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激情开心网,五月天激情社区,国产a级域名,婷婷激情综合,深爱五月激情网,第四色网址

自主創新核心技術優選九篇

時間:2023-05-18 16:35:14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九篇自主創新核心技術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第1篇

“在高速動車組初期上線運行的情況下,出現一些不適應狀況應該是正常的。飛機已經非常成熟了,但現在航班不是經常晚點嗎?”長春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200公里動車組項目技術負責人牛得田說“晚點只是暫時的現象,隨著磨合熟練度的提高,技術晚點現象會逐步減少直至消失。我們可以負責任地說,高速動車組安全是絕對有保證的。”

鐵道部總工程師何華武也認為:“在第六次大提速準備過程中,高速動車組經過了嚴密、充分的試驗,試驗運行總里程達到4.5萬公里。其工程技術是可行的、安全是可控、可靠的。”

然而,在有些人看來,這些列車晚點故障是因為我們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網上有議論說,市場失去了,技術沒有換到手。

據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光介紹,經過廣泛調研,鐵道部確定在全面系統的引進動車組設計和制造技術前提下,重點引進動車組總成、車體、轉向架、牽引變壓器、牽引變流器、牽引電機、牽引控制系統、列車網絡控制系統、制動系統等九大關鍵技術,進而確立九大關鍵技術為動車組核心技術。

“我們充分利用市場優勢,以轉讓核心技術并實現國產化為目標,始終把握談判主動權: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廣大科技人員的聰明才智,以九大核心技術為主線,突出強調系統集成技術和制造技術,構建國內消化、吸收、再創新平臺,并以此為關鍵著力點,帶動空調系統、自動門等10項重點配套技術及其他一般技術的全面消化、吸收和國產化。”光如是說。

第六次大提速作為一個載體,載動了中國鐵路現代化的腳步。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批量生產高速動車組的國家之一。運用這些技術生產的時速200公里及以上動車組和大功率機車國產化率達到70%以上,帶動了民族工業的成長。

第2篇

要]歷史經驗表明,實現產業轉移、技術轉移和自主創新的有機耦合,是成功承接產業轉移的關鍵。目前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產業技術現狀不容樂觀,特別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很低,產業不具有競爭優勢。結合國外承接產業轉移的經驗教訓,皖江城市帶建設的邏輯思路是:從組織機制、投入機制和轉化機制三大方面實現技術轉移和自主創新的耦合,選擇合適的發展戰略,確立企業的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培育創新型的產業集群,組建廣泛的區域協同創新聯盟,搭建區域創新的服務平臺,構建區域創新的政府支持體系,從而促進皖江城市帶產業創新升級。

[關鍵詞]皖江城市帶;產業轉移;技術轉移;自主創新;耦合

[中圖分類號]F061.5;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461(2013)01-0061-06

圍繞承接產業轉移,研究皖江城市帶經濟發展戰略,對于安徽省實施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承接產業轉移最終能否成功,關鍵取決于產業的承接、對接、轉化和創新能力。從歷史經驗來看,無論是美國承接英國的產業轉移,日本承接美國的產業轉移,還是亞洲“四小龍”承接美日等國產業轉移,其成功經驗無不是強調技術轉移中推進自主創新。我國東部地區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經驗也警示我們必須要注重產業轉移、技術轉移和自主創新的有機耦合。所以對于皖江示范區而言,要緊緊抓住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優化技術轉移體系,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實現產業承接、技術轉移和自主創新的高度融合,從而促進示范區產業創新升級和安徽省經濟快速發展。

一、皖江城市帶產業技術現狀分析

1. 傳統產業比重過大,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偏小

近年來,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2011年,安徽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8,330.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6.5%,其中皖江城市帶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大約占據了全省88%的份額。但是,從總體來看,皖江城市帶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占安徽省GDP的比重僅為9.5%左右,傳統產業仍占90%以上①。從高新技術龍頭骨干企業的數量和規模來看,2011年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1,335家,營業總收入億元以上的551家,其中營業總收入過10億元的83家企業幾乎都集中在皖江城市帶,僅占總數的4.64%,呈現出數量少、規模小的特點。

2. 自主創新能力低

縱向比較,皖江城市帶的高新技術產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從總體來看主導力不強,數量不多;橫向比較,則與發達地區和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依然很大。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是重要原因[1]。《安徽省科技統計公報2011》顯示,2010年皖江城市帶研發經費投入占該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僅為1.48%,投入小,持續創新能力不強。同時,皖江城市帶產學研互動性不強,多數企業研發投入低,主要從事組裝加工,低附加值產品比重高,精深加工少。

3. 產業發展不具備規模競爭優勢

2010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均突破1,800萬,據世界第一,2011年繼續居全球第一。而10年前,我國汽車年產量僅僅只有300多萬輛。規模的擴張,帶來的是我國汽車產業競爭力的提升。但是皖江城市帶的集群式經濟組織大多由“小而全”的企業構成,大多數企業都沒達到最低經濟規模的要求。以皖江城市帶18家特色產業基地(其中國家級6家)為例,2010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881億元,利稅總額267.6億元,但是所有基地的企業總數卻達到了3,932家,上述兩項指標的單個企業平均數為0.73億元和0.068億元。可以看出,單個企業的經濟規模很小。同時,由于行業協調與指導的缺失,產業布局分散、產業集中度低的矛盾突出。此外,皖江示范區內大多數企業群體之間競爭多,相互聯系配合少;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產品較少;品牌建設意識缺乏,整體競爭力不足。

4. 資源環境壓力逐漸增大

皖江示范區建設必須立足于可持續發展, 走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業化道路[2]。但是,皖江城市帶工業化水平不高,產業結構層次相對較低,能源、原材料等傳統工業、資源型工業占據了主要份額,總體上來看污染問題形勢嚴峻,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壓力很大。巢湖流域嚴重的水污染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一現實情況。資源環境的壓力,勢必會對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帶來不利影響和制約。

二、承接產業轉移的經驗教訓

從自主創新和技術轉移的視角分析,在承接產業轉移中一般存在著兩大誤區:一是想當然的認為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會自然而然地推動我國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升級,以為可以生產高新技術產品就等于擁有了高新技術;二是重視技術引進和外資引進,忽視技術學習和自主創新。拉美國家在產業承接中卻被動的迎合產業轉移,放棄自身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動權,忽視技術學習和自主創新,以致陷入發展困境。而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和地區則是在20世紀60年代以來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積極進行技術學習,實現了從模仿到自主創新的飛躍,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

1. 拉美教訓

受到發展經濟學的結構變動模型和線性發展理論的影響,20 世紀50 年代中期起,許多拉美國家大力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以進口替代工業化戰略取代了原先的初級產品出口為主的工業發展戰略。各國政府紛紛集中優勢的資源、要素,采取扶持“幼稚工業”的產業傾斜政策,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國外資本投資本國制造業,大力發展重工業和制造業,工業年均增長8%以上,國民經濟年均增長6.5%。20世紀60年代,拉美各國的經濟全面騰飛,除個別國家外,拉美主要國家人均GDP一舉從400多美元提升到1,000美元,個別國家甚至達到1,500美元左右,創造了被人們普遍贊譽的“拉美奇跡”。但是,以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等國家為代表的拉美國家直到現在,仍然掙扎在人均GDP3,000美元至5,000美元的發展階段,被視為遭遇“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國家,并且看不到增長的動力和希望。

拉美國家面臨的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技術學習和自主創新的視角來看,拉美國家普遍缺乏技術學習和自主創新,則是其致命的失誤。拉美國家在教育和科研領域缺少巨額長期投資使得科技創新難以進行。總體上說,拉美國家歷來不夠重視技術研發和創新,主要依賴于引進外國技術。一直以來,拉美國家都沒有意識到知識及創新的重要性,他們試圖依賴市場來完成技術發展和結構升級。然而事實證明,貿易自由化和放松管制并沒有帶來經濟的大發展,卻破壞了當地生產活動中通過“干中學”積累技術能力的機制,錯過了抓住知識經濟的機會,結構升級也非常緩慢,甚至停止不前。值得注意的是,在20 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進口替代時期,拉美國家也曾經試圖通過貿易保護的工業化來改變自身一味依賴自然資源出口的經濟發展模式,實現比較優勢的動態轉化,改變其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不利地位。但20 世紀70 年代以來的新自由主義改革卻放棄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外國資本和市場的力量使大部分拉丁美洲國家又重新走向了靜態比較優勢的發展道路。拉美的發展模式僅僅依靠非熟練勞動力和自然資源,基本放棄了國內技術能力和本土基礎性R&D努力等“知識密集型”的活動[3]。

所以,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規模的并購浪潮和大量的FDI涌入使得拉丁美洲地區主要作為兩種角色參與世界經濟:一是日益成為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的工業產品(鋼鐵、紙漿、銅和蔬菜、油等)的供給者;二是在裝配線工業模式下利用非熟練勞動力為發達國家生產廉價商品。所以目前在拉丁美洲就出現了兩種難以改變的支配性的國際專業化形態:南椎地帶國家專業化于自然資源加工工業,而墨西哥和小的中美洲國家則從事裝配線制造業,所有這些在國際生產供給鏈上都是低附加值的生產活動。拉美國家的發展歷史和現狀充分說明了作“初始”的技術學習能力、技術吸收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對于發展中國家的極端重要性。

2. 日韓經驗

1968年,日本GDP總量達到1,000億美元,在經濟規模上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在此后不到10年的時間里,日本人均GDP繼續高速增長,并基本保持了社會穩定,平穩度過了中等收入陷阱。而韓國的人均GDP則在1995年達到了11,469美元,成功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優先發展科學技術,高度重視自主創新能力培養,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轉型是日本和韓國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應對中等收入陷阱的共同做法。

20 世紀60 年代,日本大力實施“技術立國”戰略,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20 世紀80年代,日本開始將那些比較優勢快速遞減和逐步喪失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向外轉移,對東亞地區、東南亞及我國沿海地區展開垂直梯度的直接投資,不斷提高其國際分工地位,逐步建立了基于新應用、新技術的新的比較優勢,有效實現比較優勢的動態轉化,實現了比較優勢基礎上的趕超發展。如1957年~1990年間,技術進步因素對日本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6%②。 “技術立國”以及21世紀的“知識產權立國”戰略使日本成為東亞地區工業化的先行國和經濟發展大國。

1982年,韓國正式提出“科技立國”戰略。該戰略明確提出,要利用先進技術改造原有產業,大力促進從輕工業向重化工業再向電子工業和高技術工業的轉型,降低對國外技術的依存度。韓國一直把基礎研究視為整個國家技術的源泉,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提升高附加值產業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成功實現了經濟趕超和發展跨越③。進入20 世紀90 年代,韓國為了降低對發達國家的技術依賴度,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科技立國”戰略,開始大力發展本國的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進入21世紀,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格局,韓國提出了“第二次科技立國”戰略,核心內容就是要實現從“引進、模仿”創新向“創造性、自主性”創新的轉變。2011年年初,韓國知識經濟部公布了2020年產業技術創新戰略思路,提出要實現從“快速跟蹤”戰略到“領跑者”戰略的轉變,并實施“獨一”未來成長戰略。作為“科技立國”戰略的重要內容,20世紀80年代以來韓國大幅度增加了對R&D的投資,反映了政府政策從促進輕工業、傳統工業到關注重工業、技術型工業,再到發展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重大轉變④。

三、技術轉移與自主創新的耦合機制

耦合是物理學的一個基本概念,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體系或兩種運動形式之間通過各種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以至聯合起來的現象,是在各子系統間的良性互動下,相互依賴、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動態關聯關系[4]。本文認為技術轉移與自主創新是相互耦合的關系。這里耦合的含義是指技術轉移與自主創新不僅僅是靜態的交叉重疊的關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互相滲透、互相制約的關系,二者應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二者相得益彰的作用,從而更好地為承接產業的目標服務。

技術轉移包括很多方面,自主創新內同樣也具有豐富的內容,實現二者的有效耦合必然要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是這些因素對實現二者的有效藕合的作用卻不盡一致。本文僅針對二者耦合過程中的典型的、有代表意義的方面展開研究,將二者的耦合機制歸納如下三個方面(見圖1):

1. 組織機制

這是技術轉移與自主創新宏觀外部的耦合域。這里的“組織”的含義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狹義的創新網絡的“組織”,又包括形成這個網絡組織的制度,其中制度又包括創新的文化氛圍和激勵創新的政府政策。

(1)創新的網絡結構。高等院校和有關科研單位是知識創新的主體,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在技術創新中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技術轉移”。一般來說,企業研究機構、大學科研機構、政府研究機構、非營利研究機構等是創新的生產網絡;教育系統、培訓機構,技術咨詢服務系統等是創新的傳播網絡;企業、政府等是創新的傳播網絡。

(2)創新文化。創新文化是指與創新相關的文化形態。它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文化對創新的作用;二是如何營造一種有利于創新的文化氛圍。對于某一地區而言,積極培育有利于創新的文化氛圍尤其重要。同一個地區的企業在互相學習、競爭的過程中使得創新的意識和理念不斷滲透到企業組織機構、管理模式、企業文化的各個方面,從而催生區域內的創新文化氛圍。對單個企業來說創新是一種典型的具有外部經濟性的行為,即在創新過程中,企業所得的收益小于整個社會所得的收益[6]。同時,企業和區域內高校、科研院所通過產學研的合作,在區域內相對信賴的氣氛中交流和分享技術,互相激勵,共同創新,共同追求創新帶來的經濟效益。這就形成了區域內部互相帶動的創新文化。

(3)政府激勵創新的制度供給和政策支持。區域創新體系對發展區域經濟、提高區域收入的重要性會促使區域政府重視對技術轉移和自主創新的激勵新的制度供給和政策支持。政府通過制度創新、體制建設,消除區域創新體系的制度障礙,打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在稅收優惠、人才引進、市場建設、基礎設施、服務質量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同時,政府可以集中技術轉移和科技開發中心構建有效科技創新平臺,形成技術轉移與自主創新互動發展的有效機制,實現經濟與科技互動的良好局面。

2. 投入機制

(1)人力資本投資。研究表明,跨國公司總是傾向于把技術轉移到人力資本積累相對豐裕國家和地區。而人力資本水平的高低一方面決定各國的技術能力,因為先進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依賴于各國高素質的科研人員;另一方面人力資本水平決定先進技術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的生產效率,因為先進技術畢竟需要相應素質的普通勞動者與之相匹配[7]。要通過增加基礎性人力資本投資、培育研發性人力資本、注重生產性人力資本累積等途徑,積極承接國內外先進技術轉移,不斷提高區域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2)R&D經費投入。經費投入是確保區域R&D活動的前提。技術轉移和自主創新的R&D經費都倚賴政府投入、企業投入、科研機構投入、風險投資、銀行借貸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社會投入。特別是金融機構參與到區域創新體系中,為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提供廣泛的融資渠道,通過金融機構的市場化運作,為創新活動的各個環節提供可靠的資金保障。

3. 轉化機制

(1)企業載體。企業在開放型市場經濟條件下成為了市場競爭的主體。作為決策主體、投入主體、利益主體和風險承擔主體,企業在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推動技術創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8]。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企業在較短的時間內還難以成為技術創新主體,高校和有關科研機構必須繼續擔任技術創新的中堅角色,加強核心技術和競爭前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究,以幫助企業盡快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2)服務平臺。科技中介組織主要為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和供應方搭建溝通的橋梁,協助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高校和科研機構之間進行科技成果的交流與轉讓,消除科技成果向市場轉化中由于主體間缺乏知識和技術流動的平臺而產生的諸多障礙。行業協會、中介型服務組織(如市場調查、技術咨詢、資產評估、會計、法律、職工培訓機構等)以及提供研究開發和技術支持的機構,是提供創新的孵化平臺。

四、皖江城市帶產業轉移、技術轉移、自主創新耦合的對策建議

1. 確立企業的自主創新主體地位

在因地制宜推動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過程中,要強調自主創新的主體是企業,產業競爭領域的研發活動應由企業來承擔,并把企業的技術需求作為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的主要來源[9]。因此,應將確立和形成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作為自主創新的突破口,引導企業成為新技術的主要創造者,科技成果的吸納者,創新人才和創新資金的投入者,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擁有者,產業發展先導技術的引領者。要繼續深化企業制度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與之相適應的公司治理結構,進而確立和形成以企業為主的區域創新體系,從體制上讓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10]。

2. 培育創新型的產業集群

目前,皖江城市帶的家電產業集群(以合肥、蕪湖、滁州為主)、汽車及零配件產業集群和工程機械產業集群(以合肥、蕪湖為主)、輕紡產業集群(以安慶、蕪湖為主)、冶金產業集群(以馬鞍山、銅陵為主)、化工產業集群(以沿江石化和精細化工為主)和建材產業集群(以蕪湖為主)已經初具規模,部分產業集群的比較優勢非常明顯。但許多產業集群的層次較低,創新性不強,高新技術產業規模還非常小。所以,皖江城市帶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發揮現有產業集群的比較優勢,從內部自我深化和外部資源利用兩個方面升級產業集群,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一是過生產技術升級、產品升級等途徑,實現產業價值鏈低端到高端的]進;二是使本地產業集群融入外部先進生產網絡,并與之建立縱向的差異化分工聯系,從而促進集群內企業的技術水平、產品質量與生產能力的提升。

3. 組建廣泛的區域協同創新聯盟

要加強區域技術創新資源的整合,尤其是加強高校、科研單位、企業的聯系與合作,建立起自主創新合作的聯絡網絡和常規工作體系[11]。皖江城市帶的產業升級,有賴于技術進步,而企業的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則是技術進步的不竭源泉。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任何單一企業的技術創新都無法適應技術競爭的需要。對企業層面的實證研究表明,建立技術創新聯盟是跨國公司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戰略手段[12]。在技術創新聯盟的技術研發過程中,可以實現聯盟企業成員之間的資源優化配置和優勢共享,推動企業的技術水平提升檔次,提高企業自主技術創新能力。所以要鼓勵皖江城市帶各地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企業加強合作交流,組建專業性區域協同創新聯盟,進行聯合研發,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著力打破承接產業轉移中的技術障礙,實現產業技術創新,全面提升皖江城市帶的產業技術水平。

4. 搭建區域創新的服務平臺

一是大力發展中介服務機構。要積極引進知名專業中介機構,圍繞戰略咨詢、網絡信息服務、高新技術服務、金融創新服務等重點領域,發展一批新興中介機構,通過規模化、市場化、規范化運作,舉辦各類貿易和投資洽談會、展銷會、交易會,加強與發達地區的聯系和交流,為產業集群創新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二是搭建科技資源共享平臺。要充實有網絡平臺內的信息資源,拓寬網絡平臺的輻射范圍,進一步優化現有科技信息網絡平臺。建立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科技文獻等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為各類創新主體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提供服務。三是完善促進科技中介服務組織的政策與法律法規體系。要通過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系來創造軟環境,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促使他們積極參與科技中介機構的發展,為皖江城市帶各類自主創新主體提供服務。四是發揮科技服務類行業協會的作用。要積極組織協會會員開展市場開拓、行業協作、經驗交流等活動,努力規范行業協會的行為、提高行業協會的聲譽,提升科技中介服務類行業協會的影響力,擴大其覆蓋范圍,充分發揮科技服務類行業協會在區域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5. 構建區域創新的政府支持體系

皖江城市帶各地方政府應積極轉變職能,努力提升自身公共服務水平。要積極推進皖江城市帶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跨部門業務協同,促進政務網站群向功能服務型轉變,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在皖江示范區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各地政府要制定適合地區優勢和特點的招商引資目標和政策,有選擇地開展招商引資活動,通過產業鏈招商等形式,引導區外產業集群的轉移。要為承接產業轉移中的企業自主創新和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中介組織、政府之間的協同創新提供全面的金融、財稅、土地、人才等政策支持。

[注 釋]

① 根據《安徽省科技統計公報2011》、《2011年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統計公報》中有關數據計算整理。

② 轉引自:王春法,《國家創新體系與東亞經濟增長前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年,第232頁。

③ 在20世紀80年代,韓國在R&D上居于領先地位,韓國工業提供資金的R&D的比率超過臺灣3倍、巴西或印度19倍、泰國將近50倍或者墨西哥的380倍(轉引自桑加亞·拉爾,2000,第163頁)。

④ 1981年以來韓國、巴西兩國R&D投入強度的]變情況與兩國人均GDP]變趨勢高度相似:20 世紀80 年代韓國、巴西R&D投入強度起點的差距并不大,但隨著韓國"科技立國"戰略的確立實施,韓國R&D投入保持了持續高速增長態勢,并于2007年達到3.47%,超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位于世界前列。長期以來,巴西科技進步與創新不受重視,R&D投入強度始終在1%以下徘徊。

[參考文獻]

[1] 張海林.加快推進自主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調研[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23-27.

[2] 孟麗,潘理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的SWOT分析[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0(3):107-111.

[3] 賈根良,于占東.自主創新與國家體系:對拉美教訓的理論分析[J].天津社會科學,2006(6):82-87.

[4] 吳勤堂.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耦合機理分析[J].管理世界,2004(2):133-136.

[5] 黃衛平,李嬌.國際產業轉移平臺與技術轉移探析--兼論中國促進技術轉移的對策[J].經濟經緯,2008(4):24-27.

[6] 楊丹萍.產業集群與技術創新的耦合機理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05(8):18-20.

[7] 鄒薇,代謙.技術模仿、人力資本積累與經濟趕超[J].中國社會科學,2006(11):26-38.

[8] 唐樂樂,苗長虹.產業轉移與河南省產業技術學習及自主創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8(8):99-101.

[9] 張雪梅,王雙.國外科技發展模式與我國區域自主創新體系的構建[J].中國國情國力,2007(12):44-48.

[10] 戴慶華.江蘇承接國際產業轉移與產業自主創新[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5(6):22-24.

[11] 鐘敏.“泛珠三角”區域自主創新與技術轉移分析[J].經濟縱橫,2009(8):57-59.

[12] 袁兢業.基于技術創新聯盟的企業競爭力構建[J].改革與戰略,2005(9):74-77.

The Coupling of Industrial Transfer,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 Example of Wanjiang City Belt

Wang Xianzhu, Cheng Zusong, Wang Chuanb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 anshan 243032,China)

第3篇

技改投資的思路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公司認真貫徹國家有關技術改造的各項方針和政策,結合公司發展戰略,通過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企業產品更新換代,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基礎部件向“專、精、特”發展,公司分別從主機、核心零部件、新型產品及技術研發等方面大力進行技術改造。

1、提升主機產能和技術實力,擴大產品國際市場

作為中國推土機行業的排頭兵,山推推土機在國內同行業內保持了“銷售收入、銷售臺量、市場占有率、出口創匯、盈利水平”五個第一的優勢。主導產品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提升推土機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公司整合有效資源,新建廠房8萬多平方米并完善各項公用設施,引進焊接機器人、臥式加工中心、淬火壓床等國際先進焊接、加工、熱處理關鍵設備9臺套,購置各類國產先進高效設備651臺套,該技術改造項目將技術先進性與經濟效益相結合,進行關鍵工藝設備柔性化和通用化改造,如臺車架機器人焊接生產線、后橋箱機器人焊接生產線、后橋箱加工生產線、熱處理多用爐生產線、大功率齒輪整體感應淬火機床、應用自動輸送技術設計的整車涂裝線、整機總裝與部件裝配自動輸送線等。本項目在技術和工藝上,與現有產業技術或工藝相比具有較大優勢,關鍵技術突破對行業技術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通過設備及配套設施投入,提升了產品設計研發、制造能力,生產設備先進、工藝布局合理、物流順暢、廠房配套設施合理適用。

項目建設全面提升了公司推土機的制造技術和生產能力,目前山推股份公司已具備年產推土機系列產品(80~520馬力)15000臺的生產能力,固定資產投資達4.2億元,關鍵技術裝備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技術水平和質量水平保持國內領先,其主要技術性能指標和主要質量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在國內推土機行業排頭兵的地位。

2、提升核心零部件產能及質量,凸顯企業獨特競爭優勢

根據大型施工機械基礎部件的制造特點,公司以自主開發為主,結合引進的國際先進適用技術和信息集成技術,大力推進技術改造項目:

1)投資了4.1億元,擴建履帶底盤聯合廠房1.3萬平方米,增加滿足批量生產的關鍵設備,使履帶總成的生產能力達到16萬條;2)投資3.8了億元,新建變矩器變速箱生產廠房7.6萬平方米,購置各類工藝設備,形成年產變矩器13萬臺套、變速箱3.1萬臺套、鑄鐵件6000t、鑄鋁件5000t的生產能力;3)投資了2億元,新建材料成型聯合廠房3萬平方米,購置各類工藝設備,形成下料件11萬噸和結構件2.4萬噸的年生產能力。

通過技術改造,大幅度提高了零部件的生產能力和制造水平以及產品質量,關鍵工藝裝備和檢測設備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大幅度增加。

3、拓展產業鏈,實現企業多元化發展

公司積極研發大馬力推土機履帶產品,該項目屬于國家鼓勵類產業目錄(2010)第十大類“機械”17.新型液壓、氣動、密封元器件及裝置制造,符合“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第九章改進提升制造業“加強企業技術改造”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產品提高產業技術政策建議》中重點發展八項關鍵技術之一的“四輪一帶研發制造技術”。

山推履帶底盤擁有一定的設計、制造核心技術,比如鏈軌節厚度控制技術、零件硬化層精確測量控制技術、熱處理零件殘余應力測量技術以及裝配精確控制技術等。本次技術改造進一步提升產品制造水平,履帶主節以及鏈軌節加工采用柔性加工中心,軸套熱處理采用外周整體淬火,熱處理效率提高3倍,產品的質量水平和外部損失PPM得到有效改善;履帶板、軸套、鏈軌節的熱處理,已形成山推自有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鏈軌節精加工質量水平突破了履帶的工藝瓶頸。使履帶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該項目實施完成后,山推股份履帶產品型譜得到拓展,可以為工程機械、建筑機械、礦山機械所有主要機型配套,包括80~900馬力的推土機、3噸~70噸挖掘機、25噸~100噸旋挖鉆機、煤礦掘進機、攤鋪機、鑿巖機、定向鉆孔機、履帶式起重機等機種。

目前,履帶已配套山推股份的SD16、SD22、SD32、SD42以及國際市場常見的D7G、D6G、D10N等多款機型的履帶。山推可為國外主要履帶機型及KOMATSU、HITACHI、CAT、VOLVO、ATLAS、CASE、JOHNDEERE等挖掘機、推土機市場提供履帶鏈軌配件,履帶的研發成功是履帶行業生產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此外,公司通過并購以及后期的技術改造,先后投資3.7億元和5億元建設了混凝土機械生產基地和消防車起重機生產基地,達到混凝土機械5000臺和消防車登高車等3500臺的產能,豐富完善了公司的產品線,提高了產品關鍵零部件的制造質量和水平,增強創新和自主產品開發能力,提高產品質量、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和出口創匯的能力。

4、強調技術研發,走在國際的最前沿

以提升山推股份核心競爭能力和打造世界知名品牌為目標,依靠各級政府支持,充分利用國內外先進科技資源,大力開展以市場為導向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中試及工程化、技術推廣應用及輻射等科研工作,積極探索高效的科研管理模式,加快高新技術和適用性技術的開發創新,加大對工程機械應用理論的研究和投入,用智能化技術開發和改進產品,健全研發機制,培育研發隊伍,掌握工程機械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提高行業整體的技術創新能力,全面引導行業技術進步。

投資的山推研發中心項目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完善研發體系為主線,通過3~5年的建設,實現以下目標:開展基礎零部件和整機可靠性實驗研究,把主機產品的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提升到國際先進水平(800-1000小時);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控制系統,在智能化、微動性、平順性、遠程故障診斷、施工技術專家系統等方面實現突破;在節能環保、降噪減排、綠色制造等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人機工程、結構優化、工業設計、防腐等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項目的實施將使山推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技術領先者,國際工程機械市場強有力的競爭者。

強化技術改造,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通過投資項目的實施,增強創新和自主開發能力,使公司工程機械產品的制造能力、產品質量、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均得到大幅提高,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并提高出口創匯能力,從而實現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

近年來,山推股份公司深入貫徹“兩個轉變”發展戰略,,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公司目前總占地面積約202萬平方米,廠房建筑面積79萬平方米,擁有各類設備4000多臺,其中主要生產設備3000多臺,各類數控機床700多臺套,擁有先進的德國制造熱模鍛生產線;IPSEN多用爐;意大利鑄造線;德瑪吉、東芝、小巨人、三菱、牧野、捷克道斯等各類數控加工中心;貝爾德光譜儀;海克斯康三座標測量機;齒輪加工和測量設備;機器人焊接、激光切割等一流的生產、檢測、試驗設備。2012年山推股份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5億元,實現大幅度跨越式發展。

榮譽與責任并行

山推股份公司被評為國家“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制造業信息化示范企業,山東省企業文化建設示范單位。山推股份公司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榮譽稱號。2008年山推股份公司榮獲山東省質量管理獎,2010年獲建筑機械用戶委員會"質量管理先進企業"稱號,連續六年被評為“中國工業行業排頭兵企業”。同年,獲“2010中國主板上市公司價值百強"稱號、獲中國機械制造工業企業“安全生產先進單位”。2011年被評為“全國機械行業文明單位”,榮獲濟寧市市長質量獎、山東省省長質量獎。2012年被評為“全國企業化示范基地”。

公司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加強對濟寧中小配套企業的指導和扶持,形成工程機械零部件生產的集群優勢,積極提供就業崗位,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公司十分重視公益事業,把獻愛心作為加強山推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并常年堅持,先后榮獲“省級精神文明先進單位”、首屆孔孟之鄉慈善獎“最具愛心慈善捐贈單位”等稱號。

后記

山推人秉承著“堅忍不拔、厚德載物”的優良傳統,按照公司“十二五”戰略規劃總體部署,統籌國內國外市場,上下團結一心,砥礪奮進,在激烈而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堅持多元化發展,大力實施創新,使公司產業布局更趨合理,海外營銷網絡趨于完善,海外市場需求穩步上升,繼續保持了公司在行業內的優勢地位,為公司相關多元化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基礎。

未來山推股份公司將大力發展成為擁有核心技術,具有國際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的工程機械制造商。

簡介

山推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1980年,1997年1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2009年6月18日成立山東重工集團,山推成為其權屬子公司。

第4篇

[關鍵詞] 信息技術課 自主學習 創新意識

一、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1.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習自主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獨立解決問題。自主學習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意識的發揮,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精神的發揮。在教學實踐中運用自主學習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

2.設置目標,分層指導,尊重個性。信息技術課與其他學科不同,掌握信息技術的水平不受年齡和年級的限制。有的七年級的學生由于從小喜歡計算機,水平明顯地比其他學生要高,甚至在不同層次的競賽中多次獲獎;也有的學生特別是農村的學生從未接觸過計算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知道得不是很多,學生水平有著明顯的差異。基于這些情況,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采取分層次教學,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符合大多數學生現有水平的教學計劃。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注意給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不要限制他們的創意,應當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式發現或發現式學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清楚自己的操作任務,然后通過分層指導及時回答和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對學習能力較強、計算機知識掌握得比較好的學生可適當增加知識容量,讓不同層次的每個學生都能夠完成學習任務。

二、激發學習興趣,在實踐中求創新

1.激發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我們發現大多數的學生對計算機十分感興趣,而這種興趣的真正所在,是對計算機上網或游戲的熱衷。對于我們這些十幾歲的中學生來說,學習計算機幾乎都是從玩游戲開始的,學生中的很多學生認為計算機就是來玩游戲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積極適時地引導學生的興趣志向。其實,游戲中有許多東西是書本上沒有的,學生可以從游戲中學習知識,并在游戲中明白許多道理。既然學生對游戲那么感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就不妨采取因勢利導的方式。例如在講POWERPOINT幻燈片制作時,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前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將一些優秀的學生作品經過加工后裝在計算機里,課堂上把準備好的作品演示給學生看,這里包括優秀獲獎的作品和學生自己編寫的游戲作品。那些動感的畫面、悅耳的音樂就吸引了學生。這樣一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新課還沒有開始,所有的學生就已經躍躍欲試了,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動了起來。在演示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對每一個作品都進行分析和評價,讓學生自己找出哪些作品更具有創造性。學生在觀賞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興奮了,學生內在的潛力和學習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使其進入了最佳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注意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長,有的學生喜歡畫圖,就讓學生用畫筆進行美術創造;有的學生喜歡網頁制作,就讓其創造性地運用自己熟悉的軟件進行網頁制作。經過一段時間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所有的學生都設計出了自己喜歡的作品,他們的作品都很有創意。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的每一個作品都要逐個進行分析、評價,并讓學生進行交流。這樣,學生在創造中感受到了歡樂,在快樂中產生了興趣,他的學習就是自覺的、主動的、熱烈的,就會對探究未知的結果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推動其主動探求新知識的欲望。

2.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實踐是創新精神與自主學習的集中體現,是訓練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例如,在Word中進行文章排版時,我準備了一個題目為《校運會中精彩一瞬間》。學生一聽到這個題目都非常感興趣,發揮想象力完成了短文,并對這段文字進行美化、排版。然后,老師評選出最精美的作品,并展示給全班同學觀看,從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樣,一方面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學生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實際當中。教師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新的樂趣,這不僅能深化教學內容,把學生的興趣推向,而且還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從中加強實踐操作,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計算機課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在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其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訓練思維能力,培養自學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把“學會”與“會學”統一起來。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張亦珠《信息技術課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2.佚 名《論計算機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第5篇

關鍵詞:信息技術 自主學習 探究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6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0-0172-01

隨著科技時代的不斷推進,社會對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綜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愈來愈大。為了滿足社會的強烈需求,要求老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高度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探究創新能力的培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信息技術教學開創新的教學模式。

1 “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我們知道,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學科,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如果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味地傳授學生知識,學生就沒辦法做到“舉一反三”,他們只知道對某個問題進行解決,卻不懂得如何解決某類問題,長期下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逐漸削弱,他們也對學習信息技術失去了興趣和熱情。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擁有“舉一反三”的能力,讓他們能更加自主地學習,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地學會獨立思考,不再依賴于老師的指導,老務必要對教學模式進行改變和創新。具體來說,老師在教新的知識內容時,不用全部都講明,而是給學生留出充裕的時間,讓他們自己通過實踐進行探索,找到學習的最佳路徑。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無形中得到培養,而學生的自我探索也有利于其創新能力的提高。

2 為學生創設創新的學習環境

如果缺乏良好的學習環境,即使學生想更好地學習也沒辦法集中注意力。所以良好的學習環境是非常必要的。這就要求信息技術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根據實際的課堂教學情況,從學生的具體出發,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在創新氛圍中去探索、去創新。舉個例子,老師在講word這部分知識時,可以提問學生“如何在word中插入自己喜歡的圖片作為背景圖片呢?”。學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會自己動手操作,探索答案。有時候會出現錯誤,但是還是繼續進行不斷的嘗試,最后有的同學發現可以使用“插入”――“圖片”這條路徑,而另外有的同學找到了直接復制粘貼的路徑。通過這種有趣的自主學習和自我探索,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增強,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創造性的環境中不斷提高創新能力。

3 結合現實生活,激發學生創新靈感

老師如果將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局限在課本知識里,那么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和禁錮,他們的思維沒辦法得到發散,他們只會在一個框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沒辦法想到新的解決途徑,這樣的話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就更談不上了。為了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創新靈感,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提升,老師可以將課本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進行探索和研究,從生活中找尋答案,獲得更多的思考靈感。例如,老師在講新課之前,可以問學生“信息獲取的途徑有哪些?生活中你們是怎么獲取信息的?”學生便七嘴八舌地說出答案。通過這種聯系現實生活的教學方式,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他們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便會不斷搜索平時生活中的一些場景,找出各種各樣不同的答案,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得意培養。

4 打破傳統的教學路徑,培養學生自主創新

我們知道,在過去信息技術的教學路徑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為學生解答課本中的問題,學生沒有自主思考和學習的空間,他們的思路只會跟著老師走,完全失去自己的學習方向,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不利于學社的素質發展。為了改善這種教學現狀,老師應當敢于打破過去的教學路徑,在進行教學之前,讓學生先自主地預習,將問題記錄下來,老師在課上并不是先講知識,而是詢問學生關于在自主預習中遇到了什么問題,并為他們進行解答。不過老師在解答之前,可以讓學生猜想可能的答案,然后再一步一步地引導他們。只有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探究創新能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對教學路徑的創新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學習,從而保證了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5 任務分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

如果老師仍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任務分配實行“一刀切”的做法,只會讓基礎差的學生“吃太撐”,讓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老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應當科學地運用“任務分層法”。所謂任務分層就是老師根據學生個體的具體情況對所布置的任務進行分類分層。老師可以將任務按難度進行分層。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老師可以安排一些基礎性的任務讓其完成;而對于那些基礎較好的學生,老師可以設計一些難度系數較高的操作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通過這種分層學習,學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完成任務,在獲得成就感后,學生便可以進行進一步的探索。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自己合適的能力范圍內進行自主探究和創新學習,他們完成任務之后會有滿足感,而這種滿足感可以作為動力推動他們完成更高一級的任務。

6 結語

總的來說,信息技術教學需要老師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不斷地積累教學經驗,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特點,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為學生營造具有創新性的教學環境,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探究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從而提高了信息技術的教學水平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毛俊紅.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15:1165+1171.

第6篇

關鍵詞:藝術設計 自主創新 教學模式

檢 索:.cn

隨著21世紀知識經濟的高速發展,現代科技的升級使整個藝術設計專業在觀念、思維模式和方法上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同時也對設計教育和設計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以適應新時代對設計人才的要求,是當今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的方向。雖然國內院校已經從教學理念、專業與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多方面開始著手改革,但現階段仍然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即以傳授已有知識為主要目標,單純注重知識、技能的單向傳授而非創新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在藝術設計教學模式上主要表現在缺乏對獨立思考、分析和創新解決問題的訓練過程,忽視了對學生自主規劃、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我院在“工業設計卓越工程師試點班”近2年的教學實踐中,摸索了一種“開放教學資源、實現自主創新”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旨在通過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探索出一種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確有實效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現已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一、自主創新型教學模式的設計構想

眾所周知,創新教育是當代高等教育的特點和發展趨勢,也是教育變革的方向。因此,構想中的自主創新型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模式,是以教學資源的開放為基本條件,結合教學、研究和社會的各種教育資源,營造創新的意識和氛圍,改善創新的條件和環境,以開放推進實踐教學,給予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和創造的空間,通過在時間和空間上給學生提供適合的彈性平臺,從而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設計人才。在教學形式上由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型轉向具有互動特征的研究型教學,鼓勵培養學生主動“學會發現”、“學會學習”,激發其能動性和幫助其實現自主、積極的創新學習,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強化學生的思考能力和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進入社會的適應性。

二、實現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的主要途徑

(一)開放的設計教學資源平臺

自主創新型藝術設計教學模式重視學習環境對自主、合作或解決問題等類型學習的支持。在實踐過程中不僅注重為學生學習提供思考和實踐的硬件環境,還提供學習材料和認知工具,學習空間等軟環境的支持。除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專業教學實驗設備,還強調學生對學習氛圍和人際互動的需求,為學生提供自主性學習環境,擴大學生實踐與藝術創作空間,充分提供學生完備的實踐手段和條件,使學生能夠不受約束,大膽探索。例如通過完全開放的展廳,使學生能夠看到最新的學生作品展,可以激發學習情緒與學習興趣;同時學生以項目組的方式可以進入實驗室使用專業的實驗設備,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實驗室里每個學生不僅有自己的個性空間去思考和學習,也有機會去觀察其他同學在做什么,促進學習過程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討論。

(二)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形式

自主創新型教學模式不僅在教學中重視學生技能培養和表達,更注重創新性思維和能力的訓練,進行合作及決策的素質培養。學生通過一系列課程,從理解和接受式的被動學習轉變為探索和研究式的自主學習。從接受、記憶和理解知識到訓練思維能力和評價決策能力,此外,還要訓練交流溝通能力。作為實現上述目標的重要途徑,研討課將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每位學生將根據教師設計的開放性問題或者實際項目進行課堂討論。學生通過自選和多種限選及任選課,從而促使他們在某一方向形成自己的偏好和特色,以特有的思維方式發現、感受、判斷、聯想和創造的能力,避免了設計上的雷同。

另外,自主創新型教學更加強調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中學”。教師通過設計實踐過程、提供學習資源、提供學習建議,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控制:關鍵環節上對學生進行啟發、激勵、引導和指導,并及時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也強調在對學生想象力、推理能力和評判能力的訓練中結合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擁有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自主創新型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利用快速表達的形式對設計思考和思維意象進行記錄表達,還通過手工及機械加工等方式強化學生對空間感、觸覺感和捕捉信息的敏感度。如通過讓學生自選模型材料,自己決定設計方法和調整形態的實踐性教學,讓學生對材料、設計方法、產品形態等產生更為具體和形象的認識,從而深入設計問題本身。

(三)推進項目式教學方法

在專業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引入企業設計項目或國內外設計競賽做為課程訓練主題。通過對教學與社會資源的整合和強化,將其涉及的內容融入到相關設計課程和實踐課程中,充分建立“項目式教學”的教學方法,這樣的課程設置不僅增加了學習的務實性,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了解專業和市場的需求,而且也增加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實際設計工作經驗的積累,使學生能真實地感受設計課題。這種把專業理論和實際課題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更好地培養具有特色的創新型設計人才。

三、自主創新型設計教學模式的實踐

基于以上幾點,近兩年我院積極開展自主創新型設計教學模式下的課程探索。2011年和2012年在工業設計卓越工程師班的教學中應用了上述新模式,并從教學效果與創新能力培養等幾方面驗證了該模式的實際效果。

(一)項目的提出

以2012學年第二學期工業設計卓越工程師班教學為例,該學期結合浙江省大學生工業設計競賽,圍繞競賽主題――“詩意生活”開展教學活動,主要是立足設計的創意性與實用性的相統一,即強調立足生活,為生活而設計。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強調作品不僅僅要滿足單純產品功能與形態的設計,而是基于對相關產品與產業進行重新審視和思考,擺脫純概念純創意的設計框架。

(二)項目的組織

作為與競賽相結合的項目,在教學中通過自由分組的形式將班級同學組成多個項目團隊,還成立了由多位資深教師組成的項目顧問組,藝術工程實踐中心也為項目提供了教學場地和實驗設備,師生共同參與競賽作品的征集。整個項目可以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學生以團隊形式與老師合作,就“詩意生活”主題進行調研與分析,并提出設計思路;第二階段,圍繞“詩意生活”展開頭腦風暴,完成設計初稿;第三階段:在實驗室做出樣品模型,對設計方案反復討論、驗證,最終完成項目。

(三)項目的實施

結合設計競賽以“詩意生活”為主題開展課程項目,希望通過一系列為生活而設計的相關內容進行調研分析,圍繞主題,通過對社會、城市環境、人的行為的觀察和調研分析來挖掘新的生活方式構想,以產品或服務為載體,通過整合現有技術,尋找在當前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市場機會。強調結合社會生活的實際情況,解決社會生活的實際問題,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實現設計為提升人類生活質量而努力。學生分別從文字圖片材料的收集和體驗調查進行調研分析,通過網絡、圖書館、書籍雜志等多種途徑收集文字圖片資料,同時在了解項目主體思想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進行相關設計的市場調研。通過調查體驗,隨時記錄產生的創意構想。在此基礎上,各組進行了幾次討論、整合、修改,逐漸形成設計方案,并在方案基礎上進行模型的制作,對設計方案進行反復的修改,從而最終產生多件創意類作品(圖1~3),這些方案都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通過設計形成全新的生活方式。這也是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成效的一次集中體現。

第7篇

立項代碼:

第一條 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甲方)、_____(承擔企業,以下簡稱乙方)、_____(推薦單位,以下簡稱丙方),根據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XX年度第_____批項目計劃、項目合同和有關法律、法規,為順利完成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無償資助的_____項目(立項代碼:_____,見附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無償資助項目合同》,以下簡稱國家創新基金合同),經甲乙丙三方協商一致,特訂立本合同。

第二條 本項目執行期為自_____年_____月至_____年_____月。本項目完成時,項目的總體目標及經濟、技術指標、質量標準見國家創新基金合同。

第三條 本項目實施的階段目標見國家創新基金合同。

第四條 本項目執行期內累計新增投資_____萬元。為支持本項目,在本項目執行期內,除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無償資助_____萬元外,甲方計劃無償配套資助乙方_____萬元;乙方計劃新增投資_____萬元;丙方負責落實配套資金_____萬元。

1、甲方撥款計劃進度:

(1)本合同生效后_____個工作日內撥付首次資金_____萬元。

(2)在項目具備驗收條件,并經甲方審核符合驗收要求后撥付剩余資金 ____萬元。如甲方認為該項目未具備驗收條件或不能驗收合格,可推遲或不再撥付剩余資金。

2、乙方資金到位進度:見國家創新基金合同。

3、丙方落實配套資金到位進度:

資金到位時間 落實資金數額

(1)_____年_____月 _____萬元

(2)_____年_____月 _____萬元

第五條甲方撥付資金用于以下方面:

1.

2.

3.

第六條 乙方應對本項目資金的撥入、支出實行單獨核算,對甲方撥入的資金實行專款專用。

第七條乙方應如實、按時照規定之格式,填報半年、年度資金項目《監理信息調查表》及其他統計報表,并接受甲方和丙方的監督、檢查。丙方應協助甲方對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跟蹤、監管。

第八條 本項目完成后,甲方將組織對本項目進行驗收。乙方、丙方應做好驗收的有關工作。

第九條在本合同生效后5年內,甲方有權因非商業目的(包括但不限于:在政府性會議、報告、文件、統計資料等)使用乙方企業、項目信息。

第十條 本合同的變更、撤消立項、終止按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項目合同變更、撤消立項、中止合同的有關規定執行。任何一方因不可抗拒因素不能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時,應及時通知另一方,并在合理期限內出具不能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的證明。

第8篇

【關鍵詞】高科技產業 自主創新 激勵機制

我國高科技產業自主創新的重要性

高科技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技術,它是走在科學、工程和技術最前沿的新興技術群。高科技產業則是科學、技術與生產一體化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生產體系,在市場經濟越來越開放的今天,高科技產業經受市場的大力推動,成為世界最為矚目的焦點產業。高科技產業是知識與技術的高度結合,因此技術難度大,智力要求高,其滲透性和競爭性強,投資風險大,是對人類進步有著重大影響的走在最前沿的科學技術產業。特殊的產業性質與特點需要高科技企業內外環境的高度協調與完善。

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推進企業的自主創新并且要不斷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2010年兩會,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依然成為焦點,它將是中國未來15年內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期企業發展的方向與目標。我國高科技企業自主創新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自2008年以來,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生產以及出口都發展較快。其中高科技制造業的增加值高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個百分點。在對外出口方面,盡管受到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但高科技產業依然蓬勃向上,一片生機,占了全國出口總額的29.4%。

“自主創新”的技術是高科技產業真正得以成長和發展的最核心的資源,我國高科技產業自主創新一直走在國內前沿,并在國內形成了如北京中關村等具有影響力的高科技園區,在以企業為創新主體堅持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內外環境的相輔相承給予了我國高科技產業勇猛向上的發展勢頭。然而我國企業總體上仍然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其中大部分企業只是照搬國外模式,純粹在國外孵化,忽略了中國企業發展的特殊性。此外,激勵機制的不完善以及人才的匱乏同樣制約了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發揮。對于高科技產業來說,激勵機制的完善對于促進本企業的發展及留住企業核心技術人才來說都是必要的條件。

政府對高科技產業自主創新的支持與激勵

高科技產業激勵機制的完善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引導。在我國的國情下,政府對于企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政府不僅可以在經濟財政上、政策法規完善上給予企業最核心的支持,還能為學與研的發展提供有利的環境。

加大財政投入,從經濟上給予支持。財稅政策是我國宏觀調控以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政府已經將其作為對企業重要的激勵措施。研發對于高科技企業發展的關鍵,政府可利用財政政策加大對企業研發的支持比例,財政的撥付應向其傾斜。高科技產業是具有高風險的,為加大對其的支持力度,政府可能擴大財政的擔保以及支助的范圍。這對于那些有發展前途但風險又很高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種保障,不僅可以擴大高科技企業的規模,還可以更加推動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鼓勵高科技企業的自主創新。這也有無形的導向作用,企業的發展得到政府的支持激發了企業的發展潛能,有效地形成了激勵機制。

政府還可以通過稅收在經濟上給予支持。稅收的減免將會大大縮減企業的成本,從側面宣傳了政府稅收的激勵政策,企業將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企業的研發以及員工身上。政府除了對企業在政策上給予扶持,還可以作為企業的客戶。規定政府每年都要定比例采購我國高科技企業的產品,劃出專門的資金用于采購,這不僅提高了我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政府還可以借此檢驗產品的質量,監督企業的生產。

保護企業知識產權,完善法律制度。知識產權對于高科技企業來說是無形資產,同時也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支撐點,高科技企業就是憑借自身力量開發出的新產品新技術,并以此作為核心競爭力屹立于市場。自主知識產權已經成為高科技企業間的競爭點,它從誕生到管理的過程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收益。在發達國家,專利權等知識產權受到極大的保護,同時知識產權的管理也在歐美的各大型企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外國的知識產權一般都不會輕易賣給他國,如果我國想在高科技產業領域中有所發展,則要靠企業自主創新和研發,真正實現科技上的獨立,擁有自身最核心的技術。在這方面,我國要加緊建設知識產權戰略,形成一套完備的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我國有零散的保護知識產權的法規條例,但目前仍沒有一部完整的法律來保護自主創新的成果。法律制度是從根本上鼓勵和保護企業自主創新的成果,這樣不僅可以在國際上樹立良好的形象擴大國際影響力,更是有效地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的方式。知識產權的保護和企業自主創新是相互促進的。

“產學研”相結合,重視人才的力量。“產學研”是高科技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有效發揮各界力量的綜合體現。它是將科技體制和教育體制都納入了創新的行列,要充分重視高端科技人才,培養、扶植和造就這一批創新創業的人才。“產學研”體系加快了研發的腳步,且促成了企業科技成果推動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而對于企業來說,把“學”與“研”聯系起來,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培養了專業化的人才,企業以最小的成本獲得了最大的收益。對于科技人員來說,這一體系則為其提供了發揮自身才能的平臺,得到企業最大的尊重,有利于實現自身的價值。“產學研”的結合無論對企業還是高技術人員都達到了有效激勵的目的。

營造鼓勵自主創新的社會氛圍

高科技企業的自主創新需要社會以及民眾的支持。只有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增強人民群眾的創新意識,才能深刻理解企業的自主創新,支持與包容企業自主創新的發展。高科技產業是高風險產業,失敗率也就多于其他產業,自主創新僅僅依靠良好的法律政策環境是不夠的,還需要社會以包容、開放的心態去看待自主創新的結果。創新不易,特別是對于世界各國都競相爭取的高科技產業,一個能夠允許失敗的機制則免去了許多企業冒險的后顧之憂。同時廣泛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以及科學精神有利于創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對于那些高科技技術人才則有了精神上的鼓舞。營造自主創新的社會氛圍對于企業和個人來說都是有效激勵的外部因素。

加強企業自身自主創新的激勵

我國目前倡導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其中最關鍵的部分是要培養企業自覺創新的能力,讓其自身成為創新的主體,政府只能通過外界環境的完善來支持和引導企業的自主創新發展。高科技企業自身自主創新的激勵是對企業經濟和人力的投入。在經濟上是要健全企業的核心技術加大研發比重,在人力上則是善待企業高新技術人才,培養核心員工的忠誠度。

加大研發投入比重,健全核心技術。高科技企業的關鍵在于研發,比起歐美國家的研發投入我國相對較弱。要想在世界市場上有所發展就要加大研發的投入比重,從而建立健全企業的核心技術,為企業的自主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產學研”不僅僅是政府的投入,創新的主體在于企業本身,那么企業就要在政府提供的有利的科技環境下加大對研發的投入。高科技企業的核心技術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越發重要。核心技術的健全能夠滿足企業創新的需要,它增強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能夠開發和研究出自身核心的競爭專利產品與技術,從而增強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

第9篇

關鍵詞:產業集群;自主創新;生命周期;青島家電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92(2012)03005405

Study on Dynamic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lusters ’Selfinnovation

Based on Lifecycle Theory

LI Minghui1,2, LEI Lianghai1, SUN Aixiang2

(1.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2. School of Busines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49, China)

Abstract: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most studied dynamic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lusters ’ selfinnovation from static perspective, lacking of dynamic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constructs dynamic mechanism model of industrial clusters ’ selfinnovation from three dimensions, analyzes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phases of lifecycle of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puts forward different dynamic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lusters ’ selfinnovation in various stages of lifecycle. This paper takes Qingdao household appliance industrial cluster as an example of successful cases, analy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laws in various stages of lifecycle of Qingdao household appliance industrial cluster, and puts forward the lying problem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industrial clusters; selfinnovation; lifecycle theory; Qingdao household appliance

1 引言

目前,很多學者對產業集群自主創新動力機制的研究主要從產業集群自主創新的有利環境[1~5]、內在競爭優勢[6~9]、靜態的政府促進政策[10,11]和企業制度安排[12]等方面進行分析,缺乏對生命周期中產業集群自主創新動力機制的動態、系統分析。集群治理不僅是集群開始形成時的政策研究問題,也是伴隨集群生命周期過程中的課題,也就是說不僅僅在集群衰退期需要治理,從集群出現開始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都需要治理,只不過各個階段治理的重點和內容是不同的[13]。深入研究生命周期中推動產業集群自主創新發展的要素、規律、方法、制度與政策等將有助于實現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天激情婷婷婷久久 | 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 | 精品久久看 | 成 人 黄 色 视频 免费观看 | 婷婷综合激六月情网 | 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 | 免费看羞羞视频的网站 | 四虎4hutv永久在线影院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 角斗士成1~3光荣战士在钱 | 成人9久久国产精品品 | 国内自拍偷拍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 | 99re热久久 |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日韩欧美视频在线 | 你懂的视频网站 | 婷婷色在线视频 | 一级毛片无遮挡免费全部 |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观看网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欧洲美女过性活过程 | 狠狠狠狠狠干 | 韩日免费视频 | 九九九久久 | 久久久久国产视频 | 青草影视|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这里只有精品 | 激情婷婷六月天 | 99久久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网址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播放 | 国产日本免费 |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 2022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 国产最新自拍 | 日本久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