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22:56
引言:易發表網憑借豐富的文秘實踐,為您精心挑選了一篇財務會計理論創新路徑3篇范例。如需獲取更多原創內容,可隨時聯系我們的客服老師。
一、引言
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經濟結構、發展方式都出現了一定的變化。而傳統意義上的會計環境、會計工作模式與企業新發展需求之間的不匹配也使得財務會計要重視理論創新應用優化。財務會計人員要正確認識會計環境的變化,立足于財務會計工作的實踐要求,結合工作需求優化模式,使會計工作更高質量、更高效率地推進。作為企業財務會計管理人員要積累經驗,也要認識到當前會計環境的變革,探究環境變革下財務會計理論創新的路徑,進而保障財務會計工作的高質量開展。
二、財務會計環境變革
財務會計環境發生重大的變革,而財務會計在理論建設、實踐創新時都要不斷地優化創新財務會計環境。打造出符合會計環境的會計理論,保障會計工作開展與現代經濟環境相融合,發揮會計工作的價值,促進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財務會計環境變革可以從經濟、政治、法律、科技、內部、教育六個角度出發,在正確認識環境變化的基礎上,探究理論創新、實踐應用的變革。
第一,財務會計環境變革首先表現在經濟環境方面。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財務會計工作要考慮到國家、政策、部門監管等宏觀的經濟環境因素,也要考慮經濟發展水平、物價變動等微觀的經濟環境變化因素。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企業會計人員要在考慮宏觀以及微觀經濟環境的基礎上,打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符合企業發展的會計模式,提高會計工作質量。經濟環境變革下,會計工作的改革要與市場相匹配,通過監管制度的實施、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會計工作得以更高質量地開展[1]。
第二,政治環境對會計理論、制度有著直接的影響。會計工作受到法律法規的制約,而會計工作模式、工作方法、所堅守的工作原則,也要與國家政治環境發展相融合。基于會計行業的實踐應用需求,要構建良好的政治氛圍,在政治思想引領的基礎上,明確財務會計管理的目標,優化制度、調整方式。財務會計工作的開展有多元化的要求,也受到了多重要素的影響,國家政治環境的變化對會計理論、規章制度組織建設等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第三,法律環境對會計組織工作的影響。在我國持續推進法律完善與改革的背景下,結合財會工作的運轉模式變化,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地調整。國家治理體系下,一切工作的組織要以法律法規為依據,而會計環境變革也要考慮到當前法律法規持續健全下其中細節的完善、意見要求的變化。法律法規作為影響會計工作實施的基本要求,會計環境變化要以法律為依據,結合會計準則、核算等要求,以法律約束會計工作行為,以法制化的會計工作模式保障會計行為的合法合規,確保會計核算的高質量開展,發揮法律的監督指導作用,使會計工作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地開展。
第四,科技環境的變化也影響了會計工作的組織。財務會計工作要結合基礎的實踐要求,在會計環境變革下探究財務會計的理論創新。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更新,財務會計工作的組織模式發生了較大的變革,而以電子化代替人工技術的實踐方式提高了會計效率,變革的會計管理模式更符合時代發展要求[2]。會計工作的實踐應用要考慮當前的會計工作方式的變化,以科學技術作為會計創新的動力,探究信息化建設、財務會計高質量開展的模式與方法。財務會計要利用信息技術變革傳統的會計工作模式,也借助于大數據技術,對多種信息進行高效的處理,通過會計電算化工作體系的打造、數字化信息技術高質量的應用,有效提高資源的分配,保障資金運用的合理性,進一步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五,內部環境。在企業開展財會管理工作時,既要結合外部的環境變化創新調整,也要結合企業的內部管理情況,持續地改革完善。企業要探究應對會計環境變革的實踐組織方式,在工作的高效推進中,企業也需要提高對會計工作的重視度,通過完善優化工作體系,在開展工作實踐中結合行業的變化、企業的發展要求,構建出與企業發展相匹配的工作體系,打造出良好的內部環境,保障財會改革創新工作的順利開展,也通過會計制度的持續完善、工作方式的不斷優化,構建出與現代財會工作要求相匹配的會計工作模式,適應會計環境變革,提高財會工作質量。
第六,會計環境變革要考慮教育的影響。會計工作有著較強的技術性,而會計工作人員也要學習先進的工作組織方法。會計人員要變革傳統落后的會計工作組織方法,學習先進的財會工作模式,掌握專業核算、記賬方法,在數據高效應用的基礎上,強化對財務會計風險的管理。作為企業,要認識到財會教育環境的變革,也要持續地開展教育培訓,探究提高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和綜合素養的能力與方法,結合實踐的行業發展變化情況,以教育的加強、體系的完善、方式的更新,使培訓工作切實發揮組織價值,提高人員專業素質和專業水平,也保障財會工作的高質量開展。
三、會計環境變革特征
會計環境變革有著主體變化明顯、資源結構持續改變、會計對象內在架構發生變化的基本特征。首先,在會計環境變革下,會計主體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會計主體作為會計假設的前提,明確主體才能保證會計工作的科學開展,而會計環境的變革帶來了主體的變化,各種經濟主體并存也使得主體的梳理更加的困難。基于不同的市場主體,會計工作的開展有著差異化的組織辦法,而各個主體在治理架構、管理思想上的差異,又影響了會計工作的創新[3]。因此在開展會計理論創新時,要重視主體的多元化特征,結合主體的會計服務需求,進而明確管理目標,優化財會工作手段,以理念的更新、模式的調整,保障財會工作的開展符合企業的實際特點,也以財會工作的高質量,促進現代經濟體系的完善。其次,會計環境變革有著人才資源結構改變的特征。人才作為企業穩健發展的基礎,企業人力資源管控的實效性影響著企業的競爭力、發展質量。在現代經濟發展格局中,人才流動的日益頻繁對會計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基于企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要求,會計工作要帶有一定的穩定性、創新性,但在現實的行業環境下,會計人員的流動對會計工作連續性、有效性造成了不利的影響。企業面對會計環境的變革,要重視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優化,在招聘專業人才的基礎上,也立足于內部的人力資源管控,開展相關的優化調整,使財會人員及時掌握扎實的基本功,也具有良好的數據處理、信息分析能力,通過人才高質量地開展財會工作,推動會計的信息化轉型,使會計工作的組織切實與企業的發展目標、發展方向相匹配[4]。最后,會計環境變革也帶來了會計對象內在架構的變化。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會計目標的轉變導致了會計原則、會計假設、會計方法、會計計量形式的變化,而隨著會計工作朝著數字化、智能化方向不斷發展,針對會計對象內在架構的變化,也要打造出先進的會計工作方式,以適應當前的環境變化。在結合主體選擇會計實踐方式的基礎上,也通過管理手段、生產運行、管理模式、風險管控等環節的細化調整,打造與新興環境相統一的會計管理模式,提高財會工作的有效性。
四、財務會計理論創新
財務會計工作質量的保障離不開持續的創新,而基于當前的會計環境變革情況,要在分析變化具體內容的基礎上,結合環境變化來改變企業財務會計的工作模式,以促使會計工作的高質量開展,保障企業的正常經營。財務會計理論創新要從會計報告、會計要素、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信息披露五個方面的創新,搭建出與當前會計環境相匹配的會計理論體系,推動會計實踐的持續優化。
(一)會計報告創新
社會在不斷地發展,經濟也在持續地變革,人們對財務管理也有著更加完善、更加深入的認知。在環境變革下,針對會計報告體系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則要進行完善與優化,通過會計報告的創新,進而更好地體現財會工作的實踐應用價值。企業重要的基本信息資料就在于會計報告,而會計報告在會計環境變革的影響下局限性較大。會計環境變革下,要重視會計報告創新,認識到信息技術對財會工作的影響,打造出與信息環境相匹配的財會會計理論。現代經濟又被稱為信息經濟,而財會人員要重視信息技術對傳統模式的沖擊,工作人員要掌握應用信息技術開展財會工作的模式與方法,通過信息技術變革會計報告模式,解決傳統財務報告體系中存在的缺陷,也完善財務報告的資產問題,通過財務報告切實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提高財務會計管理能力。
(二)會計要素創新
會計的基本要素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類,而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三項會計要素又可以反映企業的發展狀況。但在信息化時代,面對會計環境的變革,在開展財會工作時,不僅僅要重視傳統的六大要素,對企業發展狀況、經營狀況的反映,也要通過會計要素的創新,以支持資源、人力資產兩個核心要素的增加,使企業會計工作在對企業現狀進行考察時,從更加全面的方向了解企業當前的運轉情況,也及時發現企業經營管控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結合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求,高質量地推進企業財務會計的管理優化創新。
(三)會計目標創新
財務會計目標的創新要兼顧更多的因素和領域,并且把全生命周期管理貫穿到財務目標的方方面面。在目前背景下,企業要關注更多經濟效益目標外的其他綜合性目標,包括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信息化社會,財務會計工作的開展不僅僅要重視對資金資源的合理分配,更要從管理優化創新的角度出發,發揮財務會計的應用價值,保障財會技術性、社會性,使財務會計與現代化信息時代發展相匹配。從信息化社會本質出發,利用財會工作切實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也在充分認識會計環境變化的基礎上,探究財會工作高質量推進的方式[5]。會計目標的設定,要與財務會計環境的發展變化相匹配,環境的變化要求會計目標不斷地創新。會計人員在設定會計目標時,要融入環境變化的部分,發揮會計目標在理論體系中的基石作用,進而使財會工作更高質量、更高效率地開展。會計目標的創新對會計實踐應用的創新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會計理論創新要把握目標創新這一基礎的部分,在原有會計目標體系下,通過信息的加入、數據的應用,以信息的有效處理,提高財會管理質量,以目標指導下的管理方式創新,進而打造出高效率的財務運轉模式。
(四)會計假設創新
會計假設創新強調針對會計實務中未能確定的部分采用合適的方式進行判斷及估計,而通過會計假設的應用,可以更好地解決會計工作中的不確定部分,以更加科學的方式保障會計工作開展的有效性。會計假設創新要結合行業變動,針對企業的發展需要,對特定經濟活動進行變革[6]。會計假設要轉化主體,在傳統的會計假設基礎上,對假設的內容進行拓展,以新的會計主體保障各項經濟活動推進的科學性,而在會計假設中可以運用及時報告,對會計中的多元化要素進行探究與分析,正確地反映企業當前的經營狀況,通過靈活地運用報告,進而切實發揮財務管理的實效性。在開展計量時,選擇多元化的計量手段,結合不同的財會工作要求選擇計量方式,從而滿足財會工作組織要求。
(五)會計信息披露創新
會計信息作為管理基礎,會計披露中所包含的信息要求也在持續的增加。雖然傳統會計工作中落實了會計信息披露工作,但信息披露得不夠全面、所涉及的內容不夠完善,也并不利于會計信息披露應用價值的發揮。而為了滿足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需求,財務管理人員要重視會計信息披露創新,對數據進行高效的利用,在凸顯企業獨立運行特征的同時,也通過會計信息披露,對多元化的內容進行分類的管控,以數據收集的全面、應用的高效,促進企業合理地配置資源資金,體現財務報告的獨特價值。
五、結束語
會計環境產生了較大的變革,宏觀經濟、政治環境的影響,微觀企業管理、行業變化等因素的作用,都導致了會計環境的動態發展。而面對會計環境變革,會計理論創新也要從多角度出發,正確認識環境變革的客觀性,基于現實的發展需求,探究管理優化的對策。財務會計理論的變革要強調多角度認識財會理論創新,而基于會計環境變革,要正確認識財務會計理論創新的必要性,將會計理念作為發展的起點,在明確會計目標的基礎上,以會計要素與報告作為創新的核心,打造出與會計環境變革相匹配的會計工作體系。企業要明確財務會計理論創新的必要性,分析革新發展的主要內容,以理論指導實踐應用,進而提升財務會計工作質量。
作者:郇松萍 單位:南京中醫藥大學財務處
財務會計理論創新篇2
隨著我國經濟市場的發展與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會計環境受到影響,發生巨大變化,對財務會計理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財務會計理論體系也要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進行創新與完善,才能更好的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與社會需求,才能實現會計事業的長遠發展。本文主要從會計環境變革的情況入手,分析會計環境變革對財務會計理論的影響,提出財務會計理論創新的策略。會計環境變革是會計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突破了傳統會計環境的限制以充分適應企業的發展需求,進而提升會計工作質量。創新財務會計理論能夠對我國會計理論與實務發展起推動性作用,為合理開展會計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但不同企業的財務工作需求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難以形成有效的會計體系,在此背景下,要加強對會計環境與財務會計理論的研究,探索財務會計理論的創新途徑。
一、會計環境變革情況
會計環境決定著會計信息的質量,還會影響會計工作的方法及流程,必須要通過變革才能保證會計工作質量,減輕其對會計體系的消極影響。會計環境變革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經濟環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經濟環境從宏觀角度分析主要包括國家政策、部門監管等因素,從微觀角度分析包括經濟發展水平、物價變動等因素。在經濟環境下形成會計模式,在環境變革的過程中與會計質量成正比,業務種類越多,經濟水平越高,會計工作簡單則改革力度小,要想實現經濟環境的變革就要推動市場監管制度的實施,提高市場經濟發展水平,從而促進會計環境的變革。
第二,政治環境。政治環境對會計理論、制度等有一定的影響,在會計工作行為違背國家政治環境發展的情況下會受到抵制或懲罰,因此要變革政治環境,構建良好的政治氛圍,制定政治管理目標與政治制度,及時調整、提高會計環境變革的有效性。
第三,法律環境。我國任何事件的變革都需要以法律法規作為依據,法律是會計環境變革的標準,頒布法律法規能夠影響會計準則、核算等,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頒布能夠引導會計工作實現法治化,約束會計工作行為,優化企業的經營模式,并促進和加強對會計核算、人員等方面的監督,推動會計事業的健康發展。
第四,科技環境。傳統的會計工作主要以手工記賬為基礎,精準性較低,成本較高。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提升,會計工作的變革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信息化會計工作的進程加快,會計人員可以利用信息化軟件處理會計工作,會計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得以提升。
第五,內部環境。企業的健康發展能夠促進市場經濟的長遠發展,因此為了實現會計環境的變革,企業要提高對會計工作的重視度,完善與優化工作體系,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促進會計制度與管理的創新發展,提高會計環境的變革質量。
第六,教育環境。會計工作的技術性較強,工作人員必須要掌握專業的核算與記賬方法,樹立財務管理與風險管理意識,將工作與企業實際情況相聯系,為企業決策提供有力的依據,推動會計環境的變革。因此要通過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教育,開展專業知識培訓,促進會計環境變革,提高從業者的職業水平與道德素養,為會計工作的展開奠定技術與理念基礎。
二、會計環境變革對財務會計理論的影響
在會計環境變革背景下,需要對其變化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會計環境的改變使市場經濟主體的經濟形態產生一定的影響,其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使企業能實現長遠發展。隨著市場經濟主體形態的改變,企業的會計模式、戰略目標與內部結構等都將進行調整。首先,企業認為社會經濟與人力資源等于財務資本,這幾方面的權益均平等,需要會計人員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會計信息,保證企業的權益,為企業的經營與決策提供依據。其次,企業在信息獲取的同時必須要保證獲取的公正性,隨著會計環境變革,企業內部結構也發生相應的改變,企業主體與會計關系轉變,企業為會計人員提供會計信息與服務,會計人員要實現企業正常經營,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為企業提供合理決策。
三、基于會計環境變革下財務會計理論的創新
(一)報告形式創新
在傳統會計工作中,企業重要的基本信息資料就在于會計報告,而會計報告在會計環境變革的影響下局限性較大,難以提供真實、客觀的會計信息,使企業的會計工作難度加大。在會計環境發生變化后,財務會計報告的關注性轉向對知識與人才的積累,不再只是注重實物資產,而是變得更加重視知識資產,因此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與素養要有所提升,才能在做好基礎工作的同時及時掌握企業的資本信息,明確企業實際發展需求,實現財務會計理論的創新與發展,更好地做好財務工作。
(二)要素與工作目標創新
在會計環境變化后,財務會計理論創新主要包括要素與工作目標的創新,創新會計的基本要素就是將成本、收入等要素多元化,豐富財務會計要素體系,將知識資產等納入基本要素中。另外創新會計工作目標要掌握新形勢下企業的會計目標的重要性,把握其經濟與社會目標,為企業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有效防范會計風險的發生,促進財務會計理論的創新。
(三)假設與財務對象創新
基于會計環境變革的基礎上,企業的會計假設與會計對象受到影響并進一步發生轉變。在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中,會計假設是基礎性工作,還能起到促進會計理論創新的作用,在會計環境發生變化后,企業要及時調整會計假設工作,利用各項信息進行輔助,充分了解企業的發展概況,為企業實現良好的經營與決策奠定基礎。另外企業要想創新財務會計理論需要相應地轉變會計對象,實現資金運動的轉型,朝著產權價值運動的方向轉變,時刻關注資金運動產權關系的變化,提高會計工作的質量與有效性。
(四)收益觀念創新
在進行財務會計理論的創新時,企業要關注會計收益理念的革新,一般情況下,收益理念主要內容為負債理念、收入費用理念,且負債理念由企業增加凈資產量組成,收入費用理念則是資金收入與費用之差。在會計環境變化后,隨著觀念的轉化,會計人員要確認企業收益反映的情況,關注企業的收入與費用計量屬性問題,因此必須要實現對收益觀念的創新,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等多種計量模式,提升財務理論創新速度,加快創新的腳步。
(五)計量屬性創新
在企業開展傳統會計工作時,在財務理論中計量屬于更加重視過去時間成本價值,也就是過于關注產出的支出來計量企業總價值。在會計環境發生變革后,計量屬性也要隨之創新,加強對資金力量關系的關注度,使企業的會計資金流動穩定性更強。同時還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管理工作,規范會計人員的工作行為,使會計人員能夠充分發揮其專業作用,提高信息利用率,將企業的發展需求作為創新目標。另外,在企業會計工作中,會計人員要關注企業預期發展情況,利用信息確定企業的發展目標,提高會計工作的服務水平。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會計工作的科學性發展,會計環境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在改革會計環境的基礎上,還要對財務會計理論進行創新,提高會計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能力與綜合競爭實力,促進會計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鄭鐘琴 單位:山西應用科技學院
財務會計理論創新篇3
會計環境變革作為財務會計工作體系革新發展的必然選擇,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意義上的會計環境已經無法滿足企業革新需求,因此財務會計人員要在掌握環境宏觀改變的影響因素后,從自身發展角度入手,深入探討會計環境變革的主要方向,由此在改善會計工作體系的同時,提升實踐工作質量和效率。理論創新是引導我國會計理論和實務發展的基礎動力,對企業科學落實財務會計工作具有積極影響。但隨著我國會計環境的不斷改革,相關創新理論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少,各企業對財會工作的需求出現差異,這樣很難推廣具有導向性的會計工作體系。因此,企業財務會計管理人員要在累積經驗的基礎上,深入探究會計環境變革下的理論創新路徑,以此為后續業務發展提供有效依據。
一、會計環境的變革分析
(一)經濟環境
在構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時,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入手進行深入探討,前者涉及到部門監管、國家政策等核心要素,后者包含了證券市場、經濟水平、經濟體制等市場因素。在特定的經濟市場環境中,構建符合國家發展的會計模式必然會引起會計變革,此時經濟環境和會計變革的質量之間具有相關性。隨著實際業務種類的減少,會計工作內容也會變得更加簡單,整體環境的革新力度會隨之減少;反之業務種類不斷增加,經濟水平持續上升,會計工作也會變得更加復雜,所處環境的變革力度也會隨之上升。因此,要想加快會計環境的變革步伐,我國在重視市場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創造良好的金融市場環境,全面推廣市場監管制度,注重為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二)政治環境
研究會計理論、規章制度、組織建設等發現,國家政治環境變化對上述內容產生了極深影響,因此我國會計環境變革必須要結合政治環境變化進行深入探究,以此凸顯出政治環境下的會計運行優勢。整合近年來會計環境變革累積經驗顯示,具體操作涉及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創造優質的政治氛圍,以此為會計環境革新提供基礎保障;其次要制定明確的政治管理目標,結合不同區域的會計工作和需求設計明確的落實體系,且和國家政治建設的基本方向一致;最后要科學調整相關的管理制度,時代發展方向相符,以此突顯會計環境變革的高效性和科學性。
(三)科技環境
傳統意義上的會計工作是以手工記錄為主,實際投入人力資本較多,相關數據信息的真實性要求極高。由于財務會計人員的工作壓力較大,所以在日常運行期間很難保障實際工作效率,更容易出現數據篡改、遺漏、管理不當、思想意識不達標等問題,這些影響因素直接阻礙了會計環境的有效變革。因此,在現今科技技術理念革新發展中,我國企業要將科技技術看作會計工作革新的基礎動力,注重改善傳統意義上的會計工作方式,以此為會計環境變革提供保障。比如,在網絡系統全面推廣中,會計電算化作為企業財務運營的基礎內容,不僅能讓財務人員利用信息系統傳輸會計信息,還可以根據系統軟件儲存挖掘數據的深層價值,構建明確的會計工作目標,提出適宜的工作方向,最終構建符合企業發展的會計電算化工作體系,保障內部財務資源得到科學分配。這對會計環境變革發展而言具有積極作用。
(四)內部環境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市場環境的穩定運行,且可以在會計環境變革發展中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因此,企業要在重視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同時,從主觀意識上融合會計環境,科學調整會計工作體系,持續改善會計工作制度,優化整體工作流程,最終提出規范且有效的工作機制和思想方法,促使會計環境與時俱進中明確未來變革的主要方向[1]。比如說,企業可以利用會計電算化改善會計工作體系,并針對實踐運行內容設定適宜的監管機制、運行流程、管理制度等,以此保障企業會計數據具有穩定性和安全性,進而提升會計工作效率,加快企業環境變革的步伐。
二、財務會計理論的創新方向
(一)會計報告
在會計環境變革發展中,企業可以利用的會計手段越來越多,此時改善會計報告形式,利用無紙化的報告取代傳統意義上的紙質報告,運用IT技術替代傳統意義上的人工收集,運用信息系統交互處理技術取代逐級審閱會計報告,不僅能減少會計成本支出,還可以加快整體財務會計的管理效率,提升財務會計管理工作質量。在這一過程中,會計信息化發展是財務會計理論創新的主要方向,需要將原本理論知識融入到信息化會計工作中,比如說在信息化系統和基礎理論融合發展中,針對會計數據構建相應的數據池,持續收集與財務會計有關的數據信息,而后在分類儲存中,為會計報告的設計制作、應用傳輸、下載打印等操作提供有效依據。財務會計人員要在深入探討會計報告記錄內容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的建設發展需求,科學規避財務運營可能遇到的風險,并為實踐管理決策提供有效依據。這樣不僅能充分展現創新后的會計報告優勢,還可以為實踐理論創新提供有效依據。
(二)會計要素
從本質上講,會計要素就是會計工作的所有對象,屬于會計核算類目,能充分展現核算對象的經營情況,比如說經濟利潤、參與者的權益、費用收入、資產負債等。在會計環境變革中,隨著各項要素的持續優化,有助于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分別從動靜兩方面入手進行深入探討,并根據經濟事項的變化持續豐富會計要素。需要注意的是,經濟事項要從企業的內外經濟交易活動入手進行全面研究,這樣可以確保實際會計要素具有靈活性和發展性,進而為相關理論創新奠定基礎。
(三)會計目標
傳統意義上的財務會計理論在設定會計目標時,會著重展現合理性,且需要利用資產價值進行評估分析,但這種模式并不符合當前企業發展需求,這就需要持續改善會計目標[2]。比如說,某國企在供給側結構改革下,根據國家建設提出的綠色節能、低碳環保等決策提出了明確的會計目標,其中涉及到控制原材料的消耗概率;減少污染治理的成本支出;調整節能型設備的應用范圍;改善財務會計的工作流程;增加會計要素的相關內容等。這些內容都是根據會計目標而提出的有關工作,不僅能科學規避新時期所面臨的會計風險,還可以加快企業建設革新發展步伐。
三、如何在會計環境變革下創新發展財務會計理論
在會計環境持續變化中,相關理論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進行創新發展,這樣不僅能科學引導企業發展中的會計行為,還可以引導我國會計事業穩定前進,有助于我國企業在競爭越發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獲取更多經濟和社會效益,并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
(一)將會計理念作為發展的起點
理念作為行動實施的基礎動力,創新理念就是在財務會計管理中提出全新的理論觀念。在傳統財務會計理論體系建設中,企業發展更加注重硬資產的經營管控,很容易忽視軟資產的創造管理,這樣很容易產生不正確的收益觀念和資產意識,直接影響企業財務會計資產管控的質量,導致財務會計運行期間產生較多的不良風險[3]。因此,在現代化會計環境中,企業要更加注重對收益觀念和資產意識的改革。比如說,準確劃分企業的硬資產和軟資產,保障兩者可以在企業運行期間協調發展,其中硬資產是指投資項目、固定資產等內容,而軟資產是指組織資源、人力資源等內容,兩者融合運用可以確保企業的各項資源得到科學配置。另外,還要從企業的整體運行情況入手,構建多元化的收益計量模式,促使傳統意義上的收益觀念逐漸轉變為資產負債收益觀念。
(二)將會計目標作為創新基礎
首先,傳統意義上的財務會計目標是將經濟活動所構成的原有成本看作主要依據,由此入手計算企業的資產價值;其次,要利用企業的生產要素成本和營業收入計算,分析實際收益效率;最后,要將財務會計計算所獲取的信息作為企業經營活動提出決策的重要依據。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企業不僅要關注經濟效益目標,還要分析社會效益的相關目標,由此保障企業經濟運行期間具有穩定性、持續性、公正性,以此滿足企業可持續競爭發展的各項需求[4]。由此可見,在會計環境變革中,對財務會計理論進行創新分析,需要結合現代化社會發展需求和市場經濟變化,為企業投資人員和管理人員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據,最終讓效益轉變為有效的權益。
(三)將會計對象作為創新視角
傳統意義上的財務會計是以資金運動為核心進行相關管理活動,而在現階段的會計環境變革中,財務活動要突破資金運動的限制,提出具有時代意義的產權價值運動。從本質來看,在現代化建設發展中,企業財務會計人員要明確認知產權交易的積極作用,使產權轉變成企業自身目標,以此獲取更多發展動力,保障變革環境中的會計理論得到創新推廣。
(四)將會計要素和報告作為創新核心
在當前會計環境變革中,要想保障會計要素得到整合運用是企業財務會計理論創新的主要方向。首先,持續優化會計要素可以提高資源的應用效率,強化企業自身的綜合競爭水平;其次,要保障各項要素關系緊密配合,充分挖掘財務會計各項信息的潛在價值,確保企業財務會計工作可以有序進行;最后,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根據工作模式、所處環境等因素的變化,對會計報告進行創新處理,以此保障貨幣的各項信息得到有效披露。從專業發展角度來看,傳統意義上的資產負債表主要是記錄書面上的實物資產[3]。而在現今社會環境中,這種記錄模式逐漸涌現出了不明確、信息混亂等問題,直接限制了財務會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財務會計人員在完成本職工作后,要時刻關注會計環境的變革方向和理論技術的研究成果,注重在全新的市場環境中構建實時準確的資產報表,這樣不僅能提升實踐工作效率,還可以讓原本過于復雜的報表變成更具參考價值的會計信息。從會計要素的角度分析,一般企業財務會計要素涉及到成本收益、股權效應、資產收入等內容,相關信息來源于虛擬資產和真實資產。當前企業在統計自身財產時,不僅會綜合表述上述內容,還會融合企業的人力資源、傳統會計要素、知識信息等內容,最終構成全新的會計要素,并應用在企業年度會計工作中,促使理論創新得到實踐驗證。
(五)將會計假設作為創新重點
會計假設主要用來明確服務目標和活動范圍,通常會跟隨會計環境變革而產生變化,具體體現為以下內容:首先,科技發展在加快虛擬企業建設推廣步伐的同時,也讓會計主體的空間范圍界定變得更加模糊。在網絡時代下,虛擬企業的業務需要和其他虛擬企業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等到完成項目之后重新回歸原本軌跡,這樣必然會增加主體范圍的界定難度。面對這一問題,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在重新定義主體假設的基礎上,將其看作是經濟利益相關的聯合體;其次,要明確非會計核算信息的應用價值[3]。在新時代背景下,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在關注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職責。因此,在會計主體假設期間還要持續擴展會計范圍,注重結合信息應用者的需求明確發展方向的多樣性;最后,傳統意義上的經營假設對虛擬企業發展而言,存在較多問題,這就需要結合企業自身特征,持續優化會計假設,并提出相應的應用原則和方法程序,以此保障其和虛擬企業具有一定的適應性。
(六)將會計信息披露作為創新依據
會計信息作為企業決策領導和受益群體管理所遵守的基礎內容,在會計環境變革期間,實際信息的披露要求也會隨之增加。傳統意義上的會計信息披露較為保守,且不具備及時性和針對性,這樣很難滿足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需求,因此財務會計管理人員必須要重視信息披露創新工作。傳統意義上的會計管理并沒有認識到相關信息的應用價值,會直接向相關受益群體無償提供數據信息,這樣必然會導致成本和收益之間出現較多矛盾[5]。因此,在新時代建設發展中,企業在凸顯獨立運行特征的同時,實際發展矛盾會變得更加明顯,這就需要財務會計管理人員在完善信息市場的同時,對相關內容進行分類管控,其中涉及到兩種類型,一種是指公益性,另一種是指私益性。分析公益性信息發現,其有助于提升資源配置的合理性;而私益性會計信息有助于更快達成商業化,提高財務會計信息的應用價值。由此可見,在知識經濟時代發展中,企業財務要在合理運用預測性會計信息的基礎上,充分展現應用財務報告的獨特價值。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加快我國會計工作體系建設發展步伐,企業要在重視會計環境革新方向的同時,從內部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等多方面入手,對企業會計理論創新進行深入探討,并明確理論革新發展的主要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在提升財務會計工作質量的基礎上,保障企業內部運營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隨著財務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企業會計人員要在優化工作體系的基礎上,幫助經濟主體更快適應新時代發展提出的全新挑戰,以此強化自身的綜合水平,正確應對國內外市場融合所產生的變化,進而構建良好的會計運營環境。
參考文獻:
[1]查金蓮,何承夠.基于會計環境變化的財務會計理論創新研究[J].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14(03):105-108.
[2]肖子琦.淺談會計環境變革與財務會計理論的創新[J].中國商論,2019(06):182-183.
[3]馬艷.會計環境變革與財務會計理論創新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08):217-218.
[4]吳曉暉,王攀,李玉敏.70年來中國財務會計研究的演進與發展[J].經濟管理,2019(08):199-210.
[5]胡濡沫.現代財務會計理論的發展趨勢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9(11):136-137.
作者:楊選清 單位:曲靖市質量技術監督綜合檢測中心
本文闡述了信息環境下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創新意義,介紹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以及弊端分析,從而提出了...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篇1 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目標由高速發展逐步轉變為高質量發展,創新創業成為...
企業的經濟管理對于其自身生存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企業管理層應該以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衡量和...
小學武術教學篇1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從技擊實戰的軍事武藝轉向以表演和個人修煉為主的...
1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監督方式和力量面臨挑戰 信息通信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質量監督人員是按照2002年原信息產...
在大數據時代,信息資源管理在思維上要關注研究對象的完備性、接受數據信息的混雜、注重相關關系;在流程...