水平

新時代對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出新的要求,為了改變高校教師教學能力不足的狀況,二本院校在職稱評定和教學獎勵的過程中要更多的體現教師日常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教師應轉變思想觀念,把教書育人作為根本,考慮個人發展的同時也要對學生負責,對教育事業負責。

3.4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及其他網絡資源

微觀經濟學內容多,原理、圖形、理論模型復雜,加之大部分學生數學基礎不好,教師要想在有限的課堂完成教學任務,必須要借助多媒體設備。此外教師也應利用網絡資源為教學服務,比如在網上尋找最新案例讓學生分析,利用網絡給學生布置作業,并在網上批改作業等都能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對于難掌握的模型,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傳輸給學生推導過程,指導學生課外學習。

3.5注重對學生的理論運用能力考察

二本學校為提高課程的過關率,對教學的考核通常是期末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按一定比例折算期評成績。平時成績的評定主要是依據學生有沒有到課、有沒有按時完成作業及上課有沒有違紀,這種考核方式過于形式化,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經常出現學生為了撈到平時成績,人在心不在,作業自己不做抄襲別人的,甚至還有請人代課和作業交差的情況。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投入理論的學習,應該通過理論運用能力的考察來評定其平時成績。

【經濟學博士論文參考文獻】

[1]湯向俊.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西方經濟學教改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22).

第6篇

在他著名的時間管理課程上,他最喜歡帶領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的葬禮。他說他會想到鮮花、親人的面龐和悼詞。當然,這個游戲是為了引導出課程的主題:預設理想終點,然后以終為始,管理人生。

現在,他預想多年的葬禮變成現實,且想必令其滿意。回顧一生,除了數以萬計的學生,他還培訓了十幾位國家元首,包括哥倫比亞和韓國的總統及他們的內閣。比爾·克林頓總統認為,如果美國人能追隨科維的理論,國家效能將極大提升。前眾議院議長紐特·金瑞奇更是他的粉絲。

去世那天,他的9個孩子及其9位配偶,還有52位孫輩圍在他的靈床周圍。《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美國主流媒體均對其逝世進行了悼念。管理大師們紛紛發表了悼詞。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把他比作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而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說正是柯維改變了他的人生。

1932年,柯維出生在鹽湖城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家庭,在城外產蛋農場里長大,童年時代因病有3年拄拐生活,這令其較早的專攻學業。他的童年生活青澀,但他的母親每晚都會在床頭鼓勵他說:“你有能力做到任何你想做的事。”

于是,他年僅20歲就獲得商業及管理學士學位,之后又在哈佛大學商學院和英國伯明翰大學分別取得工商管理碩士與宗教教育學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是“美國歷史上的成功文化”。

在伯明翰大學做過一段校長助理,又教授過一段組織行為學與管理課程后,他于1983年創立柯維領導力中心,后與競爭對手富蘭克林公司合并,成為全球最大的職業服務公司。

有一次,他長時間接打工作電話令他的年幼的兒子不滿。他的兒子把花生醬撒在他的光頭上;他的電話繼續,所以他的兒子又在他的頭上加入了一層果醬和一塊面包。他保持冷靜,但又讓兒子為所欲為。柯維從中得到的啟示“雙贏思維”,被當作第四個習慣寫入他最著名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柯維把自己的理念總結為七個“不變原則”或者說習慣,強調承擔個人責任主動積極,有一個路線圖或任務以終為始,確定優先事項要事第一。他指出,所有組織的成功都取決于個人的行為。而他的信任經濟學理論則認為:信任總是影響兩個結果——效率和成本。當信任下降,效率也下降而成本上升;當信任上升,效率也會上升而成本下降。

迄今為止,《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已經被譯成32種語言,銷量超過2千5百萬冊,被《福布斯》雜志列入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管理類書籍;而《首席執行官雜志》通過調查評選,將《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評為20世紀兩大最具影響力的經濟類書籍之一。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認為,他提倡的是一種對性格的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時代》周刊認為他是全球“25位最有影響力的美國人之一”,稱其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他摒棄二戰以來軟弱的奇跡療法,更傾向于推崇正直、勇敢與耐心,并影響了一代美國人。

他的公司與《財富》500強中超過四分之三的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業務遍及147個國家,在50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2011年的銷售業績為1.6億美元。

柯維從他的家庭和婚姻生活中獲得靈感,信奉要事第一的他將家庭放在第一位。他的很多子孫都在為他的公司服務,傳遞他關于正直、信任、責任的價值觀。

讓我們再次重溫他的那些名言:

最重要的事是把最重要的事當成最重要的事。

“只有當你的生活融入了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的時候,你的內心才會寧靜下來”。

與不幸福一樣,幸福是一種積極主動的選擇。

生活、愛、笑,留下遺產。

第7篇

關鍵詞:英國;研究生;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左(1963-),男,河北石家莊人,軍械工程學院電氣工程系,教授;王長龍(1965-),男,河北南皮人,軍械工程學院電氣工程系,教授。(河北石家莊050003)

中圖分類號:G6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7-0010-02

受中國留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筆者于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進行了一年的訪問學者工作。期間全程旁聽了本科生的電子學(Electronics)和研究生的數字信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課程,對英國高等教育的模式及其理念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體會。英國的教育、學術以及科學研究的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舉世聞名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都位于英國,它是除美國以外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樞紐。英國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慕名前來留學,不僅帶來豐厚的外匯,也為這個屬于知識型經濟體系的國家吸納不少人才。本文以紐卡斯爾大學為例,研究英國大學研究生培養體制對我國研究生教育和教學改革的借鑒意義。

一、研究生培養模式

在英國,由于研究生的教育培養目的和模式不同,其研究生培養模式主要分為授課型(taught)碩士和研究型(research)碩士兩類。

授課型碩士的培養模式主要是為學生畢業以后的工作和就業服務,因此主要側重于修讀專業課程,對科學研究和論文的撰寫要求不高,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尤其是專業實踐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授課型碩士學制一般為一年,要求學生在一年時間內至少學習4門必修課程和3門選修課程,此外還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在必學課程的基礎上進行多門選修,但在進行成績評定時只計算成績最好的三門選修課。由于授課型碩士學制一般為一年,時間比較短,所以學生通常一入學就開始對論文進行選題,題目敲定之后,在秋季和春季學期一邊學習專業課程一邊進行論文研究,進入夏季學期完成所有課程考試之后就完全進入論文階段。想要獲得授課型碩士學位必須達到如下條件:一年期間必學的 7門課程平均分達到50%(指所占課程滿分的百分比分數水平,下同);每門單科成績不能低于30%;7門課程中必須有6門課程成績至少達到40%;參加與論文研究相關的項目達到50%。如果7門課程平均成績和論文項目成績均達到70%,則可以獲得學校特別榮譽獎勵。如果學生想繼續申請攻讀博士學位,則碩士成績一般要達到70%以上。

研究型碩士主要側重于科學研究,但碩士期間也要修讀一定數量的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研究、創新的能力,對學生撰寫論文和報告要求比較高。研究型碩士學制一般為兩年,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及導師的建議確定研究方向,參加相關的科研項目,調查研究并撰寫論文,通過答辯后即可獲得學位。研究型碩士通常可分為:傳統的文科碩士、新興的科學碩士、工商管理碩士、法律碩士、哲學碩士等。其中哲學碩士介于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之間。學士學位獲得者攻讀哲學碩士一般要2年,有碩士學位的人攻讀哲學碩士一般要1年時間。英國的博士研究生學制通常為3年,和大多數國家培養模式類似。

總之,英國研究生的每種培養模式各有所長,所培養的人才類型各不相同,每種模式及相應學位采用的都是應社會發展和研究生教育發展的要求而實施的。而我國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就顯得偏于固定、單一、不夠靈活。

二、研究生導師素質養成

在英國,教師職稱分教授(professor)、高級講師(senior lecturer)、講師(lecturer)三類,所有教師都具有招收指導博士生的資格。其主要職責是指導研究生確定研究方向、對研究生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遇到的關鍵性問題和困惑問題進行指導、保證研究生應有的工作條件、關心研究生的研究進程、審定研究生研究成果并對其水平做出評價等。要使研究生能創造性地開展研究工作,必須由富有創造精神的導師來指導。所以,英國在選擇導師時特別注重導師的科研創造能力,以能否培養出具有高科技能力的研究生作為評判導師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標。目前英國大學都具備了國際化大學的特點,它的教師隊伍吸引了全世界的各路精英,因此其學術研究更具生氣和創新性,其特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英國大學教師素質高,創新合作團隊理念強,工作節奏快

(1)英國大學教師素質表現在知識面廣泛,瞄準前沿發展,重視基礎研究、交叉學科研究;合作科研多,注重團隊研究,橫向交流、國際合作多;工作量大,工作計劃性好,節奏快。

(2)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這個道理雖然中國的研究人員也懂,但在實際工作中和思維方式上,卻時常習慣于跟著外國的研究方向,缺少跨越式發展的勇氣和意識。如紐卡斯爾大學電氣電子與計算機學院(Newcastle University school of EECE)下分微電子、信號處理、電力、電氣等4個研究學科。信號處理學科有4個教授、6個講師,均可以指導博士研究生。每個教授的研究方向基本不大相同,所以橫向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英國大學之間幾個教師聯合申報課題、定期討論、共同研究的機會非常多。而且,由于歐盟也有大量的科研經費資助科研,所以歐洲國家之間的教師合作科研和學術討論也是非常頻繁的。

(3)每名博士生導師一般每年招收2至3名博士生,而每名博士生一般要4年畢業,所以每名博士生導師的在讀博士就要有10個以上。學生每周要在固定時間和導師匯報研究進展、探討學術問題,如果臨時有事,可以隨時匯報,然后主要就是自己按部就班的研究。除博士生外,每個教師每年還要承擔十幾個碩士學生的學位畢業論文指導工作(大約在每年6~8月期間),而且所有教師都要承擔本科生、研究生的授課任務,因此教師的工作量很大,導致他們的工作節奏快。比如,英國大學工作時間為早九晚五,沒有午休,因此教師的午餐大多在辦公室里解決,兩片干面包加幾片綠葉子、黃油、西紅柿,20分鐘解決午餐后繼續工作。

2.重視基礎研究,重視學術活動,重檢查

(1)教師重視基礎研究,善于發現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深入研究,因此得出的結論具有說服力,創新性也非常明顯,很容易在高水平的雜志上。

(2)導師非常重視和同事、學生間的學術活動,學術研討活動多,每月至少組織一次組內研討,每個成員匯報研究進度、討論學術問題,而且形式靈活,地點在教室或咖啡屋等。大型學術活動少,十幾個人的情況居多,都是針對自己的研究領域討論、講座。每年一次的博士生學術年會以學院為單位,開闊了與會者的視野。

(3)對于博士論文的審查仔細、嚴格。論文提交給導師要審查修改一個月的時間,然后才能提交學校送出審查。論文評審專家只有兩人,校內、校外各一人,最終答辯時也是這兩個教授擔當答辯專家。論文評審一般需兩個月的時間,然后組織答辯。答辯時不需要學生先介紹自己的研究課題,而是兩個教授和學生采取討論的方式,開門見山提出疑問,學生針對提問進行回答,一般需要討論交流3小時左右。當然,做得好,時間會短一些。最后教授給出答辯意見,大部分論文都需要修改,修改期為6個月以內,否則就視為不能通過答辯。筆者感覺國外的博士答辯雖然就兩個專家參加,但審查非常仔細、嚴格,答辯時探討的問題很深入,而且不容許學生的導師和其他博士生旁聽。而國內的博士生答辯,雖然委員會由7人左右組成,但答辯時間短,問題較為淺顯,大多流于形式。

三、研究生管理規范

1.資源的使用――高效

(1)英國學校對于授課型碩士生的管理是和本科生一樣對待的,只能上課時進入教學大樓,因為授課型碩士學位論文只有三個月的時間,所以學院不會安排專門的教室和實驗室。學院沒有自習教室,學生要看書,就是圖書館、計算機房或者宿舍。每間教室一天基本排滿了課程,沒有空閑的時間。

(2)對于博士生的管理都按照職員對待,因為這里的博士就是完成一個真正的科研項目,他們憑校園智能卡在業余時間可以進入教學樓加班。場地的利用率很高,比如紐卡斯爾大學的電氣電子與計算機學院雖然40個博士在一個屋子里學習,但學習秩序很好,沒人喧嘩,沒人隨便動他人的東西。

(3)教學科研資源利用高效。所有課程不發教材,教師只給出一些參考書目,學生自己去圖書館借閱。而且同一城市的兩個大學憑學生卡可以共享圖書資源。教師在課堂上會復印講義,發給學生。

2.設備的使用――節儉

整個學院只有行政辦公室有復印機、掃描儀,為職員和博士生無償服務,其他辦公室不給配備,所有文具自己到學院行政辦公室領取。

40個博士在一個屋子里,兩臺黑白打印機,一臺彩打。打印需要虛擬計費,每人的計算機由導師給充值,博士生都是一次充值10鎊。打印一張4p,可以打印250張,用完再去找導師充值。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管理、環保和節約意識。

3.計算機及其網絡使用――規范

學校所有的計算機不能夠自己安裝軟件,如果需要科研專用軟件,需要專門安裝。每個學院配備專職電工和計算機維護技師,負責用電和計算機的維護,免去了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

四、研究生教育戰略

雖然英國的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較短,授課型的學習年限只有一年,研究型的學習年限為兩年,但其教育戰略重點在于對學生的科研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一般研究生一入學就要加入課題組,參加實際科研項目,表現突出的學生被當做科研主力來使用。英國的研究生教育還十分重視相關學科和新興學科的設置,學生所做的課題也會涉及多種學科領域,綜合性的課題研究可以使學生擴大視野,鍛煉創新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為就業奠定扎實的基礎。

為了培養研究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英國經常采取高校與工商企業聯合的“ 協作式”培養模式。如紐卡斯爾大學在培養工程碩士過程中,學生由學校導師和企業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共同指導,學生既要學習專業課程,也要針對企業的具體技術問題以及管理問題進行研究。大學與工商企業雙方采用協作式的培養方式受到了各界的熱烈歡迎,協作式教育不僅可以為大學提供更多的科研經費,改善大學的科研條件,還有助于鍛煉研究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同時還可以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為企業培養高端專業人才。

英國的研究生教育歷來非常重視國際交流,每年都會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留學生,這種舉措不僅有利于交流各國的文化教育,使教育國際化,還有利于擴大英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影響。

五、啟示與思考

研究生教育是我國培養高級專業人才的重要教育培養模式,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對推動社會先進生產力和社會主義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筆者通過一年的訪問學習,全面了解了英國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況、經驗及其發展動向,對于我國的研究生教育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我們要虛心學習,努力提高,積極開展研究生培養模式,以增強創新能力為核心,完善研究生管理機制,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國務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至立強調研究生教育作為教育的最高層次,在培養創新人才中具有決定意義。因此在研究生培養模式上應該打破以往培養單一學術型人才的固定模式,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制訂不同的培養方案,培養出具有全局觀念、能夠適應高層次環境需要的研究型、應用型、管理型等多樣化的專業人才。通過“研究式”培養科學研究人才,這種模式可以主要集中在研究型大學中;用“教學式”培養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這種模式可以主要集中在教學型大學中;用“合作式”培養應用型和管理型人才,為企業工廠培養復合型人才。同時在研究生教育的課程設置與論文方面,制訂好人才培養學科專業目錄,建立多樣式的研究生課程體系,融合相關學科和新興學科課程。對不同培養模式的研究生提出不同的論文要求,加強科研和實踐環節,落實以科學研究為導向的導師負責制和資助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不斷完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制度。還要引入質量評估體系,加強對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監控,建立健全內部考核衡量機制和社會評價體系,促進我國研究生教育更快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余嘉云.英國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與啟示――以格拉斯哥大學為例[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97-100.

[2]易紅郡.英國現代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及特點[J].比較教育研究,2002,

(10):23-26.

[3]朱永,李佳孝.試論英國新一輪高等教育改革與借鑒[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2):166-167,170.

[4]王娜.英國研究生教育及啟示[J].中國研究生,2007,(17):31-33.

[5]王喜娟.英國碩士培養模式研究――以倫敦大學教育研究所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08,(10):66-68.

[6]張靜.英國高等教育大發展時期的課程改革及啟示[J].理工高教研究,2010,(4):102-104.

[7]蔣菲,李曉,唐中勇.發達國家研究生培養模式分析及啟示[D].研究生教育論壇,2010: 70-75.

[8]趙宗升,魏慶朝.英、美研究生教育發展趨勢及啟示[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10):66-71.

[9]陳勇,錢旅揚.對英國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思考和借鑒[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152-154.

第8篇

一、個人簡要生平

1916年11月11日,貝德福德出生于美國密蘇里州(Missouri)的一個綢布商人家庭。1934年畢業于密蘇里州圣約瑟夫(St. Joseph, Missouri)的Benton高中。畢業之后,他即在當地的圣約瑟夫新聞報社(St. Joseph New Press Gazette)做了3年的全職員工。在報社工作的期間,有一次在網球場上碰到一位后來成為他妻子的女孩,正是這位女孩的激發,促使他考入了當地的一所專科學校。1938年,他離開了圣約瑟夫考入了新奧爾良(New Orleans)的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分別于1940年和1947年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接著又一鼓作氣,于1950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獲得博士學位。貝德福德還于1947年在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獲取美國注冊會計師資格證書。

獲得博士學位之后,貝德福德開始進入教育領域。1950~1953年,他在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任助理教授與副教授;1954年2月1日,他以副教授的身份加盟到伊利諾伊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教師隊伍;1969年,他被任命為韋爾斯?鮑威爾教授(Weldon Powell Professor);1974年,他又獲得一項榮譽,被任命為會計和工商管理亞瑟?揚教授(Arthur Young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Accountancy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并擁有這個頭銜直到1987年從伊利諾伊大學退休。

貝德福德在業余時間喜歡旅游、游泳、散步和打高爾夫球。1987年11月26日,貝德福德在加利福利亞家中去世,終年71歲。

二、理論與實務的主要貢獻

在伊利諾伊大學期間,他擔任了許多委員會的工作:1978~1979年,任哲學博士學位授予委員會(Ph.D. Grants Committee)和戰略目標委員會(Long-Range Objectives Committee)的委員;1980年,任校杰出貢獻獎評選委員會(Distinguished Awards Committee)委員;1983~1984年,任咨詢委員會主席、哲學博士考試委員會(Ph.D. Examination Committee)主席;1985~1986年,任副校長學術助理;1986~1987年,任會計部門職業程序協調員;1986~1987年,任教育政策委員會主席。貝德福德在1974~1981年任會計系主任期間,他在推動由三個組織聯合創立的四個命名教授職位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貝德福德致力于會計理論研究與思想傳播工作。作為一個教育家,他在伊利諾伊大學擔任了50多個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的委員,并且擔任了國外多所大學論文答辯委員會的成員。1954年貝德福德加盟伊利諾伊大學以后,他先后被大約100所大學或學院邀請作客座教授,并曾發表了250多次專業講座。1986年8月11~13日,在加拿大安大略金斯敦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in Kingston, Ontario, Canada)舉行的第七屆會計學史學家的年會上,時年七十高齡的貝德福德作為會計名人堂成員代表,還曾與西德尼?戴維森(Sidney Davidson)和菲利普?路易?德弗利斯(Philip Leroy Defliese)一起受邀與會擔當主講人。

1957~1969年間,他任McGraw-Hill圖書出版公司的會計專業學術顧問;1979~1981年,任《審計、財務與會計雜志》(The Journal of Auditing, Finance, and Accounting)編輯部的顧問;1986年以來,任《香港企業管理雜志》(Hong Kong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的編輯委員會成員。

貝德福德在專業組織中也表現得非常活躍且擔任過眾多職務。1978年,任會計學院聯盟(Federation of Schools of Accountancy)的主席;1961美國會計學會(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簡稱AAA)副主席,1969~1970年間任主席,并兼職于其多個委員會,如會計框架結構和會計內容體系研究小組等;在美國全國會計師聯合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ccountants,簡稱NAA)中,1962年任理事,1979~1980年任副主席,1981~1984年任執行委員會(NAA's Executive Committee)委員;1980年任全國教育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Education)主席,其間完成著名的研究報告―《未來會計教育:準備擴展的會計職業》(Future Accounting Education:Preparing for the Expanding Profession,亦稱“貝德福德委員會報告”);在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簡稱AICPA)中,1971~1974年任理事,1974~1977年任財務會計準則咨詢委員會成員。

貝德福德亦任一系列組織委員會成員。1969~1970年,任美國國內稅收署貿易專家咨詢委員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dvisory Council)成員;1972~1974年任會計研究協會(Accounting Research Association)委員;1978~1980年任財務會計基礎委員會的理事;1984~1987年是伊利諾伊衛斯理大學(Illinois Wesleyan University)董事會董事。

貝德福德一生獲得眾多獎項。其中1976年,獲得企業信息專家獎;1980年,獲得美國會計學會(AAA)的杰出會計教育者獎;1981年,獲得俄亥俄州立大學卓越的校友獎;1986年,獲得伊利諾伊注冊會計師協會獎;1987年,獲得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優秀獎。

此外,他還獲得許多其他職業榮譽獎。1963年,獲得杜蘭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優秀男畢業生獎(School of Business Outstanding Alumnus);1970年,獲得俄亥俄州立大學杰出服務獎(Distinguished Service Award);1972年,被評為富布萊特杰出學者(Fulbright Scholar);1973年,評成為伊利諾伊大學優秀學者;1976年,獲得全國性優秀大學生榮譽組織貝塔?阿爾法?普賽(Bete Alpha Psi)的成員資格;1981年,獲得俄亥俄州立優秀大學生榮譽組織貝塔?阿爾法?普賽(Bete Alpha Psi)的資格。此外,他還是貝塔?阿爾法?普賽基金獎(Bete Alpha Psi Foundation)和貝塔?格瑪?普賽獎(Beta Gamma Sigma)的成員。

1983年,伊利諾伊大學為了鼓勵和支持對會計及相關領域基本理論與應用問題的研究,并加強研究結果對改進會計教育和實踐工作,專門建立了伊利諾伊大學會計學研究中心(Office of Accounting Research),以紀念諾頓?莫爾?貝德福德(Norton Moore Bedford)和1978年入選美國會計名人堂(Accounting Hall of Fame)的另外一位著名會計學教授羅伯特•K •莫茨(Robert Kuhn Mautz),以表彰這兩位在20世紀主導了會計學的教育學家和學者。

三、主要論著簡析

貝德福德的一生,曾撰寫了許多會計著作,發表了多篇會計學論文,對會計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先后獨撰或合伙創作了70多篇論文、11本書,參編了34本書,寫了20多份書評。

(一)主要著作簡析

貝德福德的主要著作包括《管理控制系統》(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1984)、《會計手冊》(Accountants Handbook,1970)、《高級會計:一種組織方式》(Advanced Accounting: An Organizational Approach,1961)等。貝德福德還有幾本書被翻譯成日語,包括《收益計量理論:會計的基本構架》(Incone Determination Theory:An Accounting Framework,1965)、《會計披露的延伸》(Extensions of Accounting Disclosure ,1973)、《社會變化中的會計展望》(The Future of Accounting in a Changing Society ,1970)等。

《管理控制系統》(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是貝德福德影響較大的一部著作。該書由四部分所組成。第一部分,講述管理控制的性質,管理控制與組織行為、策略、信息之間的關系;第二部分,介紹了管理系統的要素;第三部分,介紹管理控制的程序、計劃、衡量標準和激勵措施;第四部分,引用案例分析特殊情況的管理控制,如跨國公司和非盈利組織的管理控制情況。這本書適用于管理會計專業學生作為教材使用。

(二)主要報告簡析

1983年,在美國有關研究機構了題為《國家處在危險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研究報告后,美國會計學會(AAA)專門成立了一個由貝德福德(Norton Bedford)教授領導的名為“未來會計教育結構、內容、范圍委員會”的組織(這個委員會也曾稱為“貝德福德委員會”),以對未來會計教育的目標進行專門研究,委員會的成員多數為會計教育界的杰出者,并包括了產業界、政府部門及會計師事務所的代表。

1986年,貝德福德委員會公布了一份名為《未來會計教育:準備擴展的會計職業》(Future Accounting Education:Preparing for the Expanding Profession)的報告,在這份被稱為“貝德福德委員會報告”的著名文獻中,對當時的會計教育作了嚴厲批評,指出當時五十年不變的會計教育課程,已不再適用于未來會計專業發展的需要,會計實務和會計課程的差距越來越大。

貝德福德委員會的報告包括28個有關會計教育的建議,涉及到會計教育的范圍、內容、結構、教師、管理者、授權、專業職業考試和專業團體信息等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建議主要有:(1)會計應被視為一個以信息系統設計、運作為基礎,處理和經濟信息的過程;(2)大學會計教育應著重于專業技術和學習能力的培養;(3)特定的會計教育應建立在大學畢業的基礎上。因此,一個完整的教育過程應包含一般教育(2~4年)、一般會計職業教育(2年)和特定會計職業教育(2年)三個階段,而要完成這三個階段的最少學習時間為5年左右;(4)教師應組織學生實習,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獨立地解決問題,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5)鼓勵會計教師更多地與大學文科的教師進行交流;(6)為了培養未來人才的需要,會計教師應根據會計實踐和相關研究來組織教學內容;(7)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而不是將學生培養為僅僅滿足現有執業要求的人。

第9篇

天使折翅

今年53歲的岳梅出生于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82年秋,她從淮南礦業學院畢業后如愿被分配到淮南礦務局機關工作。1983年岳梅成了家,次年生下女兒竹子。竹子12歲時,岳梅調到了淮南一所大學任教,期間因與丈夫性格不合而分手,她獨自帶著女兒艱辛生活。

竹子自小聰明,從小學到初中一直擔任班干部,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這讓媽媽倍感欣慰,孩子就是她心中的太陽。初中畢業后,成績優異的竹子被保送到安徽省重點高中淮南市一中,令許多同學艷羨不已。竹子剛上高中不久,突然感覺雙眼經常酸澀癢痛,視力驟然銳降,連看書本上的字都非常吃力了。到當地醫院檢查后,醫生告訴岳梅:孩子患的可能是罕見的進行性小腦萎縮。目前,全世界還沒有成功治愈的先例。聞聽此言岳梅猶遭當頭棒擊,突覺一陣暈眩,胸口發堵感覺天快要塌下來了,雙手戰栗著拿著診斷書發瘋似的揪拽自己的頭發,“老天呀,你對我為何如此不公?!”岳梅用拳頭猛擊堅硬的水泥墻,任鮮血淋漓,一下子癱坐在冰涼的水泥地上……眼淚無法改變命運,哪怕有萬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用一萬倍的努力去實現!岳梅旋即帶竹子來到上海瑞金醫院復查,可診斷結果依舊。岳梅只好按醫生的囑咐,為竹子配了各種治療近視、弱視的眼鏡。隨后的一年多里,不甘心的岳梅又帶女兒奔赴北京、上海等各大醫院求治,但治療效果不佳,病情反倒越來越嚴重。竹子開始變得脆弱敏感,她一次次問岳梅:“媽媽,你說實話,我的眼睛還有救嗎?”岳梅一次次緊緊地把竹子摟在懷中笑著寬慰她:“醫生說問題不大,是你學習太刻苦由近視導致的并發癥,但治療時間比較長,只要你配合調治就一定會有效果的。”

轉眼到了2001年7月高考結束,竹子不負眾望,以優異成績被中國礦業大學工商管理專業錄取,久違了的笑容在母女倆臉上出現。可在復查時,醫生卻告知:竹子的視力在三五年內可能接近失明,身體會失去平衡,生活也不能自理。岳梅聽后心如刀絞:如果不讓女兒去念大學,本來就有心靈創傷的孩子成天關在家里,孤獨自閉,健康一定受損。可如果竹子獨自離家去上大學了,按醫生的說法,女兒是一個視力嚴重殘缺者,要如何適應沉重而快節奏的學習生活呢?“我是媽媽,既然給了她生命,就要對她負責到底,我要做孩子的再生雙眼和第一根拐杖!”岳梅萌生出一個大膽想法:和孩子一起去念書,報考女兒所在學校的博士!這樣,不僅能照顧女兒生活,幫助她求學,同時還能利用北京一流的醫療資源控制延緩女兒病情。

母女同窗

9月1日開學后,岳梅將女兒送到學校安頓好后,便匆匆趕回家中備考,她要實施自己那個美麗的絕境拯救計劃。

為搶時間,岳梅爆發出生命所有的潛能與張力,每晚只和衣睡4個小時的覺。為了攻克英語難關,她每天50頁、60頁地拼命背單詞。沒時間做飯,她就在馬路邊喝碗牛肉湯面充饑。經過兩個月的沖刺,憑借良好的專業基礎,2002年1月底,岳梅接到了中國礦業大學資源與地球科學專業的博士錄取通知書。

2002年2月18日,43歲的岳梅到礦業大學報到,在同一個大學校園里,她如愿和女兒團聚了,岳梅將在這里與女兒一起踏上近4年的求學求醫路。呼吸著礦業大學校園里清新空氣,聆聽著美妙的鳥鳴啾啾,此刻,一種重壓后頓釋的輕松感襲遍全身。岳梅的臉上浮現出一層母性圣潔的光輝,她覺得此時的自己已經變成了這個世界上最幸福最有成就的女人,她更期待在女兒視力尚存之前助她完成學業。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 五月亭亭激情五月 | 婷婷色在线视频 |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小视频 | 成人精品国产 | 999国产精品亚洲77777 | 久久最新免费视频 |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手机版 | 斯巴达克斯第四季电视剧全集在线看 | 五月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观看 | 国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国语精品 |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3 欧美日日夜夜 |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九九九 |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放视频 |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特黄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一 | 丁香婷婷色 | 99r视频里面只有精品 | 日日操人人 | 97视频免费看 | 人人草在线观看 | 欧美一进一出抽搐大尺度视频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国产五月婷婷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97在线观看免费版 | 久久公开视频 | 人人干人人草 | 在线国产小视频 | 国产精品合集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欧美日韩不卡 | 鬼灭之刃第四季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 四虎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 四虎影视成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